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3:01:24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范文篇1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蓝莓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一情况引起了黑龙江政府对蓝莓物流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经一系列的分析讨论之后,黑龙江省根据蓝莓的自身特点制定了冷链物流的运输方式,这也黑龙江野生蓝莓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但由于我国蓝莓冷链物流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依旧存在很多不足。

1.蓝莓冷链物流体系的欠缺蓝莓的生产流通需要进过一套完整的程序,具体包括采集、杀菌、分选、预冷、气调、分级、冷藏、运输、储藏等。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蓝莓的特性调整工作温度,以保证蓝莓的新鲜。因此,冷链物流能有效保护蓝莓的新鲜度,使之在销售前一直保持新鲜美味。就当前情况而言,黑龙江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发展不够完善,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资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甚至出现了断链的现象。这就是说,在整个冷链物流当中,没有完全保证蓝莓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低温环境之中,导致了蓝莓的腐烂变质,进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2.冷链物流过程中软硬件的不足虽然黑龙江省冷库容量已达到130万吨,但1000吨以上的中型冷库的比率仅30%,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每年野生蓝莓总摘量约7000吨左右,再加之大部分冷库要用于其它生鲜产品的储存,这就使得蓝莓冷库容量较为紧缺。随着黑龙江蓝莓产业的高速发展,现有配备显然已不能满足蓝莓冷藏贮蓄的要求。就现在的冷藏配置而言,黑龙江的基本设备相对落后,大多都是30年前引进的,使用时间较长,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尤其是大量蓝莓在装车环节中处于较高温度的环境下,直接导致了蓝莓的腐败变质。此外,批发零售不足,冷库结构及建设有点改进,蓝莓鲜果的加工建设也相对滞后。由于恒温保鲜库建设的相对滞后,在蓝莓产量低下的季节里,无法正常供应给各大水果市场,对其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

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就当前形势而言,尽管黑龙江省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其总的物流发展速度依旧相对滞后。没有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保障是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信息系统及网络平台的建设状况急待加强,同时尽快发展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是发展整个物流行业的当务之急。针对仅有冷藏运输环节相对较好的情形,供应商必须加强其设备与技术水平,以达到国际要求的标准。现阶段,黑龙江采取的第三方物流主要包括定向运输、库存管理、搬运、仓储和货物等。但在众多第三方物流中具备提供全过程、集成化、大规模、综合性供应链实力的并不多。在蓝莓的外销过程中,仅由收购商完成其主要物流业务。但收购商的整体实力较为薄弱,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具备吸引主流第三方物流的能力。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冷链物流的质量。伴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大量引入,其物流成本也将大幅提高。在成本提升的前提下,蓝莓在整个物流中的低温操作及保存状况依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生产主体不愿意将其冷链物流外包出去。即便是需要外包,也仅仅为短距离的区域性冷藏运输,这也直接导致了黑龙江总体物流情况的发展滞后情况。

4.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匮乏冷链物流属于较为先进科学的物流方式,其人员要求也相对较高。不同于普通物流要求,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首先,在化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是从业人员顺利完成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对冷库中广泛应用的四氟乙烷、氟利昂等等化学物品有一定的了解认识。此外,在电学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并能熟悉压缩机等基本设备原理。在具备以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面对突发情况,从业人员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反应,能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应急方案以排除故障,保证冷链物流的顺利进行。在此形势之下,我国提倡培养一批同时具备系统工程、物流管理、食品安全及低温制冷工程知识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但就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言,这一想法暂时没能有效实现。专业的冷链从业人员并不是来自于高校的综合性培养,当前大部分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员均是通过总结其实际工作经验,配以师父教导的方式获取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大大制约了这一行业的发展,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效果缓慢,而且不够全面系统,很难保证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尽管如此,面对此类从业人员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客观现实,很多从业人员选择跳槽,人才流失情况不容乐观。

二.蓝莓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冷链物流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逐步改进该项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缺陷和不足,尽量完善健全的制度体制,加快基础建设与技术更新,同时注重第三方企业的引进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

1.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蓝莓从生产加工到冷藏运输,再到保鲜销售,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该次物流的失败。因此,为保证黑龙江省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能顺利进行,我国必须尽快形成一套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强化产业体制意识。通过加强对野生蓝莓基地保护建设,保证野生蓝莓的产量与质量。与此同时加快其配套设施建设,以便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从蓝莓冷链物流的源头出发,加强组织管理,从源头开始保证蓝莓始终处于低温保鲜环境中。从挑选果实到装车运输,都严谨有序的进行低温操作。因此,有必要尽快实施集中种植、统一收购、集体运输的冷链物流模式,以改善现阶段相对分散的局势,进而形成统一、有序的物流体系。

2.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为改变黑龙江省蓝莓冷链物流的现状,必须加快建设其基础设施,并加快技术更新。因此,应尽快改善蓝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高效通道网络,并且同步完善各个销售、分流配送中心的基础建设。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新职工,以提高整条物流链的质量。就技术更新而言,可引进发达国家的成功技术,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蓝莓自身特点又有利于完善物流链的绿色通道。就杀菌技术来说,杀菌技术由冷杀菌和热杀菌两部分组成。蓝莓的冷链物流需要采取冷杀菌的方式进行,因此更新冷杀菌技术,完善杀菌方式有利于促进冷链的发展。

3.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除了冷链物流本身建设之外,强有力的第三方企业的强势加入也能促进其冷链物流飞速发展。特别是针对蓝莓冷链的第三方企业实力相对不足的劣势,加快第三方企业的建设是促进该物流链高速发展的捷径之一。在政府的有力领导之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必定能引导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基础实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合资、并购,能加强企业实力,从而促进第三方企业的建设发展。

