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4:59:06

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范文篇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普高生源和中职生源都来自本省,都是通过各自类别高考录取到本专业学习,两类生源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三年学习中,除个别学生因退(休)学、缺考、缓考等原因导致部分学习成绩数据缺失外,学生的成绩数据完整。2010~2013学年虽然根据生源类别的差异实行分类教学,但由于教学目标统一,各课程考试试卷及评价标准一致,因而具有可比性。根据本研究设计,对学前教育2013届学生三年所学的22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进行汇总。为便于统计分析,将跨学期课程(如音乐、口语、舞蹈、美术等)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合并。选择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分x、标准差s,对两组均值作配对资料t检验。取显著性水平α=0.05,采用双侧检验,对他们的总平均成绩和各门课程的成绩按生源类别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处理结果

(一)不同生源类别总平均成绩比较

22门课程总平均成绩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中职生源学生总体平均成绩略高于普高生源学生总体平均成绩,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不同生源学生分课程成绩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被测的22门课程中,两类生源除3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19门课程的学习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普高生源的12门课程考试成绩高于中职生源的考试成绩,中职生源的10门课程的考试成绩高于普高生源的考试成绩。其中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文学、活动设计2、幼儿游戏指导、研究性学习、学前教育史、钢琴、口语、演唱课程学习成绩,普高生源学生高于中职生源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1、环境与教具制作、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舞蹈、美术的课程学习成绩,中职生源学生高于普高生源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生源视角的结果分析

从学业情况看,22门课程的总平均成绩,中职生源的学生学习成绩略高于普高生源的学生学习成绩,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单从学业成绩维度来看,两类不同生源人才培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招生计划安排上可以兼招。从各科目成绩来看,22门被测课程中,普高生源学生有12门成绩高于中职生源的学生成绩,其中有9门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职生源学生有10门成绩高于普高生源的学生成绩,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反观对两类生源学生学习成绩的一般理解是,普高生源的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有优势,中职生源的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从单科成绩的比较来看,其结果与原来的期望有较大出入,其中不排除样本的偶然性,也或许与我省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结构有很大关系。1.我省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生源市场中,最具竞争压力的是中职生源的单考单招,每年不到40%的录取比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可以说,能够通过单考单招进入高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应该是该类考生群体中的领先者,他们深知继续深造的不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理论课程学习上不逊色普高生源的学生也是可能的。2.普高生源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报考了该专业后,知道自己学习的短板所在(很多普高考生的音乐、钢琴、舞蹈、美术基础很薄弱),但是由于专业的特点,促使他们在技能学习上更加努力,三年的培养能使他们取得较好的成效也是正常的。3.学前教育专业单考单招的体制,使得更多的生源学校思考如何实施应试教育,其最典型的事实是取消了单考单招的专业最低分数线后,考生专业考试成绩的差距普遍低于文化课考试成绩的差距,生源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与专业课高考的平衡上来,他们深知总分是能否升学的关键,所以有些生源学校在考生专业考试的内容选择和辅导上,存在“投机性”。如在专业考试的项目设置上,音乐(唱歌、钢琴)和舞蹈都是自选的,有些考生就很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导致这些考生忽视基础训练,进入高校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反映到本次课程学习成绩的统计中,中职生源学生的演唱、钢琴平均成绩低于普高生源学生,且有显著性差异。4.随着我省中职学校新一轮专业布局的完成,中职学前教育办学教学机构更趋规范,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较高素质生源储备;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社会对幼儿园老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度将会越来越高,必将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普高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只要努力,不管哪类类别的生源都能取得好成绩是可能的。当然,上述分析结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所招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等,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提高不同类别生源学生学习效果的路径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将成为必然。不同类型生源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源差异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所以,正视这一差异,把这种差异当作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认知,在教学设计、活动安排等教育教学情景中注重挖掘不同杨志芳:学前教育专业两类生源学习成绩对比研究生源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1.基于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要通过学情分析,明确全体教学对象的现状,在教学方案制定过程中既要做好整体的教学规划,不降低教学目标要求,又要分类对待,分阶段实施,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一致[3]。2.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为更好地实施分类教学,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已有的基础,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制定符合不同类型学生学情的课程体系,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式。3.建立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师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具体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评估方法,采用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等评估方法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模式,从而调动不同类别生源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杨志芳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乾一.中职生升本,学业能否跟上[N].中国教育报,2017-01-10(9).

