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论文格式十篇

时间:2023-04-01 01:13:06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1

案例分析论文包括哪几部分?情景描述,分析给出的案例中的情景?原因分析,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提出备选方案,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提出可行的备选方案?评估并加以选择,进行备选方案的评估及选择案例分析报告格式要求。以下是小编为朋友们搜集的案例分析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

1、题目。

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例(题目:大叶藻移植技术的初步研究)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

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

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

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基于多案例分析的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作用类型分析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从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内部服务能力和外部承接能力两个方面,将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作用类型分为四种,并构建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作用类型象限图,分布不同类型行业协会的特点。

【关键词】政府职能;承接转移;案例分析;作用类型

一、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曾说“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而在随后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则明确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970年代后,无论是在民族国家内部还是在国际社会中,民间非盈利、非政府组织都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遍及全球的第三领域,权威学者萨拉蒙教授将其称之为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他指出,“如果说代议制政府是18世纪的伟大社会发明,而官僚政治是19世纪的伟大发明。那么,可以说有组织的私人自愿性活动也即大量的公民社会组织代表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这些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切实认识到,除了市场与政府外,还存在一个鼎足而立的社会领域,世纪的二元格局开始被三元格局所替代。人们意识到,市场会因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缺乏消除外部性的激励、存在自然垄断的抵消和市场信息不完全而导致失灵。政府也会因公共决策失败、政府的扩张性、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和寻租活动等原因导致失败,而且两者往往共存。人们开始思考改变这一局面的“第三条道路”,把目光投向大量的、特点各异的公民社会组织。这些公民社会组织及其所依靠的一系列特征各异的组织、管理机制能够弥补市场和政府的不足或者配合市场与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案例选择与分析

(一)案例选择

案例1:A粮食协会

A粮食协会成立于1997年6月,现有单位会员671家,各专业分会会员200余家;会员为省内大中型国有、民营等骨干企业、知名企业、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下设秘书处,内设综合部、发展部、编辑部,以及大米、面粉、油脂、经纪人四个专业分会。全省已有15个市级粮食协会(共16个地级市)、63个县级粮食协会(或专业协会),已形成覆盖全省的协会网络。

案例2:B饲料工业协会

B饲料工业协会成立于1999年9月,2005年10月正式设立秘书处。协会自创办以来,秉承章程赋予的使命,坚持强化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群体、创新服务内容,取得了显著成绩。会员规模逐年壮大。形成了以饲料生产加工为主体,教研、养殖生产、粮食和屠宰加工参与的综合性会员组织结构。会员的广泛参与,为协会加强行业横向联系交流,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拓展出巨大的空间。与之相适应,协会机构建设渐次增设,工作人员、硬件设施逐步增加,各方联系逐渐扩展,服务功能逐步跟进,对会员和政府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协会在职人员共八人,全部为专职人员,除秘书长一人属于事业编制,其余全部为合同聘用制。经费来源中,会费占比30%,服务性收费占65%,政府拨款占5%。

案例3:C旅游协会

C旅游协会成立于1995年12月,目前在职人数为7人,其中1名属于兼职,其余6名为专职人员。设立协会会长,副会长(不包括企业兼职副会长),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管理部部长、培训部部长和司机各1名。协会人员构成中,除一人是从社会上招聘来,其余全部是安徽省旅游局退休干部。该协会的会员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四星级和五星级宾馆。经费来源中,政府部门的购买服务占比70%,对会员的收费性服务占比20%,会费占比10%。

(二)案例分析

1.内部会员的服务

在对内部会员服务方面,主要开展技术信息、企业人才培训与技能鉴定、产品标准审定、质量检测、反映会员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扩大对外交流等工作。协会目前拥有三种信息宣传平台,包括短信平台(一周三次群发,一次三条左右),微信,和每两个月出一期的内部刊物。主要是面向会员,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变化,内部行情,政策法规的变化,散装饲料的发展,引领企业,提高效率等。

2.外部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

在对外部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方面,协会目前承接的职能:一是组织参与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修订,不定期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二是做好绩效考核和评定工作,组织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的编制工作。

三、行业协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的作用类型

如果我们将内部会员服务力作为横轴,外部政府职能转移承接力作为纵轴进行作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协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应该存在四种类型:位于第一象限的双强型,是指协会在对内部会员服务力和对外部政府职能转移承接力都比较强,是最理想的状态;位于第二象限的内弱外强型,是指协会在对内部会员服务力较弱,对外部政府职能转移承接力较强。这类协会大都和其相对应的政府职能部门有着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互动关系;位于第三象限的双弱型,是指协会在对内部会员服务力和外部政府职能转移承接力均较弱。这种类型的协会在目前社会上非常普遍,大都处于生存的边缘,缺乏经费、没有人手。企业不指望,政府不信任,这种类型的协会不在本研究的视野里,故不做过多讨论;位于第四象限的内强外弱型,是指协会在对内部会员服务力较强,对外部政府职能转移承接力较弱。

