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06-25 17:07:39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1

摘 要 在人才培养的教育事业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即高校教育。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培养习惯和获取能力的最佳时期。同样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意识也主要是在大学时期形成的。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创造性思维和健康意识观念,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 重要性

一、体育教育能够提高高校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

(一)体育教学交往中的互

体育教育是一个交互性比较强的活动,在体育教育中最多的活动就是大量的肢体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亲近的感觉,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融洽的集体关系;在体育教育中很多课程需要学生之间组队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这种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团体的意识[1],学生通过体育教育培养的团队意识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方式的娱乐性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将一些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这些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欢乐和愉快,让学生在欢乐中锻炼身体,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体育教育中欢乐的教学课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的蓬勃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发现乐趣、发现生活和热爱生活的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形成的集体性

体育教育是通过很多的活动来组成的,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集体活动。学生在体育教育的集体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在集体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责任,所以通过集体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学生在参与体育教育的集体活动中,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得到其他人的鼓励,能够在心理中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

(四)体育教学活动的竞争性

体育是一项具有比较强的竞争性的项目,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很多的教学内容也都是以竞争为目的的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还是长跑跳远等田径运动都是以竞技为目的的运动[2],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竞争。大学生通过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竞争性运动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的能力以及在困境中积极生存的能力,为大学生以后走进社会和工作中有着非常积极性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能够提高高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一)体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培养

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很多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内容既感到十分的熟悉又感到非常的新奇,而且高校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所以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进行活动,学生才能够不断的对新生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进行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相应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中尊重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强烈求知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提升求知欲望,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的进行发展。在体育教学的时候尊重学生的求知欲[3],学生就会不断的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发现新生的事物,从而让自己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相应的指导,能够让学生逐渐把自己的求知欲转变成学习的动力,这种学习动力是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展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体育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型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体育教育中,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程的创编工作,这样学生就会结合之前上过的体育课程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创编,从这个教学方式中,每个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启发,同时这个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体育教育能够提高高校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能力

对学生的意志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进行教育的一个作用,而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体育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体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的健身活动和身体练习,在这些体育活动中,高校学生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严格的训练[4]。在这个训练中,练习队形和队列能够提高高校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指挥的能力;练习体操能够对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团结、顽强、勇敢和果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球类运动的练习来完成。无论在体育教育的课程中进行哪一种活动的教学,都是对学生的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等一些意志品质的磨练和锻炼。

四、结语

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高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和特殊性。体育教育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渐的转变以前的教育观念,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创新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方面能力,逐步培养多维体育教育观念,为高校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强.师范类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对师范生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230,232.

[2] 谭建军.关于对高校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2(28):198.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2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社会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而是一个实干家。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技能,这也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管理方面工作的难点,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会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被淘汰,可见,做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将根据我国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浅谈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校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采用的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与理论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管理的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其管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不仅能够适应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利于满足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根据高校的教学目的来开展有规律的、有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1]

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学生数量多给高校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近几年高校为了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多培养一些人才,进行不断地扩招,使高校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人数比逐年下降,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2]但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又开始陆续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由于学生过多,很多实践课程也只能够泛泛而谈。例如高校都会在暑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从作用上讲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过多,因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锻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视野永远停留在书本中,在社会上严重缺乏竞争力。可见,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看,高校教学实践管理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堡垒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其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主动性,更多的是依靠学校的计划和组织。在众多学生的意识里,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积累更多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说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实践教学管理具有独立性、实践性、踏实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果高校依然墨守陈规的把学生束缚在理论的课堂上,那么学生是不可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已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在寻找工作时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职业技能。而自高校开始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已经使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可见,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必要条件。

3.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能力的催化剂[3]

目前,我国高校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能力,陆续的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课,例如高校每年组织的实习,将学生们分组分别派往各大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际操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产的过程和规律,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可见,只有学校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科技的先进,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也流传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口号,面对每年失业大学生的一些相关数据,无疑这句话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式,我国的高校开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管理,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多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学校角度看,实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高校的自身建设也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化

