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31 11:43:16

职场心得体会

职场心得体会篇1

今天的生活是三年前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又决定了三年后的生活。

步入社会后,往往很难有幸福感,更多的抱怨充斥着生活。工作太累、职业不满等,这些虽然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每天被这些烦恼阻碍着,想要幸福都难。没有了幸福感,压力自然而然就大起来,职场倦怠感也随之加强。负能量一多,不仅对你的职场之路没有好处,对你的人生也没有有一点好处。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慢慢去接受和改变,把幸福力带入职场,渐渐的你会发现生活大不同。

对职场要有所期待,但不能盲目投入。像机器人一样周而复始的运作并不适合人类,这只会让职场变成牢笼。想要幸福首先要学会发现美的能力,这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比如,不要过分的对未来有所期望,但也不要一点想象力都不给未来。学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要把负面情绪累积在工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学会给自己找一些生活乐趣去丰富职场。出去看看电影,给职场多一些灵感;出去游玩一圈,给职场多一份新鲜气息;看一本不错的书籍,给职场多一丝灵气……

在职场中主动是一种特别的行动气质,也就是说自己知道做有价值的事,不用别人去催。职场上的主动者,往往得以进入各行各业的高收入者阶层。主动和被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对工作的意义却是完全不同的。许多人每天都在迟迟不愿将自己的构想付诸于行动,也因此荒废了许多的宝贵时间。

事业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进程当中寻找到快乐,他们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让时间听从自己的安排。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当遇到那些不情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办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动”来完成它:从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起,在自己的行事历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务均匀地分配在日程之内。这样做,不但每天可以轻松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于时间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当天的这一部分工作组织到非常完美。因为有惰性的人一定是先松后紧,最后让自己慌手慌脚地把工作敷衍了事,那样的效率与业绩,是不可能超越一贯按部就班地行动的人的。 有时候,对你而言,结束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一小时呆来得有趣。绝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交给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想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想成遥远的下个世纪好了,做个“我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工作在此时此刻,是让我们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很多人在职场中观念麻木而淡薄,从好里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的确是没什么追求和上进心,不太在意生活的品质。 看看另一些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比如永远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比如拥有了一套高尚地段的房产的大学同学,比如让孩子进了更优秀的幼稚园的邻居等等。不要羡慕人家的命好,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离自己理想中的极乐园更近些吗?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制订一个目标,大的像买一辆自己喜欢的新车,小的如买一套当下流行的时装,有时候,压力是让人忘情于工作最好的动力,当你终于可以为了卸下包袱松口气时,你的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职场心得体会篇2

职场新人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017范文(一)

刚工作不到一年,心态还未平稳,而最近制造业内的热点话题——工匠精神,让我颇有感悟。

提起工匠一词,令我直接联想到的人物有两个,分别是鲁班和庖丁 。鲁班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他发明的木工工具一直沿用至今。鲁班勤于设计发明,每样工具也是反复实验、修改才制造出来,被称为“工匠始祖”实至名归。庖丁的故事来源于课本,在《庄子·养生主》中对庖丁解牛有这样的描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大意是: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碰到的地方,肩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一个厨师可以让一件看似无趣的宰牛,登上大雅之堂,赢得别人喝彩,这才是让我们值得尊敬的地方,而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工匠。

工匠,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从事劳动工作的就是工匠。工匠是在普通工人的基础上对工作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工匠做工,不只是为了赚钱养家,而更应该是一种修行。在修行中体会工作中的快乐,提升工作的价值,唤醒心中的正能量。每个人并不一定要成为大家所说的那种“大工匠”,但人人都要有工匠精神。

于我来说,刚来所里不到两月,而工作心态却有很大转变。上一份工作是在产线,每天都是工作推着我往前走,根本无暇考虑自己应该主动去做什么。所以刚到物联网中心时,总感觉无所事事,又想着跟以前一样等待领导布置工作。而现在,所有事情不再是别人安排,而是自己去安排自己的事,自己主动去推动工作向前发展。刚开始我还没意识到,等我接触到项目才发现,所有的工作准备自己都要主动去做,而且事无巨细,与此相关的都要了解学习。而在此过程中,初参加工作由于知识储备相对匮乏,日常简单的工作也感觉压力山大。但随着我慢慢接触,心中对项目有个全面了解,我才发现项目其实是无数小事件的累积,只有把这些小事情全都弄懂做好,项目才会顺利地进行下去,而这全部的过程也恰恰就是我的工作内容。基于此,我开始主动去学一些项目的相关知识,进行提前储备充电,日常工作也逐渐变得清晰明了,个人也不会再因工作上的事变得焦虑,从内心深处感觉工作其实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从工作中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其实也正是工匠精神的第一要义。

好多人说除了工作,你还有人生,把所有心思都花费到工作上也许并不值得。我认为人生处处有精彩,无法单纯衡量价值的高低,而要重在别人对你的肯定。工作中,我一直认为如果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定要做好;能力之外,尽力做好。平常工作中,我主要从事电路制作,由于基础薄弱,做出的产品质量相对较差。工作工程中,同事对我的产品提出意见,我都虚心接受并尽力去修改。当他们肯定我设计中闪光点时,我会反复验证其可行性,力争做得更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别人对你的肯定与好评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工匠其工作的价值也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

工作之外,自己还有其他朋友时不时的也会在社交网络发表关于工作的抱怨,其实偶尔抱怨可以接受,但不可过度放大。抱怨谁都会有,毕竟人无完人。我们可以学习许多成功的人士把这些工作的不如意去转化为动力的方法,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每一件事。在工作中,不会的东西有很多,把它们丢开,工作就没法进行,迎面处理这些问题势必耗时费力,心神忧虑。其实换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一些问题我们自己可以试着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其他同事的帮助。运用不同方法去解决不同问题,这样才是一种面对工作的良好心态。此外,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抱有初学者的心态,这样面对新的知识点总会有求知的欲望,也不会因重复工作而疲倦懈怠,还会为技术的精进而受到鼓舞。工匠之心莫过于积极工作,守得云开见日出。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个号召一经发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这也充分说明现在的中国确实亟需工匠精神,而制造业更是与之密切关联的核心领域。

中国正在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粗加工行业附加值较低,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的增长。要想做好转型工作,必须要把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创造性作为目前工作的重点。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千千万万奋斗在一线的技术工人怀有工匠之心。像走出国门的高铁,就是最好的例子。高铁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国家高度重视,国内主推,高铁行业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方面,宏观环境尊重并认可工人的劳动成果,一方面,工人们以工匠精神去创造实践,两个部分完美结合,才实现了高铁的“走出去”战略。

在提高产品品质和增强个人创造性的漫长过程中,需要包括我们研究所在内的所有人一齐努力。除了工匠精神,我们还需要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要遵循或者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正确方法。正确的运用科学方法,可以在工作中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发工作讲求快速、有效,同时也就要求我们除了工作上严谨、负责,还要讲求方法策略。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我们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去专注品质与创新。

工匠精神,并不是要求将任何一件事都做到极致,而是要用追求极致的心态去专心、专注于任何事情。诚然,现实中有机会成为大师的人不多,但是身上闪烁着工匠精神的大有人在,我也将督促自己在这条道路上持续努力、前行。

职场新人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017范文(二)

记得在上学期间,恩师数次提到一个概念——PPM。PPM是part permillion的缩写,译为每百万分中的一部分,即表示百万分之几,或称百万分率。当我们的企业还在用万分率、千分率甚至百分率来统计产品的废品率时,PPM这个原本被应用在溶液浓度上的化学概念,已在欧美和日本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表示每百万个产品中的废品率。让我震惊的并不是这些工业制造强国采用“百万分率”这个量级来统计产品的合格率,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佳能和尼康所生产零件的废品率可以做到5PPM以下。相对于国内的制造业,废品率能做到200PPM以下基本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了。将这样一个参数放大到产品甚至整个制造业,我们国家与德国、日本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产品始终被贴上“粗制滥造”、“不耐用”、“精度低”等刺眼的标签呢?

