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情况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3:02

外贸进出口情况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1

从我市外贸进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对外贸易和全国一样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全面推进“5523”工程。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市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查字典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目标,壮大出口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出口重点企业和产品 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坚定不移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围绕提升壮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要努力培育机电产品、农产品、矿产品、医药产品和服装产品的出口。要将有竞争优势的外向型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进行规划和引导,多途径地争取国家和省级各部门的政策性资金支持。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出口品牌,支持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开展加工贸易 积极申请国家出口新产品研发资金,鼓励各类企业增加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用好用足国家有关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及进口贴息的有关政策。将以镍氢电池、无汞碱性电池、输变电设备、金属管件系列产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以医药原料药、植物提取物为主的医药产品,以煤炭、铝锭、硅锰合金等为主的矿产品,以各类服装为主的纺织品,以苹果、核桃、小杂粮及深加工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以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力陶瓷为主的轻工产品等六大类出口主导产品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并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产品出口品牌。

(三)建立进出口贸易促进体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为扩大外贸出口做好保障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2

根据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是与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紧密相联系的。本文将从理论方面分析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因素(1)。 一、 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国际因素 1.从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根据凯恩斯的出口需求理论,一国的出口总量受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和该产品的相对价格影响。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迅速时,其居民的实际收入就会提高,那么对出口国的产品需求就增多,有利于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反之,若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缓慢,则不利于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则理论上可以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湖南省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提高,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反之,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缓慢。即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和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 2.从出口价格水平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按照需求供给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价格水平提高,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将下降,而国内对出口的供给将上升;相反,出口价格降低,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将上升,国内对出口产品的供给将下降。由于湖南省具有劳动力优势,并且国家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贯彻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因此其出口供给受价格影响程度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来说,出口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阻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出口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促进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即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情况和出口价格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 3.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从理论上讲,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蒙代尔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贸易障碍会促使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阻碍会促使国际贸易的发生。而日本学者小岛清认为,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分工深化等渠道促使东道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从理论上讲,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从多方影响的综合效应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国内因素 1.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总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出口供给水平。一方面,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从数量上提高了出口贸易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通常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以及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了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也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所以,从理论分析上来看,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促进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即湖南省的GDP水平和出口贸易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2.从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理论界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在理论上一直是存在有争议的。所以,汇率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判断。 3.从进口贸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看,进口贸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可以按照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分两种情况考虑。首先,在一般贸易方式下,初级品和工业制品的进口为出口产品的增加提供了投入品,并且提高了出口国的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对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进口提高了出口的竞争力,因此,进口对出口的影响是同向的正相关。其次,在出口加工贸易方式下,由于出口加工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国际贸易模式,出口国外产品的投入品绝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的进口,所以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是相辅相成的。鉴于以上的分析,无论是在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对出口的影响都是正相关的。 4.从技术投入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同时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也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按照技术差距理论,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比较优势。科学技术进步不仅能降低其传统工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能促进新兴产业部门发展壮大。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增加出口。当前科技进步在中国及湖南省均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湖南省出口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的基本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认 为技术进步是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 三、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 湖南省1985年~2005年贸易出口额趋势图 由于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统一的有机系统,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出口贸易的变化。如比较典型的1994年外汇体制的改革,汇率的并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9. 11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3年的“非典”事件等。从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体制的并轨,以及中国加入WTO等事件完善了中国的外贸体制,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而亚洲金融危机、9. 11事件和“非典”事件对出口贸易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根据下图,湖南省的出口贸易增长率波动比较大,可以看出1994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增长率一直不稳定,而由于受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影响,随后由于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5年~1999年间,湖南省的出口贸易增长率都在低位徘徊,2000年才开始回升。但2001年由于受9. 11事件的影响,尽管中国于11月份加入WTO,湖南省的出口增长率仍然比上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由2000年的28.94%下降到2001年的6.11%继而到2002年2.34%。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加入 WTO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2003年~2005年间,出口贸易增长率一直比较高;而2003年的“非典”事件,由于得到及时的控制,其影响面比较小,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并没有影响其出口贸易上升的总体趋势。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3

今天我们在第105届广交会期间召开各市州商务局分管外贸工作的领导和外贸科长座谈会,一是通过广交会这个外贸“晴雨表”和综合信息“窗口”的平台来研判形势;二是实地感受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三是面对困难如何坚定信心;四是有的放矢制定有效措施。商务厅党组对这次座谈会高度重视,刘捷厅长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指示,厅机关外贸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大家知道,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外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去年11月份至今我省进出口已连续五个月大幅下滑。目前,全省上下都在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将这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刚才市州商务局的负责同志和企业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确保外贸增长很有信心。归纳同志们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省一季度进出口基本情况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外贸影响逐渐加深,各项外贸指数下挫严重。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20.96亿美元,同比下降24.1%,其中出口11.76亿美元,同比下降30.6%,进口9.2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全省14个市州,除湘潭、张家界以外,其余市州进出口总额全部为负增长。

2、主要出口商品出口下滑明显。一季度,我省主要出口商品中,除服装及衣着附件、烟花爆竹、鲜冻猪肉、鞋类、茶叶、肠衣有所增长外,其它都为负增长,未锻造的银、锑的氧化物、未锻造的锰、汽车和汽车底盘下降幅度很大,分别下降了84.4%、67.6%、60.4%、39.2%。

我省出口商品中对全球产业链依赖度越深,出口跌幅越大。用于他国再生产加工的和投资生产的产品,如钢坯、钢材、未锻造锰、未锻造银等都有大幅下降,而以一般贸易为主的终端产品,例如:烟花爆竹、陶瓷、肠衣、茶叶等由于国外的消费刚性,则取得了难得的增长或者降幅很小。

3、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幅度大,加工贸易进口增长,出口降幅低于一般贸易。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8.26亿美元,同比下降27.5%,其中出口10.31亿美元,同比下降33%,进口7.96亿美元,同比下降18.9%;加工贸易进出口2.13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13.6%,进口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4、传统市场出口普遍下滑,部分新兴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对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均下滑,其中欧盟下降28.7%,美国下降7.9%,日本下降39.6%,东盟下降35%,香港下降64.1%。对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埃及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其中阿尔及利亚增长7%,马来西亚增长18.6%,埃及增长20.4%。

