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05 21:49:47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1

虽然现在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针对“问题孩子”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同时开展了浩大的“治未病”工程。但是单亲家庭和组合家庭是这些“问题孩子”的源发地,家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极度敏感,一丝一毫的异样他们都会往心里去。所以,我们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健康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哪一种单亲家庭产生的“问题孩子”,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给他们带来的关注和爱护,让他们明白失去一个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还有更多关爱他们的其他成员;关闭了一扇门,却敞开了另外几扇窗。家庭成员还要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做他们倾诉的倾听者,做他们思想行为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做他们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他们的行为千万不要横加指责或者是不闻不问,更不可以对他们做的事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言行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孩子以后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待人接物的标准都源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古人所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在孩子面前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展现出为人师、为人父母的典范。所以,家长空闲时间要多陪孩子学习,尽量和孩子一起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使孩子养成一生受益无穷的良好习惯。

三、在家里培养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被大人宠溺的无以言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其宠溺程度无以复加。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挫折的锻炼,尝试失败的机会,体验失败滋味。或许有人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挫折,再也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这毋庸置疑,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他们就能早日走出心中的阴霾,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学习,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培养孩子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2

作为单亲孩子的家长,不能陷入教育的误区:过份溺爱孩子,想弥补缺失的父爱或母爱;用金钱满足教育;用暴力进行教育;要么限制太多,要么放任不管,等等。

一、单亲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给孩子以积极的情感,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研究表明: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地家庭氛围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整天生活在吵吵闹闹之中,孩子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大哭大闹,而且难以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孩子是无辜的,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摒弃那些急风暴雨式的生活方式,能全心全意把爱献给孩子,多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开心地笑。切莫给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要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二、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单亲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她),要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较大的孩子共同讨论,一起参与决策。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后能自觉地担负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逢年过节、生日、让孩子到父、母家去看望父、母、外公外婆、祖父祖母,血肉亲情不能割舍。人际交往不能错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互相谦让。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应多进行鼓励,不对时切不可迁就,要导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导之以正。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 交往的机会。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幼儿园老师要特殊照顾他(她)们,但还不要让孩子看出是特殊。要给孩子多读一些少儿读物,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打骂、不负责任等等。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对待孩子。否则,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往往会是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渐入歧途。

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扶养孩子,以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难以割舍的,父爱和母爱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满足。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双方轮流扶养孩子,被剥夺任何一方都会给孩子造成永远的阴影,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五、幼儿教师要多进行家访

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一只受惊、受伤的小鸟,情感有时很脆弱,教师应该多方面的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既要做他们的妈妈老师,又要做他们的老师妈妈。多给他们生活上的温暖照顾,多给他们精神上的坚强支持。也可以说应该成为他们生命的支柱。

有机会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和孩子的家庭。多进行家访。即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又应该做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的知心朋友,多体贴他们,也要倾听他们的苦衷。多在他们面前表扬他们的孩子,切忌告状式的家访。把老师教育孩子的构想,多讲给他们听,和单亲父母共同作培育幼儿规划。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3

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双亲家庭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多数心理不健康,对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自卑、孤独、敏感,甚至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现象。他们认为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自暴自弃。如何改变他们的畸形心理,让他们走出家庭问题的阴影;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如何使他们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与同学友好相处,是我们每位班主任及其关注的问题。下面用几个真实的例子谈谈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

