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07 23:0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

篇1

1.解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具体行为而无有效考核的问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既包含组织化的学习也包含个人的学习,既有思想政治的学习也有具体业务的学习,既要求向书本学习也要求向实践学习,既需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也需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此,每一个党组织的创建过程都是具有个性和特点的,有的可能偏重于学习环境的构建,有的可能偏重于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的可能又偏重于学习成果的实践,往往呈现出“百花齐放、各有所长”的景象。如常德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学习全员化、学习组织化、学习制度化、学习价值化和以考促学的“四化一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模式,注重的是学习成效;郴州市坚持每年对全市的党员干部学习情况开展一次大考试,把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注重的是学习氛围的营造;益阳市推行单位创学综合评估、个人学习分别考评、专题创学专门考评、面上工作“五创四评”、年度学习抽查考评、各行各业分类议评的“六维一体”考评体系,注重的是学习机制的建立。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确定一个党组织是否真正达到了“学习型”的标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党组织在创建过程中自己制定了一套评价指标或考评细则,如湘潭市公安局的基层公安机关学习型组织指标体系,湘电集团的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指标体系,对本单位或者本部门、本地区内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但是,这些考核指标都是“各自为政”,在科学性和权威性上无法得到广泛认同,对于是否只要达到指标要求就可以被认定为“学习型”党组织这一问题,在座谈中我们发现即使制定者也无法回答。许多被调查者表示,这种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学习型”党组织考核过程中无章可循、“自说自话”的现象,使创建活动的严肃性、严谨性打了折扣。因此,构建一套具有相对科学性、权威性的指标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2.解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实际成效而无综合评估的问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是全党的统一行为。在未能制定出统一评估体系之前,评判一个县、一个市乃至一个省的创建活动开展是好是坏、是快是慢,与同级其他成员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是相当困难并且充满主观因素的工作。广大受访的党员干部提出,可以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创学指数”的汇总分析加工,进一步得到一个单位、一个县、一个市甚至全省的“创学指数”。由于“创学指数”指标体系在全省范围内都是统一的和通用的,因此“创学指数”可以顺利地实现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并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人为因素和其他主观因素的干扰,为综合评价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创学指数”的设计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强调,要“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度”。在大数据越来越成为分析、评估、预测事物发展状态、趋势这一背景下,编制、创学指数既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我们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是全面反映党组织“学习型”建设综合变动向度和程度的度量值。从方法论上讲,就是在建立一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状况和权重的计量综合测算出创学指数,客观全面动态地反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总体状况。从统计学上讲,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性、预测性兼备的技术性测量工具和动态反馈系统。编制创学指数,必须把握好科学完备、符合实际、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明确测评主体,理清基本要素,细化测评指标。

1.理论依据及基础。通过查阅中文文献资料,关于学习指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有。2009年,学习型中国促进会了《中国中小企业学习指数》,企业学习指数成为中小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年度权威指标;[1]华东师范大学人才资源研究中心叶忠海教授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建设量化的核心问题,认为“为科学有效而简明地量化并把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学习型社会建设者有必要研究、探索和掌握‘社会学习指数’”[3];深圳市委党校领导干部考评(研究)中心的龚建桥同志提出了“干部学习指数”问题,认为“干部学习指数是促进干部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将有利于在促进干部学习的工作中实现从概念到方法到成效诸方面的转变”[3]。同时,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评估的实践探索日益增多,如湖南省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了3届的“城市阅读指数”。目前,指数评价已从传统的经济系统走向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软实力也要硬指数”、文化领域的“CPI”“PMI”“PPI”等成为评估、指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举措、新亮点。全国范围内,“幸福指数”、“文明指数”、“创意指数”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的建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理预期和实践参照。

2.指标体系的构建。制定指标体系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的关键环节。什么样的党组织才是学习型党组织?这个问题在调研中反复被提及。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学习型建设水平进行科学量化和评估,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使之既反映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又能反映学习型党组织的内在特性、核心要素和建设规律。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指数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37%的人选择了“创学任务体系”、45%的人选择了“创学保障体系”、53%的人选择了“创学成效体系”,还有4%的人认为是“学习目标体系”、“要素指标”、“行为指标”和“效果指标”。在座谈中,有些同志提出,指标体系的设置,从一级指标到三级指标要越来越具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拟将创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分为3个:创学任务体系、创学保障体系、创学成效体系。(1)创学任务体系。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任务体系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28%的人选择了“创学目标”、53%的人选择了“创学环境”、31%的人选择了“学习内容”、74%的人选择了“学习方式”、55%的人选择了“创学活动”,还有2%的人提出“学习理念”和“学习氛围”。将创学目标、创学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创学活动作为创学任务体系的二级指标,得到广泛认同。在座谈中,一些同志提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要抓好这个“一把手”工程,首要的就是要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这一龙头工程。据此,我们认为,评价创学任务体系的二级指标为创学目标、创学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创学活动,其中,学习方式的权重值应高于其他四个二级指标。(2)创学保障体系。在座谈中,许多同志提出,一个单位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否抓实、抓细、抓深,关键要看创学组织机构健不健全、经费投入到不到位、设施保障充不充分和制度机制完不完善。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保障体系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29%的人选择了“组织保障”、37%的人选择了“经费保障”、18%的人选择了“设施保障”、57%的人选择了“制度保障”,还有2%的人提出“措施保障”和“时间保障”。将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和制度保障作为创学保障体系的二级指标,得到广泛认同。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常态、长效,必须通过建立制度机制来固化。据此,我们认为,评价创学保障体系的二级指标为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和制度保障,制度保障这一指标的权重值应最大。(3)创学成效体系。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成效体系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49%的人选择了“以学立德”、32%的人选择了“以学增智”、57%的人选择了“以学兴业”,还有3%的人提出“以学提能”。将以学立德、以学增智和以学兴业作为学习成效的二级指标,得到广泛认同。座谈中,一些同志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落脚点,应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建设,进而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据此,我们认为,评价创学成效体系的二级指标为以学立德、以学增智和以学兴业,其以学兴业的权重值应最大。为了实际测量需要,二级指标应分解为若干三级指标,我们在吸收调研中一些同志提出的观点和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研究,设计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指标体系。

