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市场研究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6:38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贸批发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27-02

1引言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鲜活农产品包括五大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仅指活的、新鲜的),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本文探讨的是北京市农贸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所以根据上述《目录》中对鲜活农产品的表述,将本文研究中的鲜活农产品也定为国家所定义的五类农产品。

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主要经过农户―中间―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供应链进行实体流动。农超对接已经成为全国蔬菜供应的发展趋势,农贸市场的货源得到了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对于如何降低流通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真正让商家、农民、消费者得到实惠,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2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具体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

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对鲜活农产品的冷链供应的分析应将农产品物流与生活生产的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应把它看作是一个系统来分析,在这里,我们仅就农产品冷链供应的批发销售环节进行浅析。

3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运营现状

对于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农贸批发市场上的表现,我们从存储(包括二次加工)和运输两方面来考察,而且,这是在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下来进行的。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图2运营模式图

3.1批发市场中冷库的使用情况

就在北京所调查的八个农贸批发市场(八里桥、顺鑫石门、昌平水屯、大洋路、回龙观、新发地、岳各庄、锦绣大地)来看,市场里都有冷库等制冷设施来储存商户的鲜活农产品:有冷冻库,用于储存肉类产品或水产品;有水果库,用于存储、加工水果;有蔬菜库,用于易腐类蔬菜的保鲜。有些市场的制冷设施种类比较完善,以顺鑫石门农贸市场为例,用于冷冻肉类、水产品的冷冻库有82个,总容量达到1500余吨,用于存储加工香蕉的冷库有45个,总存储量3500平方米。总之,对于不同种类的鲜活农产品都有相应的冷藏方式,公共冷链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健全,但对于眼前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有些商户在考虑自建冷库。自建小型冷库商户在所调查的几个批发市场中比重不大,一般在20%~50%;用于存储肉类、水产品的商户自建小型冷冻设施较多,而用于存储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的商户冷冻设施建设相对较少,在顺鑫石门农贸市场,在近50家有经营店铺的蔬菜销售商中,自建冷库的商户只有5家。在我国蔬菜瓜果商品化达到60%以上的市场环境下,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水果比重仅占20%,远低于发达国家95%的比重。

对于批发类的市场,蔬菜、水果类供应商对冷库的使用并不多,他们都是尽可能在1~3天内就将所进的蔬菜销售(批发)出去。即便是在夏季,稍微保护后的蔬菜在三两天内不会变质,那么对制冷设施需求就不会很迫切,除非是由南方运来的易变质产品,有较高的恒温要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销售商不愿意增加成本来自建冷库或使用公共冷库,如大洋路批发市场,租用公共冷库的开销是300平方米每天1200元,对于销售剩下的尾货,宁可任其腐烂,这对于个别商户来说减少了租用公共制冷设施的成本,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却是资源的浪费。

3.2冷藏运输情况

在运输方式上看,大多数商户采用的是普通运输,尤其是蔬菜、水果类农产品,采用冷藏运输的商户占10%~20%,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牛奶、蛋类和豆制品在某些情况下也没有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在销售环节少、运输里程少的情况下,蔬菜瓜果的新鲜程度用普通运输的方式尚且可以满足市场要求。而实际上,在所考察的北京的几个农贸市场里,外地农产品的供应能达到75.6%,其中不乏来自海南、四川、云南的供应,像这些长途运输的鲜活农产品,质保是没有保障的。在北京,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较高,全国的损失率平均为25%~30%,发达国家一般在5%以下,美国仅为1%~2%。

批发市场中的商户销售量比较大,在粗放式经营方式下,损耗就经常发生,若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其他原因使经销环节时间拖延,浪费就更加严重。运输商或批发环节上的销售商往往只关注本环节的经营成本,不愿意采用冷藏运输,因为蔬菜不会很快腐败,至少在他们所在的环节不会因蔬菜变质而卖不出去。超长的流通链条、有效冷链应用率不足导致冷链在目前流通环节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4从农贸批发市场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尽管冷链物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情况是很多的,肉、蛋、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在市民抱怨菜价上涨的同时,还有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发生,农民也没有赚到钱,原因是多方面的。

4.1宏观引导不到位

没有部门深入研究、指导、推动全市场的冷链物流工作,从政府层面上缺乏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引导和支持;民间层面上也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协调、指导,完全依靠企业自行盲目经营、发展,难免造成体系建设上的不到位或者局部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性建设。

4.2冷链物流系统观念的缺失

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没有系统的观念,各环节的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冷链的概念,但在操作上大多都是个体行为,不能对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进行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全程的监控,更无法实现对整个冷链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在农贸批发市场的上下游企业中,冷链实施的系统集成管理能力还很弱。

4.3冷链物流整体规划欠缺

规划工作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重复性建设繁多,资源浪费严重。对于企业个体来讲,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全程供应链的冷链系统建设,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他们只在自己所在的环节中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自行组织生产,没有整体观念。现实中的冷链物流很多情况是脱离冷链的,“断链”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形成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发挥整体效益。

4.4冷链系统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

这里所说的冷链信息化系统应囊括冷链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产生整体效益。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造成冷链食品生产、流通的盲目性。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还会大大影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信息不对称、仓储运输系统的效能比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或库存管理的软件,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系统信息化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平台的支持,在大生产、大市场的环境下势必造成信息流、商流传递不流畅,不仅会阻碍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更会造成社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

