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改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7:58:26

村庄改造

村庄改造范文篇1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总要求,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市区村庄改造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现代化新城区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指导原则。

1.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各项扶持“三农”资金和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

2.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市、区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村庄改造建设工作。强化区级政府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试点先行,确保改造效果。

3.引导发展,全面转型。市区村庄改造建设要充分考虑产业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通过改造建设构筑发展优势。要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实现物质形态、经济结构、组织形态的全方位转变。

(三)目标任务。从2009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的集中改造建设任务;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范围内宜改造村庄的改造建设任务和危房改造任务。

二、重点推进方式

(四)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改造建设推进方式。以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社区化改造建设为重点,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镇村体系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合理确定片区划分和定点。

1.特定区域改造建设。因城市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涉及特定区域内村庄的改造建设,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按上级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统一组织实施。

2.整合片区改造建设。利用就近整合、整体捆绑或项目搭配等方式,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功能配置,组团式、规模化推进集中连片改造。

3.单个村庄改造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的村庄经批准可以单独改造建设,单村改造建设形成的社区规模不宜少于800户。

(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村庄改造建设推进方式。以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先规划后建设,区分轻重缓急,充分尊重民意,成熟一批,推进一批。

1.小城镇集聚。乡镇(办事处)驻地的改造建设在乡镇(办事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结合小城镇发展,编制修建性详规,集约用地,美化环境,鼓励建设多层、小高层,限制低层,合理确定迁建计划,吸纳周边村庄和有条件的农户向小城镇集聚。

2.中心村集居。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心村的人口、用地规模和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民需求,凸现地域特色。按照大带小、强带弱、中心村带周边村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批实施,有序推进,优先构筑基础设施框架,优先策划实施中心村的改造建设,搬迁合并空心村、弱小村、偏远村,引导农户到中心村购房建房。

3.住房改建(造)。规划保留的村、近期不具备整体改造建设和迁建条件的村,以农户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农户改善住房条件,扶持经济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对于规划撤并村,除危房改造外,停止改建、新建住宅。

三、拆迁安置和用地政策

(六)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安置。实施改造建设村庄拆迁安置对象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宅安置采用以下方式:按用地标准安置的,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以下简称居住用地)按人均30平方米核定;按建筑面积标准安置的,按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核定;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还可按经批准的村庄规划进行控制。用于生产生活保障的土地(以下简称保障用地)按人均25平方米核定。以上具体实施办法参照市统一征用土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整体改造建设的村庄,按用地标准安置的,可以人均居住用地和保障用地之和计算,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总数的5%预留机动用地;按建筑面积标准安置的,可预留同样比例的安置房建筑面积和保障用地。上述预留机动用地(建筑面积)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用于安置相关人员和纳入生活保障用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改造用地原则上都要征为国有。居住和保障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保障用地的用途要有益于村庄改造建设后村民的长期生活保障。一般情况下,完成改造建设后的村庄不得再申请新的用地。

(七)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安置。长期在本村居住的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户,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同意,可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并安置,解决方式为自购安置房,价格可享受高于成本价、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不享受安置保障政策。

(八)村庄改造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建设。村庄改造建设可与经营性用地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整体实施招拍挂。村民安置房建设应作为招拍挂供地的必要附加条件之一,有条件的还可将保障用地上的建筑一并纳入招拍挂供地的附加条件。捆绑建设必须先安置后开发。资金周转困难的,经批准,土地出让总价款和房地产开发部分的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可分期缴纳。已出让地块不能按期建设的,经批准可以顺延一定期限。

通过招拍挂确定的开发商可以先期介入,参与土地整理,加快项目推进;经营性用地具备分宗条件的,可以统一规划,按功能和布局合理划分地块,确定规划条件后单独出让。

(九)用足用好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政策。适用“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项目,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市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须安排一定用地指标,确保重大项目运作和用地周转。有用地需求意向的单位可采取预付启动资金的方式,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后的收益归村集体。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返还指标来源地政府,用于农村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十)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乡镇驻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已列入近期改造建设计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审批宅基地;上述范围外的宅基地用地由所在区政府按照规定标准审批。现有宅基地的住房建设纳入统一管理,先报批后建设。规划保留以及短期内不具备整体改造建设和迁建条件的村庄,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对符合条件的住户严格按程序审批宅基地,同时核定建筑面积。

四、资金支持和规费减免

(十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市财政设立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与省以奖代补资金合并,对如期完成年度改造建设任务的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村庄改造建设,根据各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先行预拨40%,按照改造进度可拨付至80%,年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核算(具体管理使用办法另行制定)。市、区融资平台可设立周转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住房重大项目启动。

区财政要根据村庄改造建设任务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和正常运转。对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出台具体帮扶政策和措施,原则上特困户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承担;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视情给予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支持。

(十二)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各区可组建专门投融资开发建设公司或利用原有的融资平台,作为村庄改造建设的投融资建设主体,以项目资产和预期收益为担保质押融资。鼓励采用合作、参股、集资、冠名等多种形式融资,允许积极探索,将拟置换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抵押贷款。利用原有融资平台的要确保主要业务为村庄改造建设项目运作,不得因历史负债影响建设。

(十三)多方整合建设资金。村庄改造建设中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统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城市维护建设税每年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各项支农资金和项目要最大限度地与村庄改造建设结合,优先倾斜村庄整合和向小城镇集聚等项目。

村庄改造建设中的经营性用地依法征为国有出让后,土地出让总价款的60%先行拨付到负责项目的区政府,用于被征地村庄的土地补偿、拆迁补偿、安置补助等土地出让成本;政府土地纯收益部分的50%拨付给相关区政府,专项用于平衡村庄改造建设项目。

(十四)减免相关规费。村庄改造建设中符合拆迁安置标准的安置房和保障用地上的建筑,参照市物价局、财政局《关于公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首批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济价房字〔2008〕111号),免收相关费用。经营性收费按相关标准下限收取。

(十五)引导农户到社区和乡镇驻地购房建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规划保留和短期不宜迁建村庄的农户到社区和乡镇驻地定居,将宅基地交还村集体、注销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并自行拆除地上物的,可按宅基地面积予以适当补贴鼓励。补贴标准一般为每平方米300—500元,具体由所在区政府确定,有关费用可从市奖励资金中列支。

五、规范规划建设管理

(十六)明确责任主体。区政府是村庄改造建设的组织主体、运作主体和重大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编制规划计划、总体策划、项目报批、融资建设、督促指导、具体项目的自求平衡和区域项目的总体平衡,落实市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工作部署等。乡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为一般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总体策划、计划落实、组织实施、自求平衡等。村委会在区、乡镇政府的指导下负责做好本村的相关具体工作。

(十七)加强项目策划。村庄整体改造项目须先策划后实施。对社区化改造建设、向小城镇集聚等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区政府负责直接组织编制总体策划方案,对建设成本、拆迁安置、资金保障、集约用地、设计标准、建设时序、自求平衡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作出可行性结论。对一般性项目,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区政府指导下,编制好总体策划方案。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项目和向小城镇集聚项目的总体策划方案,经所在区政府完成初审后,按程序报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一般项目的总体策划方案,经乡镇政府审查通过后,报区政府审批。审批过程要组织有关部门会审和对重要内容进行论证把关。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居改造符合棚户区改造要求的,经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按棚户区改造实施。

(十八)加强规划管理。村庄整体改造建设实行统一规划。中心城区、乡镇驻地及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的村庄不再编制建设规划,村庄建设的规划管理由市规划局负责。上述范围以外的村庄须编制建设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批,具体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局委托区、乡镇管理(委托管理办法由市规划局制定)。

(十九)严格规划设计。整合式推进的村庄改造项目,提倡建设高层、小高层,适当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配套教育、文体、商业、医疗等设施;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泉保护、环境保护的项目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单村改造项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确保规划、建设和配套标准不降低。

(二十)分类分期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可总体策划,分期实施,分别立项,分类供地。原则上村民安置和生活保障项目先行单独立项建设,为土地整理复垦和其他建设创造条件。村庄整合类项目可以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等名义立项,条件成熟时再进行产权分割。市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规范、从简办理各项手续。