二、当前我省对外贸易遇到的主要困难

当前我省对外贸易遇到的主要困难,概括起来是“五难”。

1.需求萎缩,国际市场开拓难。外需不足、订单减少、客户流失是今年我省进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客户与我省外贸企业的签单由原来的长期改为短期,企业在手合同不足。从对部分重点进出口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大幅下降。传统市场的需求萎缩、新兴市场也持谨慎态度,给市场的开拓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价跌量减,出口规模扩大难。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带来出口价格的回落,出口规模保持增长的难度很大。我省去年出口钢材近20亿美元,由于今年钢材出口价格减半,即使今年钢材出口规模维持去年的水平,今年我省仅钢材出口一项就减少10亿美元。虽然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有所回升,拉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升,但同时也带动国内成品油、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与之关联的行业成本增加,另外部分有色金属、棉花价格上涨也将对我省纺织等相关行业的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尽管企业为控制成本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中小企业的消化能力有限,最终被挤压的还是利润。利润率的滑坡,给企业出口带来困难。再者,就是客户非正常压价,甚至撤单风险骤增。所谓“非正常压价”,就是在合同已经签订的情况下,客商却无故在我企业原料备好或准备发货前,突然要求合同价格再打折扣。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出口的不确定性。当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在走强,对我省传统产品,如陶瓷、烟花爆竹、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出口影响很大。同时近期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加大,将会进一步增加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

3、融资不畅,企业资金周转难。我省中小企业是我省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出口额占到我省进出口额半壁江山。中央和地方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十分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虽然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由于融资部门在危机面前更加谨慎,设置门槛过高,条件太多,中小企业还是望尘莫及。中小进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积累不足,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从我们在对中小进出口企业的调研中了解到,在回答“目前最大困难”的问题中,有60%的企业把“融资困难”排在首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4、结构不优,外贸稳定发展难。近几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5、贸易信用风险恶化,出口安全收汇难。金融危机使全球信用风险环境不断恶化,企业被拖欠货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外国进口商在本国银行贷款难,往往提出赊账,要求采取放账交易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企业变成了海外客户的融资工具,一些企业发货后很长时间收不回钱,有些进口商甚至拿了大量货物后就拒付货款、违约毁单、申请破产,甚至隐名逃逸等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出口收汇风险明显加大,我省出口企业坏帐增加,出口报损案件增多,且呈上升趋势。从最近情况来看,很多外商为了规避风险,大多放弃了前tt(预付定金)的贸易方式,而转为广泛使用oa(放账赊销)或后tt(一般货到后30天、45天、60天甚至120天再付款)的模式,这就使出口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确保我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面对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要正视困难、积极应对、化危为机、确保增长。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迎难而上,今年外贸工作的要求是:一季度止泻止跌,二季度止跌回升,三季度基本持平,四季度保持增长。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1、扎实工作,坚定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信心。面对当前我省外贸面临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要增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紧迫感。各市州要认真研究本地区外贸发展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要提高各级政府对外贸工作的重视,形成省、市、县三级外贸促进机制,确保我省外贸稳定增长。切实加强领导,着力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抓重点,抓机遇,促发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政政策支持出口。我们已建议省里扩大外贸发展资金,各市州也要有相应的配套,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要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我们目前在积极建议将目前由省和市州财政分担增量出口退税机制,改为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二是加大对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贷支持力度。由于中小进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积累不足,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金融机构要积极扩大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方式。三是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信保支持比例,鼓励出口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开拓国际市场,化解出口风险。四是理顺外贸经营权下放市州后的各项相关工作,降低广交会参展门槛。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近年来,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很有成效,加工贸易在困难的情况下同比还有所增长,这是一个亮点。虽然占比还比较低,但这也是给我们一个信心。没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加工贸易的大发展,也就谈不上湖南外贸的大跨越。要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为主要载体,大力引导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向我省转移。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提升传统出口产品质量。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陶瓷、茶叶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在国际经济下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首先将影响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而我省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端产品的日用消费品,且在质量、成本、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国际市场对我省出口产品还有一定的需求。要进一步疏通内部环节,优化出口环境,千方百计加大传统产品的出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5、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市场。对传统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进行多批次、小规模和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加大我省企业与传统市场的对外贸易,巩固老客户。同时,大力开拓中东、南非、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已和我国签订自由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要充分利用好市场开拓引导资金,有针对性的深度开发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多接单、多出口、多成交。今年上半年开通以湖南出口商品供货库为主体内容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

6、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一是增强企业的开放意识和接轨意识,找准本企业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把优势特色产品做精、做细、做优、做强,赢得市场和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研发。加快出口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农产品基地。三是加强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建设。要重视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品牌开拓、占领国际市场。

7、进一步提高我省贸易便利化水平。根据省政府大通关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一是建立长期的大通关建设投入机制。省市两级财政要支持大通关的基础建设,保证建设的基本投入。二是加快通关速度,优化口岸联检服务。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和检验检疫,提高货物通关效率。积极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在关区内推行“属地申报,快速验放”通关模式,积极开辟口岸通关“绿色通道”。三是开好“五定班列”。要确保目前已经开通的长沙至深圳(蛇口)、醴陵至深圳(盐田)“五定班列”的正常运行,吃得饱,运得快。扩大货场规模,增加设备,提升吞吐能力。

8、积极做好进口促进工作。在当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对我扩大进口提供了有利机会。一是把扩大进口与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长株谭“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强势产业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努力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规模。三是协调并商请各有关部门在技术引进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进口自动许可办理、进口付汇核销、进口商品检验、进口货物通关、进口免税办理、技改贴息项目申报等环节,实行“快审、快批、快转”,特事特办,提供更加优质快捷服务。四是充分利用广交会设立进口展区的功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同时积极组织企业赴国外采购,着力扩大从重点国家及地区的进口。

9、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调查调研,提高外贸服务水平。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密切关注我省进出口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对进出口量大的企业,安排专人联系,进行全面跟踪,掌握情况、分析形势、找准问题、及时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二是做好重点商品出口情况的监测,对受影响较大的商品要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各出口市场和出口企业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三是加强日常外贸运行分析,在准确和深度上下功夫,充分反映真实运行情况,提高分析质量,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四是要建立关贸、银贸、检贸、汇贸、税贸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情况,互通信息,共同解决难题。五是加强对市州县区的业务指导和联系,充分发挥各级商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省市县三级互动、互促,共谋外贸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产品系指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运输量等较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

第三条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农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第四条商务部委托有关组织(以下简称受委托组织)负责*农产品进口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核对等日常工作。

第五条进口《目录》项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经营者(以下简称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向受委托组织办理本企业基本情况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名称、企业海关代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和统计负责人姓名与签字等。

第六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填报《*农产品进口报告统计报表》(格式见附件),报告事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联系人、联系方式、商品名称、商品编码、贸易方式、贸易国(地区)、原产地国(地区)、合同号、合同数量、合同船期、装运港、预计抵港时间、实际船期、装船数量、进口报关口岸、进口数量和实际抵港日期等。

对外贸易经营者应通过相应电子报告系统向受委托组织进行报告。如无法通过电子方式报告,可下载报表传真报告。

第七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在下述情况发生后三个工作日内履行进口报告义务:

1、签订进口合同;

2、货物在装运港出运;

3、货物抵达目的港;

4、报告事项发生变更。

第八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严格遵守规定,及时、准确报告有关进口信息,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

