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17:11:51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1

蓦然回首,奋斗的汗水早已升华。在任职期间,我始终以“敬业、守时、高效”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以“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心态提醒自己,以至于我能够持之以恒的做好本职工作。在这期间我付出了很多,不论在工作上还是为人处事上,我都收获了不少宝贵经验,是自己个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现我将近几个月来的各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1、开学初:协助辅导员老师认真搞好迎新生工作(注册、安排宿舍等),开展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让新生真正的走进大学、了解大学、适应大学生活。

2、军训期间:给新生做军训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军训。同时,抓住课余时间去连队了解新生的军训生活,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并且及时和辅导员老师联系取得解决办法,以使新生正常的参加军训。

3、军训结束后:⑴和辅导员老师密切联系,开展多项活动(如:中秋节晚会等。)加强新生与新生之间的沟通,老师与新生之间的沟通。并且与其他的辅导员助理进行沟通进行经验交流,互帮互助,避免班级之间出现不必要的分歧,同时,端正新生思想,及时了解新生的思想动向。⑵定期去宿舍了解新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帮助新生解决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和辅导员老师协商处理以免发生不安全事故。⑶协助辅导员老师组建班、团干部,抓好班风、学风的建设。提高新生的整体素质。

4、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任务。

5、不定期的去班级了解新生们的情况,并反馈给领导、老师。

经历了辅导员助理的洗礼,我真正的体会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我们的表现时刻牵动的新生的思想动态,自己更要注意自身的表现,不断提到自身素质,为新生做好榜样。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能够在任职期间及时改正,并且取得进步我也倍感高兴。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2

【关键词】辅导员 耐心 爱心 责任心 日常总结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各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担任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责任。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新增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工作难度。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同于其他大学生,有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的时候具有强烈的失落感,对自己的能力也进行了否定,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追求一定的独立个性和存在感,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对集体活动失去积极性,对学习生活规划缺乏目标方向感等方面,给辅导员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及角色定位

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学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协助学院完成管理工作;需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掌握就业技能。从细节方面来看,高职辅导员日常工作凸显繁杂。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和辅导员都有着密切关系。

高职辅导员工作缺乏系统性,并且存在重复劳动的现象。辅导员工作本来由学生处或者系部直接领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涉及到教务处、学生处、后勤部、保卫处、院办及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每项工作各个部门要求不同,口径不一,导致重复劳动,无形浪费了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此外周而复始的工作,高职辅导员也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高职辅导员都有共同的感受:学生难管,工作难做,但是既然从事了辅导员工作,就要转变观念,克服困难,把当前的困难当成严峻的考验。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抱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并且在琐碎的工作用要进行日常总结,做好日常工作,提升职业素养。

二、三心一总结的实施

(一)对学生有爱心

爱心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讲都是必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事业成功的基石。爱心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针对高职学生,爱心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前面已经分析过,很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中期间文化课成绩不好,缺乏自信心,这部分学生容易形成一种病态思维:自己和学习无关,什么都学不会,缺乏尝试的勇气。不能树立一个明确、正确的大学学习目标。这种情况辅导员要经常给这些同学灌输“你能行”的思想,并且鼓励这些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慢慢的积攒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对新事物探索的兴趣,他们也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从而主动的参加活动,尝试新的挑战,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2)关心学生的生活,急学生之所需。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7到22岁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又处在一个叛逆的年龄阶段,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事情。遇到一些生活上的困难,碍于面子问题又不好意思向家长和辅导员倾诉,本身又有寻求帮助的需求,面临很多令他们自己感到矛盾的事情,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很有可能造成事故,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及时的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一样对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用自己的经历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相信人心换人心,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辅导员当成自己的朋友,把一些难言的事情告诉辅导员,并希望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帮助。信任辅导员,认为辅导员的教导能够有效的指导自己的行为,听从辅导员的教导,这样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就会轻松很多,辅导员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价值得到体现。

(二)对学生有耐心

耐心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所需要的基本要求,高职辅导员管理工作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面对高职学生犯下重复的错误一定要耐心对待,不能草草处理,处理不当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造成老师和同学之间的隔阂,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学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帮助解答,学习方面的、生活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甚至感情方面的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非常有耐心,仔细聆听学生们的心声,耐心地为他们进行开导,做一名倾听者和解惑者。

(三)对学生有责任心

作为辅导员一定要责任心明确,明确自身的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和会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不违反学校纪律,不给自己的工作造成麻烦。作为辅导员不能怕学生犯错误,而是正确引导学生应该怎样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大学生活。

(四)日常工作总结

孔子曰:君子日三省呼己。高职辅导员管理的班级和学生人数较多,同时又担任着传达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指令的任务,这就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刚任职的辅导员面对这种情况无所适从,有工作经历的辅导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类似问题。建议辅导员随身携带工作簿,随时记录需要办理的工作。并且在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查看工作簿,确定哪些工作已经完成,哪些工作亟待完成,对成功完成的工作记录工作经验,对没有很好完成的工作,究其原因,并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这样辅导员能够把繁琐的工作捋顺清楚,工作条理分明,避免造成手忙脚乱,主次先后不分的工作状态。

