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的小插曲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9:3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查中的小插曲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调查中的小插曲作文

篇1

星期日,我和我班的几位同学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一起到街上调查人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是否有错别字的现象。

我们来到市场,首先看到了一则告示:本店五周年店庆,甘庶汁买五曾一,"咦,甘蔗的"蔗"字少写了个草字头,买五"赠"一写成了买五"曾"一。我们告不告诉他呢?"我是这个组的组长告不告诉由我决定。如果告诉也得有我出面。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最后我鼓足了勇气,走到老板面前说:“叔叔,我们是错别字调查小组的,纠正错别字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今天发现您告示上面的两个字写错了,请您把它改正过来。”我把这两个字的正确写法告诉了他,本以为他能够虚心接受谁知他恼羞成怒,挥动着他的拳头吼道:“关你屁事,快滚!”我们几个人很无奈,也很沮丧,有几个队员都想打退堂鼓,我给他们作了思想工作,讲了正确使用中国文字的重要性,他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我们继续查找。

我们又来到一家小饭馆,发现广告牌上的"餐"字写成了"歹"字,鉴于上次的教训,我们怯生生的对老板说明了来意,老板非常客气地接受了,马上拿出粉笔做了纠正,并向我们表示了感谢,还称赞我们是中国文字的小卫士!

从这件事中的小插曲,我们知道错别字的纠正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纠正,也要从个人做起,全民行动,来弥补中国文字在使用方面的漏洞。

正确使用中国文字,人人有责!

篇2

哈哈!真不好意思!又得瑟了!

我准备进入调查“小病毒”战争,化身为???战士,从金星出发。不久,来到地球空中,风尘仆仆的我有气无力地望了脚下的地球,一边顺气,一边挥了手,眼前出现了有方的,有圆的,有长的大屏幕,抬起手在大屏幕上到点了几个,为了不打扰地球人就变身为正常人,缓缓地下降,降到没有人的地方,完毕后。走出没有人的地方,哇!真不错,难怪韩大总管为什么大称赞地球是独一无二的!街上的人看起来人山人海,车马流水,身边的风景看起来非常美丽,让我的身体非常舒爽,真是大名鼎鼎的地球星球啊!

突然,让我觉得太不明白了,你瞧!那店的名字好奇怪!他叫“埋头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埋葬头发吗?这些人类好奇怪!有这么奇怪的习俗吗?算了,不想了,免得我脑中的几万个细胞光荣地牺牲了。吃饱肚子再说呗!说到吃,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放了光,知道我是不折不扣的馋吃鬼!你闻,有一种诱人的味道引诱我的狗鼻子,陶醉地跟着香味飘着,来到菜馆里,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在座位上,服务员带着微笑来到我的身边,彬彬有礼地问我:“小姐,请问您点什么菜?”“请把你家的招牌菜端上来!”“我家有两份着名的家常菜,分别是水着鱼和松二玉木,包你流连不返。“嗯!听起来怎么拗口?不管了,填饱肚子真是正道!

一会儿,服务员把两个菜端上来,我一看就明白了,不是水什么鱼和松什么玉什么,而是水煮鱼和松仁玉米,那位服务员真是搞错了。

吃完饭后,我突然想起我还没完成任务,完了完了,怎么办?急得热锅里的蚂蚁,走来走去,忽然我急中生智,拍了头,恍然大悟地说:”对呀!我可以把刚才的事情作为报告书就OK了!成!这么办吧!“嘘!真险啊!免了那个不好受的激电流的惩罚。真是不幸的万幸啊!

篇3

国内有两位学者的文章中对“插入观念”有所涉及:杜鹤鸣在1979年发表的《试论德彪西的和声手法》中提及“插入和声”――在某种音乐材料中间,插入另一种音乐材料(或和弦、或和弦进行、或音调、或写法)。插入的音乐材料通常比较短暂、次要,和主要音乐材料之间是对置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对比效果;华萃康在其著作《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中,论述了“插入”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运用。从上述文献可见,学者们对20世纪之交“插入观念”的普遍性予以了肯定,但均未对“插入”在德国的音乐实践与理论依据进行研究,这是笔者的写作目的之一。之后,杨通八在《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的首发会上曾提出音乐理论学理探源的重要性,提倡对重要理论的原始文本以及发展历史要开展深度研究。前文中谈到的插部与间插段概念对我们虽不陌生,但指导这些艺术行为的“插入观念”之源头,以及其在横向旋律与纵向和声中的发展却被长期忽略。因此,对“插入观念”的追本寻源及其演变的阐述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研究为当代德国音乐创作中的“插入”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国内作曲家借鉴德国当代音乐中的创作理念提供路径。

故而,笔者拟采用倒叙的方式深化学理探源,以音乐理论发展史为依据,从20时期初期德国音乐作品中“插入观念”的实践分析导人;在德国音乐理论中追溯“插入”的起源,探求实践背后的理论以及科学思变基础。

“插入观念”在德国20世纪初期音乐中的实践

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文化运动兴起,欧洲的文化思想、文学艺术的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印象主义色彩的绘画与音乐,以及音乐理论、丰富的音响元素蓬勃地交融在异彩纷呈的艺术中。“插入观念”随着半音化体系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鼎盛时期的实践。

“插入观念”在20世纪初期主要体现于和声中插入形式与内容的演变。美国音乐理论家萨维尔曾在其博士论文《植入式与插入半音化主义》中提出了理查・施特劳斯的闯入式与植入式两种插入观念及其修辞性意义。概括地讲,采用插入内容与支撑结构的功能性和弦直接对置的方式呈现即为“闯入式”;采用以半音化平滑进行衔接两个结构力支架的功能和弦的方式即为“植入式”。插入的内容基本以功能性和声语汇、声部进行和弦共存的方式展现。

