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表现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4:15

政治思想表现

政治思想表现篇1

一年来,通过组织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事同行的指导帮助、个人不懈的虚心学习,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公路建设和管理领域取得了系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技术、公路施工及公路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为适应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今年已取得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本科的网络教育毕业证书。通过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工作中,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自觉做到了慎独,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根据工作安排,我今年负责李园、明村五镇的村村通公路工程的监管工作。我始终严格遵循国家工程质量规范及标准和国家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条例,把精细管理贯穿到每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把关、精心施工、精益求精,切实建设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政府满意的放心工程。在工作中,大胆泼辣,敢于负责,能自觉地认真钻研业务,大胆推广新工艺、新方法,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工作中坚持事先控制、主动控制,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实行零缺陷原则;主动和相关单位加强配合、相互服务,密切了同地方政府和施工、监理单位的关系,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为单位赢得了荣誉。

今年4月至7月,我还负责农村公路回头看的村道调查工作,工作细致,方法科学合理,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

此外,我还具体承办我市农村公路方面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面复率100%,满意率99%。

以上是我一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上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也是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关于今后,我有四点想法:1、首先我会无条件服从卫生局党委工作计划安排。2、针对培养自己的单位与领导,我心存感激,但我会把感激之情化为今后工作的动力,为单位增光添彩,让领导放心满意。3、我到了任何一个单位,只要走上领导岗位,都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毫不保留的应用到工作当中去。4、希望领导能够给我一个更大、更广的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今后,我还将加倍努力地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公司的振兴与辉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员工政治表现评语

该同志爱党爱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该同志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同事打成一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工作中,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能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

在生活中,该同志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生政治表现评语

思想政治表现评语

该生在校期间在各方面表现积极,勇于进取,该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当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上,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学金。该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常常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在社会工作上,曾担任地科院文艺部部长,工作当真负责,积极参加校内外流动。生活中,该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同学关系较好。

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做好学生的表率。听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立场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帮助同学,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势,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政治思想表现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新的时代特征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紧紧围绕“治理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的重大主题,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形成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就是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产生的正向效应。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国家治理的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关注不够。在理论上导致国家治理理论依据不够充分,在实践中也会导致各种治理要素之间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增加了国家治理的成本,降低了国家治理的成效。为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研究,对于从理论上澄清人们对国家治理的模糊认识,在实践上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从根本理论依据、基本理论依据和具体理论依据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其实就是体现在物质和精神、法治和德治、人和制度的相互作用上。

1.从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

唯物史观在揭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同时,又指出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使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的时代特点,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多线性、整体性。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理论说服人,实际上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问题;而理论通过掌握群众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的实现问题。同志坚持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他曾经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也可以变成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2]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精神因素在改造社会和世界中的巨大动力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提供了哲学上的理论依据。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深刻地论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反作用,这一深刻论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它通过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等教育,为国家治理提供基本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和心理基础。同志把先进文化建设上升到综合国力的高度,同时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思想,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重大价值。同志大力倡导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的高度重视。同志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用先进理论武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它在一定时代的社会存在中展开和进行,由一定时代的历史条件制约,其治理价值应该由一定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物质技术发展水平来说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特定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反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对此我们需要作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2.从法治和德治相互作用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

法治和德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种基本手段,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在国家治理中不能相互替代。但是,法治和德治又具有内在的互补性,二者在国家治理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撑。因为任何法治依据的法律规范从原初意义上来自于道德,道德上的“应当”是法律生成的前提,也是法治存在的基础;法治的运行离不开道德因素,良好的法治需要德治的配合;德治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有利于法治推行的制度环境和法治基础。另一方面,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德治毕竟是一种“软治理”,它主要是靠人们的自觉来维系的,对不自觉的行为往往是无效的,因此,有效的国家治理仅仅靠德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法治的配合;法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硬治理”,可以通过威慑成为德治的坚强后盾;法治可以通过惩恶扬善,净化整个社会道德环境,为德治创设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在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7]从治理实际过程看,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作用和互为补充主要是通过内容、功能和实施途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法治和德治在内容上相互吸纳。法治必须合乎道德要求,德治必须弘扬法治精神,我们既要善于利用道德的力量增强人民守法和执法的自觉性,又要善于利用法治的力量确保人们对道德规则的遵守和道德底线的坚守,使两者在价值追求上达成一致,筑牢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价值基础。第二,法治和德治在功能上互相补充。法治是治外的,道德是治内的,只有德法并举,才能达到内外兼治的理想治理目标;法治惩于后,道德至于前,只有德法并行,才能达到惩后至前的理想治理效果。第三,法治和德治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凭借。德治可以引导人们自觉守法,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法治可以通过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警示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6]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于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为国家治理提供必要的道德基础。另一方面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走上法治化的道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打造坚实的法治基础。

