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5:18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1

关键词:骨折患者;优质护理;探讨;服务

骨折,是由病理因素或外力因素导致患者的骨质出现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一般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骨折处有明显的肿胀,出现强烈的疼痛感,患处丧失功能等,严重的骨折应该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服务,成为了提升治疗骨折措施的有效手段,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现象,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12月接收的82例骨折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的对象,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治疗过程、术后护理服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患者共计48例,占总人数的58.54%;女患者共计34例,占总人数的41.46%。患者年龄在15~70岁,平均年龄(37.65±3.25)岁。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均经过X线等检测[1],被明确诊断为骨折。82例患者中开发性骨折的有24例,闭合性骨折的有58例。16例患者为股骨干骨折,32例患者为胫腓骨骨折,17例为桡骨骨折,6例为踝骨骨折,11例为跟骨骨折。

1.2方法 患者在确诊住院后被给予常规性护理,对全部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手术开始之前对其病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最终确定手术方案,然后经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告知和探讨,确定手术实施的具体时间。手术治疗的基本方式包括髓内针、钢板、克氏针内部固定等,对全部患者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措施。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6h,平均为4.5h。对骨折患者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为静力固定法,这样做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病痛感和术后不适感。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和观察之前全部签署了同意条款,自愿接受医院一切合理性的监测安排和病情记录。

1.3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后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部过程中,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需要对患者进行全天候的监督和巡查工作,与患者进行询问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适应程度。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血压测量,进行1次/w X线照射检测,记录患者的检查变化情况,建立相关病情数据库,方便进行下一步的临床分析[2]。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及时检查[3],防止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由于错误的保养方式和行动引发二次受伤。

1.4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4.1入院宣教 医院要做到在患者寻求治疗的第一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将患者送到诊治病室,了解骨折过程和病情程度,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病史,并向其介绍治疗科室的环境和特点,向患者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叫铃,并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促使患者配合相应检查和治疗。

1.4.2术前准备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要最好相关准备工作,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和准备,向患者告知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情况和注意事项。患者的接受手术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要对患者的心理加以干预,避免出现不良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要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4]。

1.4.3术后护理服务 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要将患者及时送回病房进行下一步相关检查,护理人员要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依照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和心率等,注意患者骨折处末梢的血流情况,对伤口进行严格处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常规护理。注意患者病房环境的清洁,对骨折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出现感染,保持室内通风,注意患者的饮食,不应该过于油腻,让患者出现不适症状。②心理护理。要加强对患者的安慰和关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询问,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在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一定会出现疼痛表现,可以放一些欢快轻松的音乐,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降低疼痛感和不适感[5]。③疼痛护理。对于出现强烈疼痛感的患者,要给予一定量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防止出现并发症,保护患者的骨折处能够良好的恢复,在换药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能再次造成对患者的伤害。④指导功能恢复训练。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病痛程度和恢复程度,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患者在手术后早期结束后可以在床上进行功能训练,锻炼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护理人员还要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按摩,舒缓患者的疲惫感。

2结果

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得到了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情况良好,复位没有出现异常,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没有特别强烈的疼痛感,没有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现象。手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患者能够自主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没有发生畸形等不良情况。

3讨论

骨折,主要因为病理因素以及外力因素导致患者最终于临床表现出骨质部分性断裂或者完全性断裂的现象,通常患者临床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于骨折位置出现显著的肿胀感以及疼痛感,并且功能完全丧失,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对患者实施骨折治疗。

患者在接受了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疼痛感逐渐降低,满意程度明显提升。这些情况都表明,对骨折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加强护患关系,加强患者的配合程度。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选择优质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最终患者发生骨折位置全部有效恢复,并且复位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患者临床疾病情况未出现任何的异常,患者临床疾病情况表现基本稳定,于临床未出现任何强烈的疼痛感,并且完成手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完成手术后,通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患者可以有效完成自主功能锻炼,最终显著促进患者临床骨折愈合,未出现任何畸形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我们认为在对骨折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治疗之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恢复时间和效果,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保证患者骨折处的复位效果,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中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代后珍.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21(4):57-58.

[2]单春玲.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实际浅谈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4(12):7-8.

[3]黄映莲,韩满玲.星级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右江医学,2013,17(2):98-100.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2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40-02

髋关节周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1]。我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500例70岁以上高龄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0例,股骨颈骨折1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25例。男152例,女348例,平均年龄79.3岁。受伤原因为平地跌倒431例;新鲜452例,陈旧性48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Ⅰ型21例,Garden Ⅱ型39例,Garden Ⅲ型48例,Garden Ⅳ型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型51例,EvansⅡ型93例,Evans ⅢA型147例,Evans ⅢB型34例。合并高血压389例,心电图有改变293例,其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7例,快速房颤35例,心房纤颤11例,心功能Ⅱ级135例,心功能Ⅲ级17例,糖尿病142例,脑梗死病史89例,肝功能异常72例,肾功能异常19例,贫血57例,支气管哮喘2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6例。

1.2方法

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8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5例(生物型45例,水泥型21例),全髋关节关节置换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243例,Gamma钉内固定59例,PFNA内因固定23例。平均手术时间93 min,平均手术出血250 ml,平均住院日21 d。

