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汇报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25 08:2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益项目汇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1

关键词:外汇期权;会计核算;外汇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31日

金融衍生工具中,期权是一种良好的资产保值工具。以外汇期权为例,在协议规定的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内,期权的买方有权利(但无义务)按约定的价格用一定数量的某货币买入或者卖出另一种货币,期权持有者可在比较现行汇率和协议汇率后选择更有利于己者,从而决定执行或者放弃期权。由此衍生的相关问题是:此行为下的会计计量如何予以匹配?2003年美联储监管会委员对此给出的意见是,衍生产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可取的。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FASB157《公允价值计量》,初步统一了各会计准则中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2009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规范了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金融资产由四类变为两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一、外汇期权会计计量的避险方法比较

发生外币交易时会产生因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而外汇期权正是避免此类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购买外汇期权需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但可帮助企业获得在结算日以固定可接受汇率交换。国际会计准则39号(IAS39由此把避险关系分为三类:公允价值的避险、现金流量避险和国外经营净投资避险。

(一)公允价值避险方法。公允价值避险方法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这些资产或负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避险。它可以归属于特定的风险并影响所报告的净收益,侧重于抵消外币汇率变动所引起的资产或负债、或其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外汇期权公允价值避险的会计处理原则是:外汇期权的名义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账面价值应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而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未实现损益,不论避险有效与否,均应在当期的净损益中确认;被避险项目的期末账面价值也应相应地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未实现损益也应在当期的净损益中确认;若外汇期权逾期、被出售、被中止或被执行,或是,这项外汇期权避险不再满足运用避险会计的条件,则应停止采用外汇期权避险会计。

(二)现金流量避险方法。现金流量避险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的避险,可归属于与已协约资产、负债或预期交易相联系的特定风险;影响所报告的净收益;以企业报告货币表示的固定价格买、卖资产的一项未确认的确定承诺,虽然承受的是公允价值风险,也要作为现金流量避险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把现行实务中不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的承诺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在现金流量避险方法下,外汇期权的作用可视为抵消汇率变动所引起的现金流的变动,使企业规避损失。此时的会计记录应贷记由期权而获得的利得,其数额与外汇损失相等,从而在会计账面上体现出对冲掉这个现金流的不利变动。外汇期权现金流量避险的会计处理原则是:对于外汇期权名义价值的未实现损益,避险有效部分的未实现损益应当予以递延,并在权益中予以确认,无效部分应将未实现损益立即计入当期净损益;对于被避险项目,如果被避险的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发生,并导致标的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则将在权益中递延的未实现损益转入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所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如果被避险的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发生,但并未导致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则在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影响报告收益的期间内,应将权益中递延的未实现损益计入当期的净损益;若外汇期权逾期、被出售、被中止或被执行,或是,这项外汇期权避险不再满足运用避险会计的条件,则应停止采用外汇期权避险会计。

二、公允价值避险与现金流量避险方法比较

(一)公允价值避险与现金流量避险方法上的差别。公允价值避险法侧重于抵消外币汇率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或负债、或其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在公允价值避险的会计计量中没有涉及到现金流量避险会计计量中对由于外汇变动导致的外汇损失的冲销,也没有单独的会计分录来体现对时间价值的摊销。同时,因为公允价值避险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体现避险工具与被避险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上,所以被避险项目的期末账面价值也应相应地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避险方法下,避险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并没有分成有效避险和无效避险部分分开计量核算,而是将现金流量避险计量方法中的有效避险部分和无效避险部分整合为一体,全部一起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总计一个避险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和总避险工具的利得或损失的变化,它们作为一个总体集中体现外币期权的公允价值的变化。这种处理方式与现金流避险的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现金流量避险的计量方法是将总的公允价值的变化分开,是为了在账目上就具体体现出内涵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各个部分的变化。这种分开展示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的具体变动的目的是:可以更突出展示避险工具的避险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资本化的成本平均分摊在各个会计期间摊销成费用符合配比原则。总之,现金流避险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展示出在这一避险期间内各个现金流量的走向以及作用。这现金流避险会计与公允价值避险会计操作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想要体现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所导致的,其对业务流程的反映表达的实质是一样的。

现金流避险方法更侧重于抵消外币汇率的变动所引起的现金流的变动。由于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汇率变化将会造成外汇期权公允价值的变动,需要在会计记录中体现。外汇期权公允价值包括内涵价值和时间价值,外汇期权公允价值的变动同时也造成了其内涵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变化。其中,时间价值的减少,与汇率在使用期间的变动无关,它真正的含义是对初始成本的摊销,所以属于无效避险部分,应当直接费用化,进入损益。而内涵价值的变动和抵消了外汇损失避险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因为他们的都是根据汇率的增减变动对被避险项目价值和现金流的变动作出抵消变动。为了更直接体现现金流的变动,有效避险部分并没有同无效避险部分一起直接计入损益,而是通过其他全面收益账户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即成为了当期未实现损益,将会递延实现。其他全面收益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主体投资和分派主体款以外的交易收入、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权益(净资产)的变动。这里其他全面收益账户就是一个临时性资本账户,储存有效避险部分的利得或损失,直到被避险项目实现的相同期间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这种会计处理是合理的,因为有效避险部分属于外币期权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企业在此次避险过程中因为采取外汇期权而避免的损失,也可视为获得的价值。这样有效避险的利得或损失实现在它该实现的期间内具体记录与反映,更符合匹配原则。

(二)公允价值避险与现金流量避险使用方向的差别。规避风险的经济性质不同,公允价值避险是对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未确认的确定承诺和这些资产负债确定承诺中的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避险,而非现金流量风险的避险,也即公允价值避险,其实规避的是价格风险。而现金流量避险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规避,即规避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适用范围不同,公允价值避险主要适用于对现有资产、负债和现有资产、负债可辨认部分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避险,同时,确定承诺的避险也适用于公允价值避险。而现金流量避险主要适用于对预期交易的避险。

三、外汇期权的会计账务处理

对外汇期权的会计核算与记录发生在以下四个重要的时点即:购买期权日、交易日、会计期末(如果交易日与结算日之间跨过会计期末)和结算日。购买期权和交易日在企业购买期权当日,需记录购买行为,即获得期权投资,支出现金。在合约交易日,随着交易的发生,费用也随之产生,因此应根据交易实质而对应地记录存货或销售收入的增加。同时,在企业购买期权这一日,需要记录购买行为,即获得期权投资,支出现金。会计期末若交易日与付款日之间跨越了企业的会计期末,则需在会计期末对交易实体与期权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做出调整,并将其反映在期末的财务报告中。在期权结算日当天,行市有利时,企业有权买进或卖出该种外汇资产;行市不利时,也可以不行使此项期权。此日,除记录交易实体及期权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外,还应对期权投资的避险成果做记录。无论结算日当天,企业决定行使外汇期权与否,它的价值在账面上会全部减为零,也就是在账面上被注销。初始成本将以时间价值摊销的方式,在结算日全部费用化。如此日该项外汇期权被行使,则从期权购买日到实现日之间增加的内含价值全部被注销,在账面上所表现的含义是为了递减现金的支出,或是对收到现金的价值损失做补偿。

