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案防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5 03:57:06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1

为不断提升内控执行力,促进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我行组织了内控制度学习,通过持续参加制度学习教育活动,让我对银行对制度对内控都有了更新的认识。

作为银行从业队伍中的一位普通成员,应该也必须懂得银行的规章制度都是在一次次的教训中积累、借鉴而制定出的,如果将银行的规章制度延伸扩展,我们看到的将是它隐藏在背后庞大的案例库,因此,对于制度、对于规章,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心怀感恩。心怀敬畏,抛弃那些抱怨、牢骚,因为这些制度这些规章的总结制定来之不易;心怀感恩,因为正是这些规章这些制度在一次次的无形的护卫着我们的切身利益。

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持续、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内控能力的高低也成为评价一家银行信誉、效率、经营稳健性等的重要指标。对于我们前台业务操作人员来说,内控就是制度执行力,将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同时不断提高员工对于内控文化的思想认识,才能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现实中的学习教育,不能只是一味灌输式,必须在有些重要环节要从思想认识上帮助改变,才能确保制度的有效的执行。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ATM机具 犯罪手段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03-02

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建设,通过布放ATM机等银行自助终端的形式,实现余额查询、提取现金、卡卡转账等服务功能,以此减轻银行柜面压力。与此同时,犯罪分子针对金融系统ATM机犯罪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管理不及时等造成的客户资金损失案件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和维护金融稳定与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护银行社会信誉和客户利益,金融机构不断提升ATM机的管理水平,切实有效地做好ATM机的风险防范工作成了当务之急。笔者选取山西省晋城市农村地区作为ATM机具管理研究切入点,探索农村地区银行卡自助终端的有效管理途径和风险防控对策。

一、辖内金融机构ATM机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根据2011年底调查,晋城市共布放ATM机161台,其中:工行布放ATM机35台,农行布放ATM机39台,中行布放ATM机12台,建行布放ATM机19台,交行布放5台,农信社布放28台,邮储布放14台,晋城银行布放ATM机9台。

2.使用情况。近年来,晋城市银行业的自助设施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自助设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开机率达100%,交易量、交易金额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1年农信社开通银行卡业务并且大量布放ATM机以后,全市农村地区自助设备的布放数量有了质的突破。但是ATM机布放仍然集中在县城,乡镇和村的布放比例只有31.68%,并且集中于经济比较发达、资金流通量比较大的少数乡镇。

二、ATM风险防范情况

1.ATM风险隐患情况。据调查,近年来晋城市农村地区相继发生了12起涉嫌ATM机风险隐患,根据案件情况来看,有2起为醉酒后无理砸毁ATM机的行为。有4起是对自助区非法安装读卡设备,伺机利用ATM机盗用客户资金,其中,2010年10月,晋城市农业银行城区支行东关分理处ATM机具被4名不法分子安装读卡设备,窃取61名客户银行卡信息(分别涉及农行卡18户、建行卡14户、工行卡18户、邮储银行卡11户),划账客户资金4.3万元,由于银行人员及时发现,冻结账户资金,未造成资金损失;2011年先后3起分别是在建设银行自助区非法安装读卡设备,伺机利用ATM机盗用客户资金的情况,当时就被建行监控中心及夜间巡逻值班人员报警、布控,配合公安机关成功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当即移交公安机关,未发生任何资金损失。有3起案件为用口香糖等粘挡监控器;有2起案件为在ATM机上粘贴错误的客服电话;有1起案件为插卡口有双面胶粘贴痕迹。案件隐患涉及全市工、农、中、建、邮储等各家商业银行,严重威胁客户银行卡安全。

2.犯罪分子惯用涉嫌ATM机犯罪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晋城当地涉嫌ATM机犯罪案件分析,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借助智能化工具窃取客户银行卡账号和密码。通过粘合ATM机出钞口,粘挡摄像头,加装外置摄像头,在插卡口安装读卡设备、安装假门禁系统等方式,窃取持卡人银行卡号和密码信息。二是伪造银行卡后,异地或跨行支取现金。在得到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信息后,犯罪分子在第一时间“克隆”相同信息的假银行卡,迅速在异地或跨行支取账户资金。三是以缴纳电话费方式转移银行卡资金。在得到持卡人的账户和密码信息后,通过各商业银行客服电话,以缴纳电话费的方式盗取客户银行卡资金。四是假冒银行名义在ATM机旁张贴虚假告示。大致内容为:“ATM机系统终端升级,储户取款遇到不出钞、不吐卡等特殊情况,请立即致电24小时银联处理中心客服电话******联系补账,逾期不予办理,损失自负”,诱导客户拨打告示上联系电话,将资金转入其指定账户。

三、ATM机风险案件原因分析

1.公众银行卡知识匮乏,安全用卡意识淡薄。不少群众对银行卡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安全用卡知识不清,对金融机构防止银行卡诈骗的宣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办理银行卡业务时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形容易失去判断力,常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从而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如:即使发生正常吞卡现象,机器也会吐出吞卡凭条,屏幕也会提示吞卡,持卡人可持凭条到管理行领回卡;各金融机构都有5位数的统一客服电话,只要持卡人知晓这两点中的一点,就可识破犯罪分子利用设置“吞卡”障碍诱导客户拨打虚假告示电话而上当受骗的伎俩。

2.ATM机具安防能力有限,短期内难以全面改善。面对不断升级的ATM机犯罪,现有安装使用的ATM机具设计本身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增大了犯罪分子作案的成功概率。如:只要遮挡了摄像头,就可使犯罪分子置于监控之外;犯罪分子能多次在ATM机上粘贴假面版读卡器或门禁读卡器读取卡号,安装伪造的键盘盗取密码;能快速“克隆”银行卡信息并支取现金等,使犯罪分子轻易得逞。因此,有待于对ATM机实施更新升级,以提高机具本身技术防范能力。

3.ATM机犯罪智能化趋势明显,防治工作难度增大。不法分子利用ATM机实施犯罪呈明显的多样化、高科技、高智能趋势,使防治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犯罪分子通常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熟悉银行ATM机的运作模式,对银行的工作规律和客户心理有过精心研究,借助外置读卡器、摄像头、假键盘等智能化工具,利用客户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和银行卡知识的匮乏现状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作案方法简单,时间短、花样多,作案容易得逞,且案件不易侦破。

4.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实施有效打击。目前,国内打击不法分子利用ATM机实施犯罪的法律法规不系统、不完善,在利用ATM机实施犯罪的定性、责任承担、定罪量刑等方面无统一的明确规定,导致有关部门在治理ATM机犯罪的人、财、物投入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对不法分子的犯罪定性和处置难度增大,客观上不利于预防和打击利用ATM机实施犯罪的行为。

5.社会防控体系不健全,综合防治能力不强。当前,利用ATM机犯罪行为具有高智能犯罪的特点,作案方法简单,容易得逞且不易侦破,这种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一大顽疾,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体系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不快,相对滞后,综合防范能力不强,很难适应防治工作的要求。

四、加强ATM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升公众安全用卡意识和用卡技能。各银行网点可从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广泛宣传银行卡安全知识技能。在ATM机上张贴格式、标志统一规范的用卡知识宣传资料,提醒客户使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和安全防范措施,谨防上当受骗;建议持卡客户在使用ATM机时尽量在营业网点上班时间进行操作,输入密码时对输入过程进行遮挡,出现ATM机吞卡或不出钞时应及时拨打各行5位数的客服电话;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

2.加强技术升级改造,提高ATM机犯罪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银行网点在做好ATM机具管理时,更多地是要加强对ATM机具及相关联网报警设施的维护和技术更新改造,消除针对机具防诈缺陷的作案隐患。急需在三个方面做好监控和风险处置工作:一是加大对ATM机设施升级改造的研发力度和技术资金投入,强化ATM机自动报警功能,消除出钞口、插卡口等犯罪分子常用以作案的机具部位的设计缺陷;二是提高银行卡安全性能,将磁条卡改造为IC卡,目前流通的银行卡都是磁条卡,科技含量低,容易被复制,而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安全性能较好的银行卡是微芯片卡(又称智能IC卡);三是加快银行体系智能识别远程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建设,提高银警综合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和预防效果。

