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教育十篇

时间:2023-03-20 23:34:13

单亲家庭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1

【关键词】单亲家庭 子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46-01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单亲家庭的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中非常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非常头痛的事情,由于他们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一个完整的家庭所能够给与他们的一些关爱,所以在性格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人格缺陷。心灵受到创伤,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较差,经常违反纪律,或是稍不高兴就离家出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也经常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很多时候表现得都十分敏感,有些时候甚至有点神经兮兮,而他们的外在表现往往与内心的实际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减少心灵创伤,调整他们的心理,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班的天乐同学,在六年级的时候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在学习上也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学生,虽然有点懒,但在老师的不停督促下,学习成绩还能够令老师和家长满意,也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和同学之间关系也非常融洽。那时的他脸上经常能看到灿烂的笑容,即便在你批评他过后,他看见你也总会朝你笑一笑。可自从他的母亲在他七年级的时候去世以后他开始随姨夫姨母生活并改姓名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灿烂的笑容再也看不到了,神情也忧郁了许多,动不动就与同学发生口角,对学习更是不在意了,成绩直线下降,可以说性情大变。

上了八年级以后,天乐在学习上的表现更差强人意,上课听讲不认真,课后布置的作业更是经常不写,在批评他的时候,总是左顾右盼,好像不是再说他。在他一次没有完成作业以后,中午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心平气和的和他谈了一次心,通过谈话得知,这一切都源于母亲去世对他的巨大打击,他觉得生活在一夜之间失去了目标和意义。知到了原因之后,我开导他说在:“你母亲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你能够成才,而成才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学习搞好,学习好不是成才的唯一标准,但要成才有文化却是最基础的要求吧?把学习搞好,就是最好的一种怀念母亲的方式,而你母亲在天之灵以一定不希望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无论前面的路如何的难走,你始终都要面对,我很希望能再次看到脸上带着微笑的你,而不是现在这种精神状态的你。老师今天的话可能又勾起了你的伤心事,但老师想让你明白的是,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人还是在关心着你,在注意着你。我也很想和你一起分担痛苦,虽然这无助于减轻你内心的苦闷,但请你记住,地理老师真的很希望以能够振作起来,重现往日的你。”这次谈话以后,一段时间内,天乐上课的精神状态有了一定的改观,不再东张西望了,作业也能够及时完成了,虽然成绩还没有什么改观。看来我的这番话语,对他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令我十分高兴。

接手六年级四班的新生之后,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到班级中的单亲学生多达8人,占班级人数的六分之一强,怎样做好做好他们的工作,事关班级的稳定大计,经验告诉我,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定时炸弹,不定什么原因就会引爆。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2

有关教育专家忧虑地指出,父母的离异是威胁当代青少年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因素,给下一代的教育带来许多诸多不利。我们也认为,单亲家庭必然使教育环境存在着缺损,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其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深化研究”课题组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调研,并纳入课题组研究的范围。

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和行为表征及诱因

单亲家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经受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磨难,同时由于受到家庭分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心理上极易出现失衡,并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虽然这些学生并不是表现出明显的诸如心理疾病等精神症状,但我们还是发现,他们与一般的学生相比,心理及行为上还是显现出一些异常的表征。调研结果显示,作为中学生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的残缺,父爱或母爱的缺乏,他们往往表现出孤僻忧虑、敏感多疑、低沉自闭、偏执自卑的性格,在正常的交往中对别人经常会产生不满的情绪,甚至敌意。

心理上的这些异常表征,主要是单亲家庭教育环境的诱因造成的结果。单亲家庭在解体之前,可能早就有一种压抑、紧张的环境伴随着孩子成长。父母之间的猜忌、诋毁、吵闹、辱骂,对孩子本来清纯的心理进行着长期的潜在的侵害,甚至有的父母会将愤怒波及到孩子的身上。在失去安全和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身心正处在发育过程中的孩子,其心理必然受到消极的影响,极易形成偏差的性格,产生不良的情绪。

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性,许多单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呈现极端化。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家长会以过度的溺爱作为对孩子情感上的补偿;因对离异方的怨愤或生活的压力等因素,家长又会过度的放任、厌弃孩子。极端化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性格、情感的发展非正常化,严重者甚至产生性格扭曲、心理变态。

