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3 09:15:48

学生自查材料

学生自查材料篇1

综合材料是党组织在调查、考核的基础上,对拟发展入党的同志做出全面评价的重要材料,也是党委审批党员的主要依据之一。

1.综合材料的内容

(1)发展对象的自然情况

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日、家庭出身、本人成份、文化程度、主要经历、现任职务、职称。

(2)政审情况

发展对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主要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改革开放以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主要指要调查清楚发展对象亲身经历了哪几次重大的政治斗争,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实际言行。主要看他(她)是否站在党的立场,捍卫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否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直系亲属”一般指父母、配偶、子女,自幼抚养其长大的养父母和由其抚养的养子女。长期同本人一起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通常指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旁系亲属加岳父母(公婆)、伯、叔、姑、舅、姨等。

审查中,对发展对象的父母、配偶一般都要有外调材料,查清职业、政治面貌及政治历史情况(已故者要清楚去世时间和去世原因)。其他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与发展对象在政治、经济上交往不密切的,情况清楚的,可以不要外调材料。

(3)本人要求入党和组织培养过程

主要包括拟发展人申请入党时间,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情况。党组织何时其列为党的积极分子,采取哪些培养措施,列为重点积极分子时间,经超前考察列为发展计划情况,参加党校集中培训、考试成绩,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情况,是团员的要有推优的情况。

(4)现实表现情况

主要写拟发展人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优点.取得哪些成绩,群众基础如何;是否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据党员标准衡量,还有哪些差距。

(5)党支部对其入党的意见

经过党支部充分酝酿和认真讨论.党支部提出发展的意见。

2.写综合材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平时材料的积累。基层党支部一定要坚持对积极分子进行定期考察,列为重点积极分子后,要按要求及时填写“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培养人要认真填写考察记实材料。培养人、支部要根据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及时找他们谈话,提出希望和要求。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现实表现情况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全面总结。要通过具体事例反映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入党动机,以及工作、学习业绩,不要抽象地概括。现实表现情况不能只写优点、成绩,不写缺点、不足,否则会使要求入党的同志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也不利于党组织对其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

(3)政审中提出的问题、结论要有证据。无论是本人、直系亲属或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中政审提出的问题,要查清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情节,组织上曾否作出结论或进行处理。要有外调证实材料和本人认识态度,经综合分析后.提出是否影响其入党的意见。

(二)综合材料例文

关于xxx同学的综合材料

xxx,女,汉族,xxxx年x月生于xx省xx市,原籍xx省xx县,家庭出身干部,xxxx年x月入团,1xxx年x月考入我校,现是xxx班学生班长。

xxx同学xxxx年x月至xxxxx月在xx市一中读书,高中时曾被评为xx市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

父亲xxx,xx市政府干部 母亲xxx,xx市建设银行职员

哥哥xxx,xx市xxx公司干部,团员。

xxx xxx年在中学读书,在该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没有违纪行为。经审查本人历史、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清楚,没有问题。

xxx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靠近党组织。她是在高中二年级时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大学后,要求进步更加迫切。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党员和支部的培养教育下,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入党目的正确,态度端正,愿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xxxx年xx月定为重点积极分子,xxxx年末经过考察,列入xxxx年发展计划,xxxx年x月参加党校培训,考试成绩优秀,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结业。

xxx同学进入大学以来,学习目的正确,勤奋努力,有钻研精神,第一学年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为班级第一名,被评为xxxx-xxxx学年度校优秀学生,获一等奖学金。她担任班长,工作任劳任怨,能够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班级成立马列著作学习小组,带领同学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校、系各项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班委共同努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待人热情,能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

缺点:工作中有时表现急躁。

在广泛征求老师、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团委推优,党支部充分酝酿和认真讨论,认为xxx同学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可以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请上级组织审查。

学生自查材料篇2

一、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情况,有什么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用光辉成就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感受到,要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就要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情况,读了多少,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按照党支部要求,本人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情况,通过党支部组织学习、个人自学,完成了大部分学习任务,感觉个人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大幅提升,学会工作方法,学到了工作干劲。深刻认识到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

三、对照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

(一)在坚定信念方面:

我虽然紧跟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对党的政策理论成果做到了反复研读,但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实践、推动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理论学习的政治站位还需继续提高。在学习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及时学习、反复学习不多,温故知新不经常,存在重阅读轻细研、创新学习方式不够等问题。

(二)在增强历史自觉方面:

我认真研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读本,聚精会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做到学习往实里走,领会往心里走。对党的创新理论实践认知不够,尤其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主动思考较少,未能做到用心体会、悉心领悟、诚心践行,导致理论自信需要继续加强,在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创新思维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方面用力不够,影响了工作实效。

(三)在弘扬优良传统方面:

让弘扬优良传统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必须深扎求知的根子,我在不断学习中汲取政治营养,打牢传承优良传统的思想理论基础。 但党性修养待进一步升华,缺乏“挤”、“钻”精神,掌握的理论也业务知识不够全面,

(四)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

我深刻认识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主义信念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建立在理想的信念上,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但我思想学习不够深刻,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业务类工作,自觉主动学习时间不够,理论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

四、(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怎么样?

作为今年刚被发展的预备党员,我以党员先锋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做到“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出来”,用自已的一言一行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但仍存在不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要求都很高,在二者关系的平衡上还可以更加科学。

(二)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做的怎么样?

