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诗歌十篇

时间:2023-03-26 02:49:10

少儿诗歌

少儿诗歌篇1

如果你是肥沃的土壤

我就是一根无名的小草

摇来 摇去

永远陪伴着你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

我就是一只唱歌的小鸟

晴也唱 雨也唱

永远为你歌唱

如果你是蓝天

我就是一朵洁白的云

飘来 飘去

却总也飘不出您的心灵广场

妈妈

那就是你和我啊

聚 也微笑

少儿诗歌篇2

人的一生,最先接触的文学,就是儿歌(如摇篮曲、催眠曲)。耳口相传,老少皆宜,终生难忘。由于儿歌来源于口头文学,因此,内容浅近,主题单纯,语言通俗。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讲话》发表以来,不少出版机构都在出版儿歌选集,有的城市还举办儿歌征文评奖活动,儿歌空前繁荣。但因有些作家、编辑对儿歌缺乏研究,因此被编入集子的创作儿歌,存在不少问题。

现就我手头的4本儿歌选中感到的问题,说说我的意见,供大家参考。这4本集子是: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4月版的《中国新歌谣》,上海少儿社2007年2月出版的《八荣八耻儿歌精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中华新童谣》,重庆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的《巴渝新童谣》。

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对象模糊。儿歌的受众主要是婴幼儿,附带照顾低年级学生。但有些出版社的编辑却认为,仿佛0至16岁的未成年人,都会去阅读儿歌。因此编选的儿歌集,内容越来越深,语言越来越成人化。如浙江《中华新童谣》中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像这样一首在内容上列我国历史朝代名称,在语言上近似古体诗的“诗”,已远远超越婴、幼、低龄儿童的理解能力。即使是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都要老师讲解。硬作为儿歌,向婴、幼、低龄儿童推荐,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又如《汉字谣》:“汉字四方方,优美世无双。甲骨铭千载,钟鼎刻辉煌。竹简记春秋,绢帛录诗行……”从表述的内容到行文,也都不是急需传授给婴、幼、低龄儿童的知识范畴。这样的“诗”,也不能称之为儿歌。再看《八荣八耻儿歌精选》中的《攀岩》:“趴在悬岩,像只壁虎。脚下无路,手上有路。”作为一首成人诗来评价,很不错:含蓄,有哲思。但传授给婴、幼、低龄儿童,就找错了对象,因为它不是儿歌,内容太深。

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体例混乱。前面列举的《中国历史朝代歌》《汉字谣》和《攀岩》三首诗,除了存在“对象模糊”的问题外,同样“体例混乱”,都不是儿歌,而近似古体诗。除此以外,还编选了不少儿童诗。特别是上海的《八荣八耻儿歌精选》,入选的儿童诗更多。由于体例混乱,儿歌和儿童诗不分,容易给小读者造成误解。如鲁兵的一首名叫《乌鸦》的小诗:“我有嘴巴,我要说话:‘呀,呀,呀!’人们伤害我,我也全不怕:‘呀,呀,呀!’”在鲁兵的自选集中,就列入儿童诗的范畴,可编《八荣八耻儿歌精选》时,却作为儿歌入选了。浙江的《中华新童谣》,也有类似情况。如《秋月》:“秋天到,弯弯的银月似号角。吹红了万山红叶,引来了声声雁叫。秋天到,弯弯的银月似镰刀,收割了遍野晚稻,洒下了一串串的笑!”从构思、比喻、遣词用语来分析,都应是童诗而非儿歌。这首童诗,句式还比较整齐,有的入选儿童诗,句式长短差别更悬殊,作为儿歌,更模糊了体例。如《小萝卜头比童年》:“我――有鸡蛋面包,有美丽的学校,自由自在像小鸟。你――没有鸡蛋面包,没有向往的学校,渣滓洞锁住想飞的小鸟。”这样的构思,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表现方式,和儿歌已毫无相似之处。

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精品不多,不少作品在艺术上还需要进一步推敲。既是儿歌,对象是婴、幼、低龄儿童,就应以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去刻画,描写。但是,诸如“车轮飞转我心爱”、“丽丽上前看究竟”、“这下猴子傻了眼”、“外婆爱体美”、“蔚蔚爱贪玩”、“给他草儿不独霸”、“遇到得意就忘形”(见《八荣八耻儿歌精选》)。这类句子,有的是概念化,有的是成人腔,有的文言文,有的虽有诗意,但婴、幼、低龄儿童无法体会。作为新创儿歌,应尽力避免,以免影响整首儿歌的完美。

