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出行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5 10:5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民出行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1

>> 云南省勐海县教育对口支援情况的调查报告 云南省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 云南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云南省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运行工作调查报告 云南省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洱源县森林资源调查现状分析 涪陵居民健身现状调查报告 通榆县肥料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意愿调查报告 突泉县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报告 洱源净 洱海清 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洱源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农村生活环境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景县施肥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云南主要影视基地运营现状的调查报告 河北省高阳县纺织业调查报告 基于山东省沾化县林农创业的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魏敏,吕震,嵇剑彬,等.合肥市患者选择医院的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825-827.

[3] Hans O,Birk Lars O,Henriksen.Which factors decided general practitioners’choice of hospital on behalf of their patients in an area with free choice of public hospital:a question-naire study[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2,12(126):1-10.

[4] 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1[2011-09-15]..

[5]文斌.大理州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2):85-88.

[6] Ruby A,RouseM,Hamilton A.Dentists Evaluate Their Patient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eferences [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90,3(13):307-319.

[7]景汇泉,李君,李海梅,等.求医行为的哲学思考及社会发展相关性的探析[J].医学社会学,2014,8(7):43-45.

[8] Claycomb C,Lengnick-Hall C A,Inks L W.The customer as a productive resource:a pilot study and strategic implictions[J].J Bus Strateg,2001,18(1):47-68.

[9]肖圣鹏.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影响因素研究[J].广角镜,2013,7(23):253-254.

[10] Kara Hanson,Winnie C Yip,William Hsiao.The impact of quality on the demand for outpatient services in Cyprus[J].Health Econ,2004,13(12):1167-1180.

[11]楚蓓,王伟,兰迎春.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多元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10(A):45-47.

[12]杜珠英,吴媛阳.汕头市居民就医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4,6(17):64-66.

[13]张容瑜,尹爱田,Shi Lizheng,等.就医行为及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6(6):861-862.

[14]王粤湘,何丽金,张秀华.门诊患者择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社会学,2009,30(12):42-43.

[15] 向雪瓶,魏俊丽,彭芳,等.患方选择医院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13-15.

[16] David S,BrennanA,John Spencer. Dentist preferences for patients:dimension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rovider.Paactice,and service 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13(1):69-78.

[17]孙艳华.门诊患者选择医院的参考因素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14):327-328.

[18] 张妍,谢子秋,刘忻,等.患者选择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21):71-73.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2

死因监测能够及时地掌握居民病伤死亡水平、疾病谱和人口自然变化规律,为制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以及卫生规划、人口发展、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死亡人口数的报告质量,准确反映居民死亡率及死因分布,为政府部门制订人口和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组织开展了本次死亡漏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宜兴市公安局各派出所、各医疗机构防保科、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乡镇村委和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科。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被抽中的监测点所在的辖区范围作为调查单位。

1.2.2 调查样本量:调查全市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1.2.3 调查方法:资料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死亡报告采取挨户调查结合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委及派出所核对的方法,同时组织部分村民或居民座谈。

2 结果

2.1 漏报情况分析 本次漏报调查,全市共调查17个乡镇,94个村,调查范围涉及人口数达到323126人,其中调查的已报告死亡人数为2099人,报告死亡率为6.50‰,漏报人数为70人,漏报率为3.23%,校正死亡率为6.71‰。

2.2 分年龄组、性别分析 本次共调查男157292人,女165834人,登记死亡人数2099,男性死亡1158人,死亡率7.36‰,女性941人,死亡率5.67‰;男性漏报44人,漏报率3.66%;女性漏报24人,漏报率2.69%;本次调查40岁以下漏报人数较少,占2.86%,80岁以上死亡漏报较多,占47.14%。(见表1)

2.3 主要系统疾病分类计算 本次调查发现死亡漏报病因主要是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及原因不明、衰老、自然死亡等。漏报数最高的为原因不明、衰老或自然死亡,漏报数达22人,漏报率5.31%,漏报率最高的为意外伤害,漏报率8.75%,漏报14人(见表2)。

3 讨论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3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立党为公、执法为民高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充分认识推行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活动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建立和健全社区矫正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社区矫正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认真落实推行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目标。进一步明确执法职权和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基本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社区矫正执法监督体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努力实现“一强化两提高”目标。一强化,即:强化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严格监管,使得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两提高,即:执法监督机制基本完善,执法监督效能大幅提高;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观念得到增强,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职责

(一)组织领导。建立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活动年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社区矫正和法制工作的局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社区矫正办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矫正办。

(二)工作机构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活动方案的实施,研究处理社区矫正执法中的重要问题,监督指导推行社区矫正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实施社区矫正执法的日常工作。

三、实施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活动的范围和要求

(一)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司法局具有社区矫正执法职能的机构,包括社区矫正办以及各司法所。

(二)实施要求。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诚实守信,依法追究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严格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四、依法行使的法定职能

(一)审前社会调查职能;

(二)社区矫正人员接收职能;

(三)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监管职能;

(四)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职能;

(五)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职能;

(六)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职能;

(七)社区矫正警告处罚职能;

(八)提请治安处罚建议职能;

(九)提请撤销缓刑建议职能;

(十)提请撤销假释建议职能;

(十一)提请收监执行建议职能;

(十二)提请减刑建议职能;

