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合同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11 08:39:18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1

【关键词】 中石油; 合作项目; 固定资产; 管理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战略物资的采掘行业,生产对象是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管理中对技术、资金的要求很高,因此,“对外合作”的资源联合开发模式被经常采用。随着对外合作项目的扩大与深入,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是中石油对外合作项目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中外双方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政策法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外合作项目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石油对外合作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1985年至今,历经二十多年的努力,中石油在国内同国际石油公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目前中石油对外合作项目主要采取的是合同制合同,共有三种子形式:风险勘探合同、提高石油采收率合同、开发生产合同。不同的合同,对合作双方(简称中方和外方)承担的投资、投资风险、投资回收比例以及产品分成等规定有所不同。对外合作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形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油气资产),每个合作项目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所不同,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但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共同的问题。

(一)合作项目的合同制合同有关固定资产条款不完善

目前对外合作项目严格按照合同制合同的规定执行,因此,合同条款内容是否公平、合理、准确、严密等直接关系到中方的利益。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原有的合同条款中有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内容存在不适合法律规定、表述不准确和不完整、重复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的计价与管理,影响中方的利益。

(二)固定资产界定标准不统一

中石油对固定资产界定的标准是:单位价值较高,一般为2 000元人民币(含2 000元人民币)以上,而外方有的项目确定为2 000元人民币,有的项目确定为5 000美元甚至更高。因此,与外方相比,中石油界定的资产价值金额明显偏低,这种差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按照我国固定资产的标准应该计入固定资产,但是在联合账上却没有计入固定资产中,二者统计固定资产的口径不同,将在以后联合账与中方账的衔接上产生矛盾。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不统一

中石油将固定资产分为类,下设中类、小类、小小类,对资产的分类非常细致。而外方更多地注重资产的价值管理,导致外方对资产的实物管理比较粗放,所以对资产的分类没有中石油细致。比如,有的合作项目将固定资产分为五类,有的分为四类,有的分为十八类,有的是把整个钻井平台作为一个资产组。因此,二者在资产分类标准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同样会导致联合账与中方账衔接的困难,很难满足中方账目需求。另外,在以后外方将作业权移交给中方时会带来许多的麻烦。

(四)合作项目中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系统不统一

作业者为中资背景的合作项目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中石油的资产管理系统,而作业者为外资背景的合作项目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上为外方公司的资产管理系统,与中石油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在功能模块和细节上存在很大差异,这样不利于联合账与中方账的衔接,不利于合作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设计。

(五)中方缺乏参与对固定资产的过程管理

由于合作项目一般都是外方为作业者,按照目前合同制合同的规定,作业者是资产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他们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而中方不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中方缺乏参与对固定资产的过程管理,显示出中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足,监督力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这就会影响合同期满或作业权移交后固定资产的真实性,也会增加合作项目的移交成本,不符合中方利益。

(六)对固定资产移交缺乏相应的管理规定

对外合作项目有一定的合同期限,在合同期满或作业权移交时,外方需要将联合账簿和实物资产移交给中方。合作项目固定资产的移交涉及巨额财产问题,固定资产何时移交、如何移交、移交后如何管理都是固定资产移交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有的合同中规定了资产移交的时间:所有开发费用全部回收完毕,从回收完毕之日起移交。但是目前许多合作项目采取的是滚动开发方式,很难准确计算出所有开发费用全部回收完毕的时间,这给资产移交带来了困难。对于资产如何移交、移交后如何管理这些问题,目前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对移交后中方继续管理这些固定资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七)缺乏对弃置费用管理的具体规定

现阶段虽然有关于海上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管理条例,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陆上固定资产(主要是油气资产)弃置费用的相关法律与规定。由于海上油气资产的弃置与陆上油气资产的弃置有所不同,海上弃置费用管理条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陆上油气资产弃置费用问题。所以,几乎所有对外合作项目都没有对报废的资产进行弃置处理(特别是油气井)。如果不加强对固定资产(特别是油气井)弃置费用的管理,废弃的油气井很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潜在的危害,违背安全开采的宗旨,严重危害资源国中方的利益。

二、中石油加强对外合作项目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问题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20-01

随着国家电网改革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整个国家电网的重要管理环节,它是通过对资金和资金运动的筹措、组织。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大了对财务管理和治理力度,通过财务管理的研究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运用,提高了电网内部管理运行的质量,降低财务管理运作的潜在风险,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的稳健原则。为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电网改革的需要,国家电网对现行财务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统一化管理标准。电网资产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在财务制度中适当引入权责制,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实现固定资产的补偿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华北地区500kV输、变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历经多次管理改革、优化配置,目前,无论是生产管理模式还是财务管理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1.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确认难度较大

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尤其是电网设备,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1】

固定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改造、大型修理等原因,会发生价值变化。对其确认和计量往往需策划、生产、物资等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例如,检修分公司财务资产部,主管单位财务及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公司的电网生产、能耗、后勤业务的经济目标进行规划及财务指标进行总体把握。针对电网公司运行的特点,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的管理标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500kV变电站、线路等资产,资金的使用是比较难以准确进行计审核确认,这样会导致资产会计审核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产生偏差。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应当能够与资产管理匹配,当固定资产价值变化时,能够及时核算,且当固定资产实物变更,但价值没有变化时,账务处理也应当能够准确反映。

