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基地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3 12:33:26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1

申请创业孵化园的方法:申请入驻孵化基地或创业园的单位向准备入驻的孵化基地或创业园提出申请,再有来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向人才中心提交申请所需材料。提出申请的条件是具抄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人为高校毕业生。提交的材料:《芜湖市创业孵化基地问申报表》(一式三份)、提供投资营建、租赁答或控股的产权证明复印件(验原件)、创业孵化基地载体建设面积证明材料、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含公共设施情况说明、水电月租情况、发展规划等)、入驻创业实体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与入驻创业实体签订租赁协议。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2

第二条县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园公司)是县科技创业园的管理和服务机构。科创园公司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为创业者在科创园内从事科技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创造有利于科技创业的优良环境。

第三条进入科创园公司的创业者和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根据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孵化项目必须符合国家高新技术领域,具体范围是:

1、电子信息技术;

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3、航空航天技术;

4、新材料技术;

5、高新技术服务业;

6、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7、资源与环境技术;

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其它要求:

1、项目技术来源清晰,已申请专利或者采取了适当的保密措施保护或者申请著作权登记等,无知识产权纠纷;

2、项目技术负责人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发展,有较强的开发条件,具有转化本项目的技术能力,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对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有驾驭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团队;

3、入驻时已成立公司的,应当产权清晰,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入驻前没有成立公司的,应具备《公司法》等有关法规规定的相应条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4、在孵化项目的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应符合环保要求;

5、开发创新能力较强,项目产业化前景好,预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6、有开办企业或实施孵化项目的基本资金;

7、企业的税务、工商关系必须全部纳入本县范围内;

8、孵化项目的研发人员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应达到3人以上;

9、研制开发的产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第四条申请进入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经科创园公司审核后,报县科学技术局局务会议审定同意后入驻。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入驻申请书(表附后);

2、孵化项目的创业计划书或可行性报告;

3、从业人员中主要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明材料;法人或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留学人员企业应同时提交留学人员身份证明;

5、已注册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6、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7、中心认为必须提交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五条处于研发、中试阶段的孵化项目,项目拥有者可暂不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手续,待条件成熟后办理。

第六条进入科创园公司的创业者和企业,必须与科创园办理以下孵化手续:

1、签订孵化协议书、房屋租赁合同并缴纳相关费用。

2、办理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变更手续。

3、新办企业办理企业名称核准、工商注册手续、税务登记手续、设立银行资金账户。

第七条科创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一)帮助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等手续;

(二)帮助申报科技项目;

(三)协助办理人才引进、人事调动、职称评定等手续,帮助组织人才培训;

(四)提供有关经济、法律、政策的信息和咨询等服务

(五)提供专利咨询服务,办理专利申请;

(六)为入孵企业举行的培训、项目洽谈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

(七)提供物业管理、治安保卫等后勤服务。

第八条创业者企业需要科创园公司提供其他服务的,可向科创园公司提出申请,经双方协商解决。

第九条进入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的孵化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从签订合同之日起开始计算。孵化期未满三年,提前达到“毕业”标准的,可以提前申请“毕业”。因研发等原因而延期毕业的企业,须报科创园公司核定,科技局局务会议批准。

第十条孵化企业在科创园的研发和经营活动应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科创园公司的管理。

第十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孵化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孵化成功率,建立科学合理的淘汰机制和纠偏机制,中心定期对孵化企业进行评估考核,考核办法具体内容见《县科技创业园入园企业考核办法》(办法附后)。对累计二次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创业园有权终止孵化。

第十二条入驻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毕业”的条件:

(一)入驻时间满三年的企业;

(二)孵化项目能实施规模生产,或由于科创园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用场地,需要扩大生产场所的企业;

(三)由于企业引进资金等合作需要,在本县范围内另择址办厂的企业。

第十三条已经达到孵化“毕业”条件的科技创业者和科技企业,应向科创园公司提出“毕业”申请,由科创园公司组织验收后准予“毕业”。“毕业”后的企业应在县范围内实施产业化生产,可优先进入产业相对应的工业区或开发区。

第十四条在科创园孵化“毕业”的企业,如“毕业”后5年内在本县区域外实施产业化或未经科创园公司批准离开我县进行生产经营的,科创园公司有权对该企业已享受的房租补助、孵化资金、科技项目经费等补助资金,一律收回,上交县财政。

第十五条入驻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科创园公司有权终止孵化合同,并在一个月内退出科创园: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二)超出业务范围,从事与高新技术项目或产品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项目中止或确认项目无开发前景的;

(四)累计二次考核不合格的;

(五)对科创园提供的场所利用率较低,又不愿意重新调整的;

(六)严重或屡次违反科创园有关管理规定的;

