案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5 14:10:42

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篇1

 

导读

 

本文导读提纲

 

一、工作总结概念、作用、分类、特点

 

(一)工作总结概念;

 

(二)工作总结作用;

 

(三)工作总结类型;

 

(四)工作总结特点。

 

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设计

 

(一)年度工作总结结构

 

1、年度工作总结标题;

 

2、年度工作总结正文;

 

3、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步骤

 

1、年度工作总结标题确定;

 

2、年度工作总结正文撰写;   

 

3、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三、学年工作总结案例——校教学督导组2018-2019学年督导工作总结(PPT)

 

(一)校教学督导组2018-2019学年工作总结标题;

 

(二)督导组学年工作总结正文:

 

1、学年督导组工作概述、督导专家队伍概况、督导办公条件;

 

2、2018-2019学年[秋、(春、夏)]季学期常态下十方面教学督导工作:①教学督导专家听课;②期末试卷、教研组活动记录、实验实训专项检查;③期中教学检查;④期末考试督导专家巡考;⑤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档案专项抽查;⑥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督导巡视;⑦督导专家校园值班巡视;⑧督导专家对教师坐班答疑和自习辅导情况巡查⑨编写“督导通讯”;⑩督导组督导例会(16次)。

 

3、教学督导工作实践研究、探讨;

 

4、督导组教学督导专家队伍建设(管理)措施;

 

5、督导组校外督导工作;

 

6、校教学督导组督导工作效果(第三方评价);

 

7、学年督导组工作总结结语(含今后打算)。

 

(三)督导组学年工作总结落款。

 

四、结语

 

摘要:年终工作总结是人们对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或思想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应用文体。既是对自己一年来工作的回顾,又是来年新的工作计划的基础,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很重要。写好工作总结往往能从一个侧面看出一个人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逻辑能力和文字功底,甚至是工作作风。本文对工作总结的概念、作用、分类、特点及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设计进行阐述,并附校督导组学年督导工作总结案例,以期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教师、督导专家们)撰写一年一度工作总结时给予分享、借鉴。

 

关键词:总结撰写设计;成绩问题;经验教训;今后工作;督导总结案例     一、工作总结概念、作用、分类、特点

 

(一)工作总结概念  

 

1、总结的概念:把某一阶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等情况,经过回顾、分析,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2、工作总结是企事业单位、个人等通过对过去一个阶段内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总结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

 

3、年终工作总结是人们对一年来已经完成的工作,用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回顾分析,通过肯定成绩,查找问题,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引出规律,用以指导明年工作的一种实践活动。

 

4、学校(部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是将一年(可以是自然年度、也可以是学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检查、分析、评价、研究。既肯定成绩,得出经验;又找出问题,得出教训,以便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单位(部门、个人)工作总结→主要总结本单位(部门、个人)工作→通过总结年度工作成绩、存在问题→找出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指导本单位(部门、个人)今后工作。

 

 

 

(二)工作总结作用

 

从前面的概念可以看出,就是回顾一年的工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来年。通过总结,可以把碎片化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1、展示过去一段时间的整体工作面貌。这个整体指该总结规定范围具体的整体。如果是一个专项工作的总结,那么它所反映这个专项工作的总体情况既包括好的方面成绩、经验等,规律性、本质性的情况;也包括差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深层次问题等。 

 

2、提供经验和教训可用以指导、推动今后的工作。工作总结与经验材料不同的是它可以总结好坏两个方面的情况,有成绩、经验就如实总结成绩、经验,有问题、教训就如实记录问题、教训,全面反映。回想过去一段时间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就容易对工作形成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同时立足当年着眼长远、立足自己着眼全校,对今后工作和别人也有借鉴意义。

 

3、存档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工作结束了,如果没有一个文字性的总结材料,时间久了,当时情况、某个问题解决,就容易被人们遗忘。如果对这项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形成一个文字材料,作为档案存放起来,日后想了解一下以前这项工作是怎么做的,查看档案便知。

 

(三)工作总结类型

 

1、工作总结有多种类型。按其所指向的领域不同,可简单分为工作总结、活动总结、教学工作总结等等。

 

2、按其运用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个人工作总结和单位单位总结;如市、县、区、镇、街道工作总结、班组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等等。

 

3、按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年度工作总结、有半年工作总结、季度工作总结、月份工作总结等最长时间的工作总结大约是政府等换届,3至5年或更长时间的回顾性总结等。

 

4、按其涉及面大小不同,可分为综合性工作总结、专题性工作总结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写得最多的总结,主要是工作总结、经验总结。

 

(四)工作总结特点

 

1、回顾性。通过分析过去工作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好的方面保持,差的方面改进,从而获取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客观性。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认识过去的工作,不能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不报忧,更不能弄虚作假、浮夸邀功,要还原过去工作的本来面貌,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对成绩不要言过其实,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3、叙议结合。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形成有益的经验,对今后工作有指导作用,对他人有借鉴作用,因此在表述上要求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设计

 