我立足本职岗位,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做到工程六中心及南充维护业务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公司每个项目立项,为公司业务统计及财务工作提供保障,时负责部门纪检、党群、人力、工会工作,让我通过和各部门的配合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提升了自己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因为工作的重复性,图省事,照搬照抄,沿用老方法解决问题,缺乏创造性。

(三)为身边群众做了什么实事好事,还有哪些差距?

在同事及中心员工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分析其相关的工作,共同研讨业务难点,不影响业务的工作进展。在身边的同事遇到业务不熟悉或相关问题时,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在党建工作方面,主动思考,积极宣传党史学习工作。

不足之处是:参与部门重大工作不多。认为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了,导致对一些部门的重大工作研究不够,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对一些苦事、难事、见效慢的事,还存在绕着走、推着干的问题。

五、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按照"四个对照"的要求,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刻反思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理论贯彻不深,总是以工作忙作为借口,以为阅读相关重要文件就是认真学习了理论。没有处理好工学矛盾。二是工作缺乏创新,问题根源在于思想上有些僵化,习惯用经验来解决问题,认为以往经验可以解决好问题。三是担当作为意识弱,个人党性修养偏弱,在精神上缺钙比较严重。四是学习效果弱的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轻视了学习,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五是党员标准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平衡好相关的关系,密切联系群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改进工作方法。面对批评和自我批评采取了老好人做法。

六、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一是坚持学以致用,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严格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更加深入地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政策理论精神,力争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最大程度地把所学知识与创新工作、跨越发展结合起来,与分管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增强领导能力,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是做好工作创新和担当作为。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不再因循守旧。要多向书本和同行学习,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有拼搏在前,不计较个人得失,要有功成不必有我,功在必在于我的思想觉悟。

学生自查材料篇3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

    1.从材料结构上看,可分为文字材料式即所用材料是一段文字;图片材料式即所用材料是一幅(组)图片;表格材料式即所用材料是一张表格;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组合式即所用材料是由文字材料和图表组合而成的。

    2.从材料数量上看,可分为单一材料式即一题只有一个材料;组合材料式即一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组成。

    3. 从材料来源上看,可分为课内材料式即材料都是来自课本,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常见、最主要的来源。具体来说包括:课文中正文部分的文字、图表,辅助文部分文字、图表及课文中小方框内的引文(黑体字)。课外材料式即材料来自课外,常见的有:国内外重大时事材料如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课本知识联系比较密切的图表,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歌曲如《春天的故事》,名人(如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名言等。课内课外组合材料式即材料由课内材料和课外材料组合而成。

    二、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设计要求

    1.材料的选择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不管是来自课内还是课外,都必须是与课文重点内容相关的材料,即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和训练;材料提供的信息必须充分,否则会影响学生答题;材料必须精炼,不要拖泥带水。

    2.如何设问

    一要小、巧、活、新,所提的问题不要太大,设问角度要巧妙、新颖、灵活。

    二是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更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等能力。

    三要对材料充分挖掘,从多角度进行设问。

    四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和材料脱节,不能把材料解析题出成了问答题。

    五是设问的语言要精炼、准确。

    我在《美国的诞生》教学时对美国《独立宣言》中的材料是这样设问的: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请问:

    ①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②该文件是何时由何机构发表的?

    ③“这些联合殖民地” 指的是什么地方?它们为什么要“独立”?

    ④文中 “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大不列颠王国” 分别指谁?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其实是从什么时候“完全废止”的?

    ⑥该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⑦它们为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在该文件发表后又进行了哪些努力?

    ⑧该文件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中发表的?

    ⑨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⑩你对该事件的主要领导人有何评价?

    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

    根据教学进程不同,在不同时期训练的重点和难度也不同,课堂教学(新课)训练一般以单一材料为主,并且材料就来自于课内,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兼顾能力的考查,所考查的知识以本课内容为宜。

    单元教学训练时材料可以是单一材料,也可以是组合材料,材料一般仍以课内为宜,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要考查学生的能力,所考查的知识以本单元内容为宜。

    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阶段,材料可以是单一材料,也要有组合材料,以课内材料为主,也兼顾课外材料,考查的范围要广,既注重知识的考查,更注重能力的考查。

    四、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

    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出处,知道材料是课内材料还是课外材料。

    其次,要理解材料的含义,知道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第三,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每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用哪些知识来回答。

学生自查材料篇4

【关键词】人事档案;内容;来源;鉴别;利用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中组部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人事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管理的体制、机构和职责;档案的内容和分类;档案的管理范围;档案材料和收集、鉴别与归档;档案的保管与保护;档案的提供利用;档案的转递等。

人事档案作为国家档案中的一种特殊的档案,依据中央组织部及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在档案管理中有其完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对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查阅、保管范围以及转递程序都有原则上的要求,确保了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从规章制度上杜绝了涂改、撤换、销毁、伪造等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档案材料自身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保障了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使档案得到安全的保管和科学利用”,准确地把握了档案工作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安全的保管,二是科学的利用。维护及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科学的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和责任。

人事档案不仅是考察了解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更多的利用于人事工作中。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重要材料,在现阶段仍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如调动工作、出国政审、评定职称、求学、公证、出具各类人事证明等,办理退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等问题上,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参保时间等都将成为主要依据。

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诸如档案材料收集与归档材料的不规范,有些该归档材料的没有归档,阅档者不知如何寻找线索,并以材料形成的程序去全面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等问题,也常遇到不具备阅档条件的人员前来要求查阅、利用等情况。本文介绍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些有关概念及知识,期望强化有关人事档案的概念及管理意识、了解有关人事档案知识,以利于人事档案的管理与科学的利用。