此外,社会诱因不容忽视。

单亲家庭在社会大环境中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单亲家庭毕竟不是当前社会家庭格局中的正常单位,自然与社会的主流存在着不融合。作为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孩子,在承受不住社会压力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形成的人格倾向,其行为表现在不易与他人交往,猜疑、戒备、忌妒、仇恨他人,常因小事和他人发生矛盾,用攻击或破坏来宣泄内心对社会的不满,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资料显示,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格障碍率达到11.76%,是正常双亲家庭的5.9倍。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确实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学校尤为重视的大问题。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矫正其心理上、行为上的偏差,特别是强化与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沟通,对单亲家庭教育进行帮扶,势在必行。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构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缺陷和行为上的偏差,诱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更有单亲家庭自身教育环境的影响。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同时对单亲家庭教育开展科学的帮扶,是学校教育的义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我认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首先应是关爱,各个层面、无微不至的关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内心深处单亲家庭留下的心理阴影。学校教育要时刻关注他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把他们作为重点辅导对象,用心理上的,拉近与他们心灵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他们感受到学校里的温暖,交往中的真情;汩汩关爱的甘霖流淌在他们忧虑失望的心田,可以融化心理的障碍,将他们从孤僻自卑的心理黑洞中拉出来。

敏感、脆弱、自闭,甚至不满、敌意等异常心理源自家庭的破碎和双亲的离异,家庭的变故不应该由孩子去承受,他们幼稚的心理也承受不起。要谨慎看待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敏感、脆弱、自闭,学校教育中切不可刺激他们心灵深处家庭变故给他们留下的伤痛。充满爱心和友情的集体活动,可以让他们体验人与人之间温暖真诚、充满信任的交往,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异常。

当然,面临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诸多障碍,还需要专职心理学教师,通过心理学意义上的咨询、辅导,来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困惑,缓解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不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异常的表征,其诱因并非出自其自身。学校教育去帮扶单亲家庭的教育,提升其科学层面十分关键。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究其实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家长将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孩子。由于单亲家庭的家长角色的特殊性,可以说,其教育的科学层面,就成为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学校要帮扶单亲家庭营造安全、愉快的家庭氛围。在安全、愉快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孩子的心理能得到良好发展;反之,则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甚至心理障碍。学校要帮扶单亲家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告诫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中“度”的把握,极度的溺爱和放纵,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态度。虽然家庭出现了无奈的变故,但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

学校要及时指出单亲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那些缺乏教育科学的引导、脱离社会发展的要求,违背孩子发育的规律的种种做法,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手段,诸如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机会等等。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其对社会、对他人、对人生都有其特别的感受,心理上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处在一个“心理失衡期”,学校教育应该关注他们,和家庭教育联手,帮助他们调适心理,度过“心理失衡期”,恢复心理的常态。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3

关键词:单亲 教育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也因为教育面的扩大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不陌生的话题。离婚率增加必然导致单亲家庭增多,父母的离婚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会受到伤害。家庭、社会和学校都面临一个严峻的全新课题――怎样更好地教育单亲家庭孩子,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本校初三年级195名年龄在13~15岁的单亲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和社会态度三方面的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交谈后分析发现,很多单亲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或母爱从而导致感情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如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上进心不强、自由散漫,不服管教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一遍遍被强化,就会对性格产生影响,严重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意志品质的形成。例如,2008级初一(5)班的青青,5岁时,妈妈突然离开了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自此,青青和爷爷、爸爸一起生活。青青的爸爸没有固定职业,脚部又有残疾,爷爷的退休金也不多,但或许是因为心疼孩子没有妈妈的缘故,爷爷和爸爸平时在物质上对青青都尽量有求必应,但对青青的其他方面却关注不多。在班级里,青青表现得特别胆小和孤僻,也没有要好的同学和朋友。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下课了,同学们闹成一团,她只是静静躲在一个角落,也不爱说话。一旦跟同学说话就结巴,而且,跟人说话的时候也不敢直视对方,而是头转来转去,眼神飘忽不定,似乎在躲避什么。青青这种“沉默型”性格,就是因为单亲孩子经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加上社会的片面看法,慢慢地不愿意和别人交际,逐渐地封闭自己所造成的。

二、单亲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1.“溺爱型”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母爱或父爱,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家长往往更加怜悯孩子,事事都依孩子。结果导致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好逸恶劳,挥金如土。浩浩的父母离婚5年了,浩浩一直随妈妈生活,妈妈把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都投入到浩浩身上,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衣服妈妈穿,功课妈妈帮着做,不高兴时嚷嚷两声,妈妈准心痛。浩浩性格孤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只要自己喜欢的都想尽办法得到,而且对妈妈的依赖性极强,什么事都离不开妈妈,每每遇到困难就找妈妈解决。“孩子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我要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他。孩子已经没有父爱了,我唯有竭尽所能补偿孩子失去的东西。”浩浩妈妈内疚地说。

2.“高压型”家庭教育

离婚后的家长通常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他(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孩子样样都要比其他人强,形成“高压型”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极易形成懦弱和反叛的性格,养成靠暴力处理事情的思想。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可能危害极大。初三(1)班小霞的妈妈是个高学历而且要强的女人,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双休日安排学科辅导,不允许女儿和其他同学过多来往。女儿成绩退步,她就动手打女儿。久而久之,女儿对妈妈的高压政策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和妈妈顶嘴,拒绝参加辅导班,甚至吵着离家出走。

