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小故事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4:10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74-01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展趣味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且有效途径。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做了分析,并总结了几点实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分析

所谓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指的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小学数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特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小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数学知识的教学。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枯燥性的学科,不像语文等学科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在小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枯燥的数字加字母,抽象的概念加定理。这对于天性活泼好动,喜爱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强、趣味不足,学生视数学学习为繁重枯燥的任务,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而将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化,首先,让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学生的故事、游戏需要,又可很好的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小学生因为好奇心重,所以其思维也比较活跃,这时期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幻想,将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有效的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策略

1、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开展趣味教学

众所周知,故事有着动人的情节、可爱的人物、鲜明的形象,每一个学生从小都喜欢听故事,每一个人从出生到开始懂话,所听最多的就是父母讲的各种故事。可以说故事伴随我们一生,包括成年人在内,对听故事也是很感兴趣的。把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使之发挥出趣味性,实现趣味教学,是小学数学实现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将故事有效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讲故事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对学生思想认识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创设和收集各种各样的故事,积极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故事情境,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深奥难学的主观认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2、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开展趣味教学

能吸引小学生的,除了故事之外,就非游戏莫属了,研究表明,游戏是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很多小学生都无法抗拒游戏的吸引力,在玩游戏时,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能。因而,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便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师在实施趣味教学法时,还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来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在讲授“元、角、分”的内容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对三者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日用品并标价,然后通过模拟购买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通过学生实际的操作体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学生有充分的生活体验,明白学有所用,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有着好奇之心、爱美之心,疑问之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观察生活,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积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充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可用性和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顺应了小学生的天性,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总结,加强实践与探索,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成为小学生所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5-02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显著的是教学内容沉闷死板,小学生普遍缺乏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趣味化”的教学策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数学教材,并合理融入趣味元素,从而让趣味化教学引领数学课堂走向高效。

一、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是小学生比较害怕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按照数学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那么小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而故事具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远远高于数学课程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将故事和数学课程内容相结合,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小学生眼球,以故事为引导带领小学生进入数学学习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学生所熟知的《西游记》的故事进行导入。教师在一上课先不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可以以闲聊的态度和学生谈起《西游记》的故事,可以询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学生一般都会回答看过。教师再接着询问“一般孙悟空在出门化缘的时候,怎么保护师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答出,孙悟空一般是用金箍棒在唐僧周围画一个圆。在给出这个答案后,教师可以打开数学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孙悟空为唐僧画出圆的图片,并且询问学生唐僧在多大的范围内活动是安全的。这样小学生随着故事的引导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圆的面积的学习讨论中。利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够让小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升起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这有助于整节数学课程的开展。

二、游戏纳入教学,丰富数学课堂内容

谈及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为有趣,最具有吸引力的莫过于游戏了。如果让一个小学生在游戏和数学学者之间进行选择,小学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行游戏。既然游戏对于小学生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教师不妨顺应学生的天性,将数学教学同游戏相结合,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将游戏纳入数学课堂能够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通关游戏,将1-9的乘法口诀设为九个级别,学生从第一级即1的乘法开始答题升级,如果答对升到第二级,答错就仍然退回第一级,如此类推。为了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不妨将学生分组竞争,并在通关游戏中加入“抢答”环节,营造竞争氛围。“抢答”设置在最后,答对分数翻倍,答错扣除一定的分数,但“抢答”的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不断的前进后退的通关过程中,不断的重复乘法口诀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内容。尤其是增加了“抢答”环节,每一小组都集中精神,参与抢答,争取小组胜出。类似这样的通关竞技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会使得学生将数学课程想象为一个需要打败的对手,不断的对其发出挑战,并且不胜出决不放弃。在这样的充满斗志的数学竞技游戏中,小学生会发现数学课程进行的很快,看似复杂的数学难题在自己通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解决了,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开展趣味实践,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事实上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存在于教材中,也存在于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教学实践,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并安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站定,然后教师开始从中间的一个学生开始发问,问他的前后左右各自站着哪位同学。紧接着,教师再安排学生左转和右转等,再重新发问,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各个位置。除此之外,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教学时,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一男一女的分隔开站好,点出其中一名学生,询问排队的规律是什么。又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数学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想要的图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不同的数学图形。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数学课程,合理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改变以往刻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数学课程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因素,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实施趣味化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注重趣味活动与数学学习的相关性,从而避免出现“玩”而无收获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三中.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5(02).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3