2.固定资产合同的管理不够规范

随着固定资产合同改革的深入开展,市场已逐步规范,但由于合同的双方在利益上存在矛盾,表现在合同上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增加额外负担使资产合同的招标管理不够规范,使得固定资产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1】相关会计规定不完善,现有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甚至国家电网公司目前还没有有关资产会计准则,因此,对各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规定并不系统。各项资产确认标准不一,而且对于如何判断资产合同管理是否合法的规定也不甚明确,因此在操作中有较大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统一性不强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将对现行的固定资产有着严格的分为标准,但分类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给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固定资产分类标准的差异和上报要求的不同,资产数据的利用率大大下降,报表的上报难度加大,并导致三份报表存在不一致和不可比的情况。而电网现行的固定资产既没有统一分类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折旧年限标准,与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不配套。

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统一性不强的现象,已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确认资产管理标准统一,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未来获取利益的能力,规避风险。同时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但是,面前还没有对资产标准统一性的规定,并未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形成独立的资产准则。

二、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研究的影响及科学化对策

1.固定资产减值审核中考虑重要性原则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要对固定资产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固定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测试时,还应考虑重要性原则。

资产管理模块界定了各岗位的工作目标,及其应享有的权力、承担的责任,评价业绩的标准,使权责利一致,规范固定资产审核制度的运行程序,以保证其固定资产审核财务监控机制的实质性运作,保证固定资产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2.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现代化手段

固定资产管理是经济活动最基础最直接的监督,实行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内部监督的基本方式,是固定资产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应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绩效评价指标、完善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3.建立适应公司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资产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电网统一固定资产领导制度模式。即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推广资产管理模块,引进高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对工作进行评价、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的可度量的参考信息。其次,建立固定资产制度分级管理模式。就是要明确公司固定资产与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权责分明、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增加管理层级,利用系统进行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应以权力下放二级单位,从而既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相对集中。

三、结束语

根据我国电网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准则的规定,对电网固定资产管理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电网的资产、财产、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电网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重要事项,处理电网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3

[关键词]水利 建设 单位 固定 资产 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督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直接责任,各使用单位必需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变动手续的办理;标签打印粘贴及标签维护;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等工作。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有:使用部门、审核部门和财务部门。(1)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就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2)固定资产审核部门是指涉及固定资产购置、处置、调拨等增减变动的审核部门。(3)财务部门。

2.固定资产各个部门的职责。(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提出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对购置或建造完工的资产进行验收;办理固定资产变动、调拨手续;固定资产处置申请;组织实施本部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核查盘盈、盘亏原因、上报盘点结果。(2)固定资产审核部门作为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手续的审核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购置、内部调拨、出租、出借、捐赠、报废、盘盈、盘亏等手续进行审核;协助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3)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价值核算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核算;根据审批后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内部调拨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根据合同、付款申请支付有关款项;组织、制定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案,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监盘或抽盘;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资产清查、检查工作;固定资产处置手续的办理工作。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固定资产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不足规定标准,但属于同类资产,同样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对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不需安装固定资产,但需同其他资产作为系统共同完成一定生产经营任务的,不单独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应作为系统附属设备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变动其原值: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固定资产重新评估价值;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发现原记入固定资产价值有误;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及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率

1.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分为水工建筑物、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设备及传导设施、工具及仪器、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五大类。

2.除下列固定资产外,都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尚在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按分类折旧率、单项资产计提折旧,预计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计算。

4.固定资产的购置。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本着经济适用,节约的原则。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其他各类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单位需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按照购置审批程序进行逐级审批。申请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自治区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账面价值;否则费用化,确认为费用。

2.资本化支出原则。资产更新原则、资产改造原则、费用化支出原则、安全环保原则、日常维修原则、计划修理原则、专业维修原则。

五、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为便于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引入固定资产标签条码管理。固定资产的增加方式包括:购入、新建、接受捐赠、融资租入等。新增的固定资产必须进行验收,固定资产的验收由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和相关审批部门共同组织验收,验收后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一式三份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财务部门各留存一份)。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采购验收单》。固定资产的减少方式包括:出售、对外捐赠、报废、出租、出借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先在单位内部进行调剂使用,无法调剂使用的,经相关业务部门核准后可对外出售、捐赠、出租、出借。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必须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后方可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出租(出借)合同应明确资产保全措施、维护保养责任、租赁(归还)期限等条款。固定资产报废分正常报废和非正常报废,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

1.固定资产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能继续使用的,可进行正常报废处理。

2.虽不符合正常报废规定,但国家有强制性淘汰规定的固定资产,比照正常报废处理。

3.固定资产不符合上述两条规定,但由于以下原因永久性退出使用状态,可进行非正常报废处理:(1)由于技术进步、安全需要、环境保护等原因已不可继续使用;(2)大修改造中拆除;(3)遭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受到破坏。根据工作需要对机构增设、撤销及合并时,撤销单位或被合并方需要进行资产专项清查,编制资产移交清册,移交双方签字确认,送交财务部门核实无误后,完成固定资产的实物移交。对于已达到规定折旧年限并提足折旧,但状态完好的固定资产,需要继续使用,按照在账资产进行管理。待该项资产不能正常使用时,再办理资产报废手续。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4

【关键词】 固定资产;条码

引言

近年来,由于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机构改革两台合并后资产重组整合,再加上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步伐的加快,使设备固定资产快速增长,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如何管理好这些庞大的设备资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中许多环节系手工操作,计算机管理只限于单机统计管理,使得设备从合同签订、购置、入库、转帐、出库、建帐、报废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缺乏连贯性,造成了固定资产统计工作不够准确,资产核查耗时耗力。