(二十一)分类处置违章建筑。对历史形成的违章建筑,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旧村(居)改造在建违规违法工程进行处理的意见》(济政发〔2005〕31号)之前形成的违章建筑,一时难以作出明确处理意见的,可暂时搁置,不影响村庄改造建设,待条件成熟时处理。已经或可以作出明确处理意见的,按处理意见办理。济政发〔2005〕31号文件之后形成的违章建筑,按文件精神和有关执法部门意见处理。凡积极配合处理的,处理期间原则上不影响村庄整体改造建设。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二)高度重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村庄改造建设和危房改造是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我市继全运会场馆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行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做细做实。各区要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科学编制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

(二十三)高标准做好农村住房规划建设工作。村民安置房作为村庄改造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工作,要优先谋划、优先立项、优先建设。要按照“节能、实用、环保、美观、舒适、抗震”的原则,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避免短期内二次改造。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保证让人民群众住得上、住得好、住得起。

(二十四)协调推进配套制度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改造建设要同步实现村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变城市混合经济等转变,社区组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要同步跟进。市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

村庄改造范文篇2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为完善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区委政研室、区农绿局《关于做好年闵行区村庄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年镇村庄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镇村庄改造工作,将联民村等21个村建设成为原生态的社会主义都市郊区示范村,并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把我镇的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㈡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结合镇“一城九镇”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A类农田保护区域布局,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同时,要与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理复垦、违法搭建整治、“清洁家园”建设及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森林公园和古镇建设等有机结合。

2、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改造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动村庄改造工作;以年工作为基础,在制定村庄改造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不搞大拆大建,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村庄改造区域范围及整治内容

㈠村庄改造区域范围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自然村落的实际情况,选定21个村、115个村民小组为本次改造对象,涉及户数5900户,户籍人口19873人,外来人口户数3244户,外来人口人数12708人。

㈡改造内容及标准

按照市、区农村村庄改造工作的要求,各村的整治内容和标准主要包括:

1、村内道路改造。村庄道路改建根据节约用地与投资的原则,按通行需求确定道路宽度。一般自然村落的主要道路,有条件的可实施道路绿化、设置路灯。

2、村内桥梁修缮和改造。相关桥梁应按道路宽度及负载要求同步实施改扩建,村内现有无法满足通行负载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桥应实施改造;对桥面、接坡、护栏破损的桥梁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修缮。

3、村内河道疏浚。基本消除河道黑臭淤积,疏通水系;清理河道岸坡垃圾,加固岸坡;消除岸边违章建筑和河道阻水物;岸旁基本覆绿,根据河道实际可相应的修建生态岸坡、部分河岸边设置护栏和亲水平台等。

4、墙体外立面整修。对于破旧房屋的外立面,按规划方案及多数村民意见实施修缮粉刷;村主要道路和景观附近的建筑物可实施一定的美化处理。

5、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理村庄内破败空心房、空闲宅基地和其他空闲地,消除民宅前后乱搭乱堆杂物。

6、生活垃圾处理。配置垃圾箱和垃圾运送设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运率达到100%;引导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探索有机垃圾资源化途径。

7、生活供水设施改造。自然村落的现有供水管网破旧或口径过小、供水水压不足的,可按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对供水管网实施标准化改造;在供水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可采取局部调整、改造的办法给予解决。

8、生活污水处理。根据经济能力和布局形态,污水处理选择集中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或采用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管理简便实用的处理方式。

9、村内绿化。在村庄道路和河道两旁、民宅及单位前后的空地中,保留原有树木,并利用体现农村自然气息的经济作物和本土植被实施因地制宜的绿化,做到村庄及房前屋后无空地荒地。

10、村内照明装置。根据村内道路和河道两旁实际因地制宜设置路灯。

11、其它。在村庄改造中,自然村落内经确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应严格加以保护,破损的按原貌整修恢复;村庄内的古树古木不得砍伐;林地、湿地、水面等不得随意填挖更改。

三、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我镇村庄改造工作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㈠启动阶段(1月1日—3月31日)。开展村庄改造建设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快速有效地开展基础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各村组织编制村庄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

㈡实施阶段(4月1日—10月31日)。按照审定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各责任部门扎实有效地开展村庄改造工作,每两周上报一次工程进展情况。村庄改造办公室负责整个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㈢整改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在基本完成村庄改造的基础上,收集好各类资料。镇领导小组组织镇内自查、验收工作,对不达标项目进行整改,确保村庄改造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接受市、区相关部门的验收。

四、资金筹措与分配

依据市农委、市财政局文件指示精神,自然村落改造补贴标准为2万元/户,市、区承担70%,镇、村承担30%,村以出劳为主,污水处理、桥梁翻建等按有关部门政策执行。对各村按规范要求完成整治改造,并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的,由镇给予1000元/户的补贴。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镇成立镇村庄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年村庄改造的组织、督查、资料收集、掌握进度、上通下达等协调工作。

各整治村作为本次村庄改造的权利和责任主体,建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小组,落实好专人,及时制定年改造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充分调动村民小组和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宣传到位,层层落实。

镇规划建设和环保办、村经办、规建所、水务站、农管中心、招标办、审计办、城管中心等职能部门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镇宣传、文化体育、卫生管理等部门做好相应的宣传、文体设施布局、公厕设置等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㈡合理规划,编制预算

本次整治改造由镇规建所提出初步规划设计要求并提供底图,各村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和修改,定出送审方案。最后提交镇政府审核后,安排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

各村要结合本村财力和村况,认真编制好村庄改造预算,合理、有效用好整治改造资金。

㈢健全机制,规范监督

一是实行招投标机制。由各村向镇招标办推荐2-3家有资质、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施工单位,镇招标办经过审核,在各村推荐的范围内,最终确定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二是实行审价机制。整治改造完成后,由区政府委派专业审计部门对各村的整治改造项目进行审计。各村在实施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审价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三是建立资金运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资金流向、用途,公开透明各项支出,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建立考核与奖励机制。本次村庄改造工作将纳入村主要干部的年终考核体系。

㈣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各整治村根据工程量大小,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参与工程监管,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并帮助施工企业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改造结束后,由上级有关部门按照各村认可的规划效果图进行验收,各村需做好迎接验收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做到文明施工。

村庄改造范文篇3

一、根本状况

村辖7个村民小组,603户居民,2246人,地盘面积2950亩,个中农用地盘1900亩,建立用地830亩,以栽种业为主。新村占地120亩,新建小区首要规划有居民房屋楼23栋,住房1096套,社区综合楼及健身、文娱、文明、卫生等相关配套设备,总修建面积约11万平方米。到当前,小区10栋房屋楼曾经交工,190户居民已入住,11栋房屋楼和社区幼儿园正在建立,2栋小高层方案5月份开工建立。

二、首要做法

(一)当局主导,发扬政策引领效果。县把城中村革新作为新区建立一项主要任务来抓,成立城中村革新任务指导机构,出台《县城中村革新施行方法》、《县城中村革新规划指点定见》、《县城中村房子拆迁赔偿安顿施行方法》等,对城中村革新形式、地盘流转、地盘应用和供地政策进行标准。连系村实践,制订有关集体经济治理、革新资金筹措、投资商介入等详细政策,指点村庄革新任务。从县城中村革新办公室、镇抽调专人成立任务队,共同村两委展开任务,现场进行办公、指点、督导,实时处理问题,推进任务展开。经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张贴口号、组织外出观赏调查等多种方式,鼎力宣传城中村革新任务的意义和有关政策,让群众看法到城中村革新势在必行、完全可行,为支撑城中村革新任务营建浓重气氛。

(二)积极运作,破解城中村革新难题。一是破解城中村革新资金瓶颈问题。接纳“村企共建、市场运作”的形式,由河南瑞贝卡投资公司承当革新义务,依照先建后拆的准则,出资建立安顿小区,当局担任征地、拆迁安顿、供地等任务,完成企业得好处,当局树形象,群众得实惠。二是对峙阳光操作、公开公平。从查询注销、补偿规范到住房分派,普遍进行公示,承受群众监视,消弭暗箱操作空间。三是加大整治私搭乱建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对保存原状、遵纪守法的村民在拆迁补偿时赐与7000元的津贴,对屡次劝止仍不自动撤除的违法违章修建强行撤除。四是统筹统筹拆迁户好处。对群众反映的各类好处需求,仔细剖析,妥帖处理,经过接纳设置赔偿上限、依据状况享用分歧条理安顿房、摆开楼层价钱差、规划建立多类户型、先签和谈先选房等调控机制,均衡多方好处,还遏制不合理要求。