3.创学指数的生成。创学指数生成可依照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宣传动员。通过多种方式,向各级党组织宣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开发与的重要价值,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配合指标数据采集工作。第二步,指标数据的采集。所有数据的采集遵循分级、分类、等比例抽样的方式来确定测量对象,对于客观性指标数据,采用查阅相关文件、会议记录、成果汇编等现成资料,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现场考试等方式直接获得;对于主观性指标数据,采用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设计针对性的量表进行测量的方式间接获得。第三步,指标数据库的建立。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指标数据库,将各个时段采集的指标数据及时录入数据库备用。第四步,指标数据的计量。根据需要,从指标数据库中导出相应数据,严格按照指标体系的权重分布对数据进行综合计量,得出初步指数。

三、“创学指数”的推广应用

调研中,广大干部群众对如何推广创学指数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分类编制创学指数。调研中不少干部群众提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全党的统一行动,不但涉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还涉及企业、乡镇、社区、社会团体内的党组织,由于各类组织性质不同、人员结构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所处层次不同,创建工作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也会有差别。因此,在编制“创学指数”时必须考虑到创建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一特点,不宜搞“一刀切”,即用一个指标体系去评估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党组织的学习型建设。编制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可分地域,也可分行业和类别。以湖南省为例,分地域可“湖南省14个市州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分行业和类别可“湖南省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社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

2.定期创学指数。调研中,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编制“创学指数”不能只是“墙内开花”,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全党上下都应关心关注的工作。“创学指数”如果能够公开、定期,必将受到广大党员干部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各级研判学习态势、评价学习效果、把握学习规律,推动创建工作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在一定区域或行业系统试点后,可分年度定期创学指数。

篇2

(一)研究对象

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健美操选项课班中随机挑选两个班,每班30人,均为女生,随机确定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实验开始于2014年9月,结束于2015年1月,共36学时。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就两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情况进行两次调查。具体方法为:利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内容要求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测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测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验过程:实验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以学生自我组队和老师调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学习小组,课堂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动作示范→集体动作学习→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动作展示→小组间点评→教师总结。每节课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考核包括小组套路表演和个人完成成套动作。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动作示范→集体动作学习→自我学习→集体动作展示→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两班教学条件相同、时数相同、内容相同、且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两班学生“三维”健康情况调查

抽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学生进行首次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问卷调查,将所得资料进行班级数据分析。从所得结果看,两班学生在体质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属于同一水平。

(二)实验后两班学生“三维”健康变化情况分析

从实验后的横向数据看,相对于对照班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健美操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班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尤其在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提高十分明显。

(三)实验前后两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情况分析

从实验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纵向数据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班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幅度大,差异性显著(P<0.01)。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提高明显的项目有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此外,800米也有一定的提高。而对照班学生数据前后变化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原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是小组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动作,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练习的量和运动负荷。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就得到了提高。而对照班学生由于缺少归属感,认为练与不练都是自己的事,常常有浑水摸鱼的情况,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一节课的运动量也相对较小。因此,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四)实验前后两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情况分析

从实验前后学生体质心理水平纵向数据看,实验班学生数据变化明显,差异性显著(P<0.01)。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在自我尊重感、人格结构平衡感、自然亲切感、信仰价值感和理想超越感五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平时性格内敛、孤僻的学生和协调性较差的学生都得到了同伴的细心帮助和加油鼓励,这种队友间的相互尊重使内心得以满足,进而使整体的心理健康得到提高。

(五)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情况分析

社会适应能力就是个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化过程的能力,它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其根本目标是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从实验前后学生适应能力纵向数据看,两个班虽然都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相差较大,实验班学生数据变化十分明显,差异性显著(P<0.01)。这是因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是主角,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便会主动的与组内学生交流,积极适应小组环境,以自己出色的成绩带动小组的进步,能在相互的评价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而对照班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适应能力也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提高,效果不具有显著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职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改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的被动练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练习,甚至还能带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动作练习,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拓展了学生的练习空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就水到渠成了。

2.通过一个学期的健美操小组合作学习,每位学生都有了强烈的小组归属感,组内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同心协力共进退,有利于培养小组团队精神。同时对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3.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体育课堂学与学生多种需求间的矛盾,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先进教学模式。

(二)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健美操教学中,虽然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学生会存在与小组队员不和或体力不支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合理的疏导和区别对待。另外,为使小组成员结构合理,在进行分组前要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学生的协调性、性格以及身体素质等。

2.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一种形式,而是要实现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多形式共存的局势,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产生小组共性。

