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8 07:53:57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1

【关键词】进厂煤;化验;燃料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37-02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煤炭市场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对发电公司最突出的影响就是煤价持续上涨、燃料成本大幅上升、普遍出现了经营深度亏损的不利局面,发电公司经营受燃料因素制约的趋势越来越强烈,面对发电公司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通过强化内部精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向企业经营管理要效益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通过对电力燃料管理过程的科学分析和认真梳理,我们得出:实现电力燃料的数字化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通过深层次研究电力燃料生产过程,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标准作业流程,挖掘、整合历史积淀和成熟员工的生产管理、生产技术经验及智慧,并以精益化思想为引导,以系统工程相关理论为指导,在燃料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进厂煤化验环节实施集团进厂煤化验标准化实验室系统项目建设工程,是实现“向管理要效益”这一创新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目前进厂煤化验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不均匀性造成“掺杂施假”行为发生

电煤成本目前占发电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75%左右,而当前的电煤结算方式为以“质”论价,由于煤炭是一种很不均匀的固体混合物,而且颗粒越大越不均匀,因此从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煤炭中选取一定质量(分析煤样仅要求不少于60克)的煤样进行相应的工业分析,准确测定其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合理维护煤炭供需双方的利益,意义非常重大。

正是由于煤炭的这种不均匀性,在近年来煤价连续大幅上涨的过程中,火电厂经常遇到这种“掺杂施假”的情况,使火电厂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并对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二)人工操作对化验过程的影响

第一,容易造成数据失真,人工操作使用天平时,需要将干燥或加热前后的器皿进行称量并手工抄写在原始记录规定表格内,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由于称量操作均为人工,一但人为修改部分原始数据将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第二,数据共享程度差,在大多数火电厂除全硫和弹筒热数据保存在相应工控机数据库中,但也没有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而其他化验项目的原始数据则需要在纸质原始记录本中进行登记,造成数据传递不及时,信息集成度低,共享度差,无法及时为各级燃料管理部门的决策分析提供支持;第三,工作效率低,在本项目实施前,各化验项目的所有原始数据均需人工手工计算,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计算错误;第四,化验过程无法实现有效的监控,相关国家标准中对煤质化验操作过程时间均有要求,在实施本项目前,已有的纸质记录只能看到结果,不能对过程进行追溯。

二、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为确保进厂煤化验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根据火电厂对入厂质量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实施新一代的“进厂煤化验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将现有的火电厂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直接与其量热仪、定硫仪、电子天平、工业分析仪等化验、计量设备联网,通过数据接口直接采集数据,可有效确保数据的及时传递、避免人为因素误差的发生,并实现对化验过程的全程监控。

(一)系统架构模式

采用B/S(全称:Browser/server,“客户端/服务器端”)与C/S(全称:Client/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混合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最大优势。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实现信息实时传输和完全共享;采用.Net技术,构建三层架构的应用业务系统,从而火电厂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详见图1。

(二)数据安全模式

(1)数据传递采用XML,发挥其开放性、互操作性强、规范统一、支持多种编码、可扩展性等优点,为实现跨平台、透明安全合法地穿越合作用户的防火墙提供了保障,XML用于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方面。

(2)数据存储使用RAID解决方案,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由四个硬盘组成的RAID 5,当RAID 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三、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实现的过程

进厂煤化验标准化实验室管理项目体现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优良、扩展灵活、标准开放的特点,能够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功能,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到该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系统功能、结构、性能等各个方面能适应未来燃料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特点,可以满足燃料管理体制规范和高效运行需要。

整体项目由四个部分有机组成(见图2),分别为人员角色管理、标准化实验过程管理、设备管理、管理员设置。

以下将重点介绍标准化实验过程管理中的接样管理、化验过程控制和化验报告管理三个关键实现过程:

(一)接样管理

本过程包括接样登记和化验转码两个步骤。

按照进厂煤样质量检测流程,经过采样和制样环节之后的煤样试样将被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室人员(通常为化验组长)应按照进厂煤化验相关国家标准和火电厂化验作业指导书的规范规定,对必检项目进行检查并登记至系统:样品送样编码、送检煤样粒度(全水分煤样分为13mm、6mm两种粒度,工业分析送检煤样为3mm)、样品及其容器质量(化验室接样后应立即对其称量,检查样品质量是否满足化验需求)、送检样品煤种、送检样品时间等项目。

接样登记后,应立即进行化验转码操作,转码操作应与试样化验前管理送样编码的人员绝对分开,以避免人为因素对进厂煤质量检测过程的干预;通过化验转码操作后,煤样化验信息将与此前与此煤样相关的供应商等其他相关信息完全隔离,保证化验环节独立、公正、科学进行,确保化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化验过程控制

(1)化验分配管理

化验分配管理是由化验组长将化验项目分配给具体的化验员,化验任务分配后此化验员将与特定试样及其化验项目相关联。具体的化验过程以全水分化验介绍控制过程。

(2)全水分化验管理

包括全水分在内的所有六个化验项目的操作均在化验操作过程主界面(见图3)进行。

以一步空气干燥法化验全水说明控制过程:

(1)被分配全水分化验工作任务的化验员登陆后,进入化验操作主界面(见图3),只有被分配权限的化验项目为可操作,其他化验部分为不可操作(底色为灰色),即使本煤样试样其他化验项目已由其他化验员操作完成,也不显示数据,以确保化验过程的独立性。

(2)化验员首先选择打开天平,并按国标规范要求盛取试样样品,放入器皿中用天平进行称量,6mm的全水分样品要求盛取10~12g,精确至0.001g,如超出此范围,系统将报错误提示。当天平稳定后,操作员按天平确定键,系统将自动读取天平显示的合规数据(M:试样的总质量),并记录第一次称量时间。

