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仓库设计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8:06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1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13-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随着对食品新鲜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冷链建设是农产品物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它是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库数量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因冷链的不完善,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造成经济损失超过750亿元。因此,运用现场总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等物联网先进技术,研究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对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冷链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冷链仓储市场也蓬勃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却还不十分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有:仓储设施落后,规范标准不成熟,意识不足缺乏经验,管理意识陈旧等。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冷链仓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RFID在仓储中的应用。RFID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远距离识别的非接触自动识别功能。与传统物流领域普遍使用的条码技术相比,在读写距离、保密性、智能性、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使用寿命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

第二是仓储管理系统设计研究。随着RFID、WSN等技术的发展,将RFID和WSN进行整合并应用于开发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正逐步可行。该类系统提高了仓储运作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现有模式中查找货位信息的时间,加快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仓储系统的作业能力,并且提高了人员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RFID、传感器感知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研究不足。大多数农产品要求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而低温对于电子芯片、红外传感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如何保证其在低温、潮湿等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高效地工作的研究比较少,而这正是实现仓储智能管理所必备的条件。

2.对于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大型冷库储存的农产品种类繁多,而每种产品都有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上的独特性,对储存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仓库货存量大,货物出入流量大,对于如何做到准确、保质、保量方面的智能系统控制研究缺乏先例。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1.RFID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2.数据库技术

: 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采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

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2000是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版本。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Visual studio:Visual Studio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可以用来创建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 Office 插件等。

3.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三、系统的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行系统开发时,必须考虑系统的合理性、使用的方便程度和系统用户界面友好等特性。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5个功能模块,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模块设计

本系统要完成的工作是对库存中每个楞位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查询。依据冷链仓库位置图,对库存状态进行分析。控制库区温度湿度以达到农产品的最佳储存环境,对仓储环境温 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并对超出规定范围的温湿度进行有效调控;查看库位利用情况,剩余空间情况。对该系统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设计的模块及完成功能如下:

(1)系统设置模块:在此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进行系统基本的环境量、出入库和设备操作类型设置,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分工明确。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包括环境量数据查询模块、出入库数据查询模块和设备操作模块,可以完成环境量、出入库数据和设备的查询功能。在此功能模块,系统通过与传感器的连接可以及时反映并记录各种条件的温度湿度的数据,出入库货物的数据统计,以及设备的使用状况,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统计更加快速准确。

(2)智能温度湿度调控模块:温度湿度调控包括环境量上下限设置和环境量预警信息。通过预先设定的温度湿度的上下限值,能够控制温度适度在预定的范围内。当温度湿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系统能给予预警。

(3)智能临界库存预警模块:临界库存预警模块包括库存上下限设置管理和库存预警信息管理。根据仓库的规模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值。但库存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后,系统发出预警。

(4)智能仓储数据库:智能仓储数据库模块包括商品种类管理,商品管理和商品数量统计。其中,商品数量统计包括按商品统计、按商品种类统计以及按种类统计。此部分完成了商品的录入与统计。更加方便用户了解库存信息,并能快速做出相应的决策。

四、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

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针对于农产品的规范仓储:如何更好、高效地利用仓位,降低农产品在仓储流通作业过程中的损耗,合理控制库存量,实现出库入库的时序控制;仓储管理的远程控制端能够监控和调节仓库的温度、湿度,统计不同种类农产品的流通情况及分析其流通周期,预测现有库存的供应能力,及时预警作出定购决策;在出入库时通过操作屏的提示指导搬运人员选择合理的路径及合适的仓位。

1.农产品冷链仓储货区及货位的优化布局。运用CAD优化货位及货区的布局,选择合理路径以实现农产品出库入库的时间分离与空间分离。

2.农产品冷链仓储温度及湿度的智能控制。对温度、湿度传感器在不同货区的进行合理配置,实时监控货区温度及湿度信息,反馈至系统,借助于系统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对货区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调节。

3.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发。系统的模块化分解,模块逻辑的设计和模块功能的实现,对模块间进行整合,调试完善系统。能够实现对农产品出库入库作业、存货区的温度与湿度的自动调控、农产品未来需求预测、临界库存预警、库存信息实时更新及冷库运营日志的记录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结束语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2

记者 目前在国内冷链应用中,对旧冷库改造存在怎样的需求?

郑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与冷冻食品的生产与需求必将有极大的提升,冷库及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会不断释放出来。近年来,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建设了本企业自用的冷藏库,一些专业物流企业与新的投资人也建设了大量的物流型冷藏库。

在冷库的建设上,以北京为例,现有的大型冷库主要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用于国家贮备战略性物资之用,主要以贮存功能为主,多使用氨系统,安全系数低,自动化控制程度低,能耗大。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库多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要求多品种、多温层、高周转储存;订单日趋小批量、多频率、多品种。冷库原有的功能被改变,从仓储型演变为配送型,基于此,原有冷库已不能满足冷链物流配送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另一方面,原有的冷库建设年代比较久远,普遍存在能耗大的弊端,从节能的角度来看,也需要对原有制冷设备、原有建筑进行改造。

记者 您认为企业改造旧冷库的主要动因有哪些?

