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监管十篇

时间:2023-06-04 10:01:59

冷链物流监管

冷链物流监管篇1

[关键词]冷链;医药;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64-02

1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怎样切实地保证生物制品在仓储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冷链安全,已经成为整个医药行业保证生物制品安全的头等大事,更是保证每一位公民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条例的陆续出台,通过系统化的最新冷链管理理念保障生物制品及对温度敏感药品的全程无缝冷链安全已经成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2011年5月,国家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简称“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强调了应用先进冷链技术提高医药行业现代物流能力的任务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对流通过程中药品实现冷链管理的信息化,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提供企业质量管理依据、指导企业物流管理流程、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冷链资源管理系统的概念

“冷链系统管理”理念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及设备,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是以保证对温度敏感的药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全程冷链过程管理。其中,全程冷链涉及3种基本类型环节,分别为仓储冷链环节、车载冷链环节和小批零冷链环节。

冷链资源管理系统(Cold-chai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C2RP系统),是指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制冷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基础上,基于 “冷链系统管理”理念,以保障冷链商品在全程无缝流通各环节的冷链安全为目的,为企业质量管理、仓储管理和物流管理等部门的决策层和员工,以及终端消费者提供决策、运营和信息追溯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仓储冷链监管系统、车载冷链监管系统、小批零冷链监管系统。

3冷链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意义

3.1冷链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目的

冷链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提升企业冷链安全管理的水平;增强企业冷链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弥补企业冷链安全管理的风险点控制;构建企业冷链安全管理的目标标准;完善与国内外冷链体系对接的安全要求;增强对终端客户冷链专业服务的能力;预备与终端客户冷链网络无缝对接的前瞻性。

3.2冷链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内容

3.2.1冷链环境温度场验证及安全评估

通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的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全面模拟和反映冷链环境在不同外界环境和工况下冷链环境(仓储设施、冷藏车和保温箱等)温度场的实际分布状况,充分了解整个冷链系统运行“场效应”的结果,如掌握库区的风险点实际区域(极高温度风险点、极低温度风险点和最大不均匀度风险点),以及安全库存温度区域的位置及范围,以便于企业对冷藏设备的评估和温度场的分析管理。“冷链环境温度场验证及安全评估” 为保障冷链在日常安全的状况下运行提供指导。

3.2.2冷链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

(1) 仓储冷链监管系统。“仓储冷链监管系统”适用于医药公司的冷库、阴凉库、冰箱等固定式仓储冷链设备的管理。此系统包括:本地数据基站、温湿度监管单元、冷设备监管单元、仓储设施监管单元、电力监管单元、本地和远程报警系统单元、后备电源系统等单元。

此系统实现如下功能:对现场温湿度的实时监管;对制冷机组故障(包括:高压保护、低压保护、排气温度保护或油压等)进行监管控制;对冷凝器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预警监控管理;对冷风机除霜状态进行预警监控管理;对并联机组监控,机组的吸气压力保护预警、机组低液位预警、机组缺相预警等监控点进行预警;发电机组故障报警,发电机组出现故障或不能提供输出电压时提供预警信息;现场停电预警,整个仓储系统现场电力供应情况系统提供停电预警。

(2) 车载冷链监管系统。“车载冷链监管系统”适用于医药公司移动类冷藏车、物流配送车等移动式冷链设备的管理。此系统包括:数据监控单元、车载数据终端、车载显示终端、车载电源单元等单元。

此系统实现如下功能:车厢中不同位置安装温湿度探头,当温湿度超预警限或报警限时,发生预警和报警管理;可根据运输药品的需求选择预报警档位;实时报警和远程自动拨号报警;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记录(含监测数据和报警数据);系统中所有监测项目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参数(通过软件平台);可以用通过网页查看形式实现远程监控。

(3) 小批零冷链监管系统。“小批零冷链监管系统”适用于医药公司采用冷藏箱包装配送疫苗的冷链管理。此系统包括:每个冷藏箱、冷藏包和保温箱中根据验证结果放置相应数量的温度记录仪,监控温度变化并上传温度数据。冷链远程监管中心用于提供24小时远程专人值守的在线诊断管理,确保整个冷链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系统实现如下功能:免驱动网络数据上传及下载功能;在途温度追溯记录;远程网络版查询,上传和打印相关数据,供双方确认疫苗安全;可有效进行温度数据备案,方便医药企业对数据追溯、分析,以提高疫苗冷链管理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结论

冷链风险管控技术是对医药生物制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冷链资源管理系统” 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使医药公司建立起覆盖所有业务网络冷链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了科学的医药冷链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构建了新型的冷链服务平台,为实现客户、政府和社会的透明服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秀英.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现状、成因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2(2)。

冷链物流监管篇2

[摘 要] 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介绍冷链物流、RFID技术的概念以及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了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温控管理的必要性,并用实例说明。

