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3 19:53:37

调查心得体会

调查心得体会篇1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大家是否对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是否发现隐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对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进行一次调查,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一第二学期,裴云老师教授的《社会调查》课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每位同学各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每人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分别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大家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裴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他一次一次地指点学生,学生也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大家从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想,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好。全班47位同学设计出了各不相同,各具实际意义和特色的调查方案。如:赵旭英的《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赵建欣《关于现代大学生“拇指族”的调查研究》,李卫芬《关于武乡一中学生学则文科情况的调查》,张世娟《关于“网恋”的个案调查》……在裴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呈现出一派积极上进,激情高涨的火热气氛。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采用问卷法的同学设计了问卷,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的同学设计出了提纲。所有这些问卷和提纲都由裴老师亲自来批改,每个人的问卷或提纲都至少修改过三次。有21位同学采用了问卷法,他们将最后定稿的问卷存入软盘。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由教务处为我们印制了将近800份问卷。在这一阶段中,杨亚林和张俊花设计的调查问卷,翟琪和黄佳慧设计的访谈提纲,是优秀典型,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设计新颖、合理。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同学们纷纷出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可靠信息。大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亲自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例如:李君霞同学到华美超市调查关于商品包装情况,黄佳慧,孙志芳坚持每天到阅览室观察大家阅览的情况,王玉英到忻一中采访高中补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李卫芬同学利用暑假到武乡中学调查,成俊敏在家乡深入农户访谈,赵旭英走访辍学儿童的家长,……。“实践出真知”,大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同学们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十几页纸的报告。裴老师对每份报告都逐字逐句地一次次地批啊改啊,然后同学们再加啊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比如王玮、郭跃同学将长达三千字的报告进行了四次“改良”,尽最大

努力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赵旭英调查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也做了数次修改,在裴老师的精心指点下逐渐成为一份成功的报告。黄佳慧同学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对几位同学的耐心访谈,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大多数同学都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2】

为期两天的社会调查终于结束了,关于对华硕笔记本电脑消费购买行为的调查,虽然它的时间很短,但我很匆忙,很辛苦,但是她是我初步了解到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些知识,让我知道了怎么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呗全部填完,也多少有些成就感。

调查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百脑汇的三大出口。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他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3】

我的调研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发展调查报告》终于进入调研大赛的决赛了,紧张了大半个月,有这样的结果还是很高兴。一开始其实也挺有信心的,后来看到有高手参加,而且58支队伍里只能有8支进入决赛,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来总结一下一些心得体会。

1.组队要找有经验的人一起,虽然说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大把的伟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为巨人的嘛,因此,不要照顾一些人,贸贸然组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要么你一个人累死(太熟了,他们又真的不太会,一推脱,你就没辙了),要么就是你们的成果比较惨淡,比不上别人来的成熟有深度。

2.选题很重要。这需要队伍里有有眼光的人。可以选一些贴切主办单位的主题,投其所好,或者是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其实很难说怎么样的课题比较好。我也是属于“乱来”型的人,觉得什么有趣就弄什么,没什么眼光。但是经过这次,我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能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

3.要有计划,可以列出你有多少时间,或者你打算用多少时间,你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还要组织好你的队员。其实太忙的队员,或者和你离得比较远的的队员最好也不要多,即使他们很有实力,因为他们大多难以组织起来讨论,对小组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4.要清楚你的伙伴的“强项”在哪里,信任你的伙伴,要鼓励他们,要分好工,最好分得公平点,还有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督促一下。

5.至于写的哪方面呢,很难讲,至少要有一点点的写作能力吧,还有一开始不能想着网上有得下载所以懈怠了。还有问卷的数据,还有其他的资料,一定要物尽其用,浪费了真的很可惜,因为这些才是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标志。还有要注重报告的“权威性”,所谓的权威性,对我们这种“初生牛犊”来说,也就是注意引用“专家的话”、采访“权威人士”、“引经据典”……

6.一队人写报告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的风格的统一,在这里,我觉得找一份同类型模范的是最好的。按着那份写就比较好整理,否则到后面就比较棘手,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效果。

7.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几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我们这个调查队每个成员的辛苦努力下取得圆满结束。感受很深,炎炎烈日下,我们不怕似火的骄阳,举着我们的旗帜向农村进军,深入农村调查;不停的大雨,我们不顾湿了的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农村进军,落实农村家家户户。

短短几天里,实践活动内容之丰富,场面之感人,百姓之热情,都让我们每个队员难以忘怀。我们扛着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大旗,抱着自写自做的横幅到达调查试点,我们去过南湖二队,黄州火车站,杨鹰岭村,鄂州火车站等进行实地调查,对这些地方的农民采取面对面交流和问卷调查,并向他们赠送小纪念品。

在这些农村试点里的诸多所见所闻所感,在我们每个队员心里久久回荡,萌发了许多融入自我的观点和体会:

一,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

调查心得体会篇2

我们生活的城市越来越繁华,建筑越来越高耸,越来越美丽。我们就这么兴高采烈、心安理得的住进了一幢幢新居,踏进一座座大厦。然而高楼林立之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只能在外面远远看着自己亲手的搭建起的华丽高楼,他们只能在功成名未就之后慢慢走开。他们,总是被忽略的那一群人。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建筑工人。

当然,建筑工人们或许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凄惨,他们作为普通的工人,也有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自己的生活现状,并不是那么的差。然而当城市里的白领们下班后商量要到哪里去“happy”的时候,建筑工人们的文化生活却少人问津。他们几乎是没有娱乐休闲的文化生活,但是,并不是他们不需要,77%的建筑工人渴望着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活。然而现状却是,除了工作,他们很少休闲放松。工作之余经常有文化活动的工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7%。我们从调查中看到,几乎所有的建筑工人都是高中或高中以下的学历,但是,他们却比常人更加的渴望知识。在关于“对于文化生活您觉得你们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中,他们提得最多的是报刊、书籍,他们需要有视听的享受,且希望能有些广播或电视能够了解发生的事实及大事。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也想不断进步,更多的了解这个社会。

欣喜的是,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们中,有将近72%的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们乐于并且渴望参与到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中。社会民众们并不是没有留一颗温暖、关切的心给建筑工人。调查中,参加过慰问建筑工人活动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愿意投身到这个活动中来。我想,大多数的人还是心怀温暖,和我们的团队一样,愿意参与到建设建筑工人的文化生活中来的。

这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温暖与关怀,今天是他们,明天也许就是你,只有互相的关怀,互相的包容与体贴,才会建设出一个更好的氛围,建设出一个更加温馨的社会。我们也相信,在一群先驱者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个活动,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建筑工人的文化生活。

无题

问卷调查表才刚刚回馈了一点,我的内心就完全抑制不住地开始激荡,我们都深知建筑工人的艰辛,我们更加认识到建筑工人急需业余文化生活,他们目前的文化生活可以想知有多么的不乐观,知道吗?已经走过20载风雨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有参加过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建筑工人的文化生活太不被社会所重视了!甚至于他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这一点,有一点很显然,现如今在工地上做工的建筑工人大都是年龄介于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的。我曾经与一位建筑工人和我同龄的儿子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说:“父亲是小学文化,但是他很聪明!”这不得不让我意识到,在工地上的多少个建筑工人叔叔都是有着相同遭遇的童年啊!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放弃学业~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就是现在在工地上靠苦力挣生活的一群人啊!他还说:“父亲不看报纸,只是偶尔看看电视连续剧,而且一般都是比较忙的,也没什么时间看。”“其实我觉得建筑工人最需要的还是来自家人的关心,离家在外的他们其实最牵念的还是家,是家里的父母妻儿,是家的味道,是家里爱的感觉!”他补充到,“我爸是一有时间就会给家里打电话,关心我的学习,家里各个方面~”

今天28号了,他爸爸还没有放假回家,他告诉我说估计会是30号左右才会放假。建筑工人,是一群凭体力挣钱的一群人,就算如此,他们,也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是吗?此刻,我更加感觉到自己肩头的责任,我们——一群关注建筑工人生活的当代大学生,更是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一定一定要做好!!!