(3)将盛有试样样品的器皿放入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鼓风干燥箱将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始工作,干燥、灼烧后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第二次称量,当天平稳定后,操作员按天平确定键,系统将自动读取天平显示的合规数据(M1:干燥后试样减少的质量=器皿和试样的总质量-检查性试验后的总质量),并记录第二次称量时间。两次操作时间差超出系统规定,则系统将报错误提示,并要求化验员重新进行操作。

(4)系统按照上述合规操作的结果并根据国标规范自动计算试样全水:Mt(试样的全水分值)=M1/M×100。

系统通过对化验员操作时间的控制(表1为全水分验控制项目表)和对重复性限的验证,不仅可以使化验过程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化验员的操作技能,使其操作规范性得到不断的提高。

(5)试验重复测定合规性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每项分析试验应对同一煤样进行两次测定(通常称为重复测定)。两次测值的差如不超过规定限度(同一化验室允许差T),则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三次测定。如三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取三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四次测定。如四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3T,则取四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极差大于1.3T而其中三个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可取此三个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上述条件均未达到,则应舍弃全部测定结果,并检查仪器和操作,然后重新进行测定。

四、化验报告管理

本项目化验报告分为原始报告、化验报告和合规报告三个层次,从化验结果到化验报告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保证数据实时上传和真实性。

(一)原始报告

在六个化验项目均结束后,所有的化验结果都处于未审核状态,化验组长在原始报告生成界面当中,可以选择化验编号或者日期及化验状态(未审核/已审核)为条件,查询到所需要的化验记录并且生成原始报告。

但此时的原始报告出于保密性考虑仅能看到空干基氢值(空干基氢值采用电厂定期送省级煤检中心检测的方法)。

因为在接样登记中执行了化验转码操作,使得后续所有化验结果与试样化验前其他信息(如供应商、承运人、采样、制样信息等)完全隔离,确保了化验环节的独立、公平、公正开展。

当控股公司有拥有解码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进行解码才可以生成完整的原始报告。

在化验原始报告当中,如果所有的化验项目结果均通过了系统按国家标准的验证,那么该报告便可通过审核;反之,如果某项化验的某个数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那么该项数值则会显示成红色字体以提示审核人此处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那么该报告便会作废,对于未达标化验项目,化验人员需要用留存的煤样重新进行化验,达标的化验项数据会保留下来后与重新化验过的项目组成一份新的原始报告再次由审核人审核。

(二)化验报告

在每个化验样品完成整个化验流程之后,由化验组长依次生成原始报告、化验报告和合规报告并且存档备份,以便相关领导审阅、查询。

当原始报告通过审核之后便会将化验码上传至系统,系统对化验码进行解码以及内容提取,然后将各项信息返还至标准化实验室系统,便可生成化验报告,报告中所得的各项化验值只能基于该化验样品。

化验报告需要通过化验组长或者负责人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化验报告可以上传到系统供相关领导查阅。

(三)合规报告

在原始报告生成后,系统会对整个化验过程中所有需要进行国标验证的环节记录并生成合规报告,报告中包括接样环节、化验环节和数据采集环节的验证。包括对接样环节、化验环节和数据传输环节的验证,确保整个化验过程可控、在控。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2

    学生通过操作台登录系统及上传实验信息.计算机将以指示灯形式反馈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合格或不合格),最后再将学生的当堂成绩反馈给操作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各个操作台由不同的地址码相区别,控制中心采用EDA技术实现自动编解码.

    2系统工作过程

    实验课或操作考试一开始,指导老师启动系统开始计时.学生登录相应操作台,输入自己的学号,该操作台的具体状态便与这名学生建立了当堂的对应关系.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如学生出现严重违规或破坏性行为,指导教师可通过该操作台的“*”键将该生成绩设置为不及格,系统不再允许提交数据;学生做完实验项目后由键盘输入实验结果,并按下“#”键提交数据,由系统根据预存标准结果(或数据范围)做出数据合理或不合理的判断,再结合该生的操作时间及遵守纪律等因素计算其当次实验成绩并对应计入成绩管理系统,同时以指示灯形式反馈回操作台.成绩计算方法.课堂成绩综合预习、课堂纪律及当堂操作等因素评定每一个实验的成绩,最后再计算出平均课堂成绩;报告成绩根据学生每个实验的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评定每一个实验的成绩,最后再计算出平均报告成绩;操作考试在学期末组织进行,由学生随机抽取实验项目并按要求操作,并据此评定考试成绩.其中只有报告成绩由实验指导老师主观评,其余两项均由系统自动评定.

    3成绩计算方法

    3.1课堂成绩

    按完成项目操作要求,实验数据合格,课堂无违规违纪现象,当堂成绩即为合格.否则成绩为不合格.其中合格成绩又根据到课时间及做实验的速度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四个等级.表中每堂课开始的5min是预留给学生登录系统的,而学生迟到一定时间(表中设为20min)则不允许登录系统,此次即为缺课.该生应在以后补做这个实验项目.如果这次实验尚未结束,学生还可以再次提交成绩,计算方法同上,结果将覆盖前一次的成绩.

    3.2操作考试成绩

    操作考试成绩根据学生操作时间的相对长短、实验数据与参考值的吻合程度及操作规范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如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操作要求,实验数据合理并无违规违纪现象,当场成绩即为合格.否则成绩为不合格.同样合格成绩也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四个等级.这里教师在考试开始时打开(或复位)系统,学生入场并输入个人信息登陆系统,系统即将该生成绩预计录为不及格.学生提交数据后,系统进行成绩评定后重新记录该生成绩.为了避免因失误或紧张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允许每人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有多次提交数据的机会,下一次提交后产生的成绩将覆盖前一次的结果.计算方法是这样的:经过两次数据提交者成绩最高不得为优秀,经过三次数据提交者者成绩最高不得为良好;经过四次数据提交者者成绩最高为及格;此后不再允许提交数据.若规定时间内未曾提交数据,该该生成绩即为预计录的不及格.此处为便于讨论,假定实验数据为唯一标准值(如数字电路实验).如果实验数据是在某区间的分布形式(如模拟电路实验),可根据符合程度区分相应成绩.

