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汇报十篇

时间:2023-04-04 06:48:54

物业经理汇报

物业经理汇报篇1

一、工作方面:

按照“以责任制为主线,以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为手段,通过不断深入挖潜,实现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和责任目标。”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并不断完善核算体系,提升公司及时的成本分析控制能力和整体管理效率。

对部门职能及人员进行调整优化,重点加强了统计和数据分析的规范化工作,以更好地为经营工作服务。在对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项计量、收支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发现问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制订了《报表管理办法》,规范公司统计台帐、报表的编制、处理、上报工作,保证计划、统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使公司统计及信息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相关信息的合理、高效流动;重视当期成本支出与费用回收间的关系,力求真实反映当期实际情况;制订并颁布了《计量及统计工作规程》,将公司各项计量及相关统计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为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奠定的基础;经营分析活动向班组延伸,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人人关注经营状况的氛围。本年度责任制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2、以“依法治企年”活动为契机,修订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管理和服务工作程序。

按照集团公司“依法治企年”的要求,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排查。严查不合规住房,规范外租房管理,全年共收回不合规用房220平米,解决了原粮站长达16年占有25楼的问题;结合集团公司对公司审计提出的各项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立即实施了整改;协调关系,使困扰多年的丹尼尔社区管理问题得以解决;“五.七”劳动队申办基本生活养老补贴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并有望得到解决。

3、以集团公司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加强各项费用的回收工作,确保责任目标的实现。

把进一步提高费用回收率和解决历史欠费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历史欠费多,账龄长,当期费用回收周期长等问题,一方面完善内部台帐,改进工作流程,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缩短费用回收周期。另一方面对收费对象进行归类划分,以平房及未出售楼房为重点,针对长期欠费户,加大催缴力度,对收费标准进行了重新明确,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所有欠费户一视同仁,对住户进行耐心的解释,充分利用电表改造和售电环节对住户缴费的制约,加大历史欠费回收力度,当期费用回收情况况良好,为实现年度责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科学管理,深入挖潜,强化成本意识,严格成本控制,减少跑、冒、滴、漏。

进一步加强水、电、暖三大供给系统的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跑、冒、滴、漏。建立巡查制度,成立巡查小组,动态地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主动征求住户意见,以便及时地消除管理盲区;进一步加大查窃电力度,提高电费回收率;实行供暖成本与司炉人员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使供暖成本较上一采暖季降低近20万元;优化岗位设置,合理核定工作量,压缩临时用工,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实现岗位间、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工作衔接成本;提高全员节支意识,对公司办公区、执勤点均实行单独计量,限额使用;严格执行费用使用审批制,努力降低管理费支出;对电建社区“长流水”的公共厕所进行了改造,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水费1.5万元。

5、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员工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学习,强化职工服务意识,重点学习了新《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等相关法规,向每名员工发放了学习资料,并以考试的形式,及时检验了学习效果。参加过省公司培训班后,及时开展了分享交流活动,就学习体会、科学管理、工作沟通等问题结合公司实际与职工进行交流。通过学习提高,为新楼的前期介入管理做好思想和技能的准备。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基础管理检查评比”工作,针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结合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考评细则,并逐一对照检查及时整改,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6、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公司内部和谐稳定,安全管理体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治安状况良好。

针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工作岗位特点情况,开展了“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班组建设,按照集团公司工会创建“星级化”班组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活跃员工生活,坚持开展羽毛球健身活动。今年集团公司举办的“迎五一”和十一月举办的“迎新春、营和谐、聚人心、促发展”羽毛球比赛活动中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和精神文明奖。

办公区及社区管理秩序良好,无较大不稳定事件发生,消防等项安全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

二、学习方面:

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主题为“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的科级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多门理论和应用学科,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团队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方法;使我的复命意识和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使我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

参加了集团公司举办的党员培训班,回顾了党的历史,认真学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入了解,重温了入党誓词。通过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对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此外今年我还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等。

三、廉洁自律方面:

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领导干部三项谈话制度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西北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三书两报告”制度实施办法》。

自觉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参加了《廉政准则》报告会;积极参与“学制度、促廉洁、保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古今廉洁故事”征集与解读活动;赴渭南监狱参加了现场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接受学习教育,使我廉洁自律意识大大提高,拒腐能力增强。

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做到自身廉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忠实履行“一岗双责”,管好身边的人和事。大力弘扬“干事、干净”的廉洁文化。强化全体员工“做事依制度、处事按制度、行为遵制度”的意识。

结合物业公司管理实际,全面自查在执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重点加强了对收费部、卫生所的收费环节的复核工作;规范了退还住房押金的流程;重大事项如小型基建维修项目等严格按程序实施;加强合同管理,实行会签制度,严格合同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管理。坚持“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与书记及班子其他成员能够经常沟通,密切协作,并经常听取中层及职工意见,及时化解各类矛盾。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物业经理汇报篇2

为适应保税监管区域功能进一步拓展和转型的需要,便利区内企业贸易投资,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和

海关总署,总局制定了《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见附件,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整合

了现行适用于不同保税监管区域的多项外汇管理政策,在继续保持部分优惠政策的同时,调整了购汇、

结汇等保税监管区域内外不尽一致的政策内容,并进一步简化了对外支付审核程序。现将《办法》印发

你们,请贯彻执行,并就出口加工区企业外汇账户问题明确如下:

一、已开立外汇账户的出口加工区企业,应当在《办法》生效前,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以下

简称外汇局)批准,按《办法》规定调整账户性质和个数。原外汇账户内资金按企业申报性质,经外汇

局审核后分别划至新开立的对应外汇账户。

外汇局在审核企业申报的资金性质时,要结合企业资本金、外债、境内外汇贷款等结汇情况,准确把握

企业资金性质,避免混淆。

二、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接到《办法》后,要及时转发辖内支局和各类保税监管区域管理机构以及

银行、企业等。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反馈。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1.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



附件1:

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



第一条为了完善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促进保税监管区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

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税监管区域(以下简称区内)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

港区以及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区等海关实行封闭监管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依法对区内机构外汇账户、外汇收支、购

汇及结汇等实施监督和管理。

区内机构包括区内行政管理、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等。

第四条区内企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应当按规定到所在地外汇局统一办理外汇登记手续。

区内企业办理外汇收支业务,应当出示外汇登记证明,凭规定的有效凭证及商业单据办理。

第五条区内与境外之间的经济往来,除另有规定外,应当以外币计价结算。

区内与境内保税监管区域外(以下简称境内区外)之间货物贸易项下交易,可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也可以以外币计价结算;货物贸易项下从属费用计价结算币种按商业惯例办理;服务贸易项下交易应

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区内机构之间的交易,可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可以以外币计价结算;区内行政管理机构的各项

规费应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第六条区内与境外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机构均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区内与境内

区外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境内区外机构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第七条区内企业按照境内区外外汇管理规定开立、使用和关闭外汇账户。

区内企业外汇账户统一纳入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第八条区内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根据货物保税状态对应的海关监管方式,实施不同外汇管理政

策。

在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备案登记后从事货物贸易经营活动的区内企业,应当按境内区

外相关规定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和出口收汇核销备案登记手续。

第九条区内企业向境外或者境内区外支付货款,有下列形式之一的,应当持证明交易合法、真实的

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

(一)直接从境外进口,或者从区内或者境内区外购买境外企业的货物,可以从外汇账户或购汇对

境外支付。

(二)与境外签订出口合同,货物由境内区外企业报关出境,境外货款可以由区内企业收汇后原币

向境内区外企业划转。

(三)从境内区外企业购买货物,可以直接向其支付,银行按照规定为境内区外企业办理结汇或入

账手续。

(四)其他向境外或者境内区外的支付。

“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上的区内企业异地支付货款,应当按规定办理进口付汇备案手续。

第十条区内企业对境外支付货款,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无须办理进口付汇核销。

区内企业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向境外支付或者凭进境备案清单购汇向境外支付的,付汇银行应当按规

定办理电子底账核注、结案等手续。

区内企业采取货到付款以外方式购汇对境外支付货款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付汇银行提供进口货物

报关单或者进境备案清单正本,银行按前款规定办理相应手续。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的,付汇银行应于

每季度结束之日3个工作日内将区内企业名单上报所在地外汇局,由所在地外汇局逐笔审核外汇收支真实

性。

第十一条区内企业向境外出口货物,在海关办理保税货物出境备案的,收汇后无需办理出口收汇核

销;在海关办理非保税货物出口报关的,区内企业应当按照境内区外相关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出口收汇核