4.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面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科学地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从业人员是实现整条物流链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配合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冷链物流培养一批高素质综合人才能有效解决从业人员紧缺的现状。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强化学、电气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出一批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从业人员。此外,通过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引进优秀人才,壮大从业人员队伍,塑造技术性人才。

三.结论

冷链物流范文篇2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观察

冷链物流范文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输出基地;农畜产品

一、内蒙古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一)优势特色产品与发展冷链物流相契合。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恒温物流过程,适用于初级农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药品等产品的低恒温贮存与运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生鲜易腐食品消费比例逐年提升,成为冷链物流需求的主力。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统计,2019年,全国冷链货物比例为肉制品37%、水产品22%、果蔬18%、乳制品4%、速冻食品4%、医药15%,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超过2万亿,近三年交易规模年均增长达到6.7%。内蒙古是农畜产品生产大区,主要农畜产品为牛羊肉、乳制品、蔬果类。2018年内蒙古羊肉、牛肉、牛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3%、9.5%、18.4%,羊肉和牛奶产量居全国首位,蔬菜产量1006.5万吨,瓜果产量225.5万吨,猪牛羊总存栏7277.9万头,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总量1600多万吨,均居全国前列。发展冷链物流对内蒙古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市场地理半径,满足快速增长的生鲜市场需求,助力全区农牧民增收,提升农畜产品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需要冷链物流支撑。内蒙古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由“吃粮靠返销”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到成为国家“粮仓”“肉库”“奶罐”。内蒙古农畜产品品质优良、市场认可度高,先后培育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一批知名品牌,拥有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73件。目前,内蒙古每年净调出粮食1000万吨,具备每年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能力,已成为国家优质农畜产品输出基地。近年来,内蒙古加快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及人口密集城市建立办事处,设立了名优特农畜产品品牌展示展销窗口,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绿色农畜产品外销比例超过50%,农畜产品影响力快速提升。但内蒙古冷链物流建设却相对滞后,冷链物流输出能力对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支撑不足。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对提升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的辐射能力与供给能力十分必要。(三)冷凉气候可大幅降低冷链物流能耗成本。冷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制冷系统、电控装置、仓库、隶属修建组成,是冷链物流的终端与节点,冷库运转有24小时不间断保持低温的特殊要求,因此冷库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能耗大户,其能耗在冷链物流中占比约在70%以上。在冷库建设过程中,内蒙古的冷凉气候可降低冷库铺设保温层的设计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外部冷凉气候可抑制冷库凉气逃逸,尤其在冬季四个月期间,可将冷库能耗降至最低,所以在内蒙古发展冷链物流具有较强的自然优势。(四)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为冷链物流提供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冷链政策密集。2018年,国家出台《京津冀冷链物流区域协同标准》《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等,为内蒙古冷链物流对接区域大市场提供了政策指导。2019年,出台《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等,明确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强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启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各种利好政策的实施,必将对内蒙古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内蒙古冷链物流现状

(一)东、中、西部冷链输出产品各具特色,东部冷链条件好于中西部。从地域分布看,内蒙古冷链物流输出产地主要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输出产品主要为绿色农畜产品,且各具特色。内蒙古东部盟市冷链物流输出全国农产品主要产品为羊肉,东部羊出栏占全区的50%,以锡林郭勒盟为主要输出地,2018年产羊实际出栏量为600万只,已经全部实现加工运输全程冷链;内蒙古中部冷链物流输出产品以土豆为主,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两地,中部输出产品的冷藏存储率达到30%,冷链运输率为15%,冷链运输能力滞后于冷藏存储能力;内蒙古西部冷链物流输出主要产品为瓜果类,包括西红柿、水果、玉米、蜜瓜等农产品,以巴彦淖尔为主要输出地,相比中东部,西部地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产品产地终端冷库建设投入不足,冷藏运输率仅有5%,造成蜜瓜等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难以保持最佳品质。(二)冷链基础设施设备逐步完善,冷链物流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目前全区已建成一批现代化冷库,冷链物流新型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一批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全区基本形成以冷链仓储为主,冷链加工、运输及配套设施协调发展的格局。冷链物流技术和标准逐步推广,多温层控制、RFID及传感技术、GPS、GIS、WMS等技术开始得到应用;低能耗、低成本的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一批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HACCP认证、GMP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2018年,全区拥有冷库总容量达到1200万吨,冷库总容积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规模以上各类冷链物流企业226家,规模以上冷库总容量260万吨,其中冷却物122万吨,冷冻物140万吨;冷藏运输车4098辆,总承载量4.1万吨,全年冷链物流投资额达到40亿元。(三)物流节点地区率先布局,重点冷链物流基地初具规模。内蒙古在乌兰察布、赤峰、通辽三个地区率先布局冷链物流基地,现已初具规模。乌兰察布市现有冷藏库92座,总设计库容2586万立方米,其中冷冻库58座7万立方米,气调库20座110万立方米,总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冷链运输产品主要有马铃薯、冷凉蔬菜、羊肉、猪肉、牛肉等;赤峰市现有冷库108座,总设计库容约为78万立方米,其中保鲜库49座37万立方米,冷藏库59座41万立方米,总建筑面积21万平米,冷链物流涉及的主要货物有蔬菜、水果、羊肉、猪肉、牛肉等;通辽市现有在运营状态的冷链物流企业50家,拥有冷库总库容62万立方米,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其中保鲜库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库容量12.5万立方米,冷冻库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库容量49.5万立方米,拥有冷藏运输车辆135台,冷链物流涉及的主要货物有肉类、海鲜、水果蔬菜、红干椒、鲜奶等。

