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践教学十篇

时间:2023-05-15 15:43:14

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成败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

一、探索课堂教学方式,掌握教学规律。

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预习提纲,要求学生用心预习,为上课做好必要的物质与思想上的准备。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细节预设是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所作的一系列展望。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体验过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做数学不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是在数学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建构与自我创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体验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体验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乐思、会思、善思,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帮助学生分析错因,科学而理性地加以解决。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例如在《质数和合数》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教学中,我着眼于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概念,揭示出质数与合数的内涵,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研讨解决,让学生相互商讨,共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和数学教学的具体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制定一个最佳教学方案,然后灵活地执行这个方案,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上狠下工夫。必须根据教学新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主导作用。

课堂实践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堂;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15-01

构建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获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值,换言之,就是强调时间和精力要用在合乎规律的劳动上,教得得法,学得主动,效果明显,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我们持之以恒地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的高境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时效,更加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反思与改进,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高教学有效性

1.掌握课程标准要求、查阅资料、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教材编排意图、本节教学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以及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内在需要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以便为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奠定基础。

二、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往往带来教学目标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不是个别现象,在每个教师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必须因地制宜,灵活把握,克服随意性,寻找恰当的教学切入点,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教学内容的容量要适度

容量太小,课堂松松垮垮,本身就是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而容量过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也往往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因此,课堂容量大和效率高并不是等价的,有时往往适得其反。

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内容为依据,不能仅仅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规划教与学的实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对学习有着比较持久的专注力,主动质疑,积极求解,关注方法,大胆争论,重视彼此的分享,拥有彼此的交融。同时,教学方法必须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必须是全员参与,切忌课堂被少数人主宰。

五、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知识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二者相互依存;预设和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价值,不可偏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时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知识的生成。教学过程中不能没有预设,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害怕“节外生枝”,不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用自己的预设答案去框定,否则必然会遏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力,导致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教师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把握时机,为生成奠基,让生成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六、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学生一方面对知识、方法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有明显的长进;另一方面又要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目标的达成,师生应该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成功激励着学生的成功,学生的成功反过来又激励着教师的成功。

七、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全体学生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和全体关注。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八、重视学法的指导

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实践提示,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重要保障。

总之,要想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教师就要不断探索新课堂教学,想法设法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高效课堂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佳梅.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1.

课堂实践教学篇3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英语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任务驱动,加强与专业结合,开展课外实践这几个方面来着手展开,提升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关键词:

巧妙导入;任务驱动;联系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听说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那么,如何来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学到更多教材之外的知识与技能呢?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巧妙导入,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整个教学虽具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集于新知的学习上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自主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导入方式,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新颖而有趣的导入,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形象导入

借助实物、现代信息技术等直观事物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来传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信息,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使得原本枯燥而抽象的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学科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悬念导入

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推动学生产生主动的探究行为。如果能够在导入阶段以富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实现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探究。为此在导入阶段,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设计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主动学习。

(三)谈话导入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英语毕竟相对陌生,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的主题,以谈话的形式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交谈。这样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让学生打消心中的种种顾虑,让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展开一场快乐而自由地交谈,从而顺势引入新知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是新课改下的核心理念。在英语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机械灌输。任务驱动强调的是在做中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具体的场景与环境中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一)提出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来阅读短文’观察插图或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呈现一些与短文相关的素材,做适当地讲解,将与短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交代清楚,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相关任务,也可以直接引出Pre-reading中所提出的问题。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明确学习目标。另外,还可以讲解一些阅读中可能遇到的生词,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二)开展探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阅读,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从短文中就可以直接提取信息解决,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理解型的问题,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展开精读,能够推测生词的词性与词义,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以达到学生对短文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技能。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启发,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复杂从句等结合上下文来展开思考与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语言知识点与具体的句子与场景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三)评价活动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评价者。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活动,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应注意的事项,自己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师生来调整今后的教学计划。

三、横向联系,与专业课密切结合

英语教学还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英语水平与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传统教学中教师严格照搬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立足教材,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这一点已得到了教师的重视,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实现英语学科与专业的结合,这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要对英语在本专业中的实际运用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对英语教学方向进行合理地调整,在对英语学科进行纵向挖掘的基础上实现英语与专业的横向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

四、课外实践,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有限,只能让学生接触到有限的英语信息,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课外空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入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政治人文、语言习惯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如让学生来欣赏经典影视剧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等,还可以让学生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纠正学生的发音、增强学生的语感。并可以截取部分精彩片断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利于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与本专业密切结合的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来进行剧本的创作与表演,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英语水平、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素霞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怡宁.构建高职院校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华章,2014(8).