一、故事导入,激发课堂趣味性

学生在平时最喜欢的就是令他们津津乐道、带给他们无数欢乐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这些故事会牢牢地盘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这些是他们的兴奋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因此我在教学“时、分、秒”时,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乌龟和小白兔又要进行比赛了,猜猜看,这回谁能赢呢?”教师生动地讲述,加之动画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了生动有趣的童话世界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而配以生动的讲解、美妙的音乐;时而配以优美的动画,多彩的描绘,为学生自由地表达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变换的趣味性情境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参与的快乐。

又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子来到果园,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呢?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子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现在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

(3)小猴子没吃够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

(4)小猴子忍不住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又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

这样,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孩子们在故事中学到了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并且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设置悬念,增强课堂趣味性

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个小朋友,他到2012年才过他的第三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12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小朋友为什么只过3个生日的原因时,教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课堂的趣味性大增,学生也急切地想第一时间了解原因,这样就使学生带着迫切的学习愿望随教师进入到了下面的新知识学习中。

三、引进生活,“趣味”中激情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们说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知识。学生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充满趣味,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录像,出示了4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73、9.91、9.94、9.82、9.85。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谈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该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4是最高分,9.73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到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愉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的研究。

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我为学生展示手指、马路边、植树、路灯、楼梯栏杆等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很有趣,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我还请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四、创设游戏情境,愉快学习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中采用游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者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充满快乐趣味的高潮环节。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主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动中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学生在买卖交易的过程中,掌握了“元、角、分”的互换。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统计输赢的情况。知识就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得以巩固,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4

一、在故事中学习

故事有着动人的情节、可爱的人物、鲜明的形象,这些都足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的最佳状态中来进入新知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使整个课堂教学趣味横生,教学氛围轻松愉悦,能够带给学生身心愉悦之感,学生自然会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情绪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没有任何的负担,自然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收集各种数学趣味故事,同时还要学会自主创编故事,以人物、情节来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丰富起来,让其有血有肉,这样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深奥难学的主观认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枯燥单调的教学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字的认识时,我让一个个数字披上华丽的外衣,用小学生所熟悉的动画人物,如喜羊羊、海绵宝宝、熊大、熊二等来为学生创编动画故事。这样的故事设计使得学生认为这不是在学习枯燥的数学,而是在听一个个的趣味故事。他们参与的热情高涨,也积极而踊跃地参与到了故事的创编、讲述与表演中来。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洋溢着学生的欢歌笑语,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知识上来,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二、在操作中学习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上如果要学生一节课都保持静坐的姿势,学生恐怕很难保持,相反如果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动手操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学生可以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思维状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也正是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开辟全新的学习平台,解放学生的双手,释放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做中求知,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图形的旋转与变换,这部分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如果只是凭教师的讲解以及有限的模型展示与多媒体展示,学生所获取的只是间接的经验,印象不深刻、记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灵活。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动手中来观察、思考、总结与归纳,这样所获取的知识来自于学生的直接操作,实现了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是在学生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操作这一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了创新与思维的全面提高。

三、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的主动性。将游戏机制引入课堂教学,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为此,我们要在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趣味性游戏来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求知,在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之感,这不仅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学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展开一场激烈的比赛,由双方互相出数字来让对方判断能否被3整除。听说要与教师一起来玩游戏,学生摩拳擦掌,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都有必胜的把握。但是随着游戏的推进,学生发现,对于较大的数字,教师仍然可以快且准地进行判定,而他们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计算,而且还一定准确。这样在愉悦的游戏中学生对教师如何来进行判断的,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产生了好奇。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新知的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16

