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2:42

小班音乐游戏

小班音乐游戏篇1

在讲故事时间,孩子们总爱异口同声的要求老师讲小兔乖乖,仿佛故事有着某种魔力一样,让孩子们百听不厌。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孩子们的表情也随着变化,如讲到大灰狼的时候,孩子们一脸的苦大仇深;讲到兔妈妈回来时,孩子们的欢呼雀跃;感情丰富表现淋漓尽至。

基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对故事中不同角色情感上的共鸣,我想结合一定的背景音乐,引导孩子们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节音乐活动在幼儿熟悉故事和歌曲《小兔乖乖》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听辨不同风格的音乐及不同音色的乐器。由简至难,由配合音乐表演到加入乐器为角色来配乐。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达到使幼儿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感和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感受力的目标:感受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2.发展幼儿音乐技能的目标: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发展幼儿社会情感的目标: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感,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感受两段不同音乐的风格。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熟悉小兔乖乖的歌曲,熟悉故事《小兔乖乖》。

教具准备:课件,大灰狼、小兔和兔妈妈的头饰。道具:小兔的家,大树,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和谁?(课件一:兔妈妈和小兔)它们在干什么?(课件二:一起做游戏)“小兔和妈妈在一起的时侯感觉怎么样?”(开心、快乐,很幸福)

师:“看看这是谁?(课件三:趴在大树后的大灰狼)师:“小兔能给大灰狼开门吗?”

师小结:对,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谁来也不开。

师:“看,谁回来了?”(课件四:兔妈妈拎着篮子回来了)

2.引导幼儿演唱歌曲《小兔乖乖》。

师:“兔妈妈给小兔子唱歌了,怎么唱的?”师带幼儿一起演唱。“妈妈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温柔的、好听的,优美的)“小兔听到妈妈的声音,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喜悦)小兔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师带幼儿一起演唱。

“大灰狼唱歌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粗粗的,沙哑的,很难听)带幼儿一起学学大灰狼演唱。

“小兔听到是大灰狼,心情会怎么样?”(难受,不高兴,讨厌)

“小兔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师带幼儿演唱。

3.听辨练习:请幼儿来听两段音乐,辨别兔妈妈回来的音乐和大灰狼来的音乐。

曲一:“大灰狼”来时的音乐

1= C 2/4

1 1—5 5—1 5—1 - —3 3—1 1—2 3—1 -

曲二:“兔妈妈”回家时的音乐

1= F 2/4

1 3 1 3—5 5 5—1 3 1 3—2 2 2—3 1 3 1—5 6 5—

6 5 3 1—2 3 1 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兔妈妈回来了还是大灰狼来了?”

师:“兔妈妈回来了,兔妈妈唱……;大灰狼来了,怎么唱……”

4.幼儿带头饰分角色来进行演唱。

将小兔,兔妈妈,大灰狼的头饰散放在活动室四周,便于幼儿随意取戴。

师布置好情景:小兔的家,大树,请幼儿自由来扮演小兔,兔妈妈和大灰狼并戴上头饰,找到相应的位置,听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师弹奏背景音乐,请幼儿仔细听,是谁的音乐,谁就出来唱歌。

(在幼儿熟悉游戏过程之后,引导幼儿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幼儿自由找其他的伙伴来交换头饰互换角色表演。)

5.引导幼儿进行配乐。

(1)准备摇铃和圆舞板、手鼓幼儿听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能发出声音的小乐器,请小朋友去找一找,玩一玩。”(将摇铃和圆舞板、手鼓散放在活动四周,幼儿自由拿取。)

出示乐器的标记,幼儿认识。

引导幼儿找乐器标记来站队。

(2)引导幼儿用乐器来表现小兔、兔妈妈和大灰狼。

师:小朋友说说小兔会喜欢哪种乐器?小兔妈妈会喜欢哪种乐器?大灰狼呢?

按照幼儿的意见组织幼儿练习为角色伴奏。

5.幼儿进行分组角色扮演师指挥。

一组:大灰狼:师弹背景音乐,大灰狼出场。大灰狼敲打乐器边唱歌。

二组:兔妈妈:师弹背景音乐,兔妈妈出场。兔妈妈边敲打乐器,边唱歌。

三组:小兔边敲打乐器,边唱歌。

幼儿活动一次后,引导幼儿自己去找同伴互换乐器继续进行伴奏活动。

6.听音乐,送乐器。

听到小兔妈妈的音乐,扮演兔妈妈的宝宝送乐器;听到大灰狼的音乐,扮演大灰狼的幼儿送乐器;最后小兔来送乐器。

三、结束活动。

同事评:(音乐本身就传递着着许许多多、妙不可言的美妙信号,或高兴或忧伤,可尽情的发挥和想象。对音乐,孩子们有着自己最最独特的感受,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孩子的想象就会插上翅膀,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在这节音乐游戏中,孩子们很容易就从师的琴声中分辨出了那段音乐是表现大灰狼的,哪段音乐是表现兔妈妈的音乐,有的孩子能说出这两段音乐给他们的不同感受,一段很低,心情很好;一段让人很高兴。还有的幼儿虽然说不出来,但动作已经区别开来了。一段孩子表现愁眉苦脸的,还使劲的跺脚,一段孩子高兴的拍手。

