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47

村庄调查报告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1

一、引论

2001年,我们在山西、湖北、山东、吉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和北京各选择一个村作了关于村民自治实践状况的调查。调查选点是随机的,没有典型性,但比较真实。调查报告的作者都是近年活跃在村民自治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都有过较为长期的农村调查经历,调查经验比较丰富,调查报告生动有趣,提出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令人深思[1]。

这些调查报告大都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村民自治的政策后果,二是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村民自治也可以看作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2],其目标是在国家不能为村庄提供足够秩序的情况下,通过改善村庄的治理来提供自足的村庄秩序。改善村庄治理的具体办法就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上规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调查报告的情况来看,村民自治大大改善了村庄治理,从而为村庄秩序提供了制度基础。不过,村民自治也带来了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村庄的表现相当不同,抽象地讨论村民自治的好和坏,功与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入到村庄内部来看村民自治这一自上而下安排下来的制度,讨论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庄的对接过程,与村庄自组织资源,与村庄集体经济状况,与村民的面子、宗族观念,乃至于与村民的性格和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的相关性,从而理解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看到制度背后的社会基础。村庄自足的秩序需求,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当前村庄本身的社会状况,构成了调查报告的关键词。

二、村民自治制度安排的分类标准

在对调查报告的编辑上,我们将派性和集体经济状况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将选举和村庄秩序作为了共同项。这样编辑的理由,是民主选举作为村庄政治中最为耀目的事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最大,也是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安排中实施最为彻底有效,最不同于传统村庄治理方式的方面。民主决策本来是村庄治理中更为基础的方面,可惜当前民主决策在实践中落实的不好,不如民主选举普遍落到了实处。选择选举作为共同项的另一个原因是,正是选举这个牵动所有村民和村干部的戏剧化事件,最为彻底地将村庄社会的形貌表现了出来,反过来又构造了村庄社会本身的形貌。村集体经济状况往往决定了村庄治理的方式,也决定了村庄选举的方式,村庄选举又制造或强化,有时也消解了村庄的派性斗争。

具体来讲,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极大。所谓村集体经济,就是村级组织可以获得或掌握使用的经济资源,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不仅可以减少向村民提取经济资源的数量,缓和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因为收取提留产生的干群矛盾,而且可以通过向村民分配村集体创造的公共物品,获得村干部对村民的主动性。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提高了村级组织的运作效率,强化了村干部对村民的优势地位。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村民有更多参加村务活动的积极性,更愿意参加村委会的选举和村务决策。在村级组织不仅不需要向村民提取经济资源,而且可以向村民分配公共福利时,村务决策,尤其是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合法化了的村务决策,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而村集体经济很少的村庄,村级组织不仅不能代替农民向国家交纳税费,而且办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村民出钱出力,由此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和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以拒交税费来抗拒村干部的权威,村民获得了对村干部的主动性。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村民既可能通过民主的办法来抵制上级过多的提取,也可能通过选择好干部,达成善协议,来改善村庄治理,提高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但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较少,村干部的正当报酬不会太高,村民达成合作协议涉及出钱出力而难度骤增,少数反对合作的村民成为村庄公共物品提供越不过去的坎。从村民方面看,要么对村庄事务参与过度,要么对村级治理漠不关心。总之,村集体经济资源的有无与多少,对于村民自治的过程与后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因其本身的来源与性质的不同,而会对治理产生相当不同的影响。具体来看,一类村庄的集体经济资源主要来自村办企业,这类村庄的村级组织掌握着大大优于一般村民的经济资源,并因此具有远高于一般村民的权威。这类村庄的村干部具有很强的绵延性和传递性,即使是村委会选举,也大多是由村级组织自身的决定和上级组织的干预,决定了村干部的当选。在那些由能人办村办企业起家的明星村,如华西村、南街村,情况更是如此。苏南的村办企业发达,其村级治理或村民自治的过程便大多是这种类型。另一类村庄的集体经济资源主要来自于卖土地的收入,这类村庄的收入来得太容易,且与某个村干部的个人魅力没有关系。简单地说,这种收入很难归入某个村干部和村级组织的经营才干,与个人无关。这类村庄获得的集体经济资源便面临着村民强大的分享压力,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民可以分成一派又一派组织起来分享村集体收入的成果。这类村庄,村民参与村务积极,村干部本身缺乏自我绵延与传递的能力,村委会选举成为动员全村村民的最有力武器,村民代表会议吵得一塌糊涂。这类村庄大多集中于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城郊型农村。目前发生的村委会主任罢免案之所以大多发生在温州、珠江三角洲等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郊型农村,不是没有原因的。

村集体经济较少的村庄也有激烈的争斗,具体可以分出两种类型,一类是与传统因素联系起来的争斗,诸如与宗族意识、面子观念、宗教信仰等相联的争斗。另一类是与少数村干部或村民个人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的争斗。这两种争斗在目前的中国农村,因为传统深入农村的能力大大下降,而更多表现为上层的、间接的且间歇性的争斗。相对来说,与传统相联系的村庄争斗更加稳定和深入,在村庄的动员能力更强,具有“派系”斗争的特征。而在那些村集体经济较少且传统断裂的村庄,即使发生争斗,也仅限于上层少数人中,这种争斗很不稳定,动员能力弱,以利益许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派斗争只能是派性斗争。派性斗争最重要的特征是以两个争斗的个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争斗双方中一方的退出,即意味着派性斗争的结束[3]。

大多数集体经济贫乏村庄即使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也并不因此产生戏剧性的场面。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十分冷漠,更不用说对村务决策的参与了。多数村民的想法是,只要村干部不找我收钱,他们做什么事情与我何干!不过,当村民因为诸如水利工程、桥梁道路等设施被破坏,社会治安、道德水平等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是迫切期望村干部来为他们提供公共物品和村庄秩序的。村民自治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一种办法,这是一种民主的办法,试图通过村民本身的参与来约束村干部的不良行为,提高村庄资源的动员能力,从而为村庄秩序提供来自村庄的基础。实践中的很多村庄是比较好地达到了这个目标的。问题是,这种办法并非一了百了。离开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离开了对少数村民不合作倾向的约束能力,村民自治这种民主治村方法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必须将村民自治的效果与村民的行为倾向,与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状况及这种关系对村民行为的约束能力,与村民和村干部及村庄精英的互动状况相联系,来讨论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在那里。随后应该讨论村民自治的相关政策问题。