3.从人和制度相互作用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

从理论层面来看,人和制度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我们要把制度建设摆在国家治理的突出位置。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只有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才能以制度理性有效克服人性和人的能力的不足,才能更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才能确保国家治理达到善治的理想目标,从而落实党对人民的庄严而神圣的执政承诺。另一方面,我们要把人的现代化置于决定性的位置。这是因为任何制度都是由人设计的,制度的执行也是靠人的行为,因此,人的素质高低对于制度的创设和执行具有实践上的决定作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最为根本的因素。从整个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人的现代化是核心,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制度的现代化。只有把人的现代化摆在决定性的位置,才能以现代化的人来设计具有现代性的制度,才能确保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顺利的落到实处,才能为制度的执行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更好的发挥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总之,人是制度的内在因素,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道德面貌,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素质,既影响人的自身发展,又影响各种制度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其治理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从实践层面来看,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固然要搞好制度设计,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文化心理素质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讲,后发国家的落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落后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心理落后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心智发展程度的落后问题,是一个思想文化启蒙不到位的问题。当一个国家民众的心理仍然被牢牢地锁定在传统意识之中时,就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潜在的严重障碍,使制度的绩效无形中大打折扣。诚然,一个国家可以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制度设计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创设具有本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4]这就表明人的素质是国家治理转型的决定性条件,提高人的素质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就是通过人的素质提高这一“中介”,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独特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调动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国家治理主体的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治理价值存在的直接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的具体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我们可以根据作用范围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具体现在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营造道德基础、培育主体力量三个方面。

1.保证国家治理的正确价值导向

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国家治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所坚持的基本方向,是围绕国家治理的功能性展开过程中所遵循的前进导向,是国家治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行为体系所追求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是根本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事关国家治理成败。实践证明,方向正确是国家治理走向成功的前提,方向错误是国家治理失败的根源。我国现在正处于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社会转型期,国家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各种价值观的交融、碰撞、冲突异常激烈。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态势,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增进整个社会的价值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确保我国国家治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国家治理在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国家治理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要求,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国家治理在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和价值标准。这三个方面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既是从价值观层面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集中表达,又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遵循。同志指出:“三个倡导”“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5]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普及,为国家治理提供核心价值追求,确保国家治理的正确价值导向。

2.夯实国家治理的良好道德基础

国家治理不仅需要法治的外在力量,而且需要德治的内在力量,一个国家的良好的治理格局应该是法治和德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国家治理中,要实现善治,除了高度重视法治的功能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德治的功能,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6]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把国家治理的各项规定内化为人们的内在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国家治理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大大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益。同志强调指出:“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7]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转型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矛盾生成领域不断扩展、表现形式异常复杂,尤其是各种、突发性事件不断增长,由此带来治理成本不断增大,如何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益,这是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和持久的道德力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法治无可替代的独特治理价值。比如,它可以改变各种国家治理机构的人文生态,使各种治理主体积极作为,提高国家治理的绩效;它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人文生态,形成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场域,无形中可以减少社会矛盾的数量;它可以通过道德调节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国家维稳”费用和成本,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国家的善治。

3.培育国家治理的可靠主体力量

国家治理的基本主体是公民。塑造和培育新型社会主义公民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仅靠执政党的科学顶层设计、政府部门的高效推进就能够实现的,其归根结蒂需要具备现代意识和现代素养的新型社会主义公民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而公民的素质高低就成为影响国家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增强全体公民的治理意识,提高全体公民的治理素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治理队伍成为国家治理的根本性举措。提升全体公民的治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新型公民,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的重要表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节奏和步伐,加强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积极探索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相契合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公民的治理素质,引导公民形成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鼓励公民积极热情有序地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来,从而为国家治理提供必要的主体力量。[8]在很大程度上,国家治理就是公民对各种关系的自我规范、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公民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责任感等都会影响国家治理的水平和成效。实践证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不是没有良好的制度,而是一些人不能很好的执行制度或者是不能科学的贯彻和落实制度,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的问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制度化、系统化、法治化的治理设计,能够极大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执行能力,这必然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治理素质,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主体力量。

总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9]为此,我们要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价值和功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人们实现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58.

[2].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116.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105.

[4][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李婉蓉,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88(12):47.

[5].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7].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11.

[8]闫辰,王彩波.公民身份视角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2):15.

政治思想表现篇3

【镇长政治思想表现自我鉴定范文一】

自XX年分配到水南镇工作以来,在市、区组织部门的关心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奋学习,扎实工作,认真做好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将三年来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新手,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切实加强理论与技能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认真学习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与时俱进,努力使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严格按照xx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虚心向周围的领导和同事们学习,积极向群众学习,自觉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同时,认真学习农业农村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和维稳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特别是抽调到章江新区指挥部以后,对征地拆迁的相关政策、法规做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为做好片区征地拆迁的协调指导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来,积极参加组织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专题调研活动,如区委组织部组织的XX-XX年选拔(调)生培训班、市农工部组织的赣州市第一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班、市委组织部组织的XX年选拔生业务素质培训班以及六大片区建设总指挥部、章贡区政协组织的各种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这些系统的学习和专题的调研,使我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对自己的工作职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破解工作难题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履职工作情况

三年来,先后经历了水南镇农业办干事、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和章江新区建设指挥部征地拆迁办副主任等岗位的锻炼。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分管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协作,理顺关系,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做好了早晚稻播种面积的核实工作,确保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做好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我镇不发生疫情,提高养殖户的收入水平;做好了防汛抗旱工作,针对去年灾害性天气频发的情况,积极做好防汛调度工作,健全信息网络,及时传达相关气象信息,提早做好各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在每村聘请一名农村公路养护员,负责各村组公路的保洁养护工作;做好了渡口的安全巡查和督促工作,完善重要节假日及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好渡口安全督促和值班制度;同时,做好了农经、统计、水利、植保、农技推广及其他日常工作。

