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09:50:08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1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配合学校做好教学工作。

学校工会引导教师参加“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人才,树立新时期教职工形象”活动,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继续会同行政开展“育人为本,热爱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文明教职工”、“文明教研组”、“文明新风家庭”评比表彰活动。

主动配合学校行政,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协助行政举办教学评优课、教学观摩课、教学研究课等教科研活动,今年上半年,工会配合教导处、教科室开展“活力课堂”赛课活动,有46位老师参加了语文、数学、外语、术课等赛课比赛,通过教学比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只是,努力掌握广博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2.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落实教职工民主权利

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广大教职工对领导干部是最有力的评议者。09年一月,学校召开八届五次次教代会,由学校行政人员逐一述职,讲自己一学期来的工作实绩与不足,让教代会代表进行无记名投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让学校13位行政人员直接接受教师的监督。工会将测评情况如实向学校支部和校长室汇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测评情况。通过民主测评干部,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干部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发挥干部党员的表率作用,几年来,学校工作成绩喜人,连续多年被市局评为学校目标考核工作一等奖。

工会鼓励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每次召开教代会,大部分代表都能结合学校实际和切身利益,向教代会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提案,如张柏松、金小华等代表提出的有关改善师生伙食等提案,都得到了落实。

学校第八届教代会任期已满,为了做好第九届教代会选举工作,学校把教代会代表任职条件和代表名额分配到完小和中心校各年级组,由完小和各年级组民主推选代代表,做到任职条件和名额分配两公开,从参与推选活动,顺利完成了新一届教代会代表的推选工作。

3.开展多项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学校工会组织全体女教职员工40余人去南京梅花山赏梅踏青,愉悦了身心。四月份学校工会组织了退离休教师分组去扬州、南京等地旅游。

学校在职或退离休教师患重病或住院治疗,学校工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去探望,带去组织的关心。葛文虎校长、朱俊华、黄东军副校长等学校领导曾多次主动上门或去医院探望患病的老教师。有一位退休教师燃蚊香不慎引发火灾,烧毁了部分家电和现金,学校领导得知消息后,马上给这位老教师予以1千元经济补助,并接给她7千元,使这位老教师解决了燃眉之急。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2

(2020年6月20日)

2020年上半年妇委会在学校党委和地区妇联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妇委会职能。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促妇建,全力提升全体女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

积极组织学校女教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两个规划”、掌握其核心要义和具体要求,不断增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使法律赋予妇女儿童的各项权益得以有效落实。

二、围绕重民生、促稳定,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以在线的形式纪念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力弘扬新时代女性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树立阳光、向上、奋进的理想信念,为将来进一步做好妇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疫情发生后,积极响应地区妇联的部署、倡议和示范,充分发挥妇女独特作用,筑牢疫情防控的家庭防线,号召广大妇女和两百多个家庭积极参与战“疫”。以妇女同志为代表,广泛带动家庭,把家庭作为最小防疫站和最大隔离区。为了筑牢家庭精神文明防线,让广大家庭“宅”得充实、“宅”得健康、“宅”得有意义,要求广大妇女同志宅家期间,着重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围绕筑牢家庭防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在决胜战“疫”过程中前方战线后顾无忧,后方防线安全稳固,妇委会的家庭工作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发展,也集中体现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作用,为彻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强大家庭力量。

三、动员广大妇女同志参加慈善公益活动。

积极参与新疆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爱心一元捐”项目募捐活动,倡导“人人可慈善,人人可公益”的慈善理念,坚持依法组织,坚持自愿的原则,号召112名妇女同志踊跃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共捐款2367元,将广大妇女同志的慈善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

四、配合地区妇联开展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配合地区妇联开展机关和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就学校妇委会设置情况、妇委会负责人任职情况、妇委会各项制度情况、妇委会出台的各项制度情况、妇委会当前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意见和建议等情况撰写调研报告。

五、倾听妇女同志的心声,激发女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一)学校党委非常重视女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经常通过电话、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女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倾听广大女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妇女教职员工的良师和益友,努力营造详和愉快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二)关心女教职员工的成长,重用女干部。班子将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列入干部培养计划,为女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大力培养表现突出、有潜力的妇女同志。

六、积极开展职工和谐家庭建设系列活动。

大力宣传评选“优秀平安家庭”的重大意义,学校按照“遵纪守法、科学教子、家庭和谐、勤奋敬业、热爱公益事业”的五项标准开展评选,要求全校干部职工践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好母亲,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养,营造爱护儿童、教育儿童的良好氛围。

七、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手段加强宣传。

学校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LED屏等现代媒体传播手段,大力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弘扬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大力宣传女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突出贡献,展示妇女同志自强不息、奋发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营造关心、支持女教职员工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女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拓展女教职员工成长成才空间。在推动职业技术学校跨越式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3

虽然是个主流方向,但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能够悟透“半工半读”的真谛,也不排除个别地方、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工学结合”。所以,关于“半工半读”在制度和实践层面的探讨和尝试,仍然十分必要。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我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研究”在津召开开题研讨会

2007年12月29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我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举行。该课题由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周明星教授申报、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评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元、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副院长苗德华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山西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省、市45个单位的58名院校管理者与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此次开题会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幕式、开题报告与主题发言;第二部分由各学校商讨子课题研究方案及分别介绍各学校半工半读工作情况。