三、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理论问题

先来讨论与村民自治实践相关的理论问题。这里讨论的理论问题,仅是一个方面,即村民自治制度村庄基础的方面。

1、村庄的规模。这里及前面讲的村庄,也就是村委会。村委会的规模即其人口的多少和地域的大小。当前的村委会一般是承接时期的生产大队而来。生产大队下面的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初期实行“一大二公”,生产单位规模较大,带来极大的效率损失。1962年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60条》确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将生产队作为组织劳动的基本单位。生产队一般20-30户人家,百余人,是一个相互熟识的熟人社会,这种社会中,因为相互熟识,可以相互监督,舆论约束也比较有力,从而减轻了体制本身的问题,使可以再延续20年之久。建立在生产小队之上的生产大队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村委会,规模较生产队要大一个数量级,在这种规模的社会中,村民不再相互熟识,舆论压力下降,一致行动能力不足,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往往经由村干部这个中介。我们将村委会这样一个规模的社会称为“半熟人社会”[4]。作为“半熟人社会”的村委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动能力具有“半熟人社会”的特点,特别是在村委会选举及村务决策中,不理解村委会半熟人社会的特点,很难理解村级治理的某些方面。

2、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联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联系,我们叫做“村庄社会关联”[5]。“村庄社会关联”指村民之间关系的性质、强度及其广泛性,尤其指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村民一致行动的能力。任何一个社会得以延续,都是建立在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基础之上的,与其他人无联系不合作的原子化的个人,是现代社会所淘汰的对象。村民自治及村庄秩序的获得同样有赖于村民的合作或村民之间建立有强有力的关系,正是村民之间强有力的关系,使得村民会议通过的决策不只是对赞同者具有约束力,而是对全体村民具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是凭借暴力,而是凭借村民心中的正义和他们对村庄正义的敬畏。他们受到村庄舆论及与这种舆论密切相关的村民与村民之间关系的约束。村庄社会关联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村庄现状密切相关的。其中的两个方面尤其与村庄社会关联关系密切。一是村庄传统的状况。宗族意识构成了村民之间的宗族联系及与这种联系相关的一致行动能力。面子观念则造成了舆论本身的力量。二是村庄经济社会分化的状况,即在村庄内部因为资源分布不均衡而产生的一些占有优势资源的村庄精英对一般村民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是村庄形成群体行动的一个基础。不同村庄的社会关联程度并不相同。当前市场经济与现代传媒的进村和村民的自由流动可能性,对于村庄社会关联状况有极大影响,这会构成对村民自治这种治理制度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十分不足。

3、村庄精英。村庄精英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诸如对乡村土绅的研究和“长老统治”的说法。村民自治是一项授权村民的治理事业,但这并不是说村里的所有事情都由村民去做,也不是说每一个村民所做的事情和他们的影响力是相同的。正是因为村民之间各不相同的影响能力,构成了村民本身的结构分化,这种结构分化塑造了当前村庄治理的现状[6]。

所谓村庄精英,就是村庄中较一般村民影响力大,行动能力强的人。这些人拥有诸如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优势资源。村庄精英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式及村庄精英数量的多少,与村庄本身有密切关系,宗族头人、宗教领袖和经济大户是些高大威猛的村庄精英,这样的人不会很多,却“力大无比”。“大社员”、小地痞是些细小琐碎的村庄精英,这样的村庄精英数量虽多,影响力却很有限。村庄精英往往不只是在村庄范围活动,他们可能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村庄以外,对于村庄治理没有兴趣。这样的村庄精英,严格说是不在村的精英,与村庄治理关系不大。还有一些人虽然一直在村庄以外生活,却十分在意村庄生活,他们的生活面向村庄,这些不在村的人事实上是在村精英。细致观察村庄精英的状况,对于理解村庄治理,尤其是村民自治引入之后村民的行动和村庄决策的达成,会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因为村庄精英本身的状况不同,造成村民自治这个全国一统制度安排实践后果的不同。以上三点讨论,只是希望回答为什么实践中的村民自治过程与后果的不同。过去学术界和政策部门过于关注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中的政府方面,自上而下的方面,这也是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之初所应关注的主要方面。当前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实践10余年,仅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来看,显然不够,因此,我们将村民自治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定位于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以上三个方面在全国不同村庄的表现相当不同,就必然造成村民自治这一民主化村级治理制度实践的不同。这样我们就会对村民自治实践有一个更为理性的判断。

四、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政策问题

引入村民自治制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村庄秩序自足提供的问题,因为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无力为庞大的农村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不过,村民自治制度还必须同时解决国家向乡村社会的渗透能力。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面,乡镇一级设基层政权,但乡镇这个基层政权的范围太大,一般人口在5万左右,地域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区区乡镇干部无法将诸如计划生育、收粮派款等繁重的任务完成,他们无力面对数量庞大的村民。何况他们根本不可能熟悉村民。村委会是一个半熟人社会,千人左右,村干部对每个村民都很熟悉,正是村干部可以成为乡镇行政离不开的腿。这样一来,村干部就不仅要成为村民的当家人,而且要成为乡镇行政的人。这就面临着村民自治的第一个政策性问题:乡村关系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乡村关系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因此,在乡村关系政策上面所留有的空间也不相同。有些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首要难题是计划生育,如江西农村。大部分不发达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首要问题是收粮派款,是如何为农村义务教育提取足够的经费,如湖北、安徽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政府可能不再有计划生育或收粮派款的压力,但如何保证村级组织的有序运作,如何介入村庄内部派性争斗,如何保证村庄公共物品的有序提供,却可能成为乡镇政府颇为头痛的事情,如浙江温洲农村的情况。总的来说,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因为乡村组织掌握有大量经济资源,乡镇有求于村级组织的相对较少,而村级组织往往需要从乡镇一级获得合法性资源和权威资源,乡村关系方面,乡镇有更大的主动权。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一级急切需要村级组织协助完成让乡村两级都感头痛的计划生育和收粮派款的硬任务,乡镇一级不敢得罪村干部,村干部也因为合法收入太少而工作难度太高,而缺乏当下去的意愿。乡镇有时默许村干部在合法收入之外捞取灰色收入,有时利用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人际交往来笼络村干部[7]。