3.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抵制ATM机犯罪的预防能力。银行网点不仅要加大防治工作投入,更应加强常规检查、日常监控和分区巡查,及时消除ATM机自助区发案隐患。一是在加强ATM机维护保养的同时,在ATM机周围合理位置安装挡板和安保设施,每天对ATM机进行常规检查,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二是明确和加强网点相关人员对本网点ATM机及电视监控设备的运行、使用管理等情况的检查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夜间巡查,对不法分子封堵的ATM机出钞口和张贴虚假银行公告及时进行清除处理;四是创新巡查监控机制,可将ATM机安全巡查业务委托外包给当地保安公司,签订巡查服务协议,加大ATM机运行的安全度。

4.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为有效打击ATM机犯罪提供法律依据。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明确ATM机及其不法分子利用ATM机实施犯罪的概念、性质,使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公民个人等相关主体对ATM机犯罪有更明确的认识;明确银行卡风险管理中银行、客户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各方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并承担和履行相应的安全注意义务;尽快研究制定ATM机犯罪案件受理、侦办的法律定性和量刑操作等司法解释条款,为司法机关侦办ATM机犯罪案件,从严打击ATM机犯罪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5.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形成预防和打击ATM机犯罪的社会合力。打击ATM机犯罪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银行之力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打击ATM机犯罪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辖内金融机构ATM机联防制度,可由金融监管单位牵头协调组织各金融机构建立长效联防机制,各金融机构组织力量轮流巡查和分段包片蹲点守候,及时打击犯罪行为;二是建立ATM机自助区四邻联防制度。将防范窗口前移,在每个ATM机自助区选择1~2户最近群众作为联防户,将一些基本的防范措施和手段传授给他们,配套相关激励措施,提供群防群治屏障;三是开展公安机关专项治理ATM机犯罪活动,金融机构要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力争对ATM机犯罪活动实施全面打击,震慑罪犯,有效遏制ATM机犯罪活动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陈颖.从许霆案反思ATM风险防范.中国信用卡(专业),2008(5)

2.肖树杰,张晓锋.ATM风险的应对方法.中国信用卡(专业),2008(9)

3.周凯.银行ATM支付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博士论文

4.张力强.ATM运营中IT风险管理框架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MBA硕士论文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讲合规促经营》。

无论多么完美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近年来的齐鲁银行和渤海银行案深刻显示出合规经营的重要性,通过开展“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主题活动月”活动,使我对合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合规操作涉及银行各个条线、各个部门,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商业银行必须将合规意识渗透到每一名员工,使其明白合规经营意义重大。

首先,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是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使命,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需要。

其次,合规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为业务保驾护航,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银行的经久不衰。

再次,合规经营是完善商业银行制度体系的需要。银行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所以银行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那么,怎样才能使合规经营深入人心,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道德教育到位。“思考方式决定行为和成就。”必须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全行员工的思想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重操守、讲合规、促案防”的良好氛围。一是强化法纪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二是加强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节,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三是强化自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四是强化集体意识。引导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五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平台。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倾听员工的心声,在基层网点与员工家庭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解决问题。

二、执行能力到位。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利用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可依。二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章办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融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三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追求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三、合规操作到位。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一要管好自己。自尊自爱是员工培养自立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础,员工要从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立场,切实提高自身防御的能力。二要监督别人。不轻易相信别人,留心观察身边的同事,善于及时提出对异常业务处理的疑问。三要坚持流程。流程制度是解决合规经营、防范资金融风险的最有效方法。

四、监督管理到位。完善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三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

五、榜样作用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以之为鉴。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下属员工做出合规操作的良好示范。合规要从高层做起,这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指导原则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合规政策》要求的。合规从高层做起,从每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做起,口头上要时时宣讲合规,行为上要时刻体现合规,给广大员工做出合规经营的良好示范。二是案件警示教育是有力震慑犯罪潜在行为的最有效手段,通过透视发生的各类案例,抓住典型,经常性地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特别是强调案例的量刑给家庭带来的危害和处理人的力度,达到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4

所谓金融犯罪,是指以伪造、诈骗及其他方法侵犯银行管理、货币管理、票据管理,破坏金融秩序情节来重,依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金融犯罪除具备一般刑事犯罪构成的构成要件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具备以下“五性”的独有特征:

1、行业性。金融犯罪几乎发生在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行业性特征。其犯罪主体多熟悉金融业务,有的本身就是金融行业内部工作人员,比如银行信贷人员和储蓄人员利用管理银行资金的职务便利,采取虚打存折的方法,大肆贪污银行储备金等犯罪行为,这无不表明其行业性的显著特征。

2、多元性。金融犯罪不仅涉及自然人,还涉及单位法人;既有懂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员,也有不懂金融专业的人员;既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有非金融机构的社会闲散人员;既有国内不法分子,也有国外不法分子。在我国已入世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呈多元化特征。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看,一些特大的金融犯罪案件往往由单位法人实施或参与实施,各主体之间出于共同的牟利目的走到了一起。其中犯罪者多为中介人或中介人同用款方互相串通共同作案,而被害人往往是出款方。

3、预谋性。金融犯罪多涉及金融活动,犯罪过程具有预谋性。犯罪分子大都事先熟悉金融活动过程及有关规定,然后利用各环节的漏洞或薄弱点,伺机作案;同时,这类犯罪一个人作案往往难以得手,必须纠集数人分工合作周密策划,设置骗局,因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以便进行较为充分的预谋。

4、复杂性。金融犯罪是一种带有明显智能型的犯罪,犯罪手段具有复杂性。犯罪人除了利用金融方面的知识外,还利用高技术、高科技手段作案。随着金融业经营业务向国际化、多元化和混业化方面的迅猛发展,比如利用现代先进印刷、复机设备、电子计算机等。还有一些金融犯罪活动是利用国内联行、国际信贷结算业务进行的,其复杂性高于一般刑事犯罪。

5、严重性。犯罪贪婪性增强,犯罪数额越来越大。大要案明显增多。从一个尚不完善、不规范、法制保障不足的金融环境,向较为完善、规范、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必然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反映在金融犯罪领域,则呈现出案值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以金融诈骗为例,80年代以前,案值一般在几千元、几万元之间、上百万元的仅为个别现象;而进入90年代至今,案值日趋巨大,数十万元的案件较为普遍,数百万元的案件时有发生,数千万元的案件也经常发生。就全国来说,如海口、广州、福建、武汉等地金融系统发生的几起特大经济案件,其数额之大,损失之巨,令人触目惊心。

从1992年以来宜昌市金融系统发生的刑事案件来看,一方面,从作案形式来分析,作案形式既有贪污挪用、监守自盗,又有受贿索贿,也有经济诈骗和渎职犯罪。另一方面,从犯罪特征来分析,其犯罪特征除了具备犯罪案件的一般特征外,还带有明显的自身行业特征。一是年轻人犯罪比例大。从我市金融系统犯罪情况看,绝大多数作案时年龄在35岁以下。二是涉案金额高,危害影响大。过去,数千元上万元的案件居多。近年来,数十万元的案件较为普遍,数百万元的案件也有发生。三是玩忽职守造成的损失大。前些年,由于“泡沫”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单位因资金短缺,纷纷向银行贷款,有的银行在不明新增项目效益,产品有否销路,企业有无偿还能力,担保单位有无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个别领导和信贷人员经不起金钱物质的诱惑,也有极少数出于私心和个人感情;还有的为谋求小团体利益而受骗上当,将国家巨额资金借贷给经营管理薄弱,投资方向短浅,销售市场不畅的单位,致使大量资金流失,巨额贷款无力如期归还,国家由此蒙受重大损失。

金融犯罪作为改革时期的产物,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入世后的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利益格局将重新分配,银行资金的调拨、信贷、周转频繁,加之法律控制的“盲点”较多,机制活力也不足,必然导致官商作风将在较长时期内严重存在。因此,金融犯罪和其他形态的犯罪一样,都不是单一原因或者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原因或者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转轨时期金融行业的机制创新和利益格局的打破是当前金融领域犯罪现象较为突出的社会原因。金融犯罪作为改革时期的产物,它是尚未真正建立起金融新秩序与市场经济新秩序阶段而派生出来的社会毒瘤。尽管入世后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从总体上被打破,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商业银行体制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而体现世贸规则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并未立即建立和完善起来,在这种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中,特别是我国入世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各种隐蔽矛盾就可能暴露出来,稍有疏忽,就会酿造金融案件,这是产生金融犯罪的社会根源。