5改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对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冷链运营模式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应从多方面入手来解决发展冷链物流的问题。

5.1加强冷链物流工作中政府和相关协会的扶持力度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和企业的配合来共同构建。政府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比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来鼓励冷库、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支持行业协会的建立,倡导企业对冷链设施的使用,以此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益。出台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5.2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上的问题需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是冷链物流系统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加强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尤其是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培训,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实习基地和编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训手册,培养冷链物流领域的实用人才。

5.3用全局的观念进行冷链物流网络规划

整合社会资源对大宗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开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从产区到消费区的冷链物流规范模式。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集团企业,建成集鲜活农产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展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拥有现代化配套设施的冷链物流中心。注重对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规划,便于全过程的管理。

5.4加强行业及大型供应商信息化体系建设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引入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降低物流成本,保证对冷链鲜活农产品和流通有准确的把握。通过先进技术可以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对产品的上下游信息及各种冷藏车辆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冷链产品供应及运输动态和库存产品的信息,确保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实现冷链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

6结论

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善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宏观环境,包括:增加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冷链技术的开发力度;完善冷链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全程冷链的监督;对涉及民生的重要鲜活农产品冷链企业给予支持等。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各主管部门协力合作,发挥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企业、连锁超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各个实体的积极性,采取适宜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体系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锦.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郑红军.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2

一、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湖南省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国内速冻领域呈现寡头垄断的状态,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和龙凤四家公司湖南省市场占有率超过60%。

1.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为速冻食品跨区域长途冷藏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主通道。

2.初步形成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运作模式

速冻米面食品的消费分为零售和业务两大市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零售网点、 农贸市场和三、四线城市开拓依靠经销商。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量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

3.制定速冻米面制品质量卫生及冷链物流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对冷冻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GB19295-2011《速冻米面制品》规定:速冻产品冷藏运输时,厢内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下。产品从冷藏库运出后,运输过程中其温度上升应保持在最低限度,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2℃,但交货后必须尽快降至-18℃。储存时,速冻产品应储存在-18℃以下的冷藏库内,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内。产品应在低温条件下,柜内产品温度不得高于-15℃。

SB/T 10827-2012 《速冻食品物流规范》规定了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的术语和定义、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的要求。

4.加大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速冻食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如步步高、新一佳等开始投资兴建低温物品(包括速冻食品等)配送中心。随着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政府和速冻食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整独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如速冻食品由经销商用冷藏车配送到销售终端(超市、卖场等)。因为缺乏统一的监控措施及检测标准,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经销商会出现冷藏运输可能“断链”, 导致很多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变质或者保质期缩短。销售端低温速冻食品装卸场、零售冰柜和仓库及销售区域未按GB19295、GB/T24617、SB/T 10827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可能出现 “断链”的现象,影响了速冻食品品质。

2.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

长株潭城市群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速冻食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小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零售公司原有的冷冻库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自己独立的,符合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冷冻库很少。并且冷藏车的温控设备落后,不能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无法为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全过程的低温保障。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共同配送很难实现,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冷链设备。

4.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速冻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影响了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

5.冷链物流监管职责不明和监管不到位

目前冷链物流的监管职责不明,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部分速冻产品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各个冷链物流环节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速冻食品需要在 低温(一般-18℃)中储存和运输。从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速冻食品经营主体,选择多样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一)以大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加工公司(如三全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速冻食品物流。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

(二)以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大型加工生产基地、速冻食品经销公司等联结,形成冷藏储存保鲜、冷冻加工、冷藏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货拣选、流通加工、包装及配送为一体,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如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时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红星冷链)成为中南地区集冷冻、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以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为主导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鲜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速冻食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速冻食品,如步步高超市,向冷链物流上游发展,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自己冷链物流系统。

三、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工程建设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冷链物流工程”基本目标:全省肉类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3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到8%以下。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冷链物流工程”主要任务: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

(二)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速冻食品加工与销售区域布局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特点,以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以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速冻食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速冻食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三)重点扶持、培育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中提出了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湖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应该要重点扶持、培育本省中小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逐步成为湖南省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如政府要重点扶持、培育步步高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形成了集冷链食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析检测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四)培育第三方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培养和引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鼓励国内大型速冻食品企业在湖南省建设低温保鲜设施(节能环保高效的冷库、购置冷藏运输车辆等),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支持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如红星冷链)按标准规范要求加大生鲜食品配送中心规模建设, 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五)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

(六)实施执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

各部门要按照SB/T 10827、GB19295、GB/T24617等标准对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等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执行方面,政府加强定期检查,确保相关标准顺利执行。应尽快完善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韩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3]申江,齐含飞,刘兴华;范凤敏.国外食品冷链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

[4]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7).

[5]赵松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3).

