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十篇

时间:2023-06-20 17:18:52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措施

现代化的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内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应用。笔者在文中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合理设置内审机构与配备人员、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拓展内部审计范围以及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几点措施来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国家针对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出台的相法规制度很少,致使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在法规方面稍显滞后,从而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医院开展活动实施审计的时候,可供参考的依据不多,进而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关的提议丧失权威性,这就是审计后所提出的建议与不足无法得到落实与改善的原因之一。

(二)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过于单一、忽视服务职能

公立医院中的内部审计不但属于经济活动的管理监督机构,其同时也属于医院经济活动的服务机构。但是,国内许多公立医院仍然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当作是医院财务资金的后期管理监督,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政策职能不被重视,从而致使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覆盖面低,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力量有待加强

拥有一支知识专业、综合素质高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与国内企业相比较,公立医院实施内部审计的时间较短。当前公立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之前基建机构或者财务机构调遣而来的,专业知识结构相对都比较单薄,并且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根本不能满足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

(四)内部审计服务范围偏窄

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责仍然停留在财务数据监督方面,而关于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仍然没有涉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基本都是关于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方面的监督,并且对会计信息的经济效益做出对应的研究,然而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社会效益少之又少。比如:一级科室的审计,通常只是对一级科室的收支情况实施监督,寻找这些情况是否真实,并且给予提升经济利益的提议,但是对于一级科室受到的评价,以及病人是否满意等,大部分医院根本没有进行调查。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配备人员

公立医院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前提。倘若医院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健全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公立医院非常容易出现滋生腐败、财务管理混乱以及跑冒滴漏的情况。所以,公立医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机构的要求,在医院主要领导的直接监管下,构建与医院其他部门平等,并且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要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为内部审计部门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并且要保证这些工作人员的稳定性,要将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监督与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切实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必须给予足够的独立性,让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得到保障,从而让其对各种经济活动审计的一惯性与公正性得到保证。此外,要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人员。公立医院中所涉及的审计项目不同,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公立医院内审工作人员的结构应该从开始单一的财务工作人员机构转变为法律、机械、工程、经济以及财务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结构,其不但要熟练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不同机构的各类业务。

(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公立医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当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并且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给予足够的条件吸引投资、技术以及工程等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审计才人来提升审计部门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要制定对应的考核制度,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各方面能力实施评价,从而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更新自身的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

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不断扩展审计的范围,切实履行对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监督作用,并逐渐延伸到效益监管方面。比如,可以实施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寻找医院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降低开支、提升效益的措施。实施内控制度审计,对被控制度的有效性与完善性进行评价,促进公立医院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专项审计与审计调查,从而给予科学合理的意见;实施基建工程审计,尽量节约建设资金,推动医院强化基建方面的管理。

(四)完善制度化建设

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按照国家审计的有关规定,制定内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程序等相关的、可供操作的内审制度,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吴云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2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大,质量低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性质的影响下,医院性质一直在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摇摆不定,而为了保持预算的收支平衡或是利益目标,医院擦很难过场采取调整措施来达到与其目标,这就意味着内部制度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力度消减,法律法规建设意识薄弱。目前来讲,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对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惊醒准确预测,以致不呢国提出相应的应对措置,而仅仅关注优化处理财务活动的后期事项,难以做到对财务、经济活动的前、中、后期的全方位的检测,因此,医院管理层在没有有力依据的情况下,无法决策下一步的计划,最终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

现代审计工作不仅要求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它也是一项体现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在财务、审计方面具备专业素质,对市场、管理等经济学也具备一定的储备知识和学习能力,并且在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计算机的熟练应用也是必备技能。而目前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内审人员由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兼任,仅仅把审计工作当成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中转站,部分缺乏经验,不一定能够胜任审计工作,达不到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标准。另外,没有严格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加上人员结构显老龄化,使得一些人员安于现状,没有学习新审计知识的积极性,这样使得审计工作质量停滞不前,审计力度严重削减。