【镇长政治思想表现自我鉴定范文二】

近年来,我能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各类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一、政治坚定,服从大局。

我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能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与市委、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协助党委书记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胸怀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开展工作。

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在工作中,我始终正确把握时展的要求,科学地判断形势,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思考问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以特色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工作敢抓敢管,抓大事,抓主要矛盾,敢于面对问题、面对矛盾,亲自带头处理了多起突发性群众群体性矛盾。能够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和带领一班人,团结在党委周围,运用各种途径把党委的各项重大决策变成全镇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2010年,在党委书记到省挂职期间,我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积极争取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农村村支部书记意见,创造性的在全镇10个村开展土地流转集中试点,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群众和干部的支持拥护。

三、扎实务实,勇创佳绩。

我担任郑场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以来,5年的基层工作实践锻炼了我,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谋划能力和驾驭大局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2010年,在邓书记到省挂职期间,我能带领镇党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27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8.5 %;引进新、扩、改项目11个,开工建设厂房面积37800平方米,创历年之最,全年入库税收1093万元,比上年增长53.1%。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全年共争取资金300多万元,创造性地经营城镇,引进老板开发了郑场第一个花园式小区。生猪出栏32万头,家禽出笼35.5万只;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1036元。

政治思想表现篇4

1、音乐感化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渗透

音乐的感化教育,指的是音乐可以情感人、以“境”化人。以情感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歌曲、乐曲都是艺术家情感的体验,每一次音乐体验都是与艺术家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情感人通过欣赏高雅音乐作品来提升自己音乐基本素养和兴趣,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兴趣,就会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中去,这就进入到下一个层次——以“境”化人,以“境”化人又包括情境化人和境界化人。所谓情境化人,在音乐教学或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把握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经过及包含的真理,使学生思想发生自然的内在转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谓境界化人,通过音乐的熏陶,学生具备了一定音乐素养,他们开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编、自导一些具有政治宣传性和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如创作班歌、音乐小品、音乐情景剧等),通过演奏和演唱,不仅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同时用自身的歌唱、表演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周围的人。

2、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体现在品鉴形式、体味内容和崇尚和谐三个方面。

(1)品鉴形式美。音乐中包含着丰富的形式之美,例如:好的音乐活动往往音乐旋律起伏跌宕、语言优美曼妙;表演者举止得体大方;声音高亢嘹亮、独具个性。这种直观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着装的整齐之美、歌唱的语言之美、演员的举止、形象之美以及演唱的风格之美,在对形式美的品鉴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注重仪表形象的习惯。

(2)体味内容美。音乐的内容美,包含着音乐作品内容的真、善、美,也包含着音乐表演者自身美素质和修养,通称思想内涵美。学生在进行音乐活动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创作者的心路历程,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之美。例如:老师我总是把你想起这首歌中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歌唱语言的纯朴、真诚之美,歌唱旋律中孕育出的浓浓师生情谊之美,最后又转化为对所有帮助过自己、关心过自己人的感激之情,及感恩、博爱之美。有了这些情感体验还不够,还要进行音乐实践,让学生毕业典礼或毕业晚会上,面对着自己的老师演唱这首歌,有了对歌曲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再加上大学四年对师生情的切身身体验,演唱时,必能让观众为之动容,必能成为一次成功的感恩教育。

(3)崇尚和谐美。音乐中的和谐美是音乐的内容、力度、速度、音色、和声、调式、节拍、节奏、旋律、结构等各个要素的和谐统一;音乐表演者要与伴唱、伴舞、伴奏、以及主持人、灯光、道具的和谐统一。而合唱是最能体现和谐的歌唱艺术,排练过程中队员与指挥的和谐统一,各个队员音色、力度的和谐统一,以及队员之间表情、动作的和谐统一等等,总之,合唱能训练学生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以及对和谐的审美追求。在追求和谐美的同时也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小结

政治思想表现篇5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自我鉴定

一年来,本人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无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本人爱国敬业,公平执教,热爱工作,尽职尽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工作从不敷衍塞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在工作中碰到问题都能主动向同事请教,主动沟通思想,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政治思想表现篇6

 

。。。,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96年08月参加工作,2007年2月入党,现任。。。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该同志政治、思想、工作表现如下:

一、讲政治,讲大局,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良好的政治素养

该同志注重理论学习,牢固思想根基。一是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毫不动摇地把理论武装作为主抓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倦,学有所获。二是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着眼于理论的灵活运用,着眼于对实践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推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改革、发展中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该同志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待人诚恳、友善,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能够较好的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对人热情周到、用心服务。多年的发改工作和省、市发改委领导建立了良好的人缘关系。办事情即能坚持原则,又能主动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三、工作扎实,业务过硬,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该同志热衷于本职工作,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勤奋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近三年来,坚持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在实践中学,在实干中用。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强烈事业责任心,工作再苦再累都能一丝不苟,时时处处为组织着想,为群众百姓着想。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常常加班加点,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受到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好评。