郑炜 企业对旧冷库或原有低温物流配送中心进行改造,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储效率。冷库前期投资规模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为了提高冷库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低温仓库单位容积内储存商品的数量。早期建设的冷库以多层楼库为主,层高相对较低,多以就地堆码为主,堆码高度有限,无法满足8米左右的使用高位货架立体化储存的要求。

二是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分拣配送效率。现代物流的特点是强调高周转,原有以仓储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冷库,就地堆码、多层楼库的设计方式不适合目前冷冻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周转配送出货的需求。

三是为了提高低温物流配送中心的经济效益。第三方低温冷链物流要想避开单纯的价格竞争,提高利润率,绝不能以收取仓储费用作为核心的赢利模式,需要以分拣、加工、配送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单纯的低温仓储费率一般为5%~8%;分拣配送型的低温物流能够达到8%~10%;带有加工功能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毛利率能够达到14%~18%。

四是为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节约能源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战略方针,同时,冷藏(冷冻)库的仓库质量和制冷成本也将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本竞争力。运用新的变频技术、冰蓄冷技术、保温技术、制冷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冷库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冷库日常运营成本。由此看来,旧冷库改造势在必行。

五是为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保证储存商品的品质。通过引入新的制冷、仓储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低温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水平。而旧冷库往往人工作业效率低,差错率高,管理难度大。如在-25℃以下的低温冷库内使用自动立体仓库、自动输送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效率、搬运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品质免受人为因素影响。

记者 请你介绍一下旧冷库在改造时主要有哪些环节或要点?

郑炜 旧冷库或低温物流配送中心在改造过程主要涉及制冷系统、物流系统、建筑结构三大部分的改造。具体来看有以下内容:

一是改造物流仓储系统,涉及平面布局、仓储设备、搬运设备、拣选设备、条码追溯系统的改造和应用。

1 平面布局的改造

首先需要考虑低温物流配送中心中整体的人流、车流、物流动线及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外的交通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出入口的位置、停车场的位置、办公区的位置、生活区的位置、动力室的位置、配电室的位置、制冷机房、污水处理室、警卫室的位置等。

许多原有的老冷库,当时设计时只具备存储功能,没有考虑诸如生鲜加工、物流配送、办公、生活配套等功能,造成客户使用不便、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弊端。

2 仓储设备的改造

早期设计的冷库在储存商品时多采取地堆形式,没有考虑立体化储存,因而多数建筑物的层高达不到使用高位货架的高度,而地堆又不利于商品的先进先出管理,拣选操作也极不方便;此外,建筑物的地面荷载能力也不能满足高位货架3顿以上的荷载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旧冷库在选择仓储设备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此可以建议,对能够调整高度的区域考虑增加库内高度,使用高位货架提高储存效率。针对储存量最大的品种,采取驶入式货架提高储存密度,对于中等储存量的品种采取后推式货架储存,对于品种多、单品批量少的品种采用横梁式货架储存。如要想提高仓储商品的储存密度,还可以采用自动立体仓库或移动式货架储存。

3 搬运设备的改造

目前,许多低温冷库中已经采用输送机作为日常搬运设备,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作业强度。

4 拣选设备的改造

一般采用RF进行整箱拣选,对于拆零商品采用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

5 条码追溯系统的应用

通过对产品从原材料开始的条码全程采集、管理,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

二是改造制冷系统,包括节能技术和制冷设备的改造。

6 节能技术的应用

许多城市为了缓解白天的用电高峰,波峰、波谷的电价都有相当差额,因此,拥有多温层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冰蓄冷技术,用晚上波谷的电价将水制成冰,白天再释放冷量,用于办公区域的空调制冷或加工间的低温空调系统。

7 制冷设备选型

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适合不同的作业环境要求。变频螺杆压缩机多适用于快速冷冻,温度范围在-60℃~-30℃之间;并联螺杆压缩机组适合于冷库、气调库、低温加工车间等低温环境要求,温度范围在-30℃~-50℃之间。

三是改造建筑物,涉及月台、门、墙体、地面、库内照度的改造。

1 月台

低温物流配送中心多使用封闭式月台,减少减量的损失。

2 地面

对原有地面进行处理,增加地面的荷载能力及保温、耐磨能力。

3 墙体

由于整个冷库是以冷库板拼装而成,因此需要考虑墙体与顶板的保温连接,减少冷量的损失。

4 门

冷库多使用横向推拉门。

5 库内照度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4]左志达:《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管理观察》,2013年第14期。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4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哈尔滨铁路枢纽是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枢纽中心,有京哈、滨洲、滨北、滨绥、拉滨、哈大高铁、哈齐客专等7大铁路干线及在建哈牡客专以及哈佳快速铁路在此汇集。在哈枢纽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将依托铁路专用线和铁路冷藏车运输优势,辐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充当黑龙江地区城市快消品、冷链食品等资源的中转整合基地,日用消费品、冷藏冷冻食品黑龙江省的分拨中心;黑龙江省日用消费品、食品类资源的储备与调拨中心。同时以市场交易带动物流仓储配送,实现“前店,后仓”的完美结合,从而优化及整合本区域日用消费品、食品物流资源与通路,集约化本区域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实现物流前端商品的集约化整合、末端商品的城市共同配送。

1 选址

2013年全路货运改革以来,哈尔滨铁路局抢抓中国铁路总公司三年货场改造规划的机遇,对哈枢纽物流功能做出重新布局,已建成哈尔滨东、滨江零散快运物流基地,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正在规划新建新香坊物流中心,定位在集装箱、特货、煤炭仓储配送基地,并选址夏家,新建专业化冷链仓储、配送物流中心。以此构成哈枢纽功能强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物流场站集群。