    4系统仿真结果

    (部分)学生的个人信息及实验结果经编码(编码芯片PT2262)、调制上传给上位机,上位机作相应解调、解码后送系统处理.系统反馈的信息做相反方向的传输.通过QuartusII对自动编解码部分进行时序仿真,得到了预设的效果.是上位机向某实验台发送反馈信息的编码仿真结果,该信息码由相应地址的解码芯片PT2272接收解码后可将反馈结果(数据合理性或实验成绩)显示在相应的实验操作台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会计选择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报告是反映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合理和有效的载体,公司管理层通过这一载体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鉴证的相关信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向外界传递公司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信号。从理论上讲,如果公司管理层提供正面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并获得会计事务所的无保留意见,那么该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质量较高,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意味着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方红星、金玉娜,2011)。2006年、2008年、2010年上交所、深交所、财政部等五部委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文件,旨在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那么,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国外学者自SOX方案后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方面做了大量探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其他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高(Chan et al.,2008;Doyle et al.,2007;Daniel et al.,2008;Altamuro & Beatty,2010)。换言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在a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学者们研究结论不尽一致,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盈余管理程度,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宁亚平,2004;曾昭灶、李善民,2009;张龙平等,2010;董望、陈汉文,2011;方红星、金玉娜,2011);另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无关(张国清,2008)。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结论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利用深市上市公司横截面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t模型,检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为解决这一学术争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公司管理层或控股股东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和意愿操纵盈余,通过对会计处理方法与政策的选择等方式,来增加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与否、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会对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行为(包括盈余管理的方式和行为程度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预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能够抑制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以及控股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减少因此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操纵。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企业内部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财务报告质量越好,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越好,意味着盈余管理水平越低(操控水平或管理程度),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就相应越低。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

真实活动操控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来操控盈余,由其实现的盈余不具有持续性。Roychowdhury(2006)从销售操控、生产成本操控、酌量性费用操控三个方面度量盈余管理操控水平。销售操控是通过增加收入来操控盈余,如使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加大折扣促销等方式实现,其结果导致公司的实际经营现金流量低于预期值。生产成本操控是通过操控单位产品成本来操控盈余,其结果导致公司实际生产成本低于预期值。酌量性费用操控是通过缩减公司酌量性费用(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维修费用等)来操控盈余,其结果导致公司实际酌量性费用低于预期值。企业内部控制包括研究与开发业务、销售业务、生产业务、资金活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控制等多方面,贯穿于运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财务报告质量越好,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情况越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管理层或控股股东利用真实活动交易操控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2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

假设2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负相关;

假设2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生产成本负相关;

假设2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酌量费用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度深市A股非金融行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 数据库、巨潮资讯网站、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等。剔除了数据波动较大,容易造成极端值影响整体值的ST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鉴证报告的149家样本公司,同时选用了深市A股非金融行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鉴证报告的149家样本公司为配对样本。企业内部控制鉴证信息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分析采用统计检验软件为SPSS16.0。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由于深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故自我评价报告不再具有信号功能,因此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公司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标志。解释变量包括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控性生产成本和操控性斟酌费用。控制变量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包括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每股收益、保护性行业、管理层薪酬。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设定及操作性定义如表(1)所示。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如下logit 回归模型: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相关变量的编码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分类变量报告频数及百分比,连续变量报告均值及标准差。表(2)包含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149家样本公司和未披露内部鉴证报告的149家配对公司。由表(2)结果可知,会计选择盈余管理(NDNA)的均值为0.0381,标准差为0.1236,最大值为0.7002,最小值-0.8249。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的均值为0.0483,标准差为0.2864,最大值为1.6531,最小值-1.0338。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DCFO)、操控性生产成本(DCOP)、操控性酌量费用(DOHC)的均值分别为0.0529、0.2252、0.1240,标准差分别为0.1285、0.2160、0.0872。会计选择盈余(NDN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对比来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的标准差较大,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样本公司各异差异相对较大。为进一步观测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样本公司和配对样本公司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相关自变量的编码及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由结果可知,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样本均值和标准差略高于配对样本公司的均值和标准差。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样本均值低于配对样本公司的均值,说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操控水平低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操控水平,有待进一步通过回归进行检验。

(二)相关性分析 表(4)是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从表中上三角阵可以看到,各变量间Pearson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0. 4333,最小为0. 078,从表中下三角阵可以看到,各变量间Spearman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0. 884,最小为0. 078。除了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以外,都在0.4以下,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线性。此外,从模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来看,大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是显著相关的,表明模型的变量选取比较合理。

(三)回归分析 表(5)提供了对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t统计回归分析结果。模型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20.968,P值为0.287>0.05,表明模型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谢宇,2010)。观察表(5)中模型I的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假设1未得到验证;模型I中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检验。模型I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8.152,P值为0.419>0.05,表明模型I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观察表(5)中模型II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DCFO)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b得到检验;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生产成本(DCOP)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假设2c未得到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酌量费用(DOHC)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d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表(4)是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33、0.591,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作用,对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进行了分析,没有发现实质性差异。进一步用获得合理保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ICID=1)和未获得合理保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ICID=0)作为因变量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可见,模型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9.022,P值为0.340>0.05,表明模型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表(6)中模型I的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符号相反,假设1未得到验证;模型I中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检验。模型I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9.123,P值为0.332>0.05,表明模型I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观察表(6)中模型II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1%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DCFO)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b得到检验;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生产成本(DCOP)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假设2c未得到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酌量费用(DOHC)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d得到验证。另外,其他个别控制变量符号发生了变化,但对实证检验结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通过销售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操控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低。(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酌量费用负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通过缩减公司酌量性费用来操控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低。(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操控性生产成本负相关,这一点与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等学者所得结果相同。(5)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的假设未通过实证检验,这一点与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等学者所得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实务中的盈余管理很难完全归因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甚至兼而有之,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Ewert & Wagenhofer,2005);另一方面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抑制了通过真实活动来操控盈余管理,又转向通过会计选择来操控盈余管理。本文研究结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进一步证明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企业家能力和行为偏差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1YJC63003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企业家能力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项目编号:Y611004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

[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3]曾昭灶、李善民:《控制权转移中的盈余质量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9年第7期。

[4]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审计研究》2010年第2期。

[5]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审计研究》2011年第4期。

[6]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

[7]Chan K. C.,Farrell B.,Lee P.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8.