[6]陈佩佩,海峰,张盼,龙华,段雅丽.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及政策措施建议[J].物流技术, 2012,(03) .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电商;生鲜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冷链与冷链物流

狭义的冷链是指生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配送、销售的各个环节中的至始至终处于要求的温度环境下的供应链,来达到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腐坏变质的目的。

从广义来看,冷链不止包括农副食品,同时还包括医用品、化学药剂等对温度有独特要求的货品。

二、冷链物流成本分析

1.储藏成本:冷库

冷库作为冷藏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冷链储藏成本中重要部分,在冷藏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冷库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当中的适当温度环境,来防止食品腐坏变质。

2.运输成本:冷藏车

基于我国仍然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背景下,可以预测中国的冷藏车市场将在2020 年至41 亿元,而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因此冷藏车作为冷链基础设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冷藏车是用来运输新鲜产品的配有制冷装置和聚氨酯绝缘的封闭式厢式车,一般用于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产品运输。而冷藏车主要购置费用如下表:

三、四川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市场发展潜力大。目前,四川的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15%、16%,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0%、30%、35%,可以看到由于生鲜产品的高产量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旺盛需求,四川冷链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地理战略优势大。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重点发展城市,同时还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点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枢纽城市、引擎城市,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战略优势,尤其是在发展物流方面。

(3)先进技术逐步推广。四川冷库建设正在经历由传统冷钢结构向现代化结合转型期,通过调节制冷过程中的高温和低温预冷、空调、超低温、恒温、快速冻结,冰和其他类型来进行保鲜运输。而冷藏车已采取向高、低、常的“三层温”发展的模式,同时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控温配送和果蔬真空保鲜等技术。

1.四川冷冻储藏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四川主营制冷、储气量达62万吨,其中肉类冷冻加工占大部分,用量为32吨。其次是15万吨冷库和冷库水产品批发市场,这也意味着生鲜市场对于冷库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四川在全国冷库的比例仍然很小,在西南地区冷库储存量仅占全国的6%,远低于发达地区,如华东地区45%的水平。同时由于四川冷库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冷库资源难以得到整合优化,使得各企业运营分散,不能重复发挥规模效应优势,进而提高各企业盈利水平。

2.四川冷链公路运输发展现状

一方面,虽然我国冷藏车辆达5万多辆,但是能够装备较好的制冷设备并具有相当规模和吨位的仅占小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的冷藏车的比例只占0.3%左右,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2% - 3%,如何解决冷藏车的有效供给问题是当下面临的难题之一。

而西南地区的自有冷藏车保有量仅为全国的6.61%,如何使得企业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成为目前四川冷链公路运输的主要难题。

四、生鲜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互联网生鲜虽然有大量的资本介入,同时也有许多满怀热情的互联网人投入其中,然而为什么互联网生鲜却不能有高速发展呢?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冷链供应链的缺失。可以说冷链供应链好比互联网生鲜的躯干,假若没有躯干,无论产品有多么优秀,都难以实现其价值。通过具体分析冷链供应链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1.产地冷链标准化缺失:主要表现为硬件缺失、生产者综合素质低、标准化缺失。

2.冷链干线网络缺失:主要表现为全国型的干线网络缺失、全国型的冷链干线零担网络缺失、现有冷链服务功能单一、操作粗放。

3.末端冷链配送缺失:主要变现为末端宅配体系的缺失、第三方服务标准的缺失、消费者对生鲜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冷链重视程度不够。换而言之,现有的宅配模式还是基于传统快递模式,因此并不能完全满足生鲜电商以及生鲜消费者的需求。

总而言之,由于冷链供应链这三个方面的缺失,使得生鲜商选择自建冷链,然而高额的成本投入以及配送成本,并不利于生鲜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达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完善的可覆盖全国的网络以及同意行业标准,才是电商生鲜行业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路。

五、四川冷链发展政策建议

1.依托“互联网+”,搭建冷链物流平台

通过依托生鲜产品在主产区、重点配送区和大中城市等消费领域,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以中心区域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优化资源配置,达到供应链整合、服务链升级、价值链创新,实现真正的三位一体模式。

2.完善冷物流体系,建立冷链物流生态圈

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加大对生鲜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质量监控,积极推动冷链物配送和销售环节的发展,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涉及平台、商流、产品等全方位冷链物流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冷链物流生态圈。

3.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激励冷链物流企业在保温、检验、冷藏、运输等方面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需加强生鲜产品在物流节点的冷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鲜产品的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同时,从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发,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设施、使用经济实用的预冷设备;在冷藏运输方面,则需要增加绿色、节能、安全的冷链运输车辆数,并积极研发全程温度监控设备,通过搭建三路一航的联合运输网,逐步形成冷藏多式联运体系;在终端销售方面,则需要完善相匹配的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同时研发并推广高效、高质的监测设备。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2.

[2]刘宇.“互联网+”冷链物流平台模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物流指南,2016.

[3]马小雅,黄武.“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

[4]吴传淑.中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J].世界农业,2015.

[5]杨蕊.物联网技术下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5.

[6]四川省统计局2016年四川统计年鉴.

作者简介:谢志慧(1996-),女,广西柳州人,西南民族大学物流管理在读,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研究。

苏真如(1996-),女,辽宁沈阳人,西南民族大学物流管理在读,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研究。

郑美璇(1996-),女,内蒙古赤峰人,西南民族大学物流管理在读,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陶礼承(1995-),女,湖北宜昌人,西南民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读,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4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冷链物流业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正朝着信息化、体系化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策略;信息化;体系化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1.1 农产品冷链概念

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业称之为低温物流,是一种特别的物流形式,这种物流形式一般用在容易腐烂需要保鲜的原材料及产品身上。冷链物流主要工艺就是冷冻,以人工制冷为基础,用以生产过程,保证食物的质量。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是指一些鱼肉、蛋类、水果、蔬菜、海鲜产品等等从原产地屠宰采收之后,对产品进行加工、装箱、货运、分销等一些环节,并且这些环节进行过程中产品必须始终处于低温状态,必须要严格的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供应安全。

