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10 02:46:16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1

为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转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县上召开农村清洁工程会议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成立了组织机构并落实了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干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清洁工程进展顺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平安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5公里,东接**县高川镇五里坝镇,西连杨家河乡,北依**县马家湾乡,总面积11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2亩,辖7个村36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2843户1029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根据本乡实际情况,乡政府决定2011年在老庄坪村进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

二、主要做法

    1、成立组织,制定实施方案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村清洁试点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建工作的副乡长和包片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乡长任办公室主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支书、村主任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为了把此项利民工程落到实处,先后制定《老庄坪村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和《2011-2012年度平**农村清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等。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搞好老庄坪村整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村庄条件,把整治与改造结合起来,满足群众需求,维护农民利益。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就地取材,以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

3、强化整治、狠抓落实

积极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农村道路、巷道、沟渠水塘,清洁污泥积水,按照“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与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改路等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切实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

     4、典型引导、逐步推进,

以老庄坪村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为契机,通过示范引导作用,从2012年开始将在全乡其余的6各村大力推广,力争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真正起到“重点突出、全面开花”的成效。

三、清洁工程完成情况

按照“八项建设”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 “三改”(改厨、改厕、改圈)53户;二是栽行道树60棵,砌花坛30个,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三是硬化院场2600平方米;四是整修入户路和户间路1200米,硬化中心村庄主要**300米。五是新建沼气池12口;六是新建了中心村庄饮水工程1处;七是争取市联扶单位支持路灯10盏,将实现中心村庄亮化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各种会议、座谈会,编写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栏等形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2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实施《“美化家园”建设新农村验收规范》(修订版)地方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推广“门前三包”责任制为主要抓手,以形成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落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村环境,优化人居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2、工作目标。通过三年计划,全面推行服务标准,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2011年,先选择3个试点乡镇(即定塘镇、涂茨镇、茅洋乡)中的18个村作为县级试点;2012年,全县推广美化家园服务标准200个村,具体安排为:3个试点乡镇(即定塘镇、涂茨镇、茅洋乡)必须推广70%(即50个村)以上,已创建小康村、本年度有意向创建小康村及县级确定的中心村共60个,港大桥沿线靓丽带17个村和面上15个乡镇环境整洁示范带共90个村;2012年,全县各行政村落实地方标准率达到100%,实施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率达到100%,各村建立一支以上致力于村庄建设的稳定的志愿者保洁队伍和服务管理队伍,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二、工作举措

(一)建立运作体系,确保“门前三包”取得实际效果。

1、制订一套制度。各镇乡(街道)、村出台系列“门前三包”推广制度,保障其制度化、规范化运作执行。着重建立四项基本制度:一是建立工作领导制度。成立“门前三包”推行领导小组,专设工作指导人员,落实细化责任,包区包干到人。二是建立保洁监督管理制度。制定专职保洁队管理制度和庭院保洁监督制度,对区块保洁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管理。三是建立创先争优制度。制订“标准执行示范村”、“门前三包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制度,明确评比主题、参评人员、参评对象、评比方式、评比奖励等内容,形成以评促建、以建促评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检查落实制度。各村要加大对农户庭院“门前三包”的检查力度,督促批评落后户,适当奖励先进户,确保“门前三包”制度见实效。

2、建立一支队伍。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做好指导和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一支致力于村庄环境长效保洁和服务管理队伍。着力发挥五个群体作用:一是建立专职保洁队。主要负责公共区域的清洁打扫,定时、定点、定人对垃圾桶及垃圾集中堆放区负责清理。二是建立党员干部监督保洁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行“门前三包”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划区包干监督卫生。重点督促保洁人员及时清理“脏、乱、差”现象、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状况和督查妇女评星队上门入户评星是否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建立妇女保洁队。充分发挥在家“农嫂”这一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引导妇女参与村庄整治和保洁,当好宣传员、评星员和保洁员。组建以妇女骨干、女党员、女干部为主的庭院环境卫生保洁队。四是建立青年团员突击队。青年团员既是美化家园的生力军,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力量,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由各镇乡、街道团委负责组织发动,组建青年团员突击队,利用假期节日时间,负责清除村内牛皮癣、卫生死角、建筑垃圾等三大难题,同时不定期针对区块性、比较集中的脏、乱、差地块进行集中清理。五是建立雏鹰保洁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我的家园我美化”活动,充分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带动父母、亲戚共同参与村庄环境保洁行动。

3、设计一个载体。为营造村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精心设计一个创先争优的激励载体,充分调动在家妇女、学生、老年人等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村庄长效保洁。各镇乡(街道)、村必须设计一个“标准执行示范村”、“门前三包示范户”、“庭院美化示范户”等评比活动载体,庭院环境卫生评星队定期进行一次检查、评星、奖励、总结活动,并表彰奖励一批推广得力的先进典范,总结完善一批推广工作的经验做法,提炼形成一批推广工作的体制机制。

4、形成一项机制。着力构筑以“指导、督查、评比、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整体推进机制。一是增加下村指导频率。结合“一线工作法”,定期和不定期下村指导“门前三包”推广工作,每月下村数不少于4次。二是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以明察暗访的方式,督查各村是否制度上墙、人员落实、环境整洁等情况。邀请县人大、政协实地视察长效保洁管理成效。三是办好创优评比活动。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为目标,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形成你追我赶、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提升地方标准。做好年中、年末总结工作,通过实践经验积累,逐步完善提升地方标准,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服务标准的新标杆。

(二)注重四个结合,提升幸福美丽农村整体形象。

1、与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相结合。2011年底,我县环境整治村创建已全面完成,为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必须推广以“门前三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着重抓好“三个实现”工作:在庭院环境整治方面,实现农户内外门壁无污染积尘、无乱挂贴、无乱堆放杂物,无乱搭建、无杂草、无垃圾污物;在村内环境整治方面,实现无柴草堆、乱石堆、垃圾堆,全面拆除危险房屋、私搭棚屋、占道房屋,全面整治柴蓬基、旧宅基、粪坑基;在村庄周边整治方面,实现无倾倒物、田野无破烂棚屋、无农药瓶、无白色污染,主道两侧墙面无商业广告、无剥落或残破现象。

2、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既要使“门前三包”制度服务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时的环境保洁,又要使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时便利于“门前三包”制度的推广执行。在村庄“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必然会影响村庄整体环境,通过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及时清理整治建设垃圾,长效保持村庄环境清洁。同时,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时,注意建设材料的堆放管理,建设垃圾的集中堆放,垃圾清洁设施的规划等,能够更好的便利于“门前三包”制度的执行。

3、与中心村、小康村、靓丽带、精品带各项创建活动相结合。充分整合在示范创建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统筹规划、无缝衔接、整体推进,把推广“门前三包”工作有效融合到培育中心村、创建小康村、靓丽带、精品带等示范创建活动中。强化服务标准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示范创建活动要以全面推广“门前三包”为前提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为全面实现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4、与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城镇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两城创建契机,结合“门前三包”推广工作,提升村民人文素质。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结合:一是将两创宣传工作与“门前三包”宣传工作相结合,借助两创宣传资源,善于植入“门前三包”宣传内容;二是将开展“迎大桥、讲文明、树新风——文明我行动”系列活动与推广“门前三包”工作相结合,借助两创活动平台,善于植入“门前三包”评比活动;三是将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与推广“门前三包”相结合,借助两创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门前三包”制度推广至城市经营主体,以“门前三包,门内达标”为要求,指导商店规范经营,全面改善街市形象。