1 人事档案内容和分类

档案的内容分为十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履历表、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

第二类 自传材料: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 鉴定(含自我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第四类 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学历、学位、学绩、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和培训结业成绩表、学历证明材料、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培训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等材料。

第五类 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审查结论、上级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更改民族、年龄、国籍、参加工作时间等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 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第七类 奖励材料。包括科学技术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嘉奖、通报表扬等材料。

第八类 处分材料。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等。

第九类 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等的登记表、呈报表、审批表、审批材料;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

第十类 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包括有残疾的体检表,残疾等级材料,因公受伤的证明材料;讣告、悼词;年度思想总结、小结,大中专毕业报到证等材料。

2 档案材料的来源与收集

人事档案材料产生于现实工作之中,从其来源看,有个人形成的,也有组织上形成;从材料形成过程来看,即有在现实工作中由组织和个人自然形成的,也有组织上为了解个人情况而专门布置填写的。所以人事档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有材料增加。

档案材料主要来源、收集及补充约有以下途径:

(1)通过组织、人事部门收集职工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

(2)通过教育院校、培训部门收集学生登记表、报考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学位审批材料、学历证明、培训结业成绩、鉴定等材料。

(3)通过所在单位收集在党、团组织建设中形成的入团材料、已批准转正的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党员登记表、个人总结、退党等组织意见材料。

(4)通过评定专业技术资格部门,收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职务的审批表、晋升专业职务(职称)审批表。

(5)通过有关部门收集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先进工作者的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材料等。

(6)通过纪律检查、监察、司法及有关的行政部门,收集形成的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记过材料、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个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本人检查、交待材料、通报批评材料,法院判决书,复查甄别报告、决定、上级批复材料。

(7)通过审计部门收集形成的对经济工作中的评价材料,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材料。

(8)通过科技部门、报刊等收集科研成果及重大影响的论文、著作、译著等的目录。

(9)通过卫生部门收集工作人员因病、工伤、意处事故、致残的体检表、鉴定等有关材料。

3 档案材料的鉴别及归档要求

为保证档案材料的原始性、客观真实性,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与利用,严格控制进档材料的来源与收集是必要的,对档案材料的鉴别也是必不可少的:

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有关规定为依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档。

对收集、补充的档案材料必须来源清楚,甄别材料的真伪及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档。

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客观,材料必须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属于成套的材料必须完整齐全,有些材料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后方能归入档案。

归档材料应是原件,一般不得使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

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材料转递、归档的过程要符合组织转递手续及程序。

4 利用人事档案的有关查阅原则

查阅档案单位及查阅人,在其批准权限、职责范围内,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干部档案,须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查阅原则为依据,遵守档案的提供利用之规定。

查阅单位及查阅人应携带填写规范、经单位组织负责人批准并加盖公章的《查阅人事档案介绍信》,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查阅档案,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档案。

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干部到保管单位查阅室查阅,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要说明理由,经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妥善保管,严格保密,不得擅自转借,不准交给无关人员和本人翻阅。

查阅干部人事档案一般要求两人或两人以上,查阅档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借用、查阅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经档案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复制的档案材料,不得给无关人员观看或自行转递,用毕负责销毁。

查阅者不得假公济私,不得泄漏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者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学生自查材料篇5

导语: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教辅用书情况进行自查.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自查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辅资料自查报告(一)

对本校教辅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我校根据上级新出政发**号的文件精神,非常重视征订教辅材料这一工作,为此特成立了领导机构:

组 长:周荣幸

副组长: 周少乐、陈运全

组 员:各村校校长及中心小学管理层人员

二、认真自查,没有违规.

(一)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均无私自为学生定购教辅材料现象.各校使用的教辅材料均出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荐目录之中.且严格执行了上级的规定,并把教辅材料的使用纳入了教学管理之中,由教师定期收上来批阅,每学期的教辅材料订正,由学生及学生家长自愿征订,学生及学生家长比较满意.

(二)学校提高认识,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我校从学校到教师个人都没有私自向学生推广征订其他的辅助教材现象.

(三)学校规范收费行为,禁止个人书商进校推销辅助教材.

今后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不断规范教辅材料的使用,切实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辅资料自查报告(二)

学校的收费工作一直以来是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保证学校收费工作的透明度,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维护教育系统和四小教师在家长中的良好形象,我校开展了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检查.现将自检结果报告如下:

一、在招生工作中,学校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政策录取新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二、学校高度重视收费工作.

学校成立了校长刘丽萍为组长,陈彦丽,刘吉梦为副组长,其他中层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在工作中学校严格贯彻上级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执行对学生实施免除课本费、学杂费的国家规定,作到了认真登记,保障及时把免费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

三、我校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不允许教师以任何方式给学生征定教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因此,我校从没有出现过为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的行为,学校和教师没有出现强迫学生接受经营服务并收取费用的行为.

四、我校免费设立特长班,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总之,我校的收费工作严格贯彻了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精神,没有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教辅资料自查报告(三)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和市教育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纠、集中整改.现将自查自纠、集中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1、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均为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部分学科使用了循环教材.