(七)不按规定报送统计报表和上报项目实施进度,且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八)违反本管理办法和孵化协议书情节严重的。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3

第二条创业孵化基地是指经确认可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且免费提供创业指导、融资服务、管理咨询、创业培训、事务、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的实体。创业孵化基地应安排具有本市户籍且在劳动年龄段内、经就业失业登记(纳入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城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以及农村劳动力等人员达到一定比例,并与入驻基地创业人员签订书面协议。

第三条创业孵化基地的认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工商局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予以认定。被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由市政府颁发《市创业孵化基地》牌匾。

第四条创业孵化基地要与地方产业、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各类工业集中区、较大规模旧厂房、楼宇等改造辟建适合创业者聚集创业的场所,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入股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和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支持。

第五条创业孵化基地应符合下列标准和条件:

(一)申请建设孵化基地的单位应具有独立的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健全的财务制度,并有为入孵企业定向服务的管理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有与基地相匹配的服务管理人员。

(二)创业孵化基地分为生产加工型、楼宇型、门面型和市场型4种类型:

1.生产加工型孵化基地标准为:根据实际,新建、利用较大规模旧厂房改造辟建或在各类园区中建设的,以培育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小企业为主、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场所。厂房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15家以上,带动就业300人以上。

2.楼宇型孵化基地标准为:要求是多层写字楼,总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有独立办公室,可一次性入驻个体工商户或企业不少于20户,各创业人员有独立的营业执照,主要用于文化传媒、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等创业项目,带动就业120人以上。

3.门面型孵化基地标准为:要求地理位置相对适宜,至少由30个独立门面集中组成,各创业人员有独立的营业执照,主要用于商品零售、社区服务等创业项目,带动就业120人以上,每年至少孵化1至2户成为私营企业。

4.市场型孵化基地标准为:要求基地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地理位置适宜,市场经营项目相对专业化,各店面独立,有专门的市场管理小组和管理制度,各创业人员有独立的营业执照,主要用于批发零售、现代物流、小型加工等创业项目,可一次性入驻个体工商户及企业80家,带动就业320人以上。

创业孵化基地要有相应的道路、供电、供水、消防、通讯、网络基础配套设施;孵化成功率(稳定生产经营在六个月以上)达70%以上,

(三)创业孵化基地有良好发展前景,具有连续滚动孵化的功能;

第六条创业孵化基地具有下列功能:

(一)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

(二)协助孵化企业办理开业手续;

(三)创业项目的开发和对接,引进投融资服务;

(四)提供法律、会计、评估、营销、战略设计、市场策划、国际营销等咨询服务;

(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协助孵化企业申请各级扶持资金和创业基金;

(六)组织开展免费创业指导培训和企业管理业务培训;

(七)加强宣传,营造创业文化与氛围。

第七条创业孵化基地申报认定程序

符合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需向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所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创业孵化基地可行性报告(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创业服务情况、入孵企业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二)《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申请表》;

(三)相关证明文件:创业孵化基地企业或事业法人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入孵企业花名册、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机、法定代表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入孵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入孵企业与孵化基地签订的书面协议和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

(四)各(区)劳动保障服务所接到申请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报市就业管理中心审核,符合条件的报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创建办、财政局、工商局组织专家评估确认。

第八条创业孵化基地享受的扶持政策:

(一)创业孵化基地经评估确认后,政府按下列标准给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补贴: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10万元(被认定为市级、省级,补贴资金不重复享受)。

(二)对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孵化基地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创业孵化对象享受的扶持政策:

1.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费减免政策;

2.对本市户籍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可申请最高限额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申请最高限额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3.符合条件的初始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的,2年内可按实际生产经营面积每平方米每月3元的标准给予租金补贴(对创业孵化基地已减免创业场地租金的不予补贴)。

第十条孵化基地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对已确认的创业孵化基地有效期为2年,每年进行复查,2年后进行再认定。对不再符合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和条件或存在下列情况的,将取消其孵化基地资格,收回“市创业孵化基地”牌匾。

1.孵化基地违法违规经营,或允许孵化对象违法违规经营的。

2.孵化基地被孵化对象投诉查实三次以上,没有及时整改的。

3.不能为孵化对象提供入孵时承诺的各项服务的。

4.孵化成功率低于70%的。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4

关键词:新材料产业 专利分析 北京 对策建议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技术为基础是其重要特征,而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要素。专利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成果,反映了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使企业在该领域科技竞争实力的具体表现。因此,专利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或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获取

以SCI科学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1992―2009年出版的文献进行检索,以“(Advanced materials)OR(New functional*materials)OR(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OR(Smart* Materials)”作为主题词,并排除与新材料产业无关的学科,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492篇。利用Bibexcel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合并,并根据关键词词频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关键词,然后根据所获得的关键词构造新材料产业的专利检索表达式。考虑到本文主要分析北京新材料产业专利的相关现状,故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检索跨度为1992―2009年。