三、总结

在新的形势下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辅导员教师,甘心平凡的工作,踏实努力完成时代交给的使命,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平凡中体现伟大。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3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表率,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二、培训内容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条件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追求,入党手续及入党常用文书写作,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诚信教育等。

三、培训方式

本期培训班采取以自学为主的培训方式,并与专题辅导、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等形式相结合。

四、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1年10月17日—2011年11月6日,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培训时间(包括自学、听课、讨论、社会实践、考查、总结等)不少于40学时。

五、组织管理要求

1. 培训班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指派专人组织落实。

2. 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指派党员辅导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学员听课,做好学员出勤考核,维持课堂秩序,督促自学,组织讨论、学习总结,开展各项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等,以利于增强培训效果。

3. 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领导要关心本单位学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安排时间参加学员的讨论活动,要注意考查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将其表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是否能够入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学员纪律及有关要求

1. 学员要提前1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到学生组长处签到,学生组长下课后将考勤情况报到本单位辅导教师处。

2. 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参加与培训有关的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教材,深入思考问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上课时不能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不能听音乐或大声喧哗,不准携带与上课无关的书籍资料。

3. 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学员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确实需要请假的,须书写请假条,经辅导教师签字、党总支审核盖章并报学校党校同意后方可准假。请假2次(含2次)以上或旷课一次,不准参加结业考试,迟到或早退2次当旷课一次处理。

4. 要求在培训期间,采访一位身边的共产党员,并撰写一份1500字左右的学习总结,总结要联系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在结业考试前交到辅导教师处。

七、管理人员的配备及要求

1. 管理人员主要有班主任、党校助理、辅导教师和学生组长,其中:班主任、党校助理由党校办公室从党员干部或优秀学生党员中选聘;辅导教师由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选派优秀的党员教师、学生党支部委员或学生党员担任,学生组长由辅导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在学员中指定。

2. 班主任负责培训计划的实施,具体指导辅导教师、党校助理开展工作,确保培训班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培训工作结束后,认真撰写培训班工作总结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3. 辅导教师对培训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具体负责组织学员上课、考勤、专题讨论、观看录像、开展各项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学员结业考试试卷评改、结业成绩评定、优秀学员评选和学习总结的收集、审阅、存档等工作,主动向党总支反馈学员的出勤、学习、讨论、开展活动等相关情况,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于培训工作结束时上报所在党总支和学校党校,同时把电子文档发送至学校党校邮箱:

4. 学员上课,班主任、党校助理至少提前30分钟到场;辅导教师、学生组长至少提前20分钟到场,并在本单位座位区负责组织学员签到入座。

5. 班主任、党校助理、辅导教师与学员一起参加培训活动的全过程,不能早退,每次培训活动结束后,应到党校工作人员处签到后方可离开。

八、结业考试时间、地点及形式

1. 结业考试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 结业考试形式: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九、结业证书的颁发

学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取得学校党校统一颁发的结业证书:

1. 遵守党校教学秩序,按时出勤,认真做笔记,积极参加讨论,踊跃发言。

2. 积极参加学校党校及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

3. 按时按质完成学习总结。

4. 请假不超过一次,无旷课现象。

5. 结业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

十、优秀学员的评选

优秀学员的评选名额为结业学员数的15%。学员现实表现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培训期间没有缺勤现象,结业考试成绩优秀,可获得参评优秀学员的资格。具体评选工作由各党总支组织开展,优秀学员经学校党校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党校统一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附:培训日程、座位安排表、学员名单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4

关键词:高校转型;辅导员助理;实践;问题;对策

一、对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学校转型大趋势下实施辅导员助理工作的调研

辅导员助理制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又一项创新,辅导员助理是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顾问工作、集体活动的组织工作及评优工作,协助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在校高年级学生。为了加强辅导员助理这一创新性机制的有效推行,促进辅导员助理管理能力的提高,我们通过网络收集学院2015级全体学生对辅导员助理工作成效的意见、建议;收集了承担此项工作的所有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总结、意见和建议。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辅导员助理作为辅导员的助手,是学院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开展,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工作成效的问题,主要有辅导员助理权责不清晰,制约了工作成效;辅导员助理双重角色在工作中的冲突,辅导员助理与所带班级班干部关系的不易协调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适时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在学校新的发展路上寻求作为,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积累经验。

二、开展辅导员助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2015年9月开展辅导员助理工作以来,辅导员助理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学院全体学生网络话题调研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梳理,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今师生关系日趋多元化,本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在现实中好像有隔堵墙。有的学生从进校到毕业,老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学生也不愿和老师交往,见到老师不愿打招呼,有心事不愿找老师谈,有困难不愿找老师帮。辅导员助理搭建了生+生+师沟通的“桥梁”,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也只有学生把老师真正作为他们的朋友时,才会相信老师,有什么心里话才会对老师讲。

(二)建立了新型的生生关系。在调研中学生这样回复: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从高考中结束,带着失望,也带着期待,在纠结与迷茫中进入了大学,到学校后最先认识了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学长们,他们带我们熟悉学校环境,完成宿舍住宿安排,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学长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我们解决问题。在军训之前叮嘱我们军训注意事项,在军训中经常来看我们。学姐在我们遇到问题时努力帮我们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也学会了包容与谅解,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为辅导员助理的生+生新型关系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自然、顺畅。