少儿诗歌篇3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集体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

(2)复习朗读诗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

(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

2、延伸活动:

(1)摆图仿编

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2)画画仿编:

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3)表演组:

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

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3、教学挂图4张;

4、底版与小卡片;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五、评估:

由于本次活动无论在材料方面或知识丰富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得较细致,准备较充分,因而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1、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做到教态自然,语言简练明了,能以亲切的口吻将孩子带到诗歌的意境中,但在引导幼儿讨论时,对于个别未能留心倾听同伴意见的幼儿,教师未能及时引导他积极讨论,留心倾听;

2、由于《摇篮》这首诗歌很优美,多数孩子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仿编诗歌,并能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念给全体小朋友听,多数孩子能认真地倾听并简单评价同伴仿编的诗歌,但有极少数幼儿未能留心地倾听,偶尔要打岔;(林旭、沈育)

少儿诗歌篇4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儿童观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30-01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雪莱称之为“大自然的歌手”,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咏赞大自然,讴歌自然界的山水风景、田园乡土、花木鸟虫、日月星辰,及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作为“湖畔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的诗歌和诗歌理论一直都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研究。特别是他所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及“灵魂前存在”的观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学者对华兹华斯诗歌的儿童视角方面的研究,通过文献下载、分类、统计、摘要等形式,将华兹华斯儿童观研究作一个梳理。在中国知网上通过将搜索学科领域定为哲学与人文科学,将“华兹华斯”和“儿童”作为全文中所出现的词,得到相关搜索结果共672条。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华兹华斯诗歌儿童观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和文献,并且将华兹华斯与儿童二字列入题目的论文,只找到数量有限的几篇。其中有崔莉的《重返自然的桥梁一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孟令新的《华兹华斯的儿童观及其影响》、《华兹华斯的儿童观成因探究》、刘新民的《华兹华斯儿童理念初探》、曹佳瑶的《进步与回归——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儿童理念》,另外还有郭美男、王政吉、陈才忆、郭淑丽、曹琰、赵丽娟等几位学者均撰文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华兹华斯诗歌的儿童视角。

华兹华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有关儿童生活,儿童心理;揭示儿童与自然,儿童与成人关系的诗篇(JohnBear:1978)。郭美男指出“在诗人看来,在文明社会中保持对自然的虔诚,成人后保持一颗童心,是实现完美人生的必要条件。”曹佳瑶,孙莉莉阐述了自然与童心是诗人诗意理想构成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而且相互联系着的要素。

在华兹华斯“复归婴孩”这一独特儿童观方面,还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对比研究。葛桂录综合分析了老子和华兹华斯都把婴孩作为人生的最佳状态和最高人格理想,并且对比指出前者旨在体“道”,后者意在寻“真”。

崔莉揭示了“儿童乃成人之父”这看似有悖常理命题的深刻内涵,其实质包含着深邃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表现了被社会异化的人类对属于人那种最纯洁,最美好的灵性的呼唤。

华兹华斯诗歌的独特儿童观是西欧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一些学者对其历史渊源作了分析。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失败“标志着启蒙主义理性王国的破灭。而华兹华斯作为时代的见证人,他所目睹的这一切使他陷入理想落空的危机之中”。郭淑丽,崔小燕和王政吉,左金梅都阐述了大革命失败带来的幻灭感使他的精神濒临崩溃边缘。从此他便重新回到幼年时期生活的湖区隐居,找寻童年时期那些如上帝般的,自然的灵光(HearoldBloom:1972)。王佐良在《英国诗史》中分析道只有人类童年时期的感情和回忆才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诗人把全部希望寄托于过去,把精神的复归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作为拯救现实的唯一出路。崔莉和袁礼都认为诗人独特的儿童观是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情感与理想调适的结果,也是那个时代文明困境中的产物,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社会与上帝的和谐关系。

姚兰为我们展现了诗人独特儿童观所折射的社会信息。她通过分析诗人童年经历,指出“华兹华斯试图用童年所保存的灵光和大自然中充沛的神性来拯救被工业革命抽干生命的人们。”陈才忆探讨了诗人在诗歌中阐明的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看法:英格兰是一潭死水,英格兰传统的内心欢畅已经丧失殆尽。