学习成绩范文篇2

关键词:班级学风;学习成绩;相关分析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并强调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班级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石,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它对培养高质量的本科人才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表现。学习成绩又直接反应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较多,笔者以主题“大学生学风”进行检索,检索到445条信息,但对班级学风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的研究文献较少。比如,张路等(2013)以南方某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积极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三个方面分析学风建设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学风优劣对学习成绩的高低有显著的影响。在这三个核心指标中,积极主动学习对提高课程成绩贡献最大[3]。兰淇(2019)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学风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学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得出这五个维度均为影响高校学风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学生、学校、教师、社会和家庭[4]。本文在已有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任教的班级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219.0分析不同班级的学风与班级学生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并针对调查、检验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班级基本情况及学风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班级基本情况。选取2018金融学(1)班和2018金融学(2)班作为调查对象,两个班级人数都为52人,经济学课程属于考试课。此次开课,两个班级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同一个老师上课。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整。体学情分析上非常接近,高中阶段都没有开设经济学课程,在初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选取这两个班级进行调查分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比性,分析结果也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学风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班级学风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评价表。本文立足于研究目的,参考兰淇(2019)构建的学风评价体系,自制班级学风评价指标。从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学习(出勤率、迟到早退、课堂互动)、课外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完成、课外师生交流)四个方面对两个班级的学风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随堂记录的形式,收集两个班的学风情况。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一是在学习目标方面,(1)班和(2)班对经济学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百分比分别为19.2%和57.6%;二是在学习态度方面,(1)班和(2)班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7.%和48.1%,(1)班的大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态度,是得过且过的消极学习观;三是在课堂学习方面,(1)班和(2)班的迟到早退率分别为15%和0%,课堂互动中,(2)班学生的积极性高于(1)班,从微助教平台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2)班的及格率高于(1)班;四是在课外学习方面,课程作业及时完成率(1)班只有76.9%,(2)班为96%,根据微助教平台的统计,(2)班预习的同学数明显高于(1)班,在对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方面的统计显示,(1)班只有18%的学生愿意与同学讨论学习内容,(2)班为45%。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班的班级学风明显优于(1)班。但班级学风是否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平均学习成绩,以下对两个班级的期末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学习成绩差异性分析

(一)期末成绩描述性分析。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两个班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闭卷统考,卷面总分为100分。为了了解班级学风对班级学生成绩是否有影响,则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成绩总体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其差异是否显著。笔者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期末卷面成绩进行分析,采取参数方法及非参数方法进行检验。在分析检验之前,我们要首先假设两个班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偏爱是无差异的,学生成绩仅与班级学风有关。表1显示了两个班各描述统计量的情况,金融学(1)班和(2)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6.6分和72.2分,(1)班和(2)班的的标准差分布为11.4和11.7。数据来源:通过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而来。(二)检验结果解读。表1数据显示,(1)班和(2)班考试分数有一定的偏斜,(1)班为左偏,(2)班为右偏,但偏斜程度不高。(1)班的峰度大于0,分数的分布相对集中,(2)班的峰度小于0,则分数的分布相对分散。在进行推断之前,先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从样本容量来看,适合做D(Kolmogorov-Smirnov)及W(Shapiro-Wilk)检验。从表2的正态性检验来看,这两个班级可以认为近似正态分布。表2:正态性检验再通过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发现两个班级的方差是齐性的(sig=0.750>0.05),因此可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原假设是两个班末考分数的总体均值无显著差异,备择假设为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独立样本T检验基本结果由表3可知,t=-2.467,P=0.015(﹤0.05),则说明两个班级的期末卷面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2)班学生的期末成绩比(1)班学生的期末成绩较好一些。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第一,(2)班课堂纪律明显好于(1)班,(2)班迟到早退、旷课以及请假的学生非常少;第二,(2)班的学生学习态度较为端正,(1)班的一大部分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持着得过且过的消极学习态度;第三,(2)班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比(1)班多;第四,(2)班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较高;第五,(1)班和(2)班的期末卷面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解释为班级学风直接影响着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因此,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规划;其次,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和引导,采取激励相容的机制;再次,鼓励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教学活动;最后,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方面,学校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8-06-22)[2019-09-25].

[2]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EB/OL].(2016-12-09)[2019-09-25].

[3]张路等.大学生学风建设及其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2):173-176.