(三)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辅导员助理们在工作中感悟到:我的表现可以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面貌,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影响到所带学生或更多的学生,所以我在这期间认真做好自己,给他们起好带头作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他们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走正确方向,同时也让他们的班级更加出彩;做辅导员助理除了能锻炼自己,更有意义的是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作为班委,更加要配合好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不仅仅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做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我是一名辅导员助理,不仅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实的生活,还得帮助我们班级走得更好,这是一种奉献精神、吃苦精神!这就是辅导员助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存在的问题

从同学们反馈的意见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辅导员助理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关系。设置辅导员助理,本意是将教师从繁重、琐碎的学生管理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是一种管理创新。但有了辅导员助理,一些辅导员成了“甩手掌柜”,许多工作让助理单独去完成。助理毕竟是学生,在处理一些问题上考虑不会那么的周全,没有老师的具体指导,一些事情做不完整,工作管理中存在遗漏、缺乏计划性等现象。

(二)辅导员助理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工作关系。辅导员助理认为:工作一个学期,感觉一开始做的时候没有头绪,后来慢慢的通过和学弟学妹的交流,有了一些思路,在体验了这一学期之后,感觉是在和班委沟通交流,统一意见这个问题上的工作难做,班委之间不太熟悉,意见难统一。与班长、团支书之间的了解甚微,缺少工作上面的交流,希望多开展活动促进彼此的了解,不仅可以增进工作效率,也可以使我们在交流中有所收获和学习。

(三)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全体学生之间的关系。辅导员助理缺少和班级同学深入的交流。虽然辅导员助理是从广大优秀的学生干部中选聘的,他们最能了解学生最新的一些动态,及时了解一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适时的进行汇报和解决。但由于辅导员助理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性格的差异,加上自身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不能充分接触班级上的每个同学,只是片面接触部分同学,以至于处理问题考虑不周,在工作中与学生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

四、对策思考

在辅导员助理制的实践过程中,要努力构建辅导员与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学生之间、班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相互循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新型管理关系。

(一)辅导员助理与辅导员的关系。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必须明确辅导员助理的职责是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日常工作,所以要突出一个词“助理”,辅导员不能把所有工作全部安排给助理去完成,只取到一个传话筒的作用,而是要清楚辅导员应该履行的职责,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对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应该有顶层设计,可以听取助理的建议,但大方向是辅导员确定的,班级建设计划也应该是在辅导员的统一指导下共同完成的。

(二)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学生干部的关系。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学生干部有相同的身份都是学生,但又有不同的身份,辅导员助理肩负着辅导员的部分职责,班级学生干部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职责,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们认为要突出一个词“辅导员”,虽然助理只承担辅导员的部分职责,但他毕竟是辅导员,还是要有教师的身份,要有能力指导、协助、帮助班委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同时又要发挥和辅导员不同的学生角色,与学生干部有更多的共同点,思考的方式很接近,在处理问题时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三)辅导员助理与班级学生的关系。辅导员助理和班级学生的关系如何也决定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助理在与学生交往中要突出一个词“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身份,深入学生当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真正做好辅导员的助手,以提高辅导员老师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实施辅导员助理工作对我们学院学生工作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是创新学生工作模式,真正体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在这项工作中收益的不仅仅是辅导员,还有我们的辅导员助理和管理的班级,大家在新的师生关系、新的管理模式下正确处理好辅导员助理与辅导员、学生干部、班级学生的关系,我们的这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道真,秦卫东,张杰,程华英,徐熙.高校实施学生助理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的思考――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读书文摘》,2015(8).

[2]周d鹏.浅议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定位[J].《新财经:理论版》,2010.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5

一、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积极开展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辅导员、班主任认真学习、掌握岗位职责内容,钻研业务,研究工作艺术,针对各自班级学生特点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掌握管理方法,确保班级管理顺利开展。定期举行工作会议,总结管理得失,对每位督导员、班主任按照学院管理要求进行工作考核。顺利举行系部辅导员大赛,推选入围辅导员、班主任进学院决赛。

二、加强团总支、学生会建设

成立系学生会和团总支学生干部组织,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协助老师共同管理,每周五举行例会并上报周工作总结,提升学生干部自身素养,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对于不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的学生干部及时清退出管理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为系学风建设、纪律管理和学生活动的举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日常工作

1、加大常规管理工作力度,做到工作严、细、实。实行辅导员、班主任—系学生会—各班班长三级管理模式,制定班级管理样表,由各班辅导员、班主任统筹,系学生会检查上报,班长具体执行。表格内容包括是否按时上课、课堂表现、课下参加活动积极性,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每月总结,凡是分数低于60分的同学由辅导员、班主任谈话警示,严重者约谈家长。

2、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通过每周辅导员、班主任下宿舍,每天学生干部进寝室检查等工作,排除宿舍安全隐患,极大降低晚归、旷宿、喝酒、打架、使用违禁用品等行为的发生概率。同时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019年全系学生事故发生率为零。

四、做好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要求2019届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提前做好毕业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制作招聘简历,为学生提供各类招聘信息,帮助困难学生积极就业等,使得就业率达到91.80%。

五、抓住教育契机,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及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6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分,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更是社会生存的需要。