少儿诗歌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儿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3-02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塑造艺术修养和文化品格。诗歌凝练了人类语言运用能力的精华,对于诗歌的研究将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要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不断的探究和摸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儿童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诗歌整体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的讲解时喜欢把诗歌拆开来理解,一句一句的为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以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诗歌艺术毕竟是有着自己的整体性的,诗歌整体的意蕴并不是诗歌各部分含义的简单相加,只有对诗歌整体综合起来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诗歌的原意。有时一整节课上完了,所有的句子都已经解析一遍,学生却对诗歌的内容似懂非懂,把握不了中心和重点。

(二)缺少儿童的视角

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些诗歌往往都是从成年人的成熟审美视角来看的,小学学生未必能够很好的领会其中的含义。儿童理解世界的方式与成年人是不同的,从儿童的视角来选择和讲解诗歌才有可能让儿童达到充分理解的程度。在进行诗歌学习时,儿童不是诗歌世界的过客,而是要真正融入诗歌世界之中,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领略诗歌的魅力[1]。

(三)教师对诗歌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

诗歌是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情怀的艺术作品,拥有着巨大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诗歌进行充分挖掘,才能更好的掌握诗歌的精髓。但是许多教师对于诗歌艺术缺乏研究,对于诗歌作品理解不深,对于诗歌的技巧和内涵缺乏思考。

(四)对诗歌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诗歌修养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诗歌阅读才行。但是诗歌教材的容量有限,智能挑选出最优秀的几首作为示例。加强小学诗歌教育,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量,这需要教师在课外为学生们进行诗歌阅读指导。对于教材内的诗歌,也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热,由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诗歌阅读方式,只有对诗歌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熟悉度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高效的学习[2]。

二、儿童诗歌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诗歌资源

诗歌,是诸多文学体裁中是门槛最高的一种,不如其他的文学体裁普及。诗歌在理解上有天然的难度,教育界对于诗歌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导致相关的资源非常缺少。许多人存在着学习诗歌没有用的错误思想。目前在教材中,诗歌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远远低于叙事文和散文,即使是出现了也没有受到重视。在课外阅读中,诗歌同样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的差异性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诗歌教育的水平。有的教师擅长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讲解诗歌时为学生提供丰厚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有的教师偏重于诗歌之中的优美语言,尝试着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还有的教师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诗歌成为了良好品质的载体。不同的教学理念最终让学生走上了不同的学习方向,对于诗歌的理解也大有不同。

(三)来自学生的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比较活泼好动,缺乏自主性,容易被其他的东西吸引,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同一件事上,需要教师不停的吸引注意力。儿童的思维也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缺乏理性思维,但是形象思维特别发达。这让他们在诗歌的理解上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方法。

三、改进学校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对策

(一)补充诗歌教学的内容

利用图书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为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搜集诗歌资源,同时要组织教师培训,让小学语文教师的诗歌艺术功底快速提升,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诗歌教育。

(二)把握诗歌教学的综合性及整体性

在进行诗歌讲解时,不能仅仅把诗歌拆开了、掰碎了就行,而是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诗歌的精神价值,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美好。为学生讲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领略诗歌魅力。

小学正是儿童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小学时期的语文诗歌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日后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本文针对儿童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参考文献:

少儿诗歌篇6

关键词: 童诗 诵读 仿写 创作

现代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不应当远离诗。”儿童诗是一种特别重视节奏,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能让儿童在念唱或朗诵时,潜移默化地逐渐增加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培养接受文学的能力。

小学低年段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首先,他们极富想象,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些看似无忌的童言,常常不经意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意;其次,儿童接触最早的语言便是歌谣。从儿时妈妈常在枕边吟唱的童谣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韵文,这些童诗依附于生动、美妙的形象,音节铿锵,朗朗上口,对儿童最具吸引力。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童诗创作的兴趣,我就近两年的活动实践谈谈看法。