2、转轨时期必然存在一些法律控制的空白或“盲点”,是滋生金融犯罪的直接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经济类型、分配形式等都呈现多元化。由此带来犯罪主体的复杂化和犯罪客体的多重化以及犯罪形式的超前化,现有的法律规范已不能适应入世后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金融法制不健全,金融管理职能界限尚不分明,金融秩序不协调,使得金融违法犯罪分子有隙可乘,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3、转轨时期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这是诱发金融犯罪的主观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蜂拥而至的西方思潮和良莠参半的“现代文明”,同我国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结合在一起,严重腐蚀和冲击着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特别是部分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旧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特定条件下恶性膨胀发展,成为实施金融犯罪的催化剂。他们的犯罪动机已不再是生活必需型,而是挥霍享受型、营利型及为子女谋利型;他们抵不住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支配下,往往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4、转轨时期金融机构的防范机制不健全,技术防范能力薄弱,客观上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这是导致金融犯罪有增无减的根本原因。由于少数金融单位、部门内部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部门内部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在客观上助长了这些人肆无忌惮地侵吞国家财产,大搞“钱权交易”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活动。此外,还有些金融单位、部门的领导在处理系统内部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时,执纪不严,片面强调“内部消化”,从而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有恃无恐地进行金融犯罪。

5、转轨时期出现的腐败之风、官僚主义为金融犯罪推波助澜,这是金融犯罪增多的又一重要原因。金融犯罪的猖獗与腐败现象、金融机构官僚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不仅直接助长了贪污、贿赂以及金融犯罪的发生,而且引起了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甚至整个金融市场内部的混乱,为金融犯罪和其他犯罪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机会,甚至成为犯罪分子逃脱惩罚的保护伞,这样,无疑削弱了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的斗志和能力,刺激了犯罪分子金融犯罪的欲望。

从近几年宜昌市金融系统内部职工违法犯罪原因来看,在主观上:一是钱欲驱使,见利忘义,思想霉变是引发犯罪的先导。二是法制观念淡薄,杜会经验欠缺,识别能力差是诱发犯罪的土壤。三是经商、炒股、谋第二职业欲发财致富是走向犯罪深渊的内在动力。在客观上:一是社会消极因素是诱发职工犯罪的催化剂。二是管理上的松弛和制度上的空隙,是职工犯罪滋生蔓延的温床。三是进人把关不严,少数临柜人员业务素质差,给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电脑微机作案以可乘之机。四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打击不力,处理不严,是职工犯罪增多的又一客观原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安全又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因此,防范和控制金融犯罪,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制建设,引导和规范各种金融活动。金融法制是国家为了促进金融关系的正常发展,保证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按国家意志规定的有关调整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在我国已入世的情况下,我国金融立法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有关规范和调控金融领域内金融秩序的现行法律、法规不仅少,而且层次低,有的仅是部门规章,有的领域则还无法可依。要遏制住金融犯罪,就必须依法规范金融市场,以保障和促进金融市场的确立和发展,并有效、稳健地运行。因此,

一是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加快金融立法的步伐,杜绝金融立法的随意性,讲究金融立法的可行性,并在立法的进程也要体现世贸规则的相关内容。

二是要严格执行金融法律,引导和规范各种金融活动,促进银行规范。有序、高效、稳健运作,提高资产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

三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在全国形成普遍、自觉地遵守金融法律的良好风气,以发挥金融法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形成良好的金融法律秩序,从而使社会主义金融法制建设得到健全和发展。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金融犯罪,必须尽快建立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真正发挥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已成为我们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在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即要求商业银行“改进信息披露”制度,并按照国际惯例在我国国有独资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信息披露”首次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意义可谓重要深远,也拉开了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的序幕 .

第一,建立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揭露银行的各种隐蔽矛盾,减少金融犯罪的发生,进一步促进银行稳健经营。过去,不良贷款长期高位盘旋,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使得市场参与者难以获得银行资本水平和风险状况方面的准确信息,监管者也难以准确判断银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国外,远到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近到联合爱尔兰银行的外汇交易诈骗案;再如我国,远有中国银行南海支行丹牡办事处原信贷员谢某、储蓄员麦某,为偿还巨额欠款和赌债,先后贪污银行储备金5250万元  ,近有宜昌市某银行西陵区支行原鲍副行长挪用百万元公款炒股 .从以上案例中,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对银行经营情况披露的透明度不够。

第二,建立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强化市场对银行的约束力。从而抵御巨额损失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为银行提供的审慎经营的强大驱动力。

第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也是金融改革和入世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商业银行在财务报告、风险管理、统计制度等方面最终向社会公开披露信息,尽快从法律和政策上明确商业银行适时、自主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和数量的权力,是确保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个内在要求,他是金融改革与开放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努力而为之。

3、“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金融犯罪。金融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从预防金融犯罪的角度分析,必经综合社会各种力量,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建制堵漏、强化防范机制。

一是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社会监督,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范机制,在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使一些潜在的金融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得到有效的抑制,迫使他们不敢、不能、最终不愿去实施犯罪行为。

二是联合设置专门的防范机构。在各金融部门联合设置专门的金融犯罪防范机构,重点研究金融犯罪的规律和打击、防范、控制的对策,搜集、处理和检索各种金融犯罪情报,为各级司法机关打击惩罚金融犯罪提供现代化的情报服务。

三是提高技术防范措施。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存取控制,加强主要数据的保密工作,提高计算机运用系统的监控能力,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各种金融业务的操作现场(特别是基层储蓄网点)进行监视、控制。运用现代防伪技术和手段,改善和提高我国货币、票证、公文、证件、印章、软件制作技术和水平,加大其伪造难度,以预防和减少犯罪。同时,提高通过技术仪器和方法对各种金融票证、信用卡、信用证及其他证件、印章文证等的真实、合法、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识别的能力,力求防微杜渐。

4、完善金融系统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预防措施的落实。金融系统职工犯罪案件的预防,需要依靠职工自身、单位内部和社会的力量,运用教育、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多时。手段,当前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措施。

其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职工自身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各金融单位要联系实际,运用反面教员,开展反腐倡廉、遵纪守法、职业道德、人生价值和法制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增强职工自身防腐拒变的免疫力,从源头堵住产生职工犯罪的思想闸门。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5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为了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银监会决定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浅淡如下:

一、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教育乏力。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安全教育少。一些信用社对安全管理、案件防范工作不重视,给员工造成错觉,从而放松警惕,认为只要自己不出事就行了,别人,谁出事谁负责。案件防范不到位导致安全工作挂在嘴上,疏于案件防范。同时由于社会风气、黄、赌、毒的影响,对自控力弱、政治素质差、道德败坏、作风卑劣、无视党纪国法、私欲膨胀的人来讲,诱惑力是引发了作案的主要因素。

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近几年来,大部分信用社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信用社,任务至上,片面追求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欺上瞒下,学习教育走过场。

俗话说“十案九违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案件产生埋下祸根。一方面,无视规章制度,有规章不执行,颁布的法令、制定的规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讲义气,凭感情用事,以感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不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导致案件发生。对案件防范工作部署少、落实少,致使工作存在空档和缺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三、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一方面稽核检查力量相对薄弱,对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二、预防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只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和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就必将使我们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农村信用社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

一是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

二是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

三是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工作的重点,强化稽核人员的岗位责任,采取现场稽核,重点审查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序时检查和岗位离职审计。

四是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6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43-02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银行业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最有效、最直接的风险防范机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其健康稳定运行[1]。对于银行防范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要构成,国有商业银行在防范风险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

2007年4月14日14时,邯郸市农业银行金库曝出被盗近5100万元现金。盗窃案涉案金额极大,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负面影响[2]。从2007年3月16日开始,任晓峰和马向景俩名罪犯,二人均为该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各自掌握两把金库的钥匙,他们不定时地打开金库的大门,偷走巨额现金,17天内作案20多次,盗用金额也逐日增加。他俩从后院进到农行的营业厅把大量现金带出自家银行。

一、基于风险防范的涉事银行内控问题分析:

1.1风险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和业务流程的复杂,不少银行都出现了由于内控失误发生的大量的操作风险损失而蒙受了重大损失。邯郸农行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大部分银行没有始终坚持“内控现行“的思想。本案中两名犯罪嫌疑人既拿钥匙又知道金库的密码,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操作风险点,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却没有识别出来;(2)不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虽然邯郸农行实施安全风险预警系统,但没有设置全面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以确定和评估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以及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部门之间的合作,这才使得现金被盗数天后,银行人员才发现这一损失;(3)岗位设置有缺陷: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该银行员工没有意识到内外界因素的重要性。该行已与当地科隆邯郸保安押运公司工作签订了合同,外包管理后,邯郸农行放宽了安全警戒,存在着严重的漏洞管理。