在充分研究分析电视行业特点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把条形码技术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系统对每一件固定资产编制条形码,摒弃以前管理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实物为特点的旧管理模式,删繁为简,直接对大小规范的条形码进行管理为特点的新管理模式,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基础。。

一、系统概述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实物与固定资产帐目不符的情况,运用条码技术解决问题,能使管理有条不紊、帐物相符。而且通过带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对贴有条形码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数据,大大提高清查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形态方面的管理,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难题,使资产管理人员更轻松、更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

二、系统特点

1.资产管理更规范

条形码技术不仅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和简单,避免了手工操作和记录带来的数据错误,使每一件设备有了唯一的标识,解决了设备实物与帐面会出现不符的状况。我们使用专门的条码打印机打印条码,它的特点是可以打印 PET、PVC等薄膜类特殊介质,因此可以选用防水、防油污、防撕裂的PET标签纸,保证固定资产标签长期保存和清晰。将带有条码信息的标签粘贴在固定资产上,可以用于各种资产管理操作,使资产管理起来更规范。

2.提高清查、盘点设备效率

引入条码的同时配合PDA设备还有效解决了固定资产数据分散采集清查的瓶颈难题。粘贴有条码信息标签的固定资产分布在全台各个部门和场所,进行固定资产的跟踪和盘点必须到每个现场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校对。因为设备数量多,其中有的设备出厂无号,有的设备号因时间长而看不清,给设备清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带有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在清查或盘点设备前可以从数据服务器上下载最新的固定资产数据,在任何场所用手持数据终端扫过该条码标识后,即对该条码进行解读,在显示屏上显示出该设备的详细资料,准确地完成对该实物的盘点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难以避免的错盘、漏盘、重盘现象,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3.管理分级、权限控制

在这个系统中对每个使用者都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也可以给不同的使用者设置一个或多个可使用的模块,不同岗位只能使用与自己岗位有关的模块,这样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混乱。

三、总体设计

系统适用于多品种不同管理需求的管理模式,即可实现为电视台固定资产设备(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低值易耗品(如办公耗材、工具、化妆品等)等有不同特性的固定资产提供不同的管理模式;

1.集固定资产入库、出库、返库、流转、调拨、借用、转让、盘点、设备维护、报废等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

2.提供出入库单、验收调拨单、申请单、资产管理卡片及各种查询统计报表;

3.满足各分库局部的设备实物管理要求,又能满足上级对下级的汇总统计;

4.符合行业规范化、标准化;易于使用、维护、便于扩展;

5.系统多级权限配置,管理责任明确;报表定制合理完善,输出灵活。

四、总体解决方案

系统运行结构图:

五、系统功能描述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由合同备案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管理及系统维护、统计查询子系统、手持终端软件等子系统组成。

1.合同备案管理子系统

合同备案管理子系统完成购置合同原件扫描存储、合同信息登记、合同信息动态跟踪管理、合同检索、合同设备验收及合同执行跟踪等管理工作。

2.低值易耗品管理子系统

低值易耗品管理子系统实现电视台工具、办公耗材、化妆品等实物的数据管理,通过对低值易耗品的全过程管理,了解低值易耗品的消耗情况及消耗规律,为实现低值易耗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3.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电视台固定资产实物入库到报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4.统计查询子系统

对于每一件固定资产都可以查询出该资产从购入、投入使用、使用部门、折旧情况、以至退出使用的全部信息都可以有详尽地记录查询、汇总、打印。

保证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面的信息资料,同时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劳动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自动报表编制打印迅速准确,可以节约大量手工编制报表的时间。

5.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代码定义、初始数据设置等前期配置工作。系统管理子系统配置必须在详尽分析系统需求及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系统配置为后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6.手持终端软件

手持终端软件功能含有资产报废、资产调拨以及资产盘点三大功能。

手持终端操作流程如下:

(1)下载资产信息数据;

(2)手持终端进行实地具体操作,如报废、调拨、盘点;

(3)将手续终端上的操作数据上传到数据服务器中

六、系统功能说明

系统提供了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支持设备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管理环节。软件同时提供了设备申购,设备的借出与归还管理,设备转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报废及出售管理功能。并提供了合同管理、询价管理及经费使用管理。软件提供了模糊查询功能,多种查询条件可以任意选择,并在查询的基础上提供了汇总统计功能。软件支持将软件中任何数据转换EXCEL数据格式。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5

(一)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分类

当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房屋及建筑物类。包括发行库、营业办公用房、附属用房、职工宿舍等。

2、电子设备类。包括电子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监控报警及配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通讯设备等。

3、运输工具类。包括公务用车及护卫车、运钞车及其他运输工具等。

4、机械器具类。包括机械动力设备、电器设备、发行机具设备、医疗设备以及炊事设备等。

5、其他财产类。

(二)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特点

从上例条目中可以看出,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具有资产价值高、种类多、使用周期长、使用部门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从财务会计角度,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上体现为分类折旧年限,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同。一般来讲,营业办公用房折旧年限为50年,电子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折旧年限为5年,运钞车折旧年限为10年。房屋及建筑物类具有资产价值高,价值稳定,使用周期长的特点,而电子设备类以及机械器具类相对来说价值小、使用寿命短并且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价值磨损较快。运输工具类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及维护费用高,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其价值加速贬值。

二、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所有权归总行,分支行无偿占有和使用,并负责对其日常管理。由于一些分支机构监督机制不完善,领导重视不够,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严重,设备闲置,使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银行事业的发展。