四、金融衍生工具会计计量的国际趋同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之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对部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重大修改,以作为对G20倡议的回应。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国家财政部最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对于外汇期权的计量,中国的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工具,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损益。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必须和市场法、收益法或成本法相一致。同时,也应扩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金融衍生工具范围。不仅如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处置或出售时,实现的收益不能转入当期损益,这将影响企业报告的经营成果。当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必将产生非活跃市场环境,这时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不活跃,把市场价格作为衡量公允价值的基础就不再合适,因此在这种缺少流动性的市场条件下,衡量公允价值就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和工具,例如管理层的内部估价、利用比较活跃与非活跃市场的差价、对估值进行调整等。其次,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财务报表列报第二阶段讨论稿提出的列报结构和项目的出发点是,满足成熟市场中理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但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市场成熟度不高,投资者理性程度不够,依赖财务报表进行投资决策尚未完全形成主流,财务报表的作用更主要是用于企业业绩的考核与评估。若按财务报表列报第二阶段讨论稿提出的方案改变报表结构和项目,将给企业带来较高的信息转换成本,甚至涉及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修订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晓燕.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及其框架[J].财会通讯,2006.10.3.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2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外币报表的折算问题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国际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折算不仅要增强财务报表的可比较性和效用性,还要在选择折算方法上做到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相互协调一致,因此选择恰当的折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外币报表折算 现行汇率法 时态法 现实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71-02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概念及目的

外币报表折算是指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一般来讲,外币报表折算只是改变反映报表的货币单位,不改变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

外币报表折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提供特种会计报表,向其他国家的报表使用者提供本企业的会计报表,满足习惯于不同货币观念的报表使用者阅读;二是为了编制跨国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

二、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概述及评价

在进行外币报表折算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折算汇率的选择;二是外币报表折算损益的处理,经常使用到的有两种方法现行汇率法及时态法。通过以下案例对此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新南公司于2013年1月1日投资1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一全资子公司——乐思公司,当日乐思公司购入70万美元固定资产。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乐思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核算,期末存货80万美元则是在2013年第四季度一次购入的,购置日汇率为1美元=6.28元人民币,2013年1月1日的汇率为1美元=6.32元人民币,2012年12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6.29元人民币,2013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6.30元人民币,乐思公司股利支付日汇率为1美元=6.32元人民币。乐思公司2013年12月31日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按照表1、表2所示分别使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折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

通过表1和表2中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折算方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哪种方法,利润表各收入费用项目均采用2013年平均汇率6.28折算,“支付股利” 项目按股利支付日汇率6.32折算,实收资本按收到新南公司投资日汇率6.32折算。

2、现行汇率法下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项目均按2012年12月31日汇率6.29折算,“留存收益”根据利润表的“期末留存收益”项目折算数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年初数根据上年折算报表的年末数填列。

3、如果按时态法对该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现金和应收账款应付款按现行汇率6.29折算。总之从上述表格来看,不论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留存收益,还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如果按照时态法进行折算,其总值会大于现行汇率法。

三、我国企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外币报表折算是一个计量变换的过程,不能改变计量项目的属性和计量基础,只能改变计量单位。采用时态法进行折算时,能够吸收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的优点,如对部分资产按重置成本几家、对投资和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等,使得折算的资产、负债与交易发生时的计价基础相一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我国,时态法是企业进行外币报表折算时的第一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海云.探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9):57-68.

[2] 刘珍秀.试论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J].东方企业文化,2011,(6):36-40.

[3] 王军法.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之我见——简评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J].财务与会计,2011,(2):124-128.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3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10号文”)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应遵守中国有关外汇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及时向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各项外汇核准、登记、备案及变更手续”。

根据笔者的理解及实践经验,外资并购过程中至少涉及如下外汇核准和登记手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外汇部门具体执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时需办理的手续和流程是不尽相同的):

1.1结汇核准(外国投资者收购境内股权结汇核准)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行政许可项目表》,办理结汇核准件时应提交:

1、申请报告(所投资企业基本情况、股权结构,申请人出资进度、出资账户);2、所收购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提供《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3、转股协议;4、商务部门关于所投资企业股权结构变更的批复文件;5、股权变更后所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和经批准生效的合同、章程;6、所投资企业最近一期验资报告;7、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一期所投资企业的审计报告或有效的资产评估报告(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转股,应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出具财政部门验证确认的资产评估报告);8、外汇到账通知书或证明;9、针对前述材料需要提供的的其他补充说明材料。

1.2转股收汇外汇登记(外国投资者收购中方股权外资外汇登记)

汇发〔2003〕30号文规定:“外国投资者或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应自行或委托股权出让方到股权出让方所在地外汇局办理转股收汇外资外汇登记。股权购买对价为一次性支付的,转股收汇外资外汇登记应在该笔对价支付到位后5日内办理;股权购买对价为分期支付的,每期对价支付到位后5日内,均应就该期到位对价办理一次转股收汇外资外汇登记。外国投资者在付清全部股权购买对价前,其在被收购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依照其实际已支付的比例确定,并据此办理相关的转股、减资、清算及利润汇出等外汇业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行政许可项目表》,办理转股收汇外汇登记时应提交:

1、书面申请;2、被收购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提供《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3、股权转让协议;4、被收购企业董事会协议;5、商务部门有关股权转让的批复文件;6、资本项目核准件(收购款结汇核准件,或再投资核准件);7、收购款结汇水单或银行出具的款项到账证明;8、针对前述材料应当提供的补充说明材料。

根据《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控股投资者在付清全部购买金之前,不得取得企业决策权,不得将其在企业中的权益、资产以合并报表的方式纳入该投资者的财务报表。股权出让方所在地的外汇管理部门出具外资外汇登记证明是证明外国投资者购买金到位的有效文件”。

1.3外汇登记证(外资并购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

并资并购后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取得并更后的营业执照后,应向主管外汇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办理外汇登记证:

1、书面申请;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3、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外资并购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复文件、批准证书;4、经批准生效的外资并购合同、章程;5、组织机构代码证;(注:以上材料均需验原件或盖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6、填写《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2.实际外资比例低于25%的企业无法取得外资企业举借外债待遇

10号文规定:“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低于25%的,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该企业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其举借外债按照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的有关规定办理。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所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但该境外公司认购境内公司增资,或者该境外公司向并购后所设企业增资,增资额占所设企业注册资本比例达到25%以上的除外。根据该款所述方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外国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高于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举借外债优惠政策对许多外商投资企业来说是举足轻重的一项制度,其重要程度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超多税收优惠政策。根据10号令的上述规定,通过关联当事人完成的外资并购而形成的外资企业(“假外资”)一般情况下无法取得举借外债优惠待遇,此项举措无疑会堵死大部分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控股的境内企业举借外债的坦途。

3.投资总额的限制

内资企业不存在投资总额的概念,但企业一旦通过外资并购转换为外商投资企业,就必须确定一个投资总额,该等投资总额对新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及进口机器设备来说可能意义重大。因此笔者建议一般情况下外资并购后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应争取定为法律允许的最大数额,10号文对投资总额的限制如下(该等限制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限制制度是完全相符的):

1)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7;

2)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上至500万美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

3)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上至1200万美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倍;

