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平台十篇

时间:2023-03-24 11:05:53

高中课改平台

高中课改平台篇1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 高校基础课程教学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成为高校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且成为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它是继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后又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恰当选择。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是以课程为中心,通过网络优化和集成教学资源并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管理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无限的教学时空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发展趋势[1]。网络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实现教师备课、讲课,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师生课后交流、答疑、批改作业和考试等。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高校基础课程(如:计算机信息基础、操作系统、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教学中,大都采用“授课+辅导”的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以下弊端:(1)极易受到授课内容、教学时间等诸多方面的空间、时间、人员和学时的限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教师交流。(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大多采用大班上课,填鸭式讲授的教学手段,大多采用“黑板”+“课件”的教学手段,手段单一,统一授课,进度和内容没有根据学生层次区分,分层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未能全面体现和实施。(3)传统的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已不能真正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片面的。

3.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如下特点[2]:一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二是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三是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四是教学发生的先进性;五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使学生温习以前学习的知识,又可以超前学习以后的内容,在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或者在网上与他人合作学习,在网上写作业和提交作业等。

(1)教学内容信息化、动态化和实时化

我校自2012年引进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以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教学材料放在平台中,集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源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便利高效的资源支持,实现教学资料的网上收集和共享,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和实时化。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该平台获取课程信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协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极易受学时限制而有所侧重和删减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整体课程内容,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被动听、记和背,把学生当成装知识“容器”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根据对课程掌握的情况和认知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这样使学有潜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得到应有的发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这样既解决了学习起点不一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结构由“串行”变为“并行”,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又兼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将传统的探究问题学习变成任务驱动学习。

(2)创新了师生交流和评价机制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课程作业、试题库、在线测试、教学笔记等模块实现课程信息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网上就可以进行作业提交、问题答疑、在线测试等,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新师生评价机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放出来,以利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习行为和个别学生辅导上,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网络教学平台还实现了教学质量过程的全程监控,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辅助教学,师生互动过程和生学小组讨论,全部可以通过平台记录下来,增强了教学过程的透明度,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当前高校教学培养方案的调整影响下,基础课程课时大幅缩减,但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讲授,另一部分课时内容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强化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高校基础课程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勇.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容的必然性及路径――以经济类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2):1-3.

高中课改平台篇2

【关键词】网络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评价体系

0 引言

网络课程作为网络平台的一种重要展现手段,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1]。早在1969年的时候,英国成立了开放大学,直至1990年,BBC开始播放开放大学的课程内容。

1999年,由William&Flora Hewlett基金会、Andrew W. Mellon基金会和MIT共同发起实施开放式课程项目

相比较而言,我国于2003年启动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国内大学开发精品课程达4000余门,该课程建设主要采用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建设原则是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爱课程”网站、网易公开课等相关网络渠道收看。目前该课程内容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 网络平台在大学英语课改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教学在国内外高校中已经开始得到了广泛应用。2012年高校教务部门参与调查,主要针对高等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在参与本次调查的451所高校中,有236所高校的教务部门填写了此次调查问卷,所占比例约为52%,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高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发展的总体状况和应用水平。

并且,国内各大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都采取了新的变革。课程设置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补充了来自国内外各个顶尖学校的大师级课程。教学模式也更加先进化,普遍采用网络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模式,更有一些学校已经开设网络自学课堂,设置学分使其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课。

2013年起,我校外国语学院响应素质教育的新课程号召,在非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改革,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广泛应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该课程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分班课程选择考核评价监控实施五个步骤实现对网络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辅助教学。实施两年之后,课改收到了好评,同时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构想[3]在我校也得到了大力的扶持。

1.1 网上选课

在本校网络平台上放置大学英语课程科目,提供科目详细信息如:教授教师,课时内容,教学大纲,教科书目以及考核方式等等。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了解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是在对自身学习情况充分认识下的最佳选择方案。

1.2 系统分班

打破了自然教学班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寻找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系统分班,省去了学校在选课问题上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精力,同时也能够打破了课堂对学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1.3 课程选择

课程主要来源于网易公开课,分为语言技能,历史与文化,哲学与社会,语言学与文学,艺术及其他学科,经典影视,教改课程专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由院系老师提供素材,作为管理员运行整个平台。

1.4 考核评价

主要将网络平台学习作为课后内容的补充手段。学生采用自学方式,提交论文由老师审核,然后根据不同的等级申请积分,作为传统课程学习的课外实践考核,占据10%的分数。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1.5 监控实施

我校大力引进批改网,能够有效的监督学生,防止学生在自主考核过程中产生抄袭现象。是目前条件下网络课程的有效监控手段。

2 南京工程学院网络课程在英语教改中的成功之处

借助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实施。不管是在教学前,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后,网络平台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辅助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教学前:采用尔雅课程教学平台,提前告知学生课程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为接下来的传统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及条件,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中:由于学校网络的全覆盖以及学生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普及,课堂提倡学生采用网络平台了解课上老师提出的重点与难点,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教学后:对于课堂知识稍有欠缺的地方,或者老师上课可能不会提及的内容,都将会被收入至课改专区,放置网络教学平台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补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上课模糊知识点的不良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思考。

3 我校网络平台的未来发展情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我校网络课程发展的形势,我们采访了南京工程学院大外网络课程负责人龚伶俐老师,根据这次访谈,了解到了我校网络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情景值得我们肯定。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将不断推广并且深化其作用。

存在的一些问题:

(1)网络平台上的学习存在监控漏洞,无法有效的监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可能导致网络平台的失效。同时网络课堂存在操作阻力,更加有地区性差异,这些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完成作业。

(2)现阶段,我校,尤其是外国语学院语音室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正常使用学校设备,站在学校层面,这也是阻力之一。再加上英专学生数量小可以实施一些小型教学活动,而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存在规模差异,对学生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

