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3:42:05

骨折病患

骨折病患范文篇1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住院5天以上骨折病人18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1例,女性66例,住院~200天,平均住院天数42天,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20个月,平均年龄40岁。上肢骨折33例,下肢骨折111例,骨盆骨折14例,椎骨骨折29例;对照组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月31日同科住院5天以上病人141例,男性92例,女性51例住院天数5~158天,平均31天,年龄最大88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36.1岁,其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89例,椎体骨折19例,骨盆骨折5例,截肢2例。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焦虑等心理障碍。

二、方法

我们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把舒适护理分成个方面的内容:生理舒适、心理舒适。

2.1生理舒适

①给病人以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室温22~25℃,湿度50%左右,空气流通、床单清洁、干燥认真做好皮肤的护理,轮流垫高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病人无一例压疮的发生。

②体位正确,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经常观察皮肤有无胶布过敏,牵引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消毒两次,预防局部感染。

③让病人保证足够的睡眠,嘱病人多饮水,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富含钙的食物。

④对骨折病人疼痛的护理:骨折处疼痛是影响病人舒适的主要原因,疼痛的强度、时间、部位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疼痛控制的态度影响骨折病人的睡眠,护士除严密观察外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不因粗暴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必须移动病人时,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一次性完成,必要时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或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和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等,达到疼痛减轻,尽可能舒适的目的。

⑤肿胀的护理: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这样有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早期局部冷敷,肢端肿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过紧及时松开,本组病人无因包扎过紧、观察不到位而引起血运障碍。

⑥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对骨折病人恢复期功能锻炼,首先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愉快的运动锻炼;其次制定锻炼计划,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和周围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循序渐进,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骨折早期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校正骨折,中期,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后期,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有轻度肿胀的,经休息消肿后鼓励其坚持锻炼,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锻炼,避免发生新的损伤。

2.2心理舒适

①骨折病人由于生理上带来了缺陷,对愈后非常担心,往往出现焦虑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特别是住院1周内,出现率很高,首先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惊慌、忙乱,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有安全感,为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打下基础。医生给予治疗、护士给予舒适,尽早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稳定病人的情绪,同时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多与病人交流,多听音乐,我们将普通病房均安装了电视机,使病人有家的感觉,力争3~5天避免和减轻焦虑情绪。

②针对病人性格、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文化修养、愈后的不同而产生的忧郁、消沉、悲观失望,甚至不配合治疗、绝食等情况,(1998年对照组一患者因右手臂截肢后造成精神分裂症),护士针对性的进行宣教,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通过谈心、聊天,利用所有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有的放矢的做好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意保护其自尊心,用许多病人重返社会工作的事实,鼓励其面对现实,树立勇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达到社会舒适的目的。

三、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观察组病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无一例褥疮发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发生数有所减少或出现后短时间好转,使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讨论

舒适是一种整体的、个性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它具有易懂、务实、实惠、广泛、迅速等特点,易于广泛应用。舒适护理目前在美国、英国等产科护理、临终病人护理中经常得到使用,在我国临床实践中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在我国台湾已广泛使用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它不仅明确了护理研究方向,提高护理专业地位,而且做为整体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更能够让病人舒适,体现出舒适护理和整体护理的一致性。公务员之家

骨折病人住院时间长,多为青壮年的男性,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愈后的担心,社会活动的暂时或永久的影响,使骨折病人的焦虑等心理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舒适护理的开展,使骨折病人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种舒适状态,能促进躯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为病人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笔者认为,舒适护理的开展对拓展护理学科、充实整体护理内涵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拥军,苗京亚.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62~363

2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3李艳丽.浅谈舒适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3:219~220

骨折病患范文篇2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骨折护理

踝关节系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利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手术治疗踝部骨折21例,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6月-2006年12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4~43岁;右侧14例,左侧7例;手术距外伤时间5h~7d,平均3.5d;扭伤8例,车祸伤12例,砸伤1例,其中5例骨折部皮肤挫伤,手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9例。