3.“包办型”家庭教育

有许多单亲孩子,他们的生活完全被父(母)包办,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父(母)还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他们的行动,结果就是造成这些孩子独立意识严重缺乏,任何事情都听从父(母)的安排,社会适应能力差。小陈是上海某高校的毕业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从高中开始他就有一句口头禅,“我妈妈说……”“我妈妈让我……”。毕业前他在上海一家知名咖啡店做实习店长助理,可是到了签约的时候,他却辞去了这份倾注了自己很多心血的工作。“虽然我喜欢这份工作,但妈妈想要我出国,我听她的。”小陈告诉大家,从小开始,他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好的,包括高考填报志愿等,他都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发表了看法也没有用,我只能听我妈妈的。”小陈尴尬地对大家说。

4.“放任型”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小李是初二分班后我才接触的新生,学习成绩中等,我们通常认为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应该也不会太差,但他并不让人省心。初二开学刚两周,作为寄宿生的他就伙同班上其他两名男生翻墙出去上网,彻夜未归。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严重的是他们居然编造谎言称晚上急病发作而外出就医,甚至到医院拿了一个病历本作为“证据”。事情败露后,我联系了家长来到学校。小李的妈妈一到办公室坐下,就首先向我言明她是后妈,摆出一副“孩子不是我亲生,不关我事”的态度。经过询问,我才知道小李的父母早已离异,之后孩子一直在乡下由奶奶抚养长大。父亲三年前再组织了家庭并生下一个弟弟。小李由于到城里读初中,便搬到父亲的新家生活。由于父亲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于是教育子女的任务便落在后母身上。工作压力大、家务繁多的后母便让孩子寄宿,每月除了给生活费,极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等问题。而孩子由于自幼与奶奶生活,长辈过分的溺爱加上亲友的同情使孩子养成了贪婪自私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由于性格问题,在新家庭中与后母及弟弟的相处也不融洽。后母对他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态度。

三、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

1.缺乏专业理论指导

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对单亲学生的成长作用至关重要。一个单亲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往往得益于良好的学校教育。就学校而言,面对突然而至的单亲学生群体确实有点措手不及,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学校虽然问题是看到了,但并未把单亲学生视为特殊群体来研究,对其教育的方法,更没有与之相关的对策。

2.教育评价模式单一

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与教师名利挂钩,给教师增加了很多无形压力,教师又将这些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不能因材施教,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区别地对待他们。教学不分层次,使学生失去上进的信心,最终成为“双差生”。

3.重应试、轻法制

我国目前现行的教育体制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和学校都很重视好学生,对于“差生”(单亲学生很多都是“双差生”),教师和学校都很讨厌。学校对“差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差生”变得更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四、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措施和方法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牢固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单亲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1.单亲家长应提高思想认识,优化家教环境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人生的起点,影响着他一生的轨迹。单亲父母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增强认识,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注意,使爱和纪律有机组合,促使孩子快乐成长。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经被老师当作,被赶出学校,妈妈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教育他,最终爱迪生成为了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由此成为教育孩子的榜样。

2.学校应跟踪教育,分类管理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员罗德鹏先生说过:“没有想学坏的孩子,但却有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孩子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天赋特质是教养成功的第一步,扬长避短,取得成功。”教育好单亲家庭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要使单亲学生接受教育,健康快乐成长,要“爱和导”结合。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些爱,一些特殊的关爱,在爱的滋润下,他们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学校应建立单亲子女成长记录卡,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3.成立社会(社区)义工组织,专门对单亲家庭进行帮助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为单亲家庭与正常家庭提供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或者成立“结亲”家庭,让有爱心懂教育的正常家庭跟有需要帮助的单亲家庭结成对子,帮助单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使单亲孩子感觉到社会的温暖。社区退休工人温森同街道的一户单亲家庭“结亲”,温森说:“我们街道办应该举办更多这种活动,单亲家庭特别是单亲孩子更加渴望温暖,希望社会热心人士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于这些困难,社会上有很多在家庭教育上有经验的人完全可以办到。”退休教师黄伯“结亲”的单亲家庭是周姨家,周姨有一个儿子再过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黄伯利用自己多年担任高三教师的经验帮周姨的孩子辅导功课,解决学习困难,激励孩子提高学习信心。周姨的丈夫在多年前的一次台风中不幸去世,周姨独自把儿子拉扯大,一个人要打几份工,生活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她说,自从“结亲”后,黄伯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只有形成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社区)和学校三方通力协作的教育网络,号召社会相关教育慈善机构踊跃加入,单亲孩子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礼翠.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7(17).