  工作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也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工作总结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将碎片化的思绪条理化、系统化,在描述现象与解释意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践行为与思想理念之间找到联结点。工作总结的写法尽管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主要讨论年度工作总结的撰写设计。

 

(一)年度工作总结结构

 

1、标题。直截了当写明是什么单位、什么事项、什么时间的工作总结就行。如《学校教学年度工作总结》不必太复杂如概括式、结论式、 提问式副标题、正标题之类。     

 

2、正文。写工作总结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大体的路子,一般写法分为四部分:

 

单位年度工作总结,除开头和结尾外,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主要成绩,就是把一年的工作成绩摆一摆;二是存在问题,即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说一说;三是经验教训,就是把之所以取得成绩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来;四是来年工作的设想,就是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依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新年度工作做出部署安排或提出设想和打算。这是第一种结构方式,另外一种结构方式将经验提练和问题、分析合在一起。

 

(1)总概述

 

主要概述一段时期的工作过程,侧重交待本总结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主要工作概貌以统领全篇。

 

(2)成绩归纳——全面

 

工作成绩是工作总结的重要部分,把本单位(部门)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绩全面写出来。写成绩见仁见智,各有高招。最常用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一年来所干的工作先划分为几个大的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成绩,分门别类地进行全面表述。成绩归纳要突出重点;要善于应用事例、数据和对比;学会细化,把大成绩里的小成绩全都具体列出来,没有小成绩,说明不了大成绩。

 

(3)经验提炼

 

除成绩部分外,经验是工作总结的重要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一般成绩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目共睹。而经验则是比较含蓄的,隐蔽在成绩里面,需要经过分析研究,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才能提炼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绩是实践的概括,经验是把成绩上升到理性上认识,经验源于成绩,但又高于成绩,工作总结的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4)问题及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把问题找得准,分析深刻。因为总结过去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把下一步的工作干得更好。找不出问题,不写问题,就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单位再好,成绩再突出,问题和不足总是有的,写总结不能不涉及问题。有时将(3)和(4)合起来写。

 

(5)总结结语 

 

  除了写一些基本的结论性文字,还可简明拖要地写一点下一阶段工作的打算。这也是总结写作与工作经验等写作不同的地方。

 

3、总结落款。在文末的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及撰写完成日期。(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步骤

 

1、年度工作总结标题确定

 

工作总结的标题通常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单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公文式标题格式为“单位、部门名称+时间期限+总结内容+文种”,如《××学校××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等。有的公文式标题中不出现单位、部门名称,如《××年教学工作总结》等。文章式标题一般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常用于专题总结,如《××学院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双标题是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标题,一般正题采用文章式标题,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如《××年教学工作总结交流——××学院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

 

2、年度工作总结正文撰写

 

(1)汇总归纳年度工作资料

 

写好工作总结,关键在于全面了解总结时限内的各类信息和资料,全面地把握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如果不能切实把握所做的工作,就谈不上写好工作总结,下笔时也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2)年度工作总结总概述

 

工作总结的开头,一般都采取高度概括的写法,或概括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或对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或提炼工作的基本经验等。这段文字可以集中在一个段落,是工作总结的开头语或导语,其内容应起到提示全文的总纲作用。可按时间顺序概述,或按工作内容概述,字不宜多,高度概括,提纲挈领紧扣主题简明扼要,点明就行。

 

(3)年度工作成绩撰写

 

如成绩多、琐碎,可以概括起来,归纳几条写,抓住主要成绩,不能面面俱到,写成流水账。各成绩之间用一、二、三等序号隔开,也可归纳一个小标题,冠在前行,这样看了比较清楚,条目分明。在结构上,一条成绩一般为一个段落,如果是重大的成绩,也可分为几个小段落,组成一个大段落或大的层次。

 

写成绩一定要归纳、综合,突出主要成绩,使人一看便能明白,切忌松散,条理不清,别人看了不得要领。同时,写成绩要用直述的表述方法,语言实实在在,少发议论,应当多用数据,多举事实,让事实说话,没有虚言。这部分的篇幅决定于内容,该长则长,能短则短,以说明成绩为准。

 

(4)年度工作经验提练和问题分析

 

有的人说,成绩好写,经验难言,这反映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写经验部分要很好地开动机器,动一动脑筋,把经验提炼出来。

 

经验可以分条写,用序号一、二、三分开,或者可以冠上小标题,两者都可以。每条经验安排一个段落,也可在一个大段落里再分出几个自然段。重要的经验还可在每条经验里再分(一)(二)(三),成为三级或四级的观点。在几条经验中,应分主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经验,主要经验排第一,次要的和再次要的经验,按次序排后;重要经验应展开写,写深写细,多用些笔墨,次要经验可以浓缩,概括地写,以节省又字,但一定要写清楚。写经验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着力,把主要的经验作为重点写好,令人看了信服。

 

总结中最难写也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体会”的归纳提炼。成绩收获是感性的东西,而经验体会是理性认识。这一过程虽然难度大,但也有规律可循,将其归纳为:①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抓主题,确定方向;②找到共同的成绩、做法,进行综合归纳;③列出观点,真正反映该项工作的某种规律和指导意义。

