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十篇

时间:2023-07-09 09:17:09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1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与要求,我校设计“暑假8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4周”合为一体共15周的专业综合实习,通过4年的实践探索表明,该实习模式有效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但学生在长时间实习中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大,是实习改革深入的重大阻碍。针对实习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安全教育、购买实习保险、动态安全监控等方面进行预防和保障,并呼吁政府出台有关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降低学生实习过程中高校承担的风险,让企业、学生、高校解除实习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习;安全;风险;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原来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培养模式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1]。土木工程项目一般投资比较大、涉及范围和部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这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革提出了“生产实习3周+暑假8周+毕业实习4周”实习模式,从2011年至今连续4年进行新实践模式探索[3-5],发现深入开展实践改革最大的阻碍在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学校、企业、学生的责权利不清晰,没有切实的政策、法律作为保障,使得三方均无法全身心投入实习过程中。我校针对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探索采取安全预防教育、购买实习保险、制定动态监控模式等措施进行改善,实习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但根本保障在于政府出台相关学生实习的政策,才得以解除企业、高校、学生的后顾之忧。

1实习学生安全隐患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学生主要分布在道路、桥梁、隧道与房建等方向的施工、设计、监理等工作,从事材料试验检测、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技术指导、CAD绘图、概预算编制、工程量计量、资料整理等专业工作,80%以上学生均参与到施工环节的实习中。施工环节受自然条件、施工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大,是人生安全问题较为凸出的环节,隐含着较大的安全风险。1.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在校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具有特殊性,是教育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交叉,造成实习学生法律属性不明确。我国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资格认定主要包涵三个方面[6-7]:1)满足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条件(年满16周岁);2)作为劳动者应具有的劳动能力;3)建立了劳动关系。要同时满足这3条才受到《劳动法》保护。实习学生主要不满足第三条。因为学生实习主要是积累实践经验,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机会,不可能与正式职工一样签订劳务合同,提供同等保障,虽然有些单位会给实习学生提供一些劳动补助,但非正式工资,所以实习学生不是劳动者,与实习单位无法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1.2学生安全意识不足学生作为实习身份进入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很难完全按照正式员工要求,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纪律、工作责任感等不够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易导致安全事故产生。

1.3学校安全管理执行困难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习分散性大,具有实习岗位分散、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地点分散等特点,学校无法统一管理,需要提供一对一的安全管理,实习时间越长,学校学生安全管理的挑战越大。

1.4企业安全管理差异性大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企业,且有国有、私有企业之分,不同类型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执行力度不一样,有些企业自我安全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这些单位实习安全隐患也会比较大。

2实习安全保障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不低于15周,为了确保实习学生的实习安全,学校特制定了实习安全保障体系,见图1。

3实习安全保障措施特点

图1所示的专业综合实习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分为3块: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实习过程安全动态监控、实习保险保障等。主要从预防、过程控制、应急处理、保险保障等四个方面进行安全风险防范。该实习安全保障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3.1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切实对学生实习联系阶段至结束阶段全过程进行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实习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学生家长、指导教师、指导工程师、企业、高校等涉及的相关人员及管理单位全员参与,并签订安全责任书,让学生主动意识到实习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全员参与编织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网络,及时动态监控学生实习安全状况。

3.2切实保障,责权利明确我校为确保实习单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共同考虑,为每位学生在实习期间购买高额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确保学生实习期间大小安全问题均能得到足够的经济保障,降低各方的安全风险。学生实习期间,学生监护人、指导教师、学生本人、实习单位、高校各方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确保学生实习正常进行。总体上,学生实习属于学校教育范畴,高校相应承担的风险和成本比较高,若让实习单位承担风险偏高,高校实习工作的安全将存在困难。

4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需要国家、学生、家长、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专业综合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我校制定的实习安全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实习人生安全,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得以提高,但要深入开展实习改革,没有国家制度的根本保障,高校将承担过高的实习风险,实习改革工作将止步不前,企业、高校、学生将都将无法放开脚步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志军,孙建伟.提高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质量措施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112-114.

[2]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40-43.

[3]聂忆华,钟新谷,王齐仁,等.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捆绑模式改革[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11(上):14-15.

[4]YihuaNIE,QirenWANG,XinguZHONG,LifangLIU.ThePracticeStudyonCognitionPracticeEfficientModelinCivilEngineeringProfession[R].The3rdTeachingSeminarsonHigherEduc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Courses(HESEC),Harbin,2013(12):1065-1068.

[5]聂忆华,钟新谷.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模式实施情况调查与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40):74-75.

[6]王雪丽,闫志刚.引入保险机制,确保实习安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114-116.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2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南京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日益成为推动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工伤发生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保证其最大限度的恢复生产力,成为南京市工伤保险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提出完善南京市工伤保险的政策建议。

1调查方法

为了解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本调查随机选择秦淮、白下、玄武、建邺等4个区作为南京市主城区的代表,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安全生产情况、政策听说情况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工伤保险改革的建议等4个方面内容。本调查共发出问卷320份,实际回收问卷320份,有效问卷率100%。

2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

2.1基本情况

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普遍为初中(43.1%),其次是高中(22.5%)、小学(18.8%),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他们的收入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调查显示,接近60%的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其中包括8.1%的人收入低于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850元)。在务工形式来看,被企业(单位)招用在固定岗位就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5.2%,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灵活就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4.8%。