三、落实保障

(一)强化领导,合力推进。建立“门前三包”推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建立分管领导联系一片区、联村干部指导一个村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联络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形成在服务中做好推进工作,在推进中提升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3

一、村庄示范点基本情况

1、斑竹村:斑竹村位于城东面,地处御营镇范家大园(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故居)、108国道,罗桂路,还有正在修建的青轨铁路东站,交通十分便利,是休闲和旅游的好地方。斑竹村辖区共有5个村民小组、615户、1548人、劳动力1048人、耕地面积455.5亩。该村也是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2、芒江村:位于城北面,地处中心汽车站,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警安职业学院,辖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环山周围之间,耕地面积605亩、农村户数为434户、1293人、农村劳动力849人。该村以发展脆罐梨和蔬菜种植带动该村的农副产业的发展,是首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生态环保示范村,村庄环境优美,也是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3、长虹村:位于城西南面,地处108国道、蟠龙镇的宝峰山,白马关景区的倒湾古镇,近邻城南新区,是旅游、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589户、人口1624人、农村劳动力1134人、耕地面积1208亩。该村也是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4、柏云村:位于城东北面,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紧邻调元镇(李调元故里),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56户、人口1945人、农村劳动力1249人、耕地面积.6亩。近年来,柏云村通过创模、创卫,结合灾后重建,村庄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公路沿线、河道沿线得到有效整治,也是省市级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该村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要求,确定斑竹村、芒江村、长虹村、柏云村为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村,精心策划,通过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村庄精品亮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整体推进我区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最终实现全镇所有村庄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巩固“双创”及年万安镇芒江村的新农村建设和万安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为依托,强力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打造工作,全面提高万安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协调指导各村的整洁工程和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各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户用沼气池建设,进行农村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工作,搞好庭院美化建设工程,加强农村畜禽圈舍改造和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实现农产品质量无公害化,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田园清洁、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目标,达到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城乡人居环境和村民卫生意识明显改善。

四、工作重点

(一)规划水平提高

提高村庄的规划水平和布局水平,杜绝在新建公路两侧夹道修房,村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错落有致。

(二)风貌特色突出

着力打破“火柴盒”,提高居民设计水平。融合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民居特色,按“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控制设计,新建居民随形就势、高低错落、风貌独特。

(三)配套设施完善

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完善给水、排水系统,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净化处理。

(四)村容整洁卫生

保洁制度健全,村内有公共厕所,提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村内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林盘绿地,农户庭院绿化。

(五)文明乡风形成

多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在农村居民中形成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1、清洁化标准

(1)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内不得有人畜、家禽粪便,柴草、肥料、砖石及其他废旧物资应集中有序堆放;有效清理地面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等;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明显污损,不得有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基本保持洁净,无垃圾吊挂现象;公厕内外保持整洁。

(3)村店铺应履行“门前三包”合同义务,无向店外地面抛洒垃圾或污水现象;村民在自有房屋门前设置的固定摊位,应保持摊位本身和周边环境的整洁。

(4)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每处不得出现2块以上浮土、锈迹、油渍等污垢;每处建(构)筑物、市政设施立面、公厕内墙和绿地树干上未及时清理的“牛皮癣”不得超过5处。

(5)庭院绿地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柴草、肥料及其他废旧物资;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应基本保持清洁,每处设施不得出现2处以上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秩序化标准

(1)道路布局有序,新建主要道路应作环状布局,不得出现断头路,并禁止设置各种妨碍消防的障碍物;道路宽度应满足使用功能。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无缺失,并按有关规范有序设置、满足功能要求。

(2)每个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不少于15个,收集频率为每周2~3次;一般村庄不单独设置垃圾处理设施;交通不便的村可进行简易填埋,禁止明火焚烧;公共厕所推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村庄卫生厕所普及率应达到95%以上。

(3)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不得超过建筑外墙面0.5米以上,不得影响道路通行、侵占公共空间;严厉取缔单位和个人自由散发小广告、张贴启事和涂鸦的行为。

(4)保洁人员数量按每1000平方米不少于1人;保洁工具和小型车辆(密封式垃圾三轮等)的配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优美化标准

(1)把握好“村布局、村落规划、民居设计”三个环节,切实做好农村风貌塑造工作;突出民风、民俗,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村庄和村落民族风貌规划设计。

(2)村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应实施硬化,整体风貌应保持协调统一、美观大方并基本保持完好;不得有断裂与破损现象;凹陷、锈蚀或脱漆的附属设施应及时修复;路灯亮灯率不得低于98%。

(3)垃圾收集点基本无残缺、破损,封闭性较好;公共厕所建筑即附属设施基本无破损。

(4)村店铺应保持店面完好、整洁。

(5)庭院植物配置经济实用;植物生长良好,无死树枯枝、空秃现象,无大型和缠绕性、攀缘性杂草;附属设施采用当地砖、石、木等材料制作,以农村特色为主,提倡生态自然、简朴亲切,反映地方民俗特色。

4、制度化标准

(1)以万安镇政府出资,村民出劳轮流保洁的方式落实保洁人员;制定简便实用的村庄保洁、设施保修的村规民约。

(2)将公厕、垃圾桶等设施的保洁列入村规民约和清扫保洁人员的职责范围,由村委会专门监督。

(3)定期对村民进行思想和环境卫生意识的指导,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

(4)制定清扫保洁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制度;保洁标准等任务和责任内容;建立村委会监督机制,对清扫保洁人员不履行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具体情形,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打造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目标管理和对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务必抓出实效。

2、加大资金投入。将必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个人资本投入等多种形式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严格督察问责,注重工作实效。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成员部门认识一定要到位、工作一定要到位、责任一定要到位,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进行严格问责追究领导责任。

(2)乡村环境日益优美。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风貌打造力度,大力整治河库污染。同时,继续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教育和引导农户美化庭院环境。充分发挥示范村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最终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

六、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要高度重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考核领导政绩和工作效能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万安镇各部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对各村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督导,落实整改。

(二)加大经费保障

万安镇政府要根据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需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编制专项经费预算。同时创新投入模式,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专项资金,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支出列入财政预算。

(三)落实制度体系

1、万安镇“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村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

2、考核坚持半月一检查,一查一评比,以查促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证实效。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4

这次会议是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重新组建以来召开的首次新农办主任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为即将召开的全市第二次新农村建设观摩会议作好准备。刚才,各县市区新农办主任汇报了前段工作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对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后很受启发。市建委恒中副主任到会为大家解疑释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下面,我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和大家提出的意见,讲以下五个问题:

一、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全市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之后,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在继续抓好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同时,专门召开了动员会或现场会,对村庄布点规划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基础资料收集工作作了安排。目前,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入了收尾阶段,除颍上县尚有3个示范村没有完成外,其余103个示范村都已完成了建设规划编制任务;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展开,其中颍东区、颍泉区、界首市已完成了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征求意见;全市11个示范镇中,界首市光武镇、太和县大新镇、颍东区插花镇、颍上县谢桥镇、汤店镇已完成规划修编任务,其它镇有的正在修编、有的已签订合同。最近两个月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扭转了我市在全省的被动落后局面。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主要是:一是全市村庄布点规划工作很不平衡。有的基础资料收集不够齐全,有的起步工作严重滞后,致使我市布点规划没能按时全面完成任务。二是示范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不容乐观。有的县镇两级不积极、不主动,资金不到位,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还有一大半的示范镇至今没有完成规划修编任务。

