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合同十篇

时间:2023-04-01 10:55:54

教育合同

教育合同篇1

近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合同这一新生事物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横向教育关系通过教育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实践中大量出现了培训合同、委托培养合同、联合办学合同等新型合同关系。教育合同对培养大批人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实现法律对它的有效调整,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述。

一、教育合同产生的必然性

教育合同这种法律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1.市场经济提供了教育合同存在的土壤。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产品和服务均由市场进行配置,并通过契约这一法律形式来实现。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自然也要在市场原则下与外界进行公平交易与协作。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追求最优效益的目标还要求市场主体不断重组横向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各种教育协作正是打破原有的地区和部门封锁的“诸侯教育”而形成的广泛的教育横向联合,这也要求采用契约即合同形式来实现。同时,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日益扩大,客观上也促使订立教育合同成为培养大批社会急需人才的有效形式。

2.教育体制改革成果为教育合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宽松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高度集权的教育体制使教育机构完全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近些年来,中央提出扩大教育机构自主权,赋予了教育机构诸方面的权能;更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改变了教育机构的附属地位。如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的实施,即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机构的独立性;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教育经费,也使教育机构由纯粹的“财政输血”供养状况转变为具有一定“造血功能”的民事主体;加上政府职能转变,使得行政机关直接干预减少,教育行政机关主要通过宏观决策和建立教育评估、督导制度实施间接干预,从而使教育机构具备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所有这一切既为适用教育合同提供了必要条件,也直接促使教育合同的发展。

3.有关法律制度的建立为教育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据。首先,我国《民法通则》赋予了事业单位法人地位,从而也就从法律上确认了教育机构成为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地位;其次,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一般原则和规范,使教育合同得以参照执行;再次,一系列教育法律、行政法规,特别是我国《教育法》,全方位规定了多种教育关系。这些均为教育合同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

二、教育合同概念的界定及其法律属性

由教育关系的复杂性决定,我国目前适用的教育合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因而如何界定“教育合同”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通常人们所说的教育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包括了一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程序与方法,根据主体不同分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而教育学上所称教育多取其狭义即专指学校教育。教育概念的界定直接影响“教育合同”的界定。与广义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合同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用以明确教育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广义上的教育合同具有如下特点:1.主体呈现多元性,教育者不限于学校教师,还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及其他社会上的人;2.内容具有广泛性,除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之外还包括各种民间技艺甚至处世、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如生活中传授手工艺而形成的师傅带徒弟的关系等;3.所设定的教育程序具有随意性,除正规教育外,很难纳入统一的体系。并且,非正规教育即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属于自发的民间教育,其教育主体的职能不固定,教育内容和程序带有随意性,教育目标模糊,教育效果也难以评价,因此民间教育领域内的教育关系相当一部分不具有合同的显著特点。我们这里所讲的教育合同特指适用于正规教育即一方当事人为专门教育机构的教育合同,即狭义教育合同。

教育合同均是为某种教育目的而设立,故其权利义务必须包含教育方面的特定内容。所谓“特定内容”,是指提供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或教育协作行为。因此,应划清教育合同与其他相关合同的界限:1.应区分教育合同与教育机构同外界进行一般民事交往的民事合同。教育机构为满足自身需要购买资料设备、进行技术交易以及基建对外发包等所签订的合同不应属于教育合同,因其既非为教育目的也不具有特定的教育内容。2.应区分教育合同与教师聘任合同。两者的区别同样在于内容上的差异。聘任合同是教育机构为完成其教育职能而与教师签订的有关录用、报酬、辞聘等方面内容的协议,并不涉及教育过程本身即不具有教育特定内容,因此也不属于教育合同,这类合同应属劳动合同或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合同。3.应区分教育合同与行政合同。行政合同旧称“公法契约”,是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或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以发生所谓公法上的关系(即行政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合意行为,如官吏的任命、计划生育的保证协议等即是,它同教育合同明显差异表现为主体与目的不同,教育合同为平等的教育主体间以发生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而签订的合同;行政合同则是国家或国家机关等行政主体为发生行政关系之目的而签订的合同。