二、方法

2.1手术方法患者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采用气囊式止血带压迫止血,取仰卧位,用生理盐水20ml扩张关节,常规踝关节前内、外侧入路,建立关节镜以及手术器械通道,通过手法牵引足位置来行关节分离。镜下清理关节腔。在关节镜的监视下,对内、外、后踝行推顶撬拨复位并内固定。对软骨碎片游离于关节内的,将其取出,有关节面挫伤,软骨不平整,以及韧带不全性撕裂者,用射频修整。

2.2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一般护理:急性创伤后即按RICE原则紧急处理。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督促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并做好一般手术前常规护理和疼痛管理。重视心理护理,运动创伤中年轻病人居多,突然住院容易产生很多不良情绪;术前期康复:该阶段为术前准备期,目的是在不加重损伤的前提下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和适度的踝关节活动度训练: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5min/h;②直抬腿训练15次/h,3~4次/d;③膝及髋关节伸屈练习15~20次/d;④小腿肌群收缩练习及抗阻练习5min/h。皮肤护理:常规术前两天备皮,如急诊手术尽早进行,范围由足尖至踝膝关节,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刮破,备皮后剪足趾指甲,肥皂水刷脚5min,碘伏消毒后无菌巾包裹,足癣患者应提前治疗。(2)术后护理。一般护理:腰麻或硬麻后去枕平6h,术后禁食6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等。患肢抬高20~30cm。保持切口清洁,2周后拆除缝线。足趾至手术部位予无菌棉垫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有渗出及时予换药加压包扎。对9例石膏外固定患者常规做好石膏护理。疼痛管理: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本组21例患者术后2天常规用止痛泵(PCA)止痛,根据长海痛尺进行疼痛评分,制动情况下疼痛峰值平均时间是术后7h,平均评分为2.61分。以后每日评估并填表记录,当疼痛4分、中度疼痛就及时用止痛药缓解不适,当病人出现异常情况疼痛时,观察引起疼痛诱发因素,并注意寻找有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①术后监测体温,换药时注意观察患足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急性炎症表现,遵医嘱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和血象检查,预防感染。②术后早期尤其是麻醉未清醒期间应监测手术肢体末端的血氧饱和度和毛细血管充盈状况,了解患足血液循环。③观察患足足趾运动情况和足背皮肤感觉,注意有无因手术入路而损伤胫前肌腱和腓浅神经背侧皮支。④若术中冲洗液外渗易导致踝、足甚至小腿肿胀,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肿胀情况,避免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发生,如术后关节重度疼痛伴有足趾牵拉痛,应及时通知医生,松解敷料,加大脱水剂用量,必要时行切开减压。

2.3康复训练踝关节骨折术后易出现的问题早期为疼痛和肿胀,后期为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骨折术后因开始康复过迟,导致关节周围关节囊及韧带粘连挛缩,严重影响踝关节的伸屈功能恢复。对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采取循序渐进与被动、主动相结合的原则,并对运动情况每日填表记录。①术后即置踝关节跖屈小于10度,接近垂直位。麻醉清醒后,做患足足趾的主动活动及踝足部肌肉的舒缩训练,既能促进消肿又能为以后的锻炼做准备。②术后48h后,让患者在做足趾活动的同时,做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减少关节内粘连性束带的形成。本组9例石膏固定者,为维持其完整和固定姿势,在石膏固定期间仅做患足足趾的主动活动及踝足部肌肉的舒缩训练。③术后4周,此期骨折已基本稳定,骨折处已有纤维组织粘连原始骨痂形成。踝关节从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度到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患者做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并辅以外力来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每日早、中、晚各锻炼100次左右,同时鼓励患者做髋及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持续至术后6~8周。④术后6~12周,此期骨折已处于临床愈合期,嘱患者扶拐下床做患肢部分负重功能活动,以直立运动为首先选择,并逐渐增加负重量,至术后12周离拐完全负重行走。骨折愈合后,加强小腿三头肌力量训练如提踵,进行平衡训练如翘板练习,曲伸练习如斜坡和深蹲练习等。

三、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最长1年,最短3月,平均8月。根据苟氏提出的标准,优:无痛,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显示骨折愈合,本组18例;良:劳累后踝关节轻度疼痛或不适,背伸或跖屈受限在10°~15°,X线显示骨折愈合,本组2例;可:时感踝关节酸痛无力,背伸或跖屈受限在16°~30°,X线显示有轻度畸形,本组1例。优良率95.23%。无1例创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公务员之家

