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护理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8:28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74-01

肱骨干骨折为发生在肱骨外科颈远端1厘米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厘米处的骨折。肱骨干骨折多为暴力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肱骨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三分之一骨折易发生骨不连。骨折局部肿胀,可有缩短,成角畸形,局部压痛剧烈,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上肢活动受限,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出现腕下垂等症状。造成肱骨骨折的原因有直接暴力,常发生于交通事故;间接暴力是因为手掌或肘部着地所致;旋转暴力常发生于投掷动作时用力过猛。

1.临床资料和结果

本组69例患者,成年男性35例,成年女性26例,儿童8例;其中闭合性损伤42例,开放性损伤27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8例,合并血管损伤9例;非手术治疗42例,手术治疗2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无其它并发症。患者以成人居多,男性稍多于女性,儿童较少;伤口性质以闭合性损伤居多,开放性损伤较少。根据以上结论可以更好地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2.护理方法

2.1 急救护理: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可减少患者痛苦,无论哪种损伤都要迅速用特制夹板固定好,其次可用木棍、木板代替;如无替代物,可用三角巾或简单托板悬吊患肢在前胸部,也可将上肢固定在前胸部,上臂下垂,屈肘90度角。合并桡动脉损伤时,要立即用止血带止血,并每隔30分钟松开一次,1-2分钟后再行止血。运送途中应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及创口有无出血,病情有无进一步变化,以便于及时施救。

2.2 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2.2.1 常规护理:肱骨干骨折多为闭合性损伤,大多施行非手术疗法,此类患者同样需要精心的常规护理和心理安慰。使用小夹板固定者,绑扎时应松紧适宜,太松则失去固定作用,太紧则影响血液循环。根据患肢肿胀程度及时调整布带松紧度。使用U型石膏固定的病人必须在肢体肿胀消退后更换一次石膏;悬垂石膏应采取半卧位,以继续维持其下垂牵引作用。

2.2.2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疼痛剧烈、肢体失去骨骼的支撑、肘关节功能丧失、对骨折知识了解少、担心手术安全问题、担心术后影响工作、家庭、前途,对疼痛的恐惧等,因此会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情绪,解决这些护理问题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疑问。护士要耐心地向病人解释闭合性损伤是骨折类型当中病情较轻的一种,非手术治疗可免除手术的痛苦,同样可恢复健康,并可大大减少病人的痛苦;该病通过积极的治疗,正确的功能锻炼,预后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让病人放下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儿童患者担心功课被落下、远离同伴、不能自如活动等,针对这类较小的患者要采用鼓励、赞赏、安慰并用的办法,鼓励患儿与同伴、同学联络,允许他们来院探视,交流学习情况,根据病情帮助患儿继续学习。特别提醒患儿家长严格防止患儿再次发生意外。

2.2.3 术前护理:肱骨骨折的开放性损伤合并桡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或手法复位失败时要立即将患者转至急救室,行抗休克治疗;并测量排尿量,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色泽、肢体末端的体温、意识状态的变化,记录其生命体征等变化;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这样做会使病人具备良好的耐受手术的身心条件。

2.2.4 术后护理:复位后必须用垫枕抬高患肢前臂,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若发现患肢远端肿胀严重、发凉、剧痛、感觉麻木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严密观察肱骨干骨折是否有桡神经损伤症状,如果发现有垂腕、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或手背桡侧皮肤有大小不等感觉麻木区,要及时探查原因,尽快解除压迫;如症状仍不缓解,要行神经探查术。

2.2.5 饮食护理:加强骨折患者的饮食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不失时机地向患者宣讲健康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患者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以便于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骨折早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多摄入鸡蛋、豆类、新鲜蔬菜等,忌食油腻、生冷、酸辣食物;后中期多食滋肝食品,如猪肝、排骨、鸡汤等;每天大量饮水,防止便秘;对于老年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素饮食。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因此应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也可适当增加维生素D及钙摄入量,以促进骨痂生长和愈合。

3.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的初期是在复位固定术后10-14天。此期骨折断端尚不稳定,易发生吻合口的再移位,因此要在保证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中期是在实施复位后的14天。此期除做上述训练外,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其它肢体、关节的活动,同时配合理疗,以促进早日康复。后期的训练是伤侧肢体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

4.预防术后并发症

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是肱骨干骨折后的五大并发症,护理过程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多种教育方法并用,增强自身预防并发症的意识,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5.出院指导