三、内蒙古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一方面,随着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体验化、碎片化、及时化不断升级,大众对生鲜食品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生鲜冷链物流效率已明显滞后于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提升,绿色农畜产品外销冷链物流运输能力明显落后于区外市场需求,加快冷链物流建设迫在眉睫。(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内蒙古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利用率较低。全区公路和铁路冷链物流运输设施较少,专业冷藏车辆数量不足,多数企业将过时淘汰的海运集装箱作为运输设备,产品保鲜设备不够稳定专业,企业在冷库建设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很多冷库环境达不到农产品冷藏标准,导致农产品损耗较大。同时,内蒙古冷库分布不均匀,多数集中在城镇,偏远地区及产地的冷库数量偏少,影响农畜产品保鲜程度。(三)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内蒙古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第三方物流属于新生事物,在内蒙古的发展时间较短,现阶段内蒙古第三方冷链物流主要涉及货运、库存管理、货物装卸搬运等方面,发展比较缓慢,提供服务较少,只有少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准确、稳定的温度控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普遍存在冷链节点还未形成网络化,冷链服务水平不高,这极大影响了内蒙古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质量。(四)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内蒙古冷链物流仍处在初级阶段,缺少系统规范化管理,冷链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2018年中物联冷链委的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中,内蒙古仅有昕海铭悦1家企业上榜。同时全区物流企业存在各自为战,缺少交流合作的问题,导致冷链资源和技术集中利用率低。二是全区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物流网、大数据平台支撑不足,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支撑体系还未发展到规模化程度,未形成连锁经营模式,从而加大了流通成本。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不统一,导致难以对冷链物流进行细化考核,出现冷链企业监管难的问题,同时部分冷链物流标准缺乏适用性,导致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设置过高,出现市场准入困难、冷链物流供给增长困难的问题。

四、内蒙古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一)加快行业体系建立完善。一是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冷链物流行业顶层设计,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一体化建设发展,“十四五”期间编制内蒙古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冷链服务”,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二是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根据国家出台的易腐食品温度控制强制性标准,实施内蒙古易腐农畜产品温度控制强制性标准,制定易腐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和骨干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头执行国家冷链物流服务管理规范要求,积极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标准化,加快标准化冷藏箱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提高冷链物流作业效率。三是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补充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对于本土一些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应持续扶持,培育壮大,使其充分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全区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二)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动农产品重要流通节点建设。内蒙古应在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加强面向农畜产品和果蔬的预冷库、重要物流节点冷链仓储建设,继续打造乌兰察布、赤峰、通辽之外的重点冷链物流基地。二是加快建设区域特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低温肉蛋、各类乳制品等冷链加工中心和物流园区建设,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打造一批食品冷链物流基地。加强支线机场冷链运输中转节点建设,推进支线飞机腹舱冷库改造,形成机动便捷、覆盖面广的分拨网络。开展冷链下乡,在重点农贸市场建设一批标准化冷链储配中心。三是加大冷链物流设备投入力度。改造升级老旧冷链物流设施,根据市场需求对设备适度增量扩容,提高冷链物流运行效率,全面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四是推进符合新业态发展需求的新型冷库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冷库建设,在冷库设计中保证留出足够大的操作空间,用于加工和分包商品,以满足“订单碎片化”需求,改造建设冷链自提柜、储藏柜等终端配送设施,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创建农产品仓储包装网点。(三)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打造智慧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创建在线冷链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冷链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信息共享、交易匹配、物流融资、在线支付、供应链优化等服务功能,建立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推动城市智慧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使用二维码和无线射频技术辅助智能配送和存储系统,搭建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解决新鲜食品交易过程中多重流通环节、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的问题,提高新鲜食品流通效率。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冷链技术研发。加快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集成创新,增加生鲜产品的生产、收获、预冷、运输、储藏资金投入,推动全产业链技术升级,加强校企科学研究合作,提高冷链技术专利转化率,积极推广GPS、自动识别技术、真空预冷技术等新技术在冷链温控中的应用,提升冷链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训。重视对直接参与农产品冷藏物流的人员培训,加强对农业保鲜知识、设备维护和信息技术利用的培训,在自治区高校中增设强冷链物流、食品储运、机械制冷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四)鼓励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一是推进冷链物流低碳发展。积极推广冷链物流环保节能产品,建设冷链物流托盘循环共享体系,重点推广应用电动叉车、绿色建筑材料、冷库节能技术等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低能耗冷链技术,逐步进行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的更替,引进应用二氧化碳、丙烷等较成熟的绿色制冷剂,推广易携带易回收的新型冷链包装,利用内蒙古冷凉气候优势,积极开发和利用自然冷源。二是营造绿色冷链发展氛围。加强农畜产品企业绿色物流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谁污染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和措施,对使用塑料包装的生产者、提供者不同程度的征税,向消费者收取废弃包装物“垃圾清理费”等。实施冷链物流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梯度优惠措施,对冷库进行财政补贴,推动田头冷库用电与农业生产用电同价,降低冷链企业运营成本。(五)加强行业监督监测力度。一是加强行业全程监管。疫情后对冷链运输产品应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冷链全程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和监督机制,实施生鲜食品物资全程监控,把关市场准入,做好质量追溯,确保各大超市、零售企业、餐馆、酒店把好生鲜食品物资准入关,实施进货查验,建立进货台账,保障自治区冷链物流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做好疫后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疫情后要全面落实好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管理工作,做好体温测量、护具佩戴等检查,每天落实消毒作业区域、物流配送站点、物流运输工具,保持整洁通风,严格执行“先消毒后作业”制度,对执行不力的企业要及时通知整改、休业整顿。三是加强冷链物流统计监测分析。统筹与整合物流行业协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机构的冷链物流信息,建立与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统计制度,定期对行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监测力度,提高冷链物流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向莹,周业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8).

[2]刘雪梅.合肥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营销界,2019,(32).

[3]牛涛.关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35).

[4]蓝骅征.广西果蔬类农产品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铁道货运,2018,(6).