瓦格纳作品中的插入观念比较简单,一般在终止中插入单一调性,以起到扩张调性的作用,插入调性与主调关系较易于理解,汪成用《关于瓦格纳作品中调性扩张的几种形式》一文中有所涉及,笔者不再赘述。本文将从闯入式、植入式及这两种形式的混合式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闯入式插入

作为一位瓦格纳的信徒,德国作曲家马克思・雷格尔作品多数以高度半音化为载体,为“插入观念”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导致其插入形式较多样化,可以说是“插入观念”在鼎盛时期的典范。在雷格尔艺术歌曲《你的眼睛》(0p.35/1)第一句半终止前出现了“插入观念”的闯入式。主调在bA大调上陈述,终止前插入了属调bE调的b3DVIl6/D-K典型终止形式。这种插入的写法虽扰乱了A大调的和声序进关系,但并没有破坏乐句句法结构,反而这一组非本质和声进行是应低音的半音化线条而生,是低音线条进行的附属品,从而起到装饰和声的作用。但当插入调性回到主调bA时,bE大三和弦与b小小七和弦似乎又建立了某种联系――利用民族乐派调式和声手法将be小调的K2-d2与主调的SII2和弦相关联,这种近关系调的插入和声的写法是比较少见的(见例1)。

雷格尔为了丰富单一调领域还会采用多个调性片段的插入,使得插入的规模得以扩大,从而展示了“插入观念”在实践中的逐步演变过程。在其《d小调钢琴四重奏》(Op.113)“Quaetett d-moll”中用一种发展的思维运用“插入观念”(见例2)。

从例2中可以看出,主部主题是由单一乐句形成的乐段,调性被d小调控制。在调性陈述之初,作曲家先是以“半音导人”的思维引出d小调主七和弦,这种调性的陈述方式已经起到了模糊调性的作用。在第1-4小节中分别出现的c小调、F大调、#c小调,随后回到主调的属七和弦,之后解决到与主和弦同根音的大小七和弦的形式代替主功能并无间断地向下发展,这也是雷格尔继承瓦格纳的“无终旋律”并运用到“绝对音乐”中的结果,是其呈示性段落写作的特质。再到与主和弦同根音的大小七和弦的形式代替主功能并无间断地向下发展,这也是雷格尔继承了瓦格纳的“无终旋律”,运用到非展开性部分的写作之中。因此,调性是通过典型的功能性低音呈现(见例2中圆圈处)。而插入的和声进行则隶属于d小调领域,其中虽偏离过主要调性,但随即又回归到主调,因此中间的调性仅是一个进行中的过程,是一种色彩性的对比,并未构成实际意义的转调。

这一片段音高组织是通过插入调性与主调之间单一和声语汇(S-D),以及低音强调的增四度进行统一性为依据,并采用

例3a《渴望》(Op.97/3,第18-19小节)c小调和声语汇的模进在d小调领域中继续扩展,从而导致了远关系调性的介入以及“插入”这一非本质性因素的规模得以扩大,其地位也在逐步提升。 (二)植入式插入

植入式插入即插人以声部进行为目的的声部进行和弦(voice-leading chords)。这一写法在雷格尔的作品中极为普遍。《渴望》(Ein Dratngen,Op.97/3)是雷格尔晚期艺术歌曲,两乐句乐段结构,采用展开式发展手法。第一句调性开始在d小调陈述,第二句在c小调陈述,两句中局部调性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第18-19小节是第一句终止,以bA大调为调中心,旋律声部持续bE音,伴奏声部则采用插人声部进行和弦,以起到主功能延长的作用。这种插入的声部进行和弦在此以如下两种形态呈示(见例3a、b)。

第一种,单一线条的显性半音化线条。第18小节,bA大三和弦是由右手声部八度重复的半音化上行线条(be-e)控制(例3b箭头方向);低音形成bA大三和弦的分解形式,与右手声部呈下行反向运动;其他两个声部或作共同音保持,或作半音进行。这一线条的运动中产生了声部进行的衍化和弦bg小三和弦,可以理解为bA大调IV调(D大调)和声大调的S6和弦;还可以等音化为#f小三和弦一bA大调重同名调(A大调)VI和弦,形成了重同名调的调式交替。以上两种解释只是理论上的功能意义,在此并不占主导地位。

第二种,主音上、下导音(Upper and Lower Leading Tones)与共同音保持形态共同作用的线性结构。在调性语境中,非共同音环绕主音的上、下小二度运动对主音并没有造成离心作用,而是利用小二度导音的倾向性强调且凸显主音的控制作用;共同音关系的线性进行是指,通过和弦问的共同音关系来使被连接的和弦间产生联系。以上线性结构导致其声部间关系更近(半音级进或共同音关系);和弦间关系更远――基本为非功能性和声序进。雷格尔将这两种形式同时作用于一个片段中。谱例3h声部进行的简化可示,从第18小节最后一拍至第19小节,下方两个声部基本围绕着主音bA音上、下小二度运动(A音或bA音)、G音环绕A音出现(例3b箭头方向),其他两个声部(C-bE)共同音保持。

上述两种线性结构分段式的写法,均围绕bA大三和弦,从功能和声宏观角度观察,和声虽形成了T-DTIII-T终止,显示了功能和声语言的痕迹,但和声的进行明显由线性的半音化运动所制约,突破了传统功能和声的写作思维,并在低音线性进行中形成小三度关系对称思维,其目的是延长单一和弦。

(三)混合式插入

所谓混合式插入即是将上述两种插入方式(闯入式与植入式)共同作用于同一时间跨度内。与雷格尔过渡时期的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便有此写法,其插入观念的运用内容与形式也较为丰富,基本以非功能性和声进行为主要插入手法。施特劳斯在歌剧《随想》(见例4)中和声为bE调属和声的延长,采用插入观念的两种形式展现。闯入式,在排练号140第4小节的第三拍至第7小节四度和弦与c半减七和弦、B大小七和弦的复合的三次重复;植入式,排练号140的第8小节则以反向的半音化平滑地进入同中音调的V1和弦,形成阻碍进行,最终在排练号141第2小节解决到D7和弦。插入形式为植入式与闯入式的结合;内容为非三度叠置和弦与三度叠置和弦线性进行的混合。最终致使插入的形式与内容再度“杂交”。这种破坏传统结构的音乐表层离题,无疑挑战了调性深层结构的连贯性,其结果也必将表现出音乐将脱离历史轨迹的趋向。