平卧时患肢垫软枕与躯干平行,活动时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外固定解除后仍要继续康复训练,如关节的伸曲,旋转活动等,以防止肌肉粘连、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期门诊复查,利于及时改进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65-01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当中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四肢骨折,大多数是由高速的以及高能量的损伤所造成的,同时患者还会伴有软组织损伤或者缺损[1]。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骨折,给予骨外固定器治疗以及精心护理,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了60例胫腓骨骨折骨折,均给予患者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5-69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有18例,被重物砸伤有9例,交通事故伤有29例,挤压伤有4例;60例患者当中闭合性骨折有24例,开放性骨折有36例。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骨折形式,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于24例闭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方式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对于3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先对创面进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在进行复位,在距离骨折端5cm的地方安装好固定螺钉,将外固定器固定牢固。在治疗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嘱患者定期要复查X线片,观察恢复情况,同时根据骨折线来对支架进行调整。回到病房之后将患者的肢体舒适地置于功能位,且鼓励患者及早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同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活动。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发生骨折之后患者充满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操作步骤、麻醉情况以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使患者有一个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告知患者必须要配合医生治疗,消除不良情绪,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嘱患者家属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通过家属的言行举止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请术后恢复良好的同类型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带给患者的影响,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2]。

2.1.2术前准备准备好患者的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包括X线片、心电图、出凝血时间以及血常规等,术前1d做好常规药物皮肤敏感试验工作;同时告知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二便需要在床上进行,因此,在术前将此情况告知患者使其有所准备。在术前30min,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号、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进行仔细核对,防止出错。手术室护士要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关的药物以及器械。

2.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手术室护士通过抚摸患者的额头、紧握患者的双手等一些动作来让患者放松心理,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建立1-3条静脉通路,以防止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有效输血输液[3]。手术室护理积极配合好医生的各项操作,动作要快而稳健,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手术结束之后认真清点物品以及器械,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

2.3术后护理

2.3.1疼痛护理术后告知患者切口在24h之内疼痛比较剧烈,以后就会慢慢减轻,缓解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于耐受一般的患者可以通过音乐疗法以及转移注意力法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对于无法耐受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3.2针孔护理在外固定架治疗当中,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就是针道感染,因此在术后一定要做好患者的针道护理工作。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如果有液体渗出的话要及时更换敷料。同时仔细观察针眼处的分泌物颜色以及针眼处周围皮肤有没有出现红肿、发热或者压痛感,可以使用75%的乙醇在针眼处进行滴注,每天2次。如果针眼处分泌物是脓性液体,同时周围的皮肤有红肿或者是发热感,要考虑为可能出现针道感染,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防止感染加重[4]。

2.3.3外固定支架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时检查并对螺钉进行适当地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固定针松紧度,以保障有效固定能力;另外,在患者活动之后,也会出现固定装置松动状况,因此要及时及进行重新固定,防止对患者骨折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2.3.4功能锻炼术后患者麻醉清醒之后就可以进行活动,主要是进行踝关节的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的肌肉收缩活动,其他的肢体则进行全范围功能活动锻炼。术后1d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骨折的邻近关节被动锻炼,术后1-2周之后可以进行坐轮椅活动,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进行扶拐下床缓慢行走,但是不能够负重行走,术后3-5周嘱患者可以进行部分负重锻炼,随着恢复可以进行完全负重锻炼。在进行功能锻炼之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与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患者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必须要有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守在旁边,防止患者跌倒造成二次骨折。

3结果

对患者进行了6-15个月的随访,平均10.5个月;住院时间是12-58d,平均35d;60例患者当中甲级愈合有42例(70.00%),乙级愈合有18例(30.00%)。60例患者当中,54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是11-19周,平均15周;外固定支架的解除时间为7-20周,平均13.5周。余6例患者当中,2例患者骨不连术后18周经过植骨而愈合;另外4例患者单纯性外固定架治疗出现骨不连,在术后17周给予自体植骨以及有限内固定愈合。

4讨论

胫腓骨骨折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患者容易出现骨缺损、感染以及骨折不愈合等相关的并发症。目前,骨外固定器技术已经成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临床效果显著。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5]:①避免了二次手术治疗,减轻了对组织的损伤,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②骨折端没有金属异物存留,对患者伤口换药比较方便,有效控制了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③穿针点距离骨折部位比较远,促进了骨折的愈合;④可以根据需要对固定的强度进行调整,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没有影响。同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唐红波,陈克,刘莉莉.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1,12(05):332-334.

[2]王淑丽,毕金秀,于主花.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式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49(17):833-834.