2017年以来,一是主动深入企业做好服务。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困难,为企业出谋划策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2017年全年通过发改委系统累计争取到棚户区异地安置房、千亿斤粮食生产、服务业引导资金、“三重一创”支持资金等各类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市无偿补助资金4094.4万元,其中乌江镇四联安置房建设、天都新城五期棚户区异地安置房2个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770万元。4个项目争取省级预留用地指标173亩,争取份额居全省县区前列。为诚友汽车零部件、禾臣新材料和欢颜机器人等企业争取了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全力做好项目的管理。一切以项目为中心,梳理问题抓调度,创新短信提醒、“小册子”、联络员等方法,多方调度、挂图作战。全年举办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专题汇报会、重大项目现场行等多个主题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项目建设年”活动热潮。100个县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14%。欢颜机器人、晟捷新材料、神剑新材料、华农批发市场等37个项目新开工,开工率105.7%。华昌药业、德隆禽业、福瑞尔铝幕墙等26个项目竣工,竣工率100%。连续9年在全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考核中获得表彰。2017年引进并开工欢颜机器人、卡尔森微米金刚钻等十几个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

3、谋划大项目,紧钉项目不放。2017年全力推进增配电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为国家首批105个试点项目之一,一期服务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10亿元以上,二期服务面积约70平方公里。经多次和国网公司、省能源局沟通,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省能源局评审,即将组织公开招标。该项目的落户,将有效改善我县电力供应现状,提高电力服务水平,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政治思想表现篇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了解了大学生在防治新冠肺炎期间的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涵盖北京、吉林、山东、上海、福建、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和云南11个省市的32所学院和大学,涵盖三类大学、学院和高职高专大学的四个不同学术水平和年级的学生,从初级学院到博士生,共收集了18216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较好。在

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99.2%对打赢疫情防控战充满信心。面对疫情,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乐观(57.6%)、平和(47.7%)和轻松(26.9%),经历过担忧、焦虑、恐惧、无助、悲伤、愤怒等焦虑的学生占28.8%。面对消极的心理反应,81.1%的学生认为“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弱”和“进行自我心理安慰与排解”,从而解决了问题。可见,大学生在防疫工作中是合理的他态度平和,对疫情防控持乐观态度,但部分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有限的减压渠道值得关注。

(二)大学生获取信息主要基于官方

首先,被调查的大学生(88.8%)从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告和新闻会上获取疫情防控信息,认为信息更全面、准确、客观,其次是官方媒体,如新华社(56.9%)和电视广播(51.2%),31%的学生选择非官方媒体和自我媒体获取信息。这与公众对媒体信息可靠性的理解是一致的[2]。可见,大学生对官方的疫情信息有充分的信任,但他们也依赖于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的非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这需要引起重视。

大学生(三)支持防疫工作。在

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95.7%表示将认真学习并积极配合政府提出的防疫要求,减少外出,多呆在家里。94.7%的学生对党和政府的防治工作表表示满意。在流行期间,他们读书和学习(86.1%)是被调查学生最重要的活动,5.2%的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疫情发生后,52.6%的学生同意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观点。数据显示,大学生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政府的防控工作,积极应对疫情,有序安排学习和生活,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但也有享乐主义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

的大学生(四)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

表示,94.2%的被调查大学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加强了“四个自信”,86.3%的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充满信心,94.0%的学生相信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各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基本实现。“62.6%的学生认为疫情过后还会发生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显示,党和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表现进一步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但在防疫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仍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的思想状态是积极、健康、理性、平和的,但疫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结合疫情防控,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大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明确防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方法和方法,抓领导,主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动员和心理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疫情相关问题,表现出积极、阳光的精神,保持奋斗的态度。高校应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用教材,深入挖掘疫情防控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紧紧围绕党中央大学重大决策部署、联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防疫抗疫一线故事、科学防护知识等为主题,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制度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治国思想和实践,生命价值等相关问题,使防疫防控成为一个新鲜的思想政治课堂。

(一)以理想信念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坚信

的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最后晚餐”,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起着引导作用。疫情爆发后,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学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下,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局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充分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的显著优势。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经理谭德赛所说,“中国行动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奇迹。”[3)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激发学生思考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美丽等,中国的中国小说科罗纳维鲁肺炎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一大挑战。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汲取教训。我们加深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明显优势的认识,使他们对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更有信心。我们将继续树立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最本质特征的认识,充分发挥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进一步增强党对各项工作的思想和行动领导意识,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深化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底线思想、辩证思维和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以武装思想、指导实践。

。精神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疫情的爆发,医护人员、军队官兵、公安民警、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纷纷要求参战。他们在抗击艾滋病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团结、牺牲、斗争和创造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最耀眼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强调:“我们应该广泛宣传前线医务工作者和人民解放军战斗人员、公安人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激发了全社会的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1)高校要结合防疫工作,抓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广泛开展国情政策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努力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磨砺强国志向,践行报国之旅。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实现伟大道德,恪守公理要加强责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正确认识时代的使命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主动承担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服从防疫工作的各项安排,主动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工作中去o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做时代前列的企业家和开拓者[4]。

(三)将奋斗和奉献作为引领大学生成才的关键。

的奋斗是青年的背景。只有在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和奉献的过程中,青年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以实现。总书记在回复西藏大学医学院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报告时说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时间,培养优秀技能,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爱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人民。”[5]在回答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所有党员时,他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事、有责任,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最后一顿饭”,我希望他们“激励广大青年不畏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6]高校在防疫工作中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加强在家学习,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停课不停学》"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观,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做时代的企业家、开拓者和奉献者鲁莽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深刻理解“一切幸福都是通过奋斗实现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怕艰难险阻,为人民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重视生命和健康的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新

