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20:29:21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消费扶贫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的统一部署,紧盯全区消费扶贫工作任务,以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为重点,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为目的,调动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路难题,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二、活动主题

千企参与,万人同行。

三、活动时间

2020年9月

四、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消费扶贫专馆建设。消费扶贫专馆是指主营扶贫产品的商业业态。

1.消费扶贫地方馆。消费扶贫地方馆是指有关市场经营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建设运营消费扶贫线下实体地方馆和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服务平台上规范建设运营的消费扶贫线上虚拟地方馆。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消费扶贫地方馆建设,展示展销本地扶贫产品。要积极加强与中国社会扶贫网合作,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服务平台上开发建设运营线上虚拟地方馆。9月底前,建设1个以上线上或线下消费扶贫地方馆。年底前投入运营1-2个线下实体地方馆。

2.消费扶贫企业馆。消费扶贫企业馆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出资建设、销售扶贫产品的专门场馆。要大力推进消费扶贫企业馆建设,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9月底前,原则上建设1座以上消费扶贫企业馆。

(二)深入推进消费扶贫专区建设。消费扶贫专区是指企业在经营一般商品的同时,设立的专门或主要销售扶贫产品的独立区域或单元。要加强对已认定的扶贫产品销售专区的监督管理和日常指导,丰富专区扶贫产品种类、数量,提升规范化运营水平。对照市级标准和程序,引导电商企业、商场超市等重点商贸企业,开设消费扶贫扶贫产品销售专区,助力扶贫产品的宣传、展示和销售。12月年底前,投入运营2个以上线上或线下消费扶贫专区。

(三)积极配合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建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是指主营扶贫产品的智能货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落实优质点位、免除租金费用等工作,为本地区专柜铺设运营提供便利和支持。

(四)扎实推进政府采购扶贫产品。充分利用机关工会相关经费,通过以购代销、爱心购买等方式,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同时鼓励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帮销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扶贫产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

(五)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进企业、进商超、进电商等产销对接“八进”行动。要通过实时销售、定点采购、电商销售、“以购代捐”、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销售,千方百计帮助受灾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拓展销售渠道,确保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益。

(六)积极开展电商直播带货系列活动。引导重点涉农电商企业加强与各大媒体、平台合作,通过“政府引导、媒体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开展直播卖货、网红带货等活动,拓展贫困地区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七)协调配合开展“十二个一”活动。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大型商场超市及重点电商企业参与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十二个一”活动,主动推荐辖区内已认定的扶贫产品和供应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助力消费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建立工作专班,配强工作力量,推动经信局消费扶贫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2

直播电商作为电商行业的新业态,发展迅猛,成为了当前电商营销的全新模式。按照《**市商务局关于组织开展2020**农产品购物季活动的通知》精神,为了深入推进**县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加快县域消费扶贫示范县建设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消费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县域直播电商快速发展,通过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加速推进商务新业态发展,助力**县优质农副产品销售,结合我县实际,拟开展2020年**县农产品购物季暨直播带货大赛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介绍

2020年**县农产品购物季暨直播带货大赛活动将以县域农产品上行为主要目的,活跃**县域电商氛围,树立农特产品标杆品牌,拓展新型销售渠道。本次活动将包含技能培训、直播带货、产销对接三大板块内容,通过开展直播带货大赛及系列配套活动,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特产,推动**县农特产品有序销售。

二、活动时间

2020年11月18日-2021年12月31日

三、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工信局

协办单位:湖南**公共服务平台、**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县融媒体中心、**红网

参加单位:湖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省**协会、湖南直播电商联盟等,县内各企业。

(二)部门职责:

1.县商务局:统筹各项活动开展,组织启动仪式,协调农产品企业开设扶贫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销售专区,组织协调农产品产销对接。

2.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全县认定的扶贫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积极参加活动。

3.县扶贫办:组织扶贫企业积极参加活动,组织全县认定的扶贫产品全部上线“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扶贫“832”平台)销售。

4.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统筹活动宣传报道及审核工作;负责协调各级媒体支持,负责协调县电视台、**红网、**经典等县级媒体支持,组织媒体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负责启动仪式会议现场与怀化主会场通过视频线上联动。

5.县工信局: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加活动。

四、主要活动

1.2020年**县农产品购物季暨直播带货大赛启动仪式

时间:11月18日上午9:00

地点:维多利亚大酒店会议厅

执行单位:湖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

活动议程:

(1)湖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致辞

(2)杨**县长致辞

(3)网红主播代表发言

(4)农产品购销签约仪式(湖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怀化第五元素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等与采购商或销售商签订购销合同)

(5)2020年**县直播带货大赛暨农产品电商购物季启动(杨**县长等领导及企业方代表登台,宣布活动启动)

(6)领导巡展(现场农产品展区、网红直播带货专区)

(7)直播带货技能培训

(8)现场网红直播带货

(9)现场互动吃柑橘比赛

参加人员:

杨**、马*、杨**、杨**、张*,县委宣传部、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工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企业代表,直播带货培训学员。

2.电商直播带货PK赛

时间:2020年11月18日-12月30日

地点:启动仪式现场、直播平台、直播基地

执行单位:湖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

活动内容:网红招募令,召集网红参与**扶贫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活动,营造“全网热卖**农产品”的大氛围。

电商直播带货PK赛议程:

(1)2020年11月18日启动仪式,会场直播带货。

(2)2020年11月19日赴**脐橙直播基地带货。

(3)2020年11月20日至11月24日直播间带货。

(4)2020年11月25日颁奖仪式。拟定于11月25日上午9:30分在华晟大酒店举办颁奖仪式。

(5)2020年11月26日到12月30日,组建本地化电商直播团队不定期组织本地网红在农产品基地、直播平台带货PK。

四、经费奖补及保障

根据销售量、销售额、人流量等数据设置最强主播、最受欢迎主播、优秀电商企业、优秀直播机构等奖项,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疫情防控。各单位要落实监督责任,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提示》要求,指导企业统筹做好商业促销与疫情防控工作。参加购物季的各市场主体要落实主体责任,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经营场所消毒、顾客健康码查询等疫情防控规定。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各企业同步组织开展消费节和农产品促销活动,创新展会形式,丰富展会内容。各商家要采取就地促销的方法,结合购物消费节的主题要求和企业实际,推出打折、降价、特卖、满送、抽奖、品牌展示等形式多样、“真金白银”的促销活动,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加大活动宣传。各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消费节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公众了解活动、参与活动,引导公众积极消费。各参与商家、企业按照活动的部署和安排,通过各种形式营造大联展、大联销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单位要认真开展活动总结,对购物季中应用的主播带货、产销对接、平台展销等销售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持久推动**农产品销售。

**县商务局

2020年11月16日

附件:2020年**县直播带货大赛比赛规则、评分标准。

一、比赛规则

1、选手按要求填报信息登记表,含直播平台、账号名称、账号ID、粉丝量级、联系方式、住址等基本信息。

2、选手确定直播带货产品后,在抖音、快手、淘宝直播、拼多多、京东、腾讯直播、芒果扶贫云超市、湖南电商扶贫小店等直播平台,选择一个或多个平台的个人直播间进行销售。

3、选手须使用大赛统一设计的背景板、桌卡及手牌等物料素材。

4、每名选手单词直播时长不得低于2小时,选手直播带货的产品中须至少有1款**本土农产品。

5、参赛选手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6、参赛过程中要求退赛须提前三至五天与大赛组委会进行申请。

