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俱乐部管理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0:44

健身俱乐部管理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1

关键词: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83-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大幅攀升,消费需求随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健身作为一种新时尚观念普遍被认可与接受。在经济时代下,人们对健身的追求日益强烈,我国居民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大,在总经济支出中占据的比重明显上升,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涵义与特点

尽管体育健身俱乐部这种商业健身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至今只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人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产生了一系列的转变,这使得体育健身俱乐部在经济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在数量与规模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体育健身俱乐部有别于女子健身美容院、高尔夫俱乐部以及游泳俱乐部等,是指经营者以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体育活动为目的,以健身操、健美器材等设施为主的活动场所,它是依靠经济市场机制进行运转的会员制度,并配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教学的群众体育俱乐部。在当前的经济研究中,我国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是指以其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有基本因素为主要组成,且具有统一协调性的有机整体,并通过进一步理论加工后所形成的具备可推广或被模仿价值的样式。

由于体育健身消费是一种新兴现象,所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消费产品的经常性、消费对象的经济局限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健身服务产品是通过科学健身活动,为消费者带来身体形态的明显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另外,体育健身活动有别于其他体育活动,其更注重长期不间断的练习。体育健身服务产品的经济局限性体现在有偿体育健身消费中,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接受这种日常支出。

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特点包括初期投资相对较大、经济活动周期较长、收益较慢、价格稳定程度较高以及较明显的地域性限制等。

二、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

健身俱乐部的主要基本职能是健身和娱乐,并以营业性的商业机构形式存在,虽然我国健身俱乐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了较大提升,但存在整体发展协调性相对较差的现状。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健身设备不够齐全且收费标准相对较高。由于体育健身俱乐部在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且行业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致使收费合理程度较低。另外,体育主管部门对健身俱乐部系统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使得经济纠纷较多,长此以往将对健身市场甚至体育产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立完善规范的行业秩序势在必行,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保障,在发展健身事业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健身娱乐设施是保障健身娱乐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放眼我国健身俱乐部,其规模差距较大,多数俱乐部规模较小且场地和设施均相对简陋,在健身活动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此外,行业之间竞争激烈,且彼此间的交流互动明显不够,这对整个体育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当前的健身俱乐部在收费方面,相对高于大众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水平,短时间内还难以被普通大众消费群体所接受。

三、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立与主要消费方式

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立大致包括场馆的选取与租赁、健身器材的购买以及人员维护这三大方面。其中,租赁场馆和购买器材之前务必要考虑对健身俱乐部的定位,即健身俱乐部结合当前经济时代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进行科学定位、并对场馆的地点、装修档次、环境以及器材质量等的定位均应符合人们的经济消费现状。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是核心所在,他决定着俱乐部的经营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鉴于这是一个新兴行业,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管理,并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调整经营模式,使其适合当前的经济时代大环境,并将创新作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主线。

目前,我国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提供的主要消费方式包括日常消费、会员制和各种培训课程。其中,会员制是多数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主要经营服务方式,它是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引导,而使其进行长期健身消费,从而对健身俱乐部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的经营方式。国外发达国家在健身俱乐部会员制度的制定方面已十分成熟,我们可结合我国消费者经济水平和消费情况来加以借鉴。

(二)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和方式

对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的选择与经营经济效益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我国目前的经营项目主要有形体训练、健美操、机械健身等,一些健身俱乐部还经营跆拳道等项目,体育健身俱乐部逐渐形成各自的资源特色,经营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另外,锻炼身体只是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目的之一,同时还包括休闲、交友或提高运动技能等需求。鉴于此,健身俱乐部在设计经营项目时,也应对运动项目之外的休闲活动加以重视和拓展,从而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消费需求,提高俱乐部的经营效益。

就我国当前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来看,大致可归纳为私营、个人承包经营、集体承包营以及联营四类。联营方式即通过与社区等行政部门进行联合经营,其优势比较明显,不仅能够享有诸如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其管理也相对较规范,具有一定的信誉保证,消费者对其信任度相对较高,这直接导致其经济收益结果较高。私营和个人承包经营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经营方式,自负盈亏并且自我谋求发展。

四、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分析

连锁经营作为经济时代下最具经济效益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是21世纪最有活力的经营模式。经研究,连锁经营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归根结底是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零售业,从而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这构成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连锁经营可分为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其中直营连锁占据重要比例。连锁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各城市的分布总数量能直接反映出该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北、上、广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其健身俱乐部就相对集中,另外一些休闲娱乐氛围较强的城市,如成都、大连、武汉等,虽然经济实力与江浙、深圳等无法相比,但其用于娱乐消费的支出在总经济收入中占较大比例,且相对稳定,这表明健身连锁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采取连锁化经营模式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采用连锁化加盟,能有效吸引民间游资来加入特许经营体系,将原来的独家投资转化为多元投资的健身俱乐部产业,有效降低了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连锁化市场扩张的成本与风险。

第二,在实现较低成本经济市场扩张的同时还获得了市场的直接控制权,使其可持续性经营得到保证,并促进了供应链的完善。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使各种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了商业健身俱乐部与消费者共赢的良性局面。

第三,在特许经营系统中,体育健身俱乐部成功的品牌效应、经营系统及支持系统等均能够实现复制,促使无形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与增值。另外,特许经营这种模式通过网络等手段迅速将品牌进行推广,从而有效改善并提升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拉动我国的就业率,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在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优化措施

(一)通过积极创新来拓宽经营管理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育健身俱乐部行业应加强战略沟通与联盟,实现连锁经营和协同发展,可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来加强互动,并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另外,可组织共同参与公益性社会活动,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健身俱乐部形象,达到开发、引导并培养市场的目的,促使健身行业和健美、健身运动的整体发展。同时,联盟经营模式还能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二)e极提升专业水平并及时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及专业教练指导员要积极关注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动态,并结合自身现状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对消费者要结合不同个体实施科学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针对性的健身计划以及专业的健身指导等措施来实现其心理期待,进而发展为终身会员,促使健身俱乐部的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结合经济时代特点,及时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不仅局限于健身训练,还可以通过举办表演比赛等形式来进行多渠道的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引进专业素质过硬的经营管理人员,为俱乐部提供良性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支柱,全面健身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来积极引导全民投入健身运动,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探索与改进,为俱乐部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并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强.关于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2] 刘英.体育健身俱乐部加盟连锁经营模式下的品牌模式[J].四川体育科学,2008,(2):7-9.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2

关键词:心理默契;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6-0109-02

一、心理契约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施恩Sehein(1965)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施恩认为,组织和个体员工之间的相互期望,远多于在经济和物质上的需求。如果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解释,这些期望可表现为“爱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这是无形的,表现为心理情感需求的期望,对组织及其成员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它们是人们心理契约与认同的基本内容。Morrison和Robinson(1997)认为,心理契约是一个雇员对其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这些信念建立在对承诺的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但并不一定被组织或其人所意识到,心理契约就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总之,不同学者对心理契约有不同的解释,但是,这些观点在“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之间内隐的交换关系”的本质认识上是一致的。心理契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它有社会性、主观性、动态性,与组织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等特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员工也包括其中,并有较强的表现。