课堂实践教学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1-03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以课堂为阵地,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学生主体实践性活动为形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特征,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和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中介和桥梁,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看“社会”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分离。目前各高校都相应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形成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与校团委、校学生处密切合作,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专职政工干部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但很多人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课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革命老区等开展实地的社会实践活动。造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在校外、在社会”,只有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才是实践教学。因此,不可避免地割裂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的联系,同时也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延伸,理论联系实际是其精髓,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脱节。部分教学主管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就是“社会实践教学”。即通过校团委、校学生处组织的各种课外、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活动、“三下乡”活动或社团活动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置于实践教学之外,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传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以师为主,理论知识“满堂灌”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学习考察培训少、任课时数多、科研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更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参加甚至从未参加过“走出去”的实践教学培训及实践教学活动,不仅缺乏课堂实践教学的意识,而且也缺乏组织实施课堂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这种情况必然使课堂实践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使课堂实践教学难以为继,造成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脱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整体素养存在缺陷,如年轻教师多,部分教师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理论修养不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明显不足,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基本是从书本到书本,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感和实效性,缺少生动性和针对性,使得课堂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3.学生对学习思政理论课的模糊认识导致思政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目的难以实现。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些偏差: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他们进行政治教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自身需要和个体发展帮助不大。这种误解直接导致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中学的“政治课”,大学的“副科”,认为“学习没什么收获”,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由于学习目标模糊、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消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逃课率明显偏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热情不足,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干想干的事,干自己认为“有用”的事,因而课堂实践教学时常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要是教材的解读、知识的灌输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讲授有余,研讨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以参与空间、思考空间和创新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挫伤、遏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建议

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达到它应有的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并使学生乐在其中,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提升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实践教学的能力,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考察和培训活动,为教师进修访学提供机会,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选派教师到企业、乡村、社区等挂职锻炼,开阔教师视野,观察和体验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在积累中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水平。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规定,按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足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减少教师任课时数,课堂规模控制在100人左右,鼓励小班教学,以减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实际,关注和思考国内外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更好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做充分准备,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将课堂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明确规定课堂实践教学学时、教学目标、成绩计算,并把课堂实践教学情况列入教师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为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敦促教师积极组织开展课堂实践教学。

2.深入学生实际,创新课堂实践教学形式。首先任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所求,特别是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课堂实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课堂讨论、时事评议、热点研讨、模拟演练、主题演讲、案例评析、影视观摩等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每一次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仓促上阵。任课教师要选准选好选题,提前就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做出布置,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发言提纲,要激发鼓励学生勇于阐述个人见解,鼓励不同意见交锋。老师要对课堂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有针对性、合理的点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中提升对课堂实践教学的参与兴趣。三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增强课堂实践教学的吸引力。课堂实践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制作精美的PPT,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借助网络平台,拓展教学空间,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播放有关视频资料,建设专题网站,通过网站教学活动信息,开展论坛交流,提供学习资料、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澄清模糊认识,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提高学生学习认知,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目标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首先要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重要形式,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将来走出校门,在社会上与人相互合作、和谐共处都很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普遍对政治、尤其是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比较关注的特点,适时组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实践活动,组织观看相关视频材料,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观后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实践教学有助于自己明辨是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乐在其中。第三要努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缺少理性的把握,更谈不上应用于实践。面对知识容量大得多、理论性强得多、学习难度高得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方面要讲透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含量要大,理论性要强;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2]鲁志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析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课堂实践教学篇5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样一项每个教师都习以为常的事项,并没有很多教师能从自身专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形成自觉地研究意识,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运用、怎么运用是有效的等等,以致教师不管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还是实施上存在某种程度的虚假现象。本文从这些虚假现象出发,分析缘由,并尝试提出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走向真实的建议。