销。

第十二条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应当持合同或协议、发票等证明交易合法、真实的有效凭证和商业

单据,以人民币或者从其银行外汇账户中支付。

第十三条境内区外企业购买区内货物,凭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可以向区内企业支付,可以直接向境

外支付,也可以向其他境内区外货权企业支付。境内区外货权企业收到前述境内区外企业的外汇后,按

规定凭入账通知或者结汇水单等凭证办理核销手续。

第十四条区内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和服务贸易项下购付汇,按照境内区外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区内机构资本项目项下外汇交易,按照境内区外相关外汇管理规定办理。

外方投资者因区内机构清算所得资产,经外汇局核准后可以汇出境外或者境内再投资;中方投资者

所得资产,应当及时调回境内区外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银行为区内企业办理购汇或者结汇手续后,应当在外汇登记证明相应栏目中签注并按规定

留存有关凭证和商业单据备查。

第十七条外汇局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银行和其他区内机构的外汇收支和外汇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反本办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外汇管理规定进行处罚;《中华人民共

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外汇管理规定没有规定或者处罚形式、标准规定不明确的,给予警告、通报

批评、3万元人民币以下罚款的处罚;对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结汇或购汇业务的,还可以暂停或取消其直

接到银行办理结汇或购汇的权利。

第十八条保税物流中心(A、B型)、钻石交易所等参照适用本办法。

物业经理汇报篇3

据了解,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电子支付市场主要有两类机构:一是境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浙江支付宝、深圳财付通等,此二者均是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年批复同意开办跨境收单业务的支付企业;二是提供全球在线收付款业务的境外支付企业,如PayPal等。从两类机构的支付规模来看,95%的网络跨境支付市场由PayPal垄断,目前网络跨境支付交易外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业务真实性审核管理存在难度由于跨境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传输电子交易信息,没有传统的合同、发票等纸质单证,导致货物和服务贸易中传统的纸质单证审核失去基础,交易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存在监管漏洞,易成为非法外汇资金流入的渠道。一是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存在违法行为的风险。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业务中,企业不直接通过银行办理外汇业务,而是委托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外汇业务办理过程中,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用户的身份信息伪造虚假交易或者用户私自伪造虚假的交易,通过在合作银行办理购汇业务以套取外汇,再通过地下钱庄或其他途径将这些外汇转移至境外,构成非法倒卖外汇或非法转移境内资金的犯罪行为,为境内外不法分子跨境转移“黑钱”提供便利通道。近年来辖区居民举报的ICTS、MT4、VTTrader、Currenex等非法交易支付平台就属此类。二是增加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的隐蔽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个人结售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汇发[2009]56号)第一条规定,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将外汇汇给境内5个以上(含,下同)不同个人,收款人分别结汇的,银行原则上不能办理。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银行对Paypal收汇是给予办理的。Paypal业务的特点是用虚拟的电子邮件账户来标识用户,交易双方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卡号实行保密原则,屏蔽了真实的资金来源和去向,影响国际收支核查有效性,银行也因此无法正常履行外汇局相关规定。

2.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被突破一是个人年度总额管理被突破。第三方支付机构以自身名义个人外汇收支的购汇、结汇业务时,银行无法了解其所的购汇、结汇业务中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等,相应地也无法查询个人的年度结售汇额度使用情况,难以执行个人年度结售汇限额管理政策。二是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管理规定被突破。按照《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经营性外汇收支应当通过个人外汇结算账户办理,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或个体工商户开立个人外汇结算账户参照机构管理,需获得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等登记证书,但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商户通过个人外汇储蓄账户收取货款时,由于年度总额以下的结汇业务不用提供证明材料,商户只需将销售货物收入结汇资金申报在职工报酬和赡家款等项目下,便能轻松规避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的管理规定。

3.通过地下钱庄实现资金跨境流动和结汇下面所说的流入结汇方式是非法的(见图1),但在目前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跨境贸易和虚拟游戏产品交易中却有很大的市场。其具体做法是国内规模较小的个体老板或网络游戏国内服务提供商通过其在国外的Paypal账号提外币现钞或现汇到境外的银行,然后通过地下钱庄将款项结转为人民币,转移到其在国内银行的个人账户上,实现资金收入。

4.国际收支申报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项目多基于传统的资金性质与形式,涉及电子商务中日益普遍的虚拟物品交易则没有具体的申报项目与之对应。以新乡市某外汇指定银行近期办理的一笔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为例,该笔汇入款金额为482欧元,是该市某居民通过互联网出售虚拟产品(网络游戏装备)所得,但在居民前来解付结汇,进行申报时却发现申报项目中并无与之相匹配的项目,最终银行只能选取比较相似的项目(类别:捐赠,交易编码:401000)进行了申报,并在备注中进行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收支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和支付管理的建议

1.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外汇管理制度,强化其主体监管意识一是建议外汇管理部门参照商业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的准入标准,建立规范的跨境业务市场准入机制,由外汇局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跨境交易从支付组织的外汇业务经营资格、业务范围、内控制度等方面进行准入监管。二是强化第三方支付机构代位监管职责,由于其在网络跨境支付中的特殊性,有必要在外汇管理法规和外汇管理制度框架层面对此类机构业务办理予以规范,加大政策宣传和业务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要求其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个人结售汇管理、国际收支申报等业务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督制度,赋予一定程度的代位监管职责和义务。

2.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个人外汇管理政策在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框架前提下,放宽个人购结汇主体资格限制,允许第三方支付企业个人购结汇,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政策保障。加强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第三方支付企业应将个人的结售汇信息如实报送银行,由银行查询年度总额使用情况,避免利用第三方支付企业规避年度总额管理规定;开办网上跨境销售的网店店主,须办理工商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并且须到商务部门备案登记,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成为合格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其资金性质属于经营性外汇收支,店主须办理个人外汇结算账户,严格执行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管理规定。

3.强化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真实性审核一是把第三方支付平台办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纳入外汇监管范畴,由外汇局对其办理业务进行核查,赋予第三方支付平台代位监管职能,对经办的跨境电子支付业务留存客户资料。二是搭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交互平台。与工商、商务等部门协商,共同搭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交互平台,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商户网上交易订单、物流及资金信息纳入信息交互平台,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数据共享,方便工商、商务、海关、税务及外汇等部门利用平台信息与自身监管情况交叉比对,保障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物业经理汇报篇4

一、货物贸易项下异常跨境资金流动渠道

2012年,青岛市进出口总额732.1亿美元,较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84.3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4.7个百分点,全年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低位运行。从整体趋势看,外汇顺收和进出口顺差差距前11个月基本为负,呈出口少收汇或进口多付汇倾向,自12月份以来,顺收顺差差距逆转,呈流入状态。顺收顺差的差距表明了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偏离程度,差距为正表明跨境资金流入倾向,为负表明跨境资金流出倾向。在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异常或可疑资金多是通过贸易项下流动的,如贸易信贷、价格调整等方式,主要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是贸易信贷渠道。2012年,我分局对青岛市相关数据定量分析发现,异常资金通过预收等贸易信贷方式流入境内与人民币升值或利差扩大存在高度相关性,境外NDF市场1年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预收额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预期人民币每升值1%,预收额增加2.23%;3个月人民币Shibor对预收额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每上升1%,预收额增加0.256%。同时,按照现行规定,企业相关贸易信贷业务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贸易信贷报告,但由于报告没有设置注销环节,企业可根据自身掌握的货物流与资金流情况,通过调整贸易信贷报告和相应进出口日期方式将部分资金流数据调整到下一核查期,降低其被纳入重点监测或现场核查范围的概率,从而实现跨境资金摆布。

二是价格调整渠道。根据经济预期或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同,企业可以通过高报出口价格实现多收汇,低报进口价格实现少付汇,或低报出口价格实现少收汇,高报进口价格实现多付汇,进而实现资金跨境摆布。目前,外汇局与海关均缺乏低成本掌握进出境货物准确价格的手段;海关更着重于打击进口低报行为,对高报出口价格监管相对宽松。我分局检查中曾发现,某公司在原料价格和成本支出趋于稳定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未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在一年之内把报关价格提升了近10倍并将资金汇出至境外母公司。