2.2安全生产情况

一是工作安全状况、保障措施较好。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情况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目前工作的安全状况及安全保障措施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主要与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大部分被访者都是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工作本身的安全性好、工伤事故发生少。二是安全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但是在被调查者中,接受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仅占到总人数的51.2%,还有近1/2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这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接受过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基本上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保安、门卫等相对安全职业的人员,而从事建筑、安装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并没有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三是健康检查和安全保障措施。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而在调查中,只有1/2左右的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80.63%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对自己目前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满意或比较满意,13.12%的人表示对目前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太满意,只有6.25%的人对目前的安全保障措施不满意。四是疲劳加班。南京市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态相对较好。1/2以上(60.9%)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多数情况下他们不需要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还必须加班工作,33.8%的人则表示,有时候即使已经极度疲劳,还是要加班工作,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餐饮行业等服务业,他们在生意淡季时清闲,但是在旺季就要加班加点。

2.3对工伤保险政策的了解及实施情况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对工伤保险相关政策知之甚少。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伤保险条例》、“农民工平安计划”、《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等几项与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切身相关的工伤保险政策中,有1/2的外来务工人员一项政策都没听说过,还有32%人只听说过其中1项。而法律意识薄弱,将直接影响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工伤保障责任的承担问题。41.56%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伤保障的责任应由单位承担,20%的人认为应由单位和政府共同承担,12.5%的人认为工伤保障责任应该由政府、单位和个人3方共担。三是工伤保险率。在320名被调查者中只有19.69%的人参加了工伤保险,而另外79.69%的人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很低。在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有21.77%的人是没有与用人的单位签劳动合同,13.28%的人虽然签了劳动合同,但合同中并没有有关工伤保险的相关条款,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包括3.76%不知道工伤保险、不知道办理途径等,因为对工伤保险缺乏了解而没有办理。

3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了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现状中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知识欠缺,工伤保险维权意识和能力差;三是用人单位安全培训不到位。因此,应完善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制度。

4对策

4.1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虽然国家规定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对工资待遇要求比较短视等原因,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参保率很低。因此,必须强化政府在工伤保险工作层面上的监督和规范职能采取各种强制甚至惩罚措施,强制雇主为雇员办理工伤保险,防止出现用人单位在工伤保险方面的逃保、漏保现象。

4.2强化工伤保险法制宣传,加强法制教育

只有具备熟悉工伤保险法律常识,劳动者才有意识和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大工伤保险法制宣传力度,在社会群众,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进行广泛宣传,工会等部门也有责任协助进行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相关知识,使其与雇主签订劳动或劳务合同时知道要求雇之为自己办理工伤保险[1,2]。

4.3加强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工伤预防能大大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进而减少工伤康复和补偿的压力,降低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同时,积极预防也减轻了劳动者的恐慌和压力,使其持续有效地进行生产工作,减少了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而导致生产停止而带来的损失[3,4]。政府应监督用人单位健康安全教育情况,强制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3

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为切实加强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现就秋季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理,严格审批,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县教育局和各学区、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勤工俭学和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教财司[*]4号)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切实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坚决杜绝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的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要制定严格的活动计划和安全预案上报上级部门,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严禁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其年龄、生理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和缺乏安全保障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严禁学校、教师未经批准私自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严禁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向学生下达创收任务;要严格控制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禁止安排学生超时劳动,从事高强度劳动。

二、强化教育,预防为主,切实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各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区、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要采取简报、图片展、知识竞赛、主题报告会、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部宣传各类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消防、交通法规,遵守安全制度、遵守学校纪律,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要组织开展安全演练,重点组织灭火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疏散演练等,以现场演练教育师生掌握自防自救的基本技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师生员工应对各种危险情况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保证学校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平稳进行。

三、精心组织,落实措施,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进行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4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 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 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 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 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 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5

一、整合多方资源,形成部门合力

市直相关单位都要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职责。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顾全大局,服务大局,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发改委、教育局要统筹规划,整合职教资源,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大对远城区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搭建平台;市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在努力争取国家“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补助资金的前提下,按照年度培训目标任务,确保市级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市农业、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要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培训任务,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和扩大中专(技校)教育,推行“双证制”,各履其责,各记其功,团结协作,确保政府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年度目标

年度转移培训工作的重点一是要确保完成2.5万人的转移培训任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二是积极推行“双证制”教育,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顺利转岗就业;三是加大资金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通过减免学费,努力扩大中专(技校)教育规模,采取“长、稳、高”的培训转移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永久转移。围绕以上工作重点,市直相关部门都要做好计划安排,保证资金投入。按照培训资金渠道不变,年度目标任务打通,补助资金落实到人的办法,将20*年农业部门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教育部门实施的“双证制”教育、扶贫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培训以及扩大中专(技校)教育全部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实行部门安排资金组织培训,全市统一归口管理。根据市政府协调会议研究决定,由劳动保障部门安排资金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0.7万人;教育部门安排资金,完成农村“两后生”试行“双证制”教育0.5万人;扶贫部门安排资金,完成“雨露计划”培训0.2万人;农业部门安排资金,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1万人。对年度受训人员,劳动保障部门要对符合减免条件的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收费予以减免。各部门执行结果,每季末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农转办)备案。