1.2 农产品冷链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空间大,参与冷链物流人数众多,系统较为复杂,使其出现的链条便显出多方位共存特点,且农产品保鲜时效短,必须要尽量减少物流中交易环节。与正常物流环节相比,冷链物流资金消耗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使得冷链物流管理环节还有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对物流的技术还有设备的要求较高。前期的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加之各种交通天气方面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冷链物流的运行费用。

2 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法》颁布于1982年,该法令颁布大大推动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的农产品保鲜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冷链环节的基础设备与环境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我国冷链技术的发展,同时,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渐渐的暴露出来。

2.1 我国农产品使用冷链技术的比例较低

我国冷链物流无论是相关技术发展还是行业发展都与同期国际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非常广阔,但是这其中商家采用冷链技术的比例却非常低,商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而是用传统的物流技术。

2.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占有的市场份额低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相关行业的整体发展体系并不完善,导致行业市场化程度整体水平偏低。现今冷链物流行业的运输以及销售都是由非专业冷链物流商家提供的。所以,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服务显得较为落后,冷链物流市场的定价系统也未建立完全,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服务管理系统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服务管理人才。一些专业人士缺乏使得我国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并且在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些冷链物流企业难以自控自律,外部检查部分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使得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落后。

2.4 我国农产品冷链技术的信息化程度低,发展落后

冷链物流行业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发展,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比例虽然很高,但是行业仅仅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日常事务管理,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的相关服务质量环节。比如配送物流实时追踪、物流中转站的选址等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追踪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想要真正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问题

3.1 积极研究开发农产品冷链技术

科学技术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大多采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并没有自主研发一些属于本国的科研技术。我国必须要研发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发展,才能更有效的节约成本与资源,更好的时冷链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的发展。

3.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外一些冷链物流技术能够完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的制约。同时国外实行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级管理、共同监督、共同合作的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国家对冷链物流业的管理力度,建立相关的检测系统实施监督。规范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包括一些行业的操作规范等问题都必须尽量完善。例如原材料生产规范标准、存储冷冻标准、加工运输标准、经销标准等等。

3.3 培养农产品冷链行业的专业人才,完善服务体系

农产品冷链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要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其次,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建立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专业素养的习惯,学习国外先进理论技术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必须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个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之后,发挥大型的带头作用,完善建立起冷链物流的带头作用。

4 结束语

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存在一定的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发展确实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吴冲,胡建平等.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估[J].江苏农业科学,2014,(5):392-394.

[2]刘乔,沈欣,刘莉等.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调研及其发展战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262-5265.

[3]宋宝娥,朱文英,李晓明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评价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32(10):1057-1062.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5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问题;策略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藏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年提高,初级农产品、各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奶制品、花卉等为代表的冷藏物流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流通领域国债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列为国债重点支持项目之一,商务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明支持企业加大冷链物流投入力度,力争3年内,全国冷藏库容量达到1500万吨,保温车达到5万辆,形成较为完善的产、运、销服务体系。

截至2010年9月,我国共拥有2500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6000万吨,且产量以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内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递增。面对如此大的需求,国内冷链物流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适用于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及特殊商品的物流过程。

3、我国冷链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本状况是,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并进,但两者的总物流量比例前者约占80%,第三方物流约占20%,仅处在发展初期。国内沿海城市的冷链物流这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且还显得越来越完善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规模或总运输量来说,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的冷链物流还是以陆地的公路汽车冷链物流为最大并成为主角,在公路冷藏运输中又以私营小企业当家唱主角。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不算发达,并存很大的距离。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冷链物流装备、运力等均呈不足。

3.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冷链物流企业 “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以冷链规模为例,日韩国家的规模是我国的10~20倍,而欧美国家也是我国的5~10倍。目前美国冷库规模已达2000万吨以上。

分阶段看,我国食品冷藏链在产地上,存在浪费、处理不及时、大部分时候无任何温度控制等问题;在储藏环节,规模小,大量小型陈旧冷库仍在使用,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落后,缺乏行业规范,人才储备不足。

在运输环节中,冷藏车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运输企业集中度过低限制了企业购买力,缺乏行业规范以致二手冷藏海运货柜甚至敞篷车充斥于农产品的干线运输。在零售环节,卖场、连锁零售终端加工食品冷链柜销售率较高,但农产品冷藏柜销售率较低,二三线城市仍以传统菜市场甚至马路市场为主要零售终端。

在信息化方面,目前,我国农户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是 “链”上最短的“板”。此外,物流软件商不熟悉物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导致部分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非常缺乏既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又能提升管理层次的物流软件。

而在政府支持方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会长张签名认为:“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验,监督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韩国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和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说。”

4、如何发展我国冷链物流

我国的冷链物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我国冷链物流存在诸多问题,提升冷链物流整体水平,实现行业的崛起,已经迫在眉睫。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一些发展策略:

4.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主体。

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突破单个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资源先天不足的障碍和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行政壁垒,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冷链物流链。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形成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产业。

4.2使用大量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

想要迅速提高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设备。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和建立具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冷库,主动适应冷链物流的要求。

4.3建立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已不是单纯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在车辆和仓库资源基础上,需要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和信息化这件工具。通过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信息沟通,同时也为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4.4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目前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时间不长,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合作,创新冷链人才培养的模式。