学生自查材料篇6

 

县教育局:   

 根据平塘县教育局的《平塘县教育局关于做好国家课程教材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我校对教材、教辅的征订、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使用教材情况。

根据贵州省统一部署,使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工作得到落到实处。不存在区域共享教材、校本教材、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使用的教材全部经过审定。

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教辅严格执行教材教辅资料准入制度,均为上级部门规定并配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学校或教师不存在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 

二、教辅资料征订。

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发行、订购、均属正规渠道,在我校不存在盗版教辅材料和非法编印教辅材料的行为。经自查,平塘县新华书店给我校提供的教材,印刷字迹清晰、配图形象生动,无劣质印刷品。

三、 双语教材使用情况。

我校切实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双语教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完全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要求征订。按规定为学生择取经审定通过的与教科书配套的相关学科的“同步练习”,坚决杜绝本校教师以任何名义胁迫、诱导学生购买任何教辅资料的现象和行为。

四、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我校把教师对教辅资料的推荐和征订工作,与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相连接,加大对教辅材料违规征订使用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学生及家长举报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对于违规违纪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五、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

我校目前所征订的教辅资料是根据县教育局规定范围内书目来开展此项工作,每科都有练习册,从而可能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建档立卡户,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应的增加。我校希望在教辅资料的征订方面,可以由县教育局组织部分一线教师开展征求意见,切切实实落实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同时遴选出适合一线教学使用的优秀教辅资料。

 

学生自查材料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筑高分子材料;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of Polymer Materials for Building Course Based on the Applicable Talents Cultavating

WAHG Li-yan GAI Guang-qing ZHAO Li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Abstract】Teaching reform methods of polymer materials for building course based on the applicable talents cultavating mode were proposed. In additio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of four education reform methods were elaborated in detail by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instances. Finally, teaching reform effects of polymer materials for building course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Applicable talents cultavating mode; Polymer materials for building; Education reform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高校急剧扩招,尤其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入学成绩很低,在高中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升入大学后对学习更是松懈怠慢。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学习兴致不高,考试突击学习现象十分严重,学习无用论在学生脑子里根深蒂固,导致理论基础不扎实。另外,对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数流于形式。因此,多数学生既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缺乏较好的实践技能,势必导致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的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以《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1 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简介

建筑高分子材料是指以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为原料生产加工的新型建筑材料。塑料管材管件、塑料门窗、建筑涂料、建筑防水及密封材料、建筑胶黏剂、建筑模板、泡沫塑料保温材料等建筑高分子材料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建筑业的革新和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建筑高分子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对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学习,学生把自己所学的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和建筑工程结合起来, 充分认识到了高分子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价值,将理论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加突出了吉林建筑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大特色, 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任选课。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样的考核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是本人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的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2 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2.1 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开课前做好调研工作,查阅资料、深入市场、深入企业,掌握当前建筑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要想讲好一门课程,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第一,查阅相关领域的期刊资料,关注相关网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开课前我查阅了与该课程有关的大量资料,在建筑塑料部分的讲授中,相对应的期刊有《塑料工业》、《国外塑料》、《化学建材》等;在建筑涂料部分的讲授时,经常参考的期刊有《涂料工业》。第二,深入市场、走向企业。上学期,我走访了几家建筑材料的企业,进行了参观学习,感觉收获很大。深入市场、走进企业可以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当你带着实践经验走向课堂组织教学,那将给同学带来很多新鲜的气息,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到学有所用。这是当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那些主张学习无用论的学生将受益匪浅。

2.2 理论教学联系实际

教师要时刻记住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教师不仅要经常深入企业, 还要鼓励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向工人学习生产经验,从而增加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并将学生介绍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同学积极响应,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还经常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在讲授建筑涂料部分内容时,由于我们材料专业实验室完全具备涂料的实验条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关于内墙和外墙涂料的开放性实验,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学生受益匪浅。

2.3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

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要通过阅读、写作、演讲、讨论与辩论、实验与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学习一章,至少要查阅一份资料,并鼓励其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撰写论文,以此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而且在课堂上会给同学提供讲解自己所查资料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知识。这样,学生课后能够积极查阅资料,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开放性实验中去,主动到实验室做实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4 注重平时成绩考核

以往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为主,大约占80-90%。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对于很多课程,学生平时不学习,进行考前突击学习,应付过关,考完则不久就会全盘忘掉。所以,考核方式应该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后的成绩。利用一学期能学到的知识要远远多于期末的突击学习。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第一是出勤,占5% ,比例较小;第二是课堂讨论,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课本、查阅大量资料,准备课堂讨论内容,此项占35%左右;第三是市场和企业调查,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到相应的企业参观实习,了解相关建筑材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利用课堂向同学们讲述,此项占30%左右;第四才是理论知识的测验,占30%。

3 结论

通过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能够自觉主动学习,不仅向课本向老师学习,还能积极主动查阅大量资料,到企业实习,能够做到将理论与生产联系起来,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在(下转第31页)(上接第8页)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如在进行市场调查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敢走向社会。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嘉毅,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100-105.