如果换一种视角,从协会的人员构成和经费来源这两个角度对所要重点研究的三种类型协会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侧面加以验证上述判断。首先,以旅游协会为代表的外强内弱型,其经费来源中政府购买服务占70%,说明其协会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那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协会的动力在哪呢?从人员构成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端倪。旅游协会的工作人员构成,除一个司机是从社会上招聘而来,其余全部是旅游局退下来的官员。旅游协会现任会长是退休下来的原旅游局局长,现任副会长是退休下来的原旅游局副局长,现任秘书长就是旅游局现任办公室主任。因为旅游协会经费来源和人员构成都是出自政府部门,所以其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上必然会带有很强的政府烙印,因而也就决定其在对内部会员服务方面的能力较弱,对外部政府关系互动的能力较强;其次,以粮食协会为代表的内强外弱型,其经费来源中近90%是会员缴纳的会费,这反应会员对协会所从事的服务工作的认可。粮食协会的工作人员构成中,虽然现任秘书长是退休下来的原粮食局一名处长,但毕竟退休十几年,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现任省局领导班子成员除一名联系领导外,其他不再担任会长、副会长职务。同时协会安排大型民营企业负责人进入协会领导班子,担任副会长。粮食协会的工作人员除一人属事业编制外,其余全部是从社会招聘而来。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既然粮食协会的人员工资、奖金、活动经费等都是由会员提供,所以其工作重点必然是向内部会员进行服务。在对外部政府关系的处理上,也就必然会抱着“能给点就当锦上添花,不给也没关系,只要别找麻烦就行了”心态;最后,以饲料工业协会为代表的双强型,其经费来源会费占比30%,收费性服务占比65%,外加政府拨款10万和企业平常以实物、人员、场地、设备等形式的赞助。虽然会费占比不是很高,但其30%的比重决定了协会必然会把相当一部分的精力用于服务会员上。从表面上看,饲料工业协会的政府购买服务非常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占其收费性服务中很重要的行业人才技能鉴定(即从事饲料行业相关技能工种的人员必须在该鉴定站取得相应的执业资质方可从业)是协会秘书长以前从事的工作(秘书长以前就是技能鉴定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协会后从政府部门把此项工作争取到协会来。再从其人员构成来看,尽管协会工作人员全部是从社会招聘,但协会秘书长自己还是事业编制。现任官员虽然不主持日常工作,但毕竟还是协会会长,这就大大方便了协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会费占比和人员构成这两点决定了饲料工业协会必然会将其工作重点和人员精力同时放在对内部会员的服务和对外部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两个方面。

图1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作用类型象限图

四、结束语

协会在有助于政府管治经济的同时,其发展又会对政府构成压力,甚至使政府的权力范围缩小。因此,在这样一些领域政府又会限制协会的发展。例如,协会可能会组织会员企业合作迫使政府在某些问题上做出让步、联合起来迫使政府出台某些政策。这些行为在行业协会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时常发生。凡此种种,都会影响政府权力的自由运作,是一种此消彼长。因此,在这些领域上政府又希望限制协会的发展,或者通过直接干预协会活动而控制协会的发展。总而言之,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鼓励协会在一些领域发展以更好的发挥有利于政府的作用,同时又限制协会在另一些领域上得到发展以防范其发挥不利于政府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政府在这种矛盾态度上的取向就直接决定着行业协会的生存发展状况。而政府态度的取向,取决于政府与协会及其会员企业之间的博弈。在私营企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协会的生存空间随着私营经济的增强而不断扩展,在于政府的长期博弈中逐渐形成了今天纵横交错的完善的行业协会体系。而在我国,情形完全不同,重要原因是我国政府有集权的传统,对把部分权力让位于协会,既不舍得也不放心,所以常用“想放放不了,想接接不住”为理由和借口。政府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在这种力量格局下,只要政府不主动做出让步,协会要得到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其直接的结果时我国协会的扭曲发展,表现为所谓的“二政府”,协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很小。但是,现在这种博弈中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其自发组建和运营行业协会是其内在要求,在民营经济力量持续增强下这种要求会转化为对政府的压力,使政府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感觉到在许多事情上力不从心,这也促使政府主动把一部分管治市场的权力让位于协会。因此,我们也观察到我国的协会也正不断得到发展,即使其速度有限。而在现阶段,在民营经济实力有限而产生的压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政府是否愿意主动出让部分权力是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名,刘培峰等著.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2]赵向莉.不同生成途径协会的功能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24):98-100

[3]张冉.协会组织边界与组织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基于价值网络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7(5):90-95.