4)注册资本在1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倍。

4.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资产支付涉及的外汇核准

一般来讲,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实施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用人民币资产做支付手段可有如下几种运作模式:(1)人民币货币现金;(2)合法取得或拥有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股份;(3)合法取得或拥有的中国境内企业的债券和公司债券;(4)其他中国境内以人民币为计价依据或标准的有价证券等金融衍生产品;(5)其他情形的人民币资产。从取得途径来讲,可包括(1)直接从已投资设立的外资企业中分得的利润等收益;(2)从资产管理公司采用购买金融资产包的形式取得对某企业的债权;(3)从中国境内合法取得的人民币借款;(4)转让资产、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取得的交易对价等。在保证合法、合规并履行法定程序的前提下,相关人民币资产均可用作10号文规定之下的外资并购项目的支付对价。

《国家外汇管理局行政许可项目表》对下列情况下取得的人民币资产作为支付对价的核准需提交文件作出了专门规定:

4.1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所得利润境内再投资、增资核准

1、申请报告(投资方基本情况、产生利润企业的基本情况、利润分配情况、投资方对分得利润的处置方案、拟被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等);2、企业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及利润处置方案决议原件和复印件;3、与再投资利润数额有关的、产生利润企业获利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和复印件;4、与再投资利润有关的企业所得税完税凭证原件和复印件;5、企业拟再投资的商务部门批复、批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6、产生利润企业的验资报告原件和复印件;7、外汇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8、针对前述材料应当提供的补充说明材料。

4.2外国投资者从其已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因先行回收投资、清算、股权转让、减资等所得的财产在境内再投资或者增资核准

1、申请报告;2、原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3、原企业最近一期验资报告和相关年度的审计报告原件和复印件;4、原企业商务部门的批准文件原件和复印件;5、原企业关于先行回收投资、清算、股权转让、减资及再投资等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及有关协议原件和复印件;6、涉及先行回收投资的,另需提交原企业合作合同、财政部门批复、担保函等材料原件和复印件;7、涉及清算的,另需提交企业注销税务登记证明原件和复印件;8、涉及股权转让的,另需提交转股协议、企业股权变更的商务部门批准证书、与转股后收益方应得收入有关的完税凭证等材料原件和复印件;9、拟再投资企业的商务部门批复、批准证书、营业执照(或其他相应证明)、合同或章程等原件和复印件材料;10、针对前述材料应当提供的补充说明材料。

5.特殊目的公司(“SPV”)的外汇监管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75号文”)中的SPV是指“境内居民法人或境内居民自然人以其持有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在境外进行股权融资(包括可转换债融资)为目的而直接设立或间接控制的境外企业”。但10号文将SPV定义为“中国境内公司或自然人为实现以其实际拥有的境内公司权益在境外上市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境外公司”。

两个定义相比较可以看出,10号文下的SPV较75号文的范围更为狭窄。从中引申出的结论是:非以境外上市目的设立的SPV不得以换股方式并购境内公司,换言之,仅以私募为目的设立的SPV不得以换股方式并购境内公司。以境外上市为目的的换股并购涉及的外汇监管主要包括:境外设立SPV时按75号文规定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换股并购阶段办理境外投资外汇变更登记;境外上市完成后境内公司还应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融资收入调回计划,由外汇管理机关监督实施,境内公司取得无加注的批准证书后,应在30日内向外汇管理机关申请换发无加注的外汇登记证。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4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便利银行及个人的外汇业务操作,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 第二条 对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根据国际收支状况,对年度总额进行调整。?

个人年度总额内的结汇和购汇,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超过年度总额的,经常项目项下按本细则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办理,资本项目项下按本细则资本项目个人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个人所购外汇,可以汇出境外、存入本人外汇储蓄账户,或按照有关规定携带出境。

第四条 个人年度总额内购汇、结汇,可以委托其直系亲属代为办理;超过年度总额的购汇、结汇以及境外个人购汇,可以按本细则规定,凭相关证明材料委托他人办理。?

第五条 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第六条 各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应按照本细则规定对个人外汇业务进行真实性审核,不得伪造、变造交易。?

银行应通过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个人结售汇系统)办理个人购汇和结汇业务,真实、准确、完整录入相关信息。?

第七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负责对个人外汇业务进行统计、监测、管理和检查。?

第二章 经常项目个人外汇管理

第八条 个人经常项目项下外汇收支分为经营性外汇收支和非经营性外汇收支。?

第九条 个人经常项目项下经营性外汇收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办理对外贸易购付汇、收结汇应通过本人的外汇结算账户进行;其外汇收支、进出口核销、国际收支申报按机构管理。?

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取得个人工商营业执照或者其他执业证明,并按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备案登记,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个人。?

(二)个体工商户委托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办理进口的,本人凭其与代理企业签定的进口代理合同或协议购汇,所购外汇通过本人的外汇结算账户直接划转至代理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个体工商户委托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办理出口的,可通过本人的外汇结算账户收汇、结汇。结汇凭与代理企业签订的出口代理合同或协议、代理企业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代理企业将个体工商户名称、账号以及核销规定的其他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报备后,可以将个体工商户的收账通知作为核销凭证。?

(三)境外个人旅游购物贸易方式项下的结汇,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个人旅游购物报关单办理。?

第十条 境内个人经常项目项下非经营性结汇超过年度总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以下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一)捐赠:经公证的捐赠协议或合同。捐赠须符合国家规定;?

(二)赡家款: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或经公证的赡养关系证明、境外给付人相关收入证明,如银行存款证明、个人收入纳税凭证等;?

(三)遗产继承收入:遗产继承法律文书或公证书;?

(四)保险外汇收入:保险合同及保险经营机构的付款证明。投保外汇保险须符合国家规定;?

(五)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收入:付款证明、协议或合同; ?

(六)法律、会计、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收入:付款证明、协议或合同;?

(七)职工报酬:雇佣合同及收入证明;?

(八)境外投资收益: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明文件、利润分配决议或红利支付书或其他收益证明;?

(九)其它:相关证明及支付凭证。?

第十一条 境外个人经常项目项下非经营性结汇超过年度总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以下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一)房租类支出:房屋管理部门登记的房屋租赁合同、发票或支付通知;?

(二)生活消费类支出:合同或发票;?

(三)就医、学习等支出:境内医院(学校)收费证明;?

(四)其它:相关证明及支付凭证。?

上述结汇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应将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直接划转至交易对方的境内人民币账户。?

第十二条 境内个人经常项目项下非经营性购汇超过年度总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额的相关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第十三条 境外个人经常项目合法人民币收入购汇及未用完的人民币兑回,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在境内取得的经常项目合法人民币收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额的相关证明材料(含税务凭证)办理购汇。?

(二)原兑换未用完的人民币兑回外汇,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原兑换水单办理,原兑换水单的兑回有效期为自兑换日起24个月;对于当日累计兑换不超过等值500美元(含)以及离境前在境内关外场所当日累计不超过等值1000美元(含)的兑换,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第十四条 境内个人外汇汇出境外用于经常项目支出,按以下规定办理:?

外汇储蓄账户内外汇汇出境外当日累计等值5万美元以下(含)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超过上述金额的,凭经常项目项下有交易额的真实性凭证办理。?

