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筹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5:45:15

借款筹资范文篇1

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是指经营者利用银行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利率、汇率及有关筹资条件发生变化而使企业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较为主要的筹资风险。具体来说,银行借款有固定的到期日,并定期支付利息,有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如果企业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财务状况紧张,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由此便产生了银行借款筹资风险。

1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特点

(1)可估计性,即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等估计利率汇率等变动趋势。

(2)一定的可控性,如资金来源结构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可以主观控制。

(3)有些风险有短期性,如利率调整。

(4)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利率的调整取决于国家的意志。

2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在筹措资金时,由于有许多种类型的银行(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而且,各银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贷款可供选择,其利率不尽相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选择。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带来的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贷款价值增加;另一种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的贷款价值减少。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而是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意外损失,也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额外收益。作为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汇率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资本结构不合理即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造成的风险。企业资金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如银行借款)比例不恰当时,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形成的筹资风险。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4)企业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反映在资金利润率与借款利率的关系。只有当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才真正有经济效益,企业所选择的筹资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这种负债经营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等于借款利率,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经济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以有限的资源做无增值和无贡献的浪费。就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来讲,企业的借款利息随着银行借款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

(1)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在签订信贷协议时,一般选择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应力争以浮动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力争以固定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无常,没有规律可循时,应采用以浮动利率成交。采用浮动利率时,在贷款合同中应向贷方声明,在整个借贷期间保留依次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机会,以避免利率再次上扬而遭受利息损失。

(2)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应首先在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进行防范。例如,国内企业需要从国外银行或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一笔外币资金,那么,在融资决策中,确定借入货币时,不仅要考虑利率等信贷条件,还要考虑该种货币币值变化的可能性,使风险降到最低。

①对汇率进行预测。

当企业向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时,它们可能有好几种货币可供选择。它们借入的货币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首先,利率低;其次,融资期间,币值趋软。例如,一家国内企业借入一笔美元贷款,而美元在融资期间对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到期就必须用较多的人民币偿还贷款。所以,这一融资决策就要受到对有关货币汇率预测的影响。

②汇率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首先,妥善选择贷款的货币。为避免和防范外汇风险,在协议中应写明贷款的货币及还款的货币,重要的还是还款的货币。借入资金时应尽量选择趋于升值的货币即硬货币外汇;还款时,应尽量争取趋于贬值的货币即软货币外汇。

软硬货币搭配使用。如果借贷双方对货币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考虑软硬货币搭配使用。

其次,使用外汇保值条款。即把签订合同之日的外汇汇率固定下来,将来实际付款时,仍用此汇率,以避免外汇风险。(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是企业的主要的筹资来源之一,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期限。资金过剩,也会影响使用效果。筹资要以投资需求为依据,根据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进行。同时,要考虑不同的筹资组合给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带来的不同影响。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如现金、商业票据增加,比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资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推而广之,筹资期限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积极型期限结构。它以短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不仅用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而且还用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占用,只有固定资产才用长期筹资来解决。这种期限结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筹资风险较大。

其次,中庸型期限结构。它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通过短期筹资解决,而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

最后,稳健型期限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不仅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占用,而且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都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而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以短期筹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期限结构的筹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其筹资期限结构,都必须确保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例如:某企业的资产组合与筹资组合如下:

息税前利润为20000元,流动负债(短期资金)的成本为4%,长期资金的成本为15%。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比较冒险的筹资策略,即用了比较多的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企业的净利从7200元增加到10500元,投资报酬率也由7.2%上升到10.5%,但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50%,流动比率也由2下降到0.8。这表明。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应的增大了。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认真的权衡,选取最优的筹资组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案例分析

1989年,某集团发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总资产不足500万元,职工300余人,濒临破产境地。1999年,该集团奇迹般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9亿元,年销售额22个亿,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5000余名员工,列入国务院公布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该集团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与企业正确的筹资策略分不开的。

一是在产品经营期间,采用积极型筹资策略。该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初期,通过实施品牌经营,使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达28%。在此期间,企业的财务策划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为出发点,提高负债比率,同时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为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底,企业总资本39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080万元,占28%,净利润72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4%,权益资本收益率25.4%。至1995年底,企业总资本扩展367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3800万元,占37.6%,净利润679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5%,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为29.6%。由此可见,在资本净利润率保持同一水平的基础上,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获得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二是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随着该集团股份的上市流通,资本快速扩张,1996年底总资本达到46700万元,从而导致1996年~1998年资产净利润率下降至22%的水平。而在此期间,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利率,使企业的债务成本趋低。这个集团企业财务策划经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选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最优资本结构方案。这样,既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至1998年12月末,企业总资本7708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1760万元,占15.3%,比1995年末的37.6%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权益资本收益率达28.8%,与1995年末的29.5%保持较近水平。使企业既获取了财务杠杆利益,企业财务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务环境。

5结束语

银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产生不良资产已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借款筹资范文篇2

(1)可估计性,即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等估计利率汇率等变动趋势。

(2)一定的可控性,如资金来源结构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可以主观控制。

(3)有些风险有短期性,如利率调整。

(4)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利率的调整取决于国家的意志。

2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在筹措资金时,由于有许多种类型的银行(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而且,各银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贷款可供选择,其利率不尽相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选择。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带来的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贷款价值增加;另一种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的贷款价值减少。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而是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意外损失,也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额外收益。作为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汇率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资本结构不合理即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造成的风险。企业资金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如银行借款)比例不恰当时,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形成的筹资风险。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4)企业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反映在资金利润率与借款利率的关系。只有当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才真正有经济效益,企业所选择的筹资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这种负债经营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等于借款利率,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经济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以有限的资源做无增值和无贡献的浪费。就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来讲,企业的借款利息随着银行借款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

(1)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在签订信贷协议时,一般选择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应力争以浮动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力争以固定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无常,没有规律可循时,应采用以浮动利率成交。采用浮动利率时,在贷款合同中应向贷方声明,在整个借贷期间保留依次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机会,以避免利率再次上扬而遭受利息损失。