[4]黄粹.我国半官办社团的制度变迁路径分析——以协会为例[J].求索,2009(9):53-55

[5]余晖.我国行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8):31-39.

[6]王春福.社会公共交往领域与公共政策合理性——以浙江民营企业政治行为调研为基础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2(10):73-78.

[7]江华,张建民.民间商会的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温州协会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9(10):78-88.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应用文写作》;现状;应用

引言:

在以往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侧重于应用文格式的训练,忽略了国家政策、社会问题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资料的整合能力、归纳能力、再创造能力等普遍低下,在日后的岗位中无法发挥所学。文章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学习主动性等,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堂案例的深入解释,从而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指导学生从课堂案例的个体出发,进而上升到抽象、一般规律认识中。通过课堂案例分析,让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点的原理、应用文的原则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引导下指导学生对具体课堂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了解案例的真是情况下客观的做出判断,从而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上更加睿智、出众。

二、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纵观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普遍都采用的教学流程为:由文种特点介绍,到基本格式介绍写作要求,再到例文解析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大致采用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写作知识的传授为主线,从格式概念等入手,通过解析例文引出文忠作用、类型、写作要求,并传授学生一些写作上的技巧,视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传授的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实践不够,而过多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讲授的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学生在文种格式、结构等方面极易产生混淆,再加上乏味的理论要求导致课程氛围枯燥、教学方式呆板,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底下。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下的案例选择

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选择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选择是否其当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效果的好坏。教学在分析教学目标后再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可以是教材中的,如果教学中案例不够完善,可从网络、书籍等方面寻找。也可以从学校各个部门中收集真实的文件进行应用文教学。在课堂中和,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的教学同样重要,使学生理解怎么做是对的的同时也知晓怎么做是错误的。教师以正面案例来佐证知识点的同时可提取一些出血中容易犯的错误进行讲解,避免学生犯同类错误。教学通过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刻的理解应用文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实现应用文写作水平大幅提升。

(二)案例教学法下的分析与讨论

科学的进行课堂教学规划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出发点,规划课堂教学。从而形成一个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析案例的良性循环,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一些难以解决的难点,教师可从旁指导,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在案例教学法中讨论与分析是中心,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后,教师需给出先准备好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在此需保障学生在讨论中的主体性,教师听取学生们的发言,适时将提升讨论层次。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发挥创新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分析与讨论阶段,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指导,保障文种解析不置于偏激教学目标即可,不应给予过多的干预。

(三)案例教学法下的写作实践

从案例分析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到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再到学生自身认知体系的完成,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但这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提高还有一段距离。在案例讨论和信息共享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情景进行应用文写作的练习,这种写作实践为的是将学生从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也是验证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学生在写作实践过发现问题便会促进他们更深入的思考,进而寻找解决之法,这对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和深层次理解有极大帮助。

四、总结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可创造性的使学生进入到《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时间中来,将原本范围枯燥的课堂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案例解析中,这一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文体的基本写作技巧。因此,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是有益于高校教学发展的方式。不仅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整合能力、归纳能力、再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护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重要基础学科,也是讲解临床护理的重要基础知识的学科,包括基本的护理理论、护理知识和技能[1]。由于课程所需以及内容多,仅凭讲解、背诵不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模式是在理论课程讲解的同时增加临床病例护理内容分析,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路和解决问题能力[2]。本文研究《护理学基础》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基本资料

抽取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60名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实验对象所在行政班级,分为: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每组30名同学。实验组包括:男同学:2名,女同学:28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1±1.2)岁。对照组包括:男同学:1名,女同学:29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19.9±1.1)岁。两组同学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课堂讲授方式,老师课前准备PPT,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解参考书内容。

实验组采取案例教学方式,老师上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本知识,选择临床常见病例和典型病例举例讲解。课堂上布置病例、要求同学课下收集与材料有关的护理措施,下次上课时进行讨论和分析。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和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最后进行补充和总结。

3、观察指标

考核结果:考试成绩和及格率。

实验组同学对案例教学法的反馈:案例教学法是新型教学模式、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结合临床护理知识、提高表达、沟通能力、提高分析临床问题能力、培养临床护理思路。

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算,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录入,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录入,进行卡方检验。统计学计算结果P