7、大赛评选结果公布后,参赛选手如对成绩有疑义,须在1个工作日内向大赛组委会提出,超出该时间范畴不再受理。

8、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二、评分标准

由专家评审团根据直播质量和数据、主播个人表现等进行打分,依据最终总分数以及直播带货数据对主播进行评定,决出各类奖项。

(1)直播带货竞赛最终成绩由直播带货策划得分、直播表现得分和带货数据得分三部分组成,三者分别占总成绩10%、40%和50%,具体评分细则见评分表。

(2)直播比赛结束后,选手要及时将销售数据及能证明其销售数据的店铺后台界面截图并录制视频(5-10秒)提报组委会,作为选手成绩统计与核验的依据。

直播带货策划评分表

序号

评分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

定位

根据定位策略,准确地描述直播定位

10

2

选品

是否有明确的选品流程和标准

20

3

团队管理

合理进行分工,明确各成员角色分配

10

4

互动设计

有合理明确的互动环节设计及互动意图说明

20

5

推广策略

有具体的直播预热推广方案和直播引流方案

20

6

内容完整、表述清楚

各项内容无缺失,能够保持直播带货流程的完整、全面、思路清晰

20

总分

100

主播直播表现评分表

序号

评分项

评分标准

分值

总分

得分

1

主播形象

主播妆容精致、着装举止得体,存在不雅行为、有失礼仪等问题,则该项不得分

妆容:5分

着装:5分

举止:5分

15

2

直播场景

直播场景布置符合直播主题内容,突出直播特色,能够清晰直观展示产品

背景布置:5分

灯光氛围:5分

产品展示:5分

特色鲜明:5分

20

3

直播话术

口齿清晰,表达流畅,直播相关话术熟练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语言表达:10分

促销话术:10分

场景化描述:5分

25

4

互动能力

能够与观众积极互动,活跃直播间气氛

直播间气氛:10分

互动设计:10分

20

5

产品知识

能够对产品进行专业化描述,对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及时回答观众对于产品的问题

专业讲解:10分

现场答疑:10分

20

总分

100

带货能力评分表

序号

评分项

评分标准

分值

总分

得分

1

粉丝量

直播中在线人数(第一名加10分,第二名加8分,第三名5)

基础分:10分

40

2

销售总额

每天订单销售额(第一名加20分,第二名加18分,第三名15)

基础分:20分

40

3

订单量

每天销售的订单数(第一名加20分,第二名加18分,第三名15)

基础分:20分

20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3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暨电商扶贫推进会交流材料

近年来,会昌县坚持“六个发力”,全县电商产业加速发展,成功申报创建全省第七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县建立了1个电商产业园、5个县级运营中心、116个乡村服务站,引导电商企业挖掘农特产品12类,2016年以来新增三品一标等产品资质26个、发展快递物流企业17家,2019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5亿元,脐橙、桔柚、米粉、酱干等农特产品网销交易量连年增幅在30%以上,带动1.2万人从事电商创业和2700户贫困户加入电商产业链。

一、在培育电商人才队伍上发力,狠抓电商培训。分类施策多层次开展电商培训或帮扶,针对贫困户免费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对愿意从事电商就业创业的,推荐到电商企业就业或带薪实习;对已经开始电商创业的,协调网货企业为其提供“一件”;对操作不熟练或无创业成本的,动员其再免费参加创业班或高级班学习。培训有专业知识讲解、有实操、有跟踪服务,目前,全县电商培训突破1万人次(其中贫困对象超过5千人),有效壮大了电商从业队伍,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2017年,我县“双创中心”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荣誉称号。

二、在产品质量及品牌创建上发力,推动产业标准化。围绕会昌特色主导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辅之以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对口支援帮扶等手段,推动标准化、品牌化。会昌县先后荣获“中国桔柚之乡”和“江西省果业生产十强县”等荣誉;全县脐橙、桔柚、贝贝小南瓜种植面积共21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会昌米粉、会昌桔柚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昌酱干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丰米粉”荣获首张米粉类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会昌贝贝小南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圆满完成项目评审。

三、在产品流通上发力,完善电商服务公共配套设施。整合资源建立了快递集散中心,降低了产品物流成本,产品包装纸箱10斤装降低了0.8元/个,快递单价每10斤降低了3元。通过引进京东云分拣中心项目,会昌农特产品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中心城市,既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也建立了通道、稳定了市场。建立仓储、分拣包装农产品电商配送中心,解决了部分农产品仓储、分拣、包装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在产品销售上发力,织密电商扶贫运营网络。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合力优势,初步形成了村级站点代售、龙头企业订单生产、网店(微店)及合作社专销的销售网络。通过政策奖补完善村级电商站点,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寄、代办缴费等便民服务,有效地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收购关系,实现了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方共赢;星罗棋布的网店(微店)及合作社,通过便捷的网络,让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上行销售渠道。

五、在产品推广上发力,多措并举开展营销。充分用好审计署、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日报社对口支援(定点扶贫)我县的优势,争取协调推动社会知名企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有条件的本地电商企业、贫困户、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发展电商爱心购、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讲好了“会昌故事”、推介了会昌产品。利用国家扶贫日、法定节假日、“年中大促”、“双十一”等时间节点,参加多层级推介会、展销会、峰会、创业大赛,产品入驻APP、销售平台等多种方式,统筹合力加快线上营销活动及推广,有效地提高了会昌地标产品的知名度。除了利用传统的营销方式之外,借助网络直播新兴形式推动产品上行,在疫情防控初期阶段,网上直播销售单量突破50万单。

六、在创业增收上发力,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充分发挥电商助力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的作用,让贫困户实现创业增收。制定了贫困户入驻电商产业园免租金、免水电网络、免住宿、免孵化运营费用等优惠政策,享受培训、孵化、创业就业等配套服务;鼓励支持参与扶贫的电商企业、合作社、网店、服务站点,与贫困户建立一站带多户、一企帮多户的电商扶贫机制;推动电商扶贫与消费扶贫相结合促扶贫,在消费平台上设立电商扶贫专区,加强贫困村农产品产销对接,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销售消费扶贫产品8739万元。2018年,我县被中国电商协会扶贫办公室授予“中国社交电商扶贫示范县”荣誉称号。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4

电商扶贫工作总结

20**年,为推动我县电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按照xx省商务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20**年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湘商电〔20**〕4号)及《关于开展20**年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湘商电〔20**〕11号)文件要求,xx县商粮局对照任务清单,周密安排部署,强化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脱贫对象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全县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全部完成了绩效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电商产业发展概况

xx县地处湘中腹地,隶属娄底市。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辖XXX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合并后有XXX个行政村,XXX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XXX万,并村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村XXX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XXX人。