(2)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应首先在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进行防范。例如,国内企业需要从国外银行或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一笔外币资金,那么,在融资决策中,确定借入货币时,不仅要考虑利率等信贷条件,还要考虑该种货币币值变化的可能性,使风险降到最低。

①对汇率进行预测。

当企业向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时,它们可能有好几种货币可供选择。它们借入的货币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首先,利率低;其次,融资期间,币值趋软。例如,一家国内企业借入一笔美元贷款,而美元在融资期间对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到期就必须用较多的人民币偿还贷款。所以,这一融资决策就要受到对有关货币汇率预测的影响。

②汇率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首先,妥善选择贷款的货币。为避免和防范外汇风险,在协议中应写明贷款的货币及还款的货币,重要的还是还款的货币。借入资金时应尽量选择趋于升值的货币即硬货币外汇;还款时,应尽量争取趋于贬值的货币即软货币外汇。

软硬货币搭配使用。如果借贷双方对货币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考虑软硬货币搭配使用。

其次,使用外汇保值条款。即把签订合同之日的外汇汇率固定下来,将来实际付款时,仍用此汇率,以避免外汇风险。

(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是企业的主要的筹资来源之一,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期限。资金过剩,也会影响使用效果。筹资要以投资需求为依据,根据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进行。同时,要考虑不同的筹资组合给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带来的不同影响。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如现金、商业票据增加,比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资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推而广之,筹资期限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积极型期限结构。它以短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不仅用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而且还用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占用,只有固定资产才用长期筹资来解决。这种期限结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筹资风险较大。

其次,中庸型期限结构。它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通过短期筹资解决,而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

最后,稳健型期限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不仅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占用,而且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都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而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以短期筹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期限结构的筹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其筹资期限结构,都必须确保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例如:某企业的资产组合与筹资组合如下:

息税前利润为20000元,流动负债(短期资金)的成本为4%,长期资金的成本为15%。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比较冒险的筹资策略,即用了比较多的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企业的净利从7200元增加到10500元,投资报酬率也由7.2%上升到10.5%,但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50%,流动比率也由2下降到0.8。这表明。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应的增大了。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认真的权衡,选取最优的筹资组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案例分析

1989年,某集团发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总资产不足500万元,职工300余人,濒临破产境地。1999年,该集团奇迹般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9亿元,年销售额22个亿,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5000余名员工,列入国务院公布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该集团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与企业正确的筹资策略分不开的。

一是在产品经营期间,采用积极型筹资策略。该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初期,通过实施品牌经营,使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达28%。在此期间,企业的财务策划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为出发点,提高负债比率,同时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为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底,企业总资本39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080万元,占28%,净利润72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4%,权益资本收益率25.4%。至1995年底,企业总资本扩展367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3800万元,占37.6%,净利润679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5%,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为29.6%。由此可见,在资本净利润率保持同一水平的基础上,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获得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二是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随着该集团股份的上市流通,资本快速扩张,1996年底总资本达到46700万元,从而导致1996年~1998年资产净利润率下降至22%的水平。而在此期间,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利率,使企业的债务成本趋低。这个集团企业财务策划经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选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最优资本结构方案。这样,既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至1998年12月末,企业总资本7708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1760万元,占15.3%,比1995年末的37.6%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权益资本收益率达28.8%,与1995年末的29.5%保持较近水平。使企业既获取了财务杠杆利益,企业财务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务环境。

5结束语

银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产生不良资产已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呼新华.如何确定最佳资金来源结构[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05,062-063.

借款筹资范文篇3

摘要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角度探讨上市公司选择何种筹资方式更为合适,即筹资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比较了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筹资成本,通过计算比较债务筹资的两种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各自的筹资成本,得出上市公司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方式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最低。

关键词资金成本股权筹资债务筹资企业债券筹资

采用股权筹资方式究竟是否合理,其资金成本如何,是否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宏观经济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市场监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过分倚重股权筹资并非好事,股权筹资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确保其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利影响,最突出的现象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筹资资金的配置效率方面,股权筹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一些上市公司将股权筹资募集的资金用于无效率的企业规模扩张,偿还债务,存放在金融机构以获取利息收入,甚至将资金用于盲目投资。这些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资金的运用方面尤为显著,在配股后几个月内更改配股资金用途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将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角度出发,探讨上市公司采用何种筹资方式最为恰当。本文探讨的上市公司满足下列条件:其规模一般较大、信用状况良好,具备使用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假设该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正面作用。

1资金成本的重要性

所谓资金成本就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成本。每一个资本都有其特定的资金成本。例如,利用债券筹资必须支付相应的利息,利息支付可以是固定利率的,也可以是变动利率的。股票筹资必须支付相关股利,且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的资本收益预期会随着股票的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资金成本在现代企业中是关系到企业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重要问题。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主要依据;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主要参考。

资金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可作为项目投资的折现率;资金成本是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与此同时,资金成本是评定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凡是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这个水平的,则应认为是经营不利,这也是向企业经营者发出了信号,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2.1股权筹资

2.1.1普通股资金成本分析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预计下一年股利/(股票发行总额-发行费)+预计股利的年增长率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投资者购买普通股股票既没有取得固定收益的保证,也不能抽回投资,所以普通股股东的风险最高,当然也相应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即股利。由于投资者要求较高的投资报酬,即预计下一年股利较高,导致普通股资金成本上升;二是普通股发行成本较高。观察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不难发现发行费较高,导致分母较小,从而使整个分式比值较大,即普通股资金成本率较高。

2.1.2优先股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年利息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发行费)×100%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一般虽低于发行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但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于普通股的筹资成本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优先股股东按照股票面值和固定的股利率取得股利,风险较普通股股东小,所以其投资报酬也较普通股低,使得优先股的筹资成本低于发行普通股筹资成本;二是优先股的股利支付是确定的,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优先股股利率时,发行优先股筹资就可以提高普通股股本收益率,普通股股东可获得财务杠杆的好处,增加每股税后盈余。