高校实践教学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术的特色进行组织的,同时,这些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影响性。以往学校的制度仅仅把学生束缚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就出现了逃课等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自高校开始组织实践教学管理(认知实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逃课的现象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明白了要想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必须先学好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制度更加规范。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

现代化教学模式是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使课堂变得灵活多样。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高校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离不开这样的先进教学技术,它也恰好把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带到了理论课堂中去,以此来融合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校能够及时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从社会角度看,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1.可以为众多企业提供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对吸纳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校还没有正式开展实践教学时,很多企业家表示只会书本知识的高校人才并不是企业最需要的,因为这些学生的工作思路完全被书本和理论知识所束缚,这样的人才只能成为书呆子。而这些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人才。因此,高校为了帮助学生改善就业情况,不断地组织创新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在实践中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因此,近几年通过实践教学开展,高校培养出了很多有经验的毕业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2.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发展和改善,那么人们的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也要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出了很多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因此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非常容易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可见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的努力为社会提供了很多人才。

四、结语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施和开展,不仅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在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的浪潮中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深远。

参考文献

[1]黎芳.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理论创新的有益尝试——《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评介[J].现代教育科学,2005,(09).

[2]张婷婷.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0,(03).

[3]石媛.浅谈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发展[J].华章,2012,

(22).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美术;教育;审美

一、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美术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美感的生活会是怎样。作为人类的高级需要,审美可以使人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从美术的社会功能来分,可以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类。以绘画、雕塑为主的观赏性艺术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而设计艺术、建筑与园林、景观艺术、摄影艺术、媒体艺术等这些实用性艺术则在满足了我们在实用方面的各种需要的同时为我们带来对美的事物的认知感应,从而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无比愉悦。

美术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种,审美育人是其根本目的与特征。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仅从教育的根本性来说,在知识摄取之外的人格的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无论何种性格的人,当我们面对生活时,都需要一份自信与从容。尤其作为已经成人,马上就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需要不断的内心的自我肯定。而任何美的感受都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自我的提升,高校学生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正处于对知识大量摄入的阶段,正确的引导可以增强他们对美的认知,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心灵体验。

而进入高校后根据所学专业不同,每个学生学习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多学生都很容易忽视与本专业表面联系性不强的美术知识的学习与摄入。因此,就需要我们的高校在安排课程时,合理加强对学生的美术知识教育,开设公共美术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与创造能力。

二、高校实施公共美术教育的理论意义

公共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情操、扩展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高校中,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科学知识的传授、通用技能的培养为主,这种方式无疑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国家建设的专业人才。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却由于人文教育的欠缺而带来了诸多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社会,而美是自有人类文明以来的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审美教育亦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充分的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奠定正确的审美基础,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在当下,我们的社会建设已经不仅仅需要专业型的人才,我们需要更多的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

三、高校实施公共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开设无论从人文教育方面还是从科学引导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高校学生对知识正处于强烈渴求的状态,美术教育因其涉猎范围之广――例如,一件美术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横向上得到关于美的体验,具有对“美”的鉴赏能力,同时在纵向上也可以通过这件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状态等,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具有创造性的东西更具敏感性。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文化传承,美术教育使学生在感受到了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魅力的同时,也受到了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推动了德育教育的进程,同时也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但是,如果想要美育教育起到更好的德育的作用,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也才能更进一步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才能从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的心灵的共颤,从而使审美教育起到良好的“德育”作用。

除此之外,美术教育还有着“智育”的功能。我们的大脑对事物的认知是呈多元化发展的,在每一个个体中都蕴含着强大的潜在能量亟待开发。想象力、创新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各方面的智力能力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美术教育就可以从多方面辅助学生进行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公共美术教育初期,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事物,学会审美与鉴赏,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他们视知觉的发展,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鉴赏、审美能力之后,我们的公共美术教育会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尽可能的进行描摹,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在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的过程中,需要手脑的高度协调,这种锻炼可以调动学生主控创造力发展的大脑右半球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在接触到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作品时,许多表现性作品,当学生初看时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熏陶,也许对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得不是十分深入,这时,通过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及作品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之后,学生会产生更多的共鸣,也在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分析与抽象思维能力。在通过一定的时间与量的积累后,我相信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欲,培养他们兴趣与创造力,而这些对于他们自身专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不无裨益的。