2结果

术后并发症:脂肪栓塞2例(暴发型脑型),脑干梗死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脱位3例,术后出血1例,翻修2例,肺部感染29例,压疮7例,深静脉栓塞2例。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健康状况的评估及原发病的治疗由于患者高龄,多伴发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因此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情况,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对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进行全面地评估,本组病例中,患有高血压病389例,术前控制血压在140~150 mm Hg/90~95 mm Hg,合并糖尿病142例,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合并贫血57例,术前输浓缩红细胞4~6 U,对合并支气管哮喘23例,进行控制肺部感染止咳平喘治疗,在肺部感染控制后手术,对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在内科麻醉科会诊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手术。对32例全身情况极差,家属坚决要求手术的病例,在与患者家属取得充分的知情同意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全院通力合作开展手术。所有病例均常规内科会诊,在内科指导下进行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反复告知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并发症及预后,在患者家属的支持下开展手术,因此术后1例因脑干梗塞死亡,2例因肾功能衰竭死亡,都未引出医患纠纷。

3.1.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高龄,加之创伤后引起,患者大多数无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手术恐惧,担心手术的风险及效果,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格及对疾病的认识不同,采用口头讲解、图片及身边成功手术的病例等形式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案、手术材料的选择、并发症及预后,特别介绍本科室开展该手术的特色、优势,介绍手术医生的水平、成功病例,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告知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价格、优势,尊重其知情权。本组病例中,术前惧怕手术,与医护人员详细的沟通后,手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的出现。

3.1.3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及健康教育住院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告知如何在床上使用便盆,如何学会在床上移动身体,如何进行翻身及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如何进行下肢肌肉的舒缩功能锻炼,如何在手术后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并告知术前康复训练的意义。告知患者和家属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及合理营养对手术的重要性,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解释围手术期各项检查操作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要求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的管理及康复训练麻醉后回房平卧6~8 h,患肢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术后第一天半卧位,髋关节屈曲不超过70°,避免髋关节的屈曲内收动作。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在术后1周左右再助行器下床活动,患肢部分负重渐渐完全负重。内固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如患者身体状况许可可以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不负重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骨折端愈合完全进行功能锻炼[2]。

3.2.2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原发病的治疗术毕回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引流量,同时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保护性治疗,术后2例出现脂肪栓塞症状经积极治疗后恢复,19例出现脑梗死症状,2例脑干梗死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经治疗后未留后遗症,29例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死亡。

3.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3.1髋关节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后由于肌肉的松弛,回病房后正确搬放,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动作,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功能康复训练时髋关节避免屈曲超过70°,翻身时健肢在下,下肢保持外展位,双下肢之间垫枕。并同时反复告知的重要性,避免脱位的发生,本组病例中,脱位1例,为翻身时不当管理,1例为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所致,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成功,不留有后遗症状。

3.3.2深静脉栓塞深静脉栓塞高发时间是术后1~7 d,17~24 d后很少发生[3]。术后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或潮红、皮肤温度略高,应警惕下肢深静脉栓塞,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2~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连续使用10 d。本组无一例肺梗死的发生。

3.3.3各种感染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护理应注意:①观察体温的变化及伤口有无肿胀。②严格的无菌操作,如及时更换引流管及敷料等。③加强会阴护理,保持会清洁,指导多饮水,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期开管,并及早拨除。④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遵医嘱雾化吸入治疗,协助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3.3.4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屑,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定时按摩皮肤受压处,促时局部血液循环。

4讨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合并各种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术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尽快对患者状况做出全面评估,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争取尽快手术。但是,由于高龄手术,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创伤相对大,手术风险高,围手术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针对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状况评定,进行心理生理准备,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4-6]。因此,积极做好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减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Evans EW. 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e fracture of the femur[J]. J Bone Joint Surg(Br),1949,31:190.

[2]陈诚. 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68,75.

[3]查振刚,臧学慧,姚平,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1-512.

[4]彭少军.老年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学,2006,12(8):809-810.

[5]丁慧丽,余艳丽,张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17-118.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3

【关键词】 骨折术后;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骨折多源于外伤性的机体损害, 多由于车祸或者工伤所导致, 常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伤害, 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特别是老年人常因钙质流失而出现骨质疏松, 在车祸或者其他外伤面前都尤其脆弱, 有的老年人甚者是因为突然滑到或者急剧转动都会出现骨折[1]。其中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等最为多见。骨折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预后质量。如何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 全力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通过采取骨科术后护理干预的方式提升患者依从性,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34例。均符合我国新修订的骨折手术指征标准[2]。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年龄50~76岁, 平均年龄(63±13)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 尺桡骨骨折22例, 锁骨骨折9例, 胫腓骨骨折16例, 对照组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5±13)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 尺桡骨骨折20例, 锁骨骨折10例, 胫腓骨18例, 两组一般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术前均已签署手术同意书。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患者手术后, 护理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骨折术后的饮食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根据病情采取舒适的卧位、防治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预防压疮、防泌尿系感染、防深静脉血栓, 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已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采用护理临床路径指导, 强调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因为重大疾患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 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术后就手术原理、过程与患者进行详细解释, 使患者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有何疗效, 针对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有疑虑的地方, 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 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和对疾病预后的焦虑等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斗志和决心。术后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并不是护理过程的全部, 应该也做好患者家属特别是配偶的心理辅导, 因为家人的支持往往是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柱, 引导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来, 积极的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也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的最佳方法。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水平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尽量让患者明白骨折内固定的意义, 并且阐明不会因为异物植入而产生任何异常影响。