 

写问题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要掌握分寸。要比较概括,不必展开,可用序号排列,也可用分号隔开,还可分层次连写。 

 

所谓抓住重点就是把最突出的问题列出几条就行,不宜太多。掌握分寸就是既指出问题,又不说过头话。对问题的写法,基本上是点到为止。

 

“成绩”和“问题”可以分开写,也可以放在一起写。分开写就是成绩一个部分,问题另一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序号。放在一起写,就是写完成绩后另起一段写问题,成绩和问题不各自单独成为一个部分,只用自然段分开就行了。

 

对问题还要分析,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找原因,尤其要从思想上剖析,不能怕揭短。这部分的文字不宜长,能写深刻便可。

 

(5)年度工作总结结语(含今后打算)

 

结尾要富有张力。或对经验加以提炼概括,或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或表明态度。总之,要给人们留下想象空间,展望未来,争取更大的成绩。

 

写今后打算实质上就是明确方向,交代任务,提出要求。摆成绩是干了什么,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写打算是准备干什么,拟达到什么程度。对于可以量化的工作项目应量化。不过也可不写今后打算。结尾应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在写作时,不是三个部分都要写,有时为了突出某部分,就把着重点放在某一部分,其他部分可以省略或合并。比如要突出写经验,前两部分可合并作一个部分,而且可以简写,这样经验部分就比较丰满而实在。通常对上级总结汇报时,成绩、问题要详尽一些,今后打算从简,经验教训可以不说。对下级总结工作时应全面,并且今后的打算或工作部署要占很大的比重,一般占一半以上的篇幅和分量。

 

以上几个部分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情况有分有合,有详有略。

 

3、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工作总结的落款方式有两种:一种在文末的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及写作时间。如果标题中已有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名字的,只要在文末的右下方注明日期即可。另一种,在标题下署上总结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文末的右下方只注明日期即可。公开发表的总结常用这种署名方式(文末的右下方无需注明日期)。

 

年度工作总结撰写步骤:年度工作总结标题确定→汇总归纳年度工作资料→年度工作总结正文撰写【(总结总概述→工作成绩撰写→年度工作经验提练和问题分析→年度工作总结结语(含今后打算)】→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三、工作总结案例——校教学督导组2018-2019学年督导工作总结(PPT)

 

四、 结语

 

企事业、学校(部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是将一年(可以是自然年度、也可以是学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客观、深入系统的梳理、检查、分析、评价、研究。既肯定成绩,得出经验;又找出问题,得出教训,以便明确努力的方向。

 

案例总结篇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http://方法,研究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总结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可以改变中国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法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节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案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在其内容上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生的事件。案例展示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作为事件,就不能是对事物的静态的描述,而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二是事件包含有问题或疑难在内。换言之,只有那些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三是事件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案例阅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法律行为、事件或故事,符合案例的概念和特征的,就可作为案例教学中所说的“案例”,拿来分析、使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从广义上说,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包含问题的具体案情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情中包括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的一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案例常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法律实务部门。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WWW.133229.cOm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就此来说,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技能、技巧,或者说一系列教学步骤的运用,而且在这当中,方法所依赖的教学材料,也要有所区别,它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和内容编排体系。此外,这种方法不但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

就教师来说,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需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发现现成的可涵盖所要教学的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动手撰写出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所作的准备,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为他们将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

因此,案例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是同样的决策信息,从这些信息出发的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虽然有时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已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了解到了。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一是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独“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课中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思考,获得答案。二是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把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不仅向学生阐明了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民主式教学。案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辩论。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和论据都能得到充分表达。

三、案例教学法的方法论探讨

方法在古希腊语中,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义。法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有一套方法理论。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属于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采用一种规范严谨的方法探讨每一个个案,以准确认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法学方法论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传统。在英美法系国家注重归纳法和论题式的思维,往往采用case by case 的分析方法;而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演绎法和体系法的思维,自从萨维尼创建法学方法论以来,一直采取一种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来分析案例。尽管分析手段各异,但是都是针对案例而建立的一套比较规范的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一方面,它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案例,而不是一个案例就有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它并非是每一个人自我设计或自我构思的方法。在分析案例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方式未必不能有效地分析案例,但是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分析方法,就缺乏方法论的统一性,以至于在讨论问题时出现各说各的现象。同时,每个人各自采纳自我设计的方式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目前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每一个都是按照自己的学术背景、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分析方法。二是是一种案件事实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法律解释的工具。案例分析不仅是一个证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不仅是单纯确定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为了确立一种法律上的事实,一种符合法律构成要件的事实,也就是确认三段论中的小前提。并且,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律的适用,也就是如何使小前提符合大前提,这样就必须对适用的法律(即大前提)进行解释。所以,案例分析法是驾驭复杂的法律关系,以简驭繁的有力工具。它既要考虑逻辑思维的三段论,又要和法律的解释方法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三是各个部门法律中的应用各不相同。案例分析方法有总的方法,但这种总的方法应用到各个部门法中又有所区别。比如关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因各部门法调整对象不同,解释方法也不同。比如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主要采用文意解释的方法,而不能采用扩张解释。所以,在总的方法指导下,各部门法要探寻自己特有的方法。

