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工作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6 04:16:21

病毒工作报告

病毒工作报告篇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之一

新年好,感谢来到我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现我代表县委简要汇报一下我县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一、主要做法

一是早部署。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专题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后,省市委相继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1月26日晚上,我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批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专题研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方案,成立县防控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进一步压实责任、增强合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是早宣传。充分发挥微信群、公众号、LED屏、宣传车等载体平台作用,广泛宣传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坚决克服广大群众的麻木思想和侥幸心理,引导群众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走亲访友”,不进行家庭聚会等人群聚集活动,做到全民知晓、全民行动。

三是早摸排。实行疫情防控网格化和责任制管理体系,组织县乡村三级人员,全覆盖、地毯式开展武汉疫区返乡人员及相关紧密接触人员摸排监测,实行台账式管理,切实做到情况明、对象清。

四是早防控。全面落实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等重要关口的体温监测措施,迅速关闭所有网吧、娱乐场所和景区景点、农贸市场,扎实做好物资准备、应急值守等工作。

五是早上报。严格落实一日一报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明确专人按照要求对各乡镇摸排情况进行统计上报,时刻保持信息畅通。

二、基本情况

1.肺炎疫情情况。我县目前总体形势尚好,目前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经过摸排,共有从武汉务工返乡人员XX名,已全部上门劝导,要求自我隔离,并追踪到密切接触者XX名。

2.物资储备情况。我县目前口罩急缺,市场上已购买不到医用口罩,从外地调度的数量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粮油等物资储备充足,不算从外地调运的,可供全县人民应急一个月。

3.取消婚宴、聚会等情况。经过多方位宣传,采取乡镇、村(社区)、组上下联动,全县停办XX家婚宴,叫停迎新春庙会等活动XX场。

4.援鄂情况。我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XX名医务工作者踊跃报名,最终XX名医务工作者被选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目前正在动员组织第二批援鄂医疗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严格落实以乡镇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要求,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严密加强火车站、客运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部位防控,确保无一遗漏、无一死角,确保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之二

按照“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在XX市局党委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在区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XX公安机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全警全力,扎实开展随访、警情处置、社会面管控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没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一、“内”控源头,随访跟踪重点人和车,做到底数清,管控实。各派出所依托情报信息,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强化随访跟踪,管住源头,防止疫情扩散。一是落地核查上级推送信息。接受省厅、市局督办X条,核查上级部门举报线索X条,已全部督办派发派出所,配合镇街落实管控措施。分析研判武汉来X、赴武汉返X铁路航班信息,共排查X人,其中,民航返XX人,铁路返XX人,各派出所全部落地核查到人。二是配合镇街拉网自排自查。各派出所充分发动网格员、警务助理等治安力量,逐村逐户,逐小区逐户登记,全面摸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自住和租赁人员底数,目前,全区疫情防控总人数为X人,含在宾馆住宿X人,全部通报街道管控到位。三是研判管控重点车辆。通过情报系统,对30天内首次入X的非过境“鄂牌照车辆”进行研判,分局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调度各交警中队和交通卡口查控,目前,共排查出X辆辖区内车辆,全部及时汇报区疾控中心和镇街道落地核查。

二、“外”防传入,交通防控重点区域,做到重落实,看实效。全面启动高等级防控勤务,落实“外防传入、内防扩散”原则,做好车辆人员入X管控。一是强化入X车辆查控。在国道、省道和主要路口设立检查站,坚决管好高速公路出入口、关卡要道等入X通道。目前,全区X个入X口包括:X处国省道(X)、X处高速出入口(X,X处县乡道路入X口,落实机关单位24小时联合防控,共检查车辆X辆,拦截劝返湖北籍机动车X人,劝返省外车辆X辆。二是加强入X通道检查。加强对汽车站、火车站“两站”地区值勤巡逻,严密安检查控,强化各项安全检查,切实维护正常运营秩序。与铁路、公交等部门密切配合,强化防疫措施,保持严查严控态势,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被携入携出。三是加强入X人员管控工作。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管理,充分发挥旅业信息系统作用,对疫区来济人员建立严格的登记、跟踪、上报制度,配合疾控、卫计等部门加强人员体温监测,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目前,宾馆登记涉疫情人员X人,全部无异常,由镇街落实管控措施。

三、“中”建机制,启动战时应急机制,做到队伍稳、社会安。压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启动战时公安工作机制。一是启动战时督导检查机制,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分局机关有关单位成立X组疫情检查指导组,到基层所队、交通检查站点开展督查,纪委督查牵头,成立专项督察组,对疫情相关工作开展督查问责,确保工作落实。采取集中人员、集中办公模式,在治安大队设立的区指挥部随访组办公室,区直有关单位、各警种集中办公,及时汇总梳理信息,统一口径上报信息,及时研究落实工作。二是启动战时应急机制,确保防护到位、处置妥善。树立疫情就是警情的理念,抽调特警大队X人成立应急队伍,抽调巡警、刑警、治安、禁毒等X人队伍成立专业处警队,配备专门防护装备和车辆,开展警情现场处置,协助卫生等部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切实在隔离患者、封闭病源、防止疫情扩散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目前,分局在眼科医院隔离点,出动警力X人,配合卫计部门完成隔离任务。三是启动战时社会面管控机制,确保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完善公安巡特警和机关民警巡逻机制和“135”快速响应机制,把警力摆到街面上,提高见警率、管事率,让群众心安;坚决整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严格限制举办大型活动,春节期间举办的各类活动,按照“不必须、不举办”原则,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延期的全部延期;启动网络舆情“四快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大涉我区疫情巡查处置力度,共处置网上涉济负面、敏感信息X余条,落查核查、教育训诫1人。目前,涉我区肺炎疫情网络舆情总体平稳,暂无突出负面炒作情况。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X高速路口等个别检查站对来往车辆检查效率低,堵车严重,群众不满拨打12345较多;防护服口罩等防护设备不足,这些影响了工作的质效。下一步,我们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主动担当作为,不折不扣、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之三

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防控难点。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连日来,XXX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多次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春节期间联防控防工作,全面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

1月22日上午,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召开后,区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区委区政府会议精神。1月24日春节假期第一天,区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提前结束休假,返岗工作。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具体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XXX区农业农村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畜禽防疫检疫检查小组、动物运输检查小组、农产品供应保障小组、农畜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信息综合小组等5个小组,具体负责对应业务开展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联络。领导小组按照“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站科室对照工作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工作方案,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压实责任,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立足部门职责,开展专项行动