一、诵读,打开童诗阅读大门

让孩子亲近童诗,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班级诗韵文化和积极浓郁的读诗氛围。诵读尤其适合于童诗,通过诵读,摸索记忆的规律,感悟诗的意境;通过诵读,使诗词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1.《365夜儿歌》领进门。儿歌是最纯真的歌、最自由的歌、最快乐的歌。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我带着学生走进了童诗的摇篮。学生人手一本《新编儿歌365》(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编儿歌365》荟萃了几十年来的儿歌精品,每一首儿歌都是童趣盎然、简短上口、易于吟诵。一开始,很多孩子背不熟,老师不求全责备,不搞“一刀切”,先以奖励为主,在班级形成一股整体向上的力量,一年多的时光,一本《365》日不间断的诵读,真的使孩子形成了才情诗意。

2.童诗欣赏课带上路。低年级课文中有不少优秀的童诗,这就是很好的赏读资源。在童诗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将童诗与音乐整合。如在教《欢庆》一诗时,可让学生尝试给诗配画,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在教《“红领巾”真好》时,可连接金波的《白天鹅》、《鸟儿的生命》、《愿站成一棵树》,让学生接受诗的熏陶、诗的洗礼,让诗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3.多种活动激乐趣。为努力营造儿童诗教育氛围,增强儿童读诗活动的情趣,班级“读书角”中《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文是必不可少的;班级文化墙上依据不同季节、节日等定期流动变换的“赏诗乐园”也是孩子们读诗、赏诗的乐园。每学期开展的儿歌连背、诗歌朗诵比赛、我为童诗来配画等活动,更可积极有效地督促孩子们开展个体阅读诗歌活动,使诗成为儿童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 仿写,架起童诗读写桥梁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模仿,写作儿童诗也不例外。仿写,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仿写是架起读与写的最好桥梁。

学了一首诗后,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句式、结构,换上其他事物进行诗歌写作,这就是最简单的仿写。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四季》,孩子们就有了:“小雨沙沙/它对禾苗说/我是春天/ 西瓜甜甜/它对太阳说/我是夏天/落叶飘飘/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雪花朵朵/它对可爱的小朋友说/我就是冬天/”这样,在愉快的仿写活动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渐渐熟悉。

低年级课文多为并列段式,这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写话平台,由此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完全有能力创作儿童诗。

三、 创作,绽放童诗情感之花

著名儿童诗诗人金波先生说:“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儿童的天性有如璞玉浑金,正好用来润泽,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发现诗韵美,学会表达诗中情。

我们教孩子写诗,就是启引学生以童眼瞩望世界,以童心感悟生命,几行小诗,便是他们五颜六色的幻想,深厚隽永的睿思。教师在引导孩子们写诗时,要引导他们找出自己感动过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语言、诗的想象描绘、表达。如一个孩子所写的《爱》:“爱是什么/爱是我给爸爸泡的一杯热茶/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给我烧的香喷喷的饭菜/爱是什么/爱是同桌借我的一支铅笔/爱是什么/爱是我把摔倒的小弟弟扶起/”

诗是稚嫩的,却把看似平常却难得珍贵的情感在几行小诗中如此真切地流露出来,这正是“我笔写我语,我语表我心”的童心体现。

当然,仅凭丰富的生活体验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诗的灵感,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用笔录下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足迹。

一首优秀的童诗,不仅仅在童年吸引过孩子,还一定会跟孩子以后的成长一道永存。童诗似清泉,滋润影响着儿童的身心,让小读者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丰富盈满,使儿童的身心,“散发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光辉”(潘人木语)。走进童诗,让我们带给孩子最美的童年,让孩子徜徉在童诗的天空,乘着童诗的翅膀飞翔。

参考文献:

[1]陈玲娣.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2]洪志明.用新观念学童诗.广东教育出版社.

少儿诗歌篇7

中国是诗的国度,众多伟大诗人的诗词佳句绵延千百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吟,诗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提升着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的心灵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单纯走向成熟。利用诗词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启迪心智,砥砺品质,丰富心灵。