村民自治制度的引入,强化了乡村关系中事实上一直存在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当乡村合谋以向农民提取资源时,农民不会对乡村干部留有好感,农民要么对村庄事务漠不关心,要么联合起来将乡镇事务意愿过强的村干部选下来。农民联合起来的基础是他们的组织方式,在不同地区农民的组织方式是十分不同的。农民组织的一种方式是派性斗争。派性斗争首先是村庄内部分成两派的斗争。其中一派特别是处于村庄权力弱势的一派习惯打出为民请命的招牌,将对手置于与乡镇合谋的不利处境。选举中,乡镇事实上是希望干预以选出自己满意人选的,但乡镇干预的结果必然强化受到损害一派的愤怒,受到乡镇支持一派即使当选,也会不断受到另一派的“刁难”。乡镇因此更加难以完成向村一级渗透的任务。大多数乡镇目前终于知道,在村委会选举这类政策操作性很强的事情上,“按法律和政策来”,不带意志让村民选上谁谁当[8]。村委会选举的自由度越来越高。

高度自由的村委会选举,会因为村民的不感兴趣以及村民在原子化基础上的无联合,而变得没有力量,乡村关系依然按照惯性向前走。从完成国家任务的角度,这有可能是好事,但在当前中央政府事实上很难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很难控制乡村组织的背景下,各种劳民伤财的“积极行政”措施肥了部分官员,而折腾苦了本来很穷的村民。沉重农民负担和高额村级债务成为当前全国农村的恶疾,即为明证。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的情况大不一样。村中两派斗争需要乡镇作为裁决者,乡镇较欠发达农村地区更超脱于村庄斗争,不仅超脱,而且事实上成为村庄争斗的受益者。这类地区乡村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欠发达农村地区会很不相同。

显然,乡村关系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和要求是相当不同的,这不仅与乡村组织面对的国家任务的不同有关,而且与农民的组织方式,村集体经济的发育状况等等有关。在笼统谈乡村关系之前,似乎应先分清是什么类型的乡村关系。与乡村关系紧密相关的是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所谓“两委关系”。“两委关系”也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制度设计很多,争论极大。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两委关系也如乡村关系一样,在不同地区因为面对的任务和所处村庄基础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表现。关键是应将两委关系由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回归到村庄中予以理解,将笼统的讨论具体化到实践中去。

五、结语

假若我们只是局限在制度文本和总体状况上研究村民自治,这种研究很快就会被实践抛在一边。中国是有9亿农民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大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当前包括乡村在内的中国的显著特点,这种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村民自治制度以及其它诸种自上而下安排下来制度的不同生长基础。苏力在回答同一套法律在乡土社会的人民法庭和城市或工商发达地区运作的差别时写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伴的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及其行为方式的不同。”[9]他主要讨论了法律实践因为经济方面的差别而造成的过程与结果的差别。如果将苏力的法律实践的差别换为国家自上而下安排的制度实践的差别,比如村民自治制度的差别,就会发现苏力结论的普适性。而如果不看得那么根本,我们还应看到,不仅是经济不平衡,而且有文化不平衡和其它不平衡的因素在决定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不平衡方面的作用。学术界如何深入到不平衡的农村实践中去,理解自上而下制度安排的不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诸如村民自治这些上面安排下来制度的处境,对于完善这些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术研究当然也有重要意义。

--------------------------------------------------------------------------------

[1]参见范瑜、贺雪峰主编《村庄治理与秩序——村民自治调查报告》,即出版。

[2]参见贺雪峰:“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3]参见贺雪峰:“乡村选举中的派性与派系”,《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4期。

[4]参见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3期。

[5]参见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即发表;董磊明:“传统与嬗变——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后的村级治理”,《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6]参见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第1期;贺雪峰:“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型村庄的权力结构”,《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7]吴思红将这种非正式人际交往称作“体制外动员”,参见吴思红:“村民自治制度下的乡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2

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联络国家展开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重视的抢手,因此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作业重心转移,村庄联产承包责任制,吸收外国的阅历和技术,引进外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在当时遵循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注意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革新扩大开放,革新、展开与安稳的联络,加强法制缔造,反腐倡廉,加强党的缔造,加强对邓小平缔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讨和宣传,等等。

二是群众广泛关怀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重视的、或等待处理、或有疑虑需求进行理论评论和解答的问题。如经济体制革新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薪酬革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原则的革新、公费医疗原则的革新、物价的调整、住所原则革新、城镇缔造、社会治安、法制教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阅历总结、革新猜想、研讨抉择计划等。其他,有些体裁看似具体小事,却联络着干家万户,也可作为选题。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勤俭持家问题等。

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一种是意义尚未被知道,作者用理论观念分析、预见到它的生命力。如村庄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选送村庄村级干部上大学,为村庄培养致富带头人等;或猜想到损害、后果,及时提出问题,引起社会重视。如村庄盖房、修坟抢占损坏耕地,小城镇缔造缺少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户引种、引养外地产品不经市场调查,一哄而上,等等。另一种是群众议论纷纷,反映很大的,要作出理论分析,引导正确对待。如在分配问题上功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敌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等等。