新建夏家冷链物流中心接轨于哈尔滨南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在京哈线、哈大高铁及哈屯线之间狭长区域,长约1.1km,最宽处约175m,最窄处约45m。距哈尔滨南站西侧约2km处,处于城市南部,第一出入口距离城市干道哈双路0.4km,距离环城高速入口约8km;第二出入口与城市规划主干道衔接,至城市规划道路距离约150m。总体上看,物流基地地形较简单,地势平坦,处于四面环铁路的狭长地带,且与周边道路衔接条件较好。

2 功能定位

2.1功能定位。在哈尔滨铁路枢纽中作为专业化冷链仓储、配送基地。

2.2 产业定位。为常温类居民日用消费品、恒温类食品、气调保鲜类、冷藏类、冷冻类、进入流通市场的超低温类产品以及黑龙江省周边地区牛羊肉资源和淡水鱼等水产品类集货整合基地、本地特色农产品集货等业务。

2.3社会物流供应链功能定位。为承接黑龙江省冷链物流枢纽功能,服务哈尔滨周边居民消费的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功能,充当黑龙江特色农产品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集货整合基地。

2.4客户群定位。为连锁商超类企业,如:大润发、家乐福、华联等;连锁餐饮类企业,如: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居民日用消费品、食品类批发商、商类企业;外地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快行线、郑明物流、鲜易供应链等;零担商品运输类企业,如:德邦、佳吉、新邦、新杰等;电商类企业,如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天猫;快递类企业,如EMS、顺丰、三通一达;公司、企事业单位团购类企业,农产品贸易类;政府等储备需求单位,如储备肉、储备菜;军队等补给需求企业。

2.5服务项目定位。包括:到发货装卸业务;仓储业务;物流理、分货业务;物流流通加工业务;城市共同配送业务;农产品贸易类业务;报关、提关业务;上门取货业务;物流托管业务;物流信息服务。

3 规划设计方案

3.1 接轨站设计。新建夏家冷链物流中心接轨于哈尔滨南站。哈尔滨南站是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条件好,专用线在该站接轨,专用线取送车作业方便,对车站运输组织干扰小。

3.2 场站设计。专用线接轨于既有哈屯上行线K1+426.563,沿哈屯上行线方向走行0.45km后进入场内,根据物流中心低温、常温仓布置条件及装卸鲎饕捣绞剑在场内设R-600m曲线货物线1条,满足货物线有效长度为650m。

新建物流中心场内设长123.74m×宽63.74m×1.1m高货物站台1座,货物站台上设低温货物仓库1座,面积10823m2;设长70.54m×宽41.54m×1.1m货物站台1座,其上设常温库1座,面积2931 m2。

场内设货场道路,预留环形道路条件。主干道路宽度15m,其余道路宽为10.5m,道路与线路交叉处设场内平过道2处,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平过道采用橡胶道口板。场内机动车辆进出通道利用哈屯线上跨哈大高铁上跨桥(哈大K921+032),受线路限界及桥上防撞墙限制,桥上道路通行宽度为15.0m,限重为60吨;场内非机动车道进出口利用既有上跨哈大高铁箱型桥(哈大K921+140),桥上道路通行宽度为7.0m,桥上限重20吨;

3.3 功能分区

①仓储区。作为标准化货物储存区的仓储库房,主要进行货物的存储保管、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工作。根据实地调研,哈尔滨市目前中小型物流企业平均每家需要低温仓储面积为500~1000平方米不等,结合本项目实际用地情况,可引进30~50家中型物流企业。除了一般的仓储配送作业,具备货物入库所要进行的一些相关作业功能,如车辆到达、卸货、验收、货位管理等。在仓储区中应规划配货暂存区,货物在配送之前统一码放在此区域,然后进行统一配送。

②综合服务区。综合办事大厅及金融服务中心:主要为物流基地内入驻企业提供咨询、查询、银行、保险、工商、税务、环保、法律咨询等综合配套服务场所。

信息交易及信息服务中心:为物流基地内客户及社会物流供需方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供需方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看所需信息;为物流基地吸引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提供一个自由交易的平台,各家物流、货代企业均可在该区内设立办事处,是货物托运人和承运人交换货运信息的交易场所。

商务交流及洽谈服务中心:为入驻物流基地的企业、物流公司提供商务交流、商务洽谈的综合办公场所。

物流基地管理处:为管理物流基地的生产服务及管理人员、路内其他部门派驻机构提供的办公场所。

③道路规划。本项目内道路由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主干道是主骨架,连接物流基地内外的主要物流通道;次干道是物流基地内的主要道路,连接物流基地内的各个功能分区。

④停车场。根据预估数据本基地日均进出场大型车辆数为60辆、中型车辆数为60辆、小型车辆数为180辆,按10%车辆暂停停靠规划所需的停车场面积。大车停车位规划在食堂宿舍楼右侧,可停靠30辆大车的停车场。

采取“自营+联营+外包”的运营模式,将物流中心进行功能打包,实施统一管理、分包运营。并将各功能区块儿进行业务划分打包,对各项业务进行估值,制定业务收益指标,通过自主运营、联合经营、外包的模式获取收益。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5

文/本刊记者 庞彪

200亩的基地里,40000斤杨梅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下树,湖南杨梅种植大户张绪高近日为此专门组织了采摘队伍。杨梅下树后,马上按照品质分类进行冷冻储藏运输,十几个小时后,就出现在北京、上海的超市货架上,价格高达60至80元每斤。 “杨梅这种水果由于没有果壳只有果肉,常温下的保质期只有几个小时。要想在千里之外品尝新鲜杨梅,就必须采用全程冷链配送。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也高。不过,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张绪高表示,杨梅保质期短,由于过去运输条件差果实熟了运不出去多烂在地里,因此当地人把杨梅叫做“烂在地里的赔钱货”。现在通过与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合作,杨梅下树后立刻预冷,再进行全程冷链运输,不仅延长了杨梅的有效保质期,也给当地的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冷链物流最近两年发展得非常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告诉本刊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和需求都在快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罗兰贝格咨询管理公司也预测,受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争先布局