一、 多关心,用爱唤醒他们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的艺术便在于如何去爱孩子。”我曾教过一个叫王力的学生,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另有新欢,抛弃了他的母亲,他母亲一气之下,把孩子扔给年迈的婆婆,含着眼泪重新组成了另一个家庭。他在奶奶的溺爱中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他厌烦奶奶的唠叨;在校,喜怒无常。高兴时,认真学习,关心班级,团结同学;不高兴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眉头一皱,一声不吭。有时他会不顾班级纪律,对同学大打出手。批评他时,他歪着头,嘴里嘟囔着,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当时我刚接着个班,对他的情况还不了解。看他这个样,我特别恼火,大声吼道:“明天,让你的家长来。”第二天、第三天……他的家长没有来,他还是老样子,吊儿郎当,不正眼瞅我,好象与我有仇似的。我认为他不可救药了,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告诉学生不理他。过了好多天, 他白发苍苍的奶奶来到了学校。老太太告诉我,当他想妈妈的时候就会这样。我后悔极了,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明知他的父母不能来,不加思考地甩出那句不负责任的话。还让老人家跑一趟。我明白了,他需要的是母爱,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也深深体会到,孩子缺少母亲是多么无助。经过这次,每当看到他期盼的眼神,我都会心痛。 我想弥补我的过失,试着走进他的内心,决心对他多一点关爱。他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买了生日礼物,亲手交给他,一本正经的说:“对不起,我收回我说过的每一句话。希望你每时每刻都开心!”他捧着礼物含着泪说:“谢谢您,老师。”我留心观察,发现他午饭一直带方便面,从来不带水果。我问他,奶奶不愿早起做饭,不给他零花钱,也不买水果给他吃。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吃饭,故意接近他,说自己喜欢吃方便面,和他换饭吃;有时,我会把菜分给他吃。有时,我会把给自己孩子买的水果给他带来。一天,他母亲来校看他,给他买了橙子,他高兴极了,母亲走后,他跑到座位上用小刀切开了橙子,剥了皮,给了我一块儿,我不要,他硬是把一块橙子塞到我嘴里。吃在嘴里的橙子是酸的,可是我的心里是甜的。他终于敞开了心扉,有话跟我说,有事跟我讲。和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学习成绩明显上升。现在,他是初中生了,但是他每次见到我,都会深深的鞠一躬,意味深长地说一声:“老师好!”每当他有不顺心的事时,都会来学校找我说说。我深深地体会到:爱源于理解,只有理解,才知道怎样去爱。

二、 有责任心,帮他们树立自信

孩子是无辜的,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感到不幸。我所教过的一个班级有一名女生,他的父亲病故,母亲带着她走进了另一个家庭,可是继父又去世了。母亲领着她过了很多年后,又重新组成了家庭,她还有了小弟弟。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母亲和继父又离婚了。她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成绩明显下滑,经常坐在座位上发呆。我找她谈话,她说:“这事不愿我爸,我爸对我很好。”我说:“你可以劝劝妈妈。”她说:“来不及了,他们都去法庭了。老师,怎么办呢?我想小弟弟。”话还没说完,他就哭了起来。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引导她:“大人们的事我们管不了,可是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你可以央求妈妈,让你去爸爸那儿看弟弟。”过了几天,她高兴的告诉我,她去看弟弟了,奶奶还给她做了很多她喜欢吃的菜。我给她讲道理,不要怨恨妈妈拆散了你们姐弟,妈妈肯定有苦衷,要懂得理解,学会包容。你现在还小,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要有孝心,将来有出息了,懂得回报。她开朗多了。在学校举行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上,她还表演了节目――手语(感恩的心)。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只要正确引导,他们更会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 有同情心,给他们撑起一片天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4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次听到这句歌词总会让我感到一丝悲凉,作为一名教师,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班里那些单亲家庭孩子对一个温馨家庭的渴望。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再加上有些孩子要经受父母过早离开人世的打击,学校里单亲子女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伤害,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还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沉重的隐患。作为小学班主任更应该多去了解他们,去关爱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今年所带的班级,有三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班级工作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及做法。

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脆弱,因为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受到家人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有一定的学习障碍。班上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小男孩,他小名叫开心,整天笑嘻嘻的,他的快乐感染着老师和同学们。刚开始接班的时候,我以为他是一个特别幸福快乐的孩子,但是后来了解到他的妈妈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和他爸爸离婚了,他的生活起居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仔细地观察,我发现他很脆弱,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儿就哭鼻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学习成绩不稳定。

作为班主任要更多的帮助鼓励这类孩子。他经常找我告状,说同学们欺负他,我就借机和他谈心,和他一起分析问题,让他调整心态,学会宽容忍让。他很聪明也很积极,我就派些工作给他做,比如让他当小组长查背诵,发语文作业等。我经常鼓励他,让他渐渐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勇敢的人,我再适时地提醒他,勇敢的小男生不哭鼻子,脆弱的人是很难为情的。