皇冠肺炎对

大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还关系到生命安全和健康。

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主要国家。ld《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和《加强健康观念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3],消除大学生的科学认知障碍和心理消极状态,引导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地行动。一是注重生命教育,以防疫防疫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事迹为教材,引导大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学会理解、尊重和热爱生命,避免心理脆弱,面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生活挫折,思想混乱和行为失控。扼杀新冠状病毒肺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冠冕肺炎等传染病及其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防止潜在危险。三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工作,有效缓解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应激反应,帮助他们实现从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的转变,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同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因势制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学规律,教育规律,人,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结合重大社会事件的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高校应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动力、渗透力和情感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把握规律特点,确保教育引导力在

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普遍规律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疫情防控相结合,高校要把握工作的原则、情感和规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方向,帮助大学生学习好人生《扣子》第一,坚持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领导下,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高校应以鲜明、合理、务实的态度开展主流思想教育和积极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我们不会回避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疫情,应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凝聚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关注情感。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特别注意情绪的整合进入并体现人文关怀。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运用一系列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解决学生在疫情中遇到的心理情绪、思想混乱、学习困难、毕业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做好学生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最后,把握规律。高校应在寒假、延期开学和正式复学三个阶段,主动运用不同的方法和载体,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7]。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政治因素,把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营养。

(II)整合资源和力量,形成教育驱动力。

·

流行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高校要化“危”为“机”,调动和利用好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第一,充分利用教师的力量。高校在调动辅导员等政工干部积极性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参与传染病防治政策的传递,主题教育、故障排除等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教育作用,开展教育通过对流行病相关话题的课堂教学,构建思想政治课的总体课程模式。第二,调动家长的力量。疫情的爆发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学校转移到了家庭,高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联动机制。一方面,家长传达并落实学校的防疫要求。另一方面,支持和协助家长开展生活健康习惯、自我情绪管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活动,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凝聚学生力量。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分店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各级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依靠他们传达防疫要求,收集疑难问题,,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示范作用,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三)拓宽平台渠道,提高教育渗透

的线下课堂、社区活动和其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疫情期间处于“失语”和“失声”状态。高校要继续拓宽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育渠道,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首先,密切关注学校教室。主动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上讲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中国力量、中国责任课程与防疫控制相结合。同时,“其他航线应保持一条好运河,并在太平洋周围种植一个好环”[4]。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主动将疫情防控新鲜教材融入课程教学,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看等问题[8]第二,开展社会实践。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村委会的防疫工作,成为防疫工作的战斗员、宣传员、侍者,立足个人做出价值判断第三,利用好网络平台,面对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的客观现实而新媒体时代“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高校应构建“蒂凡尼早餐”的工作模式,积极通过以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和QQ为主导的新媒体宣传教育矩阵发声,与学生一起“键对键”“屏对屏".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班级和团支部开展防疫主题教育,宣传防疫决策部署、防疫科学知识和防疫感人故事,引导大学生进行screenn网络信息,合理表达网络信息,以唱响高扬的主旋律,聚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四)开展典型教育,深化教育诉求

在预防和控制网络犯罪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流行病,以及一些负面例子。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方面,通过在线专题班会和bakis Frankly组织学生学习防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人民解放军等团体和个人以卡通等形式,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同时,在科技研发、志愿服务等方面,注重挖掘和讲述教师、学生和校友的防疫故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扎根,提高教育感染力。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防疫期间一些瞒天过海,违法违规,破坏社会秩序,违反社会公德的恶棍和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实质和对社会的危害,,学会运用执政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深入。

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在新冠肺炎防控协调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2]王俊秀。流行期社会心理调查[n]。北京日报,20-20-10-10(10)。

[3]。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0年(4):4-12.

,,[4]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回信鼓励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前往人们最需要的地方,造福于人民,特别是基层人民[n]。人民日报,2020-02-24(1)。

政治思想表现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认同;表现;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24-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课教师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其职业认同问题值得关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表现

近年来,顺应高校扩召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快速扩大。整体上看,他们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但面对市场经济时代利益的驱动和各种思潮的冲击。部分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认同缺失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思政课教师的主流是认可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尤其青年教师还存在淡化、彷徨、怀疑、反对等信仰弱化的现象。所谓淡化,指个体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下,情感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种疏离;所谓彷徨,指个体为一定的气场所左右。在信仰与不信仰之间出现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所谓怀疑,指情感上将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伟大理想,理智上却认为它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所谓反对,指个体的主观世界被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占领,从而否认和敌视马克思主义。由此,一些思政课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在价值取向上更多受到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过分关注学历、职称和待遇等切身利益问题,对理论学习热情偏低,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紧跟,对当今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反应迟钝。表现在课堂言论上,部分教师自由主义和放任主义抬头,以政治中立为借口,淡化思政课的意识形态色彩;部分教师甚至放弃自我约束,散布实质上主义的言论。