四、案例教学法不是举例说明,不是判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与举例说明的区别是:一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而举例在教学讨论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通常是用来说明所讲解内容的。二是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则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三是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转贴于 http://

案例教学法不是判例教学法。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法院审判案件不以判例作为法的渊源,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学教育以教授成文规则、法律理论及其运用为主。案例教学法是在法学理论、法律规则的讲授中借鉴判例教学法中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判例教学法的区别是:一是教学目的不同。判例教学法是分析先前判例,寻求法律适用依据;而案例教学法是使学生把握成文法的精http://髓,增强运用成文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案例分析的依据不同。判例教学法是广泛地借助先前的判例来分析新的案例,因而往往由于所依据的先前判例不同而产生两个或多个结论;而案例教学法是指导学生依据成文法及法学原理分析案例,所得的结论往往是明确单一的。三是判例教学法形式与内容单一;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判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剖析先前的判例,以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判例;而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教学生分析案例,还要传授给学生基本原理、学术观点、成文法规则,以便学生领会其精神,把握其精髓。

五、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2005年10月至12月底,我们法学教研室在法学本科(1)班和法学本科(2)班进行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公司法、行政法、婚姻法课程的案例分析、法庭审理、法院旁听和律师事务所实习等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试点。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是:

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和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现实,对现实中的法学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地从教学中寻找适应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促动教师精心备课,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头脑处于活跃进取状态接受知识信息。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把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即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

三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辩论。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最佳契合,达到“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案例中包含的各种法律问题,寻求理想的解决方法,并从中获得收益。同时,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对于疑难问题展开争论,并以此深刻理解法学理论知识,弄清楚模糊的知识内容。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是:

一是适用于经过良好专业训练的高素质教师。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课后,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加,如果组织不好,引导不力,这一教学方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学生学习。

二是适用于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是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因此,不能不看对象随便使用。

三是一般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纯理论的法哲学类课程一般不适用;无法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程度,需要精密推理、分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适用。除此之外,实体法课程和程序法课程都可适用。

四是适用于一门或几门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如果一学期内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课程多,学生分析、研究每个案例的时间就少,这样,学生很难吃透案例中的问题和包含的知识内容。因此,一学期内不能安排多门课程同时采用这一方法。

案例总结篇3

一、宣传动员,提高认识

我校党支部非常重视这次警示教育活动,把这项工作与我校行风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且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整顿班子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班子凝聚力的大好时机。通过召开“四个会”,即支委会、党员大会、班主任会、全体教职工警示教育动员大会。认真传达上级警示教育活动会议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两个条例”,组织全体教师重温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六条禁令”、《教师法》 等教育法律法规,学习了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等相关规定,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第二步查摆整改打好思想基础。

二、对照标准,查摆剖析

我校党支部按照上级警示教育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及全体教师认真检查反思有没有送礼收钱等不正之风和违反师德师风等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班子成员的引带作用,首先召开民主生活会,在每位支委成员自查的基础上,班子其他成员及党员也相继自查,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志之间互相帮助,做到情深意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明查暗访、个别谈话、自查等形式,认真查摆剖析,每位教师都把自查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上交到支部。从查摆中发现个别教师身上还存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有变相体罚现象、上课接打手机现象等。学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通报,采取了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教育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真正在我校刹住不正之风,确保警示教育活动任务落到实处。

三、专题讨论,总结教训

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挖掘出现问题的思想根源。采取反面案例警示教育和正面典型示范宣传专题教育,首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分析某些高级领导干部堕落成为腐败分子,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主客观原因,真正提高党员干部对警示教育的认识。然后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任长霞等一批新时期先进典型。教育全体教师要注重思想改造和政治学习,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视名利淡如水,视奉献重如山,守得住清贫,作好本职工作。并把师德师风好的教师典型大张旗鼓宣传,树正气,刹歪风,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教师形象。

案例总结篇4

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人文地理内容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新课改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具体的课标要求,教材在人文地理部分对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做了更加贴近生活的处理,谋求以通俗易懂地方式教授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同时教材编写采取一纲多本的模式,其中湘教版更是采用案例形式、活动课形式、调查实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无疑对于教师授课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在人文地理授课时必须依据课标、突出教材、兼顾学生差异并针对具体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因此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对人文地理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教学。比如在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校所在地区的旅游景点进行旅游现象和规律的学习。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兴趣,更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地图学习法 地图的作用对人文地理教学而言也是不可小视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运用地图教学。比如在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在地图上找到相应区域了解某地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从而进一步了解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种类等条件,进一步掌握分析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地理区位。

对比法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较零散。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体系中的异同点做到准确掌握、避免混乱。比如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就可以对比学习,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工业受社会经济影响明显。但这二者之间有联系,两者在进行区位选择中均受自然和社会影响。