学生自查材料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涉及生物学评价的产品注册的企业,可提供生物学评价报告(含支持性文件)代替产品注册检验报告中的生物学试验部分,或进行全项生物学试验。

二、国外企业提供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中含有生物学试验报告的,企业应提供生物学试验室所在国的GLP证明。

附件: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的出具与审查要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七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一、目的与范围

为使GB/T16886-ISO10993系列标准能够正确而有效地实施,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为医疗器械评价者提供了生物学评价指南,为医疗器械的审查提供了生物安全性审查指南。

注:本指南不涉及微生物污染、灭菌(如“无菌”、“细菌内毒素”)、除菌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去除与控制等方面的生物安全性。

二、术语

(一)医疗器械:同《医疗器械管理管理条例》。

(二)制造者:医疗器械制造者或商标持有人/单位。

(三)评价者:医疗器械制造者或受其委托的专家。

注:医疗器械制造者对生物安全性评价负责。

(四)审查者:对医疗器械管理负有职责的行政管理部门或受其委托负责医疗器械审查的机构。

三、医疗器械/材料首次生物安全性评价

(一)评价依据

GB/T16886-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二)评价者

应当经过培训并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面具有长期实践经验。

(三)评价要求

1.出于保护人类的目的,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特别是必要的动物试验)未开展之前不得进入临床试验。

2.对医疗器械开展生物学评价时,应当按照GB/T16886.1-ISO10993.1给出的评价流程图开展。

3.评价者在进行生物学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已有信息(包括材料、文献资料、体外和体内试验数据、临床经验),不应当局限在生物学试验上。

4.当生物学评价确定需要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委托有相应生物学试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来进行。

5.在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

(1)在进行动物试验前,先进行体外试验;

(2)按要求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试验动物资源,优化试验方案,降低试验成本。

6.应当按GB/T16886-ISO10993系列标准对报告的要求,出具《生物学试验报告》。

注:生物学试验报告可不与型式检验报告一起出具。

7.《生物学评价报告》可以考虑(但不限于)包括以下方面:

(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策略和所含程序;

(2)医疗器械所用材料选择的描述;

(3)材料表征

-医疗器械材料的定性与定量的说明或分析

-医疗器械材料与市售产品的等同性比较

(4)选择或放弃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

(5)已有数据和试验结果的汇总;

(6)完成生物学评价所需的其他数据。

四、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重新评价

(一)在下列情况下,制造者应当考虑进行生物安全性重新评价:

1.制造产品所用材料来源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2.产品配方、工艺、初级包装或灭菌改变时;

3.贮存期内最终产品发生变化时;

4.产品用途改变时;

5.有迹象表明产品用于人体会产生不良反应时。

若企业提交了没有发生第四条第(一)款所规定的重新评价情况的声明,在该产品重新注册时,可不要求重新开展和补充开展生物学评价。当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GB/T16886-ISO10993的系列标准重新修订后,若企业提交了没有发生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况的声明,在该产品重新注册时,不要求补充生物学评价。

(二)重新评价时应当尽量利用临床评价信息、临床研究信息以及临床不良事件信息来进行。

重新评价应当在以往评价所形成文件的基础上开展,以避免重复不必要的生物学试验。重新评价应当按照第三条规定的程序进行。视具体情况,重新评价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针对某一方面,但评价内容应当形成文件。

五、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审查

(一)审查人员

审查者应当接受过GB/T16886标准的培训。

(二)审查依据

GB/T16886-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三)审查要求

1.应当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所述的用途和产品的生物学危害的风险大小确定生物安全性审查严格度,必要时应当听取专家组的意见。

2.审查对象主要是《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

3.作为生物学审查的输出,对所出具的每项审查结论,应当尽可能引证GB/T16886.1-ISO10993.1中的相应条款。

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的出具与审查要点详见附件2。

附件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的出具与审查要点

一、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策略和所含程序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程序应当按GB/T16886.1-ISO10993.1给出的评价流程图开展。由于医疗器械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各医疗器械在按流程图进行生物学评价时,实际产品在流程图中所走的路线是不一致的,应当对所走的路线予以详细说明。

二、医疗器械所用材料的描述

三、材料表征

(一)医疗器械材料的定性与定量的说明或分析

审查者了解医疗器械材料的成分信息,是审查决策的前提。制造者有义务对医疗器械所选材料的配方和/或来源给予详细的说明。至少从以下一个方面获取材料的信息:

1.公认的材料化学名称;

2.材料理化特性信息;

3.从材料的供应方获取材料的成分信息;

4.从医疗器械的加工方获取加工助剂的成分信息;

5.化学分析;

6.有关标准。

注:采用经过主管部门认可、并有标准可依的材料,比未得到认可的材料更具有生物安全性保证。

(二)医疗器械/材料与市售产品的等同性比较

与上市产品进行等同性比较的目的,是期望证明该产品与上市产品具有相同的生物安全性,从而为确定该产品的生物学评价和/或试验是否可以减化或免除。

产品的等同性比较主要分为两方面的比较。首先是比较材料和产品的用途是否等同,由于医疗器械的材料与用途对其生物安全性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能够证明注册产品材料和用途与上市产品具有等同性,就表明注册产品具有最基本的生物安全保证。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注册产品与上市产品具有完全的等同性,还应当证明两者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灭菌过程、包装等)是否相同,因为生产过程也可能会引入新的有害物质(灭菌剂、加工助剂、脱模剂等残留物)。

与同类产品、材料、生产过程进行等同性比较,不是单指比较两个材料是否完全等同,而应当从毒理学等同性进行比较。与同类产品材料比较的原则是,所选用的材料和生产过程引入物质的毒理学或生物安全性不低于同类临床可接受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注册医疗器械和/或材料与已上市医疗器械和/或材料是否具有等同性,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ISO10993-18给出的以下示例都能表明生物学等同性:

1.拟用材料的成分和可溶出物与临床已确立材料等同;

2.拟用材料与现行标准规定材料的一致性及拟用材料符合现行标准中规定的用途、接触时间和程度;

3.拟用材料具有比其拟用接触方式更高接触程度的临床应用史;