[3]马霞,刘艳.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56例术后护理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11,12(07):1151-1153.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300例骨科患者,依护理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中男76例,占50.7%,女74例,占49.3%,平均年龄(52.70±3.97)岁。21例为肱骨骨折;29例为尺桡骨骨折;17例为股骨骨折;33例为胫腓骨骨折;19例为腰椎骨折;31例为股骨颈骨折。B组中男75例,占50.0%,女75例,占50.0%,患者平均年龄(52.80±4.15)岁。23例为肱骨骨折;27例为尺桡骨骨折;19例为股骨骨折;31例为胫腓骨骨折;21例为腰椎骨折;29例为股骨颈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B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A组基于B组护理法配合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大多会伴随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波动,担心疾病愈后。因而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表情、温暖的语言主动与患者交流,关心患者,让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进而积极的配合治疗。要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制定适合的护理计划,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舒适的心境接受治疗。

1.2.2疼痛护理骨折初期,由于骨折断端损伤神经肌肉组织,所以造成患者疼痛难耐,因而告知患者疼痛的病因及机制,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与亲朋好友聊天、玩手机、听音乐或帮助患者轻微按摩患肢等。肢体肿胀也会使疼痛加重,因此,抬高受伤的肢体适,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夹板、石膏等外固定过紧引起的疼痛,应及时适当放松解除压迫,同时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1.2.3饮食护理 骨科患者大都行动不方便,活动量不足,容易造成便秘或者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尤其卧床患者,告知患者多饮水,每天2000ml以上。多食流质食物。患者需要多摄入粗纤维类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同时需要重视水果的食用,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保证摄入优质蛋白及钙质,如鱼、肉、蛋、虾皮、牛奶等以促进骨折早日愈合。指导患者家属定时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患者肠蠕动,确保按时排便。

1.2.4功能锻炼的护理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参加锻炼,制定锻炼计划,可以早期指导患者行肌肉舒缩运动和适当活动骨折近端的正常关节,骨折中期开始主动活动各关节,骨折后期继续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锻炼。

1.3观察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A组中,80例(53.3%)患者态度为非常满意;57例(38.0%)患者基本满意;13例(8.7%)患者不满意;B组中,69例(46.0%)患者态度为非常满意,54例(36.0%)患者基本满意;27例(18.0%)患者不满意;A组患者满意度(91.3%)明显高于B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手术之后伴随的各类不适也是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重要导火索。手术时候伴随的疼痛会使得患者的交感神经反射受到刺激,进而伴随5-羟色胺等物质而引起患者伴随血管收缩的现象而使得患者因为缺血影响进一步的愈合,更有甚者伴随诱发血栓,因而也难免出现低落而焦虑的情况,严重者甚至抑郁。所以,在患者围术期进行合理的护理十分重要。而在舒适护理模式下,能够通过护士和患者的积极沟通,缓解和改善其身心伴随的症状,使得患者更为积极的投入治疗,并且和医护工作者积极配合,进而使得治疗效果得以保证。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骨折患者;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125-02

骨折患者由于担心骨折后丧失康复能力、留有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等,常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心负性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心理护理干预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84岁,平均(42.2±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非交通事故伤(摔伤、高空坠落伤、跌倒)11例。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粗隆骨折5例,其他部位3例;常规护理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87岁,平均(41.5±7.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非交通事故伤(摔伤、高空坠落伤、跌倒)13例。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粗隆骨折5例,其他部位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和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在围手术期予以常规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骨折患者由于突发事件而突然入院,对入院后的住院费用以及暂时丧失了劳动能力、与亲人突然分离等因素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由于骨折的疼痛,出院时出血,长时间卧床、住院费用等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心悸出汗,血压升高,厌食,失眠等。另外,患者住院后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环境,和医护人员及周围陌生患者交流的机会也较少,易产生性情孤僻、固执、易怒、不易合作,同时又害怕孤独的心理。有些患者感到度日如年,长期住院生活单调、无聊、乏味,使患者产生孤独感。因此,入院时的护理人员必须宽和、礼貌,尽快在第一时间内先取得家属的信任。各种操作如搬动患者,固定患肢,协助更衣等动作要轻巧而娴熟,给人以专业的印象,尽快使家属觉得放心,使患者尽快产生安全感。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范

例,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等,术后告知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悲观、抑郁及孤独等负性心理,予以讲解及疏导,通过为患者提供听音乐、看报、看电视等方法,解除烦闷的心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术后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做好心理准备,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的评估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评估[2]。

1.3.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GQOLI-74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共四项,含20个因子共74个条目[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表示,组间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的变化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常规护理组:t=2.24、2.13、2.28、2.34,心理护理干预组:t=3.03、2.84、2.31、2.54,P

3 讨论

骨折患者多因突发的创伤造成身体上的损伤,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易恐惧、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出院时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甚至导致手术不能顺利进行[4]。

心理护理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5]。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反应,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要尽力做到操作的规范化和心理护理的个性化,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早日康复[6]。

入院时,对骨折患者即可使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游戏的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情绪。且与患者沟通的时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尊重、理解、同情、体贴,要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达的技巧,注意说话方式、以及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仔细考虑后再给予答复,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改变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悲观等负性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帮助患者疾病康复的目的。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针对骨折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发现91.8%的患者心理状态均获得改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7]。

本研究表1,2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

综上,我们认为,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7-223.