四、讨论

踝关节镜术可用于大多数踝部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并具有较少的术后病残率,有利于早期康复和功能恢复。且骨折部皮肤挫伤,切开手术感染机率高,关节镜下置钉部位于踝关节尖部,创口很小,基本可以忽略局部软组织条件的好坏,大大降低了感染率,而且手术疤痕小更易被患者接受。踝关节骨折后疼痛很剧烈,关节镜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较快,而且手术切口小,年轻患者容易产生轻视心理,盲目活动或急于求成,要特别注意评估患者日常活动时患足踝关节运动情况,告知保持骨折固定后稳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苟三怀.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4):276277.

[2]于长隆.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3.

[3]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4.

骨折病患范文篇3

关键词:骨折伤肢肿胀护理

骨折一般发生突然,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大,治疗周期长,各种并发症多,特别由于骨折损伤和出血使伤肢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性肿胀皆有发生,因此,掌握骨折后如何护理肿胀的伤肢对患者伤肢的恢复意义尤为重大,现将我科护理肿胀伤肢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认真评估伤肢状况,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二、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

三、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减轻肿胀,方法一般可用冰袋内装冰块加水,或用冰块外裹毛巾置于肢体上面,也可用亚低温治疗仪包裹患肢,温度设置,不宜太低,在2-4℃左右即可。

四、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它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

五、如肢端肿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六、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七、断肢再植术后引起肢体肿胀的原因很多,包括:

7.1静脉回流不足。

7.2清创不彻底,反应性肿胀剧烈。

7.3肢体断面巨大血肿。

7.4离断肢体缺血时间过长,造成相应的细胞肿胀和组织间隙水肿。

7.5创面感染,体位不当,淋巴回流障碍等。

以上一旦发生,及时通知医生,仔细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八、因感染引起的肿胀,除通知医生处理局部伤口,拆线,引流,抗生素湿敷外,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九、对于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公务员之家

骨折病患范文篇4

【摘要】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卧床时间长,担心预后,患者不但承受着肉体上的痛苦,还承受着精神压力,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现将骨折患者的中医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1情志护理

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的接受治疗。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

骨折的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此时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以减轻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如肿胀明显,可用中药外洗,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皮肤护理

骨折的患者,患肢制动而长期卧床,局部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受阻,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定时检查受压部位,观察皮肤颜色及血运情况,每2h按摩受压部位1次,并擦红花酒精或用红外线照射,每次5~10min,在骶尾部或足跟部垫气圈或气垫。

4饮食护理

骨折的患者,由于失血耗气,中焦运化处于滞化状态,故应禁食生冷辛辣之品,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骨折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瘀血内停,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稳定,二便通畅,舌苔脉象正常后,应给予续筋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促进骨折愈合。

5预防并发症

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可致肺气宣肃无力而痰阻气道,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定时拍背,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雾化吸入以助排痰。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避风寒,预防感冒。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泌尿系感染。骨折早期,患者易发生便秘,饮食应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水果与蔬菜,如白菜、芹菜、韭菜、萝卜、香蕉等,适当多食杂粮,可饮蜂蜜水以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骨折病患范文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汕头市珠池医院骨科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的住院病人,其中精神病伴骨折的有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作为对照我们随机抽取正常骨折病人3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在19~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按有无患精神病分为精神病人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人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检测两组病人的血清K+、Na+、Ca2+等无机盐、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和检测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指标。

1.2方法:骨密度测定采用X线检查技术测定股骨分数及手骨分数作为其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血标本的采集则采取患者晨7时许空腹静脉血样。血清K+、Na+、Ca2+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则采用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70A型)。

1.3统计学分析:生化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骨密度测定的结果来诊断骨质疏松,比较两组病人患骨质疏松的人数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骨质疏松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36人中患骨质疏松的人数为12人,比例33.3%,而对照组38人中仅有5人,比例为13.3%,两组经卡方检验X2=4.252,P=0.039<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病人组与对照组患骨质疏松的人数比较