[2]王祖侠.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4

关键词:单亲家庭 教育问题 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人们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灵遭受着强烈的撞击;社会的变迁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的离婚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加之不断增加的意外事故及疾病、未婚先孕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有继续增长的势头。单亲家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明显的莫过于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问题。它已经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又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单亲家庭的中学生同样肩负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之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些中学生时,却令人遗憾的发现,单亲家庭的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正常家庭中的中学生比起来有着明显的差距,其状况令人堪忧。报道显示青少年犯罪案中多数罪犯来自破碎家庭。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性格、情绪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来研究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欠科学

单亲子女的养育,基本分两类情况。一是由父母一方抚养。单亲学生家长往往因自己不能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心中总觉得有愧于孩子,总希望给孩子以爱的补偿,尽可能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的需要,却忽视在精神方面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更有个别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操之过急,对子女非打即骂。另一种情况是隔代监护。一方面,这种监护很容易出现“隔代亲”现象,对孩子骄纵溺爱而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这种监护很容易产生监护者与被监护者的代沟,祖孙两代思想上的鸿沟和文化知识上的时代差异,势必造成了监护人不能很好地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欠科学的现状,造成许多单亲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有的更是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给教育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

(2)学校教育的不重视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部门、学校通常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名利挂钩,并将此作为评价教师好坏的标准。教师则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关心和耐心,爱护不够,更有甚者对其歧视、冷漠。目前,很多学校并未为单亲家庭学生建档,可能致使班主任、任课教师不了解学生情况,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在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上也未能从事件看到问题本质,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心理特质上追根挖源。个别教师因不了解单亲家庭学生身世,在教育上操之过急,以简单的方式替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教。一旦未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就对他们不信任,丧失信心。造成了单亲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屡教不改。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等不良文化入侵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其身心健康。一些自律能力不强的单亲家庭学生,很容易发生由道德价值向功利价值的转变。当他们没有或失去享受的物质基础时,就会采取盗窃、抢劫等手段获取钱物,从而走向犯罪深渊。社会不良分子的教唆、庸俗文艺作品泛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对于单亲家庭的子女比一般家庭子女更有影响力。在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如果学校、家庭缺乏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就很容易被其影响和感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走向歧途。

二、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对策

首先,家庭是孩子品德的第一影响力。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与孩子真诚沟通,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龄的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交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应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妥善解决。另外,让孩子接触亲戚圈里的人,让他(她)接受多方面的爱心呵护。此外,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更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样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5

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在认知、情绪、社会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的某些偏差更为突出。如:智力和学业明显落后;容易愤怒、恐惧、悲伤;关系失调,封闭自卑,主观偏见;性格和性别异化等。

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两个方面。家庭因素中,教育的不良倾向;孩子教育中不当的做法。学校因素中,老师教育语言不慎,往往与单亲家庭联系起来,这会在孩子心中投下阴影,而同学的歧视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伤害很大。那么,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策略呢?可采用如下做法:

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分工有序,责任到人,跟踪调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用爱心抚慰创伤。分门别类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等跟踪调查,详细记录,并做好保密工作。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表现和社会活动中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沟通交流,帮扶引导,促学生心理减负,使其健康成长

通过“爱心援助工程”问卷调查,归纳分析,个案记载,谈心沟通,帮扶引导。要求帮扶教师寻找最佳时机,按照“了解熟悉学生―发现归纳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每步都建立谈话记录,每步都要求帮扶教师针对个案谈话分析反思,调整思路,撰写总结。通过与单亲学生深度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了解家庭婚姻破裂的事实,不以单亲家庭为耻或感到特殊。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扔掉沉重的家庭包袱,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起学习、生活的勇气。

三、制止不当的歧视或冷嘲热讽,用师生情、同学友谊等爱心弥补亲情

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语。单亲学生对一些“爱”“离婚”“没人要的孩子”等字眼是相当敏感的,因此要特别留意与学生谈话的内容,制止其他学生歧视或讽刺,对“某某人没有爸爸或妈妈”的话题应立即加以制止。一方面,应鼓励同学间形成友好互助的氛围,相互照顾支持,不要讽刺、取笑单亲家庭学生;另一方面,动员热情、富有爱心的学生主动与单亲家庭学生交往,相互促进。使单亲家庭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投身于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从而淡化亲情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受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四、创造丰富的活动环境,用爱心消除自卑,用鼓励唤醒自信,放飞理想,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定期在班里组织一些展现个性特长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作文比赛、体育比赛等;开设“心语信箱”,让他们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还可召开“真情在我身旁”“诚信伴我行”“感恩”等主题班会,借助这些活动,使单亲家庭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学会宽容理解,懂得感恩回报,明白诚信是做人之本;构建发挥特长的平台,他们当中有的能打一手好球,有的能吹一手好笛子,有的能写一手好字,有的能画一幅好画。