一是细化防控措施。制定了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蔓延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4个专班,开展全区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严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蔓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死角、黑臭水体等清理,切实做好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确保农村干净整洁。二是紧盯重点环节。加大养殖环节巡查监管力度。对动物饲养、免疫、用料用药、死淘、无害化处理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管,认真填写监管记录,截至28日,共计出动排查工作人员和基层防管员X余人次,累计排查畜禽养殖场X家,累计排查畜禽X万头(只),发放消毒药X瓶,累计消毒面积X万平米,相关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无疑似状态。加大运输环节监督检查力度,落实道路检查站落实值班制度,每日带班领导到县区交界处、各高速公路出入口巡查,重点检查过往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截至目前未发现异常;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查处打击力度。成立专门队伍,由分管领队干部带班带队进行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未发现私屠滥宰行为和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现象。三是保障市场供应。为保障疫情期间蔬菜供应,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蔬菜基地的检查与指导,确保本地蔬菜产量质量。积极协助蔬菜基地办理车辆通行证,确保蔬菜运输安全畅通。目前,我区本地处于蔬菜上市期的蔬菜面积XX亩,日供应量X公斤,各蔬菜批发市场及超市蔬菜供货正常。

三、增强责任意识,落实防控措施

病毒工作报告篇2

关键词:梅毒规划;评估;报告

都匀市是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5万(2015),有布依、苗、水、瑶等33个少数民族,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08%。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4个镇、1个乡(水族自治乡)。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46平方公里(2014),市区人口35万(含流动人口)。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都匀市是部级性病监测点,自开展梅毒监测工作以来,梅毒病例报告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2015年共报告1953例。分别为2010年175例,2011年184例,2012年255例,2013年317例,2014年498例,2015年524例。见图1。

1.2 人群分布 1953例病例中,男877例,女1076例,男女比例为1: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年龄1 d~94岁,职业颁布以农民为主。

1.3方法

1.3.1r间 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卫计委关于开展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本市于2016年5月~6月对本市疾控中心和本辖区梅毒病例报告数较多的3家诊疗机构及妇幼保健院进行梅毒中期评估自查工作。

1.3.2目的 为了解贯彻落实《梅控规划》各项工作和中期(2015年底)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科学评估梅毒防治效果,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梅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实现《梅控规划》的终期目标。

1.3.3资料收集 利用信息系统,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全国性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等,对评估指标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对保障措施情况、不同人群(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暗娼和男男人群)的知晓率调查结果,由都匀市疾控中心负责收集。

1.3.4现场调查 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孕产期保健人员对梅毒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性病诊疗机构主动提供梅毒咨询检测服务情况和梅毒患者接受规范诊疗情况及"孕产妇接受梅毒检测的比例"、"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和"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1年随访率"通过现场调查进行评估。

2 结果

本市根据文件要求建立了有效的梅毒防治工作机制,市卫生计生局下发了2015年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安排意见;市疾控中心制订了本市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实施方案(2010-2020年)、落实了性病责任科室,明确了兼职人员负责性病防治工作;此次调查本市疾控中心及妇幼保健院和3家医疗机构共5个单位,均具备梅毒规范诊疗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并备有苄星青霉素必需药品的有4个单位。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情况,预防和诊疗机构参与考核疫的情管理人员12人,诊疗9人,实验室12人,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合格率为100%;助产机构参与考核的预防/疫情管理人员1人,诊疗服务人员12人,实验室检验人员3人,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合格率为100%。对都匀市广惠社区常住城市居民进行梅毒知识知晓率调查,共调查300人,知晓人数262人,知晓率为87.3%(262/300);对都匀市沙包堡镇农村居民进行梅毒知识知晓率调查,共调查300人,梅毒知晓人数233人,知晓率为77.67%(233/300);对都匀市外来务工(流动人口)进行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共调查400人,知晓人数为337人,知晓率为84.25%(337/400);调查都匀市VCT暗娼人群66人,知晓人数61人,知晓率为92.4%(61/66);调查都匀市VCT男男33人,知晓人数31人,知晓率为93.9%(31/33)。

对本辖区报告病例多的3家性病诊疗机构进行主动提供梅毒咨询检测服务比例进行调查,近3个月皮肤性病科申请梅毒实验室检测的人数为2050人,近3个月性病就诊人数119人,梅毒咨询检测报务比例为100%(性病就诊人数低于申请梅毒检测人数时视为相同)。艾滋病咨询检测点的受检者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者980人,接受免费梅毒检测人数980人,检测比例为100%;首次服药人数115人,接受免费梅毒检测人数105人,检测比例为91.3%(105/115);梅毒抗体检测阳性2人,提供转诊服务2人,转诊比例为100%。对都匀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梅毒病例进行调查,2015年产妇人数4695人,接受过1次孕期或产时梅毒检测的产妇为4637人,孕产妇接受梅毒检测比例为98.76%(4637/4695),感染梅毒孕产妇43人,接受梅毒规范诊疗服务的产妇27人,接受规范诊疗服务比例为62.79%(27/43),梅毒感染产妇所娩活产婴儿34人,接受梅毒规范诊疗婴儿29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为85.29%(29/34),梅毒感染产妇所生满12月龄的婴儿5人,接受了12月龄随访服务的婴儿5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12月龄(1年)随访的比例为100%。对5家预防/妇幼保健及医疗机构实际调查的梅毒治疗处方87份,调查处方中使用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的处方数72÷0.75(国家梅毒中期评估方案指标计算方法)为96份,梅毒患者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为110.34%(96/87)。3家医疗机构2015年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中抽查了342例,核查发现的符合梅毒诊断标准的梅毒病例数246例,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诊断正确率71.93%(246/342)。

本次调查的5家预防/保健及医疗机构中有4家参加了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参与率为80%(4/5),4家验证考评成绩均为合格,合格率为100%。Ⅰ期和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调查,2014年本市辖区总人口443235,Ⅰ期梅毒报告病例47例,报告发病率10.60/10万(47/443235);Ⅱ期梅毒32例,报告发病率7.22/10万(32/443235),2014年Ⅰ期和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17.82(10.60+7.22)/10万。2015年辖区总人口444509,Ⅰ期梅毒报告病例46例,报告发病率10.35/10万(46/444509);Ⅱ期梅毒31例,报告发病率6.97/10万(31/444509),2015年Ⅰ期和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17.32(10.35+6.97)/10万。Ⅰ期和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为-2.81%[(17.32-17.82)/17.82]。2015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11例,本辖区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活产数6262人,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175.66/10万(11/6262)。

3 讨论

根据评估资料来看,本市性传播疾病疫情十分严峻,特别梅毒较为明显,梅毒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次调查的16个指标中有13个达到国家指标,有3个未达标,即医疗机构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诊断正确率71.93%(国家指标≥90%);感染梅毒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服务比例为62.79%(国家指标≥90%);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175.66/10万(国家指标≤30/10万活产数)。