(十三)解除社区矫正职能。

五、履行执法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一)履行审前社会调查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委托机关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方式,在规定的时限内,全面了解被告人、罪犯的情况,注重证据材料的收集和审查,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地向委托机关提交评估意见。

(二)履行社区矫正人员接收职能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和法律文书登记接收制度,依法落实矫正责任人,切实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知情权,理顺衔接机制,提高接收效率。

(三)履行日常监管职能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监管,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矫正方案合理,档案管理规范,检查制度严格;法制教育、社区服务、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措施到位;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情形,依法及时予以处理。

(四)履行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对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执行的监督。

(五)履行离开居住地审批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对外出期间的监督。

(六)履行变更居住地审批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和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的衔接。

(七)履行社区矫正警告处罚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实施警告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处罚合理;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八)履行提请治安处罚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提请治安处罚建议;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建议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九)履行提请撤销缓刑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或呈报撤销缓刑意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建议(意见)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十)履行提请撤销假释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呈报撤销假释意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呈报意见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十一)履行提请收监执行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提请收监执行释建议;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建议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

(十二)履行提请减刑建议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提请减刑释建议;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合法,建议合理;依法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陈述权、申辩权;及时审查异议人提出的异议。

(十三)履行解除社区矫正职能的要求和标准: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实施解矫宣告;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做好与安置帮教机构的衔接。

六、执法职权分解和工作流程、执法责任

(一)执法职权分解

1.司法所。依法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对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监管,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7日内的审批,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的初审,实施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的初审,实施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的初审,实施警告处罚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治安处罚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撤销假释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收监执行建议案件的调查上报,实施提请减刑建议案件的初审,实施解矫的初审和解矫宣告。

2.社区矫正办。依法接收登记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的审批,实施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的审批,实施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的审批,实施警告处罚,实施提请治安处罚建议,实施提请撤销假释建议,实施提请撤销缓刑建议,实施提请收监执行建议,实施提请减刑建议,实施解除矫正并签发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依法实施审前社会调查、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审批、变更居住地审批、社区矫正警告处罚、提请治安处罚建议、提请撤销假释建议、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提请收监执行建议、提请减刑建议案件的核审工作。

(二)工作流程

1.依法实施审前社会调查流程:(1)司法局收到委托调查材料后,社区矫正办应当在5日内完成调查事项登记、调查人员指派、调查人员公示以及书面通报委托机关工作;(2)调查人员及时向调查对象及其近亲属送达《提供书面材料通知单》,并调查收集调查对象是否适合社区矫正的一切情况和材料;(3)矫正办在接受调查指派后7日内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初步评估意见,需延长调查时间的,报局分管领导批准,最长不能超过15日;(4)矫正办负责人及时对调查报告、初步评估意见和材料进行审核同意后,报送评估意见给司法局分管局长签发,并在审前调查报告上签署意见(盖章);(5)调查评估意见以及调查材料送达委托机关。

2.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接收程序:(1)社区矫正工作科收到决定机关的法律文书后,在3日内送达回执;(2)社区矫正办为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建立执行档案并在2日内将相关材料复印件送达司法所,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报到逾期的,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3)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及时确定矫正小组并与矫正小组签订责任书;(4)司法所及时组织宣告,制定矫正方案并建立工作档案。

3.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区域)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进入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予进入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工作科在2日内审查完毕出具核审意见并退卷。(4)经办人员报《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给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章,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5)批准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的,《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抄送原判人民法院、同级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

4.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7日内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经办人员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审批意见。(3)经办人员报送《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到社区矫正办备案。

5.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超过7日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离开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在2日内审查完毕。(4)经办人员报《社区矫正人员离开居住地审批表》给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章,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

6.依法实施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准予变更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不准变更居住地的审核建议,填写《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表》并提交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签署意见(盖章)后,通报辖区派出所后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在2日内审查完毕,并发函给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征求意见;收到回函2日内,出具核审意见。(4)经办人员报《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审批表》给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章,并将审批意见书面告知社区矫正人员。(5)决定准予变更居住地的,自决定之日起3日内通报决定机关和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同时将有关法律文书、矫正档案移送新居住地县级行政机关,并将有关法律文书抄送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7.依法实施社区矫正警告处罚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罚建议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罚建议,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调查人员拟制警告处罚决定书;(4)警告处罚决定书呈分管领导批准;(5)送达警告处罚决定书。

8.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治安处罚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出具核审意见并退档;(4)提请治安处罚建议书呈分管领导批准;(5)及时向公安机关和社区矫正人员送达提请治安处罚建议书。

9.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撤销缓刑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认为符合撤销缓刑条件的,应当按以下程序处理:原裁判人民法院系基层人民法院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报办公室核审;原裁判人民法院系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撤销缓刑呈报意见书;(4)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或提请撤销缓刑呈报意见书呈送分管领导批准;(5)原裁判人民法院系基层人民法院的,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批准后,及时向原裁判人民法院送达提请撤销缓刑建议书,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原裁判人民法院系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提请撤销缓刑呈报意见书,经批准后,及时向市司法局呈报。

10.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撤销假释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认为符合撤销假释条件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撤销假释呈报意见书报;(4)提请撤销假释呈报意见书呈送分管领导批准;(5)提请撤销假释呈报意见书经批准后,及时向市司法局呈送。