我还及时和他的奶奶联系,与家长沟通,建议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学会自立。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犯错误及时指正,善意适度地批评,让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再做可怜虫。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加强,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他的性格、情感开始坚强,挫折感就会减弱,学习的毅力开始加强,学习成绩就会提高。他重新获得自信,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家长和同学、老师,渐渐地脆弱就变成了坚强。

开心现在真的开心了,他和同学们的关系慢慢融洽,哭鼻子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他还是主动地帮老师干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我很欣慰地看见他脸上灿烂的笑容越来越多,泪水越来越少,我相信他是一个开心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教给他的除了知识,还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班上另外两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像开心那样脆弱,但是他们沉默不语,让我猜不透他们的想法。他们都是父亲离开人世后由母亲抚养,母亲的工作压力很大,境况不是很好,由于失去丈夫,母亲的心态、性格也变得沉默不语,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聊天游戏,但是由于听到或看到一些幸福家庭的趣事,一想到自己不健全的家庭,便会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他们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里的事,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样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的关爱。我带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他很少主动和老师说话,连身体不舒服都是其他同学告诉我,他课上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绩忽高忽低,这和他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

这种沉默不语的单亲家庭孩子,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他们必须找回属于他们的欢乐笑声。因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药方。首先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明白:如果让自己相依为命的孩子整天日处在苦闷抑郁的心态中,是扼杀他们的生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可以采用留便条,发信息等方式,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欣慰。每个孩子都会有小毛病,对于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单亲家庭的孩子压力过大,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成功感会减少,抑郁又会袭击他们。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那么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

班主任应该像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关切的爱护去引导这样特殊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我就给这样的孩子安排了一些工作,其中一个早自习领读课文,另外一个孩子唱歌很好听,就推选他去校合唱团,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实现他们价值,让他们更自信。对于家庭的变故,我会适时地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给他们讲一些励志的名人事迹,告诉他们无论人生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敢面对。我还让孩子不要过多地指责家长,不攀比,不给家里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学会自理,学会做家务,体谅母亲的艰辛。

两个以前过于沉默的孩子变得开朗了许多,课间偶尔会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他们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与同学相处的越来越和睦。

《学记》中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也就是说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转化。真正做到知学生的心并不容易,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谈心,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世界,让心与心拉得更近。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5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性教育;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家庭、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特别是了解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关性法律方面的情况,《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5月至10月在成都地区的3所中学和一个少年管教机构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有关单亲家庭子女在性法律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帮助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更好的成长。

课题组成员走访调查了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区及周边的一些中学和少年管教机构,共发出调查问卷413份,收回413份,有效问卷413份。其中包括城区及乡镇中学3所(分别代表为城市问题少年中学、城乡结合中学、乡镇中学各一所),发出调查问卷313份,收回313份,有效问卷313份;向少年犯管教机构(被调查者均为犯罪少年)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单亲家庭子女性法律问题展开,主要包括单亲家庭父母情况、父母与子女关系、性知识教育、学校单亲家庭子女与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差异等。

1 单亲家庭子女性法律问题的调查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孩子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称为单亲。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也未离异,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这是因为从教育孩子角度而言,仍属“单亲”范畴。

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1.1 被调查者单亲家庭子女年龄情况从调查对象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是未成年学生,占调查总数的91.5%。其中14周岁以下118人,占28.6%;14~16周岁158人,占38.2%;16~18周岁102人,占24.7%;18周岁以上35人,占8.5%。

1.1.2 少年犯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显示:在少年管教机构调查的单亲家庭子女中,仅有小学文化程度或小学未毕业的占63%;刚刚完成义务教育的仅占24%;只有13%的单亲家庭子女接受过高中学习。

1.1.3 被调查者来源分布情况从被调查者来源分布情况看,来自乡村的单亲家庭子女占六成左右。其中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来自乡村的比例比总体情况高。见表1。

1.2 单亲家庭父母离婚情况

调查显示:因为父母离婚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为17%,其中学校单亲家庭子女中因为父母离婚造成的为14%;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中因为父母离婚造成的为26%。见表2。