[关键词] 冷链物流 RFID 温控管理

一、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操作快捷方便。此外,储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标签进入工作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并获得能量进而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有用信息,或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解码后,传至后端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二、“冷链”的概念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乳制品产品、其他生鲜食品、 园艺品、生物制品等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三、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温控管理的原因

冷链物流包括对货品的冷藏(冻)加工、冷藏(冻)存储、冷藏(冻)运输及配送、冷藏(冻)销售四个部分。

其中,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复杂,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所以因货物温度发生较大变化而变质的风险也最大。冷链物流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温控系统,才可降低风险,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中国政府强制性监管,要求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根据食品安全质量控制HACCP体系的要求,原料采购除了对保质期、外包装、食品外观等外,还对食品的内部温度严格要求,需对其温度实现实时监控和记录。为确保注射前疫苗质量,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条例规定疫苗等生物制品从制药厂成品仓库到给有关人群接种的冷链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留其温度的监测记录。因此,为保证物品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需要一套严格的温控功能的冷链物流系统。

将RFID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中,恰好可以很好解决此问题。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数据存储量大,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在30米~100米内远距离读写。通过RFID标签,可以监控到一个集装箱内不同包装单位的不同温度,可连续记录温度变化的数据和相应的时间记录,可以准确掌握冷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运输途中的温度变化。RFID还可扩展为由企业或者联盟建立覆盖全冷链流程的冷链检测中心平台。由此,RFID技术的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利用实时监控可以确定药品环境温度是否超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创造了条件。

四、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基于RFID的冷链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如下:

1.将RFID温度监测器放入物品包装或货箱中,监控器按照系统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记录测量到的温度定时写入RFID标签的芯片中

2.当RFID标签接收到读写器天线信号时,将温度数据传送给安装在仓库、配送中心等各节点的读写器,各个温度监测点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最终汇总至中心数据平台,实现高效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

3.企业或联盟成员通过口令获取相关数据,实时监控某物品的温度变化,并可实现预警管理,同时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

五、RFID 技术实现温控管理的具体实例

RCG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RFI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就是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药品的物流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或通过GPS及温度传感功能的终端结合的无线通讯技术上传到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对物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实现食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

2005年法国的葡萄酒协会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供应商的葡萄酒的质量产生质疑,认为是澳大利亚产葡萄酒质量有问题,味道过酸。澳大利亚供应商为证明葡萄酒质量没有问题,在葡萄酒包装里加入了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发现葡萄酒包装内的温度在货船经过赤道的一段时间内超过了30℃。由此证明了葡萄酒味变酸是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是酒本身的质量问题。国际的冷链物流更需要一个由企业或联盟建立覆盖全冷链流程的冷链监测中心数据平台。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监管篇3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已成功举办3届,会议已成为政府深入了解行业状况、推动冷链市场信息流通、提高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引导企业奉行绿色冷链与低碳节能的良好产学研交流平台。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国内多家冷链企业、食品成品企业领导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政协原常委、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企业监事会解思忠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冷链产业政策的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知名生产商贸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总结盘点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2012年的发展前景并进行规划;围绕当前企业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为各企业释疑解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通过本次年会,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冷链物流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冷链体系,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冷链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冷链物流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和科技手段。

3.缺乏冷链行业标准推广和执行方面的监测监管

由于政府对冷链的重视程度不够,冷链的行业标准制定缓慢且没能有效普及推广,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标准体系。此外,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家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速度也有待提高。因为只有对冷链各环节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使得标准得以更加彻底的实施和推广。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设施和严格的管理,食品企业通常把产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但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行业的规范,引起各物流企业间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不利于冷链的发展。

5.对冷链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小

当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而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维护我国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意义则认识不足。对于建设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更没有多少考虑。此外,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超及零售终端等冷链的各环节对冷链的认识也不够全面,而民众对冷链的认识也还只是停留在冷藏车和冷库的层面上,民众在购买农产品、肉类、乳制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一般只考虑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并没有认识到冷链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性,自然不愿意为冷链食品支付较高的费用,对冷链建设的参与性也就不高。

6.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仍处于力量分散、竞争无序的起步阶段

因为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涉及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多个品类,而我国相关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具有产业所属、部门所属的特点,这些都造成行业资源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

关注冷链物流推进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要解决冷链物流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构筑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鼓励相关企业建立、运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冷链信息平台等,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控。政府通过创新基金、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要先期引导,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在涉及民生领域、有政府监管需求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如药品、食品的冷链物流等领域应用上先行先试,再逐步应用到公共服务市场、到行业与企业应用市场、到个人家庭市场。由政府先期引导,逐步发展到成熟并具有规模的市场,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还要完善监管体系,形成安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药品编码统一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严控冷藏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保证各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此外,政府还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冷链物流监管篇4

冷冻类食品常常是被冻上了,又融化,又被冻上,当食品辗转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早已没有质量可言,更不用提食品原有的风味。一旦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必将受到威胁。苏轼曾经为吃到美味的荔枝,不辞长作岭南人。尽管现在的物流能让北方人吃到荔枝,能让内陆人吃到海鲜,这只能说明运输已经不成问题,但是荔枝不能保证是新鲜的,海鲜也不能保证是新鲜的,难道只有身临其地,才能一品美味吗?