国内多数企业所追求的往往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带来的即时利益,这是符合企业利益的,因为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最先被淘汰的一定是那些不盈利和亏损的企业。而盲目和过度追求即时利益也会渐渐蒙蔽人们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产品的灵魂——品质,在长期的竞争中,最终被淘汰的一定是那些不在产品上精益求精的企业。而这就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报告中所提到的“工匠精神”。决定德国、日本产品质量的其实并不是其所谓的高效管理方式,而是在这些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中,每一名工程师、技术员以及管理人员都依靠信念、信仰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坚定不移的选择。所以,像西门子、欧姆龙、尼康和佳能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长盛不衰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娜塔莉波特曼是我最欣赏的女演员之一,在2015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做演讲时,她是这样描述在日本吃寿司的经历:“几年前,我与丈夫去东京,吃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寿司。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不吃鱼的,所以你们能想象他们提供的寿司有多好吃了,即便只是蔬菜,味道简直像梦幻一般。但让我们费解的是,如此美味的寿司店却只有六个座位,为何不开一家大一点的店面做成全城最火的餐馆呢?当地的朋友像我们解释说,东京所有最好的餐馆的规模都不大,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想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将一件事做到至善至美的过程所带来的愉悦和快乐。”我想这是对日本“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

首先,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基础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热爱,才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有将这份工作做好的热情和决心,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会为自己做的好而骄傲,做的不好而愧疚。所以也就不难想象一个全然没有工作热情的人很难将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其次,是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古人所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每一个人都不将工作仅仅视为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这不就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吗?其实,如果仔细想想,市场经济之下“精益求精”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优点:作为生产者,理应对产品负责,理应对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负责,而负责任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把生产的产品做到最好。过于浮躁的社会让诸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这才让日本和德国的产品在这方面显得太过难能可贵。再次,是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放眼古今,在各行各业中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拥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他们在一条道路上坚定的前进,他们不惧怕失败也不放弃挑战,在失败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从而不断的克服困难,超越自己。所以,如果没有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实现“工匠精神”也是一种空谈。最后,我认为是善于学习和钻研的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人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他们善于从世界范围的广度来关注技术发展的状况,不断地学习世界的最新技术,然后要么与自己原有的技术相结合,要么根据自己对于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理解把这项技术加以改进提高,做到更好。那到底如何才能身体力行,并引导我们做出更优秀的产品、培养出更优秀的自己,而非将“工匠精神”仅仅当做一句口号呢?

职场心得体会篇3

(一)义利观念

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求利经济,又是一种高度规范的法治经济。义利统一观念主张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发财致富与合法经营不矛盾,义利兼顾,既求财,也讲义。

(二)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强有力的杠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又要求这种竞争具有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竞争的正常秩序和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因此,公平竞争成为新的伦理精神因素。

(三)自主观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市场主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个人也不再是单位的所有物。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竞争都通过市场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来调节。企业的命运靠企业自身去把握,个人的命运也要靠自己去把握。

(四)诚信观念

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要求商品买卖必须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必然会优胜劣汰,只有优质的产品、服务和品牌,才能获得商场的信赖,从而取得发展的机遇。因此,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因素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职业伦理的构成要素

职业伦理是关于从事某种职业的群体或个人的一些总体性的价值要求。职业伦理通常由以下要素组成:

(一)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希望和成就的设想。职业理想是从业者的精神支柱,职业理想目标是从业者的精神动力,要有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

(二) 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举止、神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以及采取的行动。职业态度的本质就是劳动态度,职业态度的好坏可以体现一个从业者、一个职业集团的精神境界及道德风貌。职业态度是从业人员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对其从事职业所应承担职业责任的基础。

(三) 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合同来规定。职业责任是不谋求自己的权利或报偿的责任。只有与不谋求个人权利和报偿相联系,以尽职尽责为前提的责任,才构成职业责任。对从业者来说,履行职业责任不是为了从社会或他人得到权利和报偿,而且常常意味着做出牺牲。职业责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各种义务之间的关系。

(四) 职业良心

这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职业良心是从业人员自我认识和职业伦理控制的工具。职业良心的发达程度能说明一个职业伦理的水平。

(五)职业荣誉

这是对职业伦理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客观评价是对员工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事业所做的贡献的褒奖和赞许。

三、职业伦理精神

职业伦理精神,是职业利益的集中反映,是职业道德活动中的根本要求。

(一) 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要求每一个从业者,都应当热爱、尊重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规范人们的职业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职业道德在本质上是职业利益的反映,敬业精神则是职业利益的最基本的反映。为了保证职业利益的获取,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求本职业能够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必要的服务。敬业精神不仅是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精神,也是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人格。这种道德人格,既显示着从业者对职业的尊敬,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爱心;也显示着从业者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

(二) 创新精神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交换实行等价原则,而商品交换价值则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节约劳动时间就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淘汰落后的作用,使市场主体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没有开拓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就会丧失自我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所以创新精神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伦理的基本精神,所有从业者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反对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思想行为。

(三) 诚信精神

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诚信精神依然是职业伦理中最重要的一种伦理精神。要使等价交换原则得以保障,诚信是最基本的职业行为准则,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保证商品交换契约得以履行,保证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商品的质量和社会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及整个经济机器的正常运转。

(四)服务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一切伦理精神的核心,它对各种伦理精神都具有统率作用。这里的服务,包括前服务、中服务和后服务三个环节,前服务是指为公众服务之前,要抱着完全为顾客能工巧匠负责的态度,严格检查为公众服务的商品质量,熟悉为公众服务的商品性能,尽可能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趋向;所谓中服务,就是在为公众服务时,要主动热情接待服务对象,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顾客,百问不厌,百挑不烦,为公众提供种种方便;所谓后服务,就是售后服务,在商品销售、服务完成以后,还必须进行追踪调查,要有一种负责到底的精神。

(五)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现代职业生活的基本伦理精神,其基本点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国家法律,合法经营,遵章纳税,自觉履行国家对其职业所规定的各种义务。市场经济的多元自主性质决定了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多元多类,这些数量众多、多元多类的自主自立的经济主体,通过社会生产的分工协作,在市场纽带的作用下联系起来,构成社会经济的有机整体,他们受各自利益驱使而进行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就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经济主体实现各自利益的矛盾,市场经济要正常运转,就必须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职场心得体会篇4

三装置在整个聚酯装置中,产量最高,既要向后道用户输送合格的熔体,又要生产切片,特别是长丝生产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控制难度大;再加上我对聚酯生产完全是门外汉,所以1月份调到三装置时内心的压力非常大。一年来,我努力做到不断加强学习,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按照岗位规范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修正自己,以不辜负中心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希望。工作中得到了装置班子其他成员的关心、支持和全体职工的密切配合,并积极争取到中心相关室的支持、帮助。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自己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