近年来,我县通过示范创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全县产业发展模式、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转移及电商扶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目前拥有部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获批xx省电子商务企业23家,已建好一个占地XX.X万多平方米,集商品贸易、物流配送、实训模拟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引进农村淘宝、邮政、供销、随手购等电商平台企业40多家,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淘宝·特色xx馆,1个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孵化企业网商XXX个,个人网商3XXX个,共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站点XXX个,带动电子商务及其相关的信息、交易、支付、物流、展览、培训、传播等产业,实际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万余人次,行政村宽带覆盖率XX.X%,使用率达XX%,年网销额突破XXX亿元。同时我县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特色拳头产品小型农机、竹胶板等融入“互联网+”的力度,通过电商跨境贸易做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本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飞速发展。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国新闻网、xx日报、新xx网、红网、娄底日报等主流媒体和xx网、掌上xx、xx信息网等本地新自媒体竟相报导xx县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情况和电商发展模式和做法,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二、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我县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摆在重要位置,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严格按上级部门对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的考核要求,细化电商扶贫工作规划(包括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

逐步提升农村产品商品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供销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抓紧实施各项电商扶贫工作,今年实现“农产品进城”交易额9XXX万元,“工业品下乡”交易额XX.X亿元。帮助贫困村网销农产品XXX万元,帮助贫困户网销农产品XXX万元。

(一)精准对接扶贫对象,加快网销农产品整合与开发

1.以全县XXX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积极组织开展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和扶贫示范网店建设,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新建XXX个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和xx个扶贫示范网店,新建扶贫服务站点及网店功能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为站点提供完善的运营保障,具备农产品收集上行功能,物流快捷方便,“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交易额均较好,呈增长趋势。至11月底,新建服务站点下行年总交易额达300多万元,上行年总交易额达30多万元;扶贫示范网店年交易总额达xx0多万元,进一步活跃贫困地区的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带动本地经济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青树坪镇归古村陈富贵、花门镇石龙村赵向民、井字镇长湾村胡岳杯等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系统培训后成功开办扶贫网店,年纯收入突破8XX元,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2.积极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飞腾公司、湘滇公司等电商平台和企业采集标准化农特产品、非标准化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建立商品信息库,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生产加工标准近XXX个,整合开发适合辣酱、淮山、豆豉、干笋、豆皮、红薯粉、盐辣椒、霉豆腐、荷结皮、土豆片、小鱼仔、木瓜丝等网销农特产品XXX个以上;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生产加工标准10多个;注册“家湘宝”、“灵妹几”、“辣外婆”、“水封坛”等本地农产品商标,SC认证10多个,并均进行了产品包装设计。督促指导灯塔米业、江园辣酱等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与电商企业合作,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和网上销售,培育建立生产基地和小作坊式加工厂10多个,为贫困村提供技术、信息、网上购销等服务,加速实现永丰辣酱、青树淮山、豆豉、蛋白桑、中药材(艾叶)等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

3、积极开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县人民政府与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着手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认证和溯源体系,已给xx湘军永丰辣酱有限公司等1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定制300多万枚个性化防伪标识码,通过农产品溯源系统将农产品从原料采购到农产品的采收、到消费者购买等一系列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记录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云平台数据库,生产企业把二维码标签贴到产品上,实现了企业信息全流程展示,并将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信息与检测报告以二维码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扫码查询。整个系统稳定可靠,设备运行正常,企业反响良好,同时为x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和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拓宽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进城网上交易

1、大力开展网销“一县一品”活动。我县积极通过知名电商平台、各种新闻媒体将地方农特产品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加大农产品入驻阿里、京东等大平台力度,新开农产品线上店铺20多家,开展网销“一县一品”的宣传推广营销活动,塑造网销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我县20多类本地农产品成功入驻阿里巴巴“特色中国·xx馆”,年网销额达200多万元;9月22日,我县江园辣酱食品有限公司“侯府家”牌永丰辣酱成功入驻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淘乡甜”官方旗舰店,使我县这一百年老字号在大型电商平台一炮打响,网上日均销售100多单,双“11”当日销售2000多单。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xx威龙食品公司、xx湘春酱菜园、xx省白马食品公司等3家生产企业提供包括淘宝代运营、微商代运营、阿里巴巴诚信通代运营在内的全网营销推广活动,每天至少有100单以上的本地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电商服务中心和我县贫困村甘棠镇祠堂湾村合作开展电商精准扶贫,使该村的红薯片和中药材花粉蜜在短短几天就网销一空,线上众筹猕猴桃取得成功,8月底就全部预订完毕。与洋潭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合作推广无花果,所产无花果销售XX%,剩下XX%则制成干果销售一空。我县连财种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农商通86077平台积极开展“一县一品+扶贫农小店”上线推广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落地+大众参与”的合作机制,在全县xx个乡镇开展专项培训,确保项目参与人员掌握业务技能,流程,标准,使得项目有效高效落地,选取2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设“扶贫小店”,销售贫困村、贫困户产品,并聚合全县电商力量帮扶推广,销售,真正使得“电商扶贫小店”为贫困村带销路创效益,实现电商精准扶贫助农。

2、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微(电)商扶贫培训和团队建设工作,由县商粮局、人社局和各乡镇、经开新区负责协调指导,通过电商企业带动农民通过利用微信平台等自媒体进行销售,以销带产从而逐步带动县域农产品的规模化和商品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微商销售团队F2C工厂”的模式,通过微信平台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带动家乡农特产经济发展。湘滇电商、飞腾电商等有一定规模的电商企业在全县XXX个乡镇和经开新区进行农特微商培训及团队建设,全年共培训微商人员1200多人(其中参训贫困户200多人),共涉及50多个贫困村,开设个人实名微店或网店1200多个,培育出农特微商村级负责人200多人。如石牛乡树山村罗改乡、沙塘乡沙塘村贺登峰等贫困对象在电商企业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开办个人实名微店,成功蜕变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农产品销售“微商达人”,月均纯收入1XX元以上,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其次是引导电商企业及微商团队通过对接广州、深圳、江苏、北京、长沙等各地xx同乡商会,在老乡们的推动下更好的推广xx县域特色农产品。同时与各大湘菜馆合作,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互惠互利、和谐共生,通过这种产销一体式的产业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直接真实的体验。

三是利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农产品。我县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七品网、邮乐购、供销e家、淘宝·xx特色馆、湘中优选等本地电商企业,入驻xx实体商超和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电商扶贫特产专区”,采取产品预售、认养、众筹、社群等多种模式进行“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收效,在各大“电商扶贫特产专区”农产品销售额共达1200多万元。我们还积极组织电商企业参加食餐会、农博会、网购节等各类农特产品展会,今年元月,县商粮局组织电商协会会员单位50多家企业举办了“首届电商扶贫年货节”;3月,县商粮局组织20多家电商企业参加了锁石镇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暨电商精准扶贫展销会,组织全县电商企业开展电商扶贫“春风行动”农民工招募大会;4月,组织近10家企业参加了“20**义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8月,组织20多家企业参加了的荷叶荷花文化旅游节暨电商扶贫产品展销会;9月14日-17日,组织10多家企业参加在长沙举办的“国际餐饮食品博览会”;9月27日-29日,组织30家企业参加在娄底举行的“第八届湘博会”;11月9日-15日,组织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及电商企业共40多家参加在青树坪镇举办的“xx(湘中)农产品博览会暨电商扶贫论坛”;11月17-24日,组织5家企业参加在长沙举办的20**中国中部(xx)农业博览会,开设“电商扶贫特产专区”,通过各类展会的传播和线上线下结合,共帮助贫困地区销售特色产品1000多万元,并结合“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的电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强化扶贫工作机制,完善电商扶贫落地体系建设