冷链物流范文篇4

【关键词】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综述

一、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的目的

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其核心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构成冷链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保障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配合、高度协调。因此我们在对每一个关键环节或子系统进行规划时,并不一定是选让其达到最高效率为最佳选择,还要注意让其与整体物流规划过程中的其他组成部分相互平衡,最终达到冷链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

-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其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最大服务

冷链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具有更高效率的配送服务,以确保用户需求。但这种战略会受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所能承担的物流成本所限制。冷链物流系统由于其特殊性、专业性、技术性,与常温供应链相比,冷链对时间的高度重视必然要求货物周转速度更快,信息传递更及时,供应链节点间协调更加紧密;低温设备等额外投资又使冷链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更高,资产利用率相对较低。运营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客户服务质量,所以一般情况下,最大服务很难实施,多是用于某些特殊的,诸如药品、血液或生物供体等价值高、体积小的冷链产品的物流服务。服务于同一个客户的最小成本和最大服务系统之间的总成本变化是相当大的。

2.获得最高利润

利润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对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而言,进行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要追求物流系统利润的最大化。运用运筹学理论、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对冷链物流系统的整个供应链流程进行优化配置,力求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相对利润。当然,在设计物流规划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从短期来看,企业物流成本增高,相对利润减少,但是改进的服务会增加客户满意度,从长远来看,还是会得到利润增值的。

3.资源最佳配置

冷链物流规划的设计期望投入物流系统的资产最小化。因此,必须注重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时,这种资源配置的活动可能不仅仅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内部进行。冷链物流对运输设备、运输环境的要求很高,在对冷链物流产品进行配载的时候,由于产品直接不相容很有可能发生多辆运输设备不能满载工作的情况。这时候,第三方冷链企业之间完全可以通过企业联盟发力,进行拼车运输。这样既分担了物流成本,又提高了冷链物流效率。这样,冷链物流系统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使物流系统总成本最小,通过对行业间的资源进行最佳配置,达到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4.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物流规划设计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物流规划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进行更好的服务。同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物流规划设计还可以提高冷链物流需求方的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系统作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它为自身客户提供服务的优良,将直接影响到其客户在它自身客户心中的企业形象。而且,作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冷链物流企业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物流咨询、制定相关物流规划,让客户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核心产品的开发,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规划设计的原则

冷链物流规划设计必须以物理系统整体的目标为中心。通过对冷链物流进行规划,加强各子系统参与主体运营的紧密度和协调度,力求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获得整体收益的最大。

1.系统性原则

冷链物流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尽可能考虑到各种外在影响因素,最终达成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最优。其次,冷链物流系统本身就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之间既相互承接、相互促进,但也同样存在相互制约,甚至存在相互背反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对冷链物流进行规划时,必须用系统的、全盘的思想去综合考虑、系统分析所有对规划有影响的因素,以获得优化方案。

2.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对物流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使规划中各要素满足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冷链物流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物流成本较高的特殊物流形式,在技术改良方面的经济投入相对较大。在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时,我们必须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现有可支配资源情况,寻找经济投入和技术回报的最佳契合点,以保证系统持续、长期、健康的运营。

3.绿色性原则

冷链物流的规划的绿色性原则是指在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考虑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考虑到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一个好的物流系统应该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是杰出的一个规划不合理的物流系统会由于其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迁回运输,从而增加燃油消耗、加重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浪费资源、引起城市交通堵塞;对于冷链物流系统来说,制冷设备所排放出来的氟利昂等气体也会对大气层造成破坏。近几年来,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绿色物流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系统规划内容

冷链物流范文篇5

易腐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各个阶段,按照规定,均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属于一项完整的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对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形态和物流成本等,均需要严格控制。冷链物流适用于运送蔬菜、水产品、速冻食品和快餐原料等,其是一个低温物流过。冷链物流需要遵循“3T”原则,也就是产品质量取决于冷链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的耐藏性。

二、青海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当前,青海冷链物流的现状是,易腐食品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其中,前者占总物流量的80%,后者占总物流量的20%。等于说,青海冷物流体系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进入新世纪的10多年来,我国食品资源逐渐丰富,也日渐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初步建立,且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但是包含青海在内的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却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冷链物流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叙述:

(一)冷链损耗大与发展需求。近年来,中国人年食物平均产值约为2万亿,但是因为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大于20%食物未能有良好的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而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和贮存等环节,损失率约为25%~30%,直接经济损失约为750亿元,这些损耗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首。我国冷链物流的这些损耗是青海冷链物流的直接反映,同时,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下,青海人们消费水平提高,高价值冷冻与易腐食品生产与消费大幅增加,使得冷链市场出现巨大缺口。相关数据显示,青海省现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因此,青海省冷链物流市场需加快完善,扩大食物冷藏容量,减少运输环节损耗,并采取相关配套举措。

(二)冷链软硬件配套设施进入快速发展期。青海省冷链上下游的小冷库少,不过中间环节出现了明显断链。比如一些产品,如果出现冷链中段,则对食品品质会产生较大影响。青海冷链物流的现状正处于多处断链期。从整体来看,青海省内不少产品已经实现了冷链覆盖,但未能有一条完整冷链,未能实现产品的全覆盖。青海省的货运车辆约70%为敞篷式,约有30%为密封式或厢式,而配备有制冷机和保温箱冷藏车辆不到10%。在公路运输中,易腐食品冷冻冷藏运输约占总体运输量的20%,且其中的80%为水产品、水果、禽肉和蔬菜等,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三)青海冷链物流发展迎来新机遇。近年来,民众食品安全意识水平提高,我国食品加工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有利因素叠加,使得青海冷链物流迎来新的机遇。在2009年的时候,中央政府将物流产业列入国家十大振兴产业,冷链物流属于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上,交通运输部给予了优惠支持,且随着青海省公路、铁路里程的增加,降低了冷链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冷链物流成为未来食品、医药和家产品物流安全的重要保障。