在此之后,“插入观念”在实践中继续在德国音乐中蔓延,即使是德国当代作曲家拉赫曼(Helmut Lachenmann)作品中也依,然存在,只是其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从音高的插入走向了节奏、音色与音响等其他音乐素材的插入。在拉赫曼《舞曲组曲》“弧形”(IVorspann)中,中部以变更演奏法的形式插入节奏与音色的对比是在“插入观念”指导下完成的。想要更进一步探究“插入观念”在德国迅速发展的成因,追溯其隐藏的起源成为必然。

“插入观念”的学理探源

笔者之前提到国内学者关于“插入和声”的界定以及浪漫主义晚期作品中呈现出的共性的创作理念都是建立在欧洲早期“插入观念”的基础之上,是插入观念衍变发展的形式。这一观念的形成并非一个崭新的创作理念或者技法的“横空出世”,尤其是在德国的音乐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中尤为突出,这必然与德国早期音乐理论有着历史的渊源。“插入观念”目睹了欧洲整个共性实践时期(1700-1910)调性的发展。从这一观念的产生,历经古典与浪漫主义中期,最终在20世纪初期的音乐理论与实践发展到鼎盛时期。

(一)“插入”的词源

术语“插入”用来描述音乐的现象可追溯到18世纪末,在德国学者海瑞西・克里斯托弗・科赫(Heinrieh Christoph Koch)的论著《作曲导论》中第一次提到,且在该著第三卷中,科赫概括了那时作曲家们以“插入观念”为指导的艺术行为。诚如,单一和弦延长中插入非本质音、主题的扩展等。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主题扩展的写法,即在乐句的片段之间插入非本质性的旋律意念是延展乐句(extended phrase)写作方式之一(见例5)。

(二)古典主义时期至浪漫主义中期的插入观念

古典主义时期至浪漫主义中期则可从华彩乐段性质地演变透视插入观念一次“质”的变化――从非本质性因素擢升为本质因素。华彩乐段(Cadenza)是18世纪盛行的写作方式,是受“插入观念”指导的艺术行为之一,呈示特点即在作品尾声终止四六和弦之上插人非本质要素而构成终止式的延长。华彩乐段一般指独奏中的装饰性段落,多出现在尾声中;既可预先创作,亦可即兴表演,为演奏者或演唱者的炫技而作。

古典主义时期,华彩乐段的写法体现了对科赫旋律“插入观念”的继承。这从莫扎特、贝多芬等德国作曲家利用华彩乐段扩充结构的形式可以看到。其中,莫扎特的华彩乐段最为著名。这一时期的华彩乐段中的和声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仅是以炫技或加花的意识装饰终止四六和弦,从而达到扩充结构的作用。莫扎特在《变奏曲》K398(见例6)的尾声中预先创作的华彩乐段。第16小节的两个延音记号分别表示华彩乐段端点与结束,整个华彩乐段建立在F大调K2和弦之上,形成了古典主义时期华彩乐段的风格,这也是华彩乐段的基本写法。贝多芬在《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端点即采用了华彩乐段的写作方式,其位置的变化使得这一写法在当时已是那么不同寻常,但他依然与莫扎特一样,延续了“插入”最初的本意――非本质性。 浪漫主义中期,勃拉姆斯则使华彩乐段乃至“插入观念”都产生的一次“质”的变化。他在为莫扎特《第17钢琴协奏曲》K453第一乐章即兴的华彩乐段(排练号s前一小节)重新创作中,采用插入了远关系调性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华彩乐段中相对静止的和声写法。

从上方谱例可以看出,莫扎特的华彩乐段是即兴式的(只有方框中的和弦),勃拉姆斯在莫扎特的华彩乐段中插入了主调G大调的bIII级调bB大调,且用半音化的和声进行延长了11个小节。从而使得原本短小装饰的非本质要素的华彩乐段擢升为规模较大的本质要素,“插入观念”亦随之经历了“质”的变化。此外,这一特征在李斯特、舒曼的作品中同样有所体现。

(三)20世纪之交的“插入观念”

从勃拉姆斯对华彩乐段的发展,可见“插入观念”在实践中早已从旋律转向了和声,但理论的发展总是晚于实践,这也是音乐发展中常规现象,以至于20世纪初期,“插入观念”才在音乐理论中持续发展。据文献梳理,这一时期德国音乐理论发展“插入观念”的代表人物有以下几位:卡尔・普蒂(CarlPiutti)、施瑞尔(Johannes Schreyer)和埃米尔・埃戈(Emil Ergo)。

从梅森(美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1873-1953)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窥探到德国音乐理论在世纪之交的“插入观念”发展。1908年,梅森在新音乐研究与教堂音乐研究上刊登了其文《和声理论被忽略的贡献――普蒂的插入和弦》将德国音乐理论家卡尔・普蒂“插入和弦”(Klammer-accords)理念第一次引入美国,论述了普蒂以自然音调性为基础扩展单一调性,将调性中所有非自然音和弦称之为“插入和弦”。换言之,在德国早期音乐理论中,副属(离调)概念便是在自然音单一调性体系内利用“插入观念”发展中形成的。无独有偶,勋伯格在其著作《和声的结构功能》阐述模进的变化时,曾提到在原型中间插入和弦是可以构成原型在模进中更富活力变体的深一层的方法(见例8)。