2冷链物流的管理

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目前的状况,国家应该尽早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因此对物流作业流程的监管力度要加强,用法律来监控物流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制约不法商贩的不良行为,让食品安全真正有保证。交通项目包括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运输等的建设及养护应该加强,比如定时养护国道,省道等主要运输干线,增加航空货运航班等。只有交通无障碍,才能保障冷链运输畅通无阻。

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使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都有章可循。冷链物流作业的流程需要严格的把关和监控,良好的作业习惯则是物流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操作时必须穿御寒衣,规范操作动作,尽量减少冷库门开关的频率等。建立一个安全的供应链体系,在采购作业时,和上游供应商协商,确保食品从源头开始就是安全的,还要控制采购量,避免食品过期等问题。验收作业时,要验产品的中心温度,以及保质期,如果不符合标准,验收人员应该予以拒收。储位规划要考虑到食品的周转率,做到先进先出。仓储管理时,控制好温度,分组管理商品,有些商品需要特殊处理,例如表面需要包冰衣的商品要定时喷水。理货作业时,要事先规划好,以便及时出货。运输和配送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冷藏车内的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同类别的食品冷链物流环节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操作的时间、方法等都要规范,例如乳制品一般要在早晚或夜间运输,容器必须装满盖严,严格消毒,严禁中途停运。速冻食品对贮藏运输要求严格,必须在-18℃以下。冷冻冷藏类食品在物流作业过程中,都应配备温控仪,监控温度的变化,控制物流作业环境和时间。物流作业过程要谨慎细心,尽量避免坏货的发生,确保让消费者吃到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

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的建设应该大力加强。在《2014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开发引进先进的设备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冷链装备包括冷库、制冷机组、货架、叉车、监控产品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节点,要自备发电机,以防突然停电。严格限制危险制冷剂——氨的注入量。货架要经过特殊处理,防止钢架倒塌。搬运设备也要经过特殊处理,例如堆垛机的液压油要耐低温等。新引进的制冷设备一般都可以达到规定的温度,但是年代长久的冷冻冷藏设备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制冷设备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设备要及时淘汰,以免带来安全隐患。冷链技术的创新是不容小觑的。如何确保冷链物流不“断链”呢?在今天这个物联网时代,网络互联、RFID、远程无线监控系统以及传感器应用技术等新技术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技术能够对货物进行温度监控,做到物流全过程的监管,从而保证食品新鲜。各种先进的冷链技术不断创新和引进,冷链物流将逐渐走上正轨。

3总结

冷链物流监管篇5

1.1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如加拿大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其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同时建立了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形成了与国家经济发展协调的冷链物流网络。

1.2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质量

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发达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对涉及到冷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标签、容器和包装等有关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允许含量进行规定。由于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国外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另外,通过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冷产品市场准入,保证冷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直到最后消费环节的质量。

1.3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第一,在原材料提供环节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或操作规范,保证冷链物流起点的质量与安全。第二,使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第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冷链物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冷链物流的供求网络联结起来,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第一,国家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自建冷产品配送中心,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并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国家也不断推出绿色食品认证、“菜篮子工程”等各项质量标准和政策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第二,国家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相对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都要大幅提高,同时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将大幅降低。还提出了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等八项重点建设工程。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第三,目前,有关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将逐步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冷链物流标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类、肉类、禽类、速冻食品、冷饮等需求逐年增加,冷链物流决定了生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冷链物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2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2.1冷链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物流成本高在运输方面,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存在严重不足。公路冷藏车占货运车辆比例仅为0.3%左右;铁路冷藏运输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冷藏运量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冷链物流对设备、技术的高要求,加之冷链运输管理的复杂性和低效率性造成我国冷链运输成本过高。在仓储方面,由于制冷技术落后,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冷产品生产和零售企业损失。另外,我国冷库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其中也有蔬菜和果品的冷藏,冷库的类型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的冷库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先进设施和技术的引进困难,投资利用率较低,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偏高。2.2.2尚未形成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由于历史、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整体冷链体系还未形成,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能监控冷产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致使冷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我国食品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2.3缺乏监管机制、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对我们队冷链物流环节的监督往往只能在各个物流节点的冷藏仓库进行,一般只能检测冷库的温度是否达标。而对于运输过程温度是否达标无法做到很好的监督和检查。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导致冷链物流市场以牺牲冷产品质量为代价的无序的恶性竞争,进而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危害。目前,国家还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供冷链物流参考执行的标准,尤其是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2.2.4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不到位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和信息技术落后,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多数冷产品提供商只能是自行经营,或是部分外包。据统计,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占到了物流总量的80%左右,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很难体现,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很难实现。2.2.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作业难度大,比普通物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需要冷链物流人才具备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但目前在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几乎空白,最多也就是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及一些简单的冷链知识。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尤其缺乏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链物流操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3.1强化政府支持,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建设一个规范的冷链物流市场,保证良性竞争。同时要加强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与协调。政府需要加大冷链设施设备及信息化方面的支持。制定好行业整体规划行业规范,发挥行业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如通过优惠补贴等鼓励措施,把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从而进一步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3.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

