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知识十篇

时间:2023-06-20 17:18:52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1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 现状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4-01

近年来“学科教学知识”话题热度逐渐增高,这与教育部面向应届生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直接相关。因为专业学位的导向为专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应用与实践,重点突出职业性与专业性之间的结合。因为教育硕士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会对后续的教学管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物理教学中相关理论研究

一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学内容存在决定性的作用。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增长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此外,其目标还在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冒险的科学态度。三是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特点,自然界的物质和这些物质之间存在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中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科学概念,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技能,为物理学习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指教师将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并通过演示、举例等途径将学科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一理论首先由舒尔曼提出,这一观点提出之后西方研究者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其展开分析,对舒尔曼的观点进行修正,强调学生个体在了解知识的过程需要扮演主动的角色。总之,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以一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特征

学科知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虽然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学科内容不同,但是都是指向对教学内容的加工与传授,与主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二是反思的实践性。教师的反思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同时连接假设、实践以及修正,使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不断发展。三是情境性。教学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将教学现场的特点充分反映出来,情境性非常明显。

三、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

调查资料由3所学校组成,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4所学校中担任物理教学任务的教师,统一填写问卷调查表。围绕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通过问卷法、交流访谈法获得资料,并将研究问题绘制成表格。

2.调查工具

文献研究法是主要的调查工具,笔者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与自己教学经验相结合对学科教学知识调查问卷进行编制;excel是主要的处理工具,通过excel软件对本研究进行处理与分析。

3.调查实施

问卷共有16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不同纬度下教师物理知识、教学知识等的调查,以下是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细目表。

样本确定之后,调查问卷通过电子档的形式发送给每位物理教师,一周之后回收,问卷回复率非常高,同时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

4.数据统计处理

从问卷中得到的数据资料首先由物理教师本人进行阅读和检查,从检查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回答与施测标准相符合,同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5.调查结论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体系不完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把握不够准确,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一些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由此来看,教师应该注重物理教学各方面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转化,逐步完善学科教学体系。

其次,教师学科知识的发展受到教师教龄的制约。教师随着教龄的不断增加,知识结构的转化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因为教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就必须将教学策略等方面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教龄很高的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三,培训开展力度不足。一些教师对培训并不认可,接受培训的人数并不多,这就说明在职培训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进而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教学中教师的反思意识有待加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反思的环节,教学是一个积累、转化、融合的过程,如果教师满足于已经形成的认识,就很容易会使其发展停滞下来。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自主反思意识进行进一步加强。

四、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发展的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具备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信念。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针对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展开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峰,刘岚.新疆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2]肖春梅.少数民族聚居地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8).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过程;对策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对物理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渗透科学方法呢?笔者认为:科学方法的渗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忽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对策。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比如说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物理模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把复杂事物进行简化后表达出一定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们去学习,所以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很多都是经过处理的知识和知识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了解的比较少,教师也是通过过滤以后才逐渐地渗透给学生,即使是学习相关的科学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比如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等,都是教材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把与物理相关的科学方法渗透给学生,这并不代表学生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而是要通过比较灵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主动学习,比如说就可以通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给学生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

所以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科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分为三种,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不是要熟记每个方法的名称和相关内容。其次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理解方法。最后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地使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这三个过程是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核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利用这三个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对策

1.夯实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以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比较常用的科学方法,在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多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同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时候,就需要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一定的控制,让其保持不变。同时可以改变相关的物理量,继而研究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和影响。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可以通过许多物理基础知识来研究控制变量法。

2.结合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以下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3.分析物理现象,渗透科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过程中,物理现象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不仅可以发现物理世界的奇妙,也可以验证学生的猜想。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物理现象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渗透关于光传播的相关科学方法。就是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途径和手段是很多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实F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3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必要性;策略