规划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省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硬性指标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头道工序。按照全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会议要求,我市今年必须完成106个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11个示范镇规划修编和全市村庄布点规划编制任务。在7月份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检查评比中,位居全省倒数第一,我市不能因为规划滞后再拖全省的后腿。我们要有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负重加压,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我市规划工作步伐,确保年内完成任务。一要严格对照阜新农[2012]7号文件,找出存在差距,采取得力措施,抓紧时间与规划编制单位联动起来,尽快完成任务。二要加快示范镇区划调整,明确界定镇域范围,主动联系规划编制单位,如期完成规划编制任务。三要抓紧落实规划经费。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大力支持。10月23日第9次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市财政解决106万元作为106个示范村的规划经费;市政府对示范镇规划给予一定的支持,并由市县两级共同负担规划经费。对于需由县市区财政拨付的规划经费,各县市区新农办要主动汇报,争取支持,尽快到位。四要严明奖惩。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对于没有按要求全面完成示范镇建设规划、示范镇规划修编、村庄布点规划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市政府对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分数按零分计算。

二、广泛发动,全面启动,切实抓好村容整治工作

(一)明确村容整治工作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安排,我市村容整治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五改”。改路:切实解决农村大雨出不了门、小雨难以行走、无雨尘土飞扬的问题;改水:挖深水井、接自来水,切实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圈:建设标准圈,切实解决人畜混居的问题;改厕:结合建沼气池,切实解决脏乱差的问题;改厨,整修清洁厨房,切实解决厨房卫生条件差的问题。

2、“四清”。清垃圾:清理农户院落和村庄的生活垃圾,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清污泥:利用农田水利冬修的机会,将村庄沟、塘、淤泥集中清理,作为改良土壤的客土,改善农田耕作层的结构;清路障:清理乡村道路、村内道路的各种障碍物,确保安全畅通;清柴垛:清理宅前屋后,村旁、路旁等乱堆乱放的柴草垛,消除火灾隐患。

3、“三拆”。拆除破旧、遗弃和危险建筑物;拆除影响交通的路边堆放物,重点是堆放的砖头、石子、沙子等;拆除阻碍沟渠排水的障碍物。

(二)解决突出问题,建设文明新村。现在农村不少地方还是垃圾到处扔、柴草到处堆、猪羊满街跑。不论是村街和家庭院落,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泼、乱贴乱画等比较普遍。因此,各地在开展“五改”、“四清”、“三拆”工作中,要开展一次大检查活动,拆除道路路障,拆除违章建筑,清除卫生死角,开展家庭大扫除,做到村容整洁、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同时,对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主要道路两侧环境卫生也要同步进行整治。

(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主导,而农民是主体。开展“五改”、“四清”、“三拆”工作,必须群策群力,齐心协力,高度重视村民意见,调动农民参与村容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借鉴外地的经验,成立村民理事会,让农民主动参与村容整治工作。要建立村规民约,确定专人,检查落实,建立保持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选派得力干部检查、指导,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四)明确职责,逐级落实。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五改”、“四清”、“三拆”工作。交通部门负责指导改路、清路障;水务部门负责指导改水、清污泥、清除沟渠排水的障碍物;畜牧部门负责指导改圈;爱委会负责指导改厕;农村能源办负责指导改厨、建沼气池;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清垃圾、拆除破旧、遗弃和危险建筑物等。

三、切实抓好生产发展这个主线,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扎实基础

(一)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各县市区要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选准突破口,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制订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一村一品”。要帮助镇村挖掘自身潜力,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力求镇村产业发展规划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科学合理。

(二)积极组织实施,逐步推进生产发展。从前阶段各县市区上报的106个示范村发展现状调研材料看,有些地方制订的产业发展规划不科学,不符合当地实际,既没有征求群众意见,又没有组织专家论证。这样的产业发展规划很难组织实施。所以,各县市区农委要抽调专门技术力量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基层干群意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培育做强2至3个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革命,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的总体科技竞争力。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打造独具特色的名牌,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自身,练好内功,充分发挥新农办参谋助手作用

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协调者。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练好内功。

(一)完善机构设置,健全各项制度。各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抽调的人员要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在新农办集中办公,不能两头兼顾。各级办公室要建立考勤考评、学习、工作、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确保上下信息畅通,指挥协调有序,工作稳步推进。

(二)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新农办是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坚持“一线工作法”,身置村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众多的先进典型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水平。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法规、政策,特别是中央[2012]1号文件。要多读书、多看报、多深入实际,多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多总结农民探索的经验,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行家里手,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四)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组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要是为了强化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作为在座的新农办主任,多数也是农委主任。希望大家要加强农委与新农办的沟通协调,工作多协商,信息多沟通,材料多交流,工作多协作,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奋进、高效、有序、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五、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做好市直单位帮扶示范村的准备工作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5

关键词: 乡村 低碳 生态人居 模式 节能

Abstract: starting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phenomena and problems of coordination to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al low-carbon,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roposed rural life livable low-carbon system.Key words: rural low-carbon eco-Habitat mode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S7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象与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国上上下下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于新农村建设既要保证积极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果,又要防止各种偏差的出现,就要认真准确的理解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任务。虽然这五句话意义深刻给我们明确的指出了目标,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重大的变革,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在目前已有的进程中,我们的确出现了很多认知上的错误。

因为乡村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在漫长的时间作用下,他们演变成了一个个复杂的生命体,外表看似简单无序,实则内部隐藏了很多秩序与关联。但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受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冲击,我们已经看不到极富地域特色的乡土民居,取而代之的则是标榜现代化、造型统一化的现代住宅,但乡村论起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却又与这种建设方式大相径庭,既不像“村”,又不像“城”,正经历着模糊尴尬的一个过程,与其说是新农村建设不如说是农村的城市化建设更为确切。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村落总体规划不够全面科学,空间布局形态呈现“无生命”现象

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没有把规划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忽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导致村落规划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科学与指导。为了加强政绩,促进乡村的现代化进程,某些乡村空间布局效仿城市空间布局,丢掉了原本尺度适宜,空间变化丰富的传统乡村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空间布局,虽然看似像城市化迈进了一大步,实则是失去了传统乡村的魅力所在,使得一个个极其复杂的“生命体”,变得模糊陌生毫无“生命”,这是当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

2、设计者与管理者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设计者与管理者缺乏对当地村落历史的研究和现状的考察,单纯的以建设城市的方式来建造“新村”,追求前卫时髦,却忽略了传统村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得村落建设变得盲目与从众。一些地方的管理者甚至打出“一村一形象”的口号,过度热衷新村屋建设,不断做表面文章,忽略公共服务与文化建设等工作,使得村落建设失去其原本的文脉与魅力。

资金、土地等重要因素影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对个别试点新农村工作的推进,发现了很多诸如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二是土地制约明显。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新农村建设面临两极化现象

一方面,有的乡村以旅游产业为支柱,固其新农村建设彻底抛弃现在,穿鞋带帽,回归“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向前看,否定传统,全盘城市化。

乡村建设与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并不是单一的建筑科学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几乎所有问题的解决与否似乎又都反应到建设层面上来了。那么从乡村现状出发,考虑当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如何建造符合当今社会主题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迫切的要求我们再一次走进农村,从混沌中清晰地思考,找到乡村成功转型的建设方式。

“低碳”体系的营建

2.1 “院落”似的乡村基本生活单元

地区气候与地形地貌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新农村”建设应该挖掘出在那些特定“场所”中具有诱发空间形态的因素,使乡村空间格局与场所的特征保持一致。