(3)最后,部分大外部本专业院系对网络平台学习的认可度不是很明确,对于我校的网络课程实施造成一定阻力。再加上我校的一些资源还不是很丰富,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4 结语

由于现在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问题,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网络平台在传统教学的应用的普及前景良好,在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我校指日可待。

网络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前景:

(1)全国精品课程爱课程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推广作用,能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的一部分。

(2)MOOC的开发具有挑战性,存在学校资源重复建设以及学生无法长期坚持的缺陷,所以重点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及网络课程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更符合现在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课改平台篇3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 网络课程平台 建设

[作者简介]吕玮(1970- ),女,浙江缙云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12新世纪教改项目“高职英语分层教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2C127)和广西高校优秀人才2011年度资助计划项目“基于校园网络的大学公共英语‘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C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46-02

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能够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全天候地满足高等院校学习者自主学习英语的需要,全方位地满足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要,并带动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推进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思路

1.以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为纽带,多元合作组建建设团队。采取“行业支持、校企合作、校际协作”模式,由社会涉英行业企业、网络科技企业、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基础较好的高等院校等联合组建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框架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虚拟体验空间等核心问题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以保证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2.以应用为目的,系统设计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充分考虑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与应用为主线,系统设计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体系。以学习者未来职业需要与职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构建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的知识与技术内涵,建设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素材资源等虚实互补的交互式立体化课程平台,以确保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3.以技术为支撑,开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搜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技术,研发搭建“课程开发制作、课程运行管理、课程监测反馈”三平台融通的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运行平台,并实施开放式管理,为高等院校师生提供课堂教学、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培训学习等服务,从而推动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4.以服务为宗旨,持续更新紧跟需求变化。紧跟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以服务为宗旨,持续建设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及相关应用资源,并及时更新上网;采用补偿性收费制度,面向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后期建设资源,所获收益用于奖励课程建设人员,奖励范围打破课程团队界限,以扩大课程后期建设参与度,提升课程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二、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运行模式

1.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教师教学改革平台主要供教师研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技巧、评价等教学环节设计,是交流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平台整体设计的“教学研讨吧”建设,整合高等院校最新公共英语教学研究文章、课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介绍、师资培训材料、教学课件、授课案例(录像)及在线研究等内容与功能,可实现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成为教师互相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交流专业教学资讯,分享教学资源的窗口;二是教师可通过公共英语课程网页分享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录像、习题库、案例集等教学资源,并在课程网页提供的在线研讨栏目共同探讨课程建设、教学的经验。

2.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渠道,网络课程平台中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多种渠道的资源平台、多种方式的人机互动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具可看性、可操作性的资源和多方位、多手段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介绍,了解掌握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知识和技能,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阅读思考,选择适合的案例习题、考试题库进行练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3.职员业务素质提升平台。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为社会行业企业职员培训及业务素质提升提供有效平台。社会行业企业职员通过大学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训练英语职业技能、获取英语最新行业信息,且可贯穿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全方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于无英语基础的员工或新进入职员,通过该平台,可以了解大学公共英语基础文化理论知识;对于有英语基础已进入的员工,通过该平台尤其是技能训练,可以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三、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构建

1.专业教学资源。按照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原则,在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中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增设专业链接模块,主要是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学生提供了解学习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专业职业能力、专业英语技能的课程学习资源,并通过BBS、QQ群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与交流。

2.课程教学资源。依据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采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建设完善“课程指南”“学习指南”等课程开发指导性文件。课程指南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和教学大纲等内容;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考核方法等内容。根据英语基本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集成建设包括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综合英语 ”“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课程。采用课程建设审核与动态更新机制,持续完善教学资源,凸显课程教学资源多样化、立体化、虚拟化与时代性特色,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助教助学资源中心。

3.拓展应用资源。为加强大学公共英语语言工具的职业适应性,基于经济贸易、旅游、加工制造等相关涉英行业企业对英语应用人才的需求,集成建设如下应用网络课程拓展资源:(1)经济贸易学习领域。建设相关营销英语、会计英语、经贸英语、物流英语、文秘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2)旅游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烹饪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3)加工制造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机械英语、电子英语、服装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

4.虚拟体验资源。虚拟体验资源包括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和职场仿真体验系统。(1) 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通过开发“虚拟场景+虚拟任务+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意漫游在设置的各种场景中,使体验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和提高,加深对英美等国饮食、服饰、居住、娱乐等方面的文化理解。(2)职场仿真体验系统。职场仿真体验系统通过开发“虚拟企业+虚拟岗位+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方便快捷地实现角色选择,通过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交互,体现英美等国语言在不同产业领域、不同职业岗位的应用,模拟真实工作业务流程,发挥虚拟平台的过程判断性和过程操作性优势,为学生和社会企业在岗员工提高和更新技能提供虚拟服务空间。

5.素材资源。通过收集、整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已成型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资源,引进、购买、研制新的素材资源,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素材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平台建成后,主要有四个板块,分别为音频、视频、图片、动画资源模块,并提供按素材类型、来源、格式等多种属性的分类检索,为大学在校师生以及社会企业在岗员工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四、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制作、运行与检测

1.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制作。(1)专业、课程文件制作。教学文件、教学研究、语言基础课程和拓展应用课程采用自主开发的方式建设。组建一支由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以学习者未来职业岗位调查为基础,确定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专业统一的课程基本标准。(2)网络课程制作。网络课程采用自主开发的方式建设。通过由校际、校企双方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每门课程设立校企双负责人,教师和行业人员联手建设,实施深度合作。(3)资源素材库制作。资源素材库采用自行研发、专业公司制作、下载等多渠道建设。主要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参与院校自行研发。资源素材制作以方便实用为原则,调动项目院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宝贵的教学资料和资源素材进行设计制作。二是校际协作交流。收集、整合项目院校的素材资源,把各学校的资源集成到资源平台。三是校企合作开发。通过聘请联合建设行业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合作,制作包括职场能力培训相关的情景对话、业务流程、典型案例等内容的特。四是网上获取。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国内外相关网站筛选获取与本专业紧密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素材。五是专业公司制作。虚拟仿真系统的制作,需要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鉴于教师的技术水平与时间精力有限,拟通过规范程序,招标优秀专业公司,开发英美等国文化虚拟体验社区和职场仿真体验系统所需的虚拟软件。