[8]Doyle J. T.,Ge W.,McVay 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

[9]Daniel A. C.,Aiyesha D.,Thomas Z. L. Real and accrual based earn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 Oxley periods .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

[10]Altamuro J.,Beatty A. 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11]Healy P. M.,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1999.

[12]Jensen M. C.,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4

该系统提供了每一个工位完成情况的记录,使各工位的工作责任清晰明确,使绩效管理简单易行;

该系统给每一个工位建立了完成工作的档案,便于日后的查询,筛选和统计分析;

该系统具有任务提示功能,每一个工位有未完成的任务或是刚到达的新任务,都能给予及时的提示;

该系统配有文件、标准以及人员管理模块,配有设备管理模块,其功能与认证、认可要求相对接,可满足认证、认可的需要。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提供完整检验业务流程。

2、系统运行速度快、数据处理的准确率高。

3、清晰的业务流程

对于每一项产品检测,系统中都有与之唯一对应的委托号,用户可以及时了解检测产品所处的检测阶段(如该检测产品是在试验过程中,还是在报告审批过程中),管理人员可方便及时掌握检验任务进程状况。

4、自动化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功能

系统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计算功能,进行各类复杂计算,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系统自动处理各类信息,如检测报告自动生成、检测项目结果自动判定,简化了工作。

5、符合三级审核管理模式

系统可以按照三级审核的管理模式,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可以支持电子签名。

6、明确的任务管理

每一位操作员登陆后,能够及时了解当前需要处理的工作,实现了任务即时传递,消除了任务在各环节的滞留时间。

7、严格的权限控制

通过给每个操作员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限制没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对敏感数据的访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8、网络化管理

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各部门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9、强大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方便用户查询各类信息,提供图形统计分析功能,辅助管理和决策。 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档,方便调用和查询,实现无纸化办公管理。

10、系统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单易学,易于维护。

11、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相结合进行加密处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2、具有灵活的打印解决方案,提供分页向导,所见即所得。

13、系统可由用户灵活的定制

自定义标准:用户可以添加新的检测产品标准或者修改原有标准的内容,内容包括标准基本信息、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项目判定依据等。产品标准的类型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自定义检测产品种类:用户可以新增或修改检测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检测产品种类。

自定义试验项目:用户可以为新增的试验项目设定计算公式、设定原始记录模板,用户可以不断增加新的检测项目。

14、基于IE浏览器的形式支持远程管理、维护和升级,通过开发业务平台的使用,系统具有强大的定制和二次开发能力,从而使系统快速维护、升级,简便快捷。

1、该系统主要可以管理所有的样品的检验报告单数据录入、保存、打印、查询、统计(例如:食品、餐具、水质、环境、消杀、劳动、放射、化妆品、农药、兽药、鱼药、化肥、种子(苗)和饲料及其添加剂、农药残留检验、机械、建筑材料等)。同时也包含仪器设备、标准品、化学试剂、玻璃器具的检定等,另外网络版功能包括:样品采样、样品登记、样品签收、样品送检、样品检验、样品评价、样品报告单,同时也包含仪器设备、标准品、化学试剂、玻璃器具的检定等。

2、软件全中文操作,操作简单直观,界面一致,友善亲切。

3、系统具有完美的打印及预览功能。软件支持按照比例缩放打印。

4、软件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及统计功能。软件独具名称汉语拼音查询功能。

5、样品的类别及报告单格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定义和修改。软件根据检验项目自动打印原始记录,自动评价,自动产生评价用语。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5

1.基本概念

(1)远动:利用远程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远方设备的监视和控制。

(2)远动技术:监控调度端与被控端(由各个被控站组成)之间实现遥控、遥信、遥测、遥调、遥视技术的总称。

(3)供电远动系统:由调度端与被控站的远动装置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信道设备组成的调度供电设备的远距离监控系统。

(4)遥控:从调度端发出命令,以实现远方操作和切换,如开关的“分”、“合”、故障信号的复归等。

(5)遥信:将被控站的设备状态信号远距离传送给调度端,如开关位置信号、报警信号等。

(6)遥测:将被控站的某些运行和环境参数传送给调度端,如有功和无功功率、电度、电压、电流等参数。

(7)遥调:调度端直接对被控站某些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进行调整,如变压器的电压等级等。

(8)遥视:现场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重要场所的环境状态等通过视频图像传送到调度端,以实现安全监视。

2.调度端设备

(1)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网络。

(2)服务器、WEB服务器、调度员工作站、维护工作站、分析员工作站、计算机网络设备。

(3)通讯处理设备。

(4)人机接口设备模拟屏(大屏幕显示器)。

(5)不间断电源设备UPS、打印机等。

3.调度端功能

(1)控制:分为单控和程控。单控是对单个对象的遥控操作、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合闸/分闸、重合闸的投入/切除。程控是对若干单控操作的有序组合,以卡片的形式预先设定。

(2)复归:对发生异常的被控端设备进行远动复位操作,使其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3)监视:是全面掌控供电系统运行情况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各开关状态变位及保护出口监视(并形成事件记录),所内设备的非紧急故障信息(预告)及紧急故障信息(事故)的监视(形成事件记录,伴有音响提示),各进线、母线、馈线的电压、电流、功率等测量,各保护信号的监视(形成事件记录、自检报告、事件报告)和防灾报警系统信息监视等。