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中,人际交往问题所占比例最大,而其他心理问题也或多或少地与人际交往问题相关。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刘倩、李辉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团体成员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点。例如:被试的选择不够有代表性、团体领导者不够专业、实验方法不够全面等。该课题项目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方法,增加专业性,通过为期3周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研究,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团体内组员的人际敏感因子进行前后测对比研究与讨论。希望在短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被试

从招募海报招到的自愿报名的参加26人中随机选取9名大一学生(5名男生,4名女生)参加大学生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均身体健康、无精神异常、存在一些人际交往困扰且有意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愿意按照团体契约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参加为期三周(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

1.2 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人际敏感因子对研究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同时采用个案访谈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时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

症状自评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共有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一周之后对被试进行个案访谈,从被试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自我感觉、交往状况、自我调节情况等方面记录和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

1.3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以人际交往为主题,活动持续3周,进行6次活动,每次活动一个半小时左右,采用游戏、分享感悟、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

1.4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阶段,建立团队信任感、适应指导。协助确定团体目的和个人目标、建立团队契约。

第二阶段,确定团体的结构,促进成员相互熟悉、建立和了解团体规则,帮助成员确定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期望、寻找他们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2]

第三阶段,领导者主动介入,鼓励成员认识并表达他们的焦虑,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处理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四阶段,帮助成员接纳自己的问题,促进成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鼓励成员将自己从团体中获得的感悟转化为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对成员的一些人际交往问题进行认知重建。

第五阶段,帮助团体成员总结经验,领导者应将零散的收获组合起来,教会成员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在团辅中的收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鼓励成员健康快乐地生活。

2 结果

2.1 不同成员的SCL-90人际敏感因子的前后测数据

如表1所示。

2.2 不同成员两个因子前后测的差异分析

根据表1,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

P=0.001

3 讨论与分析

3.1 本实验中SCL-90结果分析

编号1、2、6、7、9五名成员:从上面的总分数来看,他们的前后测比较显著,从人际困扰较严重到人际困扰较少。从个项目分来看,这些成员掌握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在主观努力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势下,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表露、自我认识、并尝试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编号3、4、5、8四名成员的前后测数据分析显示为差异不明显,联系成员个人,原因有以下几点:(1)成员自身性格比较外向,本来人际交往水平就处于良好位置。(2)本项目团体心理辅导持续时间仅为3周,时间较短,成员两次做SCL-90人格自陈量表时间间隔较短,可能会出现凭记忆选择选项的情况。(3)个别成员自己性格过于内向,短期团体心理辅导对其影响不大。

3.2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

总结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观察员和团员们的意见,每次团辅过后,团队中成员能主动跟团辅领导者讨论,还有些会跟其他成员分享感悟,90%的成员认为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给他们的观念带来了改变,也学会了一些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促进作用。

3.3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给成员潜移默化影响的活动方式,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活动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团辅活动,将成员带动起来,通过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经验成员的相互影响,对成员人际交往能力起到提高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模仿在成员不知不觉下进行,而领导者对某个行为表示肯定或鼓励时,其他成员也会不知不觉模仿这一行为,类似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而这种模仿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仅在团体心理辅导这一形式下才会体现并多次出现的。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灵活多样,这样更能准确地把握成员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帮助成员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的小社会,使团体中的成员在宽松的氛围中寻找、认识、改正自身的人际交往问题。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7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满意度;调查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进行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统计归纳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和不满意数据、分析原因,深入研究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直接影响到高校以德育为核心素质教育的健康实施,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笔者组织的这次关于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对南京五大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了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意见。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以南京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医科大学这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以学生个体为分析单位,委托各校学生工作部门帮助完成被调查学生的随机抽样、填写以及回收工作的方法,实际性的展开一种描述性的社会调查研究。其中抽样方案为:每个学校分四个年级进行,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在班级中抽取班级奇数学号学生为调查对象。

2、资料整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余份,回收问卷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为86.7%。调查均采用自填问卷式调查法。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者检查核实编码,录入spss 13.0的数据库,然后进行逻辑查错处理,认真核实,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析(置信度为0.9)。

3、样本基本情况

实际样本的构成与分析情况如下:

(1)性别构成:男生144人,占55.4%的比例;女生l16人,占44.6%的比例。性别构成比例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相比较而言,男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能更易得到保障。

(2)专业类别构成:就读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占34.7%,而人文类专业为65.3%。

(3)政治面貌构成:共产党员68人,占26.2%的比例;共青团员186人,占71.5%;群众有6人,占2.3%的比例。

(4)入学前户籍情况:48.6%的学生在入学前为农业户口;51.4%为非农业户口。

(5)年级分布情况:大一学生占23.1%,大二为23.5%,大三为23.8%,大四为29.6%,各年级学生分布较为合理,样本的代表性较好。

(6)担任社会工作情况:担任“学校及学生组织或社团职务”的学生占16.9%的比例,任“院系及学生组织或社团职务”的比例为33.5%,任“班级职务”的为26.2%,“未担任任何职务”的比例为23.5%。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1,关于员(辅导员)生(学生)联系方式及频率的调查