二、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管理导入心理契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就业压力的加大,员工不想失去已有的工作,也希望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自己的企业是有前途的。俱乐部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残酷,想招揽并留住优秀人才。心理契约弥补了经济契约的空白,因为,心理契约的暗示条款能弥补雇佣关系中正式文本规定的一些不足,降低员工与俱乐部双方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员工与俱乐部的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

2.有利于提升员工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忠诚度。员工是商业健身俱乐部“人性化”管理的主体。但其流动性较大,因为他们对组织而非职业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要想实现他们对组织较高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就要唤醒他们的“主动热情”的本质――实现组织承诺向心理期望的转化。当他们认为,被组织尊重以及将有许诺的巨大薪酬、诱人的晋升空间时,就会拿忠诚和责任来回报组织。在心理契约的隐性指引下,调整自己的行为来与组织的发展相适应,并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组织的发展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主动减少自己的流动,从而提高组织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3.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年轻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有一定的职业特长,自主性、冒险性、创造性、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他们的首选,他们渴望成就激励、精神激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心理契约通过建立在双方信任基础上的隐形契约关系,促使员工形成对组织的责任和承诺,这是一种无形的引擎,牵引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唤醒原创力,主动地提高业务水平,开拓市场,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俱乐部心理契约的构建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完善管理手段。

三、基于心理契约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管理策略

(一)建立融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招聘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高校毕业生走人体育产业,使得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队伍越来越年轻化。随之而来,职工的工作心态浮动、工作不稳定、没有职业生涯目标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如何改变现状,做好企业职工的职业指导,确保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是值得深思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在招聘员工时,要把招聘职位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对自己的未来愿景有比较好的预期和展望,对自己要进入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感受――企业组织对自己是负责任的,从而会把自己的抱负和企业的目标融合在一起,努力工作,产生归属感。这样企业才能留住人才、有效利用人才。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要留住那些对企业很重要的人才,关键在于正确和及时地评估。绩效考评是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客观公正的考评能够改善和强化员工的心理契约,激活他们的工作热情,是彼此心理承诺的量度工具。以心理契约为指导:

1.结合商业健身俱乐部自身的发展阶段,俱乐部文化和员工特点设置科学的考评指标。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必须思考绩效为何?这在以前简单明了,现在却不复如是,策略的拟定越来越需要依据绩效的新定义。”目前,“绩效:结果+过程”得到了大家较为普遍的认同与采纳。

2.在绩效考评过程中,除了考评标准不清及标准掌握偏紧偏松倾向外,考评者的晕轮效应,个人偏见等考评误区促成考评结果失真,会引起员工(会H-)N问、教练、前台等)心理不满,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造成心理契约破裂。因此,在考评中避免把考评当做“大棒”,应采用定性与定量,过程与行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考评,不仅考察“任务绩效”(结果),更重视“周边绩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同时让员工参与进来,以增强考评的信度,来强化心理契约。

3.加强对绩效考评的反馈,建立员工申诉制度。把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评者,并与他们开展有效的沟通活动。如果员工对考评有疑问,可进行申诉。对业绩优秀者进行公开表扬,分发奖金,到总部观摩学习,作为组织的储备干部,建议其职业发展路线,来巩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归宿感;对绩效一般者,帮助他们进行绩效诊断与分析,找出改善措施,这样,可以搭建心理沟通的天桥,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减少因此而产生的对立、跳槽等倾向。

(三)运用灵活的薪酬制度、合理的激励机制

对于员工来说,薪酬具有经济保障、心理激励和社会信号功能,与员工个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也是最容易引起员工不满,破坏心理契约的因素。因此,商业健身俱乐部在薪酬管理中,要做到公平、灵活。

首先,实施公正的薪酬制度,公正的薪酬制度就是商业健身俱乐部对员工为其所作贡献给予回报,将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薪酬”主要指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薪酬”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倾向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二者相互补充和联系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员工更加在意物质性型的心理契约,随着各种环境的变化,心理契约也在调整和变动的过程中,“外在薪酬”对员工的约束和激励占主导地位。由于员工的心理契约既有物质

的内容,又有精神的需求,因此在重视物质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精神需求。所以,公正的薪酬制度是维系健康心理契约的有力武器。

其次,推行人性化的“自助餐式”的福利计划。员工年龄、性别、家庭背景不同,面临的问题也有所差异,因此,可供选择的计划比呆板的规定更具有激励性,也更有效提升员工的期望,让员工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付出自己的忠诚。

再次,激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惩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性的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实现组织与个人目标的活动。合理的激励机制的运用能有效满足员工的心理期望―需要,激发他们的主动精神,使之成为具有“主人”意识,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组织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为员工指明奋斗方向,商业健身俱乐部是开拓市场,还是提高销售业绩。他们明白组织的心理期望,并给予回复自己的承诺。德鲁克曾说,“对于企业来讲,靠什么来凝聚成员的精神呢?最重要的是企业员工对企业使命的共享程度。”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3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1.沈阳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简介

现在沈阳已有数十家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健身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国内一些著名的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也看好沈阳体育健身消费市场前景,已经纷纷进军沈阳市场。从沈阳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规模看,既有投资数千万元、面积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国际连锁品牌健身俱乐部,如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格林豪森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和国际时光健身俱乐部;也有投资数百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中不型健身俱乐部,如浩沙健身俱乐部、奥瑞特健身俱乐部、北方健身俱乐部、康乐健身俱乐部等。在沈阳市35家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中,大型经营性健身俱乐部3家,占9%;中型经营性健身俱乐部8家,占23%;不型经营性健身俱乐部24家,占68%。

2.沈阳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人员素质低,管理机构设置简单

大部分健身俱乐部都没有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其财务人员主要的任务是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同时,由于受业务水平的限制,健身俱乐部的财务人员也只会单纯的记账和报账,而不会很好的运用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这势必会阻碍中不企业的长远发展。

2.2健身行业业务制度、规章不健全

健身俱乐部业务管理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要实行规范化管理,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制度到记账处理等系列程序均应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则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内部牵制制度但是,日前我国有关健身行业的则务制度、规章尚不健全,甚至某些还存在着空白。因此,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造成了无章可循的局而,这严重地影响了健身俱乐部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贯彻施行。

2.3投资风险意识差、成本控制失效

按照健身行业的经营特点,经营健身俱乐部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由于国内健身行业中场上新加入者过多,收回投资的压力自然较大,由此竞争也就比较激烈。由于各健身俱乐部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对回收投资预期的心态不同,出现了有损中场发展的短期行为,诸如不考虑经营成本控制,采取过度的价格战、降价争夺顾客客源的,毫无节制的广告宣传等等,这此行为对于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无疑是种打击,致使新近加入这个行业的不能坚持下去,只得退出。蜂拥而入又快速抽逃的资本对运功健身行业的发展只能是损害,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运功健身俱乐部的平均寿命较短,致使许多健身俱乐部贷款逾期无法归还,进而导致资产与负债的不对称,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之间出现失衡风险意识差,则务风险大、成本控制失效、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是健身俱乐部业务管理的显著缺陷。