学习成绩范文篇3

一、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现状问题

(一)积极问题

目前学习的积极性是首要的学习难题。很多伙伴觉得学习高中数学具有难度,其中抽象性概念与理论很难理解或想象,一旦这些疑问累积,便会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学习成为了负担,甚至作业也成了应付。

(二)学习方法

其次,学习方法的正确掌握也是重要的难题。课堂上教师只会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细心讲解,指引我们去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与关注,期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与习惯,但是我们常常会陷入的误区在于抄写板书做笔记,盲目的记录导致我们很难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课后也造成难以理解、领悟的现象,导致对于相关数学理论与概念只能死记硬背,对于数学思维与方法欠缺灵活应用能力的现象产生。

(三)基础奠定

再次,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影响数学成绩提升的关键。有些伙伴对于自身的数学基础水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靠,乐于探索偏题或者怪题,过高地挑战自我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面对针对性考察的数学题目时,容易暴露出自己数学知识的薄弱点,也容易丧失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信心。

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提升策略

(一)做好预习

做好预习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开展积极的自我学习过程是提升成功自信的关键,每个人都应当去找寻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提升自己学习效率。预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逻辑化、独立化,课前预习可以促进我们去发现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解课程,使得我们拥有主动权减少盲目性,可以针对性去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不断将老师讲的重难点知识反复推敲琢磨,或者可以跟伙伴之间互相启发交流、共同进步。可以说,做好预习是保障高中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有利于课中知识的消化吸收与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而达成真正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学会解题

学会解题是掌握高中数学成绩提升的技巧。很多空间思维的概念理论很难理解,只有通过接触解题才能从中找出规律,进而灵活处理数学疑难问题。解题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审题。审题需要我们去挖掘题目信息条件,并进行相关关键信息提炼,进而拓展发散思维将问题分解思考。第二,解题,解题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我们应当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学会独立扫除障碍去处理一些数学难题,通过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及技巧与方法,促使数学难题在计算过程中层层分散、露出本质,最后疑难得到解决。第三,验算。可在验算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数学思路导向,常用的验算方法有反证法等等。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偏向于科学化、系统化,即使做到了温故知新,也需要通过解题训练来将知识灵活运用。相关的数学公式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还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梳理数学知识结构脉络,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解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学习水平。

(三)重视复习

重视课后复习是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要点。我们可以自行制作纠错本,将错误的题目经常阅览并分析,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数学难题。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答题时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剖析错题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使得数学公式与数学概念可以进一步得到掌握与运用。错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点的周期性复习与回顾,是对题目的归纳与总结,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后复习,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题目,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语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好预习、学会解题、重视复习,这样才能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对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信心。数学是一个玄妙的科目,只有在追寻的道路上不断挖掘,并打破固有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习惯,才能使得高中数学成绩有效提升。

作者:田可甲 单位:衡水一中

参考文献:

[1]曾鼎,陈武.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6,05:12-14.

[2]刘荣朵.浅析中学生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现代农村科技,2014,15:62.

学习成绩范文篇4

【关键词】提高;高中数学;落后生;学习成绩;方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有些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相反有的学生看着数学题做的不多,甚至很少看到他们坐在课桌前认真的做题,但是一考试却总能得到高分,这种现象在很多班级都有过,这种情况总是让认真学习的同学很伤脑筋,甚至觉得委屈、失望,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很笨。作为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在心理上找到平衡。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成绩下滑已经成了自己学习中的致命伤,作为教师要在平时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遇到问题及时的与学生交流,在交谈中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学生一起努力,争取及时的转变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打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不要让自己的高中各个学科不均衡。

1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这样的学生没有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行为,更不会自己去独立的思考,主动完成课下作业。课堂学习是一种主动行为,作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主动的去预习学习内容,同时还有存在一定的好奇心,要用一颗学习的心面对数学知识,要用一颗好奇心、积极心态去自主巩固各个知识点,自己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想。1.2学不得法学习方法如果是正确的,那么经过长期的努力后,学习成绩定会有所提高。但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总是认为老师讲的都是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头脑很快,自己看几眼课本就能学会,根本不用认真听课,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些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的能力下降了,课堂上认真的做笔记,甚至听课的态度也非常认真,但是做题时却仍然不会,还要不停的翻看笔记,这种现象让许多的同学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上不得法造成的,只注意做笔记,把注意力转移到做笔记上。有些同学把数学成绩不高认识成做题少,于是总是加班加点的熬夜,学习时间过长造成白天上课精神头不足,这种学习方法也会让其学习成绩落后。1.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2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几个方面。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了解下一节中的难点和重点有一定帮助,在预习后,他们再听课就会有一定的侧重点,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会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作为学生一定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注意理解每一节知识中的重点,这是学生能够做好题、作对题的关键。当提前预习后,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自己还没有学会已经心中有数,再去听课就有了侧重点,对于学习数学概念和定理有很大帮助。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我们知道,只有经常的复习才能把以往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因此,在每一个章节结束后要及时的复习,把一个章节的内容提纲挈领的总结出来,如果能够做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图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去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3)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汉哲.怎样学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31):49.