这节活动在开始部分,分别给幼儿播放兔妈妈和小兔在一起的画面;大灰狼的画面,调动起幼儿情绪情感上的经验,让幼儿表达和妈妈在一起的感受,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基本过程分为三步:

1.通过复习歌曲,引导幼儿进行分角色来演唱。

2.听辨表现兔妈妈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引导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的体验,区分表现兔妈妈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紧接着进行动态的角色扮演游戏,巩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小班音乐游戏篇2

一、游戏环境,让孩子感受温馨

小班孩子刚入园,情绪不稳定,对同伴、老师也不熟悉,不善于表达交流,营造宽松亲切的游戏氛围是缓解孩子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安”才能“静”,“静”才能“和”。在选择音乐游戏时,力求孩子熟悉理解、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使孩子能在游戏中交流表达,缓解情绪,了解同伴。开始时,孩子们都爱独自坐着,看老师或者同伴表演,个别孩子还轻轻哭泣。我也不制止,就安排了音乐游戏《大拇哥》,每当孩子伸出大拇指跟着做时,就热烈地夸奖孩子,奖励孩子大拇哥。在老师的诱导下,有些孩子也伸出了大拇指跟着做了,哭泣的孩子停止了抽泣,静静地看着老师和同伴表演……孩子逐渐熟悉游戏并且愿意表演的时候,我改编了游戏,让孩子和老师积极互动,如:“××,×××,你在哪里?”被叫到的孩子就要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当然,开始时,我也非常注意互动的对象,请那些活泼愿意交往的孩子和老师游戏,给同伴做示范,逐渐地面向全体,有趣的活动、宽松的氛围,渐渐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参与游戏的热情逐渐高涨,他们也慢慢了解了同伴和老师,不再排斥幼儿园了。

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知识面越来越广,表演欲望越来越强,也更善于去模仿了。他们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音乐游戏中,也完完全全地爱上了音乐游戏。

二、游戏规则,让孩子懂得遵守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家里大人宠爱的多,没有规则意识。你看,活动时随便脱鞋袜,拿同伴的餐点吃,乱扔积木……班级一片乱糟糟、闹哄哄的景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集体中,规则是良好集体生活的保证,孩子必须懂得什么事情不能做,该怎样做。游戏给孩子搭建了一个实现自我约束的平台。要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必须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例如:当很多孩子围成圈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宝宝看到有人突然站起来,他可能也会站不住跟着跑,但是这时候的宝宝根本不懂只有被丢手绢的人才能站起来跑着追另一个,而其他人应该保持不动的,相信经过几次的观看模拟,孩子会慢慢懂得游戏的规则,这时候可以让他加入到游戏中;对于抢椅子的活动,很多才进幼儿园的3岁左右的小宝宝经常会为抢不到椅子而大哭一场,认为是别人欺负他,把椅子抢去故意不给他坐。孩子只要多看几遍这类游戏,就会掌握游戏规则并慢慢融入到这类音乐游戏中去。

三、游戏互动,让孩子学会交往

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不会交往,不会交流,常表现出独自游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班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亲切地握手,友好地拥抱,在音乐结束后,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和一位小朋友做示范,让幼儿模仿。善于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音乐游戏中更多地采用了模仿,模仿动物的动态,模仿成人的动作等等,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主动地与同伴共同合作游戏。

小班音乐游戏篇3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22―01

小班幼儿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小班幼儿音乐教育完成其教学目标。幼儿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无法很认真地上音乐课。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学生对音乐教育的主动性,可以积极地参与到特定的活动当中。本文主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游戏活动来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率。

一、音乐游戏所采用的音乐背景要有利于记忆

音乐游戏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利用一些音乐作为伴奏。但是小班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为了使音乐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尽量要选择那些类似于歌谣和歌词的曲子,这样一来,幼儿才可以快速记忆。

例如,经典儿歌《小白兔》,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来做具体的动作,歌词中这样唱“小白兔,白又白,两支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样的歌词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对于动作要领幼儿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在《小小玩具兵》这个音乐当中,只有音乐旋律没有歌词,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身旁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要作为“指挥官”发号时令,在具体的音乐带动下,学生就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将音乐旋律进行记忆。但是教师在选择具体乐曲的时候,最好还是选择有简单歌词的乐曲,只要教师稍微指引,学生就可以自主完成游戏内容。