(一)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制度建设不完善

1、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的机构,多头管理。按照规定,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分别由会计财务部门、财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个部门进行管理。会计财务部门为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制度,编制购建计划,以及固定资产的核算、调拨手续、审批等工作。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审查、汇总需求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购建、更新维修计划以及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保管、维修、清查、报废等实物管理工作。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财产的登记、保管和日常维护工作。尽管分了三个不同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分工,但是由于存在三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的不衔接,可能带来某些管理上的空白。

2、固定资产调入、报废程序混乱,手续不清。一是固定资产调入五花八门,管理脱节。既有人民银行系统上级处室甚至总行的配置,又有当地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无偿调入。由于这些设备的购置发票已在原购置单位报销,而相关的财产调拨清单及有关文件并未随之而来,再加上财产使用部门认为该财产是别人配置的,与本行财产管理部门无关,这样就造成财产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入账,形成“账实不符”。二是固定资产报废不严。有的电子设备早已超过使用年限、更新换代被淘汰不能使用,但是没有及时地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一些部门存在闲置设备而未及时进行调剂,或是需要维修但是一直没找维修人员进行修理直到报废;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报损、报废不及时,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情况。

(二)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

基层人民银行各科室之间缺乏整合机制,从局部小团体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不考虑资产的实用性,造成资产闲置。闲置的资产未及时进行调配,无法及时反映资产的情况,坏了的资产也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导致浪费,使用效率低。

(三)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恰当

1、收付实现制存在弊端。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主要的会计核算原则,按其财务制度规定,将购建的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户中反映,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为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按规定比例分类计算折旧。对报废的固定资产,直接减少“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基金”及减少相应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这种核算方法虽然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但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仍没有变动。

2、平均年限折旧法存在弊端。固定资产的折旧一律采用平均年限法。很明显,像电子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类产品不适合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由于折旧方法是一种会计估计,这种估计的不合理造成固定资产折旧提取金额不正确,导致固定资产的现值与账面价值相偏离,固定资产价值虚增。

(四)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

1、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脱节。由于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购入主要是通过预算拨款购置固定资产,资产的所有权归总行,对其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及购买质量和安全状况重视程度不够,使用的人认为资产是公家的,怎么使用都没关系,坏了也不用负责,最终的结果是设备被损坏或丢失了也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责任不明确,相关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

2、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部门、财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工作职责相分离。会计财务科对设备技术不够熟悉,只能对其价值管理负责,不可能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部职责,而财产管理部门可能只对设备维护比较重视,也无法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部职能,导致会计财务科所统计的固定资产数据与实际状况不一致,造成“账实不符”。也正是由于这种责任的不明确,致使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自然在意识上也忽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3、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而使用者被动参与检查,对其维护也停留在表面,应付式的。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必需制度先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主要由会计财务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个部门组成,由这三个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分工管理。但是仅仅是分工还远远不够,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明确下来,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还可以明确管理责任,防止互相扯皮。具体包括:

1、采购制度。购置前要对资产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论证,杜绝盲目采购,从源头上减少闲置浪费。

2、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目前人行部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工作由财产管理部门负责。而大部分固定资产是通过承包给资产维护承包商进行管理,如办公楼交给物业公司管理,一些电子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交给设备供应商进行维修。良好的日常维护不仅能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还能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各项专业设备应当实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将使用人员、维护人员,日常工作职责及流程用制度规定下来,明确责任。对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坏要追查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必要时要进行一定的经济惩罚。

3、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制度。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以科室为单位,将每个科室里闲置的资产及时登记并上报,统一调配。这样能防止浪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在调拨时要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防止固定资产调拨后久不入账,造成账实不符。

4、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做出处理。

5、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的报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最易被忽视,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违规操作及资产的流失。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首先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报财务部门、财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批准方可核销。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转让工作必须做到手续齐全,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共同参加,严禁一个科室、一个部门或个人私自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或转让的全过程。报废的设备要认真回收其残值,报废的清理费用或收入要及时入账。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调控、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1、要改变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积压浪费等现象。根据开展工作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固定资产,充分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要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科室、个人。

2、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剂,对超过使用寿命的固定资产也要实行能用则用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这就要求及时掌握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妥善保管闲置的固定资产,摸清各部门闲置的固定资产以及各部门需要的固定资产,统一调剂,防止浪费,对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要实行再利用。

3、要加强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对于发生损失和丢失现象的责任者,既要批评教育,又要视其情节轻重进行适当赔偿和惩罚。加大监督力度,防止人为破坏和损害,使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问题,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三)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1、引进权责发生制核算方法,重新构建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2、改进折旧方法。目前人行采用的直线折旧法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首先应该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区别不同的资产使用不同的折旧率,对于使用价值受技术影响较大、更新换代较快,价值损耗较快的固定资产使用不同的折旧方法,确定一个合理的使用年限,提高折旧率,及时准确地提取折旧。

(四)加强宣传与培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战略地位,领导重视,引导全体行员从思想上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及职工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各科室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按章办事。对责任心不强,工作频繁出现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对设备管理工作做得较好,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适当奖励,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维护意识。

2、可考虑将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纳入科室费用支出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6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从高效便捷管理和满足审计部门审计要求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完善的管理程序、有效的方法、抓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采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政;审计;信息化