2.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运行管理。(1)建立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评审机制(包括建立评审委员会,建立评审标准,建立遴选的流程)。通过课程教与学的实际运行,对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试运行、测试、收集问题与建议、持续改进,确保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质量。并对平台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定期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支持系统技术水平提高,最后完成对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最终评审与鉴定。(2) 建立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和提供的激励机制。采用用户免费注册与积分管理机制,每六个月对使用率进行统计,对使用率高的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资源的提供者给予奖励,对使用率低的则实行淘汰。对后期用户实行会员制,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用户给予优惠政策。(3)建立对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投入的实物资本、资金资本、知识资本等的评价机制。对资本价值进行评估,尝试股份制运作,做到谁投入谁受益,多投入多受益。

3.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监测反馈。由“监测机制+监测方法+反馈机制”等为主要要素构建课程的监测反馈平台,即建立课程资源监测与反馈机制,使专职监测人员、用户等将课程平台运行问题、资源质量问题、资源修改意见等诸多信息通过邮箱、在线QQ等多途径进行反馈,监测管理人员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正解决,以保证课程平台稳健运行,提高资源质量,保持大学公共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持续更新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4.

高中课改平台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库;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Y14015)的研究成果。

1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同时也为现代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语料库、远程授课、虚拟课堂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使当今的大学外语教学进入数字时代。传统的英语教学需要在实践性上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把网络多媒体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满足新的模式倡导“课下学习、课上展示” 的理念,才能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令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完善英语听说课的备课和教研工作;二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了解,强化课堂组织教学,营造有利于听说教学的课堂氛围; 三是建设听说课多媒体教学资料和教学补充材料; 四是建设和发展听说课第二课堂网络交流渠道,如自主学习中心、英文广播电台,建立本校的英语听说网站。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能够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全天候地满足高等院校学习者自主学习英语的需要,全方位地满足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要,并带动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思路

以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为纽带,多元合作组建建设团队非常必要。采取“行业支持、校企合作、校际协作”模式,由社会涉英行业企业、网络科技企业、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基础较好的高等院校等联合组建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框架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虚拟体验空间等核心问题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以保证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另外,需要以应用为目的,系统设计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充分考虑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与应用为主线,系统设计高职英语网络课程体系。以学习者未来职业需要与职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构建高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的知识与技术内涵,建设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素材资源等虚实互补的交互式立体化课程平台,以确保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以技术为支撑,开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搜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技术,研发搭建“课程开发制作、课程运行管理、课程监测反馈”三平台融通的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运行平台,并实施开放式管理,为高等院校师生提供课堂教学、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培训学习等服务,从而推动高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要紧跟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以服务为宗旨,持续建设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及相关应用资源,并及时更新上网;采用补偿性收费制度,面向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后期建设资源,所获收益用于奖励课程建设人员,奖励范围打破课程团队界限,以扩大课程后期建设参与度,提升课程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3 网络课程平台的构建及运行模式

3.1 平台的构架

1.专业教学资源。按照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原则,在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中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增设专业链接模块,主要是为高职英语教师、学生提供了解学习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专业职业能力、专业英语技能的课程学习资源,并通过BBS、QQ群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与交流。

2.课程教学资源。依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采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建设完善“课程指南“”学习指南”等课程开发指导性文件。课程指南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和教学大纲等内容;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考核方法等内容。根据英语基本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集成建设包括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综合英语 ”“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课程。采用课程建设审核与动态更新机制,持续完善教学资源,凸显课程教学资源多样化、立体化、虚拟化与时代性特色,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助教助学资源中心。

3.拓展应用资源。为加强高职英语语言工具的职业适应性,基于经济贸易、旅游、加工制造等相关涉英行业企业对英语应用人才的需求,集成建设如下应用网络课程拓展资源:(1)经济贸易学习领域。建设相关营销英语、会计英语、经贸英语、物流英语、文秘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2)旅游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烹饪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3)加工制造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机械英语、电子英语、服装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

4.虚拟体验资源。虚拟体验资源包括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和职场仿真体验系统。(1)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通过开发“虚拟场景+虚拟任务+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意漫游在设置的各种场景中,使体验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和提高,加深对英美等国饮食、服饰、居住、娱乐等方面的文化理解。(2)职场仿真体验系统。职场仿真体验系统通过开发“虚拟企业+虚拟岗位+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方便快捷地实现角色选择,通过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交互,体现英美等国语言在不同产业领域、不同职业岗位的应用,模拟真实工作业务流程,发挥虚拟平台的过程判断性和过程操作性优势,为学生和社会企业在岗员工提高和更新技能提供虚拟服务空间。

3.2 资源建设

通过课程组教师收集、整理高职英语教学已成型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资源,引进、购买、研制新的素材资源,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素材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平台建成后,主要有四个板块,分别为音频、视频、图片、动画资源模块,并提供按素材类型、来源、格式等多种属性的分类检索,为大学在校师生以及社会企业在岗员工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资源建设可以通过多渠道方式进行,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国内外相关网站筛选获取与本专业紧密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素材;另一方面则可组建一支由高职英语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自主建设资源库。可以通过由校际、校企双方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每门课程设立校企双负责人,教师和行业人员联手建设,实施深度合作。