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着重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于求成的实用主义,也绝非发起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效果。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仍是内容都和作业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差异。一般说来,它由观念、论据、证明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办法为翻开的依据,在实践的基础上翻开慎重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偏重评论和研讨事物展开的客观规则,论述自己对这些规则的了解与知道,给人以知道上的启迪。因此,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标题,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知道上的价值,即有无广泛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归纳,从单个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有些标题也并不一定直接与实践挂钩或有直接的实践用处,如对历史问题、典籍问题、外国问题的研讨等。但从展开的眼光看,这些体裁可以标明某种趋势,或对实践有学习的效果,因此也就具有理论价值,这样的标题当然也是可以选的。我们所要敌对的仅仅那种脱离实践、咬文嚼字、繁琐考证、寻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东西。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3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次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是要摸清全区和各镇街道范围内村庄通路、水、电、广播、电视、电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现状,摸清农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项,进一步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的具体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搞好这项调查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在下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据实情,把握全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决策,切实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反映的迫切问题;有利于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统一思想认识,重视这项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份内事。区里已建立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精力和时间,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汇总分析等。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调查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这次调查是全省性、全面性的专项普查,内容分为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问卷调查等三大部分。调查对象为全区范围内所有自然村及以上的村庄,对每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进行全面、专项、详实的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村庄通路、水、电、广播、电视、电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现状。为切实做好这次调查工作,必须进一步落实责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调查的牵头和组织工作,负责全区面上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组织骨干培训、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区发展改革与统计局、规划与建设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经局、环保局、国土分局、电信秀洲分局、城郊供电分局等部门和单位必须紧密配合,齐心协力,组织好调查力量,对调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实。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是这次调查工作的主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配足配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配好审核员和电脑录入人员,并注重选派熟悉村庄情况、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下村指导和帮助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工作。同时,各镇、街道要落实工作经费、办公设施和场所等保障措施,以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要精心组织区域内各行政村开展调查工作。各行政村要集中村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分工负责,分片负责,扎实做好所在村的调查填表和及时上报工作。各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一定要进村入户,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按照附表(件)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逐栏、逐项据实统计填表,既不要掺杂水分,也不要缩小数字。要明确调查责任,填表后村会计和驻村工作指导员要签名,村委会要盖章确认。各镇、街道要对村庄报送的表格逐村逐张审核,并形成统一的电子文档通过农民信箱上报区。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组织好对镇、街道报送情况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村庄规划、实施分类指导、调整工作重点、突破制约瓶颈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调查报告要分类、具体,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三)搞好培训,打好基础。这次调查工作内容多、指标新、范围广、时间紧、要求高,与以往的常规调查有所不同。在调查内容上,涉及所有村庄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服务事业情况;在指导设置上,涉及到城乡统一供给饮用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通信网络等;在调查对象上,涉及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和农户;在工作要求上,时间紧而且要求保质保量,并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因此,抓好人员培训,特别是对村会计和驻村指导员的培训是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调查人员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界定、统计填表,及浙江农民信箱的使用方法和本次调查方案的具体操作等实务。所以,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应训尽训,凡训必会,务必使每一位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对调查指标的概念理解正确、填写规范完整,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无误。省对各县市区的培训工作已经在10月11—13日完成,我区、镇两级的培训工作要在这次动员会结束后尽快开展。各镇(街道)、村的调查业务骨干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其它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组织培训和指导。通过区、镇(街道)两级培训和指导,要求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准确掌握调查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求、概念界定和填写方法。

(四)精心安排,确保进度。根据省、市两级政府要求,为了给明年各级党委、政府部署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调查工作在四季度必须全面完成,村里的调查工作务必在11月5日前完成;镇、街道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务必在11月10日前完成;区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务必在11月15日前完成。为了按时完成调查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整个调查工作大致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10月11日—10月16日)。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全区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的实施方案,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2、动员培训阶段(10月17日—10月23日)。召开动员会议,开展培训工作。区组织对各镇(街道)、村的调查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镇、街道组织对各村参与调查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调查实施阶段(10月24日—11月5日)。以各村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为主要力量,开展全面调查,村级调查填表的基础工作务必在11月5日前完成;区、镇(街道)两级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查、指导和帮助。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4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次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是要摸清全区和各镇街道范围内村庄通路、水、电、广播、电视、电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现状,摸清农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项,进一步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的具体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搞好这项调查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在下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据实情,把握全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决策,切实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反映的迫切问题;有利于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统一思想认识,重视这项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份内事。区里已建立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精力和时间,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汇总分析等。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调查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这次调查是全省性、全面性的专项普查,内容分为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问卷调查等三大部分。调查对象为全区范围内所有自然村及以上的村庄,对每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进行全面、专项、详实的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村庄通路、水、电、广播、电视、电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现状。为切实做好这次调查工作,必须进一步落实责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调查的牵头和组织工作,负责全区面上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组织骨干培训、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区发展改革与统计局、规划与建设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经局、环保局、国土分局、电信秀洲分局、城郊供电分局等部门和单位必须紧密配合,齐心协力,组织好调查力量,对调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实。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是这次调查工作的主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配足配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配好审核员和电脑录入人员,并注重选派熟悉村庄情况、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下村指导和帮助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工作。同时,各镇、街道要落实工作经费、办公设施和场所等保障措施,以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要精心组织区域内各行政村开展调查工作。各行政村要集中村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分工负责,分片负责,扎实做好所在村的调查填表和及时上报工作。各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一定要进村入户,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按照附表(件)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逐栏、逐项据实统计填表,既不要掺杂水分,也不要缩小数字。要明确调查责任,填表后村会计和驻村工作指导员要签名,村委会要盖章确认。各镇、街道要对村庄报送的表格逐村逐张审核,并形成统一的电子文档通过农民信箱上报区。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组织好对镇、街道报送情况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村庄规划、实施分类指导、调整工作重点、突破制约瓶颈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调查报告要分类、具体,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三)搞好培训,打好基础。这次调查工作内容多、指标新、范围广、时间紧、要求高,与以往的常规调查有所不同。在调查内容上,涉及所有村庄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服务事业情况;在指导设置上,涉及到城乡统一供给饮用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通信网络等;在调查对象上,涉及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和农户;在工作要求上,时间紧而且要求保质保量,并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因此,抓好人员培训,特别是对村会计和驻村指导员的培训是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调查人员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界定、统计填表,及浙江农民信箱的使用方法和本次调查方案的具体操作等实务。所以,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应训尽训,凡训必会,务必使每一位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对调查指标的概念理解正确、填写规范完整,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无误。省对各县市区的培训工作已经在10月11—13日完成,我区、镇两级的培训工作要在这次动员会结束后尽快开展。各镇(街道)、村的调查业务骨干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其它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组织培训和指导。通过区、镇(街道)两级培训和指导,要求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准确掌握调查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求、概念界定和填写方法。

(四)精心安排,确保进度。根据省、市两级政府要求,为了给明年各级党委、政府部署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调查工作在四季度必须全面完成,村里的调查工作务必在11月5日前完成;镇、街道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务必在11月10日前完成;区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务必在11月15日前完成。为了按时完成调查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整个调查工作大致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10月11日—10月16日)。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全区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的实施方案,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公务员之家:

2、动员培训阶段(10月17日—10月23日)。召开动员会议,开展培训工作。区组织对各镇(街道)、村的调查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镇、街道组织对各村参与调查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调查实施阶段(10月24日—11月5日)。以各村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为主要力量,开展全面调查,村级调查填表的基础工作务必在11月5日前完成;区、镇(街道)两级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查、指导和帮助。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5