因此,教育合同概念可表述为:教育合同是教育机构与公民、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或教育机构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签订的有关实施教育教学行为或提供教育协作行为的协议。

我们认为,教育合同具有一般的民法合同性质。它表现在:

1.教育合同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教育机构在合同中是以民事主体而非以行政主体出现,即使存在事实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在教育合同中上级机关也不能因其职权而凌驾于其相对人之上。合同内容也须兼顾双方利益,法律禁止签订“霸王合同”。虽然教育合同中有时规定一方主体必须服从另一方的管理,如自费培养合同、培训合同中通常有对受教育者的纪律约束条款,但此种规定仍是合同双方自愿约定的一个内容,体现了当事人的自主意志。

2.教育合同是教育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即双方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选择相对人,决定是否签约,经过充分协商就主要内容取得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方告成立。虽然教育合同有时是根据一方规定的固定格式和内容签订(如委培合同),但这并不妨碍当事人意思自由,因其仍享有选择权与决定权。意思表示一致还应表现为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单方面意志强加对方,禁止强迫命令。

3.教育合同也必须贯彻民法的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合同一方既享有权利亦须履行义务,并应为合同目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虽然教育合同的内容不具有明显的价值上的可估性,但仍应服从市场规律,体现对价关系,具有相对等价性。因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损失的,即应承担相应责任。

教育合同作为特殊的民法合同,除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1.目的的公益性。所谓公益性即非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教育合同与其他民法合同最主要的区别。教育合同不直接介入商品流通领域,对国家宏观经济平衡不产生直接影响,其直接目的不是创造物质财富,而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目前我国除少数私立学校外,教育机构主要仍由国家兴办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教育机构未被赋予专门的经营功能,相反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当然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并不排斥教育机构法人基于教育目的从事教育外的非公益性活动。《教育法》第25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法人性质。

2.主体的特定性。即教育合同必有一方主体为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如科学院、研究所)。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机构并不包括教育行政机关,故教育行政机关不是教育机构。教育机构一般为法人,但也存在非法人的形式,如厂矿幼儿园。合同另一方当事人或关系人(即受教育者)有时也应具有某种特定条件,如自费生、委培生入学前须接受正规统一考试合乎规定录取条件方可入学。

3.标的的智能性。教育合同为实施一定的教育教学行为或教育协作行为而签订,其标的为特定的行为。这是一种传授知识或技能的行为而并非一般劳务。

4.形式的附合性。即教育合同多为标准合同或格式合同,合同条款由国家行政机关或一方当事人单方制定,对方当事人对于合同只有接受与否的选择权,而无对其中固定条款进行协议的自由,这是适应国家加强对教育的宏观调控或教育机构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实践中自费培养合同、委托培养合同及培训合同往往一方当事人众多,不必要也不可能逐一协商确定合同条款,采用格式合同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发生争议后及时处理。当然,并非所有教育合同都采用格式合同形式。教育合同采取标准合同形式也不排斥部分特约条款,如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条款。

5.违约责任的特殊性。教育合同的目的决定了其违约责任的特殊性,公益目的导致普通民法合同的一些民事责任形式如返还财产、修理、重作、更换、价格制裁、信贷制裁等均不适用。教育合同违约行为表现为对合同规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违反,其后果一般不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但这并不排斥违约方承担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责任。针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应强调继续履行、实际履行。当继续履行、实际履行不可能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在法定或约定条件下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如在自费培养、委托定向培养合同中,受教育者应依约置于教育机构管理之下,当受教育者或委托方违约时,教育机构可单方依法或依约采取一定措施,如取消学籍、拒发毕业证、取消毕业分配资格等等。当然教育合同上述违约的民事责任并不排斥依法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及在情节严重条件下的刑事责任。

三、教育合同的构成要素

教育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仍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方面要素构成。

教育合同的主体是指教育合同的当事人即在教育合同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承受者。具体包括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等。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机构,是教育合同重要主体之一。我国《教育法》第三章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作出了专门规定。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且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符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有组织机构和章程;3.有合格的教师;4.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5.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备案手续。