1诗歌对幼儿的教育影响

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的爱国情怀;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是诗人们祖国热爱之情的真挚表达。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晶,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个俱欢颜”等,都表现的是诗人铮铮的浩然之气和拳拳的爱国之心。诗歌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情感和品位的培养及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怀的目的。幼儿诗歌教学的目的,是使儿童的心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愉悦和锻炼,从而健康地成长。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是要使他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诗词中感受到:我是中国人,在满足幼儿对诗词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着力挖掘诗歌中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教育的隐性因素,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强化诗歌对幼儿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促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健全的人格;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无论是多么平凡的人,都需要以健康的人格来支撑,诗歌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中华诗词中蕴藏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实求真的更改态度、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以及种各宽容仁厚、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嘉行,有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许多父母知道教孩子读、背研讨有一定的好处。诗词教育的作用,可以塑造幼儿高尚的灵魂。幼儿通过诵读诗歌,直接和古代诗人对话,相通灵魂。而诗歌中精美的词句,会烙刻在头脑中,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高尚的灵魂。

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创新的思维通力 ,幼学如漆,幼儿能够把喜爱的诗文长时间的储存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古人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诗词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幼儿模仿能力强,在诵读和学习中,不断感受品位,日积月累就会升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实施幼儿诗歌教学的方法

贴近实际,精选内容;幼儿所学的诗歌就要选择篇幅短小、诗文押韵、节奏感强的。从五言诗开始,到七言诗、七言律诗直到词。具体来说有这几类;一是选择一些孩子们熟悉的、贴近日常生活的诗歌。 很多诗的歌词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富有浓厚幼儿情趣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如《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描写在春池中戏水的鹅的形象,就是以现在幼儿的眼光看还是那么生动容易理解。二是选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能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诗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幼儿明白了诗句含义,他们画出的庐山瀑布真的是从天上流下来的。三是选择具有角色情节和场面的诗词。如《画》中“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以谜语的形式讲出了画上的山、水、花、鸟,幼儿容易理解,又如《敕勒川》生动描写了辽阔大草原的景象。

少儿诗歌篇8

一、解意――教师的课前准备

在新授这首诗歌前教师仔细地研究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各段落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前面写小雪花落在河里、地面那些欢快的场面,就是为了衬托出后面小雪花融化在妈妈脸上这样凄美的情景。而“快乐”地融化,这一关键的转折,又把这种凄美的景致升华为一种无私的亲情表达,有了这一层理解,教师在教授时就会真正地利用好这首诗歌,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了。

二、授意――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1 选择合适的导入法和教法。像《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这种抒情风格的诗歌,教师选取用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来引出诗歌,这样就可以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在教授,教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幼儿来当小雪花,很自然地说出雪花飘落的地点、变化,以及体会小雪花各个阶段的心理感受,更有助于幼儿对诗歌的回忆和情感表达。

2 设计严密、有启发性地提问。诗歌的内容较精练、思维跨度也比较大,因此更需要教师用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本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很好地掌握了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特别是第四段的教学,简短的几个连环问题便把诗歌的主题展现在幼儿眼前,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表现――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表达诗歌

幼儿掌握诗歌的最基本表现方式就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对诗歌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诗歌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要求,本活动中教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1 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示范朗诵时激情但并不夸张,轻重、快慢,抑扬顿挫非常明显,给幼儿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 教师的指导。要让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而教师的指导,不是简单地让幼儿模仿,而是要让幼儿学会朗诵的方法。诗歌前几段都是以问句结束的,教师就提问幼儿:为什么在这里要用问句,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来表现这种问话的句式呢?这样的提问、讨论,止幼儿明白,那是因为这时小雪花还没有落下来,那是它在天空中想的,是不确定的,要用向上扬的语调、不确定的语气来表达。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句式幼儿自己就会知道用什么样的语气、声调来表现了。

3 体态语言的帮助。体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这些体态语言来表现诗歌。在诗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的朗诵中,教师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的同时,借助了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去感受雪花的飘逸、雪景的美丽以及对妈妈的无私热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诗歌的美妙意境中。

同时体态语言还能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新词,提高幼儿对诗歌的记忆。在丰富词汇时,有些同单纯用语言或是图片解释,幼儿一时难以弄懂。如果我们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幼儿很快便能掌握。像诗歌中的“飘落”,教师就可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会做动作了也就明白这个词的含义。教师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指导幼儿有感情朗诵诗歌时可以有意无意地加上体态语言,这样给幼儿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幼儿在朗诵时记不清诗歌的内容,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提示就行了,所以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对诗歌的教学非常重要。

四、创作――让幼儿做名副其实的小诗人

当幼儿已经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时,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尝试仿编诗歌了(当然有的诗歌不适合进行仿编),这也是许多教师感到棘手的环节,