主要原因由于医务人员对梅毒分期不明确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出现错误钩选、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不完整出现单阳上报病例、Ⅰ期和Ⅱ期梅毒、Ⅲ期梅毒病例部分无临床表现等问题而至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低[1];感染梅毒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服务比例总体较低,由于本次调查期间妇幼保健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现已关闭,无法进行系统统计,数据来源于手工表,登记不够完善,至接受规范诊疗比例较低;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较高,由于先天梅毒诊断比较复杂,在《性病病例报告工作指南》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母亲4倍及以上。低于该值并不排除胎传梅毒,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的病例"上报为确诊病例,所以临床医生为了防止漏报,将滴度低于母亲4倍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的病例均诊断为胎传梅毒确诊病例进行了上报,至胎传梅毒过度报告而出现高发病率现象。

在以后的工作中诊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及防保人员学习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不断提高医生的梅毒诊断与报告能力和防保人员对梅毒病例《传染病报告卡》质量检查能力,建议医务人员在填报梅毒传染病报告卡时把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填写在备注栏内,防保人员报病时可以再次复核以提高梅毒病例报告的符合率及梅毒分期的准确率。严格执行胎传梅毒的诊断分类,"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镀银染色在早期先天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及组织标本中查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②婴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③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④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性或滴度虽未达到母亲滴度的4倍,但在其后随访中发现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有临床症状,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⑤患梅毒母亲所生婴儿随访至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2]。医生必须明确胎传梅毒的诊断标准对胎传梅毒进行正确诊断,才能降低先天梅毒发病率。

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全面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加强对医疗C构梅毒的监测管理和督导工作,加强病例报告质量监管,不断提高病例报告数据的质量,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真实可靠;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在流动人口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使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及能力,从而使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得以有效控制,以实现2020年梅毒预防与控制规划终期目标。

参考文献:

病毒工作报告篇3

关键词:昌吉州;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新疆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序位居同期昌吉州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本文对昌吉州病毒性肝炎流行肝炎流行现况及其分布特征描述,为病毒性肝炎疫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新疆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2007 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

2.1流行概况

2013年昌吉州病毒性肝炎报告8105例,占同期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57.84%,年发病率为536.48/10万。2013年昌吉州病毒性肝炎报告死亡3例,占同期报告传染病死亡的17.65%。

2.2 病原分型

2013年报告病毒性肝炎8105例中乙肝病例最多,共6952例,占85.77%;其次是丙肝病例,共1042例,占12.86%;甲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病例所占比例较少,2013年共报告甲肝77例、戊肝12例、未分型肝炎22例,各占总病例数的0.95%、0.15%和0.27%。

2.3 时间分布

按月份统计结果表明,2013年各月病毒性肝炎均有发病,其中8月发病率最高(57.19/10万),2月发病率最低(34.07/10万);其余各月发病率在34.61/10万~53.65/10万之间。乙肝发病高峰为3月(47.79/10万)和8月(48.25/10万),丙肝发病高峰为5月(6.69/10万)和8月(7.81/10万)。

2.4 年龄性别分布

昌吉州8105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中,男性4585例,女性3520例。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03.49/10万和232.99/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30:1,其中乙肝为1.32:1,丙肝为1.22:l。

全年各年龄组病毒性肝炎均有发病,以20~55岁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4.67%,其中35-45岁新发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26.44%。乙肝、丙肝的发病高峰分别为20-60岁和35-50岁,各占发病总数的82.39%和37.72%。

2.5 职业分布

2013年昌吉州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中以农民所占比例最大,占30.18%;其次为工人,占14.19%。乙肝病例中也是以农民(31.37%)和工人(14.66%)所占比例较大;丙肝病例中以农民(23.03%)和离退休人员(21.31%)所占比例较大。

2.6 地区分布

2013年昌吉州7个县(市)均有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年平均报告发病数最多的是昌吉市,发病率为279.92/10万,占同期全州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总数的52.18%。其次是呼图壁县,为87.31/10万,占同期全州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总数的16.27%。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为9.99/10万,占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总数的1.86%。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2013年新疆昌吉州病毒性肝炎共报告8105例,年发病率为536.48/10万,发病序位居同期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故病毒性肝炎仍是昌吉州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从2013年整体情况来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近年来该地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关。在病原分型上乙肝所占比例较高,其次是丙肝,其他类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少。从年龄分布看,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成人发病可能与疫苗覆盖率不高及乙肝疫苗免疫保护抗体降低有关,此外,成人外出活动增多,增加了被感染危险性[2, 3]。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在控制低年龄组乙肝流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

[1] 李德云. 地理信息系统及在疾病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5, 20(2): 93-98.

[2] 吴伟慎, 何海艳, 单爱兰. 天津市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6): 3160-3161, 3163.

病毒工作报告篇4

为全面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疫情形势和研究进展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

及时发现和报告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规范疫情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尚未发生感的肺炎,持续做好镇域传播疫情时的防控工作。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本镇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组建专责工作组,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的工作原则,组织各村、有关单位按照相关工作和技术方案要求,规范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

镇党委、政府负责疫情控制的总体指导工作,镇防范应对病毒感染肺炎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和专责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和评估,进行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镇卫生院负责疑似病例的发现与报告、隔离、诊断,向县人民医院报告和移交。

(二)病例监测、发现和报告。

镇卫生院按照《病毒感染的肺炎监测方案》,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

1.病例监测和发现。镇卫生院在病毒感染的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了解本人近期有无赴病毒感的肺炎疫情发生地区的旅行史,或哺乳动物、齿动物、禽类等,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接触史,及其与类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

2.病例报告。发现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病例、确诊病例时,按照“依法、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要求,疫情信息及时报县政府,由县政府统一安排、县委宣传部统一。

(三)病例救治及感染预防控制。

镇卫生院应当重视和加强隔离、消毒和防护工作。对观察病例和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观察病例应当进行单间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可以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镇卫生院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空气消毒。在诊疗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四)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有相关单位要配合镇卫生院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观察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进展。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末次接触后14天。

(五)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感,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

病毒工作报告篇5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传染病日益增多,门诊患者集中,分诊工作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的蔓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规范地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有效遏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积极做好科学的防治工作。本文结合传染病防治实践,对门诊这一部分的传染病防治提出对应建议。

1 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1 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及预检分诊台,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在门诊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将呼吸道发热病人、腹泻、肝炎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传染病疾病门诊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1.2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患者开展预检工作,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分 诊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对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诊断的病例到相关的普通科室就诊。

1.3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4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5 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如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应发给一次性口罩,并给患者佩戴。

2 传染病流程管理要求

2.1 门诊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2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3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4 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及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3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

3.1 做好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及医院死亡病例登记工作。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写报告。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3.2 实行传染病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乡(镇)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网络报告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上代报。