手持外币现钞汇出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下(含)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超过上述金额的,凭经常项目项下有交易额的真实性凭证、经海关签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办理。?

第十五条 境外个人经常项目外汇汇出境外,按以下规定在银行办理:?

(一)外汇储蓄账户内外汇汇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二)手持外币现钞汇出,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下(含)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超过上述金额的,还应提供经海关签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办理。?

第三章 资本项目个人外汇管理

第十六条 境内个人对外直接投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所需外汇经所在地外汇局核准后可以购汇或以自有外汇汇出,并办理相应的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境内个人及因经济利益关系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境外个人,在境外设立或控制特殊目的公司并返程投资的,所涉外汇收支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境内个人可以使用外汇或人民币,并通过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进行境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金融投资。?

第十八条 境内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认股期权计划等所涉外汇业务,应通过所属公司或境内代理机构统一向外汇局申请获准后办理。?

境内个人出售员工持股计划、认股期权计划等项下股票以及分红所得外汇收入,汇回所属公司或境内代理机构开立的境内专用外汇账户后,可以结汇,也可以划入员工个人的外汇储蓄账户。?

第十九条 境内个人向境内经批准经营外汇保险业务的保险经营机构支付外汇保费,应持保险合同、保险经营机构付款通知书办理购付汇手续。?

境内个人作为保险受益人所获外汇保险项下赔偿或给付的保险金,可以存入本人外汇储蓄账户,也可以结汇。?

第二十条 移居境外的境内个人将其取得合法移民身份前境内财产对外转移以及外国公民依法继承境内遗产的对外转移,按《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境外个人在境内买卖商品房及通过股权转让等并购境内房地产企业所涉外汇管理,按《国家外汇管理局 建设部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境外个人可按相关规定投资境内B股;投资其他境内发行和流通的各类金融产品,应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

第二十三条 根据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逐步放开对境内个人向境外提供贷款、借用外债、提供对外担保以及直接参与境外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个人外汇账户及外币现钞管理

?

第二十四条 外汇局按账户主体类别和交易性质对个人外汇账户进行管理。银行为个人开立外汇账户,应区分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账户按交易性质分为外汇结算账户、外汇储蓄账户、资本项目账户。

第二十五条 外汇结算账户是指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开立的用以办理经常项目项下经营性外汇收支的账户。其开立、使用和关闭按机构账户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个人在银行开立外汇储蓄账户应当出具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所开立账户户名应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记载的姓名一致。

第二十七条 个人开立外国投资者投资专用账户、特殊目的公司专用账户及投资并购专用账户等资本项目外汇账户及账户内资金的境内划转、汇出境外应经外汇局核准。?

第二十八条 个人外汇储蓄账户资金境内划转,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本人账户间的资金划转,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二)个人与其直系亲属账户间的资金划转,凭双方有效身份证件、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办理;?

(三)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账户间的资金划转按跨境交易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人外汇结算账户与外汇储蓄账户间资金可以划转,但外汇储蓄账户向外汇结算账户的划款限于划款当日的对外支付,不得划转后结汇。?

第三十条 个人提取外币现钞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下(含)的,可以在银行直接办理;超过上述金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提钞用途证明等材料向银行所在地外汇局事前报备。银行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经外汇局签章的《提取外币现钞备案表》(附1)为个人办理提取外币现钞手续。?

第三十一条 个人向外汇储蓄账户存入外币现钞,当日累计等值5000美元以下(含)的,可以在银行直接办理;超过上述金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经海关签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在银行办理。银行应在相关单据上标注存款银行名称、存款金额及存款日期。?

第五章 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十二条 具有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并已接入和使用个人结售汇系统的银行,直接通过个人结售汇系统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

第三十三条 各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申请接入个人结售汇系统,应满足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接入条件(附2),具备经培训的技术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并能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十四条 银行应按规定填写个人结售汇系统银行网点信息登记表,向外汇局提出系统接入申请。外汇局在对银行申请验收合格后,予以准入。?

第三十五条 除以下情况外,银行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都应纳入个人结售汇系统:?

(一)通过外币代兑点发生的结售汇;?

(二)通过银行柜台尾零结汇、转利息结汇等小于等值100美元(含100美元)的结汇;?

(三)外币卡境内消费结汇;?

(四)境外卡通过自助银行设备提取人民币现钞;?

(五)境内卡境外使用购汇还款。?

第三十六条 银行为个人办理结售汇业务时,应当按照下列流程办理:?

(一)通过个人结售汇系统查询个人结售汇情况;

(二)按规定审核个人提供的证明材料;?

(三)在个人结售汇系统上逐笔录入结售汇业务数据;?

(四)通过个人结售汇系统打印结汇/购汇通知单,作为会计凭证留存备查。?

第三十七条 外汇局负责对辖内银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业务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进行考核和检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个人委托其直系亲属代为办理年度总额内的购汇、结汇,应分别提供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委托人的授权书、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其他情况代办的,除需提供双方有效身份证件、授权书外,还应提供本细则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

直系亲属指父母、子女、配偶。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指能证明直系亲属关系的户口簿、结婚证或街道办事处等政府基层组织或公安部门、公证部门出具的有效亲属关系证明。?

第三十九条 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本细则规定的,外汇局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对银行和个人应分别处以人民币3万元和1000元以下的罚款。?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5

现行汇率法

现行汇率法是各种折算方法中最为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编表日的期末汇率折算,但业主权益项目按投入资本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折算差额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单独项目“折算调整额”,累计列示在所有者权益之下。

现行汇率法的支持者们认为,现行汇率法具有简便易行,较易为报表使用者理解的优点,而且折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仍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据此计算出来的多种财务比率,也符合子公司的实际。

对现行汇率法最主要的指责是此法假设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且遭受汇率风险的程度相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其次,现行汇率法把子公司当作独立自主经营的海外实体,对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子公司所在国的效用来计量,因而体现的是实体理论,与编制合并报表时广泛采用的母公司理论相违背。因此,如果以按现行汇率法折算的子公司报表为基础编制合并报表,就是两种不同的观念的拼凑,其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时态法

时态法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研究人员列奥纳德·洛伦森于1972年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并于1975年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8号财务会计准则所采用。它对货币性项目以及以现行成本计价的资产采用期末汇率,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折算差额直接记入当期合并损益中。

时态法的理论基础是,应该在折算后的报表上保留子公司在其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对资产和负债所用的计价方法。主张该法的人认为,外币报表折算的过程,实际上是将以外币表述的报表转换成另一种货币单位重新表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应改变计量单位,而不应改变其计量基础。为了保持各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基础,对各项目应分别按其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进行折算。根据这一原则,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项目适用历史汇率,以现行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计价的项目适用期末汇率,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价的项目适用期末汇率。

时态法最主要的优点是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理论相一致。在母公司理论下,母公司的股东关心的是那些能为母公司控制的国外子公司的资源在母公司国内效用的大小,而非在子公司所在国效用的大小,故应以母公司的报告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子公司的外币报表项目按其原有的计量属性进行等额表述,即采用时态法进行外币报表折算。