4.拟用材料的可溶出物限量不超过GB/T16886.17-ISO10993.17规定的允许极限;

5.拟用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或残留物比其拟取代的临床已确立材料更具毒理学安全性(假定接触相似);

6.拟用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或残留物与其拟取代的临床已确立材料具有相同的毒理学安全性(假定接触相似);

7.拟用材料与临床已确立材料的可溶出物成分种类和数量不变,唯一区别是前者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或残留物已经去除或比后者有所减少;

8.拟用材料与临床已确立材料的可溶出物相对量没有增加,唯一区别是前者使用了比后者更能降低可溶出物水平的加工条件。

注:与自家生产的上市产品进行比较,往往比与他家生产上市产品进行比较更现实、更具可操作性。

四、选择或放弃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

评价可包括有关经验研究和实际试验。如果设计中医疗器械的材料在具体应用中具有可论证的使用史,采用这样的评价,其结果可能不必再进行试验。

由于医疗器械的多样性,对任何一种医疗器械而言,GB/T16886.1-ISO10993.1表1和表2中推荐的试验并非都是必须的或可行的,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考虑应做的试验,表中未提到的其他试验也可能是必须做的。

应当对所考虑的试验、选择和/或放弃试验的理由进行记录并形成文件。资料性数据和材料的历史试验数据都可以作为放弃的理由,但要附这些数据。

五、已有数据和试验结果的汇总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与评审

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的资料检索是提高评价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资料检索和文献评价的基础上,由具有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的生物学专家开展的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的效率为最高。因此,相关生物学文件检索的数量的多与少,是体现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结论可靠性和程序正确性的重要方面。

(二)已经开展过的生物学试验报告和新开展的生物学试验报告(如果有)

生物学试验应当由有生物学试验资质的机构按GB/T16886-ISO10993系列标准规定进行并出具报告。

六、完成生物学评价所需的其他数据

(一)按标准进行的检验数据

用化学分析数据(定量与定性)和物理表征数据(如密度、硬度、拉伸强度等)等表征材料具有一致性的型式检验和日常检验数据。

(二)相关临床使用信息和/或临床研究结论

目前的生物学试验都依赖于动物模型,材料在动物体内出现的组织反应,在人体内不一定出现同样的反应。即使是已证实是最好的材料,由于人体间的差异,也会在某些人身上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医疗器械通过了生物学评价后,还要进一步通过临床,验证其人体应用的安全性。因此,在医疗器械已经有临床评价数据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临床数据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是提高评价质量的重要方式。对已经有临床研究数据的医疗器械,对其进行生物学再评价时,应当充分利用已获取的临床信息进行评价,而不再要求用动物进行评价。

医疗器械/材料的临床数据主要来自于(如果有):

1.国内外相关该医疗器械/材料的临床研究报道;

学生自查材料篇9

    从197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恢复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以来,至今已有18年了。与此相应,高考历史命题 工作也进行了18年。由于这一工作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命题过程是一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动 态过程。18年的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878年—1988年的第一阶段,是改革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历史基础知识 的考查为主,二是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这两个特点在70年代末尤为突出。进入80年代后,情况开始变化。主要 表现是,在要求考生牢固熟练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始强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历史——具 体之中有灵活”[1]。1980年,历史命题组以这句话概括该年历史试题的特点即如实地反映了这种要求。与此同 时,这一时期在题型设计、筛选上作了一系列试验。如1981年出现了名为“判断”实为选择的新题型。次年, 选择题名正言顺地在历史试卷中占据一席之地。1982年,出现了列举题。一些过于呆滞的题型,如年表题、古 今地名对照题等则相继被淘汰。不过,主观性特强的名词解释题时有时无,选择题与选择搭配题并存,1984年 选择题一度消失和填空题陡升到40分之多等现象的存在,又说明这一时期的改革不仅步履蹒跚,而且尚未触及 深层次的问题。

    1989年—1993年为第二阶段,是稳步改革时期。1988年冬的一次重要会议全面总结了11年历史命题工作的 经验与教训,作出了推进历史命题改革的重大决策[2]。于是,1989年7月,当高考历史试题又一次展现在人们 面前时,便有耳目一新之感: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50分,机改;第二卷为非选择题,50分,人工 改。首次推出多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8分。首次推出史料分析题,共两个小题4分。问答题得到改造,三个问答 题都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这些事实表明,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进入知识考查与能 力考查并重的新阶段。此后几年,改革年年有动作,较重要的几个动作是:史料分析题更名为材料解析题,地 位稳固,所占分值几次增长,1993年已占14%。材料解析题向选择题迁移,出现了材料型选择题(以1991年第9 题为先兆,1993年第15题为正式出现的标志)。问答题改造工作继续进行。1991年的世界史问答题(第49题) 首次引入材料。1992年的“贵妃题”,1993年的“榷场题”与“顾炎武题”,不仅都是典型的材料型问答题, 而且都具有小切口——深分析的特点。为适应从老科目组高考向新科目组高考过渡的需要,从1991年起,每年 都有百分制和一百五十分制两种试卷。在这一时期,还出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举措,那就是在1992年的《历史 科说明》(即《考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历史科的十项能力要求。

    从1994年起,历史命题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即加速改革的时期。这一年,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实行会考基 础上的新科目组考试,历史命题组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命题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登上了新的台阶。

    二、近年改革的走向和特点

    1994年—1995年的新科目组试题可视为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验田。从这两份试卷上,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命 题改革的基本走向和显著特点。