二、教学实例

下面以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为例,进行案例教学。

新课引入阶段:以一首春天的故事拉开序幕,贴切本课主题,同时十分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减少新老师的陌生感。歌词内容上把握住1978和1992两个关键时间点。引入本课内容。

重点知R讲解阶段:围绕着两个时间点,引导学生分析,在1978年,什么要的优势区位促使珠三角地区尤其深圳的第一次腾飞。学生很快联系所学,想到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临海同时又紧邻港澳;国家政策扶持;由老师的引导,回忆在此阶段国际大趋势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东南亚的转移。迫使其由小渔村第一次大发展,成为大都市,实现城乡一体化。1992年,注重学生对比分析,区位条件作何变化。大致能回答出:政策扶持不再,人力成本优势也不再明显,国际环境也变化,由资本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型为高新技术产业。这就迫使珠三角也顺应潮流转型: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设备产业基地。城市变化也由大都市转变为城市集群。卫星城发展分担大都市的城市职能,以及过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概括总结阶段:让学生清楚看到工业化的2个阶段,以及工业化推到下的城市化2个对应阶段。关系清楚明了。再通过做题巩固。

课外延伸阶段:介绍书上本地区的特色经济,一镇一品经济模式,加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印象。介绍其他的城市化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东北模式。使知识尽量延伸。

课程结束。

课后总结

整堂课,师生互动多、学生参与高,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课后调查发现,要真正做到和学生心灵相通,需要更好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同时引进新的有效的学习理念,在获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使其更加坚定与老师的合作,从而进步更大。另外,案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案例理解普遍规律性的东西,掌握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教学。

三、经验总结

现在的课程改革,在人文地理方面更加突出案例教学模式、决策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在上个月召开的初中地理名师研讨会上。初中也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新教材,突出每个区域地理的代表性案例。下面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谈对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针对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的特点进行案例编选

好的案例是人文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人文地理案例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可以是文字式的材料、小故事,可以是视频图像,可以是几张照片、图片、甚至是漫画,也可以是它们的有机组合。不管是何种形式,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蕴含着人文精神;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彰显着地理的学科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学生感兴趣。

(1)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蕴含着人文精神。 人文地理的案例一定要来源于生活,真实可信,并具有时代感。这样的案例才会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

(2)案例既要有学科特色,又要有可读性,学生感兴趣。人文地理的案例既要有学科特色,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彰显着地理的学科价值;又要有可读性,学生感兴趣。如果节节课都是材料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厌烦。所以教师需要巧花心思,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增强其趣味性,并变换案例的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例如在讲农业一课时,在案例内容的选取上我选取了网易总裁丁磊投身养猪业一事,并且使用了漫画形式呈现案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二)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案例使用方法,创设案例学习情境。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够较好地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将教材的内容复述给学生,不做或缺乏分析和讲解的现象。但是在案例的使用中,又要防止出现将教材抛掷于一边,孤立地讲解案例内容的现象。在使用案例时注意与教材学习材料的有机结合,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

(1)以案例为载体,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

教师将案例放在一个情境中使用,可以单纯地作为课题的导入;也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探究环节,以突破的教学重难点;甚至是用案例来承载整个学习活动。案例的使用过程应该是以案例为载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的过程。

(2)在案例的使用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已经超过其他教育目标成为首位。同时,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兼顾高考的分数压力,是地理老师不断教研的任务所在。而高考的命题倾向也在人文地理方面大量倾斜,如何活学活用,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只看分数不看成长,这条路还需要慢慢摸索。比如案例教学、比如决策教学方向。相信教师能够善于研究,学会细心观察发现,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矛盾会得到改善,人文地理教学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义孚 人文地理学之我见 地理科学进展 2006年3月 第2期

[2]沈阳市第三十中学 李斌 《地理课堂中人文精神的培养》[M].地理教育,2008.

案例总结篇5

【关键词】水资源纠纷案例;水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01-01

一、莱茵河与泰晤士河水资源纠纷案例

莱茵河位于欧洲中部,是一条国际河流,其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中部,流经奥地利、瑞士和法国边界,穿过德国境内,至荷兰入北海。人口与能源消费量的增长、沿程土壤的农业开发以及使用杀藻剂和人造化学试剂等成为造成莱茵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各国针对莱茵河水污染采用的主要治理措施有:一是建立国际性的管理机构,制定有关协定、条约;二是大力兴建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加强对污染物监测;四是治理重点污染源与工业区污染;五是采用人工充氧设备和增氧机。①荷兰于1950年发起成立“莱茵河国际防污染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莱茵河污染性质、程度与来源,提出防污具体措施并制定共同遵守的标准。德国政府于1961-1971年共投资68亿马克用于治理莱茵河,1971年后,每年直接用于治理莱茵河投资为14亿马克。