4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及时准确报告疫情是传染病防控能力的重要体现。医院安排

专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医院科室疫情监测网络及每日疫情报告制度,是在应急状态下保障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5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定期监测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重视预防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以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应当采取标准预防,制定传染病防护制度和分级防护措施,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使用空气清洁柜和紫外线照射净化和消毒空气。检查核对消毒用品储备和有效期,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登记和管理。

6 加强培训和模拟演练

病毒工作报告篇6

(试行)

为认真落实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防控方针

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全力减少疫情危害。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常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2019试行版第二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范和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应急处置工作。

(3)依法规范,快速反应。各级人民政府和卫健行政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对突发和可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科研和培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应急处置。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县人民政府成立临澧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指挥部,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指挥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副指挥成员由县政府办、县卫健局、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临澧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旅广体局、县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管理中心、县林业局、县医保局、县气象局、县火车站、县安福汽车站、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计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县疾控中心,由县卫健局局长朱国财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筹)、太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立本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理工作。

2.2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指挥部职责

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县行政区域内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i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本县行政区域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在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本县行政区域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宣传与培训、信息收集与上报及其他应急协调工作;

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2.1职责分工

(1)各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组织专家对疫情形势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防控专项经费和物资保障,督导检查各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2)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政府新闻办):负责与市委宣传部衔接与联络,协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信息工作,保持宣传口径统一。负责协调、指导各新闻单位疫情的报道工作,做好舆情监测,加强宣传引导,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和流行病防护知识,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注重社会效果,回应群众关注。

(3)县发改委: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

(4)县财政局:负责安排疫情防治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做好资金调配、拨付以及监管工作。

(5)县卫健局:负责组织制定诊疗、防控方案;

对病例进行监测、报告、调查处置;

对疫情进行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

组织医疗救治工作;

根据授权及时对外疫情等相关信息;

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6)县市场管理中心:规范市场生产经营行为,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严禁市场销售没有合法来源的动物。负责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落实“111”(一天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做好市场的清洗和消毒等环境整治工作,必要时采取休市、关问等措施。

(7)县公安局:负责依法处置与防治有关的突发群体性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协助卫生健康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和医学观察措施依法保障防控工作秩序。做好交通疏导工作,为防疫救治人员和物资的交通安全提供保障。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医疗秩序的行为。

(8)县教育局:负责加强各类学校、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和复课登记制度,加强学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学校健康知识宣传,落实校内疫情监控和日常检查措施;

配合做好学校或可能波及学校的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9)县科技局: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支持相关企业开展检测试剂、疫苗、药物等研制;

积极开展防控的科学知识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

(10)县工信局:协调有关单位保障应急无线电通信畅通。

(11)县民政局:负责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给予救助,协调做好死亡病例的遗体火化工作。

(12)县人社局:负责因参与防治工作的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对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范围的工作人员给予工伤待遇政策。联合县卫健局对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做好朝阳市场负责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落实“111”(一天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做好市场的清洗和消毒等环境整治工作,必要时采取休市、关问等措施。

(13)县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因疫情防控导致的次生、衍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通报、监测和调查评估,指导环境污染的防治与处置工作。

(14)县交通运输局:制定2020年春运期间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防控工作。组织协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人员、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输工作。协助做好疫情监管工作,负责交通运输工具的消毒,防止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必要时,在交通站点、场所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交。

(15)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的消毒,加强对重点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监管,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时报告并督促其就医;

一旦出现观察病例,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消毒等工作。

(16)县林业局:严厉打击和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基础调查和样品采集及送检。必要时,协助做好划定控制区域内携带病原体的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隔离工作。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陆生野生动物活动的范围和趋势等预警信息。

(17)县商务局: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农贸市场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负责做好与疫情防治有关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和市场供应工作,严把生鲜食品进货关,加大商场超市消毒灭菌频次,加强环境卫生管控;

协助做好外经贸活动期间的疫情监管工作。

(18)县医保局:负责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保证及时支付患者医疗救治费用,对异地就医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

减轻集中收治医院的资金垫付压力,患者医疗费用不纳入医院总额预算控制指标。

(19)县文旅广体局:协助做好全县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对来自武汉等主要疫情发生地旅游团体进行疫情监测,及时报告,协助处理可能发生的疫情。

(20)安福汽车站:负责协调应急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公路运输工作,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通过公路系统传播。必要时,指导公路系统相关单位开展临时交通卫生检疫,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交。

(21)县火车站:负责协调应急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铁路运输工作,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通过铁路系统传播。必要时,指导铁路系统相关单位开展临时交通卫生检疫,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交。

3、监测、确认与报告

3.1监测

3.1.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

(1)监测网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和实验室检测。

(2)监测内容: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2019年试行版第二版)》要求,定点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登记,每日报告门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数和就诊总数。

3.1.2其他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疾控机构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武汉市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3.2病例的诊断与报告

3.2.1病例的发现与诊断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2019年试行版第二版)》规定操作,病例类型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我县汽车、铁路部门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所在地县卫健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互相通报。

3.2.2病例的报告

(1)常规报告

①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专业人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法定报告人。发现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时,应在2小时内向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卫健行政部门报告,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并按要求采集标本。

②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卫健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立即进行核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并按规定开展实验室检测。

③接到疫情信息报告后,卫健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健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2)病例的确认

我县首例明确诊断的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市卫健委,由市卫健委报省卫健委,由省卫健委专家组进行最终判定。第二例及以后的疑似和确诊病例报由市级专家组综合分析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确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作为病例诊断依据。各级上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必须经本级卫健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初步排查,进行网络直报前要报告市级卫健行政部门。

(3)网络报告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对经专家组明确诊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要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他相关信息,要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平台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录入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疫情,应按要求2小时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具体操作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4)病例排查与订正

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病例报告单位。对于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例,报告单位应在接到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专家组诊断意见2小时内,将病例订正为已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对于诊断分类变化的病例,如疑似转为确诊病例等,报告单位应在接到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专家组诊断意见2小时内订正。

4.重点地区(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

4.1社区

4.1.1相关定义

(1)社区暴发:指在社区范围内,14天内多点出现多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本地感染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2)社区流行:指在社区范围内,出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疫情,多例病人传播链不清楚,并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4.1.2社区暴发的防控措施

采取以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缓疫情传播、控制疫情蔓延。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疫情的社区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专业措施。

①加强和规范疫情报告制度,重点关注聚集情病例、住院病例和暴发事件的处置。

②医疗机构启用红外体温监测,加强预检分诊,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提供外科口罩等防护用品,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③开展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情波及范围,实施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

④开展并加强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病原学筛查工作。

⑤开展学校、托幼机构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加强对养老院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和流感样症状监测。

⑥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集体单位采取以环境清洁和开窗通风为主的卫生措施,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工作。

⑦根据防控工作实际需要,对高感染风险的密切接触者及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用药和疫苗应急接种。

(2)社区措施。

①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地人民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对疫点隔离措施提供保障,包括对医学观察人员的后勤供应等。