第九条受委托组织应向商务部报告*农产品进口的信息情况,并提出建议。

第十条商务部定期在商务部政府网站“*农产品进口信息专栏”对外《目录》项下*农产品进口信息。

内容为:预计进口数量、预计货物到港时间、实际装船时间、实际装船数量、装运港、原产地国(地区)、主要口岸进口情况等。

第十一条受委托组织根据海关、质检相关数据核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经营者报告情况,向商务部报告结果。

第十二条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农产品有关进口信息的,商务部应向国家统计局通报。

统计部门依法对违法对外贸易经营者处以行政处罚后,商务部可以禁止违法对外贸易经营者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内从事有关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的,商务部按照《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公告办法》的规定公告,并通知海关、税务、质检、外汇、工商等部门以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行业中介组织、银行等单位。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商务部举报对外贸易经营者虚假报告进口信息的行为。

第十五条商务部及受委托组织有关人员应当为履行进口信息报告义务的对外贸易经营者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向任何企业、机构和个人透露对外贸易经营者报告的信息。违反上述规定的,依照《外贸法》第六十五条及《货物进出口条例》第七十条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本办法适用于《目录》项下以各种贸易方式进行的*农产品进易,包括由境外进入保税仓库、保税区、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等。

第十七条《目录》、受委托组织名称以及*农产品进口信息周期由商务部以公告形式。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5

[关键词]国内外贸形势 国际贸易收支与汇率 短期汇率走势

一、我国外贸形势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外贸额增幅创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另外,2009年1-8月,累计贸易顺差1228.2亿美元,同比减少19%。因此,依靠内需和外贸共同来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将遭遇阻力,外贸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要达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仍需要一定时间。尽管2008年我们已经预计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但这么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如此大的落差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额与价格均首现下跌,出现负增长,这实为多年罕见。

通过对日本和德国等贸易大国的贸易发展的追踪,我们会发现这不是偶然现象,极可能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中外贸进出口上常碰到的问题,如何从贸易数量型向贸易质量型转变是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内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贸易与汇率

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我国正逐步开放资本账户,以外汇储备为代表的国际收支正以显著的速度递增,对人民币市场汇率造成的升值压力日益增大。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绝大部分是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一对外贸易的顺差,因此'选择对外贸易中的出口作为衡量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化影响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收支对汇率水平的影响程度。

(一)国际收支与出口

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由某项经济交易(如出口)或资本交易(如外国对本国的投资)引起了外汇的收入。由于外汇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国市场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投入国内流通,这就形成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由于某项经济交易(如进口)或资本交易(到国外投资)则引起了外汇支出。因要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方能满足各自的经济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便产生了对外汇的需要。把这些交易综合起来,全部记人国际收支统计表中,便构成了一国的外汇收支状况。如果外汇收人大于支出,则外汇的供应量增大;如果外汇支出大于收人,则对外汇的需求量增大。外汇供应量增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下降,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上升;当外汇需求量增大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上涨,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下跌,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汇率

(二)货币汇率变动与外贸出口的关系

一国对外贸易分为出口和进口,出口减进口则为净出口。一般认为,汇率是影响净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本币贬值。那么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会显得相对便宜,而国外商品变得相对便宜,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但汇率上升或者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并进而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以及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从出口角度来说,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本国货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出口增加的幅度才会大于外币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外汇收入增加,否则出口增加幅度会小于本币贬值幅度,并使外汇收入减少。从进口角度而言,本币贬值使进口减少,但如果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很小,则本币贬值所引起的进口的减少幅度很小,这是外汇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具体而言,一国国际收支差额CA对汇率e的变化率的公式为:dCA/de=M(exem-1),其中M为进口,ex和em分别为出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和进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因此,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根据“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大量发行美元,我国的周边国家也为了改变当前出口下滑的颓势,适度贬值了本国货币。因此,今年以来,人民币虽然从名义汇率上看,美元兑人民币基本上维持在6.83元,美元的水平上,基本保持稳定,但从实际汇率上看,人民币依然保持强势,在美元贬值和许多国家货币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在保持汇率稳定就意味着变相的升值。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除了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他国货币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的影响。

那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适度贬值货币来促进外贸出口切实可行么?

(1)国际经济萧条的局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分析可知,全球经济完全复苏尚需时日,除中国等少数经济体经济前景比较乐观之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效果不明显,换句话说,依靠国外消费的增加来增加我国的出口不具有现实意义。

(2)在周边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货币已经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也贬值。在短期内外贸出口不舍大幅提升,因为货币贬值的效果受到“J曲线效应”即时滞效应的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贬值促进外贸的出口必须是建立在外币相对稳定或升值的前提下的,就目前而言,如果我国货币贬值可能会造成国际或亚太地区汇率陷入竞相贬值的困境,这种情况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发生过。在目前局势下,我国采取贬值货币来促进外贸的出口并非最优选择,也会成为其他国家外贸压制中国,新一轮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口实,经济环境上会变得比较被动。

(3)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基于科技竞争力、价格低廉水平和出口产品的结构,单纯从货币贬值和出口低廉商品的角度去追求外贸出口数量的增长不是我国提高外贸整体水平的终极发展方向。我国外贸要出现质与量的提升还得依靠提高科技实力、产品竞争力和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比如说,美国出口一家波音飞机对外贸的贡献可以抵得上中国几家工厂生产不知多少套服装的成效。由此,我国要促进出口。还得依靠自身竞争力的推动。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国在外贸受到阻力,外需不能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被动局面之下,采取扩大内需。加快国内经济产业的调整的政策是明智的。

三、汇率短期将保持相对稳定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6

关键词:服务贸易壁垒;有效对策;战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16

服务贸易壁垒与传统的货物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不能通过关税壁垒的方式予以本土经济利益保护。国际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变革为各国服务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大趋势上来讲,各国所面临的服务贸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及时采取服务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个体方面来讲,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加入WTO贸易组织后采取合理的服务贸易壁垒是对本国经济有效保护及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际地位的有效手段。下文进行阐述分析。

1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概述

1.1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含义

服务贸易壁垒这一概念被不同研究专家提起并不断丰富,最终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相关内容全面综合考虑后将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含义设定为,我国政府根据自身国际竞争力、发展情况制定相应服务壁垒政策,出台的这一政策主要起到保护、制约和阻碍的作用,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及自由贸易安排的过程中会形成外国服务生产者及提供者,这些政策主要是对其在我国国内服务生产或销售情况予以约束。主要约束手段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设定比较严格的出口限制,从根本上降低外国服务生产及销售,以此保证本土经济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所占份额,提高本国经济实力。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出台相关制约政策从而间接的提高外国服务生产或销售的成本,降低其出口的经济利益,减少出口量,从而也有效保护了我国本土市场经济发展情况。