在新时代的教学环境下,“趣味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这种以学生本位理念为前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学科而言,其单一的数字和概念知识显得相对枯燥,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这便要求相关教师对“兴趣教学”这种模式加以充分的利用。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结合相关的游戏和故事化元素、借助相关的儿歌口诀等层面出发,对小学数学中的“趣味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注重情景教学,结合课堂实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课堂情景,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动手实践,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趣味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

(一)创建情景教学课堂

情景教学,即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有很多“现成”的情景可供教师发挥和利用。比如,在向低年级学生讲述“基数”和“序数”概念时,可以借助班级学生的座位顺序进行阐述:“大家看我们班上的第一排,一共坐了6位同学,这里的‘6’就属于‘基数’;大家现在从左往右数,第6位同学是小明,从右往左数,第6位又变成了小红,这里的‘6’就是‘序数’,它跟我们刚才所说的总共‘6’个人是不同的,它可以指代不同场景下不一样的东西。”这种从学生身边入手的情景教学法,可以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操作实践更是有着独特的热情。对于学生的这一特质,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抑制,而是可以顺势利用。比如,在阐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之前,可以让学生画出三角形,想办法测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有的同学借助量角器测量出了正确的内角和;也有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并拼接在了一条直线上,间接地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通过这一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拓展了学生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出课桌或教室面积、统计小组成员的身高等。使学生在趣味化的动手环节中提升学习能力。

二、开展数学游戏,引进故事化元素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不论是对于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相关的游戏或者故事化元素,能使得教师的课程讲述更具有吸引力。

(一)数学游戏的适当开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度地引进一些数学游戏,使得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发挥利用。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小组之间展开绘图竞赛:告诉学生一个圆形的周长,请各个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绘制出相应的圆形。这便要求学生依据已知的圆形周长,计算出圆形半径,进而借助圆规等工具绘制出图形。这种简易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小组成员的计算速度、绘图能力和组员协作能力进行锻炼,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为课堂添加故事化元素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相关的数学故事,或者是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调动学生兴趣。一方面,一些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面对“1+2+3+4+……+97+98+99+100=?”一题,童年时期的数学家高斯运用自己独创的“高斯速算”,几分钟之内得出了“5050”的答案。教师向学生讲述这一故事,便是为学生设置了悬念:什么是“高斯速算”?这种方法如何能快速地将这道题解开?进而可为学生公布“谜底”,拓展学生思维。

另一方面,教师可采取故事化的表达,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比如,本人曾听一位教师这样向学生讲述“读数”的知识:唐僧对几个徒弟说:“徒儿们,为师写几个数字,你们谁读对了,为师就把真经传给谁。”唐僧随即写出数字“12345”,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一二三四五’!”唐僧摇了摇头说:“八戒,你这样读是得不到正确的。多位数的读法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这个应该读作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如此一来,这位教师便借助故事化的表达,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之中开始引进“读数”的规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善用口诀儿歌,帮助记忆理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无疑是一门冗杂而具有难度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应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愉悦而高效的理解记忆。

比如,关于四舍五入的口诀“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此外,还有关于“年月日”的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等等,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的“顺口溜”,教师皆可加以编排和利用。

四、借助信息技术,擅用教学工具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知识的呈现更具感染力,同时,相关教学工具的使用,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兴趣。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6

兴趣并不属于人的智力范畴,但兴趣却是带动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关键。若仍然以“师云亦云”的教师模式,让课堂成为教师“主战场”,那么这无疑剥夺了学生享受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更加谈不上体会数学所带来的成功和趣味,当然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趣味故事作为引导,结合学生对神奇童话故事的向往和热爱,通过师生编、讲、听,来带动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到设想的情境氛围中,实现数学教学模式活化。