一、熟悉环境,熟悉人头,把握职工思想脉搏,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要想开展好工作,就必须熟悉情况。我注意经常到一线岗位,多多了解聚酯工艺知识和现场生产情况,多多了解职工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解释工作。

坚持做好副班教育工作,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公司开展的“责任在我”全员大讨论,并组织广大职工观看时代光华管理学院有关职业意识训练的电教片;积极参加公司部署的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组织观看安全录像片,宣传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积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坚持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公司、中心有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安排要求传达到每一个职工,在值班长、班长、操作服务岗位的竞争竞聘、40、50离岗休养工作中,做到政策传递准确、及时、全面;对于一些有顾虑、有想法的职工,积极做好说服教育、矛盾化解工作,确保了竞聘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整治现场环境,推行精制化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为了加强装置的现场管理,保证生产现场有一个稳定、持久、良好的卫生状况,制订了装置生产现场、设备卫生管理办法。按照每一个职工工作的岗位,将全部设备承包到人;四个单元的热媒泵房由装置机关人员、值班长承包;装置加强对设备卫生、现场卫生的检查考核。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办法,三装置现场管理的可喜变化得到了中心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中心也决定在三装置开展精制化管理试点。

针对装置现场一些地方比较破旧,我做到积极向中心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努力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只要有关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保证安全稳定生产的建议,基本上都得到了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现场精制化管理,装置利用副班时间组织全体职工学习5s管理的先进知识,提高职工的认同感。

三、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三月份,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增选了两名支部委员。七月份,根据横班管理的需要,为使支部工作紧贴生产实际,装置党支部对当小组重新进行了划分,将党小组建立在横班上,使党支部的工作与装置实际紧紧相连。

支部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在党员活动月中请中心领导给全体党员上课,分析市场形势,对党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作用提要求,组织党员观看《学习贯彻专题讲座》,学习“八荣八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并撰写心得体会。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两个发展对象考核工作进展顺利。

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树立三装置的形象,调动鼓舞士气。三装置今年在化纤报发稿30多篇,其中我个人发稿19篇,并注意电视台的报道工作。

四、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关心职工,丰富职工生活。

在工会工作中,我积极关心困难职工,职工碰到实际困难,及时向中心反映,争取困难补助;职工生病住院,一定安排人员或自己前往探望;职工生大病住院,需要南京专家动手术,我积极向中心领导反映情况,安排车辆来回接送专家。一年来,装置工会共探望病号15人次,困难补助1人次,安排车辆接送4次。

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装置工会发动职工参加中心各个文体协会,组织职工参加了公司、中心开展的倒班职工活动、趣味游泳、乒乓球比赛等,国庆期间组织装置职工80分比赛。

为稳定聚酯供长丝熔体质量,保障长丝生产,降低能耗,提高职工操作水平,在中心工会的支持下,装置工会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围绕长丝质量精制化管理小指标劳动竞赛,从控制熔体动力粘度、熔体特性粘度、合格熔体、稳定r05负荷、控制热媒总管温度、降低综合能耗、切片超长包、降低排废量、现场管理等多方面加强管理,为提高产品质量作贡献。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多熟悉现场设备,多了解生产工艺,多贴近生产实际,力争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2更多的与职工接触,与职工交朋友,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有的放矢做好工作;

职场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职场文化素养;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刘红月(1979-),男,安徽颍上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培训中心,讲师。(江苏 太仓 215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11JSJG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10-02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太仓地方公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政府主导、地方行会和部分优秀企业的支持下,学院组建运行董事会,着重建设以精密机械为技术领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并且重点尝试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研发生产进程、人事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设备管理等现场真实工作场景,培养高职生的职场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一、职场文化素养的定义

职场文化素养是指职业人在完成岗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职业人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采取的处理原则、方式、能力和心理心态。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职业人岗位表现的具体内容,能最直接的描述和反映出职业人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水平。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良好的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决定职业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场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教16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文件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文化和素质,即职场文化素养。

1.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教育思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代职业人。现代职业人除了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职业素质修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贯彻和渗透职场文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具备现代职业人意识和基础技能。

2.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需要

高职教育由规模化发展到重内涵、讲特色的发展阶段,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各个方面需要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高职院校只有融入优秀企业核心价值观、优秀职业人的事业观和行为观,并能主动吸收,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3.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要求高职学生应能切实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较为关注自己专业技能是否精湛、理论知识是否扎实,而忽视了职场文化素养的培养。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步入社会前若能提升自己的职场文化素养,就能在面对职场时迅速把自己的职业气质、性格特点和职场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在就业竞争中获胜的筹码。

三、高职职场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评价

2011年,笔者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5份。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重要性”赋值8分、“一般重要”赋值5分、“不重要”赋值3分,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高职学生认为职业素养重要性依次是职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文化素养,其中职业文化素养占的分值只有23.4%。可见,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2.高职院校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评价

选择苏州地区6家高职院校教师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得出以下结论:在高职院校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中,“专业技能”平均值最高,其次是“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再次是“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排在最后。

3.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需求评价

对校外长期合作的50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份。统计得出:在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评价中,“敬业精神”平均值最高,“专业技能”平均值最低。但是针对学院毕业生,58.2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程度较好;51.52%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40.25%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38.6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较好;35.38%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四、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职场文化素养教育

依据高职学生目前的职场文化素养以及企业对这一素养的要求,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011年,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方调研,组织专家讨论、分析,最后确定了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场文化素养的教育。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职场文化素养培养的道路。

1.氛围营造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文化素质包括敬业精神、适岗能力、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靠单纯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获得的,应在实际的职场环境下,通过岗位磨练和体会才能获得。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完全依据企业的车间格局建造、布置实训场地,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了企业车间。在实训室墙壁上还专门布置了一些标语,如“效率生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重在平安”、“健康发展,稳抓质量”等,这些融入企业文化的标语既体现了职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品质,同时又把岗位与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岗位的职业文化素质要求。

2.案例导向

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职场氛围,还需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实现企业化管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均由专任教师、实训员、企业派驻的专职技术人员及机电专业学生组成,教师充当部分负责人,学生则是部门的成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全部工作流程,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产品设计和打样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业务,完成业务操作。

3.成长监控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职场文化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尽早地、尽可能多地了解职场、熟悉职场,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教学,提升与职场文化的联系。通过学院文化与职场文化的比较,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使这种选择有益于职场文化建设。

其次,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院针对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与实训,教学注重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适用性;同时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要求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达到100%,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最后,要利用认识实习、定岗实训的机会深入了解职场文化。特别是学生在定岗实习的过程中,能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作为企业的一员,会真切、客观地了解职场文化素养的具体内容,能对职场文化素养产生较为深刻的体会,从而把这种体会和感受到的内容融入到学院文化素养培养中。

4.考核评价

实训基地要想实现学院学生与企业员工两个角色的整体融合与协调一致,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员工评价绩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实训基地对基地师生的绩效考核完全采用企业的评价制度,在对部门负责人(专任教师)的考核上,除了考核其日常工作外,还包括其计划、协作、督导和培训指导四个方面。而对于员工(学生)而言,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否则该项实训视为不合格,同时员工对照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并填写未完成的工作及其原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工作体会及对公司部门的要求与建议。通过引入现代企业评价机制,实训基地直接融入了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学生得到了真实的锻炼,学生的职场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五、取得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依据原有的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企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文化素质在各项目中的比例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61.34%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59.21%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51.26%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好;49.17%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六、总结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是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并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俊,薛建荣,王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109.