(4)显示:直观反映供电系统技术参数和运行状态,显示对象包括变(配)电所主接线图及各开关状态、事件细目(并配有事故、预告音响提示)、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遥测量的实时测量值、各遥测量的实时动态曲线、各类历史曲线图或统计图、各类历史记录、各类遥测运行历史报表、各类功能单元的自检报告、事件报告、故障报告、各类测控/保护单元的整定参数、各类功能单元的故障波形、负荷波形及谐波分析报告。画面显示具有多窗口、无级缩放功能。

(5)历史记录:记忆和存储供电系统各类历史事件,便于进行故障分析和事故调查。主要有事件记录及操作记录的历史记录、开关动作统计的历史记录、故测标定的历史记录、断路器跳闸分析的历史记录等。

(6)数据打印及画面拷贝功能:系统具有对实时运行数据及定时报表打印功能,同时具有对所有监视器画面进行随机拷贝功能。

4.调试内容及要求

(1)遥控试验:遥控操作前,应确认被控站配电盘选择开关在“远方”位。遥控操作中,被控站配合人员应对被控对象进行观察,并与调度操作员保持联系,确认被控对象运行状态。单独控制试验时,在控制站依靠遥控对象表,按程序逐个对被控对象进行遥控操作,被控对象应可靠动作,显示、操作记录、打印应正确。将被控站配电盘上选择开关分别置于“单独”和“当地”位,进行遥控操作,被控对象应拒动。程序控制试验时,在控制站依照远动程控对象表(程控卡片)逐个进行程序控制试验,被控对象应按程序可靠动作,显示、打印应正确。遥控试验时,如果发生操作错误、系统故障、被控站故障和被控对象拒动时,系统应能正确提示。

(2)遥信试验:位置遥信应按遥信对象表逐个进行确认,显示屏幕、模拟盘、被控站配电盘的显示和被控对象实际状态应一致。设有光带显示的模拟盘,当满足光带亮点条件时,光带应可靠点亮。事故遥信应按远动事故遥信对象表逐个在被控站保护盘上模拟故障和控制站音响报警。显示屏幕应显示故障站名、故障种类和故障对象,模拟盘上应有相对应的闪光。打印机应正确打印事故记录。

(3)遥测试验:模拟量遥测试验宜在被控站变送器输入端加入不同倍率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站读取模拟量遥测值。脉冲量遥测试验宜在被控站变送器输出端用瞬时短接的方法产生脉冲,控制站读取脉冲量遥测值。

5.调试程序及注意事项

(1)将调度端调度员工作站画面、图纸与现场实际设备进行核对,确保一致。

(2)确认远动通讯状态正常后,与现场人员核对开关位置、带电拓扑关系等。

(3)通知现场将调试设备打至“远方”位,非调试设备打至“当地”位。

(4)开关调试要先进行“当地”分合,观察信号正常后,再进行遥控操作,须先合后分。

(5)在既有线远动系统改造后,调试分区所设备时,须先解环运行,断开越区开关控制电源,防止误操作造成相间短路。

(6)变电所一次设备调试时,根据闭锁关系,按规定倒闸操作程序,进行遥控操作。

(7)在既有线远动系统改造后,调试馈线设备时,应避开天窗时间,尽量在天窗点外进行。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6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的目的,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合这些要求的装置。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但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可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能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五、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

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

2.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为使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就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的能力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7

[关键词]DF8003S;测试;人工置数;越限告警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31-02

1 引言

大庆油田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2003年开始运行,系统采用windows平台,主要实现配电SCADA(两遥)功能。随着油田电网近年来迅猛发展,大量开闭所的建立和自动化改造,油田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监视的厂站正不断增加,对配网自动化系统数据容量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油田配网自动化主站新接入东方电子DF8003S管理系统,以满足构建坚强的油田电网战略任务的需求。

2 DF8003S系统简介

油田配网调度自动化DF8003S系统专门为满足中小县级调度要求开发的,是基于X-Windows网络窗口系统上,充分利用了DF8003EMS系统的领先的开发理念、稳定的系统框架、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成熟的功能组件,改相对集中的一体化设计模式为松耦合的集成模式,能够方便的完成绘图、编辑、数据查询及运行测试等功能,具有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又安全、可靠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3 DF8003S系统部分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调度自动化DF8003S系统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技术人员对调度自动化DF8003S系统遥信、遥测等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验收。

3.1 遥信人工设置功能测试

登陆配网调度自动化画面监视系统,选择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为例:当43213开关工作位置在合位,人工设置为分位成功,检查该遥信在画面上的颜色由蓝色变位黄色,再将该开关所带插头人工置开,画面颜色也由蓝色变位黄色,同时实时报警系统上SCADA事件事项信息,: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点位12、变位分,43213刀闸点位233、变位分;确认后,将43213开关、插头遥信人工设置状态取消,检查该遥信在画面上显示的颜色由黄色转为蓝色,同时实时报警系统上SCADA事件事项信息: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点位12、变位合,43213刀闸点位233、变位合,进行事项确认。

因此,调度自动化DF8003S系统可以允许特定用户,对开关进行人工设置及解除遥信状态,并在监视画面上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进行区分,双遥信开关(带插头的小车开关)可实现开关和插头的单开()或单合(双合)的人工设置,并可在事项信息上加以区分,有利于调度员对开闭所开关的操作要求。

3.2 遥信信息超限告警

当变位次数和事故次数超过规定的限值后系统能够产生超限报警。仍选择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为例:在SCADA数据库遥信参数表中,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变位次数限值填为10次,频繁操作43213开关,使其变为次数超过10次,实时报警系统上SCADA事件报警信息,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变位次数超限告警;改设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日变位次数填为10次,频繁操作43213开关,使其变为次数超过10,实时报警系统上SCADA事件报警信息,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日变位次数超限告警。