二、基于专利的SWOT分析

检索发现与新材料产业直接相关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有15619项,其中北京地区专利数位1289项。运用PATENREX软件以及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平台进行专利分析,这些专利申请呈现出以近十几年来我国申请人的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追求实际应用价值等特点,映射出我国近年来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升,产业化逐步形成竞争力等实际情况。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专利申请趋势情况如图1所示,1992年至2002年期间专利申请增长势头平稳,近几年申请量则急剧增长。北京地区的专利申请趋势,与我国新材料产业专利申请势头是基本一致的。

(一)优势分析

新材料产业专利申请分布情况为:日本专利2434项,美国专利1519项,我国台湾有689项居于第三位。北京以618项名列第四,与我国(除台湾以外的)其它省市相比,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最显著优势正是科研技术实力雄厚。北京新材料科研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排名全国第一,仅中央在京的材料科研单位约占全国总数的40%,相比上海和深圳,北京园区在企业数、从业人员、总收入、产值等方面比重上处于绝对优势。

我国新材料产业排名前十的IPC专利技术构成分布情况:H01L领域有专利4131项,H01F领域有469项,H01S领域有239项,H02K领域有194项,G11B领域有191项,C23C领域有171项,G02F领域有152项,G01N领域有144项,G02B领域有143项,C04B领域有139项。可见,新材料产业研究热点集中于H01L(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未包含的电固体器件)、H01F(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H01S(利用受激发射的器件)以及C04B(建筑材料;陶瓷;耐火材料;天然石的处理)等领域。

而北京的专利技术分类构成情况:H01L的申请数量最多,有177项;其次为H01F为39项;H01S为36项;C22C为23项;G01N为21项;C23C为18项;B01J和H01M均为17项;G02B和C04B为13项。北京地区的研究热点与我国的研究热点基本一致,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等主力科研单位在H01L(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未包含的电固体器件)以及H01F(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领域的研究成绩显著。随着首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对新材料都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北京的电子信息、生物新医药、环保、节能等产业都是新材料应用的支撑领域,为北京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此外,依托北京战略资源,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的生产资源,实现战略资源和生产资源在同一企业的集中配置,拓展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了新材料产业不断优化,尤其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建筑建材、医疗器械、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劣势分析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专利检索分析得出北京主要专利申请人的排名情况(见表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居于首位,清华大学次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居于第三位,北京大学第四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五位,北京工业大学第六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七位,北京科技大学第八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位,北京化工大学第十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十一位,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十三位,中国人民63971部队第十四位。经统计,排在前14名的研发申请人,科研机构有7个,高等院校有6个,只有1家企业单位。说明北京新材料产业现阶段的科研主力为科研机构以及高校,而企业的研发能力十分薄弱。

专利申请起步晚,申请人研发能力弱。根据专利数据得到北京主要申请人的研发能力详情,排名前十的专利申请人研发能力仍不乐观,例如,专利活动年期超过十年的仅占一半,专利平均年龄超过5年的仅有3个,这与国际水准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虽然北京具有科研优势,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禀赋缺陷。具体而言,在产业组织和制度层面,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在知识链、技术链和产业链间尚存在脱节,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是限制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以新材料规模化制造为发展方向,却忽略了新材料技术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研发、中试孵化和产业化初期等环节,大量优势科研资源难以转化为北京新材料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机会分析

根据我国新材料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主IPC分类号的“专利数”、“复合技术专利数”以及“关联技术数”等指标为研究对象,得到技术关联度指数,如表2所示。

由此看出,H01F、H01S等技术领域不但关联专利数多、范围广且关联度较高,表明这些技术对新材料产业其他子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表现为在新材料产业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虽然H01L拥有较大的申请量,但是与其他技术领域关联性很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既缺乏对其他相关技术的创新推动,也缺少对其他技术的知识吸取,技术创新专业化倾向明显,创新成果涉及的技术范围较窄,北京可以借此考虑下一步的技术研发方向由此入手。同时,如C23C、C08L、B01J等技术领域虽然目前专利申请量较小,但与其他技术存在高度关联性,发展前景广阔,为此北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专业化研发,充分利用市场方面以及政策方面的机会,整合自身能力形成特色优势。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据统计,磁体材料每年以15%的增长率发展,预计到2015年,仅中国市场就需要永磁铁氧体50万吨,软磁铁氧体20万吨,钕铁硼磁体5万吨。由此可见,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可观的。并且“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将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的新材料综合龙头企业,建成若干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新材料作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原料,再加上市场和政策的强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必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分析