三是保税区渠道。海关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以下简称备案清单)是区内企业办理进口购付汇和出口收结汇的核心凭证。目前,保税监管区的物流进境备案清单数据尚未能从海关获取,无法实现保税业务资金流与物流的匹配,虽然保税区企业已纳入货物贸易核查范围,也能够根据总量核查指标核查出结果,但因为基础匹配数据的不完整,造成核查结果的不可用,保税区企业无法进行企业分类,游离于货物贸易监管之外,境外资金流入的隐患较大。

四是关联交易渠道。境内外关联交易由于利益的高度一致,成为关联企业实现跨境资金摆布的主体基础。关联交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母公司统一对外签订购销合同,国内企业根据母公司“订单”组织生产,购销及收付汇主要集中在关联企业内部;二是资金收支由母公司统一调度;三是大量借入外债和外汇贷款,同时有高额汇兑收益,存在资本运作可能;四是进出口产品种类繁杂,年收付汇量多额大;五是收付汇大多通过境外离岸账户操作。

二、货物贸易监管对策探索

货物贸易改革实现了便利化企业操作的目的,但也存在监管弱化和核查效果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监测及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加强非现场监测,提高监管针对性

非现场监测是明确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整体形势,把握监管方向的关键。一是宏观趋势监测与重点项目监测相结合。通过数据综合分析,确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整体趋势,把握当前货物贸易资金流向(净流入或净流出)以及导致资金流与货物流产生偏离的主要环节(出口少收汇、出口多收汇、进口少付汇或进口多付汇);然后将关注的重点细化至重点行业、特殊经济类型及贸易方式,按照对辖内贸易收支和总量差额贡献度等原则形成监测类别梯度表,有重点,有先后的逐项关注。二是数据匹配分析与数据指标分析相结合。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数据与海关报关数据、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外汇账户系统数据、银行结售汇数据等进行匹配并综合判断,验证交易的合理性;同时,以气泡象限分析1为基础,结合指标互补分析2,辅以偏离度分析3,将货物流与资金流发展趋势及偏离方向等信息定量化,提高监测精准度。三是分析工作与调查座谈相结合。在非现场分析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对某些行业或重点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切实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及理性预期,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准确的现实佐证和更开阔的分析思路。

(二)丰富核查手段,提高监管有效性

非现场监测中筛查的异常情况,需通过现场核查方能最终落实,因此,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比对,提高现场核查效率十分重要。第一步:企业贸易收付汇、进出口数据与企业总分账数据进行核对。具体做法是比对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数据与企业的总分账数据,核实企业外汇收支数据与进出口数据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全部申报并纳入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核查,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账外账,判断其是否履行贸易信贷主动报告义务。第二步:审核企业的年度审计报告和企业总分账,核对企业财务报表与账务之间的钩稽关系,关注其报表是否做假、成本是否虚增等情况。第三步:核实资金最终流向以判断资金的真实性质。若企业账务记载正确,对贸易信贷余额较大的企业从核实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向入手,核查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重点查实“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核实企业贸易融资是否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结汇资金是否流入投机领域。

(三)完善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科学性

一是实现货物贸易的全口径监管。首先,将保税区进境备案数据尽快纳入统计范围,实现对保税业务的全面监管,避免监管真空;其次,将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质量纳入对货物贸易主体监管范围,目前,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数据来源于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申报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对企业的非现场分析,大额数据申报错误甚至可能误导整体收支形势,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基础数据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申报质量严格监管。二是建立纺锤形评级分类。现行货物贸易管理的企业分类是倒金字塔形,A类企业占绝对多数,此种分类方式对企业思想和行为上的约束力和牵制力较弱,纺锤形分类方式,两端企业数量较少,能够有效调动B、C类企业提升评级的积极性,类别调控能力较强,从而促进企业思想和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进一步细化分类评级。现行货物贸易管理对企业分为A、B、C三类,分类结果较简单,管理较粗略,可考虑将分类结果细化至A、A-、B、B-、C五级,以提高企业分类监管的效果,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分类调整效率。管理上,根据分类结果实行有区别的外汇管理方式,做到宽严相济。对于正常企业,可实施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对于关注企业,要将其纳入监管对象,但在管理力度,要小于可疑企业;对于可疑企业,则要进行重点监管,对其交易行为进行严格审核,对一些大额和特殊业务实行逐笔核准。

三、几点思考

(一)完善数据是基础

为提高数据监测分析水平,切实实现跨境资金流动查得明、测的准、防得住,搭建功能完善的外汇系统尤为重要,外汇业务系统在现行较为散乱、功能重叠等情况下,必须实现合理框架下的有效整合和完善。可根据外汇管理需要,将业务系统从功能上整合为基础统计类、监测分析类和外汇检查类,分别针对数据采集统计、监测分析和指标筛查进行针对操作。

(二)健全指标是核心

一是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健全的指标体系除应符合实际、全面、有效、长期四原则之外,必须通过非现场监测过程,不断分析指标差异出现的原因,理顺口径差异情况,形成剔除差异后的优化数据源,保证指标有效性。二是通过现场核查检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在监测过程中,仅依靠非现场工作,不能完全查实,必须通过现场核查的手段确定异常情况,进而判断指标是否有效。在现场核查中,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为完善监测指标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三)加快转型是关键

监管思路的转变要求外汇局工作人员必须从思想意识上首先转变,也对外汇局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运用自身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必须熟悉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特点、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当前国际收支形势下企业间运作资金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快机构设置转型,将根据业务内容划分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部门调整为根据监管手段划分的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和业务统计操作部门,以便满足转型后的监管需要。

注释

{1}象限气泡分析是通过考察气泡(显示二维数据表中二维数据定位及规模大小的图形,是散点图的形象化图形表示)所处象限的位置变动和气泡大小的变化,评估货物贸易项下资金流与货物流动发生偏离的方向、程度与发展趋势。

物业经理汇报篇5

第一条为完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的经营进口业务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进口单位),以通过银行购汇或从现汇账户支付的方式,向境外支付有关进口商品的货款、预付款、尾款等(以下简称进口付汇),应当按照本办法办理核销手续。

第三条“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以下简称核销单,见附件一)系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格式、进口单位填写、外汇指定银行审核并凭以办理进口付汇的凭证。一份核销单只可凭以办理一次付汇。

第四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负责所有进口付汇的核销、核查和管理,并对进口单位和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监督、检查。外汇指定银行应当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核销单及有关报表,对外付汇的进口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外汇局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报审手续。

第五条货到汇款项下的进口付汇由外汇指定银行在凭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付汇核销专用联,下同)办理进口付汇的同时视为办妥核销手续;其它结算方式项下的进口付汇由进口单位凭核销单、备案表、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转口贸易项下的进口付汇凭转口所得的结汇水单)直接向外汇局办理核销报审手续。

第六条进口单位应当凭外经贸部(委、厅)的批件、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执照和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企业代码证书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列入“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见附件二)。不在名录上的进口单位不得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进口付汇。

第七条外汇局将及时向外汇指定银行公布、更新的调整名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外汇局可视本地区的情况集中或由下属分支局分别公布本地区的“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

第八条外汇局有权根据进口单位的核销等情况随时向外汇指定银行公布“由外汇局审核真实性的进口单位名单”(见附件三)。进口单位受真实性审核的最低期限为6个月。

第九条下列进口付汇应当在付汇或开立进口信用证前由进口单位逐笔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并办理“进口付汇备案表”(简称备案表,见附件四)手续,外汇指定银行凭备案表按规定为其办理进口付汇手续:

1.不在“对外江付汇进口单位名录”上的;

2.被列入“由外汇局审核真实性的进口单位名录”的;

3.付汇后90天以内(不含90天)不能到货报关的;

4.进口单位到其所在地外汇局管辖的市、县以外的外汇指定银行付汇的。

第二章进口付汇核销流程

第十条进口单位办理付汇时应当按规定如实填写核销单(一式三联),属于货到汇款的还应当填写有关“进口货物报关单”编号和报关币种金额,将核销单连同其它付汇单证一并送外汇指定银行审核。

第十一条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付汇手续后,应当将核销单第一联按货到汇款和其它结算方式分类,分别装订成册并按周向进口单位所在地外汇局报送;将第二联退进口单位,将第三联与其它付汇单证一并留存五年备查。