时态法在理论上的上述优点受到许多会计学家的青睐,被认为是为解决外币报表折算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法。但时态法在应用过程中却遭到了会计实务界的抵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时态法下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使得跨国公司的合并利润更加多变,从而影响了跨国公司上市股票的价格。对于这一批评,笔者认为,首先,将折算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符合当今流行的“全面总括的收益观”,在理论上无懈可击;其次,时态法对跨国公司利润的负面影响是可以通过充分批露信息而消除。只要在合并损益表上分别列示折算差额和公司当期净利润即可。

我国的报表折算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6

一、考评目的

促进各职能科、站、室和项目承担单位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农业项目的实施行为,建立健全以农民受益、产业发展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农业项目监督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项目管理和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逐步构建绩效为导向的项目资金安排新机制。

二、考评对象

农业项目实行归口管理,各职能科、室、站对本县内农业项目的实施管理负责。考评以县为单位,对象为我县2013年度建设的省级高效设施(园艺、畜牧业)农业、农业三新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信息工程、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等五大类项目。

三、考评内容

农业项目考评分县组织管理考评和项目绩效考评两大类。一是县组织管理考评。主要对县农业主管部门的农业项目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见附件1)。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或有其他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考评按0分计算成绩。二是项目绩效考评。主要对被考评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绩效进行评价(具体考核内容、评分标准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另行制定)。

农业项目考评总分为100分。县项目管理自评成绩、业务科室(站)核查确定的项目绩效评价汇总成绩、省级抽查考评成绩分别占20%、30%和50%。县农业项目管理考评得分计算方法为:县组织管理自评成绩×20%+业务科室(站)核查的各类项目绩效评价汇总成绩×30%+省级抽查考评成绩×50%。

四、考评办法与程序

考评采取县自评、业务科室(站)核查和省级抽查相结合,对县农业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各科、室、站对纳入考评范围的农业项目进行全面自评,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农委高效办汇总报省农委。待行业处室对自评结果进行核查。省农委组织省级抽查。

(一)成立考评组织机构。县农委成立农业项目考评领导小组,分管项目的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科、室、站负责人为考评小组成员,负责考评工作的部署、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高效办,负责项目考评的牵头和指导工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7

[关键词]外币报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现行汇率法

随着全球 经济 一体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投资业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对跨国公司财务 会计 问题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作为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前提的外币报表折算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外币报表折算中的两个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跨国公司的 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决定了其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财务会计问题。在所有的问题中,外币报表折算问题一直存在并日益重要。目前国际上在外币报表折算中折算汇率的选择和折算差额的处理,尚未形成一致的国际惯例,使得外币报表折算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实务的主要差异所在。

每届会计期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需要将国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由于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以其所在国的货币为单位进行编制的,其货币单位与母公司所使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因而在编制合并报表之前,先要将以外币表示的子公司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相同的货币单位表示的报表。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给外币报表折算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当取得资产或发生负债时的汇率不同于现行汇率时,用以折算该项资产或负债的恰当汇率是什么;二是应当怎样处理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针对这两个问题,国际上尚未形成一致的惯例,使得外币报表折算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实务的主要差异所在。

二、针对两个问题而存在的不同折算方法

目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总体来说,当今世界各国对外币报表折算常用方法是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所以本文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1 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的特点分析。时态法认为外币折算只是一种计量变换程序,是对按外币计量的既定价值的重新表述,它不应该改变计量项目的属性(会计基础),而只是改变计量的货币单位,即对外币改用本币计量,折算的结果好似子公司的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在交易日就已经把发生额折算为本国货币。其具体做法是,对所有的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对于按 历史 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采用原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按现行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采用期末汇率折算。在此法下,考虑到汇率变动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有在汇率变动的当期就确认其会计影响,才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预测和决策的需要,所以,时态法通常将折算差额直接记入当期合并损益中。在现行汇率法下,对国外子公司报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都要按单一的现行汇率折算,其目的在于保持子公司外币报表原先表述的财务结果和关系,同时揭示汇率变动对母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的投资净额(子公司报表中的母公司权益)的影响,其着眼点与不同的资产、负债项目在交易时日的不同计量属性毫不相干。正因为如此,折算的结果将以“折算调整额”这一独立的项目,包含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内,平时均不得减少这部分折算差额累计数。

2 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的适用性分析。外币报表折算一般应该达到两项目标:一是在合并报表中反映按照每个被合并的主体从事经营的主要货币(它的功能货币)所计量的财务结果和财务关系;二是提供与汇率变动对 企业 的现金流量和业主权益的预期经营影响相一致的信息。按此目标,外币报表折算和其折算损益的处理,在其方法选择上取决于功能货币的确定,同时又与国外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关。功能货币可定义为“国外主体(子公司)从事经营活动主要经济环境内的货币”。如果国外子公司是相对独立并与国外经济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实体,应选用当地货币为功能货币,外币报表折算应采用现行汇率法,这样经折算后的外币报表就尽可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揭示的财务成果及各项财务指标的比例关系,也有利于国外子公司分析考核其经营业绩和进行经济预测,这种折算观点可以称之为“子公司观点”;如果国外子公司是母公司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则以母公司货币为功能货币,外币报表折算应采用时态法,通过折算对子公司的当地货币(外币)财务报表进行重新表述,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以折算损益项目列示于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折算观点可以称之为“母公司观点”。

三、几个代表性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应用模式及比较分析

1 国外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应用模式比较。

(1)美国。美国1981年公布的第52号财务 会计 准则规定外币折算的目标:第一,在合并报表中应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以功能性货币表述财务成果和财务关系;第二,提供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对公司现金流量和股东权益、预期 经济 影响的信息。国外主体按其经营所处的环境不同,分为母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自主经营的国外主体两类。前者所指的国外子公司视为母公司在境外经营的延伸,其功能性货币通常为美元,采用时态法对外币报表进行重新计量。后者是指在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与国外经济环境融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其功能性货币一般是非母公司的报告货币(美元)。如其功能性货币为子公司所在国的货币,此时采用现行汇率法对国外子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如其功能性货币为第三国货币,则先采用时态法将其按子公司所在国货币记账的报表重新按第三国货币计量,再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成美元表述。

(2)英国。英国第20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外币折算会计》被作为英国当前外币报表折算的权威标准,它与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对自主经营的国外实体因采用现行汇率产生的折算损益,记人类似准备性质的“暂记项目”,以备抵未来期间可能发生的折算损益,但由于借款净额引起的损益则记入当期损益。第二,在现行汇率法下,对损益表项目既允许采用美国做法,即按整个报告期的加权平均汇率折算,也允许按编表目的现行汇率折算。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持现行汇率下国外子公司原有报表上反映的财务状况和金额比例关系不被破坏。第三,对处在恶性通货膨胀环境下的自主经营的国外实体,要求在折算前先进行物价变动影响的调整,然后再采用现行汇率法对外币报表折算。

(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3年7月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外币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是在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和英国第20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后才公布的。它兼容了两者的主要内容,在实质上并无多大区别,但在对折算差额的处理上体现了灵活性:一是与长期货币性项目有关的外币折算损益可以在这些货币性项目的存续期内递延摊销。二是对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所引起的折算差额,可以作为成本的调整数记入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条件是每次调整后的账面金额应不高于重置成本,不高于通过使用或销售这项资产可以收回的金额。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8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真实性审计