2.2生化测定结果比较

2.2.1病人组ALP均数为80.09±20.59,对照组均数为61.36±13.99,经t检验t=3.53,P=0.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2.2病人组K+、Na+均数分别为4.16±0.48,142.33±3.67,与对照组K+、Na+均数3.91±0.43,142.11±3.42相比,两组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2.2.3病人组Ca2+均数分别为2.171±0.132,与对照组Ca2+均数2.276±0.102,两组比较病人组Ca2+偏低,经t检验t=-2.95,P=0.05,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表2病人组与对照组无机盐测定结果比较

3讨论

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竞争机制引入,人们承受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患病率亦有所上升,这一现象已受到家庭及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但精神病伴骨折特殊性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精神病伴骨折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已被观察到,有作者认为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4],由于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治愈率低,需要长期治疗,包括长期的住院治疗和长期服药,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常常需要经过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肝、肾功能,使促进肠道钙吸收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由于精神病特殊的病情往往较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和卧床,减少了光照时间而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吸收,钙缺乏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增加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骨矿含量降低和骨质疏松[5]。这是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因此强调治疗骨折及精神病的同时应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如同时给予钙剂、罗盖全、鲑降钙素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另高钙饮食及多晒太阳、正确有效指导功能锻炼亦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骨折病患范文篇6

1.1临床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平均年龄56.31士10.45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有糖尿病的平均年数为12.11年,其中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肺气肿等合并综合征的共有31例,患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的有12例,糖尿病伴有骨折疏松症的有21例。

1.2护理措施:对发生骨折的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进行手术的,需在术前进行心、脑、肺等各个部位的全面检查,以防止术中出现未预料到的手术并发症,从而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需要对此类糖尿病患者进行术前的血糖控制,并检查未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第三,要做好糖尿病患者术前预防感染发生的各种相关准备。第四,对需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病人手术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病人术后的身体康复。对发生骨折并进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密切的病情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关注和检测。术后要进行妥善的防感染处理,并向患者提供恢复治疗的相关医学指导,帮助患者术后进行良好的身体机能恢复。

2、结果

以上45例患有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经过手术以及良好的护理程序,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出现术后伤口轻微感染,经过护理人员的紧急处理已经完全恢复。其余患者也未见相关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后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未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病例。

3、讨论

骨折病患范文篇7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

1.2方法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跌倒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跌倒后损伤情况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病区环境因素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药物因素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疾病因素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其它因素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护理干预措施

4.1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安全管理

4.3.1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用药护理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健康教育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体位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小结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疗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冬红,王振英,蒋玉卉.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304

2张金花.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6;5(5):336.

骨折病患范文篇8

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患者常并存各种疾病,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1],而手术治疗具有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2001年11月至2007年11月桃花县桃花江中心医院对救治的28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注重围术期护理,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76~85岁,平均78岁,致伤原因:摔伤20例,车祸8例,全部患者术前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脏器疾病,入院后均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出院,住院18~3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2天,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未见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病例。