[2]陈德锋.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34.

[3]谢翠杰,张占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交通科技,2008,(9):69-71.

[4]胡茂强,周鲁.大爱无疆:品牌主张背后的文化内涵[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8,(12).

[5]刘夏亮.专业对口不如文化适应——中职生就业须关注企业文化[J].成才与就业,2007,(21).

职场心得体会篇6

职场礼仪对大学生的

一、职场礼仪对大学生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熟悉职业礼仪有何意义

(一)对于个人自身而言:(1)熟悉职业礼仪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加强个人的交际能力。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2)熟悉职业礼仪可以提高人文素质。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你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

(二)对于企业而言:职业礼仪是企业获得市场形象,得到更多资源支持的一种态度。礼仪是帮助企业和企业中的个体对市场产生影响力的最有效的资源。每位企业个体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员工的职场形象与职场礼仪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三)对于社会而言:熟悉职业礼仪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对于职场内外的人来说,普及和应用职业礼仪知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如何才能熟悉职场礼仪

首先,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职场礼仪。如今随着我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使得竞争大背景日益扩大。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职员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职场形象。其次,认真接受职场礼仪培训,其中分为个人职场礼仪自我培训和专业职场礼仪培训。对于个人自我培训来说,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坐有举,行有礼;对于专业性的职场礼仪培训来说,主要是进入有偿性质的培训机构接受一定的针对性较强的职场礼仪培训活动。最后,在实际实践中,不断熟悉完善职场礼仪的应用。

大学生应学的基本职业礼仪

职业礼仪的培养应该是内外兼修的。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修养的提炼是提高职业礼仪最根本的源泉。因此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不仅是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也能反映出一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下面介绍些基本的职业礼仪。

1.着装礼仪。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显得更加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良好的修养和独到的品位。作为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必须掌握如下职业着装的基本原则:场合原则、时间原则、地点原则、整洁平整、配套齐全。

2.面试礼仪。

(一)面试前五分钟。需要面试者再次检查自己外部形象是否需要调整,一定要保证在一切准备就绪的状态下,才能从容地接受招聘单位的面试;

(二)面试过程中。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一定要听清楚主考官说的每一句话,按着要求进行和流程进行面试。在使用敬语方面要适可而止,这一点在平时待人接物时就应下工夫。在面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曾经熟悉现在竟忘记或根本不懂的问题。面临这种情况实事求是的坦率承认为上策。

(三)面试后的其他注意事项。许多求职者只留意应聘面试时的礼仪,而忽略了应聘后的善后工作, 而这些步骤亦能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

3.行为礼仪。

(1)微笑人与人相识,第一印象往往是在前几秒钟形成的, 而要改变它却需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

职场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5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全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不论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到办学规模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如何适应时展、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生存与发展是一切组织的基本目标,作为职业教育领军者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发现并设法满足他人的需要和欲望,就必须通过交换,也必然存在营销。营销虽然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但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专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营销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作为一个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特殊教育群体,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不断增强教育营销意识,实行营销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是营销的本质要求。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它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从这一概念上来看,营销并不是企业所独有的,凡是存在市场交换的地方都需要营销。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不懂得营销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同样,对于高职院校,如果不重视营销管理也无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在营销活动中只有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组织,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话,那么高职院校的“顾客”就是学生,其提供的“产品”就是教育,双方通过交换满足各自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日趋深化的今天,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理念与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营销管理,以营销的理念来分析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专业,满足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需要,并最终满足学生与学校双方面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运营自主性的扩大催生营销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也在逐渐扩大,其作为特殊商品的生产者已成为自主办学、自我管理的经济主体和法人实体,已具备了开展市场营销的主体资格。因此,高职院校运营自的扩大是高职院校实现营销管理的催化剂,促使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利益的要求,自主地开展营销活动,实行营销管理。

(三)高职院校运营的市场性呼唤营销管理。在市场经济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在市场的调节下进行,所有经济组织的运营无不具有市场性。高职院校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中,其经营活动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市场各方面力量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市场性。

市场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高职院校运营的市场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实行营销管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多样化的今天,高职院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在思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体现在对优秀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及社会资源的争夺上,并最终归结为对顾客的争夺问题。高职院校的顾客就是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更是一种投资,而投资的就依据就是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即能否用较合理的价格“买”到符合自身今后发展需要的、优质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因此,高职院校为了竞争到更多的顾客,就必须重视顾客需要的满足,必须加强营销管理。

二、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的价值

(一)实现顾客满意。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一直是各高职院校奉行的办学宗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可以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顾客的需要和欲望,确定其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并设计适当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实现顾客满意。

(二)增强核心竞争力。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生源的绝对数量也相应下降。生源危机的到来,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更为加剧,“马太效应”势将出现。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实行营销管理,可以增强办学实力、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品牌效应,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生源,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三)获得多方支持。高职院校虽然在经营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但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拨款,许多建设项目会因为经费问题而流产。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营销策划树立品牌形象,宣传其办学的宗旨与效果,以获得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认可与支持。

(四)提高管理效率。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运营低效的情况,通过实行营销管理,可以实现由粗放型管理方式向集约型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市场调节各种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并没有市场营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企业界和学校等非营利组织才逐渐引入营销机制,开展营销活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营销管理仍然处在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营销管理水平偏低,营销观念淡薄。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起步较晚,故高职院校引入营销管理理念也相对较迟,高职院校的营销管理水平整体偏低,还处在摸索阶段,许多高职院校的营销管理实践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同时,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统包统揽的思想,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教育营销意识普遍淡化,许多人还抱着“铁饭碗”的思想不放,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仍然奉行生产导向观念,只是一味地关注自己的“生产能力”,而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营销目标市场不确定,市场定位不清晰。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根据“顾客”和自身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没有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目标顾客群,认为所有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都是相同的,不存在差异性,教育营销活动缺乏针对性。在市场定位上,许多高职院校也较为模糊,没有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没有与其他高职院校区别开来,没能在“顾客”心中树立与众不同的形象。

(三)高职院校营销策略单一,营销活动缺乏系统性。高职院校的营销策略较为单一,缺乏营销策略组合的整体运用。营销手段僵化,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营销活动仅停留在学校新闻和招生广告上。这些营销活动零星的分布在学校的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从整体上发挥营销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基本策略

(一)明确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高职院校的顾客群的需求是具有差异性的,即便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高职院校也无法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即高职院校准备以自身的教育产品为其服务、满足其需求的那一类顾客群。目标市场是高职院校开展营销活动的中心,一切教育营销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市场进行。高职院校目标市场的选择主要是生源市场的选择,因为招生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源目标市场选择时必须首先从市场调查着手,发现人才需求的现期和预期趋势,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进而明确高职院校想要吸引以及有能力吸引进来的学生类型和人数。

此外,还要考虑如何吸引目标顾客群,如何在高职院校林立的招生市场中凸显自己,在目标顾客群心目中树立怎样的形象等问题,这些问题即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就是明确或凸显高职院校自身的形象、地位及特色,且与其他高职院校区别开来,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留下特殊的印象,帮助目标顾客更好地认识和识别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一定要明确、有效、切合实际,切勿盲目求大、虚假夸张,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市场定位一旦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二)强化营销管理,整合教育营销策略