感触颇多

做完了问卷调查,感触很多~

最早发下去的是学生调查表,回收的时候,看着十多张表格上6,7题惊人的相同的答案——建筑工人非常需要业余文化娱乐生活,从来没有参加过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有喜有忧,喜的是作为思想较为前沿的学生群体而言,大家都一致认识到建筑工人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忧的是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之匮乏,以至于并未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作用!

群众表格是紧接着学生表格发下去的,表格汇总时发现群众普遍的反应也是建筑工人社会中很重要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并不好,他们也很需要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其实,最震撼我的是深入工地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去的时候已经快到了午饭时间了,首先遇到的是一群正在整理建筑材料的叔叔阿姨,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之后,没有我想象中的冷漠,反而,几位阿姨很是热情的回应了我——“你刚刚讲你们这个项目是?”,“嗨!你刚刚说是搞个什么活动?社会调查吗?”我一一对她们的问题给与了回答,告诉她们调查表如何进行填写,回收完调查表后,一位扎马尾的阿姨起身说:“让我打电话叫我家***”来看看这个东西~说完拿起电话拨了一下,就见从门卫执勤岗亭里走出一位头戴黄色头盔,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中年男子……填完表格一位短发阿姨告诉我,在二楼还有一些建筑工人应该现在在楼道下的厨房里吃饭呢,让我去瞧瞧,我辗转来到一个所谓“厨房”的狭窄的小房子,本就不大的屋子里挤有六七位建筑工人,见到我来很是热情,问明我的来意后,都说:“人家孩子也不容易,我们就帮她填填表格呗!”纷纷索要表格,见我只带了一支笔,一位叔叔竟然告诉我说他有带笔,让我把笔给另一位叔叔,趁他们填写表格之际,我瞥了一下桌上,很简单的就是一个大盆里盛的白菜豆腐汤~~~

我们都是一群幸福的孩子,这话一点都不假,面对为了生计,为了家庭在如此艰苦环境下奋斗的建筑工人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满足呢?

第一,从统计结果来看,建筑工人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生活比较单调,我调查的他们一般空闲的时候打牌,或者出去闲逛,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

第二,社会上群众包括学生在内对建筑工人的生活了解并不太多,我的感觉是社会对建筑工人的关心程度还不够.

第三,我感到很欣慰,如果有好的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接受调查的学生基本都愿意参加,愿意当志愿者,可见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都愿意为建筑的文化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我感觉也要多关心建筑工人的家人,他们的文化生活,有个健康快乐的家庭,建筑工人才能安心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做关于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感想颇多。调查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和非农民工的态度偏差很大。农民工几乎都对问卷很重视,并且一一认真选择选项,从他们的表情,我能看出他们在仔细的思考着。在工资多少的问题上,他们也真实的流露了各自不同的感受,而并非一味追求更高的工资,这是他们淳朴真实的体现。然而,很多非农民工对问卷调查的兴趣不高。他们有的只是烦躁似的匆匆看几下,就随便选择了选项,有的干脆拒绝填写。这样的现象着实让人痛心。不过,在我的调查中,学历

高的态度明显比学历低的好,尤其是大学生,态度很认真。另外,在非农民工中,学生较之其他类群态度偏好。

总之,我的调查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对农民工的关爱还远远不够。这个社会需要爱,中国的脊梁——农民工,同样需要。

那天去了同学家,我问她你们家附近有建筑工人吗?她说:“有”。我说:“他们现在的待遇怎样?”她妈妈说:“现在乡下的建筑工人的工资还可以,因为做这行的人少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做这些了,在做建筑工人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他们的要求不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更是不高。”她说,“他们只要有电视看,打打牌就行了。”

我有一同学的爸爸也是建筑工人,我与他交谈的时候,他显得很害羞,当问卷调查的最后一题问他对文化生活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却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写,我猜想他们都对文化的要求不高吧,工资的问题是已经不用愁的。

就我们这的建筑工人,对工资还是满意的,应该对他们的文化生活给以满足,他们现在还没有这种要求,他们现在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实在不怎么样,那些被调查的人有的是建筑工人的后代大部分希望在文化方面有改进,但是说的都挺笼统的。

为了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 1月底我在家附近的学校 建筑工地和居民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学生的态度和对农民工的认知让人较感欣慰,他们也对农民工了更多的同情和关怀。相对学生而言,社区的居民则比较冷漠,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情况都不甚良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心他人。但还是有热心的市民,也懂得理解体贴关怀农民工。

在对农民工自身的问卷调查中,我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他们有的人还对生活有着极大的热情,但些人已经对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感到冷漠而难以亲近!

所以,我们的活动势在必行,任重道远!一定要唤起农民工生活的热情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这次调查的对象分别是学生、建筑工人、群众。

我再次走入我以前的学校,在那里我将问卷发给已经下课的同学;走入建筑工地,将问卷交给正在休息的建筑工人;到大街上,将问卷交给路人。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懂得怎样组织语言跟陌生人交流,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在和建筑工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更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奈,对家人的思念,对儿女的期望。他们让我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对生活的态度。

在对学生和群众的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建筑工人不了解,特别是学生,这是社会的悲哀,很少人关注社会底层人民,那他们的生活就无法得到改善,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有爱,人人都参与关注建筑工人,那还会出现建筑工人死伤的悲剧吗?所以在这次调查中我还看到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底层人民。

与往常一样,又是个寒冷的早晨,我恣意得躺在温暖的床上,享受那暖暖得感觉,尽管身边的闹钟已经声嘶力竭了……

或者这不是往常的那个寒冷的早晨,因为我匆忙的起床,收拾完毕后,让身体远离了那个温暖的被窝,来到了寒意袭人的路上……

或是胆怯,我不敢与这些陌生的面孔攀谈。但是一种莫名的勇气,我成功得将自己释放,进入了这些建筑工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年龄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只有一个简单目标:赚钱过上好日子。如果他们连这基本的目标都没有实现,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当他们的工资被拖欠,他们是怎样又挺起脊梁面对这破碎的现实。当我问到他们对于文化生活您觉得你们需要什么,他们大多摇摇头,这些对于他们只是奢望罢了……他们的心灵之湖即将干涸,以至于忘却了精神生活。钢筋水泥的生活给予他们的满是无情和冷漠,他们并不是不需要放松,只是丰富的文化生活太久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生活暗淡无光。我看到他们肿胀粗糙捏着廉价香烟的大手,颤颤地握着我的笔,在纸上写下那一个个热情又不无自豪的文字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工地上辛苦劳动的情景,或是酷暑,或是严冬……