随着民众对食品、医药等领域安全的日益关注,涉及民生的冷链物流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各界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关注和投入逐步加大。

6月17日,菜鸟网络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推出生鲜仓储配送中心,全球各地的新鲜水果、水产海鲜及肉类,将在24小时内通过冷链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截至6月底,全国有18个城市实现该服务,今年内计划覆盖50个城市。菜鸟网络生鲜物流负责人萧湄表示,生鲜配送目前最大的难点是电商缺乏专业生鲜仓,且很多城市没有冷链配送资源。菜鸟网络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生鲜仓储中心,整合菜鸟网络上的订单、仓储、配送资源,通过将商家订单分仓来缩短物流线路、降低成本,为生鲜电商搭建社会化的冷链仓配后台。在一个核心城市设立仓储服务可以辐射周边几十个市。菜鸟网络公关部的鲍颖表示,菜鸟网络从去年开始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由各环节的服务商来提供服务。比如在选定仓库位置后,直接租用或通过仓储租赁公司租用仓库,由恒孚和天图负责仓内运营,提供仓内设备,再将配送端交给万象、晟邦等普货配送企业。“菜鸟网络平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商做生鲜,消费者对生鲜的需求也在增加,但冷链物流一直是制约商家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国内具有冷链运输资质并且设备充足的企业不多,但因为缺乏持续的订单来源,运营效率不高,菜鸟网络希望加大整合力度,打通整个冷链环节。”

6月14日,海南中铁保税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的中铁国际海南食品冷链中心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海口综合保税区园区内举行,将投资1.35亿元建设 “中铁国际(海南)食品冷链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1374.2平方米,规划建设两座大型冷库,计容面积32481.2平方米,位于海口综合保税区内,以保税区为中心,建成后能为农产品、鲜活水产品、海产品等提供储存,分装及冷链运输,致力服务海南全岛。海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向东表示,冷链物流作为园区内重要配套功能,投入使用后为园区内的多家企业省去了自建冷库的投入。

5月26日,亚马逊中国宣布其“生鲜馆”正式上线,这也是电商巨头亚马逊首度涉足国内生鲜冷链网购市场。亚马逊中国“生鲜馆”涵盖水果、蔬菜、生肉禽蛋、海鲜水产及蛋糕5大主流生鲜品类,精选共计超过600款产品。消费者可以在亚马逊中国“生鲜馆”选购到200多种水果、160款海鲜、近百款生肉禽蛋及新鲜蛋糕。与此同时,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亚马逊将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通过分区冷链管理系统,以不同的低温保存不同品类的产品,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对上海外环以内的客户,部分商品将提供“一小时速达”生鲜配送服务。

实际上,在我国冷链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的利好、互联网崛起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电商和快递企业把目光投向冷链物流领域。目前,除了阿里、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巨头外,传统物流领域像顺丰已经布局“顺丰冷运”,海航、东航则通过不同方式打造航空冷链物流体系,普洛斯、宇培等物流地产巨头也各自开始冷链物流网络的打造。

发展快速

中物联冷链委6月的《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5)指出,从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来看,冷链发展空间巨大,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重视,也给冷链发展增加了动力。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的总额在3.74万亿元,冷链需求在10488万吨,冷链物流增长率为18%。很明显,在政府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理念的认识日益加深,市场对冷链产品和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冷链市场的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冷链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的成长速度加快,尤其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秦玉鸣在谈及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取得进步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首先,冷链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冷库与冷藏车等设施的标准在逐步提高。比如像太古、普菲斯、美冷等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后,在中国也陆续执行全球统一标准,这有助于提升国内冷链设施的水平,包括相关建筑、运营等方面标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冷链物流的信息化运用正在逐步升级,范围更广。比如很多冷藏车现在已经实现实时跟踪和温湿度监控,冷库里也配置有温湿度监测和报警系统。

第三,冷链物流人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专业化的人才越来越多。中物联冷链委从2014年开始,已经通过冷链物流“校园行”等方式,与全国各大知名院校合作,加强冷链知识传播,并着手冷链物流教材的编订。此外,中物联冷链委组织起草的《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质》行业标准也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第四,相关甲方企业(即生产、加工、餐饮、零售等企业)对于冷链物流的要求在提高,比如联合利华、麦当劳、沃尔玛、思念等企业都提高了冷链仓配、收卸货等标准。

第五,资本和大型企业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更加关注,比如红杉、联想、中信、凯辉等机构都进入了该领域,这都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第六,生鲜电商崛起。比如除了京东、淘宝、1号店、亚马逊等平台类电商外,还有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等垂直类电商。这些企业都把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放在了冷链物流,这也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应该说,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电商冷链物流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第七,政府部门也在重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仅在政策上给与支持,在财政上也进行了扶持。比如无论是最近农业部的《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还是商务部和国标委牵头开展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都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明确支持。