课题申报人周明星教授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了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对我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界定,提出该课题研究要总结出“中国特色”的半工半读制度,用以解释我国现存的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现象;对我国半工半读制度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在实证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转型期半工半读制度的政策建议,构建出半工半读制度框架。

来自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代表踊跃发言,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胡定军校长介绍,该校与各企业在进行订单培养时通常采用2+1、2+0.5和工学交替模式。目前,该校已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体系、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和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云南玉溪工业财贸学校李华伦校长介绍了该校在半工半读培养模式中的学生管理主要分为两块: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学生管理以学校的常规管理为主;在校外实习中,学生管理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学校专门培养和委派实习专职班主任,二是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系统建设。

湖北十堰市东风汽车高级技工学校代表刘大立副校长介绍了多种半工半读并举的做法。订单培养:企业自主招生,同学校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择实习环境;工学交替:学生两个月在学校,两个月在企业,依次交替。刘大立指出该校目前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培养企业培训师和提高企业对学校管理的认可度。

山西工贸学校的秦京菊表示,半工半读模式的主要做法应该是建立灵活学制,与社会需求对接。其主要学制可以有:2+1、1+0.5(针对高中生)、3-6个月(针对企业招工人员)、短期培训1-3个月;调整专业结构,保证与企业需求对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课程内容与职业相符;加强实习实训工作,保证与岗位需求衔接;压缩基础课,调整专业课结构。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第二职业中专学校代表宋玉荣老师提出需要落实“五项链接”:招生与用人要求链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链接;课程教材与实习实训链接;技术人员与专业课教师的链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链接。该校还实施“东西联合办学”,招收西部贫困生,减免学杂费,采取0.5+2.5 模式等。

河北涿州市职教中心代表于洪水副校长介绍了该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是主打“京”牌,根据北京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据岗位要求安排。采取1+1+1模式,第一年侧重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第二年侧重专业技能课。在第一、二学年间的暑假,开展三个月的社会实践。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对口实践,老师24小时全程指导。必须做好的事情有:依托市场设置专业;课程与教学应符合企业用工需求;拓广实习就业市场。

湖北荆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代表蒋景耘主任阐述了其学校半工半读的实施情况,其中有三个亮点:一是教学管理为学分制;二是课程设置为套餐制――上午文化课、基础课的学习,下午实训;三是走科研兴校之路。

最后,会议对课题组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子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队伍;将前期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材料,报总课题组;开展行动研究;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研究论文;总课题组会适时组织人员赴子课题组进行调研;积极筹备中期研讨会。本次会议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加强了各院校之间的联系,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半工半读在国外

英国:“三明治”形式

英国采用学习―实践―学习,工学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即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相结合。此模式于1903年出现在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的工程和船舶建筑系,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训练,由于这一模式像一块肉夹杂在两片面包中,类似于三明治,由此而得名。

美国:三元制

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基本界定是: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合作教育通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渐进的经验。合作教育是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参与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

德国:双元制

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主要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受训者有1/3的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2/3的时间在企业内进行培训。该制度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培训主体,两种教学内容分别是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普通文化知识。两种教材分别是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受训者同时具备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双重身份。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4

关键词: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适切发展;半工半读

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实践为对象,着眼于当时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现实问题所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亦即“适切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其精髓是半工半读,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同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基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并存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1949-1957)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制定新的文化教育方针,对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开始了大胆的探索。

(一)调整职业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解放之初,中央就重视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①同年12月又召开了第——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要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普通中学与职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技术学校数量偏少的状况。根据当时统计,东北地区中等教育中普通中学占全部中等教育的81.3%,师范学校占11.5%,技术学校只占7.2%;华北地区普通中学占73%,师范 21.2%,技术学校5.6%。②因此,在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为了培养大批中级建设干部,中等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应着重向中等技术学校发展。

(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切合国家建设需要

建国初期,我国就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课程等进行了改革。1950年,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政务院的报告中提出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整顿和积极发展中等技术学校,大量培养中级技术干部;协同业务部门整顿和充实现有的五百余所中等技术学校,并有计划地创办各种中等技术学校或技术训练班;尽量设法使全国高小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除升人一般初中及高中或职业就业者外,能进入各类艺徒学校、技术学校或训练班,培养他们成为初级、中级技术人员,为国家建设服务。”③1951年10月1日,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对中等技术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了指示:“各类各级中等技术学校的课程应包括普通课、技术课及实验实习,纠正与防止单纯学习技术而忽视政治、文化学习的偏向。普通课的科目以及普通课与技术课所占的比重,应根据学校的性质、学生程度和修业年限分别规定。学校必须与有关的工厂、矿山、农场等建立密切联系,重视校内和校外的实验与实习。实验实习的时间应与技术课的讲授时数大体相等。各地现有的中等技术学校,均应按照上述原则,适当进行科别的调整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使之切合国家建设的需要。”④

(三)改造职业教育办学形式,适合平民子弟学习的需要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职业教育有效的办学形式,又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1952年6月14日,毛泽东在致周恩来的一封信中说:“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学校合一。”⑤这不仅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而且强调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可称为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毛泽东指出:“一切农业学校除了在自己的农场里进行生产,还可以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参加生产的合同,并且派老师住到那里的合作社里去,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农业学校应当由合作社保送一部分合乎条件的人人学。农村里的中小学,都要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参加农业、副业生产劳动,农村学生还应当利用假期、假日或者课余时间回到本村参加生产。”⑥