村庄改造范文篇4

1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探索

1.1城乡规划的概述。所谓城乡规划,其实是我国一项现行的公共政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主要指全国各级政府利用卫星定位、大数据分析以及高清地图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农村各地区的交通、办公、教育等生活用地的合理分配,从而在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得到合理保护的同时,还能促进城乡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1.2城乡规划的应用原则。在进行城乡规划项目时,需要遵循一些应用原则,这样才能保证规划项目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从而合理解决城乡资源的分配矛盾,更好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城乡规划的应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乡规划要以发展经济、文化为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难得的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历史机遇随之而来。但在建设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也逐渐呈现激化的趋势。这就需要政府合理利用城乡规划来协调这些矛盾,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工作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第二,城乡规划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但乡村的基础性建设相对来说却比较落后。要想一下子实现乡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只有认清农村的基本情况,坚持从基础做起,从实际出发,将我国农村发展“道路”建设好,争取少花钱多办事,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作出贡献。第三,城乡规划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城市与乡村、人口与环境、居住地与生产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利用城乡规划来进行协调的。因此,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开发用地的合理性,并且也要有组织地用城市发展福利回馈乡村建设。第四,城乡规划要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我国社会是多元化、现代化、复杂化的集合体,各种矛盾与各种利益需求交织,为了创造和谐社会,就需要利用城乡规划来处理现代化发展中的各项问题。1.3城乡规划与村庄建筑的相关性分析。与城乡规划息息相关的是城乡土地的使用情况,而居民住宅用地是城乡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村庄建筑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城乡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村庄建筑不仅是农村生活与农村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还是村民实际生活状况最直接的映照。然而,就目前乡村建筑的情况而言,我国城乡规划中对农村建设的部分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房屋的空间布局与环境舒适度,还是房屋质量与房屋新旧程度,都不达标。因此,这就推动了我国政府支持并引导村庄建筑改造,推进乡村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系列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

2城乡规划中村庄建筑的现状分析

2.1村庄建筑布局与质量的问题。村庄建筑的布局乱与质量差一直是我国城乡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村民纷纷将自家的土房改建成砖房、砖房改建成楼房,从而使整体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美观、结实、实用。然而,实际建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由于建筑用地规划不合理,农村居民在建造自家房屋时喜欢“多吃多占”,肆意扩大自家的建筑占地面积,从而使得村庄建筑不能排列整齐,而是呈各种形态随意摆放,不仅造成乡村公共用地面积的压缩,而且因争夺建筑用地引发了居民的纠纷。村庄建筑的建造大多出自农民的手工建设,他们不仅没有专业的施工设备,而且对当地施工环境、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也没有清楚的认知,这就使得乡村建筑达不到目前现行的建筑标准,防水、防火、抗震性能都不够。而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也是造成村庄建筑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2.2村庄建筑风格受到了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被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所吸引,并希望能够将城市建筑风格带到村庄建筑中,从而满足自己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随着这种心态的影响,农村居民开始争相模仿,导致我国乡村中村庄建筑原有的乡土文化气息逐渐被同化,传统的村庄建筑风貌逐渐消失,乡土历史文化也在发生断层和扭曲,非常不利于我国美丽乡村计划的开展。同时,还会严重阻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除此之外,城市建筑的审美风格对村庄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民众对待建筑的情感上。不同地区的村庄建筑蕴含着不同的地域特色,而部分居民片面追求城市化的建筑风格,必然导致原有的生活气息遭到破坏,新的村庄建筑与原有的建筑不相融合,从而产生更多的生活纠纷。因此,在城乡规划的视角下,要想对村庄建筑进行改造,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完全照搬城市建筑风格是行不通的。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需要针对乡村文化、传统习俗等历史特征,利用一些独特的设计手法来实现。2.3村庄建筑周围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村庄建筑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改造建筑物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四周的生活环境也进行改造,尤其是公共生活区域,这样才能为村庄建筑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村庄建筑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其周围随意丢弃垃圾的恶劣环境却对农村生活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这常常是乡村监管不到位、基础性环保设施不健全所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源上改造村庄建筑,就需要从基础做起,从生态环境做起,让美丽的村庄建筑也能拥有美丽的生活环境。

3城乡规划中改造新型村庄建筑的路径

3.1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建设体系。众所周知,城乡规划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成本控制、资源配置以及生态保护等。所以,想要推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建设体系,系统地进行城乡规划工作,尤其是村庄建筑的改造,更需要有组织、有顺序地推进。首先,将城乡规划的工作理念与工作内容对公众进行充分宣传,让他们能够理解开展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避免一系列纠纷的产生;其次,促进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只有好的村庄建筑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监管工作,提高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加强村庄的生态环境建设;最后,加大对村庄建筑的资金投入,只有保证充足的资金注入,才能使村庄建筑的改造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避免在居民区产生安全隐患。3.2统筹规划村庄建筑的整体布局。我国乡村地区一般处于地理、地形、地貌比较特殊的地方,可以建设村庄建筑的土地十分有限,居民区甚至也会分散性地建造。所以,对村庄建筑进行改造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合理规划村庄建筑的整体布局。一方面,村庄建筑能够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不改变原有乡村形态的基础上,对各家各户的居住面积进行合理再分配,使村庄建筑不仅具有同样的建筑布局与建筑质量,同时还具有不同的个性设计风格;另一方面,村庄建筑的整体布局还需要与生态环境相搭配,利用大量的绿色植物、生态绿地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打破村庄原有的形态模式,使村庄建筑的改造更加深入,从而能够让人们真正地享受到现代化的农村生活,有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3.3促进乡村风貌与现代化风格在村庄建筑中融合。村庄建筑的改造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保留乡村的文化气息,还要为农村地区尽可能地注入现代化建设,而这两者在理论上又是矛盾的。所以,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找准每一个地方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习俗的平衡点,这样才能将村庄建筑的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目前,对于村庄建筑的改造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整体性的“推倒重建”策略(图1),这适用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村庄建筑快速步入现代化,改造效率更快,效果更好,但需要政府部门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能达到大规模的使用;另一方面就是对村庄建筑的“修补型”策略,由政府部门出面引导,为村庄建筑现代化改造的居民进行补贴,并使其在农村地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更多居民自愿参与到改造村庄建筑中来。

本文在城市规划视角下对村庄建筑的改造路径进行了探索,旨在推动我国乡村朝着绿色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农村居民的生活谋福利。但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本文所涉及的情况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探索,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尽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香和.浅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参谋,2019(23):245.

[2]朱松,刘飞,侯世辉,袁海.吉安市乡村建筑改造中的庐陵文化表达策略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6):76-80.

[3]叶红.珠三角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村庄改造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有序开发”的原则,统筹考虑村(居)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因素,兼顾各方利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作,努力实现市区村庄改造与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紧密互动,推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促进人与城市、自然和谐统一,提升城市品位。

二、改造范围

(二)城市规划区内现河以西,以东,路以北,以南范围内村庄,以及、路、和现河主要景观段两侧有关村庄(详见附件1)。

三、基本原则

(三)政府主导,村庄主体。市政府主要抓好规划立项、招商引资、协调管理、建设监管和收益调控等宏观工作。合理安排村(居)民安置用地、商品房用地、商业设施用地,确定村庄改造功能分区。村庄改造项目由所在村(居)委会具体负责,最大限度地体现“群众得实惠、集体得利益、政府得环境”,逐步把改造村庄建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良好、服务规范的生活小区。改造范围内的村庄条件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稳步推进。

(四)集约用地,组团开发。市区村庄改造要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就地改造,就地安置。高起点编制市区村庄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倡导组团式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实施村庄整合、改造和建设。

(五)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以利用集体收入和部分银行信贷资金自主进行改造;对经济条件一般但发展前景良好的村庄,可以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启动改造;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可以引入房地产企业或其他企业垫资改造。

(六)公开公平,维护集体、群众利益。市区村庄改造的每个环节、每项政策都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村(居)民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因村庄改造影响社会稳定。村(居)民安置区域内建设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作为集体资产进行经营,不得出售,对外出租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村(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四、实施程序

(七)市区村庄改造实行计划管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改造范围内村庄的总体规划,并报市政府批准。