例如:在学习“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时,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乘除法这一概念非常抽象,笔者通过引入“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有一天天宫来了4个美猴王,它们都想吃到桃子,而王母娘娘的桃子有30个,要如何分配才能够使每一个美猴王都能够公平地吃到桃子呢?若有5个美猴王,但桃子只有20个,又该如何分配呢?故事中的美猴王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学生们对孙悟空这一形象非常深刻,且能够产生共鸣,公平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视的一点,通过这样的故事,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被充分地带动了起来,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推进课堂时,笔者也不拘泥于形势,让学生们能够发挥想象,打开思维,大胆思考。

2趣味游戏,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皮亚杰对儿童教育进行了精辟的总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鼓励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关键。低年级学生没有谁是不喜爱游戏的,而通过游戏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并逐渐形成数学意识,真正做到摆脱数学概念学习,让数学活起来、动起来,学生对数学的概念也越来越直观形象。特别是针对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掌握不牢靠,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通过趣味游戏则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直观感受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容易感受,在亲身体验中轻轻松松地领悟知识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笔者在巩固知识的阶段,以“比一比谁摘的梨子最多”小组比赛形式来开展教学,首先在黑板上画上一颗大梨树,并在梨树上挂满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梨子”,每个梨子背后都有不同的加减公式。游戏规则:算式得数与篮子例的号数相同,那个小组摘得最多最快就获得冠军称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在一片笑声中投入到了紧张的比赛中。以竞赛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自动自发地调动思维,不仅在学生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意识,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调动。

3趣味儿歌,展现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低年级小学生的记忆力非常差,教师可将一些较难记忆的知识点,以一定的规律编成口诀和顺口溜等,这不仅能够使课堂充满生趣,同时还能够解决学生难记难背的问题,并可以作为每次上课的开课歌曲,时常拿出来背一背、记一记,自然而言学生就将这些知识点记住了。例如:在学习“小时、分”时,笔者为学生整理出这样一个口诀:

小朋友,要记住,钟面数字12个。

两数之间有5格,一圈共有60格。

时针走一字是1小时,分针走一格是1分钟。

1小时等于60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7

数学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进行着各种互动实践活动,他们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着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探究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乐于学习数学,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增加课堂引入的趣味性

课堂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认知失调的第一步。通过增加课堂引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1.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以其生动性、有趣性吸引学生,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引入故事,能激趣导入,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故事情境中。例如,在一年级第五单元“认数(一)”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1-5,可以通过讲学生爱听的“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景的引导下,通过小猫钓到几条鱼来认识数字;这样,教师趁此机会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数自己身边的东西,如数一数铅笔、橡皮、笤帚等,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

2.借助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以其生动的画面及音像,给学生带来了重要的感知,能最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课堂。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对这一概念难以理解,教师事先就觉得在导入时难以下手,平常的教具也难以体现趣味性。这时,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花瓶从中间分开是不是对称的过程,这样可以通过多媒体轻松实现,既激发了学生想象,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轻松导入新课,让教学变得更为顺畅。

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学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学能否在有趣、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展,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

1.善用直观教法增趣

不得不提的是现代教学忽视了简单教具的使用和创新,很多教师以为现代教学就是要利用多媒体,其实不然。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简单的直观教具既可起到引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实物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第七单元“角”的相关知识时,我首先通过现有的三角板让学生认识角,让学生有一个概念的确认,接着我用纸教学生折叠图形,帮助学生认识角,这样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叠成了三角形,有的叠成了四角形,还有直角形的,还有帽子等,经过简单的教具创新和改变,吸引了学生,强化了教学过程,训练了学生思维,这样既有趣又有效。

2.借用游戏法增趣

游戏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一项活动,也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游戏引入课堂融入课堂是教学的一大创举。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既能让学生兴趣倍增,又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学习更主动。

例如,老师教学“认识分数”时,由于学生之前虽已初步接触分数,但对单位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时简单的讲解效果一定不大,教师可以抽出12名学生,如果将12名学生看着一个整体“1”,让学生再将12名学生抽出3人组成一个小组,看看这个小组是原来的几分之几,1/4,同样抽出4人,是1/3,抽出6人,是1/2……这样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设疑法增趣