1、强化“人本管理”营销策略。正如企业强调“顾客至上”的策略一样,高职院校也应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人本管理”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指导地位,将为学生服务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种宣传手段。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学校内部形成上至校领导下至每一位教职工、从招生、教学到后勤、财务、人事等部门都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人本管理”策略还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努力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聆听式学习”为“参与式学习”,教师也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2、强化专业设置营销策略。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教育营销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细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紧扣时代脉搏,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自身的资源条件为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发现市场机会,及时调整、完善专业设置。

3、强化“名师”营销策略。教师是教育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需要的满足程度及对学校的满意程度。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社会认可的“名师”。“名师”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品牌效应,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吸引学生报考,宣传效果较为显著。

4、强化公共关系策略。“酒香也怕巷子深”,高职院校除了练好以上内功外,还要充分运用公共关系策略,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公共关系是高职院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彰显独特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应根据其在目标市场上的定位,树立在公众心目中的独特形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向社会公众宣传、介绍学校,赢得公众对高职院校的了解与信任,提高公众的认可度。宣传的手段可以是学校自己的网站,也可以是校外的各种媒体;可以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专业设置、就业渠道,也可以报道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教学改革成果、优秀学生事迹。通过各种公关手段的运用,实现与公众的双向沟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结论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运营管理引入市场营销思想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这些营销管理策略的整合运用可以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实现教育营销管理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深,高职院校教育营销管理的实践将不断丰富,教育营销理论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8.

[2]任凤辉.导入服务营销理念优化高校运营机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

职场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张,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就业,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首次提出了《就业促进法草案》。虽然有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但是大学生能否胜任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苛刻,已经逐渐从名牌高校人才的选择转到了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经验与职业精神等职业素质方面。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展开探讨,希望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有所帮助。

1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职业层出不穷,职业素质表现出了多样化与多元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时无法做到一一对应,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主次分明”,以现代职业人才素质培养为基本要求,即以职业理想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道德为重点。1.1职业理想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而职业活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明职业理想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想。所谓的职业理想,即人们对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种类以及对于所从事工作的成就追求,是个人在职业发展追求中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要想实现职业理想,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根据个人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制定正确的职场规划,然后向此目标进行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1.2职业能力在职场活动中,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准确的转化为职业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所谓的职场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影响到办事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职场能力是由多种能力叠加融合而形成的,根据能力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大部分,在两大部分下,可分为多个小部分。见图1。1.3职场道德职场道德是从业人员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是人们立足于职场的根本,它包括职员与职员、职员与服务人群、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多变性。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因此职业道德也呈现出多样性。其次,规范性。职业道德除了受到社会的制约,也会受到具体职业的限制。再次,实践性。没有具体的职业,就无从谈起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所存在的问题

2.1对于职业理想模糊不清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生而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个人兴趣,制定适合自身今后发展的目标与理想,最终完成自己的就业目标。但是,高职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社会经验的不足,对于职业理想的含义表现的极为模糊。在就业面试中,往往表现得过于自我,经常将“自主择业”理解为“自由择业”。而且,由于金钱利益的冲击,使得许多高职生盲目考取资格证书,放弃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去选择大单位、高薪资和较为发达的城市,如此,不但影响了个人的就业,也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极为不利。2.2职业能力缺失职业能力的缺失表现在专业能力缺失和关键能力缺失上。专业能力缺失主要表现为高职生无法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而关键能力缺失是由于当前的高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挫折,也极少承受外界的压力,使得他们经常表现出空虚、孤独等不良状态,很难有持久的热情去坚持完成某一件事。同时,因为他们享受惯了“公主”、“皇帝”的待遇,使得他们缺乏竞争意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差,而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无暇关注它们的生活与学习,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也变得较差,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2.3对于职业道德理解不深众所周知,职业道德十分重要,高职生也不例外。但是,一旦问起他们职业道德,他们却很少真正了解。他们不清楚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使得很多用人单位对他们表示怀疑,试想,一个不知如何规范自身行为的人去从事工作,有谁会对他们放心,又有哪个公司会让他去独挡一面。

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3.1以经济市场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理想培养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必须以人才市场为导向。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越来越渴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尊重学生主体,避免他们缺失对创新创造的渴望。其次,培养他们职业主体意识。职业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场目标,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职场计划,有助于学生个人事业的顺利发展。再次,应该提升教师的能力。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执行者,他们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习,还经常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为学生排忧解难。因此,必要的提升教师能力,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3.2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基本技能高职生的最终目的是得到企业的认可,只有当他们真正取得企业的信任,才能得到就职机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在课堂上,着重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要做到“重基础,宽口径”,着重培养专门性技术人才,做到与专业对口,与就业市场相吻合。其次,完善课程体系,使课程具有针对性与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再次,做好良好的实践安排工作。要以行业为依托,将办学与市场相结合,在校内实训基地,要求设备齐全,质量达标;在校外实训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用最短时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此外,做好校企合作工作,使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解最前沿知识,使学生进入企业,了解真正的企业规则与运营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光丽,唐阚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1,(09):72-73.

[2]陈跃华.两型社会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培养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04):26-27.

[3]龚彦忠.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困境与思考———基于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1):98-99.

[4]李学锋.具有中国特色高职课程开发的探索———努力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55-56.

职场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朱苏(1981-),女,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赵蒙成(1969-),男,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习科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4-0054-07

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高端型和卓越型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成为现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但是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分属于不同场域、不同时段的传统学校教育似乎很难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端综合型人才。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的《2010-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为 1.49亿人。而截止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就短缺927.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短缺105.8万人[1]。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企业组织愈来愈重视员工的学习,大力发展企业培训。但是传统的企业培训制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培训课程资源的局限性,企业培训难以考虑到员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管理者、员工与培训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等等。传统的企业培训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由传统培训走向员工职场学习是必然的趋势。职场学习是在企业员工工作实践的驱动下进行的,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诸多维度上与学校学习都有所区别,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其与工作的这种水融的关系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职场学习动机的研究价值及概念内涵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职场学习研究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职场学习的概念、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理论,职场学习动机理论并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职场学习动机是推动职场中成人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探究并分析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在理论研究上能够拓展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边界,扩充学习动机理论领域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推动成人教育理论、职场学习理论及学习动机理论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指导职场中成人的学习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员工自身不断激发职场学习的正向动机,改进职场学习策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为有效的员工培训路径。

在企业员工个体的职业生涯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形式的职场学习活动,包括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等等。基于此,众多的研究者研发出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如电子学习(E-learning)、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拓展性学习(Expansive Learning)等等。尽管如此,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不同的员工个体,其职场学习的效率仍然不尽相同,其中除了职场学习的策略有别,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密不可分。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职场中的学习行为更是如此。如果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不强,职场学习的效率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效率,职场学习动机具有非同一般的研究价值:其一,从企业员工个体的角度来说,便于社会和企业能够依循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特点,创造有利于激发他们职场学习动机的环境,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员工培训模式,以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同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改革,为一线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快企业员工的个体成长,丰富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其二,从企业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增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他们对自我和企业文化的认同,使他们获得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成长为企业中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这一过程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策略上的支持和操作上的指导,对企I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职场学习”是发生于工作场域中的一种学习实践方式,这一场域是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静态属性与动态属性相互融合的产物。国内学者林克松指出职场学习的概念框架包含动因维度、过程维度、情境维度、效果维度[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职场学习进行操作性定义:职场学习(WPL,Workplace Learning),是指处于职场中的成人学习者,在内在学习需要或外在环境的驱动下,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以促进个体效能和组织绩效持续提升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o”,原意为“开始活动”、“活动”、“促进活动”[3],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并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成人学习动机(Motivation of Adult Learning)则是“引起成人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历程”[4]。职场学习动机从属于成人学习动机,是成人在职场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动机。本研究中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企业员工参与职场学习,并将职场学习导向某一工作目标的动力。