政府需要加大对冷链物流方面的投入,如建立先进的自动化冷藏库,建设冷链运输网络,加快冷链物流发展。通过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多温层技术,满足不同冷产品的不同保湿要求。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冷产品的库存情况,按时提货和补货,提高低温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3.3加速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

由于冷链物流对基础设施、技术和操作要求都很高,成了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由于高成本压力和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冷产品供应商愿意选择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引导更多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冷链物流的潜力,发展冷链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

3.4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完善监管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如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商品包装标准等。

3.5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冷链物流监管篇6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元年,医药物流发展仍然是希望最大的领域之一。随着去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突破7000亿元,中国开始朝着医药冷链物流领域发力,然而建设的情况却只能说差强人意。

“中国医药物流冷链的建设现状相差悬殊,这就好比江南在雪花飞舞,北国却阳光和煦。”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副秘书长张凌辉用了如此形象的比喻。2月底,由IQPC(国际质量与竞争力中心)举办的中国生物医药冷链峰会在北京举行。

有关“如何在中国构建完整的医药冷链体系”的议题,在微寒的春天掀起了一阵波澜。

比起研究现代物流如何促进医药流通,对于更多国内圈内人而言,这也许是更具悬念也更值得探讨的问题:医药冷链的正规化建设,究竟还有多大的体制障碍和产业机遇?中国医药冷链物流踏上漫漫的求索路,何时才能破茧幻蝶?

喜忧参半商业模式待探讨

医药物流领域,冷链问题最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和忧心。因为作为医药物流和冷链物流相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医药冷链物流既要满足医药制品的高质量要求,又要满足冷藏品的特殊温度要求。实现中国医药冷链的标准化和正规化,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去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为7000亿元,中国是跃升发展最快的新兴医药市场之一,并且有望在2013年之前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

但是,当下中国医药冷链流通的现状只能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喜”来源于与日俱增的冷链需求,在“2011中国生物医药冷链峰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医药冷链的重视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程。

“目前我国真正从事医药流通的企业不到10000家,大部企业经营的冷藏药品种类在150~200个,流通量很大。随着很多药品的分类也在不断变化,几年前的普通药品,现在很多也被列为冷藏品。”张凌辉说。

众所周知,药品对于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食品,根据张凌辉在会上的预测,“全球医药生物市场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受AIDS、SARS、各类流感等病情影响,温度敏感性药品占药品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今后药品的年增长速度预计将会超过15%,而随着甲流等传染性疾病的增长,对疫苗等冷藏药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忧”又表现在目前医药流通行业仍呈现多、小、散、低的局面的掣肘。“无可否认的是,在医药流通市场,还有大约30万家医药零售企业和门店,和超过50万个农村各类医药网点,这些都是各自经营,并没有纳入大型医药集团的管理范围。”

“这便是整体我国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状况,”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也坦承,“作为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的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路只能说是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虽然例如GSP等国际准则已被确立,但由于各国的当地法规、通关程序和现有基础设施的限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建设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这些没有资质运营冷链医药业务的中小企业,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军团。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医药商业企业从数量上看绝大多数是以配送第三终端网点为主,这些企业冷藏药品经营品种数虽然大多数不超过120种,但是配送的网点却往往数千家。

张凌辉对这些资质不一的流通企业经营医药冷链配送表示极端的担忧。“即便能保证冷藏药品的进出库监控,也难保能够做好药品的在途与退货管理。”

“这些小企业,直接造成了目前医药流通市场的混乱。”会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制造企业负责人说:“这些小企业实际上没有通过国家资质审核,就私自运营药品流通业务,诸如生物制剂等对温度要求极为严格的药品,极有可能在物流过程中失去温度控制。”

尽管中国即将迎来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元年,但新版GSP由于多方监管意见不合仍悬而未决,医药分级标准等流通规范也迟迟不能出台,令人望而却步的成本问题,更让众多企业不敢贸然提出建设“全过程、全追溯、全封闭和实现实时追溯”的药品冷链要求。