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通过传统的面谈以及电话形式与学生取得联系,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邮件、博客、qq都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做好日常工作的新途径。但是对于辅导员而言,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联系方式,如此次调查中所体现的那样(卡方=15.539,自由度=9,p=0.07):对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辅导员会选择“面谈”这一直接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大四的同学,则“电话联系”这一方式成为首选。虽然相对而言,面谈的方式有助于辅导员全面观察学生、有助于深入交谈以获得更多的讯息,开展学生工作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对于有着就业压力而不得不奔波于各地的大四学生而言,辅导员与之联系的方式自然是方便、快捷的电话。这与我们的现实经验是相符合的。

另一方面,辅导员、学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与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有相关性(卡方=50.735,自由度=20,p=0.000),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随着联系频率的降低,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也不断下降。不难理解:对于学生而言,辅导员对自身的关注,或者是自己与辅导员的联系密切,都会让其对辅导员的为人处事、工作安排等各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从而理解辅导员工作的不易,提高满意度。但还体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与辅导员保持一周一次联系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比随时保持联系的要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需要周围环境给予其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其自主发展,因此有时辅导员过多的干预反而会引起其不满;二是源于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的工作内容性质的考虑:是分配班级工作、学院任务,还是学生在某些方面出现问题以致辅导员密切地关注该生,工作内容性质不同,对辅导员的评价也会不一。

2、对影响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评价的各变量研究

上述文章中已提及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那么究竟有多少变量在影响着评价系统呢?以下笔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关于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做出调查分析。

由下表可知: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存在差异性(卡方=24.787,自由度=i2,p=0.0i6)。大一、大三对辅导员工作不太满意、不满意的概率是0,但大二、大四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高,表现在图中为波浪型。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就读专业、不同政治面貌、担任不同社会工作职务的学生在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见附表)。即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具有一定稳定性,不随评价主体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调查显示:

(1)当学生与辅导员同一性别特征时,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为97.1%;当两者性征不同时,满意度也有96.5%。可见员生性征是否一致并不影响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卡方=3.421,自由度=4,p-0.49)。

(2)理工类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相较于人文类学生,具有一定一致性,即评价集中于“一般满意程度”以上;而人文类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更具有多样性,“非常满意”与“不满意”的比例皆高于理工类学生。但总体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卡方=2.59,自由度:4,p=0.629)。

(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也无显著差异(卡方=8.178自由度=8,p=0.416)。但这不表示他们之间没有各自的特点,如下图所示:共产党员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最高,其次是共青团员和群众而在不满意程度(“非常满意”“不满意”)上,比例最高的为群众,其次是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笔者认为:这与辅导员在日常中的工作内容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辅导员也参与甚至负责基层党支部的工作,与党员的接触会相对比较频繁,因此党员对其评价也会随之有所提升,但总体上而言;学生的评价不会因为自身的政治面貌而呈现明显差异性,基本可以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4)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为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会选择在不同的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其组织一般分为校级、院级、班级,学生凭个人兴趣和实力进行选择。相比较而言:担任院级和班级职务的学生与辅导员的交流比在校级组织工作的学生要频繁的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满意”的评价上,1.2%的院级组织干部选择了该选项,担任其他组织职务甚至未担任职务的学生在该选项的比例为0。而在不太满意这一选项上,未担任职务的学生和班级组织干部的比例分别为3.3%、2.9%,比例较高。但总体而言,担任不同性质职务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总体评价没有显著差异(卡方=4.93l,自由度=12,p=0.96)。

 

(5)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下,拥有农业和非农业两种户籍,此次调查中,入学前是农业户口的大学生有124人,非农业户口的同学为l31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者比前者更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户籍不同是否会影响学生对辅导员工作做出的总体评价呢?调查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卡方=4.926,自由度=4,p=o.295)。

3、对辅导员具体工作内容的调查研究

一般而言,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包括:纪律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奖惩评定、帮困助学、学生日常行为生活管理、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辅导员的工作是十分繁复多样的,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需要辅导员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管理能力。那么学生对辅导员各方面的工作是如何评价的呢?从调查中了解到77%的同学对辅导员纪律管理工作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只有2%的人不太满意;对辅导员班风学风建设工作评价有约4%的同学感到不满意;而宿舍管理工作不满意的人达到3.5%;对干比较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评价只有2%的人不满意;意见相对较高的是辅导员奖惩评定、帮困助学方面的工作有5.1%的人不满意;在对学生日常行为、生活管理方面与宿管工作评价相同均为3.5%不满意;而对辅导员创新教育工作的评价不满意度要占到6.2%;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相对比较集中,均在96%左右的感到比较满意;在对辅导员爱国主义教育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的评价中有2%的人感到不满意。

总的来说,对辅导员各项工作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见下表:

4、对辅导员工作评价为“不满意”的原因调查

由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持肯定态度,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做到位,给出了“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

那么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问卷既定的选项中,在纪律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安全管理学生日常行为及生活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满意的原因集中在“认为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差”,其比例分别为2.3%、3.5%、1.5%、3.1%、1.9%;而在宿舍管理、奖惩评定及帮困助学、创新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辅导员理论水平低”,其比例分别为2.7%、1.9%、3.5%、2.3%、2.7%、1.9%(见附表)。可以看出:在管理性质的工作上,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不佳,需要提高;而在带有教育指导性质的工作上,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不能让部分学生信服。在“总体满意度”的调查上,认为“辅导员理论水平低”的比例为1.9%,占据首位,其次依次是“敬业精神欠缺”(1.5%)、“管理能力差”(1.2%)、“人格品质问题”(0.4%)。