(三)内部审计范围过窄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过去单一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只注重事后监管工作,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违规行为,在新的改革要求下,这种单一已经把那个不适合医院严峻市场竞争的要求,电会化的普及使得财会工作不仅在效率、准确性方面更加提高,也可将财会支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利于在对比中发现问题,从而为管理者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二、新医改政策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新医改政策不仅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强化自身工作,更应该用高标准、个哦要求探求新的审计理念,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经济活动等具备完善的监督措施,不断突破原有审计职能,为医院的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一)构建规范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医院内部审计作为要塞部门,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可为医院在强大竞争下仍旧得到进步发展提供后盾力量。而风险评价标准体系中:“共性标准、行业分类标准、项目补充标准”这三个原则缺一不可,它们是是相互依靠、彼此补充的。为保证内部审计审计质量,要求审计工作者在风险大的领域有所侧重;另外,审计部门应该与各个部门加强合作,与医院管理层充分沟通,共通探讨评价系统是否合理、是否规范,决定出更加具有导向性、规范性、适合本医院的统一标准,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培养一批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

新医改政策下,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熟悉财务方面的工作,对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是要求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推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公立医院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进行扩充,还要要多样化引进人才。另外,可开展业绩考核制度,通过岗位轮换、事业技能考试、人员培训等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丰富人员知识结构,熟知更多技能,培养其问题应对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为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三)科学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当前,公立医院仅对财务收支审计等事后监督已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内部审计要求,还应逐步向效益管理方向迈进。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健全性等进行反馈,从而做出适当调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不必要的的成本消耗,对主要环节找出对应措施,提高成本应用效益。开展审计调查,对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不规范行为提出合理建议。加强基础建设审计,加强医院基础建设管理,从而节省建设资金。

(四)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使审计工作全方位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只有抓住、抓紧内部审计,才能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又起到监督作用,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五)强化后续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内部审计可以揭露问题,更是因为它在过程之中提出的反馈问题得到了合理的建议,而这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的落实,依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跟踪审计工作。对审计单位加强管理、用实际行动提高效益,对存在的问题有效整改,确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力,为健全医疗改革机制提供保障力量。综上所述可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兼重。新医改过程,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担任更加具有挑战性,需要根据新的改革形势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水平,成为复合型人才,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效益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季春花 单位: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3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主阵地正伴随着新一轮的医改而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的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更直接对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基于风险导向思想下的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是以风险的管理、过程的控制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并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适当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评价。目前,公立医院的医改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关键环节,其内部审计必须及时调整方向,大力开展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帮助医院的管理层对医院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对风险的防范、应对、及控制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公立医院风险的特点

(一)医院风险具有多样性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涉猎的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专业技术风险、医疗设备风险、财务收支风险、社会环境变化风险、人员管理风险、信用等级风险、品牌风险等。例如: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大部分公立医院重视的是对医疗服务、医疗行为的管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公立医院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上至医院的领导、下至普通的医护人员都缺乏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医院的日常经营中,一般注重的是医院的未来发展,而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增长、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并不重视;由于风险意识差,很多公立医院还尚未形成科学的、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旦风险来临,医院的反应比较迟缓、滞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来放缓风险。

(二)医院风险表现具有隐藏性

医院的医疗服务对象比较特殊,是患病的病人、患者,这也就决定了医院的风险不同于企业的风险。因此,医院的风险更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风险和运营风险。医疗卫生行业不同于企业,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高风险性、高难度性的行业特点,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很多风险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而是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如前所述,正是基于风险的特性,为了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医院在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与重视。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要求不融合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医院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监督,这与风险管理的要求大相径庭。医院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影响医院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识别、评估,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影响降到医院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可见,医院风险的防范必须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的动态化、系统化、主动、可持续的发展。而医院内部审计只对事后监督的方式显然是缺乏对风险防控点的把控、缺乏对内部审计关键点的控制、缺乏对过程的审计与监督。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设计缺乏完善性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并未在本医院内部建立整体的、完善的、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仅仅是随着业务的增加、开展而临时设定,内部审计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这对医院风险的防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医院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也是零星的、分散的、松散的,例如:在大部分公立医院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医院领导点头同意才能开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受到影响,这就导致医院的内部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较差。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实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部审计工作的滞后性明显,往往是某一项审计工作还在审批、授权中,而实际的经济事项已经发生了,即使知道存在着偏差,也回天乏力,无法再扭转局面了,只能等到类似的经济业务再次发生时才能修正。再例如,内部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而医院的管理层对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更是很难知晓。因此,经常是项目潜在的风险已经在各项目管理中消化了,事后再对其进行弥补比较难。

四、公立医院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

(一)不断改进与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公立医院的产权所有者是政府,因此,公立医院必须建立有效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的评估、判断、评价。内部审计的良好实施与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并定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对于医院的管理层而言,应树立全新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风险点的识别,通过对医院各级各类职权、职务的深入分析与了解,对医院的认识决策权、财务管理权、项目招标采购权、同外界接触的关键性岗位等建立岗位相互牵制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