总之,美是无处不在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审美教育是涵盖多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美育,还包括德育、智育等。公共美术课程是提高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全面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并在此前提下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人格,这些都是学好专业知识的有效保障。同时公共美术教育的智育功能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我相信通过正确、有效的培养模式,一定可以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高专”“高知”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云芝.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现实审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10.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4

【摘要】 在高职院校日益发展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评价何以重要?从狭义层面来说,教学评价主要收集了教师在教学上的表现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是大学教授绩效评比的一环,影响教授的聘任、升迁和任期等。这不只是对教师教学状况做出笼统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上起到提供相对完善的教学反馈信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并改进教学措施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对此都有着明文规定,也都成立了专门的评教部门,比如说:教学质量处,教学督导室,等等,评教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专门的督导教师打分评教,有二学院领导打分评教,更为直接的学生参于评教,给任课教师打分。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评教 重要性

一、学生参与评教已经是评教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对于高职学院而言,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实现了?都亟须教学评价加以验证。为了实现教学改进的目的,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比如调整教学评价的时间,改在学期中请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让专业教师有机会及早调整授课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在学期中做教学评价的好处是让教授有机会听到学生的意见或者建议,及时改进教学。而且期中评价不会牵涉到期末成绩,学生的回馈比较诚实,因此更有价值。以我校网上评教系统中期中评价任务为例,只问两个问题:教师哪方面表F特别好?哪些地方还可以加强?当然如果教师希望学生给出更多意见,也可以自行添加问题。通过这个在线的评价系统,教师可以得到相对翔实有用的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评教工作

学生评教是指学生利用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活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评教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高校纷纷把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完整结构和体系。逐步形成了以督导室组织的学生网络评教为主,以校属学院组织的传统纸质评教方式为辅,教学督导组织的学生座谈会为重要补充的学生评教体系。其中,学生网络评教由于学生参与面及课程、教师覆盖面较大,评教数据信息丰富,统计结果准确,可信度高,逐渐成为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

作为学生网络评教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我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网络评教的功能和特点、学生评价指标的设计、评教的宣传和教育、评教时间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我校目前学生参与评教,有两套网络系统同时进行,一个是正方教务系统,这个是学生查成绩选课的系统,学生在期末查成绩时,必须对自己本期课程教师进行打分评教,运行正常,能有效正观地了解学生对这个课程教师的意见的评分。另一个是最新进的麦可思评教系统,采用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在系统中完成问卷,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来了解学生对课程对教师的评分,形式多校化,内容丰富化,趣味性十足,深受同学们的好评。

三、学生参与评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才可能获得有效的评价信息。

学生评教是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判断、评教指标体系所包含的评价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评价的特点,教学部门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设计,避免引入学生无法了解的或难以判断的内容,如对任课教师是否认真备课、讲授中是否吸收并传授新知识新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等进行评判的指标。作为学生来讲,评估教师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听课,有些教师即使备课很充分,学术水平也很高,但由于表达不好,不能做到有声有色,学生同样也感觉不好。因此,就学生的评估能力而言,评定内容一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学生对这些指标就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价。

当前不少高校所采用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包含的评教项目较多,表述冗长。大学生阅读困难甚至不能把握指标的确切内涵,致使部分学生评价时基本不看评价内容就直接得出结论,而且学生还往往因为评教时间过长而失去耐性,抱着敷衍的态度“速战速决”,影响了评价的可信度。此外,由于大理学院网络评教系统的技术局限性,评教标准针对每个二级指标只设“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限定学生对每个指标逐一评价时均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选择,教师的总评分越拉不开差距。所以,评教指标体系应适当“瘦身”,即把一些内涵相近的二级指标进行合并,以此增加教师评价结果的区分度。

随着网络评教的常规化与普及化,不少学生逐步产生懈怠甚至厌倦情绪,“代评现象”或“从众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把握标准,容易偏离评价目标。例如,学生往往把对课程设置的评价转移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对教师的个性、风格和仪表的好恶带到评价之中,造成评价失实。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判断力。