调查心得体会篇3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本人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成本调查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成本调查开展以来,__市六县区近百多名农调户组成的多年成本调查网络,成为各级政府了解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情况的重要渠道,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面向农村,深入农户,工作环境艰苦,农产品成本调查没有行政权利,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工作性质决定了它难以成为政府领导、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要想成为农本调查队伍中一名合格的成本调查人员,必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工作理念,时刻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于农民作为农本调查工作的核心,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另外,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调查是价格决策的基础,没有成本调查就没有价格决策权。近几年,我们开展了成本监审工作,成本监审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政府定价行为的重要制度,是提高价格决策科学性,加强对垄断行业监管的重要举措,是转变职能,提高价格监管能力的重要手段。成本监审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过去的几年工作经历看,实施成本监审确实面临着许多问题,即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解决这些问题则成为当务之急。这些问题诸如成本核算方法尚待落实、完善,工作程序尚待规范、队伍素质尚待提高、工作手段尚待改进等。这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是我们精神上、工作上的及时雨,只有真正学会,学懂科学发展观,掌握真正的本领,才能有能力,有勇气解决这些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从价格工作的长远发展和成本利益出发,从依法行政、科学定价的要求出发,做好新形势下成本监审工作。

作为多年从事成本调查工作人员,一名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变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的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党员的庄严使命。我们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当前成本工作结合起来,与谋划好今后的成本调查与监审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努力提高成本工作质量和水平。具体要做到:“坚持一个中心,完善两项保障,树立三种精神,落实四点要求。”

坚持一个中心,就是农产品成本调查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经济工作中心来开展工作。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履行的是政府行政的职能,工作目标就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围绕党和政府每一个历史时刻的经济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是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成本调查工作历史充分表明,无论是从某一历史时期全国大的总体情况来看,还是从我市不同时期情况来看,成本调查工作与党和政府经济中心工作联系的还是比较紧密的。围绕领导重视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成本调查工作就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否则就难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工作就难以有起色和成效。

实现两项保障,就是成本调查要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和内部队伍保障。所谓外部条件保障,就是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和支持成本调查工作,营造必要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成本调查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必须由政府主管组织开展,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治、组织、经费、人员以及办公条件上予以大力支持,从各方面关心和重视。所谓内部队伍保障,就是做好成本调查工作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过硬的专业调查队伍。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成本调查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统计调查、会计核算、价格理论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调查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好成本调查工作,首先必须搞好队伍自身建设。

树立三种精神,就是成本调查必须树立“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成本调查面向农村、城市、深入农户、企业、学校等,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较差,特别是从事多年的农本调查人员们深有体会,经常要进农户、跑田边,钻牛棚,进猪圈,风雨无阻,默默无闻。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成本调查工作人员,首先要有不畏艰苦,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农本调查工作要取得成就,就要各级成本调查人员树立不计较个人得失,克服种种困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思想观念。农本调查的直接任务是调查反映真实准确的数据,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才能保证数据质量,才能满足工作要求。成本调查是为宏观调控服务的基础工作,是一项反映工农业生产客观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必须坚持与时具进,根据宏观调查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不能用一尘不变的制度和方法来套用鲜活多变的实际,如我国农本调查核算体系经历了多次的修订,专项调查、直报调查、成本预测等新制度的确立,行业成本监审办法经过了多次讨论、修订,有些是以试行办法出台的,这些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科学发展观统领成本调查工作的具体体现。

落实四点要求,就是成本调查工作必须做到“早、新、准、精”。早,就是工作要有预见性,调查要有前瞻性,行动要早,步伐要快,发现问题要早,组织调查要早,反映情况要早,分析原因要早,研究对策要早,提高时效性,掌握主动性。新,就是要及时反映新情况,认真研究新问题,工作要有新方法、新思路、新内容,不断开拓新领域。准,就是数据来源要真实,原始数据要准确,核算方法要科学,汇总数据要有代表性,问题分析要准确,对策决定要有针对性。精,就是工作要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上水平,注重质量,讲究效果,树立品牌调查项目,多出精品调研成果;就是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干队伍,要有高素质的人

调查心得体会篇4

其实,每来到一家公司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员工都正忙着工作,我就会在公司门口徘徊犹豫一下,我怕进去会打搅他们,也担心他们没时间理会我.但我必须得去,所以每次我都鼓足勇气进去.每当我推开门的时候,他们都刷地朝我看,一双双眼睛盯着我,但很快他们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一开始我还真有点不知所措,这么多人也不知道该找谁好.然后我问了下旁边的一个员 工经理在哪,直接去找经理.有的经理比较忙,就叫其他人帮我填问卷,有的叫我等一下再去拿,说先看一下,但当我再去拿的时候,她又说没时间.

其中有一个经理让我印象蛮深刻的.她问我做这个问卷有什么目的,是不是填完以后向他们推销这种业务,我忙向她解释说我不是搞推销的,我是学校暑期实践活动弄了这样一个课题,只是想了解服务外包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它的发展潜能,但这个经理态度还是很坚决,说他们企业与服务外包没有什么关系没什么好填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经理应付能力蛮强的.考虑问题也蛮周到.

其实在做调查问卷时也碰到过一些公司的人蛮热情的,他们有的还很同情我们,说这么热的天在外面跑也不容易的,所以他们有的还倒水给我喝,还蛮愿意填写问卷,可能问卷页数比较多,而且问题也有些麻烦,所以有时填完一份问卷也花了他们几十分钟.在这次实践中,我也了解了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看到每一个员工基本上都有一台电脑,他们都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以前也没去过公司,也不知道公司的状况,现在也算了解了一点点。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看到他们同事之间相互开玩笑,嬉戏,觉得他们相处的很开心,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轻松的工作,所以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很重要。

调查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社会调查内容;社会调查主体;社会调查时间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

学界对如何定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存在诸多观点。+①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其共同点包括:首先,社会调查的适用范围,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其次,社会调查的内容,则包括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再次,社会调查的用途,社会调查主要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量刑提供参考。综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在犯罪未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特定的社会调查主体或其他人员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心智状况及案发后的各种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书面的社会调查报告,为司法机关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提供参考依据的制度。+②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价值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更好的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成为国家与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成年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错误、消极的影响,进而产生滋生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是以感性支配行为,从犯罪动机上看“多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随机性很强”,从认识特征来看“孤立的而不是联系的看待事物,易为眼前状况所影响;同时对认知对象易产生片面性、局限性理解”,具有“冒险和侥幸心理”。+③通过分析这些犯罪心理结构特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成熟和易受感染性,同时也应看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存在不稳定、容易改变的特质。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了对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以“宽容”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关怀。它要求全面了解未成年人产生犯罪的各种因素,为其犯罪的预防及矫正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社会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理解和接纳,能够使他们提高思想和行为的成熟度,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一制度设立推广的目的在于促使法官在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时,综合考量其在所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内外因素,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感化教育提供参考,真正做到因人施教,使寓教于审不流于形

式,+④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该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逐步发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被引入我国刑事诉讼中。本着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该规定第21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⑤2010年8月14日,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第3章第1节对社会调查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⑥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68条更是明确规定了公检法部门有权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有关规定,并积极开展试点,普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该制度仍存在可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对谁进行社会调查,何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结果如何使用,调查经费如何保障,各地自行其是,缺乏统一的实施细则,导致社会调查报告性质定位不明晰等困惑的产生。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

(一)社会调查内容

社会调查内容是构成整个社会调查报告的主体核心部分,因此对它的要求是客观、全面,同时贯彻必要性原则。它是调查报告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依据,调查内容主要叙述和剖析家庭、学校等因素对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所产生的影响,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帮助未成年人。