11.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收监执行建议流程:(1)司法所调查人员及时调查社区矫正人员构成《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事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司法所负责人审查;(2)司法所负责人及时审查调查材料和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认为符合收监执行条件的,调查人员拟制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4)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呈送分管领导批准;(5)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经批准后,及时向批准、决定机关送达并抄送同级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2.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提请减刑建议流程:(1)司法所经办人员收到减刑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完整的,一次性告知社区矫正人员补正材料;材料齐全的,在2日内组织矫正小组评议。(2)司法所负责人根据评议结果出具处理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3)社区矫正办审查后,报局减刑评审委员会评审;(4)同意提请减刑的评审意见作出后,及时进行公示;(5)对公示有异议的,转矫正办审查。(6)无异议的,经办人员拟制提请减刑建议书连同《提请减刑审核表》等材料送分管领导批准;(7)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报市司法局审核;(8)市局审核同意后,经办人员及时向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提请减刑建议书及相关材料;提请减刑建议书同时抄送同级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原服刑单位。

13.依法实施解除社区矫正流程:(1)社区矫正期满前,司法所组织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矫正期满合议,提出书面鉴定和安置帮教建议,符合解矫条件的,经办人员提出审核意见报社区矫正办审查;(2)社区矫正办审查后,报分管领导审签;(3)社区矫正期满之日起10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送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向决定机关、同级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抄送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4)社区矫正期满后,司法所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

(三)执法责任

在实施社区矫正执法过程中,具有《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情形的,依法给予相应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4

农村居民品牌消费的理论分析

品牌消费就意味着消费者是通过标识而不是产品本身来选购产品.同时,由于商家对产品的定位不同,附着在产品上的标识因而具有不同的个性,并成为某种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标识又成为消费者某种情感的寄托.所以,品牌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个性化消费和情感性消费.通常只有在科技进步、商品经济较发达、人们生活比较宽裕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品牌消费现象,因为人们一般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求,而个性化消费和情感性消费是高层次需求的体现.从这种意义上来分析,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村居民现在具备品牌消费的基础:

一是具备品牌消费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下,一些地区农村居民的温饱都成问题,品牌消费根本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整体解决了温饱问题.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其中5000元以上的农户有39.3%,超过10000元的高收入农户达到9.3%.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737.0元,购买力大大提高[7].广东省的情况更好,200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99.77元,其中最高收入组(占总数的20%)人均纯收入达13805.98元[8].收入的增加刺激了农民的消费,高消费支出的农户越来越多,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2008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农户就已经达到了21.2%,其中4.6%的超过了10000元[7].这些高收入和高支出的农村居民无疑是品牌消费的现实或潜在消费者.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居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比2008年翻一番[9].到那时,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品牌消费无疑将会像现在的城市一样普及.

二是具备品牌消费的心理基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但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而且改变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并进一步影响其消费心理.道路交通的日益发达、信息技术的逐步渗透、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城镇化的推进、文化教育的普及等各方面带来的变化冲击着农村,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与行为逐步向城镇居民靠拢,一些“农村弄潮儿”逐渐模仿、跟进城镇人的消费模式,开始产生品牌意识,购买产品或服务时,除了考虑获取其使用价值外,也开始希望能得到心理和精神层次上的满足,而这些层次的满足在一定程度需要通过品牌消费来实现.2002年零点指标网与零点调查公司协作完成的对辽、豫、鄂、皖、津、川、浙、陕、粤等11个省市34个地区的1115位18~60岁的农村居民的随机入户访问表明,农村居民在日用消费品上存在品牌消费行为[10].

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本研究以广东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包括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域的农村地区(按照广东省统计局的划分方法,广东省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东翼地区(简称东翼)、西翼地区和北部山区)等四大经济区域.调查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于2009年1~2月进行,采用的是随机抽样方法,样本的选择参照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系列简明分析报告中的人口构成[11],按大致比例选择.为确保受访者能正确理解题目,保证答题质量,调查方式采取口头询问法,由采访人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当面填写,共调查了1000位农村居民,对回收问卷中某些指标存在遗漏或前后矛盾的数据视为无效,得到有效问卷861份,样本特征如下:①区域构成:珠三角占36.5%,东翼占30.0%,西翼占12%,北部山区占21.4%;②性别构成:男性占53%,女性占47.7%;③婚姻状况构成:未婚占48.0%,已婚占50%;④年龄构成:19~29岁的占50.2%,30~39岁的占21.1%,40~49岁的占20.9%,50岁以上的占7.8%;⑤学历构成:文盲占3%,小学占37.8%,初中占35.8%,高中或技校占23.0%,大专及以上占1.1%.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课题组于2010年1~2月又进行了深入访谈,共调查了30位分布在不同经济区域的农村居民.