2.4任务管理缺乏动态性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很多健身俱乐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由于缺乏事前预算,期中的经营业绩计算也就难以进行,事中控制由于空谈,相当多的健身俱乐部资金的收支缺少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至于事后控制,虽基于年终考核之需而能得到定的重视,尚可在年度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之以相关会计资料而勉强为之,但其有效性亦颇受影响事前预算无从谈起,事中控制部分薄弱,事后控制未必有效,这就使健身俱乐部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财务人员观念陈旧。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表现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技术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等。此外,缺乏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健身俱乐部财务人员,即使目前从事健身俱乐部的财务人员,在观念上也比较滞后,存在着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往往会按照惯性沿袭原有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3.改善沈阳市健身俱乐部财务管理的建议

3.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认识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基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来说,要克服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为促进企业向更深层次发展,管理者应通过培训以及自学等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全方位的更新管理知识和理念。要知道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要做好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工作,更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规范的财务体系去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突出财务管理的职能。

3.2加强健身行业的财务法规建设

健身行业的财务法规建设应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建立权威个业信用评估机构,并联合业者共同制定健身行业经营标准、逐步规范中场竞争环境,降低个业投资风险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制定适合健身行业经营的则务规章与制度,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健身行业会计体系建设,使之便于具体操作与实施。

3.3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监督机制

首先,健身俱乐部行政系统采取统预算、自收自支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调功资金,统一安排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资金不平衡问题;其次,则务部门要指派专人参与定期对健身俱乐部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第三,要定期检查健身俱乐部的营销状况,确保资金能够及时收回;最后,资金投放定要保持量入为出的原则,避免资金浪费,减少则务费用支出。

3.4加强控制并完善事后补救措施

健身俱乐部必须建立管理层信息反馈机制,通过机制的运行,做到事前有切实有效的成本支出计划、事中执行有限度、事后成本支出有效果,使成本处于有效控制之中。另外,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机制要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还必须建立整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这包括:(1)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核算规章、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及成本费用考核的指标体系,使成本的核算、考核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2)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要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及其相关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采取单位成本和成本总额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使部门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相结合。

3.5加强健身俱乐部财务管理基础

针对我国健身俱乐部财务管理的特点,建立健身俱乐部财务管理系统,以达到监控健身俱乐部最终利润的目标,主要包括实现健身俱乐部账务及报表处理流程电算化;建立健身俱乐部财务核算系统,衔接核算健身俱乐部在采购、经营等环节的收入、成本、费用等同时,在财务知识、会计知识,管理知识不断融合的时代,健身俱乐部要做到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完善对健身俱乐部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功能;此外,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升财会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增进工作效率,是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抓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4.总结

运动健身产业是指向社会大众提供运动休闲和健身消费的服务性产业。该产业以发挥体育自身服务功能为其主要特点,目前它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健身俱乐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营利性组织,其经营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获利,并且还要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健身俱乐部就应该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利润为导向,合理经营、有效地使用资金。 [科]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4

一、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市场体系

体育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为依据,形成经营性、公益性、福利性不同性质的俱乐部网络,通过多元化的管理,促进体育健身俱乐部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体育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

(1)经营性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性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指经营者以面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服务为目的,以商业性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运转的会员制群众体育俱乐部。

政府行政部门应注意健身俱乐部的总量控制和合理布局,并成立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体协,各个俱乐部可根据项目地域特征组成若干俱乐部联合体,形成有网络层次的商业健身俱乐部组织,以满足较高收入人群的体育健身娱乐需求。

对健身娱乐业的经营,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发挥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体育市场管理部门应与物价部门、工商部门一起对健身娱乐市场劳务价格体系进行研究,根据健身俱乐部的规格、档次、服务质量进行星级评定和合理的价格政策。

(2)非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非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指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的体育社会团体。目前,非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还不能满足大众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体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直属各类各级公共体育场馆,构建非经营性体育俱乐部的网络,同时也应鼓励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行资源共享。在开放过程中,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适当收费,使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社区型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型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指在群众体育活动点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群众体育俱乐部。其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就近组合、就地活动、地域特征显著。社区型体育健身俱乐部要以活动点较为集中的地域片为基准,组成若干俱乐部联合体,统归街道社区体协直接管理,体育部门要配合街道办事处对社区体协的俱乐部管理给予业务上的指导。

(4)单位型体育健身俱乐部。单位型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指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宗旨,利用单位的场地设施,组织职工在工余时间进行各种健身、娱乐活动的群众体育俱乐部。

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部门要结合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积极配合体育部门抓好本单位体育俱乐部的组建工作,以行政区域为基准,组成若干俱乐部联合体,统归行业体协直接管理,上级体育部门对行业体协的俱乐部管理给予业务上的指导。

2.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多元化

(1)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行业化”。由于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来运作,因此,应根据《体育法》和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经营活动及体育市场的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主管部门,并建立商业体育俱乐部体协,按行业标准来管理经营性体育俱乐部。

(2)非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协会化”。由于非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主要追求社会效益,又是社会团体的一种组织形式,并按自主经营,行政援助形式组建。因此,非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应以体育主管部门进行行政管理,相关体育协会自主经营来具体经营管理。

(3)社区型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社会化”。由于社区型体育健身俱乐部数量多,规模小,并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运作。因此,社区型体育俱乐部应由街道社区体协直接管理,居民住宅区物业、居委会按服务社会、服务全民健身的宗旨进行社会化管理。

(4)单位型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福利化”。由于单位型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宗旨,并按单位扶持、福利机制运作。因此,单位型体育俱乐部由行业体协直接管理,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部门做好职工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切实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的多样化

(1)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手段多样化。对于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可采用贵宾卡、金卡、银卡、季卡、月卡等,又可采用俱乐部会员卡等手段;对于非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可采用团体会员卡,一卡通等手段;对于社区型体育健身俱乐部和单位型体育健身俱乐部,可采用健康档案建立,体质追踪监测,运动处方服务等手段。

(2)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品种多样化。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品种多样化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规模和档次有着直接的关系。体育健身俱乐部既是运动锻炼的场所,又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俱乐部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品种,以满足各层次人们的健身娱乐需求。二、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模式

在服务市场营销中,某些因素,如广告、促销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参与市场交换的各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关系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建立和维系与消费者,以及其他相关群体及个人之间的长期良好关系,充分利用和强化各种形式的关系网络来展开的营销活动。健身俱乐部属于典型的服务行业,关系营销在这一行业有其特有的运作模式,即健身俱乐部与健身会员、关联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三方模式。

1.建立、保持并加强同会员的良好关系,在日常的服务中加强关系营销

(1)通过一对一营销提高俱乐部服务质量。健身俱乐部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差异性,是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服务性行业所特有的问题。因此,健身服务行业很难通过标准化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关系营销实践中一对一营销的基本观念,是将单个顾客看成一个细分市场,根据顾客的特定偏好和需求来提供相应的产品。一对一营销,充分考虑了每个顾客的个性和偏好,最有可能使顾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健身俱乐部的服务项目来说,同一类型的服务可以根据顾客的偏好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提供。这种营销模式可以解决由于服务产品质量的差异性和主观性造成的问题。

(2)服务的过程也是顾客的参与过程,更是关系营销的有利契机。服务性企业的员工与顾客的接触程度高,在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一种互动影响。此外,服务产品的消费除了以服务作为商品与货币交换这层含理性因素的关系为前提外,其过程基本上是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员工和顾客因交往而产生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会导致消费者对员工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继而对企业产生好感和偏好,这种感觉若能在以后得到重复和强化,顾客就会成为员工和公司的忠实朋友,这也是关系营销的本质。