1.2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机制不顺畅:我们发现邯郸分行缺乏畅通的信息交流机制,特别是正确向上报告的方式。对于长达六个月,两个人重复盗窃超过5000万元现金这一事件,有可能该行的其他人员能够检测出潜在风险,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有效的报告渠道,这间接的导致了犯罪分子继续成功,最终造成更大的损失。

(2)会计信息失真:据知,该银行的金库有严格的检查库系统,但是了解到邯郸农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监管是不完美的。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会计人员无法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另外也反映了银行的内部审计的问题:审计技术和方法缺乏创新,审计师无法履行自己的工作,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失职,如果内部审计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不会给两个库管员多次偷窃成功的机会。

1.3风险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风险应对存在极大的问题:邯郸农行的决策者不但没有实现发现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风险发生之后,也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据邯郸农行内部人士透露,案发后,邯郸农行并没有立即报案,而是想通过自查来解决此事。在自查无望后才紧急报警。当公安部门发出通缉令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天[3]。如果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就能紧急报警,及时挽救损失。

二、结论

可以看出邯郸农行的八要素方面都存在问题,发生这样的盗窃案也不足为奇,近几年,在目前金融市场已经完全开放的环境下,由于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内控薄弱而发生的银行大案层出不穷。只有按照最新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提高竞争力,在国家金融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让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

通过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下对邯郸农行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这个风险管理行业,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但是分别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是不适合,而且也没有必要。最好是在现有的内部控制基础上,逐步扩展,最终使内部控制制度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建立一个前瞻性的信息管理预警系统,使国有商业银行及时发现新生的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关的金融业务计划和政策。

参考文献:

[1]JeffreyDoyle,WeiliGe,SarahMcVay.Determinantsof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6

[2]刘良灿,张同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防范的影响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03:30-36.

[3]周蔓卿.金融危机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2010.

作者简介:于芳(1973-),女,山东汶上县人,本科,财务经理,中级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7

  学习防诈骗的个人心得体会1

  通过几个诈骗案件的学习,可以看出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这个时代,银行也同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不法分子违法操作的案件风险,如票据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不法分子企图利用客户信息、银行的薄弱环节进行诈骗,此类案件在近几年呈高发状态。

  而作为银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经办业务直接接触客户,提高自身的防诈骗能力尤为重要,既担负着避免银行的经济损失,又担当着告知客户风险点的义务。在自身操作技能上必须做到规范操作无懈可击,严格按流程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决不能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工作中要注意客户的大体识别,以及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该核实的必须核实,需要客户提供有效证件的,必须提供做到位,避免虚假操作。遇到大额转账、汇款业务要多问一下其用途,电子银行业务多给客户做一下安全提示,例如密码的保管和使用流程,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有效防止客户资金被骗。

  所以在以后的业务经办中,让自己多一份细心,给客户多一份业务的交流和温馨提示,可以很有效堵截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学习防诈骗的个人心得体会2

  星期五,我们观看了一些防网络诈骗的相关视频。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所以我们以后上网要小心,不能大意地上了骗子的当,绝对不能让这些有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的诈骗内容渗透到我们的心里。让我们迷失自我,最后害了自己,留下伤心而悔恨的眼泪,让自己难受。

  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下措施:

  1、上网要小心。

  2、尽量不上网,做一些绿化的事情,开拓心情。

  3、交朋友时,留意他人的资料,不要加一些陌生人,然后让他人展开对自己的诈骗。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反倒让自己悔恨,伤心。

  一定要小心!防网络诈骗。别让自己的言行最后让自己伤心,让自己难受。

 

学习防诈骗的个人心得体会3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利用电信工具和电信技术实施诈骗的事件越来越多,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案例,她被诈骗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天下午,她接到一个陌生的异地电话,对方声称是某购物网站的客服,并告诉我朋友她在他们网站所购买的某某商品由于尺码缺失,要进行退款。朋友当时有所顾虑,但是见对方将自己购买的网站甚至物品具体信息都讲述的分毫不差,便放松了警惕,随后添加了对方提供的一个QQ号码,对方也将订单的具体信息在QQ上再发了一遍,并留下了一个退款的网站。朋友照着点了进去,登录页面和自己当时购买的网站看不出任何分别,但是网址却不是官方的网址,朋友向对方提出了这个疑问,电话里的人解释说这是他们临时做的网站。朋友便也没有过多怀疑。接下来朋友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的信息,对方谎称为了安全验证,欺骗朋友把银行卡的密码也填了进去。随后,验证码发到了朋友的手机上面,这时候,对方在电话里要朋友快速填入验证码,否则会超时无法退款,朋友便在洗脑般的状态下填写了两次95533发送的付款的验证码。随后朋友登录自己的网上银行,发现银行卡里面近万元的存款已被转走,这才恍然大悟被诈骗了。

  通过我朋友这次案例,我认为导致这次诈骗事件的关键所在,就是受害者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网站等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消息无误,最好自己拨打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有关消息。其次,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在收款的时候,无论如何是不需要告知银行卡密码的,密码泄露,骗子便可以知道你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最后,验证码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不能泄漏给任何人,验证码一旦透露给对方,钱立马就会被转走。

  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该在第一时间马上报警,要求警方联系银行,调查钱款汇入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多的损失。对此,我们要对电信诈骗的种种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在遭遇时做到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早纠错。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开卡,办理电子产品等业务时,必须要加强审核是否本人办理,同时向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放风险提示卡,并告知客户不能随意点击不明网址,不要轻易相信和回复不明信息和电话,增强客户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让犯罪份子无机可趁。

 

学习防诈骗的个人心得体会4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他们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年关岁末,又到了诈骗、盗窃等案件的高发期,近期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包括电话、电信、网络、淘宝网刷信誉等等)多发,其中还有被骗的老师。

  而诈骗分子更是无孔不入,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诈骗,而学生更是诈骗分子行骗的主要对象之一,而部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过分薄弱,问题严重,亟待解决。为了维护我们安静的学习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不受诈骗分子的欺骗,圆满的.完成学业,同时学会保护自己,掌握一定的防诈骗的技巧,使同学们面对诈骗能够安全应对,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绿色校园,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本次班会全程以介绍大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骗局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为主要内容,并以叙述讨论的方式向我班同学介绍各自的经验,提高同学们的防骗意识。诈骗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屡次发生在同学们身上。因此,同学们对这次班会的内容非常认真。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班会使大家受益匪浅,今后在各种场合我们都应提高警惕,不要有“贪婪之心”,克服“恐惧之心”,放弃“好奇之心”,警惕“麻痹之心”,遇到陌生短信电话、中奖信息、QQ求助、汇款等事情一定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轻信麻痹和上当受骗。实在不能确定真假及时110报警求助。

  通过开展本次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的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生活中各种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让自己心中那颗安全教育理念的种子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学习防诈骗的个人心得体会5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班于20xx年11月6日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班会。班会流程如下:

  一、介绍此次主题班会的内容。

  二、观看幻灯片(有关诈骗案例、分析和提醒)。

  三、本班同学讲述自己受骗或者防骗的亲身经历乘火车上车时被盗的事例、因同情心而上当受骗的事例、国家教育局困难补助等事例、网上购物非法链接等。

  四、班主任发言:

  ①乘车时应注意的防范安全;

  ②网上购物应如何预防被盗情况;

  ③同学或朋友之间借钱应注意的事项;

  ④讲述有关发生在井冈山大学的被诈骗事件;

  ⑤总结关于本次防诈骗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8

一、我国金融犯罪的现状分析及其特点

(1) 犯罪的比例高,案值大。

(2) 金融犯罪为主智能型的白领犯罪。

(3) 金融犯罪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4) 金融犯罪属于一种内外牵连的复合型犯罪。

(5) 金融犯罪具有明显的国际化趋向。

二、我国当前金融犯罪形成的原因

(1) 金融犯罪的社会原因。

(2) 管理方面的原因。

(3) 经济方面的原因。

(4) 法律方面的原因。

(5) 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

三、金融犯罪的防范对策

(1) 秩序上,深化金融改革,规范金融秩序。

(2) 管理上,应强化金融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 立法和执法上,应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力度。

(4) 思想素质上,应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5) 抓好金融犯罪的综合防范。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然而,在我国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思想教育的放松,各项监管措施的失范以及其他条件的介入,金融犯罪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它违反金融管理法规,以伪造、变造、非法集资或者其他方法侵犯金融管理秩序、侵害金融单位利益,使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财产遭受损失,损害了金融部门的良好形象和信誉,而且严重危害国计民生。金融犯罪危害极大,它作为经济犯罪的重要形式,是有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加强金融犯罪的防范和控制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在具体操作上应当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治理,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范机制,尽快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威慑力,使一切金融犯罪活动难以得逞。本文主要从金融犯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其防范对策。