(四)需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处于起步阶段的青海冷链物流,综合服务与完整配套性质的冷链物流企业还很少。由于冷链物流业投资规模大、对技术要求高,所以通常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拥有雄厚的实力。而青海省第三方冷链物流业比较少,无法促进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青海省冷链物流业第三方企业的贡献率不足5%。

三、青海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引导。青海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支持,需要行业与政府通力合作。因此,商务部门、交通部门、科技部门等,均要支持冷链物流发展。近年来,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了行业规划方向性引导。同时,政府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加强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建设,合力推动青海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加强冷链物流公共基础设施与硬件建设。

(二)健全冷链物流软硬件配套体系。要提高青海省冷链物流体系水平,必须对现有冷藏运输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重点推进和推广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等,并逐步建立起食品冷链物流与质量信息系统。从食品冷链现代化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准确把握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有效实现信息沟通。另外,加快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青海政府应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强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冷链物流发展的人才,并为这些人才提供优惠的就业政策支持,以政策带动人才发展。

(三)冷链物流企业应积极推进冷链设施建设。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为了扩大内需,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快相关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流通网络功能,注重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城市居民消费,构建一个运转高效、安全顺畅的冷链流通网络体系。在新形势下,青海省的冷链物流企业应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做好市场调研,并加大对冷链物流研究,积极推进冷链设施建设。从未来冷链物流发展趋势看,青海省的冷链物流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参与进来。另外,整合规划冷链物流,建立服务标准,提高下游企业、终端消费者对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提升青海省冷链物流业发展空间,使其尽快发展成为规模行业。

四、结语

冷链物流范文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产品;冷链物流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产业的科学建设,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着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困乏、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冷链物流企业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工作理念,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佳发展方案,要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流通效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多样化冷链物流服务,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

1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特征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质是指将各种冷鲜冷冻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中放置于低温环境下,确保农产品自身品质不会出现过多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①农产品易腐性。在当前物流市场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负责运输配送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各种新鲜素菜、肉、鱼、蛋以及水果等,这些食物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生腐烂问题,影响到食物的品质。不同生鲜农产品在冷冻保鲜运输配送过程中对应的环境温度是有所区别的,如果温度不符合农产品保险或者冷冻标准,将会导致这些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出现变质现象,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②运输配送时效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注重其运输配送时效性。如果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配送-销售过程时间消耗过长,将会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大大下降,难以获得市场消费用户的青睐。因此,市场农产品销售商为了最大化降低损失,往往会要求冷链物流企业以最短时间完成送达,冷链物流企业要对生鲜农产品运输路线做出最佳规划。③冷链物流成本高、运作效率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配备先进的冷冻保鲜设备,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这样无疑会增大整个物流配送成本。在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也要求较高,这也会随之提升冷链物流总成本。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因此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时,物流企业必须尽量延长生鲜农产品变质腐烂时间,以此来提高对农产品的保险冷冻效果,但是这样就会使得物流企业运作效率的降低。④冷链物流复杂性。与一般物流相比较,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工作要求更为复杂,无论是在工艺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对物流配送管理提出跟高的要求。针对于不同保险农产品的冷冻保鲜配送运输,物流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2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努力朝着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进,通过最大程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不仅能够起到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还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缓解社会能源紧张的局面。因此,低碳物流将会成为整个行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经济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与一般物流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会消耗掉更多的社会能源,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保鲜冷冻过程充分保障生鲜农产品的高品质,满足市场消费用户的各项需求。为了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能源消耗,减少物流成本支出,物流企业就必须科学引进采用最为先进的低碳管理技术和方法,培养更多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引导他们树立起低碳经济管理工作理念,充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工作中,实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冷链技术水平低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工作未能跟上冷链物流发展脚步,并且由于冷藏温控设备的购买使用成本较高,从而导致一些物流企业往往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在常温环境下运输配送生鲜农产品,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市场上的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未引进应用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专门用来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配送的车辆与设备较少,难以做到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充分保护。除此之外,物流企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路线、运输目的地以及销售网点缺乏科学规划设计,这样会促使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配送距离加大,损耗掉社会更多的能源,并且还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3.2物流管理环节多,标准化程度偏低。农产品生产消费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小规模性和分散性,这种特性造就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上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物流管理过程环节过多,增加了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管理成本。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缺乏一定的协调与组织,往往都是各自最好本职工作,相互之间很少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导致信息流通不畅,致使冷链物流能源消耗过大。在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中,还未科学制定出基础设备设施操作的统一技术标准,未能够明确农产品冷链全程的温度控制标准,对于农产品的包装工作,无论是在材料选用上,还是在包装管理上都未进行统一标准,这些都会造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不够专业规范,容易引发生鲜农产品自身品质的降低,并且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建设和谐稳定地发展。3.3冷链信息不对称,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不完善。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体系中,由于参与主体众多、各方主体之间又缺乏密切沟通交流,从而导致信息滞后、信息流通不顺畅现象的发生,这样就会引发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某些冷流物流环节中甚至会出现弄虚作假的信息,造成农产品市场的供需信息失真,这样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物流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经营规模,还会以成都增加物流环节能源消耗,致使物流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在农产品冷流物流市场中,物流企业之间未能有效设置网络接口,无法实现物流资源与设备的共享,共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各项物流资源的浪费。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信息化标准未进行科学统一,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全过程缺乏有力监督和控制,从而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低碳发展难以获得先进网络技术的支撑。