2术前护理

2.1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而转子间骨折多是由于不慎外伤或车祸等意外原因造成,而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身体突然受到伤害,心理平衡失调,此时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心理,然而情绪变化可致血压升高或原有的高血压病情加重,活动时引起疼痛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通过与患者沟通收集基本资料,分析患者状况、病情及其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个体差异,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耐心解释疾病,并详细阐明手术中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留置的多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诉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疼痛是术后的必然现象,且疼痛持续时间短,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3)注意交谈态度和技巧,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表示不愿听、不耐烦的情绪,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友善的态度,可使术前患者高度紧张的心情得以松弛。对高度紧张的患者应多使用解释、鼓励性的语言。护士微笑的面容、乐观开朗的情绪,整洁美观的仪表,稳重大方的姿态以及合适而亲昵的称谓都能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患者,诱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唤起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增强安全感;(4)对新入院的患者,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在治疗之余的交谈中给予适当的称谓,使他们感到亲切,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也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放心满意;(6)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病例,或让患者观看救治成功的图片,有机会时可让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情况;(7)对于伤情重,疗程长、易产生抑郁,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的患者,我们应加强病房巡视,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讲出心中感受和需求,并给予细心、持久而热情地悉心照料,鼓励家属多给予探望、陪伴和关心;(8)详细解释住院、卧床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说服患者术前2周必须戒烟,并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教会患者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气道通畅和增加肺泡通气量,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消除其不健康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2.2运动训练及指导入院当天责任护士适时详细了解患者入院前的准确运动量、日常生活能力、思维判断能力[2]、既往病史、生活习惯,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康复最适宜的运动量和计划。入院次日至术前日,实施术前的运动训练计划:(1)双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旋转交替运动,术前需踝套牵引者,患侧踝关节可在牵引下保持髋、膝功能位,并做患肢踝背伸,跖屈运动或取下踝套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旋转交替运动;(2)双侧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健侧下肢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抬离床面>50°;(4)健侧膝关节屈、伸0~90°,利用床上吊环,屈健侧膝关节,用健康足蹬床,保持患肢伸直或牵引下抬臀部运动,早期或手术后需在护士指导帮助下完成,要求保持整个臀部平衡,不能歪斜,要求抬离床面15°~30°,维持3~5s;(5)利用床上吊环抬高身体及做扩胸运动,要求胸背部抬离床面>30°;(6)采取吹气球或吹气泡等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增大肺潮气量,增加膈肌力量,减少气道阻力和无效腔,以上锻炼均按照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及平时的运动量来制订实施,切不可强制执行,护士每天至少督促2~3次,在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和护理过程中,要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感受和需求,检查训练方法是否正确,有无按要求做,是否有进展及运动范围有无变化[3],以热情、诚恳的态度用安慰、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指导、鼓励、表扬患者,充分维护其个性,以增强其信心,对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者,训练前需监测生命体征,再从深呼吸-踝关节运动-扩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抬臀运动-直腿抬高运动逐渐进行,运动量以患者能接受为宜,每项运动后均应监测生命体征,合并肺部感染者,加强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训练并给予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

2.3饮食指导让患者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特别是术后饮食,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每日均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高龄患者由于钙质流失严重,易形成骨质疏松,还应适当给予补钙,如喝牛奶、豆浆、骨头汤等,不宜吃得过饱,不宜吃过甜、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优质蛋白的饮食,如动物食品中的奶类、禽蛋类、水产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利于保护肾脏[4]。

2.4大小便的护理由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加之术后长期卧床,胃肠功能减退易引起便秘和腹胀,术后除给予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饮食外,还可沿结肠走向,按摩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使大便通畅,以免便秘时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留置导尿者,应每日早、晚消毒尿道口及擦拭尿管分泌物,同时钳夹尿管,每3~4h开放一次,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2.5合理用药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要向患者说明擅自乱用土方、秘方等会影响治疗和护理。

3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

3.1术后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术后应在患肢的内外侧各放置一砂袋,膝关节下垫油布软枕,双下肢间放一软枕,保持患肢于外展10°~15°中立位,避免下肢内收外旋及髋部活动大于80°。

3.2康复训练因动力髋螺钉具有滑动加压作用,骨折能达到牢固内固定,促进骨折迅速愈合,使患者早期负重等优点,因此,术后即可鼓励、指导患者早期无痛主动的功能锻炼:(1)术后24h,嘱患者做患肢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伸、曲及踝关节的背伸及跖屈旋转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24~48h引流管拔除后,即可在床上半坐位练习肌四头肌的收舒运动及屈曲髋,膝关节活动,幅度由小逐渐增大,对于不配合运动的患者,协助以患者的足根部开始做小腿、大腿肌肉压力递减的挤压运动,每天3次,每次15min。术后第4天开始使用下肢功能康复器(CPM)行髋、膝、踝关节被动活动,起始角度以患者所承受的最小角度为宜,逐日增加角度,每日2次,每次30~60min;(3)术后1周,除继续功能锻炼外,可增加坐位、站立位功能锻炼,2周后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老年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推迟下床活动时间);(4)术后3~4周,可嘱患者扶拐做部分负重练习,但负重控制在感到疼痛范围之内[5],然后逐步锻炼至无疼痛时方可弃拐。

3.3预防并发病

3.3.1预防褥疮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预防褥疮的重要性,予以卧气垫床,并指导患者利用牵引床上的扶手及健侧下肢蹬床抬臀部,训练床上大、小便,对无力抬臀的患者,护士应定期用双手托住患者臀部,协助将整个骨盆托起,以预防褥疮。

3.3.2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扣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