2.职业意识模糊。部分教师虽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但仍缺少相应的职业意识。一是缺少使命意识。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部分思政课教师缺少终生从事信仰传播工作所需要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意识,不能正确认识思政课的性质和作用,不能经历教学相长的职业成长过程。二是缺少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其主要表现是工作中的个人主义,教学方面习惯于个体户式的工作模式,不与同事进行备、课上课方面的交流,不向同事学习;科研方面则不参加他人的课题研究,或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有名无实,完全由教师个人独力进行研究。三是缺少究问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理论方面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求进步,对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人际沟通和交流技术以及现代传播技术不熟悉:学科与科研意识薄弱。将思政教师职业作为单纯的教书匠看待;调查研究意识薄弱,不主动了解学生状况:缺少内省意识,不习惯于通过自我回顾和反思提升和完善自我人格。四是缺少人本意识。不能尊重人,未能意识到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不能理解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隔膜;不能关心人,“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淡薄,课后不愿与学生过多交流,对学生的疏离感明显;不能发展人,对思政课在人格完善和生命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明确认识。只教书不育人。

3.敬业精神不佳。在经济利益关系全面调整的现实社会环境里,少部分教师受物质利益的驱动,思想不够稳定,不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相对清贫的教师职业,未能将思政工作作为终生事业,而是向往收入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的公务员等职业。他们把教学看作是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维持生存而教,把上思政课仅仅当作谋生之道,或看成是生存手段,对本职工作投入少,而热衷于炒股和校外兼职、经商等。由此。他们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不去认真钻研业务。业务不精,敬业精神欠缺,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成因

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首先会在大学生信仰世界中引入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怀疑和反对,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危险境地。也会使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基本素质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学实效。对思政课教师本身而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种双重人格或人格分裂的情况;也会使思政教师自身职业发展受阻。职业前景黯淡。对此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既要从教师主观认识方面找原因。也要从客观环境方面找原因。

(一)主观认识因素

职业认同问题属于主观认识问题,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首先要从主观认识方面找原因。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未能掌握理论的彻底性,未能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把握上。一般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都接受过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但是,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而言,虽然我们有一支庞大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但其来源相对复杂。真正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能长期坚持研读经典的人实际上不多,至于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并进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则更要少一些。另外,思政教师也是具体的人,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具体的时代中。他们思维活跃。更容易受到当今社会各种时髦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这都会使得思政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马克患主义信仰的建立发生一定的困难。以致经常是“一脑袋的困惑去面对一大群的困惑”。

2.思政课教师作为理论工作者较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践是认识和真理产生的唯一源泉。思政课教师往往满足于做一名纯理论宣传者,唯理论化倾向和教条主义倾向明显,生活经验贫乏,社会阅历单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的实践基础严重不足。因此,不少思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少定力,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工作中一旦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为负面情绪所困扰。甚至对自身事业和使命产生怀疑。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当今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不可能通过流血牺牲的残酷革命斗争来锻炼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务实可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思政课教师在长期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建立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逐步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二是当今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思政课教师作为理论工作者,可以且必须通过对各种反马克思

主义思潮的辩驳来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3.对思政课存在认识偏误。首先,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普遍存在两种期望:一种是过高期望,即期望完全由思政课教师来扭转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认同方面出现的危机;另一种是过低期望。即认为思政课教师只能作空洞的说教,学生不可能认同你。故根本不期待思政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有所助益。前者无疑会在今天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碰壁,带来严重的职业挫折感。后者更会直接打击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其敬业精神受挫。其次,思政课教师还有一种惯性思维,即习惯于通过大张旗鼓的政治灌输来立竿见影地改造青年学生的主观世界,而无视德育客体的主体地位,导致德育危机,其实质就是人本主义精神的缺失。再次,思政课教师还有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所谓科学性可言,因而也就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将思政课教学工作简单定性为一种传话筒和教书匠的工作,其实质是自我贬低。

(二)客观环境因素

职业认同问题属主观认识问题,但外部因素对思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不容忽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探讨外部环境对思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制度环境不完善。首先,思政课领导体制不顺畅。近年来,高校思政课的开设情况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党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强调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时代各种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各地方对贯彻执行中央的政策和意见的力度不一:而在各高校内居于思政工作核心领导地位的高校党委以及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也不一定能担负起思政课建设的切实责任。其次,思政课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准入制度不严格。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引进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但高校引进人才时往往是从缓解师生比压力的角度出发,普遍只重视考察所进人才的业务水平。忽视对新进人才的职业认同和敬业精神进行某种适当考察和把关,更谈不上作为引进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这直接导致一部分主流信仰不够坚定的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思政课的初衷,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二是培训计划不健全。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上岗培训也是如此。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在一些高校流于形式,有些高校甚至连形式也不存在。人才引进之后,除了一些零散的业务培训外,很多高校对思政课教师没有系统培训计划和措施,尤其缺少针对职业认同问题的应对措施。三是考核评价不科学。相当部分的高校没有意识到应将相对抽象的信仰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作为对思政课教师的一项有约束力的考核标准,更没有具体的有关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再次,思政课教师主体地位不突出。部分高校在行政和教学部门之间有所偏颇,行政主导的气氛还相当突出,未能使广大思政教师尤其是部分爱岗敬业的思政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权益受到保护。这实际上使得普通思政课教师成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从而降低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2.舆论环境不积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价值取向对主流信仰的构建形成了最大的冲击。同时,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与全球化时代的叠加,不可避免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引入多元主义,也对主流信仰的建构造成冲击。思政课教师作为具体时代环境下具体的人,不可避免受到时代大潮的影响。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目前面临尴尬的生存环境。首先是社会对思政课普遍的怀疑态度。其次是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对思政课的实用主义取向。再次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分数主义态度。由此便产生一个明显的悖论:一方面是党中央高层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是社会和学校甚至是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轻视。因此,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弱化,思政课教师工作热情从而受到打击。

