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3 21:22:17

立法工作计划

立法工作计划篇1

一、正式项目(10项)

(一)保障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无锡市实施<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办法(草案)》(市环保局起草)。

2、为了加强二次供水管理,防止污染,保证二次供水水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制定《无锡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市市政园林局起草)。

3、为了保障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正常使用,维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修改《无锡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市住建局起草)。

4、为了规范业主委员会活动,提升业主自我管理水平,制定《无锡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活动规则》(市住建局起草)。

(二)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为了加强公共消防设施管理,提高抗御火灾能力,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无锡市公共消火栓管理办法》(市公安局起草)。

2、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修订《无锡市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使用安全监察管理办法》(市质监局起草)。

(三)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保障经济社会秩序

1、为了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职能转变的要求,提请市人大常委会集中修改《无锡市外送快餐卫生管理规定》、《无锡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无锡市测绘管理条例》(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国土局等起草)。

2、为了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制定《无锡市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施细则》(市工商局起草)。

(四)优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1、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制定《无锡市残疾人保护条例(修改草案)》(市残联起草)。

2、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无锡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市公安局起草)。

二、调研项目(4项)

(一)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安全生产监督立法开展调研。

(二)为了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统计管理立法开展调研。

(三) 为了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对不动产登记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立法开展调研。

三、工作要求

(一)列入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正式项目,起草部门应当尽早落实起草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相关部门、组织和公民的意见。项目与相关部门关系密切的,起草部门应当充分征求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起草部门应当在上报送审稿时说明情况和理由。项目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相关部门、组织或者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起草部门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和听证会,认真研究各种意见,并就相关制度设计进行社会稳定等风险评估。在上报送审稿时,起草部门同时提交论证会、听证会意见的处理情况以及风险评估等相关材料。列入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计划的正式项目,起草部门还应当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要求开展起草工作。

(二)列入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调研项目,责任部门应当充分调查,深入研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属于地方性法规(草案)调研项目的,还应当形成法规初稿,未形成法规初稿且立法条件不成熟的,原则上不作为20xx年度地方性法规制定计划建议项目;属于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调研项目的,如立法条件成熟,可以转为正式项目或者列入20xx年度制定计划。

(三)列入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计划的项目,责任部门应当按照《无锡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规定,对立法内容、实施绩效、存在问题等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按照相关标准、程序和时间要求推进评估工作。责任部门于20**年3月31日前报送评估工作方案,经市法制办审核确认后组织实施。评估报告于20**年10月31日前完成并报送市法制办组织评审。评估工作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应当归档备查。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二:市人大常委会20**年的立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等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实现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结合,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梅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一、做好法规草案审议工作

按照市委部署,在广泛征求意见、调查研究、论证评估、统筹协调的基础上,20**年法规项目安排如下:

(一)报批法规案1件

梅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二)提请常委会审议的法规案1件

梅州市森林防火火源管理条例

(三)预备项目2件

梅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梅州市清凉山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这些立法项目请有关方面搞好调研和起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成熟一个审议一个”的原则视情况在20**年或者以后年度安排审议。

二、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20**年,市人大常委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依据立法法所赋予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权限,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努力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适应。继续做好梅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报批工作,重点做好梅州市森林防火火源管理条例的起草和审议工作,确保法规按计划提请常委会审议。

三、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加强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与市法制局、法规起草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积极推动立法进程。加强和改进法规审议工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主动进行协调,广泛凝聚共识。

四、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探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立法理念和价值取向,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健全人大代表参与立法机制,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发挥好地方立法研究基地的作用。

五、加强立法宣传和舆论引导

立法工作计划篇2

一、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认真做好立案登记工作。

一是依法登记立案。2018年度,立案庭将严格按照立案登记制的要求,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一律当场登记立案,当日登记并立案的超过90%以上。对需补正材料的,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对于登记立案的案件,按照初始材料做好案由确定。登记立案后,及时确定庭审程序、审判人员和法庭,并在当日内做好网上信息录入及案卷材料的同步生成,当日录入率达到90%以上。

二是高效便捷送达。对当事人在芳草湖总场本地的案件,继续实行直接送达制度,缩短审判期限。继续探索建立电子送达机制,使电子送达成为送达常态化,确保占比60%以上 。

三是做好诉讼保全工作。对于诉讼保全案件,经过审判庭是审核后,立案庭将及时录入案件,将执行文书转交执行局,将案卷材料移交审判庭,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二、落实便民措施,实行便民服务

一是耐心接待当事人。在2018年度,面对案件持续增加,当事人众多,在接待当事人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认真、慎重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耐心释法明理。接待时做到耐心、细心、热心,认真聆听诉求,语言礼貌,态度热情,用平和、陈述的语气和用语给当事人释明、答复,争取不发生因态度问题与当事人产生争吵。

    二是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诉调对接。按照《芳草湖垦区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方案》,做好委托调解工作。对于引导委托调解、诉前调解不成的纠纷立即进入诉讼程序,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确保审判质效。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建立司法援助联系渠道。