尚需突破

“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发展快速,但整个行业的‘小、散、乱’现状还是没有改变。比如从‘小’来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营业额大都只有几千万元,龙头企业较少,从中物联冷链委的2014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名单来看,百强总收入仅为150亿元,这可以看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化水平和集中度仍比较低。”秦玉鸣同时表示,从冷链的流通率来看也比较低,果蔬类的冷链流通率不足10%,肉禽类不足15%,水产类在30%左右,而国外基本能达到90%。此外,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尚不均衡,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依旧还存在不少问题。以涉及食品安全的冷藏保温技术为例,当前我国很多冷链物流企业不仅没有建立起全程冷藏控温的运行管理制度,还缺乏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出现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无谓的耽搁,风险增多。显然,这些情况都将严重地制约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导致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此外,我国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服务产品不合格、市场定位不准确、运作经营不规范、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冷链;课程;岗位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部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7

关键词:RFID;乳制品;流通

一、概述

(一)RFID技术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通过读写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标签内代表的物品。它的优点显著:不需人工干预、可非接触远距离识别物体、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工作于恶劣环境等。近年来该技术被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运输、医疗、防伪等领域。

(二)乳制品流通现状。近年来食品行业竞争加剧,乳制品的营养、价格、新鲜度等成为商家和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暴露出我国的乳制品安全体系的缺陷和流通中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利用RFID技术来提高乳制品产品的可追溯性,改善流通质量,确保用户食用安全。

二、乳制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奶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乳制品富含营养物质,但也是微生物的有利繁殖环境,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体、及外表面、挤奶设备等。另外,不法商贩为追求利益,向奶制品中肆意添加一些违禁物质。由于乳制品企业与奶牛饲养方信息的不对称,奶站或企业很难及时发现奶牛或牛奶的问题。

(二)仓储作业流程不规范。乳制品仓储存在仓库面积小、装卸操作人工化、库存管理手工化等问题。仓库面积小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与开拓市场,这是由于生产出的乳制品不能及时入库,且外销周转期有一定时间加之管理的手工化,容易导致货物无法得到储存。采用人工装卸方式效率低,不利于仓库的及时收、发货。

(三)冷链运输难以实现。无论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配送,即使所用的配送车辆都是冷藏车,也无法保证乳制品始终处于冷链环境下,因为企业缺少对配送车辆的监控,导致司机为了省油,通常会在半途关闭制冷设备。

(四)乳制品信息透明度低。前些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了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失望和恐慌。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对于乳制品信息不透明,因此,需要把乳制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让消费者知晓,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

(五)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较困难。乳制品的制造工艺、流程各不相同,多种原辅料也错综交叉,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监管部门分段监管,这些都造成了食品安全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而不同企业各自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考虑,以及政府部门分段监管对数据的需求等因素,使食品链追溯网络的构建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RFID技术在乳制品流通中可应用的环节

(一)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上的有毒物残留,还有奶牛自身健康程度,这些都会影响奶水的质量。为了便于对奶源质量的监控,在奶牛的身上安装电子身份证,即为每头牛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数码档案,标识每头牛的属性,利用RFID的标签原理,在奶牛的颈部或耳部安装电子标签,然后将奶牛的信息写入芯片中,比如奶牛主人、喂养情况、是否接种疫苗等。

(二)乳制品仓储环节。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管理方式等,因此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乳制品的仓储,可借鉴RFID技术在其他类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如在出入库过程中的管理、在日常的盘点和保管中的管理等。

(三)乳制品运输环节。乳制品运输中可结合GPS与RFID两技术对在途货物监控、跟踪。对货主,也可通过远程计算机网络准确的知道货物的状态,途中位置等,在通过港口接受查验的时候,查验人员不用拆开食物,需要用手持式阅读器扫描便可知道包装产品的明细,提高了港口检查速度而且缓解港口拥堵压力。

(四)乳制品销售环节。乳制品作为大众消费品,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其次,要保证其食用的便利性;第三,还要保证物美价廉。乳制品的消费特性决定了必须保证它在销售渠道上的质量,注意卫生和安全及冷链管理。使用RFID技术可以让乳制品的销售渠道畅通且时效性好,缩小乳制品出现问题的范围。

(五)乳制品的可追溯。基于RFID技术,乳制品的安全追溯从生产环节和质量安全等方面入手,不仅要分析原辅料、包装材料、温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操作条件以及人员等人为影响。我们应探索一套乳制品质量安全管控和溯源的RFID解决方案,实现乳制品从原料乳收购到乳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追溯管理。

四、RFID技术在乳制品流通中应用的建议

(一)监控奶源采集与加工过程。一方面,通过使用RFID对牛棚微生物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保证奶牛健康。另一方面,要确保牛棚的卫生水平和温湿度在适当范围内,还要定时检查奶牛身体各项指标并进行记录。最后,通过RFID电子标签,可以掌握乳制品的采集和加工信息,包括商品名称、出厂日期等。

(二)形成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与仓储作业流程。第一,出入库。乳制品装箱处贴上标签,然后装入同样贴RFID标签的托盘上,标签里面包含商品信息和入库位置。在入库验收和出库审核时该技术可提高效率。第二,库存。乳制品库存时,可以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温湿度报警和防盗报警系统。

(三)增加物流作业的可视化管理,保证乳制品的冷链运输。运用GPS卫星导航定位、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实时实现对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的可视化与管理系统。给物流公司或乳制品企业建立GPS智能物流管理网络系统,以实现对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进行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四)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和物流速度。当配送中心将乳制品运送至零售商时,验货处阅读器会把RFID上的信息录入计算机,再核对后,工作人员将货物运往超市上架销售。零售商可以在乳制品的冷柜上安装阅读器,如果顾客购买了乳制品,那么阅读器就会将顾客的购买信息传到MIS系统,然后向零售商供货系统提交补货请求。