1. 3 判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骨科术后治疗依从性程度, 依从性包括:对留置镇痛泵的配合, 留置引流管的配合, 吸氧, 留置尿管等各种管道的配合, 充分理解各种留置管道的意义并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对术后变动积极配合, 充分理解变动可减少静脉血栓、褥疮等形成的意义;对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配合, 充分理解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术后药物服用的配合, 充分理解术后药物对功能恢复的意义。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肢体废用性萎缩、便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自行拔除管道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自行拔除镇痛泵者1例、自行拔除引流管者1例、拔除导尿管者5例、自行拔除率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3例、14例及38.8%,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5;P

表1 两组患者自行拔除管道情况对比(n, %)

组别 n 拔镇痛泵者 拔引流管者 拔导尿管者 自行拔除率

观察组 67 1 1 5 10.4%

对照组 67 9 3 14 38.8%

2. 2 两组患者骨科术后依从性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配合者为89.6%、变动配合者85.1%、康复锻炼配合者79.1%、术后用药配合者9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8.2%、41.8%、64.2%,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3;P

表2 两组患者骨科术后依从性程度对比[n (%)]

组别 n 留置导管配合者 变动配合者 康复锻炼配合者 术后用药配合者

观察组 67 60(89.6%) 57(85.1%) 53(79.1%) 62(92.5%)

对照组 67 41(61.2%) 39(58.2%) 28(41.8%) 43(64.2%)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较对照组的32.8%有显著下降,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

2. 4 观察组患者除1例患者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功能恢复不佳、2例患者因为肢体废用性萎缩, 康复质量不佳, 其余患者患肢康复均表现良好;对照组患者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原因有13例患者康复质量不高, 观察组康复治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骨折多因外力损伤所致, 患者往往会在受伤时和治疗的过程中承受巨大的痛苦, 并且由于骨折患者以老年人多见, 相较于壮年, 老年人内心更为脆弱, 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心态没办法及时调整, 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 特别是进行骨折手术以后, 由于对手术意义不了解, 对手术效果不信任, 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 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生活的状态, 因此对术后的一系列康复治疗措施配合度不高。而这些负面情绪导致的依从性不高对骨折的愈合及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也有一定影响, 甚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4-6]。也由于老年患者的新陈代谢缓慢, 骨折术后的恢复效果非常不理想, 因此, 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老年骨折患者卧床时间, 使患者尽快投入康复训练是恢复的关键。如何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 提高术后治疗依从性, 全身心投入到术后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课题。因为只有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意义时才会减轻心理负担, 才会全方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只有让患者理解治疗及护理的意义, 才会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 改善预后质量。而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最佳方式。行骨折术后护理干预首先要让患者了解以及认同手术的意义以及康复治疗的意义, 其次, 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护理, 有助于减少废用性萎缩, 促进健康, 而且护理人员经常了解患者的思想及心理动态, 对患者的情绪恢复有重要价值。护理干预过程中及时调整家属心理状态, 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也是减少患者术后抑郁最为有利的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配合者为89.6%、变动配合者85.1%、康复锻炼配合者79.1%、术后用药配合者9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8.2%、41.8%、64.2%,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唐泓源, 杨明玉, 张黎明.骨折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4(27):2841-2844.

[2] 庞久玲, 肖红双, 刘悦.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依从性及疾病转归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18):2389-2390.

[3] 刘彩霞.音乐疗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4(31):3339-3340.

[4] 张绶玲, 于小华.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南华大学学报, 2012, 36(1):145-146.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4

关键词:骨盆骨折;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

骨盆骨折属严重外伤,多合并多发伤,病情危重。复位及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骨盆骨折的常用方案,其术后如何选择恰当,加强皮肤及疼痛管理、心理疏导及功能训练,对于促进骨折痊愈,避免并发症,提高护理舒适度有着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5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19~48岁,平均(32.6±8.2)岁。其中车祸26例;坠落伤11例;砸压伤15例。合并大出血5例;四肢骨折7例;神经损伤3例;膀胱、尿道或肾损伤11例。

1.2方法 本组病例根据骨盆骨折分型及其具体病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受伤时间1.5h~15.6d,平均5.2d。

2 结果

通过实施精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后,本组52例术后均于15~64d,平均24.9d,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骨折处愈合良好。

3 讨论

本次研究,由统一的护士给予其护理服务。护士均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接受专业培训,统一护理内容与流程,确保每位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护理服务。