成本之痛高昂投资无能为力

“企业生产、流通缺乏冷链的总体根源就在于成本投入过高。目前,我国从事医药物流快配的企业,利润不到1%。大规模的增添冷链设备并不现实,故仍停留在数十个保温箱、一两辆冷藏车的规模下运作。”张凌辉直指当下医药流通企业进行冷链建设的痛楚。

目前,中国90%以上的医药流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在4亿元以下,无力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更谈不上投资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和自动拣选设备。许多企业的冷藏设施仍然停留在数十个保温箱、一两辆冷藏车阶段。

信息流是保证药品冷链安全、监管到位的关键,企业要建立基础编码体系、信息采集和追溯;也要解决末端运输、配送环节的重点。但是对医药冷链进行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成本负担。

“国药、上药引领了医药冷链的潮流,包括华东医药在内,信息化建设做得是首屈一指的。” 张凌辉说,“民营医药巨头九州通的成功,是因为背后拥有300多人的物流技术研发团队作为支撑,而一些中小企业,则对于这种高昂的投资无能为力。”

从信息化手段来说,大多数医药商业公司的企业信息化门户建设和ERP系统都建设得比较好,但WMS和TMS管理还是欠缺。“目前国内应用了WMS企业的公司不超过100家,而上了TMS系统的企业不超过20家。” 张凌辉表示。

这是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统计得出的数据,2011年,全国有计划对现代医药冷藏物流有所投入的企业统计有82家,相对于10000家流通企业来说,只是1%的概念。

张凌辉告诉记者,一个销售额为4亿元的快配型企业,仓库大概有60~80个人,而且要天天加班,作业强度非常大。“这也意味着成本高,效益低,采用信息化投入的欲望也就不强烈。”

“2006年我在一家医药公司做物流经理,当时对药品的冷链物流管理,实际上就是泡沫箱里面放几个冰袋,而当时全国这种现象很普遍。” 张凌辉继而分析,“一个好的保温箱要上千元,实力弱小的企业没有能力投入这些资本。而且物流部门大部分是成本中心,没有实现向利润中心的转化。”

出于对商业机密泄漏的担心和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程度不足的忧虑,一些实力较强的医药龙头企业都牢牢抓住生物制品物流之门,而不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事实上,成本问题正是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最大的痛,这导致他们无法和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网络布局相适应。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传感技术应用事业部总经理王铀也同样认为:“目前我们有一套医药冷链追溯系统,投资要1000万元,除了国药、上药等集团,没有几个企业能够投资。即便是普通的信息化追溯系统,医药物流企业也很难承担。”

“近年来,血液制品、疫苗质量事故频发,根源在于缺乏冷链药品监管措施。总体来说,要能够提高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既要降低成本,又要规范经营,这是一对矛盾。”张凌辉感叹。

他同时坦承,有关药品冷链管理法律法规也极不完善。目前只有浙江省在2008年出台《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技术与规范》,而国家层面操作规范未出台。尽管中国医药冷链市场已经蓄势待发,未来,市场监管方、医药流通企业和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携手,厘清行业的迷雾?

整肃重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国药品冷链管理的法规不完善,造成了医药冷链物流生产、流通的管理真空,又直接导致了我国血液制品、疫苗制品事故频发。可以预期的是,市场监管走向整肃重组,将是未来医药冷链发展的必然方向。

根据中国《药品管理法》26号令,“对有温度要求的药品的运输,应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和运程采取必要的保温或冷藏措施”。但是,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很多药品虽然都是流水化生产,能够严格控制温度,谈何容易?

“医药流通过程从上游到下游的可控性越来越差。” 张凌辉列举了一个例子,“我国做六味地黄丸比较好的企业有北京同仁堂和河南张仲景。但在2009年底,我国生产六味地黄丸的企业有804家,这两家企业可以做到良好的温湿度管理,但其他800多家企业不一定都能规范管理;1万多家流通企业、几十万个零售网点几乎都在经营六味地黄丸,更不一定都能做到规范管理。”

目前,许多跨国医药公司正在中国设立分部和制造工厂。对温度敏感型医药产品和临床标本而言,拥有一条可靠的温控供应链可谓至关重要。这折射了当下药品冷链管理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便是缺少规范化监督。

以药品的分级制度为例。GSP把医药流通企业分为两个级别,而商务部确定拥有分级医药流通企业的权限后,把药品流通企业分为五级。张凌辉说:“现实中药品质量监管权属于药监局,药品制造归工信部。那这两个部门,是把医药流通企业分为两级,还是分为五级?”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鼓励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企业数量会逐步减少,资源向少数大企业集中,相当一批小企业将在5~10年内被淘汰出局。这是市场的必然规律。