三是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初步审核把关。对困难当事人要求缓、减、免交诉讼费的,进行严格把关,并结合当事人提交的贫困证明,直接交院长审批。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

一是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于双方当事人都到庭请求调解解决纠纷的案件,引导双方进行诉前调解,进一步落实调解衔接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春节期间的信访稳控工作,及时向农场发放稳控函,按时发放稳控函,争取稳控在当地;

三是继续认真落实好院长接待日制度,提前将接待日排期并通知到各院领导,确保每周都有接待。

四、完成其他工作

一是认真参见院内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完成活动要求的各项任务;

二是做好上诉案件审查移送工作;

三是配合审判团队,履行好法官助理职责;

立法工作计划篇3

一、把握时代特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计划政策法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计划政策法制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经济工作的水平,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进一步转变计划工作职能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省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计划投资方面改革的逐步深化,客观上要求计划部门及时总结改革的经验,把改革的成果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下来。同时,也要求计划部门适应改革需要,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简化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行政性审批,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经济调控和地方经济调节上,坚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用法律制度约束行政行为。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实施依法治省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省方略的核心内容。通过依法行政,达到依法治权,依法治官,防止和避免行政权力被滥用,坚持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职责范围内,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方式和途径,搞好计划、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充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经济入世”,也是“法制入世”,客观上要求计划部门必须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继续对与贸易有关的或者影响贸易的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作进一步清理,通过立、改、废的方式,不断完善计划、投资等方面的法规、规章。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的计划政策法制工作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与新的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在:一是立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按照惯例行事,还没有对新形势给计划部门带来的挑战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行政执法比较薄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计划系统在计划实施、投资管理、项目稽察等方面具有执法权,而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市场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方面的职能也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搞好行政执法,是计划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三是普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法用法的制度还不健全,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省各级计划部门在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中作用的发挥,影响了计划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进程。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省计划系统的政策法制工作。

二、加强立法工作,健全计划政策法规体系

搞好全省计划系统的立法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坚持立法先行,把立法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以立法促执法,以执法促立法和普法。各级计划部门,要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按照突出重点、急需先行的原则,认真做好立法工作。立法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能闭门搞法制,不仅要发挥计划部门自身的力量,还要借助社会力量,引入外部智力,要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取得政府法制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人大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共同搞好计划法制立法工作。

第二,抓紧出台《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及配套规则。《招标投标法》在我省实施两年多来,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招标投标活动还存在不规范、行政干预过多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招标投标法》,国家计委在今年底前将陆续出台工程施工、工程服务和评标专家库等方面的管理办法。省计委正在积极开展我省招标投标方面有关法规的起草出台工作,各地计划部门要给予积极配合,同时要认真做好本地区招投标方面法规贯彻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

第三,加快其他有关宏观调控法规的制定。为了尽快健全和完善计划法律体系,下一阶段,国家计委将把有关规划编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储备物资安全、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我国对外承诺等方面的立法项目作为重要任务。省计委将配合国家计委积极做好上述法规的出台讨论工作,同时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提出贯彻实施意见。各地计划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快立法进程。对那些条件成熟的有关地方经济调节的政策法规,要积极向同级人大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立法建议。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力争在计划法制立法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计划部门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第一,继续整顿重大项目建设秩序。当前重大项目建设中还存在着违反项目审批程序、挪用专项资金、规避招标、搞假招标、串通招标投标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今后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要将招标投标作为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严厉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行为。把工作的重点从对项目建设单个环节的检查,转到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上来;从对个别项目的抽查,转到对项目的经常性检查上来;从检查项目是否招标,转到检查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是否规范上来。

第二,强化对计划投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这是今后执法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要重点检查一到两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并逐步形成制度。今年的重点是检查招标投标法及有关配套细则的执行情况。通过检查发现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形成良好的法律实施效果反馈机制。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这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首先,要强化计划系统内部的监督制约。其次,要自觉地接受外部监督。当前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做到:执法的依据、权限、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行政相对人享有的权利公开,把行政执法行为置于广大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四、认真搞好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的法律素质

全省计划系统四五普法规划已下发,各地计划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安排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计划干部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使计划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一,各地计划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单位法制工作和依法行政的状况如何,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哪个单位的领导重视法制工作,各项工作就发展得比较顺利。相反,工作就被动。各地计划部门要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并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列入考核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

第二,计划系统的政策法制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完成计划政策法制工作任务,开创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新局面,政策法制工作者要高标准、严要求。围绕“四五”普法提出的目标任务,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关于民主法制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学习依法治国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与计划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制理论和执法水平。

第三,探索和实践计划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集中培训,把法制课列入干部的必修课程,同时举办适合各级干部需要的法制讲座;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学法与辅导相结合,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

五、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我省计划政策法制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并上升为系统的理论,越来越影响和制约着计划政策法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今后,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我省计划部门的实际和当前计划政策法制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开展政策法制工作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当前,我们要把研究问题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健全计划投资法律体系;如何完善《招标投标法》和配套措施;如何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管理;如何正确处理项目法人自与依法实施行政监督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明确计划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等。省计委各处室要结合自身业务,每年抓一两个重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有份量的研究成果。