一、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内容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和审计工作中的一项共同原则,其含义是指会计报表中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会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修改其相关经济决策,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不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明显影响,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不重要的。

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反映的逼真程度。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真实。所谓会计报表的公允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可以存在所有会计报表使用者都能允许的,不影响他们决策的错报或漏报,即允许存在不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但不允许存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就是要查明会计报表中是否有重要的错报或漏报。因此,会计报表审计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重要性标准是衡量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尺度,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衡量。因此,重要性标准有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两种。

重要性的性质标准是确认各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具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审计中抽查出的每一笔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它通常是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以往的审计经验,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自主判断确定的。通常认为,“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现金和资本账户中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重要性的金额标准,是确认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中的错报或漏报在总金额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总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总额以及各报表项目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总额是否重要的标准。它是由审计人员根据被审单位实际和被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构成,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是会计报表及其项目可以存在的,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也叫重要性限额。其中,会计报表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叫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报表项目(也称“账户”)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叫账户(或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

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确定的一般程序是,先确定其判断基础,再确定其相对数,最后将其判断基础与相对数相乘,即确定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判断基础,应主要依据报表使用者的构成情况确定。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在作经济决策时,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审计人员应根据会计报表主要使用者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选择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判断基础。一般而言,投资者往往更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因而他们对会计报表中的净收益和净资产信息更敏感。所以,审计人员在为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服务时,宜以净收益或净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债权人往往更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因而对会计报表中的总资产信息更为敏感。所以,审计人员在为企业获取贷款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服务时,宜以总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而当审计人员为企业提供年度报表审计服务时,由于既要为投资者服务,又要为债权人服务,所以,应选择净收益或净资产和总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以其中判断确定的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较低者,作为实际使用的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

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相对数(以下简称“相对数”),通常由审计人员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后确定:一是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要求越严格的,表明其允许会计报表中可以出现的错报或漏报数额就越小,相对数就应定得越低。二是被审单位的规模和所处行业的性质。规模越大的,表明报表使用者越多,相对数就应定得越低;行业竞争性越强,或是夕阳产业,表明其会计报表中较易出现错报或漏报,审计应越谨慎,相对数应定得越低。三是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相关业务的审计经验越丰富的,就越能准确把握审计的要害和重点,相对数就可定得适当高些。四是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表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越可靠,审计风险越低的,意味着出现重要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越小,相对数可适当定得高些。五是判断基础的金额大小和前后期的波动幅度。金额和波动幅度大的,容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关注,相对数应定得低些。

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由于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的,在复式记账法下,影响损益表的错报或漏报,必然都影响资产负债表。只要查明资产负债表的公允真实性,就可进而据以查明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公允真实性。因此,审计人员一般只需确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重要性限额。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重要性限额的确定方法有分配法和比例法两种。分配法就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之间,根据一定的因素进行分配,以确定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比例法就是按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一定比例,如20%~50%或1/6~1/3等,考虑一定的因素,确定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这两种方法在确定分配额或比例时,都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账户的性质及其发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一般说来,流动性越强,与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关系越密切,项目金额前后期波动幅度越大,其发生错报或漏报对其他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影响越大;发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越大的项目,其重要性限额应定得越低;余额越大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限额应越多,确定的比例应越低。二是账户的审计成本。审计成本越大的项目,其重要性限额应定得适当高些,以提高审计效率。在采用分配法时,还应考虑有些项目可能是多报,有些项目可能是少报,多报和少报在汇总时会相互抵销。由于资产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往往会被高估多报,而负债项目往往会被低估少报,且负债往往占资金来源一半左右,故分配时,应按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两倍左右进行分配,其中一倍分配给资产项目,另一倍左右分配给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主要用于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

重要性限额是总体审计计划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具体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策略、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设想和安排。在总体审计计划中,审计人员应运用前述方法,确定报表层次和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为编制具体审计计划提供依据。具体审计计划是根据总体审计计划编制的,为具体查明各报表项目是否公允真实,而对各报表项目应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和说明。因此,编制具体审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其中对审计程序范围的规划,应主要依据重要性限额来进行。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运用审计程序,审查某报表项目的抽样数量和取证数量。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是一种全面审计,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要进行抽样审计,就必须事先对抽样规模作出规划。报表审计的抽样规模主要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可信性、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总体性质、样本项目数量、结论可靠性水平等因素。账户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就是对账户进行抽样审计的可容忍误差,因而是规划抽样规模的重要依据。抽样规模与取证数量具有正向关系,即抽样规模越大,证据数量就越多;抽样规模越小,能取得的证据数量就越少。取证数量取决于抽样规模,抽样规模又主要取决于重要性限额。因此,账户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也是规模取证数量的重要依据。

重要性标准是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验证会计报表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会计报表的总体公允真实性是建立在所有报表项目公允真实性基础上的。因此,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一般是先对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项目公允真实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对会计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进行验证。无论是审查和评价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还是验证会计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都必须运用重要性标准来进行。

就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审计评价而言,审计人员必须同时采用重要性的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才能作出正确的审计评价。具体评价时,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来进行:

其一,当审计人员通过抽查某报表项目,发现各项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都不重要时,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没有超过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可以初步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超过或等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不能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应要求被审单位对该报表项目中的错报或漏报进行全面的调整,以达到再次抽查时能认定其是公允真实的程度。

其二,当审计人员通过抽查某报表项目,发现各项错报或漏报中有的在性质上是重要的,则审计人员不能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低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单位对已发现的各项性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进行调整;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高于或等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单位对该报表项目中错报或漏报进行全面的调整,以达到再次抽查时能确认其是否公允真实的程度。

就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验证而言,审计人员也需要将所有报表项目抽查推断的错报或漏报金额汇总起来,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进行比较,以认定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因为全部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合计数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并不相等,而且审计人员在抽查完所有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后,往往会因为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而对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作出调整。因此,审计人员初步查明全部报表项目是否公允真实后,仍有必要将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金额汇总起来,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比较,才能认定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这一验证过程也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下进行: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9

关键词:外币;报表折算;目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5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之间资本的流动和贸易的发展以及很多大型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都带来许多的外币交易。想要将跨国公司集团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给其他外国的使用者和股东提供本企业财务报表,同时给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上面发行的债券和股票提供相应的财务报表等等,都需要涉及企业外币的财务报表相关折算的问题。在对外币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的时候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选择折算的汇率;二是对差额进行处理。同时在对折算汇率进行选择的时候,会对收益的利润结果和企业经营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目的

外币报表折算最基本的目的是给其他的国家使用者和外国的股东提供自己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该折算知识按照报表汇率进行最简单的换算。目前在一些国外的资本市场上面存在证券的上市交易公司,一定要遵循上市的地区货币对外的报告。此时在进行报表折算的时候除了要对报表的货币进行换算以外,还要将外国会计的准则和本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别揭示出来。由于在编制跨国公司合并会计报表时候的需要,由于在编制合并的报表主要目的是想要满足母公司的债权人和股东等需要,所以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会按照母公司的报表所采用的货币表述。