如前所述,北京与国内其他省市相较,在H01L、H01F等热点领域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在市场无国界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很大威胁。经专利统计分析显示,北京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还是很大的,仅在H01L领域美国有专利792项、日本有专利1146项,而北京仅有177项;H01F领域,日本有专利178项,而北京仅为39项,由此可见一斑。日本、美国等国外新材料企业无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商品化、生产制造等各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拥有的专利数量惊人,专利布局很严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乃至我国的产业技术研发与进步。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

由上述专利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出北京地区的研发热点与我国的研究热点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等主力科研单位在H01L以及H01F等领域的研究成绩显著。结合《北京市基础与新材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0年)》来看,近年来,北京市新材料产业在单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稀土永磁材料方面成绩不俗,加之上面的专利分析,这一态势与国际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一致,可见今后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予以追赶。

(二)完善专利保护机制,促进共性技术研发

虽然北京地区的研究热点与新材料产业的研究热点基本一致,但是研发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比如,北京在H01L领域专利项数为177项,而上海在该领域则包含224项专利。并且,对照全国视角下的技术构成情况,北京在G11B及G02F领域与新材料产业的整体研究趋势还是有一些参差的,鉴于外部趋势走向,北京新材料产业接下来可以着手研究存在差距的技术领域,发挥首都科技的人才优势,根据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布局,选择重点领域与中央在京研究单位成立集前沿研究、技术开发与工业试验,积极引导研究单位利用现有技术、人才优势开展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

(三)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北京现阶段的科研主力仍为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前文的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就可说明这一问题,排在前14名的研发申请人,仅有1家企业单位。因此应着重打造以研发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形成以研发、测试和孵化服务为中心的新材料科研服务产业;建立并完善直接面向科研院所、企业和市场需求提供服务的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在重点新材料领域形成成果孵化与转化中心,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以新的机制,建立面向市场的新材料成果转化与孵化中心,最终形成北京新材料高技术企业孵化平台。

参考文献:

①李强. 迅速崛起的北京新材料产业[J].科技潮,2005(4)

②马春.2005年世界新材料产业研究进展[J].新材料产业,2006(1)

③黄鲁成,蔡爽.基于专利的判断技术机会的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4)

④郭婕婷,肖国华.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8(1)

⑤翟卫军,姬翔,刘洋.衡量地区专利实力的新指标――“专利聚集度”初探[J].知识产权,2009(4)

⑥徐瑞阳,徐峰.产业共性技术的界定及选择方法研究――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4)

⑦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基础和新材料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北京: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

⑧郑世林,何维达,曾辉.北京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状况与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9(11)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5

今年以来,县科协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创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作为“三创四建”科技创新牵头单位,会同发改、工信、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由政府副县长任组长的“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推进“三创四建”活动,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进行层层分解,深入推进。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2020年,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引导和发掘潜力企业,截至目前,正在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家: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专利已获授权,目前正在积极组织材料,力争赶在上半年国家第一批申报成功。同时,引导有限公司、制造有限公司、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食品产业园等5家企业申报专利。

三、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

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进行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实现2020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总数达到300家以上。截至目前,实际完成对省科技厅申报的有14家,等待省厅审核批准。下一步,再陆续筛选出50-70家企业进行引导和动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

目前,我县已建成1个农业方面省级众创空间,和、两个市级众创空间及双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今年将引导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引导牧业申报省级农业星创天地,目前两个省级申报项目已完成企业对接,4月份邀请市专家组进行辅导,并按省厅申报时间节点进行申报。

五、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个是引导液压汽配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通过专家实地论证,正在进行申报材料的组织工作,确保5月20日前完成全部申报工作。

二是继续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战略联盟平台作用,开展“产、学、研、用”综合服务,推动产业上档升级。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6

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以下简称“山西省创业中心”)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省科技厅。是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撑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山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孵育体系建设的龙头,也是全省唯一的部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山西省创业中心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现有职工30人。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部、对外接待部、物业服务部、咨询部、科技评估部、投资管理部等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并成立了公司性质的山西省企业孵化器管理中心和太原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对中心国有体制的不足形成了补充。

目前,山西省创业中心的孵化场地面积3.7万平方米,企业孵化基金规模2300万元。多年来,在十分注重孵化基地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从未忽视过孵化器的核心能力建设,即以创业企业成长为主线的孵化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提升和规范,形成了创业咨询代办、科技评估和创业投资三大服务相互渗透、互为支持的孵化服务创新体系。工作中通过自身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各种创新资源的引入与配置,卓有成效地为在孵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对科技企业的创新与创业活动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工作特色