2广东地区农村居民家用电器品牌消费情况

1)品牌消费倾向

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开始有比较明显的品牌消费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挑选标准来看,品牌成为农村居民选购电器的重要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挑选电器的标准包括质量、价格、耐用、品牌、款式、服务、节能和购买方便等.具体选购时,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75.03%的选择质量,683%的选择价格,44.72%的选择耐用,31.71%的选择品牌,19.98%的选择节能,16.14%的选择使用方便,10.34%的选择服务好,7.78%的选择款式,3.95%的选择购买方便,还有人会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体积大小等.有20.4%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购买没听说过的品牌.结合深入访谈的情况,发现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开始发生变化:一是购买电器不再仅仅为获取其使用功能,也开始追求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品牌、款式、服务等一些不具备使用价值的东西开始列入农村居民的关注范围.深入访谈中,不少农村居民认为有钱当然买名牌,摆在那有面子.还有人说“名牌用起来都开心些”.二是消费习惯在发生改变,绝大多数人选购电器时,最先考虑质量,价格被放到第二位,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求廉心理有所改变.这些变化从另一方面显示品牌消费目前在农村除了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外,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基础.第二,从品牌受青睐的原因来看,农村居民开始有追求高知名度品牌的倾向,而这是品牌消费的主要特点.经统计,广东地区农村居民有如下主要理由喜爱某些品牌:质量好(75.38%),耐用(60.28%),品牌知名度高(43.44%),价格合适(439%),使用方便(18.93%),服务好(14.17%),大家都买(11.50%),购买方便(6.50%),品牌知名度高开始成为赢得农村居民喜爱的重要原因.第三,从农村居民重现品牌名称的情况看,其品牌意识已经存在.广东地区农村居民几乎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品牌(即便没买过),他们喜欢的电器品牌共有30多种,其中最受人喜欢的10个电器品牌(按选择的人数比例大小排列)依次是:美的(34.5%)、海尔(25.9%)、TCL(18.7%)、松下(16.7%)、三星(10.9%)、诺基亚(10.6%)、格力(10.5%)、索尼(8.9%)、康佳(8.4%)和长虹(7.7%).由此看来,国产品牌目前在农村的优势较大,一些受欢迎的品牌应该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在农村市场的优劣势所在,以扬长避短,尽快把握先机,乘胜挺进农村市场,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秀品牌进驻这个市场,以后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2)实际的品牌购买行为

广东地区农村居民绝大多数人(91.1%)都购买过自己喜欢的品牌电器.其中,全部购买自己喜欢品牌的农村居民有7.5%,大部分购买的有36.0%,一部分购买的有47.5%,只有8.9%购买的都不是喜欢的品牌.根据深入访谈的资料,有些农村居民虽然没有购买喜欢的品牌电器,但他们表示以后有钱了还是要买一些牌子货.在是否选购所喜欢的品牌上,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异(表1).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农村居民购买的电器中大部分是自己喜欢的品牌(包括近10%的“全部”情况),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只有很少人没有购买自己喜欢的品牌.而且,珠三角地区农村居民明确表示不愿意购买没听说过的品牌(电器方面)的人数比例(28.66%)远远高于其他区域.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实际品牌消费行为更明显.

3)品牌信息的来源

调查显示,电视是广东地区绝大多数农村居民(76.77%)了解电器品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朋友作为信息源的地位仅次于电视,但人数明显少很多,只有47.97%,其他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还有报纸(38.91%)、杂志(31.94%)、商店(29.04%)、家人(25.20%)T广播(16.61%)等.不少企业比较看重的刷墙广告,在这次调查看来并不被农民重视,只有6.62%的品牌信息来自于此.根据消费者有关理论,人们对所接触到的信息会有选择地注意、有选择地理解和有选择地记忆,因此,对来自自己比较重视的信息源的信息,人们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并进而影响到对此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人们对信息源的态度会影响到藉此传播的信息.据调查,农民比较信任的广告信息源,按照选择人数的比例排列依次为:电视(60.74%)、报纸(25.44%)、杂志(16.49%)、商店(16.49%)、广播(10.80%)和刷墙广告(67%).对照前后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农村居民信任的信息源与主要了解信息的来源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农村居民主要通过一些自己比较信任的广告信息源去获得品牌信息,而只有电视是能获得大多数人信任的信息源.进一步运用PearsonChiSquare卡方分析,发现广东地区农村居民品牌信息来源的区域差异比较显著,其中很显著的是杂志(2=26.576,P=0.01)、报纸(2=19.656,P=0.01)、家人(2=11.907,P=0.01)作为信息源的差异,电视(2=9.311,P=0.05)、广播(2=9.171,P=0.05)次之.为了更深入具体地分析,把四大区域农村居民的五大主要信息来源分别按选择的人数比例排列依次为:①珠三角:电视(761%)、报纸(46.82%)、朋友(46.82%)、杂志(404%)和家人(31.21%);②东翼:电视(75.58%)、朋友(50.00%)、商店(356%)、杂志(29.46%)和报纸(28.68%);③西翼:电视(79.05%)、朋友(45.71%)、报纸(39.05%)、杂志(26.67%)和商店(286%);④北部山区:电视(84.24%)、朋友(48.37%)、报纸(39.67%)、商店(30.43%)和家人(25.54%).由此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中有超过四成的人把电视、报纸、朋友和杂志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其中选择报纸、杂志和家人3个信息源的人数比例都是四大区域中最高的;而选择电视的人数比例却是四大区域中最低的.其他3个地区有超过四成的人选择作为信息源的都只有电视和朋友两种.据此可得出结论:珠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的品牌信息来源比其他3个地区丰富,其他3个地区尤其是北部山区的农民品牌信息来源比较单一.这可能与珠三角地区较开放,农民收入、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有关.由此可以推论,虽然整体上农村居民的品牌信息来源比较少,但有区域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品牌信息来源相对较多,除电视和朋友外,报纸也是他们很重要的信息源,而相对落后地区的品牌信息来源则较单一.调查还发现,广东地区农村居民对于广告的态度比较正面,与城市居民大多数人不相信广告形成对比.21%的农民很相信广告,14.05%的比较相信,44.83%的基本相信,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农民基本相信广告.因此,在现阶段,有关企业应抓住先机,利用广告在农村地区进行品牌营销会有较大收效.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5

