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月学习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5 00:48:53

师德月学习材料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1

一、创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力争在2009年底,把洪泽外国语中学建设成为省市范围内质量较高,别具特色的三星级中学。

二、工作计划:(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雪清副组长:孙欣组员:张超谢维扬高焰施玉春曹海滨金月昌陈德久詹志刚王其来孟献涛(二)具体分工环境建设

1、主要责任人:陈德久1、主要责任人:高焰2、具体工作: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教职工激励惩戒制度等,用制度优化队伍,以实效充当示范。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支部建设,培育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先进性,要求他们做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模范,做为人师表的模范,做忠实履行岗位职责的模范,向专家型管理者的目标迈进。同时,进一步完善的干部选拔聘任机制,以实绩聘用干部。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学习型师资队伍。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师德修养、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教科研成果和教学成绩为标准,定期评选名师,培养一支形象良好、素质过硬,“用得着、留得住、拿得出”的名师群体。招聘部门要严把教师进口关,保证新进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做到用人德为先。要完备教师业务档案,系统掌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业绩。教师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学历职级比例必须达到三星级学校评估标准。第三,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培养“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的学生集体。教育科研建设1、主要责任人:谢维扬1、主要责任人:施玉春2、具体工作:学校各部门要以学生处为榜样,搞好制度建设。要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建设,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招生招聘、学籍、考试培训和竞赛、财务、安全、人事档案等管理领域科学规范地动作,符合制度化要求。就是要做到制度和职责明确,计划周详,分工细致,人员协作紧密,各项资料完备。创建材料汇总1、主要责任人:詹志刚1、主要责任人:王其来四、具体要求及完成时间一基本建设和环境改造方面2、分项实施,逐步到位11月1日-2009年6月按部门分工拿出计划,分步实施,争取在2009年暑假前全部到位。二教学工作:要突出教学这一块的要求,这是达标的关键。1、第一阶段9月1日-9月15日对照标准,明确要求。按照三星级标准,初高中分开进行。要求教师有意识积累各方面的材料,以便分类整理。教务部门要组织学习,基本统一备讲改辅考的各项要求,重申教师要以优课的标准对照课堂教学。3、第三阶段12月20日-2009年1月20日推门听课,确保质量。教学督导组对照新课标上课要求,实行推门听课。保证听90%以上老师的课,确保教师上课的规范和质量,确保优课的比例符合要求。4、第四阶段2009年1月-6月狠抓常规,养成习惯。对照标准,对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学习纪律、生活秩序、卫生习惯、教学管理、三操等进行督查和训练,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化,各项工作和活动流程符合要求。三材料准备分步实施。2、其它材料,四个阶段完成。⑴第一阶段2009年3月10日-4月25日,分头座谈,评议特色。拟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如校长座谈会、部分班主任座谈会、中层干部座谈会,老中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挖掘特色。⑵第二阶段4月25日-5月25日,整理材料,创新特色。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原有特色上整理材料。在创新特色上制定标准,号召全体教师遵照执行。⑶第三阶段5月26日-6月25日,梳理特点,初步形成材料。⑷第四阶段6月26日-年7月26日充实完善,基本形成文字材料。四汇总材料,装订成册。1、第一阶段7月27日-8月16日对照标准,审定材料。对各部门上报的材料对照标准,逐项审定,指出不足。3、第三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分项整理,装订成册。

三、附加说明一总的要求

1、每周就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集例会,由各组汇报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及材料进展情况,由材料组就督查情况进行汇报,集体讨论并落实解决措施。2、各部门应设立专职材料员。二目前存在的困难1、学校各项基础资料不完备。2、图书容量较少,人均占有和使用不足。3、学校教师业务档案不完备。4、时间紧,任务重。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2

以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月主题实践活动,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规范依法执教行为,塑造敬业爱生师德风范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落实道德和法律双重责任,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师资队伍,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二、目标任务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人师表、献身教育,当家长满意的教师是我校师德建设的宗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我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教学工作中,全体教师必须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尊敬家长、好学而不满足,好教而不厌倦,全力打造一支:“仪表美、智慧美、人格美、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精于教学”的教师队伍。

三、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下设办公室:

主任:略

成员:略

四、阶段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制定本校实施方案,搞好学习发动。

主要内容:

1、召开加强师德建设、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动员大会。

2、建立师德教育活动领导机构。

3、召开校内外有关人士参加座谈会,征求对学校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4、广泛动员,积极宣传,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等。

阶段要求:积极营造活动氛围。

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层层签定师德建设责任书,每一位职工都要加入到“师德建设月”活动中来。

第二阶段:学习提高阶段

主要内容: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每周安排1次学习时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珍爱每一位学生,改进育人方式、方法,提高育人能力强化学习,提高认识。

2、组织师德理论考试。

3、写出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以“爱与责任”为主题,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主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如何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等热点展开。

开展征集教师格言和师德名言录活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主旋律。

阶段要求:

认真组织学教活动。参加师德建设学习活动中坚持做到“三有”与“三结合”。“三有”:有学习材料、有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三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座谈交流相结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与剖析自我相结合。同时,在学习中,要坚持与本校工作、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做到以师德学习来推动学校发展。

第三阶段:自查整改阶段

主要内容:

1、每位教师要按照师德建设有关规定要求参照学校活动方案,对照自己师德修养计划,认真总结反思,查找师德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和差距,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书面分析材料。

2、组织师德问卷调查。

3、每位教师最少进行一次家访。

4、建立完善师德承诺、学生评师、师德考核等系列规章制度。

阶段要求:

①切实找准存在问题。教师形成个人师德剖析材料,要横向找差距,查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纵向找问题和不足,立足实际定措施。

②大力培育先进典型。通过自评、教师互评、领导评议等方式评选出本校师德标兵。通过评比活动,激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学校形成学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③开展活动,增强实效。举办个人师德剖析材料讨论会、评选校内师德标兵等活动时,要努力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起到明显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校委会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

(二)要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3

一、精心组织,认真参与。

为了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暑期师德教育领导小组,由徐家贤校长担任组长。根据固镇县教育局和连城镇中心校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明确目的、制定计划、组织材料。

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每位老师认真参与,确保了此次师德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每一位老师都能按时参加每一次集中学习和讨论。无论是在集中学习相关学习材料,还是在自由讨论时,每位老师都能坚持认真专注地聆听、仔细记笔记,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心得体会。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次师德教育活动,我们采取了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分散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保证教师在学得轻松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7月2日上午,徐家贤校长传达了连城中心校暑期师德教育集中活动方案,为本期师德教育活动拉开了大幕。学习会上布置了本次师德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并提出了活动要求。

7月3日上午,连城中心校王正安校长来到我校,和全体老师共同学习讨论了《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7月5日上午,我校教师参加了连城中心校召开的师德教育推进暨感动学校人物事迹报告会。特别是感动学校人物都是生活、工作在我们中间,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他们的事迹,让教师们可亲、可信、可敬!他们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对学生的拳拳爱心,对教育教学工作全神贯注的专心,对个人名利淡泊超脱的平常心,深深的打动着与会教师的心,让我们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净化,思想境界得到一次升华。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目的有了一次重新审视,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应当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快乐地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和人生。会后,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讨论交流。大家感到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他们感到自豪,感到有无穷的动力为连城教育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常识,既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学生,也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本次暑期师德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除了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蚌埠市教师十不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教育类的法律法规外,还认真研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并且在学习完每条“建议 ”后,都认真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三、深刻反思,学有所得。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4

关键词: 时事教育 思品教学 有效渗透 筛选材料 热点激发

时事政治作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有益补充和新鲜血液,如何把时事热点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整合,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时事教育有机渗透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

一、必要性

1.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材的关系。思想品德是一门现实性、开放性和时事性极强的学科,又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同时,思想品德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的调整与补充也不可能与时代完全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课堂教学中,能不能运用好时事热点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直接影响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因为时事政策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政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

2.中考改革形势。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中考的题型和形式有了新的态势。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非主观性试题,都将一定的时事材料作背景,抓住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材的结合点,设置问题。所以说,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离不开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和学习。这种中考命题理念和方式,已是包括我市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主流思路。

曾经,笔者对2006年以来各地区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进行分析,各地都极力避免时事思想品德教育在平时教育中的形式化,在命题时,都对时事材料在试题中的呈现形式作了调整。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形式更是证明这一判断。如我市中考第3题:“2008年8月8日,第?摇?摇?摇?摇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当前,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以‘?摇?摇?摇?摇’为主题的火炬接力传递活动。”考查的要点是关注较高的“第29届奥运会”,对于“火炬接力传递活动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很多学生了解不够。这启示我们:今后一定要注意中考的命题引领时事教育的倾向,把时事教育渗入平时教学,使时事教育平时化,时事学习经常化。