2、各街道办事处认真编制辖区内村庄改造的年度计划,每年11月底前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统一汇总后上报审批。

3、改造村庄根据所在街道办事处村庄改造年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改造计划和拆迁补偿方案,经村(居)民会议研究同意后,向全体村(居)民公示。

4、改造计划和拆迁补偿方案公示结束后,改造村庄将有关材料提交所在街道办事处进行初审,街道办事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市政府审批。

5、市政府收到街道办事处初审意见后,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集中研究,15日内予以批复。

6、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改造方案和规划条件,编制市区村庄改造项目土地“招拍挂”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出让。

(八)改造范围内村庄进行改造,报批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村庄现状、土地权属性质、改造范围、改造方式、项目建设性质、项目建设规模、有关规划指标、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式、拆迁改造成本测算等内容;

2、1/500的地形图(标注红线范围,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3、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对改造项目的意见书,95%以上村(居)民同意改造的记录资料;

4、联合改造协议书(合作改造须提供);

5、合作建设方的资质、资信证明;

6、项目投资及收益估算书面材料;

7、评审意见书;

8、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五、规划管理

(九)市区村庄改造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编制市区村庄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公告并征求公众意见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十)拟改造的村庄,要详细规划出村(居)民居住区和对外出售区,严格控制混合居住区。要适应城市化的要求,搞好环境建设和配套公用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新建居住区要符合城市规划各项指标要求。

(十一)本意见施行后,不再为列入改造范围的村庄办理新宅基地审批和住宅改扩建手续。

六、土地管理

(十二)经市政府批准的市区村庄改造项目,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办理土地供应手续。

1、利用集体土地进行村庄改造的,对村(居)民居住区用地可以办理集体建设用地手续,也可以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按照划拨方式供应土地。

对外出售区用地,应当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

2、利用国有土地进行市区村庄改造的(含已农转非的村庄),由市政府依法收回土地。对用于安置原村(居)民的用地,按照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其余用地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

七、拆迁补偿

(十三)市区村庄改造补偿以房屋补偿为主,以货币补偿为补充。

1、拆迁房屋土地性质为集体的,按照以下办法补偿:

被拆迁人申请采取房屋补偿的,房屋拆迁人以合法的宅基地面积为依据,最高按照“拆一补一”的标准,对原村(居)民进行房屋安置补偿。

被拆迁人申请采取货币补偿的,按照拆迁房屋的合法建筑面积和该区域周围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结算拆迁补偿金。该区域周围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确认。

2、拆迁房屋土地性质为国有的,拆迁补偿标准按照《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3、国有划拨土地上建设的村(居)民安置房屋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管理。

八、优惠政策

(十四)土地公开出让后,土地出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拆迁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之日,市政府给予改造村庄土地出让收入的5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安置房建设工程开工之日,给予4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安置房建设工程配套完善,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之日,给予1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

(十五)改造范围内涉及村办企业以及其他公益性集体存量土地的,市政府给予村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的5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给予所在街道办事处1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

(十六)凡市区村庄改造中建设的村(居)民拆迁安置楼,除供气、供热、给水外,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劳保费除外)按照最低标准减半收取(详见附件2)。

(十七)在市区村庄改造范围内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村(居)民拆迁安置楼,应当全部安置被拆迁户,不得对外销售。擅自对外销售的,不予办理房屋确权手续。

在市区村庄改造范围内国有土地上建设的村(居)民拆迁安置楼,可以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土地。

(十八)市区内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社会公益性重点项目和城建重点项目,涉及村庄拆迁改造的,相关优惠政策另行研究。

(十九)市区村庄改造项目自批准之日三年内完成改造任务的,享受本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三年内未完成改造任务的,不享受本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

九、组织管理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国土、财政、监察、审计、环保、发改、法制及城关、李园、同和、香店、开发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市区村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3),负责协调、解决市区村庄改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协调、解决和处理市区村庄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十一)明确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根据各自职能,主动介入做好相关工作。街道(园区)是市区村庄改造的第一责任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靠上抓,同时要指定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负责本辖区内市区村庄改造工作,参与改造拆迁工作的全过程,及时处理各类纠纷,化解矛盾,切实维护村(居)民合法权益,确保市区村庄改造顺利进行。改造村庄是市区村庄改造的直接责任人,村(居)委会负责人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配合所在街道(园区)做好市区村庄改造工作,确保市区村庄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

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审查市区村庄改造规划设计方案、拆迁安置办法、拆迁安置成本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或规划选址意见书等;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出具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意见,编制市区村庄改造项目“招拍挂”方案,报批供地方案等;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市区村庄改造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提出市区村庄改造实施方案审签意见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审核村(居)民社会保障方案等;市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市区村庄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等;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市区村庄改造相关文件的审核把关等。

十、其他规定

(二十二)本意见自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关于加快市区村庄改造的意见》同时废止。

村庄改造范文篇6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为完善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区委政研室、区农绿局《关于做好年区村庄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年镇村庄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镇村庄改造工作,将联民村等21个村建设成为原生态的社会主义都市郊区示范村,并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把我镇的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㈡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结合镇“一城九镇”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A类农田保护区域布局,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同时,要与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理复垦、违法搭建整治、“清洁家园”建设及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森林公园和古镇建设等有机结合。

2、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改造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动村庄改造工作;以2007、2008年工作为基础,在制定村庄改造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不搞大拆大建,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村庄改造区域范围及整治内容

㈠村庄改造区域范围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自然村落的实际情况,选定21个村、115个村民小组为本次改造对象,涉及户数5900户,户籍人口19873人,外来人口户数3244户,外来人口人数12708人。

㈡改造内容及标准

按照市、区农村村庄改造工作的要求,各村的整治内容和标准主要包括:

1、村内道路改造。村庄道路改建根据节约用地与投资的原则,按通行需求确定道路宽度。一般自然村落的主要道路,有条件的可实施道路绿化、设置路灯。

2、村内桥梁修缮和改造。相关桥梁应按道路宽度及负载要求同步实施改扩建,村内现有无法满足通行负载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桥应实施改造;对桥面、接坡、护栏破损的桥梁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修缮。

3、村内河道疏浚。基本消除河道黑臭淤积,疏通水系;清理河道岸坡垃圾,加固岸坡;消除岸边违章建筑和河道阻水物;岸旁基本覆绿,根据河道实际可相应的修建生态岸坡、部分河岸边设置护栏和亲水平台等。

4、墙体外立面整修。对于破旧房屋的外立面,按规划方案及多数村民意见实施修缮粉刷;村主要道路和景观附近的建筑物可实施一定的美化处理。

5、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理村庄内破败空心房、空闲宅基地和其他空闲地,消除民宅前后乱搭乱堆杂物。

6、生活垃圾处理。配置垃圾箱和垃圾运送设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运率达到100%;引导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探索有机垃圾资源化途径。

7、生活供水设施改造。自然村落的现有供水管网破旧或口径过小、供水水压不足的,可按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对供水管网实施标准化改造;在供水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可采取局部调整、改造的办法给予解决。

8、生活污水处理。根据经济能力和布局形态,污水处理选择集中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或采用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管理简便实用的处理方式。

9、村内绿化。在村庄道路和河道两旁、民宅及单位前后的空地中,保留原有树木,并利用体现农村自然气息的经济作物和本土植被实施因地制宜的绿化,做到村庄及房前屋后无空地荒地。

10、村内照明装置。根据村内道路和河道两旁实际因地制宜设置路灯。

11、其它。在村庄改造中,自然村落内经确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应严格加以保护,破损的按原貌整修恢复;村庄内的古树古木不得砍伐;林地、湿地、水面等不得随意填挖更改。

三、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我镇村庄改造工作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㈠启动阶段(1月1日—3月31日)。开展村庄改造建设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快速有效地开展基础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各村组织编制村庄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

㈡实施阶段(4月1日—10月31日)。按照审定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各责任部门扎实有效地开展村庄改造工作,每两周上报一次工程进展情况。村庄改造办公室负责整个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㈢整改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在基本完成村庄改造的基础上,收集好各类资料。镇领导小组组织镇内自查、验收工作,对不达标项目进行整改,确保村庄改造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接受市、区相关部门的验收。