学习成绩范文篇5

关键词:心理暗示权威效应学习动机

心理暗示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简单来说就是主体施放能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

心理暗示可以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对人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人的内在潜能甚至也能得到最大开发。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不自觉的自我贬损,心理冲突和内心自卑感加剧,严重的导致情绪失调,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举例说明,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1966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所小学的1—6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测验。实验者告诉教师,该测验的成绩可以对一名学生在学业上是否会有成就做出预测。然后实验者将一份在测验中得到高分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并让老师有意把这些得高分的同学名单透漏给这些学生。其实,这个实验并不具备这种预测能力,老师们得到的名单也是实验者任意抽取的。一年后,奇迹发生了,真的像预测的那样,名单上所有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智商指数也有所改进,而且甚至有的学生从测验前的差等生跃到了优等生的行列。既然测验不具备预测的能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如此大的提高呢?原来,这些学生在心里总是这样告诉自己:我很与众不同,我是聪明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也倾注了更多的积极提示,并且表现出了更多的耐心和赏识。于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绩自然提高很快。这个经典的实验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的确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沉闷、刻板、僵化、灌输的教学方式大量存在,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压抑,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并由此而引发过度焦虑、自卑、烦躁、逆反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有效运用心理暗示这一手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下学习兴趣,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那么我们的教育质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会减少许多由于学生厌学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利用环境暗示,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往往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的潜能和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暗示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让同学们在书桌上角粘贴自己喜欢的名人格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暗示自己要刻苦努力,振奋向上;在班级板报或教室墙上等醒目位置张贴“幸运之光,将永远照耀这群努力拼搏的孩子”等积极的暗示语音。这些激励的语言都将极大的鼓励学生,使他们心态平和、轻松愉快的去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树立高尚渊博的教师形象,创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

心理暗示要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暗示活动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诱导教育,被暗示者必须对暗示者具有充分的信赖和期望,才能在暗示信息中获得启示,受到感染,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暗示者,学生是被暗示者,要想让教师的积极暗示信息对学生发生作用,首先教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对其的敬佩感、信任感、崇拜感,从而产生权威效应,让教师的积极暗示信息有效的对学生发生作用。其次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还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育氛围,这样才能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相互信赖的关系,才能有效运用各种暗示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导学生良性情绪、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课堂教育中,教师把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所谓直接暗示,也就是教师通过语言有意识地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刺激,使学生迅速地不加考虑地接受,以达到预期的反应目的,而不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例如,在学生正确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当即予以表扬:“你真行”,“你真棒”,“我真喜欢你”等,这位教师就是在运用直接暗示来鼓励这位同学使他更加喜欢这门课,同时诱导其他学生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做一个“你真行”、“你真聪明”、“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的同学。再比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前,导入新课时总要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同学们十分喜读的课文XX。”这篇文章真的是同学们喜读的课文吗?那也不一定。其实,这位教师同样运用直接暗示的方式,激发每一位同学对所学课文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认真地去听课。所以,通过语言直接暗示尽量表扬孩子,引导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每一位同学都对所学知识兴趣浓厚,那么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了。

所谓间接暗示,也就是暗示者向他人发出比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显露时机,也不明指意义,而是让他人从暗示的内容去理解,从而接受暗示。一般来说,间接暗示含义深刻,委婉自然,易被人接受。如现代课堂教学中,对个体的心理暗示可先从集体学习的整体情绪和态度入手,通过大范围内面貌的改变和水平的提高去暗示激发生活在其中的个体,让其在班集体合力的暗示中逐步改变学习的动机、情绪等,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和成绩。当然,间接暗示还有许多途径和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实践中不断地去探讨。另外,我们在运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消极暗示及不良信息刺激。一些消极的恶性的心理暗示,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学校和社会问题。

四、家庭教育中,家长巧妙的运用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家庭教育中的暗示和学校教育中的暗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同样重要。家长要配合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方面多做努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指引行动的方向,是组织和调节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因,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会发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艰深,而是在学习中面临一定的动机障碍。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暗示给了孩子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学习是为了挣钱、出名等功利性的动机。再加上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往往言辞过于激烈,如“你怎么这么笨!”、“学习成绩怎么老上不去…”、“你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将来就去拾垃圾!”等等语言,这些消极的暗示信息传递给了孩子,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厌恶学习,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往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多鼓励、多肯定孩子,不断地把这样的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这次成绩不好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学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来学习,是为了成长自己,而不是为了任何的功利”、“成绩不是主要的,而学到知识,善于运用才是最重要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积极暗示信息。这样孩子对学习、对成绩就没有那么大的抵制和对抗情绪了,也会慢慢地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变枯燥无味的去学习积极地探索性的发现学习,那么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公务员之家