3.3 运行模式

a. 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

教师教学改革平台主要供教师研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技巧、评价等教学环节设计,是交流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平台整体设计的“教学研讨吧”建设,整合高等院校最新公共英语教学研究文章、课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介绍、师资培训材料、教学课件、授课案例(录像)及在线研究等内容与功能,可实现高职英语教师成为教师互相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交流专业教学资讯,分享教学资源的窗口;二是教师可通过公共英语课程网页分享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录像、习题库、案例集等教学资源,并在课程网页提供的在线研讨栏目共同探讨课程建设、教学的经验。

b.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渠道,网络课程平台中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多种渠道的资源平台、多种方式的人机互动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具可看性、可操作性的资源和多方位、多手段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介绍,了解掌握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知识和技能,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阅读思考,选择适合的案例习题、考试题库进行练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c. 社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平台。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为社会行业企业职员培训及业务素质提升提供有效平台。社会行业企业职员通过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训练英语职业技能、获取英语最新行业信息,且可贯穿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全方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于无英语基础的员工或新进入职员,通过该平台,可以了解高职英语基础文化理论知识;对于有英语基础已进入的员工,通过该平台尤其是技能训练,可以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4 平台的管理

建立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评审机制。通过课程教与学的实际运行,对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试运行、测试、收集问题与建议、持续改进,确保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质量。并对平台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定期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支持系统技术水平提高,最后完成对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最终评审与鉴定。

另外,建立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和提供的激励机制。采用用户免费注册与积分管理机制,每六个月对使用率进行统计,对使用率高的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资源的提供者给予奖励,对使用率低的则实行淘汰。对后期用户实行会员制,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用户给予优惠政策。

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监测反馈。由“监测机制+监测方法+反馈机制”等为主要要素构建课程的监测反馈平台,即建立课程资源监测与反馈机制,使专职监测人员、用户等将课程平台运行问题、资源质量问题、资源修改意见等诸多信息通过邮箱、在线QQ等多途径进行反馈,监测管理人员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正解决,以保证课程平台稳健运行,提高资源质量,保持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持续更新等。

4 总结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的学习,把网络多媒体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结合智能化的学习平台能够令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本文从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思路、平台的构建及运行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建设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提出了教学资源建设是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必要条件。只有有效组织先进的技术团队,共享先进的技术资源,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常规性、连续性的研究设计,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Benbrahim H, Bramer M (2009) Text and hypertext categorization. In: Arti?cial intelligenc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pringer, Berlin, pp 11C38.

[2] Moulton CA, Dubrowski A, Macrae H, et al. Teaching surgical skills: what kind of practice makes perfec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Surg. 2006;244(3):400C9.

[3] Castelli G, Rosi A, Mamei M, Zambonelli F (2007) A simple model and infrastructure for context-aware browsing of the world. In: Proceedings of 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IEEE Computer Society, White Plains, pp 229C238

高中课改平台篇5

关键词:云计算;教学改革;云平台;路基路面工程

1云计算概述

2006年谷歌和IBM合作,首次把全球若干著名大学纳入”云计算”辅助教学中,2009年,我国也开始探索云计算在教育中的改革,并在全国范围评选出“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经过近1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研究体系已经初见成效,云技术在教学改革的应用中可以为学校节省经费、教师教学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加生动直接,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云计算是利用虚拟资源提供服务,在网络云平台中,注册后的云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取资源。“云”中的资源是虚拟的、无限延伸的、动态变化的,云用户可以在平台中查询所需资源,使用云资源。云技术产生后可以极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2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辅助教学在“路基路面工程”教学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可靠性高,云端可以为云计算用户储存的数据提供保存的平台,云端可看成一个强大的服务器,在此平台保存的数据安全可靠,用户不必过分担心数据丢失或电脑黑客的侵袭。二是动态性及可伸缩性高,云技术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向申请者提供不同的云服务。三是虚拟性,用户可通过云技术在任何时间段、任何位置获得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计算机或一只手机上网后就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3云计算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无法共享或共享范围狭窄,教学资源更新慢、费用高等问题。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得到普遍重视。高职院校大力发展网络中心用于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初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些都可以为云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铺垫,使云技术能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可行性的选择。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面向的是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云技术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和必然的趋势。由于云技术可靠性强、动态、可伸缩性强、虚拟化的特点,它更适用于校园的教学,云技术可储存大量资源,并通过网络为用户传递数据,为用户提供帮助。

4云平台搭建思路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搭建的平台主要依赖百会平台,经过调查研究表明,百会平台是中国高校教育使用中最广泛、最成熟的教育辅助平台。云平台的搭建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学生注册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后可进行自主学习相关的课程。“路基路面工程”云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15个部分,分别为:目录、公告、课程简介、授课计划与教学进度、教案、课件、微课程视频、布置任务、任务提交、课后作业、教师点评及小组评价、课堂反馈、公共资源下载、学习讨论、教师联系方式等。目录部分介绍本课的章节,使同学们显而易见的了解本门课的知识框架;公告栏实时更新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课程简介主要对本门课的知识框架做简单的介绍,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授课计划与教学进度栏主要规划每周所讲的课程内容、学时安排;教案和课件栏是每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的文字信息和PPT;微课程视频主要针对课程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录制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及学习兴趣;布置任务栏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下达实训任务,每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任务提交栏是学生直接可以线上或线下提交教学任务,课后作业栏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课下完成,巩固加深学习任务;教师点评及小组评价栏是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对每组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和互相分别评价成员的完成情况;课堂反馈栏是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与小组成员或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公共资源下载栏可以共享有用的资源;教师联系方式栏提供教师的联系电话、邮箱、qq等,使学生线上、线下都可以与老师取得沟通和联系。

5云平台搭建实施方法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后应以项目驱动为核心,教师在课堂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共分为七个能力训练项目,分别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任务[3]。以能力训练项目7沥青路面设计中的任务2确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为例。首先,学生在课前布置任务栏查看本节课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找到分组成员名单,共同商议学习计划及协作情况[4-6]。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各组成员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分工协作,可以查看教案、课件、微课程视频、公共资源下载及网络媒体完成任务。最后,提交本次课的任务,教师根据大家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

6结论

“路基路面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云计算辅助教学,课堂效果显著提高。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学生在分组协作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能够在做任务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胜.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4,5(4):292-293.