初中生终于思想活跃、行为叛逆的青春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和思想,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初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以提高W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在初中教育阶段开设科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开设科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科学观念是对科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内在倾向,然而人们经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科学当成一种抽象、难以捉摸的概念,所以,在初中教育阶段开设科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科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熏陶学生的性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因此,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初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另外,在科学教学中,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以实现最佳化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设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一些事物发生、发展以及结果的原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现象,拉近科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初中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适当利用生活经验,讲解科学知识,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列举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斜向下弯曲、水杯中的筷子是弯曲的等例子,讲解折射问题,以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许多学生认为科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从而丧失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课时,初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石墨与金刚石的区别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块金刚石,然后让学生从2B铅笔中磨出一点铅笔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石墨和金刚石的差别。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搬运物体时,可以戴上手套,减少摩擦或者利用滑轮节省体力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4.拓宽知识范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会涉及到物理、生物以及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合理讲解科学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解光线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光束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原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的乐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物理、生物、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生物链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生物,演示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巩固学生的生物知识,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将科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解科学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玲玲.探究初中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亚太教育,2016,(07):39.

[2]郑利庆.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率的方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142.

[3]范行焰.刍议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科学情境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144-146.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科学方法;途径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点,熟知物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教”,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学”,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初中物理教育者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一、强化基础知识,探究科学方法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现代化教学模式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现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以探究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利用集体或者个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先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以研究物理问题为重点,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进而发挥科学方法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W生探究沸腾的特点以及蒸发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现象为例,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蒸发和沸腾的概念。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教师取一烧水壶,壶嘴正冒着热气,提出“壶嘴为什么冒白气”的问题。为了效果明显,壶嘴上可盖一玻璃片,玻璃片上出现大量水珠。通过演示实验、口述过程、得出结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汽化现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掌握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实现本节课的科学方法教育。

二、进行物理实验,开展科学方法教学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力,教师一般要借助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感受直观的物理现象。同时,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借助物理实验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达到物理探究教学的预期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少量碘,同时摇动烧瓶,并展示碘的变化,提出“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里晃动的声音,观察碘的状态并回答:烧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摇动烧瓶是为了让学生确定里面的碘是固态的,展示则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楚观察。为了确信碘的凝华现象,让学生观察瓶塞底部的颜色,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综上所述,利用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科学方法教育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

三、观察物理现象,渗透科学理念

初中物理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为了实现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物理现象作为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对科学方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借助物理现象对学生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进而实现物理探究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浮力,教师可以开展浮力实验教学活动,先将小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为F1;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给一个向上的托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能变为F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水给小石块一个向上的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浮力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意识,提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玉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67

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学生,学生在学科知识点获取的过程中举步维艰,不管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困难,随着学生学习困难的加重,最终成为学困生。本文首先对导致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走出物理学科学习的误区。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学活动是一项灵活性很大的活动,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代教学要求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成才,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物理作为一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等多种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挑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提出了挑战。物理学困生是目前困扰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也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学科学习的误区,本文首先对导致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虽然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出了要求,然而基础知识的学习依然是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基础。就目前初中物理学困生而言,导致学生学科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例如学生在学习惯性定律时,如果不知道概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同时又不能有效理解概念,那么学生在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就显得十分被动,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不强

导致初中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困难重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不强。一些物理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犯了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的错误,学生能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记忆,然而却不能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目前导致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反而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四)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旦学生对学科学习失去了兴趣,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科学习效率,对学生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造成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相当一部分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因此教师在实现物理学困生转优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

二、实现初中物理学困生转优的有效措施

导致初中学生出现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上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初中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出现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为了避免更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学习困难而出现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整个班级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因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而出现学习困难现象,说明学生已经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出现了较大的知识盲区,因此教师要耐心的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弥补缺陷,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

(二)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针对部分物理学困生由于难以灵活应用知识点而导致的学习困难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与课余时间两个角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及时的使知识点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布置一些课余作业,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做练习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点的能力,不仅对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也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导致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意识。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实际的例子证明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可能通过一次讲解,学生不仅难以有效应用,可能在理论上掌握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耐心。

(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6

1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初中物理属于理科课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兴趣不大,物理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其实对于没有接触过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初中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难理解,教师在台上讲解物理知识时,对于重难点讲解不够透彻,学生也听得似懂非懂,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也一味地听,这样的讲课方式让课堂变得枯燥,气氛也不活跃,导致一些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也不愿意再提问,更别提课间找老师讲解了.而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枯燥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物理提不起学习兴趣,长期以往,不喜欢的学生一直不主动学习,而原本有点兴趣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也降低了学习兴趣.而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没有将初中物理带到生活当中去运用,往往导致整个学期下来,教师不满意学生成绩,学生也抵触物理这门学科.

