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课堂十篇

时间:2023-05-16 14:48:33

音乐小课堂

音乐小课堂篇1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开放性、自主性,这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创建不一样的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课堂中,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充分挖掘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艺术素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促使其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学策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以欣赏、鉴赏为主的学科,主要锻炼与培养的是学生性情与情感,激活其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音乐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创造性。可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音乐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管理不仅只是简单地管理课堂纪律,而应当有效地将其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态度以及与音乐管理技巧等相关因素进行结合。有机地将这些因素进行结合,并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堂管理教学中来,以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管理。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隶属副科,认为没有教学的必要,在其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认为音乐课可以随心所欲,学习态度也就不端正。教师每每走进课堂,都需要较长时间去管理班级纪律,甚至连吼带叫,整堂课下来,难免身心力疲,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瞬间化为乌有。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单一死板,应当随时跟随学生以及教学进度灵动进行变化,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管理技巧。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当成一场比赛;一场秀;一档节目,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学生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学生学习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此以往,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还有助于教师操控课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纪律,优化教学管理的目的。

2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话语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与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2.1语言表达准确有序

教师在运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时需要紧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展开,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如果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未能合理地组织语言,模糊不清或者语无伦次,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想象,从而是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中,更别提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教师要确保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2.2语调语速以及课堂节奏应当与音乐情境相一致

通常而言音乐作品会在旋律、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创设不同的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情境创设过程中,为了能真实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情感,需要借助语调语速与节奏来进行表现。例如,《七个小兄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并体验音乐,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减缓语速,运用轻松的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3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学生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随处可见音乐的存在,如鸟的歌唱、风的呼啸。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带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鉴赏,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有效注意力。小学音乐课堂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多元化与灵活性,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例来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学生的表现提供舞台,让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表达。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找朋友”这首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实践中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以鉴赏为主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晓会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孙巷小学

参考文献:

[1]范培.探究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13.

[2]毕静.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3,11:45.

音乐小课堂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启发;热情;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57-01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不能像是语文数学等课题的上课方式一样,强调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当然也不能像是专业的音乐院校一般,注重对于某项音乐技能的练习,当然更不能用几首歌来敷衍了事。如何来判定一堂小学音乐的成败,最好的判别方法就根据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情况来决定的。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让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音乐,试着去理解音乐,最好是能够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的思考。

一、以启发式的课堂导入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科,提问的教学方式都不可缺少的,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播,也是一种知识的反馈以及双方的沟通和了解。一个恰当的问题不仅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还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和学习。总的来说,问题主要是需要学生立刻去回答的,以及不需要学生立刻去回答的两种。比如当播放了一首歌之后问学生“这首歌听过吗”,这就是一个需要立刻回答的问题,另一种比如“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可以再播放一遍,让学生细细的去品味和感受。

通过一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也许很多学生达不到那种听完了之后就能够明白歌曲的意境的地步,但是只要教师引导的得到,当歌曲播放完毕之后,学生心中至少会出现一些言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然后让学生遵循着内心的那种情感继续和教师一起进行下去。采取这种逐渐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一步步的跟随者内心对于音乐的感受去学习,去理解。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

音乐,我们从字面中就可以看到,这是一种“音”和“乐”学习的科目,它不需要像其他的文化课一样坐的规规矩矩的,听从教师的讲解。音乐,这是一个具有动态的词语,这也就意味着音乐课堂是一个轻松动态的课堂。小学生大多都是喜欢玩耍,好动的,如果有效的利用这一学生的天性,顺势利导,而不是强制性的改变,通过音乐的节拍、舞蹈等特有的存在,为音乐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是好动的,音乐是动态的,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必然可以从音乐课堂中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解。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一首歌,那么下节课大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而赢得比赛的学生则可以在下节课再次进行个人比赛;也可以通过让大家在一起边打着节拍边唱着歌,培养学生在动脑的同时做到手动。有时候音乐课堂也许看起来混乱,但是只要教师组织的好,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乐在其中。

三、小组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热情

如果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或者复习之前学习的歌曲的时候,总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唱歌,次数多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疲惫感,甚至变成机械性的授课,这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注定是无法长久的,甚至时间长了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

如果采取分组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的有效的进行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教大家学会,然后根据时间来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轮流着来唱一次,唱的比较好的学生会对于唱的相对不好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和帮助作用。而其他的小组成员在一个小组唱歌的时候会集中精神,努力的去听正在唱歌的一组是否出现了错误。当对于这首歌曲学习的更加熟练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加随机和灵活的分组,甚至以接力唱歌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巩固学习。