(二)加强对医院关键风险点的控制

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认真梳理在风险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经过梳理后,将那些重大的人事任免、经济决策、合同签订、基础建设、科研经费管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等管理权统一视为医院监督与审计的重点范畴与把控点,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动态的监控与管理。例如:医院可以针对广大患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列为管控的重点,如:医疗的规范性收费、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医院的重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检查、医院耗材的使用、药品的统一管理等。在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动态化的指标信息反馈,避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避免过渡性检查的发生等。在医疗运行系统中如果这些指标出现与相关指标背离的现象,那么这些数据会及时向监督人员提出警示和发出信号。

(三)加强对效益与绩效的挂钩

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除了用于人事部门的管理与经营效益的分配方面,还充分体现在医院内部审计的效益审计上。目前,大部分医院还未真正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但是绩效审计对于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评价、考核医院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测与考核医院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医院内部开展效益审计不仅能够帮助医院从深层次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还能为医院在未来的经营决策中建立科学的防范措施、预警系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与绩效的挂钩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4

关键词:新形势;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作为医改的主要参与者,其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管理需求也随之变化。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价值创造、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反腐倡廉、绩效评价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15年全球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诠释了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审工作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一是要做国家法律的维护者,二是要做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推动者,三是要做绩效提升的促进者。

一、内部审计要做国家法律的维护者

在当前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主办的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各项业务活动要依法依规进行。内部审计要做国家法律的维护者,推动公立医院依法治理,及时揭示存在的有法不依甚至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

1.监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医院内部审计首先要监督医院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监督医院对预算法、合同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的执行情况,监督各项财经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监督违规发放津补贴和福利情况等;还要监督医院相关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防止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等现象,规范医院收费行为;也要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和“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杜绝铺张浪费。通过对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保障公立医院各项业务合法合规。

2.监督医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要对出资人负责即对政府负责,关注各项医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医改政策真正得到落实。比如,内部审计要对药品零差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患者就医负担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对就医流程和便民惠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薪酬制度改革情况进行监督,等等。对公立医院在医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例如在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公立医院以无形资产出资和民营资本合作办医,内部审计必须关注无形资产的评估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二、内部审计要做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推动者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近年来财政部下发系列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公立医院作为腐败案件的易发领域,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其重要。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审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推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1.从单位层面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在组织结构上,探索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在医院的决策机构下设置审计委员会,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从年"期总第期而更有效地监督权力运行。在审计业务上,对内部控制组织建设情况、集体议事决策情况、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情况、会计机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分析和评价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投资、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以及职工反映的内部控制措施的运行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和自我管理;也要评估食堂、下属企业、基建等财务独立核算部门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风险点防控情况,确保内部控制对经济活动的全覆盖、对权力运行的全覆盖。

2.从业务层面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通过对医院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六项主要业务流程梳理,查找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和责任主体。内部审计可以对这些内部控制措施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特别是对权力集中的建设项目、政府采购、科研经费支出等重点领域,实现高风险业务的全覆盖审计,利用审计的威慑作用预防和制止腐败。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还要重视对医院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物资系统等系统软件以及各种互联网支付工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评估,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降低运营风险,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监督。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来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因此建议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阶段,内部审计就可主动介入,避免因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缺陷而出现不良问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公立医院实现权责对等、制衡有效、运行顺畅的内部控制目标。

三、内部审计要做绩效提升的促进者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要开展风险预警和绩效评估,提出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建议,帮助医院提升绩效并最终实现各项事业发展目标。新医改的核心目录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内部审计要为新医改两个绩效目标的实现服务。

1.加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审计。开展公立医院公益性审计是新医改形势下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从宏观层面,内部审计要对医院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监督,确保其和国家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方向一致;对紧急救治、救灾、城乡对口支援等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国家公共卫生任务的完成;对职工保障、患者权益保护、能源合理利用等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从微观层面,内部审计要对公益性相关评价指标如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病人满意度、患者均次费用等进行监督,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防止过度医疗,维护患者利益。内部审计还要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规性进行监督,引导医院建立包括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工作量、病人满意度、成本控制等指标在内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励医务人员朝着实现公益性的目标努力。