约翰尼斯・施瑞尔(Johannes Schreyer)也在论著《和声》(1905)中发展“插入观念”。他本着用简单的功能序进分析复杂当代音乐作品的目的,将胡戈・里曼调性功能和声分析实践继承发展,丰富里曼功能和声体系。他的分析从插入和弦延伸到插入远关系调性,插入内容进一步扩展,被誉为最重要、最深入的20世纪德国早期音乐理论。在谈到插入和声时,他阐述了持续音上的和声进行现象,称其为被扩展的“插入”(和声)。从施瑞尔例举李斯特的作品《即兴华尔兹》(Valse Impromptu),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插入观念”在和声中的运用。其中论述了李斯特在bA大调的和声序进(S-D-T)中插入了A大调D7-T(见例9方括号中),利用低音主持续音bA音(等音化#G)使两个远关系调性关联。他认为A大调的正格终止仅是插入成分,以起到装饰这部分和声序进的作用。

将这段和声序进还原到作品整体结构中观察,笔者与施瑞尔的观点大致相同,但仅就此处插入A大调和声的意义以及和弦问的关联做以下补充:插入和声与主要调性bA大调为小二度调性关系,且采用两个调性同一和声语汇(D-T)的色彩性对置,这一写法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起到调性延长的作用。此外,插入和声分别与其前、后声部基本形成声部平滑的半音运动模式。在浪漫主义晚期中,促使插入和声与主要调性的声部运动中更平滑顺畅,防止引入与淡出时的突兀感。施瑞尔的分析似乎已经捕捉到了李斯特的创作思路,这样的思路并不只存在于李斯特个体的作品中。他还采用此方法分析了瓦格纳、肖邦的作品,以阐明插入和声是这个时期的共性创作观念。

同一时期,里曼的学生埃米尔・埃戈(Emil Ergo)也在对位观念之下提出了装饰性和声的观念,诠释主调思维下的对位化声部关系上形成的非独立意义上的和弦,这也是“插入观念”渗透的一种形式。上述理论都是基于里曼调性功能和声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且主要发展在和声领域中,逐步演变、完善,为之前阐述的插入现象在鼎盛期的实践奠定了坚定的基石。

此外,在现代音乐理论家鲁道夫・雷蒂在其《调性、无调性、泛调性》一书中关于和声模式“I-X-V-I”的阐述似乎可以将上述发展几乎涵盖。这一模式中的“x”可以是和声进行、一连串和弦进行、一连串的组成要素,而当它与其后的V-I定式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便可演变成为一个单元,一个段落,甚至一部完整的作品。雷蒂诠释的“x”是从传统和声下属和弦到副属和弦等逐步演变为一连串的组成要素,完美地体现了对单一调性中“插入观念”的肯定。

结语:“插入观念”演变中的变化与统一

“插入观念”的源头从旋律创作中“生根”,其根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向更广阔的空间蔓延,从而在和声理论与实践中繁茂生长。这一发展有其宏观文化因素的必然,以及作曲技法自身发展的趋向性因素。德国音乐理论的发展基于德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上,各种学术思想和流派,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演变,以及提出“个人意志”和“冲击意志”的叔本华哲学思想等,都为和声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辨的基础,并对音乐的“认知心理”与形态的形成都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插入观念”的理论发展基于里曼的调性和声功能理论,里曼又是以瓦格纳信徒身份开始学术研究生涯的,故而“插入观念”被瓦格纳和声体系的追随者应用于作品中亦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作曲技法的发展趋向引导出过于膨胀的和声思维,从而使它在世纪转折点前后变成了作曲技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要素。随之而来的半音化和声大肆发展,这也为“插入观念”在德国和声领域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文化与音乐理论发展的推动下,“插入观念”最终在20世纪初期的实践中迎来“盛世”,其历经了两次“质”的变化:首先,在19世纪中期“插入观念”从装饰、延长作用的非本质要素擢升为不可或缺的本质因素;第二次质变则是在当代音乐作品中,从音高的插入走向了节奏、音色、音响等其他音乐素材的插入。

篇4

十七岁的花季,本是自由主义的年代,却因为要迎接严肃的中考,再也不能激情满怀,再也不能欢呼雀跃。只好把笔尖按在纸上,奋笔疾书,争分夺秒,只希望能考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因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

而在这些迎接中考的日子里,也会偶尔有些小插曲。诸如,***的作文被发表了、***去读职高了、***在加试过程中晕倒了……这些小插曲,有欢笑,也有泪水,为我们枯燥乏味的中考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这一小插曲我是主角,“同学们,我作业本不见了,呜呜……”这个哭着叫喊的就是我啦!但这可不是真哭呀,只是装可怜,博取同情罢了。同学们也都无奈的配合我一下,可整个班级都快被我翻遍了,也没找到,难道长翅膀飞了不成?当然没有。经调查,他被我很不小心的放置在了宿舍。调查结果一公布,同学们就对我引发了一场暴动,我可真可怜呀!

在这些日子里,我们见证了欢笑的时刻,也经历了泪水的洗礼,而正在等待的,是经历风雨后,“花苞”绽放的美丽瞬间。

初三:超级烦

篇5

【关键词】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结构特点;检测方法

曲轴位置传感器又称为发动机转速与曲轴转角传感器,其功用是采集曲轴转动角度和发动机转速信号,并输入控制单元,以便确定点火时刻和喷油时刻。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

一、磁感应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磁感应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传感器主要由信号转子、传感线圈、永久磁铁和磁轭组成。磁力线的路径是:永久磁铁的N极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转子凸齿转子凸齿与定子磁头间的气隙磁头导磁板永久磁铁S极。当信号转子旋转时,磁路中的气隙就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磁路的磁阻和穿过传感线圈磁头的磁通量随之发生周期性地变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传感线圈中就会感应产生交变电动势。

当信号转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转子凸齿与磁头间的气隙减小,磁路磁阻减小,磁通量增多,磁通变化率增大,感应电动势为正。当转子凸齿接近磁头边缘时,磁通量急剧增多,磁通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高。当转子旋转到凸齿的中心线与磁头的中心线对齐时,转子凸齿与磁头间的气隙最小,磁路的磁阻最小,磁通量最大,磁通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当转子沿着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凸齿离开磁头时,凸齿与磁头间的气隙增大,磁路的磁阻增大,磁通量减少,感应电动势为负值。由此可见,信号转子每转过一个凸齿,就在传感线圈中产生一个周期的交变电动势即传感线圈输出端相应地输出一个交变电压信号。