以河北地区为例。河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东临渤海,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多年来,村落总体规划布局具有随意性,没有考虑到村庄未来规划发展用地,阻碍村庄发展。考虑到低碳生态环保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以及河北传统民居以庭院为单位的建筑形制,故提出了“院落基本生活单元”的概念,即几户民居组成最小的乡村聚落单位,中心留有灵活的院落式空地,作为基本生活单元的公共空间,可布置小型活动中心、锻炼场地以及平台空间,使这个小型的“院落”始终保持着公园般的公共聚集性的环境。这样的小型生活单元既可以单独营建又可以灵活的融入到整体村镇建设的周期当中。在这种模式下的空间组合,既保持灵活多变,又保持村庄建设的高度统一性,进而形成该地区的空间构成法。

经过现有用地考察以及民意调查,8~12户民居为一个基本单元较为合适。其中维和的“院落”公共空间,将这8~12户居民联系成为一个小整体,并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适当合理调配。

2.2 “借鉴+调整”的低碳建造模式

河北传统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相似,根据主人经济实力不同规模有大有小,但都是合院建筑,均以院落为组成单元,平面布局讲究长幼尊卑,注重实用功能。喜爱中轴对称布局,正房等级最高坐北朝南,东西厢房沿两侧布置。如规模更大的,则需要增加院落进行横向并列或者竖向串联布置。高大的院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仅作围墙之用,另一部分兼做倒座或是厢房的背墙之用。其他部分院墙往往做正房或者厢房的背墙之用。房屋开间数一般都是单数,三到七间不等,开窗均向院内而不对外,这种布局顺应地区气候特点,不仅可以增强采光通风和保温功能,还可以增强实用功能。

2.2.1平面布局

目前河北许多地区民居建设对于庭院的要求越来越低,有的甚至忽略了庭院的作用,以至于原本仅属于乡村特有的生活场景也渐渐消退。传统院落私密性较强,是民居内部较重要的气候调节器,因此在新的民居建造中要回归院落的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在尊重用户意愿的情况下,对其平面进行设计。

为了找寻传统乡村生活习俗,还要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新建的住宅中应该有足够宽敞的南向前院,并且建议根据不同的 需要选择性的附加后院。

南向的内院作为用户平日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并有一定的私密性,以保证住宅的居住质量。后院的尺寸应结合当地特征来布置,并做到足够的绿化空间,以保证老人和小孩有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

院落的维和采用虚实相生的布置方法。过于密实的墙面使街道两边的界面压抑而呆板,而过于空洞的限定又失去了院子的归属感,在保证街区风格统一的情况下,虚实比例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4)充分考虑现代社会下新农民生活需要,在尊重传统民居合院式布置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布局,增加活动室、书房等现代功能空间,并考虑到建筑空间的延续性,根绝用户需求的改变以及时代的进步而做相应的调整。

2.2.2 形态轮廓

传统河北民居,正房一般为硬山卷棚顶。倒座房与厢房,一般采用单坡屋顶形式,从檐口开始坡起,直至院墙顶部,丰富的屋顶形式叠加组合形成了乡村空间丰富的天际线。但是,传统屋顶构造与现代快节奏的建造技术产生了排异,人们已经慢慢放弃了传统的建造方法,村落形象多多少少受到破坏。于是,屋顶倒坡的形式将作为新建筑的典型形象被提出。倒坡屋顶的形式可以使屋顶开窗成为可能,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与通风,产生更开阔的视野,更增加了空间的舒适度,十分有利。

并且通过倒坡屋顶的设计,将雨水收集到院内,经过弃流--贮水--清水等简单易操作的工艺将收集的雨水用作冲厕、绿化浇灌、地面冲撒等用途,既能提高雨水收集效能减少雨天对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又可以改变局部环境,做到低碳环保。

2.2.3 节能技术与被动式太阳能技术

在资源消耗严重的今天,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住宅的能耗尽量降低,这些可以通过节能技术和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来实现。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

1)发展新技术,鼓励使用当地建材。

设计策略明确后,要注意选择本地材料和处理过程相对简单的材料。要用无毒的材料代替那些经过化学处理的材料和有毒的材料。最理想的情况则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进行很方便的循环再利用。

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通风

a 在户型设计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b 提供直接的通风环境,以对流的方式帮助居住者降温或者升温

c 提供间接地舒适的通风环境,直接给建筑的结构进行升温或者降温,间接地提高居住舒适感,并更有效的利用“免费能源”。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的典型过程:收集(南面使用双层玻璃窗户)―存储(通常在楼板和内墙处建造蓄热体即热质量来吸收热量并在房屋内部降温时再将热量缓慢散发)―散发(通过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缓慢散发)

目前可以采用的家用被动式太阳能系统最常见的则是直接得热、间接得热以及隔离得热。

太阳能光电系统

太阳能光电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本身使用寿命长,生产电能的同时并不排除有毒产品。只要安装在房顶就可以开始工作,避免了由于输送过程造成造成的能量损失。太阳能光电系统并不需要太多的维护费用,只要保持表面清洁就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的住宅设计都应考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减少碳排放量,利用清洁环保的能源。

设计新的灰水系统,利用雨水收集以及使用过一次的水,作为第二次非饮用目的的使用。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6

关键词:建设;美丽;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工程是针对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以村为建设单位,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导,通过建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和耕作地力下降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循环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的伟大变革,是建设全区人民的幸福家园,是全面实现小康的重大社会工程。

1、“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背景

广西是我国沿海的省级行政区,处于我国南部的边疆,南濒北部湾,北、东、西与贵州、湖南、广东、云南等省毗邻,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广西各地的自然风光优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水果尤其丰盛,被称为“水果之乡”,独具一格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灿烂的文物古迹。同时,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居住最多的省区,具有十分诱人的民族特色风情魅力。

党的十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广西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这项工程惠及广西五千多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环境,是全面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广西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广西的好山好水和优美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广西深厚绵延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老祖宗的遗产,我们要倍加珍惜,小心呵护。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以对建设美丽广西的崇高责任和对家乡的深情挚爱,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而提出了这项关系广西五千多万老百姓的重要民生工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2、广西农村存在的现状

一直以来政府对农村的生活垃圾的没有专项财政投入,堆放垃圾和处理垃圾的基础设施基本是没有,并且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村民处理生活中的垃圾,对这方面重视不够,甚至对农村来说是一片空白。政府很多方面只是关心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增收,道路的硬化,却忽视了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长期以来使得农村出现了“脏”、“乱”、“差”等现象。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主要出发点是治理乡村的“脏”、“乱”、“差”等现象,就是要把“无序化”转变成“有序化”,并且又不能破坏乡村原有的自然之美。在活动中提出了三项主要的任务,分别是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这三项涵盖了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其中,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水环境的治理和清洁生产技术的革新等方面,不仅关系环境卫生,也关系到环境污染的根源性深度性的问题。

2.1生活垃圾方面

一直以来农村的垃圾处理是松散式的,没有指定地方堆放生活垃圾,都是由村民自行解决。过去很多村民都是把日常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垃圾堆放在树底下、竹林根下、水沟边或者村头村尾,村民随意倒垃圾的现象比较普遍,并且很少进行集中治理乱堆放的生活垃圾。由于长年累月的堆积,有些地方垃圾堆成山,长时间没有人进行治理,经过了水淋日晒很容易就变质变嗅,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所产生大量有害的细菌渗透到地表下,变质变嗅的气味随风飘逸。水沟里的垃圾或者漂浮物随处可见,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很多的水沟的水质也慢慢变黑变黄,看起来触目惊心。