(3)关系营销可以加强会员忠诚度,留住会员。关系营销理论要求企业员工与顾客通过建立和维系两者间的长期良好关系来开展营销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一批忠诚的顾客。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拥有一批忠诚的顾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企业的市场和经营的稳定,避免出现由于顾客量过少,企业产品和生产力不能累积贮存而导致的企业设施设备、劳动力价值的永久性损耗,从而增加获利能力,减少经营风险。鉴于这种情况,健身行业通过一些关系营销手段来吸引一部分忠诚的顾客是保证经营稳定的必要措施。

2.共同开发健身市场,与关联企业展开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之间存在合作的可能,通过关联企业的合作,将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企业合作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有利于企业开辟新市场;有利于多元化经营;还有利于减少无益的竞争。

我国部分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寻求关联企业的合作与共同开发市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主要手段有:(1)在开发团体市场方面,通过加入当地的联合商会或者利用各种社团组织来发展自己的生意关系。(2)与减重中心、房地产开发商、康复中心、医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顾客资源共享的目的。(3)加强与体育院校合作,利用高校理论阵地、经验和人才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4)加强与体育院校合作,利用高校理论阵地、经验和人才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3.与政府协调一致,建立政府关系营销

政府关系营销是指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建立、维持和促进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一种营销策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处在一个利益与力量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之中,其中政府关系无疑是一种应该引起重视的外部环境。健身俱乐部在处理与政府关系时,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自觉遵守国家法规及现行规定。另外,通过与政府加强联系,可以发挥政府信息渠道灵通的优势,避免受到政府有关规定的影响和制约。

参考文献:

[1]王乔君等: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之构建_基于宁波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调研的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5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健身消费观念及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重庆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重庆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健身俱乐部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与文化的追求也不断地提升。近年来,以健身健美操为代表的健身运动项目在全民健身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之而兴起的健身运动产业――健身俱乐部在全民健身大潮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重庆作为具有西部特色的直辖市,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良好经济秩序与人文环境为健身产业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如何引导市民更好的转变健身观念,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健身和健康的需求,对我们重庆市的健身俱乐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研究对象

抽取了重庆市二十多家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健身俱乐部现状等方面的体育期刊、杂志,并利用网上检索查找了相关的学术论文。

(二)访谈法

抽取了重庆市10家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健身指导员、会员进行专访,了解目前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

(三)逻辑分析法

用归纳、类比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定义

所谓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是指经营者把健身房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以盈利为目的,以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面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服务,以企业的形式,按照市场运作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会员制群众体育俱乐部[2]。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俱乐部以顾客为核心,以提供有偿健身健美服务为主要经营项目;二是设有集体健身场地、负重和有氧健身器械设备以及健身指导人员;三是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

(二)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1.位置分布及投资面积

健身俱乐部的位置与规模直接影响其经营的成败,好的位置能带来更多的客源,规模的大小直接能影响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前景。健身俱乐部的成功与否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地理位置的选择。目前重庆市大部分比较成熟的健身俱乐部集中在几个商圈,如解放碑、沙平坝、观音桥、南坪、杨家坪等地。一些中小型俱乐部他们把位置一般定在一些有针如对性的地方,比如放在一些比较成熟的小区附近。按照国际星级标准评定,健身俱乐部在2000平米以上为大型,800-2000平米为中型,800平米以下为小型。调查发现重庆市的健身俱乐部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的只有少数几家。

2.经营状况

通过对重庆市十多家健身俱乐部的调查访问,发现30%左右的俱乐部可以实现盈利,整体运转效果良好;但40%左右的俱乐部基本维持运转,没有太大的盈利;而30%左右的俱乐部则处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在调查访问中了解到,盈利较好的几家健身俱乐部能在市场竞争中盈利,在于与国际健身俱乐部接轨,有好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好的营销方式;使前来健身的顾客在健身中感觉到新鲜感与多元化的健身项目服务,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

3.经营形式和营销方式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经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会员制,另一种是非会员制。所有的健身俱乐部都是采用会员制和非会员制相结合的经营形式。会员制是健身俱乐部提供的一种主要服务方式,所谓的会员制,即每年交纳一定的会员费,便可享受该体育健身俱乐部提供各项体育健身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的优惠政策[3]。即吸引消费者办理月卡、季卡和年卡或金卡、银卡等。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回收投资资金,而且有的稳定顾客来源。

从营销现状中发现,多数俱乐部不是很注重产品的宣传和推销,主要通过价格的竞争以获取顾客,忽略了对销售产品特点和营销目的的正确分析,更忽略了对自身品牌的分析和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的研究,不注重大量的营销手段的齐头并进,这种只兼顾某一侧面的营销手段造成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4]。在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俱乐部从未在媒体上做过广告,大多都已发点小传单为主要营销方式。

4.俱乐部管理现状

管理是俱乐部得以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而言专业是管理方面的管理者,对俱乐部长远发展的规划和管理方法较科学但对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情况不太了解;而教练员出身的管理者虽然有体育健身经验,但缺乏经营管理、营销和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投资出身的管理者对健身行业的认识和发展情况比较模糊,从而导致俱乐部的经营业绩不理想[5]。走访中发现: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中大部分是以教练员出生的为主。部分中、高档次的健身俱乐部人事构架相对齐备,而大部分的俱乐部人事机构设置相对简单,有的仅设了前台人员负责财务、销售和服务,而总经理总教练一人兼之。

5.经营项目

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是俱乐部经营的核心产品,包括常规项目、休闲项目、特色项目、配套服务项目等。重庆市健身俱乐部里有氧健身操和健身器械仍是健身俱乐部的主要课程,像肚皮舞、瑜伽、跆拳道等时尚或会员喜欢的健身项目已经非常普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重庆市健身俱乐部所经营的常规健身项目非常多,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但大部分俱乐部的休闲项目以及配套服务项目还不够完善。

6.健身指导员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20家健身俱乐部中,拥有6-10名教练和指导员的居多,占被调查总数的大部分。有小部分的健身房拥有10-15名或更多的教练和专业指导员,调查的教练和健身指导员中,工作性质大多以兼职教练为主,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0%左右,并且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的学生;专职教练只占不到30%,而且大多数是健身房的高级管理人员、私人教练。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成熟的大型健身俱乐部数量很少,中型健身俱乐部是重庆健身市场的主流,社区型健身俱乐部逐渐发展起来。小部分俱乐部处于盈利状况,大部分只能勉强运营。2.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欠缺,虽然有一定的从业人员数量,但真正符合发展的管理人才还十分匮乏。3.经营管理中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各健身俱乐部的营销策略单一,宣传手段简单,不少中小型俱乐部缺乏经营理念,没有合理的市场定位。各俱乐部之间面临激烈竞争,降价促销是最常见手段。4.目前重庆市健身俱乐部所经营的常规健身项目非常多,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但大部分俱乐部的休闲和特色项目以及配套服务项目还不够完善。5.俱乐部教练员相对比较充裕,但大部分为兼职且流动性大;各教练能力水平不一,部分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1.健身俱乐部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复合型经营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体育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健身行业的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上有明显的改善。2.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健身方式,突出俱乐部自身的特色,避免严重的趋同现象,开发适合自身成长的经营服务体系,培育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化内部资源,完善管理机构。3.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采用区域经济和小众营销的理论进行合理定位,建立高素质的销售队伍,加强健身俱乐部的广告宣传途径。4.加强健身指导员及教练的专业素质,组织教练员定期进行学习,不定期的对教练员自身素质和指导能力进行检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科学透明的锻炼方法,保证人们科学的体育健身。5.塑造俱乐部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以诚信为本,提高服务水平,一切为消费者出发,让消费者感受到俱乐部的人文关怀,竭诚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健身俱乐部的知名度及赞誉度。

参考文献:

[1] 赵嘉磊.太原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14).