三、严格补助标准,实施规范管理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

*市农业户籍人员参加技能培训,要严格按武财社[20*]310号文件精神,规范管理,确定培训对象、申报程度、享受条件,培训时间不低于180个学时。补助标准:中心城区600元/人,远城区500元/人。

2.“两后生”试行“双证制”教育(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市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培训时间半年,补助标准400元/人。

3.“雨露计划”培训(市扶贫办组织实施)

*市老区贫困地区农业户籍23岁以下人员,培训时间1~3个月,补助标准500元/人。

4.“阳光工程”培训(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市农业户籍人员,普通工种培训时间1~3个月,补助标准300元/人;制造业培训时间半年以上,补助标准500元~800元/人。

以上各类培训,由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实行规范管理。各类培训要重点面向农村新增劳动力,面向需求,合理引导,对“两后生”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所有符合条件的参训农村劳动力只能享受一次政府培训补助。

四、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中职规模

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长、稳、高”转移和培养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农民需要,扩大中职(技校)规模势在必行。结合*市实际情况,提出措施如下:

(一)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资助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捆绑中央、省、市资金,按照武教职成[20*]4号文件规定,通过对贫困生和特困生实施资助,确保其顺利接受中职(技校)教育。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6

一、城乡统筹就业成效显著

(一)以就业促增收效果明显

截止今年5月底,该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4%。其中,市外劳务输出3.7万人,今年新增3359人;市内转移、就地就近城镇及非农产业安置就业4.6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年创劳务纯收入8000万元以上。台营镇是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重点乡镇,1998年就开始实施"劳务输出助农奔富路计划"。1998年至*年累计输出劳力7000余人,占全镇总劳力的31%,实现劳务输出年均纯收入1800余万元,占到家庭年均纯收入的40%以上。*年全镇劳务输出总收入为4578万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850元,占总收入的42.2%,部分农民工打工收入占全年家庭总收入的50—70%。

(二)城乡统筹就业框架基本形成

该县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实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就业政策。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逐步取消地域、身份、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打破城乡就业二元化格局。二是统一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全县14个农村乡镇全部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基本做到"六到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掌握本地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三是统一就业服务。职业介绍机构实现中心城区有市场、农村镇有劳动力市场网点的框架体系。用人单位招用工和劳动者求职能够得到就地就近服务。城乡劳动者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按照全县统一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接受就业服务。城乡各类企业基本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行用工登记备案。劳动监察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劳动纠纷,依法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侵害职工利益的事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外出务工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得到了全面的组织开展。

二、创新机制,构建城乡统筹就业系统工程

(一)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狠抓责任落实

坚持把长效管理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环节,做到了四个强化: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近年来该县始终把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列入政府"50项管理目标"和"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从今年起,更是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反映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也把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作为当年头等大事来议,县委考核办还将试点工作列入对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并不断加大考核比重。每年年初以任务书、责任状的形式及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量化奖励办法,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实行精神与物质奖励。二是强化资金保障。为夯实城乡统筹就业的经济基础,今年县政府分别从三个途径来拓宽资金来源:财政预算安排。主要是县财政进一步增加相关资金安排,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从土地流转收益和村镇集体经济分红中筹措资金。调整农村扶贫资金等的使用方向,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组织输出。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构建起以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职业介绍所为依托、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市场就业体系。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县级劳动力市场交流大厅,*年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次。四是强化部门协调。由县政府牵头,通过建立督导调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等有关工作制度,在劳动保障、财政、农业、公安、经贸、建设、旅游等部门中间形成一种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分别从创造岗位、提供服务、维护权益等不同角度,共同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长效促进机制,狠抓措施落实

坚持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抓好三项措施:一是加大本地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和扶持适合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型企业等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组建社区服务中心和其它商业实体,开发小区保洁、保安、护绿、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有效调控政府援助的公益性岗位资源,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大力开展城乡联动、专场招聘等活动,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必要条件。切实做到了加快经济发展,吸纳一批;扩大种养基地,转移一批;配套城镇建设,新增一批;政府购买岗位,安置一批;组织向外拓展,输出一批;定向技能培训,推荐一批;畅通灵活就业渠道,推进一批;集中市镇财力,保障一批。二是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进一步完善"梯度开发"战略,大力实施"基地输出"模式,提高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程度。该县在实施"基地输出"模式过程中,进一步尝试建立劳务协作区,加强劳动力输出输入两地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沟通和就业管理服务措施的协调,实现输出稳定化、规模化,着力塑造"品牌劳务",提升抚宁劳动力的整体形象,在区域就业市场上站稳脚跟。几年来,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和就业服务部门的科学规划和实地考察,该县相继建立了北戴河、京津、青岛等三个重点外派劳务输出基地,三个基地分别以餐饮服务、服装加工、保安和远洋渔业为主打项目,人员由我方以订单式培训的形式进行输送,年输出量在700人左右。目前,类似"抚宁服务员"、"骊城保安"这样的称谓已经在一些外地就业市场上叫响了。截止*年6月,该县本年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3359人次,累计完成劳务输出37319人次,常年在外务工人数为33960人。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首先,整合现有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经过努力,目前,全县已经整合设立17个培训基地,培训内容覆盖5大类20多个专业,形成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三家机构为龙头,以各镇级培训机构为依托的职业培训教育网络。其次,以"订单式"培训为模版,按照"规范、对路、适用、专业"的要求,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与该县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相结合的培训新机制。通过培训机构与劳动力输出服务部门建立"产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切实加强了各类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就业成效。今年截至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69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7