一、预案的启动

凡有下列情况的,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经新区××森林防火领导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

1、受害森林面积在50亩以上的森林火灾;

2、在燃烧且受害森林面积在100亩以上的重特大森林火灾;

3、东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火灾;

4、严重威胁村庄、居民区、国家重要设施、易燃易爆仓库等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5、连续燃烧4小时且尚未扑灭的森林火灾;

6、发生扑救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森林火灾;

7、其它需要××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二、报告的程序

(一)各片、行政村必须层层制订森林火灾报告制度。

(二)各村森林防火巡逻员接到森林火情警报,应立即向××报告;××如发现以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森林防火领导小组,情况严重的立即向县防火办上报。

(三)林火报告基本内容:

1、地点:乡镇、村、土名;

2、起火时间、燃烧时间、起火原因;

3、林地植被状况;

4、现场风向、风速;

5、现场指挥人员和扑救力量、状况。

三、处置的程序

(一)各村森林防火巡逻员接到森林火情警报后,必须立即报告××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和××,并以最快的速度组织扑火队伍和群众进行扑救,孕妇、儿童和老弱病残者不得参加;

(二)各村森林防火巡逻员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火情的登记工作,及时掌握火情动态;

(三)××应根据火情动态,按本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及时调派扑救力量,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森林火灾;

(四)××防火巡逻值班人员按照××领导的指示,立即向县防火办通报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并根据火场情况拟定紧急处置方案;

(五)根据火情需要,××领导应亲自或指派××森林防火领导小组成员赴火场督查,督促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六)重特大或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赴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向县指挥部和县防火办汇报。

四、预案的实施

(一)组织指挥。接到重大森林火灾报告后,××必须有领导坐镇指挥,并组织××干部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火场,组织、协调、督促各村处理火灾事故。

(二)扑救原则。既要实施有效扑救,又要避免人员伤亡。根据不同的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扑救原则:

1、加强现场指挥,确保扑救人员人身安全;

2、采取“牺牲局部、保护整体”的战略,利用自然地形,开辟防火隔离带,防止林火蔓延;

3、林火扑灭后,必须留有人员看守火场,防止死灰复燃。

(三)扑救力量。以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为主,专群结合、军警民联动,分二个梯队做好扑救准备:

第一梯队为当地村干部迅速组织的村义务森林消防队及当地群众,作为森林火灾主要扑救力量。

第二梯队为乡镇、村组建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民兵应急小分队和单位职工,附近村庄群众。

(四)后勤保障。遇到重大森林火灾时,××成立后勤保障组,负责扑火所需燃料、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交通运输工具等后勤保障供应。

(五)秩序维持。××派出所要做好火场交通畅通、灾民安全等工作。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问题研究农村调查阶级分析法经济社会分析法

20世纪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走过了复杂的历程,形成了阶级分析和经济社会史分析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关于农村问题调查研究的成果,是阶级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曾经说过,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对农民和农村社会阶级的调查,构成了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理论基础。

毕生重视社会调查,其中包括农村调查。

早在1925年底,就在他的家乡从事过农民状况的调查,并且组织过农民斗争。1926年1月,发表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初步分析了农村社会阶级。年1月,又进行了湘潭、湘乡、衡山、酸陵、长沙五县调查,后来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列举了乡村农会组织农民所做的14件大事,驳斥了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运动的各种责难。这是从事中国农村研究的开始。后来他说过,年春天之前,自己“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之后,“对于农村阶级的结合,仍不是十分了解的”。

对农村的调查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的最有价值。

年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年11月和1928年2月,先后在宁冈和永新进行过农村调查,但是这两个县的调查材料在1929年1月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时损失掉了。而年1月湖南五县的调查材料也由于的牺牲而损失了。1930年5月,说:失掉这些调查材料,特别是衡山、永新的两份材料,“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

1930年代前期,做过许多有价值的农村调查,并且留下了一些调查报告,其中以1930年5月所写的《寻乌调查》,1930年10月所写的《兴国调查》,1933年11月所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最为重要。

20世纪30年代农村调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使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各阶级的经济政治状况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1926年1月,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中,把农村社会阶级划分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乡村手工业者、游民等八个阶级。在1930年的《寻乌调查》中,把农村社会分级划分为地主(包括大、中、小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手工工人、无业游民、雇农七种,并且具体指出,地主占农村人口的3.445%,富农占4%,中农占18.255%,贫农占70%,手工工人占3%,游民占1%,雇占0.3%。如果对照中国革命的过程,可以看出对农村阶级的划分以及对他们所占农村人口比例的估计,基本上是正确的。实际上,《寻乌调查》所说的农村地主富农占人口的7.445%,应该是比较符合社会实际的。它的缺点是关于地主富农人口的概念不太明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里说的地主富农人口,可以包括地主富农分子和全部地主富农家庭人口两种解释。这个问题,直到1947年底至1948年初才解决,当时明确规定了地主富农占农村总户数8%,总人口10%,改变了1947年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最初阶段所规定的地主富农占农村总人口10%的估计。此外,自己说过,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在原有土地关系上,没有分别了解富农、中农和贫农占有的土地状况,是《寻乌调查》的“大缺点”。尽管如此,《寻乌调查》所分析的地主富农占农村人口7.445%的结论,毫无疑问是一个理论上和政策上的重要成果。

第二,使形成了关于极端重视社会调查工作的一系列科学认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5月,在写成《寻乌调查》的同时,还写出了《调查工作》这篇文章,后来,把这篇文章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等等著名原则。这些思想原则的运用,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第三,经过社会调查的实际锻炼,初步形成

了一套农村社会调查的科学方法。他称之为“调查技术”,包括要进行讨论式的调查,根据调查需要确定座谈对象,根据主持调查的经验决定座谈会的规模,事先拟订调查提纲并让座谈者知道,要亲自参加,要深人,要自己做记录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历次上进行过四次著名的社会调查。

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对西北农村的调查。从1942年2月18日起,到1943年2月24日止,先后在陕北神府、兴县、米脂、绥德等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前后历时一年。本人亲自整理或修改定稿的调查报告就有《贺家村八个自然村的调查》、《碧村调查》、《兴县十四个自然村的土地问题调查》、《杨家沟地主调查》等,当时还有大量材料没有来得及整理。《贺家川八个自然村的调查》1943年10月在延安出版,《杨家沟地主调查》直到1957年5月才由三联书店出版。