1.2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

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均格外注意本国服务贸易壁垒的建立,均以保护本国本土企业经济发展为第一目的,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及经济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均不同,所体现出的服务贸易壁垒特点有较大差异性。(1)形式多样性。导致服务贸易壁垒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服务的形式较多,其与传统的物品生产及销售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不属于实体物质,其价值有时会依附于销售的商品上,随着商品的销售移动情况进行随机变化,另外还可以对商品的生产及销售价值予以进一步附加说明或者补充,提高商品销售利润等,最后服务还可以单独存在,与商品完全脱离关系。正是上述情况造就了贸易壁垒形式的多样性,其中比较常见的贸易壁景括外汇管制、经济垄断、出入境限制、技术标准规定、税收歧视及签证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及方面及领域较广。(2)手段隐蔽性。从上述阐述内容中提到服务贸易与实体的商品贸易不同,其具有无形性,所以传统常规的关税措施手段不能够对其起到调节、约束、阻碍的作用,就此,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及实际发展情况等制定的立法或者针对本国及国际等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可以将其作为服务贸易壁垒管理的主要手段,通常服务贸易相关立法过于复杂,其涉及内容及方面也较广,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国家服务立法与本国内部政策法律法规等会出现矛盾或者出入的情况,导致具体立法政策规定不明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国在我国的服务生产及销售。(3)保护措施灵活性。虽然服务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及内容较广,不同手段实施对国家的经济市场发展情况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但是保护本土企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阻碍国外服务生产及销售是构建服务贸易壁垒的关键点,其限制措施较为灵活。本国当前阶段应用一种服务贸易壁垒不合理、不能够有效保护本土市场经济,可以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新的服务贸易壁垒手段,只要科学合理能够保护本土市场即可,根据当前情况来看各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贸易壁垒手段即为技术性限制和出台相应国内政策规定限制两种。

2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出口的影响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实行服务贸易壁垒政策必定会对本国本土企业经济予以保护,但是同时其也会对我国服务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经济学效应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据,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的服务进口量也占有一定比重,也属于我国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采取服务贸易壁垒后必定会对市场发展动向、市场格局及市场服务产品价格等造成较大影响,虽然能够有效保护我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发展情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我国的出口服务量,这就会导致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服务贸易条件及服务贸易环境发生变化,甚至关系紧张恶劣等,阻碍国家经济最大化,这种情况从另外角度也可以被称为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从当前自然人移动限制这一层面就能看出,现在很多国家都设定了自然人移动条件,发达国家控制别人人口的自然人移动数量,这严重影响我国出国劳工的数量,导致我国社会福利下降,影响经济发展。

其次,受服务贸易壁垒特点的影响。其一,从上文阐述内容中能够明确,服务贸易壁垒涉及的内容较多、能够渗透到不同行业当中,无论是对我国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均较大,另外从服务贸易出口情况来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历史并不长,自身服务贸易出口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不占有什么优势。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再实行服务贸易壁垒政策,各行各业受到影响的同时必定降低出口量,影响不同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其二,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服务出口方式最主要的即为商业存在,这种方式属于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一种,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安排越来越多,各国在自己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了市场开放程度,但是对于比较敏感的运输行业、电信行业及金融行业等各国开放程度仍存在较大局限性,处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很少有国家能够对上述三方面行业提高开放程度的。最明显的即为我国在美国设立银行分行,其中仅有中国、中信及交通三家银行设立了分行,我国服务企业受服务贸易壁垒影响严重。其三,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相对应的各国服务贸易壁垒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发达国家逐渐降低了对歧视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行业垄断拒绝进口、对进口企业或行业情况予以直接管制或者进行股权限制等,在当前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下,这些不平等贸易壁垒条例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国家其中贸易壁垒情况逐渐加剧,对进口企业的资格权限设定增高,其中包括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还有企业的技术标准相关情况等,均会考虑设定,从我国自身角度来看,我国存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能力但是由于发展中或者落后国家的中贸易壁垒条件上调很多行业难以进入其市场中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3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战略构建

首先,开放与保护相结合。我国在实行服务贸易壁垒的过程中要全面从本国国情、国内外市场发展动向等方面考虑,合理掌握对外开放及本国本土企业保护的力度。我国要逐步开放服务市场,要保证自身本国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稳定程度能够符合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予以开放,同时在一定长度上适当附加限制条件,有效提高外国企业行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从根本上限制服务贸易进口。另外一方面,我国要根据本国不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分析,对于一些具有国际市场竞争意义的行业,国家要通过内部调控出台不同类型政策,对其予以产业倾斜调整,对其采取适当本土行业保护手段,为本土行业的发展营造适应、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提高本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从大方面来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较高,能够远远超过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从世界排名来看能够排到前十位。但是目前,服务贸易行业已经成为不同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效标准,我国也如此。从我国服务行业产值情况来看,其所占比例较少,连我国GDP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存在产值过少、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其不但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反而甚至会造成阻碍作用。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普遍认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对于这两项经济发展格外的重视,但是国际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挑战,服务贸易竞争愈加激烈,我国要做到与时俱进,为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保证该行业能够完全自主、独立发展进步,不用依附于农业及工业发展等,同时可以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适当突出服务贸易倾斜政策,通过宏观调控确定服务贸易中的主要行业和次要行业,采取有层次的发展手段,保证其能够与传统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三,对外开放贸易采取渐进式政策。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经济方面的任何动向均会引起国际不同国家的关注,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服务贸易壁垒必定会引起欧美等国家的摩擦争端。长久以来发达国家均想让我过开放金融服务贸易领域,但是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及金融体系建立情况来看,还不够成熟,还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就此,发达国家通过侵占中国货物贸易市场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出于对本国本土行业经济的保护,我国采取比较严格的服务贸易壁垒,对于外国进口服务行业提出的条件限制较多。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加剧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必定要与时俱进进行对对外开放,但是要秉承渐进式原则,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稳步发展,要适当采取倾斜政策对本土行业予以合理保护。我国可以根据自身基本国情考虑分析,对于发展比较成熟、具有较强服务贸易市场竞争能力的行业采取先行ν饪放的政策,同时还要根据国际市场动向确定是否要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国外同行业企业与本国本土企业竞相发展的局面,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本土行业的竞争能力,实现经济提升。同时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或者等方面的行业要酌情考虑,适当开放,为了拉动经济可以适当开放旅游行业和医疗行业等,对于文化教育、战略行业、金融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要酌情谨慎考虑后再做定夺,可以适当开放、有效保护。渐进式的对外服务贸易开放能够保证本国经济的稳定性,避免国内市场受国际竞争冲击压力,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点稳步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最后,积极应对别国服务贸易壁垒。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时间较短,与之相关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建立还不够完善,在积极应对别国服务贸易壁垒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系统的本国服务贸易立法体系,表达本国诚意在自由贸易安排中保障外国服务提供者的经济利益,避免其受大不公平待遇造成利益损害,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捍卫我国本土服务贸易行业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在健康市场竞争中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加强对国际惯例相关规章条例的了解,还要明确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协定限制等,建立符合本国国情及国际发展的服务贸易惯例体系,保证其科学性及系统性,在国际惯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安排,分享服务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促进本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同时尽最大能力占据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点及国际地位。

4结束语

国际市场在发展变化中对我国国民经济体制结构造成一定影响,服务贸易行业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我国要采取合理的服务贸易壁垒手段,在保护本国本土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外国市场份额,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君,袁永友.我国航空运输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13,(10):7580.