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促进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产生

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够有效的丰富音乐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听”和“唱”方面上,还添加了“看”这一特殊的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持久的新奇和趣味,并在这种趣味中去理解和学习知识。

比如在学习某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事前在网上找到一些童声版的歌曲,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然后带动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拜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采取灵活轻松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而不是教师成为学习的中心,并且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在教师的眼中,绝不可以存在所谓的“差生”,成绩的相对较差只是暂时的,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人的提高才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所在,让音乐促进学生的发展情操的陶冶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

音乐小课堂篇3

一、情境导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为了让学生对整堂音乐课产生兴趣,导课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文字表述不感兴趣,他们喜欢优美的旋律、舞蹈动作和图文并茂的课件。在上每节音乐课的时候,我都会组织师生之间用优美的旋律或者舞蹈动作进行相互问好,主要让学生们区别于上其他课的问好方式,知道这节课上的是音乐课,让他们投入到音乐课的放松状态。在导课时,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意境,带着他们充满激情、兴趣、好奇之心进入课堂。如在教学一年级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旅游,我们不坐飞机,也不坐火车,我们骑着大马去好不好?”学生一听就好奇了,怎么骑大马?到底要到哪儿呢?然后,我让学生们学着蒙古族的骑马舞蹈动作,一声“准备——出发了”,伴随着激情的蒙古族音乐,学生们手拉缰绳跟着老师跳起了跑马步。音乐停,在学生们的面前出现了蒙古族的大草原、蒙古包、羊群等景象,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这是蒙古族的景象,并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去的旅游地点就是蒙古族,接下来我们要学的歌曲就是蒙古族的一首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然后进入其他环节。整堂课学生都是在充满喜悦、激情的状态下进行的,上课效果特别好。

二、动作表演,增进效果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尤其是刚入小学的学生,他们不认识字,每学一首曲子,对歌词都很陌生,有时教师在弹唱的过程中,学生都很难掌握每一句歌词,几遍下来,让他们自己唱的时候都不敢唱。因此,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每学一首歌曲之前,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如在教学《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时,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模仿小青蛙跳,再让他们学小青蛙叫,然后在听音乐的时候,我给他们表演,要求是:小青蛙在跳的时候不能叫,在叫的时候就要在原地蹲好不能再往前跳。一看是模仿小动物,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边唱歌边表演动作,两遍下来,将一首曲子就能完整地从头到尾给唱下来了。

三、学会欣赏,陶冶情趣

欣赏课也是小学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欣赏《水族馆》这一课,主要是描述了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和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的形象,我先放一遍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乐曲的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然后给学生出示提前做好的课件: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情景。随着优美的钢琴声,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再延伸: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会怎样游?请几名学生上台扮演小鱼随着音乐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一节欣赏课成了表演课,学生也听懂了音乐的涵义。这样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四、搞好学科整合,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小课堂篇4

一、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生如果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就如同虚设,如学生所说的是浪费时间。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实乃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对流行歌曲怀着极大的热诚,在调查中,当问及要不要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99%的学生都回答:“要!”某些学生还高嚷道:“我爱流行音乐!”面对学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们怎能不把它利用起来?事实上,如果教师将课本上的歌曲稍加改动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时代的要求

现在流行音乐充斥了整个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歌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音乐。现在的时代强调人的个性,而流行音乐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显然单一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三、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翻开音乐教材发现,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要求上都有一些专业化倾向。而我们现在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参差不齐,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连节拍也分不出,稍好点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识简谱。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求他们进行曲式分析未免强人所难。而且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比较浅显,兴趣一般集中在歌曲这单一的方面,对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知之甚少,唱的歌曲又主要是流行音乐。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音乐知识和能力出发,把它作为资源引入课堂中。

音乐小课堂篇5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会唱动画作品里面的歌词。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主题曲,“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别看我是一只羊,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还有《熊出没》里面的主题曲,“冬眠假期刚刚结束,我还有点糊涂,鸟儿在头顶把森林叫醒,春天空气让我很舒服……”由此可见,我国具有很多优秀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动画音乐作品。此外,很多国外的优秀动画作品也被引进到国内,这样,动画音乐作品就具有了多元化的风格。学生在学习动画音乐时,不仅能够学习到中国的音乐艺术,还能够学习到优秀的国外音乐艺术。在动画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选择那些合适的动画音乐作为教学内容,这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优秀的动画音乐作品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选择音乐曲目时,要优先考虑那些符合学生思维和认知水平的歌曲,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此外,在选择动画音乐时,也要注意,要选择那些包含内容丰富的动画音乐作品,这样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最后选择音乐时也要注意音乐的节奏,要优先考虑那些节奏轻快的音乐。因为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教师选择节奏轻快的音乐更能够顺应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使教师更容易教学。