如何把固定资产管理好,往往是办公室、后勤或者财务人员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单位的主要业务,但却是支持、服务主要业务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作为财政预算的执行单位,其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监管和审计部门审计。特别是近年来,审计部门对固定资产审计的标准越来越严格,除了以往强调的制度完善、手续齐全、总额相符、账(财政账)账(固定资产管理台账)相符之外,越来越普遍地采取盘点清查的方法,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做到账(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实(实物)相符和流程控制。所以,如何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更好地为单位主要业务工作服务,同时满足日趋严格的审计要求,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一般情况下,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有原则上的要求,但对于各个单位自身来说,出台一部量身定制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既是规范管理的先决条件,更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符合国家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坚持合法合规原则外,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高效服务原则。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主要业务,做好物力方面的安排和支持,如果制度设计中管理程序过于繁琐复杂,盘点清查性的工作安排过于频繁,会给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和组织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一般来说,根据固定资产价值、种类、实际使用等情况,制定繁简有别的管理程序较为可行。

(二)固定资产使用人是第一责任人原则。该原则强调固定资产使用人需承担合理申请领用、高效利用、爱惜使用固定资产的主要责任,同时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明确和强调使用人责任的目的既在于督促其积极参与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在于一旦出了问题,好有明确的流程或条款可以作为追责或处罚的依据。

(三)部门管理原则。通常情况下,办公室或者后勤部门设置1 ~ 2 名专职或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但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细致而琐碎,工作量并不小,做好管理和服务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单位处室或者科室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以盘点清查工作为例,可以把单位年度的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工作分散到各部门,要求各部门在规定时间之前,按照既定方法和程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择期开展固定资产部门内部清查盘点,清查盘点形成的表格和报告,也由部门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在整个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受邀进行全程监督和汇总。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统一清点盘查带来的时间冲突。

(四)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的组织功能原则。应明确单位固定资产主管部门或者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为组织管理,即:定制度、定目标、定方法、定流程、定考核奖惩。主管部门做好组织工作,其他部门做好执行落实,分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更加高效、更显人性化、更突出服务功能。

(五)过程控制原则。强调对固定资产分配、调剂、维修等过程方面的控制,其目的在于便于监督掌握每件固定资产的实际所处状态,便于明确责任,便于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向预算、采购、报废等环节反馈意见,提供指导依据。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设计

从财政和审计要求的角度上考虑,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验收、使用、调配、维修保养、清查盘点、处置等工作,其中处置工作还包括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捐赠、报废以及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等。其中,前期阶段中预算、采购、验收等环节需要会同财务和业务部门开展,处置阶段中各环节也会有财务以及其他单位参与,使用、调配、维修保养、清查盘点等环节包含大量细致繁琐的管理工作,可以使用建立管理台账、张贴标签、以房间为单位张贴固定资产一览表、建立流转卡片、使用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务求便捷高效、合理精确、清晰明白、记录完善。

三、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工作重点

首先要说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配合完成审计部门周期性开展的固定资产专项审计工作。所以,审计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往往也是平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长期以来,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制度落实情况,固定资产在预算、采购、验收、处置等各个环节上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合规,财政账目、固定资产台账、实物是否相符,固定资产使用、调配以及维护是否合规、合理。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预算、采购、验收工作侧重点是组织程序合规合理、手续档案清楚完整;使用、调配、维修保养、处置等环节的侧重点应是在便捷高效的基础上落实管理制度、监管到位以及完善的过程控制记录,务必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固定资产处置阶段中,报废后的处理工作,往往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有些单位习惯于将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存放于仓库,虽然在程序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却非长远之计。如果要处理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就要注意处理的方法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变卖”,而是“回收”。“回收”工作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找有资质的正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以保障残值评估的合理、合法性和处理手续的齐备,以备将来检查,同时确保电子设备的处理符合相关保密规定。二是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家电电子、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等多种类型的报废固定资产搭配处理。原因在于回收企业在回收拆解电子设备的业务中,除可利用再生资源获得经济利益外,还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国家补贴,而回收办公家具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搭配处理可以提高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有利于节能环保。三是已报废固定资产处理残值,要上缴财政。

另外要提出的是,近年来,财政部门越来越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开始逐渐试点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特别对于从事监测、监控、科研等技术业务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来说,大量的专业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部门的各类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也就是说,这些专业仪器设备的预算采购合理性,使用合理性以及运行、使用的频率、效率等问题将会成为财政部门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量化评分项,而量化评分的结果,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今后的预算和采购。不得不说,该项工作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管理概念,和固定资产审计的侧重点也存在不同,甚至有些偏向质量体系控制的业务范畴,但是,它毕竟关注的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固定资产,而且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远高于普通办公家具、家电和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该项工作会给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值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一步研究探讨。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固定资产

目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几乎覆盖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也很常见。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侧重点也不同,如财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比较偏向财务账目管理、手续管理等,侧重程序的合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则比较偏向于固定资产台账管理、每一件固定资产的状态信息、变化信息和流转功能管理等,突出管理的便捷、高效、精确。这里只讨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一)系统结构模式。软件系统的结构模式大体上分为CS(Client/Server,客户机/ 服务器)和BS(Browser/Server,浏览器/ 服务器)两种。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管,其他部门和使用人参与管理的工作,所以,BS 结构模式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更容易实现实际需求,通俗点说,就是把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各个用户通过登录计算机上的浏览器完成相关操作,根据登录权限不同,实时共享系统功能和固定资产信息数据。

(二)用户权限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按照功能流程需求,设置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后,根据用户名被赋予的相应权限,进行相应操作,使用系统的不同功能。系统应至少包含系统管理员、固定资产管理员、审批和普通用户四类权限,如果对系统的操作记录或日志功能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的话,系统管理员和固定资产管理员两种权限可以合并。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应围绕着固定资产台账的内容进行设计,即核心数据表中的字段应包含检索ID 以及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资产编号、所属单位、种类、名称、型号、单价、购置时间、凭证号等。其它管理功能性数据表应能够通过检索ID 与核心数据表产生关联。其它管理功能性数据表除系统管理类数据表外,至少应包括固定资产状态信息数据表(含检索关联功能字段以及固定资产所属部门、存放地点、使用人、使用状态等字段)、流程控制类数据表、审批程序类数据表等。