系统实现了在数据库中对开关变位次数及事故次数进行的锁定功能,既可以在任何开关变位过多时进行超限告警,又可该对开关当日变位次数进行锁定限制,使调度人员对线路开关的监控、操作及管理更加方便。

3.3 遥测越限及延迟报警处理

以银浪1号站开闭所43213开关A相电流为例:在数据库遥信参数表单项记录表中,设定操作上线为10,操作下线为2,紧急上线为20,紧急下线为4,最大非法值为533,修改该A相电流的最大标度为500,使电流值跳变幅度超过最大增量范围,实时报警系统上SCADA事件遥测非法越限告警,通过曲线画面可查询;将越限报警延时改为50秒后,再将此次遥测越限时间在10秒内恢复,实时报警系统未上信息,报警延时成功,但在曲线画面可查询到该次遥测越限变化。

经过以上测试,DF8003S系统的越限报警延时功能,可以对于非特别重要的遥测量超越限值后,不立即生成越限事项,而是通过数据库遥信参数表设置,延时一定时间,对其跳变幅度与最大增量进行对比,若在延时事件内,遥测量值恢复到正常范围,则不产生事项报警,或该值其跳变幅度小于最大增量,也可以不禁行报警处理,解决了部分非特别重要的遥测量偶然越限造成的频繁报警,给调度员日常运行监视工作带来方便。

4 结束语

通过此次对配网调度自动化DF8003S系统设备及各项功能认真详细的测试,证明该系统符合中国电力《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和《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的要求,也为今后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大庆油田配网调度自动化DF8003S系统验收测试大纲.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8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G42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30-02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命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学好生物化学及掌握好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我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几大类生物物质的定性鉴定、定量测定、分离纯化技术,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严格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加强对理论课中某些基本理论的感性认识。

实验考评是研讨教学规律、检查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重要依据[2]。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4]。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指导思想,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进行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传统实验课程考核体系的弊端

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几乎都是以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首要依据[5],以致学生对实验课定位不清晰,实验操作过程中欠思考而过分关注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如果只以批阅实验报告给出课程成绩,难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6],难以考核出学生实际水平,从而不能准确评估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更不能真实的反映教师的授课效果。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对实验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书面实验报告,对实验实施过程的追踪也是考核学生态度是否认真,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原理是否清晰,动手能力是否真正的得到了锻炼等的重要手段。我院生物化学实验体系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重,传统实验报告的书写方式已不适用。

二、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考核体系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学,提供信息反馈,从而推动学风和教风建设。因此,建立实验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发挥考核体系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要以实践环节为主。实验成绩的考核,应该能全面、客观、公平地反应学生的实验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全面考评体系的建立

我院生物化学实验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面向生命科学学院全体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实验》,该课程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组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基于此教学目的,拟建立如下考核体系: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50%、实验操作25%、平时表现25%。此体系既考虑了学生在实验中实验操作能力和态度的不同,又兼顾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能力。

二是面向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生物化学大实验》,该课程由4个综合性实验构成,每一个综合性实验涵盖了多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涉及多个实验原理,操作时间长,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拟建立的考核体系为: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30%+实验报告占70%,其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科技论文形式书写。此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更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二)学生实验档案的建立

实验课程开始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实验档案,严格追踪实验过程,准确评判学生的平时成绩。对每一个实验班的学生建立一个实验档案,课上通过检查实验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操作、出勤、实验记录的书写、实验结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做到客观评判学生的平时成绩,合理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实验报告书写方式改革

书写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学生用所学基础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7]。生化大实验课程包括的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每个大实验包括多种生化技术,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更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个综合性实验相当于微型毕业实践题目,因此传统的适合于基础生化实验的实验报告书写方式已经不能反映出实验操作者的综合水平,对此我们改变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报告书写方式,与科技论文书写要求接轨,要求学生按中文核心期刊研究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8],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论文材料的组织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的评价

在我院秋学期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2~4人一组,每班6~8组,共8个班开设实验。建立学生的上课表现档案,严格追踪实验过程,通过记录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操作、出勤、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记录的书写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生物化学实验的总成绩。经统计,各班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证明本考核体系比较合理。

春季学期生化大实验课程上,4人一组,每班7组,共5个班开设实验。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出勤等建立实验档案,据此给出学生平时成绩;通过评价学生的论文给出学生期末成绩;再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生化大实验的总成绩。经统计各班成绩按照正态分布。综合分析5个班的成绩情况证明该考核体系不仅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理论和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高校实验教学实践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评不仅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8]。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们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就能使我们的实验教学跟得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赖小玲,陈华絮,肖生鸿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生物学杂志,2007,24(3):68-69.

[2]韩洪波.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研究与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6):125-128.

[3]杜朝昆,龚明.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2003,(1):59-66.

[4]韩寒冰,刘杰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28-130.

[5]盛玮,高翔,查岭生.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55-256.

[6]刘香利,郭蔼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65.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9

关键字: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考核环节;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8-0045-04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与硬件直接相关的系统软件,计算机中的关键性技术,它的设计与实现体现了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的精髓[1]。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理论与实践要求都很高,历来为计算机及信息学科所重视。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正是该课程实践环节的集中表现,不仅可使学生巩固理论学习的概念、原理、设计、算法及数据结构,同时培养开发大型软件所应拥有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软件工程素养。对该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1 操作系统课程实践现状分析

国内外高校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极为重视[1]。北大、清华、西电、国防科大等院校均分两个学期,设立理论、实践环节来共同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内容主要分为模拟仿真型、解剖型或设计型。由于操作系统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决定了许多学生在学完理论以后,对实践环节感到束手无策;同时该课程内容承上启下,涉及以前学习的许多课程,如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设计的能力。课程的难度阻碍该课程的考核,实践考核往往成为程序设计考核或算法编程考核,没能成为有效促进操作系统学习的有力工具。一些院校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北京大学根据MIT的开放课程经验和自己学生的特点,建立操作系统实验室,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试验平台和实验体系,包括实习授课、进程控制、实习反馈等环节控制教学质量[2]。考核模式中增加成果演示和期末答辩环节,借助交流开发心得、压力测试等方法检查进度控制好坏,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南开大学提倡使用系统仿真的实验环境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降低试卷考试的压力,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使用“弹性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