4.5加强配送管理

物流配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为必然趋势,另外,和许多企业共同配送能提高车辆装载率和降低配送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4.6政府提供支持

在政策法规方面,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健全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规范冷链物流行业。

4.7社会化发展策略

在政府的支持规划下,实施社会化发展策略。社会化运作是指某个地某个城市,政府或企业部门规划的冷链物流中心或冷货批发市场。在这个市场或中心里结集了大量的冷货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冷库企业、冷运企业,甚至大量的个体经营户。

5、总结

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长。虽然我国的冷链物流在基础设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等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冷链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冷链物流的春天已经来临,愿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海浪,冷链物流优化[J].中国储运,2004(4)

[2]商凌云, 程风禹.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物流,2009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6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中心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空物流企业处在冷链物流链条中的贮藏和运输两个主要环节上。运输是冷链物流的关键环节,航空运输在冷链运输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比如紧急药品、病毒疫苗,跨国及国内远距离的海鲜水产品、果蔬、鲜花的运输。航空物流企业如能根据自身特点和周边的市场环境,采用相应的战略,必能在冷链物流领域一显身手,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同时也能为本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航空物流参与冷链物流的SWOT分析

优势(S)

运输速度最快;航线覆盖大中城市;较强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

劣势(W)

价格最高;空运两头的占用时间长;货损大;缺少现代专业货运及工业加工型机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信息技术还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普遍不是很高;

机会(O)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使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冷链物流需求潜力巨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威胁(T)

铁路、公路等其他冷链运输方式的替代性威胁;缺乏良好的发展航空冷链物流的运营环境;

二、航空物流企业参与冷链物流可采取的战略及相应措施

由SWOT分析结果,航空物流企业再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四种类型的战略:

1.SO战略:充分利用机会加强自己的优势。即:加强冷链市场开拓能力,利用优势实行冷链物流的多式联运。

相应措施:即在冷链物流中心内,开展冷冻冷藏产品的多式联运,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和其他冷链环节无缝对接。多式联运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转速度,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冷藏集装箱及相关信息技术的采用又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ST战略:利用优势去规避威胁。即:利用优势创建航空货运企业冷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了解竞争对手市场.技术,发展规划等情况,以规避威胁。

相应措施: 成为冷链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由于航空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的贮藏和运输两个关键环节,所以使航空物流企业参与冷链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可能,航空物流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和冷链上其他环节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理念建设和管理冷链物流。

3.WO战略:充分利用机会克服自己的弱势。即:稳定目前冷链业务,加强航空运输企业管理机制改革,健全内部经营制度,加快设备更新与设施改造,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改善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结构,调整冷链物流网络分布结构,建立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加增值服务,创建核心竞争力。

相应措施:

(1)采用适合冷链物流运作的运营机制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例如考虑成立专业化航空冷藏运输公司等措施,建立长效应急机制,比如昆明机场为运送鲜花而设的绿色通道,以保证冷链物流的顺畅、快速流转。

(2)建立空港冷链物流中心

在冷链贮藏环节上,建立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加快商品的流转速度,为商品的大量运输和订单的快速反应提供了路径。同时冷链物流中心可以满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和国内其他类型配送中心大干快上相反,我国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却是名副其实的“冷”,导致冷链物流的断链,而航空物流企业,例如机场,刚好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在机场周边建立空港冷链物流中心,或者在现有的空港物流园区内设立冷链物流中心以填补这一空白。同时航空冷链物流中心是开展共同配送和多式联运的节点。它将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标准与发展趋势的集成化的专业冷链物流服务。在为消费者创造真正健康新鲜生活的同时,将为食品安全保证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可为航空公司配餐服务。 另外,冷链物流中心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对于不具备专业冷链物流运作体系的中小企业,可有效借助第三方物流,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的拓展,航空冷链物流中心就是能为他们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3PL。

4.WT战略:使劣势最小同时避免威胁。

即:稳定现有冷链市场份额,健全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相应措施:

(1)研发先进的航空运输冷藏设备

运输是保障冷链建设成功的关键环节,此环节既是冷鲜食品产、供、销冷链的中间环节,也是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核心部分。航空冷链运输对采用的硬件设备要求很高,不能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内部温度要稳定,还要贮运效果好。因此研究开发先进的空运冷藏保鲜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航空保温集装箱就是冷鲜食品在航空运输环节保鲜发展的方向。随着冷链物流业务量和冷链产品门类的不断增加,对冷链运输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将来出现用于冷链运输的专用飞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2)共同配送战略

实行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可提高飞机装载运输效率,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社会角度看,实行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航班的总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中交通拥堵,改善空中交通运输状况,同时也是民航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这一世界大趋势所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7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冷链物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迅速拉动了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需求的增加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加剧。

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镇鲜活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一) 复杂性。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并且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特点,使得对生鲜农产品在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二) 协调性。

由于生鲜果蔬等不易储藏,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高效运转,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稳定运作。

(三) 高成本性。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而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这些都决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程度也不同,基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可考虑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见图1)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农产品经销公司、专业合作社联结,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接受用户需求的拉力和基于利润需求的推力,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图1以“批发市场”为主导

(二)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见图2)

连锁超市公司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游延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产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无公害蔬菜、新鲜水果、多品种配菜,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图2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

(三)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见图3)

该种模式中的“龙头企业”主要指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例如双汇、蒙牛等,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生鲜农产品物流。这种模式物流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链系统。

图3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

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策略

(一)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其投资回收的周期较长,运营时的维护资金需求也较多。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仅仅依靠企业不能完全满足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这就要求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

(二)加强冷链物流监管机制的完善

现在国内制定的一部分法律法规并不是从冷链物流全程的角度进行制约,即使有规范也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尽快建立食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三)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

五、总结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应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政府也开始非常重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相信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2]胡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3]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 2009(2).