第十二条外汇指定银行对凭备案表付汇的,应当将备案表第一联与核销单第三联一并留存备查;将第二联与核销单第二联退进口单位留存;将第三联与核销单第一联报送本银行所在地外汇局。

第十三条进口单位应当按月将核销表(见附件五、六)及所附核销单证报外汇局审查;应当在有关货物进口报关后一个月内向外汇局办理核销报审手续。在办理核销报审时,对已到货的,进口单位应当将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等核销单证附在相应核销单后(凭备案表付汇的还应当将备案表附在有关核销单后),并如实填写“贸易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对未到货的,填写“贸易进口付汇未到货核销表”。

第十四条外汇局审查进口单位报送的核销表及所附单证后,应当在核销表及所附的各张报关单上加盖“已报审”章,留存核销表第一联,将第二联与所附单证退进口单位。进口单位应当将核销表及所附单证保存五年备查。第十五条外汇指定银行应当于每月5日前向外汇局报送“贸易进口付汇统计月报表”(见附件七)

第三章核销监管

第十六条外汇局按照总额或逐笔的方式交叉核查外汇指定银行和进口单位双向报送的核销单;根据外汇指定银行报送的核销单核查进口单位报送的核销表及所附单证;根据备案表核查进口单位和银行的付汇及核销情况。

第十七条外汇局根据核查情况对进口单位和外汇指定银行进行抽查;对有疑点的单证和进口单位及外汇指定银行进行重点核查,并按照有关规定随时向报关单签发地海关进行“二次核对”。货到汇款项下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付汇的,进口货物报关单的“二次核对”仍由外汇指定银行负责。

第十八条对有下列行为的进口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向外汇局说明情况。逾期未说明情况或无正当理由的,外汇局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将进口单位列入“由外汇局审核真实性的进口单位名单”:

1.向外汇局或外汇指定银行报审伪造、假冒、涂改、重复使用等进口货物报关单(核销联)或其它凭证的;

2.付汇后无法按时提供有效进口货物报关单或其它到货证明的;

3.需凭备案表付汇而没有备案表的;

4.漏报、瞒报等不按规定向外汇局报送核销表及所附单证或丢失有关核销单证的;

5.违反本办法其它规定的。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外汇指定银行和进口单位,外汇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外汇局各分局应当于每月10日前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贸易进口付汇核查考核表”。

第四章附则

物业经理汇报篇6

根据规定,从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企业的贸易外汇管理方式由现场逐笔核销改变为非现场总量核查,同时出口报关和申报出口退税时也不再提供核销单。“这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方式、主体发展变化,以及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收支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的重要内容。”外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为众多外贸企业所熟知的核销单,从2011年12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起,就开始渐行渐远。

出口收付汇和退税手续简化

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为了防止逃套汇、确保贸易真实性、促进国家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提高应对外来资本冲击的能力。纸质核销单不辱使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了最大的光和热。

然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逐笔核销、事前备案、现场审核、行为监管”为主要特征的核销制度,已难以适应外贸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鉴于此, 2011年12月,外管局、海关总署与国家税务总局在江苏、山东等7省(市)联合推出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纸质核销单打了头阵。

据了解,在新的制度下,外管局取消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逐笔核销,企业贸易收付汇无需办理核销手续,企业无需再频繁往返于外管局、银行之间。由此,企业对外贸易收付汇的时间将缩短,资金周转速度将加快。与此同时,银行为企业办理收付汇的单证和流程也大幅简化,银行柜台办理收结汇业务时间缩短。此外,企业报关也不必再提供核销单。

在办理出口退税方面,2012年8月1日起报关出口的货物,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将不再提供核销单。税务部门参考外管局提供的企业出口收汇信息和分类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审核企业出口退税,使得企业在各部门办理手续的时间大大缩短。

在此,出口退税衔接问题值得关注。根据规定,2012年8月1日前报关出口的货物,截至7月31日未到出口收汇核销期限且未核销的,按新政策办理出口退税。8月1日前报关出口的货物,截至7月31日未到出口收汇核销期限但已核销的,以及已到出口收汇核销期限的,均按改革前的出口退税有关规定办理。

降低汇率风险,缓解资金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取消纸质核销单,不仅仅节约了外贸企业的时间成本,还将提高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以及缓解资金压力。

改革前,外贸企业均需到外管局逐笔办理相应的核销手续,过程繁琐且费时费力,出于尽快拿到出口退税的考虑,企业往往较少关注短期汇率波动情况,难以灵活地选择有利时间办理汇率结算,由此可能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

特别是2012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改变了单边升值的趋势,出现了双向波动的新特征。5月份以来,NDF市场上反映的人民币未来贬值预期始终徘徊于1%之上。同时,自4月16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至当日中间价的1%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也在加大。“取消核销单试点以来,我们在结汇的时点选择上更自由,已经多次在恰当的汇率点上结汇。”一外贸企业人员说。

除此之外,本次改革使企业对外贸易收付汇时间缩短,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由此加快,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例如,某一外贸企业新政前的资金周转次数为4次(即资金周转周期为90天,一年按360天计),确保企业正常运营需要的资金周转总额为4亿元,则该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1亿元,假设核销单取消带来的效率提高使得该企业资金周转周期缩短了10天,则资金周转率变为4.5次,在总周转额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变为8900万元,该企业由此节省了1100万元的流动资金需求。

动态分类管理促规范经营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外贸企业都能及时享受到取消核销单带来的这些利好。

据悉,在本次改革中,外管局根据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的合规性及其与货物进出口的一致性,将企业分为A、B、C三类。这种制度安排下,A类企业进口付汇单证简化,可凭进口报关单、合同或发票等任何一种能够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单证在银行直接办理付汇,出口收汇无需联网核查;银行办理收付汇审核手续相应简化。而对B类、C类企业在贸易外汇收支单证审核、业务类型、结算方式等方面实施严格监管,B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由银行实施电子数据核查,C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须经外管局逐笔登记后办理。

借此,A类企业获益最大,B类企业次之,两类企业在贸易便捷性提高和成本下降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好,而C类企业享受到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与改革前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变。

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士担心,“A类大部分是大型企业,而多属于B类、C类的中小企业受益空间或有限。”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制度安排会产生明显的引导和约束效果,既可以引导企业提高自身外贸出口的信誉,也可以约束企业减少和避免短期的不合规操作。

不仅如此,外管局根据企业在分类监管期内遵守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进行动态调整。A类企业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将被降级为B类或C类;B类企业在分类监管期内合规性状况未见好转的,将延长分类监管期或被降级为C类;B、C类企业在分类监管期内守法合规经营的,分类监管期满后可升级为A类。由此可见,中小外贸企业确保自身长期内的规范经营和自律操作是务实之举。

物业经理汇报篇7

关键词:外汇管理;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查;贸易便利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6-0012-05

一、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的内容和特征

(一)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的主要内容

真实性审核作为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所有经常项目收入(结汇)、支出(售汇)和划转(境内)、贸易项下收、付汇核销、外汇账户开立及收支等管理内容,不仅涉及居民和非居民,对公单位和个人,而且涉及特殊经济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承担了维持经常项目交易的正常秩序,监测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特点和趋势,打击利用经常项目可兑换渠道进行的违法行为,保证资本项目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任务。

1.对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管理,以货物流和资金流的一致性作为真实性审核的原则。通过审核出口货物报关单和有效凭证,验证其交易背景的真实一致性,并为税务部门的出口退税提供依据;通过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有效凭证审核进口到货情况,验证其交易背景的真实一致性。

2.对非贸易项下的对公单位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没有限制,仅要求及时调回境内;服务贸易外汇支出实行分类管理,除法规不明确的且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由外汇局进行真实性审核外,提供与所属项目相对应的有关单据就可以直接到银行办理售付汇手续。

3.对个人外汇收支主要实行限额管理。个人外汇收入的提取或结汇,按照居民审核外汇来源、非居民审核外汇用途的原则实行限额管理,限额以内由银行直接办理,限额以上由外汇局进行真实性审核后到银行办理;个人因私用汇不施加限制,只要能够提供与支付手段相对应的有效单证,证实其交易的真实一致性,就可以按照不同的权限管理要求,办理购汇支付或从其外汇账户中对外支付。

4.对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境内关外”特殊经济区域实行区别政策,贸易项下对区内企业的外汇收支实行不核销政策,货物进出“二线”而引起的外汇收支由区外企业向外汇局办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手续,体现了对保税区与境内非保税区之间的“二线”区域严格管制,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的“一线”区域相对放开的原则。