1.3 家庭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关心情况

1.3.1 单亲家庭成员对子女的关心情况调查显示:总体情况单亲家庭成员对子女成长关心的占绝大多数,为90.3%,但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受关心的为81%;只顾忙自己的事情,不关心子女的为0.7%,但少年管教机构家庭为15%;感觉讨厌,经常打骂子女的为0.3%,少年管教机构家庭为4%。见表3。

1.3.2 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成长中身体、心理变化关心情况调查显示:在单亲家庭中,父亲或母亲对子女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变化关心的占78%;不懂得怎样关心的占13.1%;不关心的占8.9%。其中,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成长中身体、心理变化关心的占68%;不懂得怎样关心的占18%;不关心的占11%。见表4。

1.3.3 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关心的内容调查显示: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平时最关心的是成长变化,占69%,其中学校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关心成长变化的比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关心成长变化的高26.4%;而对于“什么都不管”的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比学校单亲家庭高10.1%。见表5。

1.4 单亲家庭子女对父(母)的期望

1.4.1 单亲家庭子女平时最想念的人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子女平时最想念的人是其父母,为57.1%;仅仅想念父亲的为0.65%;仅仅想念母亲的为15.3%,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想念母亲的为18%。

1.4.2 单亲家庭子女希望其父(母) 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子女与其父(母)生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希望“关心、经常教育”自己,占77.5%;希望父(母)“宠爱、满足所有要求”的占15.7%;希望“放任你、随便你干啥”的占7%,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希望的占16%。见表6。

1.5 单亲家庭子女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

1.5.1 对性知识的了解来源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子女对性知识的了解来源,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对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教育”,占51.1%;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对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网络、书刊、音像”,占59%;学校单亲家庭子女通过父(母)教育的占26.8%,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通过父(母)教育的占16%。通过“朋友介绍”的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占15%,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22%。见表7。

1.5.2 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对性知识教育的看法 调查显示: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对性知识的教育认为“丰富有用”的占40.3%;认为学校教育中“有一些性生理知识,其他知识很少或没有”的占42.2%;认为“没有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占12.5%;认为“不知道什么是性知识”的占2.9%。

1.5.3 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对性知识教育的看法调查显示:在管教所的教育内容中,单亲家庭子女认为性知识教育“丰富有用”的占40.3%;认为“性法律知识较多,其他知识很少”的占11%;认为“很少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占36%;认为“不知道什么是性知识”的占4%。

1.6 学校单亲家庭子女认为对待他们应该

调查显示:认为“老师和同学应该共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占64.5%;认为“学校和老师要特别关注他(她),通过个别工作方式帮助他(她)健康成长”的占16.3%;认为“与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不用特别关注”的占13.4%;认为“学校应该严厉管教他们,防止他们犯错误”的占7.7%。

1.7 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最希望了解的知识

调查显示: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认为“了解实用技能”的占46%;认为“了解的知识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占30%;认为“科学文化”的占12%;认为“了解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占12%。

2 单亲家庭子女性法律问题的分析

2.1 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较差

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都是年满14岁以上,按照我国《义务教育法》,这些孩子都应该进入初中学习或更高层次学习。但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他们没有得到正常的教育,超过七成的调查者没有完成义务教育。

2.2 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来自乡村的比例较高

由于我国城乡间的差别,乡村单亲家庭子女在接受教育、父母关怀、生活条件、同龄孩子的影响等方面与城市子女方面有很大不足,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超过六成的调查者来自乡村。

2.3 家庭父母感情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

家庭是社会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依靠。绝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最想念的亲人是其父母。但由于单亲家庭父母关系的不和或家庭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他们可能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扭曲。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婚率明显高于学校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婚率,甚至有10%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是独自生活。

2.4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接受,有效的教育方式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父母不懂得怎样关心或不关心子女的占三成,而经常打骂子女的比例大大超过学校单亲家庭。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父母放任、随便子女的比例是学校单亲家庭的四倍。

2.5 学校或管教机构是单亲家庭孩子接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

在孩子身体、心理成长变化过程中,父母和社会都应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包括性知识的教育,解除他们的性困惑。绝大多数单亲家庭孩子认为性知识教育“有用”。但在这过程中,父母起的作用较少,学校或管教机构是单亲家庭孩子接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