3.3.3预防泌尿系感染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患者多饮水,并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

3.3.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1)预防静脉血流滞缓。护理查房时,当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紧韧性强的患者,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及时通过医生,切勿将血栓形成引起的疼痛,误以为一般刀口疼痛,以免延误处理时机;(2)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争取一次成功,尽量不在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应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局部外敷中药消炎,进行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特别是大隐静脉的穿刺部位,持续滴注不超过48h。如局部发现炎性反应,应立即用中药消炎液外涂,同时重建静脉通道,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3)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外伤、应激、麻醉等均能使全身血液进入高凝状态,特别是骨折患者在围术期由于创伤反应,制动体位等因素,加重了高凝形成。

3.4出院指导(1)指导患者不可坐太低的椅子或沙发,患肢不能做盘腿动作,睡觉时应尽量向健侧翻身;(2)下地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3)骨折愈合不牢固时,应始终保持患者外展位,忌内收,患肢无论有无负重,均应全脚掌着地,防止骨折成角畸形;(4)2~3个月复查,X线摄片骨折愈合牢固后,可弃拐负重行走[6]。

4结果

本组病例28例,术后功能均按功能恢复情况依行走步态,有无疼痛,关节功能,生活处理能力等方面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1)优:行走步态正常,患肢无疼痛,关节功能基本正常;(2)良:轻微跛行,患肢无不疼痛,关节功能轻度受限,生活能自理;(3)可:患肢轻微疼痛,扶单拐行走,生活基本自理;(4)差:患肢病痛,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本组28例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为:优18例,良8例,差0例,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优良率92.8%。

5体会

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缺一不可,要求医、护、患者相互配合,尤其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早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极其重要。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和好转率,并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世斌,彭吉,黄承月.安全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湘南学院报,2006,1:36.

2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

3张学琦,付万炎,梅贤良.实用临床外科非手术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1.

4张雪梅,冯岚,杨晓燕.高龄高危患者行膝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实习护理杂志,2002,181:27-21.