②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医疗卫生机构每日对其实行随访、报告。

③建议流感样症状的病人居家休息,避免外出,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公众集会和旅游等活动。

④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建筑工地主动开展健康监测工作;

提供社会基本服务、人员密集的企事业单位启动晨检制度。

⑤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

⑥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取开窗通风等措施,消除公众恐慌情绪;

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4.1.3社区流行的防控措施

对病例实行分类管理,采取以加强重症病例救治。降低病死率、减轻疫情危害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社区暴发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社区流行的地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专业措施。

①及时评估医疗卫生资源需求,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向上级政府提出申请,进行补充。

②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尤其是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情况,药品、疫苗和其他防控物资使用情况等。

③对病例实行分类诊治与管理。重症病人由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集中收治,轻症病人由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收治,疑似病人鼓励居家或非定点医疗机构收治。

④医疗机构对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提供外科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⑤启用后备医院,必要时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

⑥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毒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

(2)社区措施。

①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对落实流感样病例居家治疗等措施提供保障。

②采取减少或限制人员流动,娱乐场所停业,取消或推迟大型集会等措施。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可实行集中休假或轮休制度。

③根据有关规定,采取学校、托幼机构停课措施。

④提供社会基本服务、人员密集的企事业单位启动健康申报制度,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单位和场所加强管理,建议流感样症状者居家休息治疗。

⑤必要时对疫点进行隔离管制措施,疫区实施交通检疫。

⑥加强志愿者培训,组织和鼓励志愿者参与防控活动。

⑦维持社区正常生活秩序,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

⑧开展公众心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减少和避免疫情对公众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4.2乡镇

4.2.1相关定义

(1)乡镇范围内的散发:指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出现散在分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病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

(2)乡镇范围内的暴发:指在同一行政村或集体单位内,14天内出现多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且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3)乡镇范围内的流行:指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出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疫情,多例病人传播链不清楚,且呈现持续传播。

4.2.2防控措施

(1)乡镇未出现疫情或出现散发。

采取及时发现病例,控制续发病例发生的防控策略。

①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乡镇内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卫计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乡镇卫生院报告;

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乡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立即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卫健行政部门报告,同时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应立即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卫健行政部门报告,经县级卫健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会诊,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②病例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轻症病例应收治到定点医院集中诊治,并及时采集疑似病例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应及时将其转送至上级定点医院治疗。不具备诊治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立即将病例转送至上级定点医院治疗。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③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医学观察,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乡镇政府提供密切接触者家庭基本生活保障。

④在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下和上级卫健部门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⑤乡镇卫生院指导本乡镇内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和福利院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必要时组织晨午检工作。

⑥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乡镇出现暴发。

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乡镇散发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加强主动监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或村级指定的协管人员开展主动入户医学巡视,及时发现流感样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尽快将病例向上级定点医院转诊。

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教育等相关部门开展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集体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了解本单位职工健康状况,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上报乡镇政府指定机构。

②对病例实行分类管理。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并发症的确诊轻症病例可根据当地省级卫健行政部门的要求,考虑居家隔离治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例病情加重,立即将病例转送至上级定点医院治疗。

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积极配合上级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协助对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相关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工作。

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居家医学观察。

⑤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协助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定期收集、汇总辖区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及防控信息。

⑥必要时,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取消或推迟乡镇内的大型集会,暂停乡镇集市,减少社交、旅游等活动。强化放假学生的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

⑦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宣传部门加大宣教力度,督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⑧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为暴发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保障,及时评估医疗卫生资源需求,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向上级政府申请援助。

(3)乡镇出现流行。

采取以及时发现、转诊重症病例,防止疫情扩散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防控乡镇范围内暴发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在上级卫健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下,对病例实行分类管理,加强病例救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每日监测病例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流感样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并立即将病例向上级定点医院转诊。

②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每日收集、汇总和核实辖区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及防控信息,并及时上报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

③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取消乡镇内的大型集会,暂停乡镇集市,减少社交、旅游等活动。强化放假学生的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

④加强乡镇居民外出管理,限制不必要的人员、交通工具的往来。采取卫生检疫措施,防范疫情扩散。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指挥部)及时向疫情流行乡镇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⑤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加大宣教力度,在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的指导、支持下,加强风险沟通工作,防止乡镇居民出现恐慌。

5.分级响应和终止

5.1应急响应原则

5.1.1分级响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流行范围、扩散趋势和严重程度等,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应急响应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1)Ⅳ级响应:国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我省其他地市出现散发病例而我县尚未出现病例。

(2)Ⅲ级响应:我县出现单个病例或散发病例,病例之间没有流行病学联系。

(3)Ⅱ级响应:我县出现一个社区(乡镇或学校)暴发流行,疫情有扩散趋势。

(4)Ⅰ级响应:我县出现社区二个以上社区(乡镇或学校)暴发流行,疫情有扩散趋势。

5.1.2属地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原则上在县定点医院收治与隔离治疗。特殊情况下,轻症患者可考虑居家隔离治疗。流感样病例原则上在原就诊医院单独隔离治疗。

5.2分级响应措施

5.2.1Ⅳ级应急响应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入24小时疫情应急值班状态;

(2)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发热呼吸道病人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

应免费提供口罩并根据需要进行转诊,重症病人应有医护人员护送。

(3)各级医疗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开展监测和日报告制度。

(4)县卫健行政部门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强化培训和应急演练;

(5)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县卫健行政部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督导检查。

5.2.2Ⅲ级应急响应

(1)病人救治:疑似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14天的隔离治疗,若14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治疗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和确诊病例要分开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解除隔离出院: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医疗机构内流感样病例及候诊室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需佩戴口罩。对于其他密切接触者可建议佩戴口罩。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

(2)密切接触者处理:密切接触者的判定、调查、追踪与管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执行。要充分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14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潜伏期1-14天这些因素,合理周密确定密切接触者,要对全部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并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与管理。密切接触者可根据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

(3)流行病学调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尽快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居住地及家庭背景、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暴露史、旅行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个案调查要在24小时内完成。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调查,对出现症状者要及时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流调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实验室检测: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监测方案》的要求,采集病例的呼吸道等标本。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和/或病毒分离鉴定。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处理、检测方法、生物安全、检测结果的报告和反馈等工作按相关要求执行。

(5)监测和报告:疫情发生地所有医疗机构要设立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或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具有流行病史的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流感样病例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病人,要立即采集标本,送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市级卫健、农业、车站等应及时相互通报监测信息。

(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由省卫健委统一,县级卫健行政部门经省卫健委授权后可本地疫情。

(7)其他公共卫生措施

①消毒:消毒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的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确定消毒范围与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切实落实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措施。