2.加强对医院运营效率的监督,提升绩效。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医院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要求医院提升运营绩效。为此,内部审计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开展成本控制审计,开展大型医疗设备、基建项目的投资效益审计,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绩效审计、资产利用状况绩效审计、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等,寻找改善医院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的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谋和判断依据,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风险管理审计。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同时存在,盈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整体运营风险加剧。为此,内部审计要关注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运营的风险影响,例如医药分开对医院收入的影响,财政补偿不到位对医院发展后劲的影响,社会资本办医对医院市场份额的影响,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人才流失的影响,分级诊疗对医院业务量和医院收入的影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的影响,等等。另外,内部审计还要加强对医院重大经济事项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加强对对外投资、基建和设备等重大投资、医疗项目合作、内部管理等风险审计,找出医院的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赵卫群 李精钟 陈立群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赵中华.新常态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12):66-68.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5

党的十以来,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国进入了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各级公立医院在积极推进医改政策,促进医改新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内部审计越发重要,加强内部审计成为了各级公立医院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对策措施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概述

(一)规范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

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必须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才能提高审计效率。要树立内部审计工作理念,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审计工作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行为。要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见》,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定期审计制度,每年至少对所属单位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实际开展财务收支、风险管理、绩效、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审计。

(二)公立医院建立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新医改制度下,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加强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刻不容缓。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在保障患者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前提下,避免浪费支出、不合理支出、不合规支出,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至关重要。各级公立医院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能起到很好的监督职能作用。内部审计不单纯是为了监督而监督,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推动经济业务正常运转,促进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做到为医院增收节支。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内部自查意识不够

大多数医院都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内部审计人员,意识上规避审计,将主动审计变为被动审计。每年只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自己对财务收支、资产管理、成本预算等没有按季度进行自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由于领导的抵触心理,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大多数医院没有专业的审计机构

大多数医院没有设立审计机构,缺乏审计人员。上级部门要求自查时,都是随时从财会人员中抽调,导致自查审计时全部局限在对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等进行审计,不能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判断问题、思考问题。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局限性,对业务科室的审计往往都是忽略不计的,但业务科室的耗材浪费、资产的磨损消耗浪费也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如果有专业的审计机构,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避免的。同时财务人员的自查审计结果力度不大,即使发现问题整改检查工作成效也不显著,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整改也难以到位,更落实不到人头,谈不上处罚了,难以引起领导及职工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走形式,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审计整改检查工作成效不大的一个客观因素。一方面由于成立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审计建议要花费很多时间及精力,还用同上级主管部门、其他单位及内部科室协调沟通,单位领导人难免有畏难的情绪。另一方面,从内部审计的自身角度来看,受审计人员自身掌握的知识及业务水平的限制,审计的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难度,导致审计建议很难采纳,审计结果整改成效不高。审计问责力度不大也是医院内部审计检查工作成效不大的另一因素。在审计中对于主要领导的责任追究方面,往往比较谨慎,大多数处理都是一罚了事,这样就增加了问题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发现的问题不涉及到人,就很难引起领导的重视,改了再犯,降低了审计的严肃性。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首先,要招收具有专业素质的审计人才,成立审计工作办公室,设置专职岗位,专人负责。其次,提高审计质量,熟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相关要求进行全面审计,使审计建议有法可依,真正树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让审计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让内部审计局限在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等事后审计上,还应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增加审计范围。比如审查成本核算和费用控制方面运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实行全成本核算,审查医保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医疗保障制度的规定,审查外转诊患者手续是否齐全等。许多问题控制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完善,整个内审过程才能算圆满完成,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培训,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出具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应以《审计准则》中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及处理书等相关规定为标准,规范审计报告内容,涉及到处罚内容的要细化处理处罚内容。处罚内容包含:1.数量金额问题,应明确金额,该款项的处理方向,是调整账目,还是上缴财政,归还原渠道还是其他。2.对该问题的处理,处理方式,处理责任人,处理结果等。有了规范细则,才可以尽可能的缩小审计报告之间的质量差距,确保审计整改依据的质量。

(三)加强领导审计意识,将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强化审计质量是提高审计工作的根本。领导要以审计部门为实施主体,制定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审计检查、整改方案。事后制定检查跟踪整改方案。根据整改问题的不同特点,制定具体计划,将审计检查跟踪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为相关业务科室的工作查缺补漏,必要时请相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对审计检查跟踪整改方案的实施过程,应该全程记录,对于整改的进度及成果,应归档保存。同时,要强化监督意识,借助舆论监督和部门监督,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健全审计整改工作责任制,严肃整改问责。各单位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将整改工作落实到人,根据《内部审计法》等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充分实现审计监督职能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对审计结果高度重视,积极整改,逐步完善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检查机制,并严格执行是完善审计制度的重要内容