泰晤士河作为伦敦市及其西部郊区以及牛津市的主要水源,1800-1850年间,工业污染以及人口膨胀导致污染负荷增加成为泰晤士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设施不完备,抽水马桶的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进入泰晤士河,造成河水污染。针对上述污染原因,1850-1900年间,把建设污水排放系统、提高河流流速、建立污水沉淀厂做为治理重点;1900-1950年间,“非点源”污染物(如农业灌溉水)排放、“点源”(如污水排放口)排放、工业区水管直接排放以及雨水从污水管表而溢流成为泰晤士河水污染物主要来源,其采取主要治理措施为一是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二是建立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二是采取河内人工充氧。英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泰晤士河水务局,隶属环境部,统一负责泰晤士河流域治理和管理。供水收费和利用市场集资与融资是泰晤士河治理的主要资金来源。泰晤士河流域根据区域生态特点设立水质保护目标;根据水环境容量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公平分配排污权。

二、伊利湖与琵琶湖水资源纠纷案例

伊利湖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美国五大湖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洗涤剂工业迅速发展、大量含磷洗涤剂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化肥的大量施用导致伊利湖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制定相关协议和加大投资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成为伊利湖水污染治理的两大主要措施,协议内容主要涉及美加两国政府在污染治理和保护方而权利、责任及义务;制定点源污染排放标准;制定农业发展计划,消减非点源污染;制定法令禁止含磷洗涤剂的生产与使用。

琵琶湖不仅是滋贺县生活用水的来源地,也是农业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其位于日本滋贺县中部,水质恶化原因主要有:生活方式转变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污染以及下水道普及率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所导致的耕地减少。琵琶湖水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有制定有关法规和条例以及制定具体的排水负荷消减对策两种,其中排水负荷消减对策分为工业排水负荷削减对策、农业排水负荷削减对策以及生活排水负荷削减对策。工业排水负荷削减,一是对新设企业和原有企业设立不同的排水基准,对新设立企业的污染排放限制更为严格;二是政府针对脱氧和除磷处理实行专项融资制度,给予进行处理设施建设的中小企业长期低利的融资。农业排水负荷削减主要是施肥量的削减,施肥方法改良并在施肥期间防止污水流出,以及对土壤进行相应管理。生活排水负荷削减着手于高度的末端处理,主要是合并处理净化槽和加强下水道建设。制定法规分别是禁止含磷洗涤剂使用,农业生产中恰当使用肥料,并对农业用水进行适当管理。

三、小结

对于上述国外典型河流湖泊水资源纠纷治理案例分析得出的对策、具体措施,可以看出国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污染治理体系,其对我国水资源纠纷的启示是:一是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解决水资源纠纷的根本;二是信息公开化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是治理水资源纠纷的有效手段;二是水资源纠纷治理工作应当与项目结合,辅之以各项配套措施;四是政府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标准,在水资源纠纷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五是国外在治理水资源纠纷过程中,以充足的资金保证治理工作顺利进行,非常重视资金投入。

注释:

①孟雪靖农村水污染经济问题研究[D].博士论文,2007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郎革.廖红美国环境管理的历史与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38.

案例总结篇6

年终5、希望公司适当调整出货政策:a、适当提价转变为提升期货返利,以吸纳经销商回款;b、拿出部分市场费用做为渠道进货激励。

最终,该公司听取了小赵的建议,出台了经销商回款梯度奖励政策,在20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的市场环境下,整个公司连续三个月回款完成率120%以上,经销商与公司绑在一起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案例总结篇7

1.典型性.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4.科学性.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科学、真实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汇集,但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要重视选择案例的真实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学习中教学案例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重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尽量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编写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案例总结篇8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实用价值比较高的教学方式。但案例教学也有局限性,若教学管理组织不当,可能导致案例教学质量下降。文章结合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了提高管理学案例教学质量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健词: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于20世纪初引入商业教育教学领域,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我国《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仍然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经历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案例教学的准备

进行理论备课是搞好案例教学的首要前提。其次要对案例进行精选,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情况来选择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案例的新颖性、典型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原则。另外教师应熟悉案情,在阐述案例时,尽可能言简意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要“读”案例,正确把握案情性质并设计讨论方案,最后向学生布置案例并交待要求。

2.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

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纪录、组织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从比较简单、易于讨论的案例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始终保持一种“中立”状态。在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引导,重点讨论管理理论在案例中的应用及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这将不断启发学生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有利于克服学习空洞理论或丢弃理论指导而盲目实践的片面倾向。

3.教师的案例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对讨论情况的总结、对案例本身的总结、对讨论题的总结。教师在作案例总结时,在对学生观点和解决方案肯定的同时,还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底该怎样解决问题才更有效、更合理。从案例引申出掌握相关理论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1.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坚持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管理学》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学期。此时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的底气尚且不足。学生在高中阶段习惯了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直接采用大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很难马上适应。另外,案例教学在知识传播的效率性、时间消耗性等方面比教师理论讲授法要差,案例教学法不能提供给学习者系统的知识和理论。通过案例教学所描述的特定管理情景,学生一般学到的是具体而繁琐的知识和经验,不容易学到系统原理和方法,所以案例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的理论教学。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课时,坚持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的原则。