3.时事热点教育的现状。在初中教育阶段,政策上要求学校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时事思想品德教育,但因为其内容零散,时效性又极强,并且搜集难、整理难,系统化、完善化更难。在具体落实和实施中,都存在着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或者几乎都是放到考试之前进行突击性教学,包括中考也有不少毕业班的老师把时事思想品德复习放到中考前的两个月再开始备战,平时时事思想品德教学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相脱节,也就是大多数教师的时事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考前抱佛脚”的状态,即临近考试才匆忙翻阅报刊或上网搜寻拼凑一些资料,集中印发给学生,以备考试之用。也没感觉到影响成绩。这样的做法固然省事、简单、易行,但有诸多的弊端:思想品德老师如果单纯地为了考试而进行时事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就弱化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扭曲了时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淡化了学生的时事学习观念,影响到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观察、思考、认识身边社会现实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对时事教育,教师要有明确认识,要精心构思,积极实施,要注意与实施新课程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只有在平时养成关心教育的习惯,树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计民生的学习意识,才能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全面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功能。

二、提高时事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1.筛选时事思想品德材料。何谓时事热点?时事热点就是“时事材料、现实热点问题”与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机结合。

“时事材料”是国际国内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时事事件,它具有重大性、时效性、关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入题,只有那些对国际国内的思想品德、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事件,才有可能选入题中;而且题中所选的“时事材料”必定与初中教材有相当的关联性,也就是说依据时事材料所提出的问题,能够用教材的知识予以解答,如:如教材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时事教育可以把层出不穷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及新风新貌引入课堂;教材中社会主义法律常识。时事教育可以把一些守法、护法的先进事迹和一些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材中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时事教育主要是和基本国情、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一些素材引进课堂。

2.热点引入,激趣。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引入课堂,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对时事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考试而记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做到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

时事教育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不速之客的身份走进课堂,贴近学生。所以,引用时事可以在新课导入,也可以探究某个教学内容时引入,不需要固定的渠道。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对暑期教师师德专题培训及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提高广大教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提高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师德培训及学习内容:

1、党员学习。重点突出《党章》的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原原本本学习党章,牢记党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党章的精神实质。继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强化纪律和道德约束,注重品质修养和形象塑造。组织学习***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2、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贯彻最近即将召开的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及教育局暑期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重点学习贯彻《镇海区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重温《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关精神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宁波市人民教师誓词》,更好地依法治教,以德治教。

3、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学习市教育局编印下发的暑期教师学习材料之十六《走近名教师》,学习各地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做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4、教师素质和形象提升教育。继续开展“爱与责任”教育,结合“让读书成为教师习惯”的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关心经济社会发展,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科学及人文素质。

5、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习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心理保健等知识,做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书的培训和取证工作。

6、认真做好教师暑期读书活动该项工作,根据前期教师登记的教育专着,认真学习,完成读书笔记。

三、培训学习时间安排:

暑期师德培训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开学前一周(8月24日—30日),时间保证7天,其中集中学习时间为4天。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时间适当增加。

8月23日: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学习《党章》。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党员电化教育。

8月24日: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法规。

学习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及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8月25日:镇海区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教师学习材料——《走近名教师》

8月26-27日:各校分组安排开学工作、自学、撰写自选教育专着读后感。

8月28-29日:根据前几天学习内容,撰写体会。

8月30日:专题讨论与论坛——“我的爱,我的责任”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6

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时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将时政热点引入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途中的指路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抛弃应试教育思想,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研究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将之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之有趣、思之有味。

1. 课堂渗透。教师应将时政热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与时事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基本理论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在讲述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节知识时,我将最新的时政热点――朝韩危机问题引入到课堂,2010年韩国“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摩擦不断,美国不停搅局,以藉此巩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而中国则呼吁在六方会谈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各方关切,实现半岛和平稳定及东北亚的长治久安。这个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列举出相关的知识点:A.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B. 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各国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C.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D.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2. 时政开讲。每节课开始时抽出2到5分钟,简洁、快捷地播报新闻。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了知识。