作为教育合同主体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既包括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级中学(含职业高中),也包括各种形式的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自修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中专等,还包括从事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科研院所、职业培训机构;既包括公立学校,也包括私立学校,还包括公私合办、共同管理的合作制教育机构。但是,并非所有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都能够成为教育合同主体。如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主要是依《义务教育法》规定专门承担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教育的法定义务,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直接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实施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多地反映了国家意志,而非出自当事人的自主协商。

教育合同的另一大主体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所针对的自然人。依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受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均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未成年人作为受教育者,能否成为教育合同主体?我们认为,对此应依情况而定。具体而言,首先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教育合同主体,已如前述,因为义务教育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教育是国家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法定义务而非约定的义务,因此一般不能发生合同关系;其次是在未成年人完成法定的义务教育以后,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而尚未成年时(主要是高中及中专阶段),他们一般在15周岁以上,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因此可以成为教育合同主体,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可作为他们订立教育合同的人,并通过支付他们的培养教育费来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其三是在受教育者年满18周岁以后,他们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可成为教育合同主体。但在此阶段(主要是大学及研究生阶段),因为许多受教育者并无独立生活来源,仍由其父母承担教育费及生活费,这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对尚未独立生活子女的应尽义务。在此场合,父母如果要作合同主体看,也不过是担当了类似委培合同主体的角色。

另一个问题是:在委托培养合同中,受教育者处于什么地位?是否合同主体?我们认为受教育者不是委培合同主体,而是委培合同关系人。因为如果我们把受教育者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那么委培合同与其他委托加工合同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主体只能是委托者和加工者,“产品”本身不能成为合同主体。而且正是由于这种“产品”的特殊性(即为有思维能力的人)以及这种“加工”的特殊性(即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因而在“加工”过程中也离不开作为“产品”的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配合,为了保证较好地实现预定的教育目的,客观上就要求委培合同赋予受教育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者正是基于此而成为委培合同关系人。

在教育合同主体中,除前述两种主要主体之外还有其他单位和个人。这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在其他单位和个人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平等主体身份进行上述活动时,即可成为教育合同主体。

教育合同的内容是指教育合同主体基于教育合同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教育合同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合同条款来确定,由于教育合同种类较多,各种教育合同条款所体现的内容又各不相同。这里仅从有关法律和一些标准合同规定的合同主体的义务角度,对教育合同一般内容进行分析。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主要义务是: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标准,保证教育质量;2.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培养教育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3.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或其所在单位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4.依约定为合作单位的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等提供便利。受教育者的主要义务是:1.依照有关规定缴纳培养教育费用;2.遵守法律法规和所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3.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学习、培训计划;4.服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主要义务是:1.向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交纳本单位委托培养人员的培养教育费用;2.协助、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和管理;3.依约定为有合作关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便利。

教育合同篇2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使“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这项新发明以及相关的“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项目尽快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生产力,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授权乙方为 省 市 县“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 实验研究合作单位之一。同时为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乙方一次性向甲方交纳履约保证金 元。

二、甲方职责:

1、向乙方提供合作范围内的《授权书》;

2、向乙方提供“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 实验研究的方案;

3、向乙方有偿提供从事“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和示范教学所需要的《胖胖鼠创意作文练习本》等相关教材。

三、乙方职责:

1、负责在当地办理“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的有关手续;

2、负责在当地开展“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及阶段性的检验与评估;

3、自筹科研课题经费,并负责向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

4、乙方必须严格执行甲方所制定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案,并及时向甲方通报教学实验研究的执行情况;

5、负责撰写“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以及“成果应用证明”,并以书面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呈报给甲方;

6、如需甲方赴乙方所在地作现场指导、示范讲学,乙方需承担甲方讲课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基本费用。

7、乙方从事开展“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期间自行管理,自负盈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四、项目名称及相关情况