2.2牲畜方面

农民由于受传统长时间的生活图方便的习惯,也为出于安全的考虑,通常把牲畜圈养在离自家附近,有些是牲畜圈养在一楼,人住在二楼,由于圈养牲畜的房子没有排水设施,牲畜粪便就是排在一楼房子外面的一个坑,堆积时间长了就会往外益出,时间就变味一进村就散发出牲畜粪便的味道。

2.3农田垃圾方面

现在由于农业的科技化,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大、种子包装袋、农药瓶(袋)等塑料袋随意丢在田间地头,由于这些塑料袋长时间都是不能降解,时间长了田间地头或河边到处塑料袋,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4农村饮用方面

前面提到农村的垃圾随意倒在村头村尾,牲畜粪便随意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塑料袋随意丢,这三大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堆积,所产生的污染就会渗透到地下,现在农村很多家庭的饮用水是抽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受前面三大方面的污染,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如果在农村不对这些垃圾进行处理,对现在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后代的人的健康是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5农具和作物秸秆方面

在农户家里比较普遍存在是农民所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工具和作物秸秆都是随意堆放在屋子里某个角落或者门口两侧,堆放很零乱,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环境整洁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落后。

3、对治理“脏”、“乱”、“差”等现象的规范化

3.1对治理“脏”的问题:需要实行生态科学的技术来改进农村生产模式

政府高度重视,下拨专项资金,在农村各个自然屯建立垃圾池,大屯还建立了垃圾焚烧炉,聘请保洁员,每天进行清运垃圾到指定地点堆放和处理。

由于农村生产模式、物资物料以及能源结构等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以循环产业技术和生态技术来根治乡村环境污染。比如清洁能源,广西已经在农村推行了多年清洁能源实施战略,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典型技术例如沼气池清洁能源推广建设,可有效解决禽畜排泄物污染和能源紧缺的问题。广西已经连续10年是全国沼气池入户率(约45%)最高的省区;新农村规划中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规划排污系统,技术上可以逐户建立污水处理的设施,如格式化粪池技术,可随着处理户数的规模扩大格数。

3.2对治理“乱”的问题:需要对乡村的生活秩序化管理

过去农村人口较少,垃圾以有机废弃物为主,可以在自然系统中自然降解并转换循环,长期以来生产生活中也未曾形成对垃圾统一收集管理的习惯;农民传统生活习惯受到现代化生活方式冲击,生产生活中使用各种物资物料多为化工产品类产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难以自然降解。治理“乱”,需要取得村民认同、社区参与的方式改变生活习惯 。

3.3对治理“差”的问题:需要形成识意和思想上的改变

农村的农民由于长时间在大的自然环境下生活,主要时间是下地干农活,生活空间比较大,周围环境的约束很松散,再加上农村的村屯道路硬化不完善,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够,使得农民生活周围到处是泥土,农民对对环境的需求有比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在环境卫生意识上不强,垃圾到处倒,随意丢,长时间也得不治理,很多地方堆得发嗅,家畜的粪便也是随意排放。对治理“差”的问题上要进行大力宣传动员,宣传要深入到每家每户,甚至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并在思想上人人高度重视,行动上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清洁乡村不是一两次突击的清洁行动,而是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持续实施,其长效性需要村民的参与和支持,需要扭转村民思想观念,树立新的环境卫生思想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通过用乡村村民参与形式和议题整合的办法,根据某些需要, 做一些创新的主题为目标,激发村民关怀生活环境,齐心合力维护村庄环境。

4、“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建设措施

4.1、全民参与的共同行动的工程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必须全区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用双手夯筑我们的美丽家园,用劳动诠释我们的幸福内容”。各级干部首先踊跃行动,一个干部引导、人人参与、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局面迅速形成,领导垂范调动各方积极性。“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广西区的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调研,深入各自联系点,指导活动开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参与清洁劳动,带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促进活动快速推进、有效推进。

4.2、组织干部下村指导

清洁乡村工作队员陆续进乡入村。为让活动快速、有效推进,广西区党委、区政府决定分级下派干部工作队。除已下派的3万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将增派近2万名工作队(组)员,进驻全区111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1.4353万个建制村。工作队及工作队员一派2年,主要围绕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四大目标”,履行宣传政策、走访农户、整治环境、建立机制、改善民生“五项职责”,落实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大任务”。通过建立这些制度,经过几年的引导,让村民慢慢改变农村的生活习惯。

4.3、分别牵头负责“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

区直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地实施。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把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改造、环境绿化美化融合推进,注重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乡村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和乡村生态宜居水平,打造农村垃圾集运处理体系和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自治区环保厅结合今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抓典型,抓规律,筛选、引进、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环保实用技术,提升污染治理水平。自治区农业厅在八桂田野上掀起“田间地头顺手捡”活动热潮,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

4.4、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组织开展大规模地集中整治行动

全区各市、县、乡三级组织出动30万人次,统一开展清扫卫生死角大行动,清理各类垃圾1万余吨。南宁市集中力量对公路沿线的城中村,菜市场垃圾进行大清理、大扫除,开展了一次“清洁风暴”。柳州、北海、崇左、贺州等市开展的大行动,分别清理各类垃圾5万多吨、5300多吨、5100多吨。

5、“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中的垃圾处理模式

目前,广西农村收集垃圾乡村只有四分之一,四分之三村庄垃圾是自然堆放,垃圾围村现象到处可见。随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建设的推进,垃圾围村现象大有改观。

5.1全省推广“乡村垃圾处理模式”

各市县都在下大力气整治农村垃圾。在一些镇试点农村环卫城市化管理模式,分批在该镇的90多个自然村中逐步推广试点工作。通过完善试点村的环卫基础设施,采取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整治办法,如今很多试点村都摆脱了以往垃圾满地的村貌。省文明办向全省推广农村垃圾处理模式,让更多“脏乱差”村庄蜕变成美丽乡村。资金方面,区住建厅将积极协调市县财政部门,将试点项目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经费列人市县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采取“财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费紧张问题;对涉及农村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给予倾斜支持。

5.2建立长效机制,探索逐步建立乡镇环卫主管机构

把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纳人公益性岗位或以钱养事的范畴,明确专人专职抓好日常管理,将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列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按标准配备村庄专业保洁员队伍,签订保洁合同,落实保洁责任,实行目标考核。同时,尝试把生活垃圾规范处理、公共设施日常维护、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等内容纳人村规民约,建立与村民、铺面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截止2014年5月,广西新建2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15座垃圾填埋场、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一批垃圾转运站项目建成并投人使用,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县城以上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写,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区城区、景区和乡镇公厕竣工110座,在全区城区基本实现“规划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运行管理到位”的目标,为广大民众和外来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如厕环境。县城以上城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明显提。

5.3在县以下设立“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

由县政府出面引进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和民房改造相结合的道路。他们采取企业出资金,政府出材料,银行出贷款,村民住新房的建设模式。企业扶持每户5万元,政府扶持每户2万元建材,不足资金由银行贷,建成的新房给每户留1―2间客房做家庭旅馆。通过企业进人开发,村民老屋换成了新房,全村形成一个家庭旅馆集群,对外开放,迎接四方游客。这种开发建设模式,使农民既不失地,又不需搬迁,还不减收人就能住上漂亮新房。同时,公司还对村民进行旅游服务技能、服务规范的培训,帮助村民发挥自己特长开展个性化农家乐经营服务,使村民走上持续增收致富的道路。折冲模式,不仅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还闪烁出农村经济新增长的亮点。

