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6:40:12

案例型论文

案例型论文篇1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一、案例型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着重教师传授理论体系,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型教学,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用实践来测试理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案例型教学直观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使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成了每个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案例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无详细的实施办法,只在口头上要求相关教师尽量实行,至于什么是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占多大比重?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是多少?要进行多少次课堂讨论?一次多长时间?一次讨论多少个案例和问题?哪些问题是指定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由回答的?分几个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在一堂讨论课上可以作多长时间的发言?案例考核等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只确定了课程的总课时,至于理论教学、实验或讨论各占多少课时,并不明确。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只是各位教师自己的事,其质量和效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致使案例型教学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案例并非意味着从诸多案例中选出若干案例的简单行为,案例的选择要真实、典型、贴近生活,内容必须充实、精炼。如果案例庞杂,教师和学生会被案例的数量和细节所拖累,造成事倍功半。案例的来源途径和形式也力求做到多样化,可来自经典案例集、报刊杂志以及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还可由教师根据现实资料自行编写。案例的形式可以是:

(1)实证型案例实证型案例指的是在教学中可说明某一观点、原理、方法而列举的实例,在具体运用中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前者是先讲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实例来说明;后者是先举出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出原理。

(2)分析型案例分析型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的案例,可以是专题,也可以是综合。

(3)模拟型案例模拟型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案例。

(4)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进行实际操作的案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相关企业或单位或自立项目进行营销活动实际操作。

2.问题的设计

由于案例型教学并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在向学生展示案例的同时,也应该将所要讨论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实战感,能针对性地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制定研讨提纲,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设置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多选择开放性的问题,不提供被选答案。设计问题常用的方法有:

(1)全面贯通式主要是对案例的整体进行设问、引导和考察学生思考问题的全局观、系统观。比如“请谈谈你对这个策划的看法或见解”“你认为此案对你有何启发”等。

(2)藏头去尾式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删节,或隐去前面的背景分析,或中间的策略,或最后的结果,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前面的背景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下一步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等。

(3)移形换位式主要是通过换位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实际角色,进行高仿真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实战的经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假设你是该项目的市场总监,你有何高见”等。

(4)抛砖引玉式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或业界的一些与案例相关的评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什么是营销。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舒尔茨说:“营销即传播,你认为呢?”对市场进入,业界提出“得三北者成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这一看法,“那么你认为对不对呢?”或“该公司老总说……,你怎么看?”等。

(5)自由发挥式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言无不尽。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树立打破常规的勇气。如“就这一点,你有何独到的见解?”等。3.准备工作

(1)学生的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前,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老师在案例课之前一星期把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和熟悉,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并把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案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批注和心得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所得。阅读完以后,还要做的就是预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拟定方案,作出决策,达成共识,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的准备教师为课堂所做的准备工作要远远超过学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提前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对案例进行反复揣摩从而确定一系列问题,预测学生的可能反应,对各种反应该如何应答以及怎样开始讨论、如何组织教学等。

4.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激发和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引导和点拨可借助提示、追问、反问;恰当的肯定、表扬以及创造幽默自由的讨论气氛,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高效率地参与,使其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发言及其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一方面,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和优点,保护和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希望、目标要求和方法建议。

5.课后工作

(1)教师总结。在整个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针对教学目的,总结从该案例可以学到的知识及对实践应用的启发。从而明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2)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还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这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包括案例简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的每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不可能一一验证罢了,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求唯一解。由于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多元的,这就给学生成绩的评定带来一定困难。实践中,也常常由于缺少必要的规则和评判标准,使得案例教学出现许多随意性,为了使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和直观,可以将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最终评分。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等;其次,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它主要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另外,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6.多媒体手段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案例展示的时间,在上一次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将下一次课堂讨论的案例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准备的时间。还可以将案例的视听资料输入课程网站或挂在校园网公共账户文件夹中,供学生随时调阅、讨论。

三、完善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借助集体备课,完善案例教学的设计。在案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组织教研室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宽营销案例信息的来源,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不同的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体讨论中可以使思维在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两方面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对案例教学设计的完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开展营销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不能仅限于校内,要注意争取校外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应走向全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3.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发表意见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其次要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收集意见,在案例教学的改进过程中,运用了典型学生个别深度访谈、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并将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和印证,去伪存真,这对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型论文篇2

关键词 毕业论文模式 独立学院 法学专业 案例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模式运行现状分析:“法学院”内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一直受到媒体与学界关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而《光明日报》在2012年5月7日、8日和18日分别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则直接让这一场“存废之争”白热化。相比其他人文社科专业,法学教育天然具有学术研究性和职业技能性双重性特点,则直接导致各大高校法学院将这场“存废之争”延伸到实践。

支持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但大部分认为毕业论文制度应该坚持,但应该改良,是“对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运用、逻辑思维、动手、写作能力”。②大部分高校法学院实践中也持这种态度。取消者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下高校法学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视科研创新为生命的毕业论文与法律实践性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相悖。悖论下毕业论文已是“人神共怒”,“与其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③2008年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宣布取消毕业论文,以案例分析取代毕业论文。折衷者认为,应该对待毕业论文应改变原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改革传统毕业论文模式,适应法学教育对科研创新能力和职业应用能力的双重要求。代表性模式是武汉东湖学院法学院实施的“双轨制”。

正如有学者言,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只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环,任何脱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争论都是空谈。换句话说,如果毕业论文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则应该坚持加强;反之,则应该改革甚至取消。高校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分化。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法学教育定位为培养法律实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比研究性法律人才,应更重视学生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至于传统毕业论文模式是否可以适应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需要,笔者以为将模式放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下重新评析至关重要。