1、按照电商扶贫绩效考核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中已落实电商扶贫资金XXX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XXX万元,统筹融合资金XXX万元),专项用于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我县进一步强化电商扶贫工作机制,安排人员定期督促各电商扶贫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实施到位。

2、大力加强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一年来,我县强化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在为当地农特产品上行功能完善,为贫困户代购生产生活资料,叠加金融和助农取款服务,工业品下乡物流整合,以及完善便民政务、农技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实际运营状况良好,成效十分显著。全县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实现产品下行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一是充分发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专业团队在开展品牌注册、统一包装、网络推广运营等服务等方面的实战经验,提高地方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水平。通过开展代运营和运营自有区域性B2B2C电商平台,开发推广湘中农商和“自邮帮”物流众包平台,支持微商及“实体店+电商”的商家和个人在平台开店,通过一段时间运营逐渐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农特产品进入轻松大流通时代,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农特产品展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推广xx农特产品和助推xx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指导督促村淘、邮政、随手购、惠民供销、厂家网、农村科技合作社、86077等电商平台企业进一步规范全县300多个村级网点形象,统一设计、制作,做到形象规范、美观。增加为贫困户代购生产资料、代办缴费购票等本地生活服务功能,叠加与商业银行合作金融和助农取款服务,收集当地特色农产品信息并通过网上销售,加快工业品下乡物流整合,完善服务网点代买代卖交易台账和特色产品网络销售记录。三是要求各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村级服务站点负责人的培训力度,调高其服务水平与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村级服务网点的物流台账和便民政务,以及民俗产品、农技和就业服务,基本做到每天有登记,月月有小结。组织电商企业挖掘整理农特产品,加强品牌培育、商标注册、产品包装等增值服务的功能。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加强脱贫攻坚正面宣传,充分展示党的十以来扶贫成就经验,讲好扶贫故事,分享扶贫创新成果,为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力量、营造氛围。

二、活动主题

决战决胜·共迈小康

三、基本原则

(一)正面宣传。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责任,牢牢把握主旋律,坚持守正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确保各项活动正确政治方向。

(二)注重实效。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广泛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和传播手段,充分展示脱贫攻坚丰富实践、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共同行动的态势。

(三)广泛参与。创新思路,搭建平台,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攻坚势头和工作劲头,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务实节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做到务实节俭、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四、活动内容

(一)抓好扶贫日宣传发动工作

扶贫日系列活动期间,全镇上下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大对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加大对《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要结合结对帮扶任务,尽早谋划和安排扶贫日事宜,组织开展调研慰问、结对帮扶、支部结对主题党日等活动。各业务科室要结合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优势,开展行业扶贫调研、政策宣讲等活动。

牵头单位:镇脱贫办

责任单位:机关各科室、各村(社区)

时间安排:9月14日—10月17日

(二)开展脱贫攻坚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村孝亲敬老活动,举办一次文艺演出活动,展示全镇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学习贯彻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脱贫攻坚。

牵头单位:镇社事办

责任单位:村

时间安排:8月30日—10月17日

(三)开展消费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

大力推广“以购助扶”“以购代捐”扶贫模式,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开展工会活动,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和服务。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食堂等活动,鼓励引导双方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开展电商扶贫,利用金穗网、供销e家、淘宝联盟等,推进扶贫产品进电子商务平台。加强“扶贫”公益品牌商标注册及推广使用,促进“扶贫”公益品牌产品销售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牵头单位:镇脱贫办

责任单位:机关各科室、驻镇单位、各村(社区)

时间安排:长期开展

(四)开展专项特色扶贫活动

开展就业援助行动、金秋助学延伸行动;实施希望工程助困

入学关爱行动;开展“微爱同行”公益项目;引进和推广农村专业技术;发动台侨力量参与扶贫行动;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百工技师”工程。

牵头单位:镇脱贫办

责任单位:镇党政办、镇经发办、镇社事办、镇乡村振兴中心、镇工会、镇团委、镇妇联

时间安排:8月30日—10月17日

(七)抓好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应用

要充分利用微信、广播等加大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宣传力度,确保中国社会扶贫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注重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干部的示范作用,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头下载APP,带头注册爱心人士、带头参与贫困对接,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要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扶贫平台,引导爱心企业、合作社等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上开设电商产品店铺,推出一批有特色、质量有保证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要及时总结爱心帮扶事迹、电商扶贫成功案例,大力宣传爱心帮扶典型,自主创业脱贫经典案例,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做好扶贫展示工作。

牵头单位:镇脱贫办

责任单位:机关各科室、各村(社区)

时间安排:长期开展

(八)开展社会各界自愿捐赠活动

各科室、各村要加强引导,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自愿捐赠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扶贫捐赠二维码,确保自愿捐赠活动取得实效。

牵头单位:镇脱贫办

责任单位:机关各科室、各村(社区)

时间安排:8月30日—9月18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扶贫日系列活动在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组织实施,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分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机关各科室、各村(社区)要广泛发动,组织干部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6

要害词:西部旅游扶贫乘数效应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9年的2365万,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5%,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现有贫困人口的分散化以及脱贫又返贫现象的存在,使我国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越来越慢,扶贫难度也越来越大。

无论从贫困人口的总数还是从贫困发生率上看西部都是最高的,解决西部贫困问题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式扶贫是我国目前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实施开发式扶贫的要害是找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中、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旅游扶贫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问题,由此形成了旅游扶贫理论。在旅游扶贫理论中旅游乘数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通常被用来说明旅游扶贫的可行性。

旅游乘数效应的概念在西部地区的体现

乘数这个概念是由理查德•卡恩(RichardKahn,1931年)提出来的,后来被凯恩斯采用并进一步完善。所谓乘数,是指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即因变量的变化量与自变量的变化量之比。由于各个经济部门在技术和经营上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的相应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发生的,最终可导致数倍于最初经济量变化的结果,所有变化产生的最终总效应称为乘数效应。

旅游乘数是指旅游消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和诱导性变化与最初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旅游乘数理论是评价旅游对目的地经济发展最具说服力的工具。

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

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是指旅游者在贫困地区或者贫困人口所在地消费,最终可带给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多少收入、多少就业机会。由于旅游活动涉及的部门行业很多,旅游消费在经济内的流转又过于复杂,各项数据难以获得,要精确的计算旅游乘数难度很大。所以本文采用对旅游乘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

旅游乘数的大小主要受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诱导效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效应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效应。

(一)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是指旅游消费对经济系统中直接给旅游者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部门在产出、就业方面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接待旅游者的人数以及旅游收入的多少,而接待旅游者的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又取决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水平。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如何呢?