篇3

1.案例教学法中学数学教育应抓住生活数学,对每个重要知识点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讲解,而进行案例讲解的关键步骤为:首先:案例选择教师课前应根据课前内容事先选择良好案例,主要根据教学单元知识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图象时可运用到电工基础知识中正弦交流电变化规律作为教学案例.其次:案例分析当教师讲解完基本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对选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新类似案例进行求解,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结束课堂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不断深入分析及案例讲解,不仅可充分掌握自身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知识技巧,更会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2.学习动机培养(1)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探析作为学习压力最大的求学阶段,中学教育是个人成长教育中的转折点,对个人学习理解能力要求颇高,繁琐的学习令学生不感兴趣,厌烦学习最终讨厌教育.要使学生受教育阶段能最大化吸收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必须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养成将个人能力最大化,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乐趣,最终热爱学习.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教学成果之间成正比例,自主学习者比被动学习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57%.学习动机越强,取得的学习成果越突出,突出的成绩反过来也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加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动机越积极,对知识掌握越持久.根据现代教育学表明,教育有“好奇阶段”和“求知阶段”,而动机则有“迫动性”“导向型”和“持续性”.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动机有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竞技水平,树立远大目标,在中学阶段取得优良成绩.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增强自身知识全面性.学习不光是理性教学过程,感性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成份.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通过肢体语言或幽默笑话等感情因素展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为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环境.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大多数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动机较强烈,对知识极为渴望,中学阶段反而呈现低迷状态,厌倦学习.既然学习动机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学习有如此的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如何进行有效化开发至关重要,应有益于数学教学体系朝积极化方向变革.①改革课堂教育体系.多元化社会的出现,极其吸引学生眼球,学生逃课上网等一系列厌学现象的出现,真的只是学生自己不想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起到引导性作用,课堂讲学占据重要影响比重.中学学生思维还未定向,受教师影响较大,现代课堂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机激发必须建立在优良教师表率下.现代课堂教学需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活动为根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创情景化教学取代课堂严谨教学的新篇章.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为课堂教育主体因素,中学阶段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起到答疑解惑作用.并非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迂腐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解决.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减少对中学学生思维控制,提供轻松,好学的氛围是教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念.教师主导性作用在提供给学生自由主动发言,表达方面尤为重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吸引学生向更深层探索是当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更易于在轻松氛围中吸取知识.应该将问题情景化,营造一种舒心,舒适,轻松和有利于学生学习之氛围,令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养分,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学习过程难免出现差错,利用寓教于乐方式可以避免无形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导致害怕开口甚至不敢开口所造成的尴尬.敢于大声说出数学,乐于勇于参加各大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养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③设立表扬制度.“没有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采用多样化,多形式表扬机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采取积分制,每隔一个月奖励优秀个人.抓住人性中好学上进的求学性格,合适的表扬制度会令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形成学习攀比之势.采用评价积分制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性,不会参杂任何人为主观因素,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功,受到大家表扬.表扬制度的成立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造星制度,学习好,表现好就会受到全班甚至全校表扬,中学生在强烈虚荣心的影响下定会激发自主学习,不断学习之兴趣.④开展中学数学竞赛.这是升级版的表扬制度,只是竞赛更难于平时表扬.竞赛是最有效也是最高效激发顶尖学生学习动机,调整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手段之一.凌驾于题目的优越感和凌驾于同届学生之上的虚荣感会满足众多学生的心里需求.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示,在竞赛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和赢取对手获得尊重的心里会更加强烈.由于竞赛过程中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较平时更为强烈,因此,竞技水平会好于平时学习状态.再次,任何形式的竞赛,奖励制度实质都是造星运动,任何人都想被尊重,这是抓住中学生强烈虚荣心而设置的激发动机方式.

二、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1.教师要传授正确教育方式现阶段在中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发展下,中国的教育停留在任务教学的阶段.著名学者赫尔巴特说过“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间追求成绩的高低,打破过去以成绩来衡量个人发展的迂腐思想.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扮演着学生发展道路的导师.其次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将数学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任务教学,或在学生接受能力强的方面掺杂教学任务,将传统任务教学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掌握.再次老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现实化,故事化,通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爱的情景模式将数学教育贯彻其中.众所周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阶段时吸收知识最快,好比海绵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会吸收最多养分.即达到任务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热潮,形成主动吸收模式.

篇4

关键词:大数据;学习分析;数据挖掘;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作者简介:胡水星,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

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的驱动因素,并掀起行业变革的巨浪。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领域中被应用,数据化的学习信息和学生信息逐渐增多,教育数据的海量增长,导致在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教学研究、教育评价等领域也面临大数据问题,教育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教育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相关数据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成为人们新的视野焦点,如何利用与分析这些数据信息,不仅影响着信息交流、知识传递和学习效果,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决策制定和学习模式优化,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一致关注的方面。”

在数据分析驱动教育,变革教学的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同样蕴藏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海量数据,利用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的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及教育大数据关键技术

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再到大数据技术的登台亮相,不仅体现着信息技术的深入与发展,更体现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教育变革,推动了教育发展,学习分析实现了教育的探索性分析,数据挖掘实现了教育管理与决策的制定。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这两大大数据关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大数据

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BigDataforDevelopment:Challenges&Opportunities”,明确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4V特性。[3]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的一种生成因素,并掀起了变革的浪潮。[4]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巨大的产品服务、深刻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理解生活以及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的三大转变:一是不再依赖于小样本数据,而是与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二是不再热衷于追求微观层面的精确,而是宏观层面的洞察力;三是从传统的因果关系追求中解脱出来,关注相关关系的发现和应用。[5]

大数据借助无所不在的传感设备和计算能力,对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以及虚实融合世界的复杂网络数据进行解析和挖掘,实现行为判断和决策。随着教育领域各种学习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的应用,各种学习行为、学习状态等教育数据将海量增长,教育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大数据使得教育信息成为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大数据使得教育过程性考察成为可能,更能透过真实的数据发现教与学的关系,教育正悄悄地发生着一场革命。[6]