骨折病患范文篇9

【关键词】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效果;并发症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病症,开放性四肢骨折指的是骨折局部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致使骨折断端间接或直接与外界相通的骨折情况。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该病患者,但患者存在较高的切口感染风险,当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临床中骨折患者术后受肢体静脉回流受阻、肌肉活动度下降等因素影响,常伴有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延缓了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影响了手术效果[3-4]。实践证明,加强护理干预对改善骨折患者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促进患者的伤口实现良好愈合[5]。为了研究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案,本文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46例。纳入标准:①经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开放性四肢骨折;②遵医嘱行手术治疗;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机制异常;②免疫系统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④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⑤语言表达能力障碍;⑥精神病;⑦恶性肿瘤;⑧脑血管疾病;⑨妊娠及哺乳期女性。采用蓝白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45.26±4.37)岁;包括上肢骨折9例,下肢骨折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45.49±4.29)岁;包括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对手术切口局部实施备皮、常规消毒铺巾、遵医嘱用药、介绍手术流程、康复锻炼等内容。1.2.2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情评估,通过术前访视,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检查结果、沟通和交流情况,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病况、营养状态等信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况制订手术室护理方案,对于体质虚弱的高龄群体应注重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以便患者耐受手术治疗。②重视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为患者说明手术流程、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及时解惑,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说明自己会在手术过程中一直陪伴其左右,必要时可以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其所需的支持和鼓励。术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肢体裸露,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注意为患者保暖,使患者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对无菌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则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护士应遵医嘱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静脉推注,以药物半衰期为药物使用时间,使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在术中达到最高峰,防控感染事件发生。④做好皮肤准备,若患者手术区域存在的毛发并未影响正常的手术切割操作,且不会对术后敷料粘贴、术中手术薄膜粘贴产生影响,则无需彻底剔除该区域的毛发,仅需术前清洁皮肤,可借助松节油、风油精清除表皮油垢,保证术区干净整洁即可,减少患者细微表皮损伤,避免刮痕、疼痛等因素造成的切口感染。⑤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对手术使用的器械、物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术前全面清洗手术使用的相关物品和器械,防止器械表层有蛋白质残留。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器械清洗失误问题,提高清洗质量,宜采用机械自动清洗方式,完成手术室器械、物品的清洁操作。⑥清洁手术室,临床中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时多选择在独立的手术间中进行,必要时可选择负压手术间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在手术开始前于手术间门口悬挂污染标识,禁止手术室无关人员流动。术后连续2h采用空气自净设备对手术间进行消毒处理,并采用含氯消毒剂(2000mg/L)或含碘消毒剂(5000mg/L)对手术室地面、墙面进行清洗和消毒。⑦术中保暖,调节手术室温度为22~24℃,减少不必要的肢体裸露,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患者着凉。对术中患者需要输注的药液、血液等进行加热处理,维持温度为37℃,减少温度变化对人体的刺激。⑧皮肤护理,对切口局部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消毒面积>切口范围15cm,充分消毒,避免有盲区残留,同时使用乙醇对术区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渍,再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配以碘伏溶液、抗生素、肥皂液、双氧水等对切口周围进行消毒和清洗,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术毕医护人员需使用洗手刷、洗手液仔细清洁双手。⑨建立切口屏障,术中使用黏性好、透气性能高的手术薄膜建立切口屏障,规范消毒铺巾操作,确保铺巾范围充分,切口处需铺巾5~6层。术中对于冲洗量或渗出量较大的患者,宜确保铺巾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手术完成后集中焚烧。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记录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②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6]。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无积液、硬结、破溃等不良反应出现;乙级愈合:切口愈合,未见化脓情况发生,但愈合局部有血肿、积液、红肿、硬结等炎性反应;丙级愈合:切口未愈合,或愈合后有化脓,需行切开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③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肢体肿胀。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至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伤口甲级愈合比例、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手术切口局部的肌肉组织受损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供障碍,增加了肌肉组织坏死的发生风险。临床中一旦手术切口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切口周围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障手术的无菌性,维持切口的清洁,有助于患者术后良好恢复[7-8]。本文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分析后可知,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对手术护理流程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多渠道搜集患者的具体病况信息,合理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从心理疏导、皮肤护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多角度入手,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充分清洗手术切口局部皮肤,减少切口局部寄居的细菌数量,保证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积极防控感染发生,为患者术后良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临床中结合骨折患者的实际病况,给予其所需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对患者术后良好恢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9-11]。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分析后得出,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促使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前对切口周围进行清洁,按需备皮,对于不影响手术进行的区域无需完全剔除毛发,减少了人为刮痕造成的感染事件。备皮时医护人员可使用松节油、风油精彻底清除表面油垢,并对切口处实施消毒处理,借助手术薄膜形成切口保护屏障,减少感染发生。由于手术器械及物品更换、清洗效果等因素均会诱发感染,为了进一步保障手术效果,防控并发症发生,还应做好灭菌、消毒工作,对手术间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综上所述,采用手术室护理方案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展开临床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侯霞,郑本烈,杨洪军,等.康复护理应用于四肢骨折手术后对临床效果、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382(14):90-93.

[2]郑丽君,郭喜桃,张亮,等.老年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214-215.

[3]张恂,芮琳,邱旭升,等.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9,34(5):45-47.

[4]罗贤军.外固定支架结合损伤控制理念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155-156.

[5]刘青阁,张真真.封闭负压引流+外固定架在四肢严重开放型骨折中的护理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435-3438.

[6]胡林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22):169-170.

[7]孙喜梅.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2):146-149.

[8]刘杨.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5):2868-2870.

[9]刘新媛.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199-200.

[10]欧阳艳嫦,文燕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对其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6):939-940.

骨折病患范文篇10

1·1医学阶段。本世纪70年代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阶段。这一阶段在免疫接种和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1900~1977年间死于急性传染病的人数由580/10万下降到30/10万,75岁以前死于传染病的仅占1%。

1·2行为阶段。70年代早期到80年代后为行为阶段。这一阶段在控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美国1963~1980年期间吸烟率下降27%,食用动物油的人数下降38%,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0%,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50%。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即行为危险因素的观点,通过引入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来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达到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目的,大大拓宽了健康教育的视野。

1·3社会、环境阶段。80年代后为社会、环境阶段。这一阶段人们注意到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因而使健康促进得到长足发展。这一阶段特别强调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强调政府对人民健康负有责任。