3.1固定及皮肤护理 术后当日严格卧床,不可半卧半坐,护士严密观察患侧感觉及血运。由于术后存在固定带、引流管、切口疼痛及敷料等因素,护士协助翻身需要特别注意。术后护士应当适时教导患者翻身方法,包括交替采用平躺仰卧、患侧侧卧以及健侧侧卧三种。若术后需要肢体牵引制动,可采取3人翻身法[1]。抬臀时应当动作轻柔,力道平稳,避免引起牵拉切口,造成疼痛。翻身后应当及时观察切口、引流管以及受压处皮肤情况有无异常。定时帮助患者按摩皮肤,在骨头突出处,可采用软垫,避免皮肤过度受压。若病情需要,不可变更时,应当由外力托起患者上身及臀部,另一人按摩受压皮肤。

3.2疼痛护理 疼痛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的休息,造成失眠,而且影响其情绪,容易造成负面心理。护士员应结合患者的患肢情况,为其调整合理且舒适的,并告知患者如何摆放舒适的。确保最佳的石膏固定、夹板使用松紧程度,并通过牵引器械和枕垫等来调整其姿势。从而让患者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进而达到减轻的疼痛的目的。如非必要可不必使用止痛药,通过看书、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必要时,根据医生嘱咐按时给予其止痛药物,使用镇痛泵前告知其使用方法,并确保其镇痛泵链接装置有效,无脱落扭曲。

3.3心理护理 骨折往往是由于急诊创伤、意外等情况所导致的,骨折使得他们的生活和生理功能等同时受到影响,患者大部分活动都需要他人辅助,此外,由于长期卧床休息,以及术后为防止术后出血,要躯体制动,易发生褥疮,需加强翻身做好防褥护理,而对疼痛恐惧的心理作用,使患者往往不配合护理工作。本组病例多为青壮年,这个年龄阶段人群的自尊心非常强。特别是得知骨折伴随其他生殖泌尿损伤时,他们常常容易产生反感、抗拒等极端情绪。此时护士应积极主动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努力安抚其心理情绪。针对恐惧、焦虑心理较为严重的病患,护士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鼓励,努力使之明白手术的正面作用及手术效果。

3.4并发症预防 ①切口感染:骨盆骨折手术切口大,周围软组织损伤大,局部渗血多,发生感染几率大[2]。患者术后进入病房后,护士应继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警惕同时伴有其他损伤,定时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定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同时根据术前的药敏试验严格选用具有较强敏感性的抗菌药物,以此来降低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机率。若患者切口出血,则及时对其进行止血处理。若出血量较大,则必须告知主治医生,对引起出血的原因进行查找,使止血取得实际效果。护士需叮嘱患者,当敷料被呕吐、大小便等污染后,必须及时通知护士进行更换,并告知其敷料保护的重要性,使他们帮助监督,防止切口感染。②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2500ml/d。术后保持尿管通畅,注意消毒。定时夹闭,尿管间隔3h开放一次。当观察尿液中有悬浮血块,或呈现混浊状时,将8万单位庆大霉素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冲洗膀胱;同时提醒患者保持个人卫生,每日清洁尿道口及会,保持清洁。③直肠损伤:轻微损伤可不必手术,待其自然愈合。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周围洁净干燥。如有必要,可行暂时性结肠造口,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洁净干燥[3]。④神经损伤:当患者无明显神经损伤表现时,应鼓励其尽早下床开展肌肉训练,并辅以按摩针灸等,避免肌肉萎缩。⑤膀胱及尿道损伤:告知患者术后妥善放置尿管,避免发生尿管弯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避免睡眠中尿管曲折或脱落。观察尿液性状有无异常,记录每日尿量。保持尿道通畅,发生堵塞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采用呋喃西林冲洗膀胱。拔除尿管后常规做尿道扩张,防止尿道狭窄[4]。

3.5功能锻炼 由于骨愈合需要较长时间,故患者需要长时间绝对卧床休养,其生理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适当进行患肢被动或主动锻炼,可有效缓解身体压迫感,改善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护士应协助患者开展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以及股四头肌的静止性收缩锻炼。术后首日,待其体征平稳后,抬高患肢约30°,开展上肢锻炼。术后3d后可协助患者保持半卧,对膝关节进行被动训练。术后2w指导患者自主活动下肢,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待患者逐渐适应后,过渡至下地行走,早期拄拐,之后逐步放弃拐杖。功能训练时若疼痛明显,可适当减轻训练强度。

总之,术后充分考虑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骨折恢复,提高医疗舒适度。

参考文献:

[1]杨琳莉.骨盆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7):48-49.