4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改进措施

4.1优化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须加强对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作业。首先,政府部门要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制定出完善的低碳补贴、收税优惠等政策制度,激励并引导广大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利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对低碳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开发设计工作。就比如,物流企业在生鲜农产品运输配送工作上,可以通过采用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这样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支出。现代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出现有资源的作用,加强对基础冷链设施设备的改造利用,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去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其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还需高度重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路线、运输目的地以及销售网点的科学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大力发展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综合运输网,实现对农产品冷链运输网络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效率,充分保障农产品的高品质。物流企业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经验,采用企业共同运输配送模式,有效减少农产品的运输配送里程,从而节省到更多的能源,为物流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4.2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推进物流结构优化升级。在低碳经济时展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加强对不同环节工作的优化整合,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的集约水平,创新构建出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包装体系。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物流企业要树立起先进的低碳经济管理工作理念,健全低碳运输配送体系,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实现我国生鲜农产品加工与冷链物流运输配送的共同发展。而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中,政府要发挥出自身主导作用,引导销售企业加强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交流,推进组织协调、流程等内容的优化整合。与此同时,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须朝着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前进,相关机构部门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的冷冻冷鲜装置进行科学制定统一标准,明确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冷冻冷鲜温度范围,充分保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配送过程的质量水平。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操作流程,则要尽早制定出专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实现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科学有效衔接,从而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结构的优化升级。4.3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物流企业通过引进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物流网络系统系统的优化改善,提高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管理水平,为广大消费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服务,缩短农产品不同供应商之间的距离,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促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低碳运行。物流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共享,将传统农产品物流分散的运作进行优化整合,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运作风险,还能够有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节省到更多农产品交易成本,为农村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入。物流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投资力度,引导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出物联网创新技术的作用,提高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强化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完成对冷链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管理的一体化和透明化。政府部门则要加强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信息流通的科学规范性,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和谐健康运行发展,为广大物流参与主体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5结语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要朝着低碳节能的方向不断前进,各大物流企业要积极转变自身的冷链物流管理工作理念,切实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完善冷链基础设施设备,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强化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结构的优化升级。物流企业要组建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加强对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降低冷链物流能源损耗和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同晓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策略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4,29(12):52-54.

[2]薛珂.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35-37.

[3]原惠群,杨家其.低碳时代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与思考[J].产业经济,2016(2):121-123.

[4]徐阳,张多加,苏兵,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5(12):113-114.

冷链物流范文篇7

1.1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如加拿大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其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同时建立了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形成了与国家经济发展协调的冷链物流网络。

1.2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质量

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发达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对涉及到冷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标签、容器和包装等有关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允许含量进行规定。由于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国外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另外,通过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冷产品市场准入,保证冷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直到最后消费环节的质量。

1.3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第一,在原材料提供环节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或操作规范,保证冷链物流起点的质量与安全。第二,使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第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冷链物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冷链物流的供求网络联结起来,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第一,国家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自建冷产品配送中心,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并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国家也不断推出绿色食品认证、“菜篮子工程”等各项质量标准和政策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第二,国家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相对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都要大幅提高,同时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将大幅降低。还提出了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等八项重点建设工程。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第三,目前,有关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将逐步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冷链物流标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类、肉类、禽类、速冻食品、冷饮等需求逐年增加,冷链物流决定了生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冷链物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2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2.1冷链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物流成本高在运输方面,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存在严重不足。公路冷藏车占货运车辆比例仅为0.3%左右;铁路冷藏运输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冷藏运量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冷链物流对设备、技术的高要求,加之冷链运输管理的复杂性和低效率性造成我国冷链运输成本过高。在仓储方面,由于制冷技术落后,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冷产品生产和零售企业损失。另外,我国冷库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其中也有蔬菜和果品的冷藏,冷库的类型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的冷库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先进设施和技术的引进困难,投资利用率较低,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偏高。2.2.2尚未形成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由于历史、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整体冷链体系还未形成,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能监控冷产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致使冷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我国食品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2.3缺乏监管机制、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对我们队冷链物流环节的监督往往只能在各个物流节点的冷藏仓库进行,一般只能检测冷库的温度是否达标。而对于运输过程温度是否达标无法做到很好的监督和检查。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导致冷链物流市场以牺牲冷产品质量为代价的无序的恶性竞争,进而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危害。目前,国家还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供冷链物流参考执行的标准,尤其是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2.2.4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不到位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和信息技术落后,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多数冷产品提供商只能是自行经营,或是部分外包。据统计,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占到了物流总量的80%左右,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很难体现,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很难实现。2.2.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作业难度大,比普通物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需要冷链物流人才具备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但目前在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几乎空白,最多也就是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及一些简单的冷链知识。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尤其缺乏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链物流操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3.1强化政府支持,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建设一个规范的冷链物流市场,保证良性竞争。同时要加强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与协调。政府需要加大冷链设施设备及信息化方面的支持。制定好行业整体规划行业规范,发挥行业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如通过优惠补贴等鼓励措施,把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从而进一步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3.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

政府需要加大对冷链物流方面的投入,如建立先进的自动化冷藏库,建设冷链运输网络,加快冷链物流发展。通过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多温层技术,满足不同冷产品的不同保湿要求。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冷产品的库存情况,按时提货和补货,提高低温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3.3加速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

由于冷链物流对基础设施、技术和操作要求都很高,成了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由于高成本压力和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冷产品供应商愿意选择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引导更多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冷链物流的潜力,发展冷链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

3.4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完善监管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如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商品包装标准等。

3.5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冷链物流范文篇8

关键词: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1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生鲜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旺盛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平均为1100m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数量众多,水力资源丰富,赋予了贵州省在地域性和区域上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为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提供了条件。贵州省发展的农产品主要有粮食作物、蔬菜及食用菌、精品水果、茶叶、肉、蛋、奶、水产品等。2019年贵州省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如表1所示[1]。从表1可以看出,贵州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巨大,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粮食总产量指标看似有所降低,是因为2019年的粮食耕种面积降低,但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在增加的,所以单一数据并不能表示本年度贵州省的农产品产量情况,需要结合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贵州省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大,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非常大。