(二)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的主要特点

1.实行货物流与资金流一一对应、交易主体与收、付汇主体一一对应的管理模式。利用出口收汇、进口付汇核销管理制度对境内外进出易项下的货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向、数额等进行一一对应和匹配,达到监督及时足额收汇、到货的管理目的。这一管理模式近年来正在逐步向批量、总量对应管理模式过渡。

2、采取依托海关、税务等上游管理部门核实交易真实性的管理原则。贸易项下的进出易行为以海关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作为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的最主要依据,而在服务贸易项下则主要以税务部门完税凭证作为真实性审核的关键性依据。

3.以外汇指定银行现场审核、外汇局事后监管作为真实性审核的管理手段。除“限额以上”的经常项目交易外,绝大部分经常项目收支通过银行按照外汇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进行柜面审核后办理,外汇局则通过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非现场数据采集、办理核销,同时不定期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现场合规性检查。

4.以计算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真实性审核的管理平台。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出口收汇、进口付汇核销管理系统完成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数据的采集和进出口收付汇的事后跟踪核销工作,通过海关的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完成进出口报关单的真伪鉴别和数据采集等操作。

二、经常项目外汇管理面临贸易便利化进程的挑战

(一)贸易便利化的意义、作用和要求

贸易便利化旨在为国际贸易活动创造一种协调、透明和可预见的环境。它以国际公认的标准和惯例为基础,通过各种手续和程序的简化或取消、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削减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的复杂性,改善一国的贸易环境,同时使政府的管制措施更为有效。

贸易便利化已成为WTO多哈回合谈判的议题之一,贸易便利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已被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普遍接受。据APEC统计,贸易便利化将使贸易实际收入增长5%,实际可给GDP带来026%的增长。

我国已开始进入后WTO时代,随着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简化贸易手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因此,消除繁琐手续带来的人力、时间、资金消耗,减少名目繁多、形式各异的文件证明带来的不必要的延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等“大通关”手段打破因信息垄断造成的壁垒,节约政府管理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为进出口企业及其他贸易中介公司创造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对我们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有关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内容不仅涉及海关、检验检疫等“货物流”管理部门,而且也对相应“资金流”的外汇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可预见、透明的政策标准,使各种程序和手续更简便、更透明、更公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出口企业办事的盲目性,降低守法成本。

二是建立高效的管理流程,提高事务处理效率,减少进出口企业的人力消耗,缩短等待时间,帮助进出口企业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三是建立便捷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种管理信息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减少或取消纸质凭证的制作、传递,适应EDI等电子商务发展要求,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交流、协调,加快各种信息的传送、响应速度。

(二)推进贸易便利化是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改革的方向

实行经常项目下的真实性审核是目前我国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过渡性安排”。它一方面要求切实恪守可兑换的承诺,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不再实行管制,为对外贸易和交往的扩大提供便利,达到服务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求在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前,维持经常项目交易资金流动的正常秩序,保证资本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1、真实性审核是贸易便利化的基础。真实性审核是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经济交易管理原则。在当前外汇资金流入压力增大、交易方式日趋灵活的情况下,通过真实性审核,不仅能够监测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流动的规模、特点和趋势,而且可以遏制性质不明的外汇资金通过经常项目渠道进出境。因此,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可兑换的背景下,实行贸易便利化必须以真实性审核为前提,脱离真实性审核基础的贸易便利化将使当前处于向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过渡阶段的外汇管理正常秩序无法得到保证,冲击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2、贸易便利化是真实性审核的改革目标。在经常项目可兑换框架内推进贸易便利化,既是履行我国加入WTO所作承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和交往规模迅速扩大的客观要求。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涉及面广,既有居民又有非居民;管理业务量大,既有进出口贸易,又有其他非贸易。真实性审核在发挥其管理作用的同时,必须按照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对真实性审核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进行制度创新,形成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为对外贸易和交往发展提高优良的服务。

贸易便利化并不排斥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效率的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经营者的交易成本,也有利于管理者减少管理成本的支出。在防止管理失控的同时,最大限度提供贸易便利化各项服务措施,实现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双赢”是新形势下经常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当前真实性审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200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外汇资金流入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增大,外汇储备大幅上升,出现了外汇资源相对过剩的局面。以往我们在外汇稀缺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传统模式不仅在真实性审核的指导思想、政策措施方面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充实,而且需要充分考虑贸易便利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在管理方式、手段上进行改进,满足日益扩大的对外贸易和交往的需要。

1、“一一对应、逐笔审核”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交易主体不断增加和交易方式日趋复杂的形势发展。

一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的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随着新的外贸法的实施,放开了个人对外贸易经营的限制,交易主体成倍增加,货物流与资金流“一一对应、逐笔审核”的管理模式已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也不能满足进出口企业的交易需求。尽管近年来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政策作了多次调整,但是,无论是批次核销,还是总量核销,仍建立在对每一户进出口企业的每一笔收付汇进行“一一对应、逐笔审核”基础上,导致手续繁多、效率低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增大了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现行法规未涉及的复杂多样的交易方式,无法达到交易主体和收付汇主体“一一对应”的管理要求。在出口项下出现了境外付汇方与境外进口方不一致或境内出口方与境内收汇方不一致的现象,进口项下出现了境外收汇方与境外发货方不一致或境内进口方与境内付汇方不一致的现象。此类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方式往往在管理政策上无法得到认可,使得真实性审核工作陷于被动。

2、现行真实性审核的政策规定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变化、发展。

目前,对贸易项下交易真实性审核是以与货物流、资金流相关的有效单证作为审核依据的,非贸易项下交易的真实性审核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游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件进行管理。近年来一方面随着以保税区为代表的特殊经济区域的出现、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和国内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变,进出口企业通过保税区吐货物、跨国公司境内外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等情况不断出现,虽然此类交易行为确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但在审核的关键凭证――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与商业单据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由此引发了贸易物流与现行真实性审核政策规定的直接冲突。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上游行业主管部门的原审批职能弱化或取消,实行了市场化运作,由此造成了在非贸易收支审核中可供判断交易真实性的有效凭证越来越少,建立在纸质单证基础上的真实性审核机制的适用性逐渐降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均感到无所适从。此外,对电子商务项下的交易活动目前尚没有真实性审核的政策依据和手段。

3、真实性审核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贸易便利化的需要。

目前真实性审核所依托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明显差距。一是各系统独立性强,相互依赖度低,缺乏数据之间的整合,主要满足于各类业务柜面的微观操作管理,而综合性的分析、监测和预警功能相对薄弱,缺少全局性的管理效果;二是目前除了正在试点的出口收汇网上核销报审系统外,缺乏更多的面向进出口企业和个人的网络服务平台,制约了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出台;三是与相关的上游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进展缓慢,除了与海关在出口报关信息实现了批量交换外,进口报关信息交换等方面仍有待协调,而与其他部门特别是与非贸易收支管理有关的上游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则基本没有进展,这不利于审核凭证可信度的提高,也增加了减少真实性审核纸质凭证的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真实性审核制度改革

我们认为,经常项目改革既要保证真实性审核的严密性,又要满足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关键在于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带来的外汇管理面临的金融环境的变化,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三转变”,不断深化改革,准确寻找管理定位,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放宽政策限制,简化管理程序,切实推进贸易便利化。

(一)转变管理理念,适应外汇管理面临的金融环境发展的变化

1、外汇管理应尽快从重流出轻流入转向流出流入均衡管理。为此,要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等法规和各类具体规定。

2、改变程序性重复的审查模式,推行关键要素审核模式,并逐步从事前管理向事后管理转变,弱化直至取消事前管理,加强事后的统计、监测和监督检查,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经常项目外汇需求。

3、改变按交易行为逐一审核的管理理念,推行按交易主体分类管理。在遵循流入流出均衡管理和贸易便利化的前提下,逐步试行按交易主体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的办法,实现对资金流的持续监管。

(二)建立全口径的经常项目外汇交易信息系统

具体思路是:改变目前允许不经外汇账户进行外汇收支的做法,规定所有对公的外汇收入资金必须先行贷记进入外汇账户,结汇时再转出;购汇对外支付时,售汇资金也必须进入外汇账户后再进行支付。另外,改变目前银行在账户系统上记录外汇收支信息时不全面的情况,规定要将所有要求填写的收支交易项目填写完整,使外汇账户信息系统全面地反映一个交易主体的所有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情况,同时完善和进一步增强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的查询监测功能,实现按区域、交易类别、结算方式、交易附言、交易编码、统计时限、交易金额等检索要项,对跨境收支、境内交易和结售汇资金的多维交叉查询、统计分析和实时监测。