[2]陈丽丽,沈桂杰,杨立新.浅谈骨盆骨折62例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02:134-135.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R 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46-01

病例资料:我院自2006年至2012年,收治10例骨折手术后内固定钢板、螺钉或斯氏针断裂。其中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1例、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1例、股骨中远段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1例、胫骨中远段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2例、腕舟骨骨折内固定钢针断裂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固定内固定钢针断裂1例、螺钉断裂1例。断钉(板)发生在术后3个月―20个月不等,平均为8.5个月。其中1例术后有摔伤史,6例有过早负重等经历。本组病例中,断钉(板)时8例无任何症状,复查照片时发现,5例长管状骨断钉(板)时骨折均未愈合。

原因分析:通常骨折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钢针断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手术方面的问题:如固定不良、剥离太多及内置物放置位置等。(2)患者方面的问题:如过早负重或无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活动、摔倒等。(3)材料方面的问题:如应力集中疲劳断裂等。

1 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如体格相对较大的肥胖的青壮年男性桡骨骨折,用1/3管状钢板固定,术后未用石膏外固定保护,7个月后断裂,分析原因有此钢板相对较薄弱,与肢体及体格不相称,难以承受所需承受的重量,故出现断裂。

2 手术方式设计不当。如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内侧皮质骨缺损者,手术未植骨,选用解剖扭转型钢板固定外侧,因对侧皮质骨缺损,应力集中在钢板侧,加重了钢板的负荷,且患者过早负重,故金属钢板很容易疲劳断裂。此患者应作植骨处理,或将钢板置于骨缺损侧,以达到力量的平衡,且避免过早负重,并且术后给予一段时间外固定保护,才有可能防止钢板断裂情况的发生。

3 患者过早负重或摔倒。许多患者认为已经有了坚强的钢板,即可替代原来正常行走,思想放松,殊不知,在骨折未达到临床愈合前,是不能弃拐行走、独立负重的。这样所有的力量由钢板、螺钉承受,增加钢板的应力摭挡作用加强,容易出现金属疲劳断裂,摔倒则是突发的暴力,出现钢板(钉)断裂是不难理解的。对此类患者,应加强术后管理及康复知识教育。反复强调负重的时机和注意事项,同时一定强调患者出院后定期回医院随访拍片、指导。

4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可能因创伤较重以及软组织损伤严重,也可能因手术中软组织骨膜剥离太多,骨折呈粉碎伴部分缺如,感染或患者体质等原因,大部分的钢板板(钉)断裂前骨折均未愈合,距手术时间在6―12个月不等,尤其是长管状骨折,说明骨折长时间未愈合则一直由钢板(钉)受力易造成疲劳断裂。

5 钢板孔位置正对骨折线部位。钢板(钉)的位置,往往是对应骨折线水平的位置,而对应骨折线水平往往是有奇数孔钢板最中间一孔位置,或钢板的其它的任何一孔位置,此处钢板中央有一孔,两侧边缘钢板材质少,局部钢度强度,弹性模量均下降,而它又是应力最集中部位,故较易疲劳断裂,应尽可能改进钢板放置部位,将螺孔避开骨折线或应用钢板中部无孔的钢板。

6 关节部位骨折或骨折部位靠近骨折端。关节部位骨折后应用钢针内固定后,没有足够时间外固定保护,或是内固定钢针固定位置欠妥,导致不该固定的关节部固定,患者过早活动关节,造成局部慢性、反复应力集中,造成疲劳折断。骨折部位靠近关节,虽然实施了有效固定,但该部位内置物需承受更大的应力或折弯力,手术选择时可以应用相对结实的钢板、螺钉或钢针。术后给予正确指导、有效外固定保护及定期随访进行逐步功能康复训练。

7 出院后未复查,脱离医生的监管。骨折患者的恢复是一长期过程,必须定期复查,医生可根据愈合过程指导病人何时负重,如何负重,有的病人出院后从未返院,且四处行走。对于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关于复位后应用螺钉、钢针固定应严格避免负重,因为下胫腓关节系微动关节、反复应力刺激,造成局部材质疲劳断裂。如定期复查,关于将有关机理告知患者,有可能避免出现此不良后果。

8 材料档次不高,品质难以保证。目前部分国产材料,价格较低,属于中低产品,虽未证实材料有质量问题,但它有可能较高端产品断裂发生率高。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6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06-02

踝部骨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多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场上均易发生。相关统计显示,踝部骨折加上踝部韧带损伤,占全身损伤的4%~5%[1]。间接暴力是造成踝部骨折的主要因素,常常使踝骨形成外翻、内翻或外旋等,踝部剧烈疼痛、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常规体检手触将加剧疼痛[2]。踝关节骨折剧烈疼痛常常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3],因此,采取有效的骨折疼痛护理,对踝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001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12例患者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室2001年10月-2012年8月施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11~85岁,平均(41.3±3.4)岁;其中55例有不同程度的合并关节损伤,所有患者术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 护理方法

1.2.1 做好术前疼痛宣教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踝关节骨折疼痛情况,适时给予关心安慰,告之疼痛是骨折后的正常生理反应,不要过分担心,使患者因疼痛所引发的恐惧、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尽快消除,树立战胜骨折疼痛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

1.2.2 术后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 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安全回到病房,护理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认真倾听其对疼痛的描述,给予理解和安慰,对其疼痛程度及耐受力准确评估,以便对患者采用合适的镇痛方法,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息,尽早减轻患者的疼痛。

1.2.3 镇痛护理 (1)护理人员保持病室安静,温暖清新,灯光柔和,使患者术后回到病室有一个良好休养环境。护士人员及时将伤肢用垫枕抬高15°~45°,并调整患者的外固定石膏,敷料松紧度要适宜,并用干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局部冷敷,30 min~1 h/次,4~6次/d;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活血通络药物或脱水剂,这样有利于改善伤肢血运和消除肿胀,减缓疼痛。(2)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及时给予吲哚美辛片、曲马多缓释片、吗啡等镇痛药物,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可给患者配置PCA泵进行镇痛,认真指导患者使用,并严密观察其使用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异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结果