1 教给幼儿仿编的方法。其实诗歌的仿编环节和其他环节一样也是互相渗透、相互牵连的,并不是说为了仿编而单纯地增加一个仿编环节,仿编就是为了检验幼儿是否对诗歌内容已完全理解,是幼儿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一个延续:因此我们在前面的环节中也要为诗歌的仿编打好基础,在让幼儿仿编时一定要教给幼儿仿编的方法。比如在教授诗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时,让幼儿记住雪花先要自己产生疑问,然后再想到要飘落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经过反复提示幼儿就会明白、记牢。等到仿编时教师就可以教给幼儿仿编的方法:让幼儿想一想雪花除了飘落到诗歌中所描述的这些地方,还可以飘落到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情。事实证明,有了前期的渗透、巩固,幼儿想象非常奇特,创编也很完整,

少儿诗歌篇9

对教师的要求

将活动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应把语言活动作为基础,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将科学知识、情感体会、动作模仿等融汇在其中。要做到这些,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以小班儿童诗歌《刨个坑儿种西瓜》为例,介绍整合性教育的方法。

把这首儿童诗歌学会并背下 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学习活动是系列的、网络状的活动。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习作品;二是理解体验作品;三是迁移作品经验。知识指的是对于信息的回忆。教师可以提问幼儿“西瓜是先长叶子还是先开花?”理解这个水映了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开花以后会怎么样?”应用是指在尽可能最少指导的情况下,在新情境中使用学习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种西瓜需要搭架子吗?”“为什么种黄瓜要搭架子?”分析是将材料分解为不同组成部分,以理解材料结构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黄瓜是瓜,西瓜也是瓜,那黄瓜是水果吗?”评价所关心的是基于特定标准判断材料价值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西瓜给谁吃了?应该给他们吃吗?”创造是指将不同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新计划的能力。处在这个水平时,幼儿需要使用发散性思维来获得惊喜。教师可以请幼儿想一想“除了种西瓜,还可以种什么?除了给爹妈吃,还可以给谁吃?”或者,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为儿童诗歌创编一些动作。在这些阶段中,教师需要一步步引导幼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作品,自己对作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并且已经经历这几个阶段,达到最高的水平。这样才可以指导幼儿在各个阶段里扎实的学习,最终达到最高水平。

用模仿的方法教幼儿 教师可以为儿童诗歌设计动作,不用太复杂,能简单明了的表达内容即可。动作难度要考虑幼儿发展水平,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以免让幼儿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在教师第一遍念儿童诗歌的时候,就可以加上动作,幼儿可以跟着做,但不要念,认真倾听。

鼓励幼儿听儿童诗歌 倾听在语言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少教师总是会着急让幼儿跟着念,学着念,但当幼儿还没听清诗歌的内容时,他只是在咿呀学声而已。一定要强调“老师念得时候你们不要念,等老师念完了,你们再念。”幼儿念的时候,教师同样要倾听,不要一味帮助幼儿一起念。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幼儿哪里念得不好,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

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歌的内容 教师可以采取问他们不同的问题这个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歌的内容。组织幼儿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尤其是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例如可以提问“西瓜种在哪里的?”幼儿有生活经验,会知道是种在地上的,因此教师就顺势可以告诉幼儿“所以我们要‘刨个坑儿种西瓜’呀。”不断的提问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断教授幼儿新知识。

整合性方法包含的内容

科学知识 大多数的儿童诗歌中都会涉及科学知识内容。因此与其有时大费周章的专门开设一个活动让幼儿去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不如在提及它的时候,就将它教授给幼儿,这样的学习更加自然也印象深刻。记忆是相互关联的,有关联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诗歌内容与科学知识相辅相成,在幼儿头脑中可以呈现一幅完整的记忆拼图。

模仿动作 幼儿园有专门的律动课程,其实儿童诗歌教学中设计的一些动作也是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肢体动作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发展幼儿身体某个部分的动作,例如“开花”这个动作需要幼儿双手并拢,手指向内弯曲,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到幼儿手指小肌肉的。