教学督导员是由各个班级推选出的学生代表,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我校督导室建立了教学信息员的QQ群,通过QQ群网络评教的通知、重申网评的要求,并在线解答教学信息员代表班级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学信息员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员的纽带作用,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学生评教工作的重视。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改革

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提高,运动技能是否增强,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等方面。而传统的体育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是否掌握、身体素质是否提高、体育成绩是否进步。前者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关注的是学习的全过程;后者是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性,许多竞技运动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学内容既陈旧又不实用,因此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为行为松懈。因此,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体育教学改革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能实现的。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惟有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好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个轻松舒适能挣钱的好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一方面,学生要承受机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2.培养体育习惯

大学生将来要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担,通过锻炼强健体魄,获得健康,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好体育教学

1.可以充分运用游戏、竞赛的机制。

人有争强好胜的天性,学生喜欢游戏、体育竞赛,他们此时的脑神经活动旺盛,兴奋性高,他们热情洋溢、富于朝气,且集体观念强。此时应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互助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队子,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形成终身发展的意向。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老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健康”这个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康不公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体质健康的基础,不仅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终身健康的需要。并进一步认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通过长期锻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3.培养学生的课外体育精神

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6

(一)系、院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高等院校主管教学的系主任、院长通常属于“双肩挑”的人员,因此,大量的教学管理实际上是由教学秘书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学秘书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协助系、院领导进行教学管理,协助领导完成日常的各项管理制度。比如调课、教材管理各项工作,学生办理学生休学、复学、转学、免修、重修等工作,传达组织和参加教研、教学竞赛活动,协调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等等。

(二)桥梁和纽带作用

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接触的人很多,接触层面最广,既与领导接触,也与教师接触,并且直接接触学生,既要把领导的决策向下传递,又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向上反馈。在领导、老师和学生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

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三对主要关系。第一, 教务处与院、系之间的关系。第二,院、系与教研室、实验室之间的关系。第三,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起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协调和信息沟通纽带作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二、教学秘书的现状与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一部分[2],虽然各高校都在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但是高校往往比较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如人才引进、在职进修等等,而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却只重视高、中层管理人员的配置,往往忽略了教学秘书这一基层管理队伍的建设,因此教学秘书成了学校很重要,而又不被重视的一个群体,教学秘书队伍的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经济待遇低,队伍稳定性差。

教学秘书工作很重要,也很辛苦,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由于事务大而忙,外出参观学习、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很少。据了解,有的高校,十多年来从没有组织过教学秘书外出参观学习,也没有送过一个教学秘书进行教学管理专业的进修和深造,长此以往,其进取意识和思维能力将变得越赛越低,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3]。另外,教学秘书在评职称、津贴、晋升等方面都较其他系列难。和专职教师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相比,教学秘书的工资、津贴也比较低。教学秘书不安心,队伍不稳定,无疑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秘书工作面广,工作任务繁重琐碎。

教学秘书工作所涉及的面广而多,整天面临着琐碎而庞杂的管理服务工作,完全可以用 “忙”“杂”两个字来概括其工作。包括:开学前到学校协助教务处排课,整理每学期所有教学课程:包括课程性质、学时、授课班级等信息,组织批改补考试卷,上交成绩,并统计填写每个老师判卷数目。期中教学检查包括学生座谈会情况、批留作业情况、教师教学文档上交情况等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期末收集整理并归档期末试卷和纸质成绩、电子成绩、试卷分析、电子试题及答案、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文档,并认真复核是否符合我校的规定;征订下学期教材、整理下学期理论、实验、实践和选修课课程等;这些繁琐巨细的事情都使教学秘书忙得没有喘息的机会。

(三)精神负担重,思想压力大。

1、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与其他工作不同,时间限制性强,工作任务必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如果因为忙于其他工作而影响了考试的正常进行,就是工作失职。

2、教学秘书的工作是进行教学管理,就必须要把好教学质量的关口,凡事要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因此在工作上无形中便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特别是因工作太忙应付不全而出现某些工作差错,又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理解,这种压力更大。因此,教学秘书们长期处在一个精神高度紧张、思想负担很重的状态下工作。