概言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适切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等专业学校由1949年的 1171所发展到1952年的1710所,在校学生数由1949年的228845人增加到1952年的635609人。⑦与此同时,举办技术培训班,培养技术工人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业务部门也新办了技工学校,至1952年,全国已有技工学校22所,在校学生 15000人。经过这一阶段调整和发展,到1956年中等专业学校达到1353所,其中技术学校755校;师范学校598校;普通中学6715校,中等专业学校约占中等教育的1/6;业余中等专业学校至1957年共209校,学生29600人。⑧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第一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1958-1966)

到1958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阶段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为中心。

(一)毛泽东“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建国后一段时间,毛泽东关于“勤工俭学”、“两条腿走路”的讲话和批示,形成了毛泽东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1958年1月31日毛泽东在《工作方法 (草案)》中提出:“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半自给。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一切高等工业学校可以进行生产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厂,除了保证科研和教学研究的需要以外,都应当尽可能地进行生产”。⑨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在视察天津大学时指出:“高等教育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以后学校要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学生要勤工俭学,教师也要搞”,“一搞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这样有了学问,也就是劳动者了”。⑩1958年9月毛泽东签署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关于办学的形式问题提出:“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全国将有三类主要的学校:第一类是全日制的学校;第二类是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学校;第三类是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学校。”⑾

(二)刘少奇“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1957年至1965年间,刘少奇关于“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的设想、言论及践行形成了他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1957年,刘少奇看了11月8日《参考消息》刊载的《美国大学生有三分之二半工半读》一文后提出:“中国是否可以个别试办。”⑿1958年5月,刘少奇到天津市视察工作时指示:要试办半工半读学校,试行新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⒀5月 30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全日制的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一种是8小时的劳动制度,一种是4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两种制度相辅而行。”⒁6月21日,刘少奇在给时任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同志的信中又谈到:“学校教育同工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是会有许多的,但是我想,其中会有一种最高的方式,这就是学校同工厂合二为一的方式”,“比如新建的纺织厂以及其他操作技术不很复杂的工厂,这些新建工厂要招收大量的新工人,可以一律招收初中毕业生,经过半年训练,进工厂做工,实行四小时工作、四小时上课,分为六班轮换工作和学校的制度,发一半工资。”⒂1964年8月22日,刘少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干部会议的讲话曾以《实行固定工和合同工并存的劳动制度》为题,提出:“我所说的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学校制度,是结合的。还有一种是工业劳动制度与农业劳动制度的结合。两种劳动制度相互结合,两种劳动制度又与两种学校制度相互结合”,“这种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学校,既是一种劳动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制度,同时又是一种学校制度,都是正规的。”⒃196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城市半工半读教育的问题,刘少奇在讲话时说:“我们的国民教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全日制;一种是业余教育;一种是半工半读、半农半读。”⒄

(三)周恩来“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周恩来总理在实践中对职业教育的一些讲话、看法及批示形成了其职业教育思想。1963年10月18日,周恩来总理对国家计委、教育部、劳动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的讲话时提出:“大中城市要逐年发展一批职业学校,将来小城镇也要办一些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不可能过多地依靠初中改办,要发动工交财贸系统的厂矿、企业单位和大农场、林场办,国家也要直接办一些,还可以要求军队办一点。现有中学也可以增设一些职业班。职业学校绝大多数要面向农村。有些工厂企业可以一面生产机器支援农村,一面办职业学校培养一批技工随机器下乡”,还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规格、多种生源同时并举的办法去发展职业教育。”⒅

概言之,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的倡导下,半工半读的教育事业蓬勃兴起。1958年5月 27日,全国第一所厂办半工半读学校——天津市国棉一厂半工半读学校开学,51名四级工以上、条件较好的老工人实行“六二制”半工半读(每日6小时生产,2小时学习)。7月,天津市又办起33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四四制”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每日 4小时生产,4小时学习),共招生4000多人。9月,在一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试办了厂校合一,实行半工半读。与此前后,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全国大多数省市区都试办了半工半读学校。截至1965年底,全国半工(农)半读学校共有7294所,在校生达126.6万人。其中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中等学校学生,比1964年增长了87%左右。

三、第一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特殊阶段 (1966~1978)

1966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文革”的特殊发展历程。总的来说,这一特殊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职业教育思想的迷茫时期(1966~1970)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在一封信中写到:“……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⒆之后,毛泽东又号召:“彻底批判教育界和其他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还提出:“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⒇中央错误地认为刘少奇等领导已经变成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学校被错误地作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受到批判。196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题目是《打倒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总后台》,文章错误地批判半工半读是资产阶级职业学校、两种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双轨制教育的翻版。这篇文章为批判半工半读,两种教育制度定了基调,促使了这些学校停办。(21)

正是由于错误的批判职业教育、半工半读、两种教育制度,造成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混乱和职业学校大破坏。半工半读学校和职业中学全部停办,职业技术教育受到严重破坏,元气大伤。据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中等专业学校中的中等技术学校, 1965年为871所,1969年为685所,减少186所,占该类学校总数的21%。

(二)职业教育思想的调整时期(1970-1976)

在“文革”初期,虽然半工半读学校和职业学校几乎全部停办,但是“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22)的思想仍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和广大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反对左倾错误,整顿了教育工作。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代表强烈要求恢复和办好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周恩来总理1971年 7月6日,接见会议领导小组时指出:“中专可以委托厂矿来办,或联合办,或地方办,多种多样。”(23)从而肯定了要恢复职业学校。从此,中专、技工学校开始恢复,结束了大量被撤销、改办工厂、等待观望的局面。1971—1976年,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有了恢复,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很快恢复并超过了“文革”前的水平。