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否真正整改落实到位,关乎审计成果的价值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多次的审计工作中不难发现很多问题屡审屡犯,整改的工作成效不大。在审计中发现了问题,却没有进行积极整改的结果,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高度重视,从完善制度建设上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兴利除弊,完善制度。比如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一直是各医院的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医院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帐卡信息登录不全,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账实不符现象比较普遍。而对于资产的购置、报废等环节也很随意,有些资产购置时没有经过政府采购、自己随意购买、报废时没有经主管部门审批,随意处置。在购置、报废处置时又没有及时通知固定资产管理科室进行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价值,导致账实不符。在对医院的农合基金报销中进行抽样审计发现存在串换项目收费、有收费无服务、存在超剂量用药、过度检查等现象,管理不规范,床位费收取混乱。根据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与医院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谈话,充分提取意见,征求他们对抽样审计结果是否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征求医院领导对抽样调查审计结果的认可度,使结果更具说服力。

(五)建立审计整改检查跟踪机制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检查跟踪机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方式和跟踪手段,树立审计整改检查工作的权威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促进审计整改检查跟踪机制的建立。审计报告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期整改,审计部门可以跟踪检查,领导要赋予审计部门的整改检查权力,明确审计整改检查工作的执法流程,使审计整改检查工作有法可依,尤其是对屡审屡犯的情况要明确处罚和处分的措施,使审计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单位领导还要重视审计整改检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将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进行分类,进行电子信息管理。对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检查措施,并及时督办审计整改工作。制定严肃、公平、透明的考核制度。年终,应对审计整改检查跟踪工作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与医院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单位内部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四、结论

加强内部审计,不断加大审计力度,突出重点,积极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扩大审计影响,为审计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环境。同时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水平,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审计人员先进理念,积累审计宝贵经验,为审计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鸳 单位:兴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6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关系医院的生死存亡,必须从经济、效率、效果等方面都进行考量。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以下特征: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部分是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而将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等作为客体部分;2.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超前性、建设性,更加真实的反映了财务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动向及实际效益。3.医院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它由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及相关部门之外,使得使得审计师更加公正的鉴定审计工作。4.重点强调了审计工作者在审计要坚持内部审计原则、排除干扰,客观公正的做出分析判断,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大,质量低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性质的影响下,医院性质一直在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摇摆不定,而为了保持预算的收支平衡或是利益目标,医院擦很难过场采取调整措施来达到与其目标,这就意味着内部制度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力度消减,法律法规建设意识薄弱。目前来讲,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对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惊醒准确预测,以致不呢国提出相应的应对措置,而仅仅关注优化处理财务活动的后期事项,难以做到对财务、经济活动的前、中、后期的全方位的检测,因此,医院管理层在没有有力依据的情况下,无法决策下一步的计划,最终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

现代审计工作不仅要求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它也是一项体现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在财务、审计方面具备专业素质,对市场、管理等经济学也具备一定的储备知识和学习能力,并且在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计算机的熟练应用也是必备技能。而目前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内审人员由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兼任,仅仅把审计工作当成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中转站,部分缺乏经验,不一定能够胜任审计工作,达不到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标准。另外,没有严格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加上人员结构显老龄化,使得一些人员安于现状,没有学习新审计知识的积极性,这样使得审计工作质量停滞不前,审计力度严重削减。

(三)内部审计范围过窄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过去单一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只注重事后监管工作,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违规行为,在新的改革要求下,这种单一已经把那个不适合医院严峻市场竞争的要求,电会化的普及使得财会工作不仅在效率、准确性方面更加提高,也可将财会支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利于在对比中发现问题,从而为管理者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二、新医改政策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新医改政策不仅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强化自身工作,更应该用高标准、个哦要求探求新的审计理念,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经济活动等具备完善的监督措施,不断突破原有审计职能,为医院的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一)构建规范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医院内部审计作为要塞部门,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可为医院在强大竞争下仍旧得到进步发展提供后盾力量。而风险评价标准体系中:“共性标准、行业分类标准、项目补充标准”这三个原则缺一不可,它们是是相互依靠、彼此补充的。为保证内部审计审计质量,要求审计工作者在风险大的领域有所侧重;另外,审计部门应该与各个部门加强合作,与医院管理层充分沟通,共通探讨评价系统是否合理、是否规范,决定出更加具有导向性、规范性、适合本医院的统一标准,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培养一批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