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是由于:一是发行优先股筹资费用较发行企业债券筹资或取得银行借款的筹资费用要高一些;二是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股利是在所得税后利润中支付的,而债券利息或借款利息都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支付的。这是发行股票筹资相对于债务筹资方式最不利的地方;三是优先股股东的求偿权在债券持有人之后,导致优先股股东的风险大于债券持有人的风险,这使得优先股的股利率一般要大于债券的利息率。

2.2债务筹资

2.2.1企业债券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企业债券资金成本率=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面值-发行费)×100%

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成本较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债券利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开支的,属于免税费用,这样可使发行债券筹资的实际成本降低,而发行股票筹资向股东支付的利息,属于利润分配的内容,是在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的,属于非免税费用。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者的双重课税的问题。故发行企业债券筹集的资金成本较主权资本筹集方式的资金成本低;二是发行债券筹资也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当公司赢利时,可以增加每股税后赢余。这点与发行优先股筹资和借款筹资是一致的;三是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使债权人风险相对于股东风险较小,从而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2.2.2借款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借款资金成本率=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筹资费)×100%

借款筹资资金成本也较低。原因有:借款属于直接筹资,筹资费用较少;借款利息在税前开支,属于免税支出;借款筹资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债权人风险较小,使筹资者的资金成本较低。

2.2.3融资租赁资金成本分析

融资租赁资金成本无特定计算公式,因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总的来说,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其资金成本较高。出租人是通过租金获取报酬的。因此,租金总额比租赁物价值要高,而且一般来说,融资租赁的利率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所以,融资租赁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承租企业可以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根据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计提折旧。而折旧费是可以在成本中列支的,故而可以省税。但总的来说,融资租赁成本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因此,在下文讨论何种债务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较低时不再讨论融资租赁方式筹资的筹资成本。2.3小结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有着较大的规模,恰当的资产负债率,信用状况良好,具备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公司处于赢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当然,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诸如筹资风险、借款限制性条款和股东控制权的因素。但企业作为“理性人”,其筹资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依据是筹资成本的比较。故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出发,上市公司更适合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金。

3债务筹资方式选择

3.1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

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是企业采取债务筹资方式发生的利息成本和发行费用。企业债券筹资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息以及相关费用,主要有承销费、公告费、印刷费、评审费、法律咨询费、资产评估费、债券托管费等相关费用。在不考虑债券折价和溢价发行,利息偿还方式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筹资成本率为(用kb表示):

kb=(i×R)(1-T)/(R-B)

其中,i为债券票面利率,R为债券发行额,B为债券发行费用,T为所得税率。

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比较简单,主要是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和借款的手续费。同样在不考虑银行借款利息偿还方式,回存条款的情况下,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率为(用kc表示):

kc=(i×R)(1-T)/(R-b)

其中,i为借款利率,R为筹资额,b为银行借款手续费,T为所得税率。

3.2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上市公司符合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其必定选择相对资金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本文现比较企业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从而分析上市公司采用何种债务筹资方式更为恰当。

kb=(i×R)(1-T)/(R-B),其中的R,i为债券发行额和债券票面利率,B为债券发行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可视为固定费用“C”,一般与发行额大小无关,包括印刷费、公告费、评审费、法律咨询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另一部分是变动费用“V”,主要是承销费,其一般随发行量变化且提取比例随发行量变化逐渐趋小,用α表示(0<α<1),由此债券筹资成本可细化为:

kb=(i×R)(1-T)/(R-C-αR)=i(1-T)/(1-α-C/R)(1)

同时,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为:

kc=(i×R)(1-T)/(R-b)=i(1-T)/(1-b/R)(2)

将(1)式除以(2)式得:

kb/kc=(1-b/R)/(1-α-C/R)(3)

通常情况下,银行手续费较低,即b趋向于0。则(3)式改写为:

kb/kc=1/(1-α-C/R)(4)

上式中,C为固定费用,一般为常量,而α值随R值的增大而减小,故R值越大,α值越小,C/R越小,分母值越大,而kb/kc就越小,即债券筹资相对于银行借款筹资而言资金成本变小。筹资额越大,即筹资规模越大,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也低,即产生了较大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随着筹资规模的扩大,债券筹资出现规模效应,且筹资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强,与银行借款相比,其具有明显的规模成本效应。

大量实证分析亦表明,企业筹资规模及企业的大小与债券筹资比重呈正相关,而与银行借款负相关。大型企业基于规模经济考虑选择债券筹资,而小企业因为债券市场高昂的发行费用而只能寻求银行借款。

3.3小结

筹资规模是比较企业债券和银行借款筹资资金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企业债务筹资方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研究表明,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1亿以上时,其规模效应就能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小企业及发行规模较小的企业利用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是比较高的,更适合于选择银行借款筹资。而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最终取决于企业本身规模的大小,故企业规模是决定债务筹资方式的最终决定因素。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规模较大,在债券市场上一般发行规模也较大,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上市公司更适合利用债券方式筹资。

4结论

通过比较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不难发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假定其具备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且处于赢利状态,同时不考虑资产负债率等限制性因素),利用债务筹资比利用股权筹资更节约资金成本。原因有:因为债务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存在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债务筹资在企业处于赢利状态时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由于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债权人风险较小,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因此,上市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资金成本的角度考虑,应使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本。

参考文献

1潘敏.融资方式、金融契约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评论,2001(5)

借款筹资范文篇4

1.筹资可行性的会计控制

1.1筹资合法性的会计控制在筹资业务中,会计人员应该很好地掌握会计法规中这样的规定:对违反国家统一规定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的业务,不予办理;对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制止和纠正,又不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的,也应承担责任;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业务,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只有这样,会计控制的作用能够得以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要责任就是要运用会计手段,真实、准确并及时的反映筹资、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信息,制止造假账、提供虚假信息,从而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否则,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2筹资效益性会计控制在实施筹资活动之前,必须对筹资的效益可行性进行分析。如果筹资没有效益作为基本前提,反而使企业背上资金多的包袱,甚至是“灾难”。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资金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对资金的需要量,即短期和长期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认真思考资金的用途或是资金的投资方向及其将要产生的经济效益,即筹资是为了投资;审慎分析、决策筹资的方式和渠道;等等。作为筹资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该树立理性筹资理念,关注企业对筹资进行效益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会计控制作用。