总之,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的作用的确非常巨大,关键是我们要利用好它,使它发挥积极的作用,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造人境界。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行为,都适宜用心理暗示手段进行干预,心理暗示还应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不能片面强调或夸大心理暗示的作用,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

参考文献:

[1]刘桂萍.心理暗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妙用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学习成绩范文篇6

怎样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课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1993年我在初三年级两个教学班中使用分组教学,112名学生中考及格率达95.3%,优秀率达49%,平均分80.1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我又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9.7%,比刚接课时提高38个百分点。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

学习成绩范文篇7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

学习成绩范文篇8

关键词:雨课堂:课程学习;成绩评定;量化机制

后疫情时代大规模线上体育教学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混合教学[1]。利用互联网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移动网络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2]。尤其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推动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被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MOOCs、SPOCs等为代表的高校信息化教学、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智慧终端混合式教学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3]。在此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然而,相对于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进行改革创新的海量研究而言,我们还缺乏相应的“以学为中心”的考试评价方式改进探索[4]。本研究借助“雨课堂”平台,基于对疫情期间体育理论课程在线教育实践的经验和问题反思,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达成深度学习为目的,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方面构建高校混合式体育理论课程学习成绩量化评价方式,探索一种科学、高效和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

1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1.1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成绩评定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会形成外在激励,评定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学习积极性[5]。以往教师对成绩的评定存在评价指标单一、不科学不透明缺少反馈、侧重结果评价等问题,本文依据以下4项原则进行成绩评定。1.1.1成绩评定多元化传统成绩评定存在评价指标单一,容易失去客观性和真实性。评定成绩时应力求评定指标多元化,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6],同时做好多元指标的比例拆分,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让成绩真实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让成绩真实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也激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1.1.2成绩评定数据化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评价是智能学习评价的主要方法[7],通过个性化评价标准、伴随式数据适时采集,实现学习与评价一体化。本研究通过在线平台获取学生客观学习数据,设计平时成绩的计算公式,实现成绩评定的数据化、提升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和时效性。1.1.3成绩评定透明化当前,各种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信息透明度大大增强,为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8]。借助雨课堂的强大功能,即刻反馈学生各项学习指标完成情况,学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了解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让成绩评定更为透明,也为学生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更加重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1.1.4成绩评定过程化平时成绩的评定是一个过程,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末,相对于期末考试单一环节而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长久学习动力。近年来,高校教改提倡课程考核侧重过程评价,平时成绩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大多数高校对平时成绩的比重没有制订统一标准,一般是20%~60%[9]。浙江工业大学制定了“关于课程教学平时成绩不低于50%”的考试制度,其实施结果表明:学生对该成绩考核制度普遍表示满意[10]。本研究在原有课程评价基础上,将考试方案设定为“平时成绩6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30%”,建立侧重过程评价的成绩评定模式。

1.2评分项目

传统评价模式下,加大过程评价提高平时成绩比例意味着考核项目的增多,这会极大增加教师工作量,雨课堂具有在线提交、在线评分功能和自动统计项目成绩的功能。一方面,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考核项目,各项成绩量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为,平时成绩:观看课件(0.1)、观看视频(0.1)、考勤(0.1)、课堂互动(0.2)、单元测试(0.1),期中考试成绩(0.1)和期末考试成绩(0.3)。这几个指标代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测评3个方面,实现了对学生即学即评。另一方面,就平时成绩而言,学生可随时查看自己每个项目的得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减少了因考核项目增加而给任课教师带来的繁重负担。成绩考核项目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每一个环节来,以评促学,变“以教为中心”的被动课堂学习为“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1.3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1.3.1观看课件课前观看预习课件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所学知识带着疑问来上课,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教师通过“雨课堂”详细记录了解学生课前观看课件的学习行为,每次观看课件分数=课件观看完成率*100分,如表1所示。1.3.2观看视频课前观看预习视频更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教师通过“雨课堂”详细记录了解学生课前观看学习视频的学习行为,主要取观看视频分数统计得到。每次观看视频分数=视频观看完成率*100分,如表2所示。1.3.3考勤考勤是教师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务处课程管理规定:缺课超过3次及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在雨课堂的辅助下,考勤成绩根据学生扫码次数统计得到,个别学生因为手机网络信号不足,可在教师工作手册上签到。如果未扫码,且未提交相关正式请假条(需加盖学院公章),将视为旷课处理,设置请假次数≤等于3。考勤计算方法如表3所示。1.3.4课堂回答课堂回答得分主要反映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积极性。采用“雨课堂”教学,课堂回答环节可以通过弹幕、投稿完美实现,回答问题可以通过雨课堂自动记录。课堂回答计分依据:每次课堂回答5次及以上为100分,3~4次为80~90分,1~2次为60~70分,以百分制记录每次课堂的平时成绩,答题情况量化如表4。1.3.5单元测试课程单元授课结束后展开单元测试,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查漏补缺。教师通过雨课堂上传单元测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成绩由“雨课堂”自动统计,最后取平均成绩为单元测试成绩。单元测试计分如表5所示。1.3.6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一直占据着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关键重要地位。课程期中考试采用开卷考试,以论述题为主,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由教师人工阅卷统计分数。期末考试题型丰富,知识覆盖面广,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评,由教师人工阅卷得出成绩。二者与平时成绩相辅相成,形成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模式。(注:学生总成绩不及格,可以参加补考,补考为闭卷考试形式,教师阅卷,补考成绩最高为60分)