新医改政策下,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熟悉财务方面的工作,对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是要求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推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公立医院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进行扩充,还要要多样化引进人才。另外,可开展业绩考核制度,通过岗位轮换、事业技能考试、人员培训等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丰富人员知识结构,熟知更多技能,培养其问题应对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为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三)科学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当前,公立医院仅对财务收支审计等事后监督已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内部审计要求,还应逐步向效益管理方向迈进。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健全性等进行反馈,从而做出适当调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不必要的的成本消耗,对主要环节找出对应措施,提高成本应用效益。开展审计调查,对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不规范行为提出合理建议。加强基础建设审计,加强医院基础建设管理,从而节省建设资金。

(四)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使审计工作全方位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只有抓住、抓紧内部审计,才能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又起到监督作用,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五)强化后续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内部审计可以揭露问题,更是因为它在过程之中提出的反馈问题得到了合理的建议,而这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的落实,依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跟踪审计工作。对审计单位加强管理、用实际行动提高效益,对存在的问题有效整改,确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力,为健全医疗改革机制提供保障力量。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兼重。新医改过程,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担任更加具有挑战性,需要根据新的改革形势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水平,成为复合型人才,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效益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7

【关键词】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建设的规模和形式逐渐出现了问题,在新的医疗改革模式之下,多元化的医疗格局对公立医院体系的发展也带来的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之下,需要强化医院建设工程的内审工作,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题

1.传统的内部审计业务逐渐弱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包括检查和监督,业务的内容逐渐被淡化,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降低,一些审计的工作和事务逐渐外包,并认为内部审计外包能够提升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确保审计的质量从而降低设计的成本,甚至一些医院根本不进行内部财政收支等审计的业务。久而久之,内部的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难题,审计部门所创造的价值也逐渐被削弱。

2.审计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以及风险的管理时,其业务的开展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是内部的审计人员自身条件的限制,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财务能力和基础,并具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但是却缺少一定的内部审计技能和操作能力,具备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于内部控制和内部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其审计的职能也不能得到准确的发挥。同时,医院的管理阶层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定位已经成型,内部的审计部门一直以监督者的身份开展各项工作,难以控制内部的流程和内部意见的修改工作,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长此以往可能会埋下重大的隐患。

3.审计工作开展的不平衡

外部的审计工作通常以年度审计的形式开展后续的审计工作,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也通常会采取以账务报表为基本形式的审计工作,医院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时间上出现严重的冲突,造成了审计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医院日常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不必要的侵扰,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从而造成医院内部的抵触和反抗情绪。与此同时,医院外部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实现对具有一定深度的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工作,对医院各事物的审计监督工作也缺乏一定的重视,审计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一些差错或是损失已经难以避免。

二、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1.转移审计工作的重点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事前的审计工作能够将整个系统中的信息加以整理,合理的降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矛盾,从而降低纠错的成本。例如在公立医院具体的业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系统与业务处理的系统存在各式各样的联系,包括门诊业务系统的收入数据,药品、血制品、耗材以及人力资源的数据接入等等。这些数据在没有经过审计之前就接入到医院的系统中是具备一定的风险的,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将这些数据进行核实与计算之后,才能录入到实际的系统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核实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从而减少由于数据错误造成的重大隐患。

然而仅仅控制审计系统是不完全的,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系统进行防御和控制,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积极的改进。

2.重视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

后续的审计工作是指内部审部门检查被审计的单位,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当不合理的现象被审计出来之后,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改进。一旦错误未能及时修正,结果不堪设想。同时,后续的审计工作也是为了监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的修正,这种工作的性质持续跟进以及监督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比外部的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工作得以有力的展开。

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需要协调展开

内部审计的工作与外部审计工作在监督内容和审计范围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目标和需要的结果不同,因此需要彼此相互贯通合作才能达到最优质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外部审计工作无法落实的小问题,针对其中不良的现象进行及时的修正和管理,关注医院日常的管理活动和经营范围,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

4.开展内部的专项审计工作

审计师再展开审计工作的同时,需要对医院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的结果,确定整体的控制风险,从而促进整个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当审计人员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从而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透彻而全面的认识。一旦内部控制中的措施不足或是无效,审计人员需要对医院的管理阶层进行及时的汇报和警示,使其能够完善医院内部的审计标准,从而弥补漏洞和缺陷,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内部专项控制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