[2] 古桥.现代经营性健身房服务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黎远军.西安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3).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6

关键词: 天水地区 健身俱乐部 发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了使研究对象的样本较全面地反映整体情况,从调研的便利性、结构性和代表性的角度选取天水地区8所健身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期刊网1994-2013年国内相关体育产业,群众娱乐业和统计学等大量体育期刊、学术论文和参考书籍等方面文献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访谈法。

走访有关学者、教授,听取对于选题、开题报告、问卷设计、调查方面的意见,同时,借发放问卷时机与健身俱乐部教练员、会员、工作人员等当面交流,收集了相关口头信息,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

2013年10月-11月对天水地区8家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能够反映天水地区健身市场的现状,在每家随即抽取参加健身锻炼的会员50人,教练、指导员10人,经营者(老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经营者问卷8份,回收8份,合格问卷8份,回收率100%,合格率100%;会员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合格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5%,有效回收率为97.8%;健身教练员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合格问卷40份,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

1.2.4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方法对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探讨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基本情况分析

2.1.1健身俱乐部的地域分布分析。

健身俱乐部地理位置的选择对该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有一定的相关性。地理位置对健身俱乐部的经济效应影响包括三个因素:有效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内的人流量及整体消费水平[2]。俱乐部地理位置优越,其周围的商业环境、娱乐发展有一定规模,人口流动量大、密度高能吸收更多人参加健身活动,增加健身的人数,从而促进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据调查,健身俱乐部主要分布在商业区、居民区、行政区。发现地理位置对其经营有一定影响,调查的8家俱乐部中有四家在商业区,占总数50%,其次居民区与行政区各一家,各占25%。可见,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选择商业区高于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具有更好的盈利条件:人流量大、交通便利、便于广告宣传及消费者健身锻炼。事实同样证明商业区营业最为理想,优于居民区与行政区。由此可见,地理位置选择与其经营状况有直接关系。

2.1.2健身俱乐部的规模分析。

调查得知:有游泳池和健身器材的大型健身俱乐部5家,有健身器材的2家。天水地区的健身俱乐部以中、小型为主流,中、小型健身俱乐部有投资少,资金回收快,选址容易等各方面优点。但中、小型健身俱乐部提供的健身项目较少,健身俱乐部一般组织结构不够完善,配套的服务与设施相对滞后。另外,有些条件比较差的场馆,只有一间房子,一套影像设备,一两个指导员,几副哑铃、杠铃,开设在街头巷尾,费用很低。大型健身俱乐部除健身项目多、设施齐全外,还提供相关服务,经营、管理呈现多元化。

2.1.3健身俱乐部的主要经营方式及盈利状况。

据调查,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主要是会员制与非会员(零散收费方式)相结合的经营形式。会员从次卡(10元~38元)、月卡(100元~380元)、季卡(288元~588元)到年卡(365元~1288元),还有根据健身俱乐部的自身情况而定的健身卡。所以健身俱乐部要维持良好运转,实现其课持续发展,让更多消费者以较少的投资进行健身活动是目前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有待解决的问题。

2.1.4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时间和经营项目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以操课类、心肺练习类、肌肉练习类、球类为主。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授课内容相对较多。

另外,大多数健身俱乐部的营业时间大多在12小时左右,节假日照常营业,比较方便健身消费者参加锻炼。根据会员流量,健身俱乐部活动的时间分为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高峰时段一般集中在每天的17:00~22:00。据调查,随着人们节假日与休闲时间的增多,健身俱乐部营业时间有延长的趋势。

2.2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经营者状况分析

2.2.1经营者的性别与年龄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年龄在30-55岁之间,并且男性高于女性。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一般在30岁~55岁之间的时候,人生经历、能力及阅历都处于巅峰时期,比较适合创业。所以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2.2.2经营者的学历与所学专业分析。

经营者学历结构与所学专业与其管理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一般来说,学历较高且专业是管理方面的管理者,其健身俱乐部的运转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对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有科学管理,但对体育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的情况不甚了解;而教练出身的管理者对专业知识更了解,但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不多[3]。

调查得知: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经营者学历相对较低,大多是一些具有经济头脑的商人,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水平,一些兼职教练的管理者,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系统的学习,大多是通过短期学习或长期锻炼,专业知识较薄弱,有碍天水地区的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及长远利益。

2.5.3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

为了急于回收资金,局限于短期的促销活动,忽略长期发展。经营要慢慢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中,使其不知不觉养成参与健身活动的习惯,成为俱乐部忠实的消费者。

3.结论与发展对策

3.1结论

3.1.1目前,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3.1.2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规模以中、小为主,位置集中在商业区,经营方式主要采用会员制与非会员制相结合。

3.1.3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大多设置适合女性的运动项目,而男性消费者锻炼方式比较单一,对老年人的特点的健身项目比较少。

3.1.4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经营者年龄合理,但专业和学历相对薄弱,值得欣喜的是管理理念较为统一,以“以人为本”为主。

3.1.5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教练员趋于年轻化,但女性教练比重远大于男性。天水地区教练员的学历与专业较差,不够系统专业。

3.1.6消费人群主要为中青年人,集中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白领等具有稳定收入的静态职业群体,大部分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消费者具有降脂减肥、塑造形体、缓解压力等多元化健身动机。

3.2发展对策

3.2.1建立较完善的市场法规和制度,强化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法规意识,有关部门协调监督和宏观指导并多鼓励、多扶持。

3.2.2提高俱乐部内部管理水平(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者业务水平等),完善俱乐部的规章制度。俱乐部的经营者及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这就要求经营者和管理者在课的内容方面体现出“新、易、轻、美、趣”等方面要求。

3.2.3发挥健身俱乐部的地域优势,营造俱乐部的环境(如硬件设施。场地通风、器材摆放合理。浴室设置等),树立品牌形象。开展一些特色服务(如会员折扣、礼物。健身体验卡等)。

3.2.4整合俱乐部收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俱乐部服务体系,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正确指导人们的健身体育的需要,完善体育设施,制定广大体育消费者所能承受的收费标准,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俱乐部消费[8]。总之,就是合理消费大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大众健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传景.苏州市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1-6.

[2]刘德佩.体育市场营销技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徐培森,等.杭州市健身娱乐市场供应需结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42.

[4]麦仲山.浅谈“以人为本”经营管理理念与银行案件的防范[J].广西金融研究,2001:2.