2 模式创新的必要: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评析

2.1 与培养目标不合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本科办学的新生力量,更多是依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托建而成。然相比母体的法学院系“研究型”或“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却存在本质的差异,更多应定位为“普通应用型”或“高端辅助类”法律人才,具体包括基层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律师助理、司法执行人员以及在公司企业等其他机构从事法律业务的人员等。显然应用型培养目标下,各独立学院法学院专业应该强调的是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即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照搬母体院校模式强调学术创新能力。故视学术创新为生命的传统毕业论文模式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合。也正如有学者言: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大学定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④

2.2 与重实践理念不合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学术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做科研做出来的,不进行科学研究写出的文章不是学术论文”。⑤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毕业论文写作一门课程能解决的,不是指导老师一个人能解决的”,⑥而是需要大量的“前伸性”工作,即把撰写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科研能力培养拓展并延伸到整个法学教育培养过程,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应重视对学生科研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能力培养理念,是与传统“研究型”大学“重理论”教学理念相一致的。而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独立学院教学理念由传统“轻实践”转变为“重实践”已成趋势与必然。当下独立学院法学教育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重在围绕“实践性”展开,突出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总之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显然不是毕业论文所强调的科研创新能力。

2.3 与学生智力不合

独立学院生源特点是独立学院“独”特性之一,与普通高校招收的“一本”、“二本”学生相比,他们在基础知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传统毕业论文模式的目标定位上显然还是按照“一本”、“二本”的生源特点进行要求与设定,以此来指导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感到力不从心。正如有学者言,“几乎所有高校都要求毕业论文具有创新性。其实“创新”别说对大学生,对我们大学生的老师一生也未必能完成几个。我们可以鼓励创新,但不能把社会对高等教育中拔尖人才的期冀当成大学本科生的基本目标。”⑦笔者以为,忽略生源特点地强调毕业论文创新,强调“教育公平”是不切实际的,毕竟不可能让所有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传统毕业论文模式难以适合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构建一套更强调应用型和实践性的毕业论文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3 模式创新的途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律所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围绕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经典案例,采用案例选择、文书设计、模拟审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传统毕业论模式,实践性是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灵魂。一方面,强调整个设计以具体案例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种角色的视野去阅读案例,并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发现的问题,目的性强,有效地避免脱离实际的倾向,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把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突破往常“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在法院(或检察院、律所)实习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毕业实习质量,也加强了“法律人”素质的培养。

3.1 案例选择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强调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按照这一模式,不仅对学生实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指导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案例选择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所选案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将直接决定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比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中案例选择注重专业性、典型性、现实性,以达到紧扣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下的案例选择考虑综合性、疑难性、不确定性三个因素,这样才有助于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

其一,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法学专业学生四年法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整体考核。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二是法律的道德;三是社会的常识。所选择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跨越度,可以学科之间有跨越,也可以部门法之间跨越。其二,疑难性。过分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模式“走过场”;但是太难,又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整个模式停滞不前。所以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其三,不确定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要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相反,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是因为我们有终审权”。案例的不确定性能为学生多重视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笔,便于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考核。

3.2 文书设计

法律文书被称作“看得见的正义”,以其为载体所体现的司法直接体现法律的权威。在当代,法律文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精密的司法技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⑧故对这一技术能力的掌握,将直接体现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独立学院对法学专业学生文书设计能力考核时,笔者以为应该强调文书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文书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案例所涉及的诉讼文书进行设计,因此对学生设计文书进行考核的第一个要素就应该是其所设计文书是否完整。而一个案例所设计的文书是否完整,又直接取决于案例的性质与案情需要。指导老师在指导时应该把握好,也为指导老师对法律实务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规范性。文书设计的规范性,一方面体现在格式规范性,不同种类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此点较易把握;另一方面体现在文书语言规范性,此点更难把握,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文书用词规范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核:表意准确、质朴庄重、严谨意赅、逻辑严谨。⑨

3.3 模拟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一直高校法学专业提高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节。模拟法庭被定性为高校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训练场”,从“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料”。但是相比模拟法庭,除了在角色分配、开庭程序等相同外,毕业设计模式下模拟审判有两个重要的不同点上:其一,案例的二次选择性。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实习的单位进行案例选择、文书设计,但对模拟审判案例进行选择时,要求指导老师在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二次选择,依据指导的人数在本组指导学生提供案例中选出一两个更典型、更能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能力考核的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和审判。其二,审判的“实战性”。相比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更多是围绕教学需要(尤其是诉讼法教学),重视附着在“法庭审理”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设计模式下的模拟审判,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程序,还更强调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应用、应变能力的考核,故应该重视过程的“实战性”或“对抗性”,而毕业设计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案例的不确定性,也为“实战”预留了空间。

3.4 案例分析

模拟审判的结束并非意味整个毕业设计的结束,还要求学生根据选择或参与的案例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考核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素质。而根据选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评述型、分析型。

其一,评述型。这种类型要求学生从案例选择到模拟审判的整个过程自行评述总结,如案例的选择是否具有综合性、不确定性、疑难性,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案例审判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得当等等。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启发以后更深入地学习,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法律实践技能。其二,分析型。学生在围绕案例进行毕业设计时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感兴趣,然后把问题挖掘出来,结合专业深度讨论,提出观点。这一类型不仅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还强调观点创新,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分析型一方面适应了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学生经过四年法学知识学习后具备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甚至考上了研究生,即将跨入“研究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为这部分学生毕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对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进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带来的弊端。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性、多类型性、专业差异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形式,也应“因校制宜”、“因业制宜”。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其毕业论文模式考核指标的“应用型”。法学专业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构建,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建议性的尝试。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高等学校“高校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11-86-11)

注释

① 巩建闽.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N].光明日报,2012-05-15:002.

②③江胜清.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4):93-96.

④ 郭立场.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N].光明日报,2012-05-08:002.

⑤ 杨晓旗.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关于当下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6-7.