逐渐完善内部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需要逐渐积累工作的经验,使内外审计能够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和工作,完善医院内部审计的系统和团队,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8

公立医院作为差额预算单位,执行工程项目预算制度。面对目前公立医院大量工程项目超预算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内部审计亟待外部审计的支持。“谁委托,谁负责”,公立医院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外部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内部审计自我质量控制的过程,只有明确了审计风险、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标准、审计结果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动态控制项目审计质量。因而,以公立医院工程项目外包审计风险识别为起点,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进而制定审计标准,结合风险管控点,建立外包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其设计的科学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风险管控缺陷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提升公立医院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管理水平,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审计职能,提升审计的质量。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工程项目外包审计风险。

(1)项目外包决策阶段风险因素。A.决策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相关决策工作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B.未履行适当程序,导致决策失误或不科学。(2)项目外包合同形成阶段风险因素。A.受托方选择不当,缺乏必要的人员、从业经验、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导致审计质量低或进度拖延。B.缺乏必要的外包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导致价格不合理,成本过高,没有发挥项目外包的优势,组织利益受损。C.未及时签订合同或合同条款不严,使组织遭受欺诈、利益受损。(3)合同履行阶段风险因素。A.对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审计目标未能实现。B.不能及时发现外包项目审计质量问题。C.项目结算依据不充分或审核不严,导致结算超标准。D.过程记录不完整或未及时归档,不利于相关信息的积累、利用和责任的追溯。E.受托方评价机制缺失,导致组织未能准确掌握受托方的服务质量,无法为日后的业务外包提供参考。

(二)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

相应审计重点:是否建立内控制度及其设计和理性。审计目标之二是审查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业务的实施情况,评价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规定,是否偏离目标。相应审计重点包括是否履行审批程序,受托方的选择是否采用竞争和择优方式,合同履行过程有无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有无对受托方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形成客观公正结论等。

(三)审计方法———建立外包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需要从审计成果的应用主体出发,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入手,对评价的范围、方法、权重和档次等作出明确界定,才能发挥评价机制的正面导向作用,促进提高委托审计质量。通过赋予内审部门较高的评价权重,明确其作为审计成果应用的主体地位,明确委托方的要求就是审计重点;通过细致划分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对审计过程、审计结果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合理应用评价结果,树立优秀中介机构典型,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推动提升工程项目整体审计质量。采用内审部门、工程部、财务部结合的三维评价主体,拓宽审计质量评价角度。内审部门代表医院进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委托,工程部是工程质量的责任部门即被审部门,财务部门履行工程款结算职能,按照“谁委托、谁评价”的原则,以内审部门为主、工程部、财务部为辅共同开展对外包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工作。作为不同的评价维度,根据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成果应用的实际需要,分别赋予评价权重。内审部门作为审计质量评价责任部门,评价权重70%;工程部作为被审部门,评分权重20%;财务部门作为配合评价部门,评价权重10%。采用赋予相关责任各方不同权重的三维评价主体,相比仅由内审部门单方评价,不仅能全面反映中介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与审计质量,而且有利于加强各部门的工作协同配合。

(四)审计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指标。

工程项目审计质量评价分为基本要求、工作质量(反映过程)、工作效果(反映成果)三大项共六类指标。内审部门、工程部、财务部作为不同角度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各有侧重:内审部门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注重全过程管理,所以分值分配均衡,基本要求、工作质量、工作成果分别占30%、40%、30%;工程部作为直接接触审计人员的被审计主体,其评价则更侧重于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质量与工作效果分别占60%、40%;财务部作为结算支付部门,主要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五)审计结果运用。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定位;发展

事业单位下公立医院是公共医疗体系的主体,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疾病诊治、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等任务。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的要求,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现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亟需根据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确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制定清晰的内部审计发展思路,将内部审计提升到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审核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1、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1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工作是公立医院日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对的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披露情况进行监督。(1)收入审计。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为门诊、住院费用和财政拨款。其审计工作的重点为门诊、住院收费,应该从工作流程、收入来源等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具体来说,一是工作流程,应该对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流程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查,确保财务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二是收入来源,针对财政拨款应该按照国家财政经费管理要求进行申报、申请和使用;对于医疗业务收入,则应该审查收费的合理性,杜绝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三是收入账目管理,在确定收入来源合法的前提下,按照财务收支流程及时进行入账核算。(2)支出审计。支出审计主要是审查各类支出、报销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具体来说,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费用支出的结构、分类是否适当,应该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费用支出的核对,降低各类不合理支出;其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挪用、挤占或结转专项资金沉淀的情况;第三,加强对医疗药品、器械等的库存管理,坚持入库、出库和盘库资料,规范库存管理行为。