项目名称:“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

“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是吉林省磐石市天下英才九宫格作文教学研究中心李永强研究员发明的一套旨在推动中小学作文教学发展的互动作文教学体系。它以“学生习作与教师再创作比较作文教学”为指导思想,以李氏作文三步构思法和十三种一句话作文构思法为基本方法,以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纸为基本操作工具,是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快速提升作文能力的系统工程。

1、实验假设:

(1)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实验组学生,其“记叙文评定量表”的分数显着高于没有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控制组学生。(2)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实验组学生,其“写作态度问卷”的分数显着高于没有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控制组学生。

2、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多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验;(2)有参加教育科研的经历;(3)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4)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3、合作模式: “九宫格创意作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研究课程为研究者对小学生所设计的应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写作记叙文的教学参考方案。 在连续十五周中每周实施两节课共15单元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并融入作文写作与评量之中,并创立“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写作模式,以李氏作文三步构思法“捕捉醒悟-感觉到位-心灵外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熟悉“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使用技巧,并实际运用于写作之中,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成就,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4、实验教材供应及结算办法:九宫格作文系列培训项目产品均系独家研发,实验研究用培训教材50套起订,第一期作文教材每册124页,第一期阅读教材每册144页,这套书可使用一学期32次课,64学时,定价64元/套(含知识产权使用费24元,但未包括书款15%的邮寄费),建议以40元/套价格卖给学生。

五、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本合同自行终止,甲方有权收回授予乙方的有关“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的相关权益。

1、乙方以甲方名义从事与甲乙双方合作项目无关的活动;

2、乙方违规办学;

3、乙方违背本合同的有关条款;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议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交于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处理。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正式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届时可优先续签。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教育合同篇3

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走普通大众“同质化”和“模仿化”的道路,而应有其“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特点和更高要求,“互联网+”中的“+”在职业教育领域更应凸显“专业”。发挥专业教育优势,通过技术或思路创新谋得创业的创新发展,从而引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才是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立身之本和不竭源泉。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针对师生的“教育”,都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也都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能人为和简单地将它们划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范畴,搞成各自为政、相互割裂、两张皮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教育是为“职业”准备,为“就业”“创业”服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审时度势,适时拓展,深度融合,相互引领,相互促进,已经初现改革成效。不但针对案例中的农业职业教育,也同样适合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生涯教育”和“意识教育”。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专业教学范畴,纳入教学评价渠道,才能打破以“学科”为主线的教学框框,真正触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改革要求。不但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技能和应用体系中研究融合,而且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上体现融合,更要从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中显现融合,使之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创业教育不应只有“德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统筹、开发、建设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衔接、相互渗透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乃至课程群、课程链,才能紧盯就业导向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紧盯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态,紧盯学生就业创业素养的认知和养成规律;才能体现“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程观,适当淡化课程的“专业”界限,提供学生接近真实“职业”“就业”“创业”的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集成出更多的“项目”“产品”和“实体”。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听听讲座”和“搞搞活动”。职校安排和倡导的企业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双元制”、“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等等,其实都在强调和升华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其中也蕴含着诸多创业教育的元素。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教育,需要专业教育的支撑,也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的融合,使教学空间从教室、课堂延伸到校内外的实训场所和企业门店;使教师角色从任课教师拓展至带领学生“手把手”进行专业创业的项目和团队负责人,促进“双师”成长和“产学研”转化;使更多学生有个性化的专业教育选择,参与各种兴趣小组、科技社团、创客空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成果与反思,也将促进其培养对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兴趣爱好、探究精神和学习主动性。

教育合同篇4

关键字:德育 体育 体育教学 以学生为本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德育渗透:

一、内容中渗透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活跃、好动、多变的特点,而且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等。这类学生精力充沛,灵活性强,可朔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锻炼学生顽强勇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锻炼学生顽强勇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应是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之本。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参加跑步和体操都需要具有吃苦耐苦、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意志品质;游泳可以使学生形成不畏风险、敢与风浪作斗争的意志品质等等.