1.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调查内容所应当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准确性不高。陈瑞华教授在对重庆某区法院少年庭的社会调查报告抽样调查时发现,在很多“社会调查报告”在对“犯罪原因”一栏的填写存在惊人的简单化、敷衍化问题。一些“社会调查员”竟然只填写“交友不慎”、“上网吧缺钱”、“家境贫寒”、或者“父母离异”等寥寥数语。+⑦

第二,社会调查中所获资料的来源不详细。调查内容的出处无迹可寻,也就使内容的真实性受到怀疑,法官若以此内容作参考则缺乏说服力。

第三,调查内容仅仅是对调查事实的简单罗列,依照调查报告制作人自身的理解来完成,并不能将调查所得的事实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外部资源相结合,缺乏分析论证,导致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也使社会调查报告无法具有全国统一的格式,为异地委托调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不便。

第四,很多地区忽视对被害人意见的关注,没有考虑到未成年被害人的意见所具有的独立价值。

2.完善建议

以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适用各项处置措施的规定为基本条件为标准开展社会调查,不仅使内容更为确定具体,而且更有利于保护犯罪未成年人的隐私,具体体现在检察院审查逮捕阶段、审查阶段及法院量刑、行刑阶段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强制措施的条件,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及批准逮捕等措施的条件,+⑧这就要求社会调查内容须包括能够评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身危险性的信息,因为人身危险性为一种犯罪可能性,除了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考察外,还需从生理因素考察,将其理解为“犯罪人主观上的性格或危险倾向”,评判对社会产生危害的系数。其次,在审查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必须包含决定是否应提起公诉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在适用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方面,争取做到“三个见面”,综合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是否符合构罪的条件,心理或生理上是否存在特质因素等等。再次,法庭量刑、行刑阶段,对未成年被告人多期望采用非监禁刑的处置方式,故调查内容应当包括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发生的原因、犯罪发生后的悔罪态度,家庭及周围环境能够提供的管教条件。

(二)社会调查主体

社会调查主体作为承担社会调查工作的载体,主体的能力、资格不仅直接影响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也关系社会调查时间的切入点,因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各地现行模式中社会调查主体的类型,评析由任一单一主体承担社会调查工作存在的利弊,提出现行司法运行环境下适格的社会调查主体。

1.各地社会调查模式的调查主体

重庆市沙坪坝区主要区分为两个阶段:体现在审查逮捕、阶段委托律师承担社会调查工作,在审判阶段则由法官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社会调查主体。前一阶段由律师作为社会调查的主体,其优势在于:律师的介入不仅可以解决由专门人员进行调查所出现的成本问题、专业化问题,而且可以促使侦查机关承担起证明逮捕必要性条件的责任,有利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利益的保护。劣势在于:现有司法实践中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援助库律师数量少,以及援助律师的待遇难题。后一阶段由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调查主体,优势在于: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素养,不属于控辩任何一方,能够保持中立。劣势在于: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社会调查主体的法律地位尴尬,经费及人员问题难以得到落实,被调查人不予配合。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以合适成年人作为社会调查的主体,其优势在于:借鉴英国处理少年案件的做法,将合适成年人定位成中立的个体,盘龙区对其进行全面培训,提升调查报告的可信度。劣势在于:合适成年人的主体身份、资格没有明确规定,在试点地区之外是否能获得认可值得考虑。

上海市长宁区将社会调查主体分为两种类型,形成由青少年保护工作者承担社会调查与社工矫正部门承担人格调查的模式。其优势在于:调查主体实现了社会化,并且专门成立了调查机构,社区矫正部门的介入使得社会调查主体更为专业,保证社会调查报告内容更为全面。劣势在于:长宁区在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时,并没有获得专项经费的保障,社会调查员的培训缺乏专门化、系统化。

2.完善建议

首先,在侦查阶段应分别由侦察机关和律师作为主体进行调查,互相补充,交叉配合。因为,一方面,侦查机关对犯罪事实的调查或多或少会涉及到诸如环境、品格等因素,如赋予侦查机关社会调查的职能,可节约诉讼成本。另一方面,侦查机关关注的重点易放在结案数量上,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利益重视不够,因此可采用律师介入调查,与侦查机关相制衡。

其次,在审查逮捕与阶段,检察机关能够获得侦查阶段所作的调查报告,可将该报告作为审查的参考。检察机关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案情,查缺补漏,合适相关案件发生的过程,使调查报告更加完整。

最后,在法院量刑及行刑阶段,调查主体应由法官来承担,但作为调查主体的法官不能参与到其调查对象的案件审判中去。可在少审庭内部进行轮流分工,既能保证报告内容的质量,又能兼顾中立性。同时,法院可聘请心理学等专业人士,利用自身身份优势,为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提供专业的参考。

(三)社会调查时间

社会调查时间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何时开展,不同阶段得到哪一类适格主体的参与,社会调查报告如何使用等问题。因此期望通过综合分析各地模式推行不同的社会调查时间取得的不同效果,总结各自利弊及共同存在的问题,确定参与调查的合适时间。

1.各地社会调查模式的调查时间

重庆市沙坪坝区根据案件流程发展阶段的不同,引起参与社会调查的主体不同,使得参与刑事案件调查开始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沙坪坝区检察院目前推行的律师介入机制可以弥补检察官进行调查产生的时间不足的弊端。

昆明市盘龙区使用社会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开展司法分流程序以及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因此社会调查报告有可能出现在判决前司法程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昆明市盘龙区将社会调查时间定在侦查阶段对挽救犯罪未成年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合适成年人的资格和权利仅是盘龙区政府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赋予的,尽管具备适格的调查能力,然而在权利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合适成年人主体地位的普适性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上海市长宁区的社会调查一般在批捕阶段进行,在接到司法机关的委托函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法院在开庭前3日通知社会调查主体参加庭审,并参与法庭教育,判决后移交社区矫正部门开展矫正工作,有利实现了“无缝衔接”。+⑨但是未明确侦查阶段如何利用社会调查报告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处置成为社会调查报告使用上的缺失。

2.完善建议

综上,社会调查应从侦查阶段开始,将该阶段所能获得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作为后续程序的基础性因素。因为,首先,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需要给予其更多保护,防止其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尤其在侦查、逮捕及阶段强制措施的适用,需要调查报告作为重要参考。其次,社会调查需要走访众多人员和地点,若从审判阶段才开始介入调查,时间未免过于仓促,不能保证作出高质量调查报告所需时间。再次,从侦查阶段开始社会调查,对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做到整个案件流程的“无缝衔接”,更好的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帮扶。

[注释]

①有学者认为,社会调查制度是指为了在刑事程序上对每一个犯罪人都能选择恰当的处遇方法,使法院能在判决前的审理中,对被告人的素质和社会环境做出科学的分析而制定的制度。参见:[日]菊田幸一:《犯罪学》,海沫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页。也有学者认为,社会调查制度要求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员通过走访家庭、学校、单位、居委会、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作案以前的一贯表现、作案原因、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生活环境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参见:温小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

②马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3月,第2页。

③熊云武:《犯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218页。

④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2页。

⑤该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

⑥该意见规定:“社会调查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负责。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调查,或委托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调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执行刑罚时,应当综合考虑案件事实和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

⑦陈瑞华:“论量刑信息的调查”,《法学家》(北京),2010年第2期,第25页。

⑧诸如适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要求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以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适用批准逮捕条件的则满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调查心得体会篇6

一、适时切入,丰富生活认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抓住教学的难点,发现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适时开展小调查,是教师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难点,针对学生认知的疑难,恰当地进行小调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尤为重要。