二、结果

1、考试成绩和及格率

实验组同学考试平均成绩92.3±3.2分、及格率100%,对照组同学考试平均成绩83.4±4.2分、及格率83.33%。实验组考试成绩和及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实验组同学对案例教学法评价

实验组同学对案例教学法影响作用评价,认为能够提高表达、沟通能力、培养临床护理思路和技能等,93%以上的同学认同该教学方案。

三、讨论

传统讲课方式缺少同学与老师共同讨论的机会、同学不能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导入教学模式是按照PBL临床教学方法设计,将临床病例在理论课堂中列举、讨论,目的在于把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以临床病例作为问题引出临床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作为重点,鼓励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对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临床思路。

本文对比研究传统授课模式和案例导入模式,实验组考试成绩和及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护理基础学》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导入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临床思路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 戴肖松, 叶玲.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 护理学基础》 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3, 20(10B):15-17.

[2] 朱 珠. 案例教学在《 护理学基础》 教学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7): 637-638.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4

河北省邢台学院 陶西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学案例因其兼顾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既能及时捕捉记录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能总结提炼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智慧,帮助教师积累资料,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而近些年被中小学校所重视,为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仔细审视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会发现存在特点不具备、素材不合适、主题不明确、描述不具体、分析不透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中小学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应做到“六要”。

一、案例特点要明晰

教学案例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内容和格式上与研究报告、论文、教案、教学日志等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必须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点。“教学案例,即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仔细分析其含义,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真实性。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不是杜撰的。②问题性。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在内,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设想。③过程性。案例是对一个事件实际情境的动态性的描述,有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适当

案例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非常重要。教师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案例素材时,必须要看事件是否适宜做教学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问题性,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隐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事件是否有价值,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事件的过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等等。总之,选择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学案例的特点,切忌事件干瘪、平淡、虚假、无意义。

三、案例主题要鲜明

编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案例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是编写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师既可以从日常积累的教学素材中发现问题,思索困惑,从中选择主题;也可以先确定主题——最好是自己感悟颇深的,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无论怎样确定案例主题,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②案例的主题要新颖,有时代感,使读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读者共鸣。③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读者带来启示。④案例主题的切入点要小,切人点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彻,案例的价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种教学事件,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对撰写案例来说非常关键。事件描述要围绕主题实事求是,内容既要恰当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关于过程的叙述,要有一个按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能够反映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叙述要经过加工编辑,要有逻辑层次,而避免把教学情境原原本本全记录下来,没有概括和浓缩;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说明教师心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说清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师、对教学效果等的看法如何。关于结果的叙述,要说清教学中产生的即时效果,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如何等等。结果的叙述要实事求是,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结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和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评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案例的精华所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案例的主题评析成功或失误之处,针对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说清其内含的理论依据,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策略,给人以启示。

针对案例撰写中容易出现评析与事件描述相脱节的的情况,教师在撰写案例评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要密切联系案例实际

撰写案例评论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剖析其中所隐含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空讲教育理论。

2.评论要客观中肯

对案例的评论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而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罗列教育理论的条条。而要将相关的教育理论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论述要重点突出

对于已写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复阅读,依据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4.分析要独到深入

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背后发生的原因,每一项行为都体现着行动者的观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行为揭规律。通过对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与讨论“事件给出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对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要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表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案例形式要灵活

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案例、评析或反思。”H规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写技巧,撰写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案例。但过分讲究格式,有时也会束缚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教学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严密,所以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时,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形式可灵活一些,语言可自由一些。总之,只要是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反思与讨论,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备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灵活掌握,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章亮.例谈教学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管理,2009(9).

【2】何如涛.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学与管理,2006(10).

【3】茹红忠.教学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4】谭振宪.怎样撰写教学案例.语文教学通讯,2007(1).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5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围绕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经典案例,采用案例选择、文书设计、模拟审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传统毕业论文模式,实践性是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灵魂。一方面,强调整个设计以具体案例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种角色的视野去阅读案例,并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发现的问题,目的性强,有效地避免了脱离实际的倾向,真正起到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把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突破往常的“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在法院(或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毕业实习质量,也加强了“法律人”素质的培养。

一、案例选择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强调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按照这一模式,不仅对学生实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指导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案例选择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所选案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将直接决定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比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中案例选择注重专业性、典型性、现实性、熟悉性,以达到紧扣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下的案例选择考虑综合性、疑难性、不确定性三个因素,这样才有助于对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