⑥ 汪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以襄樊学院法学专业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8-121.

⑦ 吴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2(4):144-146.

案例型论文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设计;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案例教学是系统讲述教材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具体分析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适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门现代会计学科之中,在管理会计中也同样适用。

一、案例教学引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理论脱离实际,违背高职高专的精神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管理会计课程基本上是西方教材的复制,较少结合我国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在实践应用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往往建立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之上,并大量使用过于抽象的数学模型,违背了高职高专“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精神。所以在专业教育上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应该是教学的首要目标。案例教学中的“客观真实性”和“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很好的符合了高职高专的要求。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会计计算题居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简单的计算题为主,使学生有一种在做数学题的感觉,而案例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二、案例的设计

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核心,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管理会计教学中不同的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不同类型的案例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

1.案例的分类

按照案例所涉及内容的多少和分析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1)微型案例;(2)中小型案例;(3)大型案例。

按不同的案例设计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为教师组织课堂讲授而设计的案例(简称引导案例);(2)为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堂讨论案例);(3)为学生课后分析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后分析案例)。

2.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分配设计(见图1)

3.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设计举例

小型案例多用于课前引案,例如成本性态分析中用“出租车公司如何确定收费标准,以达到不仅营业收入最大而且出租车愿意开车的局面”,来引出上课的内容。大型案例例如预算管理中“以惠港贸易公司一个小型商业企业的全面预算”来练习学生对预算管理的理解运用程度。中型案例例如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的“新华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决策”,来贯穿一节课的内容,使之形象生动。

三、案例有效性的分析

在管理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案例,使案例的效果发挥最大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要有理论指导

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相反没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味的讲案例都是空谈,所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两者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案例中的信息只有理解了基本知识以后才能发现,不然只是雾里看花。

2.合理安排案例

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是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使用案例。正如前面所说案例有不同的种类,要按课时的安排和需要选择案例。案例一般较长,如果都在课堂讲授会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有些案例要放在课后进行。面对小型的作为课前引导的案例,应该尽量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也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对与课堂分析的案例,应该在理论难以解说的情况下使用,使难变易。

3.课后案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课堂上的案例多在为能更好的传授知识作准备,课后的案例基本要靠学生自己完成。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许多高职学生缺少的,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宝贵的课后时间来学习,这就需要有一种激励的成绩表现形式。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讲述分析、以PPT的形式展示分析的结果等等,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激起学习的兴趣为主。培养能力不光是培养学习能力,还培养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珍文.管理会许案例教学方法[J].会计之友,2002(02).

[2]孙国强.管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案例型论文篇4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Organization Mode Design of Case

Teaching in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YANG J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can make students have better economic thinking way. Using three kinds of organization types of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of knowledge background, case teaching of theory explanation and case teaching of theory appl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case teaching from points of the goal setting of case teaching, case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the effect evaluation.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

0 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所以,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标准用语的基础课,也不仅是服务于以后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课程,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愈发凸显出它的战略意义。①然而由于该门课程包含较多的抽象概念和数学模型,理论晦涩、抽象并复杂,需要借助大量的数学公式、图表和图形加以分析和论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许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些理论的结论,但仍然觉得生涩难懂,不明白这些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价值。②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经济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与事件为题材,将晦涩的理论以生动、鲜活的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现有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中,从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角度探讨相关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匮乏。③所谓经济学思维方式,就是经济学者研究将经济现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早在100多年前,新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就说过,经济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真理本身”。近半个世纪后,凯恩斯又进一步肯定了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条。案例教学凭借其灵活和生动的案例背景,将学生带入模拟现实的情境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适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1 案例教学的组织类型

案例教学(Case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郎道尔教授创立,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克里斯托弗郎道尔在他的《合同法案例》书中指出“……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案例教学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较为灵活。④根据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组织类型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背景知识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一种经济学理论出现的背后都有其相关的背景。能够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把握。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时,经济学家是如何从基数效用论发展到序数效用论的背景介绍。给学生举例对某人来说,一个苹果的效用是5,一个香蕉的效用是6。这种逻辑的背后是效用是可衡量的。然后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效用的界定是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为什么是可以衡量的呢?然后顺着学生的质疑,指出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尽管效用没有办法准备的衡量,但是偏好是可以比较的。对于喜好的东西可以进行排序。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会有更清晰的把握。又如学生在学习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时,就必须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讲授时给学生进行介绍。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因此,在讲授这类知识点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理论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应的案例设计与介绍。

1.2 理论阐释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加深对该原理或理论的理解。在讲授边际成本概念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边际的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举个小的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当今社会的社会财富增长速度要比以前快得多?为什么比尔盖茨会那么有钱?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过‘比尔盖茨’?”然后就会引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这样的现象就可以用边际成本的概念来解释。由于软件类的产品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只要规模不断扩大,利润的增长就相比传统产业要快出很多倍。所以,财富的积累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又如在宏观经济学中GDP核算的概念讲解时,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进入核算的项目。合适的小案例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GDP的核算范围。“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为什么人们在金融市场的投资如购买股票和债权在经济学领域不能成为投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使得对GDP和投资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准确。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指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金融证券交易活动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产生真正的价值,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此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行为,不能计入GDP。

1.3 理论应用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该种案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性要求较高,比较适用于课程大部分内容已经掌握阶段。例如在讲授完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和IS-LM模型后,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来讨论目前我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依据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和理解进行积极的讨论,更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辅助以不同的案例教学类型,那么究竟该构建怎样的案例教学模式才适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际呢?