(三)职业教育思想的复苏时期(1976-1978)

第三阶段是从粉碎“四人帮”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确立了党和国家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战略方针。坚决扫除长期存留于“文革”期间的那种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重新恢复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相当大的发展。首先是恢复和发展专科学校,并在各地创办了一批二、三年制的职业大学。其次,1976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恢复建设一批半工半读职业学校,开办技工师范学院,专门培养和职业教育师资问题。

概言之,这一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相当曲折的道路,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干扰和传统小生产的落后意识,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受到毁灭性破坏,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脱离建设需要,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败坏,教育教学质量严重降低。但历史证明,职业教育是随着大工业近代生产兴起的,经济发展也必然带来职业教育繁荣。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及时调整思路,挽救并恢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注 释]

①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683.

②③⑾纪秩尚,郭齐家,余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21,21,23.

④周恩来文选[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6-67.

⑤毛泽东书信选集[A].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37.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A].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2-63.

⑦⑧⑨(13、18、20、21、22、23)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41,241,296,296,296,331,331,336,341

⑩人民日报[N].1958-08-16.

⑿刘少奇.关于试办半工半读的批语(1957年11月)[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刘少奇论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11.

⒁刘少奇.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刘少奇论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14-216.

⒂刘少奇.关于半工半读问题致马瑞文信[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刘少奇论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27-228.

⒃刘少奇.关于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刘少奇论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56.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5

一、德育

1、健全网络,建立组织,发挥党、政、团、工、队各组织的作用,形成全体教职参与德育工作的局面。同时加强与学校以外有关单位的联系,共同搞好德育工作。

2、学校领导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定期召开校务会议,重大问题由校务人员讨论决定,坚持“两公开、一监督”。今年下半年对校务工作制度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管理,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家长、教师的监督,整个工作受到好评。

3、校党支部定期过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发展新党员,做到成熟一个吸收一个。上半年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和村完小负责人参观了“刘英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教育工作。

4、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今年的学习重点是“三个代表”、“三讲内容”。暑假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由书记作专题讲座。平时结合具体工作,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5、建立小学团支部,发挥青年团员的模范作用,让他们在组织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勇挑重担,成为教学骨干。

6、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制度,利用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史、近代史教育。下半年,各班都开展活动,开辟了“国庆”专刊,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在上半年,下半年共三次聘情退休教师作有关“辉煌历程”等报告。

7、重视学校的安全教育。经常进行有关交通安全、防火、用电、游泳等方面的教育,确保安全。一年中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同时学校加强对学生骑车管理和饮食卫生的管理。

二、教学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教导处加强管理、督查,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小领导多次下各村完小检查教学工作、坚决杜绝乱订乱发学生学习资料,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

2、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上半年我校教师对上学期个人教研专题进行了总结,并取得成果,有10人次的论文在县级评比中获奖。下半年,我校又对每位教师提出要求,继续加强个人教研专题研究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化研究。上半年,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进行信息摘记,交流活动,一年下来,许多教师从中尝到了甜头,获取了教改信息,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驾轻就熟,收效明显。同时,一年来,我们组织教师按时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电脑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

3、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上半年学校开展了两次教研活动,之后又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暨片级数学公开课,由朱委雅、于剑霞两位教师上课。大家进行了评议交流,收效甚好。12月份学校将举行一次语文教研活动。

4、加强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走“学术发展”之路。今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申报了金华市“英语教学环境创设”课题。每位英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上半年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小结报告,今10月底又完成了课题的总结报告。我们的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措施,时间落实、人员到位、效果明显,受到上级教科部门的好评。一个课题获得市级三等奖,一个课题获得县级一等奖。

5、加强教学工作指导、检查工作。校长、教务处人员、语数辅导员经常深入各村完小,各班级听课、指导、检查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之间也开展相互听课活动,规定每学期不少于20节。

6、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管理工作,抓紧业余训练工作。下半年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常识教师,开辟了音乐专用教室等。抓好业余训练,定人、定时、定点,力争成绩。校舞蹈队参加了县99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取得三等奖的好名次,校田径队在10月份的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第三名的成绩,成功升入甲级队。学校还专人负责卫生保健工作,每年一次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同时,还开展卫生常识教育。

7、保证业余艺校教学,促进学校工作有特色。今年内,学校在艺校管理中做到内容、教师、时间三保证。学校领导加强指导、检查,以保证艺校的发展方向。同时,顺利召开了全片小学的团结运动会。我校也坚持开辟周三下午的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根据计划,学校举办了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展示师生的风采。

三、其它

1、学校加强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筹资办了学校电脑室,建立了校园网络和学校网站,下半年给每个班配置了广播设备,购置了校园通讯网等。

2、学校档案管理做到细心、认真,力争不出错误。现在学校档案材料收集齐全、手续严格,为教学工作、教师考职考评工作提供了保证。

3、学校后勤工作精打细算,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努力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一年来,我校对村完小的财务管理也做到了制度严格、手续齐全、不出任何漏洞,使这项管理逐步走上正规。

4、一年中,教师遵纪守法,没有发生打架斗殴、和搞封建迷信活动,无一违反计划生育。

四、主要问题

学校用房紧张、生均建筑面积达不到要求,硬件设施有待提高。我们在进一步努力,希望上级予以考虑。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6