[2]李松波.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4(8):28-30.

[3]李维勋.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1.

[4]封娜娜.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下协作学习教学设计[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5]胡伟.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4(14)95-97.

高中课改平台篇6

关键词:新工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光电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日趋显著,使光学技术从理论层面普及到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层面。信息时代质的飞跃的关键,是培养和依靠高素质、复合型的光电创新人才[1]。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产业升级发展需要高校输送更多优秀的光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2]。而光电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支撑条件。

1改革思路

为培养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光电专业工程人才,按照“一中心双融合三依托”的改革思路,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开展了新工科建设改革。“一中心”,即聚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养成为中心,改革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平台、实验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提升工科人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测试调试、团队协作等能力。“双融合”,即通过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推动实验教学创新[3]。发挥工科高校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优势,鼓励支持教师将科研最新成果和技术服务最新方案,转化为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或实验项目;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光电产业集群优势,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并建设企业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三依托”,即依托实验课程建设团队、企业技术团队和实验室管理团队。一是依托实验课程建设团队,升级改造面向新工科改革的专业实验课程,开发新的实验项目;二是依托区域企业技术团队,发挥课程产业创新优势,参与实验课程教学与实验项目建设,并指导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工程实践;三是依托实验室管理团队,按照实验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及时改造实验室,升级实验教学设备仪器,并加大实验室开放,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指导[4]。

2改革内容

按照“一中心双融合三依托”的改革思路,面向光电新工科人才培养,实施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四化”改革,即实验课程体系分层模块化、实验平台建设发展基地化、实验课程教学实施类别化、实验项目建设前沿工程化。2.1实验课程体系分层模块化。首先,优化光电技术实验课程层次结构。进一步厘清了专业实验课程的层次结构,将实验课程分为4个层次,如图1所示,内容涉及基础、专业、综合设计及综合创新。依据光电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光电专业工程素养养成规律,将专业实验教学分层次开设,明确各部分的工程训练目的和目标。其次,模块化设计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模块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打破课程独立实验的界限,避免实验设置的无序和可能造成的交叉重复,建立综合实验教学体系[5]。综合设计性实验打破单一课程的封闭体系,追求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形成多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6]。第三,不断开发完善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依托学校、学院的优质师资力量,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委托课程建设团队挖掘已有实验课程潜力,持续更新与开发层次多样、内容丰富、选读方式多样、开设方式灵活的实验课程及教学资源。2.2实验平台建设发展基地化。针对光电子信息学科特点,结合光电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以基地化发展思路打造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平台,以平台的建设来整合、改造和提升学校光电信息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水平[7],努力将一体化平台打造成资源共享的实验平台及科学管理深度开放的实践平台,同时也是与校外实践平台对接的开放平台,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和对外交流来促进人才培养与平台发展。坚持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为核心[8],以光电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了本科生光电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图2所示。该平台包括6个子平台,即5个实验教学子平台和1个综合创新实践子平台,可支持强化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训练,锻炼和培养学生在涉光科技层面的应用能力。平台运行坚持总结优化与基地化发展。根据建设目标和运行情况,及时总结平台运行管理中的优点和问题,不断调整优化,使平台以最佳状态支持光电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平台运行成熟后,调整和提升其结构与功能,按照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标准推进平台建设,挖掘基地化平台对人才培养的复合功能与潜力。推动基地化平台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并以平台为基础,结合学校学科和专业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地方或大型企业加强交流,加强与校外实践平台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平台研究成果转化和校内外实践平台合作培养,达到学校、地方/企业、学生“三赢”局面。2.3实验课程教学实施类别化。在实验课程体系优化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发展基础上,根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分为光源、光调制、光检测和光成像4个方面的特点,实验课程相应地分为“源、调、测、像”4个类别。紧密联系光电技术工程实际,对已有的教学与实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应实验课程类别相应建立了6个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基础光学实验室、激光技术实验室、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光纤与通信技术实验室、信息光学实验室、光电一体化实践创新实验室。新增购置一批实验教学仪器,完成主要实验教学仪器的更新换代。实验课程的类别化实施,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和开课使用效率,也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综合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支撑。2.4实验项目建设前沿工程化。第一,以科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学推动本科实验教学项目前沿化。依托本专业教师科研能力较强、主持各类科研基金较多的优势,开设基于科研项目的综合设计性实验I及基于企业科技合作以及技术开发内容的综合设计性实验II。新增实验项目12个,其中创新实验项目5个。学生通过进入教师的前沿科研课题,亲身感知企业的前沿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应用能力”。例如,基于光电检测与机器视觉是目前华南地区涉光科技七大产业群之一的产业前沿优势,新增了8台套“TH-02光电视觉检测实验仪”,开展了“光路搭建调试与面阵CCD/CMOS数据采集实验”“面阵CCD/CMOS图像预处理实验”“OCR字符识别实验”“二维码识别实验”“图像模板匹配实验”“SVM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验”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实验项目。第二,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推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工程化。建立鼓励基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的毕业设计选题制度。通过该制度,使毕业设计题目更加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真心实意”作设计、“真刀真枪”做工程,缩短工程师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校企协同培养期间,指定企业和学校各1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让学生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3实施效果