2.职责分工控制为了保证筹资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企业需要进行工作的职责分工控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活动,关注或是监督整个筹资活动是否存在业务分工,即筹资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记账人员等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授权、批准、决策、执行等程序是否明确,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被授权者按照授权和批准的要求处理业务,执行业务的过程自始自终有书面记录,对于结果做书面说明。

3.凭证审核与控制会计人员在对审核监督有关筹资业务的原始凭证时,应严格按照上述规定的要求执行。如一张向某银行申请贷款的借款单据,单据中所表述的借款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或者上面的借款金额、约定还款日期等被涂改,与实际不符,这张借款单据是不真实的、虚假的原始凭证;一张向某银行申请贷款的借款单据中所表述的内容,对于发行债券来说,会计人员还应注意审核和监督企业现有债券副本、企业发行债券所收入现金的收据、汇款通知单、送款登记簿及相关的银行对账单、用以偿还债券的支票存根,等等;对于发行股票来说,会计人员应注意审核和监督已发行股票的登记簿、向外界收回的股票、募股清单和银行对账单。

4.会计核算控制

4.1设置恰当的筹资账户

4.1.1股本”账户。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该账户,按照普通股、优先股分设明细账。其贷方反映公司因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调换成股票、发放股票股利等原因取得的股本,借方反映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而实际发还的股款,贷方余额表示公司所拥有的股本总额。

4.1.2应付债券”账户。核算公司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根据企业发行债券的实际情况,在该账户下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和“应计利息”四个明细账。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应在该账户下设置明细账核算。

4.1.3长期借款”账户。核算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借款。其贷方余额,反映公司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应按贷款单位设置明细账,并按贷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4.1.4短期借款”账户。核算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账,并按借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其贷方余额,反映公司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的本金。

4.1.5财务费用”账户。核算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在固定资产尚未完工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应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不包括在该账户中核算。该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期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该账户没有余额。

4.2核算监督会计部门和人员应该遵守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进而发挥会计控制的重要作用。以筹资业务中常见的长期贷款、长期债券和股票为例,说明会计人员应把握的有关内容:通过“长期借款”账户核算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借款。其贷方余额,反映公司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长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以及外币折合差额,均应计入“长期借款”账户。在设置明细账时,应考?虑时间、币种、金额及来源等因素,认真记录每一笔借款,使其靖晰地反映有关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利息支出。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生产期间的,凡是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应在年末和资产交付使用前,计算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记入所建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则应按月预提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的,计入清算损益。

借款筹资范文篇5

“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向银行支付罚息,低价拍卖抵押财产,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借款筹资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它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正是由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从而使得这种筹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使筹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此外,企业筹入资金的两大渠道的结构比例不合理,也会影响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大小,影响到借入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报酬期望的实现。因此,筹资风险具体有借入资金的风险、自有资金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企业筹资风险的形成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举债本身因素主要有负债规模、负债的利息率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等;举债之外的因素是指企业的经营风险、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我们把前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内因,而把后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外因。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1)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税息前利润/(税息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2)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3)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借款来筹资,它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借款来筹资,则利息费用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并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长期借款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较高,而且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动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只好宣告破产。(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且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

用而破产清算。筹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筹资风险。一方面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资信评估与筹资风险资信评估是指对债务发行人的特定债务或相关负债在其有效期限内及时偿付的能力和意愿进行鉴定,或者说是对一个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守信程度及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它反映的是信用风险,即企业所拥有的风险程度(表现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从资信评估的概念可以得知,“资信评估”是对企业今后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进行鉴定,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企业的债务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筹资风险的分析就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一种判断。因此,对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是资信评估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筹资风险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和理财业绩的主要方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健康企业其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这样企业才有能力抗击各种风险,有实力迅速补偿风险造成的各种损失,否则企业将弱不禁风,随时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分析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仅看一至两个会计年度是不够的,它仅仅反映了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果,要将其若干年度的盈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客观地判断企业持续稳定的获利水平和创造能力。因此,盈利能力分析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筹资风险的前提条件,也是资信评估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2)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经常要靠举债筹集其所需的资金,企业如果生产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能够及时归还其债务本息,就不致造成财务风险,而且企业还能从举债经营中获得盈利;但是如果缺乏按时偿还债务的准备和能力,企业便会陷入“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危及企业的生存。在我国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中评价偿债能力的指标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也说明偿债能力分析也是判断是否存在筹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3)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及其稳健性。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资本金,并通过最初资本金的运用获得盈利和积累,以扩大和增强企业的实力。企业资本金不仅要有稳定的来源,同时要有合理的构成,且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企业有关章程、制度的规定,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体现稳健经营、减少风险的原则;反之如果企业资金来源及构成混乱,企业的内部功能便会减弱,各种风险便会滋生、蔓延。如一个企业接受的投资多数为小轿车、室内装修、高级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资产,这种方式虽然增强了企业的实力,扩大了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但是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相对减少其盈利,进而增加其财务风险。(4)分析企业资金分布及其合理性。企业经营资金总是分布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其筹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否将其筹集的资金合理地运用到经营各个环节,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也就是说,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以最少的资金量获得最大的收益,使企业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一旦企业的资金在某个环节出现停滞,就会引起其整体经营状况发生恶化,进而引发财务风险。(5)分析企业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成长能力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后劲和持续力,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盈利性、应变性和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往往是对其综合能力的分析,其分析方法有企业市场开发和占有率、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技术进步状况、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综合素质、企业产品及其优势等详细分析。一般来说,成长性好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借款筹资范文篇6

发展中的企业,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多或少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我将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两个方面:

一、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指在企业的主观意愿下,融资需求得到外部市场条件认可的融资方式。这类融资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发行股票。