1.建立企业孵化工作新秩序

企业孵化器自身的内部管理是开展孵化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证。针对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制度不执行和人情管理现象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山西省创业中心建立了5万余字的内部管理制度来规范中心的管理和运营。该套管理制度包含了人事劳资、综合管理和财务管理三大部分共19个制度,既注重规范性和详实程度,又考虑可操作性和中心的实际情况,付诸实施后大大减少了中心运营的随意性,提高了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近几年,中心还把工作的重点之一放在了建立一套完整的物业管理制度和科技创业服务制度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7万余字的《企业孵化大楼物业管理制度》和13万余字的《科技创业服务指南》,其中,物业管理制度包括入驻企业管理、物业安全保卫、物业卫生绿化、设备维修保养、物业公共配套服务、物业工作管理等6大类共80多个制度、规程、规范和表格;创业服务指南包括企业设立登记服务、前置审批服务、企业涉税服务、企业认证服务、企业服务管理、企业服务制度及政策汇编等6大类共50多个服务指南、工作流程、合同协议和政策文件。这套规范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实践,大面积启用以来给企业孵化工作建立了新的秩序,取得了明显成效。

2.不断强化孵化服务功能

多年来,山西省创业中心始终坚持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正确发展方向,除依托于建筑和设备等硬件设施所开展的孵化器最初级的、较简单也较普遍的创业条件服务外,在工作中还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更高级的软性孵化服务体系,为孵化企业提供了更加深入、更为有效也更具有针对性的创业增值服务。中心的孵化服务创新体系包括创业咨询代办、科技评估和创业投资三大内容。

目前,以财务服务为核心的咨询代办业务已经涉及企业从创办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包括创业咨询、企业注册、税务登记、入区手续、财务制度的建立、业务流程的设计、财务服务、税务筹划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投资融资服务等。由于颇具特色的服务内容和优秀的服务质量,咨询业务开始在太原高新区扩散并形成影响,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创业中心门庭若市。

与财务服务比较,科技评估工作是孵化器更为重要、更为高级、难度也更大一些的创业服务内容。首先,中心经努力争取到了作为省科技厅、太原市科技局和太原高新区三个渠道申报科技计划的独立推荐部门的资格。借助科技评估的经验和实力,按照不同渠道和不同计划种类的具体要求,中心每年分次大规模地组织孵化企业申报政府科技计划,为企业提供申报咨询、技术指南和材料把关服务,并负责任地进行初步评审。其次,随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推动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部分业务职能的逐步下放,中心承担了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业务,每年都要新考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和复审企业百余家。认定业务的开展,创造了大量接触科技企业的机会,不仅锻炼了人员,提升了水平,而且极大地强化了创业中心的孵化功能、提高了服务质量、扩大了孵化器的影响。第三,中心作为国家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省科技厅和高新区双重身份的创新基金地方服务机构,每年都要认真完成创新基金项目的征集和摸底、召开年度启动会议、资格初审和注册认证、材料辅导和申报咨询、地方专家评审等工作程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山西省创业中心早在1996年就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指出,“孵化基地建设和综合配套服务是创业中心必备的基本功能,而创业中心要真正肩负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重任,就必须具备为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创业资金的能力。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孵化器的重要功能。”目前,中心的孵化基金规模2300万元,近几年累计为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创业投资,为40余家孵化企业提供了借贷支持。由于孵化基金的引导作用,还为孵化企业从银行部门、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其它法人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累计撬动资金量达到2亿余元。由于资本的纽带关系,创业中心与孵化企业的紧密性大大加强,孵化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并由创业投资工作引发出一系列配套的高级服务,对孵化企业的成长形成了更大的促进作用。

3.当好区域行业龙头

山西省是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除各地市财力薄弱创办孵化器困难外,已有的孵化器大多运行质量低下,起不到为科技创业企业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山西省创业中心近几年已经从单一经营的封闭模式中走了出来。在做好自身运行的同时,依靠隶属于省科技厅的优势,当好行业领头羊,把工作的重点之一转向了全省科技创新创业孵育体系建设。先后牵头召开了山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会议,出台了《山西省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纲要》,建设了山西科技创业网站,制定了《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正在着手实施“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企业孵化服务平台”项目。下一步要利用共享服务平台,帮助其他孵化器提升孵化功能和服务质量,促使其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将全省的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推动到一个新阶段,形成以孵化器为核心的、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成长的全省现代科技服务业雏形。

三、发展规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山西省创业中心将结合《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在省科技厅领导下,建设以孵化器为龙头的全省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作为全省唯一的部级企业孵化器,中心要继续依靠隶属于省科技厅的优势,当好行业领头羊。通过宣传、引导和推动,采取多种形式在各地市至少建设一家孵化器,并通过中心服务模式的共享,尽快提高其运行质量,发挥其孵育功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广泛联络风险投资公司、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中小企业咨询服务机构等,通过社会资源的配置和聚集,努力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形成以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全省现代科技服务业雏形。