【关键词】 金融 金融犯罪 金融犯罪防范对策

一、我国金融犯罪的现状分析其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然而,在我国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金融犯罪也随之而出,并且愈演愈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金融犯罪是存在于金融领域内的一种经济犯罪,它是指违反金融管理法规,以伪造、变造、非法集资或者其它方法侵犯金融管理秩序、侵害金融单位利益,使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财产遭受损失,情节严重的行为。

近几年来,金融犯罪是经济领域犯罪中的突出问题。据统计,1989年至1990年,金融系统共发生经济犯罪案件1.5万余件,涉及金额达9亿余元[1]。随后,1997年11月,南京市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金融犯罪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王建,原为南京市农业银行健康路分理处副主任,自1995年8月以来,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吸储,非法放贷;采取套取银行定期存单搞“一票两开”的手段,将存款不入分理处账户;同时利用一些人提供的单位帐号,先后非法吸储64家单位的84笔存款,共计人民币3.2亿元,并将其中的3亿多元以高利率贷给18家急需资金而又不能从正常的渠道得到贷款的企业,从中非法获利360万元。涉及此案的共有143人,有120人是党政机关,金融系统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其中党员81人,初级以上干部31人[2]。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金融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㈠ 犯罪的比例高,案值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犯罪持续上升,金融犯罪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所涉案件远远高于其它类型的经济犯罪的数额。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全国金融系统共查出经济犯罪案件10000余件,1989年至1990年,金融系统立案侦查的经济案件上升到了15000多件,涉及金额9亿多元。1991年前十个月,金融系统发现的仅涉及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经济案件就达50起之多,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就有12起。[3]1995年10月28日,前公安部部长陶驷驹受国务院委托,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报告说,当前经济犯罪活动中危害极大的是发生在金融财税系统的诈骗犯罪活动,金融诈骗案件在整个诈骗案件中的比例已由过去的10%上升到20%-30%,有的地方已达50%。1995年以来,公安部承办的30多起金融领域的特大犯罪案件,每起案件涉及金额都在亿元以上,有的达几百亿元,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4]例如,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沉太福非法集资案案值10亿多元;江苏无锡新兴实业总公司邓斌非法集资案案值32亿多元;中国交通银行苏州分行蔡涵刚等人非法拆借放贷案案值41亿元,等等。

㈡金融犯罪为高智能型的白领犯罪。有些犯罪没有专门的技术和知识,很难得逞。与其它的犯罪类型相比,多数金融犯罪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实施的白领犯罪。例如,1991年10月至1992年8月期间,中国银行珠海市分行信用卡公司计算机程序师陈贞旭利用工作之便,改动数据库中的持卡人账户余额,作案十多次,造成持卡人庄定志等人非法透支580万元,陈从中收受现金38万元及大哥大等物品。[5]从近些年查出的金融大案要案来看,凡是犯罪金额较高,社会危害严重的案件,涉及到金融系统领导干部的现象也相对较突出。这些人具备一定的技术,熟悉银行的业务知识和办理业务的程序,并且学习了我国的银行规章制度和有关法律。他们的犯罪手段已不局限于对金融票据的涂改,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剽窃银行的计算机资料,研制和输入破坏银行系统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伪造银行印章,印鉴和票据进行诈骗,伪造信用卡进行犯罪透支,其伪造的工艺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使得许多金融犯罪案发后难以查处。

㈢金融犯罪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金融领域犯罪素有“隐形犯罪”之称,与突发性激情犯罪相比,金融犯罪是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的预谋犯罪。正是由于事先的预谋性和手段的欺骗性,金融犯罪往往将被害人置于一种“猜谜者”的境地。当被害人感觉到有问题时,很难立即做出准确判断,难以弄清加害行为的性质,也不容易马上知道骗局背后谁是真正的操纵者。可以说,“骗”是描述金融犯罪现象的结论,也是解释金融犯罪原因的起点。此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高科技金融犯罪,也使得金融犯罪表现出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㈣金融犯罪属于一种内外牵连的复合型犯罪。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务活动的复杂化,专业化特点决定了金融犯罪成本和比例增大,属于高智能型犯罪,单靠一人,有时很难达到犯罪的目的。因此,金融犯罪呈现出复合化的特点。其复合化表现为以下三种:一种是团伙形式的犯罪有相当大的比例。据某大城市统计,在26起金融诈骗案中,团伙作案占60%,其中,由境外不法分子在国内寻找人后共同作案的团伙又占团伙作案总数的70%;[6]另一种是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与外部诈骗分子相互勾结共同作案。例如,金融机构外部的诈骗分子实施的集资诈骗、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保险诈骗等等犯罪,往往都是与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相互勾结,或者是由于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收受贿赂才能得逞;再一种是境内外人员勾结团伙作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境外的有组织犯罪逐步渗透到我国,境内外的犯罪分子相互勾结,金融系统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进行诈骗活动。一起金融犯罪案件往往牵连若干人,涉及许多单位。一起犯罪案件由于各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和危害结果不同,往往兼犯数罪,同时又侵犯多种社会经济关系。

㈤ 金融犯罪具有较为明显的国际化趋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国际金融业务自由化,多元化和全球化,同时也给国际金融犯罪提供了较多的方便。目前,在我国,金融犯罪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境外的犯罪分子利用各种伪造,欺诈手段进行贷款、信用证诈骗活动,或者与境内的犯罪分子相勾结,进行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金融诈骗活动。二是利用金融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洗钱活动。由于我国新刑法颁布之前,在洗钱犯罪方面的立法基本上处于空白,因此,据参考消息报道,自1979年至1995年的15年中,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一千多亿美元的投资,其中有大部分是犯罪资金的回流。[7]

二、我国当前金融犯罪的形成原因

金融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病态,它的形成不是单一原因或者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原因或者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我国当前金融犯罪的状况来考察,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 金融犯罪的社会原因。金融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一类,它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探究金融犯罪的成因,离不开对社会原因的分析。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使中国的社会问题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成为转型性社会问题。金融犯罪就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犯罪类型。首先,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社会监控弱化,是产生金融犯罪的直接根源。处于非转型期的社会,其“有序化”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型使旧的社会控制机制失效,而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又未能建立,这样在社会监控方面必然存在一些空白和盲点,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其次,社会分配不公,导致权利和金钱欲望的膨胀,是金融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社会物质利益的分配因权力的介入而形成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脑体倒挂,贫富悬殊的现象。[8]这种现象使得国民心态失衡,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寻求社会物质利益的再分配,便采取各种非法活动向社会进行报复,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金融犯罪便愈演愈烈。

㈡ 管理方面的原因。现代社会中,金融活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金融活动的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目前不论宏观上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还是微观上从事金融业务的单位的内部管理,都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宏观上,随着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由于各种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跟上,金融领域的管理秩序一度陷入无序状态,各种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频频发生,使金融管理活动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某些不法分子乘机混水摸鱼,导致非法集资诈骗、银行结算凭证诈骗等金融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从内部管理来讲,金融系统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既是融资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又是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违法行为防范的经验总结。而从近几年发生的案件看,案犯作案的手段司空见惯,并不高明,但往往得逞,其主要原因就是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形同虚设。此外,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差,防范意识淡薄;金融监督意识薄弱,制约乏力。所有这些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作案条件。

㈢ 法律方面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金融管理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实现金融活动的依法管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金融犯罪的出现与金融立法和执法活动的缺陷有着很大的关系,从而成为金融犯罪长期屡发不止的重要原因。立法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立法部门先后制定了《银行法》、《票据法》、《证券法》、《信托法》 等法律,新刑法又专门在经济犯罪中设置了两节,较为详细的规定了金融犯罪问题。然而,与现实的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金融机构和有关外贸企业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在其它金融法规中,预防金融欺诈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且配套性差,往往为犯罪分子从事金融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执法上,有案不报,以罚代刑;以有无造成实际损害或者损害大小作为定罪的标准,司法机关对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诈骗案件才投入较多的力量立案侦查;对金融犯罪分子降格处理,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普遍。以上种种,事实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