安全工作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在工作中,我注重把安全工作纳入班级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学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做好安全工作,就必须有章可循,确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定期出版墙报、专栏,定期开展广播,刊登、播出安全知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课等开展安全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我将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制度。每天都要组织值日队对校门口、校园等地方的巡逻,节假日都要做好防盗、防火等工作,每天放学都组织值日队维持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发现重要情况,及时上报,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3、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

学期开始对班级每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供电等更要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气设备、电线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

4、总结经验

每学期都要对班级安全工作进行总结,积累经验,找出差距,不断完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

三、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及分工:

(一)组织与制度: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管理机构,构建班级安全管理网络健全。

2.制订本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预案。

3.制订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二)宣传教育:

1.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的工作。

2.综合学科教学,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安全教育内容真正进课堂。

(三)交通安全

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小学生交通安全小黄帽活动,学校邀请交通部门有关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讲座。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3.消防安全工作:学校建筑物必须按照现行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疏散楼梯,做到不锁闭、不封堵、不占用,

4.经常检查电器设备和消防设施,发现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

(四)活动安全:

1、 杜绝学生课间奔跑,打闹现象。

2、 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对教室以及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学生用电,用水以及其他方面不存在安全隐患。

3、 杜绝学生携带刀具,棍棒,爆炸品等物品进入学校。

4、结合安全教育周、 119 消防日、禁毒宣传教育及放学前一分钟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等多方面教育。

5.组织参加各种集体外出活动,都必须制订相应的措施和安全预案,确定安全负责人,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6.春游、秋游活动必须坚持安全、就近、就地、徒步的原则,严格实施审批制度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工作无保障,不得组织春游、秋游。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8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务工人员提供合法保障为宗旨,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目标,全力打造平安工地,努力为务工人员提供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

通过在建筑工地张贴宣传横幅、开辟宣传专栏,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宣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农民工“三级教育”和农民工业校的有利条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二)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施建筑工地项目法人负责制。各建筑工地项目法人要全面负责本工程平安工地的创建工作,加强本工程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各项责任和制度的落实。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切实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监管

市、区县各级建设安全监管机构要结合联合检查及日常巡查,加大对工程项目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检查和执法力度。对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程,该停工的停工、该查封的查封;对于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或以包代管的施工企业,该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律进行暂扣或吊销,绝不手软。

(四)加大对事故责任单位及人员的查处力度

对因安全管理不善而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将从严对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教育警示施工单位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确保安全工作认真落实。

(五)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各建筑施工企业要抓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置门卫,外来人员实行登记,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无积水,材料堆放整齐,确保工地大门、围墙符合要求,生活设施符合标准。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各建筑工地检查施工单位文明施工情况,维护工地良好的工作秩序。

(六)强化建筑工地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落实

完善建筑工地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施工企业必须按规定为工地一线务工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增强施工单位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减轻企业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矛盾纠纷,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建筑工地社会治安管理

施工企业要要加强对各建筑工地的外来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并邀请公安部门对各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工地要指定兼职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状况,建立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努力将各种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

(八)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

总承包企业必须使用有资质的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严禁“包工头”和无资质的单位承接建筑劳务分包工程。

(九)严格劳务用工管理

凡建筑用工单位使用的劳务用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切实保障劳务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对劳务用工人员的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和法制教育工作

通过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务用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劳务作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不断增强劳务用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劳务作业人员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意识。

(十一)加强对外埠劳务分包企业进哈备案的监督管理

凡外埠进哈劳务分包企业,需持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证件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签订《哈尔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对刑满释放人员和劳动教养除人员进行排查,极时消除不安定因素。

(十二)实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完善建筑务工人员纠纷排查调处体系

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施工许可证前,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否则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清欠机构,及时排查调处务工人员的各种纠纷,保证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十三)加强建筑工地的检查指导工作

采取建筑市场秩序集中检查、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在建项目实施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督办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未执行相关劳务用工制度情况。

三、组织领导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局《关于“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现的实施方案》等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万善片区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结合****区“尚善”特色教育的实际,特制订《****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大会的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主题

“五育合一谋新篇,尚善教育创特色”。

三、实施目标

将“五育合一”与“尚善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在“德、智、体、美、劳”中深化“善行、善教、善炼、善艺、善劳”五善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现、学校特色发展、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善行树人——七彩德育立德

将“善行”教育融入七彩德育之中,做到:学校“善于推行”七彩德育,工作有新思路,做七彩德育的倡导者;教师“善于执行”七彩德育,做法有新举措,做七彩德育的执行者;学生“善于践行”七彩德育,行为有新变化,做七彩德育的参与者。完善“善行树人”及“七彩德育立德”工作体系,制订“学校推行、教师执行、学生践行”“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思路,通过学科渗透、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等,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开展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心理健康、生态文明、传统文化、乐学进取、性格培塑等方面的教育。结合“善行”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教育之恩、感恩祖国培育之恩、感恩社会帮助之恩、感恩他人关怀之恩、感恩大自然绿色之恩;加强品德修养教育、绿色行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增强学生善行意识;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二)善教利学——三活课堂增智