其一,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法学专业学生四年法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整体考核。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二是法律的道德;三是社会的常识。所选择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跨越度,可以学科之间有跨越,也可以部门法之间跨越。通过这种知识领域的跨越,即考核学生对法学思维、知识掌握应用的能力,又考核了学生将各类知识整合运用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二,疑难性。过分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模式“走过场”;但是太难,又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整个模式停滞不前。所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案例选择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去触类旁通地整合运用其他的相关知识。其三,不确定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要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相反,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是因为我们有终审权”。案例的不确定性能为学生多重视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笔,便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考核。

二、文书设计

法律文书被称作“看得见的正义”,以其为载体所体现的司法直接体现法律的权威。法律文书写作形式上的格式化包含着远远超过形式主义的法律内容,它是法律专业知识的积累、复制与繁殖,是文书制作者按照逻辑规则整合和实际运用法学知识的能力,是文书制作者在司法实践中的品格和创造性思维,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建立法律语言的话语权威实现国家法治。在当代,法律文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精密的司法技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故对这一技术能力的掌握,将直接体现法学专业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法学专业学生文书设计能力考核时,笔者以为应该强调文书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文书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案例所涉及的诉讼文书进行设计,因此对学生设计文书进行考核的第一个要素就应该是其所设计文书是否完整。而一个案例所设计的文书是否完整,又直接取决于案例的性质与案情需要。指导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把握好,也为指导教师对法律实务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规范性。文书设计的规范性一方面体现在格式规范性,不同种类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此点较易把握;另一方面体现在文书语言规范性,此点更难把握,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像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曾指出的那样:“现在有些司法文书,包括最高法院的一些司法文书,水平不高。有的语句不通,甚至有错别字;对事实的叙述逻辑性不强,层次不明;对使用法律的理由表达不充分,有的不准,有的甚至出现严重差错。”具体而言,文书用词规范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核:表意准确、质朴庄重、言简意赅、逻辑严谨。

三、模拟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一直是高校法学专业提高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节。模拟法庭被定性为高校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训练场”,从“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梁”。但是相比模拟法庭,除了在角色分配、开庭程序等相同外,毕业设计模式下模拟审判有两点重要的不同:其一,案例的二次选择性。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实习的单位进行案例选择、文书设计,但对模拟审判案例的选择时,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二次选择,依据指导的人数在本组指导学生提供的案例中选出一两个更典型、更能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能力考核的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和审判。其二,审判的“实战性”。相比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更多是围绕教学需要(尤其是诉讼法教学),重视附着在“法庭审理”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设计模式下的模拟审判,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程序,还更强调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应用、应变能力的考核,故应该重视过程的“实战性”或“对抗性”,而毕业设计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案例的不确定性也为“实战”预留了空间。

四、案例分析

模拟审判的结束并非意味整个毕业设计的结束,还要求学生根据选择或参与的案例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考核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素质。而根据选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评述型、分析型。

其一,评述型。这种类型要求学生从案例选择到模拟审判的整个过程自行评述总结,如案例的选择是否具有综合性、不确定性、疑难性,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案例审判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得当等。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启发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法律实践技能。其二,分析型。学生在围绕案例进行毕业设计时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感兴趣,然后把问题挖掘出来,结合专业深度讨论,提出观点。这一类型不仅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强调观点创新,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分析型一方面适应了对法学专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学生经过四年法学知识学习后具备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甚至考了研究生,即将跨入“研究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为这部分学生毕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对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进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带来的弊端。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性、多类型性、专业差异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形式,也应“因校制宜”“因业制宜”。法学专业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构建,为高校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建议性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周萍.以法律文书写作学回归法学为视角的法学发展趋势[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03).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6