(四)系统功能设计。除了基本的信息安全、登陆、帮助、文件上传下载、参数(单位、部门、地点、人员等)设置等模块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台账管理模块,实现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提供生成各类表格和打印功能;固定资产编辑模块,提供固定资产基础信息和状态信息的录入、储存、修改、删除等功能;综合查询模块,能够按照不同条件,模糊或者精确查找某一件或批量固定资产信息,并提供表格显示、打印等功能;流程控制模块,能够查询、显示固定资产状态信息的历史变化,提供统计汇总、分析和流转卡片打印等功能;审批程序模块,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采购、领用、变更、维修等审批程序,提供程序控制、意见录入、电子签章(批)、发送或自动流转等功能;清查盘点模块,提供自动制作并打印固定资产标签、房间固定资产一览表、盘点清查用表的功能。

根据以上内容设计开发的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需求,相信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程度。当然,各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还可以细化或增加相应的功能,比如说在盘点清查模块中增加带二维码或三维码的固定资产标签打印和扫码功能,利用与系统数据库兼容的标签扫码枪可以大大提高盘点清查的效率。甚至可以开发能在手机上运行的移动终端版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审批请求,有效缩短审批时间。

总的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既要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和物力支持,又要追求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以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完全从理论上来讲,似乎的确存在矛盾,但这就需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设计好制度、把握住原则、找准方法、抓住重点,用心去平衡关系、化解矛盾,那么,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其实并不难。

参考文献:

[1] 张光月. 山东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释义[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管理人员匮乏,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体制不完善等现象,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不能很好的落实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因此,本文就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力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实现最大化利益提供参考意见。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所涉及的投资规模较大,涉及的资金较多,涉及的经济利益范围也较为广泛,所以就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在一些企业实际工作中,这种内部控制观念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有些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观念薄弱,只将目光放在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上,忽视了企业内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一定利益损失。

(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对投资管理控制的认识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控制不重视,忽视固定资产控制的价值,进而加剧了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总而言之,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知识掌握不牢,意识观念差等等。这些影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存在很多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和监督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的状况,迎接审计时有些内容不真实,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经济水平,有时片面追求企业的单方业绩,从而忽略了企业在其他领域的长远利益,就像面子工程一样,耐看不中用。此外,有些企业自身不能正确理解审计制度,有些认为审计工作只要把财务的账务,账本,现金账、财会报表、以及税务等工作做好就行完全通过审计,其实整个公司的全体员工的数量与质量与一个企业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审计监督工作做的不到位,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二、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质量的控制方式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控制。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标前,要对市场环境、本企业实际概况、招标的具体书面文件以及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在充分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确定应用与本企业,符合本企业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的成本预估算。在投标前还要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实施标准进行详细研究,对要施工的所在地的工人、材料和场地状况以及可能会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估算工作,确保一切开销费用都能在成本估算范围内,还要在成本估算的基础上制定目标成本和利润成本,对利润成本进行科学估算,避免投标报价盲目性,给工程带来索赔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合同签订审批控制。在施工前期,施工方要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要与项目部和施工人员、原材料采购商、施工设备供应方所签订劳务合同、材料质量保证合同、设备安全可靠合同等。由于合同是赋予法律意义的,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要有效保管各项合同,减少因合同纠纷产生的索赔问题。要将一切可能影响工程效益的风险因素考虑在索赔控制范围内,加强合同的管理意识,对合同的风险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科学的评估是否会给工程带来经济损害,并对有可能对工程经济效益构成威胁的风险因素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加强合同的有效管理。确定合同的要履行的权力和义务,按合同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明确各方的职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从投资风险管理角度探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质量的控制方式

(一)加强设计管理,保证设计质量。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尽可量的收集最全的工程资料,详细掌握工程建筑相关信息。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漏计、重计等失误,给工程成本带来损害,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准备工作期间,首先要明确变更量的可能范围,接下来组织工作人员熟悉工程项目的各施工环节和具体各方面的文件内容,将协调后的工作内容和确定的条例下发给其他相关部门,确保整个工程项目使用一套操作标准。其次要做的就是全面掌握工程有关的各种信息数据和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的施工规模、建筑性质以及施工流程。加强施工人员对可能的突然变更的风险意识。

(二)把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质量关卡,发挥监控作用。有效地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进行质量把关。生产流通部门要定期的调度和监测生产程序,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跟踪、检测;销售部门也要按时向生产单位提供用户信息需求,协调生产部门修改工艺和设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研发部门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合理地降低成本;绩效考核部门要加大成本控制的长效考核力度,确立有效的考核标准,合理的改善考评体系,制定考核和评价办法。企业也要将近期的成本控制信息公布给人员,共同分析、改进。