图1 磁感应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图

a)凸齿接近磁头,E0;b)凸齿正对磁头,E=0;c)凸齿离开磁头,E0

1―信号转子;2―传感线圈;3―永久磁铁;4―磁轭

二、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结构特点

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曲轴箱内靠近离合器一侧的缸体上,由信号发生器和信号转子组成,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用螺钉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由永久磁铁、传感线圈和线束插头组成。永久磁铁上带有一个磁头,磁头正对着曲轴上的齿盘式信号转子安装,磁头与磁轭连接而构成导磁回路。信号转子为齿盘式,在其圆周上间隔均匀地分布有58个凸齿,其中有57个小齿缺和一个大齿缺。大齿缺输出基准信号,对应于发动机1缸或4缸压缩上止点前一定角度,每个凸齿和小齿缺所占的曲轴转角为30(58×30+57×30=3450),大齿缺所占的弧度相当于两个凸齿和三个小齿缺所占的弧度为150。信号转子随曲轴一同旋转,曲轴旋转一圈,信号转子也旋转一圈。

图2 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

曲轴位置传感器结构

1―气缸体; 2―传感器磁头; 3―信号转子

图3 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标准波形

图4 故障波形

2.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原理

当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转子随曲轴旋转时,由磁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知,信号转子每转过一个凸齿,传感线圈相应地输出一个交变电压信号。当大齿缺转过磁头时,其输出信号为一宽脉冲信号,该信号对应于1缸或4缸压缩上止点前一定角度。ECU接收到宽脉冲信号时,再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来确定即将到达上止点是1缸还是4缸活塞。因为信号转子上有58个凸齿,因此信号转子每转一圈,传感线圈就会产生58个交变电压信号并输入ECU。

每当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转子随发动机曲轴转动一圈,传感线圈就会向ECU输入58个脉冲信号。如果在1min,ECU接收到曲轴位置传感器145000个信号,ECU便计算出曲轴转速为2500(145000/58=2500)r/min。ECU根据单位时间内接收曲轴位置传感器脉冲信号的数量,计算出发动机曲轴的转速。

ECU控制喷油时间和点火时间是以大齿缺产生的信号为基准进行控制。当ECU接收到大齿缺产生的信号后,再根据小齿缺信号来控制点火时间、喷油时间和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接通时间。

图5 故障波形

三、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1.外观检查

(1)检查传感器安装状态是否符合要,用非导磁厚薄规测量转子凸齿与磁头之间的气隙,气隙应为0.2~0.4mm,气隙如不符,必须按规定进行调整;

(2)拆下传感器检查磁头部位是否吸附有铁屑;

(3)检查飞轮齿圈上是否有金属杂质。

2.万用表检测

(1)检查屏蔽线是否完好

屏蔽线与两针脚之间阻值应为无穷大,如阻值不是无穷大,则需更换传感器。

(2)线路检查

①点火开关“OFF”;

②拔下线束插头;

③用万用表电阻档分别检测传感器线束插头端子3、2、1与控制单元线束插孔56、63、67之间的电阻值,其阻值最大不超过1.5Ω,如阻值为无穷大,说明导线短路,需要修理或更换线束。

(3)传感器阻值检测

①点火开关“OFF”;

②拔下线束插头;

③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传感器插座上端子“2”与“3”之间信号线圈的电阻值应为450~1000Ω。如阻值为无穷大,说明信号线圈断路,应更换曲轴位置传感器。

(4)传感器电压检测

①启动发动机;

②拔下线束插头;

③用跨接线将传感器线束插头“2”与“3”的两个端子与ECU对应的线束插孔跨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启动瞬间交流电压为0.8~2.7V,信号电压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3.KT600解码器检测

(1)检测信号波形

曲轴位置传感器标准波形如图3所示,其特点是:

①波形的形状基本一致,在0V电平的上下基本对称;

②每一个峰值电压相差不多;

③波形频率随车速变化而改变,车速升高,波形频率增加即波形变密。

(2)波形分析

最常见的故障是根本不产生信号,故障原因是传感器线圈有断路故障。如果示波器显示在零电位时是一条直线,则说明传感器信号系统中有故障。首先确定示波器到传感器的连接是否正常,然后检查相关的零件(曲轴、凸轮轴)是否旋转、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气隙是否适当及传感器头有无故障。注意:也有可能是点火模块或发动机ECU中的传感器内部电路搭铁,此时可以用拔下传感器导线连接器后再用波形测试设备测试的方法来判断。图4所示故障波形原因是齿槽中填有异物造成的。

图5a所示故障波形的特点是一个峰值明显低于其他值,故障原因是触发轮有缺齿或变形;图5b所示故障波形的特点是波形的各个峰值都不等,而且相差很大,故障原因是触发轮松旷。

如检测出的波形异常,应更换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参考文献

篇6

有许多介绍电影《芦笙恋歌》插曲《婚誓》的文章:有介绍创作背景的,有介绍创作经过的,有分析歌词结构的,有介绍演唱与演奏方法的,也有介绍推广与流传的,还有介绍词曲作者的,但始终没有发现分析曲式框架结构的文章。为此,笔者萌生了尝试分析歌曲曲式框架结构的想法,于供读者、演唱(演奏)者、欣赏者更好地理解歌曲、欣赏歌曲、演唱(演奏)好歌曲,也便于让我们一起回顾经典,找寻逐渐遗失的记忆。