2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通过遵循三大原则来改变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1生活性原则

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坚持生活性原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教师对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要从生活入手,将其带入生活当中,还原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本质,回归于生活,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2.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关键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过于看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承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作用.现代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好奇心,主动对教师提问,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2.3体验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后由学生亲自操作,完成物理知识与物理场景的转变,同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学生亲自体验物理知识的变化,同时引发学生自我思考,刺激学生求知欲.

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其实初中物理的内容并不多,相对还很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以往的学习中并没有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初中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体现在生活当中.某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论什么学科,兴趣都是影响学生的一大因素,教师除了负责教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负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最终为国家输送人才.

毫无疑问,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设疑培养学生兴趣.比如在讲到“压力和压强”时,让学生思考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捏气球为什么气球会变形?为什么打针的针头那么尖尖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重量?为什么做沙发比较舒服而坐地上就不舒服?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将教师所讲过的知识点自主带入其中.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研究、细分,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好课题增加课堂气氛,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道具,设定以下情景教学: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在其中一个玻璃瓶的外壁涂抹一层油,让学生去亲自体验,为什么一个玻璃瓶就能拿住,而涂抹了油的玻璃瓶就不容易拿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家里的油粘到碗边时就不容易拿住的情况.

其次,教师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由学生自己去论证物理知识,接触物理现象.就是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物理实验.比如当教师的课程讲到初中物理的“静电现象”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家进行实验,早晨醒来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就一定会飞起来.对于静电知识不了解的学生一定会感到奇怪,第二天也会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尽量布置需要动手操作的作业.比如教师讲完“静电现象”后,让学生在课后实验除了塑料梳子以外还有哪些材质的梳子能引起静电,或者在黑暗的环境中脱毛衣时会不会看到火花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物理实验的道具也能令学生在体验中感觉亲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真正做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电的现象及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理,了解物理来自生活并影响社会。

2.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声、光、热、电、力”的初步知识。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从物理上引入“s t s”的新理念,并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8

/

关键词 概念衔接 重要概念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它抽象生物学原理,将学习过程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复杂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建构起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知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首要的知识具体目标要求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则将“重要概念”做为课程标准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出每一个主题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对概念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重心的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入。

1 当前生物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高初中学校的彼此独立,且由于九年级缺失生物学习,导致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因为人为的隔裂,而具有普遍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学阶段生物概念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全局与发展的规划,缺乏统一性。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导致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后,无法立即适应高中学习。而事实上,高中所有的学习是建立于初中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无论是从能力提升还是知识建构方面,都与初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1.2 重复的概念学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纳入补充原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建立新定义与原有定义之间关联,从而完善与发展原有概念。教师研究初、高中概念学习之间的联系,了解初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结构框架,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并激活知识体系中与新定义学习相联系的原有定义,融合新知识与旧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初中教学不能关注到学习的延续性,而高中的教学不能较好的衔接初中学习,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2 初高中重要概念的知识联系

笔者在研究初、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对初、高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期待能因此增进初、高中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深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整理出关联性极强的部分概念,这些概念均是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在初中学习中有所涉及,在高中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概念衔接点如下。

2.1 必修1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1)

2.2 必修2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2)

2.3 必修3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3)

3 初高中概念学习中能力的衔接

在对概念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笔者将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对能力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纳,试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内涵有更明确的认识。

3.1 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的实验侧重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而高中很多实验的原理或者结论得出都建立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设计思路与初中检测淀粉的原理类似;有些实验则是初中学习的延续与深入,如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而有些实验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如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而有些实验则由初中的演示实验发展为高中的学生实验,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步骤往往有较详细的指导,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更高。

3.2 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衔接

初中教材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观察、调查与收集资料,都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教材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教材中对变量控制,对模型建构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是对初中学习的总结与复习,事实上也是初中学习的提升。