2.根据学生的特点,先简后繁,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案例,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很多的管理学知识,更谈不上有管理实践方面的体会。因此,在《管理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来适当安排案例,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原则,而不应该在课程刚开始就引入过多复杂的案例。

3.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应该是一个包括案例教学的计划和准备、案例学习与研讨、案例总结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必须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演绎和推理、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大有益处。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把自己的分析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4.选择好的案例

总结教学经验,选择案例主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内容符合管理学原理;第二,难度与长度适中,便于引导学生提炼理论;第三,注意案例的新鲜度,老师可多从教参以外的报刊、网络甚至学生身边等其他地方,捕捉和整理有价值的新鲜案例进入课堂;第四,正确掌握案例所涉及到的关联知识,设计好案例教学的导入路径与方式。例如:目前各高校正在搞院系整合,把这件事整理为案例,用于向学生讲解战略对于组织结构的影响。这样的案例不仅紧密结合理论,同时又与学生息息相关,只要稍加整理和引导,就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避免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陷入误区。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推广管理学案例教学运用的成果(如管理学案例库),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案例总结篇9

一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尽管案例教学具备其他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与特点,但是,在理论上必须明确的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于案例教学。对公共管理伦理学案例教学研究首先要回答该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这是公共管理伦理学进行案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前提。在广义上,公共管理伦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包括社会和课程本身两个维度,限于本文研究内容,仅从课程的视角即狭义的维度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基于课程的视角,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是由课程教学目标与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决定的。

(一)基于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服务服从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存在适合各种课程目标的教学方法。本科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公共管理伦理规范和原则,对公共管理实践进行伦理指导,使公共管理不仅合法、科学化,而且合情合理,符合社会的期待,从而增强公共管理的政治合法性。也就是说,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公共管理伦理理论,而是公共管理的实践。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等各种道德规范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既然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目标不是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探讨,而是为公共管理实践服务,那么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学生公共管理伦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理想化的角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应通过社会实践来解决。但是,大学期间,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公共管理伦理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所以,培养公共管理伦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只能安排在课堂来解决。实践证明,通过在课堂营造典型公共管理伦理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即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的伦理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公共管理伦理理论应用于公共管理实践的能力。综上,从课程开设的目标而言,案例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现实的选择。

(二)基于课程的特点

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公共管理伦理学属于哲学(伦理学)和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总体上属于哲学的学科范畴,但和一般的哲学课程的抽象性相比,其内容具有典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公共管理伦理理论紧密结合公共管理的实际。和其他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性相比,内容又具有典型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抽象性,要求课程教学既不能局限在理论的讨论,限入元伦理学的泥沼中,而要延伸到公共管理伦理的实践,体现公共管理伦理的价值;也不能重演规范伦理学的错误,无视公共管理伦理理论对公共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总之,要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前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实践性的不足,也就是说,课程教学偏重于理论,结合实践不够。不可否认,以讲授为主,适当举例说明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有些课程内容实践性的要求,但达不到公共管理伦理学实践性的要求。体现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应在以讲授为主,适当举例说明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调整案例的呈现方式和讨论的主体。在呈现方式上,由讲解转变为讨论;在主体上,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并大幅度提高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实现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向案例教学方法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公共管理伦理学实践性的要求,解决实践性的不足的问题。

(三)案例教学方法固有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除了上述课程目标和特点的原因外,还有案例教学固有的优势。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案例教学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程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据教学方法的比较实证研究,课程满意度与案例教学密切相关[3]。对于适合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而言,是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成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二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尽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教师)客体(学生)以及授课环境的的差异,有其灵活性,但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必然要遵循一般程序。公共管理伦理学案例教学一般包括案例选取、案例呈现、案例讨论与案例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一)案例选取

“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石。”[4]但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可以成为基石,只有主题鲜明并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案例才能成为基石。因此,案例选取是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根据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的主题、特点与教学目标,公共管理伦理案例必须注重案例的典型性、时代性、本土性、公共性和伦理性。其一,典型性。公共管理伦理案例有很多,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要求,只有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目标要求。其二,时代性。公共管理伦理的价值在于解决当前公共管理存在的伦理问题,案例的选取应紧密结合当前公共管理的实际,具有时代性。如选择以前的,无疑会降低公共管理伦理的实践价值。其三,本土性。公共管理伦理具有一般性,同时又具有特殊性,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他国的案例只能满足一般性的要求,降低公共管理伦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兼顾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要求,案例应具有本土性。其四,公共性。公共管理伦理是关于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伦理,而不是企业或其他管理的伦理,所以案例的选取应满足公共性的要求。最后,伦理性。案例必须是关于伦理的内容。案例选取如不注重伦理性,有可能把一般的公共管理案例等同于公共管理伦理的案例,显然不符合公共管理伦理课程案例的要求。以上典型性、时代性、本土性、公共性和伦理性是公共管理伦理学案例选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缺一不可。