通过对西部12省区的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者的人数的分析来看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仅从国际旅游方面来看,2009年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3.82%,旅游接待人天数同比增长21.17%,而西部12省区在旅游外汇收入上除了四川和新疆增长速度较慢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省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旅游接待人数上,除了四川、陕西、青海、新疆增长速度较慢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省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西部地区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规模上,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西部地区旅游的规模还很小,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292.96亿美元,西部12省区旅游业外汇收入合计为258358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8.82%。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38411276人天数,西部12省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合计为15091044人天数,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数的10.9%。所以从现阶段来看,整个西部旅游业发展水平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更低,所以西部贫困地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会比较低。

(二)间接效应

间接效应是指直接旅游收入在目的地经济内流转过程中对当地相关企业或部门的收入、就业的影响。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并且是综合性很强的第三产业,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对旅游业贡献最大的产业,其产出的10%以上都提供给旅游业;电力、石化、金融保险业产出的6%左右贡献给旅游业;而邮电通讯、食品制造、房地产、公用事业及服务业等产出的30%左右都贡献给了旅游业。在旅游业依赖这些产业的同时也给这些产业带来了收入以及大量的就业机会。这种间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旅游目的地整个经济供给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是整个经济的漏损程度的大小。漏损程度和间接效应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漏损程度越大间接效应越小,漏损程度越小间接效应越大。

西部贫困地区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相应的整个经济供给水平也很低。从总体水平来看,2009年末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内生产总值7493.2亿,元仅占全国6.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29.4元,而全国为907元。从产业发展来看,在国家扶贫重点县,第一产业是主导产业,但受自然条件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量较低,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591千公顷,产量只有7893.7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22.7%,产量只占全国18.3%。人均粮食产量458.1公斤,全国为658.9公斤,其它农作物的产量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所以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产品少,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很难满足旅游消费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大量输入来解决,从而造成经济的漏损。

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虽然有较快增长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缺乏区位优势,同时劳动力文盲率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仍低于全国县域的平均增长速度。

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发展旅游业的地方大多是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差,所以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当地资金又不足,西部贫困地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扶贫贴息贷款、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中央专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补助、省级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占整个资金来源的78.2%。从2009年的数据看,以上来源的扶贫资金为2166678万元,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县只有3659万元,资金本来有限,而资金的1/3以上投向了第一产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农田建造等)剩下不足2/3投向基础设施建造、社会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业。这对于解决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会有一定的作用,但要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西部贫困地区要发展旅游业首先是解决资金问题,主要的方法就是引进外资,引进外资就意味着经济漏损的增大。在旅游者所需要的产品提供方面,贫困地区又力不从心,由于资金、技术、治理等方面的原因,在产品质量、类型、档次上都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大量的商品输入,这又意味着漏损的增加。在人力资源方面,贫困地区居民受教导水平普遍较低,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批专业的高级治理人才,人才的引进又形成经济的漏损。

从以上分析看,在间接效应阶段,由于西部贫困地区三大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存在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供给限制,这种供给限制使整个经济体系无法提供为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导致乘数效应值下降,影响间接效应的发挥。

(三)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是指所有直接和间接向旅游者提品或服务的企业或部门的职工,把其以工资或其他形式分享到的旅游收入用于当地的生活性或服务性消费支出时,对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产生的影响。很明显,这一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部门或企业的从业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当地,所以需要计算当地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本文通过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各年的收入消费资料,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测算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将其与全国城镇居民、全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比较。

根据消费函数C=abY,C为人均消费性支出,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分别构建出全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以及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及检验结果如下:

从回归检验的结果来看,可决系数(R2)和调动的可决系数()的检验结果来看,检测值均在0.98以上,表明模型拟合的非常好。t统计量的值均大于t分布双侧分位数,表明回归系数通过检验,此外从F统计量的检测值看,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进一步代入相应数据对模型进行模仿检验,三个模型的实际值与模仿值的绝对误差很小,表明模型的模仿精度很好,以上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显著性很好,拟合程度很高,其结果是可信的。由此可以得出全国城镇居民、全国农村居民及西部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757、0.709、0.772。

从本文测算的结果看,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和全国农村居民,也就意味着西部贫困地区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所以在这一环节,旅游的乘数效应会比较大。

结论

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应会提高,由于西部地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导致消费水平较快提高,在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进出口净额不变的前提下,会导致当地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说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比较大。很多地方旅游扶贫的胜利经验说明,旅游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具有巨大乘数效应,发展旅游业对于消除贫困有重要作用。

边际消费倾向对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当地居民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得收入的多少,而当地居民获得收入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旅游收入的高低,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旅游收入有多少留在了当地。旅游收入的高低取决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旅游收入留在当地的比例取决于经济的漏损程度,漏损的多少又取决于经济供给能力的高低,经济供给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要有一定条件,会受到其本身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其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旅游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某些地区会被削弱,这样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的对象区域当然也包括在内。

分析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的意义不仅在于正确认识旅游扶贫的作用,还在于要为贫困地区提高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指明努力的方向。贫困地区旅游乘数效应发挥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是贫困地区的经济漏损比较严峻,经济漏损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比较低导致的,而在短期内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很困难的,但是可以从一些细节入手来相对减少贫困地区的经济漏损:一方面,应尽量利用区内资金。给区域内资金投入一定的优惠,比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利用外资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一些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其利润再投资,从而使其利润用于发展当地的产业。人员聘用方面,尽量使用贫困地区的人员,虽然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但由于旅游业的大部分岗位的就业门槛比较低,比如保洁、基层服务等等。要减少漏损还可以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方式,走纵向一体化的道路,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大产业,从而相对提高旅游经济的自给自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屹山,王广亮.资本的泛化与权力博弈[J].中国工业经济,2009.7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2212784”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以来,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应急广播建设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文化惠民工程全市考核获得第二名、参加首届“新时代、新阜阳”文艺展演活动嗨子戏《竞标》获一等奖、曲艺《文明村**》获三等奖等。抗击疫情、汛情,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优良作风建设年”各项工作落实成效,集中力量推进我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

(一)疫情防控工作常态推进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迅速行动,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感抓好疫情防控,第一时间下发两个《紧急通知》,在全市率先完成关停全县文化旅游行业。暂停营业娱乐场所19家、影院4家,游泳馆4家,网吧68家,景区3家、书店49家。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28个乡镇文化站暂停开放,513个文化广场停止聚集 性群众文化活动。

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审慎、安全、有序推进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和文化“双基”项目复工复业。为严防复工复业后出现聚集性风险,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局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文化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复工复业疫情防控指南的各项规定,做好信息登记。实行限流开放,做到通风、消杀、测体温、戴口罩、领导值班、安康码验证“六到位”。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完善疫情应急措施,提高处置能力。

(二)文化“双基”项目稳步实施

1.文化惠民工程全面落实。28个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及328个农家书屋坚持免费开放。“送戏进万村”演出420余场,体育活动328场。文化馆(站)服务人次达60余万人次,图书馆(站)服务达43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5万余人,广播覆盖率100%。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补贴65.6万元已全部完成。对29个乡镇文化站以及328个行政村下发音响290个,健身路径210套,乒乓球台120个,篮球架50副,图书60000余册,书柜450个,为28个文化站配置84台电脑。

2. 文化双基建设加快推进。2020年,我局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31个。新建8个1000平方米乡镇级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同时,15个100平方米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稳步实施,已经全部落实。建设7个多功能笼式球场也已经完成6个。在城区安装10个智慧图书免费借阅书屋,建成1个360平方米的城市阅读空间,持续推进应急广播项目建设。

3.应急广播建设经验全省推广。2020年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我局为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应急广播项目建设,把应急广播建设作为传播党和国家声音的“政治工程”和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来推进落实,全市应急广播建设现场会在我局召开,建设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今年7月20日上午8时32分,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开此前,蒙洼蓄洪区四个乡镇170个应急广播发挥应急广播滚动播出即将开闸蓄洪的预警信息,19.5万蒙洼群众不漏一人,不伤一人,安全撤离蓄洪区。蓄洪以后,应急广播宣传汛期防护知识,生产自救,补助政策等。