四、资金筹措与分配

依据市农委、市财政局文件指示精神,自然村落改造补贴标准为2万元/户,市、区承担70%,镇、村承担30%,村以出劳为主,污水处理、桥梁翻建等按有关部门政策执行。对各村按规范要求完成整治改造,并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的,由镇给予1000元/户的补贴。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镇成立镇村庄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年村庄改造的组织、督查、资料收集、掌握进度、上通下达等协调工作。

各整治村作为本次村庄改造的权利和责任主体,建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小组,落实好专人,及时制定年改造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充分调动村民小组和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宣传到位,层层落实。

镇规划建设和环保办、村经办、规建所、水务站、农管中心、招标办、审计办、城管中心等职能部门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镇宣传、文化体育、卫生管理等部门做好相应的宣传、文体设施布局、公厕设置等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㈡合理规划,编制预算

本次整治改造由镇规建所提出初步规划设计要求并提供底图,各村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和修改,定出送审方案。最后提交镇政府审核后,安排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

各村要结合本村财力和村况,认真编制好村庄改造预算,合理、有效用好整治改造资金。

㈢健全机制,规范监督

一是实行招投标机制。由各村向镇招标办推荐2-3家有资质、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施工单位,镇招标办经过审核,在各村推荐的范围内,最终确定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二是实行审价机制。整治改造完成后,由区政府委派专业审计部门对各村的整治改造项目进行审计。各村在实施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审价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三是建立资金运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资金流向、用途,公开透明各项支出,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建立考核与奖励机制。本次村庄改造工作将纳入村主要干部的年终考核体系。

㈣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各整治村根据工程量大小,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参与工程监管,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并帮助施工企业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改造结束后,由上级有关部门按照各村认可的规划效果图进行验收,各村需做好迎接验收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做到文明施工。

㈤全民行动,注重长效

建立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制度,并把宅前屋后卫生保洁责任落实到每户,把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起来,巩固改造成果。

附件:年度镇村庄改造计划表

村庄改造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和积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贯彻“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民主治村”的理念,力争用三年时间将我区村庄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结合*区农业发展规划,系统规划我区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改造方案,做到村庄改造与区域整体规划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结合,管理理念与现代产业经营理念相结合,全面提高*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和农村的风俗习惯,保证规划切合实际,符合民意。坚持改造与保护并举,重在保护与修缮。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做到风貌各异、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多姿多彩。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对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村庄,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在改造中,要以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为前提,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必须考虑区、镇财政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量力而行,控制标准,节约土地和投资,讲究实效,不大拆大建,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地位、政府引导扶持与农民积极参与的关系。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好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二者的有效互动。要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决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使政府投入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出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努力形成“农民家园农民建”、“建家园、爱家园”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改造重点,做到统筹兼顾。村庄改造要与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理复垦、违法搭建整治、“清洁家园”建设及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打好基础,夯实产业基础,发挥特色优势,在认真总结后全面推开。

(五)规范管理,阳光操作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项目,确保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务使用管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三、*区村庄改造的条件、内容和要求

(一)条件和重点

1、实施改造的村庄,原则上应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属区城乡规划体系中确定保留的中心村或规划保留的农村居住点;二是农民居住相对集中,一般不少于50户;三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农民有参与改造的愿望,能自觉配合工程建设;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群众中有威信,组织动员和协调能力较强,管理民主,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2、重点改造的村庄为符合以上规定条件并列入市计划改造范围的村庄。

(二)要求与内容

1、重点村庄改造(列入市计划改造范围)的总体要求是“公建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民宅村容整洁、农村特色浓郁、居家安全文明”;一般村庄改造(列入区计划改造范围)的总体要求是“自然、整洁、舒适、安全”。

2、村庄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内道路及桥梁改修建、村内河道清淤整理、村内污水治理、村公用公共设施完善、村庄绿化景观建设、民宅房屋墙体外立面整修、宅前屋后环境改造等。

3、村庄改造的具体标准要求:

(1)村内道路改造:道路改建要节约用地与投资,按村交通需求确定道路宽度。一般自然村落的主要道路,有条件的可实施道路绿化、设置路灯。村内主干道、通往自然村和进农户的路要硬化。

(2)村内桥梁修缮和改造:相关桥梁应按道路宽度及负载要求实施同步改扩建,现有无法满足通行负载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桥应全部实施改造;对桥面、接坡、护栏破损的桥梁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修缮。

(3)村内河道疏浚:基本消除河道黑臭淤积,疏通水系;清理河岸垃圾,加固岸坡;清除岸边违章建筑和河道阻水物;岸旁基本覆绿,根据河道实际可修建生态岸坡、河岸边设置护栏和亲水平台等。

(4)墙体外立面整修:对于破旧房屋的外立面,按规划方案及多数村民意见实施修缮粉刷;村主要道路和景观附近的建筑物可实施一定的美化处理。

(5)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理破败空心房、空闲宅基地和其他空闲地;清除民宅前后乱搭乱堆杂物。

(6)生活垃圾处理:配置垃圾箱和垃圾运送设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运率达到100%;引导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探索有机垃圾资源化途径。

(7)生活供水设施改造:自然村落的现有供水管网破旧或口径过小、供水水压不足的,可按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对供水管网实施标准化改造;在供水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可采取局部调整、改造的办法给予解决。

(8)生活污水处理:村庄雨、污水完成分流,有条件的村庄应促进雨水循环利用;农户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再通过新设管道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有条件的可实施污水纳管工程,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暂不具备条件纳管的,可采用区自然村落改造试点单位经验处理达标。

(9)村内绿化:在村庄道路和河道两旁、民宅及单位前后的空地中,保留原有树木,并利用体现农村自然气息的经济作物和本土植被实施因地制宜的绿化,做到村庄及房前屋后无空地荒地。

(10)农宅改厕:配合污水纳管工程粪便排入化粪池,通过新设管道进行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

(11)村内照明装置:根据村内道路和河道两旁实际,因地制宜设置路灯。

(12)其它:在改造过程中,经确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应严格加以保护,破损的按原貌整修恢复;村庄内的古树名木不得砍伐;林地、湿地、水面等不得随意填挖更改。

四、*区实施村庄改造的措施和资金的筹措

(一)措施

1、建立工作小组。成立由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区委政研室、区农绿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规划局、区建管局、区房地局、区水务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和浦江镇、马桥镇、华漕镇等行政负责人参加的区村庄改造工作小组;镇成立由镇行政负责人任组长的镇村庄改造工作小组。

2、落实工作职责。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委政研室负责村庄改造的组织协调;区农绿局负责村庄改造的方案上报及环境绿化;区财政局负责村庄改造的资金安排、使用与监督管理;区发改委负责村庄改造的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区规划局负责村庄改造的规划与设计指导;区建管局负责改造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区房地局负责改造区域的用地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区水务局负责改造区域的村宅河道整治。浦江镇、马桥镇、华漕镇等镇村庄改造工作小组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本镇的村庄改造方案。

3、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努力形成工作合力;镇政府是实施村庄改造的第一责任人,要制订好村庄改造的方案和实施计划,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一起积极引导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鼓励开展村庄改造工作。镇、村要按有关规定办理项目手续,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确保村庄改造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村庄改造方案及项目计划须经区村庄改造工作小组审核,报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4、建立监管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工作公示制度,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立资金运用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公开财务收支状况,接受社会和农民的监督;对违规操作、截留挪用资金的行为,要责令纠正,追回资金,并按照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要汇总相关资料,建立档案,规范管理。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坚持阶段性集中改造与日常性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农民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改造成果。

6、工作步骤和要求。

(1)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区工作小组开展调研,制定“*区村庄改造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年5月~6月)

(2)工作方案的制订。各镇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年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改造方案和工作计划。改造方案应详细说明改造项目、建设标准、投资预算等(基本达到可实施操作的深度);工作计划包括基本情况(户数、人数及年龄结构、现状条件等)、改造项目、资金预算和来源、时间进度和有关建议等。(*年6月~7月)

(3)工作方案的修订。各镇在完成工作方案编制后,报区村庄改造工作小组讨论,对工作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年7月~8月)

(4)工作方案的审批。工作方案经区村庄改造工作小组审核,并报区政府批准后,由各镇和区府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组织实施。镇工作小组根据方案编制项目概算后报送区工作小组评审和核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施工图及预算书,报区工作小组备案。(*年8月)