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中的虚假现象

笔者曾对上海某区J小学的几位二年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实践进行了考察。研究者分别观察了几位教师对《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课堂教学。在对他们的访谈和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以下课堂教学目标实践问题,如在设计中存在形式化和机械化现象,在实践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倾向等。这些现象阻碍了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发挥的作用,因而笔者将这些现象统称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中的虚假现象。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形式化和机械化

第一,对三维目标的机械套用。

在S教师的教案中,笔者看到几乎每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呈现的,有盲目套用“三维”格式之嫌。

第二,对知识和技能的片面关注。

比如S教师(从教六年)认为现在的新教材比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考试时还主要是考知识方面的,虽然在教案中列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但是在课堂上还是会以知识为重,因为考试要考这些东西,还得按照老的教学方式再给学生补课,再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不易具体操作且难以实现。

虽然新课程肯定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但是对“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的片面喜爱仍然存在。

第三,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偏爱。

比如W教师(从教两年)在教学《会跑的“黑板”》这一课文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安培对科学的专注态度,并对这种态度产生敬仰的情感”。

这样的表述总是太模糊,如何体会,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体会都没有交代,给人的感觉这一目标的设计是可有可无的,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完不成也无所谓。当然,这样的例子在老教师的教案中也是大量存在的。

(二)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机械化和花哨化

第一,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机械化。

W教师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允许有与预设的目标无关的生成,而且往往这些生成的发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但是她却常常在生成的机会面前不知所措,经常会硬生生地把课堂又拉回到教案所设计的轨道中。在W教师教学《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篇课文的课堂上,其课堂教学很流畅,但正如她自己所说,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案的预设来进行的。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新任教师因为眼中只有教学内容和任务,而往往忽视了课堂实际变化,变通性不强。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花哨化。

C教师(从教二十年)认为现在有很多课很花哨,学生讨论很热闹,但都是走过场,很不扎实,而这样的课几乎每个教师都教过,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堂更加花哨。

这种与机械化实施倾向相反的例子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比比皆是,表现出对“动态生成”的某种误解。

(三)课程标准意识的缺乏

第一,教师眼中无课程标准。

W教师认为,在备课之前,要先把教材仔细地研究一下,看哪些内容是学生没有学过的,做个记号要在课堂中重点讲;然后详细把教案设计出来,再选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

Y教师虽然强调了对课程标准研究的重要性,但其语言表述中更多流露出对教材本身以及相关教学参考书的偏爱。

当第八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时,仍有教师将其忽视,更不用说去研究了。

第二,教师滥用课程标准。

有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目标表述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如何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表述太模糊,而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每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也都表述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应该清楚,学段的目标远远高于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更加具体、详尽,但是如果采用同样的表达方式,就缺乏对具体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走向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真实

虚假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不仅不利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而且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师生身心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虚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现状,使其走向真实,而“真实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而主要是针对“虚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所提出来的,以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效解决教学、师生身心发展的问题。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

第八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各学科教材的选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都以课程标准为准则,课程标准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和建议,规定了课堂教学应实现的基本任务,完成任务的程度标准等,还给教师的课堂创造预留出了空间。因此,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基本参照。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仅仅凭借语文教科书来进行,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轨道,因而,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实践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实践。

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真实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主要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础,强调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即在处理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以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方向,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研究精神贯穿其中,并且对每一个问题的关注进行及时反思。其中,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过程。以期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能切实发挥作用,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并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求师生的内心体验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语文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文字间流淌的真善美,进而创造更多的真善美。因而,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还是一种追求师生内心体验的实践,即能让师生的心灵在此过程中得到一种感触或洗礼,而且这种感受是指向师生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获得。师生内心不在场,或者没有指向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内心感受的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不是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实践。