××市居民家庭饮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XX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XX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品类属情况。在有效样本户中,工人320户,占总数比例18.2%;农民130户,占总数比例7.4%;教师200户,占总数比例11.4%;机关干部190户,占总数比例10.8%;个体户220户,占总数比例12.5%;经理150户,占总数比例8.52%;科研人员50户,占总数比例2.84%;待业户90户,占总数比例5.1%;医生20户,占总数比例1.14%;其他260户,占总数比例14.77%。

(二)家庭收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本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XX元以上。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

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高,购买力相对越低。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送礼者所购买的白酒其价格大部分选择在80~150元之间(约28.4%),约有15.34%的消费者选择150元以上。这样,生产厂商的定价和包装策略就有了依据,定价要合理,又要有好的包装,才能增大销售量。从品牌的选择来看,约有21.59%的消费者选择五粮液,10.795%的消费者选择茅台,另外对红酒的调查显示,约有10.2%的消费者选择40~80元的价位,选择80元以上的约5.11%。总之,从以上的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酒类市场的规模。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

文章载:-5):,*(#:9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泰福大酒店是大家最看好的,约有31.82%的消费者选择它,其次是望海楼和明珠大酒店,都是10.23%,然后是锦花宾馆。调查中我们发现,云天宾馆虽然说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这个宾馆的特殊性,只有举办大型会议时使用,或者是贵宾、政府政要才可以进入,所以调查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对象很少会选择云天宾馆。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二)建议

1、商家在组织货品时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对消费者较多选择本地酒的情况,政府和商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实现城市消费的良性循环。

3、由于海鲜和火锅消费的增长,导致城市化管理的混乱,政府应加强管理力度,对市场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6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众感受最深、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的社会民生问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基于民生民意民情年度调查数据,分析出18至65岁上海常住居民医疗健康现状。

报告分析认为,排队时间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民众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这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利益挂钩,这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调查发现,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等)时,近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另有一成受访者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30.90%年收入在人民币(6.2034,0.0009, 0.01%)10万元以上的居民首选大医院就诊,这一比例在年收入3万元以下居民中仅有9.1%。报告认为,医改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控制有钱就任性的大医院偏好。

该份报告指出,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百姓就医无序带来的看病难问题已成为医改必须面对的顽疾。因此,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成为政府医疗改革新模式。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各位领导,社区居民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崔忠,是xx派出所xx庄责任区的责任区民警。我管界xx庄责任区位于xx街道最北端,包括xx庄村和吴店村两个自然行政村和xx庄小区、吴店小区,龙华苑小区三个居民区,占地约3平方公里,人口4217人,暂住人口667人。20xx年在xx派出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各位居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xx庄责任区20xx年发案情况较去年有了大幅度下降社会治安环境有了明显好转。现我将20xx年的工作情况向各位报告一下。

一、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强化村组巡防队建设及小区保安员作用。

20xx上半年社区民警述职述廉报告20xx上半年社区民警述职述廉报告

在20xx年上半年中,加强与村委会、小区,物业,市场、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联系,加强协调强化了村级巡防队建设及小区保安的作用,在维护社区安定,控制发案上开始初见成效,保卫组织,保卫人员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专职保安,二是村内的联防队和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保卫人员,三是村委会义务巡逻队。

1, 小区保安建设

20xx上半年社区民警述职述廉报告文章20xx上半年社区民警述职述廉报告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我管界内现在三个小区xx庄小区、吴店小区、龙华苑小区三个小区以前由于保安力量少,案件时有发生,针对些情况与有关部门协调,从强化保安素质做起,xx庄小区选择了正规保安公司雇佣10名专业保安,龙华苑小区保安工作改由物业公司直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吴店小区选派了村内责任心强的人担任了保安队长,保安数量增加到15人。在人员增加的同时严格落实了各项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巡逻制度,具体工作由村治保主任亲自管理。

2,xx庄村,吴店村组建治安联防队

根据这二个村的具体情况,经与书记协调,对村内联防队进行调整和补充。因xx庄村和吴店村村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较多,所以对这两个村的联防队进行补充,选派出所责任心强有能力的人担任村巡防队队长,xx庄村由原来的10人现增加到20人,吴店村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5人。经调整,联防队成员均为青壮年。两个村还根据自身情况,组织了村内老人成立了村义务巡逻队,主要负责白天街巷的巡逻工作。

1,根据社区发案情况,及时向居民和村民宣传防范措施,并张贴和发放安全防范材料3200余份,并以广播的形式向居民和村民宣传防火、防盗和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和方法。入冬以来,对群众的预防煤气中毒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到目前为止,已于村民签订预防煤气中毒责任书500余份,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检查。