2.抓紧火炬创业大厦项目的基建工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占地38.7亩,规划7.5万平方米,投资近1.8亿元的火炬创业大厦的基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火炬创业大厦建设项目既考虑到进一步完善太原高新区发展的软环境,又考虑到弥补高新区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是符合太原高新区实际情况、市场需求也较为可靠的“科技房地产”项目。该项目的完成不仅对完善山西省科技创新体系、极大地提高全省科技工作显示度、对全省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太原高新区在“二次创业”中以孵化产业为龙头,尽快形成高新区新规模、新形象、新发展和新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3.建设两个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从全国孵化器的发展趋势看,建设各具特色的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势在必行。根据我省的产业特点和实际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在酝酿规划两个平台的建设。一是 “可替代能源与可再生资源技术研发中心”,二是 “山西省煤炭资源与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应用中心”。两个平台都以大楼内专业特色较为明显的在孵企业为依托,以专业技术孵化器的形式运行,将建设成高新区甚至全省相同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公用的、开放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4.建立一定规模的面向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天使投资基金”

在企业孵化器建立创业投资性质的“天使投资基金”或“种子资金”,来解决初创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国家科技部强调并支持的重要的投融资服务功能。近年来,科技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加强了合作,开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我们只有在孵化基金规模上实现突破,建立起“天使投资基金” 或“种子资金”,才有可能成为科技部母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的平台。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7

“沙坪坝区因人才而立、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对未来寄予希望。”沙坪坝区区委书记李剑铭的讲话激起一片掌声。

在这次沙坪坝区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重庆西部新城人才论坛”上,全国人才工作专家沈荣华、全国信息工作专家杨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沙坪坝区区委书记李剑铭等五位嘉宾围绕“崛起中的重庆西部新城:创新 合作 共赢”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沙坪坝区与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西永微电园公司、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等17家单位签订首批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签订了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区等六项产学研重点项目合作协议。

而重庆西部新城人才论坛,只是沙坪坝区整合人才资源大潮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两难

王建满脸堆笑,跨步上前推开门。

某制药公司的负责人缓步进入,目光四处扫视。

不足150平方米的公司略显寒酸,白色的桌面上摆着几只简单的玻璃器皿。王建尴尬地笑笑,指了指几个技术骨干,红着脸介绍。

忽然,一阵机器轰鸣声从隔壁的食品加工厂穿墙而入。制药公司负责人皱了皱眉,不到五分钟,一行人转身离去。

这单合作项目泡汤了。

2007年,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王建跟两名同学一起注册成立了重庆寰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制药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然而,三年时间,公司换了三个地方,情况还是相当窘困,试验场所和研发环境成了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

“何不进驻工业园?”合伙人一起谋划。

“园区只提供至少1000平方米以上的整租房屋。”回答让人无奈。

就在王建苦于无法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时,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的年轻讲师赵勇也在为项目烦恼——他申报的课题没有通过评审。

这是赵勇成为讲师的第二个年头。“要评副教授,负责主持一个区级项目课题是起码条件。项目资源紧缺,且竞争激烈。要找到与自己研究方向匹配的项目,真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科委会议室内也弥漫着忧虑。

会议桌的一边,区科委领导班子成员齐整端坐。对面,区委书记李剑铭用手敲着摆在桌上的一叠材料,神情严肃:“沙坪坝区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跻身全国20个试点城区的首批阵列,我们必须要打好这张特色牌。”

区科委副主任张音低着头,纸上的一组数据赫然入目:沙坪坝区有高校19所,包括博导、教授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5539人,博士后流动站20个。驻区高校人才占全区总数的50%以上。可这样的人才优势却暗含难言之隐——高校等驻区单位的人才资源并不属于沙坪坝区,要调用这部分智力资源很难。

一边是区里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借用人才智慧,让人才资源闲置;一边是专家学者拥有技术,却难觅技术转化的平台。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沙坪坝区如何破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周会锡说:“解决了王建和赵勇们的问题,就能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

平台

2011年8月,重庆师范大学。

沙坪坝区科委工作人员关翊头顶烈日,在校园一路疾行。几天来,他已经连续拜访了五所大学。此时,关翊的脑中不停地翻滚着几天来获得的信息。

“大学内面临择业的硕士、博士,是一股强大的技术力量,如果找不到平台,就会很快流失,帮助他们创业,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手段!”为此,区科委决定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区,通过政府支持“孵化”大学技术人才,让人才为我所用。经过仔细摸底,关翊知道,实现这个想法的时候到了。

2011年10月,关翊走进寰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我们依托创新生产力服务大厦,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区,邀请你们入驻。”

“怎么孵化?”