这种方式仅限于上市公司操作。此种融资方式门槛较高,是很多企业可欲而不可求的,一旦跨跃这道门槛,资金的取得及相应的成本将是其他企业所不能比拟的。由于发行股票而募集到的资金不需偿还,因此,就资金偿还而言,几乎零风险;相应的,对于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开性、操作行为的市场性,决定了社会经济、企业效益对企业的后续筹资起了制约作用。

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已成为当今企业筹资的终极目标。为何企业都以上市为目标呢?这主要取决于企业上市后的两大好处:

1、各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共性,就是对于投资者认购股票的这部分资金,在公司存续期内不需要偿还,这样就消除了因债务到期而给企业造成的资金偿还压力(如银行借款)。有很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经营利润,但由于盲目的扩大再生产或对外投资,造成了债务到期偿还时的捉襟见肘。我国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虽然成功上市,但至今仍未摆脱这种现象,这些上市公司,每年都有着较好的年报利润,但始终在分配时却只能拿出很少的现金,增加了送、配股的比例,进而稀释了利润,造成了股份利润率的持续下降。

因公司上市而给企业带来的巨额资金永久性的供企业使用而不需偿还,无疑对任何企业都有着巨大的诱惑。

2、就目前而言,国内上市公司股票溢价金额、市盈率等指标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总体来说,就是股票价格过高,其价格远高于股份的价值)。这也是吸引很多企业争先恐后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也是在国内上市无望的前提下,才转而在香港或国外股票市场上市。

经过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涉及股票的各项指标已有所改善,但离国际平均水平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前几年,股票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股票市场是上市公司的提款机”,这句话不但揭示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也验证了公司上市对一个企业意味着什么。而一旦企业成功上市,送、配股,增发股等一系列后续运作手段,则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利用股票筹资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所筹资金无需偿还,二是所筹资金金额巨大。

利用股票筹资虽然是当今一大趋势,也有着众多的好处,但不可否认,这种筹资方式也客观存在着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股票市场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而某个股票的价格则是某个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证券市场还不是非常完善,股票市场实则是一个“投机市场”,股票的价格往往不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在这种条件下,投资者认购股票往往是盲目的,而盲目的认购,则造成了股票价格进一步的背离其真实价值。周而复始,最终会使投资者失去对股票投资的信心,进而失去对企业本身经营前景的信心。

2、收购风险。企业成功上市后,财务信息、经营信息变得相对透明,这就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必须按规定对外披露,使更多的人了解企业的经营。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股份正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逐步向全流通演变。既然上市公司股份完全处于全流通状态,理论上就存在随时被有实力的公司收购的情况。当然,有些不愿意被其他公司收购的上市公司,也必然会考虑到这方面的弊端,通过关联公司持有本公司的股份、通过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稳定股价,成为当前上市公司防止被收购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关联信息进一步的透明化,这些防范措施将会进一步弱化。相反,一些实力较弱的上市公司就无法通过以上措施来预防被收购(也有可能存在的一种情况是,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很希望通过企业的被收购而获得巨额的现金)。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拼搏,最终使企业获取上市的资格,为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寻求到合适的平台。这样的企业、这样的管理者,是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企业被其他公司收购的。但开放的股票市场却为收购与被收购者提供了一切的便利条件。只要你选择了股票市场,你就得接受这个游戏规则。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2003年,南京金鹰国际集团在股票市场,历时两年时间,用巨额资金收购了南京新百近25%的股份,成为了南京新百的第一大股东,金鹰国际的董事长王恒先生兼任了南京新百的董事长,“国”字头的南京新百,一夜之间,改成了“私”子头。在收购期间,金鹰国际为了防止南京新百的反收购,金鹰国际也采取了一等系列的措施。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收购风险从企业上市的那天开始就客观存在,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一定要对收购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本企业的股票走势、价值有着敏锐的判断、分析能力,以从容面对收购风险来临时而发生的各种情况。

综上所述,利用股票筹资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股票价格背离其价值而造成的经营风险,二是股票市场的被收购风险。

(二)银行借款。

这种方式的融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都可操作。银行借款大致分为抵押借款和信用借款两类。但实际操作中,并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信用借款。银行借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此块资金的偿还上,借款属于债务性资金,到期必须偿还,否则将会引起法律纠纷。

银行借款是非上市公司筹资的主要方式。这些非上市公司无法利用发行股票筹集,而只能以企业自身的资源作为临时置换中介,以相对固定的借款利率向银行取得一定金额的借款。

1、抵押借款。这种形势的借款大都需要企业以房产等不动产作为抵押物,把这些资产的所有权让渡给银行,以换取银行的贷款。这种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筹资速度快。只要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物,银行会通过相关的资信调查及贷审会评议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放款(在相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银行会在15至30天内审核通过)。与公司上市相比较(公司上市一般要经历2到3年的时间),这种筹资方式无疑给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②借款弹性较大。借款弹性主要是指借款金额弹性与借款期限弹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的需要,拿出部分或全部不动产作为抵押物,以换取银行相当金额的借款,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这种借款额度的调控掌握在企业手中,可以使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安排资金的调度。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筹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整体资产的使用(增发股票除外),与银行借款相比,自然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

除了借款金额弹性的调控,企业还可以自主选择借款期限。近些年来,由于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完善,长期借款在一般企业几乎已不存在(国有企业、部分垄断企业由于某些特殊情况,还保留着超过一年期的长期借款),各家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都以一年期为上限,企业可以在此范围内,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决定向银行借款的期限,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企业的筹资成本。

③借款成本较低。与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相比较,向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借款利率相对固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年度净利润除了计提法定的准备金,其余金额,理论上全部要支付给股东。而各家银行向企业收取的借款利率都是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浮动的,相对成本较低,在当前市场状况下,都能被借款企业所接受的。