(三)让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回归生活世界

不管是感悟语言文字间的真善美,还是表达内心深处的真善美,都需要学生有真切的生活感受,这种感受在单纯而又封闭的教育活动中是感受不到的,因此,要回归生活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可以回归的“生活”是有限的,因为生活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哈贝马斯(Habermas)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前见的原发境域,是“灌木丛”,它的各个枝条(自然、社会、历史、当下、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等等)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生活世界是一个良莠不齐的世界。而人类的教育自诞生以来,便担负着传递、创造人类文明的责任,一直以来都有选择优秀文化而传承的传统。因此,与此相适应,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生活世界也应该是比较纯净的、有教育意义的世界,指向人生存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获得。因此,回归生活不是简单地回归无所不包的生活,而是要回归到积极的生活世界中,学生能体验积极的感受。

总之,由于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对目标设计、实施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得以实现或者不能完全实现,从而阻碍了师生身心的有效发展。基于对此问题的认识,为促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时刻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追求师生内心积极体验中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发挥课堂教学目标应该起到的作用,即“真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主编. 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崔允漷. 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 人民教育,2003,(13-14).

[3]丁念金. 课程论[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课堂实践教学篇6

关键词 TRLP 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61

The Research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RLP Teaching Mode

LI Lei

(School of Safet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elp students better grasp the classroom knowled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expounds the various links in the TRLP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LP teaching in all aspects of mutual relations, to construct the TRLP teaching mode. Finally, the "security economics" in a chapter, for example, the use of TRLP teaching mode of classroom practic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TRLP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classroom.

Key words TRLP;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①当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1)学生“被学习”和“无问题”等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对知识缺乏应有的兴趣;②(2)教学目标的迷失,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3)教学内容被窄化,教学内容遗失了人文内涵;③(4)课堂参与的低效性和大学学习的功利性,使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失掉了学习原有的主动性。④因此,为了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TRLP教学模式,并将此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1 TRLP概述

TRLP教学中T,R,L和P四个字母分别的Test,Review,Lecture,Preview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对应的中文含义为检测,复习,讲授,复习。具体含义如下:

(1)Test:在课堂教学中,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内的提问,及时发现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点的情况。而且检测也是课堂讲授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环节时首先应根据上节课讲授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凝练成问题,问题难度适中,覆盖面要全;其次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回答问题学生的选择不应有“特殊性”,而是具备普遍性,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后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鼓励回答问题准确的学生,并对回答情况加以适当拓展和延伸,对于回答不够准确的问题,将其对应的知识点作为复习的要点,在复习环节中进一步加强巩固。

(2)Review:复习的定义是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识记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

(3)Lecture:讲授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在讲授这一环节,首先应注意做好铺垫和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路;其次对于讲授的知识点,要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注意讲授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学习内容;最后回顾本节课堂的讲授内容,梳理思路,再次强调课堂上讲授的重要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4)Preview:预习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在课后独立自学的课程内容,做好上课准备。这个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很大。通过预习,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部分知识障碍,教师提高讲授知识的效率,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由此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最大化。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2 TRLP教学模式探讨

2.1 TRLP教学模式各个环节关系

(1)Test与Review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查课程教授内容,让学生回顾已经讲授过的内容,这样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回顾已经讲授的内容,通过回顾,再一次让学生加强对已经讲授的内容的理解,加强识记过程,从而温故知新,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Review与Lecture之间的关系:复习已经讲授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新的讲授内容时,具有书本章节内容的连贯性,从而在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复习内容结合时,对学科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样可以让所学内容具体化,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基础知识也能够掌握得更加牢固,掌握知识的难度随之降低,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收益也将随之大大提高。

(3)Lecture与Preview之间的关系:讲授与预习可以视为共赢关系,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到所讲授内容。通过讲授,学生会在解开预习中的困惑。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前掌握部分需要学习的内容,在讲授课程中,学生是进行再次学习的,对知识的认知也会随之加深,并且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在讲授过程中,学生会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和精神都会高度集中。同样,讲授可以使预习中产生的错误思路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得到纠正,防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一直存在。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会发现课程内容中什么部分会使学生产生困惑,从而加深教师对课程的难易度认知,从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使这部分课程内容更加容易理解。