(二)树立学生的竞争和拼搏精神

中学生自尊与自卑的心理同时并存,渴望参与竞争,又害怕竞争。体育运动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竞争性,通过竞赛决定胜负。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竞赛得以发现自己的潜力,感受到自己的青春活力,增强信心,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中学生的集体观念不够强。而体育活动如接力跑、拔河、球类比赛等,都有要求学生要有集体观念,必须遵守纪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夺取胜利。体育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开展班级或系级球类比赛时,到场的观众和啦啦队特别多,场上队员拼劲特别足,这反映了他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这就是体育能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功能之所在。

(四)强化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是实施爱国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 个主要任务。体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而同时能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体育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理论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它能自主地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中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

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体育教学中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融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教育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1期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融德育于体育教学中《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从众的成因透析及启示《体育教学》2008年06期

体育教学双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体育教学》2002年05期

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探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教育合同篇5

目前高职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是百花齐放。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把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课堂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因素,使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谈谈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

高职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与技能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将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指标归纳为沟通协调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计算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遵守纪律意识、民主法制素养、尊重习俗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美感体验、成就导向、灵活性等19项,加上初级专业技能和高级专业技能。

二、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入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改革修订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起来,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培养的能力目标(含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及指标。如:(1)方法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学及持续学习能力;②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③培养学生做计划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2)社会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②培养学生与其他员工协调合作,认同企业文化;③培养学生做决定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等等。

(二)专业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寓育人于教书的观念

专业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教育,忽略了课堂教学同时应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专业教师需要改变的教育观念,应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己任,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积极开展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教职员工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融入素质教育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设计模拟真实职场,对学生间接进行素质教育。

1.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2.教学的组织实施

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改革课为程例进行阐述。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考核、评价六步,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资讯环节:教师以水电站真实安装、检修、设计案例作为本门课程工作任务,制作任务单。向学生下发任务单,老师进行任务目标的描述,提供任务完成需要的学习资料,提供电子、网络、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在本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询资料准备,主要培养自主学习素能,信息收集处理素能。

(2)在计划与决策环节:按照生产现场的班组建制,对学生进行分班组,以班组为团队,通过讨论等方法,由小组制定安装、检修或者设计任务的执行计划,进行任务分工;老师对小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决策,确定任务的实施方案;学生作好任务实施的相关准备。在本教学实施环节,教师仅作辅助作用,要求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决策,通过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素能、决策创新素能。

2.在实施环节:模拟再现生产现场,学生分别扮演工作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角色,在进行生产者角色扮演的同时,分工合作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实施过程中,各位同学必须按照分工组织协调合作,按照职业要求,各司其职方能圆满完成任务。通过本环节能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素能、遵守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处事灵活性等基本素能。

教育合同篇6

课题来源:审批经费:

委托部门:配套经费:

课题负责人:承担部门:

课题组成员:

根据《___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签订本合同。

一、 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 提交成果的形式、数量、使用范围以及效益分析等。

三、 经费概算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合计费用:

其中:

────┬────┬────┬────┬────┬────┬────┬────┬────

│项目年度│图书资料│调研费 │版面费 │上机费 │成果打印│小型会议│文具费 │其它费用│

││费 ││││费 │费 │││

├────┼────┼────┼────┼────┼────┼────┼────┼────┤

│XX-200│││││││││

│6  │││││││││

├────┼────┼────┼────┼────┼────┼────┼────┼────┤

│XX-200│││││││││

│7  │││││││││

────┴────┴────┴────┴────┴────┴────┴────┴────

四、 课题起止时间及年度计划内容。

五、 课题负责人必须按时向教务处提交进展情况报告。

六、 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到教务处办理有关结题手续,及时提交结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书及合同规定的研究成果。

七、 由于各种原因课题不能继续进行时,课题负责人应向教务处提出报告,说明原因,终止该课题,并办理有关手续。

八、 本项目的其他管理按《___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执行。

九、 本合同一式三份,委托部门、承担部门、课题负责人各执一份。

委托部门:承担部门: 课题负责人:

教育合同篇7

从当前的国内国外发展形势看,高等教育国际间的合作在日趋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在不断加强。这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资源,还为我国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也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情。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深入,已经逐渐形成大学共同体模式。对此,本文简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背景下大学共同体模式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探讨了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大学共同体模式

全球化与国家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合作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展,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绝世、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和合作在不断加强,从而使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1]就教育方面而言,国与国的的合作正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既有教育相关人员的交流,又有教育课程内容的交流。这些交流尤其体现在本国大学与他国大学之间的交流,例如我们看到的交换生、留学生等,又例如大学与大学之间教授学者开展的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形成的大学共同体模式也带来了较为突出的积极影响。以下则是对大学共同体模式特征和优势的具体阐释。

一大学共同体模式形成的积极作用

(一)对本国环境的依赖性降低

国家教育事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除了自身要作出努力外,还需要加强与国外教育事业的合作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大学与国外许多大学都有加强联系,并成为大学共同体中的一员。在大学共同体模式下,我国大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和平台得以增加和提高[2]。由此,我国许多大学在寻求自身发展和定位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国际化的立场去考虑,使自己走在大学教育的前列,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当高等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的眼光和立场与国际接轨时,也就意味着高等院校降低了对本国环境的依赖,高等院校发展的思想战略受到的限制就更少了。

(二)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大学共同体模式之所以形成,其中就是由于国内外大学在进行交流合作时享受到了交流合作带来的成果与好处。在这个模式当中,各大学都可以享受和利用到自己目前所没有的教育资源。因此可以说大学共同体模式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的利用率得以实现最大化。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中外合资创办的大学中,既有中国的教师也有外国的教师,在师资上就有一定的优势。[3]当然在我国许多大学中都可以看到外籍教师,在国外的校园了也有我国教师的身影。而这实际上就是资源的相互利用和互补。

(三)大学共同体模式可以促进各国教育的发展

在大学共同体模式下,无论是本国的高等教育还是他国的高等教育都会有所发展。首先各国大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由于各大学之间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他们就可以相互吸收、相互借鉴自己人为好的教育经营理念以及管理理念等,各大学在经营的思想方针上就有所调整促进自身的发展。此外,各国大学在教育资源上也可以得到改善,从而促进自己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的设施设备和教学方法,又或者在教学内容上提供一些较前沿的东西。如此一来大学共同体模式就促进了各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的方法

为了促进各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当前的大学共同体模式虽然具有极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大学共同体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进而实现整个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下则是几点关于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建议和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在这个时代,我们见证了科技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见证了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变化。不管是在我们生活的哪个方面,我们都能体验到惊人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因此在大学共同体模式下,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完善高等教育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国际上一旦有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有价共享。又例如各国有任何好的大学经营的想法或教育科研的时间机会,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当然,这些信息都要及时地更新。为了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各国之间可以成立相关的小组,管理各国教育的相关信息,并建立一套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达到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的目标。

(二)提供更多的人才交流的机会

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为各国提供更多的人才交流的机会。形式一:两个国家之间可以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办学。例如各院校之间相互交换优秀的学生进行不同环境的学习,或者派遣留学生。[4]我国部分院校在派遣留学生或安排交换生的名额项目上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并且进行地非常顺利,像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知名的高等院校,而与我国这些著名院校合作的也都是一些名气较大的学校。但是这些项目的名额极为有限,而且办理留学和交换的手续等各方面还比较繁琐,此外,这些项目的资金准备也不足。因此在名额上我国院校可以适当地扩大,办理手续以及相应的资金可以适当减少和增加,进而提供更多人才交流的机会。形式二:开展非实质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开展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像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等,在进行学术交流时,内容与高等院校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等是紧密联系的。在这种方式下,高等院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等都可以获取一些先进的经验。然而这种国际性的研讨会一般比较少,因此也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扩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当然,参与非实质性研讨会的人员也要珍惜这些机会。一旦有了更多的人才交流的机会,大学共同体模式下的资源共享又能够上一个台阶,这对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是极有利的。