3.1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保障更加有力。保障光电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有效实施的重点,在于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即实验课程建设团队、企业技术团队和实验室管理团队的建设。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师资水平、改善师资队伍职称和学位结构。校内实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了80%以上,并要求教授主讲实验课。引进的高水平人才7人,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特聘教授3人,“青年百人”3人;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学习进修,青年教师在国外高校进修1年以上的有2名,短期进修的1名,晋升教授2名;已具有30人规模且大部分为光电专业顶级优秀人才的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另外,依托实验教学平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引进或聘用,建立了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库,主要来自合作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技术骨干。通过联合开发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等方式,成为推进改革的重要依托力量。鼓励支持实验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教研教改研究,近年来,获得省级立项2项、校级立项项目12项,出版实验教材1部。借助实验示范中心平台,积极与企业联系,共建产学研实验室1间,并与多家光电企业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3.2学生培养效果持续提升。近年来,经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物理实验大赛”“光电创意设计竞赛”“光电创客竞赛”等,获得省级以上课外科技竞赛奖励达70多项。其中,2018年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本科生近3年多来获得专利授权8项,发表第一作者科技论文12篇,其中有二区论文2篇。本专业应届参加就业的毕业生,90%以上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业领域就业,用人单位普遍反馈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可迅速承担起相应工程岗位职责,对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满意。

4结语

高中课改平台篇7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网络教学平台 国际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主体教育思想的深入与普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在复兴。“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创造性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现代特征。

课程是贯彻教育理念的核心基础,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有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课程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即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课堂控制、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第二,学生在课堂中较好地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外主动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即学生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发展方面有改进;第三,以课程为核心基础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辅助。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建立起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还能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改革,提高教学的交互性,实现因材施教、个别学习,开展个性化教育。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大多数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对当前世界发生的重大贸易和金融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应对策略。由于“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时,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三,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指导与合作;第四,将网络教学平台融入教学设计。

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如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将网络教学平台融入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尤其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具体来说,即遵循从主体建设到平台建设、再反思总结的思路。其中:主体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反思总结主要是总结经验的阶段,最终目的在于检验改革效果并完善教学。

二、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改革内容

第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和进度计划表,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引入学科前沿、关注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设置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规范相关要求,按要求_展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政府部门、高校、知名论坛与博客等)网址链接,完善与教材配套的题库。

第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一是按照网络教学平台的不同栏目(模块),公布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公告、教学基本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文本或视频材料(PPT、电子教案、实践要求及组织安排)、题库、案例库、与课程相关的网址链接等。二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互动,包括在线或留言答疑、论坛主题讨论等。三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包括建设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并经常更新;通过提供链接或转载等方式,引入学科前沿和国际经济形势、热点问题;布置在线或离线作业(离线为主)并及时批改;制定和公布调查问卷、开展教学调查,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第三,总结经验。重点总结将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引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以来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经验,改进实施中的不足,强化改革效果。

(二)具体实践过程

第一,教学团队分工及执行。按教学改革的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教师以团队形式共建课程。并就网络课程建设和使用定期进行研讨,提高网络教学水平。

第二,建立课程网站,提供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导学(“课程导学”栏目)和教师信息(“教师队伍”模块)。其中“课程导学”模块包括课程简介(明确课程性质、地位),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及要求、重点、难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学习)。

第三,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基本文件(“课程导学”栏目),公布教学改革后的大纲、教学进度表。二是教学内容,具体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及教学形式,并提供科学完整的理论教学电子课件(“教学内容”栏目)、制定实验指南(“课程实验”栏目)。三是建设完善教学材料(“课外资料”栏目),主要是三类材料――视频资料、网址链接、案例。其中视频资料部分包括与章节内容相关的视频,例如《贸易战》、《货币》、《大国崛起》等,能辅助学生扩展课外学习、了解国际经济领域重要热点问题。网址链接部分则提供与学科前沿发展及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各国商务部和统计局、官方网络链接,与专业相关的学习网址(如人大经济论坛等),以及我国各种经济、贸易发展报告。案例部分则是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课程案例(“课程案例”栏目),可以供课堂教学、学生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使用。四是题库部分,提供了课程每章节的完整习题(“自我测试”栏目)。五是实验教学部分,公布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指南(“课程实验”栏目)。

第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与课程相关的通知公告(“课程通知”模块);二是开展教学互动,包括“课程答疑”、“课程交流”、“课程留言”三个层次的互动――通过“课程答疑”栏目、QQ群进行在线讨论、在线答疑;通过“课程交流”栏目,就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主题讨论,或者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课程留言”,与学生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问进行交流;三是进行教学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管理,即教师团队及时地维护课程网站、更新内容、通知,布置离线作业和自我测试、及时批改作业,设计问卷并利用“教学调查”模块和问卷调查等在线平台进行开展教学调查。

第五,总结评价。在学校的学生评教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三、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主要特色

第一,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科研训练和团队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第二,重视对学生五种能力(即质疑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目问奔苹、内容编排、课后实践等诸方面都关注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与合作,即在课堂讲授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资源,重视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评价方面,秉承多元评价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过程评价)+实验成绩(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期末成绩(结果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占25%,具体包括:出勤(20%)+平时作业(40%)+随堂报告及课程交流(40%)等情况的考核。实验成绩占25%,根据团队学习及小组实验报告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占50%,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第四,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加强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

(二)创新

本课程教学模式,在与没有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之前相比,具有以下创新性:

第一,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目标的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授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除了对课程主要理论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外,注重引入学科前沿和国际经济形势、热点问题等教学内容。

第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由以往的教师课堂讲解+课后习题为主,转变为课堂讲解+课堂实践+课外实践+课外讨论+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

第四,学生学习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得以实现。

四、课程取得的效果及评价

(一)学生评价

1.基于学校教学评价系统的评价

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为92.66分,尤其对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较好:第一,教学态度和为人师表方面满意度为93.53%;第二,布置课外思考题(或实践练习),并提供阅读文献或参考书目(或通过课程网站提供学习资料),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方面满意度为93.00%;第三,因材施教,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满意度为92.47%。