1.课前调查,意在铺垫

儿童生活已有的经验是品德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认知或生活经历等原因,他们对生活周围的人或事未必都很清楚。为避免教学活动成为空中楼阁,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组织小调查,并明确告诉学生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查,并制作表格,这样,学生的调查活动就会有的放矢。如果教师给学生分好小组,安排好采访、记录、比较、分析的任务分工,学生的调查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了。

如在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走进新时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基本不知道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此,在课前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水平变化,采访记录相关方面的数据和事例,并提供给学生一个详细的调查表。(如下表)

通过课前的调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小调查为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巨大的变化做了铺垫,教师才“有米下锅”,使得教学水到渠成。

2.课中调查,催化增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学生有所认知但缺乏亲历体验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组织课中的小调查,利用学生资源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如在《做学习的有心人》(三年级上册)一课中,教师为让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有心人”,开展了“寻找有心人”的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对班里的同学进行调查,问一问他们是怎样做有心人的,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学生在交流中这样说道:

生1:我采访了王怡雯,她的钢琴已经八级。她从幼儿园就开始学钢琴,每天都要弹琴一小时,一直到现在。我觉得她是靠恒心把钢琴练好的。

生2:我采访了潘元浩,他数学成绩很好。他遇到不懂的题目,不会马上问爸爸妈妈,会想一会儿。他说只要自己动脑筋,思考一会儿,总会想出办法的。我觉得他是有耐心的人。

……

通过对身边同学的调查访问,学生真正信服专心、耐心、恒心三大法宝对学习的重要性,对如何做个学习的有心人也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教学活动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在无痕中得以实现。

3.课后调查,升华巩固

课后调查,既巩固教学,又锻炼学生。梳理教材会发现,有许多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后开展小调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以四年级下册为例,《社区的公共设施》可以组织学生在了解各自居住的小区是如何维护公共设施的;《城乡巨变》走访亲戚,了解家乡巨变;《腾飞的翅膀》全班共同走进某企业参观学习;《服务在身边》走访敬老院,等等。

二、多元设计,打通调查路径

为有效达到调查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调查的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小调查活动,让学生能敢于去调查,也能完成调查任务,从而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1.对话交流,积累思考晓事理

小学生的调查主要是以了解生活实际信息为主的。他们主要通过访问家人、同学以及特殊职业的人员,来获得需要了解的信息。这种调查访问主要以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要求记录下来,积累素材。

2.观察亲历,实践体验悟真理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如在教学《家人关爱我成长》(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学生们为了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父母交换角色,亲历父母的一天工作与生活。在小调查活动中,学生们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中途的叫苦连天,一直坚持到最后,他们对父母的辛劳有了真切的感受。这种基于观察与亲历的调查,能够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悟得真理。

3.资料查询,信息处理明道理

在网络时代,网络搜索具有其他调查途径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不受地理、人际交往等条件的影响,查找资料全面、迅速。其实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向白色恶魔说不》《世界之窗》《大师成长的故事》《国际组织》等,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方便地查找到许多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形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认知。但网络上的信息太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资料查询之后,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选择、概括、分析,将有价值的信息写到调查报告中。

三、多维协作,获取有效信息

小调查活动不仅是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认知的基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在设计小调查活动形式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多维合作,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调查,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1.独立式调查

在独立式调查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以免他们进行盲目而低效的调查活动。如《我家的故事》(三年级上册)一课,学生可以独自完成对家人的采访调查,了解他们是如何辛勤劳动的。在《认识社区》一课,学生可以带着问题独自到社区去走走、看看、问问,了解社区里的设施、环境、服务机构等。

在独立式调查活动的组织中要注意:在学生第一次开展调查之前,教师可以提供一致的调查表,列出若干调查内容,让学生填写;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调查经验之后,可以提示学生自己制定调查计划,要求明确调查的目的、对象、地点、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再开展调查。

2.伙伴式调查

“伙伴式调查”即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调查任务而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安排住处相近、兴趣相同或任务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也应重视将不同特长、性格、学习兴趣的学生混编为一组。除了分组,伙伴式调查要注意明确分工,如在《服务在身边》(四年级下册)一课,需要调查某个服务机构(自来水公司、行政服务中心等)的功能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把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分别采访不同的服务机构。每组需要事先构思好调查的内容以及采访时要提的问题,为顺利开展小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分工合作,小组结伴,学生可以在调查活动中发挥各自所长,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合作能力。

3.团队式调查

在比较复杂的社会调查任务中,如果仅靠一个或几个学生是很难较好地完成调查任务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带领,以开展“团队式调查”。如《发展中的城市》(六年级上册)一课,面对城市发展这样宏观的主题,学生难以完成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调查城市规划展览馆。调查活动前,还对学生进行注意事项、调查要点以及方法的指导。在团队式调查活动中,能获得大量信息,这是个人调查和小组调查所不能实现的。

四、充分交流,提升思维能力

在小调查活动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提供适当的机会,合理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讨论调查的结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畅所欲言、激烈争辩、比较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多维思考,从而提升对调查的认识。

1.说——让想法在畅谈中交流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常常针对某一主题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活动,学生按照调查表的要求完成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任务,并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紧扣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对于调查的结果,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将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在各自介绍调查结果,表达调查感悟时,学生的道德认知才能得到提升。

2.辨——让观点在碰撞中明晰

品德课程鼓励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并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调查到的信息作出判断并得出结论。如《圆明园在哭泣》(三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安排学生进行关于圆明园的小调查活动,课前搜集资料充分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交流感悟,深化感情。在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问题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尽管学生的观点有所不同,但他们对祖国热爱之情得到充分的彰显。

3.比——让信息在比较中显露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在反馈学生的小调查结果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或与他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新的问题,这是一种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好方法。如《热闹非凡的市场》一课的教学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各类市场的服务方式和价格区别,组织学生比较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并追问价格的秘密。学生在比较之后,通过自己思考、询问家长、上网查找等方式,寻找价格差异的原因。

调查心得体会篇7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046-02

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在违法犯罪后获得有效矫正,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荣辱,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育尚不健全,更易被不良环境和社会习气所影响,从而引发违法犯罪问题;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其心智也更具有可塑性,便于通过教育改造使其重新回归社会。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未成年人的改造、教育、保护更应该细致、完善,在法治发展历程中,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以下简称社会调查制度)由于在维护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权益、对其进行科学改造过程中的突出作用,逐渐获得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社会调查已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相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在法治发达国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广泛应用。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

(一)含义

社会调查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通过走访,深入了解未成年罪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诱使其犯罪的主客观因素,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心理矫治对未成年罪犯进行心理引导和心理测试,以期对未成年罪犯的品格和成长、改造环境做出科学的分析,使公、检、法机关能够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犯罪未成年人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社会调查报告并非越完备越好,限于社会调查员的精力和调查的必要性,社会调查并非要对未成年人的一切成长环节都做非常详细调查,社会调查的重点,应当是:对未成年罪犯犯罪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未成年罪犯的个性特点及矫治现实可能性;未成年再社会化的条件,包括:(1)身心状况。如健康状态、心理发育、智力程度等。案发前的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如是否为学生,有无辍学、流浪等情况。(2)性格及不良习性。包括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社会交往等情况。特别要考察有无小偷小摸、迷恋网络游戏、酗酒、打架、欺压他人等不良嗜好,阅读不良读物、浏览不健康网站等。(3)学校表现或工作表现。包括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学校教育管理是否得体,学校周边环境。如已参加工作,则重点考察其工作期间工作表现、同事之间人际关系、工厂附近环境秩序等。(4)家庭成员构成,父母是否健在,家庭关系和睦与否,家庭是否完整。(5)居住地社会环境及邻里关系,如邻里关系正常与否、邻里评价等。