教师应该从学生充满奇心、乐于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出发,设置疑问,让教学过程留有一定的悬念,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设问的方式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在五年级认识“圆”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最容易忽视的问题,首先让学生找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圆形的,学生列举太阳、圆形的盘子,还有学生列举汽车的轮子,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汽车或者自行车的轮子不是圆的会怎么样?为什么要选择圆形而不是多边形或者椭圆形等作为它们的轮子?这时学生就会开始动脑筋思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设疑,让学生思考圆,认识圆,这样学生的认识会更深刻,理解会更透彻。

三、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

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知识,记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倡导课堂练习向“量少质优”方向发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让练习更加有趣,能让学生在愉快中练习、学习。

例如,学习了五年级“负数”知识后,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道计算题:我们班的小明同学这个月的零花钱30元,记作+30元,而小明预算购买文具及书籍要花去40元,小明用-10元表示,则-10元表示是什么呢?这样具有生活气息的试题学生可以和家长交流,也可以同学间交流,更加的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洁.增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教师,2014,22.

[2]周玉荣.漫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4.2,35.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8

[关键词]数学绘本;趣味盎然;思维;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240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绘本由国外引入,逐渐为儿童所喜爱,所以很多家长选择数学绘本作为孩子数学学习的启蒙读物。同时,数学绘本也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用,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载体、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材,数学绘本充满童趣,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青睐。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绘本的一些体会。

一、数学绘本让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

低年段学生识字不多,面对文字较多的数学教材总显得有些不耐烦,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数学绘本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数学绘本阅读与数学学习活动相结合,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明显得到增强,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三只小猪》这一数学绘本,故事内容如下:“一天,猪妈妈对三只小猪说:‘你们长大了,该建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可是最近村里来了只大灰狼,为了防御大灰狼,你们必须得到一件宝物――七巧板。’在经过重重困难后,三只小猪终于拿到了宝物,也建好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回大灰狼真的来了,三只小猪每回陷入困境都积极开动脑筋,通过七巧板拼出各种物品和武器,解救了自己。”《三只小猪》的故事简单且充满挑战性,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始终趣味盎然地主动探索和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如果教师仅仅拿起课本照本宣科,学生会在课堂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进而产生畏难情绪。通过数学绘本,学生不仅愿意把原本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还愿意进行二次分类,把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斯图尔特・J.墨菲是国际知名儿童数学绘本丛书《Math Start数学启蒙》的作者,他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这说明数学绘本中的图画和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主动地、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

二、数学绘本让学生的思维火花持续迸发

现在使用的小学数学课本,无论哪一种版本的教材,里面的学习素材、主题图等都比过去丰富了许多,但由于编者所处的地域、自身的生活喜好和经历等因素,所呈现的学习素材、主题图、问题情境、例题等难免存在学生不适应的现象,所呈现的教学资源也难免出现单一、连续性不强或远x学生生活实际等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数学绘本,设计一环扣一环的童话故事及故事中儿童喜爱的小卡通形象,却让所有的学生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数学绘本中设计的故事和数学元素这两条主线交融并进,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不断迸发,蕴含在绘本中的数学知识持续、反复地作用于学生的大脑,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例如,《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一数学绘本,讲述勇敢的公主在拯救王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因为要想拯救出王子,就要想办法找到魔女之城的钥匙。在这个过程中,公主要经历一系列关卡,如要找出果树林里那棵规定的树、要选择该走的那条路、要给巨人有规律地涂脚趾甲、要修好桥才能过河……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也随着公主一起热情高涨地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攻克难关。如在找开门的钥匙时,发现果树呈现“苹果树、苹果树、梨树”的规律;在找路时,发现路呈现“粉色、蓝色、白色”的规律;在给巨人涂脚趾甲时,发现要按“红、黄、黑”的规律涂色;修桥时,发现要按“星星、月亮、云朵”的排序修好过河的桥……随着情节的展开,不断强化学生对规律的感知,使学生不仅仅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排序,懂得排序能让事物变得有规律,体现规律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始至终都沉浸在思考的快乐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又如,《让谁先吃呢》这一数学绘本讲述了一个关于动物们非常有趣的故事:“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先吃到又香又甜的大桃子,于是发生了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动物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进行比赛,谁在比赛中得到第一名,谁就先吃桃子。于是,动物们都想到用自己的优势和别人比较的办法,如依次比个子高矮、比嘴巴大小、比耳朵长短、比体重的轻重等。最后,竟然是一直排在倒数第一名的毛毛虫先吃到了桃子。”在这一数学绘本中,学生在动物之间不同项目的比较中感受“比较”的知识,理解了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的含义,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数学绘本具有故事性,故事在发生、发展,蕴含其中的数学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更丰富、更完整。