一、作曲家雷振邦

雷振邦(1916-1997年),北京人。满族。国家一级作曲。自幼喜爱京戏和民间小调,会拉二胡。雷振邦同志青年时期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科。回国后在北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作曲,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吉林省政协常委、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有《雷振邦创作歌曲选》。先后为《抗美援朝》、《烟花女儿翻身记》、《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青春多美好》、《芦笙恋歌》等电影配乐,电影插曲广为流传;《刘三姐》还在国外放映,受到欢迎,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他的电影音乐、电影插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二、电影导演于彦夫

于彦夫,汉族。1924年2月1日生于安东(即丹东)于家沟。1941年高中肄业后曾去日本学习养蚕,回国后参加了业余剧团,1942年考入“满映”担任演员。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担任了导演助理、译制片导演等职,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的拍摄,并担任了《伟大的转折》、《侦查员的功勋》等译制片的导演工作。中国解放后,担任了《高歌猛进》、《葡萄熟了的时候》、《沙家店粮店》等片的副导演工作。

1956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毕业后回长影担任导演工作,先后导演了《芦笙恋歌》 、《笑逐颜开》、《徐秋影案件》、《自有后来人》、《创业》、《勿忘我》、《十六号病房》(与人合作)、《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的奇遇》(与人合作)、《陆军见习官》等有影响的影片,其中《十六号病房》获得第4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三、电影《芦笙恋歌》剧情

在我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拉祜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使他们形成了反抗压迫和歧视的坚强性格。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拉祜族人民奸淫烧杀、蛮横掠夺,无所不为。每当谷子成熟时,总是被国民党匪军抢掠一空。拉祜族人民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但是他们反抗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一点没有削减。1947年8月15日,拉祜族人民根据传统的习俗,穿着美丽的衣服,载歌载舞地欢度节日。年轻的猎手扎妥在这天晚上向他爱慕着的姑娘娜娃表示了爱情。他们沉醉在甜蜜的初恋……

四、谱例

五、曲式分析

《婚誓》是电影《芦笙恋歌》的插曲。于彦夫、雷振邦作词,雷振邦作曲。作曲家采用典型的拉祜族山歌《麻栗花开》元素创作,调式调性为五声A宫调式,八三拍,起、承、转、合四个不规整的乐句构成,短小精悍,堪称经典。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委婉,真实抒发了阿哥阿妹之间纯真、深切的情感。这首插曲为一段曲式(一部曲式),曲式构架是:a(1-6小节) +a1(7-11小节)+b(12-16小节)+c(17-24小节),根据需要可以有选择地反复演唱和表演。其结构图式为:

“起”句(1-6小节)由A宫音开始,结束在E徵音上,曲调优美、委婉,息心听之,宛如拉祜山风耳畔吹过;“承”句(7-11小节)还是由A宫音开始,但结束在不稳定的B商音上,旋律为上下行音阶式进行,音域较宽,悉心聆听,心境豁然开朗,意犹未尽;“转”句(12-16小节)由#F羽音开始,结束在E徵音上,波浪式的旋律进行,如微波荡漾致掀起波浪,情感丰富且得到进一步抒发;“合”句(17-24小节)由A宫音开始,结束在A宫音上。从主音到主音,旋律婉转,有呼有应,富于激情,实现了情感的回归。

篇7

关键词:《费德里奥》;音乐分析;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99-01

一、歌剧《费德里奥》的故事情节

佛洛雷斯坦是皮查罗看管下的一名政治犯。其妻雷奥诺拉为了寻找丈夫,乔装男青年,改名为费德里奥在监狱看守罗科手下工作。皮查罗得知总督费南多将要来监狱视察,便下令将佛洛雷斯坦处死,雷奥诺拉帮助罗科挖掘墓穴。皮查罗到达时,雷奥诺拉公然反抗,并说明自己是佛洛雷斯坦的妻子。正在这时,号声宣布费南多的来临,佛洛雷斯坦和妻子获得自由。

二、《费德里奥》的创作背景

在探究这部歌剧的精神内涵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夫妻之爱视为歌剧内在精神的全部。这部作品,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歌剧的情节发展接近于法国的“拯救歌剧”,体现了从苦难、悲痛、绝望到最后的胜利的欢乐过程。这部歌剧的形式是属于“歌唱剧”类型的,广泛应用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乐队等形式。

三、以其中三首序曲分析歌剧《费德里奥》的音乐特点

《莱奥诺拉》第一序曲:

第一序曲采用了C大调,奏鸣曲式的结构,以安逸舒缓的引子开始,它优美而富于装饰性,为全部四首序曲中情绪最为中庸的一首。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与其说是英雄性的,不如说是充满热情的,与随后在G大调上出现的副部主题形成了对比。这种主、副部主题的调性布局完全符合古典主义奏鸣曲式的规范。第一序曲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展开部中插人了歌剧中的片段:弗罗伦斯坦的咏叹调《风华正茂》的主题。在插部的结尾,一个长时间的属准备句以后,主、副部主题在主调上再现。尾声发展为第二个展开部,其中主要是主部主题的再展开。

《莱奥诺拉》第二序曲:

奏鸣曲式,C大调。引子开始的部分用森严的下行八度音阶。展开部发展成极为强烈的高潮。首先是主部主题在E大调上的展开,它引出了连续的切分节奏,形成一个高潮。随后是副部主题和主部主题的交替展开。而代表首相到来的小号声成为展开部中的小插曲,这是贝多芬处理该序曲的独特之处。为了更忠实地概括剧情,贝多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打破了严格的奏鸣曲式结构,将再现部与尾声合而为一,省略掉副部,只在主调上再现了主部主题。这样既保证了奏鸣曲式的相对完整性,又明显地暗示出故事的结局。

《费德里奥》序曲:

这首轻巧明快的序曲,几乎被人们一致认为最为符合歌剧的需要,它突出的概括性以及更紧凑和不过分的戏剧性,恰当地衬托出其后戏剧表演的光彩,更加适宜为歌剧作铺垫。。与多年前创作的另外三首《莱奥诺拉序曲》相比,贝多芬在这一序曲的写作中,尽量避免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作过于细节化的描写,该序曲没有刻意地引用歌剧中的主题,配器上则突出了圆号的色彩。同时,音乐开始处附点节奏的引子主题和英雄性的主部主题,堪称是贝多芬的“标志。而《费德里奥》序曲采用的是温暖的E大调,这就使它与后面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顺畅。