在建立比较完整的对公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外汇账户系统,包括:一是将个人外汇收支交易信息逐步纳入该系统,建立主要以身份证号码或护照号码为识别码的个人基本信息,将所有个人外汇收支纳入外汇账户系统,实现对个人外汇收支和结售汇的逐笔监测,使外汇账户信息系统真正成为完整反映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情况的信息数据系统,同时,以身份证明号码为识别码,也有利于解决目前无法有效区分居民和非居民外汇收支的问题。二是有效整合各种系统,建立起各系统间有效的联系机制。通过开发接口程序,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管理,通过剥离外汇账户系统中的数据,用于国际收支申报、大额可疑外汇资金的报备和银行结售汇数据统计等,从而既使外汇指定银行摆脱了不同系统多次申报的麻烦,又大大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建立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1、加快信息资源共享与促进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便利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简化对诸如此类的上游管理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的审核。由此,进一步开发网上政务系统,加快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实现对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所需要的上游管理部门的证明材料的审核,是从根本上简化手续,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必经之路。

2、建立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海关总署、外经贸部等12个部委管理的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的电子底账集中存放在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从根本上简化进出口核销手续,促进贸易便利化。二是实现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通过税务部门对不予征税的各种情况提供的规范性条款,直接将判断为免税的收付汇项目传送给税务部门,等待税务部门的实时确认后予以办理收付汇手续,从而减少管理环节,简化收付汇手续。三是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包括建立与外经贸部门对于对外经营备案、技术进口合同登记、对外承包经营权等信息的共享、建立与港务部门对于进出港海运信息的共享、建立与商标主管部门对于商标转让许可信息的共享、建立与知识产权局对于专利转让许可信息的共享、建立与公安部门对于个人护照信息的共享、建立与旅游管理部门对于出入境旅游数据的共享等等,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建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平台,既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成本,又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

(四)促进外汇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1、改革核销制度,进一步简化核销手续。一是实现逐笔核销向总量核销的转变,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建立“进出口收付汇核查系统”,分别采集电子口岸和国际收支申报系统的进出口报关数据和银行收付汇数据,外汇局定期对各企业一定期间的收付汇和进出口金额进行总量匹配核销,实现监管模式向交易主体总量核销的转变。二是建立进出口收付汇非现场监测体系。通过外汇收支异常变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的异常情况报告制度,提高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对发现的大额和异常的交易信息进行延伸检查,并将企业的守法情况与信用等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未来交易活动成本的方法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使核销管理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对违规资金流动的监测以及调研分析上。三是实行一户式管理。以企业代码作为企业的身份识别标志,打破进出口管理相互隔离的局面,对企业的进出口收支实施统一管理,对核销率、未核销金额等监管标准进行统一考核,对于发现有不正常外汇收支的企业,对其进出口收付汇统一进行限制,改变目前进出口与外汇收支之间单向监管的局面,实现进出口核销之间的数据共享,达到对主体进行进出口核销联动监管的目的。

2、推行意愿结售汇制,取消账户事前核准管理。

随着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账户限额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弱化,我们认为,应抓住这次改革契机,推行经常项下经济主体意愿结售汇制,取消账户限额和结汇期限管理,调整目前账户事前审批的管理模式,改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由银行直接为企业办理相关基本信息和账户登记手续,并及时传送至外汇局数据中心,外汇局对其进行合规性、准确性的事后监管。实现企业意愿结售汇,有利于企业灵活运用资金和调整资产组合,最大限度地降低结售汇成本,增强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3、取消限额管理,实现对主体直接监管向银行间接监管的转变。

建议取消限额管理,除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特殊项目仍需按权限审批外,其余可全部下发到银行进行真实性审核,以便利真实贸易活动的开展,并通过采取诚信申报的作法,使大额交易活动能直接明了地突现出来,便于通过大额可疑报告来获取真实的交易情况,对大额异常外汇收支进行重点监管。

在放开限额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外汇指定银行在外汇政策传导和管理中的作用,强化由外汇局监管银行、银行监督企业和个人的外汇指定银行“代位监管”模式,将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监督检查作为中心工作,强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深度。

参考文献:

[1]吴晓灵.中国外汇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朱永强等.WTO框架下贸易便利化问题探析.华东经济管理.2003;6

物业经理汇报篇8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出口退税;筹划

一、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

(一) 主观方面

现实中有很多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特别是一些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的领域的企业,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根本就不给予重视,致使企业的出口退税工作处于散慢状态。在实际操作中,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抱着“能退多少就退多少”的想法,既不及时制备退税凭证,也不仔细审核退税凭证,即使发现错误也因嫌麻烦,而不愿进行修改,导致企业应退税款遭受损失。

(二) 客观方面

1.凭证不正确。特别是供货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购货人信息以及设备信息经常出现错误,如果不仔细审核并将错误凭证及时退回修改,就导致该设备不能退税。

2.凭证之间逻辑性不强,信息不一致。尤其是报关单与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货物的数量、单价、名称、单位等信息表述不一致。

3.出口收汇核销不及时。国际工程承包项下业主对设备款的结算多采取分批支付的方式,致使企业不能及时进行出口收汇核销,从而拿不到退税所需的出口收汇核销单。

二、顺利退税的基木要求

(一)期限要求

1.发票认证期限。出口企业取得的用于办理出口退税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到主管其征税机关认证,未经过认证或认证未通过的一律不予办理出口退税。

2.退税申报期限。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的出口日期为准,下同)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收齐有关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增值税免抵退税及消费税退税。逾期的,企业不得申报免抵退税。

(二)退税单证要求

退税机关对企业报送的有关凭证会进行严格地审查,主要审查退税资料的完整性、逻辑性,以及退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只有在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退税。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设备、原材料、施工机械等货物办理退税时除提供出口货物退(免)税中报表外,还应提供以下凭证资料:

1.购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抵扣联);

2.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3.对外工程承包合同;

4.出口货物商业发票。

其中除第1项凭证由供货商提供外,其余几项由企业自己制备。由此可见,企业顺利退税的前提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管退税机关提交符合规定的凭证,并且必须保持这此凭证的一致性。

三、做好出口退税工作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要想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就必须对出口退税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将出口退税工作程序化、制度化。由于出口退税中的凭证收集、整理、审核、出口报关、外汇核销和退税中报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企业采购员、办税员、报关员、外汇核销员以及财务人员的工作协同性;并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还必须规划相关的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将工作落实到人。企业只有在给予足够重视的情况下,出口退税工作才能保证顺利地进行。

(二)做好退税基础性工作

搞好出口退税,基础工作很重要。出口退税的核心是“一票两单”,即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货物提单。这二个凭证的基木信息如增值税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等应严格保持一致。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审核供货商。为了保证出口货物都能退税,货物采购时应确定供货商是否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否属于生产型企业。因为按照规定,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置的出口货物除一部分特准货物准予退税外,其余不予退税。

2.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开票信息。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供货商办理,为了使供货商能及时准确地开具,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货物信息尤其是单位报关时必须使用法定单位,为了与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货物单位保持一致,企业应及时确定货物的报关单位,否则供货商在开票时非常容易出错)。同时我们应及时给予供货商必要的业务指导,要求供货商在开票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同企业进行沟通。

3.审核退税资料。我们接到供货商递交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严格核实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只有准确无误的凭证才能顺利退税,如果信息有误则必须退回修改。

(三)合理分割发票

国际工程承包项下出口货物多采用集中发运的方式进行,由于货物量大、货杂,出口报关时往往不能够采用一票报关单进行申报,这时需要我们按照发运货物的金额和发票准备情况对发票进行分割。发票的分割也得遵循一定的技巧,分割得当的发票不仅有利于企业出口退税工作的进行,而且可以加快货物的退税速度。

此外,出口货物退税的前提是提供与报关单相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有关退税凭证。工程企业所需的出口货物大部分都是采购自国内供货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供货商在发货时并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要么提交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误,不符合要求;要么根本就不能提供。在实际操作中,报关前能正确提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商一般只能占到40%左右。对于己正确提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在"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网上认证软件(企业版)"中认证通过,已签订的合同,运单,提单,出口退税报关等明细资料都收集齐全,到税务机关办理退税。