69例疼痛消失,占61.61%;31例疼痛减轻明显,占27.68%;12例疼痛出现改善,占10.71%,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3 讨论

随着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加,进行业余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很容易在一些运动中出现踝关节扭伤[4-5]。踝关节几乎承受着一个人所有的重量,是支持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关节,每天的活动量也非常大,如果不注意保护,受到损伤将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6-7]。另外,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上重下轻的结构,对脚踝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当人们踮脚的时候,脚往往会向内翻,这时脚踝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如果受力不平衡,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都很容易导致踝关节的扭伤。同时,许多患者脚踝轻微扭伤后,自己不重视,简单的休息后又开始日常活动[8]。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就会更加的不稳定,在以后的活动中容易再度扭伤。因此,发生踝关节受伤后应及时就医诊治,接受有效的治疗救护措施,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发生。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在骨折损伤时,绝大多数患者还可能伴随着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翻或外翻导致的关节内软骨损伤等[9]。而无论是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不能同时处理关节内伴随的损伤,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新的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瘢痕纤维粘连。又如在外踝骨折后,非解剖复位的外踝可能导致腓骨外旋和踝穴增宽,影响了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10]。各种残留的病变最终均可导致关节内顽固性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笔者的经验和国内外的文献中发现,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顽固性疼痛的患者中,95%以上的患者均存在各种关节内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距骨的骨软骨损伤。此外,胫骨软骨损伤、关节滑膜炎、关节纤维粘连、骨赘增生、金属内固定刺激关节面、下胫腓联合损伤等也常被发现[11]。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常见一些并发症,给术后护理提出新的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进行优质护理,对患者踝骨骨折术后的疼痛给予专业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为术后康复提供基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日趋成熟,对于踝关节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使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12]。但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常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阻碍术后康复效果。因此,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减轻疼痛,成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保证,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疼痛宣教,可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后疼痛正确评估,可以为制定镇痛措施及药剂、用药时间提供准确依据;镇痛护理能够有效减缓患者术后疼痛,并有效消除骨折肿胀,预防关节血栓的形成。这些护理措施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消除心理不良情绪,增强抗疼痛耐受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骨折康复效果。因而,本组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疼痛均得到较好控制,术后骨折恢复非常理想,患者满意度非常高。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常会因创伤引发各类并发症,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术前、术后疼痛,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降低踝关节骨折手术的痊愈率[13]。因此,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消除其不良心理,减缓疼痛程度,促进临床护理和治疗效果,能够使更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这些临床护理措施和经验值得大家共同借鉴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三莲,许燕玲,许鑫.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7,24(9):24-26.

[2]蓝海心,乔正堂.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3(11):60-61.

[3]王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6(36):5523-5524.

[4]马晓文.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2):108.

[5]于长隆.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3.

[6]姜尊平,孙仁光,梁彬彬,等.11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9,4(2):31-33.

[7]卫建平.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4(2):159-160.

[8]孙桂琴.骨科病人术后失眠的护理[J].河南中医,2003,23(9):86-87.

[9]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19-427.

[10]沈曲,李峥,Gwen S,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11]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6(14):419-420.

[12]苟三怀.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4):276-277.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7

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患者关节附近在出现骨折情况后,容易出现僵硬的原因主要和医护人员与医生缺乏沟通,和对患者的骨折程度认识不足所引起,在此基础上也没有为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健康指导,造成患者对骨折认识的不够,在后期的恢复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情,同时医院对患者在出院后的指导也不够详细,导致患者在出院之后就停止了康复锻炼。

结论:骨折患者在通过手术治疗后进行相关的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8-01

在临床骨科的研究中发现,关节僵硬主要是由肢体创伤严重、合并关节损伤、神经损伤所引起的,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恢复关节治疗方式,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再次移位的现象,有效的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程度,在其术后治疗的过程中临床上就会运用一些夹板和石膏来对其进行固定,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患者血液流通不畅通、关节囊肿、关节内部发生纤维性粘连和肌肉萎缩的现象,这样患者就会出现关节僵硬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1]。为了更好的给关节僵硬患者提供一个预防和恢复的方式,本文以下就对这100例在临床研究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归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这100例患者的年龄为6-76岁,其平均年龄为45.5岁。在这100例患者中,肘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0例,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30例,肩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5例,膝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5例,其中通过手术治疗的为6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有32例。

1.2护理方法。

1.2.1患者心理上的护理。骨折患者在受到伤害的过程中,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对骨折患者在心理上的护理对其在手术后的康复就有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心理研究表明,做好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有着主导性的作用。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其刚刚受到身体上的创伤,对于手术的治疗结果也不是十分的确定,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情绪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心理如果带到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和术后的恢复疗程中就会对其的治疗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还影响医生的治疗[2]。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主治医师和相关的护理人员就要做好和患者的沟通与联系,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想法和态度有所了解,对于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答复,这样患者才能消除内心的疑惑,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后的恢复。同时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清楚的介绍手术的整个方案、预期的效果、以及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恢复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患者有着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手术和康复,这样在治疗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恢复[3]。