此外,还创建了集农家乐、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房车营地、自驾车骤站于一体的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住骤站的客房,也可以到村民家里,与村民同吃同住,体验农家乐生活。这样既可解决了村民就业,也增加了农民收人。是作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试点,把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双赢。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百里旅游长廊,风情小镇,木棉湖旅游、酒店,民族风情谷等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景区观光+小镇休闲+乡村度假”的旅游发展模式。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将用约8年时间,采用多种模式整村推进各县400多个村庄和多个乡镇建设;同时,对乡村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将全县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村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进步”的中国美丽乡村。

5.4实施“五结合五化”标准建设的美丽乡村试点村之

“五化”是指乡风文明化、乡村清洁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特色化。“五个结合”,即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相结合,以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采取“多村统一规划,统筹联合创建”的方式,统筹各村路网、林网、供水网、电网、通讯管网、垃圾处理网、污水处理网等一体化建设,合理规划布局新型农业产业带和乡村旅游带,使澄迈的“美丽乡村”成为一个整体性的可经营的乡村旅游品牌。作为广西第三大经济体,具有雄厚财力。按照“一户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村民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美食制作、家庭旅馆经营等项目。政府为有经营项目的村民统一制作仿木风格的铭牌,包括“豆腐坊”、“咖啡坊”、“乐家旅舍”等,方便游人选择。在政府支持下盖小楼作为家庭旅馆,让村民从事旅游服务经营。让村民不离土、不离乡、不失地,不搬迁,在快乐中赚钱。在田园风光、食宿配套、家庭作坊体验快乐,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拉长了风情镇的消费链条,大大增加了农民收人。“就地城镇化”是创建“美丽乡村”的新思路,它促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8+2工程”。“8+2工程”,即着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文化、体育、电力通讯、金融及以富民增收、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出要以生态现代化的理念,完善农村环保设施,大力实施沼气循环利用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在新建住宅中采用节能、节水新工艺等。民生幸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广大乡村如何筹资建设、改造创新,是当前摆在全区各地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6、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具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发展方式必须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必须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宗旨,必须有利于建立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学健康的消费模式及和睦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实现人民大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生态权益的统一。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就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总方向、总原则。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程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来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是生态建设工程;从爱国卫生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公共卫生工程;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是一个人本工程;从新农村发展的进程来看是一个倡导示范工程。

结语

从实施一年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以来: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并不是多难的事,也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只要各级主管部门,,尤其清洁乡村工作队员们用心替村民着想,尽心为村民做事,科学规划,合理构建,有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共同创造,在建设中尝到甜头,享受快乐,广大乡村一定会建设得更美丽。清洁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广西,让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广西各族人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在用实实在在的清洁行动,托起美丽广西的绿色畅想!

参考文献:

[1]陆增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队赴梧州开展广场宣教活动[J].广西烟草,2013,07:48.

[2].广西烟草积极参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J].广西烟草,2013,06:44-45.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7

本人于今年三月调至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下面我就自己近一年来学习、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业务能力。

一年来,本人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把它们作为自己思想理论的源泉,用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认真学书记、、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讲话精神和0*年以来党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4个1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条件、伟大意义和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总体部署。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学习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和李书记在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使自己明确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措施方法,为我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1、做好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引导,需要农牧民的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新农办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初新农办汇同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深入村队调查研究并与村民反复讨论,制定了14个示范村的工作计划。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及时组织和协调各涉农部门,认真实施各项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下发的《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新农村建设帮建责任制》、《塔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责任分解》,发挥各职能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联系新农村建设各帮扶单位,向他们介绍被帮扶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争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支持和帮助,经过我们和乡村干部的努力,今年各帮扶单位对示范村的帮扶力度较大,比如喀拉哈巴克乡阿热散村由塔城军分区、地区民政局、地区工行、市扶贫办、市残联等单位相继支持37.8万元,修建了村庄道路、村民住房、院墙,使该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市建设局对阿不都拉乡上阿东村资助路沿石、路面砖等物资合计达4.1万元。

2、以14个示范村为重点,指导和帮助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我们以市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设施农业(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进程的决定》为指针,以示范村年初制定的生产发展计划为基础,办公室一班人经常下到示范村和村干部交流,和农牧民座谈,指导村队优化种植结构,实施农业高产开发技术,扩大“千元田”种植面积,扩大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特色林果业,发展畜牧养殖业。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今年我市农牧民纯收入将达到5224元,比去年增长516元,14个示范村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都在1000元以上。

3、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开春,按照市委的要求我们集中开展了以“五清五改、五通”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首先以14个示范村为重点,发动群众整治村庄卫生,彻底消除农村污水、垃圾乱倒,牲畜、家禽乱跑,草料、杂物乱堆等“三乱”现象,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和庭院环境。今年共清运垃圾8000余吨,粉刷墙壁8.9万平方米,林带涂白370条,清理残墙断壁44773米,整治弃废土地280亩,村庄内新植树26126株,绿化村道路21.1公里。同时指导各村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党员卫生岗位分片负责制,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评比公示制等长效机制。按照各村建设规划指导各村队规范建设用地,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加快农牧民住房及院墙改造,新建和加固抗震安居房3430栋,新修村庄排水渠36.4公里。指导三个村队建设文化小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同时实施农村道路项目,以14个示范村为重点新修村庄柏油路288公里,受益人口达6.34万人。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使1.96万人和6.28万头(只)牲畜喝上了卫生的自来水。

通过广大群众、各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观,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4、新农办作为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我们注重深入村队调查研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推广提高。为此,我们创办了《塔城市新农村建设简报》,利用简报及时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报导好的经验和作法,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我们也及时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观摩学习。如:组织大家观摩学习了上阿东村,玉什托别西村在村庄整治方面的经验,三工村发展奶牛养殖业的经验,恰夏村种植露地蔬菜的经验,阿不都拉村、园林村节水灌溉的做法,通过观摩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

(三)廉洁自律情况

本人能够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起廉洁从政的意识,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了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自觉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廉政责任感。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廉洁准则》和中纪委七次全会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六项规定”及其它各项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廉洁意识,强化党性观念,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身体力行,廉洁自律作表率。按照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准则对照检查自己,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无收受礼品礼金行为,无从事个人经商办企业和从事有偿中介等盈利活动,无假公济私、化公为私行为,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到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扎实,平时总认为工作忙,没时间,不能挤时间学习,对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

二是对个别成员单位督查力度不够,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部分成员单位工作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三是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好的思路和措施。

三、改进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和科学发展观及十七大精神,树立改革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党性观念。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指导实践工作。

二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和市委、政府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突出工作重点,敢抓工作难点,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督查工作力度,进一步发挥好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的作用,使大家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市委各项部署都落到实处。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8

首先,“美式风格”是一个统称。在风格上,有古典也有现代的美式;按区域分,美式在不同地域也有区别;就年代说,从殖民时期到当代,美式气质也有很大不同。因而任何谈美式不谈具体装饰风格归类的聊天,都是耍流氓!