二是1950年代前期的农业合作化调查。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到1956年1月全国合作化基本完成,中国农村迅速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集体化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指导合作化运动,和各级党组织用很大的精力进行农村社会调查。为了批判党内的不同意见,在年9月到12月,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写了两篇序言和104份批语。1957年,三联书店汇集合作化运动中各级党委或部门、个人的农村调查报告、工作报告、报刊新闻报道等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农业合作化史料》一书。

三是1952年12月上旬到1953年3月上旬刘少奇对中央政府32个部、委、直属局工作的调查,和1956年2月中旬到5月初对中央政府34个财经部门与湖北省、广东省、广州市、武汉市经济工作的调查。这次调查,顺应了新中国政权认识政府行政工作的规范、秩序、规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正是通过这次调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所表达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

四是1960年代初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员对农村经济形势和如何纠正“左”倾错误的调查。在这次农村调查活动中,刘少奇到湖南长沙、宁乡,到河北武安,到四川、河南,陈云到上海青浦,邓小平到北京市的顺义、怀柔,了解基层情况;中央各部和各级领导也做了大量调查工作。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调查报告就陈云的《青浦农村调查》;胡乔木的《关于在韶山公社解决食堂问题的报告》、《韶山讨论农村工作条例(草案)情况简报》、《韶西大队杨家生产队食堂分伙后情况》、《访问东塘生产队》;的《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邓小平、彭真的《关于农村几个问题的调查》;张平化的(关于在浏阳县文家市大江大队作调查的报告》;的《在长葛县和尚公社检查工作向中央写的第一次通讯》;邓子恢的《关于龙岩调查》、《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试点情况的调查报告》,等等。这次农村调查对于纠正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意义重大。

20世纪20年代以来,农村问题研究日渐受到重视,逐渐形成了与农村阶级分析法相区别的经济社会史分析流派。它的特点是:

第一,在研究领域方面,形成了以梁方仲、傅衣凌为代表的明清经济史,以陈翰笙、费孝通为代表的民国农村经济研究,以及1949年以后的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三大研究领域(当然有的研究作品具有涉及面交叉的性质)。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比较规范和融会的特点。比如,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的学术方法,作者就表示:“本书在分析方法上同时得助于农民学和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三大学术传统,即革命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历史研究,西方‘形式主义经济学’和‘实体主义’的学术著作,以及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和实体主义的研究成果。”杨国祯教授比较了法国年鉴学派和梁方仲、傅衣凌教授的研究特点后说:“它们的本质都是经济史和社会史相结合,学术渊源上都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手段都是借助其他人文学科,关注社会下层群众的社会生活和‘私’经济,挑战当时流行的事件史、政治史叙事模式,其发展都构成‘新史学’的动力。”

第三,都花了很大的精力从事收集史料的工作。比如,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使用了大量的满铁资料。马若孟的《中国农民经济》一书,也大量使用了1939-1943年期间日本人在华北进行的调查资料。傅衣凌教授的研究,非常注意收集乡村社会中当时还不为人重视的契约、族谱、墓志铭、乡规民约等文献,建立了以民间文献证史,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的学术传统。再比如,唐致卿的《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收集了山东省档案馆的2000多卷档案、上千件农村契约文书和数百万字的田野调查资料。

我感到,目前我们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应当下大力气在当代农村经济社会方面取得突破。

在当代农村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很好的作品。比如,毛丹的《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关于尖山下村的单位化的观察与阐释》、于建嵘的《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黄树民的《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弗里曼等人的《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庄孔韶的《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等等。但是,这个领域基本上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学术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现阶级分析法和经济社会分析法的有机结合。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农村社会,分析农村阶级,制定党的政策策略,实现了农村社会的政治变革。这是它的成功的一面。可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仅仅依靠政治变革是不成的。我在199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曾经提出了一个问题:运动“对人们私有观念的摧毁,是否仅仅限于地主阶级?如果一个社会不断摧毁人们的私有观念,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解决,为什么没有能够为近代化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的政治变革。不过,我们今天在对农村进行经济社会研究的时候,仍然有进行阶层分析的必要。当代农村之后,随着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不同的时期占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他们的身份、地位、主张、要求也是不同的。研究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会使我们对农村问题的认识更加直观,更加科学,更有价值。

第二,实现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当代农村研究的成果,一般有描述某一全国性运动、概况的专史性著作,有描写某一地区的区域性著作,还有描写某一个别乡村的个案型著作。目前个案型著作比较受到重视。个案研究具有相对典型,相对细致,相对深人的特点,但是个案研究必须尽可能地与宏观形势紧密结合。对一个孤零零的村庄的调查,固然是有意思的,但是在中国,完全忽视了与它周围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政策和政治趋势的联系,这个村庄的命运是说不清楚的。

第三,更加小心地收集和鉴别史料。对当代农村的研究,既有难以收集资料的困难,更有对资料难以鉴别的困难。当代农村同样受到当代中国政治的强烈支配,大量材料带有当时政治形势的鲜明色彩,需要我们更加小心地分析鉴别。比如,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就花很大的精力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共90万字。这部书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都可靠呢?有人说,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是靠“三次会议一本书”发动起来的。自己也把编辑这本书看成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做的第一次社会调查,可见对它的重视。但是,围绕合作化问题,党内发生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尖锐地责骂了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年7月和10月,特别是10月的尖锐批评,以强大的权力压制了不同意见。《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共计收集了176份材料,其中年9月份之前上报的材料91篇,年10月之后上报的材料85篇。试想,在大力反右倾政治气氛中这些各地报上去的材料能可信吗?薄一波曾经说过:“由于出版《高潮》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农业合作化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因此,序言、按语和材料选择标准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用史料学的真工夫分析史料,是当代农村研究,也是整个当代史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重要前提。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7

关键词:城乡供水;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金溪县概况

金溪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辖8个镇、5个乡,全县总面积1,358km2。全县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类型。金溪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河流,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县,主要是靠水库蓄水,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再加上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安全饮水问题比较突出。