二、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运用游戏化的语言

幼儿阶段的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采用批评的方式,更多地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融入到这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多采用游戏化的语言,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有趣的游戏环境当中,开始学习音乐。教师在运用游戏化语言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时机性和形式性,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充分地考虑进去,要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将音乐良好地进行掌握。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具体情操,学生普遍都喜欢玩游戏,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语言,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增加游戏情境的真实性。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做法,例如有些爱发脾气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故意这样说:“你要是再发脾气,一定是坏脾气的小妖怪来找你了”。天真的孩子们当然谁也不想让小妖怪来找自己,这个时候教师再去给学生去讲道理,学生才可以听进去。应该以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儿歌和游戏化的语言。在幼儿阶段最适合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可以在游戏中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穿来,为学生设计具体的游戏情境,利用比较形象的游戏化语言,为学生提供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活动获得来自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性格。

三、具体的内容要具备游戏性

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音乐游戏的引入之外,还可以将韵律活动以及音乐欣赏活动适当地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些活动的引入也要具备游戏性。

例如,在学习《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时,可以将游戏的形式进行充分的引用,设定具体的场景,将歌曲的具体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这首歌曲,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孩子,按照歌词的具体指示,指示学生去完成一场类似于音乐剧的表演,让学生边演边唱,当歌词中唱到: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妈妈、快坐下……歌词中出现的具体情境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场景。

小班音乐游戏篇4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的音乐;听音乐玩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 1 | 3 1 | 1 3 | 1 ―|,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

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

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1 1 3 1 | 1 1 3 1 |1 1 3 1 | 1(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

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听到的哪个声音比较粗、比较低,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教师小结:在音乐里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分角色表演。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

小班音乐游戏篇5

一、用故事情节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小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有限,尤其是一些纯音乐的曲子,孩子们在听了以后很难用语言或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老师可以将游戏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进入游戏情境。比如在游戏《小鸟》中,老师随音乐节奏的快慢讲述一只小鸟从清晨起床到出去找食物,最后辛苦地飞回家,孩子们听了故事以后已经跃跃欲试了,很快他们就成了一群可爱的小鸟,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飞得快,时而飞得慢,最后音吠J保所有的小鸟都“休息”了。在游戏《捕鱼》中,老师讲述了一个捕鱼的人,在海上不怕风不怕浪,划着小船努力撒网,小鱼们为了不被网住,在水里四散游来游去,老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每个片段,如舒缓的音乐时,是捕鱼人在海上划着小船,当音乐节奏变得急促时,是捕鱼人发现了小鱼,当音乐节奏变得非常快的时候,是小鱼们惊慌躲避,最后音乐停止时,是捕鱼人收获的时候,被网住的小鱼将乖乖地躺在“网里”。这种追逐和躲避的游戏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心理,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快进入了游戏情境,自然而然扮演着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此时孩子们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已经水到渠成了。

二、有效运用元素性音乐,帮助小班幼儿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1.小班幼儿在园对一日活动的规则意识养成存在的问题

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受到的启蒙教育不尽相同。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可能什么也不会做,有的可能乐于助人,有的可能大方、活泼,有的可能胆怯、孤僻……因此,教师要迅速了解班上每个幼儿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2.教师首先明确小班阶段是常规教育的重要时期

3.有效运用元素性音乐教育帮助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年龄发展特点,能更快、更有效地引导幼儿了解生活、游戏的相关规则,帮助幼儿有效自主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扎实有效开展日常音乐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音乐活动相较其他的活动形式上更多元,内容上更丰富,幼儿的兴趣性会比较高。

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用音乐培养常规这个方法,在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孩子们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孔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们重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加入到我们创编常规音乐的活动中来,比如:开学的时候,我班的明明小朋友很喜欢唱《上学歌》。我们就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将《上学歌》改编了一下:“明明上学校,天天来得早,和老师,和朋友,高高兴兴度过每一天。”音乐,是大家喜爱的共同语言。音乐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在小班,我通过音乐活动逐渐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使我们的音乐常规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小班音乐游戏篇6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游戏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3-03

很多研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个是学前的2~6岁,另一个是学生期的12~15岁。后者不但出现较晚且往往被忽略,而音乐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着手进行。音乐游戏,则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感受音响之美。比如,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1=D 2/4)3 3 2┃3 3 2┃3 5 5 1┃2―┃3 3 2┃3 3 2┃3 5 3 1┃2 3┃1―┃┃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春天来》)。

2.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幼儿会注意倾听,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

叽里 咕噜 是个 啥?他在 炉子 后面 爬,不是 蟹,不是 虾,叽里 咕噜 是个 啥?