(二)教育大数据关键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推进与发展,教育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驱动力,引起了各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EnhancingTeachingandLearningthroughEducationalDataMiningandLearningAnalytics)报告。[7]力图通过教育大数据分析挖掘,促进“大数据”教育应用,从而为教育发展抢得先机。

大数据为海量教育数据的存取提供了技术基础,但原始的教育数据只是教育大数据的基础,只有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教育数据挖掘,构建学习分析模型,发现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实现赋予数据相关意义,才能使数据转变为信息;信息进一步经过分析和综合,形成知识;最后通过实践运用,知识才上升到智慧层次。[8]因此,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是教育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1.教育数据挖掘

教育数据挖掘(EducationDataMining)是综合运用数理统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与方法,对教育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教学行为等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从而有效地预测学习者未来的学习趋势。[9]并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者、学生家长、教育教学研究者以及教学软件开发者提供支持,实现教育系统中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改进学习的目的。教育数据挖掘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10]

2.学习分析

学习分析(LearningAnalytics)的研究对象是学生及其学习环境,目的是通过对教育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发现潜在问题,优化和理解学习,预测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进步和表现。学习分析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显而易见,学习分析技术就是围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利用各种数学建模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来解释这些数据,并根据结果数据与分析信息,对学习过程与情境进行探究,并进一步发现学习的规律,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提供相应的反馈,持续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习分析技术利用数据挖掘、数据解释与数据建模的优势,对学习平台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表示,并运用分析测量结果对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评估、预测和干预,为个别学生量身定制更有效的教育,进而改善和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与效能,实现改善教学和促进学习的目的。[11]

除了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这两大教育大数据关键技术,近年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社会网络软件、云计算、Moodle等网络学习开源平台、WEB2.0技术都可以纳入教育大数据的技术范畴。

二、大数据促进教育变革

随着教育领域各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数据驱动教学、分析变革教育的大数据时代。虽然技术还没有给教育带来如1987年AlfredBork所预言那样的变革[12],但技术具有拓展、增强或者变革人类学习的潜力,科技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教育的革新,并且对教育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大规模数据分布式处理技术实现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社会性交互软件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MOOCs与翻转课堂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构建;开源学习管理系统实现了学习过程管理。大数据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革新了教育思维方式、重构了教学评价方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个性化教育,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学的规训与教化在撤退,支持和服务在推进。[13]

(一)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有助于教学决策和评价

教育大数据记录了教学的过程,发现了新的知识,创造了更大的教育价值,促进和优化了教学策略和评价。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吸收水平都是不一样的,移动互联网支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突破传统不再是所有人在统一的课堂上在规定的四十五分钟内听相同的教学内容。新兴的教育技术与资源使得教育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使教育从批量到个性的实现成为一种可能;教师的教育思维也从宏观的群体教育向微观的个体教育方式转变,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进一步使得因材施教成为一种可能。

从技术层面上说,学习者在互联网等媒体上留下的任何数据痕迹,都可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学习者相关学习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倾向,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状态信息都将一览无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就是应用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去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教育。将大数据对教育教学中海量数据的整合分析,结合态度、行为和行为背景等因素,就可以发现学生思想、行为和心态的变化,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再结合总体学生的表现和其他因素的分布就可以准确对某位学生实施正确的评价,最终使得对每个学生的教学都可以建立在对过去行为数据的分析基础上。[14]从而真正打破传统技术背景下“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的太少”那样的窘境。[15]

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对教师课堂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课堂视频资源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为预测、处理教学行为、学习心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教学评价提供了较为全面和完整的信息,克服了评估主观性强的缺憾,教学评价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归纳”,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与科学正确,教学决策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模式重构

未来教育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个性化,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标准化定制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学生自组织学习,在线学习使得学校教育和教师更多地转向学生个体,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培养,教师实现了从教学者到助学者角色的转变,更多地是承担学习的支持服务和协作交流。[16]个性化学习模式更多地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育媒体之间的交往互动、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教学范式。微课实现了知识从固化到碎片,移动互联网则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如此,我们每一次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都还可以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学习系统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知道怎么让你更高效地学习。

传统教育是大家在一个封闭的客厅里,规定每节课45分钟,而现在移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和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学习者交流,做到线下进行知识学习,线上进行知识传递,完全颠倒传统的教学结构,使强调知识传递、以教定学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强调问题中心、以学为主的整合探究模式,构建了新的教学范式。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基于技术的课堂教学案例欣赏,积极开展分析、讨论和教学反思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实现对技术、学科和教学法之间的深层次理解。[17]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者在课堂上进行深入交互和思想碰撞,而不再是存在了几个世纪的那种被动的教学模式接受者;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教师将技术和学科教学知识整合地根植于自身课堂中的能力,实现将知识的传授迁移到了课外。

(三)在线视频与大规模开放课程有利于教学知识呈现

开放存取已经成为帮助所有人进行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技术支持了信息的开放存取,实现了知识共享的无处不在”,[18]这也是21世纪由新的学习技术所带来的张力和机会:学科内容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融入呈现,营造了更为丰富的交流互动和学生体验参与,促进了学习者情感领域的认知与发展,并进一步帮助我们所有人学习;现有的视频动画、网络多媒体、甚至3D的教学内容,生动逼真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使学习突破了传统的学校围墙的限制,未来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从传道授业变成解惑的角色,传道授业由互联网上高质量的视频资源来替代;在线视频分享为每一位学习者打开了一扇从其他机构那里学习的大门,学习和培训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各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让学习方式越来越丰富。通过向学习者提供观看、参与和反思的教学视频资源,实现了跨界学习交互和教学应用示范。这种交互和示范不仅能够展示如何理解技术、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更能够展示如何为学科内容领域的教学制定与技术有关的有效决策,[19]从而促进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知识的呈现与内化。