(4)Lecture与Review之间的关系:讲授与复习的关系也不言而喻,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讲授内容的回顾,也能更好的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在讲授过程中发现需要侧重理解和认知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Lecture与Test之间的关系:讲授与检查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知识接受的检验,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2 TRLP教学模式构建

对TRLP中各个关系的分析,可知TRLP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教师也会在这些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缺补漏,突出重点,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构建TRLP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TRLP教学模式

3 基于TRLP的课堂教学实践

3.1 “安全经济学”课程简介

“安全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渗透性、综合性很强的交叉科学课程。除了关注技术工程层面以外,还要研究安全资源的配置等安全经济问题,而要研究安全经济问题,就必须研究安全经济学。“安全经济学”课程力图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致因,通过经济行为的手段用人类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平。通过对安全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现代安全经济理念、现代安全科学意识和科学的安全观;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安全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使学生学会不仅从工程技术角度而且从经济管理角度,特别是不仅从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从企业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系统的理解企业安全经济的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寻求科学的安全对策和制度安排。本课程以安全经济规律为核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法的阐述,强调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共十一章内容,分别介绍了经济学基础,及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事故损失计量,安全成本效益分析,安全投资分析,安全博弈分析,企业安全经济管理,安全会计分析,安全经济统计,安全经济政策等内容。

3.2 基于TRLP的“安全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

以“安全经济学”第五章的第二节《安全成本效益规律》一节为例开展TRLP教学模式研究,该章节是这门课程的重点章节。

(1) 上一节课内容。讲授(L):本节课的主要讲授内容有:①安全成本的构成;②安全效益的分析;③安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预习(P):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有:①安全成本效益分析的几个基本函数与特性;②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2) 本节课内容。检测(T):根据上节课的讲授内容,提炼了几个问题:①安全成本的本质特点是什么?②安全成本由哪几部分构成?③煤矿安全成本各要素构成的相互关系如何?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上节课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

复习(R):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反映出对上节课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掌握不充分的知识点。

讲授(L):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讲授的内容是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任务。主要讲授的内容有:①安全成本效益分析的几个基本函数与特性;②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其中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是重点。

预习(P):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有:①安全微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②提高安全效益的途径。

4 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做好课堂教学对提升大学教学水平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TRLP教学模式,本文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这一主题,首先,总结了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阐述了TRLP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任务和意义;其次,分析了TRLP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TRLP教学模式;最后,以“安全经济学”中的某一章节为例,应用TRLP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5041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1169;71273208);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科研项目(2014060);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青年教工创新项目(2014-NY-009)

注释

①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

② 高艳茹.高效教学方式初探[M].哈尔滨:教育探索,2006.

课堂实践教学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地理教学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引领着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学习环境构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教学内容是基于微课学习和问题探索的导向。在各种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外和课中两个模块,课外部分是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和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而课中部分为知识内化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首先,教师课前根据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教学微课视频;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对所学教材内容中的事物名称、规律、原理等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应用;再次,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掌握学习内容,达到一定程度上内化知识的目的。下面以《气温和降水》一节为例进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一)制作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一,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课前学习,掌握气温和降水概念及测量方法;二是通过“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三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二,创建课前学习文本材料。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个初步认识,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观测方法、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气温部分补充了有关等温线的进一步探究,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等温线知识,为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打好基础。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掌握了学习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练习当中发现自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对困惑的方面,此时,学生要做好标记,将问题留到课堂上与学生或老师共同探讨。第三,确定视频要表现的内容,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录制视频。我运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四个微视频,分别是等温线的识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降水类型及等降水量线的识别和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要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教师可以将“学习材料”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且能够通过多次暂停、回放方便地做笔记,这样,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前练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疑难解答。本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结果,教师要根据问题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最终总结出疑难问题,如: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识别、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归纳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等。关于解答,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分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分析解答,最后教师再分析归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二,小试牛刀。本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精选两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考查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三,成果展示。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集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分析和探索过程,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成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在个人、小组的不同成果中间扩充自己的知识,使得地理课堂达到最佳的效果。环节四,问题研究:体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本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气候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三)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反馈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后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翻转课堂”实践感悟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体验学习乐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初中地理“翻转课堂”还只是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和效益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初中地理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课堂实践教学篇8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数学教学