社会调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试行多年,各地司法机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工作,新刑事诉讼法 中也第一次对这一制度予以明确规定,在随后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其给予了进一步细化。但作为一项诉讼制度,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社会调查制度的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制度制定如何,直接影响其司法实践的效果,制度的缺失之处必然影响其规范社会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社会调查制度进行探讨,明细问题所在,提出完善建议。

二、我国社会调查制度的缺陷

在我国由于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简单,社会调查制度并不完备,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社会调查制度设置不合理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社会调查作为一项可选择程序规定,这极有可能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司法机关不愿花费人力物力进行社会调查,有多少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会进行社会调查是一大问题。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前各地进行的试点中,调查模式各不相同,调查员的选定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调查报告的质量难以实现调查制度设计的初衷。

(二)异地调查缺失

进行社会调查的试点地区,针对的对象都是具有本地户籍的未成年人被告人,而在户籍不在犯罪地的未成年被告人,鲜有开展相关调查。例如北京市法院每年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外地户籍的未成年人已经占到未成年被告人总数的75%左右,但对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的调查工作除海淀区人民法院以外,基本未开展。 公平正义是刑事司法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于社会调查报告可能成为对未成年人定罪量刑的重要辅助资料,因而这一现状将会间接产生对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在逮捕、量刑方面的不平衡。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日益引起民众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异地调查制度的缺失难免引起民众对未成年司法公正的正确认识。

(三)调查员业余化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将可以进行社会调查的主体规定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和团体,调查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各地的社会调查试点中,各地进行试点的司法机关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不同的摸索,调查主体比较混乱,如律师、学生志愿者、教师、公益机构、青少年保护委员会、专职的社会调查员在各地的社会调查中都发挥着作用。除专设社会调查员外,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自身法律素养如何难以保证,调查能力也因人而异,且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社会调查中。社会调查工作内容多、条件辛苦,这要求调查员应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除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经验、掌握统计调查所需的基本能力。现阶段,我国社会调查主体还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亟需建立高素质的调查员队伍,实现调查主体的职业化、专业化。

三、我国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

(一)明确社会调查为必经程序

现阶段,将社会调查规定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诉讼成本,降低诉讼效率,但与顺利改造犯罪未成年人相比,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承受这样的“额外负担”。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否启动社会调查由案件承办人或承办机关决定,这不利于对未成年罪犯的平等保护。而许多国家将社会调查作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处理的必经性前置程序,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考察未成年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和帮教条件。因此,建议将社会调查制度确立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保护程序,全面维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社会调查主体专业化

在我国社会调查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样规定虽有利于社会调查的开展,但是缺陷亦很明显:一方面,控辩双方基于各自诉讼职能,各自进行的调查难免有失偏颇,难以保证客观和全面;另一方面,委托其他社会团体调查,虽可避免上述立场问题,但社会团体成员本身有自己的工作职责,社会调查只能是在不影响其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难以全身心投入调查工作,势必影响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且调查人员的法律素养、调查能力、调查积极性都无法得到可靠保证。调查工作难以做到专业、精准,调查报告难以保证客观性。基于此,可借鉴国外社会调查员专职化的经验,在法院内部,独立于审判法官,设立专职社会调查员。社会调查员实行和法官一样的选拨、任免制度,并且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高调查员的社会调查能力。

(三)规范社会调查程序

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参考,让不必进入刑事审判程序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通过其他途径得以处理,如撤销案件、不起诉、暂缓起诉。为了充分发挥社会调查的这一功能,应将社会调查的启动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同时,应通知法院指派调查员进行调查,社会调查和侦查同步进行,各有侧重。调查员将调查报告及时提交侦查机关,以便及时准确判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以决定是否提请逮捕、是否起诉、是否暂缓起诉、量刑时参考等。

社会调查员接到调查任务后,应当立即着手进行调查。如果通过实地调查难以判断犯罪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或人格特性的,可以采用心理测试、精神鉴定等方法进行测试,并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制作出严谨的社会调查报告。此外,在建立外地户籍未成年犯罪人的社会调查过程中,可采用委托犯罪未成年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法院来进行异地调查工作的方式,既节约调查成本又可提高调查质量。

日本《少年法》规定,在调查、审判的全过程,法官要与调查官保持充分的联络,借此监督调查活动的不当之处,保障法律正当程序的要求。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报告的真实性,节约调查力量,调查员的调查活动应接受检察院的监督,如果调查员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时,检察机关应及时给予指导、纠正,构成违法犯罪的应及时给予相应的纪律或刑事处分。对调查员,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实行回避制度,以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四)规范社会调查报告的使用

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的性格习性,因此,应在不泄露未成年人个人隐私和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提供相应的查阅、复制服务,方便律师、监护人采取有效的手段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便于社区矫正机构、监狱全面了解未成年人习性,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造。如披露的信息不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则不应予以披露。

调查报告制作者出庭接受质询。调查员出庭时间可确定在法庭调查之后、法庭辩论之前,在这个阶段调查报告的内容不会影响法庭调查的正常进行,同时也方便后面的法庭辩论中控辩双引用调查报告内容支持己方观点。在庭审中,调查员出庭宣读报告时的身份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有学者认为,在庭审中应当将社会调查员看作是独立的、特殊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独立于控辩双方之外,以其独立的地位参与诉讼,行使自己的权利。 在我国,应为调查员出席庭审设置相应席位,该席位可参考兰考县法院做法,将其置于证人席旁。 此外,对调查报告的采用,应当在刑事判决书中写明,在判决书中写明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不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利影响,反而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有利于使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有利于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可以参考青岛市法院的做法,在判决文书中,在审理查明的指控事实之后,单独一段书写通过社会调查查明的未成年被告人个人情况,重点分析被告人人格情况和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

注释:

为表述方便及区别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本文中将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简称为新刑事诉讼法.

谭京生,赵德云,宋莹.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工作的调研及建议.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6).第35页.

日本《少年法》,载孙云晓,张美英主编.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日本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调查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身体损伤防护措施

1 大学生体育教学重要性

体育教学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但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 “现代的大学生只有锻炼好身体,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健康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这种体魄的锻炼,在大学而言,除了他们自己课外的娱乐之外,最重要的锻炼方式就是通过大学体育教学中锻炼,通过体育课堂上的系列活动,来获得健康,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可以这样说,只有在体育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提高学生在实际中的能力。

在大学体育课堂上,正确对待竞争,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压能力以及受挫能力,能够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对待工作与生活中的挫折,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2 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长久的发展中,不断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发扬优势,补充劣势,来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损伤情况调查,得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以及大多数学生身体受损的原因。通过这些,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的撰写中就有很多的题材,这些都是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2 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调查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撰写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得出了一些避免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2.1 调查方法

2.1.1 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是通过对理论文献的查阅得到的信息与资料。本论文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得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调查,通过中国其他高校的体育课堂出现身体损伤情况的原因的查阅,也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身体损伤的原因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2.1.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是通过具体实际的教学中获得的调查信息,实地调查法在整个论文的撰写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2009年9月-2011年1月一个学期的教学,以(作者所教学的班级)为例,班级有79名学生,其中25名女生,54名男生。