㈣ 经济方面的原因。商品经济意识形态,表现在价值观,功利观等方面,任何商品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价值,商品生产者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大的利润。商品经济的负面因素,对金融犯罪有巨大的诱惑力。金融犯罪可以比任何选择的合法投入更快地以更低的成本而获取更多的纯利。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由于新的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大量增加,对资金的需求大增,导致资金短缺,作为非主体企业结构形式的非国有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方面受到了限制。[9]不少人因通过正常的渠道无法获得贷款,于是就采取非法的手段诸如行贿,其中大多数罪犯所常用的手段就是欺诈,骗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信任,获取贷款,然后非法占有。而由于银行所处的联结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具有的组织资金支持建设的功能,特别是在社会各方面有求于银行的情况下,某些掌握权力的人将权力商品化,权钱交易便成为诱发经济案件的一种表现形式。如贪污挪用,索贿受贿等金融案件的发生。

㈤ 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道德与法律的正负效应总是互为存在的条件。不同经济形态与不同的道德法律形态相适应,然而,他们之间却很难同步进行,旧观念不适应新的形态,而新的观念未必及时反映新的形态。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初期,我国“权大于法”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正常的银行业务常受到行政干预及外来压力。多数地方领导干部并不熟悉银行业务,却或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好心,或因收受贿赂而陪同诈骗犯到银行游说,强令银行予以放贷,把银行处于不利的两难境地,而提高诈骗犯罪得逞的概率。“崇洋”的心理作怪也是金融领域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我国有些企业和银行主管人员而言,容易轻信外商的承诺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由于某种传统文化影响,崇洋的心理仍是一种社会流毒,一些西方国家或港、澳、台诈骗犯仅凭一纸假钜额存单,就能充做与我方合作投资的信用依据。此外,前面所提到的因社会分配不公而导致的国民心态失衡都是诱发金融犯罪的重要心理因素。

三、金融犯罪的防范对策

金融犯罪危害极大,它作为经济犯罪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由各种消极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反映。综合前面对金融犯罪特点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对金融犯罪的防范和控制极为必要和紧迫。在具体操作上应当进行全方位,多渠道治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秩序上,深化金融改革,规范金融秩序。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上处于“瓶颈阶段”,金融体制尚不完善,金融秩序混乱,许多金融犯罪的滋生与此有直接的关系。要遏制和减少金融犯罪的发生,就必须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同时加大对金融秩序混乱的整治力度。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使其真正起到对全国各专业银行的领导作用;(2)加快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进程,消除转轨时间过长而衍生的种种弊端;(3)完善市场利率机制,在银行利率方面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4)禁止乱集资,对社会闲散资金的管理,应纳入法制化管理的渠道,从而保证金融资产和金融信用工具安全有效运用,防止非法集资诈骗活动的发生;(5)规范同业拆借市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行事,对非法拆借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6)严肃结算纪律,彻底消除多头多户现象,加强对银行现金的有效管理,严防资金的“体外循环”。

(二)在管理方面,应强化金融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国当前各种金融犯罪的滋生与金融管理疏漏和有章不循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督与管理工作。(1)加强用人管理,认真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切实做到严格审查,认真把关。凡是即将进入金融系统重点单位,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均须经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2)坚持“赏罚严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现人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3)强化监督,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综合使用各种监督检查力量,加大检查的频率与覆盖面;(4)加强新业务管理制度的研究,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给犯罪案件的防范带来了新的课题,如在软件开发上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各类利用计算机进行的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因此,如

何进行密码管理和系统管理,如何进行岗位制约和进行档案管理,都需要进一步

加强研究,规范管理。

(三)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应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力度。

健全金融立法,严格执法,是控制金融犯罪有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对策之一。(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金融立法的步伐,凡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尚未纳入法制轨道的金融活动,均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如金融监督法,结算法等应赶紧制定出台;(2)完善和健全金融管理体制的立法,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3)完善和补充金融岗位责任和法律责任制度的立法;(4)以银行所在地方行政机关及银行内部有关人员为对象,进行普法教育,使有关人员在观念上明确,超越权限,违反金融业务自身的客观规律,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干涉银行业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受到相应的行政,经济制裁,情节严重的,要依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5)公、检、法三机关要密切配合,相互监督,严格执法,从重从快地惩治金融犯罪,对某些金融机构有案不报,有案不查,以罚代刑,自行消化的行为也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思想素质方面,应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越深入,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任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与特定心理状态支配和影响下发生的,而对于金融犯罪的行为人来说,往往是“一念之差”或者一时的侥幸心理,促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在金融系统的大变革时期,必须根据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层次,研究他们的思想活动,加强理想与宗旨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从而自觉的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同时,把职业道德,刑法知识的教育溶进一般从业人员平时的业务学习之中,使业务培训学习同时又成为敬业精神的灌输与熏陶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结合业务学习,灌输敬业精神和法律知识,还能收到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素质的优化之间相互促进的效果。从而增强金融工作人员识骗防骗的能力,杜绝某些犯罪分子利用工作人员素质差,大肆实施金融犯罪活动的可能性。

(五)抓好金融犯罪的综合防范。

金融犯罪的综合防范就是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努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管理秩序的一项系统工作。(1)发挥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优势和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强大力量,建立健全银,贸,警联防体系。[10]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健全险情监测通报制度,并将其纳入金融业务范畴。在金融机构、企业、公安三方面之间,将事前的风险分析、事中的协调控制、事后的联手制裁,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反应迅速的防范体系,使犯罪分子无插足之地;(2)动员全社会,加强社会监督。金融犯罪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动员全社会,密切关注金融事业,充分发挥各机关、团体、组织、新闻媒介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范机制,尽快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使一切金融犯罪活动难以得逞。

参考文献:1,《政法论坛》1998年第5期

2,《金融诈骗与防范》白世春,李朝明编,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金融领域犯罪问题研究》,卢松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年版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9

面对日益严峻的银行安保形势,我行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上至下,组织全行员工学习银行安全防范知识,开展"根治安全隐患屡查屡犯"专项活动。在学习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感触颇多。

纵观安全事故和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缺失,管理缺位。主要反映在以几个方面:

一是防患意识不强,忽视管理。大部分银行注重业务发展,忽视了安全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基层银行,效益第一,任务至上,仅注重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忽视安全教育,淡化责任意识,为数不多的安全警示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欺上瞒下或走过场式的敷衍学习。

二是稽核力度较弱,监督不足。银行稽核力量相对较轻,对于银行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通过学习,特别是对案件的深入剖析,我认为,要在银行系统减少案件的发生,使防控机制行之有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加强安防意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安防意识。要加大学习教育力度,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来增强学习效果,让制度规定等合规文化在员工中熟记于脑,烂记于心,不断提高防控意识。要让员工在教育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居安思危,善于从平静中发现暗潮潜流,将案件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起始阶段,做到自我警觉,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自我提高。进一步提高内控执行力。要从案例教育、制度学习、业务操作、检查和被检查及问题的发现、整改等过程中,全面加强内控执行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员内控执行能力。

第二,落实到人,分清责任。建立"谁主管,谁负责"和"一把手"负总责的机制,将各项安防任务进行全员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落实到人,分工明确,使"根治安全隐患屡查屡犯"专项活动得到具体落实,不流于形式。

第三,强化督查和考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安全检查,形成良好的监督与整改局面,使网点疏漏的安防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将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应奖惩结合,对各个网点实行打分机制,奖优惩劣,促进网点安防健康发展。

银行案防心得体会篇10

目前,国家和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如何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建立预防机制作了相当的努力,但还存在着诸多防控上的空白,甚至经常出现“摁下葫芦浮起瓢”的问题,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政府、银行、市民在风险防控上“单兵作战”,未形成防控合力。如何在我国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防控体系,把电子银行风险的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银行通过手机、电视、电话、电脑、ATM等电子渠道向公、私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受网络技术变革、金融监管自由化和不确定的法律、规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电子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扩大给银行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许霆案”就是由于银行在开展电子业务时存在技术和系统漏洞,且风险控制乏力而造成的社会悲剧。“许霆案”虽是个案,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深思。

作为XXX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就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开展情况,针对电子银行风险控制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研究。在此将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的分类及危害、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的意义以及应对风险的对策论述如下,敬请学界前辈和同仁指正。

一、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开展表现出来的风险分类

由于电子银行是伴随着通信手段的更新而产生的新兴银行业务,对新兴通信手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与传统银行业务开展有明显的区别,因而所产生的风险既具有传统银行的共性,也具有作为新兴金融产品的特性,对银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际电子银行业务游戏规则的权威制定机构棗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电子银行小组(EBG)于2000年10月的《银行监管人面临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白皮书,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可分为电子银行本身具有的传统性银行风险和电子银行业务拓展带来的新风险两大类。

(一)电子银行本身具有的传统性银行风险

传统银行业务风险学术界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危害性也为学术界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