建立“活化资源、活用教法、活力展现”三活课堂教学体系和“四善五环”的教学模式,将“善教”融入三活课堂之中,让教师善于教书育人,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教师“善教”:通过读好理论书、练好基本功、写好小随笔、做好小课题,让教师善于活化资源;通过组好团、选好人、磨好课、建好库,让教师善于活用教材;围绕教与学的技巧与策略,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抓好入职教师入格课,成长教师研讨课,成熟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引领课,让教师善于活用教法。学生“利学”:通过“课前重预习、课中重善思、课后重巩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实施合作探究,让课堂动起来;抓好多样化练习,让课堂实起来;开展多元化评价,让课堂活起来。通过三活课堂,达到善教利学的工作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精神。

(三)善炼强身——阳光运动健体

将师生善于运动锻炼、乐于强身健体的积极性引导到阳光运动上来,做到:上好体育课、建好运动队、开展好大课间、举办好体育节等,激发师生阳光运动、善于锻炼、乐于健体的积极性。围绕健康第一,科学安排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阳光体育课,合理设计运动负荷,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阳光大课间,根据学校和季节、气候特点,融入体操、舞蹈、趣味游戏、健康跑、球类活动等内容,开展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阳光体育节,每年开展体育节活动,通过项目竞赛,活动展示,传承体育精神,激发学校活力。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长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道德和意志品质。

(四)善艺雅情——文化艺术育美

将学生善于文学、音乐、器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等兴趣爱好融入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做到:师生人人积极参与,生生个个掌握1项以上艺术技能,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和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能力。强化美育课程,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打造美育文化,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营造美的环境,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传承本土竹丝画帘、剪纸等优秀民间艺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开展美育活动,开展校园艺术活动,组建特色艺术团队,通过文学、音乐、书画、舞蹈、戏剧等进行艺术教育,举办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五)善劳养志——综合实践培劳

将劳动教育和劳动体验融入综合实践之中,做到:在学校善于做好校务劳动、在家里善于自觉完成家务劳动、在社会善于体验公益劳动,从而感受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快乐、珍惜劳动成果。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善于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家庭劳动教育安排家庭服务弹性任务,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抓好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和劳动实践。学校劳动教育通过课堂传授劳动知识,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建立劳动基地,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社会劳动实践重点落实学生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增强学生劳动意识。通过综合实践劳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塑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9月)

成立****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与落实。开展工作调研,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座谈会,完成方案论证。印发实施方案,召开校长工作会,加强实施方案宣传。在万善小学县级重点校的基础上,确定宝箴塞小学、万善初中、金牛小学、宝箴塞初中、万隆小学为片区重点校。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校推进相结合,召开专题会,指导各学校制订实施方案、设计各类工作表册及活动记录。

(二)实践探索阶段(2019年10月-2021年8月)

各学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以万善小学为示范引领,以宝箴塞小学、万善初中、金牛小学、宝箴塞初中、万隆小学为辐射带动,在片区各学校全面开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邀请专家引领、强化教师培训、美化校园环境、健全保障措施,围绕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审美素养、弘扬劳动精神”五个方面开展研究,重点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形成学校品牌,重点学校加强探索,形成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炼实践成果。召开县、片“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现场会,总结推进工作。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

(三)总结提炼阶段(2021年9月—2022年8月)

将实践探索阶段形成的成果在全县和片区推广,探索“立德树人、增智利学、健体强身、育美雅情、培劳养志”等方面的途径,建立“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有机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本阶段以****区为单位,组织每学期2次片区的现场会,承办每学期1次县级的现场会,推动“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力争在育人方式上有新突破,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上有新进展,在体育项目上有新特色,在艺团活动上有新形式,在劳动实践上有新举措。召开工作表彰会,全面总结万善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启动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

(四)推广深化阶段(2022年9月—)

全面总结整理“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成果,构建完善的“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人心。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坚持特色立校,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建立学校评价标准,对片区学校进行考核评估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区主任任组长,责任区各督学、片区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领导小组。陈世万负责责任区方案的制订,片区工作的安排布置和推进工作;陈学毅具体负责片区学校工作的推进及各学校七彩德育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卢杰负责各学校三活课堂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舒展负责各学校阳光运动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张敏负责各学校文化艺术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陈国华负责各学校综合实践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德育办,由德育专干陈学毅任办公室主任,责任区各相关督学、学校分管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日常工作。各学校赓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五育的五个方面的工作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并设计好活动记录表、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确保工作贯彻到位、执行有力、推进明显,成效显著。

(二)制度保障。建立奖励机制。对工作推动有力,成效明显的个人和集体,责任区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各学校在名师评选、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年终绩效奖金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公开科学透明的评价机制,细化评价指标、考核要点和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案。建立工作督查机制,明确本项工作为当前和今后教育的重点工作,责任区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责任区对学校的民主测评,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三)人才保障。责任区组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专家团队,聘请教研室、教改办、教育股、艺体卫股、县城学校名师、片区名师为专家队成员,定期研究和指导责任区和学校的工作。各学校制订新教师、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分层培养目标,明确“县、片、校”三级教师培养职责。加强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建好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方法手段多样、关注学生成长的班主任队伍;建成一支业务素质精湛、课堂充满活力、家长社会认可的教师队伍。工作室通过团队行动,围绕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发展与实践,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目标。

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其他国家发展进程的教训,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现阶段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新理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笔者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中,深刻领会到科学发展观对指导和推进我们劳动教养工作,实现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创新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此谈一点个人学习体会,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从科学发展观看现行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一)从以人为本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保证公民权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劳教工作创建40多年来,虽然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保证公民权利方面确实不够。