1.2资产负债审计

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出发点的。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从资产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的负债情况进行严格审计。概括来说,应该对公立医院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审查各类负债形成的原因,重点审计坏账的处置流程。在此基础上,给予公立医院合理的建议,控制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比例,实现医院资产结构的优化。

1.3内部控制审计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依托公立医院现有的制度、组织架构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规范,确保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能够约束公立医院的自身行为,避免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达到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的目的。

2、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就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而言,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实现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当前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下,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在发展中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方能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当前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阻碍分析

3.1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尽管《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很少有医院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在医院的组织体系中,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依附于财务部门纪检监察或划归医院总会计师负责,这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与主要的审计对象不具有独立性或存在隶属关系,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2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还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进行的,两个规定分别颁布于2003年和2006年,与当前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相比存在极大的出入,缺乏可操作性。这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为指导,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3.3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系统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公立医院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医院管理层的关注,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实际的管理中,多数医院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新设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4.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风险管理审计。当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能够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现状和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财务会计、物资采购、资金运作等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借助风险教育、系统风险评估、分析和辨识等手段实现风险管理审计。(2)舞弊行为的预防。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事后监督,而是应该实现全过程监控,体现内部审计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方面的应用。即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对此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控,破坏舞弊腐败滋生的土壤。对于发现的舞弊行为应该深入调查,及时控制和汇报,将危害性降到最低。(3)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从本质来看,内部审计和医院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是管理工作的殊途同归。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其视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功能,约束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行为,达到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4.2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具体策略

(1)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保证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其能够以公正的视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2)更新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更新内部审计规范、制度体系,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与时俱进,增强制度体系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满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3)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医疗行业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各科室、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藉此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内医疗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在此形势下,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极为必要的,是确保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出发,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规范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发展探析[J].财会研究,2014(12)

[2]胡亚利,李新玲.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优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3]王静霞.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篇10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管理;内部审计

新医改是对传统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是对医院服务模式的调整,为了适应这一政策,医院需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不断探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法,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就医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医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这有益于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与现代市场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迫切需要解决。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新医改要求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或拥有300张以上病床的医疗结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由专业审计人员负责。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分析,许多医院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就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来看,仅有部分医院按照这一要求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多数医院尚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差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多于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实现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领导的调度为中心而非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是由领导全权负责,导致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都是由领导实现,这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独立性。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了医院的经营活动、财务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许多医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财会管理工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采取“双轨”并行的模式,出于医院发展的目的,医院在加强管理和灵活变通之间处于两难之境,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财经法规意识相对比较松懈。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内部控制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医院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可行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高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的复杂工作,就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素质而言,难以适应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主要在于:①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能,难以适应多元化审计工作的要求;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医疗服务环境中,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策略

(一)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新医改对我国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按照保障基层人民的医疗需求、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三个根本目标,围绕医院的管理、经营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的“以药补医”经营模式,将医院自主经营作为切入点,不断改进医院管理制度、价格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加强医院的人才建设,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对公立医院实施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及收支情况确定预算。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保持医院的收支平衡,同时能够强化政府的监管作用,从而改进绩效考核制度。新医改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出现偏差的预算要及时修正。政府通过对医院收支的审核、成本以及结余的管理,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力,凸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二)改进现有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对医院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是否合理往往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医院在内部审计机制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从引进优秀的人才、完善选拔制度,给优秀内部审计人员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医院的培训制度和教育制度,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搭配,保持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需要重视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中青年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年龄相对而言较大,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思维,建议调整管理层的年龄结构。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动,管理层要抓紧学习新医改的政策,不断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引起的改变。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力,从而保障医院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或通过将管理方法创新与奖金挂钩,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医院内部审计中,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遵循发展成本控制原则,保障医院建设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考核时,需要结合部门结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采用专业化的技术对部门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指出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强化管理,从而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医疗事业的平稳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医疗改革的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自医疗改革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促使医疗改革的进行受到影响,仍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医院也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是改善医院经济状况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陈民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4,30(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