2.6 学习法律知识和掌握实用技能是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最希望的

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规范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少年管教机构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这方面意识的薄弱而走了弯路。因此学习法律知识和掌握实用技能是他们最渴望的。

3 对策和建议

3.1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注意情感育人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培养品德、预防矫正不良品德和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然而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绩与教师名利挂钩,给教师很大压力,而教师往往将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这样的“差生”处理时感情用事,不能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使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失去自尊和自信,加深了心理障碍,师生关系发生变形。

实践证明,学校教师对这类学生的成长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没有妒忌、没有敌意,充满体谅、平等、真诚的环境。首先,可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参加社会实践,学雷锋做好事,使他们从中获得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这类学生,关心、帮助和爱护他们,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以真诚的情感,以榜样的形象,以生活的美好,来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领域。

3.2 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有位著名心理学家曾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家庭关系的改善对这类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使家长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并担负起教育的责任。一方面,学校与家庭要经常取得联系,达成共识,以帮助其家庭关系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与学生单独谈心,恰如其分地指出他们家庭的缺点,告诉孩子真相,教会他们识别大人的优点,减少家庭矛盾。

3.3 创造条件,多给他们表现机会,提高自尊心、自信心

自尊、信心和勇气是单亲家庭子女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因而,应从尊重和爱护单亲家庭子女出发,教育这类学生,更应是帮助,帮助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发现进步之处,不用“笨”、“坏”、“什么东西”等字眼再次刺伤他们,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自我观念的形成,唤醒孩子们的自尊,鼓励振作起来,自强不息。有了信心,就有了希望。

3.4 父母应该主动帮助孩子解除性心理、生理困惑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性心理、生理的困惑。学校、家庭应主动承担关心、帮助孩子的性心理、生理困惑。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子女性知识的教育,消除他们的性困惑,减少性犯罪。父母应该更多靠近孩子,对孩子的性生理知识教育应该多主动些。

3.5 少年管教机构应特别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法律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6

一、单亲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一个孩子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在父母离异或丧偶的家庭中,孩子只由父母一方抚养,无论从经济状况,还是从受关爱程度来说都不及健全家庭,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就像折断翅膀的小鸟,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所以导致问题的产生。

(1)溺爱。单身的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了母爱或父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便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正确地管教子女。这样容易使子女形成骄横、冷漠、自私的性格。

(2)粗暴。有的单身父亲或母亲,视其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子女为累赘、包袱。由于自己受离婚的影响,其性格变得粗暴,无处发泄,而把孩子视为出气筒,对其进行粗鲁的打骂甚至虐待。这样的家庭使孩子缺少父母温暖的爱,孩子极易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出现自卑,性格孤僻等不好的心理状态。

(3)无人管教。单身父母一人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常使单身的父母心力交瘁,渐渐地变得力不从心,从而对其子女的关心、教育无时无力顾及。如常德三中高一学生杨某经常迟到,班主任打电话叫家长到学校来了解孩子情况,家长几次说自己没时间管,学生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导致情况愈来愈严重。家庭职能的弱化使其子女缺少家庭的关怀、教育,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样易使孩子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由失落走向无法无天,以致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成问题。

(4)无沟通。单亲父母的力不从心使得家庭教育处于半真空状态。单亲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时间少之又少。据调查,每天与孩子没有沟通的单亲家庭占23.4%,沟通半小时以内的占25.8%,这样使孩子心理的压力无处排解,形成抑郁、孤独的心理。我认识的一个女学生经常想自杀,就是因为和家里人难以沟通。

此外,大多数的单亲家庭还是经济拮据家庭,由一人单独支撑一个家庭的支出开销。因此多数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远远差于完整家庭。经济上的拮据,给其子女带来了心理上的负荷和生活上的困窘,由此造成许多恶果和消极效应。有的学生因此失学,有的自闭、自卑,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教育有效对策

(1)沟通。父母应采取民主、“朋友式”的管理模式,让孩子主动大胆地敞开心扉,和父母谈自己的想法。父母此时应平等、主动地提一些合理性地建议,让孩子更易接受教育。这样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2)关心。父母要关心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一起,但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对孩子的关心,除了物质上给予保障外,还应有各种活动的开展,如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辅导,各种户外活动等。