1、劳动教养对象的随意性

某些公安机关的少数执法人员缺乏尊重公民基本人权的意识,随意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在执法中,将一些不能及时侦破的疑难、复杂案件和共同犯罪中主、从犯抓捕时间不一致的犯罪嫌疑人,先暂时报送劳动教养,由劳教所“代行关押”,以期解决羁押期与案件侦破时间的矛盾,从而造成“以教代刑”现象的发生,结果是把一些不够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送进了劳教所。①

2、决定劳动教养缺乏严肃的法律程序、法律监督

劳动教养制度名义上是由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行使劳动教养决定权,实际上由公安机关内的法制机构独家行使处罚权,可以不经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少数执法人员利用劳教这一手段随意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劳动教养决定作出后,被处罚人往往无处申诉和辩解,《行政诉讼法》施行后,被处罚人不服劳动教养决定,虽可以向法院,但不停止执行,严重侵犯了公民人身权利。②

3、执行手段与监狱罪犯十分相似

长期以来,劳教场所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一直沿袭狱政的管理模式,没有从两者的性质上加以区分,都是奉行“收得下,关得住,跑不了”的思想,重视严格管理,忽略区别对待。除了在同等条件下,奖惩有所区别外,其他方面的处遇均差别不大,对劳教人员在所区范围内的人身自由权限制很大,重视管理的处罚性,忽略管理的教育性。有人就说劳教所是“二劳改”。

(二)从协调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冲突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1957年8月3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1979年11月29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82年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决定》、《规定》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办法》属于行政规章,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相互矛盾的冲突。

1、与《宪法》的冲突

《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劳动教养制度规定的是属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点与《宪法》精神有冲突。

2、与《行政处罚法》的冲突

1996年10月1日实施的《行政处罚法》第九、十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只能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依据的《决定》、《规定》、《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及规章,不属于法律,这样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与《行政处罚法》存在法律冲突。

3、与《立法法》的冲突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立法法》第八条、条九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决定》、《规定》作为行政法规,制定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就与《立法法》第八、九条规定有冲突。

(三)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劳教工作创建40多年来,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改造了一大批违法犯罪人员。在阶段,劳动教养制度几乎被废除,失去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近几年,劳教场所围绕提高教育矫治这个中心,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转化了一大批、吸毒等类型劳教人员。但是在劳教人员解教后,社会帮教衔接工作脱节,社区环境恶劣,缺乏可持续教育改造的环境,教育改造效果降低。衡量教育改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劳教人员解教释放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高低,根据1996年对山东、云南、广东、浙江等省区7个劳教场所的调查,多进宫劳教人员占劳教人员总数的平均比例为34.89%③。据近期吸毒型劳教人员复吸及其它违法行为的调查,重新违法率高达85%以上。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有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衡量劳动教养的成绩不仅仅是收容了多少违法人员,更应该是教育矫治了多少违法人员,使他们不再重新违法犯罪,要全面地看劳动教养对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发生起到的作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相互协调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必须要进行重大的改革,重新制定一部系统的、完善的、合理的新型法律制度以适应社会新的形势。在去年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四川代表团的段维义、湖北代表团的郭生练等127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劳动教养立法》和《关于制定相关法律,改革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他们认为,我国劳动教养方面的法规混乱,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涉及劳动教养的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期限和管理方式等问题。需要改革劳教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的要求。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法制建设全面系统化的观念,扩大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涉及范围,放宽视野,确定立法目标;把以人为本和以宪为纲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证实立法依据,夯实立法基础;以协调互补和系统层次论的观念,争取“三分天下”的格局,高屋建瓴,明确法律地位;以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全面审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扩大立法范围,确定立法目标

劳教立法问题是我国法制化进程中必遇的问题,劳教立法是我们党依法治国,我们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去年12月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报告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时,专门谈到了劳动教养立法问题。报告指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1957年批准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建立的,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预防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教养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建议,以规范行政强制教育措施,笔者认为劳教立法问题不能就单一的劳教问题进行立法,应扩大劳教立法问题的波及面,全面地看待劳教立法的范围,应将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多种措施一并纳入其中,如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求助(收容遣送)、工读教育、社会帮教等教育矫正措施;涉及到公民权利保护的孤儿院、养老院、精神病院等保护措施;对乞丐、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的救济性管理措施;还有保护公民健康的强制医疗措施,如“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治疗等等,也就是将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统一归类到司法处分中,以国家司法权的身份管理社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即“大司法”观念。消除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弥补在法律构架上存在的明显漏洞。同时要有超前意识,不要等出了“孙志刚事件”才修改收容遣送措施,出了“非典”才发现社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太落后,使得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滞后于社会发展,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回顾历史,劳动教养以及其他几种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行政措施的打击对象虽经几次变动,但其根本目的没有变,那就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因此我们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点上,扩大现有劳教立法问题的讨论范围,我们以前讨论的劳教立法问题实质只是社会文明进步立法下的一个分课题。同时考虑将我们执政党的意识上升为国家意志,即把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措施法律化,因此劳教立法问题的目标应是创立一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法性质的法律。根据我们当前情况建立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的目标应是对那些严重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或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和保护性文明救济,将其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同时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人员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所以本人认为劳动教养立法后应作为一部独立的部门法,可定名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暂定名称)。在这部法律中还应包括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和执行性质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