五、转变观念,促使重组家庭和谐发展、爱意融融

因为单亲学生多因家庭变故而生,特别是农村,因为父亲或母亲的离去,使一个家庭变得残缺不全,失去了生产生活能力,有时还导致家庭主力失去生活的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家庭重组。然而,家庭重组并非易事,他们顾忌周围的议论,特别不愿听到周围的任何议论。特别是孩子更认为找到后妈或后爹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他们很想得到父爱或母爱,但在他们心目中又不愿接受继父或继母的爱。因此,他们与仅有的亲人之间也产生了莫须有的鸿沟,使本来薄弱的家庭越来越薄弱,真可谓悲之又悲。教师通过家访、谈心、积极为继父或继母与子女间的隔膜情感牵线搭桥,融化他们之间非血缘的情感隔阂,填平他们之间非血缘的情感隔阂的鸿沟,使他们之间非血缘关系的亲情纽带连接起来,让有继父的孩子也能真诚地叫继父一声“爸爸”,有继母的孩子也能亲昵地喊一声“妈妈”。由于疏通方法得当,继父或继母与孩子都乐于接受,从而促使重组家庭中充满了融融爱意。

六、积极参加团体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人际适应能力,学会爱心回报

组织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团体公益活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单亲学生平时不善于和同学交往,与父母关系也不和谐,常常缺乏同情心,更不懂得回报爱。学校通过举办“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学会了关爱别人,无形中也提升了自我,开阔了胸襟,让自己走出阴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压力,有的来自于家庭,有的来自于学校和社会等。因此,依靠单方面的引导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进行个案研究时,除了和学生谈心外,也很重视和家长及时联系。通过培训会、座谈会,既了解了学生在家庭中的动向和心理问题,又反馈了学校的建议和情况。教师把学生和家长“一一对应”,学生、家长的问题同时得到圆满的解决。

爱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对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单亲家庭学生,其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爱。关爱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家庭,关爱他们的点点滴滴。只要我们拥有严父慈母般的爱,定能为单亲家庭的学生营造一片“爱”的蓝天,让他们展翅飞翔,我们也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6

一、以温暖的关怀开启单亲家庭学生的心扉

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家庭的管教或亲情的爱抚,对社会、学校容易产生消极的抗拒心理。其不良的心理特征表现在:1.性格方面:大多较孤僻,自卑懦弱,自甘落后。2.学习方面:表现为态度不积极,视学习为苦差事,极其被动,不愿竞争,怕吃苦。3.情绪与情感:情绪不稳定,时常忧愁,又不愿将自己的心扉打开让别人了解他的家庭,因此交往中表现出暴躁的性格,让人难以接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较为淡薄,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自己、对未来没有信心,缺乏积极上进的精神。4.意志品质:自我调节能力差,自觉性、自制力不强,不能遵守纪律。事实上,他们内心深处很想改变自己,但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故时而会“旧病复发”,自卑感不断增强,陷入恶性循环,进而自暴自弃。 班主任在从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对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倍加关怀,以温情开启他们紧闭的心扉。单亲孩子对外界往往存在较大的防范心理,班主任首先应以坦诚的态度引导他们,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一些正常家庭的同学所没遇到的问题,老师必须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他们生活上的难题并帮助解决,如文具是否够用、生活用品是否及时添置、经济上有没有困难等。特别是他们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所变化,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观察细微,适时进行指导,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顺利通过这一成长阶段,使其在老师与同学的爱心下健康成长。教师对心理特殊学生的关爱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也是如此。马卡连柯说:“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应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广泛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待心理特殊的学生,包括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关心他们,在他们有思想问题时及时疏导,同时创造一个和睦融洽、互相关心的环境,使这些心理特殊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那份爱心。关爱单亲家庭的学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要以友爱的班风弥补单亲家庭学生情感的缺失。

研究表明,单亲孩子容易成为情感缺陷型的个体,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使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集体的关爱的补偿。但另一方面,由于单亲孩子自卑的防范性心理,他们比一般孩子情感更脆弱,同学间的一些歧视性话语对单亲孩子的伤害更大。有调查表明,75%的单亲学生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因此,班主任应努力营造良好友爱的班风,让单亲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中。要在班中形成大家都来关爱单亲同学的风气,教导学生不要挖苦、讽刺单亲同学,并且委派热情外向的同学与单亲学生组成结对学习伙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阳光。

二、以家庭作为教育转化单亲家庭学生的突破口

教育单亲学生,不仅需要老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但现在单亲家庭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陷入教育的误区。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放任自流型,疏于管教,孩子沾染上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二是过分溺爱型,对孩子千依百顺,孩子个性逐渐变得自大狭隘。单亲学生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亟待关注。我们在教育单亲学生时应以家庭作为切入点,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教育学生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专门到他们家做家访,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出现这种家庭状况深表同情和理解,和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要求家长们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打骂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单亲家庭中同样也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因此而过分溺爱孩子。要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在家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孩子外,还要与孩子谈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耐心细致,不怕反复