[2] 王彩红.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327-328.

[3] 贾焕,华淑云.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8):75-76.

[4] 康玉华,王巧珍,蔡水仙,等.心理沟通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入院时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12-14.

[5] 朱珊珊,张青.心理护理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3217-3218.

[6] 朱清有.人性化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8(3C):772-773.

[7] 曹路英,何叶.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出院时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169-2170.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单侧多功能固定器 整体护理干预 骨折治疗 临床疗效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如若身体条件允许,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单侧多功能固定器能够很好的兼顾患者的骨折固定以及骨折复位,从而避免患者因为内固定术而导致骨折创面不愈合或发生炎症等状况的发生[1][2]。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对骨折患者行以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治疗非常有助于患者的创面愈合,可以更快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3]。为了提高对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治疗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其采用了整体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单侧多功能固定器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下肢骨折症状。按照其骨折类型进行分类:胫腓骨骨折患者为29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11例。

1.2护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以单侧多功能固定器的治疗方式,并且对其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措施

在患者办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各项准备措施。患者会因为骨折部位的疼痛感而担心日后可否会出现残疾等诸多问题,所以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诸多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便应当积极主动地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为患者详细而耐心地讲解手术的整个过程,以及行以单侧多功能固定器这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点所在。也可以为患者讲解一些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自信心。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患者术后功能练习的必要性,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训练以及床上大小便的训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协助医生做好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术前一日应对患者进行常规备皮。

1.2.2术后护理措施

在患者行以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手术治疗以后,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创面部位的出血量与引流管情况,需确保引流管的畅通性,且需要记录下患者每日的创面部位出血量。如果患者创面部位的出血量过多,护理人员便应当及时为其更换敷料,以保证创面部位不要感染。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切口位置是否出现疼痛、红肿等感染征象,需要立即向医生汇报,进行处理。

2.结果

患者在伤口愈合或者关节部位活动恢复正常后即可办理住院。患者出院以后可以使用双拐进行行走功能锻炼。本组所有患者均经过治疗后,15例患者在四个月内完全愈合,剩余25例患者在手术4~7个月后完全愈合。

3.讨论

可以说,针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如若身体条件允许,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功能固定器手术治疗技术已然日趋完善,单侧多功能固定器能够很好的兼顾患者的骨折固定以及骨折复位,从而避免患者因为内固定术而导致骨折创面不愈合或发生炎症等状况的发生。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对骨折患者行以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治疗非常有助于患者的创面愈合,可以更快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为了提高对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治疗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其采用了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本组实验研究患者在护理、治疗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对其开展了整体护理干预,实行全程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原则,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最为宗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治疗的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非常有助于患者创面的愈合,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因为骨折而带来的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玉英.外固定器治疗经腓骨骨折66例针眼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02):113-114.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24-02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损伤之一,其治疗方法以及固定的方法很多,目前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普遍应用,而且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1]。但是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若使用不当常可发生一些并发症,故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2月行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08年2月行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76例,其中男50例,女26例;年龄范围为22~67岁,平均年龄36±2.8岁。(1)左侧骨折32例,右侧27例,双侧骨折17例。(2)骨折原因:重物砸伤15例,车祸23例,高空坠落21例,其他原因致伤17例。胫腓骨上l/3骨折39例,中 l/3骨折 15例,下l/3骨折 22例。(3)入院距受伤时间 1~5d,平均3d。住院时间 7~35d,平均16d。卧床时间 6~25d,平均12d。

1.2手术方法

开放性骨折均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外固定支架手术。患者取正卧位或侧卧位,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无菌操作,把胫腓骨骨折两端尽量复位,操作者将外固定架钢针经皮扎入骨折上下两端,固定位置后逐渐调整加压,使骨折端靠近,间隙缩小。每日可在床上调整加压,缩小骨折间隙,加速骨折愈合,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骨折端骨性愈合即可拆除固定架[2]。

2结果

2.1愈合及随访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76例,平均固定时间为8~16周,拍X线片示:骨折愈合。 且全部患者均获得6~9个月随访,平均5个月,未出现骨不连现象。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除1例有胫总神经损伤的功能恢复较差外,其余全部功能均恢复良好。

2.2并发症

本组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针孔感染、固定针松动4例,骨折端再移位畸形3例,其他情况2例。