二、供水系统现状

1.城区供水现状金溪县城现有两座自来水厂,总供水规模为4万m³/d,其中一水厂实际供水能力2.0万m³/d(设计3万m³/d),二水厂现状供水能力2.0万m³/d(远期4万m³/d)。结合县城周边双。塘镇及合市镇部分村庄、左坊镇及各村庄由县城管网延伸供水方案,至2025年县城区域需水量达2.4万m³/d,至2030年县城区域需水量3万m³/d。2.农村供水状况。金溪县境内的大部份乡镇分散式供水工程有供水设施的主要是采用分散式手压井抽地下水和山泉水供水,供水人口为0.43万人。浒湾镇:实际用水户数小于400户,水厂主体完成,PE管网正在敷设。水厂规模100t,旧管道建成7年,出水水质有沉淀物。陆坊镇:有4家工厂,分别为化工厂(药厂日用水量70~80t)、铜加工、有机玻璃、洗矿厂,均为工厂自主排放。对桥镇:水厂还未投入使用,水管已接通十个行政村石门乡:石门水厂距离水源地1.5km,附近军队一年用水量2万t,平均每天70t。左坊镇:生活用水主要为山泉直流,地下水可能被垃圾填埋场污染并殃及下游石门村和抚河。左坊水库内投料养鱼水质富营养化,不能作为水源为城区供水。陈坊积乡:饮用水主要为地下水,山泉水占比重较小。灌溉水源地为陈坊水库,水库内投料养鱼富营养化;商城河已被污染,上游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本乡工业污染源为造纸厂、花炮厂)。琉璃乡:此乡缺水严重,无河流经过取水为地下水。双塘镇:未建设自来水厂,根据现场调研双塘镇区域内有三个水库,均用于农业灌溉,水量水质都无法达到水厂要求无法作为水源提供净水厂。双塘镇途经的唯一河流为双陈河,由于双陈河上游水质污染严重,河流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规范要求,因此生活用水基本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合市镇:供水主要为地下水,水库水质良好。黄通乡:全乡约11,000户籍人口,山区用水为山泉水,集镇饮水工程建设不理想,经常断水。河源乡:人口约为1.6万,全部使用山泉水,该乡山泉自流水质良好,除杨蒋等4村外均已覆盖自来水。

三、供水系统水质分析

根据各水厂出水及管网末梢水质分析结果,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可以判断:①水厂的原水水质良好;②各水厂的处理工艺能有效净化水质;③水厂出水投加余氯量合理,能保持管网一定的余氯量;④管网对清水未造成明显的二次污染。

四、存在的问题

1.城区供水存在问题。(1)水质问题城区水厂的水质易受暴雨等天气条件的影响,一旦遭受暴雨,水厂的水质将变得十分浑浊。(2)配水管网问题配水管网管材参差不齐,严重地影响到了供水的安全性。目前城市的配水管网中,有许多是使用多年的灰口铸铁管、钢筋混泥土管等,管道老化漏失严重。(3)无收益水问题无收益水量较高,通过无收益水调查可知,金溪县无收益水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有:管网漏损、市政用水未计量、老式水表计量不准、非法接户用水、管网冲洗等。2.农村供水存在问题。(1)小型农饮工程质量较差1)金溪县目前的集中供水工程,大多建设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初期阶段,受设计思路局限,设计供水规模偏小,分布较为分散,工艺相对粗略;这导致了建设标准偏低、水质合格率偏低、供水保证率低、报废率高等问题。2)随着乡镇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现有小型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不足,水资源调节能力低,导致供水纠纷时有发生;部分工程供水设施老化失修现象突出,工程建后管理薄弱,重建轻管,责任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2)出水水质得不到保障目前规模在千吨万人以上的自来水厂,大部分设有水质化验室,保证了出厂水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但仍存在少量集中供水规模较小的农饮工程中,虽然供水经过了处理,但是由于消毒设施不完善,且未配备化验室,容易出现水质污染物超标的情况。(3)运行管理能力不足1)2008年以前实施的工程项目中单项工程较多,单项工程投入资金少,工程建成后没有落实管理主体,水费收缴率极低,大多数工程现已基本瘫痪没有使用。2)2010~2015年全县实施的都是百吨千人和千吨万人的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目前已建成的几个工程项目,其主管道和支管都已基本铺设到实施方案中要求的村委会或村小组,但由于农村老百姓用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入户率偏低,月供水量小,收取的水费不足以支持水厂的运行费用,有的地方甚至连水费都收缴不上,导致工程运行管理难。3)目前,金溪县农村集中式供水规模20m³/t以上的工程中,部分工程由于管网老化,管网漏损率高。(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就是要让农村居民饮用放心水,自来水入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个环节,但目前对供水水质、供水保证率、供水服务、工程管理、饮用水安全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导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

五、结论与展望

1.结论。近年来,随着金溪县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镇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镇区人口聚集迅速,除秀谷镇作为中心城区规模较大外,其他乡镇已经成为影响力较大的城镇,正向中心城镇发展。目前对金溪县而言,金溪县供水保障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不大,保证用水率不高,设施简陋,入户率较低等。2.展望。以“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发展目标为基石,各个水源地必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对备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乡镇进一步完善管网延伸等配套措施,农村饮水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同时随着金溪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规划2020年城区新建管网区域(隶属金溪县第二水厂供水范围)的路网及地块建设计划落实,将大大提高城区供水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2016年)[S].

[2]《江西省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2015年)[S].

[3]《金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S].

[4]《金溪县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2015年)[S].