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环境特殊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反复,因此我们必须有耐心,发现反复,不能简单批评,更不能放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应该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轮的心灵。"因此,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们必须多加关心,多加观察,多加引导,多加鼓励,多加肯定。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7

我所带的班上总有少数几位单亲家庭学生,2011年的九班就有六位。处在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通常表现得比较淡漠,不太主动与人交往,或桀骜不驯,或胆小怕事,情绪波动较大,自控力差。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他们的生活开启绿灯,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我就接触到的几位学生分析如下。

一、案例介绍

1.个人基本情况

(1)个案本人情况

小影,交友较多,厌学情绪较浓。经常晚到学校。

小芳,学习较刻苦,但成绩不好,较任性,与同学交往不顺利。

(2)个案家庭情况

小影,父亲去世,母亲忙于她父亲生前的公司,很少有时间与她沟通交流。

小芳,小学时,父母离异,父亲抛弃妻女,另外组建家庭。

2.个案生活经历

(1)个案生活情况

小影,走读生,经常一个人回家住,结交了一些朋友,出入一些娱乐场所。

小芳,与母亲相依为命,她是一名住宿生,平时与同学相处中,不显内向。但固执己见,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2)对案主访谈情况

在校期间,我与小影、小芳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大致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小影:“妈妈有自己的朋友,工作又忙,没时间理我,亲戚知道我只有妈妈,总用异样的眼光看我。那些朋友不知道我只有妈妈,我能跟他们一起无所顾忌,很开心。”

小芳:“母亲为了我已经非常辛苦,我不想再给妈妈添麻烦。我只想读好书给她看,我要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案例分析

首先,单亲家庭中两个不同的学生,前者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后者非常好强,从她的话语中可以听到她对父亲的仇恨。家庭的破裂带来了很多问题,生活处处亮起红灯,包括资源缺乏、心理和行为失调、社会支持的缺失等方面。保罗・阿马托提出了一个关于“父亲身份的资源定向模型”,分析出了父亲能提供的三种资源,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小影和小芳因不同原因失去了父亲,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将导致资源的缺乏,主要是经济资源和情感资源的缺乏。

其次,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的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她们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刻意强调红灯已经亮起,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在她们的周围经常有人(包括我们老师)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太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三、教育过程及体会

1.培养积极情绪,为开设绿灯作准备。

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在生态体验《不要想老虎》活动中,主持老师不停地让大家不要想老虎,最后大家满脑都是老虎。该体验告诉我们过分强调只能让教育失效。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分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

2.感受爱的温暖,体会绿灯亮起的意义。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总的说来是由于“爱”或“被爱”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而导致的。因此,学校和家庭在进行教育时应用真诚的关心治疗心灵上的伤痕。

首先,感受家庭的爱。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父母。问题起点在父母处,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此类家庭的父母一味采取逃避的态度,就只会恶化孩子的情况。因此我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与小影和小芳的母亲进行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交谈中听到了母亲们的无奈与疲惫的声音,但我依然劝导她们以孩子的发展为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最终她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8

 

老师如何更有效地纠正并帮他们养成好习惯、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主要有离婚或丧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婚生子女也成为单亲家庭的一员。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国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目前我所带的班级42个孩子中,单亲家庭孩子的就有6人之多,占班级学生中人数的七分之一。

 

在实际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儿童期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单亲家庭的儿童在青春期,更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可能出现人格障碍,这将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单亲子女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崭新而紧迫的任务。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正常教育教学、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良好因素。反之,没有完整稳固家庭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一、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愿用心教育孩子,结果造成孩子成绩的下降和价值观的偏废,甚至误入歧途

 

(二)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没时间没精力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待问题严重时才追悔不已

 

(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四)部分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过度溺爱,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单亲家庭,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是属于有缺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会遇到的问题,如情感的创伤、经济的负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前夫或者前妻关系的处理以及孩子的教育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中孩子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和调适是最棘手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等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一)用爱心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1.时时刻刻地关爱孩子,及时引导和帮助,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人们每时每刻都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关注孩子,及时了解他们的合理需求。

 

2.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闪光点时,家长和教师则要及时地捕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呵护。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关爱,少一分冷漠。

 

3.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学生独立坚强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

 