(一)普及工农教育的重要形式

1952年,我国全面照搬苏联的经验对旧教育制度进行改造,经过几年实践,发现完全照搬不适合我国国情,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分强调统一,专业划分过窄;过分重视课堂知识学习,忽视劳动教育和就业教育;教学内容搞一刀切,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办学形式单一,地方积极性不高等。当时教育内外强烈要求反思苏联的经验,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而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学校的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参加劳动”成为新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政策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这一观点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曾指出:“教育(或学习)是不能孤立地进行的,我们不是处在‘学也禄在其中’的时代,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5]而当时刚成立的新中国,既需要发展生产,也需要发展教育,而半工半读能使二者兼顾。为此,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依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同时,也对“学校办工厂和农场,工厂和农业合作社办学校”作出了详细说明。

(三)缓解教育和普及初中等教育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在一段时间内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逐步做到一般的乡都有中等学校,一般的专区和许多县都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关;提出了教育的目标。而另一方面,全国各行各业开始,使刚刚开始恢复的国民经济面临着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教育领域的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由于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拥有较好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设备,既能够满足学生实习,也能生产产品或设备,可谓一举两得的事情。“半工半读学校,由于学员在学习期间不脱离生产劳动,继续为国家创造财富,这就能减轻国家和学员家庭的经济负担,做到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像我们拥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要普及教育,光靠全日制学校是不行的。只有实行半工半读(半耕半读)这种教育制度,才能使工人、贫下中农和他们的子女有更多的入学机会,也才有利于更快地普及教育,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6]

(四)解决生产与技术人才、生产技术和设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1958年,我国各行各业出现了的局面,生产领域的实质就是短期内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必然要求教育的;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张需要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支撑。1958年5月,在中共二次会议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说:“现在已经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新的革命任务的时候了,已经是提出技术革命以及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并确定了“文化革命”、“技术革命”的具体任务。当时,许多生产搞得十分出色的技工学校,生产水平一般不低于同类型条件相同的工厂,这客观上为职业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提供了用武之地。据1958年初估算,如果把技工学校所有的生产实习设备都充分利用起来,用之于生产普通车床,年产量约可达到一万多台[7]。以天津市工厂办学的实践表明,据当时报纸报道:春和织布厂开展半工半读半年后,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飞龙橡胶厂实行半工半读后的1959年第三季度,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同季度提高了60.7%[8]。天津市劳动局所属的第一、第二两所技工学校,1959年生产的各种机床,占全市全年机床生产总数的12%;第一航空技校一年中就生产电动机3000多台,车床200台[9]。

二、半工半读的主要形式

(一)厂办学校的半工半读

由于当时我国工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量又少,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强调采取在工厂开展半工半读的学徒制,对在职职工开展文化与技术教育,对新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开展技术教育等措施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的指示精神,1958年5月27日天津国棉一厂工人半工半读学校正式开学,招收51名工人,每天6小时生产2小时学习,实行“六二”制半工半读。这是全国第一所工人半工半读学校。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举办半工半读的工人学校》的社论,指出:“半工半读的工人学校是培养工人成为知识分子的主要形式,它代表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个新方向,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方法。”此后,厂办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以天津为试点,逐步向全国推广。7月10日,刘少奇在天津召开半工半读座谈会。他在讲话中除肯定工人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外,又提出了试办新建扩建厂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半工半读的意见。他说:“老厂子困难大一些,新厂子还没有招工,准备招工实行半工半读。新开工厂除师傅外,都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六班制,四小时作工,四小时上课,三年毕业。”“工厂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工厂。”8月10日,天津市制定了《工厂办学校(半工半读)规划草案》,规定:“今年有6000名初中毕业生分配给属于‘高、精、尖’的工厂,实行半工半读。”在市委半工半读领导小组领导下,市教育局会同有关局、委,确定了感光胶片厂、制药厂等19个单位招生,共招收初中毕业生4050人,举办了青年学生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开始阶段,学生半天在课堂学习,半天在对口车间劳动,角色转换过快,后来改成一周学习,一周劳动,学生随工人倒班,确定师徒关系,本着“工种轮换,一专多能”的原则,在几个主要工种上基本达到能独立操作水平后,固定在一个工种上[10]。从天津的实践来看,当时厂办技工学校有三种类型,据1960年9月统计,全市厂办青年学生半工半读学校20所,学生5200人,一般工人半工半读学校26所,学员7800人;调训老工人半工半读学校64所(班),学员3400人。全市共有半工半读学校110所(班),学员16400多人[11]。