三、教学秘书的稳定性

由于以上原因教学秘书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而教学秘书的稳定性对于院系来说又是非常重要,因此,要想要想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积极性,稳定教学秘书队伍,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重视教学秘书工作,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有计划的培训和交流

由于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向前发展。高校教学管理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每年定期的对教学秘书进行业务培训或研讨交流会,以增拓他们的视野、思路,为提高和完善教学秘书业务水平创造机会[4]。让每一位教学秘书都感到自己有良好的发展方向与前途,从而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和整体素质。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鼓励机制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7

手工教学学前教育重要性众所周知,当代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师德高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上半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而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手工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真情地投入参与,最后领略成功带来的那份满足。所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和谐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在手工活动之中显得很有必要。

1.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起到参与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教学,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属于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环境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普遍具有一种好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折纸课的时候,采用一种基本型,通过步骤的增减变化,将一张普通的正方形纸,变成了十种不同的形象,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先是学会原有的折纸形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变化,就有同学变出了新的形象。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折纸规律与技巧,知道了要制作一个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把各种基本形掌握好,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折痕和方向的控制与变化,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在有趣的探究中发现新知。

“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体验美。审美能力是有生俱来的,但是,很多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太过于肤浅、停于表面。通过入学后上起美术绘画和手工课,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还要教会学生去创造美。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理,教会学生制作,并启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精心制作的各种风格的手工作品,根据不同环境及装饰的需要,较好地应用在幼儿园生活环境、教室环境、校园等实际境地的美化之中。如教室里的布置可以用学生亲手制作出的纸雕、各种精美的挂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刻纸,及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装饰教室,体现出高雅与整洁。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慢慢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2.通过参与,能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手工课决不是一场热闹的游戏课,美术中的双基是学生重要的素质基础之一。学生有了动手参与欲望,但实际操作没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久而久之,势必形成学生不爱动手参与的习惯。所以重视对学生的技能指导是实现从教到不教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把学法指导与学生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能增强学生动手参与胆量,能解决学生心中的顾虑,了解制作的先后步骤和技巧,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操作。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制作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具体对象后,思维展开了,创作素材和创作方式也形成了,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能水到渠成。

教会学生自我服务。手工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教给学生手工知识和技能,所教内容要适应学生自我服务的需要。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及学校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较少,通过手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如手工课上可以让学生动手缝补衣服、钉纽扣、编织装饰物来装饰自己的书包、衣物等。

二、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老师在课堂,要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持之以恒。形成一些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习惯。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生实践操作后,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进行正确评价,肯定优点,适当指出不足之处。对操作能力较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并且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积极参与、大胆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手工教学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之一。

教会学生注意整洁、学会节约,在手工课上常用的手工基本技法有:“折”“剪”“刻”“缝”“染”“绣”“镂”“撕”等,这样一来,手工课上难免会制造出许多垃圾及废弃物,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自己的垃圾及废弃物由自己来处理,不得污染教室。另外,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变得非常敏捷;审美能力也不断在提高,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周围身边的事物,如桌椅的摆放、书籍的摆放、教师环境卫生以及自己的穿着打扮是那样的不协调、不美观,从而有意识地进行修饰及打扮,逐渐养成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的寻找身边的物品来完成手工制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巧用废物作手工等理念,培养学生节约材料、合理利用废弃物的良好品质,这就是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另一个重要性的体现——循环利用以及环保理念的普及。

手工是一种对材料进行加工的造型艺术,手工课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手工》.《手工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8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探讨学校武术课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的意义及武德对武术课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人生价值观念错位、思想道德缺失、个人行为失范等问题,提出武德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有利于矫正人生价值观的错位、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现代武德教学应注意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创建教学情境,武德教学应寓于实践当中。