其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美式殖民风”、“美式田园风”,或者“20世纪60年代现代美式风”啦,诸如此类。

其次,理解美式要从美国民族性格与其背后的文化积淀去理解。与一本正经的英国人相比,美国人可算是轻快随意,调侃戏谑,个性鲜明。这些体现在美式设计的精髓中就是自由开放爱混搭,多元实用不拘束。

作为由移民组成的新国家,美国历史不长,包容性强,风格受到多种外来文化影响:17-18世纪殖民地时期,美国设计受英、德、法、荷、瑞典、西班牙风格影响;乔治殖民时期,欧洲庄园的设计进一步影响了美式;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新古典设计时期风格更为多元,联邦式风格将古典形式与典型美国图案结合,法夫风格(以美国家具师邓肯・法夫的名字命名)比例完美,线条简洁,自成一派,希腊复兴式样设计风格则常见于美国南部建筑;工业革命后及至20世纪中期,随二战后包豪斯设计师移居美国,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也开始影响美国。

在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1981年为《纽约客》杂志创作的短篇《The lovely troubled daughters of our old crowd》(《我那年轻困惑的女儿们》)中,可以看到19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喜欢的室内外设计与生活,约莫奠定了现代美式风格的基调:“必须是现代的东西――海地棉的D.R牌沙发,丹麦风的圆形茶几,蝴蝶形的椅子。”北欧特别是丹麦家具设计,成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标配。

贝特西(作品中的女儿)的房间,有“披头士的海报,或者可能是顽童合唱团的”“在本地举行的马术大赛的获奖缎带”“布娃娃和斯泰夫牌的动物玩具和‘御玺’版的梅尔维尔作品集、哈代的《艰难时世》以及学校发的加缪分享着同一个书架。”马术、哈代文学的传统,梅尔维尔、加缪象征主义荒诞派的现代,以及披头士、斯泰夫牌毛绒玩具代表的流行文化共存于同一空间。

“我们刚从天井进屋,放上了张老扭摆舞曲唱片……”慵懒宜人的美式家庭时光拥有舞曲陪伴。

户外的沙滩野餐,触身式橄榄球,在韦尔康彼家的大草坪上举行的垒球比赛,室外空间的生活方式,亦组成了现代美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搭配上实现美式细分:家具入手对应需求美剧场景可供参考

美式风格多样,重点讲讲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几种:美式乡村田园、美式现代简约与美式复古。严格意义上讲,美式乡村与田园有区分,美式现代与简约也有不同,此处因视觉搭配较为相近,集中论述。

美式乡村田园

美式乡村田园风,家具体量往往较大,多少呈现出欧式庄园感的味道,且爱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座、棉麻质地,常见民族图案,整体舒适轻盈。

某家居设计师曾提过一条实用建议,搭配美式的捷径在于从家具下手,先确定自己喜欢的美式家具风格,再逐步完善装修设计搭配。以美式乡村田园风为例,可参考美国家具品牌Pottery Barn的图:大地色调或深色原木加白色,彩色花朵纹饰作点缀,格调清新,带来大自然气息。

此外,还可参考相关风格的美剧场景搭配。美剧《爱很复杂》里Jane的家位于圣塔芭芭拉,室内设计就是惬意乡村风:做旧木材家具,混搭东方气息的红黑坐垫靠椅。而2002版《蜘蛛侠》里的蜘蛛侠卧室,则从床上毯子到卧室墙纸都用了格纹作元素,烘托美式田园感。

美式现代简约

从家具品牌Crate&Barrel中,可以看出现代简约的基本视觉风格:简洁、干净、几何地毯、抽象挂画,墙面开始出现浅亮墙色(常见于美式乡村田园风)外的深色或拼接墙面。此外仍以混搭为基本手法。

美剧《生活大爆炸》就以美式简约为主,混搭复古单品:开放式客厅里,粗犷实用的不同木色家具深浅错落;圆形玻璃茶几加波希米亚地毯气质多元;谢耳朵与莱纳德卧室,深色床边柜优雅复古,与金属落地灯、科幻感挂画的结合怪诞又活泼。而美国电影《恋爱假期》中,女主Amanda的独栋豪宅则算是更现代的美式,大片白调简洁明快,加之黑色、金属元素增添中性气息。

美式复古

美式复古的整体气质比前两者更为硬朗,多用灰色、黑色、卡其色搭配铁艺金属家具,细节布局处彰显规范与对称。《纸牌屋》中男女主角未入主白宫前的住所,采用的就是美式复古风格:沉稳棕色调加庄重对称布局,实木百叶窗尽显古朴典雅。

从点缀技巧上为整体加分:布局光线很重要挂画风格要契合

1.布局光线

在布局上,传统典型美式客厅很多时候是不放电视的!它们往往有专门的视听区摆放电视与家庭影音设备,而客厅则是招待客人,与家人交流休闲的空间。

此外,在典型美式空间,客厅、餐厅、厨房往往是开放式布局,整体气质大气温馨,这一点也体现在采光上:美式房屋大窗多窗(在美式乡村田园风格中体现尤甚);多用柔光灯具;顶灯之外采用台灯、壁灯等多种光源。

2.墙面装饰

除美式田园风爱用的碎花墙纸外,美式墙面多采用饱和度不太高,有些灰度的纯色。米色白色打底不会出错,若要沉稳点则可选蓝色、浅褐、咖啡色;活泼些可选蜜饯、绿、黄、红色;夏天要清爽的话,可以白色米色搭配木色浅彩。

装饰方面,挂画是必不可少的细节加分,空间摆放绿植也能提升自然舒服的氛围。

・乡村田园风――可搭配美国风景民俗画、植物画或版画:风景油画中,美国“哈德逊河画派”艺术家的作品是不错的选择,他们秉承着浪漫主义精神,参与到个人和国家土地的探索中,如科尔的《牛轭湖》,艾伯特・比兹塔特的《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搭配格兰特・伍德的著名人物油画《美国的哥特式》则颇具幽默感;植物画方面,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的手绘植物画,作为“现代小清新植物画”的鼻祖,堪称经典。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9

生态创建让农村换新颜

博罗县横河镇西群村学龙村,洁净的水泥路两旁,鲜艳的紫荆花挂满枝头,不远处便是大片的竹林,风一吹,清脆的响声迎风入耳。村民黄旭民拿着水管,喷淋新楼门前绿油油的草地,一脸惬意。“看看这些花草树木,绝不逊色于城市里的高档花园小区吧!”面对来访的客人,黄旭民自豪地说道。

外人的确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被村民嫌弃的“烂泥路”,村民进出都嫌麻烦,更别说有外人来游玩。可如今,经过生态创建,这里也成了热门旅游景点。“每到周末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沿村道摄影,再往上走,还有竹林、瀑布。”

西群村村委会主任张运贵介绍,西群村以山地居多,又是工业发展限制区,以前不知如何发展,自从被纳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后,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结合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我们改造了上万亩桉树,种上了竹林、油茶树以及花卉,村里一下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竹林幽海’和‘森林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5%,村子美了,人气就旺了!”

据介绍,2012年以来,博罗县累计投入约17亿元,以开展“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的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为重点,对农村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实现农村面貌的全面“升级”。

同样的变化也在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上演。这个地处城中心范围的村庄,曾经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老房子长期闲置或出租给废品店、小作坊,是名副其实的“垃圾村”。

借着惠州市“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的东风,观背村村委会发起大规模的清理垃圾行动,把历年来堆放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全部清走。同时在村里许多角落放置了垃圾桶,并加强保洁。

摘掉了“垃圾村”的帽子,观背村又向着“壁画村”迈进。惠州市美术家协会、惠州东坡文化协会的画家受邀来村中画壁画:成语故事、古典传说、法治文化、观背风貌……400多幅、2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惊艳亮相,让原本墙体脱落、长满苔藓的老房子焕然一新。

日前,经过美化改造等工程,包括观背村在内的88个行政村被惠州市政府授予“惠州市生态村”称号。“创建制度健全、氛围浓厚、生态环境较好、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是市级生态村的基本要求”,惠州市环保局生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行政村已完成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年度任务,禁养区内没有畜禽养殖场,无涉及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松树岗村,发展以花卉种植和水果种植为主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打造罗浮山前休闲农业观光区。目前村里已整合近100亩土地,种植了多种优质应季花卉和瓜果,发展花海观光、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等农业旅游项目,达到以“游”促“农”的发展目的。