“以低廉的租金为企业提供优质办公环境,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促进各种项目对接……”

2011年12月,西永工业园。阳光映照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几个字熠熠发光。

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寰瑞生物租下了创新生产力服务大厦750平方米的办公区。

让王建始料不及的还在后面。

一个月后,关翊推门而入,一脸兴奋。

“你们准备准备,申请区级中小企业创新资金。”

“能成吗?”

“我们大力推荐!”

此前,寰瑞生物对相关政策一无所知,更由于研发环境所限,政府的各项资助一直与其无缘。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对接,入驻孵化区不到一个月,寰瑞生物就获得10万元区级中小企业创新资金。

四个月后,寰瑞生物再次迎来机会。在创新生产力服务中心的推介下,寰瑞生物获得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200万元风险投资,同时争取到与之配套的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70万元。

有了政策的呵护和优良的研发环境,2012年9月,寰瑞生物承接的一个项目结出硕果,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受益的不仅仅是寰瑞生物。现在,沙坪坝区拥有一个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四个部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它们孕育出支撑全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重点科技型企业10家,有27家企业被认定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29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共获得国家创新基金52项、市级科技项目650项……

互动

“还不赶紧申报课题去?”

“什么课题?”

“沙坪坝区软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全区进行申报了!”

教研室同事的一句话,让赵勇顿时来了精神。

打开电脑,赵勇看到了沙坪坝区科委在网站上公开的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通知。

郑重思考后,赵勇向沙区科委提交了申报书。

一个月后,赵勇接到通知,他的申报通过评审,准予立项。

之前,沙坪坝区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主要对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进行开放。2009年3月,区科委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同时在网上面向全区1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区直各部门及镇街进行申报。

赵勇提交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获得重庆市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二等奖。2010年6月,赵勇受邀参加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交流其研究成果。

2010年,沙坪坝区科委再出新招——在全市率先设立科普项目,力求让科技惠及民生。

赵勇再次提出项目申请——“医科院校开设‘科普日’健康促进活动”再次获得支持。

以项目聚人才是沙坪坝区人才“组合拳”的一小部分,从2012年开始,12个重点人才项目在沙坪坝区逐一展开。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8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我县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自主创新),实施一个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三体建设(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主攻七大产业(高新铸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构建三大平台(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农业科技),实现倍增目标。

我县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到XX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亿元,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20家,专利申请总量达500件,授权量达30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达5亿元,均较增长两倍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筑牢科技创新基础。

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立企业专利制度,设立工作机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专利联络员制度,明确职责。县设立专利技术申报与专利技术转化激励资金,推动专利技术的申报、实施与产业化,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二)强化三体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以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为突破口,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企业主体。分批选择2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培育创新人才,实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扶持10家骨干企业,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努力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到XX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以上。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使其单项产品规模和效益达到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对接,推进创新要素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落儿岭工业集中区、大沙埂现代农业科技园和高桥湾科技园区的功能,推进科技政策、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中介服务、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入园区,提高园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将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以应流集团为主体的省级铸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通过1–2年的努力,升格为部级特色产业基地。围绕光伏产业、新型电光源等新兴产业,力争到XX年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2家。

3、强化产学研一体。扩大范围,加强高校与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开展技术难题和需求征集,有针对性地遴选一批技术攻关课题,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功能,建设一批研究生实习基地,推进科技人才向我县流动。创造条件,建立院士工作站。大力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特聘员)创业行动,建立特派员与企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到XX年,在铸造业、光伏产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分别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主攻七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针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提升四大优势产业。

①高新铸造产业。加快推进 “超奥不锈钢”技术创新项目,重点发展陶瓷壳消失模精密铸件、核电精密铸件产品,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沈阳铸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到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亿元。

②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联合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重点推进刨切微薄竹片、重竹地板技术研发、碳化高密度竹材产品开发、圆形生丝产品开发、桑红茶系列开发、环保型双车低衡·还原复制水洗羽绒加工工艺改造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到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③食品饮料产业。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江南大学等技术力量,加快新产品研发,重点在冰红茶系列产品、蕨菜饮品、百合深加工、酯化黄油工艺技术开发、茶叶冷泡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开发健康食品饮料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到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④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推进石斛产业化,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药物研究所、皖西学院等高校院所,加快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开发蕨菜黄酮提取颗粒、食用蛋白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石斛保健饮品和生物制药、动物生物疫苗生物添加剂等。到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2、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①新能源产业。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扶持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及设备的生产与制造,加大技术研发和引进的力度,推进新能源产业的提档升级。到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②新光源产业。加强与东南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总参63所电光源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合作,重点发展led固体光源及其照明、显示器件,开展以增强照明用led光效和寿命的技术攻关,研制开发更高效和可靠的驱动电路,促进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电子节能灯、照明电光源设备、新型灯用玻璃材料等产品。强化对生产动力系统的变频技术改造,应用节能技术节能降耗,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到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亿元。