④除以上3点外,抵押借款也有他的缺点,那就是限制条件比较多,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借款的作用。顾名思义,抵押借款,必需有抵押物。而现在有相当的中、小型企业,有着较好的项目,但苦于尚处发展阶段,没有原始积累,也没有过多的实物资产,在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只能以限制生产为代价,减缓企业扩大经营的进程。虽然从06年开始,政府鼓励各家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由于硬性标准限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并未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远未达到政府期望的标准。这种情况也只有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信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后才能逐渐改观。

2、信用借款。这种借款形式在我国早期存在过,通过政府机关的出面,银行会向一些企业提供信用借款,但自从政府规定不允许为企业提供担保借款开始,真正的信用借款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大家所听到的信用借款,实质上是将抵押借款的一部分额度剥离了出来,对于企业而言,并没有增加实际的信用额度。

银行借款虽然是当今非上市公司的主要筹资方式,但也存在客观的风险性。那就是偿还性的风险。上面说了,很多企业因没有过多的抵押物,而很难向银行取得借款,而那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必需在某笔借款到期前取得相当的利润或争取到另一笔借款,才能偿还到期的借款。这就对企业的经营质量要求非常高,而现时情况中,大部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都是通过借新偿旧的方式来应付的。“现金流第一、利润第二”也是当今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在当前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的前提下,银行对于企业不能如期兑付的借款很少采取强制措施(如向法院申请该企业破产),延期偿还、展期借款等情况频频出现,银行往往在这些情况出现时妥协。这也是信用借款在我国尚不存在的主要原因。

(三)投资人追加投入。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由于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与所有者不是同一主体,所以将此类融资方式归入企业的外部融资。此类融资属于权益性资金,除企业破产清算,此块资金不需偿还。

这种筹资方式的产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初始资本不足,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发展。这种情况大都是投资者在刚开始投资某个领域时,以尝试的态度注入了少量资金,一段时间后,觉得此行业颇具前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追加资本投入。

2、为了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由于我国制度要求,企业对外投资,在企业资产上有一定的要求,故很多企业在不断的对外投资同时,需不断的增加自身的资本金,以满足对外投资的需要。

这种形式的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不是同一主体。综上所述,投资者都是基于经营良好的提前下,才追加投资的。而一个企业的好与否,或者说眼前或后期的好与否,经营者比投资者更加清楚。眼前的报表数据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决定了这种筹资风险的程度。纵有千里良驹,也需好伯乐相中。在当今社会中,因企业管理层的失误而导致企业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个良好的职业经理人,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将是今后投资者必需考虑的一个课题。

二、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只要企业本身有主观意愿,就可以达成的融资方式,这里所讲的“企业主观意愿”不是广义的,而是相对狭义的,如果用相对准确的词来解释的话,可以定义为:企业与自愿集资员工的主观意愿。企业实施内部融资,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企业资金短缺。

这类融资的企业往往资金异常紧张,员工集资款项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如企业不能扭转经营状况,集资员工很可能不能如期收回集资款。但此类融资与银行借款不同,集资员工与企业本身存在着某种利益和雇佣关系,不到万不得以,不会像银行那样,步入法律诉讼程序。

这种筹资方式在早期的国有企业出现的比较多,员工大都考虑着对企业的感情,对工龄、劳保、看病报销等种种福利的重视,而响应企业的集资号召,这类型的企业往往也是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员工集资款项通常没有风险。而在现在,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而存在,员工集资款项存在风险。一旦企业经营恶化到一定的程度,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因内部员工的不稳定而迅速下滑,而且会因此走向极端。

(二)企业效益较好。

这类融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企业缺资金,而是为了给广大员工提供变相的福利。由于此类企业本身并不缺资金,所募集的资金也大都闲置不用,因此不会引起到期的兑付风险。

借款筹资范文篇7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向银行支付罚息,低价拍卖抵押财产,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借款筹资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

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它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正是由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从而使得这种筹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使筹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此外,企业筹入资金的两大渠道的结构比例不合理,也会影响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大小,影响到借入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报酬期望的实现。因此,筹资风险具体有借入资金的风险、自有资金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企业筹资风险的形成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举债本身因素主要有负债规模、负债的利息率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等;举债之外的因素是指企业的经营风险、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我们把前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内因,而把后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外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税息前利润/(税息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借款来筹资,它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借款来筹资,则利息费用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并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长期借款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较高,而且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动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只好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且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筹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筹资风险。一方面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资信评估与筹资风险

资信评估是指对债务发行人的特定债务或相关负债在其有效期限内及时偿付的能力和意愿进行鉴定,或者说是对一个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守信程度及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它反映的是信用风险,即企业所拥有的风险程度(表现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从资信评估的概念可以得知,“资信评估”是对企业今后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进行鉴定,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企业的债务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筹资风险的分析就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一种判断。因此,对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是资信评估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筹资风险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和理财业绩的主要方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健康企业其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这样企业才有能力抗击各种风险,有实力迅速补偿风险造成的各种损失,否则企业将弱不禁风,随时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分析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仅看一至两个会计年度是不够的,它仅仅反映了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果,要将其若干年度的盈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客观地判断企业持续稳定的获利水平和创造能力。因此,盈利能力分析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筹资风险的前提条件,也是资信评估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经常要靠举债筹集其所需的资金,企业如果生产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能够及时归还其债务本息,就不致造成财务风险,而且企业还能从举债经营中获得盈利;但是如果缺乏按时偿还债务的准备和能力,企业便会陷入“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危及企业的生存。在我国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中评价偿债能力的指标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也说明偿债能力分析也是判断是否存在筹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3)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及其稳健性。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资本金,并通过最初资本金的运用获得盈利和积累,以扩大和增强企业的实力。企业资本金不仅要有稳定的来源,同时要有合理的构成,且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企业有关章程、制度的规定,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体现稳健经营、减少风险的原则;反之如果企业资金来源及构成混乱,企业的内部功能便会减弱,各种风险便会滋生、蔓延。如一个企业接受的投资多数为小轿车、室内装修、高级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资产,这种方式虽然增强了企业的实力,扩大了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但是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相对减少其盈利,进而增加其财务风险。