[5]刘文朝.农村供(饮)水发展及关键技术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9,(1):24,39-41.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8

自年初担任×县委常委、秘书长以来,个人自觉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要求,团结带领全室同志忠实践行“三个代表”,恪尽职守,廉洁勤政,有力地维护了县委和县委办公室的形象,为全县两个文明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博大内涵和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一系列指示、决议,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县委权威,确保县委政令畅通。注意加强思想修养和人格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并注意多方征求意见,不搞“一言堂”;积极开展谈心活动,经常与同志们沟通思想,交流情况,以取得思想和工作上的共识。

(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抓好办公室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重新修订了《办公室工作规范》,出台了《加强文字线工作的意见》、《加强机关学习的意见》和《招商引资任务意见》;面向基层建立了文字秘书轮训制度和材料报送、采用情况通报制度;严格要求全室同志按《办公室廉政准则》办事,不得做损害办公室形象的事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和维护办公室的整体形象。二是搞好经常性教育,做到警钟常鸣。一方面,树立和弘扬以“三性四风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部门精神”,教育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办公室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专心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做敬业爱岗的模范。另一方面,多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利用周二学习日,组织全室同志认真学习了上级一系列指示精神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使大家的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增强。三是抓班子建设,形成坚强领导核心。重新整合班子成员力量,实行分线作战,副秘书长分工协作,人人有职有权有责,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求办公室领导成员自觉坚持“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带头实干,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联系点制度,经常到点上搞调研、作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到包靠的朱解镇大高疃村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大高疃现象》调查报告,深入剖析该村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做法,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角色定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前瞻性思考;带头讲正气,加强党性修养,在办公室内部创造讲正气的环境,在选人用人上,比实绩,看贡献,不讲关系,不看面子;带头讲团结,形成整体合力,班子内部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说话办事维护团结,顾全大局;带头廉洁自律,认真履行有关规定,积极反对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搞好自我净化,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通过狠抓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办公室工作的全面开展。今年以来,办公室共到乡镇、企业、部门、村庄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多次,起草调查报告近篇,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成果,许多直接进入了县委决策,其中《实施四化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分析形势理清思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等文章被上级党委采用;下发《调研与信息》期;编报《×信息》余条,被上级采用多条次;编发《督查通报》期,编报《督查专报》期,其中篇被(上级县)县委采用;接待较大型参观团体个、多人次,无一出现问题;综合、党史、机要、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始终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觉,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廉政准则,并注意管好身边人员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化;认真执行公务用车和上级关于不准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规定;家庭住房没有违纪违规问题;对其他各项自律规定也都严格坚持,认真遵守。积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公仆意识,到基层调研时坚持轻车简从,生活俭朴,时刻注意为基层干部做出表率。

按照“三个代表”及“两个务必”的要求,总结检查今年以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虽然对上级各项规定执行得较好,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格,但在有些方面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步,我将以这次检查考核为契机,认真全面学习各级党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在办公室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9

1矿山地质背景

1.1地层岩性

举例煤矿区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泽州盆地北端,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南部出露大面积下石盒子组地层,上石盒子组地层在井田内零星出露,矿区中部、北部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矿区处于太行山复背斜与沁水复向斜之间,位于华北板块山西板内造山带沁水板拗太行块隆西侧、晋获褶断带西北侧。

1.2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沁水盆地中段东部,属高平—晋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存在碳酸盐岩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碎屑岩类裂隙、松散岩类孔隙3个含水岩组。

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该煤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井保有资源量约6000×104t以上,生产规模约为90×104t/a,矿区面积近700hm2。部分地区煤层已进入残采期,但在矿井改扩建期间,企业利用煤矿现有生产系统准备开采该区残存煤资源。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该煤业有限公司为再整合改建矿山,目前处于整合后基建期。通过近年调查与监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但矿山开采潜在地裂缝、塌陷影响区范围内存在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草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该区煤层已大面积采空,地表也曾发育裂缝、塌陷,煤层开采已对其上覆地层造成较大破坏,该煤层之上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亦可能遭到破坏,如隔水层破坏,储水结构发生变化,同事部分地区浅水井已出现明显水位下降。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严重。

4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认为:煤矿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影响目标为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造成的危害主要为耕地减产和林木损毁,若保安煤柱留设不当将对区内居民及工业场地建筑造成较严重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煤层采空后,可能将在矿区南部沟谷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威胁对象主要为沟谷中园地、耕地、林地等。矿山新建工业场地占用土地面积约13hm2,其中占用旱地约10hm2,占用其它草地约两公顷。矸石堆放占用土地面积约3hm2,土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矿山开采将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潜在地质灾害,其中重度地质灾害区约占矿区面积的70%,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严重。通过对各开采煤层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分析,矿区内各煤层大面积采空后,会对可采煤层上覆含水层造成较大破坏,甚至影响到第四系孔隙水。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矿山开采方案的确定性,总体工作部署分为近期(近5年)和中远期(5年后至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包括:(1)地灾防治,如土地塌陷和裂缝填埋、崩塌、滑坡治理等;(2)含水层修护;(3)地貌景观修复,植被绿化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任务与目标:(1)矿山开采时为区内村庄、工业场地等留设保安煤柱;(2)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裂缝及时填埋,恢复土地功能;(3)恢复采矿地表变形损毁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复中转场地、煤矸石堆放场地形地貌景观;(4)解决受影响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析与建议

综上分析,该煤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居中,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特征,因此对周围社会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较大。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发现,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会对含水层造成较严重影响。因此结合矿山地质、交通、经济及社会等条件,应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貌景观保持三个层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从而保障当地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持续进行。

作者:温静 王昊 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龙达煤业有限公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题[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

[2]辛鹏.陕西省麟游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

[3]辛鹏.陕西宝鸡市渭河北岸大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J].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

[4]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晋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报告[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篇10

1、组织开展4次全市性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确保重点行业及重点时期安全稳定,排查生产经营单位3800个次,排查治理各类隐患4700多个,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解决了交通和中心渔港消防安全两处重点安全隐患。

2、为46家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21家非煤矿山企业、360多家烟花鞭炮单位办理了生产经营许可手续,全部在承诺的工作日内办结完毕。

3、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目前已经有46家工矿商贸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年底可完成50家的既定目标。

4、会同组织部门对全市130多名安监干部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了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执法岗位练兵竞赛、“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89期,培训5707人。

5、协助市政府完成了2012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工作,责任书的签订率达到100%。

6、为30个新、改、扩建工程安全设施办理了“三同时”手续,全部在企业提出申请15日内组织专家予以了审查。

7、对20多起事故进行了调查处理,全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2小时内赶到现场组织调查处理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市政府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8、截至目前,我市本年度在目标责任制考核安全生产指标中并列第一名。

二、中心工作

1、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落实禁酒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没有发生违风廉政纪律的事件。

2、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将所有行政审批许可全部转移到行政服务大厅进行窗口办理。严格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一次性告知等服务机制,对办件时限、流程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优化,能压缩的压缩,能简化的简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30%以上。

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晟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来与市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水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已经完成投资525万元。

4、开展包村扶贫工作。投资13万元,为包扶村硬化水泥路一条,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村庄美化、绿化、亮化。

三、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