(5)项目的实施。项目由各镇按*年政府采购目录组织实施,凡属集中采购项目,统一进入区政府采购平台操作。其余项目,各镇要引入竞争机制,自行招标(即不进入区招投标交易平台),以行政村为标段,按规范程序选择施工单位,邀请三家以上施工单位竞标。自行招标必须贯彻招投标四要素,即组建招标工作小组和评标工作小组、制作规范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组织投标单位现场踏勘、选择价廉质优的投标单位中标,确保招标公开、公平、公正。镇村要与施工单位签订书面施工合同,明确承、发双方权利和义务。施工期间,要按规定委托施工监理和造价咨询机构现场监督,做好施工监理,确保质量,控制造价。(*年9月~11月)

(6)项目的验收。按照村庄改造工作进度,由区、镇村庄改造工作小组分别组织阶段性检查,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研究解决。村庄改造工作结束后,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和评估总结(各镇要委托有资质的审价单位予以审价),由镇工作小组先行检查和预验收,并向区工作小组提出验收申请。区工作小组受理后,将组织区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属重点改造的村庄,由区工作小组向市村庄改造工作小组提出验收申请)。在各级验收中,凡不合格的单位和项目,都要及时进行整改。(*年11月底前完成改造工作、12月上中旬区预验收、12月下旬市验收)

(二)资金的筹措与拨付

1、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出劳。在村民房前屋后环境整理、拆除违章建筑、铺设进宅路、改厕改灶和庭院绿化等方面都要体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作用,以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

2、镇政府加大投入。有条件的镇要加大对村庄改造资金投入的力度。

3、实行财政奖补政策。村庄改造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村庄改造的建设标准为2万元/户(其中还包括项目改造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和审价等费用),其中市、区财政奖补70%,镇承担20%,村承担10%(主要以出劳出工体现)。奖补资金在项目开工后分三次下拨,即项目开工支付1/3,项目完工支付1/3,出具审价报告后支付1/3。村庄改造中如出现超支情况,超支部分由各镇统筹自负。凡列入城乡统筹项目,按区、镇分担比例列入区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4、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资金投向,重点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事业加大投入。村庄改造中涉及的村主要道路、危桥改造、供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由区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工作方案并优先纳入年度专项补贴建设计划。项目由区发改委立项审批,资金按区相关职能部门同类项目原负担比例区、镇分级承担。项目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区级资金可按工程进度拨付至80%,待出具审价报告后再支付余款。审价单位由区财政局、区招管办按规定排序确定。

本实施意见由区委政策研究室负责解释。

村庄改造范文篇8

7月1日,我们召开了全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推进会,回顾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动员,7月29日,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农房改造建设现场推进会,对村庄布局规划和下半年农房改造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暨村庄布局规划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传达贯彻7月29日全市农房会议精神;二是对下一步全区农房改造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各镇(开发区)交流了工作进展情况;区城交局通报了全区农房改造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的面上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应该说7月1日会议后,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也是明显的,值得充分肯定。但整个面上进展不平衡,与其他县区相比,无论是农房改造还是村庄布局规划都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少数乡镇还不够重视;二是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的深度不够;三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四是面上工作指导还不够及时和全面。

一抓认识到位。只有思想认识上真正到位,工作才能进位。一是上级有明确要求,中央、省把农房改造建设作为扩大内需、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市和区分别把农房改造建设作为“城乡建设提升年”和“项目建设攻坚年”的重要内容;二是外地发展很快,各地都在全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周边地区发展都很快,时不我待;三是现在正逢好机会,目前各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修编,省里出台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为土地指标等开了口子,市、区两级对于农房改造建设工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今年全区共需完成4900户农房改造建设,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统筹性强,各镇(开发区)各部门务必要统一思想,认识到位,切实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和长期任务来抓,确保抓出成效。

二抓规划引领。当前抓规划布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要求。要坚持原则,即尊重群众意愿、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尊重农村风俗习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五大原则;要把握标准,即中心村要达到2500人以上,一般村原则上设1-2个点,50户以下的自然村原则上不再保留;要做到“五规合一”,即村庄布局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产业平台发展规划、中国魅力水乡建设规划统筹结合起来;二是深入发动。要统一好党委政府一班人的思想,统一好村干部的思想,多方位、多层次的开展规划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规范程序。中心村、一般村的布局选点要按照程序,在深入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做好村民代表会议审核、乡镇人大审核工作,报区政府批准;四是流转土地。要在做好村庄布局规划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调好新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农民利益。这是关键,如果土地没有调好,项目就没法落地,那么规划再好也只是一句空话。

三抓建设进度。今天已是8月13日,第三季度已经过去一半,因此各镇(开发区)、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切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强势推进。对年底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区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责任,问责到人。一是深入排摸新项目。现在已是三季度,各镇(开发区)在狠抓当前的同时,要及早筹划,着手研究排摸新项目,为明年的工作打下基础。二是未动工的项目要狠抓开工。三季度是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施工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抓项目开工。尚未动工的镇,要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找差距、抓前期、促开工,确保本季度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快进度。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切实将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到项目、到责任人,将工作进度分解到月、到周、到日,强势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四是发挥试点带动作用。要突出重点项目,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菱湖、旧馆、练市、和孚等五个镇一定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强势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三季度五个试点工程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初显成效,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村庄改造范文篇9

春节过后,大家都感到会议接二连三,工作千头万绪,在当前百忙之中市委、市政府把大家请来,在杭州进行参观考察并召开全市村庄整治改造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寻找差距,提高认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的村庄整治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天上午,我们专程考察并听取了梅家坞茶文化村整治改造经验及做法,大家都感到启发很大,感受很深,搞好村庄整治改造的信心更足。今天下午,省委王良仟秘书长、省建设厅领导又亲临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前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余姚能走在全省前列,作好示范,大家一定要全面理解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惠及城乡居民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刚才,部分乡镇、街道和部门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下面,我就求真务实、全面推进村庄整治改造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先进,提高认识,切实把村庄整治改造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市委、市政府选择梅家坞作为考察地,是因为其村庄规划理念、整治改造思路、管理运作方式非常值得余姚借鉴。梅家坞是杭州著名的龙井茶产地,整治改造前好多同志都到过这里,原先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规划设计,布局十分散乱,建筑不中不洋,房子密度过高,基础设施缺乏,与风景区的环境极不协调,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2003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通过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村庄规划整合修编,通过房子立面修饰、交通道路改造、违章农居拆除、电力杆线入地、村庄绿化亮化,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粉墙黛瓦,具有江南民居风格和山村野趣,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新梅家坞村。目前,梅家坞已成为西湖风景区最大的茶乡农家休闲村,杭州茶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

梅家坞村的整治改造创造了许多我市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理念,从考察情况看,主要有以下5点:一是贯穿了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整改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理念。梅家坞整治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借山用水,因地制宜进行农居整治、景观建设和环境改造;二是贯穿了经济发展与村庄整治改造互融互促的发展理念。把村庄整治改造与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整体筹划,增加了游客容量,提升了旅游休闲品位,给广大茶农营造了商机;三是贯穿了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民办公助、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效的规划引导和政府扶持,不仅农民利益得到充分保护,而且村集体和茶农投身整治改造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得到充分调动;四是贯穿了村庄整治人人有责、设施配套部门联动的责任理念。把村庄整治改造与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有机结合,系统谋划整个区域的功能布局,各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政策扶持项目整合配套投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村庄整治改造的合力,大大加快了整治改造步伐;五是贯穿了既重硬件建设,更重软件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他们提出“谁砸茶文化村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文明法制意识的教育引导,开展星级农户评选,建立村庄环境管理一整套制度,着力把农民在村庄整治改造中初步树立的生态环境意识,文明经营意识,文明生活习惯培育好、发展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志们也许会讲梅家坞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资源优势,有些条件是余姚无法比拟的,但学习先进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将他们的经验、理念引入到余姚的旧村整治改造之中。2001年全市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各乡镇、街道抓规划建设、抓示范样板,积极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并相继开展了环境“双整治、双建设”、道路改造、改水改厕、电网改造、河道治理等专项建设活动,近二年多的时间,全市投入三个多亿,新建通村等级公路167公里,改造村内道路50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10多万平方米,消灭露天粪缸21.5万只,新建农村公厕1100多座,整治河道2368公里,建立垃圾填埋场212个,垃圾中转站381个,95%以上的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和专职人员卫生保洁,95%的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实现了绿化,小路下和谢家路村2003年被考评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去年,全市又启动了56个村的整治改造工程,一年中共迁并自然村67个,开工建设农民新村和农民安置住宅小区25个,总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其中六个已竣工,面积达近30万平方米。随着示范村创建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开展,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文明意识得到增强,促进了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全市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和氛围。