四、小结及相关建议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总体上还是很高的,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处于较好的和谐水平,但是辅导员工作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主要是在提升理论水平、增强敬业精神、提高管理能力上。

怎么样才能更好开展辅导员工作,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接受了高等教育、思维极其活跃、极具时代特征的高校学生群体。掌握他们的思想并加以引导本身就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来计划经济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整合的关系被打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政冶因素、多种文化价值并存的局面。

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不同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头脑中互相撞击,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状态。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大学生开始对传统的人生价值体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对纷至沓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选择、接受的过程中,他们将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这种由于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带来的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的复杂现状,也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单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价值多元化的冲击越来越缺乏说服力,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必须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获得学生的思想认同、取得学生的行动支持、让思想政治教育重新焕发时代活力,保障高校以德育为核心素质教育的健康实施,确保高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

2、坚持。仁爱与责任”的工作理念

仁爱的意思是宽容、关怀和理解;责任是尽其本分,是诚挚地履行职责。大学生是一群刚刚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群体,他们热情但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高校辅导员更应在工作贯彻“仁爱与责任”的理念,给予学生宽容、关怀和理解,并诚挚的履行自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责。

3、帮助学生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从高中进入大学的那一刻,所有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如何让他们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奔跑在人生赛场上?这需要辅导员成为高超的教练员,不停地指导他们“早定位、早准备、早实施”。目前很多学生对生活的迷茫源自干目标缺失。辅导员工作第一项任务是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目标及实施步骤,使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明确成长目标和生活动力。本科生目标主要有升学和就业。无论学生选择那一条道路,都可以用倒推演算法制定每年、每学期、每月的生涯目标,这是学生发展的内因;辅之以外因辅导员指导,最终才能完成从量变(学习)到质变(成才)的过程。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8

关键词 辅导员 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提升职业素质,拓展以后的发展空间;而辅导员在其身担的多重角色中,其中之一就是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因而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不同需求,也必然要求高职辅导员重视并以特有的方式去辅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1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发源于美国的20 世纪60年代,90年代传入中国,简称“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指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生活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本科院校教育目标的不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让高职学生一进校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形成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职业目标,而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学生职业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实现对学生整个人生的职业指导。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从高职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就业前景与职业环境、职业认知及职业价值观而制定出的具有可行性、适应性的规划设计。

2 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目前,虽然高职学生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模式, 毕业时有着明确的就业岗位群。但是高职学生与本科、研究生毕业生相比,存在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薪资待遇比较低,未来岗位发展空间有限等劣势,因此高职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更加重要。帮助高职学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让学生真正知道“我是谁”;其次,通过指导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帮助学生领悟“我将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再次,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优势,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让学生知道“我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工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

3.1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里面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与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需要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一项必备内容,比如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课程和讲座,通过举办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励学生做好规划等。特别是在辅导员队伍越来越专业化的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成为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这就更要求高职辅导员要树立使命感,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认真对待。

3.2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定的优势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区别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辅导员有其自身的优势。

第一,辅导员是高职学校中与学生最亲近的群体,辅导员老师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引导者、就业指导的服务者。在学校中,辅导员从学生一入学就与其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在频繁的接触和管理,教育过程中磨合、协调,最后达到一种相互信任的状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利用这种情感上的优势,辅导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品性、优缺点、个人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第二,越来越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特别是已经成为就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辅导员们,有责任并有实力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们通过讲座、班会课、团课、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样的形式,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第三,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始终关注着社会形势及就业形势,掌握着关于就业单位需求人才的信息,熟悉往届校友的就业情况,结合专业及学生个人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与企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往届的就业情况给学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也可以通过往届的就业情况检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积累总结更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指导的水平。

4 充分发挥辅导员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4.1 通过多种载体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许多学生进入高职后,唯一的目标就是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因此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清晰的规划。还有一些学生虽有抱负,但由于自身定位不准,对职业规划不清,不懂得变通,导致发展中遇到困惑。所以,高职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比如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开讲座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主题班会、团课、团日活动等多种载体,让大家感受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让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手在普通同学中树立榜样,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我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4.2 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在倡导工学结合的教育体制影响下,高职生在校时间不如本科生多,且学生技能实践的时间占据很多。所以在高职生刚入校,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关键期,就要为学生积极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让他们及时把握大方向,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辅导员在第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中,要教会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在二年级阶段,需要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后所从事的岗位群,了解所学专业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剖析自我,了解环境,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比较分析,看看自己最适应于哪种职业,并教育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岗位能力的需求,查找不足,及时修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缺陷。

第三,三年级的时候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根据顶岗实习的经验进一步确认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是可行与现实的,为学生提供各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各种专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做好面试和就业的准备。

4.3 及时关注高职学生状态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有着其独特的身份特征,尤其是因发挥失常没有考上本科而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着极大的落差,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出现了冲突,如果调试不好,就很难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高职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学生存在着抗压能力弱、情绪易受干扰、高职学习环境适应不良、承受挫折能力欠佳等心理问题,也是困扰高职生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种种原因。