二、用动画音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普遍较差,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周围的新鲜事物吸引。在音乐中也是如此,那些旋律优美、画面富有感召力的动画片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动画音乐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动画音乐教学时,应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教学。第一,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动画片的大概内容,并且让学生观看动画时留心动画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动画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教师应该让学生只听音乐不看动画,并且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留心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音乐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等。之后,教师再把动画完整地放映一遍,放映完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种动画音乐的教学中,美好的画面会把学生的目光深深吸引,而动听的音乐则会让学生有了深刻的印象。看和听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动画看和听的鉴赏,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用动画音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动画音乐走进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教学。例如音乐教师在完成管弦音乐的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彼得与狼》中的片段供学生赏析,然后教师再通过简单的课堂提问和合适的总结,学生的音乐水平就会有很大程度的飞跃。此外,这部动画片也有助于学生对西洋乐器的了解,很轻松地就能达到良好的巩固和扩展的效果。不但那些复杂的世界名曲可以用动画音乐教学,就连我们难懂的古典音乐,教师也可以用动画音乐教学的这种方法。这样当学生再看到类似的曲目时,就会联想到动画片当中的情节,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音乐小课堂篇6

小学音乐 生活气息 情感体验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音乐小课堂篇7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悟、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而达到增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音乐又会对人体的神经、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对人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敏捷反应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利于人的创造才能和表现能力的发挥。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拙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的创造在生机勃勃的音乐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音乐教学更是情感的投入,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一、耐心激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

记得在二年六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表演能手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男同学叫边佳雨,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表演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安排他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王小丫一起边唱边跳。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边佳雨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俩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边佳雨单独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他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他嘴里发出的甜美的歌声。边佳雨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教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心想,加油吧!”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学习兴趣一直是高涨的,而正是这种激情支持着学生的课堂学习。同时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爱心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小动物唱歌》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位学生说:“教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喜欢凶猛的老虎,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慰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并模仿它们的叫声。”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创作家、表演家、模仿家,学生情绪十分高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地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用心启迪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从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学生着想,鼓励学生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学生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理发师》一课时,学生通过录音范唱便基本学会了,但绝大数学生是面无表情。我便启发他们:“这首歌体现了老爷爷的怎样的心情?”、“劳动光荣,老爷爷高兴”,“老爷爷快乐”,学生纷纷发言。“那么哪些小节能看出来?同学们互相讨论找找看?”有一个小组很快发表意见:“在哎,就快成功了……这小节看出劳动带给老爷爷快乐”。其他小组不断补充意见。“对,你们说得真好”!老爷爷虽然年纪大,但是劲头足,看着顾客一个个满意地离去,老爷爷心里可开心了!大家自由练一练。”学生马上大声练唱。趁热打铁:“那就让我们动起来吧,同桌互相扮演理发师和顾客表演。”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劳动的快乐。

音乐小课堂篇8

一、激发小学生对小乐器的兴趣,挑选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接受它,学习它。为了营造良好的小乐器学习氛围,校园和课堂上经常播放一些经典的小乐器演奏片段,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小乐器的体会和热爱。并在教学中介绍各种小乐器的发展历史和由来,增强了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乐器分类等知识的认知。该阶段为本校开展“小乐器进课堂”的起步阶段,其核心任务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首先确定喜欢学习小乐器的学生,在挑选学生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乐器目标明确,有的学生只是觉得学乐器好玩,有的学生不喜欢但家长强迫学。因此在挑选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组建小乐器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具体实施时,小乐器兴趣小组大约40人,学生自带不同的小乐器,如口风琴、口琴。从中又发现了学生的许多才艺,如竹笛、葫芦丝。因为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再筛选也是可行的。

二、开展多种教学方式,逐步制定小乐器教学规划与方案

随着兴趣小组的不断扩大延伸,喜欢小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大胆推行普及教育。本阶段是本校开展“小乐器进课堂”的发展阶段,具体实施内容如下:在四年级音乐课堂普及竖笛教学,三年级普及口风琴教学;成立陶笛兴趣小组;开展6・1儿童节等多种表演汇报。本阶段卓力开展了多种场合教学方式,首先是课堂教学一对一,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其次是对小乐器特别感兴趣的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一对一,即有针对性地对某种小乐器进行个别辅导,可做到查漏补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三是演出排练辅导,侧重于队员之间的协调,从而使整体演奏和谐统一。