[2]林祺.服务贸易壁垒削减对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研究――基于国际面板数据的视角[J].金融学季刊,2015,(1):82107.

[3]夏天然,陈宪.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对83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5,(9):8596.

[4]林菊洁.关于国际服务模式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探索[J].现代商业,2014,(34):78,79.

[5]王敏,卞艺杰,田泽等.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特征与中国的防范对策――以337调查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6,(1):122128.

[6]崔庆欢,张如庆.中国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及中美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527.

[7]夏天然,陈宪.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壁垒度量[J].世界经济研究,2014,(10):3439,60.

[8]吴飞霞.基于频度与价格指标法比较的服务贸易壁垒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018.

[9]李馨.中国-东盟自贸区旅游服务贸易壁垒研究――基于对CAFTA服务贸易第二批承诺表的观察[J].山东社会科学,2014,(5):131135,169.

[10]孙西楠.基于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桂台两地服务贸易壁垒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9):149150.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7

第一条为规范反补贴调查申请及立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指定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实施本规则。

第三条外经贸部可以应申请人的申请决定立案,进行反补贴调查;也可以自行决定立案,进行反补贴调查。

第二章申请人资格

第四条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以下统称申请人),可以向外经贸部提起反补贴调查申请。

第五条国内产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总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全部总产量50%以上的生产者。

第六条申请人的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虽不足50%,但如果表示支持申请和反对申请的国内生产者中,支持者的产量占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总产量的50%以上,并且表示支持申请的国内生产者的产量不低于同类产品总产量25%的,该申请应视为代表国内产业提出。

在确定本条第一款支持者的产量时,申请人的产量应当计算在内。

第七条国内产业十分分散而涉及生产者数量巨大时,外经贸部可以采用统计学上有效的抽样方式审查申请人的资格。

第八条国内生产者与出口商或者进口商有关联的,或者其本身为申请调查的产品或者其同类产品的进口商的,应当排除在国内产业之外。

第九条国内一个区域市场中的生产者,在该市场中销售其全部或者几乎全部的同类产品,并且该市场中对同类产品的需求主要不是由国内其他地方的生产者供给的,可以视为单独产业。

第三章申请

第十条反补贴调查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书应载明正式请求外经贸部立案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意思表示,并由申请人或其合法授权人盖章或签字。

第十一条反补贴调查申请应包括下列内容并附具相关证据材料:

(一)申请人及已知国内生产者的情况说明;

(二)申请调查进口产品、国内同类产品的完整说明及二者的比较;

(三)已知出口商或国外生产商、进口商情况说明和出口国(地区);

(四)国内产业的情况说明;

(五)补贴的情况说明;

(六)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说明;

(七)补贴和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论证;

(八)申请人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申请人的情况说明应包括申请人的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及其联系人。

申请人委托人的,应当说明人的名称及身份等事项,并提供委托授权书。

已知国内生产者的情况说明应包括已知国内生产者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以及其他联系方式。

第十三条申请调查的产品的情况说明应包括产品的名称、种类、规格、用途、市场情况及该产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关税税则号等。

国内同类产品的情况说明应包括产品的名称、种类、规格、用途及市场情况等。

对二者的比较应包括在物理特征、化学性质、生产工艺、替代性和用途等方面的比较。

第十四条已知的出口商或国外生产商的情况说明应包括出口商或生产商的国别、名称、地址以及其他联系方式。

已知的进口商的情况说明应包括进口商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以及其他联系方式。

第十五条国内产业的情况说明应包括申请提出前三年国内同类产品每年的产量,申请提出前三年申请人每年的产量及其在国内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

第十六条补贴的情况说明应包括补贴的存在、性质、补贴金额和单位产品补贴额的估算额。

申请人应提供出口国(地区)给予补贴的法律文件,并列明估算单位产品接受补贴额的计算过程。

第十七条国内产业损害的情况说明主要包括国内产业损害的类型(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或实质阻碍国内产业建立)、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数量变化及价格变化、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影响、对国内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影响等方面。

第十八条以实质损害为由提出申请的,申请人应当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一)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申请提出前三年的绝对进口数量或相对于国内同类产品生产量或消费量的数量增长情况;

(二)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申请提出前三年在中国国内销售的平均价格、平均价格变动图表等;

(三)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申请提出前三年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影响的情况,包括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削减情况、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压低和抑制情况、影响国内产品价格的变动值等;

(四)申请调查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状况的影响,包括对国内产业的产量、销售、市场份额、利润、生产率、投资收益、设备利用率、影响国内价格的相关因素、现金流动、就业、工资增长、筹集资本或投资的能力、库存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申请调查进口产品为农产品的,还应提供是否给政府支持计划增加负担的相关证据。上述某个别因素不适用的,申请人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九条以损害威胁为由提出申请的,申请人应当提供下列损害证据材料:

(一)申请调查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大幅增长率或增长的可能性的证据,包括:出口国(地区)现有及潜在的出口能力、库存等。

(二)本规则第十八条第四项所规定的指标或因素指标的可明显预见并迫近的变化趋势。

第二十条以对国内产业的建立造成实质阻碍为由提出申请的,申请人除应提供第十九条规定的证据外,还应当提供国内产业建立的计划及其实际实施情况的证据等;

第二十一条国内产业的损害证据,应当针对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单独确定;不能针对国内同类产品的国内生产进行单独确定的,应当以包括国内同类产品在内的最窄产品组或者范围的生产确定。

第二十二条对补贴和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论证,申请人应当分析受补贴产品的进口和损害之间的关系;还应当说明非补贴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需求萎缩、消费方式的变化、外国与国内生产者的限制贸易的做法及它们之间的竞争、技术发展、以及国内产业的出口实绩和生产率等因素对国内产业损害的影响。上述因素不适用的,申请人应当予以说明。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在提供本章所规定的证据材料时,应当说明证据来源。

第二十四条申请中涉及保密材料的,申请人应当提出保密申请,同时应提交使案件其他利害关系方能够对保密材料有合理了解的非保密概要。不能提供非保密概要的,应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证据材料是外文的,申请人应当提供该证据材料的外文全文并提供相关部分的中文翻译件。