(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在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时,应当注意的是每个国家、每个大学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在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时也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各国之间办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在大学里融入与国际接轨的课程,采用国际化的教学大纲。例如我国的四川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在不断应用大学共同体模式。近几年,四川大学立足自身实际首先在人才选拔上就制定并实施了《吴玉章学院学生选拔方案》。为与国际接轨,促进学院的发展,吴玉章通过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交流,制定了与当前国际形势相吻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了“校级平台课程模块、院级素质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模块”。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学校人才的思想也就能与国际接轨,这就更利于高等教育学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从而促进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完善。

(四)建立完善的大学共同体模式的评价体系

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完善最后是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的,有了评价体系对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发展是有极大帮助的。在这套评价体系当中可以包含该模式下,各国进行交流合作的具体措施、确定评价的标准等等。依据评价体系,大学共同体模式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国际教育合作的整体形势,在不断改变和调整的过程中,大学共同体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三结语

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大学共同体模式正如当初欧洲共同体模式一样,各国在教育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促进了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所提到的大学共同体模式给各国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还不是很全面,相关的完善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建议和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但还是希望能够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上能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阮艳花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亚婉.开放大学国际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0:43-49.

[2]张红伟,刘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以四川大学国际合作办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06:56-59+70.

教育合同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

一、实现合同模板化,降低风险,确保经费安全

1.中小学校订立合同易出现问题现状分析

中小学校日常工作中常见合同包括商品买卖合同、劳务服务合同及建设合同。其中建设部门对建设类合同有合同范本,各单位可以填空式操作执行。而买卖合同和劳务服务类合同则因各中小学校没有成熟的合同范本参考,订立买卖合同或劳务服务合同时经常遇到不平等条款或陷阱,以及缺乏内部有效控制而遭受损失。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各中小学校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同类商品或服务比同类单价高,存在浪费经费或舞弊行为;二是只重视合同单价,忽视保质期或服务期限事项;三是购买的商品违反国家或地方规定,存在超标准采购行为;四是购买的商品与年初预算不符,存在违规采购行为;五是采购的商品或服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缺乏相应绩效评价。

2.中小学校订立合同实现模板化后的意义

辛集市中小学应用《辛集市教育合同管理软件》后,中小学校订立合同实现了模板化,填空后合同自动生成,签署合同方便快捷,从根本上解除了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烦恼。中小学校租车类服务合同属于常见合同,有了合同模版后,各相关学校只需要进行填空即可,填空部分即为需要重点核对及控制部分。这一做法为各中小学校签署合同节省了时间,解除了困惑,降低了风险,获得了各中小学校相关人员的称赞,确保了教育经费的安全。

二、合同的分级查询及分类对比,杜绝经费浪费,预防腐败

辛集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日常小型采购(政府集中采购限额以内)的同类同型号商品或相同要求的服务单价高于其他学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校相关采购人员消息闭塞,极个别单位是存在相关人员舞弊行为。解决个别学校采购单价偏高问题,课题组研发的《辛集市教育合同管理软件》添加了分级查询及分类对比功能,即各学区中心校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相同类别的商品或相同类型的服务单价可以进行查询对比,对比中发现单价较高的单位及时沟通联系。通过这一做法的推广,切实杜绝了中小学校经费浪费现象。据统计,应用该软件,辛集市中小学校一年可以节约教育经费80万元以上;同时更重要的是预防了职务犯罪,真正做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护了中小学校干部,为中小学校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关联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确保经费使用合规合法,加强绩效评价

新《预算法》规定,单位所有收支必须纳入预算管理,编制绩效目标,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课题组调研发现,以前年度,因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预算编制部门缺乏有效内部控制,个别单位出现预算编制与采购两张皮现象,绩效评价很难有效推动。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辛集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有效尝试,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1.加强合同与预算编审关联控制

所有需要签订的合同,首先由财务人员进行预算审核,财务人员根据年初预算把关审核后,签订的合同才能成立。这一做法的应用确保了签订合同行为符合预算的规定,保证了行为的合规合法。