我校是农业类院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紧接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实验型必修课,安排在上完理论课的下一学期。过去两三年里,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源特征和课程特点,本着“承上启下、提高综合能力”的宗旨,为提高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动手编程能力,摸索与总结了一些控制实践课程质量的方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无法将操作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些同学只为完成表面上的功能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没有借鉴前人成果;(2)同学之间依赖性严重,加之Internet网提供的便利功能,一些同学出现网上拷贝,不劳而获、浑水摸鱼的现象;(3)缺少考核体系与测试环节。对原理课程的认识不足,缺少软件工程的思想指导。实践环节的软件开发等同于以前的算法设计或编程,没能突出该课程系统性的特点;(4)缺少分组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程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许多同学会做不会说、不会写;能单独开发,不会小组共同协作。

2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构建思路

学习评价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学习。一个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应该有过程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学习评价两部分。针对本课程的现状,考核体系应具体解决如下问题:(1)量化考核指标;(2)量化考核每位同学的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分组协作完成设计任务,给老师有效地分辨出每位同学具体完成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带来困难,需要考核环节中具体的量化措施来保证。(3)体会软件开发全过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管理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其设计与实现的着眼点均是“一切为了用户”的系统观点。通过考核环节的设定,使没出过校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在校期间体会到软件的开发过程。

与理论考核模式相比,实践考核不仅注重结果,更加注重过程、技术和素质考核。分析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践现状,结合具体的考核量化问题,本着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提出如下指导原则:

(1)坚持多样化考核与多次考核机会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建立以考察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的选择,既要体现和课程培养目标,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

(2)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设计从题目的选择到设计与实现,均应借鉴前人成功的设计理念,采用或扩展已学过的算法和策略,考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设计的能力。

(3)根据课程设计考核改革模式,设计考核评测体系及考核评价指标。过程考核、技术考核及结果考核相结合,最终得出综合成绩。同时,注重每一考核环节的交流与指导。

(4)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融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进度控制能力。

本研究在总结我校前三届学生课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针对农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突出内容的系统性、设计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本着综合能力提高的宗旨,通过协作学习与模拟性学习相结合,设计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学习考核模式,采用过程考核、技术考核、结果考核等多种形式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图1),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考促学”,培养学生多元能力,为农林类院校操作系统课程实践考核趟出有益的道路。

3 考核评测体系的构建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的考核目标是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下,提高大型软件的分析设计能力,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能力,设计结果的分析测试能力。因此,考核体系的制定既要考虑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又要加强团队精神与素质培养。本研究按照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五个步骤:明确目标――小组计划――协作研究――分组测试――最终评价设立考核环节。

3.1 考核评测环节的建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根据课程考核的指导原则和课程设计流程,本着科学合理,重理论、重技能、重素质的原则,设定为五大考核环节,分别是设计考核、算法考核、测试考核、能力考核和提优考核,最终考核成绩是五部分乘权重之和。表1,体现各考试环节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其中,设计考核针对课程设计的开始部分,检查学生整体规划和协作分工能力;算法考核主要考核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实现措施;测试考核属于对课程设计成果的检查,是以往实践考核的薄弱环节。该考核体系中强调测试,通过制订组内测试、组间测试和教师测试制度完成整体测试。具体测试过程是教师提供测试报告书格式及考核项目,组间成员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说明对软件作品进行相互测试,并填写测试报告,然后由教师组成的测试小组进行综合性测试,给出测试评语。能力考核贯穿实践的每个环节,通过学生制作PPT、口头汇报并回答问题,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进度计划实施情况及工作汇报能力。提优考核是在课程设计结束后,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主动申请,通过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体现。

3.2 考核评价指标的建设

考核测评环节是指导实践考核的基础,考核评价指标具体量化考核环节,是成绩评定的依据,它的构建必须有系统和全局的眼光。我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停课一周进行,时间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周。三年级上学期理论课结束后学生分组、选题,利用寒假时间准备资料,开学后完成具体实践工作。课程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假期准备工作的好坏。为了有效考核学生准备工作和实践情况,针对考核环节设定具体的汇报考核指标和测试报告考核指标。由教师和四年级优秀学生组成考核小组,按照汇报考核指标打分,存档源码程序、可运行程序、测试报告和课程实践报告,综合测试报告考核指标给出课程设计的综合成绩。

(1)汇报考核指标

汇报考核如表2,属于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整体计划,分工协作与进程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幻灯汇报能力,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养。采用PPT幻灯形式,汇报时间穿插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是量化设计考核、算法考核和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总结性汇报促进同学之间彼此交流成果与心得。

(2)测试报告考核指标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测试考核指标的设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软件测试观,养成良好的测试习惯,为后续软件工程课程的开设积累实践经验。测试考核以测试报告的形式存档,考核指标既要体现整体构思,又要能够促进被测试软件的完善,有助于错误的发现与改进;同时,该项工作的开展是同学之间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核心测试指标如下:

理论依据是否充分。

功能、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考虑充分。

算法正确性及容错程度、算法性能情况,要求评测人用具体的测试数据进行说明。

用户界面友好性、直观性、易用性,并要求具体列举。

总结评价该设计的优缺点,具体描述特色与创新,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实践与效果分析

4.1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实践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在我院院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02级共63位同学分成20个小组,按照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进行实践。教师提供20道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同学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定与操作系统相关的题目。有模拟内存可变分区的系统,有模拟Linux 2.6内核的进程调度系统,也有图形化动态模拟磁盘调度各种算法的系统。两名教师和两名四年级同学组成考核小组,经过三阶段的汇报考核,组间测试考核,实践报告考核,作品测试等考核,顺利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践。每组同学巩固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软件设计与编程能力,整体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每个小组提交软件作品,其中5个小组提交提优论文。图2和图3分别是课程设计学生作品样例。