(一)提升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之举诚如季卫东先生所言,“法学教育不仅要致力于法律技艺的培训,而且要着重陶冶远见卓识和法律精神。这就需要认识到工科强校的某些不足之处以及法科的特征,通过各种方式弘扬人文主义理念,形成认真探讨基本原则、价值范畴以及正义观的博雅氛围。”因此在理工主宰、人文欠佳的工科院校里,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法律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确是工科院校法学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5]就此而言,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还包括模拟法庭、法院旁听、诊所式教学和媒体教学等。对于法科学生来讲,这些教学形式固然可以使他们从法律人的专业角度获得知识的升华和应用,从中探寻辩论的魅力和职业的神圣感,而对于面向非法科学生所开展的法学双学位教学和法学选修课来讲,案例教学特别是模拟法庭、法院旁听,则使这些与主要与机械、工程和技艺打交道的学生得以在法庭特定氛围的感染下直面正义、公平、价值等话题的探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为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而相比于专门的政法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工科院校的法学院系无论在图书资料、师资水平,还是在学生基础、校园法学文化氛围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抗衡。故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欲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培养出被社会接纳的法学人才,就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因为法律与机械以及工程学之间其实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法律事实上就是个人维护合法利益的操作规程,是处理和解决各种纠纷的技能,这注定法律专业与其说是一门科学,毋宁说是一种工艺。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彰显法学的实践特性,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增强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工科院校法学院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从而不断获得发展的的重要手段。综上,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应引入案例教学法,而且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案例教学法上存在比专门政法院校、综合性院校的法学院系更为迫切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目前很多工科院校都将其贯彻于法学教学之中,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案例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一)重形式而轻效果在一些工科院校,开展法学案例教学成为对外宣传、彰显创新的有力依据,是否采用案例教学还被作为教学考评的一个量化项目,受此影响,法学案例教学异化为“追赶潮流”之举。然而这种对形式的过分注重,却隐藏着对法学案例教学实际效果的忽略。比如,案例教学沦为变相的案例讲授,教师依然是主导,从案例选择、问题设置到结论得出仍受控于教师的指挥,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只不过是从“听讲课”变成了“听案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注重典型案例和真实案例的选择,往往将“格式化”后的虚构案例引入讨论,这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无法用实际问题来检验学生所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不适应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特殊需要前已述及,工科院校的法学欲求得生存、发展,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还要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优势,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旨在检验法律职业技能,赋予法律实务工作“市场准入”资格的司法考试就理所当然成为众多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重头戏,司法考试的过关率也被视为评价法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很多工科院校的案例教学却并未很好回应司法考试的现实要求,更多关注学生对抽象法学理论的理解,其存在的价值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而非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一旦面对司法考试中纷繁复杂的案例情形便不知所措,所以虽名曰“案例教学”,但实际上却不能适应司法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需要,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案例教学。

(三)不利于工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体现了教育对社会需要和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全面发展的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就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目前不少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却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背道而驰。教师往往在案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只需在教师事先安排的思路“诱导”下,对格式化后的“平板型”案例展开定向分析、思考。而且,该过程以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为大前提,学生按照三段论式推理,结合案例给出的小前提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不难发现,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和关系纵横交错、事实纷繁复杂的真实案例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将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作为推理的大前提,实际上也消解了学生主动挑战主流观点或法律条文中可能存在缺陷的热情,抹杀了他们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工科院校实施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思路

(一)基本理念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之所以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正确理念的缺失,或者说“法学案例教学究竟应当围绕什么中心展开”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所以才会出现诸如案例教学沦为案例讲授,案例教学与工科院校法学教学需要相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法学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彰显法学的实践特性,培养学生应用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法学案例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因此这就决定了法学案例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把是否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作为判断法学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唯此,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法学案例教学的功能才能得到良好发挥。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7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页制作已成为当今社会上一种比较热门的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院网页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与传统的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1)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特别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

(2)极富创造性。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仅拓展了思维,而且培养了独特的创造力。

(3)集现实性、实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时展特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单纯的某些知识和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网页制作能力、网上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结束时学生能自行开发一个静态网站。

基于以上特点,“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设计出了一套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这门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要求,由教师创设环境,师生发现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独立思考和共同写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传授、指导为辅,配合学生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捷径。因此,引导学生做好独立分析研究工作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教学的准备、教师的指导都是为学生的分析研究服务的。

在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时,首先向学生讲授Flash,Fireworks软件的使用,再介绍DreamweaverMX网页编辑工具,并将三者结合起来,讲解图片插入网页中和在网页中如何设置字体格式等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然后结合学生的实训课题,将一个有特定主题的网页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这张网页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网页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刚开始介绍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工具时,由于学生对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还比较生疏,可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案例讲解法,等学生熟练使用DreamweaverMX后,教师则可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并充分备课,讲授并解析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应对。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点,并且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紧密相关。我们结合课程内容,制作了近百个精美的案例,每个案例都综合了若干个知识点。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相关案例,引出问题,然后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实现案例的功能。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介绍网页制作中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且注意总结一些实用的技巧。这种教学方式目的明确、形式生动,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习兴趣和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组织良好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要求学生真正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组织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删除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关键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想方设法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在宏观上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主角,同时又不至于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

3.进行适宜的案例总结。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要求掌握的知识记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我们改革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刺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变上课被动为主动,课堂气氛日渐活跃。学生课下主动复习预习,课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问题的探索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应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掌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做“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第一次实验时,我们会推荐一些富有特色的网站供学生欣赏,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建设网站、设计网页,由此确定课程的总体任务――建设一个完整网站。然后针对课程中每一部分知识点将总体任务细分为若干大任务,如文本、图像、链接、表格、框架、CSS样式、层时间轴、模板和库等,再将这些大任务进一步细分为一些小任务,让学生了解建设网站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而后,通过布置一个学习任务(网站作品),使学生迫切感受到课程要求与自己现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和差异,进而明确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方式对任务进行分析和探索,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该任务作为一条主线自始至终贯穿课程,整个学习活动的展开都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