3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3.1饮食及心理护理

骨折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肿胀疼痛,多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辛辣、油腻类食品。不能急于服用补养之品,可补充含蛋白质及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鸡蛋、瘦肉等。骨折后期饮食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原则,以强化筋骨加速骨折愈合,多食动物肝肾、骨头汤、枸杞、胡桃等,平日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

如果有条件时可让患者实地观察,了解已用过外固定架治疗患者的反应与评价、近期及远期的疗效、功能恢复情况及效果等。这样做到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方可消除顾虑,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使患者取得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同情和理解,安慰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稳定患者的情绪。

3.2术后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

术后加强解释,精心护理,鼓励患者早期配合医护人员翻身,多饮水,多吃清淡食物并定期冲洗会阴。鼓励老年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术后定期经常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根据病情可出院回家继续调养。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风寒,保持居住环境舒适。告知患者外固定架不能随便拆除,以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按时服用药物。每3~4周来院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功能锻炼,调整或拆除外固定架,增加营养,多食健脾补肝肾的食物。

3.3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

3.3.1针孔感染术后保持针孔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日2次在无菌操作下用1‰的洗必泰消毒液点滴针孔处纱布,并随时观察局部情况及时更换渗湿纱布,更换时密切观察针孔处的皮肤情况及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以上者应及时打开敷料,观察创面有无感染情况,并及时处理。同时要强化医护人员防止院内感染的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3.3.2固定针松动术后定期检查支架每个锁钮是否松动,及时调整螺丝钉和固定针的松紧度,以免由于固定针松动而导致骨折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避免过早过猛的活动,过早负重时最好在扶拐下进行,并用绷带把支架与肢体包缠固定在一起。

3.3.3骨折端的移位畸形多因外固定支架未拧紧,早期负重过度引起,因此要告诉患者及家属不能随便拆卸或扭动固定架的螺丝钉,以免引起支架松脱,导致骨折的移位畸形。

3.4功能锻炼

为防止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的发生,患者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在术后2周内,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踝关节背伸及骨四头肌的主动收缩活动。在术后2周后血肿已逐渐吸收,局部肿胀消退,骨折较稳定时可指导患者作伸展髋、膝等关节的大幅度活动。术后第7周骨折开始愈合,局部肿胀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可带外固定架离床活动,并在双拐保护下行走。患者出院后嘱其坚持患肢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的发生。避免患肢负重、使肢体早日恢复功能。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固定一般较为牢固,患者可早期负重,加强功能锻炼,但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结果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2]。

4护理体会

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根据其不同关节的特点,术后可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关节长期外固定造成关节僵硬,有利于维持和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但其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护理息息相关。本组76例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通过上护理均达到康复,避免了感染、移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缩短了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良好[3]。

[参考文献]

[1] 曹桂芳.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J]. 中国民康医学,2006:5.

[2] 黄敏,贾静,马巧霞.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J]. 河北医药,2001:5.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7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折的生物全息护理。方法 对45例四肢创伤性骨折病实施生物全息护理,即:全息心理护理;刺激全息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如耳穴、第二掌骨侧穴位;注重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等。结果 45例骨折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这种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对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生物全息护理 中医 按摩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全息联系,并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论述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而生物全息律是指生物的任何一个小部分都具有整体一切部分的信息,即每一小部分都具有整体的缩影[1]。骨折发生后,造成机体的完整性的受损,使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这种局部的病损对人体机能和脏腑经络就会产生影响,并导致全身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采用生物全息护理方法,对骨折患者进行体、心并行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7岁,均属于四肢的创伤性骨折,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26例;砸伤6例,车祸伤9例,摔伤17例,坠落伤13例。

2 方法

2.1 全息心理护理 宇宙是一个全息系统,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精神、心理的变化均受社会全息律的影响[2]。在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就是社会支持,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3]。家属对骨折的心理反应、认知状况、理解及支持程度都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原因。因此,我们对家属进行有效的卫生宣教,让家属了解骨折的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配合治疗。本组有6例儿童骨折患者,家属对治疗及功能锻炼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痛苦,从心理上承受不了,我们对家属讲清治疗及功能锻炼与预后的关系,在家属的配合下按要求完成康复训练使患儿骨折愈合良好。1例车祸下肢严重骨折患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治疗费用不到位等问题,心情极度悲观忧愁,不想进食,主管护士帮助患者解决了这些问题,消除了患者的精神压力。本组45例患者都有轻重不同的患肢肿胀和功能障碍,患者情绪常表现的焦躁不安、恼怒、易激惹、好发脾气,我们在理解患者的同时又注意耐心周到地护理患者,搬运患者和进行治疗时非常细心、轻稳,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卧床时间长,其活动受到限制,常表现为忧思、悲恐、担心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受影响;重症骨折患者因患肢可能会残障时,患者易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或悲观、绝望、厌世甚至轻生,护士就针对不同病情的个体因人而异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病信心,面对伤痛的困境能够忍耐。在对患者心理疏导的同时,并辅以手法按摩患肢和穴位,这样能在融洽的气氛中调摄情志,一方面可以纠正正气不足、肾阳虚损的状态,增强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达到“补虚疏郁”的效果;另一方面按摩可作为良好的心理传递,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授入性。赢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使服务对象在祥和、随意、舒适的气氛中放松心情,使躯体不适得到缓解。经过心理护理,45例骨折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有所减轻或消失。