3.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一般以唱歌为主,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演唱歌曲“Monkey Jump”,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自由表演,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有效性相对较低,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66.6%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59.3%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55.5%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51.9%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29.6%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有51.9%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调查显示有48.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25.9%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22.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调查发现,59.3%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18.5%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只有14.8%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还有7.4%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幼儿园方面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是娱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教师方面

第一,注意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幼儿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定的困难,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讲述一个故事后,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利用柯尔文手势(柯达伊教学法)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1=D 或 1=E 2/4

11┃3.3┃23┃1―┃11 11┃3.3┃22 23┃1―┃┃

大拇 指 呀 向上 翘, 我的 大拇 指 呀,它要 往上 翘。

歌唱时,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使儿童通过身体,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以调节活动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1999(27)

小班音乐游戏篇7

然而,在现在的幼儿园主题式活动课程中,要想使音乐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作用,这仅仅靠每周一到二次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音乐教育领域,教师需要转变思路,加强艺术专业修养,从单一的音乐学科教育理念转变为与幼儿一日生活相适应的“大”音乐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将音乐元素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活动中,如何真正实现音乐熏陶的全面化和生活化呢?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中,会有一个全园性的广播音乐,来引领各年龄班进行晨间锻炼、午睡、放学等环节的开始和进行。那么,除了以上这些每天幼儿园定时播放的广播音乐外,在各班的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也可巧用不同音乐来带领孩子进入活动、参与活动、结束活动,让音乐无处不在,让音乐引领幼儿生活,引导幼儿用音乐指挥行动,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思维和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在快乐与美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晨间来园环节巧用音乐――情绪安抚,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

开学初期,对小班孩子来说,早上和家人在班级门口的分别,是一个很艰难和痛苦的场面,孩子往往是在鼻涕眼泪甚至是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中进入班级,对于老师事先精心准备好的区域游戏材料,也是一时半会产生不了兴趣。

这学期,在和搭班老师的一致配合下,我们在孩子来园之前,在各个游戏区投放了新入园孩子感兴趣和喜欢的玩具材料,营造温馨、快乐的“家”的游戏场景,然后开始循环播放孩子感兴趣的,能够分散焦虑的几首动画片主题曲,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待孩子被熟悉音乐吸引,停止哭闹,转移注意力,逐渐主动投入到晨间游戏活动中。

二、游戏活动环节巧用音乐――营造温馨快乐、轻松自如的游戏氛围

结合小班孩子发展特点,我们将学习性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相结合,游戏区以营造轻松、舒适,充满家的温暖的游戏场景氛围,在幼儿游戏时,我们播放一些轻松快乐的轻音乐,如班得瑞的《月光》、《童年》等,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和场景,让小班孩子在音乐和游戏双重营造的氛围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逐渐对班级伙伴、老师产生熟悉和亲切感,找到在家一样的快乐、自如感觉。

三、整理、收拾环节巧用音乐――建立常规,引导孩子主动掌握生活规则

小班初期的孩子受年龄特点影响,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参与活动的规则和纪律有待教师有较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和形成。

每次老师宣布游戏结束,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收拾玩具,但是往往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弄得玩具桌上、地上狼藉一片,与其老师不厌其烦地跟孩子天天唠叨该如何如何做,还不如寻求音乐来帮忙,让孩子在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下,主动来内化游戏规则,并且减少收拾和等待时间。我们选择了一首节奏欢快的《木瓜恰恰恰》,曲子播放可以稍作处理,设为音量逐渐推高的方式开始播放,以至于不给幼儿造成突兀或惊吓感。由于带的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呈现给幼儿的乐曲风格不宜过多和复杂,因此在一日各活动的结束、整理环节,我们都是采用了这首曲子,如角色游戏结束,也播放这首曲子,以帮助幼儿很好地建立常规,在音乐声中跟着配班老师学习收拾材料、围坐到教师身边,边随音乐跟着老师有节奏的做动作边等待伙伴,期待下一个活动的开始。

四、用餐环节巧用音乐――帮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进餐,提高饮食修养

老师肯定有同样的体会: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每每到了中午用餐环节,又会是孩子情绪低落,开始哭闹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能够尽量多吃下些饭菜,老师会使出各种办法,但是吃饭时候还是会状况百出,一顿饭吃下来,真是会像打仗似的。

我们相信:音乐,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能够起到情绪安抚和产生共鸣的。于是,从午餐前的洗手环节开始,就播放《洗手歌》,让孩子伴着好听的音乐一组组轮流洗手,久而久之,孩子能边唱歌边洗手,情绪非常积极和主动;用餐时,播放的背景音乐还是选择了班得瑞的《月光》和《童年》。这样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养成了边用餐边聆听音乐的习惯,即营造了良好的进餐氛围,又提高了孩子的饮食修养和音乐感受力。

五、午睡环节巧用音乐――伴着遐想入梦,在美好中醒来

午睡前是幼儿听故事和音乐的时间,幼儿常常在奇趣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中进入梦乡。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入睡前,除了帮幼儿脱去衣物,盖好被子,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我们还在幼儿躺下后选择有一定故事情节的音乐进行播放,音乐有童话感,能够让幼儿产生美好的想象,有利于睡眠。慢速音乐和经典童话类音乐故事比较适合这段时间播放。为此,我们选择了《宝贝快快睡》、《森林狂想曲》这两首曲子。