我局委托县安广公司成立3个应急广播抢修队,对全县应急广播进行检修,尤其对蒙洼蓄洪区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四个乡镇的170个应急广播点进行重点排查。抢修队24小时随时待命,保障应急广播时刻在线,确保蓄洪开启前全县应急广播能及时传递灾害预警信息。

目前阜南县已完成1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29个乡镇(经济开发区)广播室和328个村1630个播控点建设任务,二期工程顺利实施,实现了县、乡(镇)、村全覆盖,较好发挥了应急广播在防灾预警、政策宣传、科普培训、新风育人的平台功能。

(三)扎实开展“双包”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发展规划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以多种方式回访贫困户,开展好“三问”活动,完善了逢六走访制度。在苗集镇平安村包保了60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通过走访等形式持续关注贫困户生活情况,对全村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走访摸排,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目标计划,优化调整“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在疫情期间给每户送去了一袋10斤的白集虾田米。另为苗集镇平安村捐赠了1000元和240斤84消毒液用于以疫情防控工作。通过转发宣传《消费扶贫倡议书》,动员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到消费扶贫的行列中来,我局党员干部职工认购了900斤粉丝、180斤粉面和米面粮油等贫困户滞销农产品。

(四)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1.积极推进文旅项目入库。2020年,旅游中心进抓项目产业年机遇,积极对接乡镇谋划项目。共谋划入市重大项目库8个(占全局入市重大项目库72.73%)。田集七彩大地景区、地城枫柏岗景区建设项目、焦陂酒文化产业园(欧阳修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已入统计局项目库。

2.助力旅游脱贫工作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依据我县自身特色,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程,依托乡村风貌品牌优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旅游脱贫的有机结合,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精准对接、强化合力支撑。高度重视旅游脱贫项目工作,捆绑涉农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旅游扶贫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确保旅游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020年,阜南县文旅体局积极推进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扩大旅游实体规模,通过直接就业、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特色种植(养殖)养殖业、股权分红等方式实现463人增产增收。

3.推动旅游实体建设。启动“四级联创”,着力推进A级景区提升和创建。落实《阜南县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支持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争创1个特色旅游名镇,3个以上特色旅游村,5个以上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积极协助农家乐创级挂牌。目前,玩鱼岛垂钓中心成功申报4A级农家乐,苗集镇张府农庄、张寨镇曹家大院成功申报3A级农家乐。

4.开展旅游节庆活动。重视旅游节庆活动影响效应,积极谋划推进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先后举办田集郁金香节、“5.19”旅游日宣传活动、洪河桥白集龙虾节、地城荷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了旅游节庆影响效应,提升了阜南旅游知名度。

(五)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

目前我县有国家、省、市、县重点保护单位26处,其中市重点保护单位6处,省重点保护单位5处,国保单位1处。我局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经常性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020年1月份联合消防、公安对古建进行督查,对消防器材进行了检验并与看管人员签订的责任书,确保了全年无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联合县住建局开展了全县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普查,建立了普查信息档案。“5.18博物馆日”活动中,紧紧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开设图片展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全面启动台家寺遗址保护规划的前期工作,目前该遗址的保护规划招标工作已结束,正在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六)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 “送戏进万村”、“文化三进”、春节、国庆等,举办1115场文体活动。为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对轮滑场、田径场进行整理维修,道路、灯光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新型健身器材,有效解决群众健身难题。先后举办、承办了安徽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阜南县迎国庆职工乒乓球比赛、安徽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编织技艺大赛、阜阳市第三届中老年太极拳比赛暨省市县三级联赛阜南赛区比赛等文体活动。同时,对全县各类体育场地进行普查,入库数据924条,比去年增加了1621个体育场地,共计210.4229万平方米。

(七)持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2020年以来,阜南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稳定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重点,规范全县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文化产业不断繁荣。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发挥职能作用,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游泳馆等场所的经营行为和消防安全生产进行监管。相继开展了消防安全演练及培训、“扫黑除恶” 摸排、“演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安全生产月行动” “两考”期文化市监管、开展“1+10+N”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等。今年以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5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600余家次,立案查处违规经营企业和个人5家。

二、2021年工作计划

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们要建成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会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为我们文化旅游体育工作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顽强拼搏、踏实苦干。

1、构筑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按照“滨淮生态大花园”的战略定位,以“田园”“淮河”“湿地”为特色。打造蒙洼旅游观光带、红色教育旅游线、蒙洼研学旅游线等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支持地城枫柏岗景区建设,助力其创建4A级景区。大力创建阜南·柳沟乡村产业旅游创建示范区,全面提升景区规模质量和接待能力。推动蒙洼旅游观光带项目建设。

2、突出传统文化传承,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聚焦挖掘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丰富王家坝精神内涵。传承好淮河琴书、嗨子戏等本土非遗文化。注重利用农民文化节及中国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文化活动

3、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村镇文化服务中心、健身广场、运动场等。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实施“送戏进万村”,文化“三进”活动,实现全县应急广播全覆盖,培养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坚持文化体育公共场馆免费开放,推进体育强县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继续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全县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清除“黑网吧”,对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经营单位严查重处。

5、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下发文件,批准阜南台家寺遗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突破,为阜南县乃至阜阳市赢得重大荣誉。根据1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阜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安排部署和市、县领导有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行动,做好遗址保护开发规划,开展台家寺遗址保护开发。

6、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足球、武术、排球、举重、轮滑等竞技群体体项目活动开展,加强校园体育,促进“体教结合”,培育体育人才。举办省级体育比赛,推进“足球小镇”建设,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宣传引导,推进全县民众身体素质提升,建设健康阜南。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8

关键词 教育扶贫 教育贫困 问题 发展方向

一、引言

教育贫困指的是在教育中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匮乏总和,属于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三方面的交叉概念。1995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部分地区教育贫困的现状,开展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这无疑是我国开展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教育扶贫不能只局限于资金、物资等环节的供给,提高教育扶贫的效益和质量才是重中之重。

二、当前部分地区教育贫困状况成因

(一)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结构不合理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基础,从1985年开始,我国教育资金政策实施改革,施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由各地区县乡级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且承担结构极不合理。据相关统计显示,政府承担的教育经费之中,70%~80%由乡镇政府承担,9%由县级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比重少之又少。

(二)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与其财政收入相矛盾

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在“以县为主”的模式下展开,因此县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决定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规定,各级政府对教育财政支出应遵循以下原则:省级政府教育支出应占总财政支出的15%,州级政府为20%,县级政府为35%。但据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财政总收入中,中央级占52.36%,省级占11.15%,地市级占17.47%,县乡级占18.99%。作为主要经费承担者的县乡政府,其收入却极其微薄,这一教育经费支出与财政收入的矛盾亟待解决。

(三)我国对基础教育实行市场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实施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并未减轻受教育者的经济负担,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贫困地区民众的负担,加大了其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导致我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丧失,不能达到全民教育的目的。

(四)对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不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相关统计显示,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投资力度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而中国仅为3.4%。2016年,我国在教育经费投入上达到6%的目标,达历史最高,但相较于美国的7%、印度的6.7%仍具有一定距离。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存在教育经费投入较少,且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例如,资金在城乡分配上,往往更倾向于城市,致使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教育层级的分配上,高等教育的投入日渐膨胀,基础教育的投入则日益减少;在不同学校的分配上,对重点或示范性学校的投资远远高于普通院校等情况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匮乏,也是造成教育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育扶贫的有力措施与发展方向