2.1.3 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通过体育教学中的专家访谈来获得相应的信息,本文主要是通过和其他高校体育教师的访谈、交流,得出了我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身体损伤情况,这样通过与其他体育教师的交流,就得出了大学生身体受损伤的普遍性。

2.1.4 数据统计方法 通过专业的数据统计方法对所调查的数据得出了计算,最终获得了精确的结果。

2.1.5 问卷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学生身体受损的情况的原因。

2.2 调查对象 (作者所教的班级),班级有79名学生,其中25名女生,54名男生,最大年龄是22岁,最小年龄是19岁,平均年龄21岁。共发生身体受损345个。

2.3 调查结论 2009年-2011年1月,通过以上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对象的统计,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2.3.1 身体部位受损伤情况 通过对往年资料的查阅以及体育老师的一些走访,从2009年-2011年1月期间,(作者所教的班级)班级学生身体部位受损伤情况如下

在大学生体育身体部位受损情况的调查中,受损情况最普遍的是小腿的受伤,102例,占总数的30%,其次是脚,85例,占总数的25%,位居第三的是大腿的受伤,58例,占总数的17%,受伤情况比较低的是手腕以及腰部的受伤,分别占3%和1%。

2.3.2 按照时间受损伤情况调查 根据上述345例案例,又根据具体时间作出具体如下的结论:一年四季中大学生体育教学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季节是冬季,135例,占了总数的39%,其次是秋季,102例,占了总数的30%,第三是春季,65例,占据了总数的19%,受伤最少的是夏季,43例,占据总数的12%。

2.3.3 身体受损性质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的身体受损案例中,受损性质最大的是擦伤,108例,占据了总数的31%,其次是扭伤,95例,占总数的28%,占据第三位的是拉伤,66例,占据了总数的19%,其中最小的是骨折,25例,占据了总数的7%。

2.4 受损伤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从2009年到2011年1月的345例案例中,冬季发生身体受损情况最多,其中因为擦伤而引起的比较多。具体发生身体受损的原因,就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作出了问卷调查,发送调查问卷79张,收回79张,有效调查问卷78张,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身体受损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思想认识,35例,占据了总数的44%,其次分别是天气以及设备老旧、安排失误。我们对其原因作出以下分析:

2.4.1 安全意识不强 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普遍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思想认识不足,在79个学生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思想上没有重视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措施。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安全的强调力度不够强,很多大学教学教师只是重视对技术能力的考核,而在重视能力的同时,忽视了对安全的教育。其次就是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他们总是认为“这些运动损伤肯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是“受伤也不过是小伤,几天就好了”,就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让他们在实际的体育锻炼中,不重视安全因素,造成了大学生身体损伤。

同时因为现代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冲动的年龄,这些学生生活经验不是很足,在平时的锻炼中,好胜心强,容易在体育学习中重视竞争,在重视竞争的过程中就忽视了安全的存在,尤其是男生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身体损伤。

2.4.2 设备老旧 在上述的原因调查中,由于设备老旧而引起的身体受损案例有12例,占了总数的15%。这方面的问题包括是否遵守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问题,也包括组织方法的问题。设计老旧主要是指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体育的设备没有及时更新,造成了身体受损情况。

2.4.3 安排失误 由于教师安排失误而造成的身体受损情况共8例,占据了总数的10%。这主要表现在大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投掷联系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的个别学生因为场地面积比较狭窄,所以在非投掷区进行投掷练习,这样的安排以及做法都极其危险的。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注重运动分区,是引起身体受损的重要原因。同时在进行器械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较多,体育老师不可能是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也没有安排合适的男生去保护女生,避免意外发生。

2.4.4 天气 由于天气而造成的身体损伤达到了24例,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这里的由于天气而引起的身体损伤主要是指天气。很多高校为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下雨或者刮风下雪的天气,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依然让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吃苦的精神,但是另一方面就是造成了学生身体损伤。主要是由于天气而造成的学生滑倒、或者由于天气造成的课堂纪律不好引起的混乱,最终造成了学生的身体受损伤。

3 防护措施

3.1 提高安全意识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提高安全意识,我们才会从根本上减少身体损伤情况的发生。只有思想认识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在体育锻炼中才会时刻把安全放在心头,时刻提防安全隐患是否存在。根据调查原因中安全意识不强的两个方面,我们也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主要是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

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要随时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参与体育竞争与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纪律性,紧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全面掌握老师所提到的技术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慢慢养成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只有注重安全了,才会降低学生身体受损情况的发生。

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术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水平。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会在体育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宣传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定期更新设备 学校要定期对一些设备进行更新,比如最基本的篮球框架等,2008年曾经发生一个因为篮球框架不结实倒塌而引起的学生受伤情况。学校老师要有意识地定期去检查设备,而不是出于一种被动完成任务的心态。只有主动地,从学生安全考虑出发去定期更新设备,才会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3 合理安排 可以说体育教师安排是否合理对于整个体育教学质量、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有着很大的因素。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体育课堂上容易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或者是在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或者让学生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同时在告诉学生一些容易发生事故的注意事项中,要认真对待体育课堂上所使用的体育器材。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规定,以防止发生出现因为体育教师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体育事故,导致学生身体受损。再比如,由于冬天,人身体本能会骨骼会比较僵硬,那么体育老师在安排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会避免骨折等身体损伤的发生。

3.4 注重天气因素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对待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因素,比如首先是天气因素,我们上述提到的由于天气因素而导致的事故。虽然恶劣的天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意志力,但是作为体育老师要想一下这背后的代价,如果实在要在恶劣的天气进行体育活动,一定要重视做好安全工作。如果天气实在是恶劣,譬如能见度低等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尽量停止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笔者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运用相关统计学知识,得出了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性调查,通过这些调查结果、调查原因,我们提出了避免大学生体育运功过程中的一些措施,本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体育运动中避免常见的身体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要认真对待,以减少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编写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2]付钧宗.运动性疾病诊断.机制.防治.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邓淑旭.运动心理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调查心得体会篇9

课前进行调查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联系生活、储备学科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深度对话的基础,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学生课前调查的落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课前调查来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物尽其用。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学生课前调查资料,实现效益最大化,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前调查开始触摸和体验社会

1.开启走入社会的尝试

品德与社会的课前调查涉及的因素多,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引Ш⒆幼叱鼋淌医入实际社会是第一步。

浙教版三(上)《热闹非凡的市场》,教师设置了两份调查表,请看两份调查表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

市场小调查(表一)

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价格也会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场,揭开商品价格的秘密。

课堂上先使用表一,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来培养学生选购商品的价格意识。购物时还需考虑其它因素。于是,出示表二,交流调查结果。最终让学生学会选购商品,还需综合考虑,再次出示表一、表二。由于出示时机恰当,使用频率合适,孩子们学会购物,初步具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目标水到渠成。

2.学习独立表达自己的社会观点

对调查结果的交流是学生表达社会见解的开端。

方式一:小组交流,让信息得以叠加。课堂时间有限,为了给每个孩子机会,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在互补中累积,扩大视野。在思维碰撞中发现,引发思考。

方式二:上台展示,让成果得以公示。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不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进而养成良好品格。

方式三:班级汇报,让各组信息得以交流。小组合作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所得进行筛选、整合以及补充,丰富信息容量。

表达自己的社会认识是一种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一项途径。

3.形成思考社会现象的习惯

课前调查资料是学生对接教材与社会的桥梁。当作素材,引发探究。调查的话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弹性,引导学生做专题讨论,使调查更加深入。增加调查资料的附加值。让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思考中增长知识,探究中获得能力。