20xx上半年社区民警述职述廉报告各类报告

2,不定期的大小门店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填写安全检查记录170余份,对于不符合规定,有安全隐患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意见》(穗字[*]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下同)指导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广大居民群众当家作主,调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将为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居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区服务管理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队伍优良、职责明确、服务管理规范的自治组织,在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有效对接与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要求,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机制。老城区社区,继续完善在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下,各个工作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承担政府行政协管协办工作和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模式。“城中村”改制社区和商品房住宅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由社区居管理。

(四)财务自。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组织居民活动经费、社区所得赞助资金及政府部门“费随事转”的有关工作经费,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按规定管理和支配。有关财务核算可由街道设置专账代管,实行单据报销制度。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可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布收支情况。

(五)不合理工作拒绝权。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不属于其职责范围的工作有权拒绝。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现阶段主要承担本意见规定的工作,未经区、县级市政府批准,政府职能部门不得直接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布置工作;经批准和确认需要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完成的工作,必须以书面形式委托,并将委托内容向居民公示,同时按照“费随事转”原则拨付相应的费用,并承担该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街道办事处不得随意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分派不属于其职责范围的工作任务。

(六)居民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监督权。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财务收支情况、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及专职人员的撤换等,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居民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权。经1/5以上选民或1/5以上户代表或1/3以上居民代表联名,可以要求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提出解聘不称职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人员的建议;街道办事处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或者严重失职,不履行职责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也可以提出罢免建议,对不称职的专职人员应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辞退。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由社区居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按法定程序表决决定。

三、组织开展社区建设,创建平安和谐社区

(一)制定发展工作规划。社区居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制定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社区内有关单位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协调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及时向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反映社区居民关于社区建设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二)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维护社区教育、文化、体育、福利和信息化等服务设施,充分利用社区商业服务资源,创造条件组织和开展社区便民利民、简易物业管理、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居家养老、就业和再就业、星光老年之家、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服务工作,逐步健全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引导社区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开展社区创建活动。按照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和谐社区等各种有利于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的群众性创建活动。通过宣传发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四)开展社区文体和公益活动。协调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依法培育、建立和发展社区兴趣性、公益性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参与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五)开展义工(志愿者)活动。组织社区义务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义工(志愿者)工作站,引导和动员单位和居民注册为义工(志愿者),组织开展经常性、制度化义工(志愿者)活动。

四、协助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一)协助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工作。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捐助、老龄、殡葬管理等工作;提供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名单;指引流浪乞讨人员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发现社区内弃老弃婴和虐待妇孺、残疾人及强迫、指使未成年人强讨强要等行为,及时劝告和制止,并报告和协助街道办事处或公安部门查处。协助残联做好扶残助残工作,提供残疾人专项救助、医疗救助的申请名单和新发观残疾儿童名单,并指导社E残疾人协会工作。

(二)协助公安机关开展社区警务和治安管理工作。动员社区内各单位和居民搞好治安防范,开展治安联防。发现社区内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及违法违规观象,及时告知并协助有关部门查处。协助做好社区内防范和处理等各种非法组织活动的工作。

(三)健全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调解业务进行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社区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建立社区专职调解员与社区义工(志愿者)相结合的调解员队伍,广泛吸收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验奉富的退休干部、有威望的老同志、热心调解工作的社区义工(志愿者)加入到调解队伍,提高调解工作质量。重点做好婚姻、家庭、邻里的矛盾调解工作。要建立维稳、调处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并向街道办事处报送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

(四)做好社区宣传教育工作。协同司法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的指引服务,协助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禁毒、扫黄打非等宣传教育活动。协助消防、交通、劳动保障、工商等部门开展消防、交通安全、劳动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

(五)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做好防灾救灾、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退管等工作。协助做好人民防空、防汛、防风、防震及防其他灾害工作,配合开展抗灾抢险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协助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做好本社区内相关管理工作;协助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协助承担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协助房管部门做好*市双特困户租赁住房补贴的有关工作;协助开展义务献血工作,负责对社区内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义务献血的宣传、发动工作;协助做好社区侨务和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反映社区内华侨、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和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做好妇女工作,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六)协助街道办事处和计生部门做好本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制定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公约》,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掌握社区内婚育和有关健康动态,提供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协助居民办理计划生育证件;建立计生人口管理资料档案,做好人口统计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协助辖区内单位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七)协助街道办事处和教育部门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对本社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适龄儿童不能适时接受义务教育或中途辍学的,及时对其家长进行教育劝告,并告知街道办事处及教育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对未经审批的民办学校的清查工作,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

(八)协助街道办事处和统计部门做好统计、登记等工作。协助做好本社区人口普查、征兵登记、民兵整组、预备役登记工作;协助统计部门按时完成经政府批准的社区各类普查、统计调查任务。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协助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统计信息网络,配合做好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工作。

(九)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市场监督和消费者维权等工作。发现无照经营、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制假售假、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经营行为,及时告知并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协助下岗职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办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等业务。

五、协助开展城市管理工作,搞好社区管理

(一)配合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协助街道办事处按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负责宣传、发动并协助组织实施;协助市政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管理社区内的市政公共设施、绿地和树木,制止损坏市政设施和绿化、危及市政设施安全的行为,发现问题或接到居民投诉,及时告知并协助主管部门查处;协助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内违法建设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并协助主管部门查处;发现社区内有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告知街道办事处并协助有关部门查处。