[5]温孝卿.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6]徐立娟.苏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9:23-27.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7

关键词: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1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41-02

引言

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是体育产业中最为前沿的一种行业形式,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着体育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因此,加快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促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体育产业整体布局与开发都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在此,对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预测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趋势。

一、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历程,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健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的概念是什么;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概况。

(一)健身俱乐部相关概念

1.什么是健身俱乐部。在了解健身俱乐部的概念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俱乐部”一词的来源以及什么是俱乐部。“俱凡俊币淮适侨毡救硕浴club”的音译,英文“club”一词汉译为“总会”的意思,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将“俱乐部”定义为:“进行社会、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现在我们可以将俱乐部理解为总会、会所、社团、团体等。参与主体、活动地点、活动主题是俱乐部中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参与的主体是指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兴趣爱好,活动地点是相对较为固定有一定的专属性,活动的内容是参与主体在活动地点参与较为相似或同一主题的活动内容。在认识了“俱乐部”一词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很好地对健身俱乐部进行定义,健身俱乐部可以理解为:有健身兴趣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个专门的场所在较为专业的教练的指导或自行进行专门的器械、健身操以及各种球类项目的训练,各种体育项目是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把健身及健身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专门场所。

2.健身俱乐部的分类。根据健身俱乐部参与主体、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经营方式等可以将健身俱乐部进行多种形式的划分。依据健身俱乐部参与主体不同而划分,按照性别可以将健身俱乐部分为男子和女子健身俱乐部,比如说某某女子健身会所;按照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可以分为:高端、中端和普通健身房。依据健身俱乐部的建设地点或者目的可以分为:附属型健身俱乐部和独立型健身俱乐部。附属型健身俱乐部多是以附属的形式存在,比如,大型酒店和宾馆为提升自身档次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建设的健身房。独立型健身俱乐部就很好理解了,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一般属于这一类型。依据活动的内容或运动项目来划分,比如健美塑型健身房、游泳馆、羽毛球馆、瑜伽健身馆、高尔夫健身会所等等。依据健身俱乐部经营的性质可以分为:经营性俱乐部和非经营性俱乐部。经营性俱乐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世界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

俱乐部的雏形最早诞生于17世纪的英国,最初是皇室们社交的一种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上层社会一种较为专业的交往场所,再后来这种交往形式进入了民间,并且不断进行细分,俱乐部的种类不断丰富。喜欢健身的人们聚集在专门健身的活动场所进行各种健身活动,逐渐形成了健身俱乐部。

目前,健身俱乐部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十分流行,无论是健身俱乐部的数量还是运营状况或是管理水平都要明显优于我们国家的。比如说在美国,平均每8人就用有1个健身房,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可想而知。在这些发达地区健身俱乐部行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构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诞生了诸多健身行业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知名健身企业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中国的国际知名健身品牌非常多,比如一兆韦德、宝力豪、健乐菲利斯、倍力、加州健身等国际知名品牌。

(三)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起步较晚,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健身俱乐部才逐渐发展起来。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健身教练简・方达的有氧健身操在我国的广泛流行被认为是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的开端。当时健身俱乐部还是以器械训练和跳健美操为主要内容,数量少、规模小、投资少是当时最主要的特点。

已故著名健美教练马华对于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央电视台播出的 “健美五分钟”的热播,国内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健身热潮,大量面向普通群众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加速了健身俱乐部的商业化发展步伐。马华也将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的模式引入中国,马华品牌也成为当时最为知名的健身品牌。1995年,国家先后颁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部重要的关于体育的文件,明确大力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至此,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二、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商业健身俱乐部及会员的数量。健身俱乐部行业在中国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差距首先体现在数量上。在美国平均每8人就有一个健身房,而我国平均100万人才有一个健身俱乐部,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中城市。由于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规模、性质、经营方式、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很难准确统计。在经过多方调查之后了解到,2008年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总数大概是2 700家,到2015已经拥有4 450家;2008―2015年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2010―2013年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经过调整2014―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增速超过了20%。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总数:2008年约为320万人,2015年约为680万人,2009―2013年为调整期,2015年会员总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增幅超过了25%。

第二,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规模。我国人口众多,客观上说健身俱乐部消费的群体也是最大的,因此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健身消费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2015年,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691|、818亿、968亿、1 068亿、1 176亿、1 272亿、

1 381亿元人民币。在健康中国理念和体育产业国家战略发展双重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市场规模和产值将会进一步增加。

第三,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运营状况。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运营行为具体可以从投资的特点和经营的方式两个方面体现。我国健身俱乐部的投资主要呈现出建设初期资金需求数额巨大、地域性差异显著、投资回收速度较慢、消费者完成交易的周期相对较长、运营成本较高等特点。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会员制健身俱乐部、专门店、复合健身俱乐部、休闲时综合健身美体中心以及家庭式健身俱乐部等几种经营方式,目前“互联网+”又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O2O线上线下直接对接,丰富了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 450余家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运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能够实现盈利的俱乐部只有不到三成,约有一半的健身俱乐部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行业的经营状况不够理想,是造成2010―2013年大量健身俱乐部相继倒闭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政策面利好。首先,《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颁布鼓励大力发展健身俱乐部行业,政策的导向一般会引导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健身俱乐部行业,为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今年才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的颁布会进一步强化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健康将成为以后社会发展的内涵,运动健身正是实现这一健康目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这一发展纲要的引导下,我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健身消费群体的人数将急剧增加。

第二,商业健身俱乐部将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商业健身俱乐部内涵式发展道路其实就是指服务更为贴切、指导更为专业,管理更为高效,盈利更为合理。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自20世纪80年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以力量健身健美为主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以有氧健身为主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以时尚健身为主阶段(1998年前后至今)――专业化健身阶段等四个阶段。专业化健身其实也是回归了运动健身的本质,通过更为贴切的专业化指导让健身者对健身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通过专业化的健身让健身参与者获得最大的健身收益。

通过较为专业管理团队的运营,实现健身俱乐部的高效率运营,切实保障投资人的效益,同时确保企业走上内涵式的发展道路。通过专业管理团队的高效运营实现健身俱乐部的良性发展,是盈利更为合理而又持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不管是从行业的主体,还是从行业的客体来看,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整体上还没有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作为行业主体的各个商业健身俱乐部无论从营销到管理、从服务质量到品牌建设、从从业人员的素质到经验和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的健身俱乐部存在差距。作为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客体的健身消费市场尽管孕育着巨大的商业利润,潜在消费者群体十分巨大,但是前期市场的培育和健身消费观念的灌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大发展并非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尤洋,于江洋.从健身俱乐部停业引发的对中国健身市场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17-22.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8