一、让游戏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数学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13÷3一课时,我拿出13个苹果卡片,贴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一棵苹果树上,找4个同学上讲台,一个同学表演摘苹果,另三个同学每人一个盘子收苹果做游戏。操作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要使三个盘子里都装上一个苹果,一次要摘下几个苹果?这么一引导,促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学生都知道一次摘3个苹果,每盘放一个,再摘3个苹果,每盘又放1个,最后剩下一个苹果,不能再去摘了。教师问:“为什么那一个苹果不摘呢?”学生回答:“不能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学生通过操作就知道不能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余数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显得顺畅自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分苹果引入课堂,在他们情绪高昂的情况下进一步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讨论总结出了“余数的意义”。

二、通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获得新知识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生活中产生、发展,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获得新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时,我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知识,举出可用数字1表示的物体,学生抢着回答:“一棵树、一个人、一个苹果、一个梨、一本书、一条线段……”但“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学生却没有提到,我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还有别的东西可以用1来表示吗?”“一箱苹果”,终于有学生发言了。我问学生:“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同意,有的学生不同意。于是,我就让不同意的学生先发表意见。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因为箱子里有许多苹果”。我再给表示同意的同学反驳的机会:“我同意,我只看到一只箱子”。水到渠成,我肯定同意的看法。我说:“虽然箱子里有许多苹果,但这些苹果只用一个箱子装,所以可以用1表示这箱苹果。就像我们班,我们班是由一个一个学生组成的,但把这一个一个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就形成了一个班。”这样就比单纯说“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要容易理解多了。

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我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了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三、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对小学数学,在活学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都是这个道理。所以,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的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以9+3=12为例:

(1)A.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成10根小棒?B.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C.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A.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B.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C.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

课堂实践教学篇9

一、打上课预备铃时的教学组织

上课预备铃声响过,教师就应站在教室门口,如同演员登台前一般等待上课。这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准备,是“进入角色”的序曲,是情绪稳定的需要。教师站在门口准备上课的行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是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尽快做好工具准备的无言的组织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此时的神态要从容、镇定、热情而稍带严肃。可提醒某某学生将学具放在指定的课桌位置上。这种对学生的要求和检查,使学生感到教师要求的严肃性和一贯性。这既是习惯的培养,又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讲授前的教学组织

上课铃声响后,教师要以严肃、有神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们全部稳定下来后,要热情而严肃地走进教室。学生起立站定肃静之后,教师庄重地向学生还礼,且目视学生坐下。教师要以温和的态度、期待的目光“环视全班”。当学生坐稳并安静下来再开始讲课。虽然这个过程是短暂的,而且是在走“形式”,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组织教学中稳定学生心理的必要环节。是保持教室安静,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使学生精神集中上好课的必要保证和开端。

三、讲授

首先对同学提问或先为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提问,或以新颖、有趣的导言引入讲授新的课业内容。提问时问题明确,要事先准备好准确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讲授新课要先明确所讲授的课题、并板书出来。板书要注意安排好位置,字迹写得工整、美观。讲授时教态要从容,情绪要饱满,声音适中。教师的讲课情绪是组织教学的最好的手段。教师的饱满情绪会带动学生注意听讲的热情。教师讲课时要眼神扫视环顾全体学生。言语要规范、明白、流畅、生动、形象,声调要自然、富有节奏感,于重点、难点处精讲、讲透。声调也是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如在课堂上发现有精神不集中的学生,尽可能用暗示的方法,例如用特殊的语调、或语言的突然停顿、目光凝视、或向其移动身置的感方法,暗示其注意力集中。这样学生便会主动调整好精神状态。不可随意点名训斥挖苦,更不能用粉笔抛掷,这会有失教师行为美。