本阶段在教学规划中扩大了教学范围,一至三年级学习口风琴,四年级学习竖笛,五六年级学习葫芦丝。其次是制定了教学方案,确定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曲目和教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达教学目标。经过音乐组老师的研讨商议,每节音乐课抽出10到15分钟学习小乐器,日积月累,学会了大量歌曲的吹奏。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小乐器类别,经常组织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表演演出,创造音乐文化氛围,让学生沐浴在小乐器演奏音乐的海洋之中,感受小乐器的美妙之处。并不定期邀请一些相关人员做音乐文化知识的专题报告;并组织前往台湾开展校级音乐文化交流及本学特色宣传展示。

三、成立小乐器社团,突显音乐教学特色

随着小乐器进课堂活动搞得越来越有声有色,学校决定成立小乐器社团。教师在各个年级挑选乐感强、演奏好、喜爱表演的学生,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在课堂乐器的基础上,加入竹笛、巴乌、陶笛、排笛等乐器,成立了小乐器社团――乐童社,辅导教师老师每天利用大课间、中午、兴趣课时间,排练经典民歌、中外儿童歌曲等曲目。通过近一年的排练汇报展示,乐童社完善了社团规章制度,形成了独特的且吹且舞的表演风格,正逐步走向成熟,目前社团人数达100人。乐童社已形成训练常规,并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

成立乐团是许多学校加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展示了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扩大了学校本身对外的影响,对提升办学档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教学研讨,提高小乐器音乐教改的理论水平

随着本校小乐器进课堂活动的不断实践和发展,需要通过校际交流和同行评定研讨来不断完善,以找出缺陷和提升理论水平。

因此,本校承担了雁塔区艺术特色教育研讨会,邀请全区音乐教师观摩小乐器教学展示,进行小乐器社团汇报表演。雁塔区进校音乐教研员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开展小乐器进课堂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掌握一门乐器、会唱几首歌,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训练和学习,增强自信,获得艺术熏陶,丰富人生体验”。通过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小乐器进课堂能构建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文化框架中的乐器感知,小学生通过对乐器音色进行敏感的听辨,并在一系列器乐化的音乐活动中,理解乐器在器乐表达中的价值与意义,在不断地活动感悟中积累能够形成文化知识框架的记忆体系,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形成自主进行拓展学习的内心动力,引发绵延不息的音乐感悟之路。

音乐小课堂篇9

一、教师注重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让学生的乐感

在实践中提升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课堂已经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地形成乐感,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实践。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没有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学习,教师向他们传授与音乐有关的知识。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学习氛围下的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很低,而在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则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鉴赏音乐、模仿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比如,在学习《有趣的声音世界》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嘴巴来模仿生活中他们印象深刻的一些声音。对学生来说,为了让自己发出的声音更加契合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学生必须揣摩每种声音发出的特点,然后依照自己的模仿能力将这些声音展示出来。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尝试模仿,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让发出的声音契合现实生活中他们听到的声音,而经过努力尝试之后,他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个人的乐感培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教师需要注重运用各种乐器训练学生,用乐器帮助学生建立乐感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自身没有任何的音乐基础,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乐器来撰写这张“白纸”,让音乐艺术附着在这种白纸上。音乐的概念很广泛,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片面的运用歌声来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却忽略了乐器对学生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教师需要注重乐器教学,通过多样化的乐器教学激发学生的乐感。乐器的种类很多,每学习一种新的乐器学生都需要掌握乐器发声的技巧,需要掌握每一种乐器发出声音的特点以及每种乐器演奏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些训练需要的时间很长,但是长时间的训练恰恰是学生乐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慢慢掌握每一种乐器需要掌握的知识,让他们的灵魂与乐器进行深刻的交流,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乐感。比如,在学胡这一乐器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关于二胡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二胡的结构、发生技巧以及演奏技艺。等学生学习完毕之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二胡曲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独自探索中培养自身的乐感。实践证明,笔者的乐器训练取得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已经对二胡发出的声音有了深刻地认识,当笔者放出二胡演奏的音乐的时候,他们能够迅速辨别发生的乐器并且对乐曲表达的情境进行简要地描述,他们的乐感提升的非常迅速。

三、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关的乐感培养教学

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音乐乐感的关键时期,但是小学生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失去音乐的兴趣,最终导致他们偏离音乐课堂学习。小学音乐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乐感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以笔者教学为例,笔者在讲解《迎新春》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说出在新春佳节时期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得出答案。但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迎新春发生的其他事情上,学生都在课堂上私下交流,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非常遭。笔者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迎新春的视频,通过视频将放鞭炮、舞狮子等与声音有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上。实践证明,学生很快又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春声音上,他们又重新进行激烈地讨论,课堂学习的气氛再次变得非常积极,学生的乐感也因此得到培养。