2结果分析

2.1学生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参加混合式考试改革的14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不记名填写后收回145份,回收率98.64%。调查结果显示如表6所示。2.1.1学生出勤率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混合式的成绩评定方法更加客观公正,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努力认真的学生成绩较高,消极被动的学生成绩较差。混合式成绩评定方法采用一人一机,课前限时扫码上课记考勤的方式,所以90%以上学生都表示,不会无故旷课逃课,大大提高了课堂出勤率。2.1.2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课堂专注力、学习兴趣增强混合式成绩评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完成多个学习项目才能得到平时成绩,无形中促使其不断主动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大部分学生都反映他们会及时关注雨课堂动态积极学习。雨课堂的弹幕、投稿等功能与学生互动,学生回应及时、发言热烈,增进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更加专注。很多学生都反映非常喜欢雨课堂的弹幕功能,既可以回答问题又可以加分,更增强了学习兴趣,这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11]。2.1.3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混合式成绩评定方法通过自学了解、课堂加深、课后巩固等环节使得知识得以深入掌握。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教师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参与此次混合式考试改革的2位主讲教师、2位教学督导和1位主管教学副院长共计5位教师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5位教师在混合式成绩评定对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均给出了非常有利的高度评价,认为该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激励督促作用。4位教师在混合式成绩评定对提高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出了非常有利的高度评价,另外一位教师评价为比较有利。一位教师在混合式成绩评定对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给出了非常有利的高度评价,另外4位教师评价为比较有利。5位教师均未出现一般及较差评价,说明对混合式成绩评定方法是高度认可的。

3结论

3.1选取多项学习指标,使学习评价更全面

根据各学习指标的重要性,选取观看课件、观看视频、考勤、课堂互动、单元测试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几项指标,分别代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测评3个方面。结合学校教学及考试评价导向,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减小期末考试比重,将评价方案定为“平时表现6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30%”,使学习评价更全面。

3.2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及计算方法,使学习评价更客观

结合学校教学及考试评价导向,加大平时成绩比重,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及计算方法,建立侧重过程的评价方案,并上报学校通过审核。“雨课堂”能够辅助教师实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量化分析学生的过程学习情况,教师评分时有据可依,学生对成绩有疑问时有据可查,使得成绩更客观。

3.3人工与智能混合评价,使学习评价更具操作性

本研究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利用人工阅卷评价,平时成绩环节借助雨课堂收集数据评价,二者相互补充。基于雨课堂的数据收集功能减轻了因考核项目增加带给教师的繁重负担,人工操作实时弥补人文关怀,基于“雨课堂”的成绩评价方法更加便捷,人工与智能混合评价实现了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3.4学生及教师的反馈结果显示评价效果良好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成绩评定方法更加客观公正,使得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专注力增强、更利于深入掌握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反馈表明对混合式成绩评定方法认可度更高。主要是因为考核项目的多样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每个环节,以评促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综上所述,本研究依托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课程学习成绩量化评定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来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雨课堂”的应用,有效利用了网络多媒体与即时通信软件的便利,弥补如今传统成绩评定中的不足[12],实现了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成绩评定,在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3]。今后,在坚持使用雨课堂进行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同时,仍需不断尝试考试改革,不断总结思考,持续探索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浏,陈家起,高奎亭.后疫情时代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及路径[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11):1021-1025.

[2]李华,李焕玉,王积福,等.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山西青年,2021(14):52-53.

[3]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03):13-24.

[4]贺武华.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教”与“学”质量评价体系改进[J].江苏高教,2019(03):21-25.

[5]姚明晖.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平时成绩评定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08):124-125.

