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指导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3:56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篇1

一、指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的习惯。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要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学会用心地听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听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必须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并指导学生会听。结合课前预习主要应注意听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教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

其次,引导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知识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能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即在做作业之前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三、指导学生要能理解地读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一是读课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题,抓住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中的“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联系分数乘法想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二是读例题。在尝试练习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初步领会解题方法。三是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

四、指导学生要善记,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学习方法指导篇2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

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学习方法指导篇3

关键词:数学学习 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不仅对当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科教兴国具有历史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1.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等等。

2.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3.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4.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学习方法指导篇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教育学家们一致认为先进学生和后进同学的差异,重要的一点是先进学生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进学生大多是学到哪里算哪里,或教师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或教师指向哪里,自己也到不了那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在无所事事中度过。因此每位学生在开学伊始,必须制定自己的计划。

    1、 制定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是要分析现有的条件,即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已经具备的条件;第二步,是确定目标。它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空中楼阁。第三步是选用措施。它是实现目标执行计划的保证,包括作息时间的调整,各学科之间的调换和搭配,文体活动的安排等。第四步,也是最后一个步骤,是安排步骤,它要求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2、 计划制定要遵循的原则:

    (1)、确立明确的目标任何计划的制定都需要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灯塔,它是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作为中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提出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对自己的学习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个大致的设想,对自己要发展那种兴趣有个打算。同时,对于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也要有正确的认识,以便确立改进的目标。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凡事预则立、奋则进,所以学习的目的越明确,学习行动的意志也就越坚决,尤其是在高尚学习动机支配下的行动目的,更能使我们不顾生活条件的艰辛,不顾各种内部和外部困难,全力以赴来搞好自己的学习。

    (2)、参照生物钟原则。 “生物钟周期律”对人起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因势利导,在高潮时,增加任务量,提高效率。在低潮时,保持正常的任务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人由于心理和生理条件的不同,其最佳的“生物钟周期”也不尽相同,即其学习的最佳期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正确利用生物钟的调节作用,才能更好地制定一套完美的计划,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3)、难易适度性原则。计划的制定是以实现为目的的,不能过易或过难,只有基于一定基础之上,遵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最终作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应该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目标的选定应据有适当的难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发现问题,以满足自己的学习动机,完成自主性学习,使之有所进步。

    二、科学预习

    所谓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以做到心中有数,为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而进行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预习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只有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胜仗。可见,只要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的关键。

    1、 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作点批注。

    (3)、要虚心请教。在预改头换面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 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总是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

    (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预惮,可适当地做些处选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如有可能,还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上新课作些必要的准备。

    (5)、要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

    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中秘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

    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

    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2、预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要全面铺开。预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训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面门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二)、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能钻透。

    (三)、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却应该是循着事物的内部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从横的方面说,要由一种学科到多种学科;从纵的方面说,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如从课前预习到单元预习再到整册预习等。

    三、专心听课

    听课法即怎样听好教师讲课的方法。听课对学生来说,其基本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无数事实表明,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学到和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真对待上课并学会如何听课。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1、集中注意,专心听讲。有人说,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集中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这形象地说明了专心听讲在课堂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作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呢?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前面已经说过,由于课堂学习在中学阶段具有时间长、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因此,我们要努力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基于这样的认识,上课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而不至走神。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于课上解决问题,而是专靠课下加班加点,自然就很难做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了。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课堂是一具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瓿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着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得:“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长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

学习方法指导篇5

当我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二、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入学时进了全年级前30名,期中考试后退到200多名,准是没有认真学习”。前几天,各中学期中考试成绩一下来,一位家长看到上初一的孩子来了个“开门黑”,便一筹莫展,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感觉没有面子,也不愿参加。石家庄市20中教学主任鄢桂凤老师介绍,初一上学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这是父母抱怨、责骂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

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

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四、初中生的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五、初中生的三种学习境界

1、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2、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3、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初三复习重要三个阶段步入初三学习的压力不言而喻,如果按照初一初二的学习方式进行初三的学习,很多同学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初三的学习以及复习应该是系统性的,总体来说应该分成三大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以及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称为过渡和继续学习新知识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克服对初三的恐惧心理,让自己尽快适应初三紧张快速的学习节奏。

不妨利用暑假热热身,慢慢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毕业班的水平,为正式开学后全力以赴投入学习做好准备。给自己一个过渡的时间,总比从过分放松一下子到高度紧张造成的不适应要强得多。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的还是初三新知识,如果你在前两年没有用心学习的话,那就从现在开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极大的决心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中考虽然考的是整个初中三年的知识,但大多数重难点集中在初三。