在起床环节,幼儿刚刚从睡梦中醒来,通常动作比较缓慢,整个状态处在半梦半醒之间。所以,为尽快让幼儿清醒,进行下一个环节活动,需要通过节奏感较强的、活泼欢快的起床音乐来进行辅助。进行曲音乐和动感活泼的音乐比较适合,不宜经常更换,以培养幼儿听觉上的熟悉感。这个环节,我们选择了《健康歌》、《加油歌》。

小班音乐游戏篇8

一、游戏化音乐培养小班幼儿音乐的兴趣

幼儿时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所以以游戏化的方式将音乐给予幼儿,并带领幼儿参与其中,这样更加能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兴趣,让他们更乐于参与其中。

1.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性

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游戏,因而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将音乐内容设计为游戏,使音乐表现的内容游戏化,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音乐。

教学案例:音乐教学活动《谁找我呀》,教师采用了游戏化给予方式。活动中使用了同样的电话铃声(幼儿要掌握的音乐:你打我电话,找我有事吗?我正忙着呢,请你多等一下。马上就来了,马上就来了,你别挂),设计了幼儿熟悉的几个小动物,小猪、小花狗、长颈鹿等,小朋友打电话给小猪,电话没人接,让幼儿猜猜看:小猪为什么没有接电话,它可能在做什么?让幼儿尽情发挥想象力,幼儿说:一定是睡觉啦;有可能去洗澡了;还有可能去找朋友玩了等。整个音乐活动在游戏的引导下,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幼儿愉快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整个活动始终保持着愉快的情绪。

2.角色扮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小班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扮演与音乐活动相关的角色,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案例:《小兔乖乖》,这首歌曲里的角色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而且这首歌充满了趣味性,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首先,给幼儿讲述故事《小兔乖乖》,并先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分角色讲述故事中“兔妈妈”与“小兔”的对话。其次,教师用不同的音色模仿大灰狼、兔妈妈和小兔的声音演唱“兔妈妈”和“小兔”之间的对唱,引导幼儿分辨是谁在唱歌。当孩子听到教师用不同音色模仿大灰狼、兔妈妈、小兔的声音,孩子们也很有兴致地跟教师一起模仿角色唱歌。最后,幼儿在分角色进行歌曲表演时,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激发了幼儿参加分角色表演的兴趣。

3.创编歌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尝试创编新歌词、创编表演动作、演唱表情等等,调动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小班幼儿的创造性。

教学案例:组织歌唱活动《表情歌》时,在幼儿会唱歌曲的基础上,设计提问:我们高兴时除了拍手,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示啊?幼儿:可以点点头、扭扭腰……有的幼儿还能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幼儿的这些发现创编到好听的歌曲中去边唱边做,幼儿在整节活动中玩得很高兴。因而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增添活动的趣味性。

二、生活化音乐培养小班幼儿音乐的兴趣

虽然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但接受能力却比较强,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们让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充满音乐,为他们创设一个欣赏天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引导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发地开展音乐游戏。

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为孩子创设一个音乐欣赏的天地

如:早晨入园时,为幼儿选择愉快、轻松的乐曲;幼儿锻炼时,为幼儿选择一些活泼有力,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午餐时,为幼儿选择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午睡时,为幼儿柔和、恬静的摇篮曲等等。同时,通过聆听音乐减少幼儿选择消极等待的时间,在美妙的音乐中,幼儿倾听兴趣逐渐增加。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倾听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体会音乐,把音乐的种子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2.在幼儿区域游戏中,为孩子创设一个音乐游戏的天地

在“贝贝表演秀” 区域里,收集关于儿歌、欢快的歌谣、乐曲的图片贴在墙上;收集的乐器、头饰、彩带、话筒等材料,放在区域里,让幼儿尽情自由探索、玩耍。孩子们在那里各自展现表演才能。在“表演秀”里,自始至终都是幼儿自编、自演、自评,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及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三、情境化音乐培养小班幼儿音乐的兴趣

幼儿年龄小,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几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个实物、一场游戏,往往能让他们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只有有情境的音乐活动才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更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1.以故事带领幼儿走进音乐活动,促进幼儿情感体验

听故事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在音乐活动中,因势利导将其主要内容编成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音乐,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在教幼儿唱《迷路的小花鸭》时,把歌曲的内容改编成故事,帮助幼儿很快地掌握歌词,并能很快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幼儿学习起来很投入,还能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以直观的形象吸引幼儿注意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作为教师可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片、道具、头饰等,幼儿会被形象直观、精美的图画或事物所吸引,从而增强音乐学习兴趣。如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我做了一个精美的立体蛋,再把一只毛绒玩具小鸡放在蛋里,配上我夸张的表情和敲门动作,然后从蛋里开出一只小鸡。幼儿一下子就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幼儿很快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对歌曲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发地跟着唱了起来。