[4]洪玉兰.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

[5]张琳,庞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8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建设思路

[DOI] 10.13939/ki.zgsc.2016.28.042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引发物流模式的新变化,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事实上,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乐观。国内以天猫、顺丰优选、1号店、中粮我买网、沱沱公社等为首的大中型电子商务网站存在配送业务不成熟、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难以保证等问题。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多渠道发展,探索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及原因

1.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滞后

生鲜农产品物流比其他领域的物流更需要基础设施支持,但国内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

从硬件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规模不足,市场缺口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同时,在交通运输方面,农村车况路况较差,由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导致公路的冷藏运输量只占25%,铁路的冷藏运输运量占55%。

从软件上来看,我国关键物流节点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周转中心等缺乏冷藏冷鲜技术。同时,我国在自动化冷库保鲜技术、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多温控车辆制造、RFID 电子标签及GPS/GMS 相结合的物联网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1]

1.2 生鲜农产品流通率低,配送成本高

《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储藏等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至30%,食品冷藏的运输率低至10%,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损失率则降低至5%,美国在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只有2%,冷链流通率达85%。[1]

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明显较低。而且,我国冷藏车投入大,农产品物流时间长,导致配送成本及销售价格上升,这种“优质难优价”的现象影响企业竞争力。

1.3 生鲜农产品信息市场发展不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

生鲜农产品信息市场反应速度直接影响物流配送的时效,稍有延误便造成大量生鲜农产品腐烂、变质。由于市场上大多数农产品供应主体仍通过传统方式和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容易出现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同时大部分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导致其物流配送调配能力不足,无法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不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2]

我国虽然已有《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但大部分不适用于现在的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针对电商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范工作还处于议程之外。[3]同时,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监管十分混乱,工商部门、公路运输管理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监督不够、责任推诿等问题。

1.4 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生鲜电商要想实现发展就需要一批结构合理、数量丰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但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和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相较于普通常温物流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流程管理和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要求更高。

目前,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的物流人员和管理人员只熟悉普通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业务,缺乏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选型、应用分析、需求调研以及实施规划等能力。企业所需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主要是因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不符,学校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冷链物流专业化人才。同时,该专业普遍没有上岗的资格认证,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需要。

2 生鲜农产品电商选择的冷链物流模式

对于生鲜电商企业来说,对冷链物流的要求较高,“最后一公里”的冷藏又是重中之重。物流的重要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物流模式的选择,现在主要的生鲜电商企业物流模式分为三种: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两者混合型物流模式。

2.1 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生鲜电商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即生鲜电商企业自建冷库、配送中心,购置运输设备及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掌握整个供应链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由于我国目前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很难灵活地操作配送地点分散、配送批量小、配送时间不稳定等问题的生鲜网购业务。因此,一些有实力的生鲜电商企业会选择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对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顺丰优选有自建的冷链队伍,他们将大号冷藏车换成小号冷藏箱,节约了运输成本,使“最后一公里”实现最优化,并最终将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全程冷链配送到消费者手里。目前,顺丰自建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已覆盖全国11个城市。

2.2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是指专业物流公司向委托企业提供系统的物流服务的模式。但全部采用第三方物流会使生鲜电商企业对产品在运输途中的状况和质量难以有效控制,将风险的控制、问题的处理全部转移到第三方物流公司上,容易出现责任的推诿、用户的体验度降低等问题。

1号店是选择第三方冷链运作的代表,但由于建设冷链物流的成本高,1号店初期将生鲜冷链配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并承租第三方冷库。其生鲜业务目前覆盖北京和上海地区,均是通过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2.3 “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

生鲜电商发展自营冷链物流体系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可控性、配送灵活高效性,但是额外的人力资源、冷库设施设备等成本阻碍生鲜电商的发展。所以为了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承担这些成本,很多企业采用“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

京东虽然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完善的全国物流网络,但由于生鲜食品的配送难度,前期的京东只作为一个平台商,管理着全国300多家生鲜商家,然后由第三方快递公司配送,京东则负责全程监管。

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思路

3.1 推进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发展现代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必须依托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与设施。针对国内冷链物流现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一是更新现有冷藏设施。大力发展适应冷藏速运业务的冷藏车、控温范围广、适合小批量运输的小组份机冷车,以及能够适应货物多样化和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设备。二是研发新型冷藏设备。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开发和应用保鲜储藏新技术,不断提高鲜活产品保鲜和储藏能力,降低生鲜农产品的损耗。同时,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4]三是加强重要节点设施建设。注重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

3.2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冷链物流需求,打破物流企业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建立专业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拓展物流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3.3 政府细化扶植政策,规范行业标准

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确定不同生鲜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推进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和质量管理体系等专业认证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各地政府应对物流企业冷库用地建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冷链运输车辆的购置给予资金补贴。通过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联动机制,构建联盟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3.4 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信息平台

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的生鲜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信息,帮助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系统的物流信息分享,方便农业种植户选择适合生鲜农产品运输、配送要求的物流企业。同时也能够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监督,督促物流企业提升物流配送组织能力和配送效率。

3.5 加快培养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

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冷链物流有效运转的关键,因此,应培养既懂物流又懂冷藏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首先,建议在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定向培养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冷链运营的主要模式、了解冷链发展的前沿知识,掌握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广,让农产品供应主体意识到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使其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品牌营销等知识,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征,刘宏宇,刘永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5(2).