2.2 穴位全息按摩

2.2.1 耳穴按摩 骨折发生后,在耳廓上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点,在这些敏感点的穴位上按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起到通经活血、消肿止痛,能促进骨骼愈合。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肾、肝、脾和骨折相应的部位。对骨折肿胀疼痛不严重者,嘱患者和家属在耳穴上自行按摩:每天数次。对骨折较严重、肿胀疼痛较剧者,应用耳穴贴压法,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贴压在以上穴位,双耳交替进行,每2~3天更换一次,7~10天为一疗程,休息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2.2.2 第二掌骨侧按摩 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从而有较好的疗效[4]。方法:取第二掌骨侧[1],从头穴到足穴端,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找到敏感点(有麻、胀、重、酸、痛感觉),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圈为一下,频率为150下/min,每次3 min,400下左右,按摩次数随患者情况而定,最好是在功能锻炼前按摩,可促进肢体血运、软化组织、松弛肌肉、增进功能锻炼的效果。按压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每次按摩时间不要过长,以防造成皮肤损伤。

2.2.3 患肢推拿 骨折早期,推拿对缓解肿胀疼痛具有一定的作用[5],手法以按揉为主,轻柔沉稳,不能造成骨折移位和局部的再度损伤,也不能加重患者的疼痛,对恢复期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者,推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手法以揉、推、按为主,并注意点按伤肢近、远端的穴位,能起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功能,使经络舒畅、气血流通、有消肿止痛作用。

2.3 饮食护理 伤后初期:患者精神不振、疼痛剧烈或者有感染发热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过食腥荤油腻及生冷之物,待病情稳定,食欲增加、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后,可给予鸡汤、瘦肉汤等清淡滋补之品。损伤后期多进食滋补肝肾之品,如动物肝肾、嘱多喝骨头汤以强壮筋骨,加速骨折的愈合,还应注意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5]。

2.4 功能锻炼 预防骨折部的肌肉萎缩和强化肌力,防关节僵硬、挛缩,尽早恢复功能活动,促进肌肉生理作用[5],骨折整复后1~2周内活动指趾关节,做腕、踝关节的背伸屈活动,鼓励及早锻炼坐起和做抬臂动作。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伤后或术后的粘连,预防肌力消退和肌萎缩,2周后骨折肿胀疼痛减轻和消退,骨断端初步稳定,可加大活动范围,并延长练习关节活动时间,上肢3~4周可加大活动量,下肢6~8周可下床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指导要耐心,制定锻炼计划,协助并督导患者完成。

转贴于 3 讨论

3.1 用精神全气息论来指导心理护理的可行性 生物全息论认为,人的身形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人的形与神,二者互相滋生,是互相制约和影响的关系[2],张景岳曰:“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说明了精神与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与神俱”也说明了形与神二者在疾病康复中的关系。全息论还认为社会环境因素是通过人的感观作用于人的情志而影响人体。躯体的伤残可致精神的伤害,往往比形体的残疾更为严重,情志因素不仅是内伤疾病因素之一,同样会影响骨折的恢复,延误病情。一些专家认为[6]:要想达到理想的医疗质量水平,医护、患者及家属必须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士不能仅满足于执行医嘱,而是积极参与、主动的着手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痛苦和促进康复。

3.2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促进骨折愈合重要措施 穴位按摩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按压肾、肝、脾等穴能起到滋补、强筋壮体、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指出了耳与全身各部存在着生理学上的联系,故按压耳穴可达到很好的疗效。而合理的饮食能增强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对骨折的创伤修复能力,按照中医“以脏补脏”的食疗原则[7],骨折的因素有肝肾虚损,筋骨为肝肾所主,气血所养[7],食动物肝肾有坚筋骨,补肝养肾之功效。中医学认为使用某些食物为改善骨基质的亲水性,加速软骨损伤的修复过程[4,8],因骨头中含大量的骨胶原蛋白和软骨素。喝骨头汤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防骨质疏松。