第二十六条申请人提交的反补贴调查立案申请书应当采用中文印刷体的形式;国家有统一规定术语的,应当采用规范词语。

第二十七条反补贴调查申请应当分为保密文本(如果申请人提出保密申请)和公开文本;保密文本应当提交正本1份,副本6份;公开文本除提交正本1份,副本6份外,还应当按已知的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出口国(地区)的数量提供副本,如涉及已知的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出口国(地区)的数量过多,可以适当减少但不能低于5份。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时应当按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要求的计算机程序提供申请书及其证据的电子数据载体。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可以以邮寄、直接送达或者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规定的其他方式将申请书及附具的证据材料递交进出口公平贸易局。

第三十条申请人正式递交申请书及证据材料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应予签收;签收之日为外经贸部收到申请书及证据材料之日。

第四章立案

第三十一条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及附具的证据材料之日起60天内,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立案调查或者不立案调查。情况特别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

第三十二条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应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及附具的证据材料之日起7日内,向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转交申请公开文本及保密文本各一套。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至少应有20天对申请书及附具的证据材料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

第三十三条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经审查后,可以要求申请人对其反补贴调查的申请进行调整或补充材料,申请人未如期按要求进行调整或补充材料的,可以驳回申请人的申请。

第三十四条外经贸部驳回申请人反补贴立案申请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向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五条经初步审查认为申请基本符合要求的,在决定立案调查前,外经贸部应当在决定立案前邀请出口国(地区)政府进行磋商,以澄清申请中所涉事项并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

出口国(地区)政府拒绝磋商的不影响反补贴措施程序进一步进行。

第三十六条外经贸部与出口国(地区)磋商成功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协议的,外经贸部可以终止反补贴调查立案,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出口国(地区)政府接受邀请的,外经贸部可以适当延长反补贴立案期限,进行磋商。磋商应在60天内结束。

磋商失败或者60天内达不成协议的,不影响反补贴措施程序的进一步进行。

第三十八条决定不进行立案调查的,外经贸部不予以公告,但应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九条外经贸部决定不进行立案调查的,不得公布调查申请。

第四十条经审查决定进行立案调查的,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并通知申请人、已知的出口商、进口商以及其他有利害关系的组织、个人和出口国(地区)政府。

第四十一条立案公告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书概要及外经贸部对申请的审查结果;

(二)发起调查依据材料的概要说明;

(三)发起调查的日期;

(四)调查产品出口国(地区);

(五)调查的产品;

(六)调查期;

(七)调查机关进行实地核查的意向;

(八)利害关系方的不应诉将承担的后果;

(九)利害关系方提出意见的时限;

(十)调查机关的地址及联系方式。

第四十二条立案调查的决定一经公布,外经贸部应将申请书公开部分提供给已知的出口商和出口国(地区)政府。

第四十三条反补贴调查的立案日期为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

第四十四条在特殊情况下,外经贸部没有收到反补贴调查的书面申请,但有充分证据认为存在补贴和损害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经商国家经贸委后,可以自行决定立案调查。

自行决定立案的,外经贸部所掌握的证据应当符合本规则第三章规定的证据要求。

第四十五条自行决定立案的程序依照本章的规定。

第五章附则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8

今年的外贸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减弱国际市场需求。从2007年二季度开始,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挫和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出现回落态势。未来美国经济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IMF预测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只有1.9%,比之前的预测下调了0.9个百分点。据测算,若美国经济放缓1%,按人民币计算的中国出口增速,2008年将下降至15%。

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200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走高,按照汇改时8.11的水平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9.3%。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加大,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逐渐显现,众多劳动密集型低利润行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未来相关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在需求、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会继续上涨,我国外贸出口依然面临着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同时,2007年的六次加息和2008年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此外,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也在快速上升。2008年这些成本仍将不断加大,出口利润将不断压缩。

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将导致今年的出口增速继续回落。据海关总署预计,2008年出口增长将在15%左右,为过去20年来的第二个低点,比2007年回落近10个百分点,仅次于1996、1998、1999、2001这四年的历史低点。

当前政策宜“总体稳定、结构调整”

2008年外贸发展的形势目前还不甚明朗,但是影响外贸出口的负面因素较多。在此情况下,今年应该积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加强对进出口情况的跟踪分析。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的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和把握外贸出口的动态情况,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尤其要重点加强对能源、化工、钢铁等“两高一资”行业和纺织服装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情况的跟踪研究。

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近年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频繁,从2004年至今,国家已先后15次调整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水平已降至10%左右,继续降低的空间已经不大。为此,在2008年外贸出口形势尚不清晰的情况下,不宜急于再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控力度,建议继续观察政策效果,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这样也有利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预期,避免因频繁调整造成企业无所适从,进而影响政策的社会公信度和政府信用。

适时理顺退税率结构。出口退税率经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整,退税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一些上游产品出口退税率高而下游产品出口退税率低等不合理问题。建议今年适时微调出口退税率,理顺退税率结构。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9

国际经济学界对贫困化增长的研究肇始于经济增长对一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效应,从某种程度上,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衡量是否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显示器”。

在巴格瓦蒂看来,由于技术进步或要素积累增加所导致的实际产出的增加有可能使价格贸易条件不利于正在增长的国家,而且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所造成的损失会超过产出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最终使该国的境况不如从前,即出现贫困化增长。一般来说,贫困化增长满足下列条件:(1)国家贸易的增长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偏向于增加该国出口品的供给(增加其贸易意愿的程度),而且出口品供给的增加必须足够大,以至能对国际价格发生影响;(2)国外需求对于本国出口品的价格必须是缺乏弹性的,以至于国家出口品供给的扩大会导致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3)该国必须是一贸易大国,因为只有贸易大国的进出口数量的变化才会影响其价格贸易条件;(4)该国的国民经济对本国产品出口存在高度依赖。由于上述因素的作用,一国实现经济增长后,尽管出口数量有所增加,但其价格贸易条件以更大的幅度下降,这同时又导致了收入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且,要素贸易条件也将以同样的原因而趋于恶化。这样,巴格瓦蒂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情况下的贫困化增长就出现了。

随着巴格瓦蒂贫困化增长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又有一些经济学家研究了贫困化增长的各种可能性,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约翰逊。约翰逊提出了贫困化增长的另一种情形,即价格贸易条件不变情况下贫困化增长的小国情形。他指出,即使对于那些面临不变价格贸易条件的贸易小国来说,扭曲的关税同样会使经济增长带来负的福利效果,也就是说,贫困化增长完全可能在价格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由于巴格瓦蒂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情况下贫困化增长的大国情形可能更适合于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因此,对于约翰逊情形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由于切身感受到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我国学者对贫困化增长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廖发达认为,衡量一国外贸是否为贫困化增长,一是应从贸易、经济相互作用的相对长期的动态历史过程考察;二是要以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为标准。由此,他对贫困化增长的涵义进行了深化:在贸易———经济———贸易的动态过程中,若贸易带动经济的机制不健全、动态效益微弱,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根本性提高,不仅贸易长期快速增长难以为继,而且贸易条件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的增长(廖发达,1967)。这样的增长则为贫困化增长。应该说,对贫困化增长涵义的这一深化和扩展,对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在下面的论述中体现这一思想。