2 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2.1 理论基础⑤

(1)迁移理论。莱文(Levin)的迁移假设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出和检验一系列的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⑥(2)格式塔学习理论。韦特默认为,学校学习的目的,把掌握到的知识对比到社会情景中。通过机械记忆习得的内容,只能被用于非常具体的情境中去,即应用于类似于最初学习时的情境中去;只有通过顿悟理解的内容才能成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一部分,随时可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的问题上去。⑦(3)情景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发生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才是有效的。情景为学习提供组织框架,而内容则决定学习的真实性。知识及其对情境的索引是镶嵌在环境中的。⑧

2.2 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对真实事件的剖析和对具体情境的推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道抽象理论归纳,并从抽象理论知识演绎到真实情景,锻炼学习者的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在于对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掌握,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对经济现象本质的洞察能力,便不能进入经济学大门,也很难说其余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什么本质的差别。⑩

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设计与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对具体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解剖还原一个理论本来的事实依据,从而使得理论变得鲜活,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2.3 操作程序

2.3.1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设计与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按照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积极主动性。案例选择方面需要遵循四个标准:一是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案例的选择与所学知识点的高度吻合。二是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现象,不能是过于特殊的个案。三是启发性。好的案例要启发的思考。因此,设计好的案例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四是亲近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件,并且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靠近,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和认知特点,才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2.3.2 组织实施过程设计

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此阶段由教师完成案例的设计选择与任务设计工作。第二阶段案例分析阶段:可以采取授课过程的穿插案例思考和即时讨论与课前准备分小组讨论两种方式。对学生知识综合能力要求较低的背景知识型案例和理论阐释型案例,比较适合采用授课过程穿插的方式来进行案例讨论。而对于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论应用型案例更适合采取教师提前布置案例背景、学生课后讨论并准备、课中进行讨论结果展示的方式来进行。第三阶段学结。学生对自身案例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加深理解,在理论应用型案例讨论结束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4 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由于案例教学更多地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完全进行量化或单一地进行评估。因此,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采取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以评语和客观题目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3 结论与讨论

当前普遍存在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的现象,关键原因在于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无法培养出学生对日常经济生活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通过对背景知识型案例、理论阐释型案例和理论应用型案例的讲授与讨论,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参与到经济学的学习当中。当然,案例教学的组织模型需要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推进,如何恰当有效地将案例与理论讲授穿插在一起,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案例库是将案例教学引入西方经济学课堂的基础。

注释

① 王艳霞.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4.1:44-45.

② 邢丽娟.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4:46-49.

③⑩蒙丹,姚书杰.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目标设定及实现路径――以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3.26(3):109-111.

④ 李梅华.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7:308-309.

⑤⑨王源.创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3):114-116.

⑥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32.

案例型论文篇5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etric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ositive and important effect of case analysis on econometrics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econometrics in the aspects of content, the way, support resources and scores assessment method. And 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basic theory and model of the econometrics must be conducted delicately and carefully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appropriate cases must be selected to guarantee the effect of the case analysis. Promo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the guarantee of achieving the objective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econometrics.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财经类本科院校

Key words: econometrics;case analysis;finance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266-03

0引言

作为定量研究经济金融问题的重要工具,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宏观、微观经济金融问题的研究,这也确立了其在“经济科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本科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已在全国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中广泛开设,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和丰富的成果,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和建设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计量经济学是集理论、实践与应用为一体的经济学类课程,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基本计量理论、模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开始敢于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经济问题,计量模型使用的比例逐年提高,所使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逐年丰富,毕业论文水平在逐年提升。

计量经济学课程被列为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科目,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计量经济学教材普遍注重数理推导,经济学分析和解释较少;先修课程(主要是数理统计学、统计学、线性代数)不足导致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内容理解不足,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学时和教师资源有限。这几方面导致了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以基础理论讲授为主,强调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完整,而较少涉及到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现和具体应用。即使目前我们已经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利用Eviews软件进行经济学问题的数量分析,但是设计的实验通常较基础和简单,距离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较长的差距。笔者认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还应该从人才培养出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重新进行理论体系的梳理和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在理论讲授精细化、精致化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环节。

自20世纪初期产生以来,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人才教育与培养,绩效颇丰。案例教学进入中国后,也成为了MBA、EMBA等各类人才培养必用的教学手段。来自真实商业管理环境和事件案例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独立的阅读、分析和思考,进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达到培养学生“应对实际情况的临场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案例教学法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在课堂上做“演员”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虽已或多或少的辅以案例教学,但是并未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对现有案例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开展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以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计量经济学教学亦因此定位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计量经济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教师所讲授内容以初级为主,中级的部分仅涉及到多元线性回归和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时间绝大部分用于模型参数估计的推导、假设检验的构建和理论结果分析。在每一章的最后部分,通过简单的经济学案例,如:收入消费问题、旅游市场预测问题、定性变量引入问题,展示各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具体应用。教学案例的引入便利了学生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符号和公式还原到经济问题中,从具体问题的角度理解计量模型。同时案例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经济理论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适当操作进行经济学分析,实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目标。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

1.2 使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中,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学生大概是1:1,有的专业如金融理财、国际金融等文科生所占比重更大,因此学生数理分析能力和对数理模型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弱。大部分学生对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先修课程(数理统计学、统计学)的学习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先修知识的理解远远不足以支撑计量经济学学习的需要。在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不足的情形下,如果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过多涉及理论推演和公式推导,学生会无法跟上教师授课的节奏,学习兴趣会降低、听不懂内容的越来越多。在每一章节及时辅以案例,学生能够通过经济问题中的具体例子感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对结果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经济学检验的过程,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1.3 有助于教学相长案例分析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操作和相关结果分析为学生解读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学生因其兴趣的提高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而不再仅仅是扮演“观众”。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时,教师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稍稍突破了“满堂灌”的传统模式,给了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表达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符。同时,学生活跃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独特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分析经济问题,学生踊跃的发问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横向提升和纵向拓展。