(五)全程跟踪追溯并共享乳制品信息。利用RFID设备采集数据,在消费者购买乳制品后,用户仅需输入其购买乳制品包装上的条码。通过追溯终端的个人电脑点击产品追溯,即可获得乳制品从原料奶、生产企业到零售商所经历的产品流通路径以及产品相关信息。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课题项目:2016西安市社科项目,课题名称:“一体两翼”下西安物流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路研究,课题编号:16J164,课题负责人:雷宁,课题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 Supply Chopra,Peter Meindl.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Planning,and Operation.2011

[2] 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

[3] 杜峻.基于RFID技术的乳制品安全追溯应用研究[J].2013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8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因应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解放农业生产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较快地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继提出了多品种、少数量、无污染的要求,但我国食品行业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品种、少数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费模式。再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来看,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由于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设计不合理,链上组织和机构之间相互脱节,缺少配合,难以协同运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对食品安全的防范、监控和保障能力极其低下。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大量问题,致使全国每年有总值不低于七百五十亿美元的食品在供应链的物流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有些国内外学者甚至估计这一损失可能在一千亿美元左右。像新鲜蔬果、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售价中大约有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供应链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频频闪亮的国内食品安全红灯,无情的折射出我国食品行业表面繁荣背后难以掩饰其的悲哀,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到夺命小果冻、回收奶早产奶,再到福寿螺、瘦肉精和多宝鱼,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与食品供应链的无序性、脆弱性有关,尤其是一再引发消费者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 1],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信心和忠诚度。据调查,在许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食物类商品的不信任率高达65%以上,他们一方面处于失望与无奈的挣扎之中,一方面又热切地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就连食品专家也不得不面对“吃”的难题,深为吃的问题所困。如今果蔬专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产专家不敢吃龟蟹鱼虾,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2]。

    二、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 3]。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国外的实践业已证明,食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早已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并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结算、多币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引进或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我国的食品供应

    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自身问题。如忽视市场预测或预测不准、计划调整和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食品批号老化、对客户要求反应迟钝、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低、产品推广不理想、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作业主动性差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的问题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 4]。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链,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食品供应网络布局、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分销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供应网络的不合理布局必然产生订货提前期延长、长距离不合理运输、中转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发计划和预测的提前期延长,进而使预测的准确性、计划的灵活性下降。此外,订货提前期延长还意味着要应付更大的市场需求变动,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环节都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导致客户服务价值大为降低。 三、舒缓与化解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的因应对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内陆地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优化全国路网布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路网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功能强大、交通方式多样互补、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上,可以考虑采用国家扶持、地方自筹、民间集资、中外合资以及BOT等多种筹资形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9

请你介绍一下大福在国内乳品行业物流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情况。

徐科:首先大福公司定位高端,所谓的高端不是项目金额的多少,而是对物流系统工程有着很高要求的客户,这也是大福公司一直采取的行业金字塔战略方针的体现。在乳品行业也不例外。乳品行业的物流基本上分为常温物流和低温物流两大类型。在2000年初期的时候,国内乳品企业,包括许多著名的企业基本上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保管/仓储形式,具体来说也就是货架加叉车的时代。随着企业的发展,例如伊利、蒙牛等企业,已经不再是区域性的公司,它们进入了要把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布局全国物流网络的战略性阶段。单单靠传统物流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于是生产发展的要求催化成了物流系统的改变和提升。大福公司在调查分析了此市场状态后,在2004年的年度计划中,将乳品行业确定为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并且积极参与了国内乳品巨头伊利集团的第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该项目也是迄今国内同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项目之一。当时国内外主要的系统集成公司都参与了竞标,大家在乳品行业都没有业绩,竞争空前激烈。最后大福公司中标,在2005年建设了伊利集团在呼和浩特金川工业园的第一座常温立体仓库。这个立体仓库的整个物流系统与(康美和利乐)生产线直接相连,产品装箱后通过机器人码垛托盘,再通过无人小车将托盘货物搬运存入自动库,堆垛机存取托盘货物,出库也用无人小车搬出。

大福公司在世界上的乳品行业中已经有很多业绩,包括达能、森永等世界级的乳品公司。在乳品生产物流和乳品配送物流领域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这也为我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背景支持。针对乳品行业的物流系统集成,在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是了解行业特性,然后根据业主对物流的详细定位和要求提出我们的建议并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系统流程上来说主要是码垛、入库、抽样检查、出库、分拣、再入库等环节。应用到的主要设备有码垛机器人、输送机、STV(有轨无人小车)、堆垛机、RF手持终端等。

请介绍一下大福冷饮立体仓库的物流系统集成情况。

徐科:伊利集团的第一个冷冻立体仓库的物流系统也是由大福集成的。

当时伊利正在扩张,它的扩张不是以单个事业部在外扩张,而是旗下液态奶事业部、酸奶事业部、冷饮事业部以及奶粉事业部一起扩张。那一轮扩张从2006年开始,伊利在很多城市修建了工业园,里面同时有三大事业部。伊利成都工业园以冷饮事业部为主,冷饮总监就是整个工业园的负责人,冷饮业务得到了很大重视。当时冷库是以工人加叉车操作,工人在-25℃以下工作,对身体很不好,工作效率也低下,对制冷来说,能源浪费非常大,经常的进入及开口数量/缓存区的设计缺陷引起的结冰现象严重,不仅运行费用大而且对建筑的损伤也日益增加。伊利打算改进冷库的操作模式,他们想到了立体仓库。

伊利的风格是求稳,他们要求自己的第一座冷冻立体仓库关键是确保成功,同时考虑成本的性价比优势。他们当时比较偏向于外资集成商。当时有5家外资企业竞标,最后大福中选。 2006年底中标,2007年初我们开始细化设计。当时是和做土建的公司以及制冷系统集成公司一起工作。我们工作非常仔细,尽可能地利用我们的经验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在项目实施前想到做到,因此在本项目实施及验收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截止目前系统运行状态良好,受到了客户非常高的评价。

和常温立体仓库相比,冷冻立体仓库物流系统有哪些特点?