(一)教育与贫困的关系

教育作为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社会活动,其根本价值在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实现个体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它是提高人口素质,促使国家和人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创新意识、知识水平等综合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经济收入水平呈现正比例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收入水平越高。就贫困山区而言,其经济水平得不到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即为教育的落后。教育的缺失导致民众素质较差,生产力水平低下,最终导致贫富差距逐步加大,而贫富差距的加大又进一步加重了教育落后,如此往复,导致恶性循环。

(二)具体措施

1.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当前,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是解决教育贫困的根本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的进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支持策略,实施“两免一补”的义务教育策略,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同时,针对贫困地区的留守人员实施成人教育策略,扫除文盲,加强职业培训。例如,农产品加工及相关技术培训等,使农民有一技之长。除此之外,还应完善干部下乡制度,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推广实施远程教育等。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整体的教育设施、教育水平以及民众的综合素质。

2.拓宽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实现教育扶贫、党组织建设、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组织农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教育学习活动。首先,应做好宣传工作,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社会表彰、政治及文化动员等方式,强调民众掌握实用技术的重要性。其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农民的愿望与实际问题及时上报,并将反馈信息及时传达给农民。再次,基层党组织应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挖掘利用有效资源,组织大学生、技术人员研讨致富路径。最后,加强文化建设,通过电视、广播进农村等措施,丰富农民生活,冲破农民固有观念,引导其积极参与教育扶贫。

3.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高等院校,人才聚集,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大学生资源,开展假期教育扶贫志愿活动,鼓励大学生与农户结对,保持联系,传递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的假期生活,使他们体会到农民的疾苦,了解贫困地区对人才的渴求。

4.发挥各社会团体的作用。当前,贫困地区的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数为妇女、小孩和老人,妇女成为生产生活的顶梁柱。但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其人口素质普遍偏低,自立自强意识较为薄弱,攀比、不满等风气盛行,进而造成道德的沦丧。因此,各社会团体,如妇联组织,应采取相关措施,传播正确的文化思想,弘扬社会道德,引导其道德观即思想认识的正确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5.加快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改革步伐。长久以来,我国农村教育都较为薄弱,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离,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改造农村教育,消除三教统筹落实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做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筹兼顾,突出教育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乡镇教育体系,传播精神文明和道德观念,快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我国教育扶贫计划应全方位、多视角地展开,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拓宽基层党组织和各社会团体的功能,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动员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教育扶贫计划,提高贫困地区民众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多方参与、覆盖面广并且长期有效的教育扶贫模式,全面提升我国的人口素质。

(季云强单位为云南省易门县委党校;尹邵苹单位为云南省易门县铜厂中学)

参考文献

[1] Bjom Gustafsson,魏众.为什么中国农村人口贫富不同[J].世界经济文汇(沪),2012(3):9.

[2]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教育情报中心.国外提高农民素质的经验[J].中国农业教育情报,2008(1):17.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9

一、村基本情况

我村是一个罗、麻二县交界,居住分散,条件落后的边远村和一般贫困村,全村总版图面积为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500 亩,耕地面积805亩,水田面积650亩。共有10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垸落,393户,1488人,现有党员32人,支委3人,党小组2个,公益岗位6名,三留守儿童15人,三留守老人14人,三留守妇女10人。

全村主导产业是花生、板栗、油茶、中药材、光伏,我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光伏、水库和山林出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指标。

二、工作落实情况

1、贫困户基本情况。截止2018年底建档立卡全村共有贫困户112户310人(其中五保22户22人,低保37户89人,一般贫困户53户199人,因病致贫14户,因学致贫11户,因残致贫33户,易地搬迁20户25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脱贫9户30人,2016年脱贫26户98人,2017年脱贫7户29人,2018年脱贫74户,159人.2018年贫困人口存量1户3人。

2、驻村工作队情况。先后有2支工作队驻XXX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22日期间是由镇工商所帮扶,自2018年3月23日后由县扶贫指挥调整为镇食品药品监管所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成员4人,第一书记:郭小村,队长:何卫星、队员:张略、何家武。驻村扶贫工作严格按照职责清单认真履职尽责,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度。

三、政策落实情况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扶持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大力发展中药村、板票、油菜、家畜家禽养殖产业。2016年一2017年来54户获得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37810元,2018年以刘银平等12户种植白前草21余亩。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2016—2018年整合统筹使用扶贫资金,建成XXX村安置点二个,配套完善搬迁和后扶持措施,解决了全村20户25人的住房,生活问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3、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生态补偿实现114户全覆盖,开发森林防火,森态林1920亩补助款23040元,村庄环境卫生维护、产业基地管护等公益性岗位6个帮助刘小仪等6户就地就近就业,人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宣传落实各类教育助学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孩子教育助学覆盖到幼儿园至大学各个阶段。(刘向阳等12户子女享受到雨露计划助学金18000元,刘林志等17户19人享受校车补助20000元,刘启胜等46户48人享受小学、中学、高中生生活补助金31200元)。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以刘袖珍等52户74人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4030元,刘海明等23户23人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到8050元,领取社会保障兜底资金共计92690元/年。

6、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深入人心。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五位一体等健康扶贫政策,全村114户贫困户领取医疗救助证,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为刘水波等142名贫困对象免缴纳医保金25560元/年,为刘海明等97人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支付1940元/年,刘华等21人报销住院医药费共计90000元。

7、金融扶贫。全村共有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贷款资金达6万元。

8、光伏扶贫。2017年3月份建成150千瓦电站一座并接网发电,全村有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光伏扶贫政策。2017年户平均增收近1500元,村集体收入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6万元以上,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指标。

四、主要做法:

1、组织多次入户核查,完善贫困户档案基本信息工作,掌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

2、完善村级档案与户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做到三档合一。

3、多次入户走访,全面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制订脱贫计划。

4、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广泛宣传国家精准扶贫好政策,特别是产业扶贫政策大力宣传。开展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树立先进致富典型三人。大力地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至现在全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33户,外出务工99人。种花生760亩、白钱草23亩、油茶50亩、鸡2500只、猪58头、牛63头、羊100只,还有蔬菜和中药材等种植。预计产业奖补资金6万元,增收8万元。三年共计获产业奖补资金24万元,共计增收35万元。教育医疗得到了全保障。基本消灭了困难户住土坯房。

5、按照要求,完成贫困户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工作。

6、利用半个月时间完成大数据对比工作。

7、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帮助制订脱贫计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因户施策,填好帮扶手册。

8、组织和指导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借助村党员大会和代表会,传达会议精神,宣传精准扶贫政策。

9、完成贫困户和爱心人士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工作。

10、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慢性病政策、低保政策、医疗报销比例提高政策以及享受的公共服务政策,让群众全面了解和知觉国家的各项政策,提高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可度,减少怨言。

11、利用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村公路扩宽,电改完善,饮水工程全履盖,桥梁改造,塘堰整修,通广播电视宽带等。