以物理学科为例,初中阶段题型最多的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以及整个初中物理最抽象、难理解的热和能问题都集中在初三,而且要用一学期多一点的时间学完整本书。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容不得半点松懈。

可以这样说,初三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往往是中考成败的关键,也能决定将来你在中考之前是否能有一个相对轻松的考前准备,为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奠定基础。

二、坚持不懈阶段

这一阶段所有的学科都已结课,学生开始在老师的引领下系统地梳理三年所学知识。物理一般会先复习初二的知识,以电学为主;初三知识由于刚结课不久,老师大多会一带而过。那些前两年知识学习不牢固的学生正好借此机会查找知识漏洞,由于老师复习的是以前学过知识的精华,因此不用担心抓不住复习重点。并且一定要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懂不会的一定要主动问老师,不要让所谓的“自尊心”害了自己。

这一阶段大多数学生经过长时间紧张单调的学习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疲沓的状况。这就像长跑一样,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消耗了大量体力,身体慢慢进入“假疲劳期”,感觉似乎随时都要坚持不住了。而最艰苦的时期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成绩的时期,谁能坚持下来,谁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初三学生暑假复习的几种技巧初二的同学过了这个暑假就进入初三,也就意味着要为中考准备了。考入一所好的高中,等于早一步踏入了一所好的大学之门。所以这个暑假,怎样布局自己的学习,为初三做好准备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为自己做中考定位

根据初二期末考试成绩,总结一下自己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挖掘各方面的潜力,看看各科能够达到什么分数,总分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分数将来能够进哪所高中。在暑假开始就定下自己的升学目标,并把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二、制定学习计划

有了大目标,还要看看自己各学科与目标的差距,再找出弥补这些差距的措施。制定一年的学习计划,这些计划最好是分几个时期,其中暑假是最重要的计划落实的时间。

假期中最好把七年级和八年级学过的东西再翻看一下,有利于接受新知识,还有利于减轻九年级后期复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在假期中做好对九年级新课的预习工作,为下学期学习争取时间。

三、做好旧知识的复习

因为中考主要是对初中三年知识的考查,因此,要有计划地对过去两年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学习程度的好坏,取决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那些能够在每次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同学,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掌握得都很牢,而成绩下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都很薄弱。

有很多同学遇到难题,不知道看课本,其实很多问题在课本上都能找到答案,尤其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题,与课本紧密联系。因此,把旧知识认真复习,有利于对过去知识的提取,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有利于自己学业水平的提高。

复习旧知识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来进行,在阅读课本时,要回顾基本知识的基本概念,最好把这些概念记熟背会,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阅读和记忆,这些概念才能烂熟于心,固化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四、要做好对新课的预习

初三时间很紧,既要学习两个学期的新课,又要复习整个初中的知识,并且到九年级的下学期,还有很多活动,例如体检、体育考试、英语口语听力考试,这些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最好利用这个暑假,先突破几门功课的学习,为下学期学习新课赢得时间。

五、选择假期学习模式

假期学习要力争实效,要采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孩子是自觉性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类型的学生,最好选择在家里自学,自学时除课本之外还要选一两本参考书,通过阅读课本和参考书,做一定量的练习达到学习的效果。

学习方法指导篇6

论文关键词:整体与部分 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 学习方法指导

论文摘要: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特别是认识方法中,能不能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常常直接影响到人们能不能获得关于客体的正确认识。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学习方法中,能不能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常常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运用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并逐步养成运用整体观去认识、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

整体与部分从来都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不能脱离某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部分作为整体内部所包含的因素或过程,总是处在与其它部分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之中。因此,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来说,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也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这应是理所当然的认识论原则。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学会辩证地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会运用整体学习法和部分学习法进行学习,无疑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有着重大意义。

一、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也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在认识事物的特性时,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

基于上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笔者认为: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学,先求得一个概括、全面的了解,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部分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通过学习部分去认识整体,通过学习部分来改造、完善认知结构的学习方法。

二、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和部分学习法的学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坚持从整体出发去学习文化知识,并努力通过部分去学习文化知识。

1.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认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指导,从整体到部分地对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

(1)分析整套教材,建构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使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他认为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选择学科的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记忆。