3. 用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三步。(1)准备环节:搜集社会热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2)基础环节:仔细研究社会热点,找到和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应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3)关键环节:课堂中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思想品德教学情景。这也是时政热点切实走进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4. 将时政热点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中佛山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大特色,因此,我们在中考政治复习备考中,力求体现这一基本特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节内容时,我结合佛山最近提出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的热点,设置了一道问答题:

材料一:2010年8月17日,上海世博会佛山案例馆举行开馆仪式,50个红色CHINA功夫李小龙雕塑震撼亮相。活动期间,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未来城市馆”,以“文明传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主题的展示,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

材料二:2010年11月29日,历时三载、由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圆满竣工。千百年来,祖庙承载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此契机,祖庙恢复传统的秋祭、乡饮酒礼活动,并赋予其更加包容的新内涵。

材料三:2010年10月14日,佛山召开“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适应“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打造“文化魅力之城、文化创意之城、文化民生之城”。

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您回答:祖庙的全面修缮对佛山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分)

⑵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佛山在开展“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中,应怎样将佛山打造成为文化魅力之城?(4分)

5. 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结合综合探究课,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点滴知识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6. 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政治小论文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在社会政治考试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题型。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营造随时随地关心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逐渐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

1. 设置时政专栏。在黑板报设置“时政热点”和“时政热点点评”专栏,安排关心时事、有条件获取时政新闻的学生负责每天把时政新闻抄写在专栏里,无需太多,每天的头条新闻即可。学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够轮流。“时政热点点评”专栏,起初可以老师带头作一些简单的点评,带动学生作点评。专栏每天刷新一次。若学习时间太紧张,也可一周刷新一次。

2. 阅读报刊。学校、班级征订《佛山日报》《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报纸杂志,学生每日课余时间抽空阅读,养成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积累时政知识。

3. 观看时政节目。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周末还可以看每周评论等节目,有兴趣的同学可做好摘记。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7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20*年教师节,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决定表彰“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市教育局决定表彰“*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县教育局决定表彰“*县师德先进个人”、“*县优秀中小学校长”。现将评选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广泛宣传

开展“四川省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是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各学校(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四川省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的重要性。把评选表彰“四川省师德标兵”等活动作为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评选范围

“四川省师德标兵”、“*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县师德先进个人”教龄应在10年以上(包括10年)且仍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教师中产生。

“优秀校长”应在从事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学校)管理工作5年以上(包括5年)的校长中产生。

三、严格条件

(一)基本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业务造诣较高的在编在岗教师。

(二)其他条件

1.“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教师、学生中堪称师德表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在我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师德先进个人。

2.“优秀校长”:班子团结,民主和协,开拓进取,积极组织和投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四、表彰名额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拟表彰我县的四川省师德标兵1名;*州市拟表彰我县:“*州市师德先进个人”15名、“*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8名;*县拟表彰:“*县师德先进个人”100名、“*县优秀中小学校长”30名。推荐名额分配见附件1。

各片区、学校、单位在推荐“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中小学校长”名额分配上要统筹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所占比重,要重点向农村村小学倾斜。

五、规范程序

“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校长”评选坚持本人申请,民主推荐,群众公认,学校(单位)决定,组织审定,并公示7天无异议后,自下而上按审批表的要求逐级审核,分级授予称号的方式进行。

六、材料要求和时限

为保证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校(单位)务必于20*年6月18日(过时按自动放弃处理)前报送下列材料:

1.《四川省师德标兵推荐审批表》、《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2、附件3)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各级“审核意见”栏需加盖行政公章。“四川省优秀校长”人选材料,需增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的纪检监察机构审查意见一式三份。《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2.《*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推荐审批表》、《*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审批表》、《*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4、附件5、附件6)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简要事迹详实、具体,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州市优秀校长”人选材料,需增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的纪检监察机构审查意见一式三份。《*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3.《*县师德先进个人推荐审批表》、《*县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审批表》、《*县师德先进个人、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7、附件8、附件9)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简要事迹详实、具体,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县优秀校长”人选材料,本局要征求纪检监察机构意见并形成材料一式三份。《*县师德先进个人、*县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六、组织领导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8

研究者单位:

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          课题的选题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校工作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为载体,开展初中生的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在课堂中渗透,在细节中体现,在活动中发展,在家校联动中巩固,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既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个人今后成长成材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表现不够积极,道德教育效果不尽理想。此外,家庭、社会也没有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都是制约现阶段中小学生道德教育质量的因素。因此,必须要客观看待道德中小学教育现状,探究提升道德教育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          课题的选题意义

1.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客观要求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外界事物的辨识能力较弱。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性,给予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就可以使学生不断的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反之,如果学生不能接受到正确的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就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形成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念,严重情况下还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通过在思想 品德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是非辨别能力和价值判断意识,提高对外界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这也是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

2.是贯彻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现实需要

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教育基础,社会道德实践是关键。因此,新课程改革后,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参加具体的社会活动,或是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践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章节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并在下节课让同学们讲一件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尊重他人的事。通过这种实践性的课后作业,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能够让学生将所学道德教育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希望通过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既符合我校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能够行之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思想品德学科相结合,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生发展观理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引导下,研究教育科学,讲究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学说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的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是一个人类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改造的过程。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中介,使人类个体从接受人类文化遗产发展到创造新文化,人的素质正是沿着这样的历史过程不断得到改造、提升和完善。将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小学品德教育相结合就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类传承与弘扬的过程。

•          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通过研究使教师明确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与中华传统美德结合的意识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用多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的教学容量。

3.以“品德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品德课程教学策略及“品德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

•          课题研究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不可能面面俱到,首先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小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了研究的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立足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中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和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作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了相关的思想品德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制定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课题研究的重点:

1.现代中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2.中小学品德教材所蕴涵的本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4.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

5.在新课标下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6.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

•          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品德课程的实践活动(如勤学篇、励志篇等以及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展示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新品德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中小学品德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各个课题组的负责组织小组成员从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教案、编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观察课并择优拍成视频、撰写研究成效、撰写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等方法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

•          课题研究的具体发展

设计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

主要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让全校教师知道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然后针对学科特点开展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研究的主题,同时填报申请表,研究形成研究方案。

第二个阶段:2016年8月—2017年1月

进行课题研究中期小结,整理汇总研究产生的效果、产生的资料、讨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阶段:2017年2月—2017年8月

进行第三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

1.进行中期评估

2.布置下阶段工作

第四个阶段:2017年9月一一2017年10月

进行课题研究全面总结,形成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并上报总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结题。

八、课题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表了相关论文,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意义、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完善措施与思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录制了课堂教学视频音像、制作了微课课件以及教学课例,为以后的品德课程教学提供了经验借鉴。

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开展本项目研究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的新路子,完善了“科研兴校”工作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教研教改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充分意识到:教师要坚持先进的课改理念,要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完成角色定位的转变,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教师要敢于创设标新立异的课型;教师要确立以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切切实实感受到教改带了带来的好处:课好上了,学生变聪明多了,成绩也上去了,自己的教学视野也开阔了,不再是个“教书匠了。

九、分析“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的意义

1.让全校教师初步认识到将传统中华优秀文化引进品德教学课堂的真正意义,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丰富了我校教师的教学素材,让全校教师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3.使我们学校的教学跟上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步伐。

4.增加了课堂趣味,从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十、分析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打算

当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课题研究还没有彻底“深入人心”,部分老师认为这些试验研究仅仅是“做秀”,无益于成绩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没有什么帮助,甚至会影响中考,这种观点也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因而一些老师对课题研究存在抵触情绪;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存在误解,有些老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教学过程,只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效果,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下,试验研究中老师们基本都能做到或意识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完全不必要;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努力克服课题研究中和其他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教育教学改革结出累累硕果。

十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的问题和思考

经过课题研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1.有些申报小组不够重视,到要求结题时间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或是完成极少,甚至有些申报成员并没有收集到任何资料,更没有自己制作课件和提交体会。

2.有些申报成员并有真正认识到这个课题的意义,而是出于应付,所以收集到的资料并没有什么价值,对教学不起任何作用。

3.有些课件和课例和收集到的资料没有体现这个课题的最初宗旨――有效性。

4.部分成员在媒体选择上比较随意,出现完全使用下载材料,不考虑自己的学生特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5.部分成员在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进中小学品德课堂中后,没有及时反思课堂效果,或是反思和说明太过简单,失去说明和反思的意义。不能体现课题“研究”的目的。