“向精益化管理才能提升中国医药冷链物流水平” 张凌辉呼吁,“要想让医药流通业更加规范,必须要对当前医药流通行业散、小、乱、弱的局面进行清理,唯一的手段就是依靠市场的兼并重组。”

业内专家指出,前一段时间吵得火热的新版GSP、医药分级标准等系列流通规范,迟迟不能出台。原因在于不同管理部门的矛盾,也有专家起草组里专家的意见不统一。

“虽然我国的药品冷链现状相对较为落后,但是相比前两年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医药冷链物流会慢慢完善。而冷藏药品的相关管理法规,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出台。”

医药流通企业的兼并重组不仅减少中小企业数量,同时会影响大企业的市场格局。“目前国内的频频重组,已经改变了九州通在我国医药流通市场上的名次。”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陶冶说。

只有把企业不断做大,才能建立全国的网络布局,才能有实力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也肃整了依赖于医疗机构的关系,实行“高进、高出、高回扣”的方式经营的医药商业公司的不良之风。

在实现医药冷链标准化和正规化的过程中,中国遇到不少阻力和挑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认为,做大医药冷链需要合理的商业体系做支撑。

冷链物流监管篇7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

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冷链物流监管篇8

冷链物流、冷库、冷藏运输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指冷藏冷冻品从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要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协调性及高成本性特征,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冷链物流涵盖制冷设备、冷库、运输、物流等行业,其发展可以带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很快,但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亟需政府及行业投人更多的关注。

一、政策扶持冷链物流发展

为了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7月28日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衔接上下游、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同时,还提出了八项重点建设T程,分别是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T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和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科技部“十二五”期间也将重点研发冷链物流新装备和新技术。从立项和正在立项的科技攻关项目看,“十二五”时期投入的科研经费明显多于“十一五”的科研投入。

近期,财政部、商务部也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多个区域建设从产地到销地的冷链系统(周转冷库、冷藏车、冷柜、制冰机);发展冷藏集装箱运输,优化组合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扶持公路、铁路、海路冷链运输。同时,加强冷链物流配送设施设备配置(周转箱等),加快冷链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此外,天津、海南等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发展冷链物流的相关专项扶持政策。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落后状况及不利影响

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的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相对滞后,掌握冷链物流技术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占比极低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冷库库容量1500万吨,每人拥有的冷库库容量仅为12公斤,机械冷藏列车近7500辆,机械冷藏汽车4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铁路冷藏运输车辆仅占铁路运输车辆总量的2%。而且,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铁路方面,冷藏车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每年所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其中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服务的超过50%。而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需求的20%至30%。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40%;而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我国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目前,多数仓储企业局限于冷库,而配送企业在冷冻冷藏方面无法专业,各自的欠缺导致了冷链“断链”,这是冷链产业发展的硬伤所在。 (二)管理落后,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例如,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发展。 (三)第三方介入很少 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库存储、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国内很少有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的温度控制,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也无法把整个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营,或者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

冷链物流水平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一是运输损耗极高。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关部门估算,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二是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不利于出口。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

1

成本高 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原因是投入大、成本高。据有关企业介绍,冷藏运输车价格约为30~40万元/辆,为一般车辆价格的2~3倍;进口冷储专用高架叉车价格为26万元/台,货架为1700元/组,按每万平方米仓库需叉车4台,近900组货架计算,需投资250万元。建设一个能检测生物9项、理化20多项指标的检测中心需投资400多万元。建1万平方米冷库,企业在硬件设备上需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这样的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担的。物流公司极少开办冷藏运输业务的原因,主要还是考虑成本。冷运货车油耗高,货厢容积也比

普通货车小很多。物流公司要做冷链,只有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才能保证公司不亏本。

2

政策扶持不到位

目前,服务业发展受重视度不够、赋税太重的现状,都使我国冷链物流及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制约。据空调制冷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在宏观方面,国家给出了指导性的方向和支持,也给予了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但仍有企业代表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行业法规不够细化、不够具体,政策春风最终难以惠及企业。

四、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

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行业协会、冷链研发部门、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必须广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

1

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外级

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设备是冷链物流的物质基础。如果缺乏物质基础,那么冷链产业发展就无从说起。我国冷藏设备早期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比较严重,在最近两三年内,以格力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冷链市场发出强音。格力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集装箱空调。业内人士表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冷藏集装箱领域中首次拥有了民族自主品牌。

2

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冷链物流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这些环节中的时间和温度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建立先进的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物流服务过程,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准确性、针对性、高效性和完整性。应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变事后被动处理为事前计划、事中监控指挥、事后可追溯的处理方式。

3

建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和追溯系统

(1)建立追溯体系

2010年,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实施了国内功能最为完善、技术最为先进的管理系统,构建了国内第一套完整意义上的食品追溯体系,对上海世博会的食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保证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持续184天,7000万人次游客的食品安全。