进行政策法制问题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冲破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力戒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要有前瞻性,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为理论研究增添新的内容,赋予时代特色。

六、加强协调配合,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保证

要增强全局意识,加强计划部门内部和计划系统上下的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形成合力,为开展计划政策法制工作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立法工作计划篇4

我们开县是元帅的故乡,又是一个有150万人口的大县,一个经济弱县。多年来,虽然经过一代又一代帅乡儿女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我县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财政收入已达亿元。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由于人多,我县的人均GDP仍然很低,2在全重庆市排列倒数第四。我县整体经济状况还处在贫困线以下,属部级贫困县,与构建渝东北区域城市的战略地位很不相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人口过多不能不说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造成我县贫穷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我们不进一步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增强人均观念,不针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我县经济就不会长足发展,我县贫困帽子就很难摘掉,与发达地区、重庆市兄弟区县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现在,虽然经过努力,我县人口高增长的势已经得到了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人口的增长模式还没有彻底实现从高水平增长向低水平增长的根本转变。由于人口基数大,年人口增长总数仍然庞大,低水平增长才刚刚开始,加之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工作基础不甚扎实,人们自觉实行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还没有形成,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县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人口环境。

要构建县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良好的人口环境,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真正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

党政重视、加强领导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的方针,制定符合本地方实际的工作计划,使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协调发展。各乡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已经建立,在制定届期目标任务时,一定要把控制人口问题放在战略位置,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做出符合本地方实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

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现在有的地方虽然也在提党政一把手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总责的口号,但在实际操作中对这项工作并不是那么重视,或者是口头喊重视,而实际上是应付了事。对本地方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心中无数。有的乡镇一年很少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很少听业务部门的工作汇报,更没有深入村社、农户调查研究本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致使本地方出现较为严重的计划外生育、漏统漏报、执法不严和管理失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衡量乡镇党政“一把手”是否亲自抓、是否负总责,至少要看你那个乡镇的计划制定了没有,任务下达没有,人员安排没有,投入到位没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落实没有,是不是严格执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票否决”,奖惩制度兑现没有。做到了这些,才是真正建立了党政“一把手”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

要充分发挥县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

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措施;要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县重大事项督查范围,不定期对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经常性检查,为实施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真正形成各部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要为构建县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良好的人口环境,光靠计生部门的努力是不行的,还必须加强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形成各部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我们认为,判断一个部门是否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绝不仅仅是看你那个部门有无计划外生育问题。县级部门至少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本部门人口发展的控制问题,防止计划外生育。

二是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特点,配合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动员宣传、教育、卫生、政法、社区等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从而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真正建立法制观念和先进的生育观念

首先,要建立依法办事的观念。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20多年了。在过去20多年中,我们抓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不管群众是否理解政策,是否愿意落实计划生育措施,都是要求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对发生计划外生育的群众的处理,也带有浓厚的强制性行政措施的色彩。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起到一定的治标作用,但不能治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完善,随着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政策意识的增强,我们再对群众采取行政命令不但不灵,甚至可能增加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树立法制观念。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必须从单纯依靠行政管理转移到行政管理与优质服务同时并重的轨道上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相继颁布。这两部法律法规的颁布,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据政策和地方法规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最根本的保障,是所有计划生育工作者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要学习宣传贯彻好这两部重要法律法规,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这两部法律法规的热潮。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学习,弄懂这两部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各级计生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掌握这两部法律法规,能够在工作中自觉运用这两部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使这两部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其次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过去,我们的计生干部在工作中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办事,靠蛮干,有的甚至牵猪牵羊,现在这种办法肯定是行不通了。法律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充分运用法律保障我们的工作,又要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否则,我们就会为之付出代价。要把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尊重群众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主人的地位。

第三要建立服务观念,变行政命令为寓管理于优质服务之中。我们这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是政府职能机关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服务者,不能以管理者自居。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象搞好服务。要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充分发挥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规范服务标准,增强服务能力。

第四要建立先进的生育观念。建立先进的生育观念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治本之策。现在城市的计划生育工作要比农村做得好,其原因就是城市的生育观念要比农村的生育观念先进。许多干部职工已经形成了先进的生育观,你让他多生他也不会同意。为此,我们要加大力气开展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真正建立先进的生育观念。

四、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任何一项工作的好坏,关键在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构建县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良好的人口环境,同样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加强乡(街道)、村(居委会)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建设,落实人员、任务、报酬,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计划生育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稳定。

乡镇一级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建设,主要是加强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和协会队伍建设。各乡镇经过机构改革,工作部门设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口与计划生育这项工作没有变,乡镇计生办仍然存在,各乡镇一定要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机构明确,二是人员明确。乡镇计生专干要专司其职。村一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建设主要是做到“三有”。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要配齐配强专兼职村计生助理员,落实计生助理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建立和完善村一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监督的制度,把村一级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计划生育协会是党和政府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计划生育队伍的重要力量。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协会具有与群众关系密切、情况熟悉、方法灵活、信息反馈及时的优势。