    1994年的历史命题改革以非选择题为重点。

    在材料解析题方面,所引材料进一步丰富。这年新科目组的三道材料解析题共引10条材料,总字数超过11 00字,而1993年老科目组的两道材料解析题共引8条材料,总字数不足500字,新科目组的三道材料解析题仅引 7条材料,总字数不到800字。材料解析题设问度加大。以中国古代史的材料解析题为例,1993年新科目组第48 题针对《机匠叫歇碑》,提出该材料反映的现象、实质以及官府的歪曲三个问题,较显较浅。1993年老科目组 第40题则是针对淝水之战的三条材料分别设问,不需综合或比较。1994年新科目组第38题则不同,题目针对三 条文字很长的材料提出4个问题。第1问要求综合一、二两条材料作答,第2问需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深入一步, 第3问要求对材料一、三进行比较,第4问要求揭露贞观之治的阶级实质,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难度更提高 一步。这一题具有根据材料综合提问和交叉提问的特点,要求高于以往的材料解析题。1994年的材料解析题, 对答案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如上述第38题,除第2小问关于唐太宗的措施及实施结果可按教材文字作答外,其他 3个问题都需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后作答,尤其是第4问,教材根本未从此角度讲,更需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 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对贞观之治作出分析、评价。

    在问答题方面,1994年新科目组试题中材料型问答题增多,第41题和第43题都属此类,而1993年新老科目 组均只有一题。而且,1993年老科目组引的是“榷场诗”,新科目组引的是顾炎武的一句话,文字都短,便于 把握,而1994年新科目组的“墨子题”,不仅文字长,且较艰深,不易理解。“恩格斯题”夹叙夹议,理论性 极强,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相距较远,这就提高了难度。此其一。1994年的3个问答题,每题均设问3个小问,各 小问都有一定难度,小问之间又有一定梯度,学生答题如爬坡。如“墨子题”,一问思想核心,二问社会根源 ,三问积极意义,要爬上这三个台阶,并不容易。此其二。1994年问答题答案要求有所提高。3个题的答案,除 墨子思想的核心和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两个小问的答案较现成外,其余各问的答案均需考生组织。解 答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的积极意义,高层次答案不仅要求结合战国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指出其进 步性,还要求指出它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这实际涉及对整个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和评价问题了,考生若不站在总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上,是不可能想到这方面去的。此其三。

    1995年历史命题改革的着力点在选择题上。

    选择题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32个选择题中,侧重考查知识记忆的约为20%,其余约 80%的题目是考查思维能力的,如分析因果关系、比较历史现象的共同点、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判断表述的正 确与否等。第二,材料解析题大举渗入选择题,第1、22、24、30、32题都是材料型选择题。第三,各题的备选 项(含参考答案)直接引述高中历史教材的大为减少,个别题目的答案的观点与教材不尽相同。如第15题对日 本武士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的评价就高于现行中学教材。由于有这些改进选择题的难度已大为提高。

    上面所述是1994—1995年历史试题明显的不同于往年之处。不过这还仅仅是就现象而言,是现象的描述。 那么,实质性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近年历史命题改革的突出特点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以强化学科能力 、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为核心,全面改革试题,是近年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说,我 国历史高考已进入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能力考查的新阶段了。对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角度去认识:

    首先,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大大提高了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题目在全卷中所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的统计, 1991—1992年,此类题目约占30%,1993年约占50%[3]。1994年进一步提高,所占比重已超过全卷的2/3,其中 着重考历史概念和历史材料理解水平的约占20%,着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约占20%,着重考查归纳、比较、判 断能力的约占15%,着重考查概括、评价能力的约占15%[4]。1995年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在80%的试题分数里 [5]。

    其次,深入发掘各种题型的测试功能,全面提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力度。早期选择题,注意的覆盖面, 大多是关于年代、人名、地名、文献名以及其他具体史实的“四选一”,考生只要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的代号即可得分,比填空题还容易,被称为“送分题”,考查的仅仅是识记和再现能力,功能未得到发挥 。1994年,尤其是1995年的选择题,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考生需经分析、联想或比较,才能就因果关系 、历史现象的异同、概念的含义以及表述是否正确等作出判断,选择题的功能被发掘出来。材料解析题由于朝 着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的方向发展,就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 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问答题开发出“大跨度”与“小切口”两种基本模式,并交相配合,考 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的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正如1995年《历史科说明》能力示例中所分析 的,1994年新科目组的“中国维新运动与法国启蒙思想”一题,实际是考查了九条能力中的1、2、6、7、8、9 等六条能力,考查之全面,可见一斑。而且,自材料解析题渗入问答题后,问答题又增加了考查处理材料方面 的能力。于是有的问答题可以考查九条能力中的七、八个方面。填空题一般只是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 力,上述示例中三道填空题的能力要求仅涉及九条中的1、2两条,说明其考查功能较差,发掘余地极为有限。 于是近年命题时,便以降低地位,减少分值的办法处理。1994年新科目组填空题15分,占全卷的10%,1995年调 至10分,仅占全卷的6.6%,比之1984年填空题占全卷的40%来说,下降幅度之大着实惊人。