三、数学绘本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人文滋养

数学绘本不仅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蕴含一个个真、善、美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净化心灵,得到人文滋养。例如,《小猫托托买鱼记》是一本充满温情的数学绘本:“猫爸爸开了间卖鱼店,每过一段时间都要早早地去城里进货。一天,托托和他的爸爸来到港口,却没有看见卖秋刀鱼和金枪鱼的船。一位港口的小贩告诉他们:‘秋刀鱼船是2号进港口,以后每2天进港一次。’小贩还说:‘金枪鱼船是3号才进港口,每3天进港一次。’于是,托托和他的爸爸只好先回家了。小猫托托为了减轻猫爸爸进货的负担,在日历中排规律,找出进城买鱼的日期,并发现日历中有趣的倍数规律。”这个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传递倍数的知识,同时在学生心里埋下了“孝”的种子。

又如,数学绘本《最小的风妖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村子叫清风村,村里住着许多善良的风妖精。这一天,清风村的村民去郊游,没有受到邀请的风妖精明明很不高兴,把大家的郊游搞砸了。妈妈为了惩罚明明,让她整理并算出物品(娃娃、洗衣服、刷盘子和碗)的数量。”故事中的数学元素是数的运算以及两位数的组成,明明在整理和算出物品数量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了田鼠兄弟、獾兄弟、兔子一家的帮助。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错了事要受到惩罚,得到帮助要懂得感谢。

再如,《最佳守卫》这一数学绘本讲述了森林里山羊村选守卫的故事:“为了选出这名守卫,山羊公公要选手们进行三轮比赛,即比身高、比力气、比灵活性,三轮比赛后剩下了三个动物。山羊公公让这三个动物各任‘临时守卫’一天,最后小羊们根据它们的表现,投票选出最佳守卫。”这个故事中蕴含了观察、比较、记录、统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一名优秀的守卫不仅要思维灵活、身材高大、力大无比,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81-01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因而奠定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进行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学会利用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引导小学生从枯燥而抽象的数学知识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新课程要求,实施趣味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味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基本前提,实际上,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实施趣味教学,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让课堂成为教师的主宰,那么既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也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用趣味故事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故事情境中集中注意力,实现趣味教学的目标。例如,有位将军不相信一休很聪明,就决定考验他。将军府的一位妇人对一休说:“将军昨晚招待客人时客多碗少,因而客人们除饭碗是每人一个外,菜碗和汤碗都是共用的,菜碗两人一个,汤碗三人一个,一共用了220个碗。怎么计算来了多少客人?”聪明的一休说:“一共是120位客人。计算方法是:饭碗是每人1个,菜碗是2人1个,汤碗是3人1个,也就是说1人用1个饭碗,1/2个菜碗,1/3个汤碗,合起来1个人用的碗数就是1+1/2+1/3=11/6(个)。因为总共用了220个碗,每个人用了11/6个碗,所以客人就是:220÷11/6=120(位)。以故事的方式和学生探讨数学使之,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故事情节,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课堂上有着各自的意义,但归根结底,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刺激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二、以趣味游戏培养数学意识