应该说,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开局良好,各地也创造了不少经验和做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但从总体上看,全市开展村庄整治的面不广、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村庄布局凌乱、农居建设散乱、设施配套滞后、村庄管理薄弱等问题仍相当突出,对照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农村建设差距还很大,与经济强县、发达地区的称号明显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影响了经济发展。从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检查调研的情况看,村庄整治改造的领导和指导服务亟待改进加强。

第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有的乡镇、街道和部门没有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高度,来认识村庄整治改造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片面理解为建设部门、涉农部门的事,工作不主动、不协调;一些同志畏难情绪较重,认为现在村庄这么乱,必须大拆大建才能解决问题,目前条件不成熟,管不了,也管不好,抱等待观望态度。

第二,政绩观念需要转变。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村面貌不断改善,但对照日新月异的城市、城镇面貌,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这里有一个政绩观的问题,说穿了就是村庄整治改造难度大,牵涉面广,不如城镇建设容易出政绩,政绩观念的偏差,导致对农村发展滞后现象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导致思想不重视、行动不积极的情况出现。

第三,工作措施不够有力。对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少数地方和部门停留在思路设想、开会部署上,缺乏相关的政策措施、工作措施,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特别是对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农民住宅的设计一直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基本上处于放任自然状态,千篇一律现象严重,农居的式样单一,其美观性、科学性、功能性都比较差,影响了农村面貌的进一步改善。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推进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落实这一重大战略的有效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是前提,强化城乡一体建设是关键。对余姚来说,城乡二元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乡空间形态和基础设施上的差别,困扰农民的是家境不断富足与生活质量提高缓慢的矛盾。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社会进步大不大,主要看农村。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如果不努力加以解决,就会给后人留下遗憾,而不是留下遗产,就会使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就会使党委、政府在城乡居民中信任度和满意度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辩证思考解决加快农村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当前来看,我们要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一方面,要让农民更多地向城镇集聚,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让城市现代文明更快地向农村辐射,以城带乡,促进农村文明进步,这里的关键是要建设农村新社区,为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提供良好的载体,而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则是建设农村新社区的重要抓手。要求各级、各部门立足关注民生、着眼提高民生,充分认识村庄整治改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着眼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城乡居民的积极性,争取2004年全市村庄整治改造有实质性的突破,象梅家坞一样,每个乡镇、街道搞出几个整治改造的样板来;争取全市村庄面貌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后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二、统筹谋划,求真务实,积极推进村庄整治改造工作

实施村庄整治改造既是一项荫及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牵涉面广、利益调整多、任务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精心部署,认真实施,积极推进。

(一)以全面规划为先导,切实规范村庄建设的行为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规划,村庄建设就会失去科学的依据,必然导致建设混乱;全面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不注重全面规划,肯定造成这样那样的遗留问题。70年代的大寨屋,80年代的小康居,现在大都已经拆了,就是因为没有坚持规划先行。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很多,要引以为戒,竭尽全力少为子孙后代留下遗憾。考察古今中外有名的城市、乡村、风景名胜,虽然各有特色,但无一例外的是,都有一个经受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规划。这说明,规划搞好得,就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也可以一劳永逸、流芳百世。否则,就会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搞好农村建设规划与搞好城市建设规划一样,既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也是对领导水平的检验。村庄整治改造作为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在初始阶段,我们必须把规划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七分精力搞规划,用三分精力抓建设。规划要一次性搞好,建设则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具体要把握以下4条:

1、规划编制首先要解决村庄布点散乱问题。目前,全市269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有8个自然村,平均居住只有70户,50户以下的自然村占到35%以上,同时,农村居民点占地人均有208平方米,人均多占100平方米,这种散、小、乱的村庄布局,使我市平原连片千亩以上的田畈屈指可数,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又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难度,影响了大地景观和自然生态。问题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缺乏规划的刚性引导,“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多数村庄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建成区,农居遍地开花,沿路夹道建设;即使比较集中,内部也布局凌乱,面貌很差。因此,下步要在进一步搞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同时,充分利用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成果,根据城区、平原半山区、山区的地域划分,按照构筑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三个城市化平台的思路,搞好乡镇、街道的村庄布局规划。要遵循发展和建设规律,明确那些村作为中心村来建设,哪些村要逐步萎缩和拆并的;要按照全市村庄整治改造的实施部署,因地制宜完善制订村庄整治改造实施方案,尽快明确哪些村搞全拆新建、哪些村实施整改结合、哪些自然村要迁并、哪些实行环境整治;要根据经济流向和发展趋势,科学布局村庄规划规模,切忌不切实际、盲目求大,也要避免迁就现状过于分散。

2、规划编制要把基础设施共享和预留发展空间放在重要位置。现在,“单户装修三星级、村庄整体脏乱差”、“进门绣花鞋、出门穿鞋套”等设施配套滞后、生活质量不高现象,不是少数。农村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问题靠单个村庄甚至单个乡镇是无法解决的,必须按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从区域角度来安排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安排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旧房全部拆掉,造新的,这就是新农村。这个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关键是基础设施要完善配套,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规划编制中要与小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基础设施规划进行有机衔接,要与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结合起来,要把村庄用地功能和村庄功能搞清楚,在考虑村庄布点时,要为区域性交通、水利等设施建设预留好通道,为城市扩张、产业园区建设等建设预留好发展空间,努力减少城市扩张和设施建设的成本,尽力避免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重复浪费现象,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3、规划编制要力求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的规划引导滞后,好多农居都没有很好的设计,而是相互仿效,照抄照搬,造成了“千村一面”的类同现象,村庄应有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断丧失,不少农民在20年间已经造了五六代新房,一辈子的辛勤劳动所得都折腾到房子上去了,投入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大大减少。这些缺乏文化根基的建筑,其生命力也必定不会长久,从而进入父亲造儿子拆、儿子造孙子抓、甚至自己造自己拆的住房建设怪圈。这种“千村一面”、建设“克隆”现象,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一定要避免。我们讲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要从整个市域内统筹城乡发展,使农村居民也能共享城市文明,而不是要将城市和农村景观形态一样化,而是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规划编制中,一要体现地貌特色。从我市实际看,大部分村庄处于平原水网和丘陵地带,山清水秀,各地在编制规划中,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注重借用小桥流水、石径曲巷、粉墙黛瓦、深宅雅园、老井古树、曲径通幽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理念,融田园风光、自然山水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二要体现产业特色。要认真分析一个镇、一个村的产业特色,抓住重点,并力求在规划中体现出来。三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余姚有不少古建筑、古村落和名人故居,如梁弄明清建筑和横坎头村、牟山姜山、马家堰自然村、大岚柿林村、四明山北溪村,以及三七市的管家渡村等,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在编制规划中要善于把这些人文元素融入规划,使新村规划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四要体现建筑风格特色。农民住宅最重要的是要体现特色,切忌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整个住宅群要有分有合,错落有致,和谐融合。单体建筑要多样化,体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职业的文化风格和个性特点。总而言之,在搞规划时,一定要注重文化内涵,体现自己的东西,搞专、搞精、搞特。

4、规划编制要体现可持续理念,规划落实要强调权威。规划是长远的,它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和村庄整治建设的效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无论是城区、乡镇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还是单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定要开动脑筋,反复比较,科学合理,把好事办好,切不可急于求成,简单粗糙,为整治而整治,更不能好高骛远,让现在的“政绩”成为日后矛盾的源头和上访的热点。规划的编制,既要考虑产业发展的趋势,也要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趋势;既要考虑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配套与衔接,又要考虑减少村庄数量、适当扩大村庄规模的要求;既要考虑当代人的现实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长远需要。这样,才能使规划既有长远的稳定性,又有眼前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规划编制整个过程中,各地要充分发挥专业设计人员的核心作用,广泛听取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和权威,一旦规划依法通过,就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不可“一朝天子一朝令”,动不动就推倒重来。