初中阶段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通过“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探究霉菌生活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对实验材料选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学习“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尝试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物理实验

在如今新课程的改革之下,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关注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还愈发把焦点放在了物理实践当中,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授初中物理期间,应把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初中生在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对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

因为物理实验是发展初中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科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开展,对此,将有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通过让初中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之中,来体现物理实践教学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仅只是初中物理教师把教科书上的内容讲解给初中生,并且把所要做的物理实验讲解给初中生,而不让初中生亲自动手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让每一位初中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方式,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师与初中生之前的互相平等,让初中生通过积极参与到课堂物理学习当中,来体现物理的实践教学,并使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形成自我理解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

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时,教师应该让初中生亲身接触温度计,还需要先讲解温度计的物理性质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教师示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物理实验的过程,最后让初中生动手进行物理实验,把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的水里面,并不断加热烧杯内的水,初中生通过观察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观察所得数据的特点规律。初中生通过参与到这一物理实验中,体现了教师的物理实践教学,这不仅加深了初中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了解,还培养了初中生对物理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通过提倡运用身边常见物品做物理实验,来体现物理实践教学

部分物理实验的材料可以用身边触手可及的生活用品来取代,因为物理实验与化学实验不同,人们每天都需要用到的物品也可以成为物理实验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提倡初中生积极运用身边的日用品来进行物理实验。例如,在学习“物质密度”的过程中,初中生应该先了解密度的含义,初中生可以用食用盐作为物理实验的实验材料,把食用盐溶解在水中,通过知道水的重量、所用食用盐的重量和密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这样做可以让初中生对物理实验感觉新奇,还能对初中物理实验产生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搞活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提倡初中生学会运用日常物品来进行物理实验,来体现物理实践教学方式。教师还应该不断重复物理实验的做法,这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帮助初中生再一次理解并记忆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和帮助初中生重温物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三、通过注重初中生的物理思维培养,来体现物理实践教学

教师在教授物理理论知识时,应先让初中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物理理论知识,通过阅读,他们就能认识到基础的物理知识;接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补充解释教科书上的物理理论知识,并让初中生提出问题,一一解答,这不仅能鼓励初中生对物理理论知识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还能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应让初中生设置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过程,在初中生设置物理实验过程时,教师就可以了解每一位初中生对这一实验所产生的认识,也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位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这样做教师就可以通过注重初中生的物理思维培养,来体现物理实践教学的方法。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创造出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使初中生在物理实验中获取充分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为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建立良好的物理实验概念,改变传统的死板物理教学,由“传统教学”转变成“实践教学”,关注并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改进物理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不能再仅仅重视初中物理理论性的教育,也必须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讲解与初中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篇10

在北京八中初中部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场关于初中科学课程的对话正在展开。参加对话的有北京八中初中科学课程的主要设计者程念祖老师,负责初中科学教学的郭亮亮老师和笔者。

笔者:二位老师,从北京甚至全国范围来看,本校探索初中科学教学的时间都是比较长的。程老师是本校初中科学课的开创者,郭老师则是新接手的任课教师,二位不妨先谈谈自己从事这门课设计、教学的感受。

程念祖:初中科学,或者叫初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开设,一直就伴随着各种争议。我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北京八中开设初中科学课,其问时断时续,深知其中甘苦。目前学校领导能力排众议,坚持在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开设初中科学课,我深感欣慰。

郭亮亮:我曾经看到一份材料,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对新生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对一种物质进行辨析,来自浙江的学生会从化学、物理等各种角度去分析,而来自其他省的学生绝大部分只从化学角度考虑。浙江最早在全省范围内开设初中科学课程,这份材料有力地说明了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价值。

知识体系、科普即可与认知结构、核心概念

笔者:我发现有一种观点与初中科学课程如影随形,就是认为初中科学课程破坏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知识体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盘散沙”。20多年前浙江探索综合课程时如此,新世纪以来深圳、武汉等地开设这一课程时也如此。这个问题真的那么难以解决吗?