2.基于教学调查的评价

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第一,绝大多数同学对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QQ群进行辅助学习持有赞成的态度(87.50%),仅少数同学认为使用与否无所谓(12.50%),其中教学资料、案例和主题讨论、自由讨论受到多数学生的喜欢;第二,绝大多数同学赞同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考核方式(87.50%),其中有两个环节受到学生较多肯定,即安排学生进行随堂报告(75.00%)和教师课堂讲解(56.25%)。

学习效果方面:第一,多数学生关注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56.25%),并且平台对学习效果有帮助(62.50%);第二,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课程学习效果一般(62.50%),部分同学认为不好(37.50%),原因主要是自己没有用功(100%),其他部分原因是不喜欢学(12.50%)、教师没讲明白(12.50%)、教材不合适(12.50%);第三,学得好的同学之所以能学好,主要原因是勤学好问(81.25%)、自学能力好(81.25%);第四,通过本课程学习,同学们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国际经济学方面的知识(68.75%)、学科领域的眼界得到扩展(50.00%)、沟通表达能力有所提高(50.00%)、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状况与经济重要事件的能力(56.25%)、团队学习与合作的能力(43.75%)、学习能力得到提高(37.50%)。

(二)自我总结

第一,经验。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对学生五种能力,即质疑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秉承多元评价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

第二,不足。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等方面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例如主题讨论多样化,在教学评价方面加强学生使用平台的权重,提高题库使用率等。结合教学调查得到的结果,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着重上述三个方面的改进。

(三)整体效果评价

本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改革目标,课程教学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具体体现为:第一,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方面得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有所提高;第二,教师运用网络教学的水平得到提高;第三,建设完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资源(课程基本信息、基本文件、电子课件、题库、案例库、作业、实践规范及要求、网络链接等),并及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第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管理和互动较好。

参考文献:

[1]王春兰.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农业网络信息[J].2012.10.

高中课改平台篇8

关键词:构建 四个平台 基本条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68-01

省劳动部门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特点,确定了“构建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紧缺人才培养平台、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城镇下岗人员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平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转型和就业创业的需要,顺利实现十提出的经济建设任务。

构建四个平台必须具备基本条件,笔者认为:硬件设施是构建四个平台的关键;师资力量是构建四个平台的基础;教学模式是构建四个平台的保障;教学内容是构建四个平台的捷径。

1 硬件设施

要发挥四个平台的服务作用,一定要有硬件作支撑。近些年,国家对职业学校(特别是技工学校)投入相对较少,学校自己经费有限,对改善实习教学设施望尘莫及。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实习教学硬件设施普遍较差,大部分学校实习教学设施陈旧、落后,有的根本不适应构建四个平台的需要。

为了尽快实现四个平台服务作用,笔者认为。

(1)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关部门对区域内职业学校,按照专业设置、学校资源、师资力量等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实习设备的优势,避免培训和设备的浪费。

(2)通过校企合作,拟补设备不足。学校要认真搞好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做认真细致的调研,主动深入与自己专业建设相适应的企业,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同企业签订协议,实现校企共建。企业为合作学校定设备,保证学生实习工位。

(3)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建设和市场人才需求的情况,提前搞好调研,建立潜在的超前的校企合作单位,保证新开设专业的实习。

2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构建四个平台的基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有的只有“证”,专业实践能力明显不适应构建四个平台的需要。

(1)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按照教师培养计划,选送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加工工艺、管理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2)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培养教师。安排专业课教师在校内实习基地学习专业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中级工水平,部分达到高级工水平。

(3)通过参加省市和国家技能竞赛培养教师。积极鼓励实习教师参加省、市及国家技能竞赛,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水平。

(4)参加各级岗位培训。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选派优秀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构建四个平台的保障。发挥四个平台的培训作用,必须改革传统的理论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

(1)以“专业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目标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堂搬进工厂:一是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二是以行动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实现教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做融为一体。

(2)强化专业特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机械加工类专业采用一体化模式下的“三段四化”教学模式,把专业理论课纳入实训课程中,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中练、练中教,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场地一体化。

4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构建四个平台的捷径。现行的教材往往偏重理论,有的课程、章节距离培养目标要求相差很远。

(1)依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围绕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构建课程结构模块,建立起与之适应的实施、管理、评价体系。搞好社会和企业调查,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技能、素质结构要求的信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教学体系。以机械加工为例,构建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技能训练模块三大模块。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将文化课整合到基础课模块,文化课够用即可。

(2)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坚持文化课专业化,专业课技能化,技能课岗位化。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研讨课、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情节展示”等活动,请专业课教师讲授专业课与文化课渗透融合的知识,培养文化课教师自觉服务专业课的能力;请文化课教师讲授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技巧,把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建立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建立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机制。成立课程内容改革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制度》,从组织制度上保证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的与时俱进。

明确课程内容开发的目标。坚持课程内容开发以职业能力为引领,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以需定开,以不需定改”。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需要,循序渐进。

(4)搞好校本教材开发。对于有的教材内容滞后,不适合本专业和本地区产业及人才需要的内容,删繁就简,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构成精要的新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学材,教学工作页等,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使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不断更新,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要求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构建职业培训四个平台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才需求的特点,积极构建四个平台,为促进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实现十提出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高中课改平台篇9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操作能力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相当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降低教学效率且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使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和学习,作为师生交流平台的网络课程网站也从传统的PC版向移动网络课程发展。本院以Tomcat为服务器,采用jQueryMobile和HTML框架,利用Dreamweaver和MyEclipse设计并实现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移动网络微课程网站。该网站主要实现了移动设备上的课件浏览、师生交流及服务器上对消息、微课程教学视频、课件等后台管理功能。网站已通过校园网,如图1。手机用户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访问本微课程网站,教师登录后即可对所有课件资源进行上传、修改、删除等维护。学生论坛让移动用户和PC用户可随时随地都可参与课程交流,满足了学生和老师对课程的各种需求。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广东省高校联合研制开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平台[1],逐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及规划。