2现阶段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已被充分认识,计量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授课的方式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然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从开展到现在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案例分析进行的时间更短,在对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理解、开展方式、素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提升的地方,案例教学法还未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就教学过程中笔者的一些认知,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方式单一受限于课时少、实验室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目前案例教学仅仅是利用简单的经济学例子进行简单计量经济学模型展示,目的在于辅助学生理解计量模型的相关指标,还未曾深入涉及到案例教学的实质,或者说是初级的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演示软件的操作过程并辅以相关分析,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过程,而只能称为“例题分析”。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课外时间遵循教师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做简单模仿,并形成实验报告。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仅能通过抽检学生实验报告而非逐份批阅来掌握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的来看,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辅以教学案例分析,但是所采用的案例和数据类型都较基础和简单,案例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和操作为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并未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案例教学法的精髓还未被充分应用到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2.2 案例内容简单抽象,专业区分度低选用案例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开展的效果。一般来看,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所采用的案例是教材上所给案例,且通常设置在每章的最后部分,用以辅助学生对于章节教学内容的理解,综合性不足。然而,实际案例分析特别在运用面板数据进行经济问题分析时,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常常导致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同时出现。另外教材中的案例简单陈旧、缺乏代表性和时代性、数据都较简单、描述的经济问题不具备代表性,甚至同一个案例贯穿了整个学期的内容。另外,教材中案例未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设置或者给出备选案例,学生对案例的新鲜感逐渐降低,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不高。这些导致学生在学完计量经济学课程之后,仍然有大部分人不会根据计量经济学方法设定不同专业领域的计量模型,更无法进行相关的经济学检验和分析。有些教师为丰富案例库,直接借鉴和引用经典国外教材中的案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教师很难结合中国实际对于案例进行修正以适合我们的课堂,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内容不能充分理解,也削弱了学生利用计量模型解决中国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3 资源有限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教师队伍的扩张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计量经济学课题教学一般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教师在开展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实际操作,又要注重接收学生的反馈并做出及时的讲解,所以在人数众多的课题上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学生的疑问也不可能都会得到教师的反馈,这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相关计量软件的实现和应用,而扩招导致学生数量与学校实验室资源的极度不匹配,使得学生仅能利用个人PC机在课外的时间进行计量软件的操作和实践,效果得不到保证。在开设专门Eviews软件课程的专业中,采用小班授课方式,任课教师是本班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了解学生的先期计量基础,能够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从学生期末提交的实验报告和毕业论文的角度看,单独开设Eviews案例分析实验课程的班级好过未开设的班级。

2.4 案例部分在成绩评定中所占比重较低在资源紧张和有限的情况下,多数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的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平时作业和出勤的情况,期末考试则是以闭卷方式考察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这种成绩评定方式无法体现对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能力的考核,有碍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软件学习的积极性和案例教学实践的开展。

3必须处理好的几类问题

要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实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探索适合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式,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3.1 案例分析与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系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由于没有理解计量经济学基本模型和理论,即使教师讲解了案例并进行了分析,但更换了案例后,他也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强调案例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非意味着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弱化,而是促进和加强。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既要完成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任务,又要适当开展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强化“必需、必讲”内容,弱化推理、计算内容,体现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特征,而非数理推导特征,逐步降低学生对课程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条理明晰、重点难点鲜明的基础理论学习后,辅以适当的案例分析更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未来更深入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后,课堂教学效果会显著改善,形成良性循环。

3.2 教师素养的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还受限与教师的经济理论功底和统计数据处理能力。目前奋斗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一线的教师背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济学类专业毕业且在某专业领域应用过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一类是统计学或者数学专业毕业精通计量经济学数理基础。经济类背景教师精通计量模型的应用,但是对于计量经济学数理特征把握有欠缺,数理背景的教师对于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却存在不足;或者即使有的教师两方面兼备,但对授课对象专业背景的理解较薄弱,这都使得教师无法较好的掌握经济学各专业领域的现实特征、学科发展动态,也不熟悉各专业相关指标的特征、数据处理技巧、计量经济学方法选用和计量经济学指标特征。教师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案例分析开展的水平和效果。

3.3 案例选取是否恰当计量经济学案例的选取需要各专业背景的教师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首先,案例的选取要能够体现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案例探索的过程中深化其对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如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选用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模型,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设计资本市场相关模型,为保险学专业设计社会保费收入问题模型等。在熟悉的经济环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使学生体味到研究中运用数量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子奈,刘亚清.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J].经济学动态,2010(5).

[3]庞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统计教育,2002(3).

案例型论文篇6

关键字:高校课堂;活动―角色;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26-04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课堂,尤其是人文社科类课程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C.C.Langdell,1870)首创案例教学,随后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多哈姆(W.B.Doham,1919)继承并推动案例教学思想的发展。自1870年哈佛大学率先使用案例教学以来,哈佛商学院的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而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1]。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的思想传入我国,随后在我国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高校课程中广泛应用,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对我国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影响着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也为推进高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前期基础。因此,从总结当前高校案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求模式创新的思路和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其弊端

哈佛商学院定义案例教学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2]。在我国,案例教学已经不仅限于对工商管理案例的讨论,而广泛应用于高校的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和师生互动型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教师讲授型

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多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型,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理论内容的需要,自主选取案例,并在课堂上通过案例的引入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的一种模式。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模式实质是教师课堂讲授的一部分,区别于传统的理论传授,增添了案例部分的讲解和实践的内容,意欲辅助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仍具有教师主导和单向传授的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案例选择、加工、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单向传授案例的相关内容,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模式的案例教学,通常选择较短的案例来配合知识讲解,具有传授效率高、突出知识重点的特点。就案例组织而言,由于教师对理论知识点有清楚的了解,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入案例辅助教学,最大优势就是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讲授型模式的弊端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案例缺乏熟悉度,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方面,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讲授型的模式下教师单方面主导案例教学过程,表现为教师制作案例、修改案例、设计问题、剖析案例、解决案例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案例缺乏了解,参与度较低。为此,部分课程的教师,通过课前发放案例材料,课中提问的方式试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由于缺乏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参与效果也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熟悉和参与效果,便成为教师讲授型案例教学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主导型