[2]陈乐天,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价格月刊,2015(10).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9

[关键词]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2.044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习惯和水平也随之发生改变,对易腐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带来了对冷链配送质量的思考,商品质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保质期较短的特性对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较为特殊的产品来说,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的温度要求较高,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使其在运输和供应方面准确、及时、快速的满足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配送绩效评价综述

在国内,对配送绩效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是关于配送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2.1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

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李紫瑶(2008)在分析影响配送中心绩效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关于配送绩效的研究,提出了从进出货、储存、配送、采购四个配送作业角度出发确立指标,对配送中心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朱丹和张旭风(2012)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以提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为目标,从作业流程层、支持层和结果层三个维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连锁超市配送绩效指标体系,根据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确立一级指标,分为储存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加工作业和配送运输,将仓储空间利用率、进发货准确率、货物完好率、订单处理准确率、紧急订单响应率、正确分拣率、流通加工率、运输资源利用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从运营角度选取指标,丁静、张士云以及赵静(2007)在构建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将配送活动视为一个整体,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从配送的可得性、速度、一致性以及应变性构建指标体系。张洪满(2008)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及学习与成长四方面对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分类,能够同时从几个角度对绩效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考察。李莉(2010)根据所研究的生鲜农产品配送特点为基础,从配送设施、配送作业能力、配送服务效果三个方面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刘丹,林倩倩(2011)将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的思想,综合考虑了运营指标、成本指标、服务指标,还将安全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配送的安全性和可达性。陈宁(2011)在对零售企业的配送物流进行绩效评价时,将社会责任和创新与成长纳入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对绩效的影响。李颖(2013)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仓储管理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安全性指标、服务性指标、信息功能性指标、布局与设施指标、采购功能指标、配送功能指标、流通加工功能指标和环保指标,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将环保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2.2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刘振华(2008)首先对配送中心各要素定位进行定量评价,然后使用AHP和DEA两种定量分析工具,构建两阶段评价模型,用DEA分别求解各组的有效值,根据有效值进行两两比较求得AHP构造矩阵,最后用AHP方法对决策单元进行排序。项晓园等(2009)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专家打分法,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史成东和陈菊红等(2010)运用DEA改进方法,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研究企业物流绩效。

3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对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不先进,信息技术较为缺乏,在对于冷链物流的管理方面,一体化程度、物流的协同化、管理水平等都相对较为落后。国内冷链基本是指食品的冷链,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问题、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上。

冷链物流配送环节方面,陈红丽(2013)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理论方法,分析冷链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测指标体系。翁心刚(2014)构建了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立体多核结构模型,并且对配送体系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提出了城市冷链配送发展对策。

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方面,周兴建(2012)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对比分析,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邓延伟(2013)分析了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参与主体对冷链物流的绩效期望,运用SCOR模型的整体框架,加入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殊指标,构建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结论

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虽然与配送流程结合紧密,可以较为客观的对配送每个环节进行绩效评价,但把配送活动分成若干项作业,这样的评价没有系统性、连贯性,也忽略了对于配送的硬件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绩效评价,评价体系较为局限。从运营角度评价配送绩效,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配送成本、配送效率、服务质量、信息技术水平、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便于配送中心发现配送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进而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此类研究大部分只研究一部分指标,没有从整体出发,选取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而且,如果在配送绩效评价时脱离了配送流程,则评价结果就较为片面。此外,配送绩效评价研究大多基于配送流程或运营绩效角度,但逆向配送和紧急配送响应能力也应考虑在内。

对于评价方法,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然而,评价方法的研究却与实际情况结合的并不紧密,这就加大了运用评价的难度。所以,在配送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中,选定的指标和方法必须与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冷链物流的配送效率低,市场不规范、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产品安全标准执行力度差、监督不到位,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规模,信息化水平低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对冷链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对冷链物流企业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企业的冷链物流过程会逐步规范,冷链物流配送绩效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紫瑶.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估[J].商业时代,2008(6):14-15.

[2]朱丹,张旭凤.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24-126,192.

[3]丁静.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7,26(6):73-75.

[4]张洪满.平衡计分卡在物流配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13):88-90.

[5]李莉.生鲜农产品配送绩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商贸,2010,(9):129-130.

[6]刘丹,林倩倩.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各部门绩效评价构建研究――基于Fuzzy-AHP的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4):383-388.

[7]陈宁.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平衡模式[J].中国商贸,2011(20):1-2.

[8]李颖.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3(8):233-234.

[9]刘振华.配送中心营运绩效评价分析[J].中国市场,2008(15):43-46.

[10]项晓园.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物流绩效评价[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9(7):191-192.

[11]史成东,陈菊红,张雅琪.物流公司绩效的DEA交叉评价[J].系统工程,2010,1(193):47-52.

[12]陈红丽.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1):34-39.