(二)城市职业学校的半工半读

1958年,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提出“不要国家一分线,每年照样为国家培养出300名合乎标准要求的技术工人”的倡议。西安第一航空工业技工学校勤工办学的先进事例在报纸上受到公开表扬后,在年初的工作指示中也肯定了这一做法,全国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1958年3月20日,在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上,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发表了“勤俭办学,勤工俭学,为培养思想好、技术好、身体好的新工人而努力”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西安第一航空工业技工学校的做法。会议一致认为,今后技工学校必须坚决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为国家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身体健康的新工人。“凡是有条件附设生产单位的学校,应当力争在一定时期以后使学校经费达到自给、半自给或者部分自给,以便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技工学校的半工半读,一般采取“三三制”(三天上课,三天劳动),少数采取“四二制”,也有随年龄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课时分配的[12]。三个学年教学过程的安排是:第一学年每周三天理论三天实习,理论课与实习课可按隔日间倒或三日间倒等办法进行授课。第二学年每周二天理论,四天实习,其中下学期每周也可组织连续实习,连续实习的课可采取昼夜三班轮流授课的方法;如果因设备条件限制,也可以与第一学年相同。第三学年除每周保留5~6节工艺课和政治课外,应全部在校连续实习或进企业生产实习[13]。从实施半工半读职业学校的外部条件来看,不仅每所技工学校都有一定的生产实习设备和技术力量能够参与生产,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工农业领域生产的,生产设备短缺,为职业学校生产的产品提供了社会需求。为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解决产品销路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把学校所办的工厂和农场,纳入地方的生产计划和商业销售计划,对它们供给原料和推销它们的产品,派技术工人去传授生产技术,并注意指导和组织他们的生产。”同时,许多学校都主动争取为生产部门加工订货或共同协作制造机器部件。如天津市第一技工学校和十几个生产部门签定了合同。仅河北省农业厅等部门就向该校订购了100余台C615车床、皮带车床和皮带牛头刨床;天津市第一机床厂也要该校代为配制车床零件10000多件[14]。

(三)农业中学的半工半读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等待升学的高小、初中毕业生大幅增加。当时全国每年13~16岁的高小毕业生共有3700万人,正规初中只能容纳700万人,缺口很大而且大多在农村。1957年春,全国高小毕业生大约有4/5不能升初中,初中毕业生大约有2/3不能升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高中毕业生有将近一半不能升学。为解决生产和升学的双重压力,1958年3月8日,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乡农民用4天工夫创办了海安县双楼乡民办农业中学,3月17日,江苏省委召开民办农业中学座谈会,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座谈会上指出:“动员群众的力量办各种职业学校特别是农业中学,使不能进普通初中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学,是一个好办法。”[15]3月2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上提出“大力举办农业中学、工业中学和手工业中学,把高小毕业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又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的要求。随后,江苏、浙江、河南、辽宁等省都举办了大量农业中学。1958年4月21日和1960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分别发表题为《大量发展民办农业中学》和《又多又好地办农业中学》两篇社论,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业中学,多办一些农业中学,进一步把农业中学办好”。农业中学创办的目的是为农业培养技术人才,实行群众办学,农忙劳动,农闲学习,半耕半读,为农业生产服务,并采取谁读书谁出钱的原则。农业中学是民办中学,学生缴费上学,但由于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既参加劳动获得了劳动报酬,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需求,又满足了刚成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全国得到了普及。农业中学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农业知识和政治四门课,学制二至三年,招生对象以25岁以下的高小、初中毕业生为主,同时,招收一些不同程度的青壮年,25岁以上的一般不收,以免影响生产[16]。农业中学普遍设有农场和试验田。当时农业中学仍以提高学生普通文化知识水平为主,同时,结合当地农业实践,开展一些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科学种田知识和技术培训,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与田间教学、书本知识和老农经验相结合的办法,边教边做,边做边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锻炼了工作能力。当时有人提出“教学超普中,生产赛老农”的教学目标。

(四)普通中学的半工半读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7

1、会员发展工作

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会员,把他们团结在学会周围,进行学术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上半年一共发展新会员22人,主要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和社会上的电脑爱好者。召开了部分会员座谈会,使会员意识到学会的重要作用,树立他们积极工作的意识。

2、建立了全县计算机教师的人才库和通讯录

相关文件发出后,各中小学计算机老师积极响应,纷纷参加,共收录了56名教师的详细信息,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人才库在学会网站上公布,可以上网查找需要的人才,通讯录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许多非计算机老师也要求参加,要求加入学会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帮助芜湖县职教中心、农广校开展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

职教中心、农广校今年首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没有宣传渠道,要求本会配合宣传,学会立即召开了各乡镇中小学部分计算机教师会员的会议,会上,宣传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政策、实施方法,会员积极响应,回去后及时宣传,效果很好,首期就有140名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又组织了70人参加培训。本会成功地组织的这次宣传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会员宣传方法得当,农民培训受益很多,到目前,仍有不少农民来电,询问培训情况及以后的培训时间。县职教中心、农广校对本会的高效率工作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分赞许,承诺以后对本会的其它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4、成为安师大数学计算机学院芜湖县宣传联络点

本会会长、副会长、副秘书长均从安师大计算机学院毕业,抱着对母校的感情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安师大计算机学院签订了宣传协议,本会成为芜湖县唯一的、合法的代表安师大宣传招生的工作点。协议签订后,本会召开了专门的会议,研究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计划,印发了宣传材料,宣传到了每个学校和工业园的企业,目前,共为安师大招收了教育硕士8名,本科12名,大专23名,得到了安师大的肯定,也得到了考生的欢迎,这一举措,为我县人才的培养开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5、成为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芜湖县考证点

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调研,本会会长、副秘书长到全国考证中心走访,认为在我县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有助于工业园年轻人努力学习,钻研技能。得到共识后,本会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并派出考评员赴南京学习,经过多方努力,于4月20日,得到全国中心的授权。之后,本会为工业园企业的职工23人进行了免费的培训和考证,共19人通过考试,获得了cad绘图员证书。这项工作,着实促进了企业年轻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为我县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服务。 相关专题:上半年工作总结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打算计算机协会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打算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下半年本会打算开展三项工作:

1、常规工作

召开2010年年会,进一步宣传学会,把更多优秀的人员吸收到学会中来。

2、准备正式举办大专班

工业园企业工人的素质不高,很多是初中毕业,缺少知识和技能,这一局面已经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本会准备下半年和工业园管委会沟通,并和安师大、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联系,在工业园开办计算机专业和机械专业大专班,帮助员工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目前,已经和荣鑫培训学校进行了联系,可望在2010年底或2010年初正式启动此项工作。

3、继续做好认证工作

认证工作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激发年轻人学习,本会准备加大人员的投入,和企业联系联合,广泛地开展此项工作,争取2010年考证人数达到200人。

本会存在的困难

1、资金和人手不够

本会缺少专职的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以上所进行的工作属于初期,只能免费进行,因此,许多工作都是副秘书长以上的工作人员默默奉献,资金和人员将约束本会的快速发展。

2、缺少与其它学会、协会的沟通交流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8

    一、党建工作

    1、坚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江苏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各党委(总支)和党支部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地球科学系党总支、天文系党总支、医学院党总支、环境学院党总支、浦口校区党委、直属业务党委党总支等6个党委(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各个党委(总支)换届前都认真进行换届考察,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馈。上半年还及时增补各党委(总支)委员,保证各党委(总支)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把好"入口",严肃认真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我们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和"抓住重点,强化培养,保证质量"的工作思路,研究拟订了《南京大学发展党员公示制暂行办法》,进一步增强群众监督,严格了程序,规范了手续,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今年上半年,我校共发展预备党员509名,预备党员转正396名。

    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上半年,组织部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重要内容,并结合我校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各项目标,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继续抓好"党员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中任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使广大党员重温党八十年来的光辉历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使我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集中组织了两次全校性党课,一是邀请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钰同志为全校党员上题目为"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党课;二是邀请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刘沂忻教授先进事迹报告团为全校党员作报告。这两次党课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认真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活动。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了我校纪念活动的总体安排,重点组织了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党的知识竞赛,组织了新党员宣誓,参加省教育工委组织党高校党建展览,参加了省、市、区组织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各党委(总支)也按照要求积极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认真总结去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础上,认真组织推荐、申报省和全国先进。经过民主推荐、公示等环节,张大良等7名党员、史坚等4名党务工作者、浦口校区党委等2个基层党组织获得省教育工委的表彰,我校党委被省教育工委、省委、中央组织部分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上半年,组织部作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和党校一起创办了党员教育中心,利用党校现有的资源为各党委(总支)和全校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等党内教育活动提供资料、场地等方面帮助;二是开辟互联网上阵地,创办了《南大党建》的网站,设有"工作职责、网上公示、规章制度、工作动态、理论视野"等多个栏目。这两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各方面的一致肯定。

    3、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党员管理信息系统。

    二、干部工作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认真做好中层领导班子的定期换届和干部的调配、任免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物理系的行政换届工作以及社会学系领导班子的调整,电子系、化学化工学院的行政换届工作也初步完成。上半年,共完成中层干部任免69人次。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干部选任的标准、原则、程序和各项纪律,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等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2、研究制定了《南京大学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我校干部工作监督机制,上半年共有32名中层干部任前进行了公示。

    3、承担了2000年度中层正职干部考核的各项具体工作,并进行了反馈。

    4、承担了2005年度管理类岗位津贴评定的各项具体工作,并进行了反馈。

    5、推进公开选拔干部和干部竞争上岗,列出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与副处长、宣传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图书馆副馆长等七个岗位进行公开选聘干部.共有32名同志参加竞聘,经过初审、笔试、面试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确定初步人选,后经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并经过公示,选拔出较为优秀同志上岗。

    6、积极推进向外推荐干部工作,并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考察工作。

    7、配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省委组织部做好我校下届校长人选的考察工作。

三、其他工作

    1、做好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印发《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办法》,对学校以及各党委(总支)的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管好党费,用好党费"。

    2、做好扶贫工作。上半年,向定点扶贫单位(泗洪县)提供资金支持,并和校工会一起发动全校教职工捐款近6万元帮助泗洪县贫困学生。

    3、做好离休干部的有关工作。

    4、做好选派科技副县长和知识分子工作。

    5、抓好组织部的自身建设。利用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时间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9

一、党建工作

1、坚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江苏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各党委(总支)和党支部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地球科学系党总支、天文系党总支、医学院党总支、环境学院党总支、浦口校区党委、直属业务党委党总支等6个党委(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各个党委(总支)换届前都认真进行换届考察,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馈。上半年还及时增补各党委(总支)委员,保证各党委(总支)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把好"入口",严肃认真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我们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和"抓住重点,强化培养,保证质量"的工作思路,研究拟订了《南京大学发展党员公示制暂行办法》,进一步增强群众监督,严格了程序,规范了手续,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今年上半年,我校共发展预备党员509名,预备党员转正396名。