(3)培养。离婚导致了家庭中承担孩子日常教育的帮手从有到无,加上经济状况又不如从前,单亲母亲可能会重操旧业来维持家庭生活,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及教育;而单亲父亲由于忙于事业,对孩子的教育粗枝大叶。所以,单亲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好好照顾自己。这样既可以为家长减轻一点负担,又可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7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 ;存在问题 ;措施

所谓“单亲家庭”又叫“不完全家庭”或“残破型家庭”。是指丧偶、离异、父母不双全的家庭,亦指子女与父母或租父母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4】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思想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的淡化,加之封建意识残余作怪,就会出现诸多社会问题其中离婚是诸多社会问题的其中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曾出现过三次离婚高潮,其中20世纪50年代的离婚高潮中,全国出现了110多万对离婚者;“”中出现了第二次离婚高潮,离婚人数达到180多万对;第三次离婚高潮是在90年代初。从这以后离婚率一直处于攀升的势头。

一、单亲家庭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

单亲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大致可分为几类: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或失地农民,多属这一类;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有的家长管教不得当,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几类不同的情况,单亲子女的心理特点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自立自强型。这种类型的单亲子女,其家庭结构变化多是因为突发伤病造成单亲的。这种类型的孩子,其家庭结构变化多是由父母离异造成的。所以,他们对别人的防范意识特别强,同时还伴随着对老师和同学怀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

三、应采取的措施

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顾爱护都往往顾此失彼。这些孩子普遍认为,他们失去家庭温暖。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让他们感到温暖,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应积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那么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那些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教育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对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应建立家长联系卡,这样才可以实现共同管理目标。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2】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时常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间。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2】

4、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的疏导迁移和沟通,使学生在适当时机极限催化最佳时机心态异化日常教学潜移默化最佳选择的自我内化方法,使学生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成长。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课堂。社会的、时代的要求往往通过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耳孺自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是孩子赖以生活、进行社会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家庭气氛又是衡量家庭环境的主要标志。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2、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其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父母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家教能力和水平。【1】

3、良好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保证。学校和教师经常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三)社会方面

过渡语……

1、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2、多看、多听、多做,动员全社会,让大家都认识到这一代学生的教育问题,净化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

3 、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鼓励其融入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孩子与成人的关系”和“孩子与孩子的关系”两个方面。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他(她)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人家学习,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会性的有效措施。让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互相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四)加强学生层面的教育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研究、探索知识的过程,而非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课堂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抓住每个学生学习的渴望激发他们学习得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单亲学生更应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力量,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欢乐、幽默、风趣的小天地,让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传授基本的自理技能。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孩子,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挫折,为此,教师应特别传授他们一些自理技能,以使他们自立时能少走弯路,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和料理家务。如做饭、购物、烧家常菜、换灯泡等稍复杂的日常事物。

4、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家庭成员的残缺,会使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此,教师应该一边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现实,一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以德为先,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力。要求学校必须正确看待当前小学德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地对存在问题做出合理地分析,对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德育进行改革。学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人,德育所影响的人也将在社会中生活。教育者在德育思想观念上要始终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树立发展性德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德育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成功感、幸福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唯有如此,小学的德育才能收到实效,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人,才是真正道德的人,才是闪烁着主体之光的现实的人。

总之,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当联手,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对摄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本质属性,关心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子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和体现。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要关心爱护好单亲家庭的子女,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只要我们对单亲孩子付出更多科学理智的爱心,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够顺利成材,成为有理想、有报复、意志坚强、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的一代!

【参考文献】:

[1]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5:146-158

[2]叶蓉.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J].学期教育研究 ,2002,(2):68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8

[关键词]:单亲孩子 心理特点 教育现状 措施和方法

欧洲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然而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离婚”、“离异”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据中国妇联最近的一次统计:中国67%的离婚家庭中有子女,这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已成为离异家庭子女,其中相当比例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损害公物……经多次教育仍屡教不改,据调查,来自单亲家庭的占了大多数。因此,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就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单亲家庭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客观存在,单亲子女也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统一起来,共同关注此问题,并付诸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单亲子女也可以同正常家庭的子女一样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据调查,总的来说,单亲家庭子女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三个心理特征。