[13]翁心刚.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结构与理论模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5):127-132.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篇10

[关键词]冷链物流;断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17-02

1 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销售四个方面。易腐食品在产地收集以后,经过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送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

2 冷链物流“断链”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当GDP人均达到5000美元时,冷链物流爆发的时代到来。可是在我国GDP人均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却没有出现冷链物流的爆发。事实证明,在我国不仅冷链发展落后,在冷链中“断链”现象也十分普遍。就药品行业而言,我国医药流通规模2012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药品的货损约有14%是来自运输过程、约有6%是来自仓储过程,其中主要是因为温湿度控制不理想原因造成的。在2012年查处的药品质量案件中,30%左右涉及需冷藏药品的储存、运输不符合冷链要求。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每年由于断链的问题,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13亿吨蔬菜的浪费,流通腐损率达到20%~30%;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也分别达到12%、15%,因“断链”一年损失的蔬菜水果达上千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浪费了几万亩土地资源。食品安全令人担忧,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受到威胁。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冷链发达国家,果蔬、肉类、乳品等冷链流通率均在95%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为什么国外的冷链能够做到全程不断链,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却迟迟不能够连续起来?

2.1 恶意竞争下的违规操作

由于冷链物流运营成本高,规模企业少,在资金、管理和行业标准等方面要求不严,导致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行业整体冷链设备以及技术水平落后,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冷链操作上难免有不规范行为。很多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对于运输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要求司机刻意降低冷库和冷藏车内的温度,或者冷风机开一会儿关一会儿,甚至有的干脆把温度表安装在冷风机出风口。正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才导致冷链“断链”。

2.2 冷链意识淡薄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大部分消费者都还是比较看重价格因素,这就导致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广大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冷链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冷链物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冷链市场需求迟迟无法打开,很多冷链物流环节出现的违规操作也视而不见。“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推动发展”,只有当消费者对于肉制品、果蔬、奶制品等有了真正的品质需求之后,冷链市场缺口才会打开,最终才能推动其发展和进步。

2.3 冷链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在冷链物流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报废的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并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不仅是制冷技术落后,速冻技术以及臭氧除农药残留等技术也是很落后的。此外,冷链信息技术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落后,RFID、GIS等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大多数中小冷链物流服务商企业硬件设施落后,缺乏冷库和冷藏作业管理的专业人才,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2.4 市场监管不力

我国冷链物流呈现“小、散、乱”的现象,再加上市场管理以及客户要求低,只是贪图便宜,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导致现阶段并不是所有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都能提供温度监测和控制记录,冷链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着温控不力等问题。因为没有温控记录,一旦某个物流环节“断链”,很难调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对社会物流企业从事冷链药品的物流业务,必须纳入GSP的强制监管。

2.5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以保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更复杂,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冷链运作中无章可循,而政策法规不够健全,难以对冷链环节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使冷链物流企业违规操作有了可乘之机,存在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要求、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超载等现象,而这些行为又引起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影响了冷链物流健康持续的发展。

2.6 缺乏高素质冷链物流人才

相对普通物流,冷链物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操作规范,对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因为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关注冷链物流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研究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很稀缺。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从普通物流中转变而来的,素质还不是非常高,对冷链物流了解也是非常有局限的,冷链技术方面的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人才匮乏,导致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及其他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管理不善。

3 冷链物流“断链”的解决对策

3.1 培育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冷链意识

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最终实现在消费市场,而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是链条不能断点的关键,也是最有力的推手,我们的消费者只能认识到卖场与产品,对供应环节、常温、恒温、低温的标准与口感都不甚了解,所以,要防止冷链物流“断链”,就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冷链物流理念,加强对冷链物流、统一配送的重视。具体的做法,比如政府加大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百姓对于冷链的认知度。此外,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冷链意识,每年由于冷链意识淡薄危及健康和生命的事故时有发生。

3.2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

正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使得企业违规操作的法律成本非常低,导致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恶性竞争下违规操作以降低成本获取利益。政府对冷链物流各方面支持引导至关重要,在政策及时出台、资金到位、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严格监管避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从政策和标准方面着眼,比如一方面应该明确出台政策限制或禁止二手集装箱的改装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购买正规冷藏车的鼓励和补贴。

3.3 加强市场监管

很多人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冷链标准体系不健全、细分领域标准不完善,其实是认识不全面的。截至2013年年初,我国已经出台了包括《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200余项冷链国家和行业标准,类型涵盖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而冷链“断链”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市场监管,政策标准执行不力。所以应该加强冷链物流的管理,将冷藏、冷冻观念落实到位,避免为了利益而放弃冷藏、冷冻,致使影响产品质量。只有政府加强引导,各个监管部门监管执行到位,制定出相关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全程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解决冷链“断链”问题。

3.4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冷链技术

加大对冷链设备特别是冷冻冷藏仓库和车辆的投资,为食品提供全程低温的保障;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货源信息的获取,达到需求和供给的完美结合,在利益的驱动中做好统一配送和全程冷链。同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此外,通过新兴的物联网、RFID温度标签等相关技术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对物流全过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建立起一套先进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3.5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因为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得冷链物流呈现一片“小、散、乱”现象,必须要用行业标准来修复冷链断裂带。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对冷链物流进行宏观引导,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大力培养冷链物流方面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特别是管理、咨询以及策划方面的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赵玉国.冷链物流,重在“链”的建设[J].物流技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