(二)以环境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村庄整治改造

村庄整治改造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宏大工程,搞好了是一项惠及85万城乡居民的大实事,但如果指导思想不端正,工作上出现偏差,也会变成伤民、劳民工程。我市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地区之间差异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些富裕程度较高,且旧村改造的意愿比较强烈的村庄,可以在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全拆建新外,多数村庄的立足点要放在整改结合上,放在环境整治上,放在零星自然村的迁并上。梅家坞的经验充分说明村庄改造和环境整治是一条投资省、见效快,能迅速改变我市农村面貌的好路子,我们必须要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村庄整治改造,首先要整治好村庄道路系统。村庄道路不要追求城市那样的宽畅平直,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宜高则高、宜低则低、宜弯则弯,只要满足交通和消防等功能要求,达到通畅目的。其次要整治好村容村貌。要与宅基地整理相结合,依法拆除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破败不堪、应拆未拆的闲置旧屋;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努力消除“空心村”现象;要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坚决拆除那些影响村庄规划实施的违法、违章建筑;要动员和支持广大农民对其住房和围墙进行必要的整修和粉刷,要与村庄河道、水体整治和清理村边屋角等卫生死角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园林村和卫生村的创建工作;要整治好村庄排水系统,有条件的村庄,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地埋式污水收集系统,做到雨污分流;没有条件的村庄,要顺畅明沟排水系统,切实改变有些地方目前污水横流现象。

同志们,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具体的整治建设环节是各种问题出现、各种矛盾冲突集中产生的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严格把握政策,加强宣传教育,提供有效服务,又要深化改革,依靠制度创新,推动工程实施。具体实施中要做好以下五条:

1、把握政策,确保工作到位。实施村庄整治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利益关系直接,我们在整治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周密的筹划,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要严格把握好政策,妥善处理建设中涉及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村庄整治改造实施方案、涉及需要农民出资等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尊重民意,严格办事程序,坚持民主决策,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多方筹资,保障整治改造。有效解决建设资金来源,是搞好村庄整治改造的基本条件。市里已分别出台了城中旧村改造、山区内聚外迁、平原半山区整治改造等三个扶持村庄整治改造的政策,各乡镇、街道也要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出发,把对村庄整治改造的扶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与市奖励补助资金配套,用于规划的编制和建设的补助。要根据当地实际,深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吸引企业投资、业主承包开发等有利于促进村庄整治改造的好办法。

3、千方百计,保障土地供给。目前,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尚未解冻,对我市的村庄整治改造带来了比较大的制约,对此,各乡镇、街道和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寻求对策,在依法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争取省里的支持,保障村庄整治改造的土地供给。村庄整治改造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土地内部挖潜,农办、国土、财政等部门要根据当前形势和我市村庄整治改造的实际,抓紧完善土地整理激励政策、宅基地退出置换激励政策和旧村改造中土地出让金返还政策等,调动各地村庄整治改造的积极性。

4、整合力量,加强配套建设。要对目前各部门承担的专项建设项目进行整合,把各类工程项目与村庄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建设,集中资金扶持,发挥集成优势,全力以赴搞好这项工程。市农办要对各乡镇、街道的村庄整治计划进行重新审核,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部门的业务工作,把村庄整治改造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通村公路工程、山区内聚外迁工程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资金投入上重点保证,在政策扶持上予以倾斜。

5、树立典型,坚持示范带动。村庄整治是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第一步。各地在实施村庄整治中,还要根据市里提出的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的要求,对村级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基础,进行全面排摸,排出示范村创建名单,加大整治改造的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心村建设,每个乡镇至少要培育1个以中心村为基础的示范村,街道要培育城中旧村改建文明社区的示范,为村庄整治提供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今后凡列入创建示范村的,必须进行村庄整治改造,必须达到园林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卫生村和基层组织先锋工程示范村要求。市农办要牵头对示范村创建扶持政策加以完善。

(三)以全新管理为着力点,切实巩固整治工作的成效

去年我们清除了露天粪缸,初步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但垃圾的最终出路、农村公共厕所的管理等多个环节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农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淡薄,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等不文明行为仍屡见不鲜。村庄整治是阶段性的工作,而巩固整治成果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防止出现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和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切实把群众在村庄整治中初步树立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培育好、发展好。

1、要注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农民是村庄整治和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管理者。这些年来,村规民约在调解村民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风气好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巩固村庄整治成果,有关村庄绿化、保洁、排污等事项,也应在村规民约中加以规范。同时,要坚持整治与管理同步,制订长效管理制度,配好村庄管理、保洁等人员,落实监督措施。

2、要注重提高农民素质。巩固村庄整治成果,关键在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村干部重视管理、学习管理、善于管理。要通过宣传橱窗、宣讲和广播电视传播等多种多样方式,通过开展创“文明家庭”等活动,教育农民逐步增强生态意识、文明意识。人的素质提高,要靠教育,更要靠发展和投入。要在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文化休闲、信息网络、治安联防、环卫治理、社区服务等“五进村庄”,加强社会文化事业建设,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建设农村新社区提供保障。

3、要注重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的新理念。要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大胆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要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要特别重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就业、消费、物业、环保、家政等与农民物质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与农民精神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各地要把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作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扩大农民就业的新渠道来抓。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村庄整治改造取得实效

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加强领导是关键。要着眼于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全面的统筹观、科学的发展观和一切为民的政绩观,求真务实开展工作,努力使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要全面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关键在乡镇、街道,重点和基础在村。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特别是村镇规划、整治改造方案和有关重大政策制定,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当前,各地各部门要找准自己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强化落实。要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市里要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列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要完善市级领导与试点村、示范村的工作联系制度,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指导面上工作,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2、要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城乡居民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村庄整治改造涉及到我市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必须树立民生为本的新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提高民生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作为检验工作最重要的标准,切忌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切忌增加农民负担和各种侵害城乡居民利益的现象,切忌我们的政绩成为后人的包袱。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必须树立科学的系统观,不能简单地满足于实现几项指标,多建几幢新房,多修几条道路,而要注重配套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社区的建设水平。

村庄改造范文篇10

今年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攻坚之年。规划建设局作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目前,我局已经启动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选址和规划编制工作,现场踏勘了190多个村庄,选址核定了79个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并已启动了所有集中改造点的村庄测量,编制了百里范围47个村庄的规划方案。会后,我局将认真贯彻好此次会议精神,继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规划编制和执行

坚持规划先行,结合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村庄的“山、水、园、林、路、田”等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一是加快规划编制步伐。4月底前完成79个农村危旧房集中改造点的村庄规划,力争年内完成全县其它所有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今年的集中改造点重点分布在百里范围和206国道、323国道、高速公路、会杉线、周版线等公路沿线村庄。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注重百里绿色通道和国省道公路的合理退让,注重村庄的污水排放处理,有序引导村落布局调整,统筹规划好农村电网、道路交通、垃圾处理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二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规划方案的沟通与协调,督促规划设计人员深入村庄,结合百里的山水自然风貌,多听取乡、镇、村干部的意见,多听取村民、改造对象的意见,规划一批独具客家文化特色、符合民众意愿、操作性强的村庄规划。大力推广使用土坯房改造新户型,打造一批与自然山水融合的新型客家住宅;三是在建设上严格执行规划,村庄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特别是百里和国、省道等公路沿线村庄的土坯房改造,必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所有改造对象建房前必须经规划管理人员现场放线后方可开工建设。

二、着力抓好建房质量监管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先的理念,严防“豆腐渣工程”。一是要强化建房质量标准。由于我县地处河邵地震断裂带,属抗震烈度七度设防区,凡新建房屋必须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所有承重墙必须采用240毫米厚砖墙,没有按抗震设防要求建房的不能列为土坯房改造对象。二是要强化建房质量监管。要建立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质量安全巡察制度,整合各方技术力量,从项目选址、建设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建材选用等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指导,对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开展常态化巡察,做到每周至少一次,确保每户到岗到位,每个集中改造点指定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决不因任务重、时间紧而放松对建房质量的监管,保障农民的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三是要提供常态化的工程技术服务。在每个乡(镇)设立农民建房技术咨询服务窗口,免费向农民提供住宅户型图集,并提供建房技术咨询服务,确保群众能及时解决房屋建设中的各项问题。

三、着力抓好建筑工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