结合乐器 不要认为儿童诗歌是语言活动就不能与音乐相关,在诗歌教学中乐器也可以为活动增光添彩。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设计加入身体敲击、不同材质的敲击器(无音高乐器)以及不同材质的固定音高乐器。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种不同材质的乐器,一种金属材质,一种木头材质。提问幼儿“‘刨个坑儿’的工具是什么做的?”因为工具是金属做的,幼儿就可以判断出金属材质的乐器更加适合在此处敲击。给大年龄班的幼儿上课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利用嘴巴和手指发出声效的部分,让活动变得更有意思。只要设计合理,控制得当,乐器的加入不仅不会影响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还会让他们更加集中精神的学习。乐器可以让幼儿的学习有听觉的刺激,真正做到利用身体各个感官去学习。

少儿诗歌篇10

教材对诗歌的安排,一般是每册一首现代诗、两首古诗。这样的诗歌教学量,在教材中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而且仅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也满足不了学生对诗歌学习的需求。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浩如烟海,从开拓眼界来说,国外的很多诗歌也非常值得学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课外,以诗歌小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小学一般在早晨安排40分钟左右的时间晨读,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20分钟进行诗歌诵读。

课程标准提倡“与黎明共舞”的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学生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的复合课程。晨诵诗歌教学的目的是让诗歌与学生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晨诵的过程中与诗歌交融,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晨诵不提倡机械的背诵,而是将诗歌与学生联系起来,让诗歌真正成为润泽学生心灵的营养品。作为晨诵教学的内容,我们有很多合适的诗歌,但在小学阶段,还是应以儿歌、优美的儿童诗以及古典诗词为主。

晨诵,作为课内诗歌教学的有力延伸,选择什么样的晨诵课程内容很重要。儿歌、优美的儿童诗作为晨诵课程的重要内容,老师要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关于儿童诗,人们这样定义: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儿童诗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我们带给学生的儿童诗应总是带有饱满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以及天真的想象。这样的儿童诗是学生所喜欢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如这首《落叶》:蓝天中的美人鱼/跳着优美的舞蹈/在偌大的海洋中/打着旋儿,伴着风儿,潇潇洒洒/悄然无声地落下来/悠闲地静听着/大雁的别离歌。秋天是美丽的,片片落叶像彩蝶,像小舟,在诗人罗英的笔下,却又成了美人鱼,在蓝天这“大海”中跳着优美的舞蹈。多么奇特瑰丽的想象!作者把秋天的美写得酣畅淋漓,怪不得秋天被评为“万美之中秋为最”。这样的诗歌既有独特的想象,读起来又特别优美,作为晨诵的内容尤其受学生的欢迎。如果要设计以秋天为主题的晨诵课程,这首诗是很好的选择。

在儿童心理学中,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让小学高段的学生也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读相同的诗歌是不太合适的。在诗歌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带给学生快乐之外,还应该给学生带来思考,带来更多关于生活的启示,让学生明白,生活不仅有甜这种味道,还有很多其他的味道。因此,通过晨诵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要分阶段进行。

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通过“毛虫和蝴蝶”阅读项目组,对儿童的阅读心理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学生每一年的阅读,应该符合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这段阐释与儿童的阅读心理相近,诗歌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以这样的儿童诗作为教学和阅读的重点,如金波先生的《云》: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云在天上走,好像海里漂帆船/帆船,帆船,你装的是什么?走得这样慢/不装鱼,不装虾,装的都是小雨点/雨点,雨点,请你快下来,帮我浇菜园。这样的诗歌浅显易懂,由一连串的想象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洋溢着生机盎然的童趣。而到了中年级,我们可以以这样的儿童诗作为教学和阅读的重点:如贾尼·罗大里的《月亮海》:月亮海里,没人跳水嬉戏/那里没有一滴水/一条鱼儿也没有/不会游泳的人们/这是多么美好的海!这样的儿童诗除了语言非常优美之外,也很有意境,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到了高年级,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就更深入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老师完全可以把更多的不同的诗歌推荐给学生。如金子美玲的《雪》:上面的雪/一定觉得很冷/轻盈地依偎着冰冷的月光/底部的雪/一定觉得沉重/负荷成百人的重量/中间的雪/一定觉得孤单/它既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这样的儿童诗和中低年级的儿童诗比起来就多了很多可以思考的内容,读起来意味深长。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像泰戈尔的《飞鸟集》、狄金森的诗歌等,老师完全可以推荐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