2.留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我的班级有一个单亲学生,他跟爷爷、奶奶和父亲一起生活,母亲生下他就离开了家,至今从未看过孩子一次。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而父亲本人的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孩子奶奶是一个朴实的家庭妇女,遗憾的是,爷爷奶奶都没读过书,这样,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享受不到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也得不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温暖。因此,他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孩子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悲观情绪、性格孤僻、缺乏乐观、对同学嫉妒、不友好、虚荣心强等负面心理。作为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遭遇感到十分惋惜和同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需要做的是点亮他们心头的灯,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我经常和孩子聊天,走进他的心,关心他,爱护他,尽自己一切所能去帮助他,时常自己掏腰包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当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牢固的互信关系的时候,我告诉他,可以把我当做他的妈妈,我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他更多的关爱。慢慢的孩子喜欢和我分享他开心的事,他与同学相处时遇到的困难,他也会将他的小心事告诉我,问我应该做何处理。通过一年的相处和陪伴,这个孩子和同学的相处也融洽很多,消极心理慢慢消退。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平常事情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就应及时主动找孩子谈心,及时进行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3.扩大孩子接触面。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应摆正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位置,不但应该尽量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使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要让孩子尽量多与其他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形成了消极的思想,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异常极端表现。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这些孩子往往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从而明知故犯,不容易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对班级中的学生影响极坏。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师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特别是要拿出真心与他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会慢慢地被老师的诚意所感动,和老师做朋友,他就会把他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我,我才可以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坚持下来,孩子也慢慢地改变很多。

 

班级里面有一个小男孩,长得很帅气大方,也很聪明可爱;不足之处是行为粗暴,“君子动口不动手。”来校的第一天,就遭到很多小朋友的投诉,他动手打了很多小朋友,原因也很简单“他抢别人的橡皮,同学不给,所以打了人家;他想玩滑梯,前面有排队的小朋友,他就把人家推倒……”由于他的行为和班级里其他孩子相比,略有异常,通过和他的家长沟通得知,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没有工作,母子依靠父亲的赡养费生活,母亲希望孩子可以成才,但文化程度不高,过于急躁没有耐心。

 

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她对孩子都是大打出手,并不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学习与人交流的机会,性格变得粗暴、自私,和同学无法正常相处。经过多次沟通,把孩子妈妈当朋友,设身处地为她和孩子着想,不抛弃不放弃。慢慢的,孩子接受了我,喜欢我,听我话,对老师有敬畏之心,对同学有友爱之情。回首改变他的这一年,道路充满艰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孩子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孩子虽小,但也都有着上进心和自尊心。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反复抓,抓反复。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和正确的引导,这类孩子进步的过程一定是充满了反复,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反复的现象,不要因为他反复了、后退了,就灰心、气馁,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进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控制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复中帮助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当然,想要帮助这些单亲孩子真正地走出“心理健康”的阴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9

[论文摘要]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孩子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称为单亲。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也未离异,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由于单亲家庭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深入地探讨,并为班主任如何作好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

最近,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吸毒、和敲诈,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在这部分未成年人中,单亲家庭子女占很大比例,所以单亲家庭子女是易出现问题的隐患人群,关注这部分人群,研究这部分人群的教育,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孩子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称为单亲。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也未离异,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这是因为从教育孩子角度而言,仍属“单亲”范畴。所以,我们所提“单亲家庭”可以称之为“广义单亲家庭”。对此我在本班级作了调查,符合这个条件的学生居然占了班级的百分之二十四,在我们这个小集体中就存在这么多的学生。我在1995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亲家庭的学生还没有被放在特殊要求关注的地位,十年以后的今天单亲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为班主任已经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这些孩子的身上。我把这些孩子单独规划在一个表格中作了比较分析,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不能够和其他的同学和睦相处,学习没有积极性,成绩普遍中等偏后,性格暴躁或者内向,经常说谎话,做事情容易走极端。这样的学生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往往在班级中有违犯纪律的同学就是这几个,他们对同学怀有敌意,稍微有触犯他们利益的地方,就会表现得非常激愤。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起点,失去了人格形成的源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在这个班级中找寻起点和塑造完整人格。

怎样才能做好这些孩子的工作呢?我们既是教师又是母亲,这样的一个双重身份很利于我们的工作。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爱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关爱学生的心灵,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以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我现在的班级中有一名男同学,他是在一年级的下学期转到我们班级的,他的到来打乱了班级的平静。刚刚到班级没有两天,就开始和别的同学打架,当你找他问事情的原因时,他总能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可以说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点也不好。

由于这个孩子在班级比较捣乱,很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陈某某在班级处在比较孤立的地位,而且已经有几名家长联合起来找我,要求把这个学生清理出班级。面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孩子都还很小,都希望有一个纯净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的社会上都不是纯净的,我们怎么能够要求班级如此呢?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适应这个环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缺点,但我们不应该因为他身上的缺点多,就说他是坏孩子,我们应该给这样的孩子多一份宽容,多给他一次机会,如果我们都来帮助他,我相信他一定会改掉缺点,让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和你们的孩子都伸出关爱之手……这次的家长会,陈某某的妈妈参加了,她当时就泪流满面,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接下来我在班级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让班级成绩最好的学生金天和他结对子,得到了金天妈妈的全力配合。金妈妈也加入了帮助的行列,她邀请陈某某到家里参加金天的生日。