用作数据,说明问题。对学生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一目了然,化抽象为具体。

拓展内容,认识有深度。把学生搜集来的资料有机地融入课堂,巧妙地拓展内容,让学生的认识更有深度,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情感的震撼。

三、社会调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尽管课前调查是一项自主性很大的活动,但由于孩子缺乏心理支持和具体指导,很容易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对于学生经过努力取得的调查结果,教师必须重视并创设平台让每一个孩子有机会展示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颇有兴趣地完成调查,这也是下一次课外调查的内在动力。

1.小组交流,让信息得以叠加

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调查成果,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在此之前的努力。因为,对于教师布置的调查任务,孩子们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认真地去完成,如果他们经常完成任务,而没有机会展示,那么就会影响积极性,也就失去调查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给每个孩子机会。小组交流就能达到此目的。比如调查超市里的绿色食品,家中的亲戚,家里的藏书和报纸订阅情况等话题,因为答案的多样性,覆盖面广,所以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物尽其用,使其自然形成叠加效应。

2.上台展示,让成果得以公示

对于图片,文字之类的课前调查,教师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寻找到精彩的,利用教室中的实物投影进行展示。比如,像表格之类:家中的收支情况,教师一天的工作;图片类:全家福,各民族服饰,不能表述清楚的,都可以用实物投影。这样做,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双赢的。

(1)肯定了劳动价值。孩子们在课前认真地参与课前调查,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教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就是重视了他们劳动的成果,体现调查的价值,给孩子们一次鼓励,就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2)满足了自我成就。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关注,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肯定,成为示范的对象时,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份喜悦,需要教师来给他释放。成果的展示,既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也满足了孩子们的自我成就感。

3.班级汇报,让各路信息得以交流

课前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这样的课前调查,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应该尽量倾听每一个小组的汇报。如果没有时间,那么教师必须在课前就掌握孩子们到底调查了什么,选择最出色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1)扩大了信息的容量。小组合作的调查方式就是针对某一话题展开的调查,交流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他们汇报交流最大的好处是课前孩子们已经对调查所得的资料、信息进行了筛选、整合以及补充,丰富了课堂中的信息容量。

(2)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调查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案例

收稿日期:2007―10―28

项目来源: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绵阳师范学院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杨华丽(1976― ),女,四川省武胜人,文学硕士,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应用研究。

詹晓娟(1964―),女,四川省绵阳市人,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应用研究。

礼仪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对作为“准社会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礼仪教育更是不可或缺。那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如何扬长避短,使效果达至最佳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案例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以我校美术系2006级3~5班所做的礼仪调查为例,详细说明案例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必要性。

一、调查进程设计

1.确定目标:(1)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考核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3)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集体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团队意识、合作精神;(4)让学生认识大学生这个群体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自我反省,从而对理论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再思考,并最终形成习惯性的行为。

2.确定题目:(1)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礼仪现状的调查;(2)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个人礼仪情况的调查;(3)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日常礼仪情况的调查;(4)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其中,前三个题目与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篇章设置密切相关,第四个题目则是我们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消费不当,美术专业学生的消费尤其具有特殊性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3.确定进程:由于本门课程只有9周18个学时,因此,我们确定的进程表为:第五周,以班级为单位(也可跨班)分组,确定组长、组员、题目。第六周,以各小组为单位,就所选题目进行调查问卷的具体设计,要求每个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至少设计4个以上的问题且必须符合所选题目的预设范围,所有的题目不能重复。在问卷设计过程中,组长负责统筹工作。第七周,依据调查问卷,自选班级、时间、方式进行调查。第八周,就调查结果做出统计、分析,以组为单位,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每个组员写一份调查心得。第九周,争取让每位同学走上讲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及心得与他人交流。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参与班级、人数

本次受调查学生总计730余人,涉及到南校区的教育系、计科系、经管系、音乐系、美术系,从面上看,基本覆盖了南校区所有系别。其中,受调查学生的男女比例为43:57,绝大多数为大一新生,所以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没有兼顾到普遍性原则。

2.调查题目选择情况

选择题目(1)进行调查的只有美术系2006级4班第4组。该组设计的目标是“我在深深影响别人,大众也在影响着我”。这份调查问卷涉及到了大学生个人、日常、文书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是比较全面的一个设计,可惜题目面广,深度不够。

选择题目(2)进行调查的只有美术系2006级5班第2组。涉及到大学生在仪容仪表、服饰配饰、仪态等方面的礼仪问题。

选择题目(3)进行调查的共有6个组,分别是2006级3班1、3、4、5组,2006级4班1、3、4组。其问卷涉及到公共生活礼仪问题、见面礼仪问题、馈赠礼仪问题、拜访和接待礼仪问题等,题目设计较符合所学内容。

选择题目(4)进行调查的共有6个组,分别是2006级3班2组,2006级4班2组,2006级5班1、3、4、5组。涉及到金钱消费和时间消费两个大的方面,而以第一个方面为重点调查对象的居多。只有2006级5班第5组的同学在设计题目时考虑到了消费礼仪、消费诚信问题。

3.调查结果

对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的个人礼仪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比较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但还是有些普遍的着装误区,比如,面对“你认为穿黑色皮鞋时配白色袜子是否正确”这一问题时,至少有58%的人选择了“正确”这个答案。约有占56%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穿名牌服饰,紧跟时尚潮流。在关于体姿语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至少有60%以上的人偶尔存在不良体姿,如当众抠鼻孔、挖耳朵以及坐姿不雅观等。

对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的日常礼仪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目前的日常礼仪素质很一般。如对“当你有很多东西放在一个座位上,现在人很多你会主动提起东西让别人坐吗”这个问题,选择“会”的和“偶尔”的占50%,又如,对“你会不会在课堂上睡觉”这个问题,选择“偶尔”的占42.9%,联系“在学习期间,你会不会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这个问题,可见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有一半的人会无故旷课或迟到,有近一半的人偶尔在课堂上睡觉,调查的同学分析说“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有些排斥心理,不愿在教室呆,甚至也逃课”。上述结果揭示了公众场合礼仪的欠缺,以及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实。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公共场合意识的引导,对于后者,我们需要就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乃至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

4.调查心得

从同学们写出的“调查心得”中我们发现,这次调查对他们思想的触动很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这个社会的看法有所改变。有同学这样写道:“这个社会没有想像的那么冰冷,人与人之间通过礼仪是可以相互沟通的。‘微笑、真诚、礼貌、亲和力’对于一次成功的交际非常重要。”

(2)对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感性的认识。许多同学在心得体会中都提到这次调查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强化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3)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能更敏锐地关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及其他人群在社交礼仪方面的欠缺等问题,同时自然引起深深地自我反省。

(4)提高了他们的调查能力。比如,美2006级5班一组在总结中说,为了体现对调查对象的尊重,体现自己对调查活动的重视,增加对方的信任度,他们采用了打印稿而不是手写稿。比如,为了取得陌生人的信任,他们注意到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在服饰、体态、语气、表情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准备。

(5)有同学说,这次调查实际上给了其他没有上过礼仪课的同学一个了解礼仪、学习礼仪的机会,相当于在南校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明礼仪宣传活动。

从总体效果来看,这次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礼仪情况的社会调查是成功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之中,甚至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是他们进大学以来第一次自主设计、自主参与的社会活动,他们的主体性受到了充分尊重,他们由此体会到了大学教育与初中、高中教育的差异,而这种教育方式上的改变,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实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