1.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有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曾经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他们的知心朋友很少,与老师相处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甚至反感,导致行为上的攻击等偏激行为。其实,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关。

2.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孩子在幼儿期过后,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了。单亲子女也不例外,他们一方面试图采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动辄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忧虑,对前途信心不足。

3.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地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无忧无虑,就能调动他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也易于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使原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学生若在烦恼,焦虑,担心,忧虑等情绪下学习,就会压抑他的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破损过程中受到过一定的心理伤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既然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及品德、学习行为存在严重问题,那么按理说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子女教育和学习上就该花费更多的精力,采用更强有力的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这些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区及问题。

1、不问不管型

家长除了独自承担家庭重担,还要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子女,对管教孩子力不从心,,让孩子产生了孤独感。还有些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对孩子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对孩子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使孩子误入歧途,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2、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型

现实中,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失去过多,就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受一点委曲,他们更重视的是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关心,在精神上的关怀和引导往往重视的不够。这容易导致孩子任性,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且也容易导致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3、简单粗暴型

有的单亲家长依自己的心情好坏为转移,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打骂不断,使子女整天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孤僻,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极易在家中无爱的情况下向社会寻求温暖,从他人身上寻找一种心灵慰籍,由此容易出现早恋问题,甚至被坏人拉下水走上犯罪的道路。

4、期望过高型

许多单亲家长,把子女作为惟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处处出人头地,这种过高的期望值造成子女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些子女则可能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三、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不愿与同学交往,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班级群体中,常常处于孤独状态。老师应该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热情关心他们,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呢?

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粗暴,必须用理智去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全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或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掌握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体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此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而歧视他们、放弃他们。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子女在内心深处常会有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在培养他们自尊心时,为单亲家庭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就要充分发挥班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子女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学习竞赛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他们是愿意和老师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的。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子女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其次,教师应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与这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

3、认真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对于单亲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访,多联系。许多单亲家庭子女之所以会变成后进学生,一般都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负责任或教育不得法有关,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向家长讲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时注意方式和策略,这有利于孩子认识提高和改正错误。用教育者的平等身份同家长沟通和商讨教育孩子。让家长明确为父或为母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错误,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家长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对子女不负责任,在学习生活上不照管子女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当地的政府机关去做教育工作,使他们承担起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呼吁社会每一个人都来爱护关心单亲家庭子女,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我们都应该来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为社会、为国家尽一分责任。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要重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使这些孩子能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开祥. 单亲家庭子女形成差生的原因及教育初探[J].教育科研通迅,2001.

[2][美]芭芭拉·怀物黑德.离婚文化[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

[3]候锁生.特殊类型家庭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9.

[4]吴锦骠,郭德峰.家庭教育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9

一、 单亲家庭的教育现状

1.孩子的心理状况

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往往会感到自卑,他们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怕让人家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对集体活动不愿积极参加,严重者容易产生自闭倾向。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少自信心,他们的行为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也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严格的管束,在遵守纪律和道德品质方面出现问题,他们在闲暇时常常感到无聊,采用消极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不完成作业甚至逃学。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缺少父爱(母爱),很容易受到异性的吸引,从而萌发出早恋现象。这些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心理压力比较大,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制观念淡薄,个别学生由于交友不善,还会沾染社会的不良习气,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庭的不完整,会使家长的心态发生改变,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有利于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不少离婚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够或相互推卸责任,认为孩子跟谁生活,就应该由谁来教育管理。有的家长把离婚的过错都推给对方,给孩子灌输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导致孩子的心理偏差;有的家长撒手不管,将孩子交由祖父祖母隔代抚养,实际上没有做到为人父母应尽的教育和管理责任;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担心特殊的家庭会让孩子受委屈,所以对孩子有求必应,但不考虑其要求是否正确,如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一旦满足不了他的愿望,便容易走向犯罪;有的家长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使孩子的独立能力得不到锻炼,容易形成怕吃苦的错误思想;也有的家长因为一个人带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达不到的时候常常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结果引起孩子的逆反,影响了彼此的感情,有的孩子因为怕挨打会离家出走,甚至夜不归宿。