因此,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工作,便是掌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辅导员们要积极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和学生谈心,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心态及时进行纠正,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确定适合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4.4 个性化辅导,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个案跟踪

依据辅导员掌握不同学生的信息,进行归类,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好短、中、长期的规划。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可以有选择性的,对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从在校期间予以跟踪,甚至到毕业后中、长期做跟踪调查。特别是跟踪调查学生毕业后的5~10年的状况,能很好地验证生涯规划效果,总结经验。并且有利于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对教学改革的建议,从而在以后的指导中不断更新、调整生涯规划内容。

同时,对个案的跟踪,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修正。往往在制定方案时候,考虑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辅导员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规划的评估和调整,避免学生走弯路。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9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辅导员工作是否有成效,最具有发言权的应该是辅导员接触最为密切的工作对象――大学生,他们所普遍认可、称赞、期望的辅导员,才是最优秀,最专业的辅导员。只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进行调查,才能真正的勾勒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辅导员形象,才能弥补目前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从而真正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人生导师,才能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滁州学院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他们对学院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调查对象基本涉及学院全部学科,覆盖各个年级。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64份。有效问卷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大一130份(25.65%)、大二116份(25%)、大三121份(25.65%)、大四105份(23.7%);男生265人(57.0%),女生199人(43.0%);经济类学生占11%、教育学学生占11%、理学学生占21%、工学学生占42%、管理学学生占14%、艺术学学生占1%。研究样本的选取采用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方式相结合,同时兼顾学生的年级、专业、性别,经过信效度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主要触及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的特征期望、素质期望、职责期望等多个方面内容。

二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具体特征期望状况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性别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57.9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女性,42.03%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男性。经过差异性检验,在年级、专业、性别这3个方面(以下简称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性别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性别期望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异不大,表明大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性别没有特殊要求。相关研究表明,男性辅导员的创新意识要比女性辅导员高,而女性辅导员的温柔细腻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和细节的把握则更优于男性辅导员,且如果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会严重影响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9],因此高校在选拔录用辅导员时还是应适当注意其男女比例问题。

2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年龄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57.93%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最佳年龄在22~30岁,25.99%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最佳年龄在31~39 岁,8.3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最佳年龄在40岁及以上,7.71%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年龄无所谓。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年龄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期望辅导员是中青年教师,这与目前我校辅导员年龄结构现状是基本一致的。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看出不同专业、性别及年级的大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年龄期望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高校应尽可能根据辅导员的年龄来调整其工作的岗位,最大限度保证辅导员应为中青年教师群体。

3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学历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18%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学历没有要求,10.58%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应具有本科学士学位,18.57%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应具有硕士学位,40.17%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够具有博士学位,仅有5.18%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只需专科或中专毕业即可。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学历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显示,超过7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具备的学历应在本科或以上,这与教育部明确规定的辅导员选聘标准,即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相一致。

4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55.9%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所学专业与自己专业相符或相近,13.6%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理工科出身,18.49%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学习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等文科出身,而12.25%的大学生则认为辅导员与专业无关。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专业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所学专业的期望与教育部明确规定的辅导员选聘标准即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的要求较一致。进而表明占辅导员群体较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教育学等相关文科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并不是学生所期望的,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期望从辅导员那里得到更多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有关系,而且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更有利于沟通交流。因此,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尽可能的选择与学生具有相同或相似专业。

5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政治面貌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49.79%的大学生非常期望辅导员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17.36%的大学生不期望辅导员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32.85%的大学生则对辅导员是否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持无所谓态度。经过差异性检验,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政治面貌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显示,近50%的大学生强烈要求辅导员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这一情况与教育部要求的辅导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相呼应。

(二)大学生对辅导员的素质期望状况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精神期望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需要辅导员具有崇高的专业精神。调查情况显示,22.50%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的专业精神应该首先体现在关爱学生上,显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具有这一精神是不可或缺的;20.5%的大学生认为爱岗敬业也是辅导员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精神之一,而勇于负责相对于关爱学生以及爱岗敬业来说其重要性就略低一些,只有16%,但这不能否定应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至于忠诚于教育事业和乐于奉献,因为学生认为这是教师本身应具有的专业精神,故而有着大致相同的比例为14.5%,和其他的相比,吃苦耐劳就略微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只有12%的同学选择这一选项。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专业精神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的统计数据与专家学者的理论结论高度一致。

2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期望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需要辅导员具有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特定的专业知识。数据显示,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居于前四位的分别为:专业性方面的相关知识(78.25%);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知识(72.34%);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知识(70.12%);引导学生生活方面的相关知识(69.34%)。这表明大学生最希望从辅导员处得到专业知识、职业教育与指导、心理和生活四个方面的具体帮助,辅导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研究表明辅导员自身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宽窄对于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制约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10-11]。

8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期望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需要辅导员具有多元的专业能力。调查显示,16.93%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组织协调能力,16.4%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具备人际交往能力,12.76%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具备应变能力,14.46%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亲和力,9.76%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6.11%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创新工作与科研能力,9.88%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13.7%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能力。以上各种能力是大学选聘辅导员最看重的专业能力,这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其次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与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