②健康教育: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干预措施应用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及时、科学、广泛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2.3Ⅱ级应急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启动《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试行)》社区暴发疫情的防控措施,并增加以下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织开展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开展聚集性病例的传播链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庭隔离和医学观察。

(2)监测:疫情发生地卫生机构设立并公布疫情报告专用电话,对报告疫情及时进行排查。未发生疫情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和/或分离病毒。

(3)药物应用:根据治疗和预防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拟定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计划。

(4)其他公共卫生措施

①检疫: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37.5℃或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对无固定居所的人员,可在住地或指定的医学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

②健康教育:县卫健部门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教育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病人就诊时或与他人接触时要戴口罩。

③疫情发生地卫健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停产、停业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5)医疗救治: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转运工作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19年修订版)》要求,由接诊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承担,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

5.2.4Ⅰ级应急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医疗救治:根据疫情发生地域,启动相应后备定点医院。重症病例按定点救治医院、后备医院的顺序集中收治,定点救治医院或后备医院收治重症患者时可由三甲综合医院专家定期会诊或派出重症救治专业人员、设备予以支援,必要时,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须佩戴口罩,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与其他住院患者分开收治,确保防控工作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轻症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可考虑进行居家治疗。

(2)监测策略调整:流感监测重点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疫苗和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疫苗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3)药物应用: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药物需求量,组织储备,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治疗及重点人群预防用药物的需求。

(4)其他公共卫生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建议群众取消或推迟赴武汉地区非必要的旅行,劝阻武汉地区群众取消或推迟出武汉地区的旅行。

县卫健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24小时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举报和投诉。

5.2.5应急响应结束

(1)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平息或流感大流行结束(发病率明显下降,稳定在历年季节性流感流行水平)后,且卫健行政部门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流感大流行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健行政部门。

(2)善后处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

6.后期评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应急工作结束后,各级卫健行政部门应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健行政部门。

7.保障措施

7.1经费物资保障

各级政府应安排落实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得以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卫健行政部门要向当地发改委和财政部门提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加强物资储备。物资储备种类包括:有效抗病毒及消杀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其他应急设施。抗流感病毒药物优先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预防用药优先使用人群包括老人、儿童、职业高危人群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

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7.2人员准备

县卫健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和消杀等专家参加的防控专家组和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组建流行病学、消毒、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参加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队伍。

7.3技术准备

倒卫健行政部门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流调、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县卫健行政部门应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7.4风险沟通和宣传教育

7.4.1风险沟通

县卫健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加强和完善各种疫情报告制度,制定适宜本级使用的应急风险沟通计划。要加强监测,迅速反应,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及时对疫情作出反应;

要保证信息真实准确,统一口径准确及时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避免不实消息,造成社会恐慌。

风险沟通因受众和进展阶段不同,沟通内容也有所不同。县卫健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定期在不同范围(内部、部门、媒体、公众)通报疫情信息,提醒相关受众对象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公众的卫生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宣传教育,使公众正确认识疫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避免出现社会恐慌。对媒体沟通,应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对媒体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信息,通常由卫健行政部门负责本项沟通。

7.4.2宣传教育

县卫健行政部门要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根据不同的德公众群体,分类进行宣传教育。

7.5法律保障

县卫健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实行工作责任制。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造成防控工作失误或疫情扩散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7.6督导

县卫健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当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的督查。督查内容包括预案、方案的制定,组织体制和行动机制的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和运行,疫苗、药物、医疗救治、培训演练、健康教育等准备,应急处置是否规范。督查组成员包括卫健行政、疾病控制、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采用明察暗访的形式,并做到调查与指导相结合。督查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8.附则

病毒工作报告篇7

受灾地区防病工作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分阶段分层次重点抓好预防控制霍乱、伤寒、痢疾、肝炎、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鼠疫、乙型脑炎、炭疽、血吸虫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把各种疫情扑灭在暴发、流行之前。

(一)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甲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其它重点传染病实行周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时将疫情报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重灾区要建立并且加强疫情监测点工作,各级卫生防疫以机构都要派专业人员深入灾区基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要建立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的县、乡、村级监测点,及时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关相邻省要建立疫情控制联防,及时沟通情况,协调防病工作。救灾防疫期间,受灾地区传染病疫情及中毒事故情况的由卫生部统一负责,定期公布。

(二)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保障饮水卫生是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着重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要鼓励群众喝开水,在没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家每户。要划定临时饮水水源区域,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洪水退后灾区各级政府要及时组织对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理,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定其进行水质检验。

(三)要组织有关部门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专人指导群众,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和尸体。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

(四)消灭蚊蝇鼠害。为保护聚集人群,应重点实施对帐篷、窝棚、临时垃圾点、厕所、蚊蝇、鼠类的消毒杀灭工作和做好蚊蝇孳生地的处理。并在重灾区人群较集中的生活区域内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药物喷洒消毒处理。

(五)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发生。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防止群众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误食被农药和其它化学工业品污染的食品及毒蕈。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时期,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以保障食品安全。

(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各地要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的各种防治措施和卫生知识教给群众。组织群众制订救灾防病爱国卫生公约,是促进群众自觉地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办法,应该大力倡导。

(七)充分发挥城、乡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特别是村、街道、居委会的卫生组织、爱卫生会和各种军民医疗卫生工作队的作用,中西结合,土洋并举,分片负责,配备一定的药品器材,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宣传教育、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在各个环节得到落实,做到防病治病到位。盛夏灾区高温酷暑,灾民居住防抗条件差,容易发生中暑,应做好防暑工作,并做好防治中暑的必备药物准备工作。

(八)认真做好非灾区的疫情控制工作。夏秋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对鼠疫、霍乱、炭疽、肝炎、伤寒、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抓好本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

(九)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把突发疫情、灾害事故的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中央和地方都要制订相应的应付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救护的各种预案,充分做好组织协调、队伍配备训练、药械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受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救灾防疫领导机构,把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纳入当地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去,明确领导负责人,协调各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做好本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各项工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处理方案,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做好必需药品、器械、物资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力求迅速把疫情控制和扑灭在初发阶段。

要做好疫情的监测、收集、预测及地区联防通报、反馈和上报,组织制订救灾防病技术方案,指导救灾防病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防病治病和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所需药械品种信息,组织生产所需生物制品。卫生部成立专家咨询组,对全国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及时提供技术咨询。

要做好控制疫情所需消毒、杀早、灭鼠药械供应的协调联系工作,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向新闻媒介提供导向性的卫生防病宣传材料,组织有关部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群众适时地开展以清理环境和消毒、杀早、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三、药品、器械、物资供给及经费筹集使用

(一)药品、器械及物资供给

1.在救灾防病期间及灾后,各灾区医药、化工的生产经营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好药品、免疫制品、器械、消毒杀早灭鼠用药品的生产、供应工作。灾区的卫生部门要及时地把防疫治病所需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早灭鼠用物资的品种、数量报当地医药、化工、商业等供应部门。