2.加强合同实施与预算绩效目标关联及考核

为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近几年,各级财政、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推行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但就合同签订与执行对教育预算绩效目标的关联考核尚无监督机制,造成监管缺失,绩效评价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难题,辛集课题组就如何加强合同与预算绩效目标的关联考核进行了有益探索。绩效考核设计分三部分:一是绩效考核目标管理;二是绩效评价考核评定;三是绩效评价复核评价。(1)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源于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主要分考核方式编号、考核方式名称和考核结果的区分。此目标由基层学校设定,乡镇学区中心校及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最终审核确定。(2)绩效评价考核评定。与预算关联的相关合同履行完毕后,合同软件平台会自动显示“履行完毕”,进行绩效评价状态。乡镇学区中心校可以根据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对所属基层学校进行对比评价,并根据学校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考核。(3)绩效评价复核评价。为加强绩效评价内部控制,辛集课题组引进了合同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复核评价,即乡镇学区中心校对所属中小学校有关合同执行进行评价后,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看到绩效评价结果,为确保绩效评价客观公正,可以进行复核评价(抽检),即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编号、合同编号等信息,调阅相关资料及初步考核结果,复核评价后,软件显示复核结果。以上软件的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对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产生了积极影响。

教育合同篇9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项目起止日期:

申报学校(盖章):

填表日期: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制

XX年三月

填写说明:

1.此文要求a4纸打萤

2.合同编号由教育部科技司按项目编号编制。

3.项目的组织部门为教育部(科技司承办)。

4.项目合同的甲方为教育部(科技司承办),合同的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

一.重大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

二、重大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四、重大项目经费预算

1、经费投入预算

科目:

预算数(万元):

2、经费支出预算

科目:

金额(万元) :

3、教育部拨款

4、合计

5、承担单位自筹 分类1

6、其他 分类2

合计

五、合同签约各方

主管部门(甲方)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承担单位(乙方)

项目负责人(签字) (公章)

项目单位负责人(签字)

财务负责人(签字) (公章)

开户银行:

账号:

年 月 日

六、共同条款

签约方共同遵守教育部科学与技术研究管理办法文件的要求。

1.乙方需分年度向甲方提出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执行过程中,乙方如要修改项目合同中的条款,必须向甲方提出申请报告并阐明理由,经甲方同意后方可执行修改内容。

2.乙方因主观原因(如技术措施不落实)致使计划申请书内容有出入,挪用经费致使计划不能完成而要求解除合同,应根据不同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退回部分或全部拨款。如乙方没有提出解除合同要求,甲方可根据情况提出中止合同。

教育合同篇10

乙方:学生家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促使学生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成为合格的中学生,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甲乙双方应履行以下责任:

甲方:

1、坚持思想教育, 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严格按校纪校规教育学生。

2、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管理好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生活。

3、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按照《_______中学学生安全规定》要求学生。

4、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并与家长联系共同加强教育。

5、若学生无故两天不到校,由班主任书面通知家长。

乙方:

1、配合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安全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各项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 确保学生按时到校上课,不旷课,并主动到学校了解学生表现情况。

3、学生请假两天以上,由家长向班主任说明情况(或书面说明)

4、教育学生尊敬师长, 言行文明,服从老师的教导。

5、对学生其它不良言行负管束责任。

经甲乙双方商定,对学生出现下列情况,均由乙方承担责任。

(1)学生不遵守校纪,不服从管教,无故旷课、打架斗殴, 出现的一切后果。

(2)私自下河下塘洗澡出现不安全事故。

(3)学生私自携带危险品、刀具、农药等出现的一切不安全事故。

(4)学生在校园内追逐嬉闹、 攀高走险,触摸电器出现的一切后果。

(5)私自在校外住宿,翻越围墙、 大门等出现的一切后果。

(6)学生离校、离家出走,家长负责寻找, 且不得到校无理取闹。

(7)学生违犯《_______中学学生安全规定》及校外出现的一切问题。

本合同有效期从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

甲方:_______镇初级中学

法定代表人:

代表: 届 班 班主任(签名)

乙方:家长(代表)

学生(签名)

监督机关:_______县公安局_______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