关键词:武术;武德;武德教育

1.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感染,因而带有浓厚的儒家仁学色彩,从它产生之日起,就被列入中国的伦理之道。中华武术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的具体化,便是武术道德,简称武德。武德是武术运动在上千年历史长河中实践和发展的结果,是习武者不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营养和智慧精髓,逐步形成传统的道德准则,是武术理论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是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在大学生中进行武德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武以德立,以艺先”,把武德放在首位是武术约定俗成的信条。强调武艺教授的道德化,使技艺教练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徒习武,首观其德,德是武术教育贯彻始终的主线 [1]。武术攻防格斗技击功能,是一种战斗的技术,这种技术,既可用来保卫国家、防身自卫、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也可用来逞强斗狠、伤害无辜、行凶作恶,因此,在当今狠抓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对于习武学生的武德思想教育的加强变的刻不容缓。

3.武德教育的内容

3.1武德之仁。武术中的伦理观念及武德的形成与发展均以儒家“仁学”为中心。“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这种爱人一方面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要宽容。另一方面对人要忠诚,即诚厚。同时仁还包括朴实、坚毅、谨慎、谦逊等一系列内容。

而武术作为一种具有攻防格斗的技击技术,尤为需要习武者具备一种“仁者爱人”之心。张孔昭著《拳经备要》云:“贤良秘授纡危困,邪佞休传害众生,大道等闲若轻授,须防九族尽遭刑。” [2]就是强调不仁者不传授,不义者不教。

3.2武德之义。“义”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行为准则的伦理观念。《礼记・中庸》曰:“义者,宜也。”引申出来,即是正义。李德裕著《豪侠论》即云:“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 [3]义包括为民族国家的献身精神和为争取正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习武者不能仅仅只追求对武术技术的精湛,还要进行对“术”的追求。“术”包括舍己为人、施恩不望报、重义轻利、抑恶扬善的精神。

3.3武德之信。《说文解字》曰:“信,诚也,”“诚,信也。”是说信守承诺,诚实可靠。

在习武者中的传统与约定成俗的概念也是:守信用,重承诺。为实践诺言、不失信于人而不惧任何艰难险阻。著名武术家佟忠义著作《武士须知》中讲到:“信义为立身之本,进德之源。昔季布一诺,楚人许以千金;关公三约,匹马终于归汉。”可见古人守信重义之情怀。直到今天,信守承诺任然是武德的一项重要内容。

3.4武德之勇。“勇”之勇敢,勇往直前,不畏惧的道德品质。《论语・宪问》曰:“仁者必有勇。”正义、正气在心中,有信念的支撑,自然勇气在心中。

在武术的攻防格斗中,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而在战斗的过程中也含有“勇”在里面。

3.5武德之礼。“礼”指礼仪,礼节,礼教。武术由于一直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侵染和影响,十分注重礼仪,礼节,礼教。

3.6武德之孝。“孝”在中国古代是指善事父母、孝敬老人。中国封建社会把“孝”作为主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在过去的封建时期,武术依据中国古代的宗族、宗法制度,引申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因此,练武者进入师门后,要“以孝为先。”

3.7武德之忠。“忠”在中国古代指忠诚、尽心竭力之意。《论语・里仁》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要求积极为人,“恕”要求推己及人。总而言之,忠恕仍是现实“仁”的方法。霍元甲于1909年置办精武体育会时,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办会的宗旨,并明确以“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为根本戒律,被武林誉为“精武精神。”在宋代,岳飞背上有“精忠报国”四字,时刻提醒自己报效国家,反映出习武之人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爱国精神。

3.8武德之节。“节”指节操,表现在人们坚守一定的信念和理想,而不屈不挠。有时人们把节操也叫骨气。

习武之人为建立起个人威信,十分注重个人的品格、气节,还有其尊严,主要表现在“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与气节,这是重于一切甚至生命的。正是习武者对于气节的价值取向。

4.武德教育对于大学生道德的价值

4.1素质教育和武德的关系。现今学校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全面型的人才。“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向目标,是人类社会教育的根本。而素质教育把“德”放在了首位,体现出“德”的公共性,一个人要进入社会立足,德是其为人的根本体现,是引导和控制个人的“智”与“体”的关键。