政治思想表现篇9

精品源自生物科

摘要:本文从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入手,设计了以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个方面构成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通过问卷,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进行调研,并分析了河北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现状。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 素质 调查 分析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素质如何呢?以下是我们的调研及结果。

一、研究方法

1.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量表构成。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我们编制了高校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试题部分,其中设计了一道测谎题,用来筛选问卷的有效性,提高结果的客观性。试题主体分为8部分,分别从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河北省高校教师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0份,无效问卷16份。在无效问卷中,2份没有答完全部试题;8份测谎题排除。在254份有效问卷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试卷为126人,非思想政治课教师为128人。

3.数据分析。采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比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总均分为24.5、标准差为3.9,非思想政治课教师总均分为23.7、标准差为5.3,二者在素质总分上没有显着差异。深入分析素质的八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和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六个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学水平上,显着低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治水平上显着高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分析。在被调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学历的状况为:专科学历占0.8%,本科学历占76.98%,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1.42%,博士研究生占0.79%。学位的状况为无学位的占5.5%,学士占53.17%,硕士占40.48%,博士占0.79%。由此看出,本科学历的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而且学历与学位不一致的人数较多,例如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06%,这表明,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支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这说明国家教育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硕士、博士学历培养很有必要,必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性别分析。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性别分析发现,男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1.75,标准差是0.89,女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2.51,标准差是1.13。结果显示男性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素质显着低于女性(P<0.001)。我们对男女教师在审美素质上的得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男女教师在服饰审美、审美意识、健美知识、色彩搭配、空间审美等五个方面正确选项的百分数都不高,男性教师均低于女性。在思想政治教师中,仅有9.5%人认为影响教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仪表、举止。这说明思想政治教师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学生追求品味,如果没有审美意识很难和他们沟通,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师要处处言传身教,可以从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入手。

3.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年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占80.1%,这说明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要着眼于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四个年龄段在总分中以及教学、身体、审美 、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仅在心理上存在显着差异(P<0.001)。这就需要进一步比较哪组年龄段之间有差异。如果把年龄段用如下字母表示:A代表30岁以下,B代表30岁~39岁,C代表40岁~49岁,D代表50岁以上。经比较得出结果发现A>B>C>D,而且A和C、A和D、B和D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心理素质表现得越差,而且,相邻的年龄段间没有差异,而相隔一个年龄段间存在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应该相互补充,老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和年轻学生产生共鸣,二者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效果。

4.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政治面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中,中共党员占大多数(88.1%)。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宣讲者,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讲,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响应党的号召,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践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同政治身份的素质得分比较上没有显着差异,表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少数非党员素质并不低,他们也能胜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样忠诚于、胜任于党的事业,他们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心理的五个方面正确选项上,兼职教师均高于专职教师。在调查的教师中,所有专职教师都感到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兼职教师仅有3.9%的教师没有感到或感到较少压力;在身体素质方面,有9.5%的思想品德教师半年至少住院一次,参加身体锻炼的教师仅占总数的47.6%。兼职教师仅在大病频次上低于专职教师外,在其他方面都好于专职教师;在政治素质方面,兼职教师的得分高于专职教师,但是具体分析发现,认同“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最终要取代资本主义”的教师仅占60.3%,同意“人本质是利他或利他多于利己成分”的教师占70.6%。

政治思想表现篇1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实性,首先表现为制度与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适应性,要具体的、历史的判断和评价制度的价值;其次要考察制度理论图景与框架是否完善,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运行性,也就是制度的自我实现能力;最后必须能够有效控制制度的实施成本,确保和追求制度效益维持较高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能够付诸实践,才可能是好的制度,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制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化表达,生活世界仅仅是由文化传统和制度秩序以及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认同所构成。[1]68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化表达,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则是社会生活规范化的生存方式的再规范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已经发展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以哲学的视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本质、结构、形态、功能和评价等问题,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本质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若干具体问题的必要前提。制度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概念界定奠定了基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界定,以制度哲学为视角,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人或集团)为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需求,以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现实的人的状况为基础,制定的调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行为规范。从制度哲学的高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有助于深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本质。从哲学的视野理解制度的本质,“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而是要从它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来理解。”[2]16具体来说,解释制度的本质,要从制度与人、制度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立足于制度产生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本质,也必须遵循上述基本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一种历史性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历史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相应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同,反映不同的生产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历史性存在是其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历史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实性,决定在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关系条件下应该选择和设计不同的制度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时空界域,没有哪一种制度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哪一种制度放之四海而皆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发展应当遵循客观规律,不顾现实情况和客观规律,维护某种已经丧失生命力的制度,或者不合时宜的推行某种新的制度都不会成功。(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一种社会关系制度哲学认为,制度是整合社会主体要素和社会客体要素的一种存在,本质是关系的范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则是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及其相互之间行为的一种存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表达。制度作为关系的范畴,主要表现为制度具有中介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体之间发生关系要遵循制度的规范。人们运用制度把各种社会要素整合起来,使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有章可循,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如果没有制度这种中介的存在,社会将处于无序运行的状态,人也就不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中介作用,表现为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从无序走向有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人和组织可以依据制度进行交往,避免无序和混乱状态的发生。(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一种规范制度是一种规范,是维持社会有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学者所言,“制度归根到底是体现一定目标并有客观强制性保障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3]24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为保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效果,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行为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包括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制度不仅能够规范人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塑造人们未来欲望和抱负的方式,正如罗尔斯所指出的,社会的制度形式影响着社会成员,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个人,以及他们所是的那种个人。[4]285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仅制约人的行为,而且也塑造人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运用制度塑造人的思想,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结构