1.2交通建设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发展迅速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贵州省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2019年贵州省的公路的通车里程,特别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内河航道里程建设比2018年年末大幅提升,为贵州省物流业在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019年贵州省公路、铁路、水运货物运输总量为106802.26万吨,比2018年年末增长3.7%;货物周转量为1953.89亿吨每公里,比2018年年末增长8.7%;民航货邮吞吐量可达12.74万吨,比2018年年末增长8.0%。由此可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加速了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这也为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3政府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冷链物流设施持续增加

为了减少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发生损耗,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贵州省在2017年印发了《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方案计划在三年内加大对贵州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实现建成库容共160万吨的冷库,冷藏车数量也达到了1420辆。在2019年贵州省外销生鲜蔬菜类产品中,有一半以上都实现了冷链运输,肉类、果蔬类、禽类的农产品采用冷链物流的比例也大大提升,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也降低至百亿元。

2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

虽然我国公路、铁路、水路的通车里程在不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连接农产品生产地的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道路交通、网络通信、设施设备依然是制约农村地区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冷藏运输车辆到不了农村,大部分农民的生鲜农产品都是按小批量自行运往乡镇的集市进行售卖,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容易损坏。目前,贵州省的冷链基础设施依然处于不足的状态,并且贵州省的冷库和冷链运输车一半以上集中在贵阳市,而其他市和地州的冷藏设施拥有量很少,不利于贵州省其他地区生鲜农产品的整体发展。

2.2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下

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冷库、冷藏车建造和制冷技术等方面,冷库的建设、冷藏车的设计都需要先进的冷链技术作为支撑。不同的冷链物流对象所需要的冷链设施和技术也不尽相同,如水果、蔬菜这类农产品不仅对温度有要求,对湿度也有要求,这给冷链设施设备的研发和建设增加难题。而贵州省目前冷链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无法精准地为运输对象提供适合的条件,运输过程中依然存在损耗[2]。

2.3冷链物流成本居高

一方面,与传统的运输相比,冷链物流前期投资更高,而贵州省的冷链、冷藏技术相对低下,生鲜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败、不能碰撞等特点,如果在仓储、搬运、运输、配送等过程中,冷链设施及制冷技术水平低下,很容易发生腐败、损坏的情况。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贵州省还没有建立起供销售企业、物流公司和农户等多个主体共同使用的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程度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不仅会出现虚假信息,增加多余物流环节,还会导致能源浪费,物流成本增高,最终使得生鲜农产品价格增加[3]。同时,信息平台的缺乏也无法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进行追踪,可能导致农产品在运输的某个环节出现断链而发生变质,特别是需要冷冻的肉类、海鲜类产品无法保证其全程安全,使变质产品浑水摸鱼地流入市场[4]。

2.4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冷链物流本来就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活动,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中需要对冷藏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进行全程的管理,这就需要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完成。而大部分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的,并且目前贵州省几乎没有高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而针对已经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也没有把冷链物流作为核心课程,有的院校甚至并未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就目前贵州省的物流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

3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关乎贵州省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路、通信网络的建设,真正实现全省公路村村通的目标,为生鲜冷链物流的继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牵头做好冷链设施设备的建设,通过各地政府统一规划、出资建设冷藏库,以及为企业自购冷藏车辆提供补贴等形式,鼓励贵州省各大冷链物流企业,并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于冷链物流领域。另外,需要对冷链设施设备在各市、州的空间分布优化,实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在贵州省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全覆盖,推动贵州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2引进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企业除了需要增加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强企业专业人才对冷链技术的研发,把最新的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的运作中去,提高冷链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环节的沟通交流,减少中间环节,并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控、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使用率和利润率。

3.3政企合力缩减物流成本

在缩减物流成本上,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应该出台鼓励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冷库用电的优惠政策、税费减免、冷链设施建设和购置的补贴等,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开通从生产基地到销售地的绿色通道,不设置通行时间限制;企业层面,加强冷链物流管理意识,引入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对容易增加成本的老旧冷链设施设备和零配件及时进行更新,大力引进采购移动式冷藏库,并减少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3.4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首先,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定期通过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式,将在校生送往企业进行实地学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其次,企业也要定期安排企业冷链物流专家及管理人员前往合作院校为学生进行授课和开展讲座,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并输往贵州省各大冷链物流企业,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企业还要对在职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为员工提供前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达地区或者国外进行培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

4总结

综上所述,完善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让贵州的经济得到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冷链技术,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最终,建立健全的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带动贵州省生鲜农产品朝着规范、健康、安全、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2019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20-04-10].

[2]陈秋利,贝淑华.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4):6-8.

[3]赵元琦,王茂春,杨婷.贵州省农产品电商物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4):69-71+78.