关键词:沈阳市;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

我国是羽毛球运动的强国之一,在历次世界重大羽毛球比赛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涌现出了大批的羽毛球明星,如林丹、鲍春来、张宁、谢杏芳、谌龙等,这明星的出现也带动了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羽毛球运动作为人民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中重要的项目,由于羽毛球运动受天气、场地的影响比较明显,对运动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羽毛球俱乐部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场地设施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就沈阳市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研究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现状,对中国知网上关于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的论文进行整理研究,分析羽毛球俱乐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专家访谈法对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体育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针对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与专家学者进行研究。3.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羽你同行羽毛球俱乐部、刘笛羽毛球俱乐部、利源丰羽毛球俱乐部、原动力羽毛球俱乐部、御风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6%。4.实地考察法对沈阳市羽你同行羽毛球俱乐部、刘笛羽毛球俱乐部、利源丰羽毛球俱乐部、原动力羽毛球俱乐部、御风羽毛球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的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对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关于当前运营管理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的满意度情况有一定的区别,有2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俱乐部运营情况非常满意,有35.4%的被调查者持满意的态度,有20.8%的被调查者持不满意的态度,有18.8%的被调查者持非常不满意的态度。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受多方面的影响,俱乐部的场地设施情况,俱乐部管理人员的学历及管理水平,俱乐部的营销理念及方法,俱乐部教练员的水平高低等,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俱乐部的正常运营管理,可见,一个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旦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俱乐部的正常运营。2.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对俱乐部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了关于俱乐部运营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其中调查的选项可以进行多项选择,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影响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47.9%的人认为俱乐部设施差是主要的问题,有41.7%的人认为管理人员水平低是主要的问题,有39.6%的人认为俱乐部营销理念落后是主要的问题,有35.4%的人认为教练员缺少是主要的问题。当前羽毛球俱乐部的硬件设施不同,一些新建的俱乐部硬件条件较好,一些时间长的俱乐部条件较差,没有提供健身者运动后的洗浴设施,羽毛球场地情况也不理想,造成健身人员数量的减少。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俱乐部聘请专业的管理学院毕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一些俱乐部老板自己或者是亲属进行直接管理,管理人员的学历、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也不利于俱乐部的正常运营。大部分俱乐部的教练员都是临时聘请的,流动性较大,教练员的态度、教练员的水平也不相同,专业教练员的缺少也会影响到俱乐部的发展。

四、结论

研究发现沈阳市羽毛球俱乐部的发展呈现出较好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业俱乐部发展起来,也应该发现,在俱乐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俱乐部的正常运营管理。为了完善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必须要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不断完善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做好教练员队伍工作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俱乐部的服务制度,完善场地及相关设施的建设,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吸引更多的羽毛球受好者加入到俱乐部当中,以满足广大羽毛球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燃.借鉴健身俱乐部课程改革高职体育教学[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2]闫帅超,刘亚利,崔东霞,李欣.健身俱乐部会员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7).

[3]郝剑.周口市川汇区健身俱乐部会员健身状况调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4]李旭峰.商丘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探究[J].商,2016(11).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9

【关键词】莱美课程体系;健身俱乐部;推广程度

莱美课程体系也称莱美健身体系。莱美源于新西兰,它的核心是时尚、活力、轻松、个性。莱美运动项目由一批顶级教练员、舞蹈设计师、运动生理学专家组成的开发小组研究设计,提供一整套针对锻炼者生理以及心理的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或增强锻炼者的力量,忍耐力,有氧运动能力,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并使锻炼者拥有健康的身心,塑造良好的体型。莱美课程体系,包括body attack(有氧健身操)、body pump(杠铃操)、body jam(武林漫步)、body step(巅峰踏板)、body balance(身心平衡)、body vive(活力小球)、body combat(有氧战斗)、RPM(速度与激情)SH’BAM(森巴)等十种不同的锻炼方式。

我国深圳于1998年最早引进了莱美体系,随后港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已陆续引入并拥有这项健身体系专利。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等,莱美课程在健身俱乐部的推广程度已经很全面。但对于健身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小城市,莱美课程总体开展情况还是不全面的,这样导致在常州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莱美爱好者,而有大部分的会员没有体验过莱美课程,这样限制了健身市场莱美课程的推广和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莱美课程体系。

调查对象:奇迹健身金鹰店、KG奇迹健身福克斯店、金仕堡湖塘馆、英派斯湖塘馆、英派斯奥体馆、英派斯新区馆、千人健身、亚历山大健身会所、新城南都健身会所、武进健身广场、康美健身会所、飞龙运动公园等。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以常州市各大俱乐部的相关经营者、操课教练员以及健身会员为调查对象,选择不同层次的俱乐部,具有代表性的12所健身俱乐部,随即发放问卷260回收246回收率95%。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莱美体系课程在常州市推广的程度。

2. 访谈法。去12所相关俱乐部与俱乐部的经营者(奇迹健身金鹰店、KG奇迹健身福克斯店、金仕堡湖塘馆、英派斯湖塘馆、新城南都健身会所等)进行莱美体系课程开展情况的询问与谈论、与36位操课教练员和90多名健身会员、进行课程分享和课后总结。

3. 数据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调查问卷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转换成统计图表,为研究结论提供数据支持。

二、结果与分析

(一)管理者和健身者对莱美体系课程的了解现状

调查显示,在12位管理者中只有44%的管理者是了解莱美体系课程并开设了莱美体系课程, 14%的管理者是根本不了解莱美体系课程。从交谈中了解到其实有些管理者是想开设莱美体系课程的,但是由于俱乐部会员的接收情况差,操课教练员紧缺等各种的原因,而导致莱美体系课程为开设。

通过对43位操课教练调查显示,42%的操课教练是基本了解莱美体系课程,但由于自身所处俱乐部没有提供莱美的培训、或者自身能力的不足等多种原因没有发展或开设莱美体系课程。所调查到的90名俱乐部会员的中则有29%的会员了解莱美体系课程,而有34%的会员是对莱美课程体系一无所知的。

(二)对常州市健身俱乐部莱美课程体系推广的情况分析

1. 常州市健身俱乐部开展莱美课程的调查分析。通过访谈法了解,在走访的12所俱乐部中有9 家健身俱乐部开设了莱美课程体系,所占比例为75%。常州市健身俱乐部所开展的静态类莱美课程(body balance)是所占比例最高,为50%,相比而言,像body step 、body combat、body pump这些强度比较大的课程则开展的不是很乐观。

2. 莱美健身课程在常州各大俱乐部开设年限及课程项目种类的分析。在进行调查的已经开设莱美健身课程的俱乐部中莱美健身课程开设时间最长的为5年(英派斯自2008年8月引进莱美健身课程),最短的只有几个月。据了解,英派斯曾经引进body attack这一课程,但由于运动量大、无人上课等多种因素,被迫终止这一课程。

常州市25%的健身俱乐部未开没莱美系列健身课程,已开设莱美系列课程的75%的健身俱乐部,body pump与body step开设的俱乐部较少,目前超多每周2节以上的只有body balance这一课程。

(三)对常州市健身俱乐部莱美课程操课教练员的情况分析

1. 常州市莱美课程教练员的文化程度及证书情况调查。莱美体系课程教练员的文化程度较高,大部分都是本科的体育学院毕业或者师范学院,还有一小部分是舞蹈。根据调查,在这20名莱美操课教练中,曾经参加过正规莱美健身课程培训的有14人,且全部取得莱美课程的资格证书。

2. 常州市莱美课程教练员的授课能力调查。可以发现莱美课程教练上课时的人数主要集中在6-10人左右。据调查,在受访的90位俱乐部会员中,有83%的会员会有跟课的习惯,并且会追随他喜欢的教练,由此一个操课教练的授课能力决定课堂练习人数的参与率。