1.1课程改革思路

考虑到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教育,且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专业设置等因素,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依托学院新建好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把网络教学模式引入到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适当弱化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专业特性开设不同次层与难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的需求[3-4]。

1.2课程改革方案

1.2.1引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到课程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本院在2011年10月份在广东省教指委的指导下已搭建好计算机应用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平台有以下主要功能: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与管理有关教学活动;编制试题和进行评分;将实时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为下一次教学过程提供支撑[5]。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建立丰富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应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提高授课教师的工作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综合测试模块下的摸底考试进行学前测试。然后按摸底成绩实施分层教学:摸底考试成绩60分以上(含60)者可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选择免修且对这样计算出的分数不满意者,可参加该课程期末统一考试;摸底考试成绩在50分和60分之间者可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参加课堂授课,参加该课程期末统一考试;摸底考试成绩50分以下者必须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授课,参加该课程期末统一考试。

1.2.2弱化计算机应用课程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自主练习。考虑到计算机应用的教学是“非零起点”的,本方案把该课程由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改变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组织教师建立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同时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3实施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考分离”。通过自主学习平台的实验操作环境与网络考试环境,逐步实施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考分离”,从而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试制度。

2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由于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摸底测试不及格的学生。他们看到很多学生通过了摸底测试,而且有部分学生的摸底测试成绩优秀,这些学生不需参加课堂学习,这使他们感到一定的压力,所以想通过这个学期的课堂学习提高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有的学生不仅在自己的班上认真听课,而且主动去其他班听课。有的学生虽然通过了摸底测试,但希望期末获得更好成绩,期望获得优秀奖学金,追求高分,也积极的来参加课堂学习。所以分层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

⑵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没有分层次教学时,由于一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也来教室上课,对课上他们熟悉的内容,他们就会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时常出现打游戏,上网,带耳机听音乐的情况。这就严重干扰了那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学生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遇到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教师只能重复讲解,有时一个问题要重复讲解三次以上,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采用分层次教学之后,由于多数通过摸底测试的学生没有参加课堂学习,来到课堂学习的学生都是主动学习的学生,不会出现打游戏、上网、听音乐闲聊的情况,想学习的学生不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干扰,能做到集中精力听课,这样教师就不用多次重复讲授内容,基本上讲一次,大部分学生都能听到、听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⑶课堂教学对象更有针对性由于课堂学习的人数相对较少,老师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那些相对水平较低的学生,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更有针对性。容易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小班授课效果也好。

2.2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⑴学生成绩总体提高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成绩提高符合一个规律,即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分数提高幅度最大,其次是自主学习的学生,再次是免修的学生。这说明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主学习的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学习也有一定的效果,免修的学生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小。

⑵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分析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大,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出勤率高,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完成作业,课后自主学习,多数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平台的所有知识点的测试,所以成绩提高幅度很大;自主学习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较小,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自觉性不强,学期初基本没有使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由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没有通过摸底测试,须参加期末考试,他们往往突击使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由于学习的时间短,成绩提高幅度较小;免修的大部分学生成绩没有提高,部分免修的学生觉得考试已经及格了,没有期末考试的压力了,也没有老师督促,就放松了学习,提高幅度较小。也有部分原因是免修的学生基础好,进步空间相对小,上课和自主学习的学生基础相对差,进步空间相对大一些。

2.3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效果

自主学习平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平台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可进行反复练习。部分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自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同时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程更具科学性。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提供的学习平台作用十分明显。该教改方案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指南[ppt],2009.7.

[2]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7.

[3]王耀民,何文广,曾华.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239

[4]杨竹,张文波.基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4:283

高中课改平台篇10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教学改革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互动教学平台。平台的引入和使用,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生源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觉得内容简单、重复、无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觉得学起来很费劲,跟不上进度,甚至厌学。(2)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现在计算机基础课基本上都安排在计算机房授课,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并且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3)实训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在教学中提高了实训课时的比例,但传统的实训方法和手段落后。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课,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教研组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甚至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来补充。(4)考核方式有待改进。对这门课的考核,有的学校采用笔试的传统考核方式,通过人工来组卷、批卷,而有的则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近些年来采取了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但也是通过人工组卷和阅卷,并没有真正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所以要浪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引入与改革策略

(1)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引入。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2011年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广东省高等学校考试管理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是一个以知识点为中心、能力测试为手段,集学习、辅导、测试、评价、交流、知识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它提供了智能化的学习和教学功能,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到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和控制学生学习的“轨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下的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和指导。个性化教学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平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提供了手段和资源。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如何有效利用平台资源的研究上,结合了本院学生的能力层次和平台优势,探索出了“平台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授课方式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采取以“边讲边操作”和“讲完再操作”的授课方式为主,其他授课方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应将知识点设计成独立的工作任务,以平台为载体,引导学生独立完成。(3)发挥平台优势,创新实训模式和节省师资投入。在平台环境下,设计实训内容并集成到平台上,由系统自动生成实训任务和批阅实训结果。在实训中,学生遇到问题既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又可以通过公共讨论区和专栏来展开讨论,所有实训结果由平台评分系统自动评分并反馈错误的原因,大大减轻教师实训辅导和作业批改的工作,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4)改革考核制度,采取“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应用性、操作性特点,课程考核适合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它能真正做到教考分离,又能客观地反映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既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如下:第一,缩小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差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操作能力大幅提高,缩小了与优生的差距。第二,锻炼了学生,解放了教师。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强大的平台功能,大大减少了教师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调整教学内容。第三,等级考试的过级率大幅提高。对全院学生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的分析结果显示,过级率由平台引入前的51%提高到了平台引入后的78%,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