(二)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夯实立法基础

根据我国现实状况,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法律体系,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在所有法律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我国国家机关、党派、企事业单位、其它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社会文明进步法》就从社会文明教育和社会文明保护两重角度看寻找未来劳教制度立法的依据。一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权利、公民享有健康权利和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的角度来看,对于那处于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无法生活的公民来说,他们有权利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政府应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应向公民提供社会保护救济,其实我们政府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只不过没有将其法律化,如公安部门的工读学校、收容救助(收容遣送站),民政部门的孤儿院、养老院,医疗部门的精神病院。二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义务、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虽有生活保障,但长期畸形消耗社会资源的,长期制造社会矛盾的,破坏社会文明进步的公民,政府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公民采取教育性文明矫治措施,如司法部门的劳教所,公安部门的强制戒毒所、看守所,民政部门办理的自愿戒毒所。

根据《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设计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创立的目的是要取消《刑法》与《行政处罚法》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或非行政措施,包括所有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机关或党政机关,如目前政府部门的精神文明办公室、610办公室、禁毒办、扫黄打非办公室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法律化的执法机构,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的道路。所以《社会文明进步法》是以《宪法》为立法依据的法律层次的法律制度。

(三)协调互补,层次分明,争取“三分天下”,明确法律地位

目前,法学界对劳动教养的法律地位主要二种不同意见:第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教养应纳入刑事处罚。由上述观点可知,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消除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在法律构架上与《刑法》、《行政法》是协调互补,并列存在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讨论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应纳入行政处罚系统里,还是应归刑罚处罚体系,而是应按行政处分、司法处分、刑罚处分三级层次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应属司法处分,如果要让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有一个合理的存在空间,势必要适当调整《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另可被判刑一年有期徒刑,也不愿判三年劳教”④的情况。那么我们应如何调整我国的法律制度呢?我们仍应以宪法为根本,以被处分人的社会危害性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为依据,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应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以限制人身自由时间的长短分为:1.行政拘留(行政处分),最高不超过15天。2.文明矫治处罚(司法处分),封闭执行期限大于15天,低于2年(含2年)(据全国劳教场所统计劳教收容执行的实际平均期限为13个月)。3.判刑处罚(刑事处分),执行徒刑期限仍以1年为底线的。相应地取消或修改《刑法》中的管制(上限为2年,下限仅3个月)、拘役(上限6个月,下限仅1个月)和部分低于2年的有期徒刑。为了防止多次重复犯罪的发生应对多次违法人员进行罪错累加处罚。

文明救济措施和文明医疗措施都是以人为本的保护性措施,因而文明救济措施保护期以15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文明医疗措施保护期以30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虽然对人身自由作出了限制,但这些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最根本的人权,即生存权和生命权,同时也是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权和身体健康权,所以有必要将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纳入“大司法”处分中,对其人身自由作出一定的限制。

(四)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实现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

某些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权问题,特别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指责,主要还集中在劳动教养审批程序上。现行的劳动教养决定权,由公安部门一家行使处罚权,无须经过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与《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精神相违背,所以今后的《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必须司法化。在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中将适用范围应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扩大至全体公民。对于批审程序应按“人民法院依法享有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享有法律监督权”的原则将现公安机关一家说了算,改为由公安机关立案、侦察,人民检察院提讼,人民法院审判的司法程序。根据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必须对《社会文明进步法》判罚的条款、期限具体化。制定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

执行模式,以有利于被矫治和保护对象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为宗旨。要制定执行性质的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主要是执行一些保护公民权利的救济和医疗措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社会文明教育法》主要执行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和矫治等强制措施。

《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设立,从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到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再到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组成一套完整的司法处分制度,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根本基石。

三、以科学发展观设计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确定之后,制定怎样的设计方案呢?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方案也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对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作出一套全面、协调、相对稳定的方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理论的推敲,笔者设计的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方案如下:

(一)《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

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要明确:法律名称、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期限、具体条款等基本内容。

1、法律名称:我们制定这一部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所以以《社会文明进步法》这一名称较妥当。相应地程序性的诉讼法叫《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叫《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

2、适用范围: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中国公民。(不包括特别行政区和居住国外的中国公民,居住中国的外国公民)

3、适用对象:对那些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违法行为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简称文明矫治)。

对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保护性文明救济(简称文明救济)。

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中国公民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简称文明医疗)。

4、适用期限:文明矫治措施,封闭执行期限以大于15天,低于2年(含2年)为宜,开放执行期限以2—3年为宜(针对戒毒人员的文明矫治设立开放执行)。

文明救济措施保护以15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

文明医疗措施保护以30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

5、具体条款:需要结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措施的适用情况,将具体行为综合分析,逐条逐款地明列出来,形式内容与现有的《刑法》类似,有些方面可参照《刑法》的制定。

具体条款的制定还可根据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一些有苗头的、局部地区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如办假证问题。

(二)《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性诉讼部分

基于程序司法化和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社会文明进步法》要制定程序性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其适用程序模式应为:由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或公民提出申请或举报,公安部门负责调查取证,人民检察院负责与监督,人民法院负责审判裁决,文明矫治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文明保护由民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1、申请: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和公民。

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部门或公民有权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对违反《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行为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或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