在趣味游戏中进行教学能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游戏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思维,寓教于乐的数学教学方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实施已经很多年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数学意识是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十分喜爱的活动,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他们不再受到枯燥的数学概念的困扰。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课堂就应该带有趣味性。特别是在有些难度较高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数学游戏,把要学习的知识转化为游戏内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近距离地感受数学知识体验,在氛围轻松的数学趣味游戏中有效领悟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学习中,教师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说:“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教师由此引入学习知识,让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并让他们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为何可以看到长方体的一面或者两面,最多三面,这些面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之后选择小组代表来回答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具有竞赛性的趣味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还能促使他们更投入地融入教师的教学引导中,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这种具有趣味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体验中被充分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了解如何学习数学,在和谐、欢快的课堂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意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随时组织一些简易的数学游戏,如算术比拼、知识竞赛等。通过趣味学习,学生还能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学习乐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数学趣味比赛时,应多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游戏,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更加热闹,更加有趣。

三、以动画情境实施课堂教学

和语文课不同,数学课既要有趣,又要有味:“味”是针对学科特点而言的,“趣”是针对儿童特点而言的。要有“味”就必须理解数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要有“趣”就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儿童具体形象的心理特点之间架设桥梁。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只有当数学味与儿童的兴趣之间达成和谐,才能有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实来看,仅仅根据课本上的插图或者对话来实施教学,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也比较差。教师应该善于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课堂教学策略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出有趣、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堂,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给学生进行演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各自拿着一块长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玩具,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玩具面积大,那么谁的玩具面积大一些呢?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积极解决问题,交流思路。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先对两个玩具的面积进行计算,之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此时,教师再一次提问:大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应该如何计算呢?然后让学生通过剪、拼、移、想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以思维引导的方式开启学生的智力思维,并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情境氛围,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在相互的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动画情境教学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动手,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将兴趣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向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小学生比较贪玩好动,课堂上也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要注重以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将趣味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真正受益,为他们的快乐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梅.运用趣味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9).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小学语文拓展课是一门多彩的语文校本课程,起到了延伸基础学科、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技能的作用,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型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2.注重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尝试问题的解决。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3.鼓励探究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和体验性,由质疑而探究,由自学加请教,由尝试加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突出生动愉悦。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和精神充实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身心和谐的美感和愉悦。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使他们对语文拓展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途径

小学语文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开设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拓展课,是延伸语文学科、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技能的重要方式。我校通过近两年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拓展课实施的途径。

途径一:开设听讲故事、经典朗诵、演讲等拓展课,提高学生听、说、写、评的能力。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适合低段小朋友听。听讲故事拓展课可以采取先听再讲的操作模式,程序是:第一阶段,先让学生观看小故事视频或听老师讲故事,再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或谈谈听故事的感受;第二阶段,学生自己准备小故事,在拓展课上轮流讲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样由易到难,锻炼了学生听、说、评的能力。为了加强拓展课实施的成效,可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小小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一分钟演讲比赛,等等。

途径二:开设课外阅读班,倡导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著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只有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越浓,阅读的书籍越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越高,语文素养也就自然更好。“阅读”拓展课开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做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语文能力提高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运用。其二是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告诉学生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著等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提醒学生可从多种途径去阅读这些好书。其三是做好怎样读书的指导工作,如进行“采蜜卡”的使用指导。其四是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如组织“推荐我的一本好书”、写读后感、讲我看到的最感人的故事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自觉地看书。其五是提醒学生读书时注意“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不要强调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

途径三:巧设趣味语文拓展课,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语文、自觉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趣味语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趣味性。趣味语文拓展课把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和一些趣味性很强的内容结合起来,强调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典型性,并且把一些单调的语文训练和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语文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趣味语文拓展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拓展课程之一,它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快乐童谣、猜谜语、绕口令、趣味汉字、趣味作文、汉字书写比赛、古诗趣读、有趣的对联、有趣的标点、成语接龙、诗人趣事、智力集训,等等。各年段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趣味语文进行教学。

三、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