(二)电子银行业务拓展带来的新风险

(1)战略和经营风险:战略和经营风险是指经营决策错误、决策执行不当或对行业变化束手无策,对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形成现实和长远的影响。战略风险是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时面临的最重大的风险之一。战略风险在属性上更加普遍和宽泛。银行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层所采取的战略决策都会对其他风险种类产生影响。如果银行战略的规划和执行出现无效或不当,飞速的技术变革,激烈的同业竞争和该战略的性质都会暴露出银行的巨大风险。类似的,如果管理层采取一种过于谨慎的技术跟踪战略也将使银行在一个饱和的市场或迅速巩固的市场中没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2)运作风险:运作风险是一种系统技术风险。由于电子银行对技术的高度依赖性,使运作风险成为最重大的风险之一。运作风险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运作风险是一种系统技术风险。由于电子银行对技术的高度依赖性,使运作风险成为最重大的风险之一。运作风险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技术框架的合理性。如果电子银行系统不能将多种业务系统进行适当的整合,那么银行将由于交易处理发生的错误而暴露出重大的运作风险问题。二是系统安全性。开放的电子递送渠道使银行暴露在新的安全风险之下,形成了新的安全风险问题。三是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银行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数据在传递和接受过程中就可能发生遗失或转换变形,造成数据不完整。四是系统的有效性。如果银行没有制定一个有效的运行持续性和事故应急计划,系统的超负荷运行和损耗就可能影响银行准确、可靠、一贯地提供适当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引起潜在的重大声誉风险。五是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如果银行不具备充分到位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且这些控制措施不能得到独立审计的话,那么银行就不能有效防范来自内外部的欺诈行为。六是业务外包。很多银行机构过于依赖少数几个外包商,这种对少数外包商的集中依赖性可能会产生系统性影响。其次,很多技术外包商缺乏银行环境中所要求的控制知识。再次,业务外包也可以引起与风险敞口相关的附加隐私权保护问题

(3)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观点对银行收益和资本所产生的现实和长远的影响。阻碍电子银行递送渠道有效性的任何负面发展都可能影响银行的声誉。提供一个能够支持电子银行业的可依赖的网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因特网银行业务运作不善;如果银行不能在一个一致的基础上提供可靠、准确而及时的电子银行服务;如果银行不能及时回复客户通过E桵AIL的查询,不能提供适当的信息披露或是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银行的声誉都可能招致负面影响。银行网址上的重大安全缺陷会削弱客户或市场对银行提供适当的管理因特网交易能力的信心。

(4)法律风险:目前,各国政府对电子银行和网上交易的法律法规多不清晰,有很多含糊之处,并且缺乏专门规范电子银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各国现行的法律和规制框架又存在许多冲突。通过因特网与客户发展关系的一国银行可能并不熟悉另一些国家特定的银行法律和客户保护法律,由此增加了法律风险。就我国来讲电子银行和网上交易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这更加剧了这方面的风险程度。未经授权使用或滥用在因特网上收集到的数据是另一种潜在的法律风险来源。未得到授权的个人能够对银行和外包商拥有的客户“数据仓库”进行攻击或渗透。譬如,黑客或其他人可能渗透到银行或外包商的数据库里去,或者建立他们自己的数据库,使用客户信息进行欺诈犯罪活动。得到授权的人员也可能蓄意地滥用数据,这些都会给银行带来法律风险。

(5)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所签合同条款或约定行事,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可以受到电子银行业务的多方面影响。因特网递送渠道的使用可以使银行特别是小银行迅速扩展,而这会导致资产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内部控制风险。因特网的使用也扩展了银行的地域范围,超越了传统的经营地区,这也增加了对当地市场动态和风险了解的难度,必须核实区域外借款人的担保并完善担保留置权。另外,因特网也使得银行难于鉴别一个潜在客户的身份和可信度。而客户的身份和可信度是合理的信用决策的必要组成部分。

(6)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其所作承诺到期时,不承担难以接受的损失就无法履行这些承诺,从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在因特网上,信息和谎言的流动速度之快可以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7)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金融市场需求变动而带来的风险。近来网上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发展对银行市场风险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从市场观点看,一方面网上证券交易量的增加会导致动荡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流动性的增加。从单个银行的观点看,如果银行开展或扩大由网上银行所带来的存款经纪、贷款销售或证券化业务,他们就可能增加市场风险。

(8)外汇风险:当一笔贷款或贷款组合以外汇计价或以借入外汇作为资金来源,外汇风险就会产生。如果银行接受了外国客户的存款或开立了外币账户,银行就会面临外汇风险。因特网使银行有扩展业务地域范围的机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外汇风险程度就会比开展传统业务带来的风险程度大得多。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有限,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实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梦想,做好对现存各类电子银行风险的控制工作刻不容缓。

二、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银行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直接影响到银行资金的安全,影响到我国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电子银行风险控制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对银行安全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成了银行的重点业务之一,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对于提高银行信誉、确保银行资金安全、进一步拓展银行各项业务有重要意义。

1.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有利于提高银行信誉

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于以信誉作为基本工作要件的银行业来说,信誉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和资本的积累,对银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对于电子银行来说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信誉并非易事,任何不利于电子银行业务开展的负面影响都会严重影响到银行的信誉。因此,电子银行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切实做好服务和风险控制工作。要在技术上提供一个能够支持电子银行业的可依赖的网络能力,在服务上力求完美,在客户的隐私权的保护上力求可靠,在管理上力求精细,把客户风险降到最低,才能确保银行信誉。

(2)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有利于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资金是银行的命脉,是银行业务工作赖以开展的根本,就传统银行而言,做好风险控制是确保资金的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银行更不能例外。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的管理也日趋电子化、智能化,银行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给银行资金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黑客”、病毒等高科技时代的新兴“黑手”时刻威胁着银行系统和银行毅资金的安全。近年来危害各大银行资金安全的案件层出不穷,且呈现出向高科技、高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由于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对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有极强的依赖性,工作系统长期暴露在互联网上,已成为了银行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也成为金融犯罪份子眼中的“唐僧肉”,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对于确保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3)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有利于银行各项业务的拓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当代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潮流中,各大银行也竞争激烈。因特网和电子银行业务的出现更是给银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现存国界的业务机遇,为全球金融业务拓展和竞争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银行业务的发展必将向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必将成为银行业务竞争和拓展的焦点。做好电子银行的风险控制工作是银行业的长足发展和业务拓展的基本保证。

(二)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对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有利于金融产品的换代升级。

目前,我国各大银行以电子银行业务为基础,开发了方面许多各具特色的服务功能,大大的促进了金融产品的换代升级,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例如:招商银行推出了缴费和通信功能业务;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推了话费、上网费、房租费等的代收代付功能;兴业银行“在线兴业”升级版增加了网上自助申请贷款服务,可一次性完成股票、基金、外汇和国债等多种投资;工商银行推出的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可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网上汇市等12类、60多项功能的业务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金融产品的换代升级是以电子银行业务为基础的,对电子银行系统的依赖性很高。因此,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对金融新产品的换代升级的就至关重要了。

(2)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对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有重要意义。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金融危机正由房地产信贷市场向资本市场蔓延,由美国向欧洲、甚至亚洲的新兴市场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传统银行业务向电子银行业务蔓延。在国内又要面对利差收窄和金融脱媒等多重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做好我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特别是外汇和资金安全的风险控制工作,是提高我国电子银行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外汇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3)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有利于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银行业在融资中的作用,对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吸纳和引进外资的重要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及因特网的出现给银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现存国界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国际银行开始关注和瞄准电子银行业务,并试图涉险进入和占领电子商务的新领域,给我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融资平台。电子银行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融资渠道中迅速占据了重要地位,填补了传统银行的不足,深得国内外广大投资者的喜爱。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加之处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建设资金的需求加剧,传统的融资渠道和平台已不能满足我国的需要,电子银行的融资作用凸显,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对进一步促进和扩大融资起着重要作用。

三、建立防控机制,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

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面对目前严峻的形势,在我国建立一套政府、银行、人民群众整体联系的完整的防控机制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关键,通过整联动,打防并举,在形成全国上下齐抓共管的氛围,才能促使我国电子银行风险防控工作长足发展。然而,建立一套整体的防控机制并非易事,政府、银行和广大市民共同行动起来,既要做到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善于整体互动,形成合力。