(二)维护社区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市容环卫法律法规的宣传。对保洁队伍的日常工作实施监督;对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市容环境卫生实施监督;对社区内设置、维修各类管、线、亭、台、牌、栏等施工行为实施监督。发现违法违章问题,及时报街道办事处或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单位人员整改,并协助街道办事处或主管部门查处。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维护社区内商业经营秩序,制止商铺占道经营、乱摆卖现象。对内街设置肉菜市场和商业网点实行监督,凡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置、改变设置而影响居民生活、有碍社区环境卫生的,告知街道办事处和主管部门并协助查处;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实施环境保护监督,并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对社区内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和污染扰民等情况进行查证。

(三)协助做好施工安全和房屋安全工作。对社区内建筑施工单位破坏周边环境卫生或阻塞交通、损坏道路等不文明施工行为,以及社区内闲置工地环境卫生脏乱差,存在治安、消防隐患的,及时告知街道办事处和主管部门并协助查处;发现社区内有危房,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报告,并协助街道办事处和房管部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住户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留置送达拆迁裁决文书或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实施强制拆迁时,派代表到场作为证明人。

(四)协助做好交通安全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内交通安全监督,发现影响交通安全、畅通问题,及时告知街道办事处并协助主管部门查处。对社区内乱停乱放和内街内巷夜间机动车噪声扰民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拒绝改正的,告知街道办事处并协助有关部门查处。

(五)协助做好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定期审查社区内物业公司落实各项居民事务工作情况,并向街道办事处报告;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辖内物业管理小区(大厦)业主大会的召开和业主委员会成立的指导监督工作;配合街道办事处处理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和投诉,负责调解小区居民群众的投诉。对物业公司不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行为,告知街道办事处并协助有关部门查处。对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区,配合街道办事处推进物业管理。对未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老城区,由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小区内失业下岗和“4050”人员,领取低侏、离退休人员,实行以治安、环境卫生管理为重点,自我管理为主体,灵活、简易、经济的简易物业管理模式。

(六)协助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社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饮食单位和集体食堂,发现社区内有非法医疗机构、非法行医行为和无证经营饮食行为,告知街道办事处并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查处。配合街道办事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除“四害”和消毒防疫工作。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

(七)开展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协助消防部门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伍,配备基本的消防器材,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发现违反消防法的行为,告知街道办事处并协助消防部门查处。发生火灾时,配合消防机构维持现场秩序和开展救灾。

六、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提高依法行政和社区管理水平

(一)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政府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行使职权,凡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责,未经批准不得转嫁给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权对职能部门在社区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工作实施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的投诉,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及时收集情况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并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核实处理,跟踪处理情况并及时向社区居民通报。

(二)对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社区推荐居民代表参加街道办事处召开的居民代表会议,街道办事处对涉及居民的重要事项要向居民代表通报,居民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居民代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有权对街道办事处在社区行使行政职权的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公开意见和建议并予以处理和答复。

(三)对公共服务单位的监督。居民代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有权对供水、供电、供气、电信传媒等公共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单位要及时处理并回复。

七、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一)落实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等配套设施。各区、县级市要继续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含社区警务室)的达标建设工作。市财政安排专款补助各区、县级市加快办公用房的达标工作,各区、县级市也要落实资金,确保到*年底,各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含社区警务室)使用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对新建的居住区,要抓好落实开发建设单位按规划部门批准的公建配套标准和位置,提供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星光老年之家、文化站等公益配套设施,并按市政园林部门批准的配套绿化规划进行绿化建设等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监督社区公益配套设施和配套绿化的落实和使用,协助主管部门对不按规定配套或改变使用功能的情况进行查处。

(二)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各项经费。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服务、党建经费和社区专职人员的工资、兼职成员的补贴等支出,按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按照社区规模大小,以实际居民户数(居住半年以上)计算,1,000户以下每月1,500元,1,001户至2,O00户每月2,00O元,2,001户至3,000户每月2,500元,3,001户以上每月3,000元,所需费用由财政拨付给街道办事处统筹辖内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使用。社区组织居民活动的经费每月不少于500元,由区、县级市财政负责。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的租金和水电费参照民用标准收取。

(三)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福利标准,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和工作奖励机制。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兼职成员的误工补贴,由区、县级市财政负责,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 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健康教育

research on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in rural residents sang xin?gang,yin ai?tian,li de?hua,et al.center for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shandong uniersity (ji'nan 250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of the rural resi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ing of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methods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20 087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40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8 counties.investigators conducted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households.results 33.0% of the respondents accessed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tively.and 79.0% of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about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th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ho got knowledge by watching tv,consulting the doctor and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was 59.0%,34.1% and 10.1%,respectively.60.5% of the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by consulting the doctor.conclusion there was only 33.1% of rural residents got health knowledge actively.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through various ways.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health knowledge;health education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他们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2003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2周患病率为139.5‰,慢性病患病率为120.5‰。此次调查还显示,农村居民对医疗机构的利用减少,自我医疗比例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23%增加到31%。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方式增加农民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的预防疾病,在生病时可以采取更为正确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为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获得方式及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康教育改进措施,于2007年4月对山东省8个县(市、区)40个村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在山东省西部和中部抽取8个县(市、区),每县(市、区)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村按户主花名册进行系统抽样,被抽取家庭内所有2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均为调查对象。每个村计划调查300户(约600人),户数不足300户的村,从临近村仍按照系统抽样方法补足。实际调查40个村,共20 087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专家论证修改调查问卷,由调研员持调查问卷入户,进行一对一的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个人及其家庭的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等);被调查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被调查对象平时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取卫生保健知识主要途径以及希望获取知识途径,被调查者是否想获取高血压、糖尿病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1.3 统计分析 采用access数据库2次录入,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0 087人,其中男性9 127人,占45.4%;女性10 960人,占54.6%。年龄中位数为50岁,35岁~45组5 124人,占25.5%。文盲半文盲占35.8%,初中文化占29.2%。从事农林牧渔养殖业生产占65.4%,工人占5.8%,其他职业占28.8%。