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设计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是教材中所有知识要素和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总和,也是教材中最深广最复杂的设计。教材整体知识结构的设计既要考虑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材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知识体系,完善其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法指导上应特别注重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排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了解整套教材结构的同时了解学科知识结构,以便站在较高层次上对所要学的学科知识结构建立起整体认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知识体系,完善其认知结构。

(2)分析教材,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奥苏贝尔认为,“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科中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它们能显示出最宽广的概括和综合特性”。所谓“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是指某门具体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概括和包摄水平的基本概念、原则、原理等,它们是“强有力的观念”,决定了该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课程模块是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分化”的产物,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居于中层,起着“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作用。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充分认识、利用模块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纵横贯通”作用,就应处理好三对关系:第一,模块与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模块是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分化”的产物,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具体化。对模块的学习需要理清模块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对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意义,突出了模块对知识体系的“纵向”联系。第二,模块与模块的关系: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包括必修模块之间、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以及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必修模块之间和选修模块之间往往以横向联系为主;必修模块往往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理清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很好地突出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第三,模块与主题的关系:模块进一步“逐渐分化”则是主题,模块与主题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教材与教材章节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模块与学科知识体系关系的同时,还要理清模块之间的“纵横”联系,充分发挥模块的“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作用。

(3)分析教材章节,建构模块知识体系。主题是模块“逐渐分化”的产物,教材的章节有机构成教材体系,而且对基础知识起到“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作用。分析章节的知识结构设计,也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主题与模块的关系、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和主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章节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主题与模块关系的同时,通过理清主题与主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并建构起“纵横”联系的模块知识体系,通过理清主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并建构起“纵横”联系的主题知识体系。

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指导,就是分别以学科知识体系、模块知识体系和主题知识体系为整体,从整体到部分地对课程进行认识,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的“立体网状结构”,为进一步学习筑牢“固着点”和“生长点”,以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2.从部分到整体意义建构,完善认知结构。指导学生通过整体学习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的“立体网状结构”后,在运用部分学习法学习章节知识时,教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把部分学习与整体学习结合起来。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结构化”到其上位知识中去,也就是说,在用部分学习法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内容这个部分“结构化”到其上位的整体中去。具体做法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转贴于

(1)基础知识“结构化”到章节,完善主题知识体系。学生用部分学习法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将所学基础知识“结构化”到其上位章节知识体系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理论知识,要指导学生将其“结构化”到模块甚至学科知识结构中去,在学科背景或学科历史背景中进行理解和掌握,然后再以这些重点知识作为“固着点”来学习其它相关知识。

(2)章节知识“结构化”到模块,完善模块知识体系。在学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理清所学章节与其它章节以及教材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使所学章节与其它章节及教材“发生联系”,进而将所学章节“结构化”到教材中去,完善模块知识体系的认知结构。

(3)教材知识“结构化”到学科,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同样,在学完一本教材的内容后,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及时理清所学教材与其它教材以及整套教材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使它们“发生联系”,将所学教材“结构化”到整套教材中去,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认知结构。

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结构化”到其上位知识体系中去,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所学知识这个“部分”和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达到使所学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都有稳固的“固着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小结

总之,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也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是充分利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为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采取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这样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即先整体学,对全部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重要的部分再深入探究,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做好“纵横联接”,建构起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小礼.从部分与整体谈科学方法[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4):10—18.

[2]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1):87—89.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张渭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7.

学习方法指导篇7

关键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初学时,成绩较好,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语言知识的加深,教学内容的拓宽,学生越学越感觉困难,出现两极分化,甚至厌学,放弃英语,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水平。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方法。而在大家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有这样一句谚语:“Give a hungry man a fish and will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 will feed himself for a lifetime”由此可见,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使学生会学、乐学,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怎样教,学生就会怎样学,教师怎样思维,学生也趋之若,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什么知识,学生也就会重视什么知识。一堂课,教师的教法,反应出教师处理教材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法。换言之,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法,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法,可见,学生的学法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法。

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材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培养学生不断获得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在学习上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创造精神和本领。教学中,我提出“四会并举”的要求:听、说、读、写。同时,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克服薄弱环节;有启发性,力求做到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维,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有探索性,做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主观努力获得新知识。

排除学生运用语言的心理障碍,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差生普遍反映老师讲听得懂,就是记不住,不会用。其实,这些差生并不是智力太差,而是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怕困难,信心不足,没有英语环境,运用的时间和机会不多,学生怕羞,难于开口说,影响学习兴趣,失掉学习信息。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结合日常生活,采用交际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表达,用英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学,增强学习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学好英语,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法指导篇8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精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想;(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教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类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老师总结相结合,老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 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为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 主要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做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该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些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爱学习,真正的会学习,真正的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习方法指导篇9