(一)政府是建立防控机制的主要策划者。

政府及金融主管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立足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健全社会义法律体系为抓手,推进电子银行风险控制法律的制定工作;以加强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为抓手,做好对电子银行各项业务的监督工作,避免风险;以加强对市民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为抓手,提高广大客户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以打击金融犯罪为抓手,对危害电子银行资金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电子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

1.加强法制建设做好法律风险的防控

目前,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属于新型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非常缺乏,电子银行的发展缺少可以依据的标准。而对于电子银行来说,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进行界定。相应法律法规空白的存在,很容易产生球现象,并且一旦产生纠纷很难解决。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势在必行。一是要加紧制定《电子银行交易法》,对电子银行的交易规则、交易合同、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作出明确的界定,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明确规定。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填补法律法规空白,杜绝产生球现象。

2.加强外部监督与管理

随着银行信息化的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监管规章相应地需要根据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新情况加以调整和修改。结合我国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借鉴境外有关机构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经验,制定适合国情的规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强化监管的要求。早在2005年4月,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我国就正式施行了《电子签名法》。2005年11月,银监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业务资格认定工作规程》等三部条例,前两部法规已正式实行,在加强对电子银行的外部监督与管理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一是要加大对以上条例的执行力度,加强管理,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探索新的管理办法。三是时要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侦破能力,加大对电子银行盗窃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严从重打击犯罪分子。

3.强法客户安全意识的教育

提高客户安全意识是防范电子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使用电子银行的安全意识,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如何防范风险。首先是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在客户办理银行卡时,重点介绍安全使用银行卡的知识,提醒客户及时更改原始密码,并在营业网点和自助服务设备上张贴风险防范告示,提示客户保管好各种相关凭证。其次是在开办网上银行服务时,通过培训手册等形式对用户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设置专门的用户体验区,实际指导用户完成第一次交易;明确说明证书的重要作用,鼓励用户使用证书等。第三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电子银行安全风险进行宣传报道,向公众介绍犯罪分子利用电子银行盗取客户资金的各种手段,提高客户识别真伪、防范风险的能力。

4.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

金融犯罪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打击防范金融犯罪工作联席制度,形成"案前防范案中打击案后服务"的一条龙工作模式,以有效打击金融犯罪。一是要加强公安机关与涉案金融单位的协作,在提供金融、证券、期货等专业知识咨询、固定涉案证据、追查赃款去向、追缴涉案财物等方面沟通好、配合好,对犯罪份子形成威慑力;二是要加强公安机关同检法机关的协作和配合,提高办案效率和能力,加快办案进程。三是要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侦破能力,加大对电子银行盗窃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严从重打击犯罪分子。

(二)银行是建立防控机制的关键环节

银行是处于建立防控机制的关键环节,是电子银行风险控制最重要的主体。银行要立足自身业务开展实际情况,加大科研投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拓创新,做好内部管理,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个安全的操作和传输系统,充分发挥银行在电子银行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1.银行要做好技术漏洞风险的防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技术漏洞是危害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杀手,危害极大。然而“解钤还须系铃人”,要使电子银行安全运作,避免技术漏洞带来的风险,还得使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讲,保障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可采取防火墙、编码技术、授权证明人等技术措施。银行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正确的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策略,对建设电子银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确保信息技术安全可靠。

(2)加大电子银行安全技术投入,提高通信网络带宽,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增强电子银行抵御灾难和意外事故的能力。

(3)积极引进一些高效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如支持指纹认证、身份证扫描识别、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渠道安全认证体系,避免单一密码认证的缺陷,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ATM机上使用指纹识别系统。

(4)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及时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系统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和抗病毒侵扰的能力,增强电子银行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2.银行要做好系统设计风险的防控

电子银行业务开展完全依赖于电子银行系统,系统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以及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银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网络安全措施防范。现代银行交易信息在客户与银行间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这种传递过程中一个微小的篡改便会带来数百万的资金流失并导致现代银行经营的混乱;网络防范措施的微小疏忽,也会带来现代银行业务的重大隐患。如何确保交易安全,避免银行自身的损失并为客户保密,是现代银行能否生存并发展的首要问题。

(2)完善信息和安全审计体系。现代银行信息系统自身的完备性及安全审计体系是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应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现代银行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施和实现的,系统的严密性、完整性、易操作性、容错性、封闭性等直接影响着现代银行的生存空间,一个小小的系统错误也许就会给客户或银行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使客户对现代银行失去信心;如果在系统设计开发期间及系统投入使用中,有一套严密的安全审计体系,发现和寻找各种潜在的安全漏洞,就能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3)做好复合型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大对软件平台和硬件核心技术科研投入。复合型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缺乏及现代银行设备国产化程度低,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人员素质问题是各项工作的核心问题,没有优秀的人才队伍,就做不出优异的工作成绩。现代银行业务是传统银行业务与现代电子技术的结合产物,是高层次、高科技的金融产物,其对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而在我国既精通金融信息系统工程开发、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这也使得我国在现代银行业务开展及防范现代银行风险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另外,由于我国目前金融电子化的软件平台和硬件核心技术许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这种核心技术对进口依赖性大的状况,也是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

(4)定期对其技术支持来源进行重新评估。保持对技术外包进行评估和监控的能力银行要定期对其技术支持来源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已有的方案是否继续适合其业务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弹性来满足预期的将来需要。声誉和法律风险控制方面为防止出现可能导致银行声誉受损的负面情况,银行机构应当发展和监督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行标准。保护银行声誉的其他重要手段还有定期审查和测试经营持续性、抵御和事故反映计划以及沟通战略。其他的传统银行风险治理方面银行应当实行合理的信用保险政策、信用监督和治理行为准则。要根据电子银行业务量大小,加强对客户存款和贷款的流动性以及变化情况的监控,同时也需要对电子银行业务对市场动荡性的影响效果进行监控

(5)及时扩容,确保系统随时具备充足的容量。电子银行系统的有效性和持续可用性除了确保一个安全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内部网络之外,制定有效的容量规划也是确保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持续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地进行竞争,避免由于系统损耗引起的潜在的重大声誉风险,开展电子银行服务的银行必须准确、可靠的对容量进行评估,适时扩容。

3.银行要做好内部控制风险的防控

电子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的内部控制、岗位分工和明晰的审计轨迹,使银行在经营和审计方面都极为缺乏专门的技术和技能,与传统银行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设计和执行与电子银行风险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系统意义重大。

(1)完善内部控制机构,确定内部控制目标。银行机构必须具有充分到位的控制措施,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系统作定期的测试和评估。电子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应包含:技术规划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数据的可用性;数据的完整性;对数据保密和对隐私的保护措施;治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电子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用来保障以资金记录的资产及其可靠性。二是运营控制,用来保障业务目标的实现。三是治理控制,用来保障运营效率的执行政策与程序。这三个要素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一是预防性控制;二是侦测控制;三是纠正控制。各大电子银行应该将内部会计控制、运营控制、治理控制强求合起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控制系统,有效做好内部风险防控。

(2)理顺关系,建立良好的公司控制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银行做出正确战略的平台。银行要取得因特网战略和经营的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龙其是需要一个健康的董事会。董事会如同银行的大脑,大脑不健康,网上战略和经营无从谈起。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尤其是国有银行所缺乏的。银行应当具备一种严密的分析程序来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电子银行风险。对电子银行内部风险的治理和控制包含“规划实施衡量”等基本环节。在这些环节上,需要银行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去完成。首先,风险规划由银行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应当对会给银行风险治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有关电子银行技术项目进行研究、批准和监督,并确定有关技术和产品是否同银行战略目标相一致,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是否能够维持该行的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其次,技术实施由经理层负责。这就要求经理层具备相关的技能以有效评估电子银行技术和产品为银行选择合适的组合,并确保选定的技术安装正确。再次,衡量和监控风险由监督系统负责。监督系统应该具备相关技能以有效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涉及电子银行的风险。董事会应当收到关于所用技术、所定风险及如何治理这些风险的定期告。作为设计程序的一个部分,电子银行系统中包含有效的质量保证和审计程序。由审计人员对电子银行技术和产品进行独立评估有助于董事会和高级治理层完成自己的责任。

(三)人民群众是防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群众是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人民群众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做好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的工作当中来。

(1)要强化意识,加强学习,提高电子银行业务办理的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学习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电子银行业务办理风险防控能力的基础。首先要学习电子银行业务办理的方法、流程,仔细阅读“办理须知”或“注意事项”,熟悉电子银行各种业务的办理,掌握在办理过程中的突发事故的处理技巧,能及时识别虚假信息,养成良好习惯,保护好个人信息,不给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其次要加强对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善于运用法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

(2)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