4.2武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当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日趋形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在严重的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武德的基本内容中包括了“武旨正”“武礼谦”,是为了强身健体,掌握武技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习武者在修炼技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品德的修炼。修身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养性。“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拳先学礼”是习武者必须遵循的准则。学生们应该在学习武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吸收武德的价值,在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4.3武德有利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古人云“修炼之为教”。练武之人的武德不仅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同时,武技在修炼的过程也可以反过来提高武德境界。武术的表演或者演练的开始都要行抱拳礼,这表示礼貌谦让,有礼有节,平易近人,不败坏武德,不得意忘形。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学生形成礼貌、谦虚、诚恳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5.结语

武术中的武德,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品德的培养,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高校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将武德教育引入学校,在教学中渗入武德教育及发扬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及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武德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高校;教学评估;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5-0128-02

高校教学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实行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判定一所高校是否合格以及选定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在教学评估实践中,评估专家除了实地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系统地检查学校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三个层次共7个一级指标和1个特色项目,19个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其中大部分指标都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来佐证。可以说,收集齐全完整、整理科学规范的档案材料在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高校档案在高校教学评估中所起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学校活动的真实记录。高校档案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步增加积累,成为学校发展的历史凭证,详细真实地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历史全貌。高校档案这一原生特性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同样,高校档案也是教学评估的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高校水平评估的结果。

1.1 档案是教学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高校教学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学的主要信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为了保证学校评估工作的客观真实,必须充分依赖学校档案材料,因此,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材料是搞好教学评估的基础。无论评估工作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都将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才能形成对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否则,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 档案是评估专家作出符合实际评价的依据

评估专家进校考察除了实地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之外,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听自评报告,看评估材料,系统地审阅原始档案材料,了解学校各项的工作发展过程,从而做出客观评价,在所有评估指标体系支撑材料中,最能打动评估专家的是原始档案材料,而后补材料以及缺少原始档案支撑的评估指标体系报告,即使写得再多、再好也显得空洞、乏力,因此,评估工作中最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就是大量翔实的档案。2007年12月我校首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在这次评估中,评估专家主要是通过系统查阅大量的原始档案材料来收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了解各项工作的发展状况,借此对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1.3 档案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凭证

学校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基础是了解过去、总结现在、预测未来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具有凭证和查考作用。例如,评估专家在听取我校特色项目汇报时,对其中我校办学精神“以恩来精神办学”提出一些疑问,根据档案馆提供的原始档案材料,工作人员向评估专家做出了详尽的解答。

2 高校教学评估中凸显出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尽管档案材料在学校评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接受验收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教学档案不够完整、档案收集不到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不到位、档案管理缺乏创新意识等,其实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这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并不被重视的工作却在关系学校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档案管理意识仍然薄弱

在教学评估中,大部分高校都是在接到教育部参加评估的通知后,才着手收集整理评估工作所需的各类档案材料的。在材料准备过程中,很多高校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倾注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但部分工作由于当时没有全面、及时的记录或材料记录零星、分散,导致拿不出过硬的凭证实据来证明自己,为了迎接评估,不得已再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新整理补充材料,以致给人以虚假证据的印象。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2 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规范

由于评估所需的材料和同校档案管理所要求归档的范围不相一致,所以档案管理中所收集的材料对评估所需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加之平时对一些有价值的档案材料管理不规范,使材料的质量与评估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1)必要的教学档案材料缺项较为严重。如各科试卷的分析报告、部分实验报告没有存盘。原因是管理人员频繁更换,没有及时做好交接工作,使一部门材料人为流失,有些材料缺乏连续性。有些实验室一直对学生开放,但是评估时却发现没有开放记录等佐证材料。学生论文、学生作业、试卷报告等没有任课教师的批改痕迹,又存在材料丢失等现象。(2)档案材料中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如部分统计表格式和内容不统一,相同内容的表格,前后名称不一致,有些职能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没有文件形成日期和加盖公章;有些材料的纸张大小和字体格式不统一,不符合公文的基本要求;有些材料中提到的数据,前后不一致;交叉部门上报的数据分析由于统一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失真,直接影响了评估的结果。

2.3 档案材料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工作在高校中心工作中处于相对边缘化地位,与学校其他领域比较,管理手段明显落后,目前仍以手工管理为主,计算机为辅,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中急剧增长的档案信息的存储需要,更无法满足本科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快捷检索与利用的要求。