2.对供应有困难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及时上报,协调落实生产、供应工作。

3.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受灾期间和灾后疾病防治工作,各灾区卫生部门应主动各当地有关主管部门通报防病治病情况,以便及时做好有关药品、器械和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二)经费筹集及使用

救灾防病所需经费,应本着政府负责,自力更生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给予切实的安排和保证。

1.中央及各受灾省地方政府,应安排必要的救灾防病紧急补助经费,由主管部门结合防病预案的实施,统一安排使用。

该项经费使用严格限定于灾区重大疫情扑灭和大面积消毒杀虫灭鼠等防病措施。中央救灾防病经费只补助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疫情和防病工作需要,结合地方财力,统一安排使用。

2.中央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救灾经费和国内外救灾捐赠款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灾区的防病治病工作。这两项主要用于扑灭疫情和改善灾区防病环境所需药品、疫苗等的购置,灾发医疗急救用品、药品和防病治病最急需的基本器械、物资的购置。

救灾防病资金一定要严格管理使用,要直接用于对灾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得挪作其他用途。资金的使用要接受审订和监察部门的审计监督,对贪污或挪用救灾经费的要依法严惩。

3.灾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被破坏的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应纳入地方计划,予以优先安排,以保证防病治病工作的正常进行。需中央补助的,请国家计委统一考虑。

四、救灾防病技术方案

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

(一)疫情报告与分析

1.应报告的疾病

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鼠疫、霍乱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各灾区省将疫情当日或第二日上午报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2)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实行每周报告,灾区省每周三把上周疫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3)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城镇应于6小时,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县、区卫生防疫站),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接到疫情报告后6小时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4)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疫情分析

各灾区应做好疫情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疫情分析应有时间比较,如当年各月比、各旬比、当年与去年同期比等,疫情分析还应有地区比较,如灾区与非灾区比等。此外,还应有发生原因的分配的及对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议。

(二)疫情监测的实施

1.强化基层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信息。灾区卫生部门要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紧急疫情一旦发现依法处理。疫情要归口卫生防疫部门负责。

2.加强监测点的工作。已有的部级和省级综合监测点,以及出血热、疟疾、腹泻病等各专业疾病监测点,在洪涝期间应进一步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可扩大搜索疫情范围,必要时设立临时监测点。

病毒工作报告篇8

一、工作目标

为提高全县文广旅系统预防和处置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能力,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保障游客、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行业整体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风险能力,控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文广旅系统的蔓延。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处置文旅突发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根本目的,尽一切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救治、救援、救助。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令、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三)属地教护、就地处置。在事故发生地行政领导和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协调和配合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及时报告,信息畅通。事发地相关部门要按照“首接负责"原则,在第一时间将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向有关部门报告,或者边协调救援边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事宜。

三、成立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

(一)成立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划分

1.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工作职责:组长为全县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文广旅系统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研讨,把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2.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作职责: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指导和落实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各项工作,提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掌握、检查全县文广旅系统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思想引导,确保文广旅系统秩序稳定,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各项工作。

3.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关注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疫情防控信息,在文广旅系统出现病毒感染的肺炎后,迅速上岗,收集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根据疫情情况作出分析、制定措施报领导小组审定;随时了解和掌握病毒感染的肺炎事态发展情况,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指示精神;及时总结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4.监测排查组,负责对文广旅系统武汉还乡的大学生、务工人员、往来于疫区和我县之间的所有旅游团队进行登记,并了解游客的健康情况,发现游客中有发烧、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少痰、呼吸困难症状者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特别注意来自疫区的游客等流动人口进行摸底排查工作,把好预防病毒肺炎“入口关”。

5.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组工作职责:负责联系、协调全市演出经营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及歌舞娱乐场所等文化娱乐经营企业。督促文化娱乐经营企业做好卫生防病管理,摆放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册,指导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加强顾客个人防护工作提醒,加强通风换气,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场所和活动的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后的处理协调工作。

6.旅游市场管理组工作职责:负责联系、协调全市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等旅游经营企业。

(1)督促旅行社做好旅游团队的卫生防病管理,在旅行社总部和服务网点摆放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册,指导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旅行社办公场所及其门市部和自有运输工具,要搞好清洁卫生并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对员工的预防控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的教育,要求他们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健康保护;一旦发现所带团队中有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必须坚守岗位,认真负责,按本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圆满做好有关工作;上团导游员必须“两熟知”、“两能够”。“两熟知”是熟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症状、特征和预防措施,熟知本旅游团队所到各地级及其以上城市设立的病人和疑似病人留验站及医院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两能够"是:能够对病毒感染的肺炎表现症状做出大致判断和及时反映,能够及时履行报告制度.并搞好现场控制;加强游客个人防护工作提醒,加强旅游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每个旅游团队都将建立人员和行程详细资料保留制度。一旦该团队发现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快速、准确地将有关资料提供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旅行社停止组团前往疫情严重区域,做好从疫情严重区域到我市旅游团队的跟踪观察和相关防疫工作。

(2)督促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制定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登记跟踪、测温消毒等制度,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对于出现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状的员工,饭店应令其休息,痊愈之前不得允许其上班工作。饭店将重点抓好通风和消毒工作。对客人集中活动的区域,比如客房、餐饮区域、会议室、娱乐健身场所、电梯轿厢、公共卫生间等进行重点消毒。指导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做好客人登记工作。在公共卫生间增配免洗消毒液,对客用区域的电梯按键、门把手、客房、景区索道等游客使用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定期通风和消毒,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督促A级旅游景医务室要在景区经营开放期确保医务人员在岗候诊。A级旅游景区、旅游定点餐馆将严格做好接待游客的场所和游客使用的设备通风和消毒工作。没有医疗急救站的旅游区,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物品;旅游定点餐馆将配备洗手设施和消毒物品。

7.环境治理组工作职责:负责做好与疫情相关的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工作。

8.社会文化管理组工作职责:负责联系、协调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单位,在公共区域摆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手册,指导制定疫情防控预案,落实防控措施,指导做好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通风工作,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域,对疑似病人进行全面隔离。缩减文化活动规模,停止举行不必要的文化活动,举办文旅节庆活动要有医疗保障防范预案,在活动现场落实医务人员及医疗应急处置设备,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

9.新闻信息报道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网络、电子显示屏、广播等多种方式。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及时正面引导行业舆论、坚决避免重大舆情发生。

10.后勤保障组工作职责:负责车辆调度和通迅联络,建立运行良好的通讯信息网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准确通报领导指示和疫情处置信息;负责协调配合现场处置所需消毒药械等物质的组织和供应;负责应对疫情发生后,疫区生活物资的调度;负责联防联控工作经费保障。