系统论的理论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系统论认为,制度是由若干结构有机结合而成的完整系统。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也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由规则内容、特定对象、内在理念、实现载体等四大要素构成。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规则,是指制度的具体形态和内容,也就是通常意义的制度,即制度的狭义上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规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会借助法律、规章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载体呈现出来。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对象,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所涉及的范围和所指向的目标,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制度具有对象性特征,它指向特定领域、范围和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范和约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中的人及其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则蕴涵的价值判断和目标定位,是决定制度性质的关键要素。理念是制度的灵魂,是制度的内在形式。制度理念决定制度的性质,进而决定制度的形式,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则。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载体,主要表现为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习惯等。载体是制度的形式,有什么样的载体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形式,[5]制度和载体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呈现出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规则运用物质实体等形式实物化。人们只有通过制度的载体,才能直观的感受到制度的存在,才能认识和遵守制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形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度规则和运行机制。广义的制度包括体制、机制和制度,狭义的制度主要指规则。制度在狭义上的涵义,本文用“规则”的概念来代替。如果严格加以区分,制度、体制和机制则是不同的三个概念。“制度一般是指在特定的社会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体制通常是指对制度组成要素所做出的框架结构安排,体现为一种静态形式;机制是对不同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所做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一种动态过程。”[6]94通过上述界定可以发现,三个概念各有侧重,但是都包含在广义制度之中。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形态可以划分为领导体制、制度规则和运行机制。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体制,是制度组成要素的框架结构安排,是制度的静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宏观设计,是明确组织和个人的不同职责分工的制度框架与制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社会或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谁来领导的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问题,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部门与人员安排。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规则。制度,是围绕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也属于制度的静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规则,是为了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遵循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规则,是指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它约束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其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机制,是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的制度安排,侧重表现制度的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的各个组成要素由于某些机理的作用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以及通过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完成其整体目标、实现其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作方式。从运行机制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动态的整体,它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制度规则为存在环境。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包括各要素的系统结合方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情况,要素联结产生的功能,机制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整个机制的运行状态等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是一种多层次、多环节、多维度、有机的、动态的系统结构。

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功能

制度哲学认为,制度的功能具有两层含义,即制度的应然功能和实然功能。制度的应然功能表现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2]制度的实然功能则更多地体现为确定界限、形成秩序、提供预期、营造环境等方面。[7]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功能可以划分为理想功能和现实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理想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赖以存在的根据和制度价值指向的具体反映,具体表现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能,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具有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功能以及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实功能包括行动指南、形成秩序、提供预期和营造环境四个方面。行动指南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规则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和不作为的内容、活动空间与活动范围等,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提供指导。形成秩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通过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成本与减少不确定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有序化。提供预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借助制度提供的信息,可以预先确定自己的行为具有合法性。这种预期源于制度具有稳定性,并能够减少不确定性、降低风险,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成本。营造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稳定性的活动规则,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内化为人们的思维习惯。当某种外在的约束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习惯,那么这种约束就成为习俗和惯例。这些习俗和惯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制度营造环境的功能得以实现。

五、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评价

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角度出发,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评价标准才具有科学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评价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法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实性。[5]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合理性是指“制度的内容要符合制度的内在规律”。[5]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规则内容逻辑的一致性,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本质,能够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高效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包括形式合理性、程序合理性以及合规律性。形式合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合理性的基本要求,就是说制度规则遵守制度理念的逻辑要求,不因时间、地点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程序合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合理性的底线要求,是指不考虑制度内容、形式、公平性和逻辑性等因素,也要坚持制度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于所有制度主体能够前后一致的使用,而不能随意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规律性是制度合理性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某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运行及其作用发挥要合乎自然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要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法性。马克斯?韦伯认为,一种秩序系统存在的合法性,表明这种秩序系统能够建立和培养其成员对其存在意义的普遍信念,能够获得该系统成员的认同和忠诚。[8]66-67制度的合法性“不仅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更主要的是来自根据有关价值体系所判定的、由社会成员给予积极的社会支持与认可的制度规范的可能性或正当性。”[9]它是制度在社会层面存在的法理与价值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法性,源自社会民众的认同和自觉选择。当人们遵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是因为畏惧制度制定者的惩处,而是因为他们确信遵守是应该的,那么制度就获得了合法性。制度不具有所谓的“价值中立性”,一定会明确反映特定制度主体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因此,制度合法性的实质是制度的价值选择与目标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获得合法性,必须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正义为宗旨,最广泛的反映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明确规定不同制度主体的地位,有效调整不同制度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实性。制度的现实性是指“制度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