(三)加强投资管理事后效益监督。制定健全固定资产的日常处理和监测控制体制,第一,制定严格的材料领用制度,加强库房管理。定期对库房的材料进行盘点,确保盘点准确,严格按照需要对材料进行逐人发放,确保不重、不漏,谨慎仔细,确保无多领用现象出现。第二,借鉴市场成功运作模式,将成功经验注入企业内部,利用确定人头成本中心来控制和检测责任成本。第三,健全产品的质检管理制度。产品的质量是关乎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脉。质检部门不仅要按照质量标准严格把关、控制和监督,又要验收,记录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可能信息,对此进行分析概括。第五,为了使设备使用寿命更长,得到更好的利用,对生产设备进行划分责任制,将设备安全责任分与每个工作人员,确保设备安全、好用。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8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大数据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和发挥国家行政职能的公益性单位,其固定资产是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属于国家财产,因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国家财产安全、避免国家财产流失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随着各类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沿用陈旧保守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管理目标。在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大数据是网络时代下多种网络数据的集合,能在海量数据信息中发现数据的相互关联性,利用常规软件进行捕捉、集中整理,形成正确的判断结果。

1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应用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介入,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便捷。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配置、折旧、报废等流程,均需按照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执行,这样才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现阶段,如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不到及时更新,就难以与时俱进,会对固定资产管理造成极大困扰。在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已经发生改变,需重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保驾护航[1]。1.2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流程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单位负责人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存在不重视甚至不管理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都是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固定资产无人看管、任意处置、随意购置的现象非常常见。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处置、报废等环节没有执行相关程序,损耗严重,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在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网络传送,经过整合后,能够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界面上全部显示出来。如果有不按流程操作的环节,将难以通过财政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核,需执行正规的操作流程,使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变得规范、完整。1.3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核算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放置地点零散、留存时间长等特点。大批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个部门,使用人员不负责保管,专职管理人员不能兼顾每一台设备的运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审批权限不分离,固定资产的保管和账务记录不分离,使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记账金额与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不符。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仅根据单位领导意愿在年底编制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没有结合财政制度和实际需要上报来年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金额,出现了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造成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固定资产在最初开始使用时期的磨损和最后使用时期的磨损程度不同。若每年按相同的折旧金额计提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剩余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2]。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计算机软件能够全程监测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存放地点等数据信息,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供更直观的依据,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管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问题。每年的损耗折旧程度不尽相同,需按照每年真实的折旧额计提折旧,从而有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1.4固定资产的监督审查与管理问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没有实行零基预算,为了完成上年度的购置计划,用固定资产剩余金额集中购置,这样容易造成超标以及重复购置,浪费资源。第二,在固定资产购置时贪图便利,没有选择价格合适的商品。大宗商品交易应该由单位领导签字并报上级机关审批,但部分单位领导往往自行作出决策,或者财务人员为了工作便利而没有上报处置。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仅关注总账与明细账金额是否相符,没有去现场勘查,不了解是否足额计提折旧,是否达到报废年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跟踪记录、固定资产存放、损毁等实际情况。做不到每月、每季度、每年盘点核查和日常监管及定期盘点[3]。

2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指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入库、领用、转移、折旧、清理、报废等过程中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制度能正确执行政府的规定,把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高效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每个环节能安全顺畅运行。第一,利用大数据对固定资产的各项资料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类别、存放地点等信息通过软件集中归集,进而清晰显示在系统中。第二,加强对固定资产内容的管理,管理权限、设备购置、人员配备、资料存储等按模块进行区分。第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通过资产综合报表、资产折旧明细表、资产报废毁损报表、资产减少报表、资产明细查询报表、资产功能分类表等系统查询模块,对数据进行整合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人员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正确无误地完成数据统计,使大数据功能及技术得到有效应用。2.2改进固定资产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大、金额多、种类杂,需要完整明确的管理操作流程,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成本,合理降低固定资产损耗,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度。第一,购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录入信息库,每个固定资产对应一张卡片,卡片上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型号、购买年限、金额、用途、存放地点、使用人等,对相应的固定资产形成影像资料,登记录入数据库,减少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第二,通过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周转明细账、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明细账,在计算机软件上形成基础数据。第三,在软件上升级管理职能,在月末、季末、年底自动生成数据报表,记录出库和入库信息,使管理人员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折旧和提前报废的原因,降低管理成本,及时处置管理损耗,为规避管理风险提供便利,使管理结果更加直观。2.3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折旧、转移、报废等过程的操作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将固定资产每个流程的运行数据都记录到数据库中,管理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监测到所有数据的变动情况,保证数据完整无缺,继而提升固定资产的整体效益。第二,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避免部分领导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严格按照财会制度执行政府采购任务,掌控每个环节,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利用大数据技术,把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实现全员管理、齐心协力、人人有责。第四,利用大数据技术,参照使用年限、磨损程度及时调整折旧率,确保每年的折旧额与具体的折旧值相符,折旧金额正确。第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监管,集中调配,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率,严格监管员工调离时疏于盘点、清查、交接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现象,降低整体风险。2.4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大数据网络平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第一,基建、财务、监督、审计部门各有一套监管系统,并设有系统权限,设立相关管理员的密码,整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个人的执行权限不同,操作流程也不相同,不利于数据共享。所以各部门应该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每一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二,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转移、报废等相关工作需取得相关凭证,手续齐全,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把控各个环节,避免出现疏漏。第三,培养利用大数据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人才,建立大数据管理理念,熟练掌握系统操作界面和录入、核对、审核、报批等实际工作,关键岗位职责不同,责任人不同。第四,实行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信息流通,及时传递。在数据化建立过程中保护数据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妥善保管密码,避免非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入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固定资产管理的各责任人和各环节的经手人要签字确认,环环紧扣,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不得随意更改。

3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调整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建立固定资产监督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家财产安全,让固定资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小清.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20(23):169-170.