因此,报关人员在整理报关资料时应主要从凭证和金额两个方面入手,对报关单进行合理的分割。

从报关单金额方面分割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切忌整批货物使用一票报关单出口,根据该批货物的价值,合理均匀地分割报关单金额。如一批2千万美元的货物,通常可分为10票报关单进行申报,将每票报关单的金额确定在200万美元左右比较合适。

(四)做好货物发运后的退税凭证整理工作

货物发运后企业应对各种退税凭证进行收集、整理、核对,将有误的凭证及时进行修改,对没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商进行催开。收到外汇后应及时去外汇管理局进行外汇核销.取得出口收汇核销单,以便及时办理退税。

物业经理汇报篇9

(一)发展历程2007年下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总局)批复浙江省分局申请,同意支付宝成为国内首家开展境外收单业务的支付企业,为境内个人购买境外合作商户网站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提供线上购付汇服务。仅一年后,该机构线上购汇境内个人突破30万人次,交易量突破2亿元人民币,到2012年,交易量突破24亿元人民币,实现了惊人的爆发式增长[1]。2013年初,总局下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批准试点地区17家支付机构集中为客户办理跨境收付汇和结售汇业务,将跨境支付业务范围扩大至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2015年,总局再度下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结合试点情况对2013年文件进行优化完善,站在跨境互联网外汇支付实需的崭新高度,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同时将跨境互联网支付单笔限额由等值1万美元提升至5万美元,并明确“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项下的个人结售汇不计入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综合2013年至今试点地区跨境互联网支付运行情况来看,我国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80%以上业务为C2C个人交易,仅2014年,试点地区个人跨境互联网收付就突破了百亿元人民币大关,2015年推广至全国范围后,该数字将持续井喷增长。

(二)支付模式流程以境内居民购买境外商品或服务为例,分别有两种支付模式:一种是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担保交易模式。在该类别交易中,境内居民通过国内电商平台购买境外合作商户的商品或机票、酒店等服务,下单后,境外商户将订单信息发送给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该机构通过注册认证的电子身份信息通知境内居民支付相应人民币款项,收款后第三方支付机构通知境外商户发货或提供服务,境内居民确认收货则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托管银行发送支付信息,银行办理购汇手续并支付,同时向外汇局传送相应个人购汇信息及申报数据。在该类别支付模式中,由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担保,境内消费者确认收货后,款项购汇并支付,对于参与跨境网络贸易的境内个人而言,安全性较高,但同时也造成了相应款项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滞留,具有一定的支付风险[2](流程细节详见图1)。另一种是境内居民直接通过境外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或服务,在支付时根据网页提示选择使用个人国际信用卡以外币直接支付,由发卡行进行跨境收支申报;或选择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人民币资金进行线上购汇并支付,由第三方支付机构集中购付汇并申报,这种支付方式的特点是资金在支付过程中基本没有滞留,可以实时到达境外商户账户,消费者需选择资信程度较好的境外商户进行交易,防止信用风险。

二、南阳市个人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近年来发展状况

(一)受地域经济环境影响,南阳市个人跨境互联网收入一枝独秀结合2010年至2014年年底辖内对私涉外收支数据来看,个人跨境网络支出笔数零星且金额微小,对个人跨境支出贡献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个人跨境互联网收入却呈现较为明显的逐年增长态势:2010年南阳市跨境互联网收入累计发生612万美元,占全辖对私收入的13%,2014年该类型收入迅速增长至3144万美元,占比攀升至34.6%;该类收入中,90%以上为辖内个人对外贸易收到的境外汇入玉器款、香菇款、服装款,具有较为浓重的本土地域经济特色,其余则为服务贸易项下辖内个人境外劳务报酬、捐赠收入等款项。详见表1数据。

(二)境内第三方机构市场份额占比逐年提升结合2010年至2014年辖内数据来看,居民个人运用国内支付媒介alipay(支付宝)的境外收款金额,从2010年的0元,历经4年时间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1018万美元,市场占比攀升至32.4%,打破了境外支付机构paypa(l贝宝)在跨境电子支付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

三、从现行个人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特殊物品、虚拟物品等跨境个人交易,可能成为不法资金流入流出的通道例如跨境互联网C2C交易中的艺术品、私人收藏品、限量商品、虚拟游戏账号等标的物,通常无法准确衡量其市场估值和对价,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仅可以获取订单详情、物流信息,而无法取得合同、发票、评估报告等证明材料,对于验证该类型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等缺乏说服力,同时由于个人跨境互联网电子交易存在门槛低、易操作、不受海关监管等特点,很有可能成为不法资金流出入的通道。

(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有关“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规定形同虚设一是“个人外汇结算账户”规定有名无实;随着个人跨境互联网电子贸易方式、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等便捷化贸易手段的应运而生,个人对外贸易规模得以急速发展。以上文中南阳辖区数据为例,仅2014年,辖内居民个人收到跨境互联网电子汇入境外玉器款、香菇款、服装款等近3000万美元,然而对全辖12家外汇指定银行进行调查时发现,仅有2家外汇指定银行曾开立过2个人的外汇结算账户。二是随着个人跨境互联网对外贸易规模的持续增长,“分拆”结汇现象将愈演愈烈;目前个人跨境贸易收入以个人外汇储蓄账户收汇,是导致境内“个人分拆”现象频现的根源之一[3],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对于个人对外贸易开立外汇结算账户无强制要求,境内个人出于避繁从简、逃避税收等种种原因,选择将贸易款项以外汇储蓄账户收汇,受限于年度5万美元结汇限额限制,个人假借亲朋、他人身份及年度限额,“分拆”结汇的现象频现;现行“关注名单”管理针对参与分拆的个人能够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明显属于事后管理,治标不治本,这也是目前“个人分拆”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三)针对个人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业务,现行外汇基础数据可能面临失真的风险一是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以南阳市数据为例,辖内个人收到境外汇入“网上销售的货款”,付款方通常为第三方支付机构paypal、alipay等;且同一辖内收款人名下,大多对应数笔上述与第三方机构发生的收入申报信息,合计个人年度收入金额均等值数百万人民币,由于这些申报信息仅显示第三方支付机构名称,掩盖了真实交易对手的基础信息,而个人网上交易不需向银行提供合同、发票等证明材料,交易真伪性难以界定。二是个人结售汇统计数据,现行个人结售汇统计数据与对私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之间没有自动匹配关系,在调阅辖内两类基础数据进行逐笔人工比对时发现,80%以上对私申报数据中交易附言为“网上交易货款”的境内个人,在外汇指定银行结汇时选择的资金属性为“职工报酬、赡家款”,两者之间显然不对应,由于个人结汇仅需本人身份证件即可办理,且目前50%以上业务是通过自助终端、网银、电子银行等渠道办理,填报信息的随意性很大,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未要求外汇指定银行对两类数据的对应关系进行后台监督、纠错等,是造成目前这种数据差错的主要原因。三是银行结售汇统计数据,首先个人跨境互联网交易在申报系统中体现的交易编码一般为122990,属于货物贸易项下数据,由于个人结汇时资金属性随意填报造成的错误数据,导致银行结售汇报表中,居民个人项下的货物贸易数据大都错报在了收益和经常转移项目下,造成了银行结售汇报表的失真。

(四)现行新旧个人外汇管理文件之间不衔接根据汇发〔2015〕年7号文,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项下的个人结售汇不计入个人年度结售汇总额,结合2013年以来试点地区情况来看,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业务多数为C2C个人跨境小额交易,笔均结售汇额不足500美元,而新的文件提出:“支付机构跨境外汇业务单笔金额等值500美元(含)以下的,银行区分币种和交易性质汇总后以支付机构名义逐笔录入个人结售汇系统。”也就是说上述条件下的居民个人结售汇,不纳入个人年度限额管理,该政策一举打破了个人外汇管理年度5万美元的额度限制,在助推C2C跨境电子商务和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个人外汇管理中的新问题:一是造成了现行新旧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之间的不衔接,二是使目前仍严格执行个人年度5万美元限额的外汇指定银行陷入被动及业务流失风险。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个人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及监督针对跨境C2C货物、服务贸易以及难以衡量准确市值的特殊商品等互联网跨境交易,要求个人客户提供合同、发票等显然具有难度,也难以实现,而目前依附于跨境商务的跨境物流行业鉴于赔偿、保价、恐怖主义风险等因素所建立起来的货品真实性审核及物流追踪等体系相对较为完善,建议可以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对获取到的物流信息数据进行审核,并发挥代位监管职能,将物流与资金流进行自动匹配、可疑筛查,以更好地验证跨境C2C互联网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