教师讲授型案例教学模式改进后的一部分课堂形成了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模式,即在较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作为教学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介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3]。这种模式相对于前一种模式而言,学生代替了教师成为案例教学活动的主导,其参与意识和效果都大大提升。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最大特征在于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表现为由学生组建案例小组,自主搜集、选择和加工案例,课上完全由案例小组来讲解和组织案例,教师则退居背后,只是作为任务布置和设定案例教学要求而发挥作用。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和组织案例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案例教学的参与程度。

但是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从教师灌输走向了负面极端,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及讲解,案例的准备到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交由学生掌控,容易导致费时费力、学生养成放纵自流的学习态度、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三)师生互动型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是对教师讲授型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改良后的结果。其基本内涵在于,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案例,将学习者引入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学习者批判反思意识、团体合作能力及对复杂问题充分理解的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进行双向互动,具有明显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的特点[4]。再则,该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知识的传输是双向的,即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也是双向的,即学生以教师的意见为参考来调整自身的行为。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问题:一是过程不明确。案例教学的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活动,一旦缺乏某一环节,很容易使得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但没有说明在案例教学的各个阶段如何共同参与。二是角色不清。当前,互动型高校案例教学模式要么是对传统教师讲授型的方法进行修正,教师仍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的参与互动效果受到限制。要么是改进学生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而形成的,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另外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因担心课堂失控和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在实践中没有充分相信学生,导致没有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互动。

(四)三种模式比较研究

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师生互动型三N主要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递进式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后一种模式是针对前一种模式的弊端来改进、发展。学生主导型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讲授型模式学生参与度低的弊端进行改进,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学生的全面主导,没有发挥出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没有解决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相较于上述两种模式而言,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讲授型和学生主导型的弊端进行改进,较为关注于案例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作用和学生参与的双重效果的提升。因此,互动型的高校案例教学模式应是未来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但仍需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去探索其创新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其课程教学的效果,当前重点解决其操作过程中,过程不明确和角色不清的问题。

表1 高校课堂案例教学主要模式及其差异

二、基于“活动―角色”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和师生互动型三种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共同参与、直接互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批判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是以课下案例准备、课初案例讲解、课中案例讨论和课后案例评估的基本案例教学活动为中心,彰显“教师―学生”两大角色,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案例活动阶段和两大角色定位构成的。由此,其构成的基本思路是,明确案例教学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活动重点,并界定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各自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具体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图

(一)课下案例准备

课下案例准备是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奠基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解码能力和分工与合作的精神。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选题、资料收集、制作案例、预设问题、修改、制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等。具体而言,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来选题,通过访谈、观察等来收集一手资料或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从百度、谷歌、知网、万方等搜索引擎收集文献、新闻报道等二手资料。根据收集的材料编写真实完整时效的案例,编写好案例后必须对案例进行解码,在掌握案例的背景、时间、地点、现状、存在问题等基础上对案例进行透彻分析,预设案例的问题情境图,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修改、完善案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是案例教学活动前期准备的审核者,具有指明方向和教学把关之功能。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分组教学后提出案例要求和标准、选题范围和资料收集方向,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制作和修改,预设问题情境图,确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然后由教师就学生的分工安排、收集案例的资料、案例的制作结果与学生预设的问题进行把关审核。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批判性审视,若出现问题教师需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更深入地修改。此外,教师通过比较不同小组对案例的理解程度,选取并告知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小组上台对案例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从案例的制作情况、案例的介绍讲解情况、发言的次数、讨论的激烈程度、反思评估的深度等来制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

在此阶段,学生角色是案例内容的解码者,具有提升自己信息解码及分工合作能力的功能。学生的任务是组建小组、分工、搜集资料、制作案例、讨论、与教师沟通等。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选题范围,首先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报道等搜集资料并制作案例,并集中到一个主题上[5]。通过对资料及案例的解码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在小组会议中进行讨论,把握案例的重点、难点、标出案例的疑问之处,提出能在课堂讨论环节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小组组长在分工表上明确会议记录、会议整理、制作PPT、演讲PPT、计时的组员。最终的成果由学生小组组长交给教师并与教师进行沟通,若提出修改意见,小组成员则一起商量后分工进行修改。

(二)课初案例讲解

课初案例讲解是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阶段,主要内容是PPT的讲解,对案例内容进行解码、创设问题情境、进入案例的真实情境。对案例解码深刻的小组通过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生动地讲述案例的内容,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催化学生更快进入案例的真实情境。教师根据课下学生的准备情况了解学生的能力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的几个问题并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案例讲解及案例情境创设能力。

案例型论文篇7

(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 临安 311100)

【摘要】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理论逻辑性强、数学公式太多、实践内容太简单等问题。对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建立案例库,推行课程论文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利用统计方法、数学方法构建经济模型,以此来揭示经济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和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理论上、数量上相互依存关系。其产生于20世纪30时代,经过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发展及60年代的大扩张,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各种政策评价的一个重要工具。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及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计量经济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作为这门课的主讲教师,结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就一下问题进行探讨:

1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理论课,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以数学课的讲授方式为模板,且课程国内教材过分偏重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强,内容紧凑,数学公式多, 并且教材内容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再加上农林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缺乏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很多学校增设了“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切实得到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目前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前者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式,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但也是一种“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范教师所展示的内容。

并且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或者书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而这些案例难免有些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缺乏经济热点。这些显然都不符合计量经济学这门应用性极强的教学要求。