二、 单亲家庭的教育对策

1.给孩子正确的心理疏导

单亲家庭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家长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积极向上,这样才能带动孩子的情绪往好的方向发展。家长应该教孩子正确面对这个问题,告诉孩子虽然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但对他的关心和爱不会减少,在这样的家庭中应该更加坚强和乐观。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交流,用关心的语气、亲切的语言去温暖孩子的心灵,鼓励孩子抬起头来面对现实。

2.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单亲家庭的家长应先鼓励孩子完成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自理、自立、自励。再引导孩子帮家长做一些家务,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其吃苦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孩子可以在家务劳动中感受家长的辛苦,体会家长对他的付出,也可以借机加强亲子交流,增进感情,这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去帮助他人,感受身边的关爱,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3.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10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分居或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对于孩子来说,它更是一方心灵的栖所,爱的领地。然而,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婚姻的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离婚率逐年的上升,大批的单亲家庭涌现出来。父母离婚打破了年幼孩子正常的心理平衡,也在心灵上严重的创伤他们。有关专家的调查表明:心理健康危机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最大难点。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和学业管理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单亲孩子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家庭的破裂,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都难以接受,故出现以下常见的心理问题。

1、内向自卑

以往幸福美满的家如今不再拥有,年幼、敏感、脆弱的孩子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或她再也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子或公主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更害怕别的孩子一家人开开心心生活在一起的情景。慢慢地他们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更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他们完全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断地回忆往日的幸福时光,憎恶现在的“人间地狱”。

2、抑郁冷漠

家庭的长期不和睦,压抑的空间使得这些孩子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与担忧中。如今又失去父或母,孩子心灵遭受了伤害,因而整日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感兴趣。

3、敌对叛逆

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排斥关爱他们的亲朋好友,经常挑起事端,故意对着干,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离家出走,轻生等在单亲家庭中屡见不鲜。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几个误区

1.过度溺爱

家庭教育应该由父母共同来承担。单亲家庭的父母希望自己能弥补孩子失去另一方而造成的痛苦,所以就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甚至是一些无理取闹的事。

2.情感暗示

有意或无意向孩子表露出单亲家庭的不健康,或者离异以后时常贬低另一方父母。孩子听到这样的言语多了,自然也有意识地觉得单亲家庭就是不正常。父母不爱自己,抛弃了自己。

3.不管不问

长期饱受着“战争”的痛苦,离婚后大多数单亲家庭的父母都开始一个人艰辛的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他们既当爹又当妈,整日为生活而奔波。还有一些人把孩子留守在自己的父母家,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无暇顾及孩子及其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合作,促使单亲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灵的困惑,迎接新的生活。

一、家庭教育

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呵护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原有的安全感。

②父母应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离异的事实,勇敢地与孩子共同面对现实。不管离异带给成年人多少痛苦与无奈,父母都应该用宽容来教育孩子,不要随意诋毁另一方,更不要把自己的不满与悲伤迁移到孩子身上。

③父母应该多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心与心地沟通,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分享他们的快乐。

④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何时父母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用人格的魅力,高尚的品格给孩子树立一个伟大的榜样。

二、社会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需要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给予关注,帮助这些孩子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引导他们走过心理的泥泞,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都关心他们的成长。

三、学校教育

日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班级占班级比例越来越大。就笔者所带班级的单亲家庭比例为1/5。可见,单亲家庭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那么,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更值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了。

一、建立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作为老师,我们既要把他们当做渴望知识的学生,又要把他们当做期待的孩子。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关照。孩子在校感到是温暖,是快乐,他们愿意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多余的顾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传授知识的老师。

二、引导单亲孩子融入班集体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他们时刻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怀。老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通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单亲孩子融入到这个朝气蓬勃的大家庭中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激励单亲孩子积极面对生活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尚未成年,家庭的变故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很容易出现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从而意志力薄弱,不思进取,厌恶学习等。作为孩子在校最亲近的老师应该适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满怀信心地生活。比如,教师要在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引导他们度过难关。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也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用智慧的双眼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四、培养单亲孩子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一种兴趣爱好,或唱歌,或跳舞,或画画,那么,父母离异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也许可以淡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大胆参与,不断追求进步。

五、保持与家长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