各级党政要充分发挥协会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协会组织,落实他们的待遇,为协会开展工作创造应有的条件。各级计生协会要按照重庆市计生协会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把工作重点放在参与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开展村民自治计划生育工作上,力争我县计生协会工作在重庆市乃至在全国创出经验,创出品牌。

要充分利用移民、扶贫等政策,争取各方支援,逐步加大对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投入,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成全市一流的服务机构。

原区所在地的计生服务站因为接纳服务对象较多一些,技术力量和物质条件雄厚一些,原则上都要按重庆市计生委的要求建成中心服务站,其他乡镇服务站也要按照要求配齐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开展好技术服务工作,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

立法工作计划篇5

*区辖5街4镇,5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7万人。全区共有流动人口2.2万人,其中流入人口2万人。近年来,针对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省、市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社区建设的有力时机,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制,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做为全区计生工作的突破点,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我局被国家计生委授于“计划生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省、市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计划生育工作活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难度;企业改革中裁减或撤消了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弱化了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同时出现大批下岗职工;城市改造、住房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使人户分离现象加剧;因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带来的离婚再婚、未婚先孕、意外妊娠等现象增多,城市居民更加关心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关心优生、优育、优教;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位的一些职能逐步转向社会,转向社区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改革和调整过期作废熟悉的已控制人口增长为主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型势的要求,才能开创我区计划生育新局面。几年来,我们根据计划生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计划生育自身的要求,立足基层,积极探索,大胆推行了“四项改革”,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进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改革。早在2002年,我区就开展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试点工作,改变过去行政命令、一刀切的管理要求,让群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节育措施,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区范围内由点到面稳步推广目前,全区已有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实行了知情选择。二是一孩生育指标方面的改革。2009年,开始在城市将一孩生育指标审批权限的下放给企业,由企业自主管理,改变过去那种多头管理,程序复杂的领证方

式,方便了职工,服务了社会。在此基础上,2009年我们又开展取消一孩生育证管理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来看,达到了“政府指导、单位调控、综合服务、方便群众”的目的。三是进行了生殖健康方面的改革。2009年,我区将《生育证》改为《生殖健康服务证》,突出了科普知识,优生优育方面的宣传服务。变由群众上门领证为送证上门服务、受到了育龄群众的普遍欢迎。四是结合社区建设,进行社区计划生育改革。今年,我们在新组建的社区指导社区制定自治章程,引导社区进行居务公开,面向社区推广优质服务,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开展“四项改革”,使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工作机制上,由单纯以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的转变,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在工作体制上,由单纯依靠计生部门向依靠党政领导与相关部门综合治理转变,增强了计生工作的群众性;在工作方法上,由注重管少数人向管好少数人与服务多数人转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程度。二、依托社区,加强城市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为抓住社区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将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将计划生育工作及时切入社区建设之中。在社区成立之初,我们认真学习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城市社区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准确把握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首先,我们根据全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了在社区建设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加强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社区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其次向区委、区政府建议,组织召开了全区城市社区计生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民政、工商、公安、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二是深入社区,加强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首先

,指导新组建的社区居委会普遍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居委会主任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设1名计划生育专职副主任,配备了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目前,全区57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落实了计划生育专职副主任。为了使新上岗的社区干部尽快适应计划生育工作,我们与区民政局连手,统一组织对全区200多名社区干部进行了培训。此外,指导社区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扩充社区志愿者队伍。其次,指导社区加强服务建设。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指导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人口学校、技术服务室、协会“会员之家”等,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搭造平台。再次,指导社区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依据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社区制定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指导社区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作用,使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方面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三是,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社区”活动。我们从知情选择、居民自治、综合治理等方面着手,各有侧重地开展计划生育试点工作。在试点的社区取得经验后,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再全面推广,并按照“四无、六好、三落实”的工作要求,规范标准,实行动态考核。在考核中,我们把社区居民自治开展情况和居民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57个社区居委会中,有个社区达到了计划生育合格社区的标准。我们通过以上方式,抓点带面,确保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三、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今年是“计划生育法制年”,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四五”普法,在全区开展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等形式,增强了干部群众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教育各级计生干部树立四种观念,即:群众观念、服务观念、法制观念、权益观念,始终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计生工作的标准,把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关于规范计划生育行政