1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

1.1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学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如何安排的学习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习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2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2.1 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2.1.1 对预习方法的指导。①浏览,让学生先粗略浏览要预习的有关内容和知识结构,并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②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对弄不懂的问题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记号,也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听课解决。

2.1.2 对听课方法的指导。指导听课的要点是:①如何听,就是指导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目的地听讲,注意力要集中,积极思维,要听老师如何对重点、难点剖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②如何记笔记,记笔记要求学生:a.记笔记要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b.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c.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事实证明只有处理好“听”和“记”的关系,课堂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1.3 对复习方法的指导。①反复阅读教材,对照课本和听课笔记反复思考,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复习时要把复习成果写在笔记本上,在课本上做旁注,有利于对知识融会贯通。②对作业的指导。要求学生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选做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③对待自己做错的题,要认真分析错的原因,吸取教训。

2.2 学习能力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了学习能力,就有了从事学习活动的基本功。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与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密切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力求做到细致、全面,能够发现事物的差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等,在这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3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3.1 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讲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3.2 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一,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3 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对于后进生应该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探索与实施

4.1 指导学生真实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4.1.1 每当教师概括出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公式,并且板书在黑板上时,要求学生主动、自觉地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做到脑记、口念,努力地将这些新知识印在头脑中。学生通过手、脑、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节约课后复习的时间,另一方面,根据记忆规律,这时的强化记忆能使知识的保持达到效果最佳。

4.1.2 教师在分析、讲解新课,尤其是例题时,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作为教师在引进新知识时,要强调新知识发生的过程,使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在运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所依据的新的概念或原理,并带领学生有意识地、反复地记忆这些知识。例如在“统计初步”中,虽然方差的三种计算方式较为繁琐,难以记住,但是,运用上述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每个公式的特点,通过例题、练习,在课堂上就可将这三个公式逐一记住并会运用。

4.1.3 根据遗忘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要求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复习一次,唤起他们对这些知识的重新记忆。这一过程应根据学生自己在解题、证题时的具体情况和新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密切程度而定。上述三点要求,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视点地加以分析、解决,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指导学生强化数学整体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中,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对学生数学认识特点的概括,是数学活动中表现和培养的,带有数学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克服学习中存在的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指导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56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学贵有方”;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最好的教育不是教授教材中出现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古今的教育家都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那么针对我们的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成功的关键。面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它的特殊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心感悟、理解记忆,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符合我们的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学科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的重要性。其中,针对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在教师进行了课堂讲解之后,接下来的时间要及时地进行课堂演练。通过做习题,可以及时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缺漏之处,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方面存在的疑问,并当堂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这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改进教学策略,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这和我们的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方法是不符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落实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指导方案,特别是其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指导。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长久以来,我们都在说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之一,我们的教师也为之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其中的收效却是十分微小的。在当前这一教学阶段,我们就要注意转变策略,采取新颖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设计、情景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方略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这样我们也就比较容易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了。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也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主要是教学策略、教学风格、教学常规活动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吸引我们的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对于风趣幽默、学养很高的教师是充满崇拜心理的,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来改善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感兴趣了,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学法的指导

科学的学法是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基础,面对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我们更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在近年来的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培养要从初一阶段就开始培养。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很多学生肯定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在这里,针对初中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我们的教师就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方案进行有效的预习工作。其中,在预习的过程中教材内容是首先要熟悉一遍的,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公式、定理也要首先自己试着去理解,之后要做一下课后习题。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预习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疑难之处,在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听讲。预习工作完成之后,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高效率的听课。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了,那么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着重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听讲,对于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在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复习内容重温。这样也就更加容易促进自己掌握所学知识了。对于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很有帮助的。指导学生及时进行阶段复习和总结。这里的总结包括课堂小结、单元总结、整本教材内容的综合整理等,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我们教材上出现的知识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三、我们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方面的指导

运用教材中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解题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牢固掌握我们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往往在教师的带领下陷入了“题海战”,这也是我们常常会陷入的一个误区,再多的题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首先理解了所学知识,才能进一步指导他们进行解题。所以说,题海战术在当前这一教学阶段应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彻底改变这种做法。针对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然后再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最终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