二、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受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传统的学习动机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驱力理论、平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都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进行理论推断,从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以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为例,在传统实验基础上,他通过数学公式Ts=Ms×Ps×Is表示并说明成就目标的倾向(Ts)是追求成功的动机(M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s)与成功的诱因值(Is)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如此抽象性的结论表面上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学习动机是学习个体内在心理历程的体现,其个体存在的独特性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员工与职场学习动机有关的内心世界的展示与剖析,将研究关注的视角从其外在世界引向内在世界,从工具理性引向价值理性,不仅体现了职场学习所具有的复杂性,也充分彰显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只有着力关注日常工作情境中学习个体的活动、感受、体验与诉求,才能凸显企业员工职场学习的活力,呈现丰富的教育意义[6]。

为了确定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笔者选取苏南地区的DFJS建筑集团公司和GHDL光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作为案例,采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等质性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同时,对所观察的两个公司的39名企业员工(DFJS建筑集团公司22名,GHDL光缆有限公司17名)进行了较为开放的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现场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工作任务本身、学习者个体、单位组织及社会家庭四个层面。

(一)工作任务本身层面

现代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的推动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快的速度满足市场的需求,追求更大的企业利润,需要对工人的劳动进行合理分工。其中既有基于劳动过程中的操作与功能的技术性分工,又有基于各部门职能分配的社会性分工[7]。如本次调研的两家企业,DFJS建筑集团公司的员工有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办公室人员等劳动分类;GHDL光缆有限公司有成缆、造管、铝管造管、包装、着色、绕包、包覆、复绕等产品生产技术性分工,有生产部、质量检验、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设备维修、产品销售、资材等职能分工。对于企业员工个体来说,他们只需要掌握局部的生产技能,从事局部的生产活动,而不同的劳动分工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技术与能力的分布以及不同的工作形式c工作时间。

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是指向其工作实践,以工作目标为导向的情境性活动,工作本身的性质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一般来说,相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危险性的工作更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如建筑公司的施工员是施工现场的指南针,负责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关系,放线、测量、现场监督,处理施工现场问题,上报施工进度,一切工作内容以保证现场施工的紧张有序进行为目的。因此,施工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极高,不仅要具备建筑工程测量知识,还要拥有建筑工程制图识图能力,技能方面虽不进行具体的施工,但必须了解相应的施工技术、内外脚手架的搭设方法,甚至对现场的施工用电、建筑材料的性能都必须心中有数。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员必须不断进行职场学习。

我们在施工现场,要是不会怎么放线,那肯定会影响到施工进度,那些农民工都是按天赚钱的,他们不会等我们的,所以必须要速度快,还不能画错。因为农民工都是按照我们画的线进行施工的,一旦画错,就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造产生影响,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处理现场问题。

――建筑公司施工员小李

光缆公司的设备维修工负责公司所有机器的维修与保养,他们必须对公司的各种机器有所了解,一旦机器发生故障,就要及时进行有效检修,否则将会影响公司的生产效益。这种工作任务的挑战性与紧迫性必然激发企业员工强烈的职场学习动机。

设备维修工不仅脏累,对技术方面的要求还高。我们公司光成缆机就有好几种机型,还有着色、绕包、包覆、复绕等机器,基本的性能必须搞清楚,不然出问题也找不到原因。每次维修都有专门的维修记录单记下每次维修所用的时间。有些时候为了生产的方便,对个别零件还需要进行研发改装,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实在不行的就请外面的公司负责加工。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部主任蒋先生

相对来讲,企业员工从事的若是简单重复的工作,其工作的自由性不大,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其职场学习动机则比较弱。

我们的成缆线上,主要就是上盘比较辛苦一些,基本上做了几次就会了,然后看看成缆的情况,有问题就问班长,班长不行就问值班长,没啥好学的。

――光缆公司成缆工人陆先生

私营企业里工作节奏相对来讲都比较紧张,白天就是不停地整理资料,有时自己也想考考建造师证,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时间太紧,只能下了班之后随便看看。建筑单位休息的时间又很少,所以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累,感觉都不想学了。

――建筑公司资料员小雪

我们做产品设计的工作比较繁琐,要求还非常仔细。目前,公司的产品设计都是靠手输入的,我一直在想如何方便,在EXCEL里面做编程设计,这样既可以避免用手输入出现的错误,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手头的单子很多,一个接着一个,所以一直耽搁到现在都还遥遥无期。

――光缆公司产品设计师费先生

现代企业分工的多样性,为企业员工学习的专业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强度却因工作任务的复杂性、知识性、技术性、创新性、挑战性而迥异。

(二)学习者个体层面

职场中,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学校学习存在本质的区别,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地点,没有系统的学习内容,也没有固定的专人指导与督促,很大程度上是员工个体自主的学习行为。因此,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与其个人的工作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其影响甚大。

1.工作价值观与职场学习动机。工作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对工作和与工作相关的各个组织侧面所持有的价值偏好,是人对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工作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稳定心理系统,它能更好地解释与预期人们在工作环境下的独特个性与行为表现[8],比如工作表现、职场学习行为等等。在同样的客观工作条件下,具有不同工作价值观的企业员工,其职场学习动机强弱程度不同。

虽然换了几份工作,但是工作中我都是认真的,因为想着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对得起自己领的那一份工资,所以工作中不懂的问题就多问问别人,争取自己解决。而且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了的。

――光缆公司产品销售员小倩

说实话吧,我对目前的这份工作并不是十分满意,主要是三班制,人太累了,工资又不多,先干几年再说吧,专业知识嘛,说得过去就行了!不想一辈子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机会再离开吧!

――光缆公司质量检验员小夏

工作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小倩所体现的是对待工作的积极认真的态度,充满了工作自信,具有工作自主性,职场学习动机较强。反之,小夏则对自己的工作持否定态度,工作中敷衍了事,职场学习动机相对较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企业培训、重大庆典活动及社会教育途径培养企业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职场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达成学习目标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并不是学习行为本身或学习能力本身[9],它表现为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愈强,其在工作中就愿意花费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以达成工作目标,具有较强的职场学习动机。反之,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员工面临工作中的困难或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职场胜任能力,甚至放弃自己的努力,安于现状。

我进公司几年后才开始负责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后来听说我有几个同学也是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他们都考了人力资源师证,对工作很有好处。于是我就在心里想:他们都能考,我应该也能考吧。我又不比他们差,应该可以试试的。

――光缆公司人力资源专员陈小姐

说实话,有时候吧,我也想好好学习,提升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但是总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记性变差了,好多东西学不会了。渐渐地,也就不想学了。

――光|公司造管车间OP管修补员凌女士

陈小姐因为对自己参与人力资源师证考试的能力比较自信,所以其职场学习动机比较强烈,访谈中得知,其最终顺利获得了人力资源师三级证书,并为她后来的职场学习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兴趣与自信。而凌女士可能是由于其脱离正式学校教育之后,遗忘部分学科知识,从而对自己达成学习目标缺乏自信,导致其职场学习动机较弱,学习兴趣不大。有研究显示,一旦企业员工个体得到组织内或外界的鼓励与支持,其管理工作压力和应对复杂任务的能力会相应地得到提升[10]。因此,企业员工个体对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的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往往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