四、讲授技法时,要以熟练的演示予以配合

教师边讲边画,步骤要清晰,讲解要透彻。演示时教师自身不可挡住画面,可于黑板两边侧身演示,要讲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认真的观察。对重点、难点,要予以语言和动作上的提示,以便加深印象,要边演示边启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我在讲授与演示或组织教学中,在课前预计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出强烈的表现热情之后,并对作业提出明确要求。

五、控制有序的实践环节

此时,往往是课堂上出现骚动的一次高潮,对这一环节的把握极为重要,要估计到学生准备工作的时间,作好布置,加强组织,尽量缩短骚动时间,使他们尽快进入紧张的练习中。当学生全部稳定并进入练习时,教师开始巡视指导。

巡视辅导全班学生掌握工作步骤,使之有序地操作练习。进而巡视全班进行情况,指出共同性的问题,让全班停止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讲授或具体师范演示的同时及时发现正确作业,展示给全体学生看,以其作为学生作业的示范,引导全班作业有一个好的开始。

讲授、演示和辅导时,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它是教学的关键和主攻方向。尤其在技法课上,教师要紧紧地把握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他们的技能就有一个飞跃。

善于辅导,是体现美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六、课堂尾声

课堂实践教学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教学;对策

一、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教学现状及方向

(一)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大学在学习环境、学习模式等方面均不同于中学,大学英语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所需英语语法及句型等基本知识已于中学时期基本学习和巩固,但我国中学时期的英语教育工作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大多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十分低下,加之中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巨大差别,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逐渐懈怠英语学习,对英语教育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加之我国高校连年扩招,高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明显下滑,部分大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听、说、读、写都达不到要求,教学效率严重受到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影响,这种问题在大班英语教学中更为明显。

(二)实践教学优越性和可行性

实践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应用实际的结合,从实际课堂教学主体、教学模式、教学情境及主要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新时期的英语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有很高的契合度,是帮助英语教学实现新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随着学科及专业的相互交叉渗透,实践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寻求更加科学、合适的教学内容衔接和柔性转化,帮助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实现英语素质和职业双向教育和培养。

二、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大学英语的课堂实践性教学实施之前需要充足的教学项目准备工作,为之后的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照既定的教学方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践平台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切实提升课堂实践教学效率。

(一)实践教学主体和主要方式的确定

将学生作为教学体系的中心点,确定学生绝对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确立学生个人实践和展示教学实践法、团队实践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和途径,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创新性的思考,充分尊重学生在英语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方面,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环节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和考核体制。

(二)实践平台的建立

课堂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主要从阅读、对话、反馈等教学平台着手。构建自主、宽松的阅读实践平台,将学生看做英语阅读知识的自主构建者,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和思考中的自主地位,教师仅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者地作用,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自主形成阅读思维及构建英语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独有的知识背景;师生对话平台是贯穿整个课堂时间教学的重要工具,平台建设中有效引入讲授教学之外的对话教学、交流活动,使讲授、对话、提问、交流有效衔接,进而建立起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对话平台,在这样的对话平台之上进行清晰的学习策略培训,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进行学习,并实践不同的学习策略,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三)项目组织与考评

教师应依照既定的实践项目为学生解释和讲解实践项目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实践所需工具和资料等基础性因素,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实践项目的目标和主要要求。待学生明确实际教学实践状况之后,组织安排好的任务小组和监督小组商定具体实施和考核规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任务。

三、总结

实践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应用实际的结合,从实际课堂教学主体、教学模式、教学情境及主要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新时期的英语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有很高的契合度,是帮助英语教学实现新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大学英语的课堂实践性教学实施之前需要充足的教学项目准备工作,为之后的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照既定的教学方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践平台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切实提升课堂实践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一鸣.谈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5):55—56

[2]徐亚辉.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考——创设英语教学实践模拟课[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1):116—118

[3]刘寅齐,董保华.回顾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历程,探索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2(2):72—80.

[4]崔童鹿.先做”人”后做”事”——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浅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89—90

[5]孙蓝,陈纪梁,莫青杨等.加强英语实践教学提升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语语言实践中心建设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 (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