在高职院校网页制作的教学实践中,任务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一些较复杂的网页,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网页,遵循“模仿―提高”这一过程。例如,在学习“表格”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浏览观察几个网站的页面,激发他们的热情,再提出任务。初始任务可以是较为简单页面的制作,其中包含“表格的插入”“表格的修改”“表格属性的设置”等一些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给出较为复杂的设计任务。例如让学生利用“布局视图”“布局表格”“绘制布局单元格”去实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页面。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页面主题内容进行页面的布局设计,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前两个任务完成后,再逐渐过渡到最后的创新设计中;而基础好的学生,从开始就可以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在任务驱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务必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求学生对一个网站进行全面的剖析,分析网站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基本要求包括整体风格、排版布局、色彩搭配、网站Logo、音乐、网页特效、网站中必有的网页元素等;技术要求包括主页文件命名规范、作品文件空间上限、栏目规划、导航和链接要求、网站文件管理、网页浏览兼容性等。其次,在完成演示案例制作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拔高要求,让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要求做出扩充的演示案例网页;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更高要求,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和素材,以教师提供网页案例为模板,制作网页。最后,选择任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有典型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最后阶段,要求制作个人求职网站,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网页设计制作知识,根据设计任务,分析求职素材,独立做出设计,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总结

在两年的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

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赢得了用户单位的好评。我们将进一步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颜谦和,颜珍平.《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9).

[2]吴安平,王明珠,王继忠.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2(5).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8

一、基本要求:

? 符合知识产权有关规定;

? 研究路径合理、方法得当;

? 素材真实、资料翔实;

? 挖掘我国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教训; ? 有应用于教学与科研的实用价值;

? 内容丰富、有深度,能启发读者进行发散性思维;

? 鼓励原创性。

二、原创性案例的要求

? 1.新颖性。案例的思想、观点、角度要新,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 2.真实性。案例要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其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其表述要有血有肉,其引用数据要准确、真实、可靠。

? 3.典型性。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案例内容要依据需要,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 ? 4.针对性。案例要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例之中,明确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及准则。

? 5.启发性。能引起大家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 6.区位性。案例要尽量本地化取材,即要从本地出发,缩短理论与社会现实实践的距离。

? 7.科学性。案例要有深度,能反映科学规律。

三、再创造案例的要求

? 1.要选择那些有影响、有价值的案例。

? 2.所选案例要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借鉴。

? 3.案例的内涵要适度,不能太宽泛,也不能太狭窄。

? 4.编写时既要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 5.总结的经验做法要达到一定深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6.在内容表达、语言修辞、编排风格的形式上,要体现出国际化的特点。 ? 7.必须要灵活多样地应用图、表、专栏等形式,以增强案例的可读性。

案例模板要求:

? 题目

?

? 一、案情简介

? (介绍背景、缘由、发展现状等相关内容)

?

? 二、讨论与分析

? (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 (一)各方观点

? 1、

? 2、

? ??

? (二)存在问题

? 1、

? 2、

? ??

? 三、对策与建议

? (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 (一)

? (二)

? ??

? 四、小结

?

? 参考文献:

? 引用杂志格式:[1] 作者1,作者2. 文章名称. 刊物名称, 年、卷(期):

页码

? 引用著作格式:[1] 作者1,作者2. 书刊名称. 出版社名, 出版时间: 页

? 引用网络文章:[1] 作者1,作者2. 文章名称. 网络地址, 访问时间 ?

? 讨论问题:(2—4个)

? 1、

? 2、

?

? 附录:(可有可无)

? 说明:

? 1、上述所列只是一个案例分析的大体思路,具体分为哪几部分及各部分

的标题可视具体案例灵活确定,不必拘泥于此,同时别忘记对应修改目录。 ? 2、字数要求

?5000——8000字

?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厘米;右:2厘米 ?装订线:0.5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方向:纵向

?(2)纸张

?A4

? 4、格式

?(1)字体

?标题:题目为三号黑体,居中,与下文内容之间空一行 ? “一、”为四号黑体,加粗,顶格;结束后与“二、”之间空一行 ? “(一)”为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

? “1、”为小四号宋体,空两格

? “参考文献”“讨论问题”“附录”为四号宋体,加粗,顶格

?文档内容:小四号宋体

?(2)段落

?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2磅

?5、页眉页脚

?(1)页眉

?插入“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小五号宋体,

右对齐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9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5201