3. 常州市莱美健身课程教练员的工作类型调查。据调查显示95%莱美课程教练员都是全职教练,这相比普通操课全职教练的比例高出很多。据调查所知:常州市健身俱乐部对莱美教练的管理是相当严格,大多数的莱美教练都不允许去其他俱乐部授课。另外,由于莱美课程教练员缺乏,他们平常的课程安排的比较满,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在去其他地方授课,这样大大限制了常州市莱美课程体系的推广。

(四)对常州市健身俱乐部参与莱美健身课程会员的情况分析

1. 会员初次参与莱美健身课程体验因素的调查。会员参与上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好友介绍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0%,但是媒体宣传与教练推荐这一方面所占很少,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莱美课程在俱乐部的推广程度。所以,俱乐部加大宣传力度和教练的推荐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2. 会员参与莱美健身课程的年数调查。参与莱美健身课程的会员有52%的会员在莱美课程锻炼时间在1年以下,最短的只有几个月。由于俱乐部开设莱美课程的时间普遍较短,外加场馆宣传的力度不够,会员对莱美课程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参与人数不够;练习的时间也普遍较短,大多数也都是初级的会员。

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参与莱美课程的会员中,几乎都是女性会员在参与其中,而且相对于某些课程都是年龄相仿的会员参加。这时就需要俱乐部管理者以及教练员们对会员进行一系列的引导,让跟多的男性会员以及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会员去参与到莱美课程中。

三、结论

(一)管理者对莱美课程体系认识不全面

所调查的常州市部分健身俱乐部中只有44%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了解并开设了莱美健身课程,但是仍有17%的俱乐部的管理者对莱美课程体系是一无所知的,认识不到开展莱美课程体系的必要性,限定了莱美课程体系在常州市的推广程度。

(二)莱美课程体系对会员难度系数较大

莱美健身课程对俱乐部会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很多初学者跟不上课程的进度,这样的反馈让部分管理者减少了某些莱美课程的课时数,这样也影响了莱美课程体系在常州市的推广。

(三)莱美课程体系教练员人才资源紧缺

常州市所调查的部分健身俱乐部中,莱美操课教练员人数较少,一名教练常常要兼任几项莱美操课。同时,某些俱乐部莱美健身课程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如:课时数少,器械不完善,组织莱美培训少等。

(四)管理者对莱美操课教练员管理过严

常州市有莱美课程的健身俱乐部,对莱美操课教练的管理过严,大多数教练不能被其他俱乐部外聘,这样限制了常州市健身俱乐部之间的交流,导致一些试图想开展莱美健身课程的俱乐部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开展,这些俱乐部的会员也无法体验到莱美课程。

(五)莱美操课教练员引导能力有待提高

常州市的俱乐部管理者以及操课教练员对会员在莱美课程体系方面的引导不够,使得好友介绍成为会员体验莱美课程体系的最高的比例,同时导致参与课程的会员性别比例失调。参与某些莱美课程的会员年龄结构单一等等。

四、建议

(一)加大宣传,传递莱美健身意识

应当加大对莱美课程体系的宣传力度,增加俱乐部与俱乐部之前的相互交流,让更多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了解到莱美课程体系,了解当下俱乐部会员的健身需求,让他们认识到开展莱美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二)开拓与创新莱美健身课程

莱美操课教练员应当对莱美课程进行一定的开拓与创新,针对俱乐部会员在课堂后所反映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如:放慢课堂进度,减少动作的强度来树立初学会员的信心。让会员在从适应莱美课程的过程中,慢慢意识到莱美课程的健身意义。

(三)放宽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

放宽对莱美操课教练的管理制度,完善操课教练员之间的技能交流与沟通,逐渐建立起师资雄厚的莱美课程教练队伍。另外,应适当加大对莱美系列课程body step,body pump等课程的投入,逐渐完善俱乐部的场地、灯光、舞台、莱美课程体系所需的器材等基础设施。

(四)提高莱美操课教练员的能力与薪资待遇

增加操课教练参加莱美课程体系正规培训的机会,提高莱美操课教练的授课能力,培养良好的课程气氛,同时增加莱美操课教练员的薪资待遇,带动操课教练员去教授莱美课程的积极性,从而解决莱美课程体系教练员人才资源紧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悦.LESMILLS(莱美)健身课程体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2).

[2] 陈金鳌,相建华.我国大众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3).

[3] 赵丹丹,商亚民.莱美课程在哈尔滨市区健身俱乐部开展情况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1).

健身俱乐部管理篇10

关键词 我国 健身俱乐部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健身俱乐部的形成,我国的学者普遍认为:健身俱乐部是新型的产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潘苑认为,健身俱乐部这一新型的产业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业余体育俱乐部作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社交娱乐的重要场合。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我国群众性的业余俱乐部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我国大众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我国的体育健身俱乐部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国外的健身俱乐部来说还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中国加入WTO以来,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90%进驻大陆,企业面临的市场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换句话也就是说无论你的企业是否有外贸业务,你都面临的是必须具备国际标准的能力,市场在变化,对手在不断的进步和成长,竞争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健身俱乐部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了各自的重要任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和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显示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

中国本土的健身俱乐部在经营管理上都有了一些自己的有效办法,管理也更为规范,经营的理念上也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1 俱乐部管理

成本是俱乐部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视的,如何有效地管理成本,减低成本的同时不缩减服务的质量?比如说要求健身教练进行健身器械的清洁,减少保洁费用的同时,培养员工的热爱俱乐部的情绪。在健身俱乐部硬件设施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水平等软环境来提高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效益,必须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学习国外健身俱乐部的管理经验;(2)在有效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

2 员工的管理

在竞争的各个环节里,人才也就愈发显得重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战略相近、细节相同、差异化越来越模糊的时候,人才也就成为了商家竞争的利器。员工的流失率高是很多俱乐部头疼的事情,如何降低流失率,让员工留得下来又可以得到发展,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和增长的要求。健身俱乐部属于服务行业,不是制造行业,服务行业的核心技术应该是看不见的内涵和文化,“希尔顿成功的微笑来源于能够让员工得到成长的培训”,《孙子兵法》“七计”之中清楚的告诉我们“士卒熟练”的真谛――培训是提高工作绩效、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更新员工的知识、技能、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期影响他们的行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团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的行为活动。好的培训出人才、出效益、更出效率。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把对员工的职业心态与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其战略制胜的重要手段。职业经理人、教练或者销售顾问如果不及时“充电”调整,只能年年“折旧”。俱乐部如果不重视培训,就不能“升级换代”增强活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培训是种趋势,当今企业不仅是雇佣劳动的组织,而且是激励劳动者,使其劳动价值得以真正体现的场所。企业也好,俱乐部也罢,要和员工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必须对员工进行更大的培训投入。培训是一项能获得更大产出的投资,并且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据美国教育机构统计,企业对培训投入1美元,产出可达3美元。培训还是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不断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

3 创建核心团队

针对俱乐部的核心消费群体,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创建俱乐部的核心团队来打造不同于别的俱乐部的文化。从而使俱乐部的主要客户能够续会,用他们来带动俱乐部的人气,吸引新的客户群体,使他们成为坚定忠实的老会员。

参考文献

[1] 潘苑.对我省健身俱乐部产业现状的评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