[2]程志强,徐洁琳.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75-276.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 固定资产 对策研究

伊河局是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事业单位,已建成水电站3座,在建水电站2座和拟建水电站5座,在建转固定资产总额近100亿元。利用现有资源创收,是伊河局的重要经济来源,如何管好用好工程建设成果,提高水利工程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一直是伊河局管理者不断探索的方向,也是值得水利工作者的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范围及分类方法

结合固定资产的基本定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建筑物、房屋、机械、机器和交通运输工具等,以及相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同时也包括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设备或用品等、其范围涵盖水利建筑物、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及办公设备等。

根据伊河局管理经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分类方法,大致可分为工程类和办公设备类两大类,具体可分类如下:水工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泄洪设施,输水管网等);金属结构类(包括压力钢管,水工闸门及其启闭设备等);机电设备类(包括水轮机组,电力排灌设备,机灌设备等);输配电设备类(包括可分为杆塔,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及电缆线路等);房屋建筑类;办公管理类。

二、水利工程建管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已逐步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建”与“管”的双重职能,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增加,难以理清“在建”与“完建”的资产划分,造成物帐管理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财务账面仅有新增工程和购置设备时的支出,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帐。

第三,未竣工验收合同工程固定资产管理资料缺失。大型工程建设合同执行过程所受制约因素较多,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因合同纠纷等因素造成的无法竣工验收的合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建设单位向运行管理单位移交资产的重要环节,因缺少此环节往往会导致固定资产资料缺失。

第四,对无偿转入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没有支付费用的设备、设施缺少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监督,易造成帐外资产的存在。

第五,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重建设、轻运行”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多数的建设管理单位的精力用在了工程建设,缺少对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或不注重制度的执行,人为因素很大,导致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

第六,固定资产流失和过早报废现象严重,因固定资产管理程序不严格,加上管理人员节约意识不强,使部分设备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被当作废品提前进行处理,致使的资产流失现象加剧。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第一,全面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通过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单位职工作全面了解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是使固定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关键。

第二,划清“在建”和“完建”资产管理界线,结合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和制定科学、合理和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议实行“建”与“管”两套账的管理方法,并建立两套账本的有效关联机制。

第三,做好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建工程其实是一种“准固定资产”,工程竣工验收后,承建单位应将工程移交业主单位,并纳入业主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及时、数量准确,同时对资产成本准确计量。

第四,规范固定资产采购工作流程,以财务报销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监督和约束,形成购置、验收、入账、使用、维修、报废工作流程,加强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监管力度。

第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摸清家底,以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分布情况,清查过程要以现在账本数据为依据,见物就点,并逐一核对进行登记。

第六,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机制。根据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单位特性一,考核应分为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合同审计工作,拟定在建工程拟转固定资产清单,并以此为依据对施工管理部门进行考核,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内固定资产向运行管理期有效过度;二是加强对运行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不定期盘点,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流失问责制度。

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篇10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不合规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各级机构职能与归属不同,导致其购置固定资产来源存在多样性,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购置审批不严,超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购置资产的现象。同时,财险保险公司对盗抢追回车辆管理不规范,不纳入预算管理且部分未严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易滋生商业贿赂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财产保险公司缺乏合理同一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未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公司经营发展的合理配置资产标准;有的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是执行不严,结果造成总分公司之间、各部门之间资产配置不公。随意乃至盲目购置固定资产易造成资产的重复配置、不合理配置,部分机构资产配置严重不足,而部分机构资产长期闲置。

(三)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规范

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申请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未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反映,在费用中列支;二是没有根据相关规定将固定资产扩建增加部分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中;没有竣工决算但是已经投入使用的规定资产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四是接受捐赠等固定资产没有根据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这些资产长期游离账外;五是固定资产对外出资等获得的收益没有纳入公司预算中,没有根据政府非税收管理规定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从管理制度方面看,一是现行预算制度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环节;二是当前现有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只是对购置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但没有具体到购置原因、购置资产数量等;三是现行的财产保险公司会计核算制度规定无法通过数据体现固定资产完好程度,无法反应资产真实价值。

从职责权限方面看,财产保险公司本身权限过于集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得到重视,主管部门对各级机构固定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管理机制尚待健全

一是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公司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管理使用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部门资产管理使用人员之间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缺乏协调机制;二是约束机制不健全,未按内控制度设立不相容岗位,购置到处置全过程很容易出现违规现象;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全面、不具体,流程未走入规范化,导致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账簿记录中的问题,无法通过监督禁止固定资产形成“账外账”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三、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约束机制,设立不相容岗位,实行钱物分离,不相容岗位间相互牵制,固定资产购置到处理的过程不能有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来负责;二是明确岗位职责,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实物;三是严格履行审批制度,资产处置时应遵循公平、公开、共振的原则,健全审批手续,没有经过批准的不能自作主张处理;四是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定期上报固定资产明细表,并及时进行成本核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出租、出借、投资收益等有偿使用收入和残值处置收入进行统一核算;五是健全固定资产保管领用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台账,核对规定资产入库时的完好程度、数量、规格等,领用时应及时登记,及时制作和修改固定资产卡片、标签,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

(二)提高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意识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年度公司预算目录,结合各级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实际情况,做好规定资产年度购置计划,具体制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明确购置程序。编制规定资产预算前,各职能部门应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提出购置需求,具体购置的类型、数量,上级部门根据需求,组织预算编制人员进行论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确定是否购置。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时要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设立公用经费与专项经费,优先选择安排急需、必须的固定资产。在预算管理中将外借、出资等收益全部纳入,避免出现账外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