郭亮亮:既然初中科学课程意在“综合”,它就必须兼采多个学科的知识,就某一个具体学科来说,当然会显得知识不系统。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是个假问题。因为没有人想用科学课取代具体学科,开设科学课程只是一种课程选择,不等于要否定分科课程。在我看来,所谓初中科学课就是利用具体学科的知识、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本质、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这一角度来看,初中科学课程中某一学科的知识不成体系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程念祖:郭老师说得很好!我补充一点。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知识体系”。我认为,知识体系不等于学科知识序列,更不等于“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知识体系是我们人为建构的,内部存在有机联系的结构系统。一个合理的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并不等于“必然如此”,更不等于不能触碰。初中科学课程本身是有体系的。无论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审查的几套初中科学教材,还是北京八中自编的讲义,都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信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可见初中科学本身是有内在结构和体系的,只不过这个体系是跨学科的,更加接近人类科学认知的基本结构,因此从某一学科的封闭角度来看就显得“零乱”一些而已。

笔者:谢谢两位老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天下》中所担心的“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和“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现象。但我还有疑问。就是有的老师认为初中科学课最好以科普形式出现,而不是“正经”的学科内容,否则容易出现“夹生饭”的情况。你们怎么看?

程念祖:我想有必要明确初中科学课的根本目标。它绝不是简单地学某些具体知识,而是把引导学生领悟不同层次物质运动决定的不同学科的学科特征、思维特点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意在从不同层次的物质运动的角度,用典型的分科知识作为载体,使学生具有分科学习的有准备的头脑。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要涉及具体的学科知识,一般说来也确实不像相关学科教得那么细致深入。但初中科学并非要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做先导,打前站。因此我不太认可“夹生饭”的说法。

笔者:如果学生在初中科学课上先学了部分学科内容,会不会导致他们在此后的学习中提不起兴趣或者浅尝辄止?

程念祖: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如果初中科学教学和分科教学对同一个内容同样处理,确实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初中科学和具体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本就不同,那么其教学处理本身应该有所不同。而且,目前“以教代学”、“以考定教”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学生没有兴趣、浅尝辄止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全归到初中科学课上。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教学处理恰当,初中科学与具体学科在教学上完全可以互相促进,而不会互相干扰。

郭亮亮:我来谈谈有关“科普”的问题。常见的“科普”,大部分还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属于“现象”层面的东西多。但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并明确了“自然科学中的统一概念和原理”、“科学探究能力”、“系统的科学方法”等重点内容。这恐怕和“科普”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笔者:就是有关系,也应该是“高端”的科普了。

郭亮亮:是的。

超级教师、后设课程与现有师资、先设课程

笔者:刚才二位说了那么多,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目前敢于和能够开设初中科学课程的地区和学校似乎有越来越少的趋势,一些当初很积极的地区、学校都逐渐“向后退”甚至“向后转”。有人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是分科培养的,初中科学课的师资问题很难解决。

程念祖:不客气地说,这种观点正说明我们师范院校理科教学脱离实际的发展要求,但不能作为不开初中科学的理由。相反,基础教育应该用开设初中科学的实践需要,促使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其实,我觉得一个受过合格高等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少能够学习相邻学科的一般内容。

郭亮亮:能够有“全能教师”固然好,但我认为现有师资完全可以胜任初中科学的教学。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学理论物理的,物理学多少懂一点儿,数学基础也有一点儿,但化学就不行,生物就更不要提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从物理学出发,引导学生触摸科学的实质,或者以物理为主实现多学科综合,引导他们逼近科学的“通则”和“通法”。只要多学科教师能配合得当,暂时没有“全能教师”,问题并不大。

笔者:《易经》里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我觉得各个具体学科的“一致”和“同归”,大概就是您说的“科学通则”和“科学通法”。

郭亮亮:您说得不错。

笔者:恐怕还要强调一点,多学科教师的配合绝对不能是“知识”、“学科”的大拼盘,而是都从自己的学科出发,逼近“科学通则”、“科学通法”。

程念祖:是的,而且这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水平。

笔者:我觉得,初中科学课程有助于教师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学科,能帮教师去除自己身上的“匠气”。但是我还有一个疑惑——这样一门课程为什么不是在分科课程学完,或者至少在学生分科课程有了一定学习基础后再开,而是一开始就开课?