(三)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期望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重心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24%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把工作重心放到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心理辅导工作上,而期望辅导员工作重心放到做好学生生活工作和做好事务性管理工作(奖、助、贷等)上的比例分别均占20%,19%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放在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上,1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放在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以上数据显示,63%的学生期望辅导员工作重心倾向于能够对自身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上,这说明新时期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立能力和规划能力。对于职业规划以及事务性的管理方面,37%的学生更倾向于指引,而不是重点的辅助,这体现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习性与特点。

2 大学生对辅导员理想信念教育职责期望分析

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调查数据显示,80.2%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组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抱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63%的辅导员都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冲突、处理有关突发事件和了解及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上,放到了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上,以致目前大学生对辅导员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期望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国家对辅导员角色的职责定位有一定的差距,也说明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期望状况分析

在辅导员具体工作方式方面主要调查了师生沟通方式、见面频率和辅导员进寝室的情况。数据显示,在沟通方式上,当大学生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42%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QQ、微信等),38%的大学生喜欢打电话或发短信,16%的大学生喜欢面谈,4%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在与辅导员的见面频率上,31.25%的大学生认为每周两次最合理,30.17%认为每周一次最合理,13.79%的大学生认为每月一次最合理,9.7%的大学生认为每天一次最合理,6.47%的大学生认为每学期一次最合理,还有6.47%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辅导员进寝室的问题上,38%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每周进一次寝室,26%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每半个月进寝室一次,15%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每月进寝室一次,12.6%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一个月以上进寝室一次,5.4%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每天进一次学生寝室,只有3%的学生不希望辅导员进寝室。

(四)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总体角色期望分析

辅导员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是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第一线的教师群体,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其开展的工作也绝大多数是和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辅导员角色的调查数据显示,68%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成为在生活中与自己一起健康成长的朋友和知己,17%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是日常管理生活的老师,13%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成为自己家人一样的亲人,仅有2%的大学生期望自己与辅导员是上下级关系。结果表明,超过80%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成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和知己,这与国家对辅导员的定位是高度一致的,即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的导师、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人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通过差异性分析,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总体角色定位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各类大学生对辅导员总体角色定位的高度一致性。在辅导员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调查显示,95.5%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女大学生更为看重辅导员的作用。

总之,辅导员对于上过大学的人来说可谓是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的,因为大学是每个人一生中相当重要的转折期,而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授课教师不断变化,但辅导员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陪伴着学生走过整个大学时光。同样的,以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出发,优化辅导员的工作,对于辅导员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调查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寻找辅导员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进而帮助辅导员向学生理想的状态转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助其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2004-08-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24 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23.

[3]杨宝丽.广东白云学院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白净.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及定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陈丹丹.当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构建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1-20.

[6]刘艳坤,朱锦秀,邹涛.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调研――对重庆市1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3(1):97-101.

[7]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2006.

[8]李文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基于对广东省5所民办高校的调查[J].2014,14(2):89-100.

[9]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学生辅导员助理总结篇10

一、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大学生工程素质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大学生工程知识继承发展为工程创新的新平台,有助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钻研能力、进取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将工程知识转化为工程技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使学生已掌握的工程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技能;有助于锻炼学生应对复杂工程系统的能力,通过研究、讨论以及亲身的体验和实践自觉发现问题,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带着问题主动寻求、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进而学会用系统的思维考虑、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除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担当着学生政治上的领航者,学习上的督导者,工作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关照者,心理上的辅导者,人际关系上的协调者等等角色,有着与学生天然的密切关系,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与心理需求。同时,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最基层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能够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有效组织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达到培养大学生工程素质的目的。

三、某工科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理论与实践

(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良好的青年人科技创新活动氛围

充分发挥学校创新教育平台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充分了解整个平台的构架,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应该在学生参与平台的过程中做好衔接、协调的作用。特别是做好跨专业学生组建团队、学生寻找专业指导老师、硬件设施的申请使用、制作材料的费用提供等关键环节的协调工作。因为学生身份、专业水平和交际层次的限制,想要完成较高层次的创新项目,不得不借助外力的帮助,辅导员依靠自身能力显然无法完全提供学生创新所需,但其恰恰可以对各平台之间进行协调,为学生整个过程做好保障工作。不仅如此,只要辅导员充分发挥出学校创新平台的功用,就可以激发整个学生群体的创新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开阔其创新视角,丰富其学习和生活,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达到培养其工程素质的目的。

(二)从低年级引导学生科技创新观念,自低起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质

首先,该院辅导员在工作中结合专业特点,选定一批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创新能力和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加以重视,并给以更全面系统的引导和帮助,纳入年级的科技创新小组;其次,积极鼓励学生跨专业交流,交结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如,该院2009级某学生在大一时就申请到5万元的校级实验项目《垃圾分类机器人》,邀请了电气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经过不断的调整、改进,获得201]年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五届美新杯中国区总决赛一等奖和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这充分说明低年级学生的创新引导工作之重要性。

(三)深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启发学生科技创新思想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也是做好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良好途径。这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更能够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最有力的帮助。辅导员如果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的特点,或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或作为学生团队里的一员,可为他们做专业指导、创意查新、社会调研、策划书审核,甚至是提供创意、一起讨论、一起制作、一起参加比赛。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做好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及总结,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面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