2.2 健康知识情况

2.2.1 卫生保健知识获取情况(表1) 在被调查者中,只有33.0%的人(6 575人)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在经常主动地获取卫生保健知识方面,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龄组人群高于高年龄组人群;低收入组人群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组最高。

2.2.2 卫生保健知识来源 在总调查人群中,卫生保健知识来源排在前3位为电视59.0%、医生34.1%和报刊书籍10.1%,其他途径为0.5%~9.7%。调查19 719人中,有3.725人(18.9%)不知道从那里获得卫生保健知识。

2.2.3 获取健康知识的意愿(表2) 有9 883人想知道高血压、糖尿病知识,占49.2%。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龄组人群高于高年龄组人群;低收入组人群想获取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组最高。

2.2.4 最想获得知识类型 调查9 856人中,想知道高血压、糖尿病预防知识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为79.0%;其次为想知道治疗方法为35.2%;想知道危险因素为25.2%;想知道病情发展的为8.2%;其他为0.1%。2 067名自报患者中,想知道预防知识的为65.2%,想知道治疗方法的为53.8%,想知道危险因素的为23.5%。表1 不同特征人群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情况比较表2 不同特征人群获取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意愿

2.2.5 最希望获得健康知识途径 调查9 811人中,最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前4位是医生告知(60.5%)、电视(58.7%)、报刊书籍(13.7%)、广播宣传(12.4%)。希望通过宣传手册、亲戚朋友告知、家人告知等途径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则占9.9%。

3 讨 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2〕。本次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经常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比较少,只占33.0%,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的结果(39.5%)。从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趋势来看,年轻人、知识文化程度高的人越主动获取,与王雨〔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慢性病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需要格外关注。对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需求方面,绝大多数(78.41%)的被调查者想知道预防知识,远高于想知道治疗知识的比例(35.03%),与陈维清〔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居民已经认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和医生告知,与蒋雄京〔5〕等人对医院门诊病人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从被调查者的意愿来看,他们最希望的途径首先是医生告知,其次才是电视、报刊杂志等。说明农村居民对医生是比较信任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农民较少去卫生机构,去看病时医生也不注意传播健康保健知识,农村居民的保健知识仍然主要来自电视。山东省的农村卫生人员,大多数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故难以为农民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6〕。

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途径方面,有18.9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卫生保健知识,这部分人群是开展健康培训的重点。在具体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来具体组织,比如语言要通俗易懂、形式要喜闻乐见,同时,知识要全面,防止形成片面的认识;针对农村居民生活、劳动规律特点,开展随时随地的健康教育〔7〕。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http:///open/uploadfile/200412/200412314857549.doc.

〔2〕 张安立.慢性病的干预原则与健康传播[j].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1997,2:94.

〔3〕 王雨,姜又红,李雨,等.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23-124.

〔4〕 陈维清,叶晓青,刘雅玲等.235例非高血压病病人对高血压病知、信、行的调查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1):36-38.

〔5〕 蒋雄京,李卫.医院门诊人群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状况及来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1):3-4,28.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10

2008年9月6日,由友邦保险首度发起的中国市场第一份“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及消费调查”结果报告在上海出炉。友邦保险该调查项目在亚洲地区,包括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市场实施4年后,今年首次在中国大陆发起,调查范围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徐州、汕头等七个主要城市。该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国内居民在生活理财与保障方面的潜在需求及保险意识、保险产品认知及顾虑、保险消费习惯及满意度等。

结果显示,长寿和健康带来的财务风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重要顾虑之一:60%受访者希望退休后主要收入来源为社保基金和个人存款,却又有相同数量的受访者(60%)对自己退休后拥有充足资金维持生活不表乐观;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71%受访者认为疾病是他们顾虑最大的生活事件,然而仍有5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家中有人患上重疾将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未来十年的家庭生活,调查果更显示重疾投保率仅为15%,由此可见国内居民的实际忧虑与现实投保行为的巨大落差。

这无疑警示了国内居民尽管清楚意识到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和自身薄弱的应对能力,却在保障措施上未采取合理的预见与规划,也向保险行业指明了国内市场现存的巨大挑战和无限商机。

友邦保险中国区总裁陈荣声表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土市场始终是友邦全球战略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入地研究市场,我们才有机会更好地根据市场反馈设计产品并提供良好服务。中国保险市场投保现状与保险需求还存在一定落差,尤其是重大疾病和养老的保险产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友邦保险必将持续关注国内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真实需求,充分考虑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致力于以市场状况和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对此调查报告表示支持:“本次调查不仅可以令我们清晰看到国民保险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而且令保险行业更加确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服务创新才是保险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