执法程序的通知》、《贯彻执行“七个不准”,加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通知》等五份文件,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评议和考核制度。与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合同,落实工作责任。镇、街建立了计划生育政(居)务公开栏,设立了服务监督电话10部。实行计划生育“五公开一监督”制度,即:生育政策、生育指标、生育对象、处罚标准、节育对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计生执法工作透明度。四是监督检查,抓好落实。区上成立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全区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四次检查。坚决查假治假,严肃处理违纪违法问题,使为城市计生工作管理逐步步入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强化措施,综合治理,切实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城市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区上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坚持与常住户一样,实行同管理、同检查、同考核、同奖罚。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组织协调工商、公安、民政、城建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总结出了七项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一是推行楼栋管理制度。下发了《计划生育楼栋管理办法》,各楼栋推举楼长全面负责,每单元指定专人管理。二是实行警计联防管理。在社区建立计划生育、公安部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办公室,建立警民联系点,把计划生育与综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实行双向管理。按照流入与流出并重的原则,双向把关,双向反馈,双向管理。双向把关:即规定凡外出经商或做工的人员必须在户籍地镇、办事处计生部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签订合同,确定联系地点,查访时间。同时,将计生情况登记表、合同、计生证明、身份证、结婚证、孕情通报单及《委托代管协议书》等立卷归档。对流入本地区的人员,一律查验原籍乡镇计生办以上有关部门签发的《婚育

立法工作计划篇6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机关和全系统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现就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强化民主政治建设、推行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制约,提高行政效率,密切干群关系为目标,按照公开、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的基本要求,建立公正、透明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达到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的目的,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基本原则:深化政务公开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向社会公开的,必须依法公开;必须坚持真实准确的原则,公开的内容要真实可信;必须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必须坚持利于监督的原则,要便于群众知情,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二、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机构

(一)区、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二)区、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三)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区、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公开内容(10项)

1、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政策;

2、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

3、生育政策和再生育审批程序:

(1)《浙江省生殖健康服务证》)的领取程序

(2)再生育申请的条件和审批程序

(3)病残儿鉴定的程序

(4)再生育审批权的结果

4、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程序和必备材料;

5、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及申请计划生育公益金补助的程序;

6、征收社会抚养费管理制度;

7、违法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标准及法律责任;

8、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受理投诉程序、有奖举报电话等;

9、计划生育服技术服务机构及服务项目;

10、行政许可法要求公开的其它事项。

(二)区、镇(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公开内容(4项)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资格证、技术服务人员执业资格证;

3、免费技术服务的对象、项目、程序,标准及依据;

4、工作职责、工作纪律、服务承诺、监督投诉电话。

(三)村(居)务公开内容(3项)

1、人口和计划生育生育政策;

2、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

3、免费服务项目。

四、政务公开的形式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公开形式主要有:

1、设立政务公开栏;

2、在新闻媒介上公布;

3、印制宣传品;

4、设立咨询电话、咨询服务台;

5、群众座谈会、入户走访;

6、建立网上政务公开专栏。

五、加强领导,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

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程度高的工作,各级领导和计生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努力搞好“四个结合”,切实把握“四个环节”,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努力搞好“四个结合”,即:政务公开要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逐步实现从过去的政策公开和办事程序公开转变为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公开;政务公开要与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务公开要与推行全程办事制相结合,实现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效果公开;政务公开要与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相结合,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立法工作计划篇7

一、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搞好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

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是实现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思想基础,市人口计生局法规股定期对各乡镇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今年上半年组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一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计生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了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中文明执法、正确执法水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杜绝了重实体法、轻程序的观念和做法,懂得了依照程序办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做到了岗前培训和全部持证上岗。今年上半年全市征收社会抚养费共立案 312 例,立案率100%。案卷甲级率达到90%以上,合法征收率100%。上半年无计划生育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发生,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认真落实综合治理部门职责,与相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

综合治理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支持人口计生工作。人口问题事关全局,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所以综治各部门都能认真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认真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与本单位工作的关系和关联度,研究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措施,真正发挥综治各部门的表率和带头作用。人口计生部门与民政等单位建立工作联系制度,每季度民政与人口计生部门互通婚姻登记和收养子女信息。

三、加强村(居)民自治工作,提高群众民主参与意识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人口计划生育一项新的工作机制,要想积极稳妥地开展此项业务工作,选准试点,创造出新经验、新办法,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是开展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在2010年的基础上,对全市实行村民自治的162个行政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督查验收,各社区(村)都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制定了章程和村规民约,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坚持在社区(村)开展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对计生各项工作严格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增强计生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村(居民)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组织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在庆阳青龙村召开了现场会。正确引导群众提高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觉性。

立法工作计划篇8

同志们: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总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提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能力,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主任将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我首先向大家报告近几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几点要求,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一、流动人口的特点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

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表现,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剩余劳动力的重新配置,缓解流入地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相对不足的矛盾,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也为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近年来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作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的人口现象,我国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流动人口总量庞大,并呈增长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正在形成流动人口的高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1亿,其中,省内流动的有7865万,占65%,跨省流动4242万人,占35%。到2003年,流动人口大约为1.4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

第二,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为4.91亿,剩余劳动力1.70亿,其中有1.14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的23.2%,但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存在。

第三,流动人口的主体是育龄青壮年。

在流动人口中,15-30岁的大约占同年龄组的70%,35岁以下的大约占80%。在跨省流动人口中,16-45岁的达3508万,占全部跨省流动人口的82.7%。〖JP〗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他们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有巨大的需求,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管理和服务的重点目标人群。