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类别的农产品,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供应链体系、产品特性的不同,都直接导致其追溯体系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从“宽度”、“深度”和“精确度”三个角度来进行分类。宽度,是指所包含信息的范围。深度,是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比如,动物的饲料,结合追查责任的要求,可以做到是追溯到全部饲料原料的产地,还是仅仅追溯到混合饲料的供应商。精确度,是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例如,牛肉中价值较高且单独包装的部位产品需要做到追溯到个体,而一些价值较低且混合包装的产品只需要追溯到生产批次即可。

冷链物流监管篇9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根据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远程监测农产品在冷链环境中的信息,实时对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监测,并实现温度自动报警的功能。

关键词 冷链物流;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节点;协调器

RealtimeMonitoringSystemforColdChainLog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BasedonWSN

WANGYi-yong

(ZhejiangTechnicalInstituteofEconomies,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currentproblemsexistingintheagriculturalcoldchainlogistics,areal-timemonitoringsystemwasproposedanddevelopedforcoldchainlog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basedonWSN.Thesystemcanbereal-timeremotemonitoringofthecoldchainlogisticsenvironment,andrealizetheautomatictemperaturealarmfunction.

【Keywords】Coldchainlogistics;WSN;Terminalnode;Coordinator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正逐步向绿色安全、生态新鲜方向发展[1]。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上问题经常发生,其中主要原因是对农产品流通环节安全监控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2]。

本文针对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的质量安全监控需求,设计基于Zigbee技术用于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终端节点、集合信息的协调器网关节点和提供信息查询、自动报警的远程监控中心,构建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远程监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实现对冷链物流环境的实时监控,对解决现阶段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系统基本结构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单元和远程监控单元组成,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节点采集信息后,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协调器,协调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存储,对超过一定数值的信息进行报警,最后协调器通过GPRS将数据传输给远程实时监控端。

本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星型网络结构,即只有一个协调器,其余的都是终端节点,协调器负责网络管理工作,接收和发送由终端节点传输来的数据。在网络协调器的覆盖范围内布置若干终端节点,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相互通讯。

2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3]。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技术,凭借其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4]。该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由终端节点和协调器节点组成,如图1所示。

2.1终端节点设计

无线传感器终端节点是整个冷链物流监控系统的重要部件,负责实时感知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主要由温湿度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4部分组成[5]。传感器设备通过使用温湿度采集模块采集冷链物流环境信息后,经过数据处理模块的微处理器处理后,由数据传输模块的无线收发设备传出。终端节点结构如图2所示。

本系统采用TI公司的CC2530芯片作为节点的主控芯片。CC2530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是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能够以非常低的材料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温湿度采集模块采用瑞士SENSIRION公司出品的SHT75温湿度传感器。SHT75是基于Comsens技术的新型传感器,测湿精度±1.8%RH,测温精度±0.3℃,量程范围-40℃至123.8℃,所以这款传感器较适合在冷链运输中的监测过程使用。

2.2协调器节点设计

协调器节点是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心,各个环境信息采集节点采集到的环境信息都经过无线传输到协调节点,由协调节点进行处理。它既负责建立和维护整个ZigBee网络,同时还需要接收采集节点的信息并将汇集来的数据信息整合传至远程监控端。协调器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本系统设计的协调器节点通过RS-232串行接口与GPRS模块相连接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远程实时监控端的远程通信,实现无线网关的功能。通过配置GPRS模块的相关网络参数以实现GPRS与Intemet的连接,最终实现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的数据传送至远程监控端。

3远程监控中心设计

远程监控中心主要由监控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监控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GPRS终端发送的数据,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存储,对超过一定数值的信息进行报警,并通过GSM网络通知到管理员手机。数据库中的货物状态表包括:货物编号,货物温度,货物湿度,地理位置和日期时间等。另外,远程监控中心需要构建一个Web站点,方便管理员和用户访问以得知冷藏车和冷库中货物的环境参数、品质特征等信息。

4结束语

该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由终端节点、协调器节点以及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终端节点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冷链环境信息,并将信息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发送到协调器,协调器将汇集来的数据信息整合传至远程实时监控中心。监控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存储,对超过一定数值的信息进行报警。同时,管理员和用户可以通过监控服务器了解冷链系统各个单元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对整个冷链物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曹东,赵学涛,杨威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48-54.

[2]宋汉利,于勇.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安全监控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2):177-180.

[3]张宏锋,李文锋.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8):12-15.

[4]齐林,韩玉冰,张小栓,等.基于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2(8):134-140.