四、应急事件处理流程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小组凡接到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情况,应当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疫情信息后,要及时向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进行报告,并根据领导指示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报告。报告内容要简明、准确,并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时间发生趋势和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下步工作建议等内容,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二)预警

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情况,新闻信息报道组应及时通过文旅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各类公共媒体,发出或授权发出预警、提示、劝告,警示人民群众谨慎前往目的地或者停止文旅活动。

(三)应急响应

预警信息后,文广旅系统应当进入应急状态,强化与卫生部门的联动配合,采取响应的监控防范措施,监测、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蔓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向社会宣传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和防止、减轻的知识;转移、撤离或疏散文旅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并进行妥善安置;各小组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

1.先期处置。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后,现场人员要启动先行处置机制,主动寻求事发地专业部门支持,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病毒工作报告篇9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2006年11月14日,我区某学校学生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对此次事件的调查处置过程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等方法,以某学校学生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应急处置过程为研究对象。

2 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处置措施

2.1 初步调查与应急处置措施

2006年11月14日21∶30分接到报告,某学校51名学生因腹痛、腹泻等症状就诊,医疗机构报告为疑似食物中毒。经初步调查发现,就诊学生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其中首发病例田文辉于14日12∶00许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水样便;末例病例李德斌,14日22∶00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对就诊病例就餐情况的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便检结果等资料,初步怀疑为14日早餐(食谱为:黑米粥、自制豆浆、烧饼、花卷、馒头、火烧夹土豆丝、火烧夹豆皮、韭菜鸡蛋合子、咸芥菜丝)进食烧饼加豆腐皮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紧急救治患病学生的同时,采取了稳定学生情绪、密切关注未就医学生的体温及身体变化并随时报告的方法;采集可疑食品标本进行检验等措施,15日5∶00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该事件信息。

2.2 调查、检验、结论与应急处置措施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共计1 011名,其中当天早餐就餐人数为419名,就诊病例51名,就诊病例中食用可疑食品烧饼加豆腐皮49名。可疑食品烧饼加豆腐皮中的“豆腐皮”经“热水泡发”后室温存放1.5 h、该食堂无“卫生许可”等证件,并存在用具生熟不分、功能间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及培训合格证等违规操作事实;所有怀疑餐次食品及患者腹泻物、呕吐物均未能采集,无法实施实验室检验;采集可疑餐次食品原料及14日晚餐部分食品样品进行毒物、致病菌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综合调查情况、患者临床表现以及便检结果,经集体论证,排除了故意投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确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3 结果与讨论

3.1 调查结果与应急处置措施

3.1.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进程的不同,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也随之出现变化,主要表现为:经初步调查后确定了怀疑对象,在紧急救治患者的同时,采取了稳定学生情绪、密切关注未就医学生的体温及身体变化、采集食品标本进行检验等措施。经调查论证后得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结论,从而采取了控制场所、封存可疑食品及原料、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及培训工作等措施。由此可见,调查进程及调查结果直接左右了应急处置的决策,控制了应急处置的方向。

3.1.2 事件发生初期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涉及面广、涵盖面大;经初步调查,结合临床资料,做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初步结论,对临床救治、应急处置等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3.2 事件发展、处置过程中的问题

3.2.1 此次事件由接诊患者的医疗机构报告,而学校未能及时发现、报告。由此可以说明该学校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执行不力,未能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发现、报告的延后,给调查、应急处置工作带来不便,导致未能采集到直接、有效的定案证据。

3.2.2 在调查过程中未开展针对无症状学生及教职员工进餐情况的调查、未能采集到可疑食品,未对患者腹泻物、呕吐物进行检验、采集样品中未检出可疑致病因素,医疗机构采集的6份便标本中只有2份便检结果“可见红、白细胞”。笔者认为对此事件的调查未能做到深入、彻底,应急处理流程存在不当之处[2],做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结论证据不充分。

3.2.3 接到报告时间为14日21∶30分,登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15日5∶17分,且上网报告的同时未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说明未完全掌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3]的有关规定。

综上所属,笔者认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帮助。而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应做到巨细无遗,深入调查有关联的情况,为事件的最终结论、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出现提供可靠依据,也为今后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教育部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

病毒工作报告篇10

防控工作方案

为认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卫生健康领域的头等大事来抓。现就做好当前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我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

启动应急机制,制订完善应急预案

我院于2020年1月17日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预案,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医疗骨干力量组成的医疗救护小组和应急机动队,随时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三、

落实应急值守,确保信息报送通畅

我院加强24小时卫生应急值守,提前安排好春节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并于1月20日前报送委办公室和疾控中心备案。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点独立配备医务人员值班,救护车随时待命,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及应急机动队成员须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保证随叫随到,休假需要登记,在春节期间不得离县(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县,应向院领导申请登记,并向县卫计委报备)。

四、

加强部门沟通,开展联防联控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镇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部门的沟通,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及时通报有关信息。

五、

做好病例筛查,强化医疗救治工作

一是严格病例诊断。首例病例的认定必须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确诊病例定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领导小组下设的诊断组评估确认后,由省卫健委公布,医务人员不得自行确诊本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并对外公布。

二是强化早期识别,做好病例报告。设置发热门诊,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登记、报告工作,特备要注意询问发热病人有无两周内武汉流行病学史,认真做好病例排查工作,及时识别可疑病例。一旦发生疑似病例,受限要实行隔离措施,相关密切接触者要追踪到位。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例报告制度,同时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要求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确保信息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来自武汉的、有不明原因发热、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规范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疑似病例,要安排救护车和医务人员送至定点救治医院进行隔离诊治。

三是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发现发热病人及时转至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治疗,并筛查登记。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预检分诊制度等要求。做好病例的隔离观察、治疗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切实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严防出现院内聚集性病例。

六、

启动零报告制度,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从1月17日开始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全面收集发热病人信息,每日下午4点半之前报告至县卫健委,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疫情发生后,迅速落实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等各项措施,防治疫情蔓延。

七、

突出培训重点,提高早期识别能力

组织全院职工及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生,迅速开展广泛、全面的培训,切实提高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早期识别、诊断、诊疗能力,提高一线医务人员的敏感性,做好疾病筛查诊断工作。

八、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卫生防疫水平

根据本地疫情形势,有针对性的制订宣传教育方案,充分利用多重媒介,广泛深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及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教。特别要针对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切实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九、

加强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到位

督促辖区内卫生室落实防控工作措施,确保各卫生室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十、

加强信息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情

正确引导舆情,及时准确客观的疫情和防治工作信息,加强对传染病相关舆情的收集和回应,及时澄清不实传言,避免群众恐慌情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严格信息管理。不得隐瞒疫情,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等病例要第一时间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任何人员不得把病例或疫情信息向社会以任何形式进行或传播,一经发现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