(四)学习管理系统和web2.0技术有助于教学管理和情境参与

利用web2.0技术,用户可以在其中创建视频群组,订阅特定频道和成员的视频,上传视频,给视频贴标签。在世界范围内分享视频、创建播放列表、与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保持联系等。这些工具赋予了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支持参与式学习。[20]大数据促进教育发展的第三大宏观趋势是建构一种协同、协商和共享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文化创造;一种参与式学习文化。[21]正如约翰·赛利·布朗所指出的那样,在这种新型的参与式教育环境中,学习者开始参与到一种建构、改进、学习、分享的文化中。各种免费的教育资源随处可见、各种支持学习者参与的社会性工具软件层出不穷,资源和工具的结合能使学习者自由添加、实时评论和独立创建全新资源,这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界定学习究竟是什么———学习不再是消费和吸收,而变成了生成和参与。由于有了Moodle、Sakai、Blackboard等学习管理系统和web2.0技术对学习参与的支持,实现了以学习需求和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动态的教与学关系,通过挖掘知识、寻求联系、总结规律,每个教师和学习者都能发挥自己最大教育潜能。

三、大数据关键技术教育应用实证分析

大数据所带来的教育的未来,不单是表述一个理念和社会直觉,更是一种教育变革和社会行动。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理念交流与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确确实实变成依托教育行为数据的实证科学。在教育大数据时代,由于教学实验的布置,教育时空的设计、学习场景的构建、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数据的采集和教育管理的决策,这些过去只能依靠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可以实实在在地以数据形式进行记录、跟踪,真正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状态数据,如何让数据说话,揭示教育数据背后的教育现象本质,为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案,我们将通过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这两大大数据关键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等大数据技术的教育应用提供借鉴与启发。

(一)基于教育数据挖掘的共词分析

教育大数据技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国内许多文献对两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抽取10年以来在CNKI、EBSCO、Springerlink等国内外期刊上出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大数据相关的关键词频次,利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对关键词出现的共篇关系构建共词分析矩阵,并通过Ochiia相似性系数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在相关矩阵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相异矩阵,并采用多维度尺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形成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体系谱系图,从而对教育大数据教师应用提供良好的决策指导。

期刊论文一般都有几个关键词,用以说明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领域和重点方向等,如果多个关键词在多篇期刊论文中重复出现,这说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几个关键词共现的频次比较大,说明这些关键词关系稳定,可以看成一种必然的联系。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对大数据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并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和数量排序。为了数据挖掘过程的清晰展现,提取重复出现频次较高的10个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以内容分析的视角建立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具体如表1所示。

共词矩阵是一个相关关系矩阵,其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为某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如关键词“大数据”共出现124次,它与数据挖掘同时出现在26篇期刊文献中,也可以理解为在26篇期刊论文的关键词中上述两个关键词共同出现。

为了对共词矩阵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挖掘其隐含的知识信息,需要对矩阵的数据结构进行变换,借鉴Ochiia相似性系数法则,实现对共词矩阵进行相似矩阵的转换。Ochiia相似性系数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Ochiia系数=Nij/(Ni*Nj)1/2。其中Ni和Nj分别代表关键词i和j出现的频次,Nij表示两者共同出现的频次。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

相似矩阵中的数字也称为相似数据,其大小表明相应的两个关键词之间距离远近的程度。为了方便进一步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可以用1与全部相似矩阵上的数据相减,得到相异矩阵,其数字大小表示两关键词间相异程度,具体如表3所示。

相异矩阵中的数据也可称之为不相似数据,其数值的大小表明关键词之间相异的程度,如数据越大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相似度越小,距离越远;反之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越大,距离越近。[14]基于上述的相异矩阵,我们采用SPSS的分析—度量—多维尺度进行关键词图谱分析,得到如图4所示的教育大数据与教师专业发展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图。

从上面的“教育大数据与教师专业发展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图”中可以发现象限一、象限三和象限四是几块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其中第一象限属于大数据范畴,主要关注“大数据”、“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第三象限主要属于教师专业发展范畴,主要包括“教师信息素养”、“教师Tpack”、“教师专业发展”;第四个象限属于个性化学习技术范畴,关注“慕课”、“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相对这几个关键词集中象限,第二象限只有教学绩效评估,这说明教学绩效评估和其他几个范畴共同联系相对少些。关键词的图中分布也比较符合我们对相关文本内容的分析,对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决策指导作用,如,在进行大数据学习应用时应该重视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学习;在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时应该重视教师Tpack能力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进行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时候应积极利用翻转课堂和慕课进行学习环境构建、学习模式创设。

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共词分析,很好地展现了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体系谱系图,更加明确地解释出教育大数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确实有效的指导与建议。

(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教育博客学习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对网络群体中的个体学习行为与学习行动者之间的关联和群体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利用距离、密度和中心度、社群图等概念对网络属性进行评价,是社会结构关系研究可视化的、说服力强的一种方法手段。教育大数据视野下,学习分析技术越来越被重视,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学习分析方法,可以对网络学习平台、课程管理平台、网络日志等记录的大量过程化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现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社会交互特征,从而为网络学习提供决策引导和服务支持。