12、做好易地搬迁入住工作,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五、取得主要成效

(1)坚持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优化群众生活发展环境。光纤、电、网络、广播垸垸响,安全饮水实现了全村覆盖,修复大塘5口,大堰1坐,安装变压器5台,整修小型水库1座,人行桥3座,修通10个小组15个垸落水泥路7.8公里,基本实现水泥路组组通,筹集资金帮助解决了全村10个小组安全饮用水问题,惠及全村群众。建成文化活动休闲广场1处15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亮化、美化、绿化及美丽乡村建设。

(2)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每年对全村品学兼优的中、高考贫困生实行奖励300一500元。自2016年来每季度举行一次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宣讲会。每半年表彰批先进典型代表, 通过用刘善阳发展多种产业自主脱贪奔小康,刘守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身边的榜样引领激励群众,每年终举办一场全村大型文艺宣传活动,组织送戏下乡、送医下乡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村民群众自发成立一支舞蹈宣传队, 三句半,《我爱XXX》,2018年编演三句半《喜看XXX新变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宣讲形式,为脱贫攻坚凝聚了正能量。

(3)坚持以发展产业为主导,夯实脱贫基础。投入50万元建光伏发电,150 千伏基地一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改变了以前空壳村的发展窘境,使村级公共管理服务支出和村干部待遇更有保障。2016 年建成中药材基地80余亩,2017年争取林业精准灭荒建成油茶林90亩,2018 年引导群众发展花生180亩,以黑凹生态林合作社为主新建油茶基地100亩。

总之,通过近四年多的共同努力奋斗,聚焦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已接近胜利,我们深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扶贫工作者的倾心帮助,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XXX村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一定能完成,全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伟大梦想也一定能实现。

XXX村村民委员会

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篇10

如何将大数据的红利释放给广大民众?贵州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运用大数据破题民生“痛点”。

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领跑者,贵州将大数据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的动力引擎,在脱贫攻坚、公用事业、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逐步形成了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

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脱贫攻坚战中任务艰巨。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贵州抢占先机在大数据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既要补好短板,又要做好长板。贵州把大扶贫、大数据作为两大战略行动来抓――大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而大数据是创先进的突围战。

贵州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打造全省“扶贫云”平台,建立用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核的精准扶贫管理工作机制,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

在省扶贫办的一台电脑上,有一张1:5000比例尺的贵州省地图。一张可查到全省乡村乃至个人信息的“扶贫地图”。

“自2015年‘扶贫云’上线以来,已经实现了对全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省扶贫办总农艺师周兴介绍说,通过对民政、教育、卫计、住建、公安等部门的贫困人口数据整合,“扶贫云”已经成为全省扶贫工作统一的7大平台,即数据支撑平台、项目申报平台、资金争取平台、脱贫管理平台、绩效评估平台、任务督查平台、工作考核平台。

在“扶贫云”上,扶贫信息点面结合,从九个市州的贫困人数、贫困发生率、农民收入,到任意一个市、县、乡、村乃至个人的扶贫信息,都能在屏幕上显示。

“精准扶贫就要具体到个人,我们通过‘四看’的方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来评定出一个脱贫指数,为贫困水平打分。”周兴说。

同时,贵州还利用大数据手段大力实施扶贫生态转移工程,从根本上帮扶解决生计问题,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在位于六盘水市的中国网络菜市场总部运营中心,一排排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在数千平方米的大厅里展示着。这些数据是“中国农业云大数据”与“中国网络菜市场”采取“1+1=1”的模式运营结合,以电商为载体、数据为基础,共同构建的全新农业电商产业链。

以大数据引领农村电商产业,并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增强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一模式有助于解决市场需求、食品安全、农民就业、扶贫致富等问题。

正是有了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经验积累,“中国网络菜市场”项目已完成并在贵州多个市州云体验店运营。依靠现有信息技术,还将逐步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留守儿童教育、带动周边百姓就业等社会问题。

提供个性化民生服务

凯里市炉山镇大牌坊村村民王光虎没有想到,听起来离自己很远的“大数据”,有一天能离自己如此之近。

“太神奇了。”通过连接“民生资金云”的查询终端机,王光虎用身份证一刷,屏幕上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情况清清楚楚。

随着凯里市“民生资金云”大数据查询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凯里市乡镇、街道的18个便民服务中心、56个中心村、23个社区、3个居委会,都能通过查询终端机让群众及时了解民生政策、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详情。

从贵州省首个专业公有云计算平台“唯思云”的诞生,到“智行公交云”让凯里成为贵州省智慧出行示范点,再到如今“民生资金云”飘向基层,凯里“云”上风景旖旎,“大数据构建”未来可期。

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贵州通过“智能交通云”平台,实现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的联合执勤,提高了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决策处置能力,处警效率提升1.5倍。

随着省级有关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在“云”上运行,政府的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社会民生获得明显改善。

贵阳市正凭借大数据手段,逐步实现对城市智能化的管理。展开该市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的框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数据横向贯穿城管、环卫、绿化、交通等部门,纵向连接各级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因为数字化和可视化,发生在城市每个角落的事件,都将会获得及时处理。

2016年11月18日,贵阳市“大数据民生”工程上线试运行。以“筑民生”平台为项目品牌载体,已完成初期42项民生服务接入,涉及教育、人社、卫计、公积金中心、民政、卫计等11个部门。

作为贵阳市以大数据为引领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大数据民生”民生工程计划以“筑民生”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载体,通过对民生全领域、全过程海量数据的记录、共享、挖掘,深入释放贵阳民生服务资源的潜在价值。

一直以来,贵州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各级部门不断聚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难点问题。但“办事难、出行难、看病难”等问题仍客观存在。

如何破题?运用大数据思维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民生服务数据资源块上聚集,对数据进行汇聚、关联、分析和应用,以大数据服务大民生的思路提上日程。

“以大数据手段实现‘一站式’民生服务,出发点在民众最真实的需求。‘筑民生’平台将多部门分散的线下服务接入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借助政府数据共享、数据开放的红利,有效整合多部门数据,提供满足群众更多元化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贵州筑民生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武说。

驱动创新创业新模式

大数据在破解民生问题的同时,也驱动更多普通大众参与进来。

出生于1990年的创业者金国炯来自浙江,之前在杭州创业,项目主要是水果饮料配送、餐厅经营等。

金国炯认为,谣言给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带来困惑,让公民对食品的信任度不断降低。他的餐厅强调食品加工过程的透明化,顾客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厨房里的一举一动。他由此得到启发:如果把“透明厨房”延伸到整个产业链,让百姓亲眼看到食品生产、加工、保鲜的整个过程,不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谣言,让大家吃得放心了么?

2016年3月,他向首届中国痛客大赛提交了建立食品安全直播平台的解决方案。按他的设计,这个平台包括网站和APP,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所有入驻商家的直播,目睹食品从采购到制作的全过程。

一个痛点为金国炯指出了一条可能的发展之路。大赛结束后,他来到贵阳再度创业,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着手搭建直播平台。

像金国炯这样,能够从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中,找到普适性、待解决的关键要素,形成并提出痛点的人,我们称之为“痛客”。

2016年3月,贵阳市率先提出“痛客计划”,并启动全球首个以“痛客”为主角的比赛――中国痛客大赛暨社会共治・企业信用痛点主题大赛。

以痛客大赛为基础,贵州还打造了“痛客梦工厂”平台。该平台成为汇聚以痛客为代表的社会智力资源的云平台。以接受咨询、痛点分享和融资等模式,实现“有想法的人”和“有办法的人”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