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

(一)现行汇率法

现行的汇率法指按照现行的汇率为主要的折算汇率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该方法主要内容为:在资产负债表上面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项目都必须按照编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在净资产的项目中除了存留的利润和未分配的利润项目除外,其他都按照发生时候当日的汇率进行折算。折算的差额按照所有者的权益调整额作为资产负债表上面留存的利润或者是未分配的利润项目平衡数,可以进行倒挤来确定。将留存的利润或者是未分配的利润单独列示出来。在报表折算之后的资产负债表上面所显示的未分配利润可以从折算之后的损益表上面未分配的利润进行转入。在利润表上面的费用项目和收入项目均按照现行的汇率进行折算,或者可以按照编表日期里面平均的汇率进行折算。

现行汇率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并且在将报表折算之后会计的报表还可以保持其折算之前财务状况的各个项目的比率关系。但是其中也存在很明显的缺陷,也就是子公司所有的负债项目和资产都会承受外汇的汇率变动风险,可是实际上面企业所有负债和资产都不会承担外汇的汇率发生变动时全部的风险,比如存货和固定资按照实物的形态存在资产不一定能够承受外汇汇率变动的风险。因此,对于这些项目用现行的汇率法非常不合理。

(二)时态法

时态法又名时间的度量法,是以负债项目、资产计量的属性作为选择汇率折算主要依据的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该方法理论依据为:外币折算其实是将外币的报表按照新货币的单位重新进行表述的过程,只是将项目计量的单位改变了,没有将整个计量的属性改变。所以各个外币的报表项目都应该按照计量的日期实际的汇率进行折算,确保不改变整个外币报表的项目计量基础。

时态法与非货币的项目法进行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有非常多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也会存在不同的地方:在资产负债表上面按照历史的成本计价各项非货币性的资产,比如固定资产、存货和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等,都是按照取得资产时历史的汇率进行折算。目前资产负债表的上面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非货币性的资产项目。比如按照市场价格计价的投资和存货等,都是按照编表日现行的汇率折算。

但是在使用时态法的时候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第一点是在进行报表折算的时候的一些项目时态很难确定,所以会对如何正确选择汇率产生影响。第二点是如果各个分支的机构和子公司都按照自己公司利益的基础来进行选择,会出现各个分支机构和子公司选择的折算汇率不一样,最后在合并报表进行编制的时候没有统一性。

三、外币折算方法选择

目前在会计实务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现在特定经济的环境与管理,世界上面各个国家现行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基本上有四种,这四种折算的方法各有利弊。实际对报表进行折算的时候往往是选择将四种方法中的某两种或某几种交叉混合起来使用。有一些跨国的公司还是坚持在使用现行的汇率折算法,但是在折算固定资产的项目是又会按照之前历史上的汇率进行折算。有一些公司在折算的时候会采用流动性和非流动性的项目法,但是却没有对存货按照历史汇率进行折算;有一些公司在采用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项目法进行折算,但是对于长期的负债却按照历史的汇率进行折算而不是按照现行的汇率进行折算。有一部分在采用时态法折算的公司常常会采用现行的汇率来折算存货,而不管该存货是否是按照市场的价格进行计价的。将上述归纳总结起来就是目前折算主要有两种基本的趋势: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但是货币和非货币性的项目法在对实物上面如果非货币性的资产按照历史的成本原则进行计价或者是按照历史的汇率进行折算的时候,与时态法就没有区别,也可以将其归为时态法的折算。目前流动性和非流动性的项目法已经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状态。

现在现行的汇率法模式与时态法的折算模式主要体现两者会计的立场:现行的汇率法折算的模式是从子公司的立场出发,主要强调按照母公司的货币折算时要将子公司的业绩重新叙述一遍;时态法的折算方法是从母公司的立场出发,主要强调按照母公司的货币进行折算的时候要考虑把汇率变动的风险等因素对于母公司产生的影响,要对子公司的业绩进行重新计量。

目前有两种观点需要被重视,一点是重新叙述观点,又名实体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境外的分支机构或者是子公司都是经营的实体,子公司或者是分支的机构都是用东道国的货币,用东道国国家的原材料到当地的市场进行经营与销售,并且用当地的货币来编制财务报表,将该公司整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反映出来。一旦当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的时候,必须要将子公司之前财务报表按照母公司报告货币重新进行计量,而不是重新把子公司财务报表计量一遍。目前现行的汇率法就是这种思想,把财务报表上面多有的项目按照统一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主要重视重新叙述,不考虑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点是重新计量观点。主要是以母公司作为基础,对于其现在所拥有的子公司和境外的分支机构资产计量,最关心问题为子公司对于母公司现金流量的多少,虽然子公司和境外的分支机构都是在国外经营,但是现金流量还是母公司的现金流量中一部分,在对其进行外币折算的时候,要对整个外币计量费用、收入、负债和资产等项目按照母公司记账的本位币进行重新计量。目前时态法的折算就是建立在此观点的基础之上,让报表在折算之后整个项目的计量基础始终保持不变。目前国际的会计专责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准则以及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在关于外币的报表折算现行会计的准则,都是推荐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进行折算。

四、我国企业财务报表折算现状及建议

目前国际上面的外币报表的折算主要是用两种折算的模式,第一种是以美国的准则为代表,用现行的汇率法和时态法结合外币报表的折算模式。于1981年提出的功能货币的概念,将整个外币的折算划分为两个主要的步骤,第一步是用时态法将子公司货币的表述财务报表的折算按照功能的货币表述财务的报表;第二步是用现行汇率的折算方法将按照功能的货币表述财务报表折算变为按照美元表述财务报表。第二种是以国际的准则为代表,采用现行的汇率法。在2003年对国际的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21号准则,要求每一个会计的主题都应该用功能的货币来计量财务报表的各个项目;与此同时,会计的主题还可以运用任何奇特的货币来折算财务报表。并且国外经营的母公司与经营货币的列报货币一样,最终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不用对其进行折算。

之所以会在经过四种折算方法之后又转变为用现行的汇率法,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汇率折算方法其折算之后报表的折算差异是所有者的权益,是要被记录在个人的资产负债表里面而不是被记录在当期的资产损益中。目前时态法还没有被很多公司接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折算的差异最终是看成当期损益被记录在利润表里面。如果折算的损益被记录在利润表里面,可能会对整个企业的利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得很多上市的公司股价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现行的汇率法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将折算的差异看成所有者的权益记录单独列出来,但是时态法的折算方法为了能够确保各个会计科目计量属性不发生变化,只是将其计量单位进行改变,在理论上说来更加合理。

将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相结合起来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法,能够被运用在所有的子公司报表折算的里面,用时态法的规定汇率折算,但是最终可以将折算的差异以现行汇率折算方法的规定记录在所有者的权益里面。

将两种方法结合之后具体的操作流程为:第一步,折算按照外币表示利润表,收入的费用项目都按照在对项目确认时候的汇率进行折算,或者是为了能够简化,按照编表时期里面平均的汇率进行折算,这当中摊销的费用、折旧的费用,都按照相关的资产取得时候历史的汇率进行折算;第二步,将盈余公积提取出来进行利润的分配,最终求得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来表示年末的未分配利润的金额;第三步,将资产负债表折算出来,货币性的资产与负债都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量负债和非货币性的资产现行的汇率折算,在对所有者权益进行折算的时候都采用历史的汇率进行折算,从而将折算的差额倒挤出来,最终归为所有者的权益。该方法在对报表进行折算的时候没有将其会计科目计量的属性改变,只是将货币的计量单位改变了,所以在理论上很合理。除此以外,折算的损益是在所有者的权益中单独列出来的,给使用财务报表的人提供了很多相关信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外币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的过程中,因为汇率不断发生变动,计量报表的各项属性也不相同,折算之后会有一定折算的差额。研究通过对折算方法进行具体选择以及给折算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最终得出结论:企业在选择折算方法的时候,尽量将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相结合起来使用,既能够很好的处理折算差额,又能够保持会计科目的属性不变。

参考文献:

[1] 张 洁.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问题的研究[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2(5):112-113.