为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进行教育数据学习分析,我们选择一个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作为样本数据,依托湖州师范学院精品课程《教育技术学基础》为网络平台,具体如图5所示。通过对培训教师在该课程网站上的教育博客群参与活动分析,选择培训班20名教师的教育博客交流情况,进行网络日志数据的收集。并规定博客的发帖、链接、回复和推荐都记为一次网络交流。

数据的处理分析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数据挖掘以前,先根据教育博客上的网络日志进行数据获取,然后对参与博客交流的教师进行T1-T20的编码,培训教师用TEC编码标示。关系矩阵的建立,具体如表4所示。

行列交叉单元格中的数据表示第i行的教师对第j列的教师进行教育博客互动的次数,0表示没有互动,每个教师相对于本人,博客互动都定为1。经过Netdraw导入关系矩阵,经过UCINET6.0教师教育博客互动交流社群图分析,具体如图6所示。

从社群图中可以看出,TEC在网络博客群中处于中心地位,而且没有孤立的点,这说明教师专业化培训中培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和受培训教师积极进行网络博客交流与互动,帮助受训教师解决问题;同时受训教师也积极相互进行合作交流,进行教育技术课程学习。

从表5中可以看出,TEC的入度和出度都是最高的,这进一步说明了教师在培训中的地位,起到了协作、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同时T15出度比较多,说明该教师在培训中能够通过积极发帖引导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交流;T20的入度比较多,说明其他参与培训的老师比较喜欢和该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表明该教师在教育博客中的声望较好,比较受广大培训教师的欢迎。

四、结语

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已经渗透到各种领域,成为变革的一种重要生成因素。在数据分析驱动教育,变革教学的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同样蕴藏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海量数据。多元的教育“数据”已是教育行业及其相关领域必须考虑的因素。如何高效分析和挖掘这类数据信息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发展的新浪潮。大数据关键技术正是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各种学习行为数据的量化与显现,使学习者的体验感受得以实现,通过记录、分类、挖掘和运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能够揭示出学生的学习模式;通过监测、跟踪、分析和应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据档案,能够帮助理解学生为了掌握学习内容而进行学习的全过程。[23]

篇5

一、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学生确立目标定好理想大学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高三一开学,班主任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此时,倘若班主任收集并整理了学校近三年的高考成绩、往届同类型班级的高考平均分、相关大学的历年录取分数线等“数”,就可以依据这些“数”引导学生寻找心目中理想大学,进而确定自己的具体学科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学校近三年辉煌的高考成绩,激励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经过一年的努力也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班主任可以适当举例,身边的事例激励效果远大于空泛的说教,让学生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功是可能的,从而发自内心的去努力。

(2)通过分析往届同类型班级的高考平均分能粗略估计本班的高考平均分。分析同类班的尖子生成绩、中等生成绩、薄弱生成绩,能找到自己的近似位置,粗估自己的高考分数或高考位置,给自己一个比较准确的高考分数预测。同时参考同类班的录取大学分析,初步确定自己的理想大学目标。

(3)有了理想大学目标,学生可以查询到相关大学的历年录取分数线,这样学生就明确具体的学科考试目标,形成具体的行动方向。

(4)了解和掌握当年特殊的高考政策,指导学生早规划,少走弯路,增加成功的砝码。比如“三位一体”的高考新政下,有很多学生就可以通过会考成绩及竞赛成绩参加理想大学的自主招生,提前取得“入场券”,或者获得降分的可能,提高实现理想的机会。

二、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学生调整心态优化学习方法

确定好自己的学科奋斗目标后,学生要调整心态,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开学初,心理老师会对每位高三学生做一个心理量表,发现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些“数”,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学科学习方法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问卷量表获得,问卷涉及学习的各个环节,如多长时间写作业,作业质量如何;花多长时间总结反思,反馈到考试中效果又如何,再以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估,班主任可以结合高考专家的观点和任课教师的特色建议指导学生形成最优化的学科学习方法。

三、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学生找出弱科提高学习成绩

在高三的提高期里,学生时刻接受着考试的磨砺,要敢于挑战自我,在学科学习中不断突破,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突破心理瓶颈,形成合理的答题策略,提高自己的学科成绩。

(1)月考是学校阶段性复习小综合考试,可以通过统计知识分块的得分率,查找知识和方法上的漏洞,而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明确如何弥补,并制定可执行的补偿方案。

(2)班主任可以根据每次成绩的线性分析,协助同学发现自己的“短板”,主动联系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和优化,争取在高考取得学习成绩的最大效益。

四、心中有“数”才能预测学生的高考成绩并合理定位

在高三的调整期,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利用数据预测自己的高考成绩。根据几次阶段性考试形成的总分位次和学科成绩位次,可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

成绩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数的形式,最为直观地表现出来,是排榜的基础信息,也是定位定性信息。通过排榜,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学科学习上个人所处的位置,是否进入优秀或达到及格要求。分析后信息是通过对以上两种信息的分析后所得,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绩上升或下降的原因。这种排榜形式,除了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外,更主要的是为班主任(在一定范围上也包括科任教师)提供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并通过这种分析,找出不足,达到进一步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6

大数据对英语教学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慕课作为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新生事物,为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慕课要在各个学校普及开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通力合作,提供政策保证和支持。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要转变意识和角色,注重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慕课;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43-02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IBM公司把大数据概括成了三个V,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和快速化(Velocity)。这些特点也反映了大数据所潜藏的价值(Value),这四个V就是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大数据产生于信息爆炸时代,将会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大数据技术使我们能够学生的学习行为、考试分数等各种教学信息,而近年来网络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即慕课应运而生,也使教育领域的大数据获得了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等方面都会得以革新。