当陈某某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在班上一起给陈某某唱生日祝福的歌,并准备了礼物,让他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鼓励学生多与他交往、谈心,激发他学习的兴趣,提高他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形成关心和爱护他的风气。爱,如同阳光让人间充满温暖;爱,如同春风给班级带来和谐;爱能把一个班变成一个模范班;爱能把顽童变成优等生。做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爱的重要作用和丰富内涵。在和陈某某的相处过程中,我有很多次都想放弃,当别的老师向我告状的时候,当她把别人的眼睛刮伤的时候,当我带着被刮伤的孩子看病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放弃,但我总是问自己“他要是我的孩子怎么办?”因此,要把爱的阳光遍洒给班级每位学生。要真正做到爱生如爱子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现在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陈某某的眼睛中流露出了和他年龄相称的目光,过去的叛逆也慢慢得不在显露,而且课任老师也和我说他好了很多,每每听到这些我都十分的高兴。

单亲家庭的教育篇10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育;不利的因素;影响

一、单亲家庭有哪些不利的因素

主要有四点1.心理压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要比双亲家庭在面对生活、社会和家庭时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反应也更为敏感。2.精力压力。因为单亲家庭一方既要工作,又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还得照顾抚养孩子,精力有限,很难做到两全。3.财力压力。单亲家庭一方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不像双亲家庭可以互相分担。4.能力的不足。由于缺乏经验和能力,缺少时间去解决。

二、单亲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1.专制式。由于一人带孩子,容易长生唯我是听的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形成一种专制的方式。

2.放任式。父母双方因为离异可能会相互的推卸,谁也不管子女,放任自流,对孩子关心管理不到位。孩子甚至跟社会上不良少年混在一起。一方想承担责任,但是能力有限。有一部分家人忙于生计无法照管孩子,对孩子的情况不太了解,等到问题严重才恍然大悟。有的家庭对孩子管教不得法,对孩子采用粗暴的方式,要么不管,要么打骂。孩子不服教育,结果形成任性。放任自然,想着树大自然直,这是不行的。因为社会是个大染缸。你改变不了社会――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却能够改变你。所以我们首先自己要树立自己的目标,把路途上的困难看成是一种磨练和考验,教育是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非速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你耐心,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成功。

3.迁就式。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就会把全身心爱给孩子。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处处迁就弥补感情上的缺失,觉得自己对孩子愧疚,用物质弥补孩子,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养成了骄横,任性,片面,自私的不良品质。这三种方式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走入一些误区。

三、吻准彝ソ逃误区

1.情感暗示太多

我们平时有意无意的会暗示我是单亲家庭,缺少爱。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的种种问题,都过多归咎与家庭的不完整而造成的,过多地向孩子传递这是不合适的,孩子会有一个心理阴影。首先第一点,情感暗示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父母尽量不能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孩子。父母要让孩子理解,明白单亲家庭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一样需要追求与梦想。一样需要幸福的生活,特别是我们的父母要带给孩子积极乐观的那种情绪。你要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强大。我们的父母想要孩子阳光起来,首先要自己阳光起来,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

2.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会采取各种方式各种手段,不让对方看孩子。有的甚至有意识的把对方说的一无是处。说的多了就会产生排斥,将来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其实你的这种做法只会增加孩子心理压力,让孩子心灵更加受到创伤甚至出现心灵扭曲的现象。

3.过分溺爱

过分的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看的很重,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他,特别是单亲家庭,表现的更加明显。因为他知道离异是对孩子不公平,对孩子愧疚,用这种愧疚的心理,弥补对孩子的损伤,孩子无论有什么要求,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是永远不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他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就会很脆弱。就会用拳头解决一切。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孤僻、自傲、自私的性格,走向青少年时期,他的欲望不断增加,当我们的爸爸妈妈没有办法满足的时候,就会叛逆甚至会走上违法道路。所以不能溺爱孩子。爱的过度就是一种伤害。

四、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智力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不良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普遍会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到了入学年龄,会有入学困难。尤其是在2~5岁,孩子智力发展关键期,父母离异,对孩子智力发育的影响尤为明显。

行为的影响:父母离异,往往让孩子感到孤立无助,对家庭失去信任,转而投身社会,寻觅知音,极易误入歧途。有些孩子甚至对家庭产生抵触情绪,出现说谎、攻击性强等不良行为。有统计显示少年犯中离异家庭孩子占到40%。

人格的影响:首先,由于父母离异后,孩子由一方照顾,孩子易形成人格的单性化:母亲往往会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度保护,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任性、偏执;父亲往往对孩子态度冷淡,对孩子的教育机械、强制,易使孩子,偏执,冷酷好斗。

交际的影响:由于父母分离,多数孩子会有被抛弃感,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往,自我保护意识强,无法对他人敞开心扉,显得孤僻不合群,易与他人产生矛盾。稍有不顺心,就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