    再次,高度重视材料的价值,通过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题(包括材料解析题、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问答 题等),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历史认识的突出特点是,历史认 识者必须通过史料(包括文献资料和文物古迹等)这一中介去能动地认识客观存在却已逝去的历史对象。因此 依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经分析思考,形成对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认识,这是历史思维区别于其他思 维的根本之处。近年,命题者把握住历史思维的这一基本特征,发展材料解析题,并使之渗入选择题和问答题 ,从而使试题的学科特点鲜明,学科能力考查的强度加大。

    此外,注意科际结合,从“大文科”的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仅仅知道一 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无所不包,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不仅需要 历史知识,还需要语文、政治、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还需要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培养起来的能力。如阅读 历史材料的能力,实际上主要靠语文课培养。近年的历史试题注意了历史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大文科”味道 颇浓,这就大大加强了对考生能力考查的广度。

    最后,开始着手改进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适应能力考查的需要。题活,考生自然要活答,但如果评分 时给予死判,则必然违背命题改革的初衷。所以,1994年的“墨子题”推出了层次评分法,1995年的陈启沅题 推出了多角度评分标准。这种办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导向性质,意义不可低估。在一 定程度上,它反映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编制改革的方向。

    注重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考查是近年历史试题的特点,也是今后历史命题改革的发展趋势。 可以断言,历史命题改革将沿着此方向继续推进下去。

    三、对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学生自查材料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装饰材料;教学改革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课程,是本校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学生打下基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建筑装饰行业蓬勃发展,社会对建筑装饰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占装修造价50%~70%的装饰材料格外受重视。这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学习及装修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对专业接触少,对装饰工程案例了解更少,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只能死记硬背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用途,材料的选用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无法活学活用,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因此,传统的装饰材料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装饰行业,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目前装饰材料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法占据课堂主要时间,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板书和语言描述为主。

2.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用到的材料样品或建筑装饰工程实例资料的准备不完善。

3.教材老化,无法及时反映新材料、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

4.理论教学与装饰工程实践教学互动不够,存在脱节现象。

5.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材料的品牌、规格、等级、性能指标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二、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课程教学计划调整与课程内容整合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建筑装饰材料基础理论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典型的建筑装饰工程案例,讲解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公司合作开发教学内容,以常用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线,把装饰材料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以装饰公司的实际项目为依据,分项目进行教学。重组后的课程内容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补充以往教材中装饰工程具体案例不够的现象。

2.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力资源

(1)请室内设计师、室内监理工程师和材料商来院讲座。在学生学习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期间,请室内设计师和室内监理工程师到学院学术报告厅讲座,要求全体装饰专业学生听取报告。报告内容为建筑装饰材料发展趋势;各种装饰风格常用材料的特点、规格尺寸;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请材料商家介绍材料运输、储存、销售、价格、客户特点等方面专业知识。

(2)请室内设计师、室内监理工程师做实践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周期间,请他们参与学生实践的指导,在现场讲授与工程紧密结合的专业知识,回答学生疑问。

3.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物质资源

(1)组织学生到材料生产企业参观。本地区如有装饰材料的生产厂家,可组织学生进厂参观。在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了解产品的组成、加工方法、常见规格、适用范围、环保等方面知识。

(2)分组到建材市场调研。在实训周,指导教师首先布置调研内容,明确调研要求,介绍本地区规模大的装饰材料市场及其分布。利用1天时间,了解各建材市场主营建材档次、种类和交通路线。按照材料分类(例如装饰石材、装饰陶瓷、装饰板材、装饰塑料、装饰涂料、水电材料等)初定一个装饰材料市场,每组(5人左右)写出调研计划,然后,利用3天时间进行调研。在调研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好是以采购材料户主的身份去调研。在调查过程中,教师认真指导,如遇有疑问或特殊情况,应及时处理。调查结束后,利用半天时间对调查成果总结评比。每个调查小组需撰写调研报告和制作课件,并推荐1名代表在多媒体教室对全班同学进行陈述,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对班级中做得最好的前3名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把所有调研成果和感人的照片汇在一起,刻录成光盘,既可作为同学们学习过程的留念,还可作为全班同学以后工作的参考资料。

(3)收集完善施工工具和装饰材料样品。在学院现有建筑装饰材料样品室的基础上,结合装饰工地以及装饰材料市场,收集新的建筑装饰材料,充实实训室样品展示柜,分类展示各种小型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走进宾馆、商场、样板房。利用周末时间,激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收集资料。在永川区宾馆、商场、样板房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中选择设计水平高、装修规范的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和拍照,加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图案、规格和性质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表现装修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4.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资源库的建设。

(1)建设优质视频资源。录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设计名师、监理工程师的讲座视频;录制一线施工人员对常见装饰材料施工过程的视频;录制材料生产企业对材料的生产制造过程;录制材料销售商家对产品价格、性能介绍的视频。

(2)建设教学素材资源。建设教学素材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基础。可建立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资源,收集整理教学标准、考试大纲、试题库、教学案例、实习实训项目、教学课件、PPT教案等。

(3)建立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特色资源库。以专业为背景,收集本地区大中型装饰材料商场的分布、行车路线,装饰材料发展的动态和新趋势;开设建筑装饰材料的职业技能竞赛,以装饰材料方面的技能竞赛,推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类建筑装饰材料性能特点、尺寸规格、使用情况的亲身体会,提高学生对种类繁多的建筑装饰材料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调研活动锻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提高职业能力,也为后续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隆权,邓军.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9,(6):24-25.

[2] 郭洪武.室内装饰材料与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3):55-58.

[3] 李小芬,赵甜.市场调查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27-127.

[4] 张学文,王希鸿.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材料课教学创新初探[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