1 大数据时代慕课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慕课正是其在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近产物。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2013年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在这一年的5月份,清华北大加入到美国教育平台edX的慕课组织中;10月份,由清华大学打造的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可以说国内的优秀高校引导和带动了在线课程教学改革。由此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不再是经验式和主观式的,而是将通过大量事实数据进行归纳,真正做到客观性和多元化。例如美国高校开发的学术系统使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来分析学生在线学习系统中的情况,从学生的考勤、在线时间、参与讨论次数、系统活跃情况等来判定学生对此课程的投入度,并依此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慕课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网络学习平台,需要保证在线学习者的学籍、证书、学分等。目前慕课在美国围绕其能否进入高校、是否可以计入学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而美国以其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各个学校间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有些拒绝有些接受。在中国这是一个涵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通力合作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为将来学校间的学分互认铺平道路。只有做到这些,慕课才能真正在教育领域普及开来。另外应该保证充足的专项资金用于硬件的更新换代,以保证教育大数据的日常管理和长远发展。

2 大数据改变学生的学习

教育大数据到来,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与以往学习资料匮乏到只有教材的时代相比,学生获得了数量空前的网络学习资源,而且他们有机会通过慕课网络学习平台接受世界顶级名校的精品课程教育。网络实时互联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区别对待,即同一英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呈现不同类型的课件,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外语课堂。学生在阅读课或其他学习环节中使用互联终端,将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如果该终端用于替代教材,那么它将记录到学生在不同页面停留的时间长短,翻页速度快慢,阅读过程中是否有回看现象,阅读、复习都是在什么时段,每次持续多长时间,采用了怎样的阅读顺序,在哪一部分内容进行过回馈性操作等。借助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是哪些,阅读习惯怎样,是否投入时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是否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等。每个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在不同地点的学习活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痕迹,而这种数据具有累积性和关联性的特点。从技术层面来说,可以借助数据抽取和集成来获取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到哪些是个体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从整体来说最容易掌握知识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出现偏差时进行预警,使学生及时调整不良学习行为。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即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调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 大数据改进教师的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是名校、名师和名课的结合。这场教育革命将会带来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目标与方法上完全区别于以往的颠覆性巨变。教师应及早认识到这一转变,不可抱有侥幸或者保守心理,认为大数据还未冲击到教育教学。美国政府在2012年的大数据研发任务中曾提出要召集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怎样利用大数据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英语教师应该主动适应教育数据化发展,理解数据支持的教学决策,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并清楚地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学校课程变化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并意识到适应大数据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教学软件和媒体使用、网络通信与教学平台应用等以往被认为是教师所必备的技术技能,而大数据最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很多行业开始有了大数据分析的需求,绝大部分从业者都对数据分析不熟悉,在新兴而又复杂的大数据工具面前,他们是初级的使用者,教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最后的数据解释,易用性应当贯穿整个大数据的流程。校方应聘请大数据方面的工作者对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具应用为教师们进行集中培训,并在教师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以指导解决。最终帮助教师形成数据素养,即在教学中快速获取,总结规律,形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英语教师熟知教学规律,在了解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他们应该向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有关开发新系统、新应用或新功能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与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够实现技术和教学应用方面的双重创新。

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和向大规模网络语料为中心转变。慕课带给英语教学的改革,突出体现在“翻转课堂”上,也就是在线的课堂学习环节与课堂内部的深入探讨、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由过去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启发建构,要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泛而丰富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教师应注意辨识学生在线学习时某些知识点停留时间的长短是因为学生感兴趣还是理解困难,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自尊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时互动交流环节有意无意地隐藏自己的行为,或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信息,试图以此保护隐私。对此教师应加强宣传和指导,使学生习惯和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消除戒备和紧张心理。数据产生时间越久远,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价值往往越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教学应用场景数据的分析从离线转成了在线,开始呈现实时处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以便及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针对性反馈信息。这要求全体师生相互配合,在计划好的时段内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教授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引导、协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并监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举例来说,现有的智能写作评估系统如某北京科技公司开发的批改网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词法、篇章等方面的在线反馈信息。这样就将教师从繁冗的作文语言问题批改任务中解放了出来,而专注于分析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和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给出学生应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4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人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慕课服务于学校教育并且辐射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将日益显现。学生应该积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以慕课为平台,尽早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努力学好英语。教师应认清并顺应这一趋势和由此所带来的挑战,从学生学习会出现的新特点和规律出发,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研究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大数据挖掘出的学生信息,反思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做一名顺应和引领潮流的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高鹏.当新媒体遇到大数据[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10).

[2]曹磊等.大数据:数字世界的智慧基因[N].文汇报,2011-11.

[3]陈金平.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4,(4).

[4]郭英剑.谈中国“慕课”的发展与问题[J].外研之声,2014,(2).