本文结合笔者案例教学实践,对公共政策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以此抛砖引玉。

1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理论分析

1.1 公共政策案例的界定

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的方式,“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进行思考和行动。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公共政策案例是基于鲜活的公共政策活动,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1.2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功能分析

(1)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启发式学习,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能够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案例使学生吸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公共政策理念,比传统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效果好得多。

(2)适应公共政策学科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汇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学生对政策术语和范畴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困难。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够加深对政策术语、范畴及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消化所学知识,能够以简易而又抽象的形式储存于大脑的记忆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共政策技能和应用能力。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通过创设政策情景对公共政策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增长学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多方面的公共政策操作性技能,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政策信息收集与加工技能、政策管理技能等。通过严格的“经验性练习”,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和职业分析师奠定基础。

(4)有利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更主动,它以个案分析为载体,通过富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最终为学生从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提升为以理性为主的思维素养创造了条件。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途径,能使学习者针对模拟情景主动参与进来,形成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对于公共政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与实际部门工作者分享经验,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2 公共政策案例创建原则

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应重视案例选编环节,精心设计。选编案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原则

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范围的扩大,公共政策活动繁杂,公共政策事件层出不穷,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公共政策事件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传媒中的事件,有些是虚假的、不全面的,在选做案例时必须去伪存真,在案例编写时必须忠实于事件本身,不能夸大和扭曲事实。同时,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尽量反映当代最新的公共政策理论、知识和方法。

2.2 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案例是为学生正确吸收理论知识服务的,因此案例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应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避免无关材料的罗列。

2.3 本土化原则

尽管公共政策原理具有共性,但是各国在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及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各国公共政策具有个性。在公共政策教学中可以参考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案例,但是案例选择的内容应具有中国特色,尽量反映我国公共政策的现实,反映公共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实际,最好选用一些发生在身边或者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有机联系起来,融入案例情景,产生共鸣,促其思考,掌握知识点,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3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方法分析

案例分析论文格式篇10

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生物化学理论课程教改中尝试了案例式教学法,构建了生物化学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及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并以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案例式教学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地方本科院校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方面[1],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发展,案例式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国内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和教师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的改革尝试[2-5],通过教学改革证明,将案例式教学法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就生物化学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内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案例及问题讨论,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案例教学的编写与实施

1.1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

本课程组制定了生物化学案例的编写格式标准,保证了教学案例库的编写质量。本课程案例编写格式标准为:(1)案例名称;(2)案例涉及主要教学章节;(3)案例教学适用对象;(4)案例类型;(5)教学案例,包括案例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问题参考的答案以及知识拓展5个方面。案例名称是教学案例的标志,要求简要明确,突出主题,能反映出案例的内容和特点;案例类型主要分为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案例内容是案例的主要部分,教师需遵照案例编写的要求,根据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另外,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应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提出案例中的有关问题来实现教学要求,案例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部分与提出问题部分前后呼应,相互补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拓展部分结合案例列出可以进一步学习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进行自学,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通过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案例选编的原则,课程组制定了两套实施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教师先不讲解相关章节,让学生先自学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课前:①明确教学目标,布置案例及问题;②学生课下自学并预习教材学习内容,查阅案例相关资料,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课堂: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②教师精讲点拨,引导构建基本理论框架;③课堂再讨论,达成共识。课后:查阅文献,完成问题拓展。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而课堂教学是以案例为导向,在“先学后导”基础上,通过学生汇报、课堂点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自学遗留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套方案应用于简单案例。第二套方案是先由教师进行相关章节的讲解后再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①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按照系统的教学内容讲解此部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阶段,课前教师提前把所设计的案例预习分发给学生,并通过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归纳总结阶段,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小组其他同学也可进发言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质疑提问,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或综述。这样通过课下小组讨论、课上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此套方案应用于复杂案例。

1.3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

案例教学活动成绩包括讨论记录、组内评分、组间评分、学生总结四项,分别为20分、30分、30分、20分,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在案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组采取多元过程评价方式,编制了考核标准,对案例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2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

课程组在学期末对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案例教学整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91.2%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88.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问题3和问题6中,76.5%和79.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是”,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接受、认可了案例式教学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但问题4、5、7、8中20%以上的学生表示为“不肯定”,说明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的不适应有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去帮助、鼓励他们,因此课程组预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之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获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钩、知识僵化等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选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实践融汇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琳,李雪雁,潘子强,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6-48.

[2]封少龙,曹朝晖,龙石银,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检验专业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6):3300-3301.

[3]南海波.高护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实例[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3-84.

[4]杨云,姚政,李奇峰,等.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改革的统计分析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