[6]贾生尧,王燕杰,李弘洋.基于"雨课堂"的高校课程平时成绩量化分析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9):74-76.

[7]田爱丽.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时代学习评价的变革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109-113+121.

[8]全绍辉.传统课堂和网络学堂结合的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考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4,(10):75-76.

[9]姚明晖.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平时成绩评定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7,8(2):124-125.

[10]张晓慧,钟为慧,夏骏杰,等.关于我校实施课程教学平时成绩不低于50%的调研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9):232-234.

[11]代方梅,杨民.弹幕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实证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0):919-921.

[1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学习成绩范文篇9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成绩;商务英语专业

2017年教育部颁布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职业英语交流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专门用途英语(ESP)学习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之一,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经济、金融等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将习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的商务情境中。因此,学生在“外语+专业+技能”一体的课程学习中运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英语成绩成为本研究的重点。

一、文献综述

Ellis在对影响语言学习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学习策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Rubin根据学习成果的即时性将学习策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立即对成绩产生影响的策略;另一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才能作用于成绩的策略。[1]Wittrock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他认为学习者为实现自己目标,主动的将外界所获取的信息通过头脑进行加工和处理。[2]Oxford则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获取预期学习成果,采取特定的有意识行为。[3]文秋芳认为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为了达成这一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就是学习策略。[4]黄颖认为学习策略实际上就是一种方法、一种行为和一种技巧,其最终效果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运用语言。[5]文乙皓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了初步的意愿,再经过了解和实践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从而达成学习的目标。[6]综上笔者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习得的各种方法、技巧和行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各类研究结果不尽相同。Purpura调查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与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性,而认知策略和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7]Politzer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不相关。[8]而Hassan等在研究中却发现六类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和效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还发现,ESP学生使用最频繁的是补偿策略,最不频繁的是情感策略,学生整体使用学习策略处于低等阶段。[9]段士平研究发现,实验班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10]郭晶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最经常使用情感策略,且高、中、低分三组使用ESP学习策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成绩与整体ESP学习策略的使用呈正相关。[11]林树集研究发现,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均有影响,其中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元认知策略,影响最小的是记忆策略。[12]由此看出,有的学者认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不存在相关性;有的学者观点则相反;还有学者认为一些学习策略的使用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另一些学习策略则不行。然而,这些学者研究的受试对象主要是本科生,较少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研究。因此,笔者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以期找出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受试是福建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他们已经过一年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好的代表性。1.问卷。本研究采用Oxford语言学习策略量表。问卷共50题,分为六大策略。策略的回答以李克特5级分类法划分。2.测试。采用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组织的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BEC(初级)卷子。由于原卷子分值超出100分,故笔者按照百分比换算,重新设置试卷分值,转为百分制。试卷涉及国际商务环境中各个情境,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考察学生在商务背景和环境下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

问卷发放173份,回收173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99.4%。问卷统一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说明填写规则,受试者根据自身使用策略情况进行作答,完成后统一回收。所得数据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为了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笔者将有效问卷172份数值录入Excel表,再运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处于中等水平,即他们使用策略的频率还不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在高中或中职阶段,并未系统学过学习策略的定义、内容和用法以及了解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的关系,考试时仍凭借自己的语感或是已有的知识完成题目;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教师在理论授课中,并未解说每一项学习策略的意义、用处和益处,且在技能实训中也未传授如何使用学习策略,使其在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表中还可看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最擅长使用补偿策略,最不擅长使用记忆策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他们在高中或中职阶段学习的是通用英语,已习惯使用原先的记忆方式去背诵生词和获取知识。而步入大学后接踵而来的是与通用英语不同的商务生词和专业知识,学生无法将新习得的知识和已有知识相联系,对生词的记忆,无法快速地融入到实际商务场景中。因此,学生只能借助补偿策略弥补生词量的匮乏、专业知识的欠缺及实践技能上的不足,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同水平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为了研究商务英语专业不同水平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有何差异,笔者将学生测试成绩分为高、中、低三组,运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3.由上表可知,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上显著值均为.000,即说明他们在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低分组学生较少使用元认知策略,而中、高分组学生较少使用的是记忆策略;低、中、高分组学生最常使用的都是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能对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汲取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经济、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低分组学生不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管理和整合这些学到的知识,加之盲目或不合理地使用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此外,有效地运用元认知策略还能对课前知识点进行预习,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低分组同学较少使用元认知策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成绩低的原因。中、高分组学生分数相对较高,他们在学习通用英语时,已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故较少使用记忆策略去背诵新生词和获取新知识。无论低分组学生,还是中、高分组学生,他们都会使用补偿策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遇到不熟悉的单词,他们都会尝试去猜它的意思,交流时,想不起某些词,都会借助手势或用相近的词语去代替。根据上表总策略使用的数值发现,低分组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频率最少,中分组学生居中,而高分组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频率最多。从访谈中发现,高分组学生在每场考试后都会做一个总结,寻找自己出错的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期提高学习成绩,这个过程就是对学习策略不断认知、磨合和使用的过程。