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一般步骤:(1)模型理论设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和模型的数学形式;(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统计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和预测检验。

但目前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都是典型案例或书本的例题和习题,因此实践中只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和估计方法的操作,忽略了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整理和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更不能将所学的计量模型准确的用于实际生活案例,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动手能力不强。

2提高“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提前让学生做好软件学习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Eviews、阅读Eviews软件中英文操作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在授课的前半学期,每2周采取一次“1节理论课+1节软件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即学即用”的方式,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对理论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

2.2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并建立案例库

目前,国内教材的案例过于陈旧,样本数据偏少,模型解释变量个数偏少,使用这样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使用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潜力;作为计量经济学的主讲教师,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案例库。案例素材可以从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教师的学术成果、专业期刊的学术论文中挑选从而建立有特色的案例库,并注重选取与农林经济研究密切相关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对案例调查、阅读、分析、讲解和讨论,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应用能力。并且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3推行课程论文

主讲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经济热点给出课程论文的题目,也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的拟定论文题目。通过推行课程论文,学生根据研究内容来确定变量,整理变量,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并进行估计和检验,最终撰写规范课程论文,完整了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激发学生做定量分析的兴趣,积累了建模的检验,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并对今后的专业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3结束语

通过案例教学和课程论文在我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已经推行了3年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了对经济热点问题的敏锐性,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毕业论文中,关于与计量经济学相关的论文也大大增加,并计量方法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回归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邹莉娜.应用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1,21:24-25.

[3]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比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21:11-13.

案例型论文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 案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案例-任务型教学

商务英语作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其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和教学对象实际水平来甄选和改革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应大胆尝试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避免因照搬方法不顾实际而削弱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探索案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

一、 商务英语课程特点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依据国内学者对商务英语的认识,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以英语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营销学、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具有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廖英,莫再树2004;窦卫霖2005)。国内院校普遍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商务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与商务知识并重。教学对象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他们主要从书本中获得理论性商务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上,应注重通过以意义交流为目的的任务与活动,而不是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句型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历真实的和综合的事物,在实践和运用中巩固和加强技能,内化认知学习(曾文雄,2002)。”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型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改革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借鉴其他应用性较强学科的教学方法。例如,Mark Ellis 和Christine Johnson在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一书中就提到“商务英语教学应该借鉴管理训练的方法,采用解决问题型、决策型、团队合作型及任务型等教学方法”。另外,如前所述,要注意教学对象知识水平和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避免因照搬方法不顾实际而削弱教学效果。

二、 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结合

为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需要,在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对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具体实践。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一直主要用于实践性 、应用性较强的工商管理、法学、医学等学科领域,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描述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窦卫霖,2004)。案例教学一般包括四个环节:案例准备、案例分析、案例总结和案例报告撰写。案例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商务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位置上(舒薇,2004)。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为主;所使用的案例材料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而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教学目的突出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等(陈建平,2004)。

2. 任务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法是把任务作为教学重点, 强调指引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把是否能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任务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将任务与学习目的统一起来;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责限于提供教学资源和必要的引导,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机会。任务型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1)任务准备: 由教师布置任务、启发学生、提出要求等;(2)任务执行:学生运用目标语进行分组活动,完成任务;(3)任务总结: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就有关任务进行评价。“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在的运用和创造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商务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加速学习过程(罗虹,2005)。”

3. 二者结合的必要性

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国内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有效性。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而社会需求却要求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语言媒介完成实际的商务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即便教师在案例/任务准备阶段补充了必要的商务知识的,面对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商务活动,学生依然会感觉无从下手。在学生刚刚接触案例/任务教学时和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中,此问题尤为突出。

采用任务教学法,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商务知识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但由于学生对商务活动理性认识不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无章可循,可能会犯常识性错误,加上对相关语言运用感性认识不足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如笔者在2005年10月讲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市场营销调研方法过程中,要求学生依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问卷,虽然在任务准备阶段已讲明了任务的意义、目的和步骤,结果40%以上的学生依然感觉无从下手,即便开始编制过程,也会遇到术语词汇使用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选取相应的案例作为补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突出与实施任务有关的语言,用案例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真实/拟真场景的语言素材,用案例中问题的解决给学生任务执行提供示范。

同样,采用案例教学法,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增强学生对商务活动的整体认识和全局把握,如果能够辅以任务教学,“强调语言的产出,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过程(曾文雄,2002),”学生可以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实践案例中所学语言与商务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得体的话语进行真实的交际,增加对所学商务和语言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内化学习内容。笔者在讲授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建立业务联系信函写作过程中,首先给出违背准确、简洁、礼貌原则的实例案例,并组织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安排新商务环境下的建立业务联系信函写作任务,学生大多能够避免案例中出现的错误,顺利地完成任务。

所以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统一在案例-任务型教学中。

三、 案例-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案例-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商务知识和语言视为信息。

第一步:信息准备,即案例-任务准备。教师依据实践性教学内容确定任务,搜集、编写、设计案例。注意任务与案例的相关性,同时又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案例必须要具有真实性或拟真性,要有时代感并贴近生活,易于被学生理解;要能集中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二步:信息沟通/信息输入。预先发给学生案例,指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和任务执行做准备。介绍案例分析结束后所要完成的任务的内容、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参与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任务执行所需语言和商务知识素材。

第三步:信息处理、内化和输出,即案例分析和案例总结。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辩论,教师应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指派代表阐述各自观点。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讨论主题。案例的分析、辩论必须以英语为课堂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辨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陈建平,2004)”。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并非是简单地给出所讨论案例中问题的参考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分析的思路、重点、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等。然后,重新组织学生按小组对各自分析结果进行小结,小结内容是否以书面形式提交视讨论效果(即是否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而定。