第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与城里人相比,他们的教育水平、劳动技能、生活条件、保健意识、维权意识等各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流动人口也是疾病,特别是诸如性病和艾滋病之类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流动育龄妇女住院分娩、婚前检查、妇女病普查率均低于户籍人口,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则高于户籍人口。因此,如何向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成为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五,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亟待加强。

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违法生育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约占各地计划外生育总量的50-80%,反映出对流动的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的管理上不到位,在生殖健康的服务上不到位。此外,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和规章上的缺陷,导致流动人口比较容易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已成为直接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流动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就必然会对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对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特别是对提高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确保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早在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生委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1998年,经修订、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再次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新的《办法》按照完善管理,突出服务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原则。1999年,又出台了《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规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于2003年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的部长令,又与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这些管理规章的颁布实施,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工作规范,对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人口计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确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近些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是正确的。在此原则指导下,许多流入地积极采取措施,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常性工作范围;一些流出地则从源头抓起,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流动人口解除后顾之忧。各地还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多数流出、流入人口大省都相互签订了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协议书,及时通报信息,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理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加快建立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措施和调控目标的落实”。

第二,各级党政领导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给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带来的新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02年“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和2003年国办《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下发后,各级党政领导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纳入了本地社会治安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为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第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多数省(区、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中作了专章或专条规定。各地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依据、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为核心,制定了一系列与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相配套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依法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仅靠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自身的力量无法做到管理到位、群众满意,必须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目前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建立了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或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地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协同社区警务室、社区居委会、流动人口协管员和群防群治组织,构建了流动人口合署办公平台,共同开展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初步形成了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

第五,构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

多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时效性、准确性差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由此造成了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责任不清,信息不通,交流不便,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2003年“非典”期间,国家人口计生委利用计划生育工作的网络优势,依托延伸到村、组的计划生育组织体系,建立了“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暨抗非典网络系统”,为国家部署抗击“非典”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非典”疫情结束后,国家人口计生委抓住难得的机遇,整合资源,从实际需求出发,借助已经搭建的信息交换网络平台,建立了全国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并于2003年7月1日开始运行,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异地查询,提升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进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推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全国“一盘棋”局面的形成,为落实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第六,各地人口计生部门积极探索,创造了一大批值得推广的好经验。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特别是2003年底,部长令和9部委文件下发后,各地本着完善管理,突出服务的思想,不断更新管理与服务理念,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总体规划中,以新的思路谋求事业的发展,以新的突破推动工作机制的创新,创造出了许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新经验。

从流入地的工作看,主要是:

浙江省抓住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建立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推行省内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结算制度;宁波市通过政府牵头协调,部门配合,创新机制,资源共享,提出了“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要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引导群众参与,探索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路子;福建省泉州市计生协会以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为重点,主动配合和协助计生行政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辽宁省大连市建立起了城市封闭住宅区计划生育“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户参与”综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广东省按照“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山东省坚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到城市社区总体建设之中,强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青岛市和厦门市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南京市坚持“五个融入”,立足基层社区建立起管理、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深圳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平对待、宏观管理、微观服务、推动自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运行机制,等等。

从流出地的工作看,主要是:

河南省近年来从“五个强化”入手,多策并举抓源头,依法维权上水平;重庆市通过立法明确有关部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职责,赋予人口计生部门综合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职权,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湖南省充分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省了行政成本,有效解决了流动人口信息不畅、不灵、不准的“瓶颈”问题;湖北省以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奖励优惠政策为重点,清理清查各种乱收费现象,努力为流动人口生产、生活、生育提供服务,受到进城务工育龄群众的欢迎;安徽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积极做好务工人员外出前、流动中、返乡后的计划生育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开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其他地方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不少好办法,创造了不少好经验。虽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随着人口大规模流动,特别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市人口人户分离增多,使过去依托户籍制度实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下降。而且,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中的新问题。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

主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五个不到位”:

一是认识不到位。在现有体制和环境下,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有些流入地对流动人口存在戒备和防范的心理,遇事推诿,不够尽职;而有些流出地则想尽办法,防止外出育龄群众计划外超生,轻视服务,不够尽责。受这些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影响的结果必然是重管理、轻服务。

二是政策不到位。在一些流入地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中,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对待的原则,流动人口没有依法免费享有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也未能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宣传教育服务;而在流出地,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地方,为了减少计划外生育,侵害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人口流出地跨省、跨地设站进行孕检和搭车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流出地强迫育龄群众返乡孕检和离乡时收取押金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占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比例较高。“十五”中期评估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不到50%。

三是措施不到位。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管理服务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全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设立了单独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地(市)和县(区)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设机构分别为41%和43%,而乡级专设机构仅占25%。

四是经费不到位。目前,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地方没有合理核定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支出成本,没有将涉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造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薄弱,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优惠政策落实率低。

五是职责不到位。从跨省的角度看,一部分地方缺乏“全国一盘棋”思想,两地管理和服务职责落实不到位,信息交流反馈率低,致使管理和服务渠道不畅通,流动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跨部门的角度看,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不落实,有些部门推出的改革措施,没有考虑到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弱化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力度。