3.3 穴位按摩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骨折发生后,常伴随其他的并发症,如感染发热、失眠、便秘、褥疮等。本组有5例骨折患者,由于失眠、头痛、经按压耳穴的神门、枕、脑点、心穴、第二掌骨侧的头穴、心穴效果良好,使头痛、失眠症状消除。发热时加按肾上腺、耳尖穴有退热止痛的作用,便秘时加直肠下段、便秘点等,有通便疗效。按摩主要是通过神经将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并经过神经中枢的中介而传到全身,激发出能够修复损伤或调节异常的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而得到修复或调整。故针刺或按摩机体某一穴位可提高体表许多部位的痛阈[1]。

3.4 全息按摩能减少因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中国古人“以痛为腧”的原则,在第二掌骨侧穴位上按摩,可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1]。临床上因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可引起患者大量出汗,使血容量下降,而老年患者大量出汗又易发生脱水的危险;血液相对浓缩,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9];大量出汗时又可致患肢固定的敷料等潮湿造成患肢皮肤不舒适;频繁更换衣被又增加患者疼痛。本组45例没有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免除了用药的不良反应。

4 小结

生物全息护理用于骨科,可减轻患者患肢肿胀和疼痛。原来约需3~5天才能使肿胀消退疼痛减轻,而穴位治疗后,可缩短至2~3天,防治了骨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45例没发生骨延迟愈合现象。使用生物心理疗法针对病因以除其情怀,用全穴息位按摩以疏通郁滞,以除其所苦(症状),用食疗以补其所虚,再加以康复训练以壮其体而益其志,全方位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医院、社区、家庭保健中,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按摩方法简便易学,教会患者后,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目前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呈现出泛化与交叉的态势。临床护理思维也必须向多向思维转化,护理学科必须引入边缘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嫁接[10]和创新,要做好全息护理,需要我们具有生物全息理论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知识,培养护士的全息护理思维方式,使我们的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颖清.生物全息诊疗法.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

2 叶永在.全息生物学原理与应用.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40.

3 李立红.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71-74.

4 张露凡.中医骨科护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25.

5 郭子光,张子游.中国康复学.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45-56.

6 孙琳.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9-11.

7 韩其帮,陈烯华.健康长寿要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46.

8 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99-403.

9 王惠冰.应用循证护理解决骨科住院病人常见问题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74-175.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老年:护理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8-01

进入21世纪,我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日趋严重。老年人由于骨骼质量下降,活动量相对较少,加上生理代谢降低等因素,都会引发骨质疏松,即使所受外力很小,也极容易发生骨折。而老年人骨折中常见之一便是股骨粗隆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特点是病程长,不易愈合,骨折后患者将长期卧床,这就出现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又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消化不良等疾病,使得对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选取的是2010年1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10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发现经过长期积极的护理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有利于股骨粗隆骨折的康复。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68.4岁,在这些病人中,属于摔伤的6例,坠落伤3例,车祸伤1例,同时患其他疾病如糖尿病1例,消化不良好1例、高血压1例,住院时间10―22天,平均住院14天。

经过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该1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均全部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2、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股骨粗隆骨折的老年患者,因骨折的疼痛、陌生的环境、害怕等产生心理负担,引起悲观、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实时掌握患者情绪的变化,当其产生负面情绪时积极开导,并列举痊愈患者的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心理护理还包括让患者知晓治疗的方法、目的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在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态度要和蔼,以消除患者孤独、紧张等心理。

(2)、引流管及切口护理

术后取硬板床平卧位,患肢必须采取外展30度并保持中立位,防止内收和外转,注意负压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的变化,还要仔细观察患肢血运及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毛细血管充盈度及动脉搏动等情况,做好床头交接班,应密切观察切口敷料,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按无菌操作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同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波动感。

(3)疼痛的护理

老年人普遍对疼痛的耐受力很差,稍有翻动就感觉疼痛,因此要教会患者如何翻身,注意患肢勿过度伸屈及外展活动,还教会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疼痛感,如肢体肿胀,出现麻木感等疼痛难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3、功能锻炼

早期的功能锻炼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踝关节屈伸,早期活动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并预防术后肌腱和关节的粘连,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理人员应耐心地指导患者家属协助其开展床上活动,如术后24小时即可做伸膝、股四头肌收缩的锻炼,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量和次数。

4、预防并发症

患者多年老体弱,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抵抗力差,康复较困难,容易产生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做上肢运动,经常进行阔胸、深呼吸、科学合理的咳嗽,此外还应不时的为患者翻身、叩背,并及时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预防褥疮: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勤翻身,一般2―3小时翻身一次,并在受压迫部位作环形按摩,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营养饮食指导:平衡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褥疮的预防,而营养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治疗因素,营养饮食常不被患者所理解,需要护理人员讲解并指导,让患者认识到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病程长,愈合难和进食高钙食物的重要性,给患者提供合理的、科学的营养饮食。原则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预防泌尿系感染:让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3000ml左右,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每日定时抬高床头,帮助患者排尿。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老年骨折;疼痛管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探析