借款筹资范文篇8

[关键词]筹资;负债;筹资风险;风险规避

企业的筹资风险又称财物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以此为目的而进行的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付利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在市场瞬息万变的经济条件下,任何不利于企业的情况发生,都会使筹集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从而产生筹资风险。

一、产生筹资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所谓内因,即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主要有:

1.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高,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金利润率的变动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负债来筹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方式来筹资,则利息费用会有很大幅度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资金,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资金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举借长期资金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较高,而且还会有一定的限制性条款。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所谓外因,是指举债之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筹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筹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赢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及时、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当企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的实例说明,该企业破产并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其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不能按时偿还债务。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负债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另外,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是企业筹资风险的诱导因素。

二、筹资风险的规避

(一)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只有股权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是资金成本较高,收益也不能最大化。反之,如果没有股权资本,企业也不可能接收到负债性资本。如果负债资本多,企业的资金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风险却加大了。因此,应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筹措长期资本,成本较大、弹性小、风险小,而短期资本则与之相反。因此,企业在安排长、短期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一般来说,企业对筹资期限结构的安排主要有两种方式:中庸筹资法和保守筹资法。

1.中庸筹资法。这是经常用到的筹资方法,是指企业根据资产的变现日期,安排相应的筹资期限结构,使资产的偿付日期与资产的变现日期相匹配。在采用中庸筹资方法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产的短期性变动部分与季节性变动部分用短期负债筹措资金,长期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则通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等长期性资金予以解决。企业在采用中庸筹资法时,在当年,除安排长期借款外,就无需在淡季进行短期借款了,短期借款将用多余的现金偿还。当企业经营进入旺季需要资金时,可以进行短期借款,这样企业只有在需要资金的场合才去筹资。采用此种筹资政策,可使企业降低其无法偿还即将到期负债的风险。

2.保守筹资法。采用保守筹资法,企业不但以长期资金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而且还以长期资金来满足由于季节性或循环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或全部暂时性资产的资金需求。这样,企业在淡季时,由于对资金的需求下降,可以将闲置的资金投到短期有价证券上。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但可以赚到若干报酬,还可以将其部分变现,储存起来以备旺季时使用。但在旺季时,资金需求增加,因此,这时除了出售企业所储存的有价证券外,仍然还要使用少量的短期信用才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其临时性资金的需求。

(三)科学预测利率及汇率的变动。利率变动主要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动和物价上涨率以及政策干预引起的。利率的经常变动给企业的筹资带来很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根据利率的走势,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作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量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措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另外,应积极使用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如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

金融市场上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主要是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变化和货币供求状况的变化。因此从预测汇率变动趋势入手,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规避筹资过程中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一是注意债务分散,即借款和还款时间不要过于集中,以防止汇率短时间内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债务增加。另外,债务的货种结构要合理,尽可能分散为几种货币。二是实行“配对管理”,尽可能使借款货币、用款货币与还款货币相一致。三是妥善选择筹资中的货币,并注意货币币种与汇率的搭配选择,争取借“硬”货币,还“软”货币。四是在合同中加例保值条款。五是运用金融工具如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和货币期货交易来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借款筹资范文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筹资决策;税收筹划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价值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通过企业投资、筹资活动的财务决策和资产、成本费用、收益分配的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税收的征收无疑增加了企业负担,减少了企业的既得利益,因此,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税收筹划,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出发点。

筹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无论从何种渠道取得,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而企业筹资的目标是在满足自身资金需要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当的渠道、方式,取得资金,以实现最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由于不同的筹资渠道税收规定不相同,其税后资金成本和风险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对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进行研究。

1筹资决策中税收筹划应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税收筹划一般是通过降低税收成本和延迟纳税两种基本方法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取得“节税”的收益,而选择低税负的纳税方案又包括税收负担的规进和税收负担由高向低的转换。因此,企业筹划获取节税利益的途径主要有企业税收负担的规避、企业税收负担从高向低的转换和企业纳税期的滞延等三种。

应认识到,作为财务管理子系统,税收筹划必须是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进行的节税活动。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可单纯的追求税负绝对额的降低而忽视因该方案导致的其他相关成本和收入变动与财务风险变化,必须考虑筹划方案能否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的相对增长。一般来说,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将使企业获得额外税收利益,但同时将由此产生额外费用,只有当税收筹划方案导致的税收利益增长大于相关成本增长,产生相对收益增长且财务风险变动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可接受的合理方案,否则应被拒绝。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结构,主要指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构成比例关系。不同的筹资方式会使企业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记入财务费用能抵扣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应减少应纳所得税额,产生了节税效应。由于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将导致正负效应两种情况的存在:如果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比率越高,其节税效果越明显,将提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作用。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会加大。当负债的成本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时,将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筹资反而达不到节税的目的。

由此可见,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的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的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影响着企业纳税的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税后收益的实现水平。合理的筹资结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获得更大的税后权益资本收益率。在筹资中,由于税收条件的既定,资本结构成为影响企业税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企业筹资决策中应从税后成本这一角度来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充分考虑资本风险、筹资成本,利用负债筹资实现节税目标时必须建立在追求最佳资本结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处理负债筹资的度。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用全局的观点分析谋求,企业总体税负降低——税收筹划的根本出发点要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相一致。

2合理调整筹资结构,以实现节税与所有者总体收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企业筹资方式分为负债筹资(包括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发行债券)和权益筹资(包括企业自我积累、发行股票)和其他筹资(如租赁)三种类型。因此,筹资决策中必须从税收筹划角度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法,实现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内部筹资(如关联方之间筹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涉及的人员、机构较多,企业之间的相互拆借在利率和回收期的确定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弹性和回旋余地,这就为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和实现税收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运作空间,税收筹划效果最好;向金融机构借款,企业可以利用与金融机构的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寻求一定规模的税负减轻,减税效应较好;自我积累由于资金拥有与使用者融为一体,税收负担难以转嫁与分摊,因而往往难以实现税收筹划。