3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3.1 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档案意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抓住本科教学评估的良好契机,广泛开展档案法规、意识、内容等的宣传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更多地了解档案、关心档案,提高他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形成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增强与其他部门的双向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逐步理顺内部关系,使档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也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

3.2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档案工作目标责任制。高校档案工作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来抓,力度远远不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挂靠于学校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部不在同一级别,平时要求完成收集归档任务时就经常出现职能部门不听,教学院系、部不信的状况,造成工作难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对高校档案工作应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管理制度。要将这个制度落实到位,必须建立档案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高校主管领导是档案工作一级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院系部负责人是二级责任人,各单位兼职档案人员是具体执行人,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使高校档案工作形成一种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查的良好机制。

(2)制定统一的评估档案归档范围和实施细则。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由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和1项特色项目组成。这些指标和观测点只指明了内涵,至于外延所包括的内容则需要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由于现有的高校档案归档范围不能满足教学评估的需要,因而各高校有必要联合教学、评估、档案等部门,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档案归档范围和细则。在高校各门类档案中,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核心和主体,因而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细则的制定应成为重点,只有清楚界定评估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和内容,才能做到科学归档,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电子信息,这些电子信息的归档管理将会更好地满足本科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的要求。所以,要强化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电子信息归档意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校园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学校档案馆(室)及各职能部门,尤其是教务、科技、人事、学生工作等部门,应当尽快建设较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计算机管理对档案著录和自动标引工作参与度,实现档案计算机检索与编目。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档案信息管理同办公自动化管理融为一体,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和服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任世宏,白晶.高校档案管理实践探索[J].黑龙江档案,2008(2):11.

[2]倪慧敏.高校评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探索[J].档案学研究,2006(5):23-24.

[3]马玉杰.本科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6):19.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 高职;诚信;教育;重要性

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当前的职业教育更多地是把目光放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上,而对于个人素质、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则所提甚少,一些社会学、伦理学知识更鲜有提及,这势必导致部分“技术水平高、道德水准低、责任意识差”的高职毕业生参与到经济实践中,使社会整体工作质量有所下降。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将实用性操作、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道德情操这一基础教育却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大多数学生专业技能过硬,而德行缺失。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学生仅仅拥有娴熟精湛的技艺,却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那想为社会创造物质及精神财富就只是一句空洞口号。

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加强德行教育,在大学校园中掀起一场讲诚信、树新风的大学生诚信教育风潮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党和国家已逐步把以“诚信”为重点的加强公民社会道德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因此,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特别是加强作为优良传统的继承者、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和未来社会的开拓者的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建设未来社会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们,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必定会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增加隐性危险和不稳定因素。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为有着承担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历史重担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如果诚信意识在他们中得不到弘扬甚至被忽视、违背,那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将会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

其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这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和学校生源方面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远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因此,一个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招牌就是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品质如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如果在校高职大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诚信教育、自觉树立创新观念、养成以诚为本的行为习惯,会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这对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再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就业市场充分开拓的重要前提。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靠的是自身素质和真才实干。但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离校求职时,存在多种缺乏诚信的现象,如在制作求职简历时弄虚作假,在应聘时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签约后随意毁约、动辄离职,给学生本人、用人单位及学校声誉都带来极大损害,同时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充分开拓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充分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重要前提。

最后,它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同志提出的:“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成长分为好几个阶段,而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就是高等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成长中树立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将在其一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诚实是做人之本,诚信是立事之根”,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只有养成了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取得事业上的发展与成功。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将是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形象的维护。在社会大众眼里,大学生是时代骄子,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望,而他们的一言一行也容易引起世人的关注,正因为如此,个别大学生的不诚信之举会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形象。在整个社会都呼唤诚信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大学生不恪守诚信,对其形象的破坏将不言而喻。

诚信是每个人做人最基本原则之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交流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失去诚信,整个道德体系都要动摇。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对学生本身求职、就业、交往有很大帮助,同时,可以给学校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使高职教育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玉平.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六个方面抓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2]宋希仁.诚信与信用之辨析[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肖继军.关于加强我国高职生诚信教育的理性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