2健康教育在护理事业中应用的现状

21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有4大趋势[1]:一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二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三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四是护理人员将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目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经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转化,临床护理工作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护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已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的领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30]。

2·1患者健康教育需要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主要涉及一般住院患者、内科患者、外科患者、冠心病患者、肾移植患者、肿瘤患者等的健康教育需求。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及对健康知识和方法的需求方面。但在评估患者需求的方法、评估内容的筛选、需求评估量表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需要深入进行。

2·2健康教育理论的探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开展的形式、方法,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门诊、社区教育的开展,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的应用等方面。主要以论证、阐述和经验体会为主,还未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形成能真正指导护理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教育理论。

2·3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及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用PDCA法控制健康教育质量;进行健康教育落实率的调查;开展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但这些研究仍以经验总结为主,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质控模型的研究上尚未见报道。

2·4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健康教育的教学在许多护理院校目前还未开展,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主要内容涉及护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些临床的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的带教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为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5健康教育专栏设置和文章刊登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健康教育专栏设置的还较晚,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还不多,有待进一步加强。

3患者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3·1护理人员走向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从预防、急救到康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护理职能的扩展,社区护理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护理人员如何从医院走向社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来落实,在哪些方面进行教育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例如国外医院采用的“访问护士”,笔者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其主要优点有: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降低住院天数,吸引患者就诊。

3·2临床健康教育的研究将得到迅猛发展。临床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将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是临床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健康教育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是研究的首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了解影响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等,从而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内容及手段、如何进行效果评价、如何将其融入临床护理中等问题的研究,最终建立患者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因此,随着临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对临床健康教育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临床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3传统医学中有关健康教育的研究将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特有的社会文化印记,重视心理因素,强调顺应自然,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要求。而传统医学中各种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的方法是祖国医学留给我们的灿烂瑰宝,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训练,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3·4康复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待于加强。医学上许多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平均住院日的缩短,大多数患者的康复都要在院外度过。国外许多国家的康复机构、护理院等机构较多,许多患者出院后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康复指导和训练。例如德国设有专门的“背部医院”(backschool)[3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职业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康复机构还比较少,许多患者不得不在家度过康复期,如何面对这种现状开展有关康复的健康教育,形成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是我们应研究的课题。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将护理学扩展到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领域是护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效果评价等,才能有力地推动护理现代化进程,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宁.2000年护理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1):12-13.

[2]顾克菊,李武平,陈念湄.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55-56.

[3]史娅,史惠.152例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52-53.

[4]任蔚虹.围手术期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58-460.

[5]郭明贤,张茹英.对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27-129.

[6]叶晓青,刘雅玲,陈维清.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24-626.

[7]黄津芳,刘玉莹,杨春梅,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272.

[8]范丽凤,朱筠茵,张小群,等.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54.

[9]叶桂荣,宣蓓.肾移植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山西护理杂志,1997.11(6):12.

[10]张同华,王云芳,徐喜平,等.在病房开展宣传教育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49-250.

[11]吴蓓雯,施晓群.普外科病人教育的思路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1-313.

[12]白菁,彭章平.康复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50-260.

[13]李银雪,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14]颜巧元.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244-245.

[15]姚玉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7.

[16]何穗芳,张振路.综合健康教育形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61-762.

[17]姜秀兰.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63.

[18]刘淑霞,王昭强,姜丽君,等.产妇健康教育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33.

[19]柏亚玲,谢娟,高军,等.喉癌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58-59.

[20]张月,朱风容,吕美娜,等.病人教育对股骨颈骨折病人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999,14(4):8.

[21]陈建军.健康教育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8):16.

[22]马立平,王颖,王洪涛.儿童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60.

[23]柯彩霞.呼吸内科病人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5-57.

[24]董云英,方玉美.探讨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现代康复,1998,2(8):16.

[25]李爱宁,侯芳.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11.

[26]郭旗,存玉新.健康教育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1999,5(6):12.

[27]王惠琴,张群.健康教育在普外科病房的实施体会[J].山西护理杂志,1999,13(1):8.

[28]唐弋.将健康教育学纳入护理教学体系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155-157.

[29]唐弋,于桂云,郑丽娜,等.护士(生)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