[2] 肖 晔.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21(8):24-26.

公益项目汇报总结篇10

需要进一步建立定期的效益跟踪机制,及时、真实地反映低成本战略实施的含金量。各级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到低成本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提出的前期,必须对项目的价值链有效性进行分析,全方位分析各项成本驱动因素,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财务规则定期逐项跟踪、核定项目的效益实现状况,及时反馈有关信息,以利领导层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在项目实施后期,更要按照公司规定的项目效益核定办法,全方位反映低成本战略实施项目带来的效益影响。必须确保低成本战略实施项目的稳定性和效益目标的一致性。任何项目的实施,其结果都会随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决不可用容易实施的项目顶替较难实施的项目,随意降低设定目标值,应实事求是地反映低成本战略项目实施效益真实状况。

必须进一步树立抓实效、办实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低成本战略思想。低成本战略已明确作为公司长期竞争战略,需要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岗位实际,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持续推进。低成本实施项目的选择必须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作为切入点,抓实效、办实事,建立低成本长效管理实施机制,决不能为局部的效益而搞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办法已刻不容缓。为了既调动各方积极性,又科学、合理、真实地反映公司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实际状况,现作如下探讨:

一、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原则

(一)可靠计量与估计原则

低成本措施实施所带来的相关收入和成本能够按3照财务判断可靠地计量和归集,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二)一致性原则

成本动因比较的范围、时间、分摊比率等符合一致性原则。

(三)可比性原则

涉及上年对比因素有较大波动的,其基期数可采用3年平均数或其他更为合理的对比数据。

二、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流程

(一)各单位财务部门对各项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立项核定

各单位或部门在提出低成本各项措施后,应递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低成本财务效益确认原则及方法逐项确定各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确认标准(包括效益计算的依据、公式等),落实相关联的单耗、能耗、产量、费用等要素,估算项目实施完成后的财务总体效益。对于财务无法计量、对比、核定的低成本项目,可列为低成本措施,但财务部门不对此作相应的财务效益核定。

(二)低成本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反映

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月初对完成财务立项核定的低成本措施(包括效益计算的依据、公式等)汇总后,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公司财务部审核,由财务部每月负责对各单位上报公司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进行跟踪、汇总,并在月度财务分析资料中予以披露;同时,由公司财务部组织对各单位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确认情况进行抽查。

(三)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结果的核定评价

1.专业条线的数据核定对于涉及到专业条线的数据,如与效益计算相关联的单耗、能耗、产量、大修费用等需经专业对口部门审定。

2.二级单位进行初步综合评价次年1月中旬前,各单位财务部门在对本单位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逐项核定的基础上,以ERP财务管理报表数据为依据(涉及到专业条线的数据以专业对口部门的审定数据为准),按照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的原则先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分析和合理评估,并综合分析各项减利因素,最终达成对本单位年度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综合评价,经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报公司财务部。

3.财务部汇总后组织最终核定次年2月底前,由公司财务部汇总后组织核定各单位上报的综合效益,并完成公司年度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总体情况报告。

三、明确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管理要求

(一)对于一般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核定

二级单位或财务部工作站负责人应当牵头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参与到低成本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提出的前期,必须对项目的价值链有效性进行分析,全方位分析各项成本驱动因素,确定低成本措施的核定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财务规则定期逐项跟踪、核定项目的效益实现状况,及时反馈有关信息,以利公司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在项目实施结束及后期,要较为客观地反映低成本战略实施带来的效益影响。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最终确认部门为公司财务部,对二级单位有抽查、跟踪、监督的职能;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牵头负责,严把财务效益核定关,以财务数据为衡量标准,在每月财务分析中按照逐项认定、分类分析、综合评价的原则对低成本措施进行客观评价。所有上报公司主管部门低成本措施效益数据必须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

(二)对于特殊项目效益的认定

在逐项认定中未涉及的特殊项目效益认定,由各二级单位按照上述原则自行制订并报财务部备案。

四、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确认方法

(一)逐项认定

对每一个低成本措施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围绕价值链,分析各项直接成本驱动因素,按照财务假设、财务估计和财务判断,比较客观、合理地进行财务效益认定。

1.涉及生产和辅助生产装置的低成本措施财务部门应对本单位提出的低成本措施按装置、产品进行归类,最终落实到相应的成本和费用项目上,目前采用的报表主要为各装置产品成本表,并对成本和费用项目的基期和报告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低成本措施对财务成果的影响,其中原油采购成本按照中国石化还原成本价计算。

(1)原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的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单耗-报告期单耗)×基期物料单价×报告期产量

(2)燃料成本的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单耗-报告期单耗)×基期物料单价×报告期产量

(3)动力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单耗-报告期单耗)×基期物料单价×报告期产量

(4)生产实物量的增效确认增产增效={报告期生产实际量-装置设计值(或上年同期产量)}×基期产品单价。装置实际生产量应扣除计划停车时间,也扣除原料供应不足造成降负荷因素。

(5)产品结构调整增效确认比较收入法(总成本不变)因产品收率(结构)优化产生的效益=∑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售价—∑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售价比较毛利法因产品收率(结构)优化产生的效益=∑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毛利—∑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毛利—调整结构的投入成本

(6)制造费用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制造费用费用项目发生额-报告期制造费用费用项目发生额(同口径)

2.涉及期间费用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财务部门对本单位提出的低成本措施按照费用项目进行归类,并对基期和报告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费用可折算成单位成本),计算出费用的降低额。期间费用降低额=基期期间费用项目发生额-报告期期间费用发生额(同口径)涉及财务费用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由财务部资金科按照效益核定原则进行。

3.涉及增收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财务部门在核定对外提供服务或劳务所涉及的低成本措施效益时,应对量、价、单位成本变化按照统计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4.涉及对外采购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材料采购降本效益确认,应以中国石化采购网上公布的实际成交均价为主作为对比分析基础。

5.涉及项目的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核定

(1)资本性投资项目投资节约(建设期):以批准概算的建设投资作为基础,分别划分建安工程支出、设备材料支出。

(2)资本性投资项目(生产期):计算效益时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因素按同期贷款利率为基准,其中短、平、快项目折旧按(1~3)年进行折旧摊销。

(3)收益性支出项目的摊销也按照(1~3)年进行。

6.其他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核定参照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分类分析

以会计报表和相关的成本费用等一般管理报表为主要依据,并辅助以SAP系统中的相关分类数据及经业务对口部门确认的专业业务数据,对各单位和部门低成本措施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以比较客观、合理地评估各类低成本措施的真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