4.2 实践效果

经过一周的停课实践,学生们普遍感觉加强了对操作系统理论的认识,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及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改善。通过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的实施,使广大学生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1)协作学习能力普遍提高。每个小组非常重视三个阶段的汇报,从查阅资料到幻灯结构、内容和色彩都经过仔细琢磨;小组内讨论气氛热烈,有些小组甚至在宿舍熄灯后仍在探讨问题;还有的小组到处寻找通宵教室,加班加点工作。

(2)真实能力明显提高。量化课程设计过程和考核指标,完善了过程监督,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实践“做弊”现象,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一定锻炼。

(3)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操作系统模拟的许多题目,不仅涉及数据结构,同时要求活学活用操作系统理论中的概念与方法。如,模拟内存管理的设计中,为突出并发和共享特征,一些小组使用了多线程实现并发。另外,数据结构中树、链表以及Hash表的知识得到巩固。

(4)计划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课程设计三个考核环节,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同学和老师,并且解答老师的提问,有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改进设计方案;学生也可在汇报过程展现自己,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不善表达的理工科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此外,该考核方法使学生不敢懈怠,按时完成任务。

(5)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激发。课程设计的所有考核环节均开放式进行,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可以相互对比,有效促进了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情;考核压力促进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下进行主动学习。学生潜力得到很大发挥,不再局限于教学过程中所学知识,自学相关内容,力图将设计做到最好。

5 结束语

该套考核环节、方法和考核指标的建立,强化了操作系统原理的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实际软件设计、编程能力,培养了组织协作与团队精神,为抽象理论课的实践环节的理论提升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道路。由于该考核体系处于实验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微微,刘才兴.研究型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实习项目的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 2005,5.

[2] 陈向群.操作系统实习教学经验[J].全国第八届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 2005,5.

[3] 史广顺,韩维桓,袁晓洁.南开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6,7.

[4] 邹恒明.上海交通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的立体化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06,7.

[5] 程金林,吴斌,靳晓枝,黄铮. 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24,(4).

[6] 康丽军.关于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大学学报.2004,5,(3).

收稿日期:2006-9-14

资助项目:南京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姜海燕(1967-),女,浙江临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工程。

通信地址: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邮编:210095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篇10

关键词: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实践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52-02

一、引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操作系统实验教学作为教学辅助环节十分重要,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动手做实验,帮助学生解决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对象的认识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我们的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学完课程之后只懂得空洞的理论,缺乏实践经验,因此需要从思想上重视操作系统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和考评方式上改进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操作系统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操作系统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以往的课程实验中教师主要关注通过实验学员是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概念、原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则关注不足。

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验做完之后虽然加深了对操作系统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但脱离了操作系统的实际,并没有获得具体操作系统内部实现的感性认识,对整个操作系统的全局观仍然没有建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三、强化课程实验,细化能力培养

为了将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其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下面通过对实验内容、指导方法、考评方式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来达到强化课程实验,细化能力培养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提一些与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例如病毒和木马是如何攻击操作系统使之瘫痪的?如何终止正常的进程?为什么病毒进程无法被终止?因为提的问题贴近实际,会很大程度提高做实验的兴趣,他们也会更乐于去动手找出解决的方法。同时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所以可以鼓励他们从网上了解关于操作系统的最新知识,下载一些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试用版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改进课程组织。操作系统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是原理与应用的交叉,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在理论与应用之间分配权重。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对象的特点,将实验学时定为30学时,以国产的麒麟操作系统为实验环境,按照认知渐进的要求,由易到难安排实验内容。实验题目的确定以课程中的知识点为依据,使学生能够找到本实验在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内容包括算法模拟型、使用验证型、代码分析验证型、系统设计型四类,教学中主要使用了其中三类,一共6个实验,如表1所示。

这六个实验,由浅入深。其中,实验0和实验1是对麒麟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实验2和实验3是对原理中进程部分的典型算法进行模拟,实验4是对操作系统内核的裁剪,实验5是在理解文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的类Ext2文件系统。通过这几个实验,学员不仅可以了解实际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合理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实现操作系统核心运行机制,逐步将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融会贯通。

3.改进指导方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疑难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最后答案,而是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并通过讨论等形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可以指出改进的方向,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实验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如何做,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留给他们广阔的思考、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例如:在课程设计中,两个学生用不同的程序设计出了相同的功能,那么就要进一步引导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哪一种性能更优,为什么更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考评方式。过去课程实验的考评都是学期末交一个实验的设计报告,这种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整个学期只做一个实验或者最后交作业时抄袭同学的报告,不能起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新的考评方式中规模小、难度低的使用型和算法模拟型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规模大、难度高的设计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根据优差结合、志愿和指定相结合方式分成小组,小组中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最后根据学生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量和完成质量进行考评。实验结束,要求演示实现过程,并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采取方案、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问题、总结与体会),每个实验根据难度和复杂度按一定的百分比计入成绩。通过实验、演示和报告的撰写,不仅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撰写论文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5.合理安排课程实验开设时间。以前的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而这个时候是期末考试复习阶段,许多学生忙于理论课考试复习,无暇顾及课程设计,直接影响了实验的教学质量。

因此课程设计应晚理论课两周左右开始,教材中的前两章讲完之后就可以进行前3个实验(实验0、实验1和实验2)。这样既可以通过实验来及时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不会和理论课考试发生冲突。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学员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员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各种基本技能、方法和思维方式,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主创新意识,培养优秀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杜萍,范辉,谢青松,等.应用型本科操作系统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8,(16):32.

[2]钟少丹.“操作系统”课程实验设计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12):120-121.

[3]黄廷辉,王宇英,崔更中.“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1):20.

[4]成娅辉,姚宏.操作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244.

[5]朱克敌.项目开发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