此外,企业员工个体对于工作的兴趣爱好、好奇心以及个体自身的性格、学习经历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一般来说,爱好自己的工作、性格上比较要强、学习经历比较丰富的企业员工,其职场学习动机表现得更为强烈。

(三)企业组织层面

1.企业的管理制度与职场学习动机。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企业员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定或准则,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实用性[11]。从职场学习的角度来看,企业在权衡企业绩效的同时,还应多站在员工个体的角度考虑[12],以系统、科学、严密、规范、民主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

你说吧,我们整天累得要命,上着三班,拿这么一点工资,那些楼上办公室的人,有双休,不用上三班制,工资还比我们高得多得多。再说了,车间里,哪一个当了班长、值班长的没关系?没关系的员工干得再好也是白搭。

――光缆公司员工小王

很显然,小王所言并不能真正说明企业的管理存在疏漏,但是却可以感受到一个身处一线的企业员工的内心诉求,公司的工资发放、员工职位晋升这些涉及到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公开化、明朗化。一个成功的企业,每一位企业员工的利益都必须得到保证,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员工,平等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工作、参与职场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平时工作时间就比较紧张,基本上很少有时间外出学习,有时间就自己学一学,不懂的问问领导,就这样了。要是公司能有系统的培训学习那真的是太好了!

――光缆公司员工小孙

小孙的一席话道出了目前中小企业在企业培训学习方面的窘境,公司的系统培训似乎难以企及,但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果充分利用网络渠道为员工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与资源,无论是员工职业能力提升还是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此外,公司的奖惩制度也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如笔者调研的GHDL光缆有限公司,质量检验科规定对于在光缆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光缆的企业员工给予相应的奖金并予以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学习动机。而对于生产中的安全事故企业采取不同数额的罚款和通报批评等相关制度引起员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关注和重视,有效遏制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

2.企业文化与职场学习动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的价值系统,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对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功能[13]。GHDL光缆有限公司比较强调企业员工的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强调团体意识,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只要是生产部的机器出现故障,一般都不用说了,工艺部、维修部、生产部相关负责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了解具体情况,初步商讨解决方案,然后再安排相应的人员负责维修,力求以最快的速度让机器运转起来。

――光缆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吴经理

场学习就发生在他们参与(逐渐增长)团体的实践活动中,以及与更多有经验的同事或朋友的互动之中[14]。笔者在现场的实地观察中,生产部的成缆机器曾多次发生故障,在这一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期间相关负责人员还会不间断地跟踪观察检修情况,与检修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如此有效合作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

此外,企业内部员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具有不同的亚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处于不同亚文化圈的员工往往很难得到学习和指导的机会。

我们检修部最厉害的就是陆工了,其他人不会的他都能解决。但是,他就是不肯教我,问他也没有用,就是不告诉我,没办法呀!蒋工就不一样,问他他都会说。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工顾师傅

很显然,顾师傅和他所说的蒋工是处于同一个亚文化圈,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学习。而陆工可能基于既得利益、岗位竞争等原因处于另一个亚文化圈,拒绝圈外人员顾师傅的请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顾师傅的职场学习动机。

3.专家指导与职场学习动机。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悉心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职场中,师傅或专家的指导并不是必然会有的。有无指导者,或者工作中是否接受过同事的指导与帮助对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容忽视。

刚来上班的时候,班长会带着你把整个上缆过程进行几次,重要的地方还会告诉你具体的做法,比看那个打印的作业指导书管用多了,也能记得,所以那会学得可带劲儿了。但是学会操作之后,有一些机器的细节,出了问题了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班长过来处理,我们在旁边看,具体怎么做只能靠自己摸索,悟不到也没人会讲给你听的。

――光缆公司成缆操作工王师傅

每一个公司都非常重视新手的指导与成长,在师傅的指导下,职场新手通过对团体活动的合法边缘性参与获得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职业实践能力[15]。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师傅的指导,新手的职场学习动机表现得尤为强烈。但是,当企业员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操作能力之后,其进一步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则主要依靠自主学习,专家指导往往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也逐渐减弱。王师傅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职场学习动机由强转弱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新手的指导固然不可忽视,但是若能通过一定的活动加强对一般员工的指导与培训,势必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助上一臂之力。此外,企业组织对工作的界定、领导者的管理风格、组织学习资源以及组织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16]。

(四)社会与家庭层面

1.社会交往与职场学习动机。社会交往是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基于血缘、地区、职业、兴趣等客观条件而发生的思想、感情、语言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17]。荀子的“学莫便乎近其人”道出了社会交往与职场学习的相互关系。作为成人的企业员工,在社会交往中会对复杂的社会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消化和处理,当一个员工与职场学习动机强的人交往,自然会获得有利于职场学习的信息,增强其职场学习动机。反之,与一个职场学习动机较弱的人交往,其职场学习动机便会受其影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成人已经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工作观,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小。

我在区里参加电工考证培训,在培训班上认识了好几个朋友,他们也都是参加培训的,从区里培训到市里培训,一直都在一起,一起培训,一起讨论,跟他们在一起交流可开心了!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工顾师傅

虽然我现在做的是资料员,但是一直希望自己的专业性能强一些,后来听说我有几个同学在其他建筑公司,他们都考了建造师证,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要学习的信心了。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想想人家都在考,所以咬咬牙,坚持了下来,蛮开心的,三级证书已经考到了。

――建筑公司资料员小靓

顾师傅因为培训结识了志同道合者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小靓因为同学的考证行为激发了强烈的职场学习动机。因此,对于员工个体来讲,多与积极向上的、职场学习动机较强的同事、朋友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自己的职场学习动机。

2.家庭的影响与职场学习动机。家庭对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已婚企业员工的身上,尤其是中年企业员工。作为家庭一分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承担着照顾两个或是三个家庭的重任,其家庭经济压力非同小可。相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企业员工,有经济负担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学习动机更强。由于本次调研的单位是建筑公司和光缆公司,男性员工更多。调查中发现,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员工,更容易安于现状,职场学习动机较弱。而家庭经济状况不是非常理想的员工,其工作动机、职场学习动机更强,他们期望通过职场学习获得更多的技能,追求职位的晋升或更多的经济回报。

我嘛,家里正好拆迁了几套房,所以吧,经济方面还算可以的。至于工作上,平平淡淡说得过去就好啦!

――光缆公司生产部邱师傅

你说,我现在不干能行吗?儿子还没成家,现在当兵,虽然回来会有几十万的补助,但以我们这儿的房价根本算不了什么。花费吓人的!要不是他没成家,说不定我这高级技师证都不想考了。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部顾师傅

三、结语

在众多人力管理战略的形成中,职场学习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杠杆,关注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正逐渐成为企业“软”资源基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中心。从企业管理角度讲,职场学习能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承诺、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灵活度和质量,加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并作为一种杠杆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18]。从个人发展角度讲,职场学习能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正如比利特所言,职场学习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完全洞察[19]。同样,职场学习动机是职场学习重要的内驱力,其影响因素也是复杂而多元的[20]。但是基于学习者的视角,可以发现企业员工个体的工作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社会交往以及企业组织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较大。作为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一方面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员工感受、学习企业文化,力求使员工个体工作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基于职场学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无论是员工个体的职场学习还是企业的组织学习,员工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社会交往都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操作行为的关键点对员工施以适当的强化,指导员工进行归因训练,学会自我强化,激发起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达到个人发展提升与改善组织绩效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莫荣,徐艳,赵立卫,陈兰.2010-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J].中国劳动,2011(12).11-14.