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上半年,组织部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重要内容,并结合我校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各项目标,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继续抓好"党员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中任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使广大党员重温党八十年来的光辉历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使我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集中组织了两次全校性党课,一是邀请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钰同志为全校党员上题目为"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党课;二是邀请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刘沂忻教授先进事迹报告团为全校党员作报告。这两次党课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认真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活动。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了我校纪念活动的总体安排,重点组织了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党的知识竞赛,组织了新党员宣誓,参加省教育工委组织党高校党建展览,参加了省、市、区组织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各党委(总支)也按照要求积极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认真总结去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础上,认真组织推荐、申报省和全国先进。经过民主推荐、公示等环节,张大良等7名党员、史坚等4名党务工作者、浦口校区党委等2个基层党组织获得省教育工委的表彰,我校党委被省教育工委、省委、中央组织部分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上半年,组织部作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和党校一起创办了党员教育中心,利用党校现有的资源为各党委(总支)和全校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等党内教育活动提供资料、场地等方面帮助;二是开辟互联网上阵地,创办了《南大党建》的网站,设有"工作职责、网上公示、规章制度、工作动态、理论视野"等多个栏目。这两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各方面的一致肯定。

3、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党员管理信息系统。

二、干部工作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认真做好中层领导班子的定期换届和干部的调配、任免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物理系的行政换届工作以及社会学系领导班子的调整,电子系、化学化工学院的行政换届工作也初步完成。上半年,共完成中层干部任免69人次。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干部选任的标准、原则、程序和各项纪律,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等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2、研究制定了《南京大学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我校干部工作监督机制,上半年共有32名中层干部任前进行了公示。

3、承担了XX年度中层正职干部考核的各项具体工作,并进行了反馈。

4、承担了XX年度管理类岗位津贴评定的各项具体工作,并进行了反馈。

5、推进公开选拔干部和干部竞争上岗,列出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与副处长、宣传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图书馆副馆长等七个岗位进行公开选聘干部.共有32名同志参加竞聘,经过初审、笔试、面试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确定初步人选,后经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并经过公示,选拔出较为优秀同志上岗。

6、积极推进向外推荐干部工作,并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考察工作。

7、配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省委组织部做好我校下届校长人选的考察工作。

三、其他工作

1、做好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印发《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办法》,对学校以及各党委(总支)的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管好党费,用好党费"2、做好扶贫工作。上半年,向定点扶贫单位(泗洪县)提供资金支持,并和校工会一起发动全校教职工捐款近6万元帮助泗洪县贫困学生。

3、做好离休干部的有关工作。

4、做好选派科技副县长和知识分子工作。

上半年学校工会总结篇10

一、党建工作

1、坚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江苏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各党委(总支)和党支部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地球科学系党总支、天文系党总支、医学院党总支、环境学院党总支、浦口校区党委、直属业务党委党总支等6个党委(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各个党委(总支)换届前都认真进行换届考察,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馈。上半年还及时增补各党委(总支)委员,保证各党委(总支)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把好"入口",严肃认真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我们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和"抓住重点,强化培养,保证质量"的工作思路,研究拟订了《南京大学发展党员公示制暂行办法》,进一步增强群众监督,严格了程序,规范了手续,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今年上半年,我校共发展预备党员509名,预备党员转正396名。

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上半年,组织部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重要内容,并结合我校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各项目标,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继续抓好"党员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中任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使广大党员重温党八十年来的光辉历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使我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集中组织了两次全校性党课,一是邀请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钰同志为全校党员上题目为"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党课;二是邀请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刘沂忻教授先进事迹报告团为全校党员作报告。这两次党课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认真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活动。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了我校纪念活动的总体安排,重点组织了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党的知识竞赛,组织了新党员宣誓,参加省教育工委组织党高校党建展览,参加了省、市、区组织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各党委(总支)也按照要求积极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认真总结去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础上,认真组织推荐、申报省和全国先进。经过民主推荐、公示等环节,张大良等7名党员、史坚等4名党务工作者、浦口校区党委等2个基层党组织获得省教育工委的表彰,我校党委被省教育工委、省委、中央组织部分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上半年,组织部作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和党校一起创办了党员教育中心,利用党校现有的资源为各党委(总支)和全校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等党内教育活动提供资料、场地等方面帮助;二是开辟互联网上阵地,创办了《南大党建》的网站,设有"工作职责、网上公示、规章制度、工作动态、理论视野"等多个栏目。这两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各方面的一致肯定。

3、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党员管理信息系统。

二、干部工作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认真做好中层领导班子的定期换届和干部的调配、任免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物理系的行政换届工作以及社会学系领导班子的调整,电子系、化学化工学院的行政换届工作也初步完成。上半年,共完成中层干部任免69人次。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干部选任的标准、原则、程序和各项纪律,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等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2、研究制定了《南京大学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我校干部工作监督机制,上半年共有32名中层干部任前进行了公示。

3、承担了XX年度中层正职干部考核的各项具体工作,并进行了反馈。

4、承担了XX年度管理类岗位津贴评定的各项具体工作,并进行了反馈。

5、推进公开选拔干部和干部竞争上岗,列出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与副处长、宣传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图书馆副馆长等七个岗位进行公开选聘干部.共有32名同志参加竞聘,经过初审、笔试、面试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确定初步人选,后经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并经过公示,选拔出较为优秀同志上岗。

6、积极推进向外推荐干部工作,并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考察工作。

7、配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省委组织部做好我校下届校长人选的考察工作。新晨

三、其他工作

1、做好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印发《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办法》,对学校以及各党委(总支)的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管好党费,用好党费"。

2、做好扶贫工作。上半年,向定点扶贫单位(泗洪县)提供资金支持,并和校工会一起发动全校教职工捐款近6万元帮助泗洪县贫困学生。

3、做好离休干部的有关工作。

4、做好选派科技副县长和知识分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