2.1负债筹资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的减税效应好,企业应在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率能稳定实现的前提下,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下,尽可能利用负债筹资,但在实践中,应注意我国所得税法对税收支出影响很大的几个规定:

(1)借款利息资本化问题。如果为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指竣工结算前)或开发、购置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企业开办期间的利息支出等,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不得直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因此这一部分借款利息没有减税效应。企业为避免借款费用过多地计人资产人账价值,一方面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合理安排建设资金,避免浪费开支,从而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人财务费用的份额,以便直接冲抵当期损益,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

(2)借款利息税前扣除额按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如果企业之间在资金拆借活动中人为地过分抬高利率,对纳税而言是无效的。

(3)企业内部筹资中应注意,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2.2租赁筹资分析

(1)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由于其较强的减税效果在税收筹划中有很大的价值。就出租方而言,出租既可以减少使用与管理机器设备所需追加的投入,又可以获得租金收入,而租金收入适用于税负较低的营业税,这比产品销售收入所适用的增值税税负低。就承租方而言,租赁既可以避免因长期占压资金而带来的风险,又可通过租金的支付,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减轻实际税负。

(2)在两种租赁方式中,融资租赁是为了满足企业融通资金添置资产的需要而开展的租赁业务。企业选择该种融资方式无需求助于资本市场即可达到融资的目的,且有助于加快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因此它比经营租赁更有节税、避税效应。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加速折旧,该筹资方式可节约较多的现金流量,对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理财环境,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更为有利。

租赁筹资在同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独立核算的情况下有较大的税收筹划空间。

2.3商业信用筹资

借款筹资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筹资决策;税收筹划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价值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通过企业投资、筹资活动的财务决策和资产、成本费用、收益分配的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税收的征收无疑增加了企业负担,减少了企业的既得利益,因此,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税收筹划,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出发点。

筹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无论从何种渠道取得,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而企业筹资的目标是在满足自身资金需要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当的渠道、方式,取得资金,以实现最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由于不同的筹资渠道税收规定不相同,其税后资金成本和风险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对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进行研究。

1筹资决策中税收筹划应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税收筹划一般是通过降低税收成本和延迟纳税两种基本方法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取得“节税”的收益,而选择低税负的纳税方案又包括税收负担的规进和税收负担由高向低的转换。因此,企业筹划获取节税利益的途径主要有企业税收负担的规避、企业税收负担从高向低的转换和企业纳税期的滞延等三种。

应认识到,作为财务管理子系统,税收筹划必须是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进行的节税活动。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可单纯的追求税负绝对额的降低而忽视因该方案导致的其他相关成本和收入变动与财务风险变化,必须考虑筹划方案能否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的相对增长。一般来说,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将使企业获得额外税收利益,但同时将由此产生额外费用,只有当税收筹划方案导致的税收利益增长大于相关成本增长,产生相对收益增长且财务风险变动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可接受的合理方案,否则应被拒绝。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结构,主要指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构成比例关系。不同的筹资方式会使企业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记入财务费用能抵扣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应减少应纳所得税额,产生了节税效应。由于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将导致正负效应两种情况的存在:如果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比率越高,其节税效果越明显,将提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作用。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会加大。当负债的成本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时,将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筹资反而达不到节税的目的。

由此可见,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的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的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影响着企业纳税的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税后收益的实现水平。合理的筹资结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获得更大的税后权益资本收益率。在筹资中,由于税收条件的既定,资本结构成为影响企业税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企业筹资决策中应从税后成本这一角度来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充分考虑资本风险、筹资成本,利用负债筹资实现节税目标时必须建立在追求最佳资本结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处理负债筹资的度。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用全局的观点分析谋求,企业总体税负降低——税收筹划的根本出发点要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相一致。

2合理调整筹资结构,以实现节税与所有者总体收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企业筹资方式分为负债筹资(包括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发行债券)和权益筹资(包括企业自我积累、发行股票)和其他筹资(如租赁)三种类型。因此,筹资决策中必须从税收筹划角度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法,实现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内部筹资(如关联方之间筹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涉及的人员、机构较多,企业之间的相互拆借在利率和回收期的确定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弹性和回旋余地,这就为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和实现税收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运作空间,税收筹划效果最好;向金融机构借款,企业可以利用与金融机构的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寻求一定规模的税负减轻,减税效应较好;自我积累由于资金拥有与使用者融为一体,税收负担难以转嫁与分摊,因而往往难以实现税收筹划。

2.1负债筹资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的减税效应好,企业应在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率能稳定实现的前提下,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下,尽可能利用负债筹资,但在实践中,应注意我国所得税法对税收支出影响很大的几个规定:

(1)借款利息资本化问题。如果为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指竣工结算前)或开发、购置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企业开办期间的利息支出等,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不得直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因此这一部分借款利息没有减税效应。企业为避免借款费用过多地计人资产人账价值,一方面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合理安排建设资金,避免浪费开支,从而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人财务费用的份额,以便直接冲抵当期损益,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

(2)借款利息税前扣除额按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如果企业之间在资金拆借活动中人为地过分抬高利率,对纳税而言是无效的。

(3)企业内部筹资中应注意,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2.2租赁筹资分析

(1)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由于其较强的减税效果在税收筹划中有很大的价值。就出租方而言,出租既可以减少使用与管理机器设备所需追加的投入,又可以获得租金收入,而租金收入适用于税负较低的营业税,这比产品销售收入所适用的增值税税负低。就承租方而言,租赁既可以避免因长期占压资金而带来的风险,又可通过租金的支付,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减轻实际税负。

(2)在两种租赁方式中,融资租赁是为了满足企业融通资金添置资产的需要而开展的租赁业务。企业选择该种融资方式无需求助于资本市场即可达到融资的目的,且有助于加快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因此它比经营租赁更有节税、避税效应。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加速折旧,该筹资方式可节约较多的现金流量,对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理财环境,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更为有利。

租赁筹资在同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独立核算的情况下有较大的税收筹划空间。

2.3商业信用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