2、侦察:公安部门。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负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享有调查取证和侦察的权利。在办理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时,由公安机关负责案件事实的调查,并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报申请人民检察院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是较为妥当的。具体程序可以设计为: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对举报的案件进行调取证,认为违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应当写出《文明矫治意见书》、《文明救济意见书》、《文明医疗意见书》,连同案件有关卷宗移送基层人民检察院。

3、:检察院。

检察院负责审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审核,对认为行为人应处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批裁定)。

4、审判:法院。

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请裁定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负责审判裁决。决定是否执行教育性文明矫治、保护性文明救济和保护性文明医疗。

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由人民法院由基层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具体审理程序的设计,应当兼顾公正与效率。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的意见。在作出裁判时,除当事人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个人、家庭情况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社会危险性。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的确定,应当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确定封闭执行期限和开放执行期限。

5、执行:司法、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

文明矫治由司法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救济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医疗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6、监督与评估: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进行监督,目的是保证公正地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具体监督活动表现为:审查公安机关拟移送人民法院进行裁判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对公安机关的不当决定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第一审未生效裁判,认为有错误的,按照上诉审提出抗诉;对人民法院已生效裁判认为存在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受理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申诉;监督对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人员的管理,审查延长或缩短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所外就医、清理和提前开放是否合法等。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效果还要进行评估,客观地评价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社会效果,保证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实现的社会效益最大化,避免某些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追求本单位、本部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执行性实施部分

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和《文明进步诉讼法》审判结果的执行分为: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手段,基于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文明矫治应由司法部执行;文明救济应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文明医疗应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为确保这三种措施的有效执行,要制定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来保证执行。根据性质的不同,确定执行方式和限制人身自由方面的要求。

1、《文明教育矫治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司法行政机关(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机关)。具体文明矫治措施由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的矫治机构(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所和戒毒所)负责实施。在《文明教育矫治法》中,确立与文明矫治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封闭式和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隔绝的封闭式文明矫治所和与社会环境相一致的开放式文明矫治所,封闭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封闭执行期的执行,开放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开放执行期的执行。保障其与外界联络的权利,与其亲友会见的权利。对于执行期间的行为矫治、教育培训、所外执行、延期或减期、所外就医、提前开放等问题。目前已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的《违法行为矫治法》和我们所说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2、《文明文明救济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具体文明救济措施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救助机构(类同于现有的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收容救助站、工读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救济法》中,确立与文明保护救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救济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救济期间的监护权代管、义务劳动、教育学习、医疗、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3、《文明文明医疗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具体文明医疗措施由卫生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医疗机构(类同于现有的“非典”收容医院、艾滋病医院、精神病院、自愿戒毒所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医疗法》中,确立与文明医疗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医疗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有医疗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医疗期间的监护权代管、医疗、学习、娱乐、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四、以科学发展观推广《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基本的要求是发展,首先是发展,如果没有发展,就更谈不上科学。其次是科学,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发展。随着《宪法》、《刑法》、《刑事诉讼》的修订与完善,《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实施,劳动教养法律制度重新立法问题目前已经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实践是检验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唯一标准。《社会文明进步法》设计得是否完善?是否科学?只有付诸于实践,让实践来证明。《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是一场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所有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管理行为司法化的过程,是依法行政的根本措施。《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模式,我们不妨借鉴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采取设立特别行政市区(如同设立经济特区)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推广(如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进行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建立特区模式,等特区模式逐步完善后,再进行大范围试行,如部分开放省市区试行,在实践的摸索中前进,等试点省市区的模式成熟后,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从特别行政市区----特别行政省区----全国的推广模式可以使因《社会文明进步法》实施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坚持科学实验的思想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根本途径。几种观点理论的争辩不如设计几套试点方案在实践中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如果不敢实践,不敢付诸实践行动,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使设计得再完善、再科学、再完美无缺,也就是空纸一张,毫无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基本要求。实对于我们现有劳动教养制度不合理的地方,甚至违反《宪法》的地方,应该客观对待,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更正,改过,绝不能将错就错,一错再错。更不能将我们的缺点说成是我们的特色,不讲实际。

坚持全民参与的理念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基本动力。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涉及到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权利和义务的调整,涉及到全体公民的人身自由。因而与此可能发生权益相关的部分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中来,全体法制工作者、国家机关和党的领导们更应责无旁贷地参与到这部法律制度的制定中。

笔者在此仅发表一点个人看法,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注释:

①参见《负案在教问题及其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6期,第26页。

②参见刘智峰主编《走向司法公正——司法腐败纪实》,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61页。

③参见《多进宫劳动教养人员的现状与法律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3期,第19页。

④参见李忠信主编:《公安执法焦点透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06页。

参考文献:

①参见姜金芳《劳动教养立法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6年第4期,第14页

②参见夏宗素、张劲松主编:《劳动教养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89-90页。

③参见沈福俊《关于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载《法学》,1999年第7期,第18-20页。

④参见夏宗素、高莹《路漫漫其修远兮――劳动教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3期,第7页。

⑤参见陈履海:《劳动教养执行中诸问题初探》,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11期,第20页。

⑥参见王发强《谈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第32页。

⑦参见云山城著:《劳动教养研究》,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05页。

⑧参见李忠信主编:《公安执法焦点透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06页

⑨参见胡月红《劳动教养审批制度改革设想》,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6期,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