老年群体由于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发生骨折现象,并且骨折后因卧床时间长也更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至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令康复时间延长,甚至会危及生命[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老年骨折患者呈爆发式增长,而临床中为了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但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患者骨折创伤以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感对快速康复护理的实施进程有着严重影响,进而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间而令康复效果不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疼痛状况有着重要意义[2,3]。本次我院在55例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应用疼痛管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为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0~77(68.5±5.7)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7例、交通意外16例、高处坠落7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3例、II型19例、III型15例、IV型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0~79(69.0±5.8)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8例、交通意外15例、高处坠落8例、其他原因4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2例、II型21例、III型13例、IV型9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各类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②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全身多处骨折现象;②合并机体其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对本组患者常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围术期心理干预、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1.4.2观察组对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疼痛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疼痛宣教:由主治医师、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并制作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手册,并由护理人员仔细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疼痛的方法等疼痛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度;(2)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治疗全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每日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疼痛干预办法;(3)疼痛干预措施:①非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轻度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或采取物理冰敷法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②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中重度的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即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mg及曲马多50mg,2次/天,术后患者转回病房后立即给予肌注地佐辛5mg,3次/天,连用3天,同时采取物理冰敷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术后第4天开始服用塞来昔布与曲马多,用法用量与术前相同,服用至术后第7天停药,用药过程中要对患者保持密切关注,并视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疼痛改善情况酌情减量。

1.5观察指标

①康复积极性:采用康复积极性评分表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康复过程的心理状态、康复措施实施的配合度以及有关康复的积极需求等三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康复积极性越高;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③住院时间:入院至出院时间。

1.6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观察组康复积极性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骨折 疼痛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38-02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伤,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固定。而手术后带来的疼痛等,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睡眠和休息,同时还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不利于术后的功能恢复[1]。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往临床多使用单纯药物镇痛,其效果并不理想,我院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92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入院确诊后实施手术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23~73岁之间,平均(48.27±10.37)岁。患者骨折类型包括: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17例,骨盆骨折7例,胸腰椎骨折8例。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21例,高空坠落12例,跌倒5例,硬物击伤7例。实验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22~75岁之间,平均(48.92±10.44)岁。患者骨折类型包括: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16例,骨盆骨折8例,胸腰椎骨折9例。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13例,跌倒6例,硬物击伤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2天、5天、7天的疼痛感,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由患者自身评价,从0~10分选择一个值作为自己的疼痛评分。满意度由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

1.3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后,护士要主动热情地为患者进行服务,为患者摆放良好的肢置,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惑。通过图像等向其讲解有关骨折治疗的知识[2],消除其内心的顾虑。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各种需求,并尽量满足。为患者建立多种社会支持系统,共同鼓励患者。

生活护理:为患者设置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并减少病房内的宣教,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如患者活动受限,为其提供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满足其对清洁的需求。

疼痛护理: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其对疼痛的反应,并认真评估其疼痛的程度,避免患者过度夸大和掩盖疼痛。护士的各项操作要注意动作轻柔和准确,对骨折部位要重点保护。使用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等,缓解其疼痛感。使用电视、书籍、报刊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功能锻炼等知识。如患者有肢体肿胀等,可通过抬高肢体缓解。提高其对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视程度,并为患者量身定做肢体锻炼计划,使其能够循序渐进地按照护士的计划进行。

抚触护理:患者术后24小时内,护士为患者进行抚触和按摩。用手掌贴于患者的肢体末端皮肤,并从下到上,向心性地进行按摩[3],力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主。每日进行3次,每次20min左右。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其护理干预后2、5、7天的疼痛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骨折的创伤和手术后的切口等,多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患者因此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休息和康复。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我们从患者的身心出发,护士不断去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各种放松训练等方法,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局部的水肿和肌肉痉挛,使疼痛减轻[4]。

此外,我院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还使用了抚触按摩等方法,为患者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使患者在术后早期就可以得到肢体的锻炼,不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还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5],效果较好。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护士的健康教育和各种护理操作都能得到配合。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给予我院更高的评价,有助于树立科室、医院在百姓中的口碑。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我院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在护理干预后第二天即可取得十分显著的缓解疼痛的效果,且效果维持时间较长,术后2、5、7天疼痛与实施一般护理干预的患者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此外,患者对我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也表示认同和满意,其中85.11%的患者十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连香,李芬芳,孙惠萍等.康复锻炼联合磁疗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5):423-424.

[2] 连文,刘成霞,郭华英等.舒适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6):799-800.

[3] 马玉菊.骨折术后病人心理护理150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