(三)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如下表4.由上表可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00,表明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即学习策略的种类采用越多,学习成绩越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分组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频率最高。从表中还发现,在六类策略中,元认知策略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认知策略。学生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学习有了较强的目的性和规划性,能对习得的商务知识进行划分,对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实践技能进行运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商务实践应用能力。而认知策略是采用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对新获取的信息进行划分和分析,认知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理解、归纳、分析、思辨所获得的商务知识,提升商务实践技能,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学习成绩范文篇10

关键词:针对性学习兴趣师生情感因素培养

一、讲课要重视针对性,激发英语学习热情

针对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因,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厌学,就无法期望其在这一学科上取得优良的成绩。老师要从当今英语的广泛应用以及英语在今后学习上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向学生进一步讲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变成其内在需要。英语教师要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上课不能随意性太强。

讲课不能面面俱到满堂灌。有些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结果教师讲累了,学生听瞌睡了,学生也不知哪是重点,哪是难点,不会的还是没听懂,学习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师讲课一定要精,要有针对性。要强调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并且把难点、易错点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十分钟讲,这样讲课效果会更好。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样重要,使学生对每学期英语教学的内容,难点,重点分布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克服为难情绪,增强学习自信心。老师用饱满的激情、流利的英语、精当的教学安排、娴熟的驾御课堂能力征服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取得学生中考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一节课,要关注平时的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成高效率,高收获的精品课。每一个单元开始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单元的特点准备一个有趣的或有吸引力的导入。或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一段优美的歌词或小诗、或是一段精彩的演讲、或是对这一单元的介绍、或是一曲优美的歌曲、或是同学们的精彩的讨论。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有了学习热情,教学就事半功倍。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需要老师有百般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学生学习不出成绩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不能轻易的批评和放弃。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心理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老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平等的对待他们,尤其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对落后学生多鼓励和多帮助,少批评和少责备,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使用也就失去了他的魅力,所以,教法多变才能提高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复习一单元的单词,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方法,看谁编得生动有趣且用上的词最多;复习课文内容时,采用学生一问一答竞赛形式;复习知识点时,让一个学生讲,其他学生来补充等等,比教师在上面一遍遍讲,学生在下面听背效果好得多。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孔子曰:“知之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的学生,通过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多采取有利措施。变换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灵活多样的变换教学形式,如编课堂剧,进行值日生报告,分组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英语。利用环境因素营造英语氛围。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名人名言,办英语板报,组织学生举办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起到增加学习兴趣的效果。树立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扫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要使学生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还能使每个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应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能力相当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优势心理。回答错误的或不完全的,启发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或补充完整。这样能提高学生学英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消除了学生学英语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三、把归纳和总结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师生情感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适合毕业班学生的方法是归纳和总结。因为学生一、二、三册内容已经学过一遍,所以毕业班复习时,不管是教师讲课中还是学生的学习中,都要注意归纳和总结,使知识联系起来,成为知识链提高学习效率。练习和测试是初三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注重平时的练习的选择和阶段性考试试题的选用。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给学生选择一些恰当的练习。好的恰当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每一单元上完以后我布置一些读、写、听的作业,语法词汇较集中的段落我要求学生背诵,这样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每个单元中的阅读部分,较长一般只要求学生熟读。两个单元上完以后进行阶段性测试,恰当的测试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可以诊断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得失。同是也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公务员之家

情感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置身于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重视智力因素培养

在传授知识时,以新带旧,增加已学知识的重现率。并注意及时组织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注意复习形式的多样化,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样,不但提高了复习效率,巩固了已学知识,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了记忆力。通过英语教学的实践表明,智力因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认识和行为都不仅限于智力活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并且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展速度和效率,如果学生学习动机端正,目标明确,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和成功,兴趣又得到加强,储备了新的能量,并培育了较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优秀学生,就必须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俗话说的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取得中考最后的胜利,教师心中必须有个全盘的计划。复习时运用三轮复习方法。第一轮,打基础。紧扣教材,细讲精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是专项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如单项选择专练,补全对话专练等;第三轮,是综合训练,也就是中考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

总之,初中毕业班的英语复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引导、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适当多出些较简单的试题,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心,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邓小华.阅读模式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