徐科:冷冻立体仓库和常温立体仓库的物流系统有很大不同。首先是设备的制冷对应,即冷冻立体仓库里的每一台单机设备,包括每一个继电器、马达、线路板等等,都做过防冷处理,或是专门对应-25℃的。

其次,根据温度下降顺序分库区。从工厂生产线进入冷库分为三个区,即生产入库区、缓冲区和库体区。首先进入和生产线相接的区域,即生产入库区这是一区域温度-5℃到5℃之间。之后进入前室,前室是生产入库区与缓冲区之间的一块功能性区域,前室的作用在于防止设备结露,如果不设置前室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设备很容易结露,结露对设备的正常使用尤其不好。前室之后是缓冲区,其温度在-15℃左右。从缓冲区进入库体区,温度降为-25%,这两个区只有自动升降门隔绝。

冷饮从生产线下来用叉车送到输送机上,进入前室、缓冲区、经过自动升降门到库区入库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输送机的选择。国内一般都采用辊筒输送机,而非链式输送机。但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没有选择辊筒输送机,理由就是万一设备结露,链式输送机的运转会好过辊筒输送机。因为如果冷库的温度改变,或者温度控制的不好,或者防结露措施做的不好的话,会产生水,水在辊筒上结露从而结冰,辊筒就会打滑。所以我们主要采用了链式输送机,只在输送机转向时用一、两段辊筒输送机。

除了输送机,冷冻立体仓库对堆垛机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这也是伊利非常注重的一点。因为库内机器的故障不仅引起高架货位中产品无法及时出库,影响销售,而且堆垛机一旦出现故障需要人工去修理,-25℃的环境里,工人要为修理机器呆上几个小时就很困难了。

另外,关于冷库的降温过程,从我们公司的操作经验可知,冷库从零上降到零下,最好一天降一度,避免物流设备承受不了骤冷。但国内有些厂商在冷库降温时希望一个星期就降到指定温度,在我们这里是不允许的。

客户对冷冻立体仓库最关心的是降温之后系统能否正常运转。对此,我们在降温前会调试好整个系统,在降温过程中间断性地运转一下设备,降温完毕后再对系统进行整体的调试,然后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去验收,让客户对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担心。

请讲一讲乳业立体仓库的主要特点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区别在哪里?

徐科:目前乳品行业的物流项目从根本上讲,还是属于生产工艺间的一个物流过程,也就是说属于工厂物流,所以了解生产流程和特性是进行物流规划前首要的工作。系统集成商通常参与的部分基本上属于后期成品处理阶段,怎么堆放成品,怎么发送成品就是设计规划的任务。在上述项目中我们主要集中在高效率和高清洁要求上规划了系统构成。首先是通常所说的HACCP要求,在物流规划上的基本原则是区域性单向物流动线的实现,同时要兼顾不同区域间物流设备的通行方式,物流方式的规划及通过物流能改变和实

现什么功能往往比采用什么样的物流设备重要的多,比如乳品的冷冻仓库在平滑销售高峰上存在的生产销售矛盾时提供了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规模不大的乳品企业的需求基本上还是在提高出入库效率,改善仓储环境,减少损失上。而规模大、配送区域广的乳品企业的需求就要在提高有效周转率及快速出入库上下工夫。

乳业立体仓库,尤其是液态奶立体仓库主要担负的还是储存功能和有效出库功能,它们的显著特点是提升了管理水平。首先,立体仓库占地面积小,储存货量大,出入库速度快,而且按批次找货物比平库容易得多。品种有很多,批次号更多,要找某个批次的产品,采用立体仓库只需在键盘上敲打几下,系统即可自动完成:而采用平库的话,需要叉车司机一个托盘一个托盘去找。

其次,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不仅要进出及时,还要求环境干净。如果工人老在食品货架中穿梭,哪怕是掉根头发让人看见感觉也不好;而立体仓库全是机器工作,不存在此问题。

乳业立体仓库的行业特性和整个食品行业特性基本相似。一方面,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从流程上来说,所有的产品入库后都是待检品,需要一段时间的保存和抽检,待抽检合格后,再能改本批次的产品为合格,之后才能出货。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主要是立体仓库软件模块设计上的区别,就硬件上看没有明显区别。

对于乳品行业系统集成市场,你有什么看法?