二、中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初步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轨,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中崛起的贸易大国。尽管要想用短小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中国对外贸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鉴于实证分析的需要,仍有必要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反映了1980———1999年中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外贸依存度以及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和位次。从表中可以看出,自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增长,平均高达13·78%;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13%上升到1999年的33%,这说明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贸易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0·9%上升到1999年的3·6%,位次由26上升到9。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如纺织、服装等,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反映了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具有世界价格影响力。另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摆脱了低收入国家常有的特征,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见)。

但是,问题在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获取的贸易利益是否越来越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呢?或者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呢?对此,我们将从贸易条件的角度和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角度的审视

贸易条件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后经济福利的变化。如前文所述,它包括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贫困化增长的实质即在于三种贸易条件的全面恶化。因此,深入分析贸易条件的变化,即可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福利变化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980—1990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并无明显的恶化趋势,而1991—1996年则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但我们并不能据此就下结论,中国从对外贸易中所获取的经济福利是趋于恶化的,因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在两个时期均呈强劲的增长态势。原因在于中国出口贸易量的迅速扩张弥补了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损失。再看一下要素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要素贸易条件的变动取决于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状况和要素生产率的相对差距。但是,由于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指数难于获得,在此我们用劳动生产率予以近似的替代比较①。是中美日三国部分制造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比较数据。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所选用的行业基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部门,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和日本相差悬殊,如纺织部门分别只有美国的2·47%和日本的2·31%,而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1990年以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要素贸易条件实际上是趋于恶化的,至少没有明显改善。

由此可见,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状况不容乐观,而收入贸易条件则出现明显的改善。但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贸易条件的这种变动趋势是在以下情况下发生的:(1)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由于按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制成品部门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见),尤其是纺织、服装。这说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仍然很高,而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必然进一步强化这种结构,使得这些产品产出的增加必须依赖于更大的出口比率,从而使经济增长出现于偏向出口的局面。(2)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这些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中国又是一个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长期保持在30%左右的高度,中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的扩张必将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从而导致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并且,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也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世界市场的容量有限,中国的这种出口结构势必面临来自这些国家的激烈竞争。换句话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数量扩张对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由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符合巴格瓦蒂贫困化增长情形的四个条件,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则中国有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危险。

(二)贫困化增长:国际竞争力角度的审视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此,我们选用产业贸易竞争指数一国某产业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状况。如果我们用X表示某产业的出口总额,M表示该产业的进口总额,则产业贸易竞争指数(TC)为:TC=(X-M)/(X+M)如果TC<0,表明该产业竞争力较弱;TC=0,表明该产业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不是太强;TC>0,则表明该产业竞争力较强。总之,TC越小,竞争力越弱;TC越大,竞争力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特定产业外贸竞争力的强弱。是1981———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的变化情况。从表中给出的数据,我们观察到,中国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制成品则有所改善,但出现波动。这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的趋势相符。在工业制成品当中,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主要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TC2),而最能体现一国竞争力水平的机械及运输设备(TC3),虽然其竞争力有所上升,但仍呈现出较弱的竞争力。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但外贸产业竞争力并未得到根本上和实质性的改变。如果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衡量,则可以认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是属于贫困化增长,或者说面临贫困化增长的危险。

(三)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原因分析

早期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疲软;(2)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进口需求持续强劲。而根本原因则是因为经济中存在扭曲。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践,既要看到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一般原因,更应看到转型期所面临的特殊原因。

1、外贸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政策引致型的扭曲,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根本原因。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外贸体制改革是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制度保障,但改革的不彻底性却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一个特殊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制所造成的市场主体虚拟地位,企业缺乏讲求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识,缺乏提高要素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足够的内部动力,而且,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容忍外贸企业低效率增长(张碧琼,1999)。与此同时,改革也产生了大量的拥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外贸企业,从而使外贸企业过度分散,集中度低,难于形成规模经济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由于创汇能力成为衡量外贸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更造成外贸企业之间相互压价,过度竞争,从而致使价格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出口损失增加。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产出扩张与效率低下的困境。②

2、改革主要遵循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关注的是如何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以促进出口。这种理论导向的结果,一方面使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与国内的生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尹翔硕,1998);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掉入比较利益的陷阱(洪银兴,1997)。因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出口的要求必然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见);但产业升级的要求却使国内生产趋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样出口商品结构和国内生产结构的偏离,既有可能强化现存的产业结构,从而延缓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实际上是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的问题),使比较优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没有明显提高;同时,也使出口得不到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出口增长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中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恰好能说明这一点。据统计,2002年中国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为55.3%,仍占主导地位。但加工贸易对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因而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级化方面作用不大;而且,加工贸易附加值低,数量的扩张对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从而弥补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作用也非常有限。

3、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必然受到国际环境的约束。贸易大国的定义即在于它能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其出口扩张本身可能带来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且,在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中国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其比较优势也很容易被一些因素所削弱,如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定价以及以环境技术壁垒和反倾销为特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外部原因。

三、中国对外贸易规避贫困化增长的现实选择:竞争优势导向的发展战略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将能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一味囿于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掉入比较利益的陷阱。比较优势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暂时的贸易利益,但却无力改变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以避免贫困化增长。新贸易理论发现,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可能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都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这无疑为发展中国家从事对外贸易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实际上,新贸易理论家们所言及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即是竞争优势的反映。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综合状态。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竞争优势表现为比较优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则表现为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也表明,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可能从一开始就与比较优势脱节而以非价格竞争优势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实际贸易模式完全建立在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

所谓竞争优势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就是将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本国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结构创新等途径实现一个国家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或者说,是一种以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张碧琼,1999)。

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贫困化增长的危险。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的比较优势的束缚,从竞争力的角度涵养竞争优势;同时实现出口结构与国内生产结构的协调发展,走出贫困化增长的困境。因此,实施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规避贫困化增长的现实选择。

(一)贸易结构调整中的技术依赖型经济目标

所谓技术依赖型经济是指新要素比例模型(先进国家出口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进口较低技术水平的产品;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则与此相反)出现以后,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模仿不断发动技术创新的发达国家、并严重依赖发达国家新技术进口的现象。从技术扩散链条所处的环节来看,中国的贸易模式正在由典型的H—O模型向技术依赖型经济转换。应该说,这种转换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因为技术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无法提高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技术依赖型经济的形成,一方面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加快出口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从而实现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使国内产业为出口增长提供强力支撑;另一方面,国内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吸收贸易带来的先进技术,通过“干中学”逐步形成竞争优势。当然,技术创新的路径有多种,既可以通过贸易引进、消化和吸收,更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