第四步:信息的内化巩固和校正,即任务执行和总结。重申任务的目的、意义及步骤,再次突出与实施任务有关的商务知识和语言(内化信息巩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交互性活动, 在讨论中共享他们的目的、观点和方法,以自我表现的方式完成协商性的任务。最后,由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不直接参与讨论,责任限于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策略、注意某些语言形式等。在此阶段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口语、写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练习(信息校正),使学生的表达在意义和结构表达上更流利、准确。在执行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应注重任务执行的效果并对任务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结果检查任务的排列、选择、执行过程及任务与任务间的关系,了解要改进的地方,也让学生了解要努力的方向,并调整或重复任务。教师还可以从多方面对任务效果进行分析:认知的、交际的、语言的、策略的、文化的、手段的等方面,使执行的任务与学生的需求及社会人才需求一致(曾文雄,2002)。”

四、 案例-任务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编写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适宜的教学案例-任务。由于国内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依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收集相关素材,自行编写、设计案例-任务,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在案例-任务型教学中对信息准备环节的一个特别要求是案例与任务的衔接和可操作性,若案例与任务无关,就失去了实施案例-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案例-任务应难度适中,过难的案例/任务会使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案例-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是笔者尝试案例-任务型教学的依据。“商务英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商务英语教学应是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陈建平,2004)。”也就是说,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绝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信息沟通/输入环节仍然离不开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只有把概念解释清楚了,理论讲解透彻了,学生才能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完成任务(舒薇,2004)。”

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是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商务涉及很广,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对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保险、金融、国际贸易、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清楚各领域的理论结构,熟悉商务活动的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有效利用学习者积极情感因素的能力,以确保在信息的输出、巩固、校正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任务执行,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内容。

结论

商务英语不是语言与商务的简单集合,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原有语言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应该借鉴商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学习者实际语言和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尽量避免因照搬方法产生新的僵化。案例法和任务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使学习者在课堂上了解和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并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与商务知识并重,单独运用其中一种,受学生商务知识有限和语言运用能力尚在培养中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有机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实施案例-任务型教学,强化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输入,注重实际输出,并对输出进行及时检查和校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对案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其不足之处。笔者将对案例-任务的编写原则、信息输出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案例-任务型教学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使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英,莫再树. 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

[2]窦卫霖. 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曾文雄. 商务英语的教学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8).

[3]Mark Ellis. & Christine Johnso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1.

[4]窦卫霖.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成功模式[A].见: 贺川生,肖云南.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学术论文汇编[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5]舒薇.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案例型论文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案例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57-01

案例教学是指老师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出发,选取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向学生讲解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事件现场,使其深入角色参与案例分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高中政治老师的积极推广和利用。

1.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1.1 选择正确的案例。高中政治包含的内容章节很多,需要老师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合适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选择途径很多,可以是查找课本上附带的案例,也可以是从网上、电视上、报纸上报导的新闻里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时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对案例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专题型、综合型、分析型和描述型等等,再针对每堂课需要学生们具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选择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老师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尽可能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应该描述清楚,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更详细透彻的案例分析。

1.2 选择合适的途径对案例进行呈现和表达。在老师选择好典型案例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将案例呈现给学生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课上通过口述表达案例内容,再要求学生们讨论,也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提前复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们在课前对案例进行熟悉,并试着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方便上课直接讨论,节省课上时间。还可以在课上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案例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的形式传输给学生,使案例更加清楚直观,也能增加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兴趣。

1.3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是案例教学法最关键,也是最能有教学成效的一个环节,同样也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的一个步骤。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开口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并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指正,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会针对案例各抒己见,并随着同学之间意见的交换容易产生偏离主题,或者讨论激化成争吵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调停,把握讨论的方向和氛围。

1.4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老师做最后的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学生进行了充足的分析之后,由老师对案例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述,对在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针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总结学生们容易出现的知识误区,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基于案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诸多好处,高中的政治老师们对此种教学方法都十分青睐,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但老师们在实际案例教学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老师的主导性太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为长时间被动的接受老师对知识的传输,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的期初,难以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老师为了学生尽快步入正轨,开始包办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各个环节,常常出现整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一步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实际上是老师自问自答的现象。另外,还有些老师分不清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以为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而列举几个例子,这样一来,这些老师的"案例教学"就会因为例子三言两语,过于简单,不需要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整理,而达不到案例教学应该达到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2.优化案例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2.1 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实现主体参与性教学。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得以成功施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老师加紧课上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同样习惯了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一切安排,以至于在课堂上学生大多选择倾听,而不是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对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案例分析来说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关键。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实现主体参与性教学,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2.2 注重理论与实践案例的结合。开展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老师日常开展案例教学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的结合,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不仅加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又锻炼了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2.3 注重对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案例教学的主角除了学生以外就是典型性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度高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得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要想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而好的案例是可遇不可求的,它需要老师在平时多注意对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只有扩大案例的收集范围,增加案例的收集量才能在众多的案例之中选择出最适合课堂教学内容,最能通过学生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案例,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案例教学的质量。

小结:案例教学法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体现了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的要求,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将政治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文彬.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8)

[2] 周永华. 浅议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34)

[3] 杨金丽,郑良涛. 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7)

[4] 朱伶俐.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3)

案例型论文篇10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所呈现的现象价值和所蕴含的规律。

二、体育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

1、意外式教学案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发生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案例。其特点是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体育教学案例的要素

一类是对典型事例、教学片断或某个环节的简单叙述、反思和评析。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分析与反思。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另一类是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是由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得出的结论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过程复杂,文章更趋向于理论研究。

四、体育教学案例与一般教学文体形式的区别

1、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重在叙述,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教学案例是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个事件进行简单回顾或描述,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认真反思,总结揭示其规律。

2、与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是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描述来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广义地讲教学案例也是教学论文,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论文都是教学案例。

3、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