小班音乐游戏篇9

关键词: 混龄游戏 幼儿教育 天性 个性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而我发现,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更能释放自我,快乐成长。

所谓混龄游戏,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3―5岁的孩子以大小结对的组织方式,在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环境中,像兄弟姐妹般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体会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张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在幼儿园开展混龄游戏,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相互交往,相互学习。让他们得以快乐自由地学习与成长,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混龄氛围,激发混龄幼儿相互交流的欲望

镜头一:我的新朋友

第一次混龄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结对后进行自我介绍与相互交流。只见大班的吴宇涵很大方,大声地向小弟弟介绍着自己,说:“我叫吴宇涵,我今年6岁了,你呢?”小班的庄熙害羞地说:“我叫庄熙,4岁。”吴宇涵又说:“我最喜欢玩恐龙蛋的玩具,诶,你知道恐龙蛋吗?”庄熙说:“知道,我也最喜欢这个玩具,我家里……”只见他们俩聊得可欢了。

剖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因此,为幼儿创设混龄的良好活动环境,可以让大小孩子自由交流,相互学习。

小班的庄熙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平时老师接近他时,他就会很胆小、害羞,跟他说话一般都没有回音。而在今天创设的混龄活动,大哥哥的开朗吸引着他,而大哥哥的“恐龙蛋”话题更是引起了他的共鸣,因此有了积极主动交流的欲望。

可见,年龄相当的孩子有着共同的话题,更能缩短相互间的距离,激发相互交流的欲望与能力。混龄游戏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式的家庭氛围,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机会,更多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

二、大自然是混龄孩子释放自我的摇篮

镜头二:环保小卫士

大小班混龄组的小朋友们当起了环保小卫士,他们大小结对来到了幼儿园的操场上,一对孩子一个垃圾袋,只见一对对孩子奔波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姐弟、兄妹齐配合,有的是哥哥捡、弟弟拿袋子装;有的是姐姐指导妹妹捡,放进姐姐的袋子里;他们边找边交流着,为捡到一点别人没发现的纸片而欢呼;为自己袋里满满的垃圾而兴奋;更为幼儿园的整洁而自豪。一对对孩子的小脸都红扑扑、喜滋滋的。

剖析: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幼儿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学习、了解一些信息和知识,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其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独生子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困惑,而大自然能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同伴,与同伴亲近起来,快乐交流。在这次的混龄活动中,大小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和睦了,因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大自然环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幼儿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学习、了解一些信息和知识,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其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的混龄活动,相信不论大孩子、小孩子,都深深体会到良好的环境要靠大家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是大自然让孩子们更亲近,是大自然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尽情的释放。

三、丰富多彩的混龄游戏,让孩子快乐成长

(一)混龄户外种植,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镜头三:种植豆子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班的孩子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一起走入植物园,老师给每位孩子分发了种植的工具,于是大孩子和小孩子两两结对开始忙起来了。周瑶对种豆子的游戏显得特别感兴趣,边帮着小哥哥挖土,边好奇地问这问那:“要放多少土才够啊?”“小豆子放在什么地方好呢?”“它会长出什么来啊?”……大班的小朋友也十分有耐心,一边解答妹妹的各种问题,一边手把手地指导她要怎样种好小豆子,怎样给它浇水,过了一会儿,小豆子种好了,他们一起把它放在了阳光下,显得特别高兴。

镜头四:种植大蒜

又一次的种植活动,今天的内容是种大蒜,当所有孩子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种植工具去种大蒜,周瑶和她的混龄伙伴开始忙了起来,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分好了工,哥哥拿起筢子挖起了小坑,周瑶则拿了小水桶去舀水,他们合作得很愉快,不一会儿,两人种的几粒大蒜就在泥土里安好了家。

剖析:

《纲要》要求: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第一次种植活动中,小班的周瑶小朋友没有种植的生活经验,而个性开朗的周瑶不但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而且擅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于是身边具备一定相关经验的小哥哥就成了很好的沟通对象。从哥哥身上,周瑶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还分享了许多知识经验。我及时肯定了这对孩子的表现,请他们介绍自己在种豆子时怎样完成得又好又快,学到了哪些本领,使得其他混龄孩子也感受到大胆交往与交流的好处,肯定更积极的交往行为。同时及时表扬小哥哥对待小妹妹的耐心、细致,并乐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妹妹,使这种积极的行为在集体中形成广泛的良好影响,以促进其他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第一次成功的种植体验,使周瑶掌握了种植的方法,因此在第二次的混龄种植活动中,她们很快就投入到了商量分工合作中。在本次交往的过程中,周瑶很主动,和哥哥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又自然而然地在游戏中得到了解决,表现出了自己能干的一面,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