[2]林克松.工作鲅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4:41-42.

[3]周宏,高长柏,白昆荣.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652.

[4]贾馥茗总编纂,国立编译馆主编.教育大辞书3[M].台湾:文景书局,2000:418.

[5](美)伯纳德・韦纳.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M].孙煜明,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14-240.

[6]丁钢.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8(3):52-59.

[7]陈建成,王立飞.总部经济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6-41.

[8]张振刚,雷育胜.大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0.

[9]桑青松,江芳,王贤进.学习策略的原理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6-87.

[10]Isabe, R., David, G. The influence of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orientation on workplace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014(3):188-203.

[11]徐胜源.企业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44.

[12]Genevieve, A., Alma, W. Employees’ and managers’ accounts of interactive workplace learning[J]. The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10(7):409-427.

[13]顾越英.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73-76.

[14](英)海伦・瑞恩博德,艾莉森・富勒,安妮・蒙罗.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M].匡瑛,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21-132.

[15](美)J・莱夫,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46.

[16]Amelia, M., Serafina,P.et al.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ining in the workplace: a research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015(1):1-17.

[17]李晓阳.社会学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3.

[18](英)约翰・布里顿(John Bratton),杰弗里・高德(Jeffrey Gold).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第1辑(第3版)[M].徐芬丽,等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51.

职场心得体会篇10

生存与发展是一切组织的基本目标,作为职业教育领军者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发现并设法满足他人的需要和欲望,就必须通过交换,也必然存在营销。营销虽然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但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专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营销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作为一个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特殊教育群体,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不断增强教育营销意识,实行营销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是营销的本质要求。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它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从这一概念上来看,营销并不是企业所独有的,凡是存在市场交换的地方都需要营销。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不懂得营销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同样,对于高职院校,如果不重视营销管理也无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在营销活动中只有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组织,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话,那么高职院校的“顾客”就是学生,其提供的“产品”就是教育,双方通过交换满足各自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日趋深化的今天,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理念与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营销管理,以营销的理念来分析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专业,满足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需要,并最终满足学生与学校双方面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运营自主性的扩大催生营销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也在逐渐扩大,其作为特殊商品的生产者已成为自主办学、自我管理的经济主体和法人实体,已具备了开展市场营销的主体资格。因此,高职院校运营自主权的扩大是高职院校实现营销管理的催化剂,促使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利益的要求,自主地开展营销活动,实行营销管理。

(三)高职院校运营的市场性呼唤营销管理。在市场经济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在市场的调节下进行,所有经济组织的运营无不具有市场性。高职院校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中,其经营活动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市场各方面力量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市场性。

市场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高职院校运营的市场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实行营销管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多样化的今天,高职院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在思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体现在对优秀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及社会资源的争夺上,并最终归结为对顾客的争夺问题。高职院校的顾客就是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更是一种投资,而投资的就依据就是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即能否用较合理的价格“买”到符合自身今后发展需要的、优质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因此,高职院校为了竞争到更多的顾客,就必须重视顾客需要的满足,必须加强营销管理。

二、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的价值

(一)实现顾客满意。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一直是各高职院校奉行的办学宗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可以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顾客的需要和欲望,确定其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并设计适当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实现顾客满意。

(二)增强核心竞争力。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生源的绝对数量也相应下降。生源危机的到来,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更为加剧,“马太效应”势将出现。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实行营销管理,可以增强办学实力、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品牌效应,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生源,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三)获得多方支持。高职院校虽然在经营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拨款,许多建设项目会因为经费问题而流产。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营销策划树立品牌形象,宣传其办学的宗旨与效果,以获得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认可与支持。

(四)提高管理效率。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运营低效的情况,通过实行营销管理,可以实现由粗放型管理方式向集约型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市场调节各种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并没有市场营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企业界和学校等非营利组织才逐渐引入营销机制,开展营销活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营销管理仍然处在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营销管理水平偏低,营销观念淡薄。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起步较晚,故高职院校引入营销管理理念也相对较迟,高职院校的营销管理水平整体偏低,还处在摸索阶段,许多高职院校的营销管理实践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同时,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统包统揽的思想,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教育营销意识普遍淡化,许多人还抱着“铁饭碗”的思想不放,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仍然奉行生产导向观念,只是一味地关注自己的“生产能力”,而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营销目标市场不确定,市场定位不清晰。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根据“顾客”和自身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没有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目标顾客群,认为所有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都是相同的,不存在差异性,教育营销活动缺乏针对性。在市场定位上,许多高职院校也较为模糊,没有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没有与其他高职院校区别开来,没能在“顾客”心中树立与众不同的形象。

(三)高职院校营销策略单一,营销活动缺乏系统性。高职院校的营销策略较为单一,缺乏营销策略组合的整体运用。营销手段僵化,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营销活动仅停留在学校新闻和招生广告上。这些营销活动零星的分布在学校的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从整体上发挥营销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基本策略

(一)明确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高职院校的顾客群的需求是具有差异性的,即便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高职院校也无法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实行营销管理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即高职院校准备以自身的教育产品为其服务、满足其需求的那一类顾客群。目标市场是高职院校开展营销活动的中心,一切教育营销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市场进行。高职院校目标市场的选择主要是生源市场的选择,因为招生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源目标市场选择时必须首先从市场调查着手,发现人才需求的现期和预期趋势,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进而明确高职院校想要吸引以及有能力吸引进来的学生类型和人数。

此外,还要考虑如何吸引目标顾客群,如何在高职院校林立的招生市场中凸显自己,在目标顾客群心目中树立怎样的形象等问题,这些问题即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就是明确或凸显高职院校自身的形象、地位及特色,且与其他高职院校区别开来,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留下特殊的印象,帮助目标顾客更好地认识和识别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一定要明确、有效、切合实际,切勿盲目求大、虚假夸张,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市场定位一旦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二)强化营销管理,整合教育营销策略

1、强化“人本管理”营销策略。正如企业强调“顾客至上”的策略一样,高职院校也应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人本管理”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指导地位,将为学生服务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种宣传手段。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学校内部形成上至校领导下至每一位教职工、从招生、教学到后勤、财务、人事等部门都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人本管理”策略还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努力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聆听式学习”为“参与式学习”,教师也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2、强化专业设置营销策略。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教育营销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细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紧扣时代脉搏,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自身的资源条件为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发现市场机会,及时调整、完善专业设置。

3、强化“名师”营销策略。教师是教育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需要的满足程度及对学校的满意程度。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社会认可的“名师”。“名师”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品牌效应,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吸引学生报考,宣传效果较为显着。

4、强化公共关系策略。“酒香也怕巷子深”,高职院校除了练好以上内功外,还要充分运用公共关系策略,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公共关系是高职院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彰显独特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应根据其在目标市场上的定位,树立在公众心目中的独特形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向社会公众宣传、介绍学校,赢得公众对高职院校的了解与信任,提高公众的认可度。宣传的手段可以是学校自己的网站,也可以是校外的各种媒体;可以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专业设置、就业渠道,也可以报道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教学改革成果、优秀学生事迹。通过各种公关手段的运用,实现与公众的双向沟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