程念祖: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无道理。有一点学科基础再学初中科学,不是更容易吗?但问题就在于当学生学习了相当多的具体科学内容后,他们反而不太容易接受初中科学的内容。由于初中科学相当多的内容就来自分科课程,学生已经学完分科课程,很难指望他们对初中科学感兴趣。这倒很容易让初中科学出现“夹生饭”现象。更重要的,学习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远不及对知识综合过程中产生的研究和学习自然科学的一般思维范畴、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来得重要。这些东西是综合的结果,更是有效学习和进一步创新的必需。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为学生构建学习自然科学的思维操作的“脚手架”。因此,初中科学必须先行开设。

郭亮亮:美国1985年开始实施“2061计划”,认为科学教育的重点不是盲目增加学校科学课的教学内容,过多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甚至是有害的。综合其实是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的。孩子一开始观察、思考科学相关的内容时,会从多角度、多学科进行综合思考,而不会“分学科”思索。而科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如时空观,需要从小引导,学生也更易把握。比起具体学科,初中科学的相关知识、概念并不特别多,但教学上要求剖析深刻,其中蕴含着合理的科学历程,有着较多的思维操作。作为先设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更高的水平上学习分科课程。如果后设,效果恐怕要打折扣。

笔者:什么是“基础”教育?我认为就是给学生基本方法、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教育。这四个“基础”,具体的很重要,“抽象”的可能更重要。冯友兰先生曾经提出哲学史上的“抽象继承”,从初中科学课程来看,科学上的“抽象继承”也很值得关注。谢谢两位老师!

【现场】

对话结束,郭亮亮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初中科学课上的师生对话,教学内容是“能量”。这些实际年龄不过10到11岁的孩子在课上的表现令笔者颇感惊讶。

师:我们经常听说“能源”这个词,也提倡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那什么是能源啊?

生1:提供能量吧,比如煤燃烧,可以烧开水、发电。

师:那什么是能量?

生2:就是能用来“干活”呗。是不是原来您所提到的“做功”?

师:很好。物体或物质做功潜力越大,可能能量越多。但物体做功多,能量就多吗?

生2:等我想一想,应该不一定。

师:为什么?

生2:直觉!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

生2:嗯。比如我有100元,A有10元。他买了5根铅笔,花了4元。我买2根铅笔,花了1.6元。的确他花钱多,“做功多”,但我的购买力和他一样。

师:例子真好。那什么是能量?

生2:就是刚才说的“购买力”呗,也就是“做功潜力”。

师:好。那能量的本质是什么?

生2:不知道,有点难。

师:那我们回想一下,前面我们主要学习了几个核心概念: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哪些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生3:运动、质量、作用力、体积等。

师:你觉得哪个属性是最最基本的?

生3:应该是运动。

师:为什么?

生3:觉得只有观察到物质的运动,才能发现其他的变化,才能发现其他的属性。

师:真好,也就是说,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比如,空间的概念——运动需要一定的范围,即运动的广延性——这就是空间。时间表示物质运动的什么?

生3:运动时间,持续时间,对,应该是持续性。

师:能量呢?

生3:不好说。

师:比如打台球,运动的白球把红球撞开,这个过程中白球对红球做功,白球在撞开红球前后,运动状态变化了吗?

生4:变了,运动方向变了,速度看似也变小了。

师:白球有能量,对红球做功,自身速度变小,这之间有没有联系?

生4:可能有。白球做功,自己能量减小,速度变小。“能量”挺模糊的,看不到,只能推测。不像速度那样直观,可以看到。“潜在”性大,不好判断,只能通过它的“表现”、“引起的其他变化”来推测、判断。

师:很不错,那能量表示运动的哪方面变化?

生4:在撞球这个例子中,能量表示了速度的变化。

师:好,其实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化表现。能量虽然是一个非常常用和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抽象和非常难定义的物理概念。事实上,科学家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真正理解能量这个概念。在此之前能量常常与力、动量等概念相混。

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它的表现形式。任何运动都需要能量。能量的形式有许多,如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等。

那问你们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反能量吗?

生5: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