所以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加大课题研究指导,让所有申报成员理解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要加大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和验收工作,让这个课题研究在我校产生更大效果,从而带动全市的课题工作的开展,推动我校我市的教育。

十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相融的研究与实践”下阶段研究设想

在总结以往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不足,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设计了两方面的设想:

1.初步确定2017年10月以后加强教师研究能力的培训,在现在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与中华传统美德与品德课程教学有关的多个子课题。多方面提高教师的与教学相关能力。

2.加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展力度,确实落实学生研究性学习工作。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9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为榜样,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深化儿童画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加强多种能力、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以中心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各校实际,倡导一种“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每一位美术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自培、学习、听课评课,提高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切实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练习基本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研究如何上好每节课,做到使学生先有兴趣,后有质量。

2.坚持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研组自培机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1)发扬教研组的积极作用,群策群力认真钻研教材,加强集体备课,课后及时做好批改和辅导工作。平时对教学体会要及时记录,进行总结提炼,写出有质量的教后小记。

(2)围绕我组的总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各老师重点做好相关工作。

(3)以研究课为突破点,组内互相听课、评课,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并积累好有关资料及个案。

3.抓好教学常规,落实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作业的自评、互评和面批,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各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小组教研活动一次,加强沟通,共同进步、提高。

4.配合学校大德育体系的研究,发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精神,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发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5.努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市、区美术绘画竞赛活动,同时点面结合,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画创作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6、做好上传美术教育信息工作:内容包括美术教研信息、美术教案、课件、美术作品、课堂小故事、教学后记、开发教材、论文等。

三、工作日程安排

3月份:制订教研组

计划,酝酿各自的专题课题,抓好教学常规训练。

4月份:配合中心学校开展第九届课堂评优暨淮川教学大比武活动。

5月份:讨论、交流新教材实施情况,继续学习有关专题研究理论,进行专题研讨。

6月份:进行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专题研讨实施情况交流。

7月份:学习《小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教科研小结,整理有关个案及资料。

8月份:教师业务学习。

9月份:结合本组的课研主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组织学生进行美术竞赛活动。

10月份:交流教师的“案例”、论文、教学感受等。

师德月学习材料篇10

关键词:品德课程;语文教材;资源运用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多数由语文教师兼任,这对于品德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发现关联,结合知识

对照品德与生活(社会)和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两者具有很多同构的知识。【本文所出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都为浙教版,语文教材都为人教版】

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节日大观》,《节日大观》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节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而对于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有些节日的名称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相关的风俗文化了。如果我一开始就抛出这个问题,学生肯定会因为不了解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对此,我先让学生谈谈相对熟悉的我国的节日,补充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乞巧》《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五月端阳》等。让学生从这些资源中了解我国部分节日的传统习俗,然后以此为点,全面了解国内外的一些重要节日及其风俗文化,这样教学后,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又如,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的第一课《漫话邮政》,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了解邮政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在学习《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一课《56个民族是一家》之前,回忆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及课后资料袋56个民族的名称、大致情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直是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社会接触少,收集资料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农村孩子来说,由于条件有限,这方面的困难更大。为此,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来充实品德教学资源也有助于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二、引导品味,交融情感

品德教材中多采用概述性的语言,这使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体验常常熟视无睹。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却有许多感人至深、充满浓浓情感的课文。对此,我们就可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故事设计情感的交融点,引导学生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会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开情,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第一课《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时,进入到学生交流“朋友之间的事情”这一环节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起玩游戏,快乐分享”的事例,而没有感悟到“友情的可贵”。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阅读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18课《她是我的朋友》这一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而对友情的理解更加的深刻:朋友就是“奉献、给予、坦诚相待、互帮互助……”

又如,四年级上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一顶蓝盔体现了爸爸对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强信心和对和平的期盼”,而六年级下册《放飞和平之歌》这一课正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维和部队,了解这些和平守卫者捍卫了国家的和尊严,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就能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人民的崇敬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的情感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有感而发,如果我们能借助语文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设计品德和语文情感的交融点,这将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关爱,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借助实践,渗透延伸

品德教育单靠一堂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后品德教育不能戛然而止,而应富有创造性地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将课后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春天的歌”这一组教材时,可以运用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的内容,开展一次“寻找春天”的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儿童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