三、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规定,按照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完善管理,突出服务,继续探索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开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人口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不阻挡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流动人口的增加对计划生育工作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总体上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级人口和计生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从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高度,正确认识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要正确认识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意义。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流动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创新。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最终标准。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更新管理和服务理念,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工作安排,要亲自抓决策、抓协调、抓保障、抓考核,并切实抓出成效。要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制度,成立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各业务机构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通力协作,并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做到认识到位、决策到位、保障到位、监督检查到位。

第二,部门配合,综合治理

国家人口计生委将抓紧研究论证,提出修订《办法》的具体意见,明确和完善各相关部门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坚持与时倶进,顺应改革大局,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的总体方案之中。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部门之间联系、协查、配合、通报制度,及时了解和把握相关领域改革的新动向,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责任区、出租屋管理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各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第三,群众参与,村(居)民自治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关键在于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流入地和流出地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融入村(居)民自治活动中,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步伐,引导流动人口积极行使民利,参与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有关决策,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进程。

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和企业,要充分发挥社区(村)居民自治组织、计划生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劳务市场、集贸市场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拓宽信息、管理和服务渠道,进一步完善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配合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属地管理,优质服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方针,坚持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原则。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地要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工作管理职责,做到两地各负其责、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建立“双向管理”协作制度,加快构建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

各地要突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和服务范围,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为跨省流动的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第五,建立机构,保障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切实解决符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际需求的工作保障条件,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尤其是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更应该积极争取,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争取将流入人口数量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人口基数计算,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等所必需的经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所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应计入现居住地户籍人口经费需求总额,由现居住地财政一并安排。各地要积极推行和建立省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药具经费统一结算制度。

第六,考核评估,正确引导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充分发挥考核评估对基层工作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监督作用。要尽快制定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和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之中。

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抓紧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评估试点工作,尽快制订跨省流动人口双向考核评估办法和制度,促进两地管理职责和“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工作原则的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要定期对各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评估制度。

第七,信息管理,资源共享

全国省际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作为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加快了户籍地与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流难的问题。国家人口计生委要继续大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切实加强指导、培训和督查工作。

目前,各地推广使用平台工作发展不平衡。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加强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作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项基础性工作,与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要加快推广应用的步伐,以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动态管理水平。各地要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信息网络,依托社区和行业信息管理载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做到资源、信息共享。

第八,依法行政,维护权益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树立以民为本、公开透明、诚实信用、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理念,对流动人口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切实采取措施,保障流动人口依法享有生育权利,依法获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普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各项权利。

在加强和完善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足流动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需求,确保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妇享有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各地要严禁要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严禁流动人口户籍地跨省设立孕检站点乱收费,严禁户籍地无正当理由拒绝承认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接受服务所出具的情况报告单。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严格禁止并认真查处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违法侵权案件,把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作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实抓好。

立法工作计划篇9

**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一法三规”和《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继续抓紧制订配套规章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大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力度。

(二)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努力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新的工作机制,重点在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和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方面有所突破,取得新的进展。

(四)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五)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计划生育系统行风建设。从今年开始,在全系统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围绕以上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从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计划生育工作和抗击“非典”防治工作的关系,确保业务工作和抗击“非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立法工作计划篇10

努力提高城市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川汇区辖5街4镇,5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7万人。全区共有流动人口2.2万人,其中流入人口2万人。近年来,针对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省、市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社区建设的有力时机,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制,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做为全区计生工作的突破点,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我局被国家计生委授于“计划生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省、市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计划生育工作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难度;企业改革中裁减或撤消了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弱化了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同时出现大批下岗职工;城市改造、住房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使人户分离现象加剧;因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带来的离婚再婚、未婚先孕、意外妊娠等现象增多,城市居民更加关心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关心优生、优育、优教;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位的一些职能逐步转向社会,转向社区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改革和调整过期作废熟悉的已控制人口增长为主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型势的要求,才能开创我区计划生育新局面。几年来,我们根据计划生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计划生育自身的要求,立足基层,积极探索,大胆推行了“四项改革”,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进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改革。早在2002年,我区就开展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试点工作,改变过去行政命令、一刀切的管理要求,让群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节育措施,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区范围内由点到面稳步推广目前,全区已有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实行了知情选择。二是一孩生育指标方面的改革。2003年,开始在城市将一孩生育指标审批权限的下放给企业,由企业自主管理,改变过去那种多头管理,程序复杂的领证方式,方便了职工,服务了社会。在此基础上,2004年我们又开展取消一孩生育证管理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来看,达到了“政府指导、单位调控、综合服务、方便群众”的目的。三是进行了生殖健康方面的改革。2003年,我区将《生育证》改为《生殖健康服务证》,突出了科普知识,优生优育方面的宣传服务。变由群众上门领证为送证上门服务、受到了育龄群众的普遍欢迎。四是结合社区建设,进行社区计划生育改革。今年,我们在新组建的社区指导社区制定自治章程,引导社区进行居务公开,面向社区推广优质服务,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开展“四项改革”,使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工作机制上,由单纯以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的转变,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在工作体制上,由单纯依靠计生部门向依靠党政领导与相关部门综合治理转变,增强了计生工作的群众性;在工作方法上,由注重管少数人向管好少数人与服务多数人转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程度。