四首序曲各部分长度对比如下:

通过以上分析,歌剧中的多重精神内涵逐步被揭示出来。对“拯救歌剧”模式的运用,体现出贝多芬对当时社会中重点矛盾的敏感反映。但贝多芬并没有满足于此,对完美的女性英雄莱奥诺拉的歌颂和对深处狱中的弗罗雷斯坦的强烈同情,使所有人都不能不将这一切和贝多芬所处的困境联系起来,即耳聋的痛苦和对完美女性的企盼。

四、结语

在歌剧《费德里奥》中,贝多芬以爱贯穿始终,并与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紧密结合,大胆的启用了创新的思维和作法,在歌颂真爱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渴望与追求。在古典主义通向浪漫主义的道路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篇8

如何修复这些MP3文件呢?推荐MP3 Repair Tool,它只须几秒钟就能 修复有损坏的MP3文件(下载地址:down.省略,注意汉化版 带有广告插件,安装时可取消其插件的安装)。运行MP3 Repair Tool后, 先选择你电脑中需要修复的MP3文件,然后点击窗口左下角的“修复”按 钮(如图)。几秒钟后,你的MP3文件就自动修好了!此时在原MP3文件 的目录中会生成一个修好的新文件,它是在原MP3文件名的基础上增加了 “repaired”字样。现在试听检查一下这个新MP3文件,是不是已经变正 常了?MP3 Repair Tool还可以消除某些MP3音乐开始或结尾时的静音, 只要找准对应的时间及帧数,删除就行了。

巧除数码照片中的小杂物

黑 鹰

同学们在聚会、旅游时想必都拍过不少的数码照片,然而总有一 些照片中会出现你不希望存在的东西,比如笔者这照片里远处那偷拍我们的调皮小丫头。

用Photoshop让她消失很简单。打开这张照片,首先选择工具栏 上的“修复画笔工具”(如果你的Photoshop是老版本,可用“仿制 图章工具”),适当调节其笔触的粗细。然后按住ALT键,用鼠标左 键点击一下她身边的草丛,进行图案取样。松开ALT键后,用鼠标 左键一一点击她的全身,直到草丛图案把她全部覆盖,使其消失为止(如图)。

如果想做得天衣无缝那般完美,可以在她四周多次取样,分局部 进行图案覆盖。同理,我们照片中不想要的路牌、胸前的徽章、地上的垃圾袋等都可以这样轻松抹掉。

《千千静听》快速查找歌曲

多多灵

现在《千千静听》有一个“拼音速查”的功能,可以让你在其“播放列 表”窗口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歌曲,比以前的“快速定位”功能好用。特 别是当你的播放列表中有几十上百首歌,查找已变为一种痛苦时。

不管你打开了多少首歌(MP3、WMA都行),先点击“播放列表”的窗 口栏使之激活,然后想找什么歌就在键盘上按其文件名的第一个拼音字 母,这样定位框就自动跑到这首歌上面去了,快捷又方便(如图1)!要是碰 到第一个拼音字母相同的歌,你就再按第二个字的拼音字母……它也支持数字查找,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

以上操作主要针对歌曲文件的属性中,歌曲信息为空的情况,如MP3 文件的ID3信息为空(用鼠标右键点击“播放列表”中相应的歌曲,从其弹 出菜单的“文件属性”中可以查看)。如果歌曲文件的属性中有详细的歌曲 信息,那《千千静听》就是按其“艺术家”框中文字的拼音字母来快速定位的(如图2)。

篇9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并没有改变建筑电气安装中存在的一些毛病,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对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要做到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建筑电气设备包括电力变压器、高低压成套配电柜、动力照明配电箱、高压开关、低压大型开关(2000A以上)、电机(随设备)、蓄电池、应急电源等。

1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式

1.1 电气设备和材料质量不达标

不具备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和检测试验报告等文件资料。导线电阻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截面小于标称值、绝缘差、温度系数大、尺寸,每卷长度不足,以及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或耐温性差;内部接头多、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动力、照明、插座箱外观差,几何尺寸达不到要求,钢板、塑壳厚度不足,影响箱体强度,耐腐蚀性达不到要求;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差,接触不良,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

1.2 开关、插座存在的问题

(1)开关、插座面板不平整,与建筑物表面之间有缝隙,开关不能切断相线,开与关方向不一致。(2)插座的相、零、地线接线混乱,有的三孔插座无接地线。

预防措施如下。

(1)应调整面板后再拧紧固定螺丝,使其紧贴墙面,保持墙面整洁、美观。安装在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开关,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开关应切断相线,通断位置应一致。一般开关往上扳,电路接通,往下扳电路断开。(2)插座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单相两孔插座,插座孔垂直排列时,上孔接相线,下孔接零线;水平排列时,面对插座的右孔接相线,左孔接零线;单相三孔插座,上孔接保护线,右孔接相线,左孔接工作零线;插座的保护线不允许与工作零线混用;同一场所的的三相插座相序排列应一致。

1.3 金属管道安装出现的问题

锯管管口不齐,镀锌管和薄壁钢管不用丝接用焊接,套丝乱扣;管口插入箱盒内的长度不一致;管口毛刺未处理;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管子转弯不按规定设过渡盒:楼板面上焦渣层内敷设管路,水泥砂桨保护或垫层素混凝土太薄造成地面顺管路裂缝。明、暗管进箱进盒不顺直。挤成一捆,露头长度不合适。原因有:导致锯管管口不齐原因是因为操作时手持钢锯不垂直和方法不正所致。套丝乱扣原因是因为板牙掉齿或缺乏油。明、暗管进箱进盒不顺直挤成一捆露头长度不合适。是由于箱盒外边未用锁母(纳子)或护圈帽固定,箱、盒内又没有设挡板而造成;金属管口毛刺不处理;管口未用护圈固定;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固不严密装饰时,金属管道被损坏。