四、结语

音乐小课堂篇10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心灵相融 音乐鉴赏 演唱评比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机械性的传统教学形式,很多教师仍以自己“讲”好为课堂准则,将在音乐课上让小学生学会唱歌作为唯一的课堂目标,预设的课堂问题过于普通,根据我国教育部等部门的新课改要求,这种不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为当代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手机音响接受到的音乐比较多,在学习时已经有了认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音乐功底和了解的音乐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弱,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音乐课堂设计成自主开放的课堂,做到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达到与心灵相融的教学成果。本文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论述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音乐与心灵相融的具体方法和措施,通过音乐与心灵的融合,不但能够增强新时代音乐课堂的魅力,而且能够让音乐的力量发扬和传递。下面我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

一、教师从改变教学模式做起是让音乐与学生心灵相融的基本条件。

教师是课堂高速前进轮船的掌握航向的人,其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如何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相融这一问题,教师的教学模式起到很大的支配作用。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存在部分教师由于顾虑课堂上过多的提问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上课进度和上课秩序,惯性地认为音乐课堂本来就不应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部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歌唱能力不强,怕学生过多发问会使他们陷入困扰,导致本应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些顾虑使小学音乐课堂照搬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不高。学生需要自己探寻音乐的真谛,从音乐的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发问,积极思考,真正以音乐滋养心灵。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大量的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的空间。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维,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不仅如此,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开放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通过有力的引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有讨论意义的高质量问题。例如小学音乐知识中的音调和节奏,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哪个音调最难唱,才能让小学生针对个别的音符的发音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耐心地教学生改进发音上的漏洞。教学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允许不同的意见出现,为课堂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当他们对课本基础知识或者歌曲的曲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则重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体现之一。当然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实现和完成。

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处。

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要将学生当做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小学音乐教学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属于基础阶段,音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将学会和唱会歌曲作为主要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转变这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没有感受地学习音乐的坏毛病。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并不难,但如何通过学习让学生爱唱敢唱,认识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是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考虑的。小学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能够准确考虑到教材的系统目标和总体规划,考虑到小学教材的单元框架,努力将音乐课程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在这里我重点推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增加“音乐鉴赏”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一次课堂上,学习《Do Re Mi》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伴随着电影中的优美画面和阵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认识《Do Re Mi》的由来。其次,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曲的歌词,体验作曲家对雪绒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对在歌曲中感受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整理总结,切实做到赏析音乐,真正意义上了解和感动于音乐所要传递的精神。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的背景及民俗习惯激发学生倾听这类音乐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与学习的音乐曲子作对比赏析,使学生自主寻找这类音乐的共性和不同,在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心灵上与音乐产生共鸣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制度使用演唱评比的形式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小学音乐的课堂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唱歌的热情才是让学生与音乐心灵相通的好方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包括这方面,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学习积极性高涨的课堂。如果真正做到音乐与心灵相融,那么使用演唱评比的教学方式无疑是音乐课堂很好的选择。比如小学音乐课本上有一首歌曲是《海鸥》,我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合理地分成四个组,让全体学生进行当众演唱,教师选出其他小组评选的学生打分。由于分数的高低涉及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我建议把分数当做一个普通的表面工作,尽可能地让大家普遍高分,而且分数雷同较多,有差别的则相差不大。《海鸥》这首歌曲简单易于演唱,而且通过演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歌曲中海鸥的性格,传递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学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美好心灵。运用这种唱歌评比的教学方式可以回归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本质,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喜欢歌唱。小学生的娱乐兴趣比较高这一特点也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可以在演唱比赛中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于这群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繁重课业下放松休闲的好机会,同样能激发他们热爱歌唱和音乐的热情。这样一种教学手段符合当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适应新型时展的特征,同时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高度体现。利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构建歌唱竞争的平台,使得课堂的氛围异常活跃,这样,学生和教师能够乐在其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的弊端。有人说,音乐是心灵的窗户,是心灵的眼睛,是心灵的源泉。只有将学生的心灵打开让音乐的思想和情感传递,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让音乐的力量得以发扬和传递,轻松爱上音乐,爱上学习,也使音乐课堂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快乐、健康成长,让教学步步为“赢”。

参考文献:

[1]丛奚莹馨.试论小学音乐趣味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蔡之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状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张静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7]张爱华,宋方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