西群村,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依托生态优势资源,针对市场需求,种植柑橘、葡萄、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

罗村村,村委会引导村民种植兰花、百合花等高经济价值的花卉700多亩,成为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罗村村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榜眼府”、古树等也得到了保护。

生态创建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让“绿色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博罗县的郭前村上良村小组,整治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直接催生了村民民宿经济的崛起。这两年,村里引进了民宿项目,将28栋新居租给公司发展民宿,每户村民每年仅租金就可以收入3万元。

松树岗村与3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客家佬豆腐花厂、广东省空中田园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同时还投入15万元打造了50多亩格桑花观赏基地,吸引大量游客,有力带动当地农产品畅销。尤其是村企联手打造的“空中田园”,绿植、蔬菜、水果等应有尽有,不仅让村子变美了、变绿了,还成了热门景点。

“因绿而美,因绿而富,绿色村庄的建设正在成为农村发展的绿钥匙、金钥匙。”博罗县有关负责人表示,绿色村庄不仅要绿化环境,也要进一步发掘农村的绿色资源、绿色产业,构建起以“绿”为核心资源的绿色化现代农村发展模式。

市级以上生态村覆盖率达90%

2012年,惠州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2015年又提升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截止目前,全市已创成省级生态县3个、部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53个,部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986个、省级生态示范园2个、市级生态示范园1个,全市80%的乡镇已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90%以上的村已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

通过创建,人们惊喜的发现,惠州的农村变靓了,垃圾少了、水更清了、村庄变绿了。这些都得益于生态创建过程中,惠州全市开展的“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数据显示,“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实施以来,惠州建成农村垃圾收集点3万多个,配备农村保洁员9333名,全市已构建完善的“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镇一辆、一村一点”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体系,实现了农村垃圾的日产日清日净;截至去年12月,全市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14座;大力推进村庄绿化、村庄风景林造林、村道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63%。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10

一、我县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

我县有37万人,每天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85吨,除城区在鄂坪九湾子建有一处垃圾填埋场,每天收运垃圾约30吨左右外,农村产生的垃圾,除305省道和乡镇所在地的部分垃圾在开始转运集中堆放外,其他大量垃圾随意乱丢乱倒。乡镇的垃圾处理多数就是垃圾转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有人居住的地方转移到无人居住的地方,找一个偏辟的地方堆放而已,没有建规范的垃圾填埋场,没有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百里长廊”建设和“竹房城镇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程,305省道沿线的乡镇垃圾收运系统的硬件建设,垃圾车、垃圾池、垃圾桶等已基本配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全县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除城镇居民区稍好一点外,绝大多数乡镇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应付检查而已,少数乡镇几乎没有一个村的垃圾进行了处理,甚至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也还是到处乱倒,臭水沟里到处都是垃圾,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生活垃圾日集月累,致使往日人欢鱼跃的清澈池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的水中垃圾场;全县沿路、沿溪、沿住宅周围地带成堆的垃圾比比皆是。除了烂菜皮之类的生活垃圾外,多数是包装袋、塑料袋,还有破鞋子、农药瓶等白色垃圾,一经雨水冲刷污水横流,浸蚀土壤,污染水源,洪水带走最多的浪渣是垃圾,洪水过后溪流两岸滩林挂满“彩旗”(白色污染),这与漂亮的村居形象形成剧烈反差。

(一)镇、村领导虽对垃圾处理工作引起一定重视,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乡镇、村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虽对农村垃圾、污水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当前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已引起重视,相当部分乡镇还积极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大多数乡镇、村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工作尚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而对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未将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镇、村缺乏管理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时冷时热。

(二)农村垃圾量急剧增加,村民对垃圾处理的紧迫性虽有一定认识,但自觉性、积极性不够。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下山脱贫移民逐步增加,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地向农村传播的影响,农村垃圾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郊、主要河流和主要交通要道边的垃圾量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在增加,但由于传统形成的垃圾随意乱倒乱堆的不良习惯影响,农户是“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自己的庭院清洁卫生,垃圾随意堆放在公共场所或几不管的地方;有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此麻木不仁,睁只眼,闭只眼,不扯皮没投诉,上级组织没追究就不过问,对“脏、乱、差”给农村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自觉性、自律性明显不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以环保局联系村郭家梁子为例。郭家梁子是典型的城郊村,西与中峰镇西沟村、长岭村相连并共拥一条小河沟,该村有7个村民小组,372户,1586人,其中1组、6组在305省道沿线,村内有两条乡村路,一条小河沟。按常规垃圾产生量算,每天产生垃圾约1586斤,每月约24吨;以前,在开展文明卫生县城时,城关镇、村组为解决公路沿线的垃圾问题,曾与城区环卫部门联系,把1组、6组的沿线住户垃圾请环卫工人清运,并签订清运合同,其他农户则自行处理,于是小河沟、山边、路旁等公共地段成了垃圾场。后因沿线住户不交垃圾清运费,村组又无钱垫付,环卫工人也不再清运,累积的垃圾只是在迎接检查时在临时清运或掩埋。

(三)农村垃圾的收运已有一定基础,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由于我县乡镇所属村庄分布分散且部分村庄位置偏远,目前,在305省道沿线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乡镇政府已开始组织专人、配备垃圾车、建设垃圾池和垃圾桶进行集中清运,其覆盖面较小且清运不够及时,90%以上的村庄垃圾没有清运和处理,由农户自由焚烧和倾倒,一些沟、河、交差地带等处成为垃圾集中投放地,“污水靠蒸发、垃圾等水冲”是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

二、我县农村垃圾处理难的主要原因

(一)环保意识不足。一方面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亟待增强。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分类的习惯,处理垃圾极为随意,形成垃圾量大、品种多,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箱(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路边或河里等,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人民政府和责任部门,在处理垃圾的问题上,未能意识到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局限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存在简单堆放在偏僻处即算处理的短期行为。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个乡镇按3万人计算,要建使用10—20年的小型垃圾填埋场1个,需300万元;垃圾中转1个50万元;垃圾池50个,10万元;环保垃圾箱600个,30万元;垃圾车3辆21万元;共计411万元。目前,已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的乡镇,对垃圾处理这块也只有垃圾转运系统资金,没有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场)资金,开始集中收运的乡镇,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垃圾转移,没有配套的垃圾处理系统,很容易造成垃圾的第二次污染。

(三)村级组织和群众参与管理的机制没有建立。各乡镇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村级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经费筹措机制等都尚未建立或落实,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还未形成,从而造成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

三、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充分发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人民群众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要邀请专业人士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以身边的事为素材,编印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对身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提高居民村民对垃圾危害性的认识,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垃圾分类和有序堆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新风尚。要规范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动员群众自觉投身村组卫生保洁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等活动。

(二)建立“户分类、村转运、镇集中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

以国家正在组织实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为契机,办好示范样板,争取扩大示范覆盖面;切实组织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将能还田堆沤还田,不能还田的有序堆放,使垃圾减量化;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扶持,加大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推进力度;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创新工作方法,以“打造中国绿谷”为载体,发动全县上下积极开展“清洁”(清洁乡村)的主题实践活动,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首先突出解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问题,根据工作需要从县文明办、县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委督办室、县政府督查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题工作督查组,负责对全县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考核;同时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在清洁乡村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本辖区范围内村庄垃圾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