[5]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篇7

一、直观化、形象化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找次品”时,在第一课时里,我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就去上课了。因为这节课比较抽象,我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第二课时里,我把天枰直接带到课堂里,学生一看到天枰就兴奋起来,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边做实验边思考,很快就掌握了知识要点――怎样找次品。所以,我觉得直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学会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讲了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然后,我问:“同学们,谁能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这个故事讲得完吗?”只见同学们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争抢着:老师,我来,我来说……我利用故事创设的情境,很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求知欲也被激发出来了。

三、适时运用鼓励、表扬手段

教师要适时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体验失败,会导致志向水平的下降,最终将引起退缩反应,以致丧失学习的信心。为此,数学教师,也应该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适时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学生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教师应及时地给予一定的评价,并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 如:“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能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如果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一定会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从而获得一种数学学习的自我满足与成功感,促进着他们各自都能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

四、因材施教,合理评价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要结合学情、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顺应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差异来设计练习。当然,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而是教师要力求引导班级里的每位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得每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在评价时,要避免单独地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来考查学生,比如可以从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五、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让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从而让学生在发言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或是暴露自己思维中的问题,把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挤”出来。同时,数学教师也应将自己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体会讲给孩子,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比如对于数学综合实践课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大胆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获得、数据处理、合情推理、大胆创新这样一个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学习,感受快乐。

篇8

本学期执教的班级是二年级一班,共有19名学生,男生6名,女生13名。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都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但由于我们是新成立的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来自东胜区和伊旗四小的孩子,书写规范,课堂常规良好。来自村小和矿区小学的孩子各方面都显得弱一些。其中有三个孩子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有两个男生,上课时小动作特别多,注意力很难集中,还有四五个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书写极不规范。大部分学生对一年级学习的计算很不熟练,计算的速度很慢。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篇9

关键词:分层要求;分层渐进;分层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1.显形与隐性目标相结合。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学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是全部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如布卢姆、加涅等的研究都是非常著名的。他们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

2.短期与长期的目标相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应是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学好最有价值的数学(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的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短期目标是指本课和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这种知识性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最低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过程与方法,是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热爱科学、勤苦于思考,善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应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内容分层渐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层次性,由浅入深、分层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措施。起点较低的同学教学指导要有所倾斜,设计问题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对优生设计的教学问题要灵活一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更要有一定的梯度,由基本题到变式题再到发展题,还要设计一些机动题,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来取舍。

1.分层提问。首先设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如果问题过难,“学困生”的思维就跟不上,甚至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问题过易,优生会觉得没有兴趣,造成注意力分散。设计问题的原则是确保各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的机会。

2.分层练习。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的练习,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1)同一练习,分层要求。把统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潜能,以期达到“你到达目的地,我也到达目的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2)不同学生,不同的练习。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在设计练习上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是课堂教学分层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自由选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应把练习设计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 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题,及难度稍大的课本和配套《作业本》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的习题,让学困生经过努力,尽力完成,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达到学习目标。一类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等要求设计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练习,供中等生练习,让他们在练习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再一类是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教育,难度稍大的习题,让他们在探索中发展提高。

三、教学形式分层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固定方式,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临时进行分层组织:

篇10

一、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其学习信心

中职学生中尽管有些人数学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一样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充满了热情和希望,生活感悟力也强。数学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们充分相信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我经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举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一起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一起用简捷明了的话语说明晦涩的数学定义,让学生轻轻松松就接受了数学知识而不觉得困难。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的传递性时,我抛出问题“姚明比巴特乐高,巴特乐比我高,姚明和我谁高?”,同学们异口同声“姚明高!”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的兴奋点,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让同学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的呀”,数学知识变成了身边的例子,课堂教学目标轻松完成。

另外,改变举手回答的习惯,让同学们以抢答方式回答提问,增强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让同学们人人感到“我是课堂主体”的骄傲,在互动学习中自然而然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想溜号的同学也会被吸引回来,也想着参与了。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端正其学习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角度来讲中职校学生的自尊心更娇嫩、更敏感,因为他们从来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家长几乎放弃的孩子,作为他们的老师更要善于理解,更要十分的宽容,更要学会关爱。面对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做作业,还会调调皮、捣捣蛋、只想混日子的学生,我没有不理不睬冷处理,而是一视同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要求他们听讲、练习、写作业,首先在我的心目中把他们正常化,让他们不好意思自己掉了自己的价,更在暗中加大关心和爱护,加大带着学、指导学的份量,其他同学自己做练习题时,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几个做练习题,不动声色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以无声的言行让他们体会到“这个老师很关心我,没有放弃我,我也不能放弃自己”,“我也会做题呀,我也可以学会数学呀”,逐渐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我将同学们的作业本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不仅修改作业中的错误,也交流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在评语中有鼓励、提醒和要求,不断修正个别学生学习中的不良状态。

三、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习习惯

中职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好,绝不是百分百的智力水平低下,只是不爱学习。于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习习惯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任务。数学教学中我努力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总是适当留白由学生来填齐,比如选择适当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进行黑板上的演练,学生讲解老师完成解题过程等等,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的知识不是很系统,练习过程中难免有纰漏,我总是给个暗示,送个微笑,及时鼓励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补齐学生思考的不全面,完善学生表达的不流畅,让他们最后收获的是自己的完善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做法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练习也更大胆了,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勤动笔、勤动口、勤动脑的学习习惯,真正应了那句“亲其师,信其道”了。

有时课堂回答问题时,个别同学会以“我不会”全盘否定了自己,关闭了课堂学习的大门,也堵的老师无话可说。我会微笑着请他坐下,不批评,不嘲讽,但并不是不了了之,找其他同学回答后,再给出正确圆满的答案后,记得问他一句是否听懂了,把解题思路和方法传递给他,把这份关注传递给他,把他引到学习的正道上。

除此之外,教学中我还引入了现代职业教育信息,让同学们知道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要掌握较好的职业技能,才能真正成人、成才,才能很好地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还向同学们宣讲历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带给学生们一定的启迪和激励,从而帮助学生们早早地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目标,更有效地着手培养自己的气质和技能。我相信只要教师时时处处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能在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时,真正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出发,找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目标。

(上接第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