(二)混龄音乐游戏,完成自我创新,尽情释放天性。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一般认为,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少,想象和表达能力有限,模仿多余创造。因此,在混龄音乐活动中,通过音乐游戏,通过对大孩子的欣赏、观察、模仿理解与学习,更能刺激小孩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表现对音乐的理解,释放情感。在与哥哥姐姐的混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能轻松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与探索。

镜头五:创编歌词《买菜》

活动中我发现有这样一对幼儿特别出彩,一个是大班的周天豪小朋友,一个是小班的卜宇彤小朋友,他们这对组合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迁移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已掌握的句式基础上,独立创编歌曲中菜名的歌词。小班的孩子虽然能创编但看得出在随乐演唱时有了困难,而大班的孩子却能较好地随乐演唱,他边唱边拉着弟弟,用眼神和头部、手的动作提示弟弟跟上音乐的节奏,在哥哥的示范下,弟弟也能将编的歌词唱出来,两个人很开心地又编了一些不同的歌词。

剖析: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编歌词的源泉。看得出大部分孩子都有和家长去买菜的经历,这样给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由于孩子的年龄差异,在新编歌词的演唱上,小孩子有了困难。而从大孩子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混龄孩子的学习方式。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困难,使得小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基础上跟上了曲调,完成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混龄活动的最大妙处吧。

镜头六:音乐游戏《划船》

活动中我注意大班的徐涵小朋友和小班的琳小朋友,她们这对组合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迁移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划船游戏的过程中起到了模范作用。特别是小班的琳小朋友,她随着音乐不停地变化向前划船、向后划船、转动方向等动作,还做了一些泼水、玩水、看到荷花、小鱼的动作与可爱的表情,她是那么大方、可爱又有创造力,大班的小姐姐也受她的影响随着妹妹的创意表现起来。

剖析:

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而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心跳、呼吸及内心情绪的体现。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音乐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与个性。这时候,年龄仿佛已不能成为优势,而是自身的音乐素质、对音乐的喜爱和表现成了优势。曾经大带小,小学大在这里好像不存在了。小孩子比大孩子更大方更能表现划船的快乐心情。那么大带小或小学大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孩子们能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就能在音乐中得到快乐,获得成长。这不就是混龄活动的意义所在吗?

(三)混龄体育游戏,缩短自我挑战路程,展现自我个性。

《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镜头七:花样玩球

音音看到大班哥哥姐姐玩球的花样那么多,拍球、踢球、花样传球……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可当老师请大班小朋友结对子一起玩球时,音音却不自在起来。她躲开向她伸过来的友好的手,对他们说:“你们玩吧,我不喜欢玩皮球。”她默默地站在一旁观望着……

最后全体幼儿排成四路纵队玩球。音音也排在队伍里,负责将滚到身边的球快速向后传去。她既紧张又兴奋,小脸涨得红红的,目不转睛地盯着不停滚动的球,待球滚到脚下,她连忙飞起一脚将球传到后面,“呵呵,真好玩!”音音开心地笑了。

游戏结束后,音音不舍地问老师:“以后我们还玩滚皮球吗?我还想玩。”

剖析:

《纲要》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趋势。游戏中,音音小朋友表现出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拒绝在哥哥姐姐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在集体游戏中音音的表现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她是非常想玩这个游戏的,她拒绝玩球也就是潜意识地拒绝将自己的薄弱点暴露出来。但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集体合作玩球时,音音从紧张不想玩到最后玩了还想玩,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混龄体育游戏通过观察、体验,能使小孩子从不敢到羡慕到勇于尝试,每一步的迈出都是孩子自我战胜的过程。混龄体育又正是通过提供多种机会让大班和小班孩子结对子进行合作游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得到成功,从而缩短了孩子自我挑战、自我成长的路程,帮助孩子尽快地树立自信心,勇于参与到体育游戏、体育锻炼中。

镜头八:过河摘果

在混龄体育游戏活动中,一开始,老师让大班幼儿、小班幼儿自由结伴、自由探索过河摘果的方法。在自由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基本都是由大班孩子想办法,小班幼儿跟随进行尝试。这时,我发现小班的晶晶在拿垫子垫在地上,让大班的姐姐走。我问:“你们想的什么办法?”晶晶说:“我把垫子当石头,这样就可以过河了。”我及时表扬了她,当得知这一办法是妹妹想出来的时候,召集小朋友请他们做了示范并表扬了妹妹。鼓励哥哥姐姐要让弟弟妹妹也想想办法,比比谁的办法好。在老师的提示下,哥哥姐姐们开始询问弟弟妹妹的意见,小班幼儿也兴致高起来了,与大班小朋友一起商量着、尝试着,不时跑来向我展示她们商议的成果。开心地对我说:“真好玩啊!”我也竖起大拇指对她们说:“你们真棒!”