冷链物流范文篇9

1.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现状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平原、水域面积广阔,使淡水鱼产品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洪湖市全市面积29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就有628平方公里,在此我们采集了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展现洪湖市水产品的发展状况。

1994年洪湖市的淡水产品的产量就已经跃居湖北省第一位县市,直到现在洪湖市的产量仍位居第一。但是洪湖的淡水鱼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淡水鱼的巨大产量无疑会给洪湖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产品的生产养殖与运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损失和浪费。据该市2003年和2010年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洪湖市的淡水鱼产量为16.6万吨,但是由于养殖制度存在的风险与冷藏保鲜技术的落后以及市场信息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淡水鱼损失达到4.4万吨之多,而2010年因为水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

二、具体问题分析

1.养殖制度

洪湖市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年一收制的养殖制度,每年的3-4月份为投放鱼苗时期,12月-次年1月为收获时期,具体的时期如下图所示:

图一中所示:每年的6-8月是我国淡水养鱼生产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养殖的高风险期,倘若在生长黄金期出现养殖风险带有大量的死鱼现象的话,最终会使得渔民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而在次年的一月大概就是春节前夕是水产品供需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市场供需极不稳定的时期,倘若渔民所掌握的供需信息失真,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2.水产品的经营模式

虽然说洪湖市是淡水鱼生产的集中生产区域,但是大部分呈现出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具体的传统生产模式如下:

由图二所见:整条水产品的供应链节点冗多且经营分散,但是总体规模宏大的水产品基地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且在上图中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车,从而严重束缚了洪湖水产品市场半径的扩大,从而也会直接的影响渔民水产品的投资增产。为此我们急需寻求一种可行性方案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

三、应用研究

1.冷链物流推动养殖制度的改进

鉴于上述图一所显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冷链物流的方式来改进养殖制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传统的养殖制度所带来的养殖风险问题,其具体的改进流程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改进后的养殖制度将8月(我国的法定休渔期和传统养殖制度风险期)作为新型养殖制度的收获期,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养殖制度的养殖风险而且此时的市场需求极大,水产品的价格也非常可观。而要在8月的高温夏季收获淡水鱼,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即低温长途运输问题。这样冷链物流在其中就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冷链物流的低温冷藏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的运输问题。即便是部分传统养殖制度的水产品的收获要想运输到南方地区也需要冷链物流的介入方可成功。为此我们可以下结论:冷链物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制度,降低了水产品的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扩大市场半径,使水产品的生产无后顾之忧。

2.经营模式的改进

从图二中我们不难得出:目前洪湖市水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出分散经营,配送和运输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为此我们有必要解决以上模式带来的物流成本高、供应链节点企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以下是经过冷链物流介入的经营模式的改进:

上图表明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消除了多余的供应链节点,并且采用集约化的生产、大型渔场集中采购、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运输,从而实现了其规模效益。同图二中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信息化融入整个供应链环节。从而实现了从渔民到消费者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3.信息共享机制

从图一中可知,传统的养殖制度在收获之期的市场供需状况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改进后的养殖制度也会出现相关的水产品供需风险,这样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降低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建立市场信息双向交流机制,将消费者市场供需状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和大型渔场。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节点处共同建立低温冷藏仓库,从而可以防止暂时的缺货与水产品供应过剩、较好地适应市场供需状况。最后加强供应链节点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冷链物流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水产品供应链获取最大的价值。

冷链物流范文篇10

[关键词]销售商;冷链物流;资源整合

国家领导人在2016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到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以河南昔日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运用“互联网+”和众筹等方式,利用空闲货车开展冷链物流,降低空驶率。此番讲话对企业发展冷链020指明了方向。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无论是技术、模式还是资金等方面都与爆炸式增长的市场需求无法匹配。本文将讨论由谁来整合冷链物流资源,而且又如何整合。

一、分析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一)冷链物流运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物流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运输和仓储。首先看运输,冷链运输的车辆比普通运输车辆高40%~60%,其次看仓储,冷链仓库的造价比普通仓库造价每平方米高2000元,建造一座中型冷库成本至少2000万元,另外每平方米冷库月耗电费至少20元。仅这两项之和,都是任何一家生鲜电商无法承担的。根据资料显示,2014年,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99%都处于亏损状态。

(二)冷库行业的三个短板

1.冷库经营模式单一。2.冷库温区单一。3.冷库分布地域不平衡。这三个短板造成的后果是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水平仍较高。

(三)单个投资商无力独立承担冷链物流

2016年以来,生鲜电商的大面积亏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网络中频频出现某某物流企业撤出冷链投资等新闻。冷链物流的前期投资过大,这正是冷链物流这个行业的危机,但随着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空间,使冷链物流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因此,要使冷链物流发展,就需要有一个主体来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使冷链物流能够正常运作。

二、以销售商为主导进行资源整合的冷链物流模式

中国供应链管理专家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在冷链物流中,核心企业由哪一主体来担当更为合适,更能够将现有的冷链资源发挥其用途,笔者认为,以销售商最为合适。

(一)冷链物流为何选择销售商为主导

根据分析,需要采用冷链物流的主要是生鲜产品,然而生鲜产品具有季节性强、运量波动大;品种多,运输及储存工作及要求复杂;运距长,运输时间要求短;批量小,去向分散;货物品质要求高等特点。要满足这些特点,必须将冷库及冷藏车辆进行合理安排。在整条供应链中销售商是最清晰了解市场需求以及供给状况、冷链设备情况的主体,在对冷链物流中信息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能够做出最优的部署及合理的安排。

(二)销售商如何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中的销售商除了是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之外,其并不具备很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冷链设备,如何使销售商发挥其最大效用,笔者认为,销售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组建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中心,以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将众多分散的拥有冷藏车的运输企业、拥有冷库的仓储企业,甚至一些具有冷藏功能的流通加工配送资源进行整理,以此来解决生产分散、需求分散的冷链物流无效益的现象。生鲜供应链中的销售商,应打破传统销售商的束缚,进行功能改造和升级,搭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各类具备冷链资源的企业入驻,由销售商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发挥协同效用。

三、总结

在“十三五”期间,冷链物流发展遇到了三个机遇:人均GDP不断增长;冷链物流资本介入力度加大;整个行业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但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整体水平较散的情况下,要应对这三个机遇,必须利用现有冷链物流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尽可能地降低生鲜产品的流通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

本文提出的以销售商为主导进行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冷链物流模式,使分散的物流资源得以集中使用,具备了一些第四方物流的特征。随着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冷链物流的法规不断完善,新的物流模式还会不断出现,冷链物流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谢芳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