③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年产一万吨军民融合铝镁钛合金项目、高档铁氧体软磁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广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应用示范,加快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重点开发硅碳材料、竹木塑复合材料、核电材料及电子元器件产品。到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四)构建三大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立足现有基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1、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县经济开发区,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抓手,增强功能,提高质量,使之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招才引智的窗口。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库,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对接。支持在孵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通过项目带动,孵化高新技术,形成产业集群。到XX年孵化器面积达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40家以上。

2、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组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在转化科技成果、申报项目、申请专利、技术交流、信息服务、品牌策划等方面提供服务。建立“科技路路通”服务站,逐步形成“运作市场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3、农业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大院服务模式,构建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体系。到XX年,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总数达到100人,建立示范基地10个,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总数达到10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项,获重大科技成果10项。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统筹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各自职能,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形成协调一致的组织领导机制,为全县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投入,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县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的增长逐年增加。科技创新基金是政府引导性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以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奖励自主创新企业和优秀科技人才。重点包括对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关键技术并实施成果转化给予无偿资助,对企业从事技术研发、联合高校院所从事重大技术攻关并取得成果的给予无偿资助,对争取并实施的国家科技项目给予配套支持,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给予资助,对专利发明人(专利联络员)给予奖励,对企业成功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给予奖励,对在全县范围内从事科技创新并获得省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等。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切实发挥杠杆作用。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重点落实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民营科技企业所得税奖励等激励政策。

(三)营造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鼓励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创办职工大学,组建研发中心。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创造条件开展院士工作站试点工作。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快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和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企业就业,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9

一、目标设定

以西瓜基地为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实践基地,组织和加强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党员掌握西瓜种植技术,提高创办经济实体的本领。年内开办4期农村党员孵化培训班,孵化培训农村党员200人以上,通过实施农村党员西瓜孵化培训工程,探索建立“公司+农户”西瓜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种植、技术、销售一条龙的双赢合作机制,引导农村党员100户以上与西瓜基地签订产品购销合同。

二、培训内容

1、培训西瓜栽培发展史、市场前景、生产管理技术、商品化加工包装、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

2、培训西瓜栽培中的技术问题,包括选择西瓜品种、西瓜生长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三、培训形式

采取实地务工和免费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学员边务工边培训、边培训边实践。

四、参训人员

有意愿发展西瓜产业的农村党员。学员入学培训需填写《镇农村党员创业孵化西瓜培训申请表》,由镇农村党员创业孵化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安排。

五、培训安排

1、培训原则上每季举办一期,在季第一个月1日开学,每期培训学员50人左右。

2、培训课程安排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具体安排见附表。同时在开班前一周,镇农村党员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以“三农”短信平台、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全镇干部、党员公布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安排等相关内容。

六、教学方法

1、集中授课。聘请公司技术员或农业专家讲课到孵化实践基地的培训教室授课。

2、现场讲学。聘请公司技术员在现场给学员示范讲学。

3、逐个过关。学员通过集中授课、现场讲学、分批操作后,由培训教师进行考试问答、疑问解答。

七、基地建设

1、教学设施。党员创业孵化西瓜培训统一安排西瓜基地。充分利用西瓜基地现有的场地和设备。

2、聘请教师。一是聘请西瓜基地技术管理员为培训教师,重点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施行教学。二是聘请县农业局、赣州市农科院10名农业专家教授,重点对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进行讲学。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篇10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企业自身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强,科技工作日益成为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深入挖掘企业内在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区域科技进步水平,20__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力争率先进入全省创新型城区行列。

(一)高质量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一是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加快临港大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智能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梯队,鼓励企业创建市级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三是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科技型企业独立创建或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争取新创建省市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四是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充分调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争取获得部级科技项目立项8项以上,实施产业创新重大科研攻关项目5项以上,争取全年实现专利授权总量达到2500件。五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争取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0项,技术交易额2000万元以上。

(二)高层次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一是进一步推进区域高端科研机构建设,确保中国科学院__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项目正常运行,并开展各类科技合作项目5项以上。加快推进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交流合作,争取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新材料创制中心项目落户__并实现开工建设。二是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开展与宁职院的全面合作,推进__压铸模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创建__金属材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和__轻工产品检测中心等检测平台,努力把平台建成资源共享、应用技术推广和区域人才培养的基地。依托我区智能装备产业基础,配合__市质监局,全力打造部级智能装备质量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