冷链物流监管篇10

随后,顺丰速运公司打造了“顺丰冷运”,冷链物标志着顺丰正式开始进军冷链物流行业。顺丰冷运是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顺丰冷链物流三年快速发展,建成启用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地的总计10座冷库。仓储体系较完善,拥有完整配送体系,能够保证基本冷链物流配送要求,同时,能够很好的解决落地配缺失等难题。同时,顺丰速运公司在2014年5月在全国布局顺丰嘿客店,数量多达518家,形成“快递+社区便利店”模式。当货物无法马上送达客户手中时,嘿客店由于配置了冷柜,就可以发挥暂存功能,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

顺丰在2014年推出“顺丰冷运”品牌,意在扩宽顺丰业务范围,抢占冷运市场,并规划在3~5年间通过快速发展使得顺丰冷运成为顺丰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顺丰冷运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尚且存在一些问题。

一、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

一套完整的冷链物流系统含有多个子系统。这其中包括包装加工子系统、运输子系统、配送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保证冷链物流的高效率运行。食品冷链物流对物流效率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加工、运输、配送,因此对于冷链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很高。信息是冷链物流所有环节之间交流连接工具。如果信息没有明确的指导,那么冷链产品的流向就会失去方向。不能对产品流通进行有效的控制,冷链流程安排将不合理。生鲜食品在途时间太长最终会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顺丰冷链物流系统构建时间不长,虽然已经搭建了各个物流子系统,能够完成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配送活动,但是不同小系统的相互衔接还不够紧密,这些单个系统之间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地传递。缺乏高效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会降低冷链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产品的流通质量,增加产品流通成本。信息系统的不完善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实时性差、监管脱节,无形中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

从顺丰冷链物流的温度管控方面来看,虽然顺丰冷链系统在各环节有对于温度的监测,但是这个温度监测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温度监测是独立的没有关联的。同时对于监测到温度数据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温度监控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看,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来进行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监控和调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这样会出现对产品信息把控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协调各个环节的运行。

二、冷链物流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

物流自动化对完整的物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物流自动化是指有效的将自动化的理念和技术设备融合到到物流操作中。使得物流各环节能够有效配合、紧密衔接,达到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生鲜产品的时效性很特殊,要求冷链物流对时间进行严格把控。系统中采用高科技设备以及引进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系统自动化程度,缩短食品在途流通时间。

冷链物流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从“硬”与“软”两个层面来看。前者指被使用到冷链物流系统中的系统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其目标是建立物流系统运作的软件平台,通过对现有物流装备的操作和调配,实现物流系统运作的最优化。后者指物流各环节涉及的仓储设备、运输工具、机械设备,以及服务于物流的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设备,其目标是建立物流系统运作的硬件平台,实现具体物流活动的高效率和智能化。物流自动化硬技术主要包括:立体仓库、自动搬运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配货系统等。

首先从冷链物流自动化技术的软技术方面来看,顺丰冷链物流系统的信息流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例如产品采购信息、产品在途的物流信息、后台的订单需求信息是几个独立的信息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再进行处理。信息不能通畅的流通,不同冷链物流环节就不能有效配合,会导致物流效率低下。

其次从冷链物流自动化技术的硬技术方面来看,顺丰冷链物流系统中的装卸搬运、分拣配货等方面的设施设备投入还不够,并没有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在装卸以及搬运环节,主要是依靠人员驾驶叉车实现操作。分拣配货环节,进库主要是人工根据货品条码扫描信息来进行进库分拣,出库环节主要是人员根据订单信息进入冷库进行配货。由于现有的设备的限制,决定了冷库中的货物堆码不能堆码太高,货架比较低,必须保证人工能够进行分拣,导致冷库空间利用不充分。

由此可以得出,顺丰现有的冷链物流系统,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整个冷链物流系统尚缺乏一个成熟的数据系统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同时现有冷链物流系统其物流管理、物流控制、物流作业等过程依旧是依靠人工结合物流设备这种半自动化的进行,自动化程度较低。

三、缺乏先进的食品冷链技术

顺丰冷链物流的主要运输对象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由于特殊的时效性要求,因此必须要有先进的冷链产品加工技术作为食品冷链的保障。食品冷链系统的构建要求集中考虑到从产品采购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一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多方面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加工、中转、仓配、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等各种问题。所有环节间的合理配合是确保生鲜食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安全的必要条件。要想降低产品在各环节的损耗,就需要采用先进的食品冷链技术。加工包装环节的高质量加工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完整,降低产品在流通中转过程中的浪费、破损,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延长生鲜产品的保鲜期。同时,冷链物流是一个持续低温的运输状态,因此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对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控可以把握商品的动态情况,提高运输质量。

顺丰在2014年推出“顺丰冷运”品牌,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在冷链产品的加工环节也缺乏相应的冷链加工技术,同时,对于冷链各个环节中温度的监控,顺丰冷运缺少系统的温度监测系统。因此没有对流通环节中的温度改变进行有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