1.4 电缆线路设备安装的问题

(1)电缆桥架、支架没做可靠接地。(2)电缆终端头没处理。(3)电缆未固定、填充率太大、弯曲半径不足、少设或未设标志牌。

预防措施如下。

(1)镀锌电缆桥架必须有不少于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全长应有不少于可与接地干线相连的长度,常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沿桥架外侧全长敷设。(2)普通电缆终端可采用绑扎处理,主要电缆除绑扎外,应加电缆头套。(3)电缆在桥架内的填充率不应大少40%,(控制电缆小于50%),电缆垂直敷设时,上端及每隔1.5m~2m处应固定,水平敷设时,首、尾、转弯及每隔5m~l0m处应固定,在首、尾、转弯及每隔50m处加标志牌,电缆桥架转弯处应选择与电缆弯曲半径相适应的配件。

2其它需要注意的地方

2.1 加强施工监督作用

(1)普通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即对在建的每栋住宅楼每层每户的预埋线管、线材、开关、插座、灯具安装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不放过一个不合格点和不安全隐患,并对重点工程和主要环节如接地极、总进线等进行重点检查,把好主要环节的技术关。

(2)分段检查和整体检查相结合,即对预埋、穿线、安装各个工序阶段进行分段检查,着重检查预埋和穿线工序脱节的问题、土建和电气专业的配合问题,及时进行质量通报,对砸圈梁、楼板剔槽不规范,开关插座安装不到位置等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质量通报,限期整改,并对完工的电气安装工程从原材料、安装部位、安全用电、使用功能各个方面进行整体检查,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整体效应。

(3)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即坚持每天巡回每周一次大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质量通报,并对整改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始终。

2.2 提高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的要求

(1)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

(2)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2.3 加强施工事后控制

严格按照质量验收标准对已完工程进行验收。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所用材料、电器、设备、成品、半成品的铬牌、型号、规格、性能和施工工艺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及有关专业规范、标准、电气安装工程中质量允许偏差,但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一般项目质量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对工程不合格品的处理。对于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返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3结语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卫威.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建筑科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107.

[2] 邹跃新.浅析民用建筑中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及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63~64.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50岁,平均(35.5±6.2)岁。所有患者均实施声带息肉摘除术,且术前评估气管插管条件为Ⅰ级,均无明显的肝肾损害。将6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2±7.0)岁;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6.4±5.9)岁。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30 min肌内注释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7 mg/kg,丙泊酚1.5~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120 s后行气管插管,术中均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术前30 min内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检测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等,面罩去氮给氧3 min后,静脉给予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为4.0 μg/mL,雷米芬太尼3.5 ng/mL,TCI泵入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神智逐渐消失后给患者静脉注射诱导剂罗库溴铵0.6 mg/kg,120 s后观察患者声门暴露的状态(GradeⅠ~Ⅳ,Ⅰ级的标准为能见大部声门;Ⅱ级的标准为能见小部声门;Ⅲ级标准为仅能见会厌;Ⅳ的标准为不能见到会厌)。对于气管插管条件较差而无法完成插管的患者追加的药物剂量,不能纳入临床作用时间与拔管时间的计算范围内。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控制,调节患者的呼吸参数,维持PETCO2在35~45 mmHg。麻醉维持使用TCI泵接异丙酚2.0~4.0 μg/mL,雷米芬太尼2.0~4.0 ng/mL泵入,按照患者的麻醉深度来调节药物的剂量。

1.3检测项目

操作完毕后观察患者的气管插管状态以及不良反应,并及时的记录注药后1、3、5 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苏醒时间。气管插管状态分级标准为:优为患者插管非常顺利,未出现呛咳的情况;良为患者插管较为顺利,患者稍有呛咳或者肢动;差为插管的过程较为困难,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呛咳以及肢动;失败为无法插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均使用x-±s的形式表示,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使用t和χ2检验,显著学水准为a=0.05。

2结果

2.1气管插管效果对比

将插管情况达到优和良的病例作为插管成功例数,对于插管情况差和失败的病例视为插管不成功例数。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效果对比见表1。

3讨论

在支撑喉镜下声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时间较短,且声门暴露较为充分,但对于咽喉部位的刺激较强\[1\]。因此,要求麻醉诱导快,术后能够快速清醒。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具有起效快、消除快的特点,但由于术后肌痛会引起高钾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已经逐渐淘汰。罗库溴铵在199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属于一种新型的甾类肌松药,同时也是目前非去极化肌松药中起效最为迅速的一种药物。罗库溴铵除了能够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的N2胆碱受体,还能够对突触前的胆碱受体产生一定的抑制。因此,血浆与经神经肌肉接头之间的浓度梯度便会逐渐增大,药物分子转运加快,因此起效较快\[2\]。罗库溴铵起效快的另一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低,血浆的清除率较高,使肌松药物能够加速运转,快速起效。而阿曲库铵是苄异奎啉类非去极化肌松药,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者支气管痉挛等\[3-5\]。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采用了罗库溴铵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25.5±3.2)min,对照组患者经过阿曲库铵麻醉后,苏醒时间为(32.5±3.3)min,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我们认为,行声带息肉摘除术采用罗库溴铵进行麻醉,安全可靠,且患者能够快速苏醒,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4参考文献

[1]刘灿,周炜,金孝.气管导管套囊内填充碳酸利多卡因抑制拔管反应\[C\].2012第二届全球华人麻醉大会第五届全国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2.

[2]查燕萍,李金宝,邓小明.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41(08):63-65.

[3]李春莲,崔薇,于泳浩.七氟烷对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1(02):22-24.

[4]黎笔熙,陈敏,陈利民,等.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罗库溴铵后肌松时效的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