(二)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是案例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做好案例呈现工作,根据笔者的经验,需要把握好案例呈现的时间,处理好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其一,时间上,提前呈现案例。案例教学的核心是讨论,讨论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课程总学时有限,所以有必要把案例讨论工作前移,通过公共信箱或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前把案例发送给学生,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进行课前讨论,同时还要布置问题,并提交讨论报告。其二,在案例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上,先案例后理论。关于案例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有两种选择,先理论后案例,或先案例后理论。前者使案例讨论更有针对性,可节约案例讨论的时间,但一定程度上,等于提前告诉了学生的答案,学生失去了探求的兴趣和动力,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后者可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时间可以通过提前呈现案例来弥补。

(三)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也是决定案例教学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案例讨论实施有两种方式,其一,典型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所谓的典型发言,就是根据安排,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发言人,代表小组总结发言。所谓的个人自由发言,就是不同意小组总结发言,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补充发言。采用该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代表小组发言尽可能每次要求小组安排不同的同学,最好是每次由教师在该组中随机抽点同学代表发言,促使每位同学认真准备。该方式适合课时有限、班级人数多的情况。其二,完全的自由发言。就是每位同学在课后准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见解。从应然的角度,后面发言的同学不得和前面发言同学内容重复,但是,如时间允许,适度的内容重复并不是浪费时间,因为内容重复,并不是说法一致,即使内容重复,并非一定没有思维的火花和视角的创新。从案例讨论的目的来看,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也是案例讨论的主要目的。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方式,在讨论前,教师都应该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重温案例,为进入案例环境做准备。另外,在讨论期间,老师的角色是组织者,作用是组织讨论、尽可能激发和鼓励学生发言。同时,简明扼要记录发言内容和姓名,供总结采用。学生发言后,不要擅自点评,因为不当点评有可能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降低讨论的效果。

(四)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案例讨论最后一个环节,好的案例总结可以放大案例讨论的效果,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所谓的案例总结,就是对案例讨论作出结论的过程。在案例总结实践中,老师一般扮演着三种角色。一是“人”的角色,所谓的“人”的角色,就是教师在总结过程中只谈自己的观点,而不结合同学们讨论的情况。二是“委托人”的角色,所谓的“委托人”的角色,就是教师在总结过程中只分门别类归纳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而无自己的见解。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无论是“人”,还是“委托人”的角色,无疑不是教师应取的角色。在案例总结中,老师应是一个“政治家”的角色,在总结中,根据讨论时的记录,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分门别类点评,综合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给出一个参考答案,保持案例结论的开放性。正如约翰•巴赫所说:“如果学生出了教室仍然谈论课堂上的案例,就可以认为你这堂课是成功的。”[5]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比较关心标准答案,从理论的角度,同一案例,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见解,不会有标准答案;另外,标准答案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背离了案例讨论的精神。

案例总结篇10

德育课堂 案例教学 环节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崭新的教学形式,广泛运用于法学领域、医学领域、工商管理学领域、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师资培训领域及中学基础学科领域。就德育课堂而言,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政治、经济、法律、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根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集体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深化案例。

一、教师导向,展示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上课时,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有: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教师念案例;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教师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因为在课前准备中己经把文字案例给学生,所以最好采用后两种方法来呈现案例,会增加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时间的整体安排,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的整个过程、具体细节和相关原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以往的相关经验,消化分解案例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在有效的案例教学中,这个环节需要向前延伸,也就是在案例教学准备时,学生要提前认真研读案例。

三、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即集体交流,讨论案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集中集体的智慧,达到问题解决的最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借鉴能力。集体交流有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种形式。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小组中每个成员可以按老师提供的案例讨论问题的顺序简单的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难点供同组内的同学讨论、补充。注意在小组范围内不一定要完全达成一致的意见,只要其理由充分,每种意见都要允许。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进行引导,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在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讨论时往往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本意,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的思路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讨论时间。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明显的倾向性的提示或提供结论给学生,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为了使这个重要环节能够充分展开,避免走过场和形式化,也必须向前延伸,也就是说,要认真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2.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是案例课堂教学的高潮阶段,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由各小组选派1~2名学生到讲台前介绍本小组讨论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组员也可以相互补充。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能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和提升,但学生也可能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论,甚至争吵,或者出现“冷场”、“走过场”等现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面临的考验最大,对教师的要求最高,当然也最能表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课堂讨论有序、有效进行。当课堂发言出现“冷场”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当课堂发言偏离案例主题时,教师要能够及时把讨论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当课堂发言争执不下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刹车”,将问题暂时“存而不论”,留待课堂总结和课后再仔细深入研讨等。总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能够保证课堂发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四、教师总结,深化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证明,教师精彩的总结点评往往能够消除学生心头的疑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点评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因为总结点评是否精当与教师的思维是否严密明彻、语言是否条理清晰、理论功底是否扎实、教学经验是否丰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总结发言时,不应对案例讨论结果简单下结论,关键是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中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将案例真实处理情况及结果告诉学生,但重在说明处理的理由,没有答案的,老师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可把自己的观点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总结发言的分寸,要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要能够做到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

上述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加一个环节,或者减少一个环节,也并非不可以,最重要的是达成案例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章福.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浅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