二、依托社区,加强城市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为抓住社区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将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将计划生育工作及时切入社区建设之中。在社区成立之初,我们认真学习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城市社区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准确把握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首先,我们根据全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了在社区建设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加强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社区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其次向区委、区政府建议,组织召开了全区城市社区计生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民政、工商、公安、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是深入社区,加强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首先,指导新组建的社区居委会普遍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居委会主任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设1名计划生育专职副主任,配备了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目前,全区57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落实了计划生育专职副主任。为了使新上岗的社区干部尽快适应计划生育工作,我们与区民政局连手,统一组织对全区200多名社区干部进行了培训。此外,指导社区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扩充社区志愿者队伍。其次,指导社区加强服务建设。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指导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人口学校、技术服务室、协会“会员之家”等,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搭造平台。再次,指导社区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依据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社区制定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指导社区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作用,使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方面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是,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社区”活动。我们从知情选择、居民自治、综合治理等方面着手,各有侧重地开展计划生育试点工作。在试点的社区取得经验后,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再全面推广,并按照“四无、六好、三落实”的工作要求,规范标准,实行动态考核。在考核中,我们把社区居民自治开展情况和居民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57个社区居委会中,有个社区达到了计划生育合格社区的标准。我们通过以上方式,抓点带面,确保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

三、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今年是“计划生育法制年”,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四五”普法,在全区开展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等形式,增强了干部群众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教育各级计生干部树立四种观念,即:群众观念、服务观念、法制观念、权益观念,始终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计生工作的标准,把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关于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的通知》、《贯彻执行“七个不准”,加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通知》等五份文件,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评议和考核制度。与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合同,落实工作责任。镇、街建立了计划生育政(居)务公开栏,设立了服务监督电话10部。实行计划生育“五公开一监督”制度,即:生育政策、生育指标、生育对象、处罚标准、节育对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计生执法工作透明度。四是监督检查,抓好落实。区上成立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全区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四次检查。坚决查假治假,严肃处理违纪违法问题,使为城市计生工作管理逐步步入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强化措施,综合治理,切实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城市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区上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坚持与常住户一样,实行同管理、同检查、同考核、同奖罚。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组织协调工商、公安、民政、城建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总结出了七项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一是推行楼栋管理制度。下发了《计划生育楼栋管理办法》,各楼栋推举楼长全面负责,每单元指定专人管理。二是实行警计联防管理。在社区建立计划生育、公安部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办公室,建立警民联系点,把计划生育与综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实行双向管理。按照流入与流出并重的原则,双向把关,双向反馈,双向管理。双向把关:即规定凡外出经商或做工的人员必须在户籍地镇、办事处计生部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签订合同,确定联系地点,查访时间。同时,将计生情况登记表、合同、计生证明、身份证、结婚证、孕情通报单及《委托代管协议书》等立卷归档。对流入本地区的人员,一律查验原籍乡镇计生办以上有关部门签发的《婚育证》,做到“流而不失、动而有控”。双向反馈:即凡外出流动人口、做到定期检查孕情、环情、尤其对20-49岁生育旺盛期的已婚育龄妇女,要求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定期到流入地乡(镇)以上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进行孕情、环情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双向管理:即凡需长期外出或居住在外地的已婚育龄妇女,一律由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双向签订《委托代管协议书》,对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一旦发现计划外怀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四是加强网络建设。社区居民小组、街道、楼栋、物业小区等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宣传员和中心户长,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信息灵通、管理到位。五是落实企业法定代表责任制,把居住地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当地街道办事处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六是严格实行“一证管多证”制度。即流动人口必须先办理、交验《婚姻证明》,然后才能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其他证照。七是坚持每季度对流动人口进行一次清理清查,各镇、街道办事处均组织了以工商、公安、民政、卫生、城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活动,明确责任,相互配合,专项治理,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依托社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

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开展优质服务作为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一,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

我们始终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改进宣传模式,全面开展“温馨宣传,贴心服务,连心教育”,提倡理解人,尊重人,以温馨的标语口号,架起心灵沟通之桥,密切同群众的关系。把面对面上门宣传作为重点,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说一句知心话,送一份宣传品,办一件实心事,解一个难心题。将计生宣传服务和创建新型生育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计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各村(居)委会在辖区内的摊点、巷道和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标语,在楼栋间张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指南》,向经营摊点发放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和流动人口自觉执行计生政策。

二,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我们坚持开展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服务,免费为育龄妇女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免费为流动人口查验婚育证明,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避孕方法指导,努力减少外来育龄妇女怀孕率、流产率,从而不断提高外来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提供生产、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