徐科:目前国内乳品行业的系统集成主要在伊利和蒙牛这两家全国性企业上,而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伊利和蒙牛都进行了大量的扩张,到目前为止这一轮扩张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就立体库而言未来几年新建需求不会太大。

鉴于中国的社会情况,中国人对牛奶的消费量还是比较少,中国乳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伊利、蒙牛,包括光明、三鹿等大型企业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产业规模扩张后,产能放大,消费市场扩大,对物流的要求会更高,下一步会整合物流系统,降低物流成本。在此形势下,将来可能会建设为数不少的大型的高效率的区域型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复杂性要远大于单一的成品库,因为与成品库相比,配送中心的货物品种更多,储存量更大,分拣复杂度更高,货物的储存要求不尽相同。而配送中心却要求货物进出速度更快,准确度更好,效率更高。不过乳品配送中心没必要完全自动化,根据我们的行业经验来看,自动化加人工,即半自动化会是发展的趋势。单从设备上讲,比如说会使用更多的输送设备以及分拣设备。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10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全省转型升级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所提高,但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仍然很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现代冷链理念发展江苏农产品物流,可以减少新鲜果蔬、肉禽、水产品等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提高产业效益。然而,现阶段,国内只有少数几家高职院校开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专业,现代冷链物流缺少专业人才,率先在江苏省涉农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是时代所需。

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粮食、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和20%―25%,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终端市场价格高。然而,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日本仅有1%-3%,究其原因,发达国家建有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现阶段,江苏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业转型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在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是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就要从农产品产地采摘开始,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农产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损耗。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呈井喷之势。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和物流相关专业起步才十多年,仅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定位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企业或流通企业物流部门,专业课程以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代、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等通用课程为主,专业特色不明。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飞速发展,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形成了以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冷链物流企业为载体的发展格局,但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几乎空白,冷链物流运作水平较低。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主要是从普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转行而来,由于企业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又忽视对此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对农产品冷链运作特性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产品损耗仍很高。社会需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技术和作业型人才及管理和规划型人才。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2014年,全国从事农产品冷链培训的社会机构寥寥无几,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方向的高等院校总数不足10家,专业定位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和热带农产品物流。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通用课程为主,简单增加2-3门农产品专业课程,如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实务、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等;冷链物流实践学习仍使用物流管理实习和实训条件,加强物流通用能力培养,较少涉及冷链各环节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冷链理论认知、技能和素质提升有限,高等院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2)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运作与管理水平不高。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缺少应有的冷链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们不精通冷库、保鲜库及冷藏车的使用,不能对农产品进行规范的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及运输,不能有效地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农产品的分拣、流通加工等活动,最终将农产品送入零售环节的低温冷藏设备中;同时企业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不能对整个冷链的多环节进行有效把控。我国本土与外资冷链企业中能精通冷链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有海外工作经历,本土高校毕业生很少。(3) 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知识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首先,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制冷技术中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产品特性。其次,冷库里有压缩机等设施设备,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电学、机械学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能进行使用和维修。再次,他们需要掌握食品结构与保鲜工艺知识,进行农产品预冷和养护。最后,还需要具备仓储管理知识,精通仓储现场管理和作业流程。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比较广,但我国从业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

三、高职院校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关键要素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涉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放弃走大而全路线,将专业建设定位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专业需要适应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在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生鲜连锁超市、冷链物流企业从事如下工作:农产品收发、分拣、理货、运输、仓储和项目管理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冷链综合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中重视冷链物流技术与冷链运营管理,以冷链物流运作模块为任务单元,结合岗位职责要求,积极开发课程教学模块;教学活动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师引导作用,培养适应新形势的第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冷链物流人才。

(二)健全冷链物流课程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涉及农产品清净、预冷、冷藏运输、冷库保管、冷藏配送、冷柜出售这一体系,职业能力培养应围绕该体系构建,课程体系设计需要打破教研室、二级学院界限,实现学科之间交叉与协作。冷链物流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文化素质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拓展课三部分,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职业技术课;职业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加工与包装、农产品养护、农产品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物流运营实务、冷藏设施设备、食品营养与安全、冷链运输等理论课程;职业技术课还要开设三层实践课程:第一层次理学一体化课程,强化冷链知识学习;第二层次综合技能训练、技能鉴定训练及校外生产实训,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岗位技能;第三层次顶岗实习,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岗位适应能力。此外,职业拓展课以增宽学生就业面、提高未来就业能力为出发点。

(三)提升冷链物流教学团队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冷链物流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涉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将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尤其是农业流通业发达的日本和荷兰;一线教师必须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累计实践1年以上,从事教学辅助工作1年,方可担任主干课程的主讲。二是聘请外部专家多途径拓宽学生视野。聘请涉农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运营专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以讲座、专业第二课堂、实训等形式开展冷链物流知识培训与教学。三是引进外部高水平人才。学院要根据专业师资发展现状,有计划引进有丰富的农产品加工、养护、包装、运输等经验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冷链经营管理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四是教学团队组成人员。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应打破专业教研室和二级院系界限,以知识模块成立教学组,各教学组之间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以加强专业沟通。最终形成职称比例合理、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比例高、冷链学科门类齐全、专兼职适当的教学团队。

(四)建设冷链物流实习实训条件。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室或实验室实施,另一方面更需要院校与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冷链物流实验及实训室建设应以农产品冷链体系为模拟对象,规划建设好农产品预冷设施、农产品加工与包装设施、冷藏冷冻仓库、冷藏保鲜运输系统等模拟设施设备,在冷链环境下实现农产品出入库、养护、运输、RF手持数据采集、条形码读写、电子标签辅助拣货、冷链物流设施规划等一系列任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如英格索兰、开利、太古、普菲斯及众品等,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项目合作,如联合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农产品包装技术与保鲜技术的合作研究、共同培训社会农产品冷链从业人员。加强与冷链物流园区合作,共同做好物流园区整体规划、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提升江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更需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冷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可以极大的促进江苏农业的转型升级。涉农高职院以优势农业专业和学科为依托,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完善教学软件与硬件条件,有助于为全社会培养更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俐华.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0).

[2] 贺亚曼,陈志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