1.2.2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也就是指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给予其相应的、常规的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去掉枕头平卧在床上5个小时左右,同时以15-30度的角度将骨折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对于患者的下肢在术后要将其膝下的护垫换成比较柔软的垫子,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患者静脉的回流,减轻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和肿胀情况。在做好这些基础的护理后,医护人员还要详细、及时的观察患者患肢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这样就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的为骨折患者调整夹板和绷带的松紧程度,以便更好的保证其的固定效果,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时刻保持患者夹板和绷带的清洁和干净,这样才能减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对于患者在手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也要及时、严密的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心电监护等情况进行定期的测量和记录[4]。

1.2.3恢复功能锻炼。对骨折患者来说,必要的恢复锻炼可也更好的助其恢复,所以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就要教会患者做好相应的锻炼方法、时间和次数,对术后恢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这样患者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早期的恢复锻炼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关节再次粘连的现象,防止由于缺乏运动所产生的肌肉萎缩,同时可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打下基础,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5]。

1.3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6.0版本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对这100例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发现其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在临床资料中发现,骨折患者自手术后所出现的关节僵硬的情况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情况对造成患者出现终身残废的情况。但是通过对这100例骨折患者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骨折患者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保持心理上的平和,同时在手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恢复的过程中避免对皮肤的碰伤和抓伤,多吃一些健康的水果和蔬菜,多喝开水喝戒烟戒酒,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伤口出血情况的发生,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在此基础上患者就需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给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参考文献

[1]孙肖姬,任莲崔,方秀桂.骨折后膝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06).216-218

[2]袁柳仙,刘才金,何晓凤.骨折患者石膏外固定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20).167-169

[3]许志华.骨折后行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97-100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8

[关键词] 髌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上以髌骨爪、克氏针内固定术为主,疗效肯定,已获得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认可。虽然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治疗髌骨骨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术后的康复护理。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关节粘连、骨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导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于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57.5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手续,护理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一般情况、管床医生及护士的详细信息和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以减轻患者因为对手术时候的剧烈疼痛和不适感而产生的焦虑感,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手术前就手术过程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使患者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过程的具体流程,针对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有疑虑的地方,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意义以及手术前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消除患者对手术以及巨大伤痛的恐慌和对手术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需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家属情绪的波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劝导家属与护理人员配合,积极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来,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康复护理: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反复强调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争取其积极配合,并且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出康复目标与计划。

术前多锻炼股四头肌,以及注意调整患者;手术后立即给予止痛,如静脉给予止痛剂氟比洛芬酯、氢溴酸高乌甲素等。手术当天安排专门护理人员每4 小时轻柔地给患者推挤按摩髌骨2~3次,目的是为了防止髌骨粘连,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手术后第1天:髌骨推挤按摩可由患者自己进行,每2小时1次。也可因人而异。术后第2天可采取半卧位,第3天可扶拐活动。如合并其他损伤则需卧床,患者应经常进行深呼吸、拍背、咳嗽等,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情况允许时扶双拐下地活动,1周后改为单拐。出院后要注意勤锻炼,不可松懈,防止体重增加,以免加重膝盖负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不适感觉;有效: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偶有疼痛不适感;无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有明显疼痛不适感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小 结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患者在髌骨遭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会有一定的退化,由于对于身体突然的变故没办法及时调整心态,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别是进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由于对手术的目不了解,对手术疗效也没把握,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而焦虑的心理往往会使患者疗效较弱,康复质量低下,甚至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如何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术后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课题。因为只有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意义时才会减轻心理负担,才会全方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3]。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在术中答疑解惑,在术后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失用性萎缩、及时调整家属心理状态,是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也是减少患者术后抑郁最为有利的方式。而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术前宣教及锻炼方法的示教不可缺少,而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髌骨推挤活动,可明显减轻关节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4]。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部位血循环及矿物质沉淀,对骨的重建及骨折愈合起着关键作用[5]。为确保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应坚持指导随访。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参考文 献 ]

[1] 吕氏缓.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9

方法:对38例术后患者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38例均获得随访,1例因术后发生脑梗死出现后遗症致髋关节功能差,1例因过早下床行走活动,出现骨不连、髋内翻,疼痛,其余病例均获得较好的护理结果。

结论: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护理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患者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糖尿病 空心钉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18-01

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合并糖尿病者骨质疏松重,易感染,骨折愈合慢,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采用的是闭合牵引复位内固定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01年10月护理了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病例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收住股骨颈骨折合并不同程度糖尿病病人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0岁~62岁,平均46岁;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精神病1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

1.2 方法。

1.2.1 材料。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材料为钛合金,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术后对MRI检查无影响。

1.2.2 治疗方法。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腰麻。骨科牵引床上牵引闭合复位C型臂监视下手术。患肢取内收、内旋位。于股骨大粗隆下切口约3cm,紧贴股骨距钻入导针1枚,于其近端钻入导针2枚,使其在侧位上呈倒“品”,C型臂透视确定导针位置正确后,沿导针钻孔,拧入合适长度空心钉3枚固定。