剖析:

在体育游戏中能锻炼大班孩子的责任感,她们都知道要保护弟弟妹妹,要教弟弟妹妹。然而她们会忽略弟弟妹妹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欲望。因此,这时教师的适时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指导,大孩子们开始尊重小孩子的想法,小孩子也明白了自我的价值。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是小孩子的创意,所以他也会负责要求哥哥姐姐按照他的要求来完成动作,使大小孩子的责任感、任务意识都得到了提高,更进一步地激励他们勇于参与游戏,展现自我个性。

小班音乐游戏篇10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的有意开始发展,同时他们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游戏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这个阶段幼儿的审美心灵之窗,把他们带进自然的音乐里,用心灵去感受这美妙音乐,去感受这个世界。本文从教师提供的素材、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体态三方面人手,结合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到发展,有效地激发和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以多样化的音乐素材提升幼儿的审美兴趣

1.音乐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所提供的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和表现游戏情节。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A段小猪盖房子的乐曲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猪叫的模拟音响,使得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利于幼儿通过形象的音乐表现小猪盖房子的游戏情节;而B段狮王检查房子的音乐则缓慢、沉重,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帮助幼儿清楚地区分游戏角色,顺利地变化游戏情节。

2.游戏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的性质有别于韵律活动中的创造性律动或歌表演,除了游戏的角色表演外,还注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即情节的发展,更突出游戏高潮的设计。在一个音乐游戏中,一般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角色参与,通过音乐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到达游戏的高潮,从而吸引幼儿投入,这正是音乐游戏的游戏性特点所表现出的迷惑力和独特魅力之所在。如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鱼》,通过鱼游,鱼吃食,鱼躲藏的音乐变化,师幼共同扮演小鱼和大鲨鱼,投入在游戏的情境中,最终以幼儿特别喜好的“躲藏”玩法达到高潮,充分体现了游戏性的特点。

3.趣味性音乐素材

一个好的音乐游戏,必须是孩子们觉得好玩的,充满情趣的,能充分释放其活动的能量,满足其游戏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游戏材料本身。不管是音乐还是歌词,应富有幽默、诙谐、夸张等艺术情趣。如音乐游戏《老鼠送礼》,这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游戏旋律选自具有喜剧表演色彩的电影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游戏情节填进了歌词,当孩子们唱着这首歌进行游戏时,自然产生一种妙趣横生的感受。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每次游戏,应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保持幼儿游戏中适度的兴奋感。如《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游戏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先是由单个的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演唱,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你”上进行抓、逃的规则;接着两两结对玩手指游戏,加入了合作交往的游戏成分。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的手指游戏,能很好地控制幼儿在追逐、抓逃游戏中容易出现的过度兴奋行为,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幼儿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进入第三种扮演角色的完整游戏,加入了师生互动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追逃情节,幼儿在游戏高潮中得到满足。

二、以艺术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审美知觉

教学活动组织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音乐活动中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在真实的音乐游戏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好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的“教”与“学”的关系,这是音乐游戏教学活动重要的指导方面。

1.注重倾听,感知音乐韵律之美

首先,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象,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象,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然后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的整体形象到内部结构,深入浅出,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如欣赏《勇敢的小白兔》《小象与小鸟》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再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的快慢变化,想象音乐中有些什么动物?使幼儿心目中的动物形象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美。

2.动作引领,体验音乐情趣之美

动作是音乐游戏的主要表现方式。音乐游戏的动作学习,符合幼儿艺术感受、想象和体验的特点,不仅能使游戏的组织富有变化,还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表达语汇,发展“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活动从学习A段小猪盖房子动作开始,教师先以启发式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尝试盖房子的动作:搬木头、和泥沙、钉钉子、刷油漆等,此时幼儿处于“动作探索”阶段。紧接着,教师以“盖房子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盖房子的动作顺序,搬砖头一和泥沙一砌墙一粉刷;并以“上刷刷,下刷刷,还有哪儿也要刷”的提示语,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的方位变化。教师巧妙地在幼儿自由尝试和探索的基础上,介入了一个具体的创造线索,引导幼儿按顺序、变换方位盖房子,不仅丰富了幼儿盖房子的动作语汇,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借助有规律的动作转换,使之与音乐的流动相匹配,从而感受动作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

3.有效引导,剖析音乐情境之美

音乐游戏是音乐和游戏相互结合的活动,教师的引导一定要能抓住教学关键,步步深入,引起幼儿的有效思考并做出反应。如在音乐表演游戏《老鼠坐花轿》的活动中,我们在设计时,联系游戏的内容制定活动的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分散难点。第一环节力求趣味、浅显和生活化,随音乐出示动画“抬轿子”,力求让孩子直观理解。第二个环节需要解决难点,“老鼠坐上花轿心里是怎么想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通过老鼠的心理活动用音乐来表现身体的动作和表情。第三个环节表现音乐的情境和层次,在这个音乐情境中,老鼠的表现方式是什么。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以生动的教学体态提升幼儿的审美愉悦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感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态,是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