(二)出台相关政策,针对个人跨境互联网电子支付中的“分拆交易”,从政策上规范,从源头上遏止一是更加准确地界定新形势下“个人分拆”的多种情形,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不具备“个人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境内个人参与进了跨境C2C互联网交易模式中,以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的邮寄买卖方式开展商品零售或小额批发跨境交易,少则月均数笔,多则每月数十笔,这种情形是否应界定为“分拆交易”,在境内个人交易额或交易笔数达到一定规模后,是否应强制其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并视同机构管理等等问题,亟待出台相关政策予以界定和规范。二是可根据个人对外贸易金额或笔数等指标要求个人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并明确外汇指定银行对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的审核要求以及外汇局对个人对外贸易的总量核查要求,对于跨境互联网支付渠道的个人外汇结算账户收入,银行须对个人对外贸易的货物流与资金流进行匹配性及真实性核查后予以结汇,从源头上有效遏止分拆行为;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视同机构管理,可以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进行“企业报告”,外汇局实施总量监管,并根据监测数据选择对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开展现场核查,加强事后监管,将长期以来游离于外汇局监管体系之外的个人贸易货物流与资金流纳入正常的监测范围,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个人分拆监管难题。

(三)建议要求外汇指定银行在执行“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对本行个人外汇业务各项数据进行自动匹配及真实性审核一是对于国际收支对私申报数据中的境外付款人为境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情况,建议是否能够通过其业务托管银行在数据传送过程中,逐步实现真实交易信息的还原;二是明确要求外汇指定银行在执行“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对收支申报、结售汇等个人外汇数据进行自动匹配纠错及真实性审核,发现资金属性错报等问题时,通知客户予以及时纠正,预防个人外汇业务基础数据的失真风险。

物业经理汇报篇10

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服务外包1[1]是指机构将原本由内部完成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并能借助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KPO)。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接包合同签约额2[2]由2009年的120.7亿美元发展到了2012年的608.4亿美元,增长了4倍,接包合同执行额由2009年的93.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24.3亿美元,增幅460%。

(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608.4亿美元,同比增长36.97%,接包合同执行额524.3亿美元,同比增长60%。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44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4.9%,执行额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42.63%。

(二)企业执行集中度高。截止2012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27780家,比2011年增加了6460家,其中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的企业7510家。离岸执行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1180家,离岸执行额共307.5亿美元,占全国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的83.19%;离岸执行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720家,离岸执行额275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74.4%

(三)产业结构趋于优化。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机构趋于优化,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占比提高。2012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合同中,信息技术外包合同接包金额为25.08亿美元,占总执行金额的67.87%,业务流程外包合同接包执行金额占6.14%,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合同接包执行金额占25.99%。

(四)离岸市场集聚度高。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香港等地,其中美国是最主要的市场。2012年全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中,来自美国的合同执行额141.6亿美元,占比38.3%;来自日本的占比11.41%;来自香港的占比7.52%。

二、服务外包企业资金运作与外汇收支特点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外汇收支有两类国际收支申报:一是申报为货物贸易项下,合同按贸易出口模式执行;二是申报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贸易项下,合同按现有服务贸易管理方式执行。

(一)通过服务项下输出收汇。以该种方式收汇的企业主要是从事ITO方面的外包服务,如软件设计服务外包。这些企业主要向发包商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的服务,包括系统操作服务(如医疗数据的处理及整合)、 系统应用服务(如信息工程及流程设计)、基础技术服务(如承接软件开发设计),通过将设计产品电邮给发包方的方式交付,以计算机、咨询等项目收汇。

(二)通过成品报关出口收汇。以该种方式收汇的企业以从事KPO 方面的外包服务企业为主,也有部分ITO方面的企业,集中在嵌入式产品研发、医药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如某著名软件公司软件出口有两种方式,一是软件集成在硬件上报关出口;另一种是纯软件产品,通过“签订软件开发合同――商务厅软件出口合同备案――取得软件出口证书――将软件光盘、密钥交海关”的流程报关出口。两种方式最后均通过货物贸易项下收汇。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外汇管理政策不够系统。目前,外汇局没有系统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服务外包外汇管理行为,相关的外汇管理政策均零散地存在于一些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项下的制度、法规中,最近的一个文件为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的《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时间较早,且没有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跟不上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二)外汇统计监测不够准确。目前,外汇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统计服务外包数据的系统,相关的统计数据需要来自于商务部门的《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合同登记管理系统》。服务外包业务的国际收支申报存在申报不准确或漏报的可能性。对于服务外包项下ITO模式可以根据是否在海关报关出口选择申报在货物贸易或者与计算机有关的服务项目上。KPO模式根据理解一般申报在服务贸易-咨询类的科目下,而BPO模式下的业务种类细分较其他两者更多,统计方面也更难界定。部分KPO 项目,外包企业为享受出口优惠政策往往采取货物形式报关的模式,将外包费用包含在出口报关单价内,从而改变了外包业务的服务贸易性质,使得外包数据与货物贸易出口数据重叠,区分难度较大。

(三)差旅费现钞提取手续繁琐。从事服务外包企业通常与境外发包企业联系密切,且在合约执行初期需要频繁出境培训或考察,按照现行外汇管理政策,企业从外汇账户中提取超过等值1万美元现钞要经过外汇局核准,部分企业为避免繁琐的审批手续,选择由员工直接从个人账户提取(如给员工发放补贴后由其自行购汇作为差旅费),形成了监管的漏洞。

(四)集团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无法实现。目前,服务外包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公司集团化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企业集团实行本外币收付集中管理的需求有所加强。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资金划转,调剂外汇余缺,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但现行资金集中管理政策规定对企业收支规模等要求较高,而我国中小企业较多,企业规模难以达到政策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

(五)境内外母子公司间资金划拨手续繁琐。服务外包企业多为外商投资企业,母子公司间利润汇出、外债使用等资金往来较为频繁,而目前,利润汇出需先到税务部门办理代缴税手续,外债又有规模、期限等限制,母子公司间资金调拨手续较为繁琐。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服务外包外汇管理专项政策。为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建议外汇管理部门在整合现有的相关外汇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形成专门的、系统的法规,在服务外包收结汇、提取现钞、集团公司外汇资金划转、存放境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便利化措施。如对服务外包企业离岸外包业务收支实行专户管理,允许企业凭合同收结汇;对软件报关出口收汇不纳入货物贸易总量核查,在监测系统中按标识企业管理;对服务外包企业提取现钞实行事后备案制,由银行按月向外汇局报送逐笔提钞信息。

(二)完善服务外包收支统计。根据ITO、BPO、KPO等不同模式及其相应的业务细分编制相应的申报指南,指导申报主体按照业务特点进行准确申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的准确性。如:ITO中的软件外汇收入,按报关与否分别申报为一般贸易项下和计算机项下;BPO中外汇收入申报在咨询服务项下;KPO中知识产权研究收入申报在咨询项下,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收入等申报在技术服务项下,动漫及网页设计研发收入申报在计算机项下;等。

(三)放宽资金集中管理和存放境外要求。放宽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要求,鼓励经营服务外包业务的集团企业集中运作集团外汇资金,合理调配成员公司间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允许服务外包企业外汇资金存放境外,简化存放境外资金资本项下用途支出的核准手续,推动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

(四)简化资本项下相关政策。适当简化服务外包企业母子公司间资本项下资金跨境调动审批手续,对服务外包企业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实行年度规模控制,企业实行备案制,外汇局根据企业注册资金、投资规模、企业上年度离岸业务经营规模等核定年度额度,额度内资金跨境流动不再实行逐笔核准,外汇局对企业跨境收支数据实行非现场监测。

(五)加强与商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商务部门作为服务外包的主管部门,其内部系统有服务外包企业的注册登记,合同额等各方面信息。应该尽快建立与商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由商务部门提供所辖服务外包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情况等,由外汇局提供服务外包企业的外汇收支情况,共同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离岸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定义引自《商务部关于申请继续执行〈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的函》(商服贸函〔201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