1.2.3 护理。

1.2.3.1 术前护理。除做好骨科术前常规准备外,必须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意义及配合要点,以消除其对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1],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合理地饮食,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监测血糖变化,使血糖降到正常范围。若空腹血糖>8.34mmol/L,餐后2h血糖>11.2mmol/L,应暂停手术[2],应请内分泌科会诊控制血糖后再行手术。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床上大小便以预防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病。

1.2.3.2 术后护理。监护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和血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控制原有内科疾病。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硬膜外麻醉6h后,及时给予头高位45°,以使患者有较好的通气量。术后第二天即可坐起活动,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以增进肺功能,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监测血糖,指导合理饮食。血糖监测对适时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根据血糖值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同时防治低血糖反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若血糖稳定,每日胰素用量低于30个单位,可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若出现低血糖反应,汇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恢复饮食,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指导多进高维生素、高钙、多纤维素食品。

预防糖尿病足。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水肿;用温水擦洗足部,皮肤受压处用痱子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日用温水洗脚,穿松紧适度鞋袜。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在未采取预防措施条件下,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达35%~68%,其中约1%~2%会导致严重的肺栓塞。术前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率增大,术后立即给予足底静脉泵应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预防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督促患者多饮水,保持会清洁,女性患者每天清洗会阴。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每天用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两次,每次250ml。定期夹导尿管,每2-4h一次,每天用2%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对身体重心集中于骶尾部和背部突出部位,其皮肤亦受压,因此每2h协助患者抬臀、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应用气垫床,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处理好大小便,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防止褥疮的发生。

术后康复锻炼。嘱患者在床上练习坐起活动,踝关节的主动跖屈、背身,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的静脉回流消除肿胀,减少肌肉萎缩。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2周后患者即可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活动。12周患肢开始部分负重活动。在此期间应由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止发生意外。根据病情,24周后患肢可完全负重行走。按医生指导继续服药及定时每2~3个月复查X线片1次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如感患肢不适,请及时复诊。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均得到随访,按1、3、6、12个月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对位及骨痂生长情况。其中1例因精神病于术后2周时开始下地活动,4个月时行X线检查发现内植物松动退出约0.8cm,出现轻度髋内翻情况,其余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采用的是闭合牵引复位内固定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使围手术期护理难道增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和感染性增加。通过对38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肢的护理干预,我们体会到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检测血糖,积极控制血糖,重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是关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并功能锻炼,大大缩短卧床时间,减少骨折合并症的发生。总之,在正确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下,38例患者都顺利地度过了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115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August 2014.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on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115 cases, 6 cases ha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the incidence was 5.2%.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lower limb pneumatic pump nursing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compared with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long-term bedridden fracture patients,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lower limb pneumatic pump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and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patient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Prevention; Nursing

下肢DVT 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下肢骨折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3-4]。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骨折患者长期卧床而引起并发症,成为了骨科护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将2014年6月―2014年8月该院骨科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加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115例下肢骨折需长期卧床患者,男78例,女37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5岁,小于55岁的例有71例,大于等于55岁的例有44例。其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21例,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94例。患有高血压患者有20例,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5例。59例患有胫腓骨骨折。36例患有多发骨折。62人患有骨盆骨折。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均未发生下肢DVT。

1.2 分组及护理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组,常规护理为54例,给予患者下肢气压泵治疗为61人。比较两组年龄,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情况,骨折部位均无差别。常规护理方法为:①对于年龄>60岁,小腿骨折尤其并外伤者,以及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相应的基础护理。②遵医嘱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日一次或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4100U以预防DVT。③对于高危人群做好病情宣教和功能指导。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为患者除常规护理方法外,另加患者下肢气压泵治疗2~3次/d,10~15 min/次,压力值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对发生静脉血栓和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包括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进行分析。分析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症的关系。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不同护理方式两组数据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各个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不同护理方式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比较,常规护理组,54例,5例发生静脉血栓;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组61例,1例发生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比较:115例骨折患者手术后,共有6名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发生静脉血栓和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折部位等情况,可知男、女比较无差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折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骨科手术并发症,外伤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报道较多,患者创伤骨折后,由于血管内膜损伤,炎性介质释放,促使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和血小板凝聚,这三种问题是深静脉血栓在病理学上的主要发生因素[5-6]。患者骨折后卧床、制动等因素均可以使下肢静脉血流减慢,血液淤积,更促使下肢DVT形成,尤其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局部肿胀加上疼痛,四肢活动减少,且术后恢复时间长,长期卧床导致血液速度减慢,更容易形成下肢DVT[7-8]。

研究表明血栓形成与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冠心病有关,与性别无关。5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55以下患者的发病率。多发骨折、盆骨骨折及胫腓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4%、6.5%和1.7%。其中,多发骨折和盆骨骨折的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发病率。合有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没有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2倍,合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没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5倍。年龄较大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多发骨折和盆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骨折患者中,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应重点预防,加强护理;多发骨折、鹏骨骨折的患者,也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点,也应重点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