(二)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制度创新和结构创新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外贸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其目标应该是促进制度创新和结构创新。首先,深化企业制度改革,改进、改善外贸系统自身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构造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使企业能够按利润最大化原则从事生产经营和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从而改变传统体制下外贸企业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和效益的状况,实现外贸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其次,促进外贸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获取规模经济效应。传统体制下,外贸企业分散经营,过度竞争,严重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从提高外贸企业经营效益的角度上来讲,组建大型外贸企业集团,适当提高行业集中度可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三)积极参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为更多地分享贸易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的贸易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环境的约束。因此,积极参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为贸易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无疑为中国更多地分享贸易利益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同时积极维护自己的正当贸易利益。另外,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也必须适时调整贸易政策,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关税减让、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改革以与国际规则接轨。当然,也必须考虑到产业的具体情况,在世贸组织框架范围内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10

关键词: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贸易条件;比较成本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107-02

贸易条件的恶化与改善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获利益太小,直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比重。2006年世界GDP55。2万亿美元,其中全球商品贸易额(出口)达10120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24150亿美元。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 20%以上。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7万亿美元左右,中国进出口额1.7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达9689亿多美元,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按汇率计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速仍将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日益重要。

战后以来,人们加深了对于对外贸易作用的认识。尤其在目前。人们普遍地认识到了对外贸易的调节作用、传导作用和乘数作用。所谓对外贸易的调节作用是指利用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和进口这一对变量调节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以及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平衡。对外贸易的传导作用,是指通过外贸部门与国际市场的直接联系,促进和带动国内相关联产业和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所谓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是指外贸出口增加1元,会带来国民收入倍数增长,与此相适应。对国内就业量也会产生倍数增长的效应。正是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战后以来,人们一直非常关注贸易条件。但是人们对于贸易条件影响经济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拉美经济委员会主席普雷维什和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辛格等人认为整个世界分为“中心”和“”两类国家和地区,“中心”国家利用优越的经济条件剥削“”国家,致使“”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拉美一些激进的青年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甚至因此主张“脱钩论”,即发展中国家要与发达国家脱钩。当然这种“脱钩论”的观点现在看来确实过于偏激。但是它显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贸易条件的状况对于一国外贸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贸易条件?所谓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关系。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用Px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用Pm表示,贸易条件=Px/Pm×100%。一般地贸易条件改善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变大对于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反之,如果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比值变小,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当然贸易条件的改善有各种不同具体的情况,贸易条件的恶化也有各种不同具体的情况。

在当今世界,自二战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表明,一国通过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经济会得到较快发展,而一国如果闭关自守,经济的发展速度会放慢,这种情况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又称相对成本学说)的正确性。李嘉图的相对成本学说认为,假设有甲、乙两国,生产A、B两种产品,甲国在A、B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乙国在A、B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甲国在A产品上有相对优势,在B产品上有相对劣势;乙国在A产品上有相对劣势,在B产品上有相对优势。这样通过国际分工,甲国专门生产A产品,乙国专门生产B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生产的总量会增加。假设未分工前甲、乙两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分别均为1亿单位,甲、乙两国生产的A产品之和与B产品之和均为2亿个单位。经过分工,甲、乙两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总量均增加至3亿单位。从理论上讲只要参加国际分工,就会参与分享A、B两种产品因为生产的国际分工多出的2亿个单位,至于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在其中能够分享多大的份额,按照劳动价值理论,由国际价值决定国际价格。在实际交换中,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该国经济力量的强弱。

从理论上讲,发展中国家也能够获得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交换带来的好处。假如发展中国家不能够获得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就不会参与到国际分工过程中去。当然发展中国家得到多大比例的额外利益,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史表明,在以往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发达国家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比例要大一些,而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比例要小一些。当然在现实的经济中,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个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后所获得的利益甚至要小于没有参加国际分工的利益,这往往是由于发达国家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以利益为诱饵,诱使该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分工,然后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和垄断地位,大大地压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大大地抬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使发达国家攫取了超过国际分工带来的全部好处,这个超过的部分只能来自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当然这种极端的情况是偶然的、不太常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还是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被发现、发明和运用,国际垄断的不断被打破,发展中国家就可以经常地获得国际分工所带来的不断增大的利益。

在李嘉图比较利益论存在的条件下,会不会存在贸易条件的恶化呢?实际上,比较利益论与贸易条件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但是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比较利益论是指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会带来更多的利益。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程度与比较利益大小两者基本上是同方向变化的,即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比较利益。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不存在比较利益?这里要具体区分。在比较利益较大,而贸易条件恶化程度较轻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分工所获得的利益虽然受到一些损失,但仍然有利可图。只有当贸易条件严重恶化,其恶化的程度已超过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所带来的利益时,只有在这时,国际贸易对这些发展中国家才真正具有负面的影响。这种极端情况在历史上并不是经常出现的。

下面可以用数字来说明,贸易条件的恶化与比较利益的关系:

从表格1中看到,在进行国际分工之前,英国340个劳动力一年生产了一亿个单位的粮食和一亿个单位的布匹;而葡萄牙160个单位的劳动力也生产了1亿个单位的粮食和1亿个单位的布匹。两个国家劳动力总共生产了2亿个

单位的粮食和2亿个单位的布匹。从表格2中看到,通过国际分工,两个国家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两个国家总共生产了2.54亿个单位的布匹和3,2亿个单位的粮食。比未进行国际分工前多生产了0.54亿个单位的布匹和1.2亿个单位的粮食。假设这两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排除了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因素的差异,排除了垄断因素的差异,假设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国际分工多出的利益在英国和葡萄牙之间分配,这种分配建立在符合国际价值规律的基础之上。英国2,54亿匹布产量相当于进行国际分工前317.5人/年标准劳动量(英国参加国际分工前340人生产的一亿匹布和一亿单位粮食相当于250人/年标准劳动量)。而葡萄牙生产的3,2亿单位粮食,相当于进行国际分工前400人/年标准劳动量(葡萄牙实际投入的劳动量是160人/年,国际分工前的标准劳动量是250人/年)。进行国际分工后,两国500人所生产的粮食和布匹产量相当于进行国际分工前717.5人的年标准劳动量。英国进行国际分工后,年标准劳动量由原来的250人/年提高到317.5人/年,增长了27%。葡萄牙年标准劳动量由原来的250人/年提高到400人/年,增长了60%。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后多出的217.5人/年标准劳动量产品在英、葡两国按照0.31:0.69比例进行分配(英国所占比例:(317.5~250)/217.5×100%=31%,同理可得葡萄牙所占比例),即英国获得因国际分工多出利益的67.5人/年标准劳动量产品,而葡萄牙获得因国际分工多出利益的150人/年标准劳动量产品。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如果英国贸易条件虽然有恶化,但只要没有超过27%,即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值下降的幅度小于27%,比如说下降了22%,英国仍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英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下降幅度超过了27%,比如说下降了53%,这种情况下,英国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便完全无利益可言,比它不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所获得的利益还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